一、非处方药具有哪些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张乐[1](2021)在《天津天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非处方药西北区域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国家不断完善制度条例导致医药行业营销模式不断调整,自我药疗的流行给非处方药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同时也引起了激烈的竞争。再加上网购药品的流行,使得药品行业的销售渠道发生巨大变化。所以对营销策略的研究和不断调整成了行业的热门话题。天津天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一直以来以销售处方药为主,2014年开始涉足非处方药市场,六年来,全国市场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平均年增长率达到43%,但是我所在的西北区域,却很不乐观,增长缓慢,甚至有下降的趋势。2018、2019连续两年,销量都只完成公司指标的50%,而非处方药的完成率在公司绩效考核指标中占到40%。这就严重影响到区域的绩效,也引发了一系列其他的问题。本文以天津天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非处方药西北区域营销活动现状作为切入点,研究目前企业在本区域内非处方药品营销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的营销策略。首先,运用PEST分析法对企业所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包括对政策、经济、社会、技术因素进行分析;其次,运用波特五力模型从微观角度对市场需求、竞争对手以及商务流通等因素进行分析;再次,根据分析所得结果,结合经典的SWOT分析工具,对天药科技公司的非处方药品内部拥有的优势、劣势及面临的机遇与威胁进行分析,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等形式找出顾客对天津天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非处方药品的了解度、认可度与期望值;最后,根据分析及调研结果,利用STP分析工具细分非处方药市场,确定天药科技公司的目标客户,并进行目标市场定位。最终结合调研过程中企业在营销中存在的不足及问题,在整合“4P+4C”营销理论的基础上,依据西北区域特有的市场环境,结4D营销理论,尝试构建PCD组合营销理论,形成天药科技非处方药在西北市场上的营销策略。并提出相关保障措施,展开精准有力的营销。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给天药科技这一类企业在西北区域市场的营销上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并期待能对自己的工作有所帮助和提升。
刘天宇[2](2020)在《基于机器学习的药品风险分级模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医学西医在给人类的健康带来福音的同时,亦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无尽的恐惧和灾难。由于药品具有“治病又致病”的特点,药品安全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对上市后药品的风险监测是药物警戒的重要工作,药品风险评估也一直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国外许多国家按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原则将药品分为处方药(RX)和非处方药(Over The Counter,OTC)。在我国,将药品细分为三类:处方药、非处方药甲类(OTC-A)和非处方药乙类(OTC-B),其中处方药的风险等级要高于非处方药品,非处方药甲类的风险等级高于非处方药乙类。世界各国对上市后药品类别转换是根据药品生产企业提出的申请,由药品监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风险评估,最终确定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药品为非处方药。对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转化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确保人民的用药安全,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建立完善的药品分类管理制度,促进医药行业与国际接轨。经调研,我国在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转换的评价过程中主要依赖专家经验,缺乏自动化的风险评估模型。为此,本文首次提出利用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自发呈报系统(Spontaneous Reporting System,SRS)数据库对药品风险进行客观评价,以我国ADR监测报告为研究数据,研究并设计药品风险评价指标模型,利用机器学习中支持向量机的分类技术来实现处方药、非处方药甲与非处方药乙的自动化分级识别,为处方药与非处方药上市后的相互转化提供技术支持,为我国药物警戒提供决策服务。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采集与处理:对我国药品不良反应SRS数据库以及非处方药公开目录进行调研和数据采集。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hin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CFDA)提供的2010~2011年ADR监测报告数据中选取“西药”报告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了药品分类数据库、西药不良反应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标准化、汇总等预处理。2.风险指标构建和计算:对影响药品风险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目前现有的文献研究主是基于ADR为对象,对不良反应进行分级,且仅考虑某种单一因素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影响。本文首次以药品为对象进行研究,从不良反应的视角提出药品风险评价指标模型,设计定义了用于药品风险评估的三个指标:ADR严重报告率、ADR伤害指数以及ADR覆盖率。建立了以药品为对象,以风险指标值为特征,以药品类别(RX、OTC-A和OTC-B)为标签的研究数据集。3.多分类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应用研究:利用MATLAB实现了一个多分类的SVM算法并应用于上述研究数据集。通过选取适合数据特点的核函数并优化惩罚因子(c)和径向基核参数(g)以提高模型的准确率。实验结果显示,基于多分类的SVM构建的分类器模型的准确率可达到84.00%。4.类不平衡数据分类研究:由于三类样本数据的分布不平衡(其中RX占82.43%,OTCA占14.51%,OTC-B占3.06%),基于SVM的分类模型虽然达到较高的准确率但对比例占少数的OTC-A和OTC-B的分类效果并不理想。为此,在分类之前引入类不平衡抽样技术以实现各类别样本数量的平衡。采用SMOTE(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抽样技术,对小样本类别的样本量进行了样本扩充并重新构建了分类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新的分类模型的准确率达到88.74%,其中RX准确率为88.14%,OTC-A准确率为90.47%,OTCB准确率为96.77%。本文基于我国SRS报告,构建了基于ADR的药品风险评价模型,建立了一种基于SMOTE过抽样技术及支持向量机的药品风险分类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分类准确率,为我国RX、OTC-A、OTC-B三种类别药物的转化提供了一种自动识别的方法。
陈新,焦蒙[3](2020)在《我国非处方药上市工作程序的一般考虑》文中认为本文详细梳理了我国非处方药上市相关法律法规及工作程序,并研究对比了美国、欧洲和日本非处方药上市的工作程序。最后,为我国制定新法规框架下的非处方药上市工作程序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杨建红,陈宁,张冉,赵芬,杜逸,沈梦娟,王璐,宋佳阳,陈震[4](2020)在《我国非处方药上市路径调研与结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对我国非处方药上市路径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外非处方药上市路径管理模式对我国的适用性进行调研。方法:在前期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开展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采用非概率抽样法,选择从事化学药品OTC研发、注册、生产、经营的专业人员以及行业协会、监管机构的专家作为调研对象,以微信方式发放电子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调查结果表明,多数调查对象认为我国应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非处方药的专论制度,应完善我国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转换标准和程序以及非处方药的注册路径和审评程序。结论:本调研为进一步分析我国在非处方药上市准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提供了数据支持。
杨建红,陶巧凤,汪鳌,贾颖君,孟晓峰,叶真,李丽华,王冬妮,张彦彦,陈江鹏,黎泽琳,陈震[5](2020)在《关于完善我国非处方药上市路径管理的建议》文中提出目的:为完善我国非处方药上市路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对国内外非处方药上市路径管理的对比研究结果,结合问卷调研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与结论:从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完善我国非处方药上市路径管理的建议,包括建立单独的非处方药注册审评审批程序、完善非处方药转换管理制度、探索我国非处方药专论制度等。
张建平[6](2020)在《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监管研究 ——以惠州市C区为例》文中认为我国于2000年施行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分类管理的核心就是加强处方药的监管,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然而在实施近19年来,处方药如何有效管理,特别是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如何有效监管一直困扰着相关部门,至今仍为未解决的难题。为此国内专家学者展开了许多研究,提出不少独到、有参考价值的成果,可现实中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的监管仍面临诸多痛点,零售药店违法违规销售处方药已成行业乱象,其中执业药师“挂证”情况严重并形成一条黑色产业链。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政府部门应采取何种措施强化监管,才能实现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规范化,考验着监管者的智慧与功力。惠州市C区,这一问题同样突出,甚至过之而犹不及,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本文以C区为例,聚焦于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监管面临的困境,采取文献分析、实地调查、访谈问卷等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在梳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立足于C区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监管的实际,分析归纳监管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问题所在,进行多方位剖析,深挖问题产生的根源。为探索完善监管的策略,梳理了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处方药销售监管的现状与特点,分析其监管优势所在,并提炼带给我们的启示。通过系统的调查研究,结合市场监管理论及协同治理理论,从政策体系、法律法规、监管效能、管理措施、社会共治等五个角度提出完善监管的对策及建议,为推进处方药销售监管科学化提供新思路,进而丰富充实药品市场监管理论。
李佳音[7](2020)在《大连市区连锁药店儿童用OTC中成药药学服务现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通过大连市内五区连锁药店门店的实地调研,了解儿童用非处方中成药药学服务现状,对该地区连锁药店儿童用非处方中成药药学服务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归纳和分析,提出一些科学、可行的解决对策。为规范我国连锁药店儿童用非处方中成药药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校图书馆、CNKI和维普等数据库、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相关部门官方网站查阅与“儿童用药”、“药学服务”、“连锁药店”、“中成药”、“非处方药”等关键词相关的书籍,文献资料,政策文件,法律法规等,了解我国连锁药店儿童用药药学服务研究及发展现状,收集研究的基础资料。2.实地调研:通过对实地调研,了解连锁药店儿童用非处方中成药药学服务的现状。采用了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观察法:通过观察连锁药店相关设施和患儿家属真实购药过程,了解儿童用非处方中成药药学服务流程。访谈法:通过对连锁药店药学技术人员基本情况的访问,了解药学服务人员的整体水平和服务质量。问卷调查:通过对患儿家属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儿童用药现状及患儿家属对药学服务的需求。结果:连锁药店的儿童用非处方中成药品种较少,多为11到20种;相关设施不完善,仅有7家连锁药店设置了药学服务区,家开展了宣传活动,内容均与儿童、非处方药和中成药合理用药无关;连锁药店药学技术人员的配备率为83%,执业药师配备率仅11%,学历以大专为主,中医药专业的比重较低;儿童用非处方中成药药学服务流程简单,缺少的内容主要是患儿年龄、体重和药历;患儿家属对连锁药店的评价不高。结论:通过实地调研发现,连锁药店儿童用非处方中成药药学服务存在专用药品较难满足日常需求、药学服务流程及内容不完善、专业药学技术人员数量和质量较低、患儿家属缺少儿童安全用药常识、我国缺乏儿童用药药学服务相关法律法规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设置特殊人群药学服务区,加强对人员在儿童、中成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积极开展儿童用非处方中成药药学服务;加强对执业药师的监管、把控连锁药店的数量;建立儿童用药药学服务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儿童用药信息,改变儿童药物的颜色和形并加强新药研发。
白慧良,邵蓉[8](2019)在《非处方药物的经济学评价》文中提出药物经济学评价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评价技术,尽管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和技术还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之中,但药物经济学评价在各国制定药品管理相关政策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内的药物经济学评价主要集中在创新药,罕见药等临床价值比较高的药物上,而对非处方药的经济学评价关注不够。非处方药的应用有助于节约医疗成本、减轻医疗机构的压力,且具有便利性,患者可以方便、及时获得有效治疗,还可应用于"未病先防",降低疾病发生率,体现预防为先的指导思想,增进民众的健康水平。非处方药在公众防病治病,自我保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负责任的自我药疗是卫生保健的有效组成部分,应该加强对非处方药的经济学评价研究。
郑崴瀚[9](2019)在《非处方药违法广告的法律规制研究》文中指出非处方药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品,非处方药的广告也如此普遍以至于随处可见。近来,莎普爱思、鸿茅药酒等知名非处方药的广告,被曝违法。鸿茅药酒更是有着2600余次违法历史,但即便如此,也可频拿广告批文,到最后,鸿茅药酒事件事发也是因为民间举报,而非官方监管。在依法治国背景下,这反映了非处方药违法广告法律规制中或存有不合理之处。笔者通过资料检索,发现现有研究主要针对药品管理、药品广告的公法规制和广告的法律规制三方面进行讨论。现有研究几乎没有针对非处方药违法广告的法律规制进行讨论。然而法律规制应包含公法规制与私法规制,药品广告与普通商品广告有着鲜明的不同,非处方药广告与处方药广告有着显着的区分。因此本文针对非处方药违法广告的法律规制进行研究。进一步来说,现在更为常见的、体现为社会问题的非处方药违法广告,是广告主和销售者主体不一致、药品质量没有明显问题的违法广告。当非处方药违法广告的广告主与销售者主体一致且药品质量有明显问题时,我国法律目前尚可较对其较好地对其进行规制。因此笔者针对广告主和销售者主体不一致、药品质量没有明显问题的非处方药违法广告的法律规制展开了研究。本文分为引文、正文和结论三部分。引文介绍选题背景、研究对象、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等内容。正文分四章,第一章是非处方药违法广告的概述。笔者梳理了非处方药特点、历史、分析了非处方药违法广告成因,提出了区别于一般商品违法广告、处方药违法广告的非处方药违法广告的四个特征——广告内容直接影响群众生命、主体地位多层面不平等、利用民众感性消费牟利、欺骗与误导具有深远性。在第二章中,笔者从监管主体、监管方式、违法形式和违法后果四个方面梳理了针对非处方药广告的我国现有法律规定。在第三章中,笔者结合了非处方药违法广告特征、成因等,分析了我国非处方药违法广告面临着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方面的问题。总体而言便是公法规制不到位、私法规制成空白。在第四章中,笔者提出了在非处方药违法广告领域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立法建议。笔者以此作为立法上的突破点,接着提出行政、司法适当改革的解决方案。建议的提出皆针对非处方药违法广告,并且有一定比较法研究。本文的结论是非处方药广告对于全民健康影响重大,我国非处方药广告法律规制存在不合理之处,不论是从公法角度还是私法角度,对非处方药广告法律规制的完善,都应注重规制效率,善于动员政府之外的监督力量。
徐贺[10](2018)在《慢性病老人使用非处方药的个体经验的探究 ——以厦门市Y社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社会的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老年人口数量十分庞大。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还存在慢性病患病率高的特点,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患有慢性病的人数达到1.5亿。这一人群绝大多数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其中非处方药在慢性病老人所用药物中占很大比重。由于慢性病老人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加之老年人自身的生理功能衰退等原因,老年慢性病患者较之于普通人群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更高。201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因非处方药品使用不当而入院的老年患者有17万人之多。现阶段,政府高度重视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2012年11月在《民政部财政部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这一文件中,社会工作专业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重要地位得到确立。目前,慢性病老年人是我国社会工作者最主要的服务人群之一,慢性病老人非处方药物使用不当这一问题也让介入该领域的社会工作者深感困扰。针对该问题的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医学、护理学等专业,社会工作领域鲜有对该问题的探讨。同时,现有研究主要关注老年人的疾病本身,忽视了慢性病老人自身的经验,因此在实际解决问题时的成效并不明显。有鉴于此,本研究将针对居家养老的慢性病老人进行研究,分析其使用非处方药这一行为背后的个人经验,以便为社会工作者介入慢性病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有益的参考。本研究以认知行为理论为研究的理论框架,通过文献法、参与观察法、访谈法收集研究资料,针对厦门市Y社区的居家养老慢病管理综合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中的4位慢性病老人进行研究,探究慢性病老年人在使用非处方药物这一行为背后的个人经验,发现使用非处方药的慢性病老人具有:1)中药的安全性高于西药的个人认知;2)因长期用药且疗效不明显对原有治疗方案丧失信心;3)通过自我医疗获得对自己身体的掌控感;4)已有生活安排与疾病治疗方案发生冲突的现实困难。这些经验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1)出于安全性的考虑;2)出于方便性的考虑;3)受医患双方之间不良沟通的影响。本研究认为形成这种个人经验的心理机制主要有:1)对药物的错误认知促使慢性病老人产生消极情绪;2)对治疗结果的不当期待造成失落情绪;3)对不同治疗方案的个人偏好影响慢性病老人的选择。本研究的发现能够为制定降低居家慢性病老人的用药风险的措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同时也可以为社会工作者介入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1)增进慢性病老人对于中西药物的正确认知;2)提高慢性病老人在疾病治疗方案中的参与度;3)促进慢性病老人与医务人员之间的良性沟通。本研究发现的意义包括以下三个层面:首先,本研究增加了对居家慢性病老人使用非处方药的个人经验的了解,扩展了非处方药使用问题的研究视角;其次,清晰阐明居家慢性病老人使用非处方药的心理机制,增加了人们对非处方药使用问题的认识;最后,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社会工作在使用非处方药问题上研究的不足,为今后社会工作者介入该领域提供可参考的建议。当然,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如研究方法单一、研究对象的样本量不足、研究资料的分析不够深入等,建议今后可以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的方式对区域内慢性病老人的非处方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并对慢性病老人的个人经验在时间维度上发生的的变化进行观察。
二、非处方药具有哪些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非处方药具有哪些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天津天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非处方药西北区域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思路和框架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思路 |
1.2.3 研究框架及技术路线 |
1.3 研究工具及方法 |
1.3.1 研究工具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非处方药 |
2.1.2 西北区域 |
2.1.3 非处方药营销管理 |
2.2 理论综述 |
2.2.1 4P营销理论 |
2.2.2 4C营销理论 |
2.2.3 4D营销理论 |
2.2.4 PCD组合营销理论 |
第三章 西北区域非处方药营销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3.1 企业简介及市场分析 |
3.1.1 企业简介 |
3.1.2 市场分析 |
3.2 西北区域市场调研分析 |
3.2.1 调查问卷 |
3.2.2 商业调研 |
3.2.3 销售访谈 |
3.3 非处方药营销现状分析 |
3.3.1 产品概况 |
3.3.2 价格分析 |
3.3.3 渠道分析 |
3.3.4 促销分析 |
3.4 非处方药营销问题分析 |
3.4.1 产品更新及市场切入慢 |
3.4.2 区域绩效考核重但完成率低 |
3.4.3 价格体系混乱且缺乏竞争力 |
3.4.4 渠道无整体规划推动力不足 |
3.4.5 各级商业对公司产品不重视 |
3.4.6 企业营销模式不能与时俱进 |
3.4.7 其他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天药科技非处方药营销环境分析 |
4.1 宏观环境分析 |
4.1.1 政策环境分析 |
4.1.2 经济环境分析 |
4.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4.1.4 科学技术环境分析 |
4.1.5 PEST分析结论 |
4.2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4.2.1 同行竞争者的竞争能力分析 |
4.2.2 消费者议价能力分析 |
4.2.3 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
4.2.4 潜在竞争者的进入能力分析 |
4.2.5 替代品分析 |
4.3 区域营销SWOT分析 |
4.3.1 优势分析 |
4.3.2 劣势分析 |
4.3.3 机会分析 |
4.3.4 威胁分析 |
4.3.5 策略方向的选择 |
第五章 西北区域非处方药目标市场分析 |
5.1 非处方药市场细分 |
5.1.1 按照药店规模大小细分 |
5.1.2 按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细分 |
5.2 非处方药目标市场选择 |
5.2.1 大连锁直供,单体药店联盟有效补充 |
5.2.2 抓紧省会及周边城市,踏足县域地区 |
5.3 非处方药的市场定位 |
5.3.1 目标市场的需求和特征分析 |
5.3.2 基于市场需求的市场定位 |
5.3.3 基于KA连锁渠道的市场定位 |
第六章 西北区域非处方药营销策略制定 |
6.1 基于“客户需求”导向的产品开发策略 |
6.1.1 建立顾客需求的信息搜集系统 |
6.1.2 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定制产品 |
6.1.3 提供消费者满意的售后服务 |
6.1.4 创建具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品牌 |
6.2 基于“成本数据”导向的定价策略 |
6.2.1 成本加成导向的定价策略 |
6.2.2 客户价值导向的定价策略 |
6.2.3 完全竞争导向的定价策略 |
6.3 基于“便利传递”导向的O2O渠道策略 |
6.3.1 自营渠道策略 |
6.3.2 流通商业渠道策略 |
6.3.3 招商代理渠道策略 |
6.3.4 O2O全渠道策略 |
6.4 基于“动态沟通”导向的融媒体促销策略 |
6.4.1 线下体验营销的促销策略 |
6.4.2 与商业共赢的促销策略 |
6.4.3 整合营销为主导的促销策略 |
6.4.4 多渠道沟通的动态促销策略 |
第七章 营销策略的实施与保障 |
7.1 营销策略的实施方法 |
7.1.1 部分新品采用招商方式快速完成市场导入 |
7.1.2 建立机制将客户资源转变成资产 |
7.1.3 利用A、B、C分类法进行客户细分,实施过程控制 |
7.1.4 储备核心人才,注重团队建设 |
7.1.5 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并在实施中不断更新 |
7.1.6 积极参与集团文化活动,提升团队文化凝聚力 |
7.1.7 建立完善内部竞争和淘汰机制 |
7.1.8 开展入职培训,考核企业文化 |
7.2 营销策略的保障措施 |
7.2.1 组织结构方面的保障措施 |
7.2.2 资源利用方面的保障措施 |
7.2.3 营销控制方面的保障措施 |
7.2.4 团队建设方面的保障措施 |
7.2.5 企业管理方面的保障措施 |
7.2.6 薪酬制度方面的保障措施 |
7.2.7 制度保障方面的保障措施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1.1 宏观环境有利于非处方药的发展 |
8.1.2 天药科技营销现状喜忧参半 |
8.1.3 新的营销模式有望提升竞争力 |
8.2 不足与展望 |
8.2.1 营销模式的不断创新完善 |
8.2.2 保障实施策略实时调整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2)基于机器学习的药品风险分级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药品不良反应 |
1.2.2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转化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 |
2.1 数据挖掘技术 |
2.2 药品风险评价 |
2.3 机器学习概述 |
2.3.1 机器学习介绍 |
2.3.2 机器学习方法 |
2.4 支持向量机分类 |
2.4.1 支持向量机介绍 |
2.4.2 线性分类与非线性分类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
3.1 ADR数据集 |
3.1.1 自发报告数据库 |
3.1.2 ADR数据采集 |
3.1.3 ADR数据的预处理 |
3.2 非处方药数据集 |
3.2.1 非处方药数据采集 |
3.2.2 非处方药数据处理 |
3.3 药品类别标注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药品风险指标构建 |
4.1 药品风险相关因素分析 |
4.2 药品风险指标设计 |
4.2.1 ADR严重报告率 |
4.2.2 ADR伤害指数 |
4.2.3 ADR覆盖率 |
4.2.4 风险模型构建 |
4.3 药品风险指标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SVM的药品风险分级研究 |
5.1 SVM分类过程 |
5.2 三分类实验设计 |
5.3 基于SVM的三分类模型实验仿真 |
5.3.1 Lib SVM工具包简介 |
5.3.2 分类器构建 |
5.3.3 参数优化 |
5.4 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类不平衡抽样技术在药品风险分级中的应用 |
6.1 类不平衡技术 |
6.2 基于数据层的方法改进在风险分级中的应用 |
6.2.1 随机欠采样数据改进 |
6.2.2 SMOTE过抽样数据改进 |
6.3 结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专利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3)我国非处方药上市工作程序的一般考虑(论文提纲范文)
1非处方药相关法律法规及意义 |
1.1法律法规相关规定 |
1.2意义 |
2 我国现行非处方药上市的工作程序和技术要求 |
3国外非处方药上市管理经验介绍 |
3.1美国 |
3.2欧洲 |
3.3日本 |
4 我国非处方药上市的思考和建议 |
4.1通过审评审批方式上市 |
4.2逐步形成单独的非处方药注册分类 |
4.3采用并联方式进行非处方药适宜性审查 |
4.4制定非处方药技术要求,减少重复研发 |
4.5尽快发布非处方药相关细则 |
5结语 |
(4)我国非处方药上市路径调研与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问卷设计 |
1.2 调查对象与方法 |
2 调查结果 |
2.1 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 |
2.1.1 工作领域 |
2.1.2 从事OTC行业的时间 |
2.1.3 工作中涉及的OTC类型 |
2.1.4 对国外OTC上市路径相关法规的了解情况 |
2.2 非处方药专论 |
2.2.1 对美、日非处方药专论制度的了解情况 |
2.2.2 我国建立非处方药专论制度的必要性 |
2.2.3 我国是否具备实施非处方药专论制度的条件 |
2.2.4 建立我国非处方药专论制度的参考模式 |
2.2.5 专论制度带来的潜在药品安全性风险 |
2.2.6 规避或降低风险的措施 |
2.2.7 专论产品上市的途径设定 |
2.2.8 非处方药专论制度构建的核心要素 |
2.2.9 非处方药专论内容的设置 |
2.2.1 0 建立我国OTC专论制度的其他建议 |
2.3 非处方药转换 |
2.3.1 现行非处方药转换制度需要完善的方面(多选) |
2.3.2 建立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动态双向转换机制的必要性(单选) |
2.3.3 完善转换程序、标准以及申报资料要求的必要性 |
2.3.4 负责非处方药转换工作的部门 |
2.3.5 完善我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转换制度的其他建议 |
2.4 非处方药注册 |
2.4.1 现行非处方注册路径中需要完善的内容 |
2.4.2 建立单独的非处方药审评审批流程的必要性 |
2.4.3 建立单独的非处方药注册流程可参考的模式 |
2.4.4 当前非处方药注册申请技术要求和标准的科学合理性(单选) |
2.4.5 非处方药与处方药注册申请技术要求和标准的一致性 |
2.4.6 非处方药注册技术要求最应简化的内容 |
2.4.7 可以附加申请非处方药的情形 |
2.4.8 对于完善我国非处方药注册管理制度的建议 |
3 总结 |
(5)关于完善我国非处方药上市路径管理的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非处方药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 |
2 关于完善我国非处方药上市路径管理的建议 |
2.1 建立单独的非处方药注册审评审批机制 |
2.1.1 优化非处方药注册审评审批程序 |
2.1.2 调整非处方药注册技术要求 |
2.1.3 完善非处方药注册情形 |
2.2 完善非处方药转换管理制度 |
2.2.1 明确非处方药转换标准 |
2.2.2 将转换纳入注册管理范畴 |
2.2.3 进一步完善双向转换机制 |
2.3 试点探索非处方药专论制度 |
2.3.1 纳入专论活性成分的认定标准 |
2.3.2 专论的制定程序 |
2.3.3 非处方药专论的基本内容 |
2.3.4 专论产品上市的审评审批程序 |
3 关于完善我国非处方药上市环节说明书管理的建议 |
3.1 完善我国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的格式和内容 |
3.2 增加非处方药说明书的消费者测试要求 |
4 结语 |
(6)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监管研究 ——以惠州市C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现实意义 |
1.2.2 理论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评述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支撑理论 |
2.1 核心概念 |
2.1.1 药品 |
2.1.2 处方药 |
2.1.3 执业药师 |
2.1.4 处方药销售相关法律规定 |
2.2 支撑理论 |
2.2.1 市场监管理论 |
2.2.2 协同治理理论 |
第三章 惠州市C区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的监管现状 |
3.1 C区零售药店概况 |
3.2 C区药监部门概况 |
3.3 C区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监管现状 |
3.3.1 监管人员对监管现状的认知 |
3.3.2 从业人员对监管现状的认知 |
3.3.3 实地调查处方药监管的现状 |
3.3.4 社会公众对监管现状的认知 |
3.3.5 C区处方药监管的典型案例 |
3.3.6 C区处方药销售的监管要求 |
3.4 C区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监管的突出问题 |
3.4.1 药店违法销售已成常态 |
3.4.2 药店想方设法规避监管 |
3.4.3 执业药师挂证已成乱象 |
3.4.4 部门监督检查未能到位 |
3.4.5 监管存在不少风险隐患 |
第四章 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监管政策未能及时更新 |
4.1.1 政策未能适时更新出台 |
4.1.2 现行政策实际粘合度低 |
4.2 监管法律体系不够健全 |
4.2.1 处方药法律法规不完善 |
4.2.2 处方药法律衔接力不强 |
4.2.3 处方药法律支撑力不够 |
4.3 药监部门监管效能不高 |
4.3.1 机构改革频繁 |
4.3.2 机构设置欠妥 |
4.3.3 人员配备不足 |
4.3.4 专业人才缺乏 |
4.3.5 监管力度不够 |
4.3.6 沟通协作不畅 |
4.3.7 监管宣传不足 |
4.4 药店难于执行有关规定 |
4.4.1 无法获取有效处方 |
4.4.2 执业药师缺口较大 |
4.4.3 生存竞争压力较大 |
4.5 社会公众配合程度较低 |
4.5.1 安全用药意识淡薄 |
4.5.2 无凭处方购药习惯 |
4.5.3 重视自我隐私保护 |
第五章 外国处方药销售监管的经验借鉴 |
5.1 发达国家处方药销售监管模式 |
5.1.1 美国处方药监管的现状与特点 |
5.1.2 英国处方药监管的现状与特点 |
5.1.3 日本处方药监管的现状与特点 |
5.1.4 德国处方药监管的现状与特点 |
5.2 发达国家处方药销售监管的启示 |
5.2.1 建立成熟的监管机构 |
5.2.2 健全处方药法律体系 |
5.2.3 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 |
5.2.4 完善执业药师的规定 |
5.2.5 处方药具有特殊标识 |
5.2.6 推动药品信息的公开 |
5.2.7 推动医疗体制的改革 |
5.2.8 推进电子处方的发展 |
第六章 完善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监管的对策建议 |
6.1 推进处方药政策体系建设 |
6.1.1 推进监管体系建设,适时更新有关规定 |
6.1.2 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分开进程 |
6.1.3 鼓励实行电子处方,分步统一处方数据 |
6.2 健全处方药法律法规体系 |
6.2.1 完善监管法律法规,有效提高执法遵循 |
6.2.2 细化执业药师规定,规范药师从业行为 |
6.2.3 出台标签管理规定,明确药品分类标识 |
6.2.4 支持地方因地制宜,细化销售监管规定 |
6.3 提高处方药执法监管效能 |
6.3.1 优化药品监管机构,规范药品销售监管 |
6.3.2 强化药品监管力量,树立专业权威形象 |
6.3.3 创新销售监管方式,提高实际监管效能 |
6.3.4 采取措施精准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
6.3.5 加强执业药师监管,推进药师队伍建设 |
6.3.6 构建药店信用体系,严格实施信用惩戒 |
6.4 优化处方药销售管理措施 |
6.4.1 优化药店分布结构,避免同行恶性竞争 |
6.4.2 鼓励先进发挥引领,提升药店服务能力 |
6.4.3 提升从业人员素质,规范具体经营行为 |
6.5 发挥处方药群体共治优势 |
6.5.1 加大药品安全宣传,提高安全用药意识 |
6.5.2 发挥群体共治优势,构建多元治理体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访谈提纲-药品监管人员 |
附录2 访谈提纲-零售药店从业人员 |
附录3 公众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7)大连市区连锁药店儿童用OTC中成药药学服务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2.相关概念、理论及法规文件 |
2.1 研究的相关概念 |
2.2 研究的相关理论 |
2.3 研究的相关法规文件 |
3.大连市区连锁药店儿童用非处方中成药药学服务现状调研及分析 |
3.1 文献资料研究 |
3.2 调研方法与设计 |
3.3 调研结果统计分析 |
3.4 总结 |
4.大连市区连锁药店儿童用非处方中成药药学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4.1 连锁药店儿童用非处方中成药药学服务水平不足 |
4.2 缺乏儿科、中成药专业药学技术人员 |
4.3 儿童用药药学服务相关法规缺乏 |
4.4 儿童用非处方中成药较难满足日常需求 |
5.规范连锁药店儿童用非处方中成药药学服务的对策及建议 |
5.1 连锁药店应提高儿童用非处方中成药药学服务能力 |
5.2 加强我国执业药师队伍建设 |
5.3 我国应制定儿童用药药学服务规范 |
5.4 满足儿童用非处方中成药的日常需求 |
6.结论与讨论 |
6.1 结论 |
6.2 讨论 |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实地调研观察方案 |
附录二 关于连锁药店人员、培训学习情况,药店药学服务行为访谈提纲 |
附录三 大连地区连锁药店儿童用非处方中成药药学服务的调查问卷 |
综述 零售药店儿童中成药药药学服务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8)非处方药物的经济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与意义 |
2 非处方药的使用具有较高的经济学价值 |
3 应该提高全社会对使用非处方药进行自我药疗的认识 |
4 讨论 |
(9)非处方药违法广告的法律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对象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对象 |
二、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现状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非处方药违法广告概述 |
一、非处方药的概念和特点 |
二、非处方药广告违法成因 |
三、非处方药违法广告特征分析 |
(一)直接关系群众生命健康 |
(二)主体地位多层面不对等 |
(三)利用民众感性消费牟利 |
(四)欺骗与误导具有深远性 |
第二章 我国非处方药违法广告法律规制现状 |
一、我国非处方药违法广告监管体系 |
(一)监管主体 |
(二)监管方式 |
二、我国非处方药违法广告表现形式 |
(一)虚假广告 |
(二)准虚假广告 |
(三)潜虚假广告 |
三、我国广告主发布非处方药违法广告的法律后果 |
(一)虚假广告法律后果 |
(二)其他违法广告法律后果 |
四、小结 |
第三章 非处方药违法广告法律规制面临的问题 |
一、立法层面的缺陷 |
(一)未充分保护民众权利 |
(二)未充分利用社会力量 |
(三)未充分规定法律后果 |
二、行政层面的局限 |
(一)媒体审核制度针对性差 |
(二)更正广告制度规定模糊 |
(三)缺乏药品分类管理意识 |
(四)监管效率难合社会需求 |
三、司法层面的不足 |
(一)权利主张途径闭塞 |
(二)权利主张成本高 |
四、小结 |
第四章 非处方药违法广告法律规制完善建议 |
一、立法层面之完善建议 |
(一)立法完善建议概要 |
(二)立法完善必要性分析 |
(三)立法完善可行性检视 |
(四)立法完善制度构建 |
二、行政层面之完善建议 |
(一)完善广告公告制度 |
(二)加强建设行业自治组织 |
(三)编制药品广告审查指南 |
三、司法层面之完善建议 |
(一)拓宽违法广告诉讼途径 |
(二)完善集体诉讼制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慢性病老人使用非处方药的个体经验的探究 ——以厦门市Y社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问题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问题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研究的理论意义 |
二、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第一节 使用非处方药的相关研究 |
一、非处方药的概念介绍 |
二、非处方药使用不当的危害 |
第二节 慢性病老人使用非处方药的研究 |
一、慢性病的概念介绍 |
二、我国慢性病现状的相关研究 |
第三节 居家养老社会工作服务的相关研究 |
一、居家养老的概念介绍 |
二、我国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现状的有关研究 |
第四节 社会工作中的个人经验相关研究 |
一、个人经验的概念介绍 |
二、个人经验的相关研究 |
第五节 文献述评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的理论框架 |
一、认知行为理论的历史演变和主要流派 |
二、认知行为理论的主要概念和基本假设 |
三、认知行为理论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个案研究方法的选取 |
二、个案选择标准 |
三、研究对象介绍 |
四、研究资料收集方法 |
五、研究资料的处理 |
第四章 研究发现 |
第一节 居家慢性病老年人使用非处方药行为的个人经验 |
一、中药的安全性高于西药的个人认知 |
二、长期用药且疗效不明显使对原有治疗方案丧失信心 |
三、通过自我医疗获得对自己身体的掌控感的体验 |
四、慢性病老人的原有生活安排与疾病治疗方案发生冲突的现实困难 |
第二节 影响非处方药使用行为的个人经验的主要特征 |
一、出于安全性的考虑 |
二、出于方便性的考虑 |
三、受医患双方之间不良沟通的影响 |
第五章 研究讨论 |
第一节 影响慢性病老人个人经验的心理机制分析 |
一、对药物的错误认知促使慢性病老人产生消极情绪 |
二、对治疗结果的不当期待造成失落情绪 |
三、对不同治疗方案的个人偏好影响慢性病老人的选择 |
第二节 社会工作者介入居家慢性病老人非处方药物使用问题的建议 |
一、增进慢性病老人对于中西药物的正确认知 |
二、提高慢性病老人在疾病治疗方案中的参与度 |
三、促进慢性病老人与医务人员之间的良性沟通 |
第六章 总结和局限 |
第一节 研究总结 |
第二节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四、非处方药具有哪些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天津天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非处方药西北区域营销策略研究[D]. 张乐. 兰州大学, 2021(02)
- [2]基于机器学习的药品风险分级模型[D]. 刘天宇.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3]我国非处方药上市工作程序的一般考虑[J]. 陈新,焦蒙.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0(12)
- [4]我国非处方药上市路径调研与结果分析[J]. 杨建红,陈宁,张冉,赵芬,杜逸,沈梦娟,王璐,宋佳阳,陈震. 中国药事, 2020(11)
- [5]关于完善我国非处方药上市路径管理的建议[J]. 杨建红,陶巧凤,汪鳌,贾颖君,孟晓峰,叶真,李丽华,王冬妮,张彦彦,陈江鹏,黎泽琳,陈震. 中国药事, 2020(11)
- [6]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监管研究 ——以惠州市C区为例[D]. 张建平.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7]大连市区连锁药店儿童用OTC中成药药学服务现状研究[D]. 李佳音.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非处方药物的经济学评价[J]. 白慧良,邵蓉.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9(10)
- [9]非处方药违法广告的法律规制研究[D]. 郑崴瀚. 中国政法大学, 2019(01)
- [10]慢性病老人使用非处方药的个体经验的探究 ——以厦门市Y社区为例[D]. 徐贺. 厦门大学, 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