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步走行台车原位驱动双导梁跨越铁路编组站(论文文献综述)
平顺[1](2017)在《场地受限时跨线桥梁的施工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结合现有的桥梁施工技术,利用正确的施工方案,减小对桥梁所跨路线上周围设施以及交通的影响。提出了低高度大吨位多用途走行台车、同步走行台车驱动双导梁跨越铁路编组站施工技术、高低龙门吊机的作业方案。这些技术已经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和优化,使得我国在桥梁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技术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宋玲敏[2](2010)在《桥梁施工中吊车吊装架设技术管理措施》文中研究表明社会在不断的发展,科学在不断的进步,我国也不断在更新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在不断的拓展,为了能使人与人之前的距离变短,能够充分的利用时间,不再将时间浪费在道路上,我国对于道路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桥梁的建设充分的利用了空间,但相对的对于技术的要求也很高,现就桥梁施工中吊车吊装架设技术管理措施表述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王立超[3](2007)在《移动模架的设计、安全性监测及其适用性研究》文中指出在长大混凝土桥梁的施工中,移动模架法与其他施工方法相比具有工序程序化、线形易于控制、施工周期短、不需进行基础的处理、适用范围广、施工交通影响小、安全等优点,而在城市高架桥、高墩公路桥梁和跨海桥梁的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关于移动模架的设计、施工和养护的工作指南或规程来指导实际工程。本文以广州珠江黄埔大桥引桥移动模架施工的混凝土桥梁为工程背景,围绕移动模架的设计、施工和养护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研究,通过研究,取得了若干有价值的结论与创新:1)在统计和整理目前现有的移动模架设计和实践及其他施工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移动模架法的形式、特点和适用性,提出了移动模架的总体设计及构造、材料的要求和刚度控制指标等。2)针对移动模架的主梁是主要承重结构,分析研究了移动模架箱形主梁设计的箱型结构梁腹板的抗力、腹板高厚比等参数的影响,计算横向加劲肋的间距及腹板的局部稳定性,探讨了波形钢板即折叠的钢板的受剪及受弯特性及其作为MSS系统主梁腹板结构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当主梁腹板的高厚比大于某一值时,应配置横向加劲肋和在受压区的纵向加劲肋,同时应验算加劲肋的间距和腹板的局部稳定性。3)借助钏结构的相关设计理论和有关规范,对移动模架的计算荷载和计算模式(平面模式和空间模式)及荷载组合提出了若干建议;同时还给出了移动模架的设计计算步骤要点、设计原则及强度、刚度、稳定、疲劳、抗风、焊缝、连接等方面的计算准则,并以广州珠江黄埔大桥MSS62.5移动模架为例,运用有限软软件ANSYS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移动模架主粱靠近支座的数个腹板开孔拐角加筋翼缘板与竖向加筋板连接处应力集中明显,部分Von Mises应力值已超过主梁Q345钢板的设计应力和屈服强度,预示这些部位钢板在最不利荷载作用下有可能进入塑性工作状态;主梁前导粱在模架移动过程中各构件Von Mises应力值小于材料的设计应力,表明构件强度满足设计要求。4)对移动模架法施工现浇混凝土桥梁中的施工工艺流程、移动模架的拼装、调试及预压试验,预拱度的设置,混凝土的浇筑顺序、混凝土养护、预应力张拉及孔道灌浆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移动模架施工的后张现浇箱梁桥质量控制指标和移动模架施工桥梁新旧混凝土结合部的错台控制措施。5)讨论了移动模架的施工控制理论,主要对线形控制和应力控制做了详细研究,给出了预拱度的设置方法和现浇混凝土的应力处理方法。并针对移动模架在梁体混凝土浇筑和移动模架前移过程控制工况中移动模架各关键监测控制部位的应力、变形值,与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判断移动模架结构在实际工作状态下的安全储备,评价其在设计使用荷载下的工作性能,为移动模架的正常使用提供安全保障,并为移动模架施工的箱梁桥施工预拱度设置提供依据。6)针对移动模架施工桥梁的特点,建立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提出了移动模架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保证与组织保证措施,给出了移动模架的日常养护与维修、检测、评定和评估的一般规定和内容及养护对策,为移动模架的日常使用养护与维修、正常安全的施工提供了依据。
孟东晓[4](2002)在《场地受限时跨线桥梁的施工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事业迅猛发展,公路、铁路、桥梁等工程的建设大大增加,桥梁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本文分析了各种的桥梁施工技术,总结了其优点和不足,这些方法在施工空间狭小时,难以应用。本文提出了高低支腿龙门吊宽幅双导梁法这种新的桥梁工程施工方法。它受场地空间条件的影响较小,并研制出了与这种方法相关的一系列配套设备和措施,以保证该方法的适用性。经过实际工程(石家庄南环大桥B标段)的施工实践验证,证明高低支腿龙门吊宽幅双导梁法是一种优良的桥梁工程施工新技术。
李日生[5](2001)在《同步走行台车原位驱动双导梁跨越铁路编组站》文中研究指明介绍在保证电气化铁路编组站场正常运营情况下 ,解决跨越电气化铁路编组站架梁的难题 ,重点阐述同步走行台车原位驱动双导梁的设计、安装工艺、实施效果等。
孙俊梅,孟东晓,张青华,李玉华[6](2000)在《同步走行台车驱动双导梁跨越电气化铁路编组站施工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导梁是双导梁桁车架桥机系统的核心设备 ,而导梁前移到位则是架梁方案实施的关键步骤。结合实例着重介绍使用同步走行台车驱动双导梁自行跨越电气化铁路编组站技术
孙俊梅,孟东晓,张青华,李玉华[7](2000)在《同步走行台车驱动双导梁跨越电气化铁路编组站施工技术》文中研究说明导梁是双导梁桁车架桥机系统的核心设备 ,而导梁前移到位则是架梁方案实施的关键步骤。结合石家庄南环大桥 B标段跨越电气化铁路编组站钢箱梁的架设施工 ,着重研究使用同步走行台车驱动双导梁自行跨越电气化铁路编组站技术。
李余华[8](2000)在《石家庄南环大桥大跨度钢箱梁架设》文中研究说明介绍在保证电气化铁路、编组站场正常运营情况下 ,运用宽幅式双导梁解决大跨度钢箱混凝土结合梁桥的钢箱梁架设技术难题 ,重点阐述了施工方案 ,龙门吊、导梁设计 ,工艺要点等。
二、同步走行台车原位驱动双导梁跨越铁路编组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同步走行台车原位驱动双导梁跨越铁路编组站(论文提纲范文)
(1)场地受限时跨线桥梁的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桥梁施工现场预制梁场的布置 |
1.1 预制梁场的引道以及周边的场地布置 |
1.2 桥下预制梁场布置 |
2 桥梁施工的工程概况以及现场预制场地的设置方案选择 |
3 场地受限时跨线桥梁施工的支腿部分以及大车行走技术 |
4 同步走行台车驱动双导梁施工技术 |
5 跨线桥梁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施工的相关技术 |
6 结论 |
(2)桥梁施工中吊车吊装架设技术管理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桥梁的状况 |
1.1 建设问题 |
1.2 质量管理 |
2 桥梁架设技术管理 |
2.1 吊车架梁 |
2.2 人字扒杆架设板梁施工技术 |
2.2.1 人字扒杆拼装工艺参数 |
2.2.2 第一孔梁体运输 |
2.2.3 人字扒杆吊装第一孔梁体 |
(3)移动模架的设计、安全性监测及其适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的施工方法与控制技术 |
1.2.1 主要的施工方法 |
1.2.2 桥梁施工事故分析 |
1.2.3 桥梁结构主要的施工控制技术 |
1.3 移动模架施工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情况 |
1.3.1 国外状况 |
1.3.2 我国的发展及应用情况 |
1.3.3 移动模架的应用前景 |
1.3.4 移动模架及相应施工方法混凝土桥梁的设计计算理论方法 |
1.4 移动模架施工方法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差距 |
1.4.1 结构整体挠度控制问题 |
1.4.2 箱梁混凝土开裂问题 |
1.4.3 质量安全事故问题 |
1.4.4 移动模架的再利用问题 |
1.4.5 移动模架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
1.4.6 移动模架施工的混凝土桥梁施工质量 |
1.4.7 其他问题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第2章 广州珠江黄埔大桥的工程概况及基础资料 |
2.1 设计标段 |
2.2 工程概况及设计方案 |
2.3 广州珠江黄埔大桥基础资料 |
2.3.1 地理位置、地形及地貌 |
2.3.2 气候及水文地质特点 |
2.3.3 广州珠江黄埔大桥的战略地位 |
2.3.4 设计技术标准 |
2.4 S07、S11标的桥梁及施工概况 |
2.4.1 S07标段桥梁概况 |
2.4.2 S11标段桥梁概况 |
2.4.3 施工的进度计划及执行情况 |
2.5 广州珠江黄埔大桥现场的一些照片 |
2.6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3章 移动模架工法的特点及适用性分析 |
3.1 移动模架工法的特点 |
3.2 移动模架工法与其它各种桥梁施工方法的比较 |
3.2.1 移动模架施工方法与传统满堂支架式施工方法优劣性比较 |
3.2.2 移动模架施工方法与整体架设施工方法的比较 |
3.2.3 移动模架法施工与挂篮法施工的比较 |
3.2.4 移动模架法与顶推法、悬臂法的一些简单比较 |
3.3 移动模架造桥机适用梁型、桥型和跨度 |
3.3.1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适用梁型和桥型 |
3.3.2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适用跨度 |
3.4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经济效益分析 |
3.4.1 国内移动模架造桥机的经济效益分析 |
3.4.2 台湾地区的移动模架造桥机经济效益分析 |
3.5 对移动模架造桥机的几点认识 |
3.5.1 采用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对桥梁设计的要求 |
3.5.2 提高移动模架施工效率的建议 |
3.6 本章小节 |
参考文献 |
第4章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总体设计与构造 |
4.1 概述 |
4.2 一般规定 |
4.3 设计依据与设计规范 |
4.4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分类及主要技术参数 |
4.4.1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分类 |
4.4.2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
4.5 移动模架的构造及作用 |
4.5.1 主梁子系统 |
4.5.2 模架模板子系统 |
4.5.3 移位子系统 |
4.5.4 液压子系统 |
4.5.5 电气子系统 |
4.5.6 龙门吊 |
4.5.7 推进小车 |
4.5.8 其他附属物 |
4.6 材料 |
4.6.1 材料选择的要求 |
4.6.2 材料建议采用的设计指标 |
4.7 容许变形 |
4.8 本章小节 |
参考文献 |
第5章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箱形主梁结构设计 |
5.1 腹板抗力分析及高腹板的设计思路 |
5.1.1 主梁腹板抗力分析 |
5.1.2 主梁腹板的设计思路 |
5.1.3 腹板的屈曲 |
5.2 不设加劲肋的主梁腹板高厚比分析 |
5.2.1 弹性工作阶段的分析 |
5.2.2 非弹性工作阶段的分析 |
5.3 主梁加劲肋的计算与设计 |
5.3.1 主梁横向加劲肋的位置 |
5.3.2 横向加劲肋的刚度计算及设计 |
5.3.3 纵向加劲肋的位置 |
5.3.4 纵向加劲肋的刚度计算及设计 |
5.4 主梁的局部稳定性设计 |
5.5 波形钢腹板的设计 |
5.5.1 波形钢腹板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
5.5.2 波形钢腹板的优点 |
5.5.3 波形钢腹板的设计 |
5.6 本章小节 |
参考文献 |
第6章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设计计算与有限元仿真分析 |
6.1 概述 |
6.1.1 钢结构的设计理论概述 |
6.1.2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设计理论 |
6.2 移动模架的计算荷载及作用效应组合 |
6.2.1 移动模架的荷载 |
6.2.2 荷载作用效应组合 |
6.3 移动模架的计算模式 |
6.4 移动模架的设计计算 |
6.4.1 移动模架的设计计算步骤 |
6.4.2 移动模架的设计 |
6.4.3 移动模架的结构计算 |
6.5 广州珠江黄埔大桥MSS62.5m移动模架的有限元仿真分析 |
6.5.1 计算依据 |
6.5.2 工作状态分析 |
6.5.3 计算工况 |
6.5.4 MSS62.5m移动模架主梁强度、刚度和主梁稳定性计算 |
6.5.5 移动模架前移过程中导梁的强度、刚度计算 |
6.5.6 结论 |
6.6 本章小节 |
参考文献 |
第7章 移动模架施工混凝土桥梁的施工工艺及关键技术 |
7.1 概述 |
7.2 上行式移动模架的施工工艺流程 |
7.3 下行式移动模架的施工工艺流程 |
7.4 移动模架法施工现浇混凝土箱梁桥的一些关键技术 |
7.4.1 移动模架的拼装和调试 |
7.4.2 移动模架的预压 |
7.4.3 移动模架预拱度的设置 |
7.4.4 箱梁混凝土的施工 |
7.4.5 移动模架施工的其他几个关键问题 |
7.5 本章小节 |
参考文献 |
第8章 移动模架正常使用下的应力监控 |
8.1 概述 |
8.2 移动模架工作状况分析 |
8.3 移动模架的应力监测实施方案 |
8.3.1 移动模架以应力监测的内容 |
8.3.2 移动模架的应力监测方法 |
8.3.3 移动模架的应力测点布置 |
8.4 移动模架的应力监测系统 |
8.4.1 数据采集系统 |
8.4.2 数据采集系统的界面 |
8.4.3 传感器的安装 |
8.5 监测结果分析 |
8.5.1 移动模架前移工况监测 |
8.5.2 混凝土浇注工况模架监测 |
8.5.3 结论 |
8.6 本章小节 |
参考文献 |
第9章 移动模架施工混凝土桥梁的施工控制理论 |
9.1 移动模架施工桥梁的线形控制 |
9.1.1 模架的挠度分析 |
9.1.2 预拱度的设置 |
9.1.3 线形控制的实施 |
9.1.4 梁体线形的影响因素 |
9.2 移动模架施工桥梁的应力监控 |
9.2.1 概述 |
9.2.2 应力监控的实施 |
9.3 现浇法施工桥梁的应力处理方法 |
9.3.1 应力测试的方法和原理 |
9.3.2 主梁应力监控测试中徐变应变及收缩应变的分离 |
9.4 本章小节 |
参考文献 |
第10章 广州珠江黄埔大桥的应力和线形监控 |
10.1 S07标、S11标桥梁段的施工仿真 |
10.1.1 计算分析依据 |
10.1.2 计算分析模型 |
10.1.3 计算参数取值 |
10.1.4 施工阶段应力、挠度验算 |
10.1.5 正常使用状态活载挠度计算 |
10.2 移动模架施工混凝土桥梁的应力监测与控制 |
10.2.1 移动模架施工混凝土桥梁的工作状况分析 |
10.2.2 移动模架施工混凝土桥梁的应力监测内容 |
10.2.3 混凝土结构应力的监测方法 |
10.2.4 监测仪器的选择 |
10.2.5 混凝土主梁应力测点布置 |
10.2.6 混凝土桥梁结构应力监测跨及监测工况 |
10.2.7 传感器的安装和保护 |
10.2.8 混凝土主梁应力监测分析 |
10.3 移动模架施工混凝土桥梁的线形监控 |
10.3.1 MSS62.5移动模架施工混凝土桥梁的线形监控实施方案 |
10.3.2 移动模架施工混凝土桥梁的线形监控分析 |
10.3.3 施工监控的运行 |
10.4 本章小节 |
参考文献 |
第11章 移动模架工法的安全性及日常养护维修 |
11.1 概述 |
11.2 移动模架工法的安全保证和日常养护维修措施 |
11.2.1 制定安全保证措施的目的 |
11.2.2 组织保证与管理职责 |
11.2.3 安全管理制度 |
11.2.4 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保证 |
11.2.5 移动模架的日常养护与维修 |
11.2.6 移动模架使用过程中的检查 |
11.3 本章小节 |
参考文献 |
第12章 结论与展望 |
12.1 结论 |
12.2 展望 |
致谢 |
(4)场地受限时跨线桥梁的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
1-2-1 课题的提出 |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1 桥梁下部结构的施工 |
1-3-2 桥梁上部结构的施工 |
1-3-3 现有施工方法的不足之处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试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低高度大吨位多用途走行台车的研制 |
§2-1 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
§2-2 走行台车的主要技术设计及技术特点 |
2-2-1 走行台车的主要技术设计 |
2-2-2 主要技术特点 |
第三章 同步走行台车驱动双导梁跨越铁路编组站施工技术 |
§3-1 导梁前移方案的确定 |
§3-2 导梁结构与走行设计检算 |
3-2-1 导梁结构设计 |
3-2-2 双导梁的牵引力计算 |
3-2-3 双导梁悬臂前进时导梁各杆件的受力分析 |
3-2-4 导梁前进时纵、横稳定性计算 |
3-2-5 导梁悬臂走行模拟试验 |
§3-3 方案的实施 |
3-3-1 电气系统布置与电路控制 |
3-3-2 导梁前移的同步控制 |
§3-4 导梁的拼组与前移 |
第四章 试验工程及宽幅双导梁架设大吨位钢箱梁施工技术 |
§4-1 试验工程 |
4-1-1 工程项目来源 |
4-1-2 B标段工程概况及特点 |
4-1-3 施工方案制定 |
§4-2 宽幅双导梁架设大吨位钢箱粱的施工技术 |
4-2-1 工程概况与钢箱粱分段吊装顺序 |
4-2-2 双导梁桁车主要技术设计 |
4-2-3 钢箱梁吊装与拼接 |
4-2-4 实施效果 |
第五章 高低龙门吊机的研制与应用 |
§5-1 提升方案得比选确定 |
5-1-1 现场环境条件和要素控制 |
5-1-2 方案的比选 |
§5-2 龙门吊机的设计 |
5-2-1 主要参数的确定 |
5-2-2 龙门吊机的结构设计 |
§5-3 龙门吊机的相关计算 |
5-3-1 龙门吊横梁强度检算 |
5-3-2 龙门吊机爬坡牵引力计算 |
5-3-3 龙门吊高支腿走行轨作用于现浇梁的受力验算 |
§5-4 龙门吊机的制作与安装 |
5-4-1 主要零部件的加工制作 |
5-4-2 组拼安装 |
5-4-3 调试与运行试验 |
第六章 钢箱—砼联合梁桥面板施工技术与试验工程的配套安全措施及其经济性分析 |
§6-1 钢箱—砼联合梁桥面板施工技术 |
6-1-1 工程概况 |
6-1-2 方案制定与施工程序 |
6-1-3 主要施工方法与工艺 |
6-1-4 实施效果检测 |
§6-2 试验工程的配套安全措施 |
6-2-1 架梁方案的制定 |
6-2-2 制定安全技术配套措施,保证架梁方案的顺利实施 |
6-2-3 安全技术措施应贯穿钢箱-砼结合连续梁施工全过程 |
§6-3 项目方法的经济性分析 |
6-3-1 经济效益分析 |
6-3-2 社会效益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5)同步走行台车原位驱动双导梁跨越铁路编组站(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导梁前移方案 |
3 导梁结构与走行设计检算 |
3.1 导梁结构设计 |
3.2 双导梁的牵引力计算 |
3.2.1 轮轴摩擦阻力 |
3.2.2 台车总驱动力计算 |
3.2.3 轮轨摩擦阻力计算 |
3.3 双导梁悬臂前进时导梁各杆件受力分析 |
3.3.1 导梁悬臂时, 台车轮反力计算 |
3.3.2 导梁悬臂时, 上下弦杆拉压轴力计算 |
3.4 导梁前进时纵、横稳定性计算 |
3.4.1 导梁横向稳定计算 |
3.4.2 导梁单幅悬臂走行时稳定计算 |
3.5 导梁悬臂走行模拟试验 |
3.5.1 试验目的 |
3.5.2 试验方法和步骤 |
3.5.2.1 场地选择 |
3.5.2.2 定台车安装位置 |
3.5.2.3 拼组轨排倒放台车轮上 |
3.5.2.4 拼组导梁就位 |
3.5.2.5 上钢枕铺轨 |
3.5.2.6 调正下弦钢枕位置对孔固定 |
3.5.2.7 粘贴应变片, 进行应力测试 |
3.5.3 结论 |
3.5.3.1 挠度变化 |
3.5.3.2 杆件应力 |
3.5.3.3 |
3.5.3.4 |
4 方案实施及其效果 |
4.1 实施过程 |
4.1.1 电气系统布置与电路控制 |
4.1.2 导梁前移的同步控制 |
4.1.3 导梁拼组与前移 |
4.2实施效果 |
(6)同步走行台车驱动双导梁跨越电气化铁路编组站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导梁前移方案 |
3 导梁走行设计及检算 |
3.1 双导梁的牵引力计算 |
(1) 轮轴摩擦阻力 |
(2) 台车减速机驱动力 |
(3) 轮轨摩擦阻力 |
3.2 双导梁悬臂前进时导梁各杆件受力分析 (见图3) |
(1) 导梁悬臂时, 台车轮反力 |
(2) 导梁悬臂时, 上弦杆拉压轴力 |
(3) 结论 |
3.3 导梁前进纵、横稳定性计算 |
(1) 导梁横向稳定 |
①导梁稳定力矩 |
②导梁倾覆力矩 |
③稳定系数 |
(2) 导梁单幅悬臂走行时稳定计算 (见图4) |
①稳定力矩 |
②倾覆力矩 |
③稳定系数 |
4 导梁悬臂走行模拟试验 |
5 方案实施及其效果 |
(1) 实施过程 |
(2) 实施效果 |
(7)同步走行台车驱动双导梁跨越电气化铁路编组站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导梁前移方案 |
3 导梁走行设计及检算 |
3.1 双导梁的牵引力计算 |
(1) 轮轴摩擦阻力: |
(2) 台车减速机驱动力计算: |
(3) 轮轨摩擦阻力计算: |
3.2 双导梁悬臂前进时导梁各杆件受力分析 |
3.3 导梁前进纵、横稳定性计算 |
(1) 导梁横向稳定计算: |
(2) 导梁单幅悬臂走行时稳定计算: |
4 导梁悬臂走行模拟试验 |
5 方案实施及其效果 |
5.1 实施过程 |
5.2 实施效果 |
四、同步走行台车原位驱动双导梁跨越铁路编组站(论文参考文献)
- [1]场地受限时跨线桥梁的施工技术[J]. 平顺. 交通世界, 2017(12)
- [2]桥梁施工中吊车吊装架设技术管理措施[J]. 宋玲敏. 民营科技, 2010(07)
- [3]移动模架的设计、安全性监测及其适用性研究[D]. 王立超. 浙江大学, 2007(06)
- [4]场地受限时跨线桥梁的施工技术研究[D]. 孟东晓. 河北工业大学, 2002(02)
- [5]同步走行台车原位驱动双导梁跨越铁路编组站[J]. 李日生. 西部探矿工程, 2001(S1)
- [6]同步走行台车驱动双导梁跨越电气化铁路编组站施工技术[J]. 孙俊梅,孟东晓,张青华,李玉华. 铁道标准设计, 2000(09)
- [7]同步走行台车驱动双导梁跨越电气化铁路编组站施工技术[J]. 孙俊梅,孟东晓,张青华,李玉华.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0(02)
- [8]石家庄南环大桥大跨度钢箱梁架设[J]. 李余华. 铁道建筑技术, 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