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高血压指南中的高血压康复

欧美高血压指南中的高血压康复

一、从欧美高血压指南看高血压病的康复(论文文献综述)

洪秀兰[1](2021)在《基于自我管理支持的综合核心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文中认为

伍勇[2](2020)在《基于现代通信技术下顽固性高血压管理系统的构建和效果分析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顽固性高血压作为高血压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血压难控制、心脑肾并发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给公共卫生事业和家庭带来巨大经济负担。临床上如何科学有效的干预管理这类患者一直是心血管领域专家研究的重点。本研究拟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开发建立顽固性高血压管理系统,从多维度探讨其对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效果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评价,为临床进一步推广提供宝贵的实践参考依据。方法1、运用荟萃分析评估基于现代通信技术的远程健康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先通过计算机检索数据库,由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对入选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最后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从而为实施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远程健康干预提供理论依据。2、连续选取扬州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运用自行研发的网络信息平台,借助现代通信技术使用移动智能终端的电子血压计,通过动态监测患者血压,进行定期随访、健康生活行为宣教和科学指导合理用药,从而构建一体化、规范化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管理系统。3、再连续选取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采用顽固性高血压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顽固性高血压管理系统进行随访管理,随访1年,统计两组总成本,比较两组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参照该发生率分析两组成本/效果、成本/效用。结果1、最终纳入22篇文献,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基于现代通信技术(互联网或移动通信网络)的远程健康干预组与常规医护干预组比较,其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低于对照组,且更加接近于正常收缩压范围,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高血压患者的舒张压低于对照组,且更加接近于正常舒张压范围,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程健康干预组的高血压防治知识及危害知晓率、遵医嘱服药率、定时测量血压的患者比例、坚持合理饮食的患者比例、戒烟戒酒的患者比例、积极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的患者比例这6个方面,与常规医护干预组比较,均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顽固性高血压随访管理系统经过1年的随访效果评估,运行良好,数据稳定;与管理前相比,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生活方式有了明显提高,吸烟率、饮酒率明显下降,低盐膳食率、服药依从性明显提高;系统管理后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和24h收缩压变异系数明显降低;清晨血压经过系统管理后明显下降及清晨血压达标率较管理前相比明显提高。3、观察组新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两组随访1年总费用作为成本,以第12个月随访时未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患者占比为效果,结果显示每增加一个单位效果,比对照组多付出818.3元,敏感性分析呈现出一致性结果;以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为效用指标,获得单位QALY所需成本,对照组每增加一个单位QALY需增加成本188.7元,敏感性结果显示基本一致,观察组获得单位QALY所需成本低于对照组。结论1、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基于现代通信技术(互联网或者移动通信网络)的远程健康干预模式较传统的医护干预模式能更好的控制血压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2、本系统稳定简便易行,系统管理对促进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坚持健康生活方式、长期科学合理服药及有效控制血压效果具有显着的效果,适合对顽固性高血压人群的综合干预管理。3、基于现代智能通信网络技术的随访管理系统对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干预,可实现医患间信息实时交流,符合患者个性化需求,能有效减少新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降低获得单位QALY所需成本,且成本/效果在可接受范围内,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王晓娜[3](2020)在《比伐芦定与肝素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PCI术中应用的疗效对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近年来罹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的患者越来越多,而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CHD最严重的类型之一。肾功能不全和CHD有着密切的联系,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往往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存在复杂的代谢和生理功能紊乱,导致药代动力学改变,影响着CHD患者在的药物选择、远期血管再狭窄率及死亡率。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广泛用于治疗CHD,可有效开通冠状动脉、恢复冠脉血流以及改善患者预后。合并肾功能不全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更加复杂,分叉处、弯曲处易发生病变,且容易合并钙化。目前对于NSTE-ACS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PCI术中选择何种安全有效的抗凝药物,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的比较比伐芦定与肝素在NSTE-ACS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PCI术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NSTE-ACS合并肾功能不全且行PCI治疗的患者80例,年龄介于18~85岁,其中应用比伐芦定患者40例和采用1:1倾向评分匹配法筛选出应用肝素患者40例。术前均按相关指南推荐给予患者口服负荷剂量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或替格瑞洛片。术中根据说明书推荐剂量使用比伐芦定或肝素,比伐芦定组在PCI术中起始静脉推注0.75 mg/kg比伐芦定,术中给药剂量为1.75 mg/(kg·h),术后继续维持2-4 h;肝素组术中起始鞘管内给药给予普通肝素100 U/kg,首次给药以后每小时追加1000 U,直至手术结束。术中严密监测患者的活化凝血时间(activated coagulation time,ACT)来判定比伐芦定或肝素的抗凝效果,两组患者首次给药后5 min监测ACT值,若ACT<250 s,比伐芦定组追加0.3 mg/kg静脉推注或肝素组追加20 U/kg静脉推注;若ACT>500 s,降低术中比伐卢定滴注剂量,增加术中ACT监测频次。术后继续根据指南给予双联抗血小板等药物治疗。通过测定两组患者术前、用药后5 min、用药后30 min、术后即刻、停药后1h、停药后2 h的活化凝血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ACT)、随访并记录PCI术后6个月内发生的任何形式的大出血事件、小出血事件及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in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的发生情况,来比较比伐芦定与肝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所有收集到的数据均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本研究纳入80例患者中:比伐芦定组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60.50±8.12)岁;肝素组40例,男性2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62.05±9.51)岁,两组患者年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伐芦定组与肝素组比较:体重(64.93±9.95 kg vs 64.83±8.79 kg,P=0.962)、低密度脂蛋白(1.91±0.82 mmol/Lvs 2.07±0.74 mmol/L,P=0.949)、肌酐(140.93±15.36μmol/Lvs 142.10±15.10 μmol/L,P=0.731)、肾小球滤过率[43.24±7.34 mL/(min·1.73m2)vs 43.27±7.40 mL/(min·1.73m2),P=0.985]、左心室射血分数(57.85±7.40%vs 58.60±3.18%,P=0.750)、血红蛋白(127.53± 18.15 g/L vs 127.80± 11.75 g/L,P=0.275)等基线资料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者既往史比较:患者在既往糖尿病(比伐芦定组14例,肝素组14例,35.0%vs 35.0%,P=1.000)、高血压病(比伐芦定组22例,肝素组24例,55.0%vs 60.0%,P=0.656)、脑梗死(比伐芦定组4例,肝素组3例,10.0%vs 7.50%,P=0.697)、血运重建(比伐芦定组3例,肝素组4例,7.50%vs 10.0%,P=0.69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血管病变位置比较:两组患者病变发生在左前降支(比伐芦定组28例,肝素组30例,70.0%vs 75.0%,P=0.622)、左回旋支(比伐芦定组27例,肝素组29例,67.5.0%vs 72.5%,P=0.631)、右冠状动脉(比伐芦定组25例,肝素组29例,62.5%vs 72.5%,P=0.346)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用药后5 min ACT均可达到PCI术抗凝标准(ACT>250 s)。两组患者术前 ACT 值(156.08±13.47 s vs 157.08±15.69 s,P=0.761)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 5 min(366.13±27.73 s vs 261.00±23.36 s,P<0.001)、用药后 30 min(425.55±28.03 svs 286.78±30.62 s,P<0.001),术后即刻(442.65±28.43 s vs 304.60±26.21 s,P<0.001),比伐芦定组均高于肝素组,说明比伐芦定抗凝效果强。停药后1h(232.05±22.65 svs 266.00±28.17 s,P<0.001)和停药后 2h(175.43±21.23 svs 208.88±23.96 s,P<0.001)ACT 值均下降,比伐芦定组下降速率更快,说明比伐芦定代谢较快,可较快恢复至术前ACT值水平。5.本试验有4例患者PCI术中ACT>500 s,给予患者降低比伐芦定的术中滴注剂量,并增加ACT值监测频次。6.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PCI术。术后6个月随访期间出血情况如下:两组患者均有小出血事件发生(比伐芦定组20例,肝素组24例,50.0%vs 60.0%,P=0.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大出血事件发生。7.术后院内及6个月随访MACCE发生情况如下: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心源性死亡、急性心力衰竭、支架内血栓、脑出血、脑卒中事件的发生。术后两组患者再发心肌梗死(比伐芦定组1例,肝素组2例,2.5%vs 5.0%,P=0.562)、再次血运重建事件发生(比伐芦定组0例,肝素组1例,0.0%vs 2.5%,P=0.3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NSTE-ACS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行PCI术中,与使用肝素相比,比伐芦定起效快、稳定性好、抗凝效果强,两者安全性相当,未增加6个月内MACCE发生率。比伐芦定组个别患者术中ACT值明显偏高,给予调整比伐芦定滴注剂量,并增加ACT值监测频次。

张琦[4](2020)在《住院心力衰竭患者收缩压变化及肝纤维化评分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住院心力衰竭患者入院后收缩压变化与预后的关系分析目的:观察性研究发现,入院收缩压(Systolic bloodpressure,SBP)水平偏低是住院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心衰患者住院期间经过标准治疗后SBP水平会出现“再分布”现象,且不同入院SBP人群在基线特征,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策略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无法通过观察一个时点的SBP水平确定患者的预后。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入院SBP水平的心衰患者住院期间的变化及出院时SBP水平,分析入院后SBP水平变化对住院心衰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入选2009年4月到2015年5月在阜外医院心衰中心住院,临床诊断为心衰患者。根据入院SBP,出院SBP及院内SBP变化(ΔSBP)水平进行分组。研究终点为出院后1年全因死亡事件。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入院SBP,△SBP及出院SBP水平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结果:共有1532例患者纳入分析,根据入院SBP分为三组,SBP<120mmHg组患者 592 例,120mmHg≤SBP<140mmHg 组患者 616 例,SBP≥140mmHg 组患者324例。在随访1年时有193例(12.6%)患者发生全因死亡事件。根据入院SBP分层后经多因素分析后发现,入院SBP<120mmHg心衰患者中△SBP<-10mmHg组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是△SBP≥-10mmHg组的1.805倍(95%CI=1.200~2.714,P=0.005);120mmHg≤SBP<140mmHg 组心衰患者中△SBP<-20mmHg 组患者全因死亡风险是ΔSBP≥-20mmHg 组的 1.740 倍(95%CI=1.022~2.963,P=0.042);入院SBP≥140mmHg组心衰患者中△SBP<-40mmHg组患者全因死亡风险是△SBP≥-40mmHg 组的 5.21 倍(95%CI=2.136~12.707,P<0.001)。出院 SBP 与患者 1 年全因死亡发生风险呈负相关,相比出院SBP≥130mmHg组患者,SBP<100mmHg和100mmHg≤SBP<110mmHg两组患者发生全因死亡风险均有增加(分别为HR=3.213,95%CI=1.669~6.187,P<0.001和HR=2.204,95%CI=1.053~3.892,P=0.035)。结论:对于不同入院SBP的患者,住院期间SBP的过度下降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出院SBP偏低与临床结局恶化具有相关性。第二部分 住院心力衰竭患者收缩压变化的相关因素及与肾功能恶化的相关性目的:既往研究表明,多数心衰患者在住院期间SBP出现明显下降,而下降的幅度不仅取决于患者入院的基线SBP水平,也受到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以及降压药物剂量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而其他的临床因素与降压幅度之间的相关性尚不明确。此外,研究表明,SBP下降是心衰患者发生肾功能恶化(Worseningrenal function,WRF)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对于不同类型的心衰患者,这种相关性尚待进一步明确。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住院心衰患者SBP下降的相关因素及其与WRF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入选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阜外医院心衰中心住院,临床诊断为心衰的患者,根据院内SBP变化(△SBP)三分位数分为三组,分析各组患者基线特征以及影响入院后SBP下降幅度的临床因素。研究终点为住院期间发生WRF事件(定义为住院期间血肌酐升高26.5μmol/L)。应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入院后SBP的下降幅度的相关因素及其与WRF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结果:共有811例患者纳入分析,根据ΔSBP分为三组。其中ΔSBP<-16mmHg组患者 269 例,-16mmHg≤ΔSBP≤-4mmHg 组患者 259 例,△SBP≥-3mmHg 组患者283例。住院期间共有123例(15.2%)发生WRF事件。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入院后SBP下降幅度与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血钾水平,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因素呈负相关,而与入院SBP水平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了年龄,女性,BMI,高血压,入院SBP,估测肾小球滤过率,住院期间静脉利尿剂剂量等混杂因素后,△SBP每下降10mmHg,WRF的发生风险有所增加(OR=1.343,95%CI=1.129~1.598,P=0.001);△SBP<-16mmHg 患者发生 WRF的风险是 △SBP≥-3mmHg 患者的 3.765 倍(95%CI=2.006~7.068,P<0.001)。亚组分析中发现,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患者中△SBP每下降10mmHg,WRF 的发生风险明显升高(OR=1.504,95%CI=1.173~1.927,P=0.001),而对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和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HFmrEF)的患者,△SBP水平与WRF发生风险无明显相关(OR=1.186,95%CI=0.925~1.521,P=0.179)。结论:心衰患者入院后SBP的下降幅度与入院SBP,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与体重指数,血钾,合并糖尿病或肾功能不全呈负相关。SBP下降是住院期间发生WRF的独立预测因素,这种预测在HFrEF患者中更明显。第三部分住院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收缩压变化与预后的关系分析目的:研究表明,心衰患者在出院或随访期间SBP水平与临床结局发生风险呈“U型”或“J型”曲线,SBP控制过低或过高都会增加死亡或再入院等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但既往研究中尚未排除不稳定期或“易损期”患者,也未考虑出院后药物的调整。而出院后病情平稳的患者,更新的SBP水平及其在随访期间变化与不良预后的相关性的研究较少。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出院后3个月的SBP 水平及其在随访中的变化与不良结局的相关关系。方法:前瞻性入选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阜外医院心衰中心住院,出院诊断为心衰患者,根据出院时SBP四分位分为四组,动态观察出院及出院后3个月的SBP水平及其变化,研究终点定义为出院后1年的心血管死亡或心衰加重再入院复合终点。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出院3个月后的SBP水平及其变化(△SBP)与临床结局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结果:共有737例患者纳入分析,根据出院SBP分为四组,SBP<100mmHg组患者 145 例,100mmHg≤SBP<11 0mmHg 组患者 218 例,11 0mmHg≤SBP<1 20mmHg患者180例,SBP≥120mmHg组患者194例。研究在随访1年时共有185例(25.1%)患者发生心血管死亡或心衰加重再入院事件。四组患者平均SBP水平在出院后3个月均有所上升(P均<0.05)。但SBP升高超过10mmHg与临床结局发生风险无明显相关性。出院后3个月的SBP与临床结局发生风险呈“反J型”曲线,其中风险最低的SBP范围在110-119mmHg。相比SBP在此范围的患者,出院后3个月SBP<1 00mmHg的患者发生临床结局的风险有所增加(HR=2.306,95%CI=1.454~3.657,P<0.001),出院后 3 个月 SBP≥130mmHg 组患者发生临床结局的风险也有上升趋势(HR=1.245,95%CI=0.728~2.130,P=0.423)。结论:住院心衰患者出院3个月后的SBP水平与临床结局的发生风险呈非线性相关。在出院后早期,将血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可降低心衰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风险。第四部分肝纤维化评分与住院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目的:肝功能异常是心衰患者重要的靶器官损害,且两者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型心血管危险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其肝脏病变的程度与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具有相关性。FIB-4指数(Fibrosis-4 index)和 NAFLD 纤维化评分(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Fibrosis Score,NFS)是两种无创评估NAFLD患者肝脏纤维化程度的指标,可用来预测NAFLD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但两者对住院心衰患者出院后风险评估中应用价值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和比较FIB-4指数和NFS预测住院心衰患者不良结局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入选2009年3月到2015年5月在阜外医院心衰中心住院,诊断为心力衰竭的患者528例,根据年龄,肝功能,血常规等指标计算出FIB-4指数和NFS,研究终点为全因死亡事件,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和ROC曲线下面积探讨和比较两者对研究终点的预测价值。结果:根据FIB-4指数的三分位数分组,FIB-4<1.27组176例,1.27≤FIB-4≤2.00组176例,FIB-4≥2.01组176例,在校正了性别,肾功能不全,SBP,直接胆红素等混杂因素后发现,FIB-4≥2.01组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是FIB-4<1.27组患者的1.958倍(95%CI=1.338~2.866,P=0.001)。根据NFS的三分位数进行分组,NFS<-1.93 组 175 例,-1.93≤NFS≤-0.68 组 177 例,NFS≥-0.67 组 176 例,调整上述混杂因素后发现,NFS≥-0.67组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是NFS<-1.93组患者的2.160 倍(95%CI=1.475~3.165,P<0.001)。ROC 曲线比较后发现,FIB-4 的曲线下面积与N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14比0.697,P=0.277)。结论:FIB-4指数和NFS两种肝脏纤维化程度的评分,可以作为住院心力衰竭患者风险评估工具,且具有相似的应用价值。

郭阳[5](2020)在《高血压患者运动试验中血压变化的影响因素及靶器官损伤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在平板运动试验中出现运动性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及其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伤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4月在我院完成平板运动试验的轻中度高血压住院患者,根据患者在平板运动试验中血压的变化程度分为非运动性高血压组及运动性高血压组(即男性运动过程中收缩压-静息时收缩压≥60mmHg或女性运动过程中收缩压-静息时收缩压≥50mmHg),收集所有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家族史、冠心病病史、同型半胱氨酸、血糖、血脂、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相关资料,对患者一般资料及生化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有显着性差异的因素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初步探讨高血压患者在平板运动试验中出现运动性高血压的影响因素;收集两组患者肾功能、心脏彩超、颈部血管彩超、头部CT或磁共振等结果,并对入选患者随访20.6±2.9个月,观察其靶器官相应指标的变化,研究两组患者随访前后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伤情况。结果:1.152名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根据运动中血压变化程度分为非运动性高血压组及运动性高血压组,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生化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运动性高血压组患者的体重指数、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显着高于非运动性高血压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着低于非运动性高血压组(P<0.01)。2.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体重指数(OR=1.274,95%CI:1.029-1.577,P=0.026)、甘油三脂(OR=1.507,95%CI:1.052-2.158,P=0.025)、C反应蛋白(OR=1.4,95%CI:1.083-1.810,P=0.010)是高血压患者出现运动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0.414,95%CI:0.233-0.734,P=0.003)是高血压患者出现运动性高血压的保护因素。3.关于高血压靶器官损伤方面,随访前后,运动性高血压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程度显着高于非运动性高血压组患者,左心室质量指数、劲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升高程度显着高于非运动性高血压组患者(P<0.05);在随访前,两组患者腔隙性脑梗塞发生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随访时,运动性高血压组患者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显着高于非运动性高血压组患者(P<0.05)。4.两组患者运动时收缩压随时间发生显着波动,运动最末阶段收缩压均显着高于静息时、运动第一阶段、恢复期第2min收缩压(P<0.01);两组患者运动最末阶段舒张压均显着高于静息时舒张压(P<0.05),而与运动第一阶段、恢复期第2min时舒张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收缩压较舒张压变化显着。结论:1.C反应蛋白、体重指数、甘油三脂是高血压患者出现运动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是其保护因素。2.与非运动性高血压组患者相比,运动性高血压组患者心、脑、肾等靶器官损伤更严重,提示运动性高血压与靶器官损伤倾向的增加有关。

楚晓慧[6](2020)在《H型高血压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从而为脑梗死的防治提供切实可行的科学依据。方法:连续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住院患者340例。收集所有入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和饮酒史,并详细记录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脂等实验室指标。根据颈动脉彩色超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检查结果分为斑块组和对照组。依据高血压及Hcy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高Hcy合并高血压),高血压组(高血压而Hcy水平正常),HHcy组(高Hcy而血压正常),正常组(Hcy及血压水平均正常)。对所有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1.ACI患者男性Hcy(25.59+14.65)μmol/L水平明显高于女性组(20.47+11.89)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Hcy男性均高于女性(P<0.05);同时随年龄增加而升高。2.斑块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H型高血压病史、饮酒史、年龄、尿酸、肌酐、Hcy、胱抑素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OR=1.382),95%CI(1.242-1.538)、高血压(OR=4.070),95%CI(1.698-9.756)和H型高血压(OR=5.248),95%CI(0.053-0.680)是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H型高血压的回归系数β(1.658)高于Hcy(0.323)及高血压(1.404)。3.斑块组内4个亚组检出率依次为H型高血压组(56.11%)>HHcy组(29.54%)>高血压组(12.24%)>正常组(2.11%);进一步对四个亚组间两两比较分析,HHcy组71例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χ2=25.913,P<0.05)及正常组(χ2=78.874,P<0.05)。H型高血压共计146例,明显高于高血压组(χ2=49.633,P<0.05)及正常组(χ2=119.057,P<0.05)。H型高血压组与HHcy组、高血压组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4.高血压与HHcy对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交互作用分析,两者具有正相交互作用(S=1.43)。结论:1.ACI患者的Hcy水平存在性别和年龄的差异,男性高于女性,并随年龄增加而升高。2.Hcy、高血压、H型高血压是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3.高血压与HHcy在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具有协同作用。

张凤娇[7](2019)在《有氧运动对老年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个体活动能力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 探究常规康复治疗结合有氧运动对老年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日常生活活动、肢体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对比监督与非监督下靶强度有氧运动对该人群血压水平、日常生活活动、肢体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更加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案。研究方法 选取48名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康复组(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非监督踏车组(非监督踏车组)以及常规康复治疗+监督下踏车组(监督踏车组),每组16例,最终45名受试者完成试验。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非监督踏车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自行进行中等强度踏车训练;监督下踏车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等强度的踏车训练,在专业治疗师监督下完成。监督下踏车组和非监督踏车组均进行30分钟/次,1次/天,5天/周,总计6周的踏车干预训练。干预前及干预后6周,分别使用24小时动态血压指标、改良巴氏指数(MBI)量表、Berg平衡量表(BBS)及《Brunstromm分期》量表进评定。使用SPSS20.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统计学差异水平定在p<0.05。研究结果 1)24小时动态血压指标干预6周后,监督下踏车组相较与对照组和非监督踏车组在24小时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方面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非监督踏车组和对照组干预6周后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指标较干预前有下降趋势,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干预6周后,监督踏车组改良巴氏指数(MBI)量表评分比对照组和非监督踏车组分数更高,有显着性差异(p<0.05);非监督踏车组和对照组改良巴氏指数(MBI)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有提高趋势,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3)平衡能力 监督下踏车组和非监督踏车组Berg平衡量表(BBS)分数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但组间无明显差异;监督下踏车组和非监督踏车组平衡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有显着性差异(p<0.05)。4)肢体运动功能《Brunnstrom分期》干预前后结果显示,干预前后三组患者在康复评定时肢体运动功能分期有所改变,但是结果并无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 1.对于夜间收缩压上升明显,脉压差增大的老年脑卒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该人群患者可以在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专业治疗师监督指导下的持续中等强度的踏车训练,可以更有效的降低夜间收缩压和缩小脉压差。2.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踏车运动可以更有效提高老年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平衡能力。 3.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专业治疗师监督下持续中等强度的踏车运动可以有效提高老年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金华[8](2011)在《曹玉山教授治疗心血管疾病经验及曹氏降压方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近20多年以来,高血压和冠心病发病率的增长,心血管疾病谱的变迁,预示未来几十年间我国将面临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快速增长的严峻形势。西医学在心血管疾病研究方面取得显着的成就,但也存在不完善之处。中医学以其特有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证思维,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而名老中医的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是中医学的宝贵财富,代表当前中医学术和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与古籍文献相比,更加鲜活,更具直观性、实效性。基于此,本文总结导师曹玉山教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经验,并运用导师的曹氏降压方治疗1、2级高血压病(阴虚阳亢型),观察曹氏降压方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本研究的创新点有三个方面:①紧扣“继承”主线,在总结导师曹玉山教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经验时,突出其中医思维,辨证思路及用药经验,强调规律性探索;②观察曹氏降压方对1、2级高血压病(阴虚阳亢型)患者“心率×收缩压”(评估患者心肌耗氧的指标),脉压、脉压指数(评价高血压患者血管硬化程度)的影响;③应用SF-36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评价曹氏降压方对1、2级高血压病(阴虚阳亢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1.导师曹玉山教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经验导师曹玉山教授治疗心血管疾病总体特点是查病审证,先析诱因;阴阳并调,温通为上;病证互参,辨证辨病;把握病机,序贯治疗;气血并调,痰瘀同治;师古融今,每多创新。曹玉山教授治疗高血压特点:重视发病条件与诱因,临证首别阴阳,细审气机之变,详查水湿痰瘀,析究标实腑气,关注四时节气;治疗以调和五脏为旨,重视气机升降,用药动静相宜,除浊邪化痰瘀,畅腑气降胃气,视寒温而定法度。曹玉山教授治疗冠心病特点:重视气血,和调为旨;心肝相关,以血为本;痰瘀生热,清法相随;遣方施治,善用风药;病证结合,兼顾药理;扶正为基,细审兼症。曹玉山教授认为慢性肺心病涉及五脏,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本虚特点是在气虚基础上发展为阳虚或气阴两虚;标实特点有二:一是痰瘀贯穿始终,二是宿邪择机而动。急性发作期以四子养亲汤(苏子、白芥子、莱菔子、葶苈子)为基础方,缓解期以强心煎(葶苈子、玉竹、香加皮)为基础方加减治疗,不同阶段中西医结合要点与策略不同。统计表明,导师曹玉山教授在高血压治疗中使用频率位居前列的药有稀莶草、杜仲、钩藤、夏枯草、丹参、红花、甘草、牛膝、葛根、川芎、牡蛎、天麻等;在冠心病治疗中使用频率位居前列的药有丹参、红花、苏梗、薤白、佛手、甘草、川芎、黄芪、酸枣仁、白术等。2.曹氏降压方治疗高血压病(阴虚阳亢型)临床研究目的:评价曹氏降压方治疗1、2级高血压病(阴虚阳亢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曹氏降压方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单盲、阳性药平行对照的方法,将符合阴虚阳亢证型的高血压病例分为1级、2级2个亚层,再将各亚层高血压病例随机分配至观察组(曹氏降压方联合替米沙坦组)和对照组(替米沙坦组);获得观察病例98例,其中观察组50例,对照组48例。观察周期为2个疗程(2周为1个疗程),对试验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血压水平(SBP、DBP)、脉压(PP),脉压指数(PPI),静息心率(RHR)、心率收缩压乘积(RPP)、替米沙坦总剂量、生活质量(应用SF-36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等疗效指标分别进行自身对照及组间对照,评价疗效。结果:①降压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84.00%,对照组总有效率60.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坐位血压(SBP、DBP)、 PP、 PPI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治疗前、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后SBP、 DBP、 P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压达标率74.00%,对照组治疗后血压达标率52.0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静息心率(RHR):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RHR有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疗后与疗前R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后R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心率收缩压乘积(RPP):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RPP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同组治疗前、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后RPP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28d内替米沙坦总剂量:观察组替米沙坦总剂量(840.00±395.98)mg,对照组替米沙坦总剂量(1271.67±412.32)m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证候疗效:观察组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同组治疗前、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眩晕、头痛、腰酸、膝软,烦热、心悸、失眠、耳鸣等症状都有显着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眩晕、头痛、心悸等症状改善明显(P<0.05)。两组疗后比较,观察组在腰酸、膝软,烦热、心悸、失眠、耳鸣等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⑥生活质量: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PF、 RP、 BP、 VT、 RE、 MH、GH7个维度方面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同组治疗前、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后比较,观察组在PF、RP、BP、 VT、GH5个维度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RE、 MH2个维度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SF方面有升高趋势,但治疗前、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疗后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曹氏降压方联合替米沙坦较单用替米沙坦对1、2级高血压病(阴虚阳亢型)患者有较好的降压疗效,对PP、 PPI、 RHR、 RPP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并能减少替米沙坦总剂量;②曹氏降压方联合替米沙坦较单用替米沙坦能明显改善1、2级高血压病(阴虚阳亢型)患者症状;③曹氏降压方联合替米沙坦较单用替米沙坦更能提高1、2级高血压病(阴虚阳亢型)患者生活质量。

艾长明,刘东霞[9](2011)在《通心络胶囊治疗高血压规范管理干预效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高血压患者实施1年的临床干预效果评价。方法针对对门诊建立病历的9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干预,积极控制血压,指导患者药物治疗原则和非药物治疗原则的干预,其中53例为治疗组,37例为对照组。结果通过三级管理显示:对高血压患者的积极控制和干预,治疗组显效27例,有效2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68%;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7.57%。规范服用阿司匹林者占54.30%;服降脂药占40.1%。结论减少心脑血管病终点事件的发生,必须对高血压病积极控制血压等综合干预,而应用通心络胶囊在治疗高血压患者中,效果亦明显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应用。

刘宇婷[10](2011)在《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通过总结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长庆潮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上的经验,比较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方法与传统社区高血压管理方法的差异,形成系统的、规范的、完整的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体系,并具体的阐述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方法的内涵、内容、方法以及考核指标,为探索适合我省省情的社区高血压管理方法积累经验。研究方法本研究先采用现场调查、专家讨论法进行专家咨询,研究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方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杭州市区中随机抽取1个中心,示范社区作为实验组,随机抽取社区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两个社区高血压患者500人,对他们在2007年、2008年、2009年三年的规范化管理效果进行比较,实证分析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效果;并最终科学、系统的对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技术进行归纳撰写。资料管理与录入采用EXCEL软件,数据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研究结果1.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内涵: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是指在社区高血压管理的各个环节制定健全的标准、服务规范和管理办法,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建立一套系统的科学的高血压管理模式。同时,通过在医患之间建立一套维护健康的价值理念体系,达成人性化的协作关系,让全科医生和高血压患者能够共同参与到疾病的管理和治疗中来,从而达到有效管理高血压和维护健康的目的。2.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内容:①制定社区高血压管理工作制度及岗位职责。②规范高血压管理的行为,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③加强社区高血压随访信息系统的管理。④提高社区高血压管理水平,改善服务质量。3.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具体方法:①建立全科服务团队。②实施网格化管理。③高血压病人的流程管理。④适时随访。⑤个性化服务。⑥特殊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⑦健康教育兼顾人群和个体。⑧应用信息管理技术。⑨坚持效果考核。4.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考核指标:①社区高血压管理效果。②高血压患者满意度。③全科团队工作绩效。5.一般情况:示范社区所在街道,2006年,60岁以上居民中,高血压患者人数为3092人,实际管理人数为2956人。2009年,普查高血压患者人数为10859,实际管理人数为10859人。对照社区所在街道,2006年普查高血压患者人数为8382人,实际管理人数6194人。2009年,普查高血压患者人数为9309人,实际管理人数为7577人。6.规范化管理前后高血压管理情况:示范社区高血压病的控制率2007年为61%,2008年,达到了65%,2009年达到了65%。对照社区高血压病的控制率2007年为41.5%,2008年,达到了45.3%,2009年达到了47.1%。示范社区2007年访视率93%,2008年98%,2009年97%。对照社区的访视率2007年为73.9%,2008年77.1%,2009年81.4%。7.规范化管理前后高血压值变化情况:样本人群中,示范社区2007年第一季度血压收缩压值中位数为140mmHg,四分位间距为21mmHg;舒张压中位数为80mmHg,四分位间距为14mmHg。对照社区第一季度血压收缩压中位数为140mmHg,四分位间距为30mmHg;舒张压中位数为80mmHg,四分位间距为15mmHg。假设检验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显着性。2009年第四季度,示范社区血压收缩压中位数为135mmHg,四分位间距15 mmHg;舒张压中位数80mmHg,四分位间距17.5mmHg。对照社区收缩压中位数为140mmHg,四分位间距为20mmHg;舒张压中位数为80mmHg,四分间距为15mmHg。假设检验收缩压P值小于0.05,收缩压值差异具有显着性;舒张压P值大于0.05,差异无显着性。8.干预前后健康教育情况的变化:示范社区2007年接受健康教育人次数为3018人,健康教育覆盖率为40.7%。慢性病俱乐部参加人数210人,参与率为29.2%。2008年接受健康教育人次数为4050人次,健康教育覆盖率为54.6%。慢性病俱乐部参加人数408,参与率为39%;2009年接受健康教育人次数为2600人次,健康教育覆盖率为35.1%。慢性病俱乐部参加人数205人,参与率为18.7%。对照社区未开展慢性病俱乐部活动,且健康教育活动由所在街道统一开展,因此对照街道2007年接受健康教育人数为640人,健康教育覆盖率为7.37%。2008年接受健康教育人数为790人,健康教育覆盖率为8.8%。2009年接受健康教育人数为1040人,健康教育覆盖率为11.2%。9.规范化管理后各方满意度情况:示范社区的第三方患者满意度评估评分达到91分,位于全国优秀水平。全科医生总体满意度达到67.74%,比基线上升16.35%。研究结论通过建立全科服务团队、实施网格化管理、高血压流程管理、适时随访、个性化服务、特殊人群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兼顾人群和个体、应用信息管理技术及坚持效果评价九个规范化管理环节,可以有效提高社区高血压管理的效果。与传统的高血压社区管理方法比较,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更加完善、更加系统,不仅能有效缓解日益增多的社区高血压患者,同时还能在社区全科医生较为匮乏的我国提高全科医生的工作效率,使社区高血压管理向着更加系统的方向发展。

二、从欧美高血压指南看高血压病的康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欧美高血压指南看高血压病的康复(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现代通信技术下顽固性高血压管理系统的构建和效果分析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1、强化顽固性高血压管理的现实意义
    2、RH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3、新的RH管理模式的提出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基于互联网或者移动通信网络的远程健康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影响的荟萃分析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现代通信技术下顽固性高血压管理系统的构建和应用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第三部分 基于现代通信技术下顽固性高血压管理系统的成本/效益分析评价研究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正文参考文献
综述 顽固性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文章
附录
英文缩写词表
致谢

(3)比伐芦定与肝素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PCI术中应用的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住院心力衰竭患者收缩压变化及肝纤维化评分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住院心力衰竭患者入院后收缩压变化与预后的关系分析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图表
第二部分 住院心力衰竭患者收缩压变化的相关因素及与肾功能恶化的相关性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图表
第三部分 住院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收缩压变化与预后的关系分析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图表
第四部分 肝纤维化评分与住院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分析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图表
附表
文献综述 心力衰竭患者血压管理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5)高血压患者运动试验中血压变化的影响因素及靶器官损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2.3 运动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2.4 平板运动试验中血压的采集
    2.5 住院期间临床相关指标收集
    2.6 住院期间亚临床靶器官损伤相关指标收集
    2.7 随访
    2.8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6)H型高血压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1.1 入选对象及分组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一般资料的收集
        2.2 实验室指标采集
        2.3 颈动脉彩超检查
        2.4 相关定义
        2.5 实验分组
        2.6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
    2.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比较
    3.相关因素分析
    4.两组发生率的比较
    5.高血压与HHcy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交互作用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7)有氧运动对老年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个体活动能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脑卒中患者进行有氧训练的现状
        2.1.1 脑卒中患者存在的主要问题
        2.1.2 现有康复模式的缺陷
        2.1.3 脑卒中患者进行有氧训练的必要性
    2.2 脑卒中患者有氧运动方案
        2.2.1 运动方式
        2.2.2 运动强度
        2.2.3 运动时间与频率、时程
    2.3 有氧运动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2.3.1 提高脑卒中患者心肺功能和心肺耐力
        2.3.2 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2.3.3 降低脑卒中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和复发的危险因素
    2.4 脑卒中亚急性患者进行有氧运动的可行性
    2.5 脑卒中亚急性期患者进行有氧运动的安全性
    2.6 有氧运动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2.7 研究展望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入选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1.3 剔除、中止或退出标准
        3.1.4 入组情况
    3.2 研究器材
    3.3 研究方法
        3.3.1 临床治疗方法
        3.3.2 治疗时间
        3.3.3 评定方法
        3.3.4 试验流程图
        3.3.5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4.1 动态血压指标变化情况
    4.2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
    4.3 平衡能力变化情况
    4.4 肢体运动功能变化情况
5 讨论与分析
    5.1 有氧运动对老年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
    5.2 有氧运动对老年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5.3 有氧运动对老年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平衡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5.4 本研究的局限性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英文名词缩略词表
附录

(8)曹玉山教授治疗心血管疾病经验及曹氏降压方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关于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研究现状
    综述二 名老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学术经验回顾
    综述三 高血压病中医研究进展
前言
第二部分 导师曹玉山教授论治心血管疾病学术经验总结
    1 导师曹玉山教授治疗心血管疾病基本观点与思路
    2 导师曹玉山教授治疗老年高血压临床经验
    3 导师曹玉山教授治疗冠心病临床经验
    4 导师曹玉山教授分期治疗肺心病临床经验
    5 导师曹玉山教授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处方用药统计分析
第三部分 曹氏降压方治疗高血压病(阴虚阳亢型)临床研究
    摘要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病例退出标准
    6 研究方法
    7 疗效评价标准
    8 统计方法
    9 结果
        9.1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9.2 两组降压效果比较
        9.3 两组治疗前后坐位血压的变化
        9.4 两组治疗前后脉压比较
        9.5 两组治疗前后脉压指数比较
        9.6 两组血压达标率比较
        9.7 两组治疗前后静息心率比较
        9.8 两组治疗前后心率收缩压乘积比较
        9.9 两组28d内替米沙坦总剂量比较
        9.10 两组证候疗效比较
        9.1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的比较
        9.12 两组中医单项症状积分比较
        9.1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9.14 安全性观测结果
    10 讨论
        10.1 高血压病的西医研究现状思考
        10.2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优势
        10.3 导师分析高血压病的基本理念
        10.4 导师对高血压病病因病机及治法的认识
        10.4.1 脏腑失和,阴阳失调是高血压病发病基础
        10.4.2 气机升降失常是高血压病病机关键
        10.4.3 上盛下虚是高血压病(阴虚阳亢型)临床证候特征
        10.4.4 气血不畅,痰瘀互阻是高血压病重要病理特点
        10.4.5 导师对高血压病治法的认识
        10.5 曹氏降压方处方组成及加减分析
        10.5.1 曹氏降压方处方组成分析
        10.5.2 曹氏降压方加减思路
        10.6 对照药的选择
        10.7 曹氏降压方治疗高血压病效果分析
        10.7.1 曹氏降压方降压效果分析
        10.7.2 曹氏降压方对患者脉压、脉压指数的影响分析
        10.7.3 曹氏降压方对患者静息心率的影响分析
        10.7.4 曹氏降压方对患者心率收缩压乘积的影响分析
        10.7.5 曹氏降压方证候疗效及其对症状的影响分析
        10.7.6 曹氏降压方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11 小结
结语
课题创新之处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健康状况调查问卷
个人简历

(10)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绪论
2. 材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1.1 研究现场
        2.1.2 研究对象和样本量
        2.1.3 资料收集方法
        2.1.4 资料收集内容
        2.1.5 有关行为的定义
        2.1.6 患者知晓率、高血压控制率判断方法
        2.1.7 血压测量、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及分级标准
        2.1.8 研究人群分类
        2.1.9 质量控制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
        2.2.2 现场调查
        2.2.3 专家咨询
        2.2.4 流行病学研究
        2.2.5 定性访谈
    2.3 研究目标
        2.3.1 总目标
        2.3.2 具体目标
    2.4 资料的录入与统计分析方法
        2.4.1 资料录入
        2.4.2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体系的确定
        3.1.1 建立全科服务团队
        3.1.2 实施网格化管理
        3.1.3 高血压病人的流程管理
        3.1.4 适时随访
        3.1.5 个性化服务
        3.1.6 特殊高血压人群的健康管理
        3.1.7 健康教育兼顾人群和个体
        3.1.8 应用信息管理技术
        3.1.9 坚持效果考核
    3.2 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效果评价结果
        3.2.1 基本情况
        3.2.2 高血压患者疾病控制程度
        3.2.3 实验后高血压患者生活行为状况
        3.2.4 两社区高血压管理情况
4. 分析与讨论
    4.1 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4.1.1 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方案的特点
        4.1.2 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的影响因素
    4.2 高血压患者干预效果评价
        4.2.1 患者血压水平的变化
        4.2.2 患者高血压控制情况的变化
        4.2.3 患者吸烟率及饮酒率的变化
        4.2.4 饮食习惯的改变
        4.2.5 高血压患者满意度的变化
    4.3 推广应用效果
        4.3.1 团队组建情况
        4.3.2 慢性病俱乐部活动情况
        4.3.3 高血压病人知识知晓率、居民满意度
        4.3.4 高血压病管理情况
        4.3.5 高血压危险因素变化情况
5. 结论
6. 本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保健合同样张
    附录2 保健合同检测卡
    附录3 高血压病人检测登记卡、随访管理表
    附录4 健康档案动态管理流程
    附录5 高血压患者检测积分卡
    附录6 全科团队工作量报表样张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从欧美高血压指南看高血压病的康复(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自我管理支持的综合核心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D]. 洪秀兰. 福建医科大学, 2021
  • [2]基于现代通信技术下顽固性高血压管理系统的构建和效果分析评价[D]. 伍勇. 苏州大学, 2020(06)
  • [3]比伐芦定与肝素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PCI术中应用的疗效对比[D]. 王晓娜. 郑州大学, 2020(02)
  • [4]住院心力衰竭患者收缩压变化及肝纤维化评分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 张琦.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5]高血压患者运动试验中血压变化的影响因素及靶器官损伤研究[D]. 郭阳.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H型高血压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分析[D]. 楚晓慧.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7]有氧运动对老年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个体活动能力的影响[D]. 张凤娇. 上海体育学院, 2019(02)
  • [8]曹玉山教授治疗心血管疾病经验及曹氏降压方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研究[D]. 金华.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1(05)
  • [9]通心络胶囊治疗高血压规范管理干预效果分析[A]. 艾长明,刘东霞. 络病学基础与临床研究(7), 2011
  • [10]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研究[D]. 刘宇婷. 浙江大学, 2011(07)

标签:;  ;  ;  ;  ;  

欧美高血压指南中的高血压康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