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教育科研的一道必解之题(论文文献综述)
冯秋季,刘荣勋,张宝林[1](2021)在《新时代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创新与实践》文中提出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经历了初步探索、困惑与发展、新时代创新发展三个阶段。新时代的制度创新主要是在"三全育人"格局下,强化党的主体责任、在改革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导师"第一责任人"、实施"课程思政"。在制度的实践层面,高校党委统一部署,构建"三全育人"整体框架;多措并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完善措施,保障导师"第一责任人"落地有声;推动"课程思政",实现合力育人新要求。
庄文倩[2](2019)在《新媒体背景下典型人物报道的创新研究 ——以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新媒体带来的传播革命给当下中国新闻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媒体基于此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其中最为代表的是,在新媒体环境下,人民日报法人微博集中以拟人化的形象和接地气的用语,并配上短视频呈现新闻内容,与此同时该微博积极与网络公众互动。这一系列做法受到一致好评。作为我国新闻媒体广泛使用的报道方式之一,典型人物报道在大众媒体时代就曾因结构僵化和人物扁平化而受到诸多争议。而新媒体自带的故事和情感属性本为讲述人物故事的典型人物报道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传播平台。然而,典型人物报道长篇幅的呈现方式,与新媒体的碎片化阅读构成一对矛盾。因此,在新媒体的背景下,典型人物报道有其进行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典型人物报道结合新媒体平台特性,改变写作形式、传播方式等,以迎合新时期用户的需求,并在新的时期继续发挥其鼓舞人心,传播主流价值观的作用。笔者深入研究基于微博平台典型人物报道进行了哪些创新。以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为例,从人民日报法人微博典型人物形象分析、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中典型人物的呈现方式、来自用户反馈的效果分析和微博平台上典型人物报道创新的路径四个板块出发。在第一板块:人民日报法人微博典型人物形象分析中,笔者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了人民日报微博平台典型人物的职业和身份、性别、姓名呈现方式、地域呈现方式和展现的精神,进而分析出微博平台典型人物的类别、基本特征和具体形象。在第二板块:人民日报法人微博典型人物的呈现方式中,即回答人民日报法人微博如何呈现典型人物。笔者从数据、文体和表现形式三个方面出发,其中文体分为标题、引语和新闻背景三个部分进行研究,表现形式分为“图片+链接”、“图片”和“短视频”三类进行研究。从细节入手进行剖析。在第三板块:来自用户反馈的效果分析中,笔者利用SPSS软件对微博数据和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人民日报法人微博典型人物报道互动频率低,短视频表现形式受到用户青睐等结论。在第四板块:微博平台上典型人物报道创新的路径中,从典型观和典型人物报道创新路径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在结语部分,总结全文典型人物报道的创新模式,并升华主题,从新闻组织创新、新闻过程创新和新闻产品创新回答新闻创新如何成为可能。研究发现,在新媒体背景下,典型人物报道的创新路径需要从典型观和典型人物报道两个方面出发,一方面,典型观的创新路径为典型的日常化和典型呈现的细微化,另一方面典型人物报道创新路径为表现形式:单一和多元叠加发展;故事范式:多个短故事呈现“主流价值观”;人物建构:一度建构与三度建构并行。也发现人民日报微博典型人物报道互动频率低,内容原创性和真实性需要得到保障等亟待解决的问题。由微博平台典型人物报道的创新深入思考新闻创新如何成为可能,首先要坚守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以及基本职业道德素养,并随时接受监督。然后要立足于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大环境,以新闻组织创新为源头,以新闻过程创新为基础,.以新闻产品创新为动力。最后要始终保有忧患意识,不断进行反思和改进。新闻创新永无止境,遵循媒介行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根本,永葆一颗具有新闻理想的心是创造更多可能的动力。
周波[3](2019)在《社会资本、知识转移与乡村社区居民旅游支持态度的关系研究》文中认为乡村旅游在推动乡村经济结构转型、扩大乡村居民就业渠道、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世界各国纷纷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提振乡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凭借,我国更是将乡村旅游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乡村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社区居民的支持,如何能让居民一如既往地支持旅游发展是乡村旅游业界和学界长期关注的重要课题。以往研究大多依托社会交换理论,基于“成本—收益”比较和“积极—消极”影响评价的逻辑,对社区居民旅游支持态度的驱动机理进行分析。然而,这种研究视角将居民视作理性决策的“经济人”,假设不同的居民对于旅游发展带来的收益与损耗有相同的认知和理解水平,且能够做出理性的决策,却忽略了个体认知能力的差异。在产业发展实践中,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欣欣向荣的背后开始呈现出社区居民个体自我提升能力遭遇瓶颈的现实困境,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和居民旅游支持态度的提高。因此,需要从有限理性的角度,将社区居民视为具有不同认知能力的个体,探索通过提高社区居民的个体能力进而提升居民旅游支持态度的理论规律与实践路径。“知识转移”是提升社区居民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近来,一些学者注意到知识转移对提升社区居民旅游支持态度的积极效用。研究发现,知识转移有助于提高居民的认知能力与旅游经营管理水平,并获得更高的价值回报,还能增强社区解决旅游发展事务的能力,提升社区居民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形成居民对旅游发展的凝聚力,进而提高居民支持旅游发展的态度。社区居民之间的知识转移是一种典型的非正式个体间知识转移的形式,其核心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社会交往,社会资本成为促进居民之间知识转移的重要动力。尽管对于社会资本、知识转移和社区居民旅游支持态度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已有相关研究较为零散,缺乏系统的理论探讨和经验证据的支持。基于此,本研究将社会资本理论和知识转移理论相结合,纳入社区居民旅游支持态度的研究,构建了一个“社会资本-知识转移-居民旅游支持态度”的概念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为社区居民旅游支持态度的形成机理提供另外一个视角的解释。本研究以浙江省湖州市四个乡村旅游聚集地的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方法为主、定性方法为辅的混合研究设计,通过对社区居民的深度访谈收集质性资料,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搜集量化数据。围绕研究目的,本文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展开具体研究:首先,采用定性设计,通过案例研究和35位居民的深度访谈,检视在乡村旅游情境下社区居民知识转移的类型和表现形式,梳理影响知识转移的因素以及知识转移对居民旅游支持态度的关系,初步探索和构建起“社会资本-知识转移-居民旅游支持态度”的“潜在影响关系”。其次,采用定量设计,通过608位居民问卷数据的大样本实证研究,检验社会资本、知识转移和居民旅游支持态度之间的理论关系,使案例研究中有待进一步深度论证的“潜在影响关系”凝练为具备理论基础的“现实逻辑理论关系”,从而构建起完整的“社会资本-知识转移-居民旅游支持态度”概念模型。最后,采用比较研究设计,通过研究居民个体差异在社会资本、知识转移和旅游支持态度关系的影响变化,比较不同居民在性别、年龄、学历等方面的特征在社会资本、知识转移和旅游支持态度影响关系中的差异效应。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以下三点:(1)乡村旅游地社区居民之间存在知识转移现象,社会资本是影响社区居民旅游支持态度和知识转移的关键因素,且社会资本主要体现在人际信任、互惠合作、共同愿景三个层面。同时,发现知识转移对社区居民旅游支持态度存在积极影响。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了“社会资本-知识转移-居民旅游支持态度”的潜在关系。(2)证实了社会资本、知识转移、居民旅游支持态度之间的影响关系。具体而言,基于大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对社区居民旅游支持态度具有积极影响。同时,社会资本对知识转移、知识转移对社区居民旅游支持态度均具有较强的正向影响作用。于此,构建起完整的“社会资本-知识转移-旅游支持态度”的理论分析框架。(3)社区居民个体特征在社会资本、知识转移和旅游支持态度关系中影响差异较为明显。基于个体特征的差异比较研究发现,从性别差异来讲,女性居民比男性居民更加重视社会资本对知识转移和旅游支持态度的影响,而关于知识转移对旅游支持态度影响,两者差异不大;从年龄差异来看,在知识转移对旅游支持态度的影响关系中,老年居民显示了最强的效应;青年居民则更加认可人际信任对知识转移和旅游支持态度的影响,中年居民更加认同互惠合作与共同愿景对旅游支持态度的影响。从学历划分的差异来讲,非大学学历居民更加认同知识转移对居民旅游支持态度的积极影响,大学学历居民则更加认同人际信任和互惠合作对知识转移和旅游支持态度的影响。本文立足于乡村社区情境,将社区居民视为兼具“经济人”、“社会人”和“知识人”的“三元角色”的个体,构建了“社会资本-知识转移-居民旅游支持态度”的概念模型,为未来社区居民旅游支持态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同时,提出居民的知识是影响旅游地生命周期的重要变量,促成了关于旅游地生命周期影响因素的“内因说”与“外因说”两种平行视角的对话,充实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内涵。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制定和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1)地方政府和产业管理部门应引导社区居民之间建立“旅游互助小组”,实现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供应联动化,避免居民资源闲置,强化居民之间的关系连带,促进居民间的社交互动;(2)地方政府应联合社区引导居民建立“社区学习社团”,形成社区居民之间知识转移活动“组织化”和“常态化”的模式,以知识促提升,提升居民支持旅游发展的态度,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内涵式发展。(3)旅游管理部门应主动承担起“知识中介”的作用,不仅要在乡村社区内架起不同居民和不同知识源转移的“桥梁”,未来还应在整个旅游领域鼓励跨行业、跨专业、跨部门的知识转移,提高整体旅游业发展的知识水平;(4)地方政府和产业管理部门应该积极培育社区社会资本,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在促进知识转移方面的积极效应,培养乡村精英,激发和凝聚乡村旅游发展的合力。整体而言,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破解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居民知识存量低”、“乡村旅游发展质量低”、“居民旅游经营重单干、轻合作”等障碍性问题,为促进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创新路径。
王建波,龚彬[4](2018)在《略论建构主义的理论价值和中国化》文中研究说明建构主义的理论价值在于:建构主义蕴含与传统预成论决裂的能动认识论、适切中国当下教育改革的教学论和面向未来学习型社会的学习论。建构主义的理论价值实现关键在于中国本土化。要推动建构主义的本土化进程,须辩证认识建构主义理论并把握其合理内核,澄清建构主义教育实践中的误读和偏差,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促使实践者理论化、研究者实践化,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才能在我国产出建构主义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
姜懿翀[5](2017)在《雄安新区“新”在哪?》文中提出与深圳特区、浦东新区相比,雄安新区成立的背景、承担的历史重任、发展的方式和建设的模式等有哪些不同?要真正实现"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战略目标,需要在哪些方面取得突破?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在建设中将扮演什么角色?有哪些投资机会?阳春三月,万象更新。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外宣布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犹如一枚重磅炸弹,引爆了各界对雄安新区的深度关注。
陈憨[6](2016)在《安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现状调查与思考》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提高。高校作为优质教育文化资源的集中地,不仅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职能,同时也应当担负起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大职责。而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资源和信息服务中心,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有利的空间环境、专业的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显着优势,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开展社会服务工作。2014年8月,安徽省教育厅要求高校面向社会开放图书馆,之后有87所高校提交方案,其中首批30所率先开放图书馆。为了更好的认识安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情况,本文对率先开放的30所图书馆进行调查,了解安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现状,通过分析调查获得的数据总结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合理的建议和意见。本文共分六个部分对安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现状的调查与思考进行阐述: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择安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现状调查与思考选题的背景信息,国内外的研究综述、研究方法与思路和本调查报告的创新点。第二部分:案例分析,选取国内外各一所社会化服务做得较好的高校图书馆,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出可供安徽高校图书馆借鉴的成功经验。第三部分:文章的主体部分,首先对文章的主题安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现状进行调查设计,详述本次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然后对调查步骤进行简要的阐述;其次,对安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概况进行介绍,之后分别从服务形式、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时间、服务效果等五个方面对安徽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现状进行调查,细化每一调查模块的具体项目情况,以各种图表形式直观反映调查数据;再次,对安徽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配套的相关制度进行调查了解。第四部分:基于本次调查中各项目模块的统计数据,分析安徽省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现实情况,了解社会化服务的现状和不足,依次列出安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详细说明。第五部分:对策建议部分,即分析安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现状调查的数据,借鉴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成功的经验和做法,针对第四部分列出的问题依次给出合理有效的建议和意见,建议内容涉及到了争取政策财政支持、规章制度完善、用户宣传教育、丰富服务模式、调整文献采购策略、转变馆员观念等。第六部分:结语,主要对安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现状的调查报告做出了总结,希望未来安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并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
张宝宗[7](2012)在《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拉动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刺激消费、提高国民素质和文化生活质量,从而带动区域内全要素生产力提高等诸多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对经济的贡献率已经超越一些传统产业,文化产业领域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文化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2006年以来保持了年均23%的增速,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超万亿元,2011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5%。十二五时期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已经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成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要任务。从我国地区间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来看,区域间产业竞争与合作并存,机遇与挑战并存。近年来,吉林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主导文化产业成长性好,呈现出鲜明的特色,增长速度快,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明显优于其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增大,为全省经济快速发展增添了强大的活力。文化产业对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从总量和规模上看,文化产业接近成为吉林省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在空间布局上已呈现出专业化、区域化和特色化的布局特征,区域产业布局调整步伐加快。同时,吉林省文化产业布局还存在严重的城乡失衡问题,城乡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差距甚大,农村文化产业项目在有的地方还是空白。通过对吉林省文化产业现实发展状态和规律的总结、认识,笔者提出构建“一轴两核三带”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培育区域中心文化产业集聚区,实现差异化发展、错位发展的战略,增进区域内互补与合作相互带动,实现区域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思路。结合“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的实施,以长春市、吉林市、延边州为轴向,发挥长春、吉林、延吉三市文化产业聚集、辐射效应,带动长吉图文化产业发展轴上长吉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区、图们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核心区一主一副两个核心区;在长吉图以外地区形成三个次区域文化产业战略增长极,一是以通化、白山、长白山保护区管委会区域文化产业中心城市(地区)为核心,建设长白山森林生态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带,二是以松原、白城区域文化产业中心城市为核心,建设西部湿地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三是以四平、辽源区域文化产业中心城市为核心,建设辽河流域满族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带。随着长吉图战略的实施和吉林省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吉林省与东北亚区域内各个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必将进一步加深,规划吉林省的“一轴两核三带”的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对东北亚区域内各国必将产生积极的辐射影响。十一五时期吉林省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还存在规划认识上的误区,已建或在建园区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盲目发展、定位雷同、重复建设、同区域同质化恶性竞争等。十二五时期吉林省文化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要强化集聚功能,促进文化产业园区科学定位,加大审核力度,促进文化产业园区合理布局。吉林省文化产业还存在总量不大、结构不优、领军人才匮乏、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集聚效应差、核心竞争力弱等问题,还不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综合实力,与北京、上海、广东、湖南甚至云南等文化产业发达省份比较,也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文化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经济基础薄弱、人才资源匮乏、文化消费水平较低、公共财政投入不足、支持政策不配套等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吉林省历史文化底蕴较为深厚,国家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战略、长吉图战略的实施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主要机遇,文化产业亮点多,报刊印刷、影视、文艺娱乐、动漫等主导产业迅速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跨越式发展潜力巨大。选择吉林省为区域研究文化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具有一定的突破性、前瞻性和战略性,最终目的是为吉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符合实际的可行的发展对策。结合吉林省目前提出的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的发展战略,提出差异化发展思路,实施总量扩张战略、产业结构升级战略、人才兴业战略、特色文化产业战略、“走出去”战略、扩大消费战略等战略对策,实施文化产业提速计划,深化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盘活文化资源存量,引导投资拉动、实现增量扩张,大力发展内容产业,鼓励科技创新,提高产业集聚度,形成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加大优势产业扶植力度,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带动全行业跨越式赶超。
张春景,姚兴波[8](2012)在《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人才支撑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是关系到吉林省根本利益、长远发展的战略决策,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核心在于创新,关键是人才。本文从吉林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长远发展的角度以及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全局入手,分析了人才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和现实作用,结合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找出了吉林省人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人才支撑的策略。
杜平,侯雨欣[9](2009)在《人才学核心术语英译探研——兼论创建人才学翻译学》文中研究指明勾勒了人才学核心术语英译的历史发展轨迹,对人才学核心术语的英译译名和译名规范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同时还就创建人才学翻译学,加强人才学对外翻译理论研究作了初步的探讨。
刘立平[10](2007)在《圣象地板快速响应服务运营管理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木地板行业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2006年已经进入了发展的最低谷,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期和信任危机。经过一次次“新品战”“价格战”的洗礼,众多的地板品牌开始真正意识到服务在木地板业的重要性,于是纷纷推出各种创新的服务模式,以期在以服务和质量为主导的营销新时代赢得竞争优势。本文从产品的整体概念、客户让渡价值等营销理论入手,阐述了服务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并通过分析中国木地板行业市场竞争环境和行业特点,归纳出木地板行业企业服务竞争的核心—快速响应客户需求能力的竞争。笔者作为圣象服务创新项目小组主要成员,从现实工作出发,系统地介绍了圣象快速响应服务运营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圣象地板(北京区域)借鉴了家电行业、物流、速递行业服务模式和服务经验,结合本行业的服务特点,着力在北京区域内建立一套专业、高效、先进、精准的快速响应服务运营管理系统,其目的在于建立消费者对圣象品牌的更深层次的新认知,期望达至消费者对圣象服务先进性、完整性、专业性的评价。强化圣象品牌的服务价值,保持服务竞争力。并且在整个耐用消费品行业中树立一个优质服务的典范。本文还对项目启动、计划、实施、控制过程中的各项管理工作做了概要说明。希望为众多处于低谷的中国木地板企业突出重围提供一条可以借鉴的思路和途径。
二、当前教育科研的一道必解之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当前教育科研的一道必解之题(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创新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探索与困惑 |
二、新时代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创新 |
(一)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在党 |
(二)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改革中加强 |
(三)导师是研究生成长的“第一责任人” |
(四)“课程思政”是专业课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抓手 |
三、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
(一)高校党委统一部署,构建“三全育人”整体框架 |
(二)多措并举,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 |
(三)完善措施,保障导师“第一责任人”落地有声 |
(四)推进课程思政,实施专业课教师合力育人新要求 |
(2)新媒体背景下典型人物报道的创新研究 ——以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论文(设计)选题来源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三、文献研究综述 |
(一) 典型人物报道 |
(二) 新闻创新 |
(三) 人民日报微博 |
四、核心概念 |
(一) 典型人物 |
(二) 典型人物报道 |
五、研究方法 |
(一) 内容分析法 |
(二) 个案研究 |
(三) 调查问卷 |
六、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人民日报微博中典型人物形象分析 |
一、样本选取和类目建构 |
(一) 样本的选取及理由 |
(二) 抽样方法 |
(三) 类目建构 |
二、统计结果与分析 |
(一) 典型人物的类别 |
(二) 典型人物的基本特征 |
(三) 典型人物的具体形象 |
第三章 人民日报微博中典型人物的呈现方式 |
一、如何呈现:数据分析 |
(一) 典型人物报道数量 |
(二) 典型人物报道的发布频率 |
二、如何呈现:文体分析 |
(一) 标题 |
(二) 引语 |
(三) 新闻背景 |
三、如何呈现:表现形式分析 |
(一) 图片+链接 |
(二) 图片 |
(三) 视频 |
第四章 效果分析:来自微博用户的反馈 |
一、用户反馈:交叉分析 |
(一) 计算方式 |
(二) 微博类目 |
(三) 研究假设 |
(四) 交叉分析与卡方实验 |
二、用户反馈:问卷调查 |
(一) 典型人物形象的用户反馈 |
(二) 典型人物报道形式的用户反馈 |
(三) 用户对人民日报微博典型人物报道的参与 |
(四) 用户对人民日报微博典型人物的认识 |
(五) 用户对人民日报微博典型人物的态度 |
(六) 用户对人民日报微博典型人物的行动 |
第五章 微博平台上典型人物报道创新的路径 |
一、典型观的创新 |
(一) 典型的日常化 |
(二) 典型呈现的细微化 |
二、典型人物报道呈现形式的创新 |
(一) 表现形式:单一和多元叠加发展 |
(二) 故事范式:多个短故事呈现“主流价值观” |
(三) 人物建构:一度建构与三度建构并行 |
结语: 新闻创新如何可能?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社会资本、知识转移与乡村社区居民旅游支持态度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问题提出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问题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1.4 研究对象与样本地 |
1.4.1 研究对象 |
1.4.2 样本地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章节安排 |
1.5.3 技术路线 |
1.6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2 文献综述 |
2.1 社区居民旅游支持态度 |
2.1.1 社区居民的概念 |
2.1.2 社区居民旅游支持态度的概念 |
2.1.3 社区居民旅游支持态度的测量 |
2.2 社区居民旅游支持态度的影响因素 |
2.2.1 经济影响感知对社区居民旅游支持态度的影响 |
2.2.2 社会影响感知对社区居民旅游支持态度的影响 |
2.2.3 文化影响感知对社区居民旅游支持态度的影响 |
2.2.4 环境影响感知对社区居民旅游支持态度的影响 |
2.2.5 旅游资源使用度对社区居民旅游支持态度的影响 |
2.2.6 社区参与对社区居民旅游支持态度的影响 |
2.2.7 社区依恋对社区居民旅游支持态度的影响 |
2.2.8 人口统计学特征对社区居民旅游支持态度的影响 |
2.3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
2.3.1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内涵 |
2.3.2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学说 |
2.3.3 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影响因素 |
2.3.4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社区居民旅游支持态度 |
2.4 知识转移理论 |
2.4.1 知识转移的定义 |
2.4.2 知识转移的类型 |
2.4.3 知识转移的结果 |
2.4.4 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 |
2.4.5 知识转移与旅游研究 |
2.5 社会资本理论 |
2.5.1 社会资本的概念和内涵 |
2.5.2 社会资本的测量 |
2.5.3 本文采用的测量方式 |
2.6 社会资本、知识转移与社区居民旅游支持态度关系 |
2.6.1 社会资本与知识转移 |
2.6.2 社会资本与社区居民旅游支持态度 |
2.6.3 知识转移与社区居民旅游支持态度 |
2.7 文献述评 |
3 案例研究:乡村社区居民旅游支持态度 |
3.1 案例选择与数据搜集 |
3.1.1 案例选择 |
3.1.2 数据搜集与分析 |
3.2 案例地的演化 |
3.2.1 萌芽阶段:乡村发展命运关口的重新选择 |
3.2.2 起步阶段:乡村旅游发展多重机遇迭加下的扬帆起航 |
3.2.3 发展阶段:乡村旅游发展成就与问题并存的现实局面 |
3.2.4 规范阶段:乡村旅游持续发展与谋求新路径 |
3.3 案例分析与主要研究发现 |
3.3.1 知识转移的表现 |
3.3.2 知识转移的结果 |
3.3.3 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社会资本 |
3.3.4 社会资本对社区居民旅游支持态度的影响关系 |
3.4 本章小结 |
4 研究假设的推演与概念模型的构建 |
4.1 社会资本与社区居民旅游支持态度 |
4.2 社会资本与知识转移 |
4.3 知识转移与社区居民旅游支持态度 |
4.4 本章小结 |
5 研究设计与样本分析 |
5.1 抽样地点和数据搜集 |
5.1.1 抽样地点 |
5.1.2 问卷调查对象 |
5.1.3 数据搜集 |
5.2 问卷设计与变量测量 |
5.2.1 问卷设计 |
5.2.2 变量测量 |
5.3 样本数据分析与检验 |
5.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5.3.2 正态分布性检验 |
5.3.3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5.3.4 信度与效度检验 |
5.4 本章小结 |
6 数据分析与模型检验 |
6.1 结构方差模型检验 |
6.1.1 模型拟合情况 |
6.1.2 路径分析与假设检验结果 |
6.1.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6.2 基于社区居民个体特征差异的比较分析 |
6.2.1 居民性别差异的影响比较研究 |
6.2.2 居民年龄差异的影响比较研究 |
6.2.3 居民教育程度差异的影响比较研究 |
6.3 本章小结 |
7 结论、建议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主要理论贡献 |
7.3 管理建议 |
7.4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访谈提纲 |
附录二: 调查问卷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6)安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现状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2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案例分析 |
2.1 美国加州大学图书馆 |
2.2 江西理工大学图书馆 |
3 安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实施情况调查 |
3.1 安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概况 |
3.2 调查的总体设计 |
3.2.1 调查对象 |
3.2.2 调查内容 |
3.2.3 调查步骤 |
3.3 安徽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服务调查 |
3.3.1 面向社会开放的服务形式 |
3.3.2 面向社会开放的服务对象 |
3.3.3 面向社会开放的服务内容 |
3.3.4 面向社会开放的服务时间 |
3.3.5 面向社会开放的服务效果 |
3.4 安徽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配套的相关制度调查 |
4 安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
4.1 服务基础设施薄弱 |
4.2 资源限制较为严重 |
4.3 主动服务意识不强 |
4.4 整体服务水平不高 |
4.5 公众认知与参与度较低 |
4.6 相关配套制度不完善 |
5 安徽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建议 |
5.1 争取政府支持,多渠道筹措经费 |
5.2 做好用户调研,优化资源采购策略 |
5.3 转变服务理念,引进奖惩考核机制 |
5.4 注重馆员培养,发展多种服务模式 |
5.5 加强宣传推广,开展用户培训指导 |
5.6 推进立法进程,完善配套管理制度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 |
1.1.2 我国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总体形势 |
1.1.3 我国地区间文化产业激烈竞争的总体态势 |
1.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研究概述 |
1.3.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1.3.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1.3.3 有关吉林省文化产业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基础理论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文化、产业及文化产业的概念 |
2.1.2 文化产业的基本属性 |
2.1.3 文化产业的主要类型 |
2.1.4 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 |
2.2 相关理论综述 |
2.2.1 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理论 |
2.2.2 产业结构理论 |
2.2.3 产业布局理论 |
2.2.4 产业集聚理论 |
2.3 文化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
2.3.1 文化产业拉动地区经济增长 |
2.3.2 文化产业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
2.3.3 文化产业促进地区综合发展 |
第3章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
3.1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与发展政策述评 |
3.1.1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 |
3.1.2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概述 |
3.1.3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总体评价 |
3.2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
3.2.1 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
3.2.2 文化产业主要行业发展状况 |
3.2.3 文化产业就业 |
3.2.4 文化市场培育 |
3.2.5 文化产业集聚与文化产业园区发展 |
3.2.6 文化产业进出口 |
3.3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
3.3.1 文化产业规模快速扩张 |
3.3.2 科技进步推动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
3.3.3 文化产业集群化、集约化发展格局开始形成 |
3.3.4 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将进一步显着提升 |
第4章 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
4.1 吉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 |
4.2 吉林省支持文化产业的政策演变 |
4.2.1 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 |
4.2.2 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
4.2.3 文化体制改革相关政策及进展情况 |
4.3 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
4.3.1 吉林省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
4.3.2 吉林省文化产业结构特征 |
4.3.3 吉林省文化产业出口与对外文化交流合作 |
4.4 吉林省各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比较 |
4.4.1 各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状况比较 |
4.4.2 部分文化产业行业地区差异比较 |
4.5 吉林省各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特色 |
4.5.1 长春市 |
4.5.2 吉林市 |
4.5.3 延边州 |
4.5.4 四平市 |
4.5.5 通化市 |
4.5.6 白城市 |
4.5.7 辽源市 |
4.5.8 松原市 |
4.5.9 白山市 |
第5章 吉林省主要文化产业的发展概况 |
5.1 吉林省文化产业特色品牌的形成 |
5.2 吉林省骨干文化企业发展概况 |
5.3 演艺娱乐业 |
5.4 艺术培训业 |
5.5 影视剧产业 |
5.6 动漫游戏业 |
5.7 印刷出版业 |
5.8 特色文化旅游业 |
5.9 会展业 |
第6章 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引导 |
6.1 吉林省文化产业的区域分布特征与空间布局调整 |
6.1.1 吉林省文化产业的区域分布特征 |
6.1.2 “一轴两核三带”空间布局的优化思路 |
6.2 吉林省文化产业园区建设 |
6.2.1 文化产业园区总体概况 |
6.2.2 主要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与经营情况 |
6.2.3 存在的不足 |
6.3 加快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思路 |
6.3.1 制定科学合理的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
6.3.2 实施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 |
6.3.3 加快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建设 |
第7章 吉林省文化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 |
7.1 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7.1.1 产业规模不大,总量水平不高 |
7.1.2 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较弱 |
7.1.3 吉林地域特色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整合不够 |
7.1.4 产业集聚度和集约化水平低 |
7.1.5 文化产品出口规模小,海外市场开拓不足 |
7.2 制约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
7.2.1 区域经济发展基础薄弱 |
7.2.2 文化消费不足 |
7.2.3 人才资源短缺 |
7.2.4 公共文化财政投入不足 |
7.2.5 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尚待完善 |
7.2.6 文化产业战略竞争思路有待进一步明晰 |
第8章 加快推进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的发展战略 |
8.1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的发展战略思路 |
8.2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的战略机遇与优势 |
8.2.1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的战略机遇 |
8.2.2 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
8.3 实施文化产业总量扩张战略 |
8.3.1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盘活文化产业资本存量 |
8.3.2 放宽市场准入,实行增量扩张 |
8.3.3 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财政金融支持政策 |
8.4 实施文化产业结构升级战略 |
8.4.1 促进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融合发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
8.4.2 积极培育新兴文化业态,推动文化科技创新 |
8.4.3 发展内容创意文化产业,扶持原创作品生产 |
8.4.4 培育知名文化品牌 |
8.5 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兴业战略 |
8.5.1 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程 |
8.5.2 建设灵活高效的人才市场 |
8.5.3 创新人才引进和选拔的体制机制 |
8.6 实施特色文化产业传承发展战略 |
8.7 实施吉林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 |
8.8 实施扩大文化消费战略 |
8.8.1 培育文化市场,改善文化消费环境 |
8.8.2 加大公共文化财政投入,引导文化消费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作者简介 |
致谢 |
(10)圣象地板快速响应服务运营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的目的 |
1.3 服务方面的文献综述 |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 |
1.5 论文的思路及结构 |
2 快速响应的服务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
2.1 快速响应的服务是企业适应消费需求发展的要求 |
2.2 快速响应服务是客户让渡价值提升的有效途径 |
2.3 快速响应服务是企业实施差别化经营战略的要求 |
2.4 快速响应的服务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3 北京圣象木业公司目前概况 |
3.1 木地板市场竞争环境分析 |
3.2 快速响应的服务成为木地板企业竞争取胜的关键 |
3.3 目前圣象服务在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方面的不足 |
4 圣象地板(北京)快速响应服务运营管理系统设计思路 |
4.1 系统设计背景 |
4.2 圣象地板快速响应服务运茵管理系统构成 |
4.3 呼叫中心系统 |
4.4 服务需求数据库 |
4.5 圣象GPS移动目标调度系统 |
4.6 服务备件供应链管理系统 |
5 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 |
5.1 启动过程 |
5.2 计划过程 |
5.3 执行阶段 |
5.4 控制过程 |
5.5 结束阶段 |
5.6 系统设计体会 |
6 小结 |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详细摘要 |
四、当前教育科研的一道必解之题(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创新与实践[J]. 冯秋季,刘荣勋,张宝林. 行政科学论坛, 2021(10)
- [2]新媒体背景下典型人物报道的创新研究 ——以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为例[D]. 庄文倩. 安徽大学, 2019(07)
- [3]社会资本、知识转移与乡村社区居民旅游支持态度的关系研究[D]. 周波. 浙江大学, 2019(02)
- [4]略论建构主义的理论价值和中国化[J]. 王建波,龚彬.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 [5]雄安新区“新”在哪?[J]. 姜懿翀. 中国民商, 2017(05)
- [6]安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现状调查与思考[D]. 陈憨. 安徽大学, 2016(10)
- [7]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 张宝宗. 吉林大学, 2012(11)
- [8]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人才支撑策略研究[J]. 张春景,姚兴波. 行政与法, 2012(02)
- [9]人才学核心术语英译探研——兼论创建人才学翻译学[J]. 杜平,侯雨欣.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09(08)
- [10]圣象地板快速响应服务运营管理系统研究[D]. 刘立平.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