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糖尿病肾病中血小板的异常(论文文献综述)
满意[1](2021)在《浅析英汉翻译中衔接手段的翻译方法 ——以《影响妊娠期的内科疾病》为例》文中提出新冠疫情的爆发又一次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脆弱,我们不得不对生命心存敬畏与感恩,全心全意地呵护生命。为了表达对生命的传承与延续的敬意,笔者选取了一篇产科医学材料《影响妊娠的内科疾病》作为此次翻译实践的材料。《影响妊娠的内科疾病》选自西方产科教材《十位名师的产科医学》的第12章,详细分析了不同类别的内科疾病对孕产妇妊娠期的影响,并给出了护理建议与治疗建议。本报告重点研究英汉翻译中衔接手段的翻译策略问题。衔接手段是英语行文中的重要成份,是整个篇章的血脉。本报告运用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手段分类方法将文本中的衔接手段进行分类,然后运用中国学者在实践中总结的衔接手段的翻译策略来分析文中的衔接手段翻译。本报告对英汉翻译中衔接手段的翻译策略进行归纳总结。英语行文的衔接手段可以分为两大类:句法衔接和语篇衔接。韩里德和哈桑的分类方式中,进一步将句法衔接分为:词汇衔接和语法衔接。语法衔接包括指示、替代、省略和连接;词汇衔接分为:同现和复现。前人的翻译实践总结出了几种英汉翻译中衔接手段的翻译策略,包括保留、转换、增补和删减。笔者在前人策略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英汉翻译中衔接手段的翻译策略在医学文本中的特点及应用。本报告采用了个案研究的研究方法,旨在分析医学文本英汉翻译实践中衔接手段的处理特点与策略应用问题。在译后文本的基础上,运用胡壮麟和陈秀春等国内学者研究的衔接手段翻译策略与方式分析每一类别下的具体例子,总结医学文本英汉翻译中衔接手段的翻译策略的特点,以及应用规律,期待为后人的医学文本翻译实践提供支持与帮助。
张子恒[2](2021)在《PDPN在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血栓并发症发生中的作用分析》文中指出研究背景: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是我国常见的肾小球疾病,按照病因的不同分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又称原发性膜性肾病)和继发性膜性肾病(second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SMN),本研究聚焦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主要的病理特征为肾小球结构上皮下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补体系统激活、足细胞细胞骨架重排致正常结构受损最后导致肾小球滤过屏障功能受损。全球统计,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发病率在1.2/100,000每年,并且该病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成为导致成年人(>40岁)发生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并致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IMN是导致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主要的病理类型。肾病综合征患者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包括血栓形成(thrombogenesis)。根据相关研究显示,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约50%的血栓形成发生于膜性肾病患者。IMN相较于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血栓形成并发症高发的机制目前并未有明确定论。平足蛋白(podoplanin,PDPN),又被称为肾小球上皮细胞整合膜蛋白,是一种Ⅰ型唾液酸黏蛋白样的跨细胞膜的糖蛋白,其由胞外区、跨膜区和胞质区三部分结构构成。PDPN在人体内广泛分布,可见于淋巴管内皮细胞、肾小球足细胞等细胞的细胞膜表面。PDPN对于足细胞细胞骨架的变动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PDPN的胞外区域可以与血小板细胞表面表达的CLEC-2受体结合促进血小板的聚集,从而导致血栓的发生。目前并无相关研究揭示PDPN在IMN血栓形成并发症高发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是否参与并发挥相应作用。研究方法:本研究中纳入并收集了 1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了 60例膜性肾病患者为实验组、44例其他肾小球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差异对比。我们对GEO高通量测序芯片(编号GSE99340)进行了基因的表达差异的分析,研究了膜性肾病中的差异基因的表达情况。收集研究对象血浆标本,并收集了 31例来自健康志愿者的血浆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对血浆中的PDPN含量进行了测定,对各组PDPN的含量进行了对比以及与相关化验指标进行了相关性检验。研究结果:1.实验组的白蛋白、总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总胆固醇、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PDPN基因表达量与实验组相比较的LogFc值为-4.98948421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PDPN基因的表达相对于对照组上调;3.膜性肾病组患者血浆中PDPN的含量低于其他肾小球疾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膜性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浆中PDPN的含量的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4.相关性分析显示膜性肾病患者血浆中的PDPN含量与患者的血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总胆固醇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之间不存在显着相关关系。研究结论:1.与其他肾小球疾病相比,膜性肾病患者血白蛋白和总蛋白水平更低,总胆固醇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更高;2.膜性肾病患者肾脏组织中的PDPN基因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上调,膜性肾病患者血浆中PDPN含量与血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考虑膜性肾病患者血中PDPN含量与膜性肾病患者病情有关;3.膜性肾病患者血浆中PDPN含量低于其他肾小球疾病患者,与健康人群血浆PDPN含量相当,膜性肾病患者血栓形成高发可能由于其血中PDPN与血小板结合并消耗导致。
杜鹃[3](2021)在《CD26阳性外泌体与急性肾损伤的关系及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 研究背景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以肾滤过功能快速丧失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尿素氮、肌酐等代谢产物的蓄积和/或尿量的减少,其病理特点主要为急性肾小管坏死。研究发现住院患者的发生率约为2-21%,其在社区医院发病率约为2%,而在大型医院发病率可达20%,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发病率可达50%以上。AKI导致死亡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以及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发病率增加。总之,AKI给公共卫生及社会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成为严重的健康问题。传统与新发现的肾病生物学标志物,如血尿素氮、血肌酐、尿NGAL、KIM-1及TIMP2-IGFBP7乘积等,可协助进行AKI的预测和诊断。但它们都仅仅指向预测肾功能降低或肾损伤的发生,缺乏预测肾功能恢复的能力。患者肾损伤的持续时间及肾功能转归可显着影响患者远期预后,因此,早期预测、识别患者的恢复表型,及早干预,促进肾功能早期恢复、改变恢复表型,或能显着改善AKI患者的预后。在预测肾功能恢复的生物学标志物方面,存在较大空白。目前临床亟需理想的生物标志物预测AKI肾功能的转归。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直径为30-150nm的微小囊泡,其中包含完整的膜蛋白(尤其是糖蛋白)、外周膜蛋白、胞质、核蛋白以及细胞内组分,如miRNA,mRNA和代谢产物。同时外泌体通过受体与配体的相互作用,与靶细胞膜的附着/融合或被受体细胞内化,来进行细胞间通讯以及蛋白质和核酸的细胞间交换,从而发挥细胞间信使的作用,参与增殖、凋亡、免疫、凝血等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尿液外泌体主要起源于肾单位管腔和泌尿道内衬的细胞,循环外泌体难以穿过肾小球滤过膜。多项研究发现,尿液外泌体RNA,miRNA和蛋白质可以较尿液其他生化成分更早的反映肾脏疾病中基因表达的变化。尿液外泌体有望成为一种有效且非侵入性的肾脏疾病生物标记物。同时,临床前研究提示外源性外泌体可减轻AKI肾脏损伤,促进修复,提示外泌体可能直接参与肾脏损伤与修复过程。因此,较其他尿液中的分子,外泌体更及时、更直接地体现肾脏细胞的病理生理状态,在预测预后方面更具有优势。CD26,又称为二肽基肽酶 Ⅳ(Dipeptidyl-peptidase 4,DPP4),是广泛表达于多种细胞表面的一种糖蛋白,可以裂解多种底物的N端二肽基,包括神经肽、肽激素、血管活性肽、趋化因子以及一些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另外CD26是多功能蛋白,除蛋白水解作用外,以多种方式发挥多种促增殖、免疫和炎症调节等作用。但CD26在AKI中的作用仍待阐明。最近的一项蛋白组学研究发现,与其他尿液及血清蛋白相比,尿CD26在AKI后发生显着变化,推荐尿CD26,尤其尿细胞外囊泡的CD26,为AKI候选生物标志物,值得进一步研究。多项尿液外泌体的组学研究也发现尿液外泌体富含CD26,主要由CD26表达极为丰富的远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及其他肾脏细胞所释放。尿液中外泌体结合CD26较尿液游离CD26更具有肾脏特异性,且已证实与外泌体结合是尿CD26的主要存在形式,因此,尿外泌体CD26可能对肾功能转归的预测更具有优势。综上,与AKI的早期预测相比,预测肾功能转归的生物标志物仍有较大空白,为临床所亟需。尿外泌体有可能成为新的肾损伤、肾功能转归预测的生物标志物,尿外泌体CD26能否作为AKI的预后标志物有待进一步研究。2目的(1)比较重症AKI患者与重症非AKI患者之间尿外泌体CD26水平的变化,探索尿外泌体CD26是否与AKI相关;(2)探讨尿外泌体CD26是否与AKI分期相关;(3)探讨尿外泌体CD26是否与90天内主要肾脏不良事件相关;(4)(4)探讨尿外泌体CD26是否与AKI肾功能恢复相关;(5)探讨尿外泌体CD26对AKI肾脏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3方法3.1研究设计该研究为单中心前瞻队列观察性研究。我们同时也收取了入住ICU的非AKI患者作为对照,首先比较两组间尿外泌体CD26表达的差异,以探讨尿外泌体CD26表达与AKI发生是否相关,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临床因素对尿外泌体CD26表达有无影响。在AKI患者中按CD26+尿外泌体比率分为CD26高表达和低表达组,首先通过双向比较研究尿外泌体CD26与AKI分期、住院死亡率的关系,继而用生存分析的方法比较尿外泌体CD26表达的高/低与90天内主要肾脏不良事件(MAKE)的关系。其中MAKE包含3个成分,即死亡、接受肾脏替代治疗及肾功能持续恶化,对3个终点和组合终点分别进行分析及检验。应用同样的方法分析尿外泌体CD26表达水平与28天内肾功能恢复的关系,并进一步应用Cox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进而在AKI存活者中对3个肾功能恢复终点(早期肾功能恢复、出院肾功能恢复及院内肾功能恢复)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验证尿外泌体CD26与早期肾功能恢复、出院肾功能恢复和院内肾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最后,在AKI存活者中检验尿外泌体CD26对早期肾功能恢复,出院肾功能恢复和院内肾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并进行亚组分析。3.2研究对象研究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入住山东大学齐鲁医院ICU,符合AKI诊断的成年患者,构成研究队列。AKI的诊断按照2012 KIDIGO指南推荐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为:(1)无尿;(2)严重的尿路感染;(3)泌尿系结石或肿瘤;(4)既往应用CD26/DPP4抑制剂;(5)患者或法定代表人拒绝。对照组的患者通过连续筛查2017年1月-2017年3月入住ICU的不符合AKI诊断标准的成年重症患者。排除标准同AKI组。入选患者均按照2012 KIDIGO指南的推荐进行治疗。3.3临床资料的采集采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采集患者的慢性病史及急性合并症;采集患者用药史;生命体征;采集入住ICU 24h内的Scr、尿量,及血常规、血生化、肝功能等数值。计算入住ICU第一天的APACHEII评分及非肾脏APACHE II。3.4临床终点的定义及随访本研究定义的主要终点是90天主要肾脏不良事件(MAKE),包含:死亡、接受肾脏替代治疗(RRT)和持续肾功能恶化(较入组时肌酐≥200%)。次要终点为肾功能恢复。肾功能恢复的定义为不再符合AKI和CKD的任何一条诊断标准。肾功能恢复终点包含:早期肾功能恢复(7天内),出院肾功能恢复(出院时处于肾功能恢复状态)和院内肾功能恢复(住院期间发生过肾功能恢复)。随访患者至90天,随访其存活与否,有无接受肾脏替代治疗(RRT)及肌酐数值等。若发生以上事件,记录事件发生的时间,以进行分析。3.5标本采集及保存入组患者在入住ICU的24小时内留取新鲜尿液15ml。常温下,以300g转速离心10min,弃沉渣,取上清,放入-80℃冰箱备用。3.6外泌体分离纯化通过差速超速离心法对尿液标本中的外泌体进行分离和纯化。3.7电镜观察外泌体显微结构样品前处理后,透射电镜观察AKI患者尿液外泌体的超微表征。3.8检测外泌体特征性蛋白利用Western blot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外泌体特征性蛋白。3.9乳胶微球辅助的流式细胞术检测尿液外泌体中CD26醛/硫酸盐乳胶微球吸附分离提纯的尿液外泌体,荧光素标记的流式抗体孵育结合的乳胶微球,流式细胞仪检测CD26阳性的尿液外泌体的阳性率。3.10统计学方法对采集的临床资料及检验数据,连续变量用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描述,分类变量的描述为病例数(n)和百分比(%)。对于连续变量,采用Student’s t-test检验用于呈正态分布的数据比较,Mann-Whitney检验和Kolmogorov-Smirnov检验用于呈非正态分布的数据比较。对于分类变量,用Pearson’s chi-squared检验进行数据间的比较。首先对AKI组和对照组间进行CD26+尿外泌体比率进行比较,探讨在AKI发生时尿外泌体CD26表达是否发生改变。进而纳入所有患者,以CD26+尿外泌体比率为因变量,纳入临床因素为自变量,进行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来除外各临床因素对尿外泌体CD26表达的影响。为研究尿外泌体CD26与90天内MAKE及28天内肾功能恢复间的关系,我们应用类似生存分析KM曲线的方法,并对28天内肾功能恢复应用Cox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其独立影响因素。在AKI存活者中进行双向比较,按临床终点分类(早期肾功能恢复/早期肾功能未恢复,出院肾功能恢复/出院肾功能未恢复,院内肾功能恢复/无院内肾功能恢复),比较两个结局间CD26+尿外泌体比率;分别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方法研究尿外泌体CD26与三个AKI肾功能恢复终点(早期肾功能恢复、出院肾功能恢复、院内肾功能恢复)的关系。单因素分析将尿外泌体CD26表达水平与三个肾功能恢复终点分别进行单因素chi-squared检验,多因素分析分别以三个肾功能恢复终点为因变量,自变量纳入尿外泌体CD26表达水平和各临床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最后进行敏感性分析,在AKI存活者中,通过制作ROC曲线,研究尿外泌体CD26对三个肾功能恢复终点的预测能力,并分亚组进行分析。以上分析,生存分析和ROC曲线应用GraphPad Prism 8进行分析,余统计过程均应用SPSS 17.0进行。4 结果4.1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对象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成年患者,共入组AKI队列133人,非AKI对照组68人。4.2提取的外泌体形态与大小应用透射电镜和动态光散射测量结果显示提取的尿液外泌体形态与大小符合文献报道的经典外泌体特征,不含细胞碎片、微粒等其他细胞成分,可以用于下一步检测。4.3提取的外泌体生物标志物Western blot与流式细胞检测术显示 CD63,CD81,GRP94,Calnexin,CD61以及TSG101在所提取的外泌体中表达丰富。4.4 AKI队列与对照组临床特征及尿外泌体CD26的比较基线特征进行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非肾脏APACHEII评分匹配。AKI组住院死亡率显着增高。两组间住院时间和住ICU时间相比较,均无明显差异。AKI组CD26+尿外泌体比率显着低于对照组,6.4%(1.2%-22.0%)vs.23.9%,(6.6%-64.5%);p<0.001。4.5尿外泌体CD26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CD26+尿外泌体比率与非肾脏APACHE II评分、糖尿病、慢性肾病(CKD)及AKI呈负相关,与外科术后呈正相关,与余临床指标不相关。多元线性相关分析显示,仅AKI与CD26+尿外泌体比率独立相关adjusted β=-15.95(-23.60,-8.29),p<0.001。4.6尿外泌体CD26表达高/低两组间临床特点的比较以中位数为界值,定义CD26+尿外泌体比率≥6.4%为尿外泌体CD26高表达(n=67),CD26+尿外泌体比率<6.4%为尿外泌体CD26低表达(n=66)。尿外泌体高表达和低表达组之间进行临床特点的比较,显示两组间年龄、性别、APACHEII评分及非肾脏APACHE II评分相匹配。比较两组间住院时间、住ICU时间及住院死亡率无显着性差异。高表达组院内接受RRT比率显着低表达组(p=0.016),早期肾功能恢复、院内肾功能恢复显着高于低表达组(p<0.05),而出院肾功能恢复率无显着性差异。4.7尿外泌体CD26表达与AKI分期之间的关系尿外泌体CD26表达高/低两组间比较AKI 3个分期的构成,结果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084)。将CD26+尿外泌体比率作为连续变量,在AKI 3个分期间进行比较,两两比较各组无差异。因此,尿外泌体CD26与AKI的分期无显着性关系。提示,尿外泌体CD26表达与肾损伤的严重程度无关。4.8尿外泌体CD26表达与AKI患者预后的关系4.8.1尿外泌体CD26与MAKE 90的关系针对复合终点MAKE的组成成分逐一进行分析。为分析尿外泌体CD26与死亡终点的关系,首先在出院存活与死亡患者间比较CD26+尿外泌体比率无显着性差异。尿外泌体CD26表达高/低两组间比较住院死亡率无显着差异。最后在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间比较90天死亡率,Kaplan-Meier分析显示CD26高表达组与CD26低表达组90天死亡率无显着差异(p=0.907)。以上结果提示,尿外泌体CD26与近期死亡无关。对MAKE的另一成分——接受RRT治疗,与尿外泌体CD26的关系进行分析。CD26高表达组较低表达组院内应用RRT的比率显着降低(p=0.016)。KM分析显示,CD26高表达组90天内接受RRT比率显着低于低水平组(p=0.013)。提示,CD26高表达预示90天内RRT应用风险较低。对MAKE的最后一个成分——持续肾功能恶化进行分析。KM分析显示,90天内持续肾功能恶化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717)。对复合终点MAKE进行分析,CD26高表达组90天内MAKE的发生率显着低于CD26低表达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8),主要是RRT应用这一结局的影响。提示,尿外泌体CD26高表达预示近期内MAKE发生风险较低,较好的肾脏相关预后。4.8.2尿外泌体CD26与肾功能恢复的关系4.8.2.1尿外泌体CD26与28天内肾功能恢复的关系Kaplan-Meier分析比较AKI患者尿外泌体CD26高/低表达组间28天内肾功能恢复发生率,结果显示高表达组28天内肾恢复率显着高于CD26低表达组(p<0.001)。进一步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尿外泌体CD26 表达水平进入方程(HR,1.90;95%CI,1.15-3.14;p=0.012)。结果提示,尿外泌体CD26高表达可能促进AKI肾功能恢复。4.8.2.2 AKI存活者中尿外泌体CD26与肾功能恢复终点的关系AKI组81名存活者,依据3个肾功能结局进行分组,分别为早期肾功能恢复组/早期肾功能未恢复组、出院肾功能恢复组/出院肾功能未恢复组、院内恢复组/院内肾功能未恢复组,分别比较3组CD26+尿外泌体比率,显示各良好结局组CD26+尿外泌体比率均显着高于不良结局组(p<0.05)。在CD26表达高/低两组间比较肾功能早期恢复的差异,高表达组29(72.5%)例患者早期恢复,而低表达组仅有15(3 6.6%)例患者早期恢复,卡方检验显示两组间早期肾功能恢复存在显着差异(OR=4.57,p=0.001)。逐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期肾功能恢复与AKI分期及尿外泌体CD26表达水平独立相关(OR=4.67,p=0.007)。结果提示,尿外泌体CD26高表达可能是促进早期肾功能恢复的因素。在CD26高/低表达两组间比较肾功能出院恢复的差异,高表达组34(85.0%)名患者出院恢复,而低表达组有23(56.1%)名患者出院恢复,卡方检验显示两组间出院肾功能恢复存在显着差异(OR=4.44,p=0.004)。以出院肾功能恢复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血管事件、AKI分期和尿外泌体CD26表达水平(OR=3.50,p=0.039)进入方程。结果提示,尿外泌体CD26高表达可能是促进出院肾功能恢复的因素。在CD26表达高/低两组间比较院内肾功能恢复,高表达组35(87.5%)例患者院内肾功能恢复,低表达组有23(56.1%)例患者在院期间肾功能恢复,存在显着差异(OR=5.48,p=0.002)。以院内肾功能恢复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血管事件、AKI分期以及CD26表达水平(OR=4.66,p=0.019)进入方程。结果提示,尿外泌体CD26高表达可能促进院内肾功能恢复。4.8.3尿外泌体CD26对肾功能恢复终点的预测价值CD26+尿外泌体比率在AKI存活者中分别预测早期肾功能恢复、出院肾功能恢复及院内肾功能恢复,经ROC方法检测仅对早期肾功能恢复的预测具有统计学意义,曲线下面积(AUROC)为0.65(0.53-0.77),p=0.021。对于出院肾功能恢复和院内肾功能恢复的预测不能达到统计学意义。利用预测早期肾功能恢复的ROC曲线选取曲线上最佳截断值,为6.8%。利用该值计算尿外泌体CD26对3个肾功能恢复终点的预测能力,显示其对出院肾功能恢复和院内肾功能恢复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析显示,大于此截断值的患者其中90%的患者将在院期间发生肾功能恢复。提示,尿外泌体CD26对肾功能转归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进一步在亚组中检测尿外泌体对3个肾功能恢复终点的预测能力。因为脓毒症是AKI最重要的病因,按是否合并脓毒症分类后,显示在非脓毒症相关AKI的患者中尿外泌体CD26的预测价值显着提高,预测早期肾功能恢复:AUROC=0.71,p=0.046;预测出院肾功能恢复:AUROC=0.79,p=0.009;预测院内肾功能恢复:AUROC=0.83,p=0.003。提示,在非脓毒症相关AKI患者,尿外泌体CD26对肾功能恢复有较强的预测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5结论(1)尿外泌体CD26表达的降低与重症患者AKI的发生相关,但尿外泌体CD26表达水平与AKI肾损伤的严重程度不相关;(2)尿外泌体CD26与近期死亡率不相关,但尿外泌体CD26与90天内主要肾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关,尿外泌体CD26高表达预示着较低的90天内主要肾脏不良事件发生风险;(3)尿外泌体CD26与肾功能恢复独立相关,尿外泌体CD26高表达可预测AKI早期肾功能恢复、出院肾功能恢复及院内肾功能恢复。利用尿外泌体CD26早期预测肾功能转归,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以期能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1 研究背景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住院患者尤其重症患者的严重并发症,除导致住院死亡率显着升高外,会导致长期死亡率升高和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及终末期肾病的发病率增加,造成沉重的疾病负担。目前对于AKI尚无有效的预防或治疗措施,仍为支持治疗。外泌体是一种细胞外囊泡,广泛存在于各种体液中。其脂质双分子层携带来源细胞的蛋白及核酸的结构使其作为一种细胞间信使,通过与受体细胞结合,广泛参与各种生理及病理过程的调节。外泌体作为疾病诊断和预后标志物越来越受到重视,已发现数种外泌体蛋白及RNAs与AKI有关。晚近的几项研究发现,外源性的外泌体可减轻AKI肾脏损伤,促进肾功能恢复,但其作用机制及关键分子尚不清楚。论文I的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AKI患者尿外泌体CD26表达显着降低;而AKI患者队列内部,尿外泌体CD26高表达组比低表达组有更高的出院肾功能恢复率;经过校正性别、年龄、慢性合并症、急性病因、危重程度、AKI分期之后,尿外泌体CD26与早期肾功能恢复、出院肾功能恢复等肾脏预后仍有独立的关联。因肾小球滤过膜的存在,尿外泌体较少来自于循环,肾脏细胞是尿外泌体的主要来源。由此我们推断表达CD26的肾脏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可能有减轻肾脏损伤、促进肾脏修复的功能。CD26是细胞表面的跨膜糖蛋白,通常也被称作Dipeptidyl peptidase-4(DPP4)。其具备丝氨酸蛋白酶活性,广泛表达于多种类型的细胞中,在肾脏其表达于肾小球足细胞的基底膜,并高度表达于远端肾小管上皮细胞(TEC)的刷状缘微绒毛。研究发现CD26与细胞增殖、炎症调节等过程相关。TEC的再生是AKI修复的主要环节,研究发现CD26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并且CD26参与炎症反应的调节,其底物包含一些系列趋化性细胞因子。AKI主要病理过程发生于TEC,尤其远端TEC的损伤、坏死或凋亡,进而炎症细胞浸润、间质炎症反应的发生。肾脏修复主要过程为TEC的增生,替代丧失的TEC、修复肾小管上皮组织,炎症反应参与调控这一过程。良好的增生和调控,导致完全的修复和肾功能的恢复;反之则导致纤维化的加重,最终导致CKD。因此,我们假设CD26+外泌体可能通过促进TEC增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纤维化,减轻肾损伤、促进肾脏修复。由此,我们拟通过体外培养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系TCMK1,通过体外模拟AKI的主要致病过程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获取培养基上清中的生理外泌体(ExoNormal),IR程序获取ExoIR,探索生理与IR条件下尿液中CD26的表达。过表达CD26腺病毒载转染TCMK1,构建TEC来源的CD267过表达的外泌体(ExoCD26);利用手术构建IR相关的AKI小鼠动物模型,进一步利用外泌体进行干预,通过与对照组在肾脏功能、组织病理及增生、炎症等指标对照间的比较,探讨CD26+外泌体对AKI肾脏修复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2 目的(1)体外实验中探讨缺血再灌注对肾小管上皮细胞(TEC)外泌体中CD26表达的影响;(2)利用CD26过表达的腺病毒载体转染肾小管上皮细胞,构建CD26过表达的TEC外泌体;(3)IR-AKI动物体内,示踪TEC外泌体能否被肾脏细胞摄取;(4)通过体内实验,探讨CD26过表达外泌体能否减轻肾损伤、促进肾脏修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3方法3.1细胞培养及病毒转染TCMKI细胞分别常规培养及缺血缺氧程序培养,两种培养条件下的细胞均按标准程序转染CD26过表达腺病毒与空载体。留取细胞培养基上清。3.2外泌体分离纯化及表达鉴定用超速差速离心法提取TCMK-1小鼠肾小管细胞上清中的外泌体。分别对常规培养细胞释放的外泌体ExoNormal,缺氧培养细胞释放的外泌体ExoIR,正常培养条件下CD26转染后细胞释放外泌体ExoCD26,及缺氧培养并转染的细胞释放的外泌体ExoIR+CD26,分别进行CD26表达的检测。外泌体与抗CD26抗体和荧光素结合的二抗充分反应后,加入流式细胞分析。3.3 AKI(IR)动物模型的建立C57BI/6雄性成年小鼠(8周),戊巴比妥麻醉后,显微镜下,一侧肾蒂紧密结扎后,将肾脏切除;对侧肾动脉用动脉夹夹闭,观察肾脏变色,呈缺血改变,覆盖湿润纱布,夹闭30分钟。3.4外泌体的体内示踪避光条件下操作,使用PKH26标记外泌体,经尾静脉注入IR小鼠体内;分别于注射15分钟、2小时及12小时在麻醉下取肾脏组织;OCT包埋组织块,制成冰冻切片;切片经双蒸水水化、PBS清洗后,应用BSA终止反应;加入AQP1一抗,4度湿盒孵育过夜后,PBS清洗,加入荧光素偶联的AQP1二抗,37℃孵育30分钟,PBS清洗,DAPI染色、封片,即刻荧光显微镜下观察。3.5 IR小鼠干预措施及分组分为对照组,IR+BSA 组,IR+ExoNormal 组,1IR+ExoIR组,IR+ExoCD26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不做肾脏处理,余操作同IR手术各组;IR各组于手术后12h分别经尾静脉注入等蛋白质量的BSA,ExoNormal,ExoIR及ExoCD26进行干预。3.6 肾功能指标检测干预后72h,取血样。各血样离心后,保存血清。分别应用尿素氮和肌酐试剂盒进行检测,以得出尿素氮和肌酐的浓度数值。3.7 肾脏组织病理学检测干预后72h,进行肾脏取材。各肾脏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和PAS染色,显示肾小管上皮损伤情况,并用半定量的方法,在各组间进行比较。3.8 肾脏增殖指标的检测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各组肾脏的表达;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p21和p53在肾脏的表达。3.9 肾脏炎症指标的检测免疫荧光技术分别应用抗MOMA2抗体、抗neutrophil抗体及抗CXCR4抗体显示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在肾脏的浸润和趋化性细胞受体CXCR4在肾脏的表达。并应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趋化性细胞因子SDF-1(CXCR4的配体)在肾脏的分布。3.10肾脏纤维化指标的检测Western blot的方法测定1型胶原在各组肾脏中的表达。4 结果4.1 外泌体鉴定电镜下可见纯化成分为双凹圆盘状的高电子密度囊泡,大多直径位于30-150nm;使用动态光散射技术检测微粒的粒径大小,结果提示分离纯化的囊泡直径呈单峰分布,平均直径在30-100nm左右。结果提示,使用经典的超速差速离心方法获得的为典型的外泌体囊泡,可用于下一步功能试验。4.2外泌体中CD26表达分析流式细胞分析显示,生理条件下TCMK-1细胞培养液上清中分离纯化的外泌体ExoNormal中CD26表达量较少,经过IR程序的TCMK-1细胞上清外泌体ExoIR中CD26表达轻度增加。分别向TCMK-1细胞系(常规条件培养)转染空载体病毒Vector和过表达CD26的病毒(VirusCD2)。病毒转染后,细胞系培养液上清分离纯化外泌体,流式测得该外泌体高度表达CD26,阳性率大于70%,即ExoCD26。同样方法转染缺氧条件下培养的TCMK-1细胞系,从细胞培养液上清采集的外泌体(ExoIR+CD26),也高度表达CD26,与ExoCD26相似。各组外泌体进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ExoNormal对CD26的表达均少,ExoIR对CD26的表达较ExoNormal轻度增加;常规培养的细胞系转染VirusCD26后释放的外泌体(ExoCD26)对CD26表达显着增加;缺氧条件下培养的细胞系,转染VirusCD26后,其外泌体(ExoIR+CD26)对CD26的表达也显着增加,与ExoCD26无明显差异。4.3 AKI动物模型的鉴定经过一侧肾动脉钳夹,对侧肾脏切除,72h后小鼠血尿素氮、肌酐显着升高,肾脏组织出现IR病理学改变,证实AKI造模成功。4.4动物体内外泌体示踪PKH26标记的外泌体通过尾静脉注入IR小鼠体内,2h后取材,制冰冻切片,荧光标记AQP1。显示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可见外泌体荧光标记,肾脏其他类型细胞内未见外泌体荧光标记。提示,肾小管上皮细胞(TEC)来源的外泌体选择性的被TEC所摄取。4.5外泌体对肾脏功能指标的影响IR小鼠血清尿素尿素氮及肌酐水平显着增高:与BSA相比,ExoNormal及ExoIR对肾功能指标无影响,而ExoCD26显着降低了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水平。4.6外泌体对肾脏组织损伤的影响HE染色及PAS染色显示,IR小鼠肾脏出现明显损伤,包含肾小管扩张,刷状缘缺失,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坏死,管型的形成等;与BSA相比,ExoNomal及ExoIR未能减轻肾脏损伤,而ExoCD26显着降低了肾损伤评分和损伤肾小管分数,减轻了肾脏组织损伤。4.7外泌体对TECs增生的影响免疫荧光染色示,IR小鼠肾脏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显着降低;与 BSA 相比,ExoNormal 及 ExoIR 未能增加PCNA的表达,而ExoCD26显着增加了 PCNA的表达,PCNA沿肾小管分布。此外,IR小鼠肾脏p21和p53表达显着升高,提示细胞分裂增生的阻滞;与BSA相比,ExoNormal及ExoIR未能降低p21和p53的表达,但ExoCD26显着降低了两者的表达。以上结果提示,ExoCD26促进了 TECs细胞的增生。4.8外泌体对肾脏炎症反应的影响免疫荧光显示,IR肾脏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浸润显着增加;与BSA相比,ExoNormal及ExoIR未能显着降低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浸润,而ExoCD26显着降低了两种炎症细胞的浸润。同时,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SDF-1和CXCR4这一对趋化因子及受体在IR肾脏表达显着增加;与BSA相比,ExoNormal及ExoIR未能明显改变其表达,但ExoCD26显着降低了两者表达。提示,ExoCD26能降低趋化性细胞因子及受体的表达,并改善炎症细胞的浸润。4.9外泌体对肾脏纤维化的影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R肾脏1型胶原表达显着增加;与BSA相比,ExoNormal及ExoIR未能显着改变其表达,而ExoCD26显着降低了 1型胶原表达。提示,ExoCD26抑制早期肾纤维化。5.结论(1)缺血再灌注使肾小管上皮细胞系来源的外泌体CD26的表达增加;(2)肾小管上皮细胞系来源的外泌体在IR-AKI小鼠动物模型体内,可被TEC摄取;(3)ExoCD26可改善AKI小鼠肾脏功能指标,减轻肾脏损伤,其可能的机制是ExoCD26被TEC摄取后,促进TEC增殖,减轻肾脏炎症反应和纤维化,从而促进肾脏的修复。
郑宗宇[4](2021)在《氯吡格雷改善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纤维化及其机制的研究》文中提出实验背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DN是糖尿病中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并发症死亡的主要病因。DN进展的最终归途是肾脏纤维化、瘢痕组织形成,最终到达终末期肾病。其典型病理变化是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进行性增厚,系膜区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逐渐沉积引起的进行性系膜扩张。ECM主要由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胶原蛋白(包括CollagenⅠ和CollagenⅣ),层粘连蛋白(Laminin)和蛋白多糖组成。血糖水平的升高会导致ECM的合成和分解之间的不平衡,从而加速肾小球硬化,导致肾脏纤维化程度加重。因此,如何有效预防糖尿病患者的肾脏并发症,改善DN引起肾脏纤维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氯吡格雷(Clopidogrel)在结构上属于噻吩并吡啶类抗血小板药物,通过特异性的抑制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与P2Y12受体结合,抑制ADP依赖性血小板聚集和粘附。有研究表明,DN的发生与活化血小板增加及血小板高反应性有关,血小板聚集活化后,释放大量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激活转化生长因子-β(Tissue growth factor beta,TGF-β)。PDGF和TGF-β的上调又可以促进FN过度表达,而且TGF-β对大鼠肾脏系膜细胞的刺激导致了CollagenⅠ和FN表达的增加。然而在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中,通过应用氯吡格雷的治疗是否可以抑制FN的表达,来改善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纤维化,目前尚不清楚。实验目的:研究氯吡格雷是否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中的肾脏起到保护作用,进而探究其保护机制是否与通过抑制FN而改善糖尿病导致的肾脏纤维化有关。实验方法:(1)应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对小鼠腹腔注射,建立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并在最后一次给予STZ腹腔注射的第7天,测空腹血糖,根据血糖情况分为2组,对照组(Vehicle),及糖尿病组(STZ),设定该时间点为糖尿病发病起始时间。(2)3个月后,每组随机选取5只糖尿病小鼠(DM-3M)和5只对照组小鼠(Ctrl-3M),处死后收集血、尿液和肾脏组织。(3)其余小鼠按照血糖情况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Ctrl),氯吡格雷正常对照组(Ctrl+Clo),糖尿病对照组(DM)和氯吡格雷治疗糖尿病组(DM+Clo)。将氯吡格雷按照20mg/kg/d的剂量加入Ctrl+Clo组和DM+Clo组小鼠的饮用水中,继续喂养3个月。其他两组给予正常饮用水。(4)经过给予3个月的氯吡格雷治疗及对照处理后(糖尿病6个月),将所有小鼠处死,分组收集血液和肾脏组织。(5)监测每组小鼠的体重、血糖、肾脏组织重量、胫骨长度等数值变化。(6)应用免疫印迹法、实时定量PCR、组织染色等方法,对3个月和6个月时间点的小鼠肾脏中TGF-β、CTGF、FN、Laminin、CollagenⅠ、CollagenⅣ等目标蛋白的表达水平加以检测。实验结果:(1)在3个月和6个月时糖尿病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相比,由于糖尿病的进展导致肾脏病理发生了明显变化,肾小球增大、肾脏重量与胫骨长度的比值升高。在6个月时对比氯吡格雷治疗糖尿病组小鼠(DM+Clo)和糖尿病对照组小鼠(DM),肾小球直径没有明显变化,但是经过氯吡格雷治疗的糖尿病小鼠,其肾脏重量与胫骨长度的比值有显着降低。(2)应用免疫印迹法,在3个月时糖尿病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相比,肾脏中TGF-β、CTGF、FN、Laminin的表达升高,CollagenⅣ的表达无明显变化。在6个月时糖尿病对照组小鼠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肾脏中TGF-β、CTGF、CollagenⅠ、CollagenⅣ的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变化,Laminin的表达有增加的趋势,FN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在6个月时氯吡格雷治疗糖尿病组小鼠与糖尿病对照组小鼠相比,Laminin的表达有下降的趋势,FN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3)应用实时定量PCR,在3个月时糖尿病小鼠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肾脏中TGF-βmRNA、FN mRNA和CollagenⅠmRNA、CollagenⅣmRNA的表达水平没有显着变化。在6个月时糖尿病对照组小鼠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肾脏中TGF-βmRNA、CollagenⅣmRNA的表达没有显着变化,而FN mRNA、CollagenⅠmRNA的表达在6个月时显着增加,其在氯吡格雷治疗糖尿病组小鼠中的表达显着降低。(4)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3个月时糖尿病小鼠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肾脏中TGF-β、Laminin的表达明显升高。在6个月时糖尿病对照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相比,Laminin、CollagenⅠ、CollagenⅣ和FN的表达显着增加。而其在氯吡格雷治疗糖尿病组小鼠的表达明显降低。(5)应用免疫印迹法,在3个月时糖尿病小鼠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肾脏中的ERK1/2、Akt和P38的表达升高,JNK、Smad2/3和Smad4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在6个月时上述蛋白的表达均无明显变化。结论:(1)糖尿病小鼠肾脏纤维化的程度随着疾病的进展逐渐加重。(2)氯吡格雷在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中,对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保护和改善作用。(3)氯吡格雷可能通过独立机制降低FN表达改善肾脏纤维化。(4)TGF-β和CTGF的诱导及其上游信号传导在3个月时糖尿病小鼠的肾脏中最为明显,但是作为纤维化的早期标志物,它们的表达在6个月时并没有明显变化。而肾脏纤维化仍随着疾病的进展进一步加重。
张宽心[5](2021)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糖尿病足溃疡的相关性》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糖尿病足溃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18年01月至2019年08月武汉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06例,其中,并发糖尿病足溃疡患者104例(DFU组),无糖尿病足溃疡的普通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T2DM组),同期随机筛选医院健康体检者9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定义为NC组。对比3组受试者PLR、一般临床资料、血常规、血生化等指标,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PLR与糖尿病足溃疡的相关性。结果与NC组比较,T2DM组、DFU组患者PLR(119.35±33.84vs99.98±20.36;171.19±60.73vs99.98±20.36)、吸烟比例、身体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水平更高,高密度脂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更低(均P<0.05);与T2DM组比较,DFU组患者PLR(171.19±60.73 vs 119.35±33.84)、吸烟比例、糖化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水平更高,总胆固醇、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更低(均P<0.05)。不同足溃疡Wagner分级患者的PL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LR随着Wagner分级级别升高呈增加趋势。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LR、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足溃疡Wagner分级呈正相关性,淋巴细胞计数、总胆固醇与足溃疡Wagner分级呈负相关性(均P<0.05),其中PLR与足溃疡Wagner分级相关性程度最高(r=0.504,P<0.001)。在所有T2DM患者中,以是否合并DFU作为因变量,在校正了多种传统因素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R(OR=1.029,95%CI:1.019~1.039,P<0.001)、吸烟(OR=2.022,95%CI:1.013~4.036,P=0.046)、糖化血红蛋白(OR=1.361,95%CI:1.144~1.620,P=0.001)仍均是DFU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所有T2DM患者中,ROC曲线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PLR预测DFU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76(95%CI:0.714~0.839,P<0.001);PLR预测DFU最佳临界值为147.6,其诊断DFU的敏感度为65.4%,特异度为80.4%。结论PLR在DFU患者中显着升高,与足溃疡Wagner分级呈正相关,可推荐作为早期诊断和评估DFU严重程度的有效标志物。
林姿豫[6](2020)在《血栓弹力图与糖尿病足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糖尿病足患者血栓弹力图指标的差异,分析血栓弹力图是否能对糖尿病足辨证分型起参考依据。研究方法:选取湿热毒蕴、筋腐肉烂证及气血两虚、络脉瘀阻证糖尿病足患者各3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健康查体者30例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基础资料及入院后第一次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观察组R值、K值均低于对照组,Angle值、MA值、CI值、G值均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Y30、EPL对照组与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型对比,气血两虚、络脉瘀阻组R值、K值较湿热毒蕴、筋腐肉烂组升高,Angle值、MA值、CI值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Y30、EPL、G值两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血栓弹力图在糖尿病足证型中表现出的灵敏指标,观察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凝血功能更加亢进,R值、Angle值、K值、MA值、CI值均可作为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依据。
芮丽[7](2020)在《芪术胶囊干预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及代谢组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是在前期临床研究芪术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DN)ⅢⅣ期有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分别观察DNⅢ期和Ⅳ期患者在芪术胶囊治疗前后及组间的中医临床证候、相关实验室指标及血清氨基酸类代谢物的差异,探讨芪术胶囊在治疗DN早期和中期的疗效异同,从而完善芪术胶囊治疗DN的疗效评价,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为芪术胶囊的大样本临床研究及推广做铺垫。方法(1)纳入符合标准的DNⅢ期和Ⅳ期患者各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需要,4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饮食、运动控制、基础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方案上加用芪术胶囊,口服,0.25g,4粒,2次/天;(3)详细记录所有受试者的一般资料、症状积分、实验室及代谢组学检测结果;(4)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22.0软件;代谢组学检测及分析采用核磁共振技术与多元分析系统。结果临床研究结果:(1)治疗前同期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证候积分、相关实验室指标均无明显差别(P>0.05)。(2)治疗后四组患者中医临床证候积分均有显着降低(P<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较同期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说明四组均可以改善DN的中医临床症候,且芪术胶囊在改善DNⅢ期和Ⅳ期中医临床证候方面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治疗。(3)治疗后四组患者24h尿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较治疗前均显着减少(P<0.05),且同期治疗组24h尿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减少较对照组更加显着(P<0.05);说明四组均能有效降低DN患者尿蛋白水平,且芪术胶囊降低DNⅢ期和Ⅳ期患者尿蛋白水平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4)治疗后四组患者Scr、BUN数值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同期治疗组Scr、BUN数值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四组均能改善DN患者的肾功能,且芪术胶囊改善DNⅢ期和Ⅳ期患者肾功能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5)治疗前后四组患者FBG、HbA1c数值无明显变化(P>0.05);说明用芪术胶囊不影响DNⅢ期和Ⅳ期患者的正常血糖水平。(6)治疗前后四组患者TC、TG、LDL、HDL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芪术胶囊不影响DNⅢ期和Ⅳ期患者的正常血脂水平。(7)治疗前后四组患者血常规、肝功能均未见异常(P>0.05)。代谢组学研究结果:(1)血清核磁图谱中指认了31种化合物代谢物,包括糖酵解产物,TCA循环中间产物,胆碱,乙醇胺和有机碱等;(2)DNⅢ期治疗组患者血清中3-羟基丁酸、甲酸、乳酸、α-葡萄糖、谷氨酸、牛磺酸等代谢物存在差异,但仅3-羟基丁酸存在显着差异(P<0.05);(3)DNⅣ期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缬氨酸、牛磺酸、甘氨酸、甜菜碱和肌酸含量显着降低(P<0.05),而脂质和谷氨酸含量升高(P<0.05)。结论(1)芪术胶囊能显着改善DNⅢ期与Ⅳ期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降低患者尿蛋白水平,保护肾功能;且芪术胶囊改善DNⅢ期与Ⅳ期患者中医临床证候的疗效相同;(2)芪术胶囊对DNⅢ期与Ⅳ期患者正常的糖脂水平无影响;(3)芪术胶囊能够有效回调DN患者部分血清氨基酸类代谢物。初步认为芪术胶囊干预DN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TCA有关。
潘雅婧[8](2020)在《肾康注射液调节UUO小鼠肾纤维化及HUVEC血管生成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以VEGF为切入点,在动物和细胞实验探讨肾康注射液对UUO小鼠肾纤维化和HUVEC血管生成的调控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1.动物实验: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单侧输尿管梗阻组(UUO)、氯沙坦钾组(ARB)及高、中、低剂量肾康组(SKI-H、SKI-M、SKI-L)。除sham组外的各组行UUO手术;次日ARB组予氯沙坦钾(13 mg/kg·d)灌胃;SK]-H、SKI-M、SKI-L 组分别予 7.8 g/kg·d、3.9 g/kg·d、1.95 g/kg·d SKI 尾静脉注射。观察小鼠一般状态、记录体重变化。给药14天后检测血Scr、BUN、CysC水平;micro-CT检测肾脏血管分布;HE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改变;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胶原沉积;IHC染色观察VEGF、VEGFR-2表达。2.细胞实验:将HUVEC分为空白组(CON)、SKI高剂量组(SKI-11)、SKI-低剂量组(SKI-L)、VE GF 沉默组(Si)、VEGF 沉默-SKI 高剂量组(Si-SKI-H)、VEGF 沉默-SKI 低剂量组(Si-SKI-L)。SKI-H、SKI-L 组分别予 8 mg/ml、2 mg/ml SKI干预 24 h;Si组通过RNAi转染沉默VEGF基因;Si-SKI-H、Si-SKI-L组在转染同时分别予8 mg/ml、2 mg/ml SKI干预24 h。观察血管生成情况,计算血管生成参数;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VEGF通路重要靶点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1.动物实验:给药14天后UUO组体重较sham组减轻(P<0.01);ARB、SKI-H、SKI-M组体重较UUO组增高(P<0.05)。UUO组Scr、BUN、CysC水平较sham组升高(P<0.05,P<0.01);ARB、SKI-H 组 Scr、BUN、CysC 水平较 UUO 组降低(P<0.05,P<0.01)。肉眼观察sham组双肾无明显异常改变;UUO组患侧肾脏表面粗糙、膨大、积水,肾盂肾盏扩张,实质变薄;SKI组患肾结构破坏较UUO组减轻。micro-CT见sham组肾血管密集,走向清晰;UUO组患肾血管疏松,分支减少、曲度下降;SKI组患肾血管损伤较UUO组减轻。HE染色见sham组肾脏结构完整,无明显病理损害;UUO组肾小管扩张,上皮细胞肿胀坏死,间质增宽伴炎性浸润;SKI组肾脏损伤较UUO组减轻。天狼星红染色(光镜)见sham组肾脏几乎无红染胶原;UUO组肾间质大量红色胶原聚集;SKI组红染程度较UUO组减轻。偏振光镜荧光信号变化与普通光镜所见大体一致。IHC示UUO组患肾VEGF、VEGFR-2表达较sham组降低(P<0.01);SKI 组 VEGF、VEGFR-2 表达较 UUO 组降低(P<0.01)。剂量方面,SKI 减轻肾脏纤维化损伤和促进血管生成,以中、高剂量效果更优。2.细胞实验:沉默VEGF 24 h后Si组VEGF基因表达较CON组显着降低(P<0.01),阴性对照组与CON组VEGF无显着差异(P>0.05),验证转染稳定可行。血管生成方面,SKI组血管连接较CON组增多、血管网密度增大,血管生成参数提高,SKI促进HUVEC血管生成(P<0.01,P<0.05)。基因表达方面,与CON组相比,SKI-H 组 VEGF、VEGFR-2、eNOS 水平升高(P<0.05,P<0.01);与 Si 组相比,Si-SKI-H 和 Si-SKI-L 组 VEGF、eNOS 水平升高(P<0.05,P<O.01),SKI 上调 VEGF 通路靶点基因,且该效应在VEGF沉默时更突出。蛋白表达方面,在正常培养及VEGF沉默状态,SKI 均提高 VEGFR-2、p-VEGFR-2、eNOS、p-eNOS 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1.肾康注射液可改善UUO小鼠肾功能,缓解肾纤维化病理改变,减轻纤维化损伤;可缓解肾脏微血管网损伤,上调VEGF、VEGFR-2表达,促进患侧肾脏血管生成。2.肾康注射液可促进HUVEC血管生成;可上调HUVEC的VEGF、VEGFR-2基因表达;可提高VEGFR-2、eNOS总蛋白水平及磷酸化蛋白水平。3.肾康注射液可能通过调节VEGF/VEGFR-2及下游eNOS来改善肾纤维化损伤和促进血管生成。
田晓琳[9](2019)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的ESRD患者的认知障碍及其与脑小血管病的关系》文中指出第一部分:接受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认知功能及痴呆风险的比较目的:已经有报道ESRD患者存在认知功能的下降,但是,透析方式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尚没有系统地进行研究,系统的比较接受血液透析(HD)和腹膜透析(PD)的ESRD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痴呆风险。方法:在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和未发表临床试验数据库Clinicaltrials.gov中进行系统地文献检索,以找出所有比较接受HD和PD患者之间认知功能或痴呆风险的研究。纳入研究并进行数据提取后,使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评估研究的质量,并且同时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结果分析。结果:完成研究检索和筛选后,共纳入15项队列研究或横断面研究,这些研究通过利用神经心理学测试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涵盖执行功能,记忆,方向,注意力等。通过系统评价和定性分析,研究发现表明更多的研究倾向于接受PD的患者与HD患者相比具有更好的认知功能。通过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接受PD的患者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stroop干扰试验中有出较好的表现,并且与HD受试者相比表现出较低的痴呆风险。结论:与HD患者相比,接受PD治疗的患者具有更好的认知功能和更低的痴呆风险。但是,仍需要更多设计合理的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研究来得出更令人信服的结论。第二部分:维持性血液透析的ESRD患者的认知障碍及相关性分析目的:探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净化科维持性血液透析的ESRD(以下简称MHD)患者的认知障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净化科规律透析12个月以上的无明显脑卒中病史的MHD患者99例,用MoCA量表评价MHD患者的全局认知功能,用数字广度测验和数字连线测验评价MHD患者的注意力和执行功能,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估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并通过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透析时间、造成ESRD的病因,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统计一般化验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血清钙、血清无机磷、血清钾、甲状旁腺激素、碱性磷酸酶、尿酸、血清白蛋白、谷草转氨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二氧化碳结合力各指标,分析研究患者的一般资料、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化验指标与认知障碍的关系。结果:(1)69.70%的MHD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2)65.65%的MHD患者存在抑郁状态,57.57%的患者存在焦虑状态;(3)认知障碍组的顺背数字广度与倒背数字广度均差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5),认知障碍组在颜色数字连线测验CTT-A,和CTT B-A的用时要明显长于认知正常组(P<0.05),CTT-B的用时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4)认知障碍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障碍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尿酸水平高于认知障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水平与MHD患者认知障碍呈负相关(OR=0.634,P<0.05),红细胞压积、甲状旁腺激素、尿酸水平与MHD患者认知障碍呈正相关(OR=3.856,P<0.05;OR=1.028,P<0.05;OR=1.011,P<0.05);(5)MHD患者合并糖尿病、抑郁状态、焦虑状态在认知障碍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之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1)MHD患者认知障碍的比例较高;(2)MHD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的比例较高,应重视MHD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3)MHD患者认知障碍组注意力及执行能力明显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4)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甲状旁腺激素、尿酸,糖尿病可能是MH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高血红蛋白水平可能是其认知功能的保护因素,糖尿病、红细胞压积增大、高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高尿酸水平可能是其危险因素;抑郁状态、焦虑状态可能加重MHD患者的认知障碍。第三部分:维持性血液透析的ESRD患者的脑小血管病与认知障碍的关系目的:了解MHD患者的脑小血管病的无症状性腔梗(SLI)、微出血(CMB)、脑白质高信号(WMHs)的影像学特点,并分析它们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入选MHD患者完成头MRI的T1WI、T2WI、DWI、FLAIR、SWAN序列扫描,分别记录SLI的病灶数量及部位,CMB的病灶数量及位置,WMHs的Fazekas评分,分析其与认知障碍的关系。结果:(1)MHD患者SLI阳性率为71.26%,CMB阳性率为39.08%%,WMHs的Fazekas量表4-6分的占55.17%;(2)SLI阳性组合并高血压的比重高于SLI阴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CMB阳性组男性所占比重高于CMB阴性组,血清钙和总胆固醇水平低于CMB阴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WMHs组合并糖尿病的比重高于轻度WMHs组,血红蛋白含量低于轻度WMHs组,尿酸水平高于轻度WM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认知障碍组深部白质和基底节区的SLI数量高于认知正常组,WMHs的Fazekas评分高于认知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干小脑区的SLI数量、CMB的数量与部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MHD患者发生脑小血管病的SLI、CMB、WMHs的患病比例较高;(2)MHD患者合并高血压可能更容易发生SLI,而性别、低血清钙水平、低胆固醇水平可能影响CMB的发生,MHD患者合并糖尿病、低血红蛋白水平、高尿酸水平可能影响WMHs的严重程度。(3)MHD患者认知障碍可能与深部白质、基底节区SLI数量增多有关,与WMHs的严重程度有关。
吴甜甜,王文娟,胡志坚[10](2018)在《糖尿病肾病与血小板相关参数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危害主要在于各类慢性并发症,包含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目前糖尿病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控制血糖水平以延缓相关并发症的产生。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病因,监测糖尿病肾病进展的指标有多种,选择有意义的监测指标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研究认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与血小板各项参数都有一定关系,监测血小板相关参数可以指导临床诊疗,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就近几年关于血小板各相关参数与糖尿病肾病的关联及其监测糖尿病肾病进展、估计预后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二、糖尿病肾病中血小板的异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糖尿病肾病中血小板的异常(论文提纲范文)
(1)浅析英汉翻译中衔接手段的翻译方法 ——以《影响妊娠期的内科疾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摘要 |
Abstract |
1. Introduction |
2. Task Description |
2.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 and Its writer |
2.2 Problems Identified during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
3. Process Description |
3.1 File Preparation and References |
3.2 Task Schedule |
3.3 Translation Quality Control and Post-editing |
4. Analytical Framework |
4.1 Literature Review |
4.1.1 Defin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hesion |
4.1.2 Classification of Cohesive Ties |
4.1.3 Translation of Cohesive Ties from English to Chinese |
4.2 Analytical Framework |
5. Case Analysis |
5.1 Sentence Cohesion |
5.1.1 Lexical Cohesion |
5.1.2 Grammatical Cohesion |
5.2 Discourse Cohesion |
5.2.1 Lexical Cohesion |
5.2.2 Grammatical Cohesion |
6. Conclusion |
6.1 Major Findings |
6.2 Limitations |
References |
Appendix |
(2)PDPN在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血栓并发症发生中的作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说明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资料方法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研究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CD26阳性外泌体与急性肾损伤的关系及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Ⅰ CD26阳性尿外泌体与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预后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1.前言 |
2 方法与材料 |
3 结果 |
4 讨沦 |
5 结论 |
6 局限性 |
附图与附表 |
参考文献 |
论文Ⅱ CD26阳性外泌体对急性肾损伤后肾脏修复作用的机制研究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结论 |
6.局限性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细胞外囊泡与肾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发表论文1 |
发表论文2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氯吡格雷改善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纤维化及其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糖尿病肾病 |
2.1.1 糖尿病肾病概述 |
2.1.2 糖尿病肾病的肾脏病理改变 |
2.1.3 糖尿病肾病的病理分级 |
2.2 糖尿病的肾脏纤维化 |
2.3 糖尿病中的血小板活化 |
2.4 糖尿病中的TGF-β通路 |
2.5 氯吡格雷在糖尿病中的应用 |
2.6 氯吡格雷具有抗血小板及抗炎的作用 |
2.7 小结与展望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3.1 实验材料 |
3.1.1 实验动物 |
3.2 实验主要仪器 |
3.3 抗体信息 |
3.4 实验方法 |
3.4.1 1 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分组 |
3.4.2 1 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的体重及血糖测量和记录 |
3.4.3 1 型糖尿病小鼠的血液凝固时间(Blood Clotting Time)测定 |
3.4.4 1 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的24 小时尿白蛋白/尿肌酐(Urine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UACR)测定 |
3.4.5 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3.4.6 免疫印迹法数据分析(Western Blot) |
3.4.7 RNA逆转录及实时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 |
3.5 统计学分析 |
第4章 实验结果 |
4.1 1 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实验设计 |
4.2 1 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的生理改变 |
4.2.1 1 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建立成功后3 个月时的生理改变 |
4.2.2 1 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建立成功后6 个月时的生理改变 |
4.3 1 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肾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及纤维化程度 |
4.4 氯吡格雷抑制高血糖引起的肾脏形态学改变 |
4.5 氯吡格雷可明显改善高血糖引起的肾纤维化 |
4.6 氯吡格雷对1 型糖尿病肾病中可能介导FN表达增加纤维化的信号通路的激活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本研究主要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科研的成果 |
致谢 |
(5)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糖尿病足溃疡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学术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糖尿病 |
1.1.2 糖尿病足 |
1.1.3 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PLR与2型糖尿病 |
1.2.2 PLR与糖尿病肾病 |
1.2.3 PLR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1.2.4 PLR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1.2.5 PLR与动脉粥样硬化 |
1.2.6 目前存在的问题 |
1.3 主要内容及研究目的 |
第2章 研究内容 |
2.1 研究对象 |
2.1.1 病例来源及分组 |
2.1.2 诊断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一般临床资料收集 |
2.2.2 全血细胞计数+五分类指标收集 |
2.2.3 血生化及其他指标收集 |
2.3 统计学处理 |
2.4 结果 |
2.4.1 一般临床资料对比 |
2.4.2 实验室指标对比 |
2.4.3 不同足溃疡Wagner分级患者的PLR比较 |
2.4.4 足溃疡Wagner分级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 |
2.4.5 DFU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2.4.6 PLR对于DFU的预测价值 |
2.5 讨论 |
结论 |
1.研究结论 |
2.研究的特点及创新之处 |
3.应用前景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6)血栓弹力图与糖尿病足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研究目的与内容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一) 病例来源 |
(二) 诊断标准 |
(三) 病例选择标准 |
(四) 研究方案 |
(五) 观察指标 |
(六) 检测方法 |
(七) 统计方法 |
三、统计结果 |
(一) 一般资料 |
(二) TEG参数比较 |
(三) 证型间一般资料对比 |
(四) 观察组TEG参数对比 |
讨论 |
一、中医对糖尿病足的认识 |
(一) 中医对糖尿病足病名的认识 |
(二) 中医对糖尿病足病因病机的认识 |
(三) 辨证分型论治 |
二、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足的认识 |
(一) 代谢紊乱 |
(二) 神经病变 |
(三) 血管病变 |
(四) 感染 |
(五) 足部压力增高 |
三、糖尿病足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进展 |
四、基本资料分析 |
(一) 观察组与对照组 |
(二) 两证型间对比 |
五、TEG在评价糖尿病足患者凝血功能中的作用 |
六、TEG和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探讨 |
七、研究意义及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血栓弹力图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附件 |
(7)芪术胶囊干预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及代谢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研究方法 |
2.研究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第二部分 代谢组学研究 |
1.研究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B 中医证候量化积分表 |
附录 C 临床资料登记表 |
附录 D 中医疗效判定标准 |
附录 E 安全性分级标准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肾康注射液调节UUO小鼠肾纤维化及HUVEC血管生成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脏病肾纤维化研究进展 |
1. 病名 |
2. 病因病机 |
3. 临床治疗 |
4. 实验研究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肾康注射液治疗肾脏疾病研究概述 |
1. 药物基本情况 |
2. 临床疗效研究 |
3. 基础药理机制研究 |
4.发展前景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血管生成在肾纤维化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
1. 血管生成发生发展 |
2. 肾纤维化发生发展 |
3. 血管生成障碍与肾纤维化密切相关 |
参考文献 |
实验研究 |
前言 |
实验一 肾康注射液对UUO小鼠肾纤维化和血管生成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肾康注射液对HUVEC血管生成和VEGF/VEGFR-2/eNOS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创新点 |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成果 |
(9)维持性血液透析的ESRD患者的认知障碍及其与脑小血管病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接受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ESRD患者认知功能及痴呆风险的比较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数据来源和文献检索 |
1.1.2 研究资格标准 |
1.1.3 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估 |
1.1.4 数据合成和分析 |
1.2 结果 |
1.2.1 文献检索结果 |
1.2.2 基线特征和质量评估 |
1.2.3 定性分析 |
1.2.4 定量分析 |
1.3 讨论 |
1.4 小结 |
二、维持性血液透析ESRD患者的认知障碍及其相关性分析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统计MHD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化验室指标 |
2.1.3 神经心理量表评估 |
2.1.4 统计学处理 |
2.2 结果 |
2.2.1 MHD患者的一般资料 |
2.2.2 MHD患者的年龄分层、ESRD病因、合并症情况等 |
2.2.3 MH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比例 |
2.2.4 数字广度测试的结果 |
2.2.5 MHD患者CTT的结果 |
2.2.6 MHD患者抑郁状态、焦虑状态的比例 |
2.2.7 分析认知障碍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的一般资料的比较 |
2.2.8 认知障碍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的化验指标的比较 |
2.2.9 MoCA评分与MHD患者一般资料、化验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2.2.10 分析合并高血压病诸因素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
2.2.11 logistic回归分析各化验指标是否为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 |
2.3 讨论 |
2.3.1 MHD患者的认知障碍及神经心理学评估 |
2.3.2 MHD患者的一般情况等与认知障碍的关系 |
2.3.3 MHD患者的化验指标与认知障碍的关系 |
2.4 小结 |
三、维持性血液透析的ESRD患者的脑小血管病与认知障碍的关系 |
3.1 对象和方法 |
3.1.1 研究对象 |
3.1.2 头颅MRI检查 |
3.1.3 统计学处理 |
3.2 结果 |
3.2.1 MHD患者头MRI的完成情况 |
3.2.2 MHD患者的SLI、CMB、WMHs的特点 |
3.3 讨论 |
3.3.1 SLI与 MHD患者的认知障碍 |
3.3.2 CMB与 MHD患者的认知障碍 |
3.3.3 WMHs与 MHD患者的认知障碍 |
本研究局限性 |
3.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糖尿病肾病与血小板相关参数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血小板相关参数的意义 |
2 血小板相关参数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关系 |
2.1 PLT与DN的关系 |
2.2 MPV与DN的关系 |
2.3 PDW与DN的关系 |
2.4 PCT与DN的关系 |
3 总结 |
四、糖尿病肾病中血小板的异常(论文参考文献)
- [1]浅析英汉翻译中衔接手段的翻译方法 ——以《影响妊娠期的内科疾病》为例[D]. 满意.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10)
- [2]PDPN在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血栓并发症发生中的作用分析[D]. 张子恒. 山东大学, 2021(12)
- [3]CD26阳性外泌体与急性肾损伤的关系及机制的研究[D]. 杜鹃. 山东大学, 2021(11)
- [4]氯吡格雷改善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纤维化及其机制的研究[D]. 郑宗宇. 吉林大学, 2021(01)
- [5]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糖尿病足溃疡的相关性[D]. 张宽心. 江汉大学, 2021(01)
- [6]血栓弹力图与糖尿病足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D]. 林姿豫.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芪术胶囊干预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及代谢组学研究[D]. 芮丽.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8]肾康注射液调节UUO小鼠肾纤维化及HUVEC血管生成的机制研究[D]. 潘雅婧.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维持性血液透析的ESRD患者的认知障碍及其与脑小血管病的关系[D]. 田晓琳.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10]糖尿病肾病与血小板相关参数的研究进展[J]. 吴甜甜,王文娟,胡志坚.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