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Handout的阅读课教学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秦世瑞[1](2021)在《基于场景式微课的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以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吴秉旭[2](2021)在《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发展素质教育,教育部提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并提倡在中小学探索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的实践。高中各学科己经明确了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三大主要维度。《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虽然还没有明确提出学科核心素养,但与高中的课程目标是一脉相承的,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2011)》明确提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可见,初中音乐课程与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社会媒体的音乐文化生活中,呈现出雅俗交织、美丑难辨的复杂情形,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音乐欣赏教学,给教师们带来一些困扰。音乐教育如果不适应这种新的形势,课堂音乐欣赏教学如果不密切结合课外音乐教育环境,给学生必要的指导,那就难以达到音乐欣赏的审美教育目的。有效引导学生用审美的能力去鉴别、选择、品味各种多元化的音乐,这是音乐教育值得探讨的、有意义的课题。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对于音乐欣赏教学的深入研究不足,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深入具体研究的问题。本研究的基本问题是:1.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现状如何?2.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有哪些?3.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有哪些?基于现有的研究,以及对音乐课程相关理论与初中音乐课程的理解,本研究结合《标准》关于音乐素养、学段目标、内容标准的相关表述,构建了初中阶段的音乐核心素养框架。本研究将初中音乐核心素养内涵理解为: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音乐的审美感知、音乐表达能力、音乐创造能力、文化理解等音乐核心素养。音乐欣赏课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音乐欣赏教学是初中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通过在初中这一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可以为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本研究采用质化研究的取向,通过课堂观察、访谈、案例分析的方法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分析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及其对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状况。对有代表性的4节常规课和6节优质课的课堂观察和深入分析,对教师、学生和教研员的访谈,发现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发现实践教学与《标准》和音乐核心素养要求的差距,面对现实应当解决哪些问题。通过研究发现主要有哪些可以有效提高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可行策略,深入探究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并提出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改进建议。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1.教研员和中学音乐教学名师对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认同度高。通过分析音乐教师常用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和优质录像课中运用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发掘切实可行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以解决初中音乐教师设计和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困扰。2.教师在优质课中运用音乐教学策略的特征:(1)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与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适合度高;(2)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关注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但对学生文化理解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够充分;(3)优质课中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类型较丰富;(4)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都较充分;(5)优质课中有效组合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方式较多。3.有效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有:操作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体经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文化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听觉分析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情境游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情境感悟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类比学习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题发展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在对优质课的分析中,新发现了有效的、创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组合作体验与探究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信息延伸与探究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问题引导聆听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联觉辅助聆听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交流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合作探究发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4.一些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体现了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操作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体经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听觉分析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交流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的运用,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的持续兴趣、审美感知、音乐表达能力、音乐创造能力等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但对学生文化理解音乐核心素养发展有所欠缺。5.影响初中教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教师对核心素养及音乐欣赏教育价值的认同;教师的音乐专业素养;教师的艺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素养;教师教学知识与技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教师对学生知识和态度与特质的了解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音乐课程改革;媒体文化;教育行政的政策和教研员的专业支持等。在以上研究发现的基础上,提出音乐欣赏课教学可供参考的教学策略改进建议:1.教学策略选择与有效实施应指向整合的教学目标;2.依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策略;3.注重多种教学策略的组合运用,充分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4.将教学策略与环境因素有机融合。
高艺洋[3](2021)在《多模态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阅读课中的应用》文中指出
郭珊珊[4](2021)在《翻转课堂在对外汉语中级阅读课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
朱芷萱[5](2021)在《对外汉语线上阅读课教学研究 ——以疫情期间华中师范大学某预科班为例》文中提出
耿佳艺[6](2020)在《初中英语元认知阅读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核心素养对英语课程理论的引领,尤其突出对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以及学习能力的关注。然而现实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中,常规的阅读教学观念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教师注重语言知识讲授,学生不能深层次地理解文本。针对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元认知阅读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增强初中生的元认知意识;为初中英语教师的阅读教学提供新思路、为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方式借鉴,并为教学实践的改进提供意见参考。本研究以元认知理论、智力三元理论与学习动机理论为理论基础,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M中学的初三年级学生为被试,其中实验班43人,对照班43人,共86人。本研究采用实验法、测验法、问卷法以及访谈法来研究元认知阅读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以验证该模式对学生阅读理解成绩、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元认知能力的提高与促进作用。本研究具体探究以下三个研究问题:第一,元认知阅读教学模式对被试的阅读理解成绩有何影响?第二,元认知阅读教学模式对被试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何影响?该问题包括以下四个小问题,元认知阅读教学模式分别对被试的事实细节提取能力、词义猜测能力、推理判断能力、主旨大意概括能力有何影响?第三,元认知阅读教学模式对被试的元认知能力有何影响?该问题同样包括以下六个小问题,该模式分别对被试的元认知计划能力、监控能力、调节能力、评估能力以及自我效能和归因信念有何影响?通过研究发现:第一,元认知阅读教学模式对被试的英语阅读成绩产生了积极影响,实验班英语阅读的前后测成绩、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英语阅读后测成绩均呈现显着差异。第二,元认知阅读教学模式的实施能够提高被试的阅读理解能力,实验班被试的事实细节提取能力、词义猜测能力、推理判断能力、主旨大意概括能力均有显着提高,且在后测中与对照班阅读理解各项能力存在显着性差异。第三,元认知阅读教学模式能够提高被试的元认知能力。实验班被试后测的元认知计划能力、监控能力、调节能力、评估能力以及自我效能和归因信念均与被试前测的元认知各项能力具有显着性差异,且后测中实验班被试的各项能力均高于对照班。本研究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有以下三点:第一,教师深刻理解阅读语篇的元认知功能。教师在阅读教学实施中,应深刻理解阅读语篇是一种对学生元认知能力有积极影响的载体。第二,教师设计灵活的元认知阅读方案。教师需要创设能够发展学生主体性的阅读环境,适时地提醒和指导学生运用元认知思维策略思考和解决问题,尤其关注通过元认知策略教学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教师需密切关注课堂环节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黄健[7](2020)在《ADI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实践研究》文中提出论证作为一项重要的科学研究技能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我国《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作为核心素养,论证是“科学思维”要求的一个能力。论证探究式教学模式(Argument-Driven Inquiry instructional model,简称ADI)作为论证教学模式的一种,它能抓住科学实践的核心,让学生理解科学的基本元素,让学生在充分分析资源后进行合理的推理和论证,帮助学生提高论证和科学探究能力。本研究对ADI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使用情况、对批判性思维倾向的影响、学生对此模式的体会做教学调查、实验、访谈与分析。首先,整理了《遗传与进化》中匹配ADI教学模式的章节与任务。其次,调查了广东地区52名生物学教师对论证教学及ADI教学模式的了解情况。再次,以广东省某高中高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班采用ADI教学模式教授《遗传与进化》部分内容,对照班采用一般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实验后通过对比实验班和对照班批判性思维倾向的数据、学业成绩得出结果。最后,访谈了学生在论证过程中的体会。研究发现,ADI教学模式能适用于多个探究性实验和科学史类概念教学;调查发现,一线教师中没有接触过该模式的达92.3%,认为其能实际应用的有59.6%,认为其能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占30.9%、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有33.0%;实践发现,实验班的学业成绩提高了4.4分,配对样本T检验中P=0.040<0.05,表明实验前后实验班的学业成绩差异显着,实验班的批判性思维倾向均值由265.14上升至268.33,对照班均值由267.10上升至268.70,把两班的前后测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分别是P=0.681>0.05和P=0.939>0.05。把两班的批判性思维倾向各维度前后测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寻求真理P=0.007<0.05,分析推理P=0.001<0.05,求知欲P=0.001<0.05,短期内该模式对批判性思维倾向总分的提升不明显,但对部分维度有一定的提升效果;访谈发现,该模式被学生群体认可度高,对其学习兴趣和课堂关注度都有了提升。根据研究结论,本文建议教师应该继续学习论证教学理论和ADI教学模式,才能发掘出课本很多能适合论证的章节、找到很多过去忽视了的适合论证的内容和素材,以便应用于教学实践过程中。同时,在教学实践中鼓励学生论证问题,简单的问题可以通过填写ADI教学模式中的论点表格进行初步论证。
王甜丽[8](2020)在《Kahoot!和Quizlet在对美国中学生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Kahoot!和Quizlet是备受美国教师和学生青睐的游戏化学习平台,目前已有不少一线教师将这两个学习平台用于中文教学实践,但相关的研究成果还不是很多,尤其是将其应用于对美国中学生中文教学的研究更为匮乏。本文采取行动研究法,对Kahoot!和Quizlet在美国中学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首先,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式对美国中学生和中文教师进行调查,了解Kahoot!和Quizlet在美国中学汉语教学中应用的基本情况,分析其应用成效及存在的问题;然后,以美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2019年HSSA暑期项目中文一班的13名美国高中生为研究对象,开展Kahoot!和Quizlet在中文教学中应用的教学实践,并在教学实践结束后对教学对象进行反馈调查,了解教学实践的效果、学生使用Kahoot!和Quizlet的行为倾向以及对Kahoot!和Quizlet应用方式的期望;最后提出Kahoot!和Quizlet在美国中文教学中应用的一些建议。希望本研究可以为Kahoot!和Quizlet更好地应用于对美国中学生的汉语教学提供参考,为其他国际汉语教师提供教学的新思路,为国际汉语教学提供一个有特色的教学案例,丰富国际汉语课堂教学研究。研究发现,Kahoot!和Quizlet能够为中文教学提供充分的帮助和支持,在提高课堂趣味性和课堂活动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信心和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学习语音、词汇、语法和提高学生的认读能力等方面均有显着作用;Kahoot!和Quizlet可同时应用于中文教学;Kahoot!和Quizlet可与差异化教学相结合;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相结合的模式更受学生欢迎;学生利用Kahoot!和Quizlet学习中文的策略具有一定差异性;Kahoot!和Quizlet的不同功能对中文学习具有不同作用;教师和学生对Kahoot!和Quizlet各种功能的应用不均衡;学生希望Kahoot!和Quizlet的应用方式能够符合其学习水平及学习需求。Kahoot!和Quizlet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部分教师对Kahoot!和Quizlet的认识不足;教师使用Kahoot!和Quizlet存在较多问题;Kahoot!和Quizlet的中文功能存在一定欠缺。基于调查结果和教学实践反思,我们提出Kahoot!和Quizlet应用于对美国中学生汉语教学的以下建议:(1)教师需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积极地将Kahoot!和Quizlet与中文教学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学效果;(2)教师应不断提高Kahoot!和Quizlet应用能力;(3)教师应充分考虑学习者的使用需求,在了解学生学习习惯及使用意愿的基础上,确定Kahoot!和Quizlet与中文教学的结合方式。(4)针对Kahoot!和Quizlet的现存缺陷,教师可采用灵活变通的应用策略,扬长补短,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
许芳[9](2020)在《智慧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教育信息化变革发展的时代要求下,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正逐渐改变着教学与学习形态,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从而加快信息时代人才培养模式与教育教学变革发展,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任务之一。以中小学智慧课堂为落脚点,教师使用自主学习任务单开展教学,通过任务驱动重塑学生学习方式,使智慧教育成为可能。智慧课堂的教学实践对于各类学校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实用性。因此,设计科学合理的自主学习任务单成为智慧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本研究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法厘定智慧课堂和自主学习任务单的相关概念与内涵,对智慧课堂和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确定本文的研究问题与内容,为本研究的进行奠定相关理论基础。其次,针对自主学习任务单、导学案、预习单相混淆的现象,本文以调查自主学习任务单、导学案、预习单三者的区别为切入点,通过对临沂市某中学4个智慧课堂平行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明确自主学习任务单、导学案、预习单的基本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对该学校4位信息技术教师的半结构化访谈,初步确定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基本结构。第三,为了设计科学合理的学习任务应用于智慧课堂教学中,本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提出自主学习任务的设计依据、原则与理念,并结合具体的初中信息技术某一课时教学内容设计学习任务。最后,本文将初步设计好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的智慧课堂教学中,在应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通过三轮行动研究进行实践修正。通过开展上述相关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明确阐释自主学习任务单、导学案、预习单三者的差异和区别。在适用范围上,自主学习任务单面向的是学生个人,而导学案和预习单的适用范围是教师和学生。从三者的概念来看,自主学习任务单能够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导学案则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预习单仅仅着眼于学生的预习。自主学习任务单将课程论和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而导学案和预习单并没有科学的理论基础。自主学习任务单以“任务驱动、问题导向”为首要设计理念,导学案致力于习题的训练、知识点的掌握,预习单则仅仅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的预习题目。2.确立了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依据、原则与理念并建立基本框架包括学习指南等三部分。本研究认为自主学习任务的设计应以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为依据,遵循科学性、趣味性、情境性、可操作性等原则,贯彻任务驱动与问题导向相统一、核心素养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任务分解与支架搭建相结合等理念。
李洁璨[10](2019)在《数字阅读应用对远程成人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采用了准实验设计,旨在研究数字阅读软件对远程成人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研究对象是北京某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英语专业专升本层次40名使用数字阅读软件的学生,实验对象分组采用了系统抽样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同学都使用数字阅读软件—薄荷阅读进行为期6周的非正式学习,实验组同学有教学干预,教学干预措施包括组成微信学习小祖,进行线上和线下教学活动等,而对照组同学无任何教学干预。实验过后对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本研究的量性数据来源于:一,学生前测和后测的成绩,前测和后测成绩采用的是实验前和实验后学生的期末考试阅读部分成绩,旨在探究实验前后学生阅读能力的变化;二,问卷调查结果,旨在研究学生对于数字阅读软件的态度;三,学生阅读完成数据,旨在研究教师干预与阅读情况的关系。质性数据来源于访谈结果,旨在进一步探究学生对数字阅读软件的态度。数据分析使用SPSS19.0软件,分析方法是T检验,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成绩都没有差异,说明这个短期的数字阅读教学过程并没有对远程成人学生的阅读能力产生影响,但是实验组数字阅读完成次数情况优于对照组。另外,问卷和访谈结果都表明远程学生支持这种辅助教学模式,他们认为这种模式适合业余学习。但是,学生的自律和配合以及教师的支持都是这种教学模式能获得成功的关键。本研究为使用数字阅读软件在我国的教学方法和将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参考。
二、基于Handout的阅读课教学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Handout的阅读课教学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2)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音乐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践 |
二、核心素养的理念与实践 |
三、工作经历的启发 |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问题 |
一、概念界定 |
二、研究问题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关于核心素养及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
一、关于核心素养及其与课程关系的研究 |
二、关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
第二节 关于音乐欣赏及其教育价值的研究 |
一、音乐欣赏的理解 |
二、音乐欣赏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 |
第三节 关于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 |
一、音乐欣赏教学的理解 |
二、音乐欣赏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研究 |
第四节 关于教学策略的研究 |
一、教学策略的特征 |
二、教学策略的分类 |
三、国外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研究 |
四、国内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研究 |
第五节 简要述评 |
一、有关核心素养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 |
二、关于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的讨论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第一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质化研究取向 |
二、课堂观察 |
三、访谈 |
四、案例分析 |
第三节 研究过程 |
一、研究计划 |
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第四节 研究的效度与研究伦理 |
一、研究的效度 |
二、研究的伦理 |
第三章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音乐欣赏课程目标 |
第一节 音乐欣赏在音乐课程中的定位与目标 |
一、音乐欣赏在音乐课程中的定位 |
二、音乐欣赏课程目标的理解 |
第二节 初中音乐核心素养的构思 |
一、音乐素养在《标准》中的体现 |
二、音乐素养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
三、初中音乐核心素养的构建 |
四、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音乐核心素养 |
第四章 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初中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分析 |
第一节 教学案例的选择 |
一、研究对象 |
二、教学案例的基本情况 |
第二节 常规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析 |
一、《非洲的灵感》一课的详细分析 |
二、音乐欣赏常规课的综合分析 |
第三节 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的特征分析 |
一、教师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整体比较单一 |
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与教学内容适合度不高 |
三、教师对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价值的认识不够 |
四、很少关注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
第五章 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教学策略分析 |
第一节 教学案例的选择 |
一、研究对象 |
二、教学案例的基本情况 |
第二节 优质课中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析 |
一、《永远的莫扎特》一课的详细分析 |
二、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的综合分析 |
第三节 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教学策略的特征分析 |
一、优质课中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
二、优质课中运用了多种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
三、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关注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
四、优质课中体现多种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有机组合 |
第六章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一节 教学内部因素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影响 |
一、教师对核心素养和音乐欣赏教育价值的认同 |
二、教师素养 |
三、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 |
四、对学生知识、态度和特质的了解 |
五、学校制度和教学环境 |
第二节 外部因素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影响 |
一、音乐课程改革的影响 |
二、媒体文化的影响 |
三、教育行政的政策和教研员的专业支持 |
第七章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改进 |
第一节 教学策略选择与有效实施应指向整合的教学目标 |
一、依据《标准》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目标 |
二、根据学情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
三、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
第二节 依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策略 |
一、针对音乐表现要素教学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
二、针对音乐情绪与情感内容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
三、针对音乐体裁与形式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
四、针对风格与流派内容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
五、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组合运用充分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 |
第三节 将音乐欣赏教学教学策略与环境因素有机融合 |
一、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点 |
二、拓展教材资源,整合音乐欣赏教学内容 |
三、淡化经典与流行的界线,提升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审美感知能力 |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 |
一、初中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存在一些问题 |
二、优质课与常规课中均有较丰富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 |
三、优质课中发现一些创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
四、一些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体现了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 |
五、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与实施的因素 |
第二节 建议 |
一、教师要熟知“核心素养”和《标准》的理念与要求 |
二、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成败的关键 |
三、针对学生发展目标设计有效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
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得以有效实施的保障 |
五、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是提高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访谈提纲 |
附录二:6 节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课堂观察记录表 |
后记 |
(6)初中英语元认知阅读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教育回归人本趋势 |
(二)初中生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
(三)元认知阅读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四、研究思路 |
五、研究框架 |
六、研究重难点 |
(一)研究重点 |
(二)研究难点 |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一、元认知相关研究述评 |
(一)元认知研究溯源 |
(二)元认知的内涵及理论体系研究述评 |
(三)元认知的教学作用述评 |
二、元认知阅读教学研究述评 |
(一)元认知阅读教学的理论研究述评 |
(二)元认知阅读教学的实验研究述评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核心概念界定 |
一、理论基础 |
(一)元认知理论 |
(二)斯滕博格的智力三元理论 |
(三)学习动机理论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一)元认知内涵 |
(二)元认知阅读教学模式 |
(三)阅读理解能力 |
(四)元认知能力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被试 |
三、研究方法 |
(一)实验法 |
(二)测验法 |
(三)问卷调查法 |
(四)访谈法 |
四、研究工具 |
(一)调查类工具:调查问卷 |
(二)测试类工具:测试卷 |
(三)统计类工具 |
(四)结构化访谈提纲 |
五、研究过程 |
(一)实验前阶段 |
(二)实验中阶段 |
(三)实验后阶段 |
六、变量的设计和统计 |
(一)研究变量的设计 |
(二)研究变量的收集与统计 |
(三)无关变量控制说明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元认知阅读教学模式对被试英语阅读理解成绩影响的分析 |
(一)组内前后测成绩对比 |
(二)组间前后测成绩对比 |
二、元认知阅读教学模式对被试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分析 |
(一)实验班与对照班阅读理解前测各项题型数据分析 |
(二)实验班与对照班阅读理解后测各项题型数据分析 |
三、元认知阅读教学模式对被试元认知能力影响的分析 |
(一)问卷数据分析 |
(二)访谈结果分析 |
第五章 结语 |
一、研究结论 |
二、教学建议 |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
(一)研究不足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文献 |
(一)专着 |
(二)硕博论文 |
(三)期刊 |
二、外文文献 |
(一)专着 |
(二)期刊 |
(三)其他 |
附录1 阅读理解测试卷A |
附录2 阅读理解测试卷B |
附录3 调查问卷改动详情 |
附录4 调查问卷A |
附录5 调查问卷B |
附录6 结构化访谈提纲 |
附录7 元认知提问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7)ADI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概念界定 |
1.2.1 论证 |
1.2.2 论证教学 |
1.2.3 探究式教学 |
1.2.4 ADI教学模式 |
1.2.5 批判性思维倾向 |
1.3 国内外关于ADI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理论基础 |
1.4.1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1.4.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1.5 研究目标与意义 |
1.5.1 研究目标 |
1.5.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思路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问卷调查法 |
2.2.2 文献研究法 |
2.2.3 访谈法 |
2.3 研究工具 |
2.3.1 ADI教学应用调查 |
2.3.2 《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倾向问卷》中文版 |
2.3.3 学生访谈提纲 |
2.4 研究思路 |
第三章 ADI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
3.1 《遗传与进化》ADI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
3.2 ADI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步骤 |
3.3 8个阶段时间安排 |
3.4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案例 |
3.4.1 ADI教学模式教学过程 |
3.4.2 一般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 |
3.4.3 本节小结 |
3.5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案例 |
3.5.1 ADI教学模式教学过程 |
3.5.2 一般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 |
3.5.3 本节小结 |
3.6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案例 |
3.6.1 ADI教学模式教学过程 |
3.6.2 一般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 |
3.6.3 本节小结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4.1 ADI教学应用调查数据分析 |
4.1.1 教师基本基本信息的统计 |
4.1.2 ADI教学应用调查具体题目的数据统计及分析 |
4.1.3 本节小结 |
4.2 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业成绩及批判性思维倾向的对照分析 |
4.2.1 开学初月考与期末考学业成绩分析 |
4.2.2 批判性思维倾向前后测分析 |
4.2.3 本节小结 |
4.3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
4.3.1 学生访谈的具体分析 |
4.3.2 本节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 |
5.1 讨论 |
5.1.1 ADI教学模式适用于生物学实验和理论探究内容 |
5.1.2 ADI教学模式被教师了解程度很低 |
5.1.3 ADI教学模式对中学生的学业成绩有一定的提升效果 |
5.1.4 在较短时间内,ADI教学模式对批判性思维倾向个别维度有一定的提升效果 |
5.2 研究结论 |
5.3 建议 |
5.3.1 加强教师对ADI教学模式的学习 |
5.3.2 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论证问题 |
5.4 存在不足 |
5.5 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中学批判性思维倾向调查问卷(CTDI-CV) |
附录2 论证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生物学教学的应用调查 |
附录3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4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学生讲义 |
附录5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学生讲义 |
附录6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学生讲义 |
附录7 学生访谈记录 |
附录8 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9月月考 |
附录9 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联考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Kahoot!和Quizlet在对美国中学生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相关动态 |
一、Kahoot!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二、Quizlet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美国中学中文教学的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一、行动研究法 |
二、文献法 |
三、问卷调查法 |
四、访谈法 |
第四节 Kahoot!和Quizlet的平台介绍 |
一、Kahoot!平台及其操作流程 |
二、Quizlet平台及其操作流程 |
第一章 Kahoot!和Quizlet在美国中学中文教学中的应用调查 |
第一节 调查说明 |
一、调查对象 |
二、调查问卷 |
三、访谈设计 |
第二节 Kahoot!在美国中学中文教学中的应用调查 |
一、教师调查结果 |
二、学生调查结果 |
三、总结与分析 |
第三节 Quizlet在美国中学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调查 |
一、教师调查结果 |
二、学生调查结果 |
三、总结与分析 |
第四节 Kahoot!和Quizlet的对比分析 |
一、Kahoot!和Quizlet功能设计的异同 |
二、Kahoot!和Quizlet应用效果的异同 |
三、Kahoot!和Quizlet应用问题的异同 |
第二章 应用Kahoot!和Quizlet的中文教学实践 |
第一节 Kahoot!和Quizlet中文教学实践背景 |
一、教学实践目的 |
二、教学对象 |
三、教学实践内容 |
第二节 Kahoot!和Quizlet的中文教学实践 |
一、Kahoot!和Quizlet的教学实践一 |
二、Kahoot!和Quizlet的教学实践二 |
三、Kahoot!和Quizlet的教学实践三 |
第三节 Kahoot!和Quizlet的教学效果反馈调查 |
一、教师应用Kahoot!和Quizlet的效果反馈 |
二、学生使用Kahoot!和Quizlet的行为倾向 |
三、学生对Kahoot!和Quizlet应用方式的期望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Kahoot!和Quizlet应用于中文教学的思考 |
第一节 Kahoot!和Quizlet应用于中文教学的现存问题 |
一、部分教师对Kahoot!和Quizlet的认识不足 |
二、教师使用Kahoot!和Quizlet存在较多问题 |
三、Kahoot!和Quizlet的中文功能存在一定欠缺 |
第二节 Kahoot!和Quizlet应用于中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
一、教师需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
二、教师应不断提高Kahoot!和Quizlet应用能力 |
三、教师应充分考虑学习者的使用需求 |
四、教师可采用“扬长补短”的应用策略 |
结语 |
一、本文研究结论 |
二、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Kahoot!教师问卷 |
二、Kahoot!学生问卷 |
三、Quizlet教师问卷 |
四、Quizlet学生问卷 |
五、Kahoot!教学效果反馈调查问卷 |
六、Quizlet教学效果反馈调查问卷 |
七、教师访谈提纲(前期调查) |
八、学生访谈提纲(教学反馈调查) |
致谢 |
(9)智慧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缘起 |
一、教育信息化变革发展的时代要求 |
二、新课程改革要求重塑学生学习方式 |
三、智慧课堂教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
第二节 研究意义与价值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价值 |
第三节 研究现状与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四节 研究问题与内容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内容 |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智慧课堂 |
二、自主学习任务单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泛在学习理论 |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 |
三、首要教学原理 |
四、项目式学习理论 |
第三章 自主学习任务单的结构设计 |
第一节 自主学习任务单、导学案、预习单的差异调查 |
一、学生的问卷调查 |
二、教师的访谈调查 |
第二节 自主学习任务单、导学案、预习单的差异分析 |
一、适用范围 |
二、概念阐释 |
三、理论基础 |
四、设计理念 |
第三节 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基本结构分析 |
一、学习指南 |
二、学习任务 |
三、困惑与建议 |
第四章 自主学习任务单的任务设计 |
第一节 学习任务的设计依据 |
一、课程标准 |
二、教材分析 |
三、学情分析 |
第二节 学习任务的设计原则 |
一、科学性原则 |
二、趣味性原则 |
三、情境性原则 |
四、可操作性原则 |
第三节 学习任务的设计理念 |
一、任务驱动与问题导向相统一 |
二、核心素养与教学内容相融合 |
三、任务分解与支架搭建相结合 |
第四节 学习任务的设计过程 |
一、前端分析 |
二、任务设计 |
第五章 自主学习任务单应用的行动研究 |
第一节 行动研究设计 |
一、研究方案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步骤 |
第二节 第一轮行动研究 |
一、制定计划 |
二、行动实施 |
三、结果分析 |
四、方案修正 |
第三节 第二轮行动研究 |
一、制定计划 |
二、行动实施 |
三、结果分析 |
四、方案修正 |
第四节 第三轮行动研究 |
一、制定计划 |
二、行动实施 |
三、结果分析 |
四、反思总结 |
第五节 行动研究总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系统总结梳理自主学习任务单、导学案、预习单的异同 |
二、确立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依据、原则、理念并建立基本框架 |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一、研究不足 |
二、研究展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 |
附录七 |
附录八 |
致谢 |
(10)数字阅读应用对远程成人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Acknowledgements |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1 Research Background |
1.2 Aims of the Research |
1.3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
2.1 Mobile-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MALL) |
2.1.1 From Mobile Learning to Mobile-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MALL) |
2.1.2 Previous Studies on Mobile-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
2.1.2.1 Review of Mobile-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Abroad |
2.1.2.2 Review of Mobile-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in China |
2.2 Mobile Reading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
2.3 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 for Language Learning |
2.4 L2 Reading While Listening |
2.5 Link between Vocabulary Size and L2 Proficiency |
2.6 Reading Ability and Measuring Method |
2.7 Summary and Research Gap |
Chapter 3 Theoretical Basis |
3.1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
3.2 Informal Learning |
3.3 Autonomous Learning |
Chapter 4 Research Methodology |
4.1 Research Question |
4.2 Research Participants |
4.3 Research Procedure |
4.4 Research Instruments |
4.4.1 Pretest and Post-test |
4.4.2 Questionnaire |
4.4.3 Interview |
4.4.4 "MintReading" Digital Reading Application |
4.4.5 The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WeChat |
4.5 Data Collection and Data Analysis |
4.5.1 Data Collection |
4.5.2 Data Analysis |
Chapter 5 Research Results |
5.1 The Changes of Final Test Scores |
5.2 The Contrast of Their Reading Completion Data |
5.3 Feedback towards Digital Reading Application |
5.4 In-depth Exploration of Attitudes towards Digital Reading |
5.5 Summary of the Results |
Chapter 6 Discussion |
Chapter 7 Conclusion |
7.1 Major Findings |
7.2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
7.2.1 The Supervisory Role of Teachers |
7.2.2 The Cooperative Role of Students |
7.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 |
7.3.1 Limitations of the Research |
7.3.2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 |
References |
Appendixes |
Appendix 1 Teaching Plan for Experimental Group |
Appendix 2 One Example of Everyday Routine Handout |
Appendix 3 Questionnaire |
Appendix 4 Interview Questions Outline |
Appendix 5 The Scores Data |
四、基于Handout的阅读课教学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场景式微课的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以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为例[D]. 秦世瑞.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 [2]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D]. 吴秉旭.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3]多模态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阅读课中的应用[D]. 高艺洋. 浙江科技学院, 2021
- [4]翻转课堂在对外汉语中级阅读课中的应用[D]. 郭珊珊. 长春大学, 2021
- [5]对外汉语线上阅读课教学研究 ——以疫情期间华中师范大学某预科班为例[D]. 朱芷萱.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6]初中英语元认知阅读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D]. 耿佳艺.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7]ADI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实践研究[D]. 黄健. 广州大学, 2020(02)
- [8]Kahoot!和Quizlet在对美国中学生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王甜丽.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9]智慧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为例[D]. 许芳.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10]数字阅读应用对远程成人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D]. 李洁璨.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