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地青贮玉米栽培技术

灌地青贮玉米栽培技术

一、水浇地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刘洪梅[1](2021)在《青贮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实施》文中提出青贮饲料作为畜牧业发展重要的饲料,其原料主要来源于青贮玉米。青贮玉米产量高、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目前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为了提高青贮玉米种植经济效益,保持其高产、优质,需要掌握关键的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合理的整地、科学的田间管理等,现简单介绍青贮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

李小鹏[2](2019)在《紫花苜蓿套作饲用燕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试验以水浇地和旱地末茬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套种饲用燕麦(Avena sativa L.)的牧草种植模式为对象,试验采用裂区设计,紫花苜蓿种植行距为主区,行距为30cm和40 cm,燕麦播种日期和品种为副区,种植日期为苜蓿刈割第二茬后7天和11天,品种为早熟品种(领袖,A.sativa L.cv.Souris)和中晚熟品种(贝勒,A.sativa L.cv.Baler),测定紫花苜蓿和饲用燕麦的生产性能、产量、相对饲用价值、土地当量比,分析土壤的肥力特性和有机碳含量,研究紫花苜蓿套种饲用燕麦的种植模式对植物生长、生产、饲用、土壤养分的影响,为水浇地和旱地选择合理的套作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其结果如下:1.水浇地苜蓿行距40 cm+刈割后7天播种燕麦早熟品种种植模式的株高、生长速率、存活率、叶茎比、总产量、粗蛋白含量、相对饲用价值、土地当量比、pH、全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碳均显着(P<0.05)高于单作及其他种植模式,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较单作及其它种植模式显着(P<0.05)降低,该模式返青率、干鲜比较单作无显着性差异(P>0.05),其燕麦分蘖数较单作有所降低。综上,水浇地以苜蓿行距40 cm、苜蓿二茬刈割后7天播种早熟品种燕麦的的种植模式有利于水浇地中土壤养分和饲草产量的增加,且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2.旱地苜蓿行距30 cm+刈割后7天播种燕麦早熟品种种植模式的株高、生长速率、存活率、分蘖数、叶茎比、干鲜比、总产量、粗蛋白含量、燕麦相对饲用价值、土地当量比、全氮、全磷、速效钾、有机碳含量均显着(P<0.05)高于单作及其他种植模式,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较单作及其它种植模式显着(P<0.05)降低。综上,旱地以苜蓿行距30 cm、苜蓿二茬刈割后7天播种早熟品种燕麦的的种植模式有利于旱地土壤养分和饲草产量的增加,且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

韩宝萍,公未未,柳金财,阿拉坦存布尔[3](2018)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水浇地青贮玉米施肥指标体系的建立》文中研究指明青贮玉米是饲养牲畜的优质饲料,能够为畜牧业养殖提供饲料保障。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3个具备水浇地条件的饲草料基地上种植青贮玉米品种——"长城9904",并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选择高、中、低肥力水平的地块进行"3414"肥料肥效试验,同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该试验初步制定了锡林浩特市水浇地青贮玉米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旨在为该市青贮玉米种植过程中科学、合理地施肥提供依据。

田峰[4](2017)在《青贮玉米种植的效益分析与配套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表明对扬黄灌区进行青饲玉米栽培产生的效益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同时,总结青贮玉米配套栽培技术,以供种植者参考。

李春喜,冯海生,郭万春,裴剑民,武玫玲[5](2015)在《青海旱作全膜双垄沟播甜高粱和复种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文中指出为了探讨甜高粱(Sorghum bicolor)在青海旱地种植和复种的效果,在海拔2 000和2 750m分别开展了秋季和春季全膜双垄沟种植试验及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收获后复种试验。结果表明,秋季覆膜春季播种,甜高粱生长可进入灌浆期,春季覆膜播种可进入拔节中期,鲜草产量分别为100 845和56 040kg·hm-2,干草产量分别为35 550和9 525kg·hm-2,茎秆糖锤度分别为16.77%和4.40%;复种鲜草产量60 360kg·hm-2,干草产量7 530kg·hm-2,干草中粗蛋白含量达10.50%,粗纤维在30%以下,糖含量达19.71%,品质优良。种植甜高粱后土壤中全氮、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降低,全磷和pH值增高。

温凤荣[6](2014)在《山东省玉米产业竞争力研究》文中指出玉米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华人民共和国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整理计算,2012年全国玉米产量占粮食产量比重为34.87%,总产量首次超过稻谷(高于稻谷0.23个百分点)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品种;2013年全国玉米产量占粮食产量的比重为36.17%,高于稻谷2.4个百分点。2013年与2003年相比,全国粮食产量增加17124万吨,其中玉米产量增加10190万吨,占粮食产量增加量的60%。近年来玉米供求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由总量紧平衡、结构性短缺向产需缺口继续扩大,结构性矛盾突出转变;消费结构快速升级。与此同时面临耕地质量下降、水资源不足、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的硬约束和科技有效支撑不足、国际市场动荡的软约束。在这样的新形势下研究玉米产业竞争力对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玉米主产省之一山东省为例,由表及里揭示影响山东省玉米产业竞争力的直接影响因素、间接影响因素和深层次因素,以期提升山东省玉米产业竞争力。研究总体采用了规范和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既在产业组织理论、区域竞争力理论、竞争优势理论等基础上构建了山东省玉米产业竞争力研究框架,又通过比较分析、定性和定量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等实证研究方法的运用,考察并设计了山东省玉米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思路。论文共分为八章,第一章为导论;第二章为山东省产业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基本概念界定、相关理论分析及产业竞争力模型构建;第三章为山东省玉米产业竞争力综合分析,探寻山东省玉米产业竞争力现状;第四章为山东省玉米产业竞争力直接影响因素分析,主要包括价格和质量安全两方面分析;第五章为山东省玉米产业竞争力需求方面间接因素分析,主要对食用和饲用玉米进行了分析;第六章为山东省玉米产业竞争力供给方面间接因素分析,包括生产要素、自然条件、自然灾害等基础要素和农业经营主体、科技水平等高级要素的分析;第七章对政府在提升山东省玉米产业竞争力中所应发挥的主导作用进行分析;第八章对全文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增强竞争力的对策。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有:(1)在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等基础上,通过对工业和农业不同点进行分析,对适合发达国家工业的钻石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政府主导的钻石模型。(2)通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比较,发现虽然山东省玉米产业竞争力自2004-2012年表现出逐年增强发展态势,但通过选用2012年相关指标发现山东省在七个玉米主产省综合竞争力的比较中排名第六位,显示出较弱的竞争力,因此有必要对影响竞争力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深究竞争力较弱的根本原因。(3)影响山东省玉米产业竞争力直接影响因素中着重分析价格和质量安全两个方面。通过采用三项式模型对1982-2012年间七个玉米主产省实际平均出售价格进行时间趋势拟合,发现山东省玉米价格竞争力略强于四川省低于其它五省,不具有价格优势。经过比较变异指数发现山东省玉米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在七省中排名第六,略好于河南省。接着对山东省玉米价格波动进行测定,采用波动周期理论对其分析,发现价格波动具有波动频率高、强度大等特征;进一步由宏观经济学中的内在传导机制和外部冲击机制对其波动机理进行建模,对1987年以来山东省玉米价格进行时间趋势拟合,发现价格波动中78.88%成分属于趋势分量,21.12%的成分属于波动分量;通过对波动分量进行自回归模型估计,发现内部传导机制对价格波动影响程度只有11.55%,外部冲击因素达到88.45%。通过多元回归方程发现外部因素中的政府政策、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小麦价格等供需两方面因素是影响玉米价格主要因素,其中政府政策影响系数最大。在对质量竞争力的分析中发现山东省排名第五,略好于河南和黑龙江两省。在各种影响因素中良种选用、氮磷钾配比施用、农业机械、农业基础设施、田间管理和农药施用等是山东省玉米质量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原因。(4)在需求方面的间接因素分析中,首先采用林德的正相关学说,通过“变量增量贡献F检验”发现国内需求对山东省玉米竞争力具有正相关作用,而国外需求具有负相关作用,得以确定研究重点为国内市场。通过对食用玉米、饲用玉米需求的分析,发现食用玉米需求的多样化、质量安全需求的高层次化推动玉米多样化和高质量化生产;饲用玉米的大规模消耗推动玉米规模化种植;国内需求结构变化诱导生产者经营方式转变、科技应用水平提高、良种种植、较易产生规模递增效应。总之国内玉米需求出现的新趋势对玉米产业竞争力提升将具有正向拉动作用。(5)基本要素分析中,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资本、劳动、土地贡献程度进行分析,发现山东省玉米生产函数属于规模递增函数。产量的增加主要依靠扩大种植面积来实现,资本增加对总产量的增加起次要作用。而劳动力要素边际报酬递减,主要是因为农户生产积极性不高、农业户和农业兼业户所占比重降低、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农业劳动力年龄逐渐老化以及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等等;在气象因素影响玉米单产分析中,发现降水量与玉米单产是同向关系,日照时间与玉米单产是反向关系;在分析自然灾害因素时,涝灾和旱灾是影响山东玉米产量的主要灾害因素,且涝灾影响程度大于旱灾;在基础设施分析方面,主要分析了山东省机械化水平、水利化程度等。小型拖拉机、农用机械排灌电动机、机动脱粒机等方面台数较少;山东省目前采用土渠灌溉,灌溉技术水平较低。(6)高级要素分析包括农业经营主体和玉米技术两方面。山东省农户整体文化水平集中在初中水平;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户是否愿意参加合作社在于合作社的收益与不参加合作社收益的比较,以及是否有带头人的作用;通过对山东省玉米生产资本、劳动、土地和技术进步对玉米总产值贡献率进行测算,发现技术进步对玉米总产值提高作用显着。虽然种植面积对总产值提高亦有较大作用,但受耕地面积约束无法依靠大幅提高玉米种植面积来持续提高总产值。且利用弹性理论证明了影响山东玉米生产技术进步的制约因素是农户收入与采用先进技术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主要原因是玉米是需求缺乏弹性粮食产品,所采用的是提高普通玉米产量的技术,导致产量增加而价格下跌的结局。(7)在对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分析中,采用市场失灵理论分析了其在粮食生产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必要性。在对主导作用发挥不足的分析基础上,认为政府应逐渐减少粮价政策干预,加强粮食生产间接因素方面的干预,包括粮食经营主体、人才培养、抵制自然灾害发生、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等方面上,以提高玉米产业综合竞争力。

赵祥[7](2011)在《冀西北地区适宜不同地力条件的青贮玉米品种筛选》文中指出根据冀西北地区的农业生态特点,以玉米品种农大108为对照,2010年对引进的4个青贮玉米新品种(曲辰9号、辽单青贮625、田丰88和桑草1号)进行旱地和水浇地2种地力条件下的产量和品质比较试验,旨为筛选出适宜该区域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结果表明:田丰88在旱地条件下的干物质产量达8 900.4 kg/hm2,较对照增产34.8%,差异达极显着水平;粗蛋白含量为9.21%,也极显着高于对照。田丰88抗逆性最强,最适宜在冀西北地区旱瘠薄地种植。曲辰9号和辽单青贮625在水浇地条件下的干物质产量分别达18 800.9 kg/hm2和18 600.9 kg/hm2,分别较对照增产23.7%和22.4%,差异均达到极显着水平;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1.25%和10.97%,也极显着高于对照,2个品种均可在土质肥沃的高水肥条件下种植,其中曲辰9号适应性更强。

李海燕,魏建民,安小虎,郭晓梅,薛靖,薛清,侯靖[8](2011)在《青贮玉米的发展现状及栽培技术》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畜牧业养殖对青饲料的需求越来越大,但目前青饲料的发展与需求矛盾突出,因此,必须找出问题关键,掌握高产栽培及贮藏技术,以促进畜牧业发展。介绍了陕西省延安市青贮玉米的发展现状及栽培技术。

李立娟[9](2011)在《黄淮海双季玉米关键栽培技术及产量性能和资源效率研究》文中指出为了探索适应气候变化下的新型种植模式,充分发挥玉米C4作物高光效、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特点,在黄淮海两熟区对双季籽粒玉米不同模式、不同季节品种反应及关键栽培技术的产量、产量性能、资源效率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双季玉米与传统冬小麦-夏玉米模式相比,周年产量略高,两年平均增幅2.3%;周年光、温生产效率平均增加26.1%和6.5%,周年经济效益显着增加,平均为1 628元hm-2,还有140 d农田休闲期。双季玉米模式是光温生产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的高效和简化的种植模式,也是一种有利于土壤休闲和避开冬季冻害和干旱的生态安全的模式,该模式将成为黄淮海的长期冬小麦/夏玉米模式的补充,也是冬小麦冬季受灾的一种补救技术。对品种在不同季节条件下进行了适应性研究,不同地区不同年份早春季与晚夏季生长所处的生长条件不同,对品种的各生育进程的影响各不相同;大多数品种早春季和晚夏季产量集中在中等产量水平(5 7378 639 kg hm-2),占供试品种的33.2%;在品种选择中,穗粒数与品种选择无关,而生育期是品种选择的重要指标;早春季选用品种益农103具有高产稳产的特点,晚夏季选用品种郑单958可以确保第二季达到稳产。同时,以同一品种对早春和晚夏的适应性来考察品种对环境的适应性,也更能体现品种综合性能的优良程度。通过分期播种对双季玉米的产量效应和资源配置与物质生产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周年产量以第一季3月23日播种和3月29日播种,第二季以7月22日播种收获的产量为最高。两季温度比值接近1:1,光能比值接近1.3:1时,即光资源偏早春分配,积温接近1/2分配的原则。早春季的适宜播期是在保证苗期不受冻害情况下,尽早播种和进行覆膜,晚夏季的适宜播期是收获第一季作物后,抢时播种,适当晚收,以增加对资源的利用率。对双季玉米在不同密度下的产量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上升,产量性能各参数的变化不同,呈现为MLAI(平均叶面积系数)和EN(穗数)值增加,MNAR(平均净同化率)、HI(收获指数)、GN(穗粒数)、GW(千粒重)均降低的趋势。产量表现为随密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但当密度增加到8.25×104株hm-2时,产量随密度升高呈下降趋势,早春季和晚夏季的种植密度为8.25×104株hm-2时其周年产量最高。比较分析了条深旋、普通旋耕和免耕三种不同耕作方式对早春季玉米产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条深旋条件下玉米的产量比普通旋耕和免耕分别增产11.1%和17.6%,干物质产量分别增加8.5%和12.9%。条深旋条件下开花后LAI较长的高值持续期有利于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群体LAD(光合势)、MCGR(平均作物生长率)、MLAI、MNAR和开花期穗位叶SPAD(叶绿素相对含量)值和Pn(净光合速率)值的增加提高了作物的光合速率和光合产物向籽粒转运的速率,同时也提高了穗粒数和千粒重。条深旋耕作措施有利于改善早春玉米群体产量性能,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

白晓艳[10](2011)在《高海拔地区饲用玉米引种试验及发展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0年饲用玉米在肃南县试验种植情况表明:从饲用玉米长势看,低海拔地区出苗全,生长快,长势均匀,籽粒饱满;从牲畜食口性看,高海拔水浇地饲用玉米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特别适宜于青贮;据测产对比‘金穗3号’可在肃南县海拔2400m以下大面积推广种植。通过分析肃南县种植饲用玉米对舍饲养殖业的影响,以及饲用玉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二、水浇地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浇地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青贮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1 选择合适的品种
2 播种整地和种子处理
    2.1 播前整地
    2.2 种子处理
3 合理施肥
4 适时播种
5 加强管理

(2)紫花苜蓿套作饲用燕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间套作系统的研究进展
        1.1.1 间套作系统的产量优势
        1.1.2 间套作模式中植物品种的选择
        1.1.3 不同间套作模式的研究动态
        1.1.4 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间套作的优势
    1.2 苜蓿和燕麦间套作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水浇地紫花苜蓿套作饲用燕麦模式分析
    材料与方法
        1 试验地自然概况
        2 材料及来源
        3 试验设计
        4 测定指标及检测方法
        4.1 苜蓿和燕麦生长状况的测定
        4.2 苜蓿和燕麦的叶茎比、干鲜比的测定
        4.3 苜蓿和燕麦产量的测定
        4.4 苜蓿和燕麦营养价值的测定
        4.5 苜蓿和燕麦饲用价值的计算
        4.6 不同种植模式内土壤养分的测定
        4.7 土地当量比的计算
        4.8 经济效益的计算
        5 数据分析
    结果与分析
        1 紫花苜蓿套种饲用燕麦对生长状况的影响
        1.1 紫花苜蓿套种饲用燕麦对株高及生长速率的影响
        1.2 紫花苜蓿套种饲用燕麦对苜蓿返青率、存活率的影响
        1.3 紫花苜蓿套种饲用燕麦对燕麦分蘖数、存活率的影响
        2 紫花苜蓿套种饲用燕麦对叶茎比、干鲜比的影响
        3 紫花苜蓿套种饲用燕麦对干草产量的影响
        4 紫花苜蓿套种饲用燕麦对营养价值的影响
        4.1 紫花苜蓿套种饲用燕麦对苜蓿营养价值的影响
        4.2 紫花苜蓿套种饲用燕麦对燕麦营养价值的影响
        5 紫花苜蓿套种饲用燕麦对饲用价值的影响
        5.1 紫花苜蓿套种饲用燕麦对苜蓿饲用价值的影响
        5.2 紫花苜蓿套种饲用燕麦对燕麦饲用价值的影响
        6 不同套作模式对土壤pH的影响
        7 不同套作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7.1 不同套作模式对土壤全氮的影响
        7.2 不同套作模式对全磷的影响
        7.3 不同套作模式对碱解氮的影响
        7.4 不同套作模式对速效磷的影响
        7.5 不同套作模式对速效钾的影响
        7.6 不同套作模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8 紫花苜蓿套种饲用燕麦对土地当量比的影响
        9 紫花苜蓿套种饲用燕麦经济效益分析
        9.1 不同种植模式投入产出比较
        9.2 不同种植模式经济效益比较分析
    讨论
        1 水浇地不同套作模式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2 水浇地不同套作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3 水浇地不同套作模式土地当量比及经济效益分析
    小结
第三章 旱地紫花苜蓿套作饲用燕麦模式分析
    材料与方法
        1 试验地自然概况
        2 材料及来源
        3 试验设计
        4 测定指标及检测方法
        5 数据分析
    结果与分析
        1 紫花苜蓿套种饲用燕麦对生长状况的影响
        1.1 紫花苜蓿套种饲用燕麦对株高及生长速率的影响
        1.2 紫花苜蓿套种饲用燕麦对苜蓿返青率、存活率的影响
        1.3 紫花苜蓿套种饲用燕麦对燕麦分蘖数、存活率的影响
        2 紫花苜蓿套种饲用燕麦对叶茎比、干鲜比的影响
        3 紫花苜蓿套种饲用燕麦对产量的影响
        4 紫花苜蓿套种饲用燕麦对营养价值的影响
        4.1 紫花苜蓿套种饲用燕麦对苜蓿营养价值的影响
        4.2 紫花苜蓿套种饲用燕麦对燕麦营养价值的影响
        5 紫花苜蓿套种饲用燕麦对饲用价值的影响
        5.1 紫花苜蓿套种饲用燕麦对苜蓿饲用价值的影响
        5.2 紫花苜蓿套种饲用燕麦对燕麦饲用价值的影响
        6 不同套作模式对土壤pH的影响
        7 旱地不同套作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7.1 旱地不同套作模式对土壤全氮的影响
        7.2 旱地不同套作模式对土壤全磷的影响
        7.3 旱地不同套作模式对土壤碱解氮的影响
        7.4 旱地不同套作模式对土壤速效磷的影响
        7.5 旱地不同套作模式对土壤速效钾的影响
        7.6 旱地不同套作模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8 紫花苜蓿套种饲用燕麦对土地当量比的影响
        9 紫花苜蓿套种饲用燕麦经济效益分析
        9.1 不同种植模式产投统计
        9.2 不同种植模式经济效益比较分析
    讨论
        1 旱地不同套作模式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2 旱地不同套作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3 旱地不同套作模式土地当量比及经济效益分析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3)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水浇地青贮玉米施肥指标体系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田间试验的布置
    1.2 土壤取样及测试
    1.3 试验设计及施肥量
    1.4 施肥种类及方法
    1.5 植物取样及测试
    1.6 收获测产
    1.7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田间试验产量结果
    2.2 肥料效应的回归及经济分析
    2.3 丰缺指标的建立
    2.4 不同养分丰缺指标下的经济合理施肥量
3 小结

(4)青贮玉米种植的效益分析与配套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效益分析
    1.1 生态效益
        1.1.1 节水效果。
        1.1.2 培肥效果。
        1.1.3 改土效果。
    1.2 经济效益
    1.3 社会效益
2 配套栽培技术
    2.1 注意选地, 重视基肥
    2.2 选择适宜的品种
    2.3 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
    2.4 确定适宜的留茬高度与粉碎长度
    2.5 增施氮肥
    2.6 适时收获

(5)青海旱作全膜双垄沟播甜高粱和复种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1.2试验材料
    1.3试验设计
    1.4测验项目
    1.5数据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全膜双垄沟播甜高粱生育时期
    2.2出苗率、定株率
    2.3单穴性状
    2.4产量和茎秆糖锤度
    2.5复种甜高粱试验
    2.6土壤养分含量变化
3结论与讨论

(6)山东省玉米产业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标与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路线与对象
        1.5.1 研究路线
        1.5.2 研究对象
    1.6 研究创新与不足
        1.6.1 研究的创新点
        1.6.2 存在的不足
2 山东省玉米产业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产业的概念
        2.1.2 产业竞争力的概念
        2.1.3 区域竞争力的概念
    2.2 产业竞争力分析的理论基础
        2.2.1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对竞争力来源的解释
        2.2.2 产业组织理论
        2.2.3 竞争优势理论
        2.2.4 金碚的工业品竞争力模型
        2.2.5 知识吸收与创新能力
    2.3 山东省玉米产业竞争力模型的构建
3 山东省玉米产业竞争力测度与综合评价
    3.1 竞争力评价方法选择
    3.2 山东省玉米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选择原则
        3.2.1 全面性和系统性原则
        3.2.2 可比性原则
        3.2.3 可操作性原则
    3.3 山东省玉米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3.1 玉米产业竞争力显示性指标
        3.3.2 玉米产业竞争力直接影响因素指标
        3.3.3 玉米产业竞争力间接影响因素指标
    3.4 山东省玉米产业竞争力纵向比较分析
        3.4.1 纵向竞争力三级指标体系设置
        3.4.2 因子分析过程
        3.4.3 山东省玉米产业竞争力纵向比较结果分析
    3.5 山东省玉米产业竞争力横向比较
        3.5.1 山东省玉米产业竞争力横向指标设置原则
        3.5.2 玉米主产省产业竞争力的因子分析过程
    3.6 本章小结
4 山东省玉米产业竞争力直接影响因素分析
    4.1 山东省玉米价格波动概况
    4.2 山东省玉米价格与其他玉米主产省的比较
        4.2.1 七大玉米主产省玉米平均实际出售拟合价格比较
        4.2.2 山东省与其它六省玉米价格波动比较
        4.2.3 山东省与其它玉米主产省价格波动比较结果
    4.3 山东省玉米价格波动分析
        4.3.1 山东省玉米价格波动测定
        4.3.2 山东省玉米价格波动总体特征
        4.3.3 山东省玉米价格波动测定结果
    4.4 山东省玉米价格波动形成机理分析
        4.4.1 山东省玉米价格波动形成机制分析步骤
        4.4.2 山东省玉米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4.5 山东省玉米质量竞争力分析
        4.5.1 山东省玉米质量竞争力现状
        4.5.2 山东省玉米质量竞争力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分析
        4.5.3 山东省与其它玉米主产省质量竞争力比较结果
    4.6 本章小结
5 山东省玉米产业竞争力间接影响因素分析—需求方面
    5.1 山东省玉米需求与产业竞争力相关性理论分析
    5.2 山东省玉米需求与国际竞争力关系分析
        5.2.1 山东省玉米需求与国际竞争力关系实证分析
        5.2.2 山东省玉米需求与国内竞争力关系的实证分析
        5.2.3 结果分析
    5.3 山东省玉米国内需求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
        5.3.1 食用玉米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5.3.2 饲用玉米需求变化分析
        5.3.3 工业用玉米需求
        5.3.4 未来玉米消费走向
    5.4 国内需求状况对山东省玉米产业竞争力的作用
        5.4.1 食用玉米需求的多样化、质量安全需求的高层次化推动玉米的多样化和高质量化种植和加工
        5.4.2 饲用玉米大规模消耗推动规模化种植
        5.4.3 国内需求结构的变化诱导生产者转变经营方式,提高科技应用水平,注重良种种植,易产生规模递增效应
6 山东省玉米产业竞争力间接影响因素分析—供给方面
    6.1 山东省玉米产业基本生产要素贡献分析
        6.1.1 基本生产要素贡献分析模型构建
        6.1.2 基本生产要素贡献结果分析
    6.2 劳动和耕地要素分析
        6.2.1 劳动力现状分析
        6.2.2 耕地现状分析
    6.3 气候条件分析
        6.3.1 山东省玉米气象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6.3.2 降水量对玉米单产影响分析
        6.3.3 光照时间对玉米单产影响分析
        6.3.4 气候条件分析结果
    6.4 自然灾害对产量影响分析
        6.4.1 洪涝灾害对山东省玉米单产影响分析
        6.4.2 旱灾对山东省玉米产量影响分析
    6.5 基础设施分析
        6.5.1 玉米产业机械化水平
        6.5.2 水利化程度
    6.6 山东省玉米产业高级要素分析
        6.6.1 农业经营主体文化层次状况
        6.6.2 农民组织化程度
        6.6.3 山东省玉米技术进步率测算
    6.7 相关和支持产业
        6.7.1 农业生产资料业
        6.7.2 玉米种业
        6.7.3 玉米加工业
    6.8 本章结论
7 影响玉米竞争力深层次因素——政府主导作用
    7.1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必要性
        7.1.1 政府角色转换——变辅助作用为主导作用
        7.1.2 农业的特殊性
    7.2 政府政策对直接因素的影响
        7.2.1 山东省粮食补贴政策历史沿革
        7.2.2 日本、韩国粮食价格政策分析
        7.2.3 日本、韩国粮食补贴政策的启示
    7.3 政府对玉米质量安全的主导作用
        7.3.1 玉米质量安全中的市场失灵
        7.3.2 玉米质量安全中的政府干预
    7.4 政府政策对间接因素的影响
        7.4.1 政府政策没有完全调动起主产区生产积极性
        7.4.2 政府政策对合作社整体结构失衡现状缺少足够关注
        7.4.3 缺少政策措施吸引农业院校毕业生体面投身农业生产一线
        7.4.4 政府政策侧重提高粮食数量对质量关注度不够
        7.4.5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分工不明确
        7.4.6 农业技术推广中政府行为缺陷
8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1.1 纵向比较竞争力逐年增强,横向比较结果显示竞争力较弱
        8.1.2 直接因素竞争力较弱
        8.1.3 需求方面间接因素分析表明需求对竞争力具有正向拉动作用,供给方面间接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基本和高级生产要素存在诸多方面不足
        8.1.4 政府过多干预玉米等大宗粮食价格
    8.2 政策建议
        8.2.1 多方面降低玉米生产成本
        8.2.2 积极发展优质、专用玉米的生产,满足多样化玉米需求
        8.2.3 减少对玉米价格的直接干预,加大玉米质量监管力度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7)冀西北地区适宜不同地力条件的青贮玉米品种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旱地条件下各玉米品种的干物质产量和粗蛋白含量
    2.2 水浇地条件下各玉米品种的干物质产量和粗蛋白含量
3 结论与讨论

(8)青贮玉米的发展现状及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青贮玉米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青贮玉米的特点及与一般玉米的区别
    1.2 种植的品种
    1.3 存在问题
2 青贮玉米的栽培技术
    2.1 整地
    2.2 播种
        2.2.1 适期播种:
        2.2.2 播种量:
        2.2.3 播种的行距和密度:
    2.3 田间管理
        2.3.1 苗期:
        2.3.2 施肥:
        2.3.3 灌水:
        2.3.4 中耕除草:
    2.4 适时收割

(9)黄淮海双季玉米关键栽培技术及产量性能和资源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黄淮海两熟区气候变化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3 黄淮海两熟区种植制度发展趋势
        1.3.1 黄淮海两熟区种植制度的变化
        1.3.2 黄淮海两熟区未来种植制度的发展趋势
        1.3.3 黄淮海地区生态资源与种植模式的关系
        1.3.4 我国其他地区生态资源与种植模式的关系
    1.4 作物产量性能分析方法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双季玉米产量性能与资源效率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品种和试验地情况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双季玉米的生育进程及光、温变化特征
        2.2.2 双季玉米产量效应的比较
        2.2.3 双季玉米产量性能的比较
        2.2.4 双季玉米对光、温资源的分配和利用
        2.2.5 双季玉米的经济效益分析
    2.3 小结
第三章 玉米品种对双季玉米早春季和晚夏季的适应性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品种与试验地情况
        3.1.2 试验设计
        3.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地区玉米生长季节的积温变化
        3.2.2 不同品种早春季与晚夏季产量分布
        3.2.3 不同品种对早春季和晚夏季产量水平分类
        3.2.4 不同品种玉米早春季与晚夏季水平频率分布
        3.2.5 不同品种产量水平与穗粒数及千粒重相关分析
    3.3 小结
第四章 双季玉米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双季玉米资源配置试验方法
        4.1.2 双季玉米密度对产量性能试验方法
        4.1.3 条深旋耕作方式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双季玉米资源配置及资源利用效率
        4.2.2 密度对双季玉米产量性能的影响
        4.2.3 条深旋耕作方式对早春玉米产量性能的影响
    4.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双季玉米模式与冬小麦-夏玉米模式的比较
    5.2 双季玉米模式品种的生态适应性
    5.3 双季玉米的关键栽培技术
        5.3.1 双季玉米模式资源配置
        5.3.2 双季玉米模式密植效应
        5.3.3 双季玉米模式条深松效应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致谢

(10)高海拔地区饲用玉米引种试验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饲用玉米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 2010年饲用玉米试验种植情况
    2.1 试验目的及参试品种
    2.2 试验地点及方法
        2.2.1 低海拔水浇地种植法(如白银乡黑窑洞村)
        2.2.2 高海拔水浇地种植法(如大河乡天桥湾村)
        2.2.3 高海拔山旱地种植法(如大河乡雪泉九个台子)
    2.3 土壤类型
    2.4 试验设计
    2.5 结果与分析
    2.6 结论与讨论
3 目前肃南县饲用玉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专用品种少,结构不合理
    3.2 饲用玉米种质资源较少
    3.3 饲用玉米的配套栽培技术较少
    3.4 农田基础设施落后,抗灾能力不强
4 今后发展的思路及措施
    4.1 推广专用饲用玉米品种
    4.2 提高饲用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
    4.3 加强饲用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
    4.4 推广平衡施肥技术

四、水浇地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青贮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实施[J]. 刘洪梅. 现代畜牧科技, 2021(06)
  • [2]紫花苜蓿套作饲用燕麦研究[D]. 李小鹏. 山西农业大学, 2019
  • [3]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水浇地青贮玉米施肥指标体系的建立[J]. 韩宝萍,公未未,柳金财,阿拉坦存布尔.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8(07)
  • [4]青贮玉米种植的效益分析与配套栽培技术[J]. 田峰. 现代农业科技, 2017(15)
  • [5]青海旱作全膜双垄沟播甜高粱和复种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J]. 李春喜,冯海生,郭万春,裴剑民,武玫玲. 草业科学, 2015(09)
  • [6]山东省玉米产业竞争力研究[D]. 温凤荣. 山东农业大学, 2014(11)
  • [7]冀西北地区适宜不同地力条件的青贮玉米品种筛选[J]. 赵祥. 河北农业科学, 2011(09)
  • [8]青贮玉米的发展现状及栽培技术[J]. 李海燕,魏建民,安小虎,郭晓梅,薛靖,薛清,侯靖.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1(06)
  • [9]黄淮海双季玉米关键栽培技术及产量性能和资源效率研究[D]. 李立娟. 河北农业大学, 2011(07)
  • [10]高海拔地区饲用玉米引种试验及发展对策[J]. 白晓艳. 中国园艺文摘, 2011(01)

标签:;  ;  ;  ;  ;  

灌地青贮玉米栽培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