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正确服用葡立胶囊(论文文献综述)
王翎龢[1](2019)在《“膝三针”联合电针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ObjectiveTo treat the clinical effect of "knee three needles" in the treatment of degenerative knee arthritis by selecting the "Knee three needles" in the "Jin Three Needles" group,and to look for more solutions and treatment ideas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degenerative knee arthritis.Methods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stochastic control,60 patients who met the criteria of acupuncture and orthopedics treatment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uring the period of 2017.06-2018.1 month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knee three-needle combined electro acupuncture Group(treatment group)and knee three-needle group(control group),Two groups of pati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knee three-needle group Acupoint Acupuncture,treatment group acupuncture at the same time given electro acupuncture sparse wave treatment,control group does not have electro acupuncture treatment,treatment 3 times a week(the next day),a total of 3 weeks of treatment.The relevant data were evaluat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and the curative effect was evaluated after 3 weeks of treatment.ResultsThe basic data of the first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nsistent,including age,sex,course of disease,Insall and Lysholm score,and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so the data were comparable.After 3 weeks of treatment,Insall score and Lysholm score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an before treatment,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as very significant(p<0.01),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t the end of the course,there was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linical total efficacy(p<0.05).There were 8 cases of clinical recovery in the treatment group,21 cases,effective 1 cases,1 cases of clinical recovery in the control group,16 cases,effective 12 cases,the comparison of the yield,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Knee three-needle treatment of degenerative knee arthritis has a good clinical effect,knee three-needle combined electro acupuncture treatment in improving the function of knee joint can achieve a better effect than simple knee three needles.
杨毅鹏[2](2019)在《脊髓型颈椎病致病炎症因子及手术疗效的相关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 脊髓型颈椎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及椎间盘退变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研究目的:建立脊髓型颈椎病大鼠模型,并探讨颈椎间盘退变程度与炎症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40只3月龄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模型组与对照组,每组20只。实验组在C4-5、C5-6及C6-7椎间盘穿刺置入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复合制剂;对照组只在相应椎间盘后缘穿刺置入PVP,分别于手术后的第4、8和12周随机选取5只大鼠用斜板试验评价实验动物的运动功能,之后处死取材获取C4-5、C5-6及C6-7椎间盘,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4-5椎间盘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和IL-1β阳性细胞数量的变化;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测定两组C5-6椎间盘内TNF-α、IL-1β、IL-33和IL-6 mRNA及蛋白水平的变化;采用ELISA方法测定两组C6-7椎间盘内TNF-α、IL-1β、IL-33和IL-6的区别。结果:斜板试验结果显示,与造模前相比,模型组在造模术后第4周其运动功能无明显改变(P>0.05),但术后第8周及12周时运动功能较前明显减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动物术后不同时间的运动功能与术前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根据椎间盘退变评分法,在术后4周时模型组退变等级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但术后第8周及12周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时,两组大鼠椎间盘经HE染色后发现,模型组椎间盘髓核皱缩变小,且髓核内细胞数量减少,纤维环排列无序;对照组椎间盘形态结构基本规整,纤维环排列未见明显紊乱,髓核居中;两组在退变程度上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8周时,模型组椎体后缘轻度骨质增生及骨赘形成,至术后12周时,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明显,骨赘大量形成;对照组在上述时间均未形成明显骨质增生及骨赘;模型组与对照组在退变评分上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时,模型组与对照组椎间盘IL-1β阳性细胞数分别为(9.71±1.94)及(4.33±1.15),术后12周时分别为(12.23±2.49)及(4.66±1.38),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和术后第12周时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测定模型组与对照组TNF-α、IL-1β、IL-33和IL-6等炎症因子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各组椎间盘中TNF-α、IL-1β、IL-33和IL-6也有类似趋势。结论: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穿刺针穿刺椎间盘可启动颈椎间盘的退变,而将BMP注入到椎间盘的后缘,又可诱导椎体后缘形成异位骨化,使颈髓受压,成功建立慢性压迫的脊髓型颈椎病模型。此外,炎症因子IL-1β、TNF-α、IL-33和IL-6在退变椎间盘组织中呈高表达,且随着退变程度的加重表达水平显着升高。第二部分 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的重度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及疗效分析目的: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itis myelopathy CSM)和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PLL)均为常见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椎管狭窄率>50%的重度脊髓型颈椎病常常伴有后纵韧带骨化症,两者在发病部位、自然病程及临床症状存在交叉,难以截然分开。同时二者均对脊髓产生持续性压迫,可造成四肢瘫痪,因而致残率较高,需手术治疗。目前,对于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的重度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尚无统一定论,本文旨在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tectomy and fusion ACCF)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该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从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住院的40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的重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5例,女15例;年龄4567岁,平均55岁。18例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22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颈椎曲度变化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根据日本骨科协会(JOA)制定的脊髓功能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估,计算改善率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两组患者的基本数据(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术中出血量颈椎前路组350ml少于后路组675ml。两组患者术前JOA评分:前路组(6.83±1.62)分;后路组(6.77±1.41)分,无明显差异。术后1周JOA评分相比术前有明显改善,末次随访JOA评分进一步提升,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周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31.9%±6.2%和32.2%±5.8%,末次随访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62.1%±6.7%和64.1±7.6%,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两组之间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颈椎前凸角术后均发生改变分别为14.4°±4.3°和14.2°±3.5°,相比术前均有所增大。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前路组11.1%,后路组为13.6%,结果无统计学差异。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前路组22.2%,后路组9.1%。结论:对于骨化在3个椎体以内的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的重度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均为安全而有效的手术方式。前路手术能有效解除神经压迫,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后路手术能扩大椎管,维持生理曲度的稳定。第三部分 颈椎前路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相关因素分析目的:脊髓型颈椎病(CSM)是一种常见的颈椎退行性疾病,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颈椎前路减压手术已被证实是治疗该疾病一种有效方法。C5神经根麻痹是颈椎前路减压手术后的潜在并发症。近年来颈椎后路C5神经根麻痹的相关研究较为集中,而前路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颈椎前路C5神经根麻痹的危险因素尚未得到充分证实。本文旨在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从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住院的100例存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的患者均接受了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参照手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存在麻痹组和非麻痹组。根据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估,计算改善率并进行比较。对颈椎曲度变化程度、术前C4/C5椎间孔矢状径及术前C4-C5水平脊髓内存在高信号情况进行相关分析。统计方法采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来探讨C5神经根麻痹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数据(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中失血、病程)无明显差异。在术后JOA评分中C5神经根麻痹组得分明显低于非麻痹组(P<0.001)。颈椎曲度变化程度C5神经根麻痹组手术前后较非麻痹组大,但C4/C5椎间孔矢状径比较:C5神经根非麻痹组椎间孔的直径明显大于麻痹组(全部P<0.001)。相对于C4-C5水平,术前脊髓内高信号变化的发生率各不相同,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根据多元逻辑回归分析表明:手术前后颈椎曲度度增大(大于6.5°),以及术前C4/C5椎间孔直径(小于2.2mm)是术后C5麻痹的危险因素。结论:多阶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颈椎弧度手术前后变化程度、颈椎前凸改变及术前C4/C5椎间孔矢状径改变是C5神经根麻痹存在的危险因素。
张俊[3](2018)在《养肝益肾方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养肝益肾方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明确养肝益肾方治疗本病的优势,为其提供循证学依据,并尝试探讨本方剂治疗该病的作用机制。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石家庄市中医院骨科门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给予口服养肝益肾方日一剂,早晚温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仙灵骨葆胶囊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时间为1个疗程。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总有效率、超敏C-反应蛋白、血沉、白介素-6、白介素-8、白介素-1β来评估中药养肝益肾方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治疗后在VAS评分(静息痛、运动痛)、WOMAC功能评分组间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血液中各项炎症指标(ESR、Hs-CRP、IL-6、IL-8、IL-1β)在治疗前、后组内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7.14%与94.29%,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安全指标(肝功能、肾功能)两常规检查中,治疗组未出现异常,对照组出现1例轻度肝功能异常患者。结论1.养肝益肾方对于治疗肝肾亏虚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2.养肝益肾方与中成药仙灵骨葆胶囊相比,均能缓解肝肾亏虚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能够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同时具有安全性高的特点;3.试验中养肝益肾方能够显着降低患者体内炎症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初步探究养肝益肾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考虑其能够降低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体内炎症水平有关。
李腾[4](2017)在《浮针治疗超重患者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主要研究了浮针疗法在早、中期原发性膝骨关节炎的超重患者的应用,通过与电针治疗对比,评价浮针治疗对该病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旨在为本病的早中期患者找到一种更为有效的治法,减缓患者痛苦,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门诊患有膝骨关节炎的7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平均分成浮针组36例及电针组36例,两组每天治疗一次,6天为一个疗程,隔1天进行下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使用VAS视觉模拟评分及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分别在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对两项指标进行评分观察,并在两组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结果:VAS评分:两组VAS分值在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组内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前组间对比显示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WOMAC功能积分:治疗前两组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有效率:观察组94%,对照组76%。结论:经试验证明,浮针与电针治疗超重患者膝骨关节炎均有效果,但浮针组的治愈率优于电针组。本实验为更好地治疗膝骨关节炎寻找出良方,丰富了临床对于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方法。
闫乾,陈锋,孙海林,陈克诚,尹志军,白金阳,刘阳[5](2014)在《仙灵骨葆胶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系统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系统评价仙灵骨葆胶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及万方数据库,收集仙灵骨葆胶囊联合常规疗法与单纯常规疗法疗效比较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文献12篇,共1 390例患者。仙灵骨葆胶囊联合常规疗法的治愈率[RR=1.91,95%CI(1.59,2.29),P=0.005]、总有效率[RR=1.19,95%CI(1.14,1.25),P=0.85]均优于常规疗法;两种疗法不良反应发生率[RR=0.58,95%CI(0.18,1.90),P=0.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仙灵骨葆胶囊治疗KOA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疗法相当。由于纳入研究质量总体不高,该结论尚需严格设计的高质量、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翁艳[6](2014)在《针刺膝后五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通过针刺膝后五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探讨针刺膝后五穴法对改善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功能及膝骨性关节炎治疗的有效性,为临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提供一种新的选择。方法:全部病例均来源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门诊部。根据疾病的诊断标准与纳入标准,筛选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针刺膝后五穴组(治疗组)和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治疗前以及疗程结束后通过相关的观察指标和检测指标分别对两组进行评定,评定项目包括WOMAC积分量表、症状积分量表、膝关节活动度及等速肌力测定。结果:1、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WOMAC-总积分、WOMAC-疼痛积分、WOMAC-疼痛晨僵积分、WOMAC-日常活动积分、症状积分、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胭绳肌和股四头肌肌力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治疗前后有显着差异(P<0.05)。2、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其中痊愈11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2例,对照组76.67%,其中痊愈9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7例,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疗效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3、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的WOMAC总积分、WOMAC-疼痛积分、WOMAC-疼痛晨僵积分、WOMAC-日常活动积分、症状积分、胭绳肌肌力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1、针刺膝后五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更确切,在改善WOMAC积分、症状积分、胭绳肌肌力上效果显着,较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更有效地提高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2、针刺膝后五穴较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更能提高胭绳肌的肌力,从而使膝关节屈伸肌比值相对升高,促进膝关节周围肌肉的稳定性,从而达到改善膝关节炎症状的目的。
李铁军[7](2014)在《手法治疗配合持续冰敷对全膝置换术后康复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背景:本论文涉及两个重要的概念,首先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英:arthritis of knee, KOA),是以膝关节软骨为主并影响到软骨下骨、滑膜及关节周围支持组织的一种慢性疾病。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膝关节骨关节炎和继发性骨关节炎两大类,后者病因明确,包括创伤、先天性和遗传性因素、感染和非感染性关节病等均可造成关节软骨破坏而最终发生骨性关节炎,这类KOA诊断不难,多与原发病相关。但前者更加常见,且致病原因和机制比较复杂,多数研究认为并不是单一因素所致,总结起来有这样几个因素:年龄因素,多发生在65岁以上老年人,且女性多于男性;遗传因素,有研究证明原发性全身性骨关节炎遗传倾向与HLA-A1B8和HLA-β8单倍性及α1抗胰蛋白异构性相关;肥胖因素,临床上可见到大量中老年肥胖妇女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累积性应力:膝关节是全身受力最多的关节,临床上可见到大量长期体力劳动者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英:Total knee arthroplasty,简称:TKA)是治疗晚期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该手术能够有效的解决长期慢性骨关节炎带来的膝关节屈曲畸形、内外翻畸形及活动受限等方面问题,该方法因此而被广大临床医生及患者所接受。现阶段,膝关节假体种类众多:有仅适用于膝关节前内侧间室病变、且操作简便创伤小的单髁关节;有用于重度骨关节炎伴有膝关节失稳的铰链式人工膝关节;有方便运动需求高的活动平台人工膝关节;而目前更普遍被采用的是全髁型人工膝关节,他能够有效的减轻疼痛、矫正畸形、保持膝关节运动的稳定性,主要用于严重关节疼痛、不稳、畸形及日常功能严重受限的患者。但是全膝置换术后最关键的是镇痛,镇痛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术后功能康复情况,更决定着手术的成败,所以全膝置换围手术期镇痛是一个大难题。目的:通过分别记录患者术后不同阶段的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术肢肿胀程度、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及术后随访记录,来分析手法附加持续冰敷治疗对患者疼痛评分和术后康复情况的影响,进而发掘中医保守治疗在全膝关节置换领域的可行性。方法:观察2012年3月-2013年10月在卫计委中日友好医院骨关节外科住院治疗并入组的64例因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而行单侧全膝关节手术的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中西医结合组(试验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进行临床对照研究,试验组32人,对照组共32人。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HSS (Hospital of Special Surgery,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术前活动时和静息时VAS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视觉模拟评分法),术前大腿和小腿周径以及无痛行走距离等进行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均由一组医生完成,术中采用膝关节正中切口,在髌骨内侧分离股四头肌肌腱,并将髌骨翻向外侧。两组患者均采用由美国Zimmer厂商生产的非限制性固定平台全髁型膝关节假体。两组患者均采用的常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方面)口服氨酚羟考酮(本产品含5mg羟考酮和325mg对乙酰),每次一片,每日两次,用至出院时;静点氟比洛芬酯,每次100mg,每日两次;每日一次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4ml,用于常规抗凝。(康复方面)从术后第一日开始指导患者进行踝泵练习,锻炼股四头肌肌力,主动屈曲膝关节等运动;术后第二日起增加对患者被动屈伸膝关节的指导及练习;术后第四日起鼓励患者进行直腿抬高,并在助行器的帮助下进行下地行走;以上操作方法持续到患者出院时。(其他方面)两组患者均在麻醉结束后放置股神经阻滞镇痛泵,该泵持续到术后48h;两组患者均在从回病房开始应用持续冰敷,冰袋大小为5×10cm大小,冰袋持续到术后第二日,与股神经阻滞镇痛泵一齐撤除;两组患者均从术后第一天换药后穿着抗血栓弹力袜,用以预防深静脉和肌间血栓。不同点在于,试验组患者冰袋并不停用,一直持续到出院时,从持续冰敷改为间断冰敷,更改冰敷方式的指征是患者可以自行下地行走,冰敷的时间是患者休息时;另外,试验组患者从术后第二日股神经阻滞镇痛泵撤除之后开始采用中医推拿按摩治疗。本研究采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脊柱关节科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手法方法,并根据全膝置换术后的特点对该套推拿手法进行了适当改良,对患者进行手法推拿的同时应注意手法的轻柔,并且尽量避开手术区域,以防加重出血,加剧患者疼痛。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第二日、术后第三日、术后第五日、术后第七日进行康复锻炼时和静息时的VAS评分以及膝关节活动度和肿胀程度等数据。记录住院期间患者应用镇痛药物的总量,这一总量包括常规药物氨酚羟考酮的药量、非甾体抗炎药物的总量以及患者极度疼痛时临时给予的镇痛药物的剂量;另记录因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的事件的发生概率。在患者出院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临床宣教及术后康复指导。对试验组患者指导其回家后继续进行间断冰敷及手法按摩,治疗持续到术后一个月。在药物治疗上,每日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服用剂量和服用频率以患者自身疼痛程度进行灵活调节。治疗周期:自术后第二日起至出院时止统计软件:SPSS17.0首先采用两组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术前活动时和静息时VAS评分,术前大腿和小腿周径以及无痛行走距离等指标进行分析,证明两组患者基本数据无明显差异。采用重复测量设计对两组患者术后第二日、术后第三日、术后第五日、术后第七日进行康复锻炼时和静息时的VAS评分。另对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术肢肿胀度、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及术后随访记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患者60人,试验组一例在术后第三日即回家休养而退出实验,另外三例为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各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A组和B组在术后第三日(活动6.55±0.910vs7.80±1.240;静息3.50±1.318vs4.40±0.883)、术后第五日(活动4.35±1.268vs7.10±1.553;静息2.15±1.089vs4.00±0.858)、术后第七日(活动2.65±0.813vs4.20±1.056;静息1.75±0.716vs2.30±0.801),各组数据P值均小于0.05,各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疼痛评分下降的同时,术肢周径也有所变化,术后第三日(髌上46.54±3.09vs47.01±4.15;髌下43.65±2.18vs43.97±2.70)、术后第五日(髌上45.94±2.70vs46.55±2.38;髌下42.92±2.51vs43.52±3.04)、术后第七日(髌上44.08±2.13vs45.62±3.04;髌下42.05±1.39vs43.52±43.10±2.21),各组数据P值均小于0.05,各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肢疼痛和肿胀缓解的同时,膝关节活动度也在发生变化,两组患者术后第七日80.83±11.148vs72.67±11.798;术后一个月91.83±7.598vs86.50±7.89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镇痛药物用药量比较,术后7日用药总量9.90±1.971vsl2.30±2.437;术后一个月用药总量(不含前七日)28.27±5.065vs40.20±8.010;并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镇痛药物不良反应事件进行分析,结果示:消化系统症状6.7%vs40.0%;循环系统症状3.3%vs30.0%;其他系统症状Ovs6.7%。另对两组患者术后三个月康复情况进行随访,并按HSS标准进行评分,结果示67.60±6.516vs67.40+5.491。以上各组数据P值均小于0.05,各组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法治疗附加持续冰敷的试验组镇痛效果优于未使用该组合方法的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在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的同时,术肢周径也小于对照组,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康复效果。与此同时,试验组患者在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术后随访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综上,全膝置换术后采用手法治疗配合持续冰敷这一中西医组合治疗方案,能够有效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并在患者术后康复中起到积极作用。
唐双霖[8](2014)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围手术期中医手法干预治疗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对照观察中医手法在TKA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以初步评价中医手法运用于TKA围手术期改善膝关节功能的可行性及其临床价值,从而为临床广泛推广及其制定标准化治疗方案奠定基础。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患者,随机平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TKA围手术期给于中医手法配合CPM机治疗,对照组术后单纯CPM机治疗。通过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各时间段的HSS评分、ROM值比较、疼痛VAS值分析,以及术后安全性指标的评估,来进一步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64例病人试验过程中因故脱落4例,完成6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HSS总评分比较,术前及术后2天,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入院时和术前1天比较,HSS评分增加比对照组大。术后第7天和14天两组HSS评分比较,P<0.01,说明两组在术后1周和术后2周的HSS评分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术前ROM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通过中医手法的干预治疗,膝关节活动度比入院时增加。术后2天到术后14天的结果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疼痛VAS值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均改善,但治疗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术后第一天、第二天及两天的总引流量比较,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通过中医手法治疗后不会增加术后引流量。对术后两周内膝上10cm周径比较,术后4-10天,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比对照组术后肿胀消退更快。对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分析可以看出,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手法对TKA围手术期的干预治疗效果确切,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优于单纯行CPM机治疗者,值得临床推广。
王兆江[9](2013)在《中药熏蒸联合蠲痹抗生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中药熏蒸联合蠲痹抗生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有效性,初步探讨中药熏蒸联合蠲痹抗生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可能机理,有效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将68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给予蠲痹抗生丸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蠲痹抗生丸口服,2丸/次,2次/日,连续服用1个月。熏蒸方药组成:海桐皮、五加皮、红花、艾叶、荆芥、防风、透骨草、苦参、地丁、公英、威灵仙、川椒、延胡索。剂量:以上诸药各20g。方法:上述中药装入布袋中缝好放入熏蒸康复床的蒸汽锅内(型号:XTQ型,生产厂家:湖北省黄石健身医疗器械厂),加入大约2000ml左右的水,使水没过药袋,盖好高压锅盖,接通电源,加热,显示器显示40℃时,打开开关,药蒸汽通过软管持续熏蒸患侧膝部。每日一次,一次30分钟,15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给予蠲痹抗生丸口服联合扶他林乳胶剂局部外用。蠲痹抗生丸剂量、疗程均同治疗组。扶他林乳胶剂,视痛处面积大小,取本品适量,轻轻揉搓,至本品渗透皮肤,3~4次/d。治疗1个月后评价疗效。于治疗前后采用Lysholm和Gillquist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价,采用VAS进行疼痛评价,采用健康状况评估问卷(HAQ)进行身体功能评价,并进行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疗效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2%,对照组总有效率76.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比治疗前比较明显提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膝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比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者对病情活动的总体评价比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对病情活动的总体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医生对病情活动的总体评价比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医生对病情活动的总体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健康状况评估问卷(HAQ)评分比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健康状况评估问卷(HAQ)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熏蒸联合蠲痹抗生丸可以用于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治疗,能够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功能,改善疼痛症状,是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赵欢[10](2012)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合理用药审查系统的构建与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年人健康及合理用药问题愈加重要。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和多种疾病共患,常常多科就诊,多药并用,药物治疗方案复杂,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等用药相关问题,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质量。由药师主导的用药审查干预被国外广泛用于减少老年用药的负性事件、提高药物治疗收益。本研究通过系统分析、抽样调查及类实验研究等方法对用药审查在我国的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为我国药政部门及医药工作者开展社区药学服务提供了现实依据和政策参考,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首先,对2000-2010年间国内外关于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相关问题的干预调查的效果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药师主导的用药审查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无显着性影响,对精简用药数量,确定药学服务主题,提高患者药物治疗收益有较好的效果。系统评价为中国社区老年患者合理用药问题干预从理论方法、干预手段、干预效果评价和干预研究设计等提供了新的视角。其次,本研究以石家庄市416例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用药相关问题的流行特征系统深入的调查,探讨了社区老年患者服用潜在性不适当药物对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用药数量的增加,社区老年患者服用潜在性不适当药物的几率增加,药物间相互作用的发生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随之增加,高龄老年人焦虑的心理负担加大,生命质量呈下降趋势。国外广泛用于评价老年潜在性不适当用药的工具之一Beers判断标准(2003版)对预测我国社区老年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我国医生借鉴。EQ-5D量表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评价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最后,根据系统评价结果并结合我国社区老年用药基线调查结果,将Beers判断标准应用在我国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用药问题评价,从药物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用性四个方面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老年用药审查工具TMRCE,并对当前我国建立社区药学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随机对照实验表明,基于社区老年用药审查辅助工具包的用药审查干预对减少社区用药潜在风险较高人均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值得推广使用,为我国开展旨在提高社区老年药物治疗收益的药学服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可借鉴的模式。
二、如何正确服用葡立胶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正确服用葡立胶囊(论文提纲范文)
(1)“膝三针”联合电针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 退行性膝关节炎的西医研究现状 |
1.1 膝关节解剖结构 |
1.2 退行性膝关节炎的定义 |
1.3 西医学的病因学研究 |
1.4 发病机制的研究 |
1.5 诊断要点 |
1.6 西医治疗的研究概况 |
1.7 小结 |
2 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中医研究概况 |
2.1 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
2.2 中医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研究概况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病例诊断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设计方案 |
2.2 分组方法 |
2.3 治疗方法 |
2.4 意外情况处理和注意事项 |
2.5 观察指标和方法 |
2.6 统计分析与数据处理 |
3.结果 |
3.1 病例资料可行性分析 |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分比较 |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值比较 |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综合疗效比较(尼莫地平法) |
4.讨论 |
4.1 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机理 |
4.2 电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机理 |
4.3 选穴依据 |
4.4 结果分析 |
4.5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2)脊髓型颈椎病致病炎症因子及手术疗效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部分 脊髓型颈椎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及椎间盘退变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的重度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及疗效分析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颈椎前路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相关因素分析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并发症与处理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养肝益肾方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实验研究 |
1.1 临床资料 |
1.1.1 诊断标准 |
1.1.2 纳入标准 |
1.1.3 排除标准 |
1.1.4 病例剔除及脱落标准 |
1.2 试验方法 |
1.2.1 治疗组 |
1.2.2 对照组 |
1.2.3 给药方法 |
1.2.4 试验器械及药品 |
1.2.5 观察时间 |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
1.3.1 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WOMAC)评分 |
1.3.2 疼痛评分 |
1.3.3 临床疗效评定 |
1.3.4 炎症指标 |
1.3.5 安全指标 |
1.3.6 统计学方法 |
1.4 结果与分析 |
1.4.1 一般资料 |
1.4.2 临床疗效对比 |
1.4.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对比 |
1.4.4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及疼痛对比 |
1.4.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中炎症指标对比 |
1.4.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安全指标对比 |
1.5 讨论 |
1.5.1 KOA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
1.5.2 KOA中医辨证分型 |
1.5.3 现代医学对KOA认识 |
1.5.4 膝关节解剖与生理 |
1.5.5 KOA的病因 |
1.5.6 养肝益肾法的提出 |
1.5.7 药物组方特色 |
1.5.8 组方中部分中药抗炎现代药理研究 |
1.5.9 养肝益肾方作用机制分析 |
1.6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西医临床治疗进展 |
2.1 中医治疗 |
2.1.1 中医辨证内治法 |
2.1.2 中药外治法 |
2.1.3 非药物治疗法 |
2.1.4 综合疗法 |
2.2 KOA的现代医学治疗方法 |
参考文献 |
结论 |
附录A 患者知情同意书 |
附录B 受试患者信息登记卡 |
附录C 中医证候评分表 |
附录D WOMAC评分表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浮针治疗超重患者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文献研究 |
一、传统医学对膝骨性关节炎认识 |
(一)病因病机 |
(二)治疗方法 |
二、现代医学对膝骨关节炎认识 |
(一)概述 |
(二)病因及病理机制 |
(三)治疗 |
三、浮针及其理论基础相关研究 |
(一)浮针的介绍 |
(二)理论背景 |
(三)浮针疗法的机理 |
(四)浮针疗法的特点 |
(五)临床应用 |
实验研究 |
一、临床资料 |
(一)病例来源 |
(二)临床诊断 |
(三)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五)剔除标准 |
二、实验方案 |
(一)分组方式 |
(二)治疗方法 |
三、疗效评估标准 |
(一)观察指标 |
(二)症状评估 |
(三)疗效评定 |
四、数据处理与统计 |
五、研究结果及分析 |
(一)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分析 |
(二)不良反应观察 |
(三)脱落病例 |
文献综述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表 1 |
附表 2 |
附表 3 |
(5)仙灵骨葆胶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纳入标准 |
1.1.1研究类型 |
1.1.2干预措施 |
1.1.3纳入类型 |
1.2排除标准 |
1.3结局指标 |
2检索策略 |
2.1数据库检索 |
2.2人工检索 |
2.3文献筛选 |
2.4资料提取 |
3文献的评价与统计 |
3.1评价方法 |
3.2统计学方法 |
4结果 |
4.1文献检索结果 |
4.2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及质量 |
4.3 Meta分析结果 |
4.3.1治愈率 |
4.3.2总有效率 |
4.3.3发表偏倚 |
4.3.4亚组分析 |
4.3.5仙灵骨葆胶囊对KOA患者疼痛的影响 |
4.3.6仙灵骨葆胶囊对KOA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
4.3.7仙灵骨葆胶囊对KOA患者综合评分的影响 |
4.3.8不良反应 |
5讨论 |
5.1纳入研究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5.2纳入研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
5.3纳入研究的局限性与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
(6)针刺膝后五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理论依据 |
1 祖国医学对KOA的研究 |
1.1 中医理论 |
1.2 病因病机 |
1.3 中医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KOA的研究 |
2.1 西医理论 |
2.2 西医治疗方法 |
3 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选穴方面的研究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1 研究内容 |
2 研究方法 |
2.1 实验资料 |
2.2 实验方法 |
2.3 检测指标与方法 |
2.4 观察指标与方法 |
2.5 剔除、脱落标准 |
2.6 统计处理 |
第三章 研究结果及分析 |
1 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 |
1.1 年龄比较 |
1.2 性别比较 |
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1 WOMAC积分比较 |
2.2 膝关节症状积分比较 |
2.3 膝关节活动度比较 |
2.4 腘绳肌、股四头肌峰力矩比较 |
3 总体疗效比较 |
4 分析与讨论 |
4.1 对照组的选择依据 |
4.2 样本含量的估算 |
4.3 膝后五穴的取穴依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7)手法治疗配合持续冰敷对全膝置换术后康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综述一 现代医学在全膝置换术后康复中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药疗法在全膝置换术后康复中的疗效探讨 |
参考文献 |
前言 |
临床资料 |
诊断标准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围手术期中医手法干预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膝骨性关节炎概述 |
2、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国内外研究进展 |
3、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围手术期处理 |
4、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康复治疗的相关问题研究 |
5、中医手法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围手术期的研究 |
6、总结 |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2、试验方案 |
3、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
4、安全性指标 |
5、疗效评定 |
6、统计学方法 |
7、试验结果 |
8、结论 |
讨论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表 |
(9)中药熏蒸联合蠲痹抗生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祖国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1.1 祖国医学对本病证的记载和描述 |
1.2 病因病机 |
1.3 临证治疗 |
2 西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
2.1 概述 |
2.2 膝骨关节炎的危险因素 |
2.3 临床表现 |
2.4 X线检查 |
2.5 膝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
2.6 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方法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骨性关节炎放射学病情分级标准 |
1.4 纳入病例标准 |
1.5 排除病例标准 |
1.6 剔除标准 |
1.7 退出标准 |
1.8 应急用药方案 |
2 试验方案 |
2.1 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判定标准 |
3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描述性统计(参与者一般情况) |
2 统计推断 |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变化比较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变化比较 |
2.4 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对病情活动的总体评价变化比较 |
2.5 两组治疗前后医生对病情活动的总体评价变化比较 |
2.6 两组治疗前后健康状况评估问卷(HAQ)评分变化比较 |
2.7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 |
讨论 |
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2 病因病机的探讨 |
3 蠲痹抗生丸组方及分析 |
4 中药蒸汽熏蒸方的组方及分析 |
5 中药熏蒸疗法的作用机制 |
6 尚待解决的问题及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发表论文情况 |
个人简历 |
附录2 |
(10)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合理用药审查系统的构建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表目录 |
图目录 |
缩略语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文献回顾 |
1.2.1 相关概念界定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及框架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框架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社区老年用药相关问题药学干预效果系统评价 |
2.1 系统评价方法介绍 |
2.2 系统评价法对社区老年DRPs药学干预效果评价的意义 |
2.3 材料与方法 |
2.3.1 数据库范围 |
2.3.2 文献的纳入条件 |
2.3.3 文献检索方法 |
2.3.4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
2.4 结果 |
2.4.1 文献特征的描述性分析 |
2.4.2 纳入研究文献的质量评价 |
2.4.3 不同干预手段应用效果比较评价 |
2.4.4 用药审查干预效果评价 |
2.5 讨论 |
2.5.1 用药审查干预实施进展及效果评价 |
2.5.2 用药审查的构建要点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Beers标准社区老年患者DRPs流行特征的基线调查 |
3.1 研究目的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研究对象 |
3.2.2 研究工具与方法 |
3.2.3 研究路线 |
3.2.4 预调查 |
3.2.5 质量控制 |
3.3 基线调查结果 |
3.3.1 研究对象人口学基本特征 |
3.3.2 社区老年患病情况及药物治疗特征 |
3.3.3 社区老年患者发生DRPs类型及分布 |
3.3.4 社区老年患者ADR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
3.3.5 社区老年患者服用潜在性不适当用药的流行特征及因素分析 |
3.3.6 社区老年患者用药依从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
3.3.7 社区老年患者药费支出及医疗机构利用情况 |
3.3.8 社区老年患者健康状况评价 |
3.4 讨论 |
3.4.1 石家庄市社区多重用药老年患者用药相关问题分析 |
3.4.2 社区老年患者多重用药对生命质量的影响分析 |
3.4.3 服用潜在性不适当用药与发生ADR之相关性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社区老年DRPs的用药审查工具开发及模式构建 |
4.1 社区老年用药审查辅助工具(TMRCE)的开发 |
4.1.1 社区老年合理用药指标解析 |
4.1.2 社区老年用药审查辅助工具(TMRCE)简介 |
4.2 社区老年DRPs的用药审查模式核心要素 |
4.2.1 社区老年DRPs的用药审查的目标人群 |
4.2.2 社区老年DRPs的用药审查的工作流程 |
4.3 社区开展用药审查药学服务模式应具备的条件 |
4.3.1 用药审查的场所要求 |
4.3.2 用药审查的对患者的要求 |
4.3.3 用药审查的对药师的要求 |
4.3.4 用药审查所需时间及周期 |
4.3.5 药师在进行用药审查时的经济补偿机制探讨 |
4.3.6 药师主导的用药审查结果的有效性分析 |
4.3.7 社区配备药师比例的探讨 |
4.4 我国药师开展社区药学服务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TMRCE的社区老年合理用药审查干预的实证研究 |
5.1 研究背景 |
5.2 材料和方法 |
5.2.1 研究对象 |
5.2.2 数据搜集及干预措施 |
5.2.3 问卷的效度和信度检验 |
5.2.4 干预评价指标 |
5.2.5 统计分析 |
5.3 结果分析 |
5.3.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
5.3.2 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发生DRPs情况比较 |
5.3.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合理用药各项指标评价 |
5.3.4 干预前后社区老年患者生命健康质量评价(EQ-5D量表) |
5.3.5 用药审查干预对社区老年患者DRPs干预效果评价 |
5.4 讨论 |
5.4.1 干预措施对社区老年患者用药安全性的效果评价 |
5.4.2 干预措施对社区老年患者用药有效性的效果评价 |
5.4.3 干预措施对社区老年患者用药经济性的效果评价 |
5.4.4 干预效果对医药工作者开展药学服务的启示 |
5.4.5 基于TMRCE药学干预模型应用价值分析 |
5.4.6 本研究的局限性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课题研究成果 |
6.2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
6.3 课题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1 数据提取表 |
附录 2 石家庄市社区老年安全用药调查问卷 |
附录 3 Naranjo 药物不良反应可能性评估表 |
附录 4 社区老年合理用药审查目标人群的纳入标准 |
附录 5 患者教育手册 |
附录 6 社区老年患者合理用药审查表 |
附录 7 社区老年患者合理用药审查使用说明 |
读博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四、如何正确服用葡立胶囊(论文参考文献)
- [1]“膝三针”联合电针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D]. 王翎龢.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2]脊髓型颈椎病致病炎症因子及手术疗效的相关研究[D]. 杨毅鹏.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3]养肝益肾方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张俊. 华北理工大学, 2018(01)
- [4]浮针治疗超重患者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 李腾.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7(04)
- [5]仙灵骨葆胶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系统评价[J]. 闫乾,陈锋,孙海林,陈克诚,尹志军,白金阳,刘阳. 中国药房, 2014(35)
- [6]针刺膝后五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D]. 翁艳.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4(10)
- [7]手法治疗配合持续冰敷对全膝置换术后康复的影响[D]. 李铁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8]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围手术期中医手法干预治疗的临床研究[D]. 唐双霖.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4(03)
- [9]中药熏蒸联合蠲痹抗生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D]. 王兆江.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3(S1)
- [10]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合理用药审查系统的构建与评价[D]. 赵欢. 天津大学, 2012(05)
标签: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论文; 葡立胶囊论文; 中医论文; 健康论文; 膝关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