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剖宫产率及适应证变化的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孙义,超群,李洲倩,郭欣[1](2022)在《郑州地区产妇剖宫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调查郑州地区的剖宫产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降低剖宫产率相关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郑州地区21所助产机构(其中市区机构3所,县城机构6所,乡镇机构12所)在2020年6月至12月期间的产后42 d复诊产妇为调查对象进行剖宫产情况及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剖宫产现状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剖宫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有效回收1 825份调查问卷,产妇年龄20~45岁;产检次数2~14次,平均(7.36±3.02)次;初产妇810名(44.38%),经产妇1 015名(55.62%);自然受孕1 634名(89.53%),辅助生殖191名(10.47%);有不良孕产史496名(27.18%)。1 825名产妇中有719例分娩方式为剖宫产,剖宫产率为39.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剖宫产的因素有年龄越大(OR=4.289)、文化程度越高(OR=1.570)、城市户籍(OR=2.083)、市级及以上分娩医院(OR=3.184)、孕前BMI≥28.0 kg/m2(OR=1.984)、经产妇(OR=0.260)、受孕方式为辅助生殖(OR=1.496)、不良孕产史(OR=2.465)、孕期合并症或并发症(OR=11.314)以及孕检次数≥8次(OR=2.203)。结论郑州市孕产妇剖宫产率居高不下,且影响因素较多,需加强产前健康宣教和推广自然分娩方式,并针对剖宫产相关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剖宫产率。
张国华,王岩,曹琴英[2](2016)在《我院5年间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变化的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分析5年间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石家庄市第四医院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住院剖宫产分娩的25 5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年间,我院平均剖宫产率为34.48%,剖宫产率由2010年的38%下降为2014年的31.99%,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剖宫产手术指征构成比变化明显,社会因素较前明显下降,由第1位逐年降至第6位。瘢痕子宫由第2位升为第1位。多胎妊娠由第10位逐年上升为第4位。结论我院施行一系列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明显下降,瘢痕子宫成为剖宫产首要指征。推广综合干预措施,在降低初次剖宫产率的同时减少瘢痕子宫患者数量,可以进一步控制剖宫产率。
胡健蓉[3](2016)在《十年剖宫产率及其指征变化和围生儿病死率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10年内剖宫产率、指征变化与围生儿病死率间的联系。方法选取花都区妇幼保健院胡忠医院2003年4月-2012年4月41 477例分娩产妇,接受剖宫产分娩的15 659例,回顾性分析其分娩方式、手术指征、围生儿病死率等数据。结果 2003-2012年剖宫产率逐年上升,新生儿窒息导致疾病的发生率显着下降并逐步稳定,围生儿病死率没有显着变化;妊娠并发症与社会因素是剖宫产指征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由于妊娠并发症与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剖宫产发生率明显提高,围生儿的病死率显着下降,达到一定水平后,围生儿病死率不会随剖宫产率的上升而降低。
梁秀秀[4](2015)在《北京市延庆县医院5年孕足月剖宫产率及指征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和对围产儿死亡率的影响,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北京市延庆县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分娩的病历资料,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各项相关数据和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结果 1剖宫产率逐年下降[2012年剖宫产率(39.03%)与2008年(53.94%)相比,P<0.05];2剖宫产指征中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通过医护人员的努力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而下降,随着剖宫产率的下降,产程异常为指征的剖宫产比例增加;3围产儿死亡率趋于稳定,并未随着剖宫产率的下降而升高,2012年围产儿死亡率(3.17‰)与2008年(2.9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P>0.05)。结论提高助产技术及加强孕期宣教,可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
范奇[5](2014)在《齐齐哈尔市某医院围产期母儿健康状况调查及对剖宫产率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齐齐哈尔市第二医院住院分娩孕产妇的剖宫产率发生情况,分析剖宫产的原因,为降低产妇剖宫产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12月期间,在齐齐哈尔市第二医院产科病房住院并分娩的2000例产妇的病历资料,对孕产妇的一般情况、产前情况、胎儿及其新生儿的基本情况等进行描述性分析,对影响剖宫产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分析。结果:1.产妇低龄化与高龄化同时存在(最小年龄16岁,最大年龄49岁)。半数以上(52.0%)的产妇既往有过妊娠史或流产史,妊娠次数和流产次数可高达9次以上。16.3%的产妇有既往分娩史,9.3%的产妇有既往剖宫产史。2.0.2%的孕产妇产前BMI指数<18.5;BMI>28.0占47.9%。3.产妇HDP发生率为5.3%; GDM发生率为1.5%;随着产妇年龄的增加,HDP的发生率也显着上升,(x2=18.971,P<0.001);GDM发生率与产妇年龄无关;当产前BMI指数≥28.0时,产妇HDP和GDM发生率均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FGR发生率为1.6%,郊县FGR的发生率为2.32%,显着高于城区的1.10%(P<0.05)。年龄小于20岁的产妇FGR发生率为4.26%,显着高于其他年龄组(P=0.027);25岁到30岁孕产妇发生FGR的几率最低,仅为0.7%。流产次数大于2次的孕产妇FGR发生率可达4.1%,显着高于流产次数少于1次的孕产妇(P=0.021);当孕产妇BMI指数低于24时,FGR发生率可达3.6%,显着高于BMI指数≥24的孕产妇,P=0.011。5.孕产妇流产次数对前置胎盘发生有影响,随着流产次数的增多,前置胎盘的发生率显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4.0%的胎儿发生脐带绕颈,脐带绕体发生率为2.3%。6.出生低体重儿占10.5%;巨大儿达9.6%。孕产妇BMI<24.0时,低体重儿发生率最高达16.1%;而孕产妇BMI>28时巨大儿的发生率也显着增高(P<0.05)。7.约有10.4%的新生儿生后aparg评分低于7分。HDP、FGR、RH阳性血、羊膜腔感染、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产前出血是引发新生儿aparg评分异常的主要因素(P<0.05)。8.本次调查剖宫产率为50.7%。9.头盆不称、产前出血、胎头下降停滞是剖宫产的影响因素。城区产妇分娩过程中发生胎头下降停滞的发生率为3.2%,显着高于郊县产妇1.2%的发生率(P=0.004);孕产妇BMI高于28时,显着地增加了头盆不对称和胎头下降停滞的发生率(P<0.05)。10.患有瘢痕子宫、外阴瘢痕、宫颈瘢痕、子宫肌瘤、阴道炎的孕产妇接受剖宫产分娩的比率为81.5%,显着高于无生殖器官疾病的产妇,<0.001。11.妊高症孕产妇剖宫产率为89.5%,糖尿病孕产妇剖宫产率为90.3%;孕产妇患有妊娠期特发疾病的总剖宫产率为89.7%,显着高于非妊娠期特发疾病的产妇剖宫产率,<0.001。12.随着孕产妇年龄的增加,剖宫产率也增加,≥30岁组剖宫产率达61.5%。13.随着BMI指数增高,剖宫产率也增高。当BMI指数﹤18.5时,剖宫产率而呈上升趋势。14.胎儿发生FGR、巨大儿、胎儿窘迫、多胎、臀位等情况时,剖宫产率可达81.5%,显着高于胎儿状况正常者,<0.001。15.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发生剖宫产的比率为90.9%,显着高于胎盘正常者<0.001;而脐带异常和胎膜早破并未增加产妇的剖宫产率;但是羊水异常(无论过多,还是过少均显着增加孕产妇剖宫产率,<0.001。16.社会人为因素仍对剖宫产率产生影响,城区剖宫产率高于郊县,享受医保水平高的医疗保障类型者剖宫产率高;自费者剖宫产率低于有医保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1.产妇低龄化与高龄化同时存在,半数以上产妇既往有妊娠、流产史;部分有分娩史。2.本次调查产妇有较高的HDP和GDM发生率,并与产前BMI指数≥28.0有关。3.郊县、低龄、流产次数多以及BMI指数低于24,使FGR发生率增高。孕产妇BMI>28时巨大儿的发生率增多。4.孕产妇流产次数影响前置胎盘的发生。5.HDP、FGR、RH阳性血、羊膜腔感染、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产前出血是引发新生儿aparg评分异常的主要因素。6.本次调查剖宫产率为50.7%。7.头盆不称、产前出血、胎头下降停滞、前置胎盘、胎盘早剥是剖宫产的重要影响因素;患有生殖器官疾病增加剖宫产率;妊高症、糖尿病也显着增加产妇剖宫产率。8.孕产妇年龄≥30岁,BMI指数﹤18.5时,剖宫产率增加。9.FGR、巨大儿、胎儿窘迫、多胎、臀位等是导致剖宫产率增高的胎儿因素。羊水异常显着增加孕产妇剖宫产率。10.医保水平是影响剖宫产率重要社会人为因素。
邓兴书,曾坪,江素清,黄金园,匡正伦,王贤玉[6](2013)在《健康教育对分娩方式的影响及剖宫产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重庆市高新区剖宫产率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健康教育对孕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505例孕妇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产前健康教育,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产后接受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的505例孕妇,剖宫产率为65.0%。其中,文化程度越高,剖宫产率越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中剖宫产率为事业单位或公务员>企业>个体>无业;收入水平越高,剖宫产率越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健康教育,干预组剖产率(56.0%)低于对照组(73.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剖宫产的前三位原因是"医生建议"(40.2%)、"缩短生产过程,更安全"(29.5%)、"减轻疼痛"(23.1),选择顺产的前三位原因是"医疗费用低"(51.8%)、"风险小"(41.7%)、"新生儿更健康"(32.7%)。结论剖宫产率的高低与文化程度、职业及收入水平有关,且文化程度越高,收入水平越高,剖宫产率越高的现象;健康教育对降低剖宫产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故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应加大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尤其是高收入和高文化程度人群的宣教,以期进一步降低该区的剖宫产率。
纪红蕾[7](2012)在《上海市某区高剖宫产率供需双方因素及干预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背景丰富的临床资料表明,剖宫产术是解决难产的一种快速、重要、安全、常用及最有效的手术方法。然而,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剖宫产率的持续上升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尤其中国剖宫产率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快速、持续上升,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性调查中,中国剖宫产率居于首位,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目前剖宫产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多,涉及个体层面、人际间层面、组织(医院)和社会层面的不同影响因素,但缺少孕妇阴道分娩自我效能对分娩方式的影响,且目前研究多数为分娩资料的分析或一次性问卷调查或定性研究,缺乏观察孕妇在不同孕期态度、意愿、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关键时期和关键因素的研究。另外,较少有研究同时从需方和供方综合分析,并提出干预措施的研究。研究目的通过上海市某区(A区)仅有的两家产科机构初产妇的前瞻性随访研究和产科医务人员的定性研究,探索A区高剖宫产率的供需双方因素,并从服务需方、提供方、卫生服务筹资与监管等方面提出干预对策。研究方法1.上海市A区高剖宫产率需方因素定量研究:自调查之日起,由上海市A区两所产科机构的门诊护士纳入832名孕中期初产妇并进行第一次问卷调查;追踪随访至孕晚期,由门诊护士对纳入孕妇进行第二次问卷调查;追踪随访至产后,由产科病房护士在产妇出院前进行第三次问卷调查。2.上海市A区高剖宫产率供方因素定性研究:对上海市A区这两所产科机构的不同职称和职位的共12名医护人员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研究结果1.上海市A区高剖宫产率需方因素定量研究:孕妇孕中期剖宫产意愿比例为13.2%,孕晚期剖宫产意愿比例为17.0%,实际剖宫产率达到59.8%。1)孕中期时,自我效能低、年龄大、打算只生一胎、本地人、分娩方式认知存在误区、认为剖宫产产痛小的孕妇更倾向于有剖宫产意愿,其中自我效能是孕中期剖宫产意愿独立的影响因素。2)相对于孕中期,孕晚期随访孕妇对分娩方式的认知水平有了提高,但自我效能、分娩意愿的比例变化不大。孕晚期时,自我效能低、打算只生一胎、本地人、流产次数多、认为剖宫产安全和产痛小的孕妇更倾向于有剖宫产意愿,其中自我效能是孕晚期剖宫产意愿独立的影响因素。3)自我效能低、本地人、认为剖宫产安全的孕妇更倾向于进行无指征剖宫产,其中自我效能是无指征剖宫产独立的影响因素。孕妇自报选择无指征剖宫产的原因主要是自我效能低和惧怕阴道分娩产痛。本地人和流产次数多的孕妇更倾向于进行不明确指征剖宫产,孕妇自报选择不明确指征剖宫产的原因主要是对剖宫产安全性的信赖。相对于阴道分娩和无指征剖宫产的孕妇,产科医生在不明确和明确指征剖宫产的孕妇实际分娩方式决策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2.上海市A区高剖宫产率供方因素定性研究:医护人员充分认识到分娩方式对母婴健康的关系;认为医院控制剖宫产的措施较为严格;否认医生因为收入放宽剖宫产指征;否认医生因为人力资源紧张而放宽剖宫产指征;但是人力资源紧张是导致医院未开展导乐陪伴分娩和减痛分娩的原因;紧张的医患关系和医疗纠纷的压力是医生应产妇要求放宽剖宫产指征的原因。结论与建议孕晚期后期和待产过程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时期。自我效能低、惧怕产痛是孕妇进行无指征剖宫产的重要原因。产科医生在孕妇决策不明确指征剖宫产和明确指征剖宫产中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但紧张的医患关系是医生放宽剖宫产指征的重要原因。社会各界应努力改善紧张的医患关系,政策决策者应加强产科机构人力资源配备,并应在产科机构推行分娩方式强制性第二诊断意见,以促使服务提供者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服务提供者应根据循证证据在孕期保健的各个环节努力提高孕妇阴道分娩自我效能和对分娩方式的正确认知,尤其是剖宫产可能的危害。
叶冬仙[8](2011)在《湖南省孕产妇分娩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湖南省孕产妇的分娩方式构成及剖宫产水平,研究影响我省分娩方式及剖宫产率的独立因素,并探讨剖宫产率的地市聚集性。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湖南省医保局的生育研究项目,从该数据库中随机抽取3000例,剔除没有分娩结局的453例后,余下2567例用于本次分析。将分娩方式分为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和剖宫产进行Ordinal回归分析,将分娩方式分为非剖宫产和剖宫产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及两水平模型分析。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AS9.13、SPSS13.0和MLwiN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省孕产妇中剖宫产构成比占62.1%,且全省14个地市不同,存在地市聚集性。分娩妇女平均年龄27.22岁,平均孕周38.9周。单因素分析显示地市、医院类别和级别、民族、职业、文化程度、生育医保、社会因素、孕龄、难产、妊娠并发症、多胎妊娠、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头盆不称、脐带绕颈影响分娩方式构成比。Ordinal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分娩方式的独立因素有医院级别、社会因素、难产、妊娠并发症、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和脐带绕颈。影响最大的因素为社会因素(OR=40.21)、其次为胎儿宫内窘迫(OR=37.08),影响程度最小的为二级医院(OR=1.77)。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剖宫产水平的因素有医院级别、民族、社会因素、孕龄、难产、妊娠并发症、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和脐带绕颈,影响最大的因素仍为社会因素(OR=36.88),其次为胎儿宫内窘迫(OR=36.90),影响程度最小的为民族(OR=1.42)。两水平模型分析显示导致剖宫产率升高的人口学因素中,社会因素的影响强度最大(OR=15.17),其次为生育医保(OR=12.81),最小为年龄(OR=3.07);农民及其他人员及较高的文化水平人群则倾向于采用非剖宫产。生物医学因素中,头盆不称的影响强度最大(OR=41.02),其次为胎儿宫内窘迫和妊娠并发症(OR分别为5.25和5.16),最小为孕龄(OR=1.83);而经产妇则倾向于采用非剖宫产(OR=0.79)。综合三种方法分析结果说明社会因素已成为导致剖宫产率升高最重要的因素。结论:目前我省各地市的剖宫产构成比均相当高,存在地市聚集性。分娩方式向剖宫产倾斜,这不仅与生物医学因素有关,人口学因素尤其是社会因素的作用日益显着,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将其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
李晓辉[9](2011)在《某院近7年影响剖宫产率的主要因素探讨》文中认为分娩是人类繁衍生息必经的生理过程,产妇和胎儿都具有潜力主动参与并完成分娩过程。剖宫产只是解决难产和重症高危妊娠、高危胎儿需要终止妊娠的有效方法〔1-2〕。目前,我国剖宫产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本文对本院2003年10月至2010年10月1 524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剖宫
张雯执,刘兆娟[10](2010)在《近30年国内剖宫产率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文中研究说明
二、剖宫产率及适应证变化的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剖宫产率及适应证变化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郑州地区产妇剖宫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剖宫产现况 |
2.3 剖宫产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
2.4 剖宫产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
3 讨论 |
(4)北京市延庆县医院5年孕足月剖宫产率及指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5)齐齐哈尔市某医院围产期母儿健康状况调查及对剖宫产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剖宫产的定义及历史 |
1.2 国内剖宫产率现状 |
1.3 国外剖宫产率现状 |
1.4 国内外剖宫产率影响因素的研究 |
1.5 剖宫产对产妇和婴儿的不良影响 |
1.5.1 剖宫产手术对产妇的近远期不良影响 |
1.5.2 剖宫产手术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 |
1.6 研究影响因素的意义 |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
2.1 调查对象 |
2.2 调查方法与调查内容 |
2.2.1 基本信息收集 |
2.2.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2.2.3 评判标准 |
2.3 数据的统计处理与分析 |
2.4 质量控制 |
第3章 结果 |
3.1 孕产妇的一般情况 |
3.1.1 孕产妇居住地 |
3.1.2 孕产妇生育医疗保障类型分布 |
3.1.3 产妇年龄 |
3.1.4 产妇孕产史 |
3.1.5 产妇产前 BMI 指数 |
3.2 产妇妊娠合并症影响因素分析 |
3.2.1 产妇妊娠时限异常发生情况 |
3.2.2 产妇发生 HDP(妊娠期高血压疾病)、GDM(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
3.3 胎儿及附属物异常发生情况分析 |
3.3.1 FGR 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
3.3.2 胎儿羊水异常发生情况 |
3.3.3 胎膜与胎盘异常发生情况 |
3.3.4 脐带异常发生情况 |
3.3.5 胎儿数量 |
3.3.6 其他非正常分娩胎儿情况 |
3.4 出生新生儿健康状态 |
3.4.1 产妇产前不同 BMI 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 |
3.4.2 新生儿 aparg 评分异常 |
3.5 剖宫产率影响因素分析 |
3.5.1 齐齐哈尔市的剖宫产率 |
3.5.2 产时并发症对剖宫产率的影响 |
3.5.3 孕产妇生殖器官疾患对剖宫产率的影响 |
3.5.4 孕产妇妊娠期特发疾病对剖宫产率影响 |
3.5.5 胎儿与胎儿附属物异常对剖宫产率影响 |
3.5.6 孕产妇体质对剖宫产率影响 |
3.5.7 社会因素对剖宫产率的影响 |
第4章 讨论 |
4.1 围产期母儿健康状况分析 |
4.1.1 孕产妇产前 BMI 与新生儿体重 |
4.1.2 产妇发生 HDP、GDM 的影响分析 |
4.1.3 胎儿及附属物异常发生情况分析 |
4.2 母儿健康状况对剖宫产率的贡献 |
4.2.1 产妇一般情况对剖宫产率的影响 |
4.2.2 产妇产前 BMI 指数对剖宫产率的影响 |
4.2.3 妊娠期疾病与剖宫产率的关系 |
4.2.4 其他因素剖宫产率的影响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健康教育对分娩方式的影响及剖宫产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不同特征人群剖宫产率 |
2.1.1 不同年龄组剖宫产率 |
2.1.2 不同文化程度剖宫产率 |
2.1.3 不同职业剖宫产率 |
2.1.4 不同经济收入剖宫产率 |
2.1.5 干预组与对照组剖宫产率 |
2.2 分娩方式选择原因分析 |
3 讨论 |
3.1 社会性因素是导致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
3.2 人口学特征也是影响剖宫产率的原因 |
3.3 健康教育对降低剖宫产率具有促进作用 |
(7)上海市某区高剖宫产率供需双方因素及干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现有研究不足与研究问题的提出 |
三、研究目标 |
四、研究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上海市某区高剖宫产率需方因素定量研究 |
一、研究内容和方法 |
二、研究结果 |
(一) 孕中期剖宫产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
(二) 随访孕妇孕晚期剖宫产意愿影响因素及变化研究 |
(三) 产后实际分娩方式影响因素研究 |
三、讨论 |
第二部分 上海市某区高剖宫产率供方影响因素定性研究 |
一、研究内容和方法 |
二、研究结果 |
三、讨论 |
结论和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调查工具 |
附录2 发表文章 |
(8)湖南省孕产妇分娩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研究对象选择 |
2.1.2 样本含量估计 |
2.1.3 调查样本构成 |
2.1.4 分析人群 |
2.2 研究内容 |
2.2.1 分娩妇女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生物医学因素 |
2.2.2 分娩方式及剖宫产率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
2.3 统计分析 |
2.3.1 数据筛查及整理 |
2.3.2 基本统计学方法 |
2.3.3 高级统计学方法 |
2.4 几个重要的概念 |
2.5 质量控制 |
第三章 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
3.2 分娩方式的单因素分析 |
3.2.1 地市和医院因素 |
3.2.2 人口学因素 |
3.2.3 生物医学因素 |
3.3 分娩方式及剖宫产水平的多因素分析 |
3.3.1 影响分娩方式的多因素Ordinal回归分析 |
3.3.2 影响剖宫产水平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3.3.3 影响剖宫产水平的两水平模型分析 |
3.3.4 Ordinal回归、非条件Logistic回归及两水平模型的分析结果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4.1 研究对象的分娩方式 |
4.2 人口学因素与分娩方式 |
4.2.1 年龄 |
4.2.2 民族 |
4.2.3 文化程度 |
4.2.4 职业 |
4.2.5 生育医保 |
4.2.6 社会因素 |
4.3 生物医学因素与分娩方式 |
4.3.1 产妇因素 |
4.3.2 胎儿因素 |
4.4 医院和地市因素与分娩方式 |
4.4.1 医院级别和医院类别 |
4.4.2 地市因素 |
4.5 构建合理的分娩方式,控制剖宫产率 |
4.5.1 大力开展分娩知识教育 |
4.5.2 加强产时管理,转变产科服务模式 |
4.5.3 提高产科水平,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 |
4.5.4 社会支持和政府干预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9)某院近7年影响剖宫产率的主要因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分析 |
3 讨论 |
(10)近30年国内剖宫产率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变化趋势 |
2 影响因素 |
2.1 医源性因素 |
2.1.1 手术安全性 |
2.1.2 产前、产中检查 |
2.1.3 胎儿、胎位异常 |
2.2 社会因素 |
2.2.1 患者方面 |
2.2.2 医患关系 |
2.3 医院方面 |
3 小 结 |
四、剖宫产率及适应证变化的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郑州地区产妇剖宫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孙义,超群,李洲倩,郭欣. 华南预防医学, 2022(01)
- [2]我院5年间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变化的回顾性分析[J]. 张国华,王岩,曹琴英. 河北医药, 2016(18)
- [3]十年剖宫产率及其指征变化和围生儿病死率相关因素分析[J]. 胡健蓉.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6(04)
- [4]北京市延庆县医院5年孕足月剖宫产率及指征分析[J]. 梁秀秀.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5(01)
- [5]齐齐哈尔市某医院围产期母儿健康状况调查及对剖宫产率的影响[D]. 范奇. 吉林大学, 2014(03)
- [6]健康教育对分娩方式的影响及剖宫产的影响因素分析[J]. 邓兴书,曾坪,江素清,黄金园,匡正伦,王贤玉. 中国医药指南, 2013(33)
- [7]上海市某区高剖宫产率供需双方因素及干预对策研究[D]. 纪红蕾. 复旦大学, 2012(03)
- [8]湖南省孕产妇分娩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D]. 叶冬仙. 中南大学, 2011(01)
- [9]某院近7年影响剖宫产率的主要因素探讨[J]. 李晓辉. 中国临床研究, 2011(03)
- [10]近30年国内剖宫产率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J]. 张雯执,刘兆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