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化生产用电工序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论文文献综述)
马玥[1](2021)在《基于内部市场化的CL矿业公司预算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应对公司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CL矿业公司于2016年引入内部市场化管理体系,期望通过改变传统行政关系,以价格为纽带,以统一结算的方式,为公司带来低成本和高效的资源配置。该体系引进后,公司的预算管理也随之发生改变,在预算管理组织体系、预算编制等多方面进行了适应性调整,但调整后的预算管理仍与市场化产生了许多不相适应的问题,使内部市场化和预算管理的运行效果都大打折扣,在降本增效方面也收效甚微。公司亟需对现有预算管理体系进行改进,使其能够与内部市场化充分融合,发挥出预算管理的价值和作用,实现公司降本增效的目标。本文以CL矿业公司在内部市场化条件下的预算管理为研究对象,以CL矿业公司预算管理如何与内部市场化有效融合为研究主题,首先介绍了内部市场化的管理目标和管理特点,内部市场化对预算管理的影响等。然后详述了CL矿业公司内部市场化现状以及内部市场化后的预算管理实施情况,通过对上述内容的分析,发现CL矿业公司在预算管理流程,预算编制方法,预算执行分析和预算管理考核等方面与内部市场化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现有预算管理不能与内部市场化相匹配,部分预算管理流程独立于市场化之外,难以与之融合等。针对上述问题及形成原因,从建立两级预算三级市场的预算编制体系,充分考虑内部市场化利润中心及内部转移价格对预算管理的影响下的预算编制,完善预算考核等方面提出了内部市场化背景下预算管理的改进建议。最后对预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提出针对改进建议的保障措施。通过上述研究过程得出了以下结论,在内部市场化条件下的预算管理需要充分考虑内部市场化重要特征的影响,并进行多方面的适应性改进,以满足内部市场化的要求。预算管理与内部市场化的有机结合能够发挥两者的协同作用,提高公司降本增效的水平。
张廷山[2](2021)在《施工企业绿色施工标准化管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及环境治理政策的推行,建筑业项目施工作为一个高消耗、投入大、污染重的行业势必要走绿色施工的道路,是我国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近年来,绿色施工和标准化管理逐渐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同时也是建筑业减少碳排放、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切实有效推行绿色施工和标准化管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管理性难题。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建筑业企业绿色施工标准化管理理论进行了论述和研究,针对施工企业绿色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规范不明确、标准不统一,因人员变动、经验不足等造成的实施过程中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结合山东德建集团有限公司施工的山东省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对绿色施工标准化管理应用现状、过程经验进行汇总、总结,为后续的深入应用提供实践依据。论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内容:1.对绿色施工和标准化管理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理论以及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指出了绿色施工和标准化管理研究的必要性,明确了绿色施工标准化管理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并对绿色施工标准化管理相关理论和总体框架进行了论述,阐述了建筑施工企业绿色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化应用的相关理论基础。2.阐述了绿色施工标准化管理在东建德州花园项目的应用情况,对项目情况、应用设计及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对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的建设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提出了该项目的绿色施工实施计划与目标。3.对东建德州花园项目的绿色施工标准化方案设计和相关施工组织方案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规定了具体的预期目标和管理内容,包括“四节一环保”(节水、节地、节能、节材和环境保护)、“四新”技术应用方案及研究等等。阐述了项目在绿色施工标准化管理中的各项管理措施及应用效果。4.对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现场绿色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因项目管理人员不固定、规范了解不全面造成的重复施工、重复操作进行了细致分析,针对当前存在的绿色施工目标不明确、措施不详细、设备设施利用率低、周转使用率低、管理成本费用高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制定了改进方案,简化了施工企业和项目部在绿色施工实施过程中的重复策划、重复设计,降低了落实过程中的潜在风险。为顺利开展绿色施工标准化管理,最终提升项目管理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明确了活动思路。5.对项目绿色施工标准化管理相关应用点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阐述,详细叙述了节材、节地、节水、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在项目上是如何应用和开展活动的,对项目应用过程中的过程经验分析了不足,进行了总结、提升,形成了绿色施工标准化管理体系和对应的管理制度,为后续项目的绿色施工标准化施工管理提供了经验与依据。绿色施工标准化管理的措施和方法在东建德州花园项目上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实现了项目绿色施工的各项既定指标,提高了绿色施工管理效率,对建筑业企业推广应用绿色施工项目标准化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应用经验,有利于推动绿色施工在建筑领域的顺利发展。
梁青艳[3](2021)在《基于流程网络仿真的钢铁企业炼钢调度和能源优化》文中指出绿色化和智能化是钢铁行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两大基本要素,研究生产系统以及能源系统的优化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几年随着企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的普遍提高,智能制造提升工程也逐渐着手实施,急需利用智能模型去解决复杂生产流程中的生产优化调度问题以及钢铁企业能源多介质优化调配问题。本文针对当前炼钢调度以及能源优化问题研究中的不足和局限性,提出基于流程网络仿真进行优化建模的新的解决方案,进行了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验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充分考虑钢铁企业炼钢调度的特点及难点,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炼钢智能化动态调度方案,构建了通用性的多智能体流程网络仿真优化基础模型,并分别结合普钢和特钢不同实际生产场景进行了应用验证。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大大减少无效作业时间,提高作业效率,并且能适应多变的现场环境,有效解决了炼钢生产流程中具有强耦合、多路径、多目标、多约束、多干扰特性的计划调度较为困难的难题。(2)充分考虑钢铁企业能源和生产耦合紧密的特点,从能量流的角度出发,构建了能量流网络基本描述模型包括主工序能量流模型、分介质能量流网络模型、能量流网络集成模型,对物质流、能量流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耦合的关系进行了信息表征;提出了从钢铁流程生产工艺出发,基于静态因素、动态因素及能源本身波动规律建立主工序能量流节点模型的建模方案,并分别以煤气和电力介质为例进行了主工序能量流具体分析、模型描述及预测验证。预测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实时工艺节奏和动态工况信息,使模型具有更好的适应性。煤气预测模型,模型误差基本在10%以内;电力96点负荷预测模型,模型误差在5%以内的达到96%,均获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3)以能量流网络模型为基础,针对以满足需求,放散最小为目标的能源计划的智能生成问题构建了基于规则的能源仿真调配模型,针对以放散和成本最小为目标的能源动态调度问题构建了基于优化算法的能源优化调配模型,并分别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这两部分的研究分别针对不同的具体应用问题,不同优化目标进行了建模,而且和能量流网络模型结合,形成了完整的模型体系,为能源的多工况场景计划制订、优化协调提供了新方法。
林希[4](2021)在《基于物联网的水泥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这些年正变的越来越高,碳排放是重要推手,全球多个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对此越来越重视。我国进入工业化以后,煤炭、电力等能源消耗量逐年增加,碳排放量也随之增加,在碳排放方面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国际形势。水泥行业作为传统高耗能企业,碳排放量大,加之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节能减排、建设能源管理系统对水泥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课题。能源管理系统以水泥企业实际生产数据为基础,统一节能绩效衡量办法,通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可实现能源的闭环管理,对水泥企业的节能降耗和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具有非常显着的效果。本篇论文以笔者实际参与建设的能源管理项目为例,研究了水泥企业的用能构成和主要能耗指标,分析了国内水泥企业能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能源管理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进而讨论如何从水泥企业实际需要出发,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建立一套适合水泥企业的能源管理系统。最后对能源管理系统实施后取得的巨大效益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目前大数据分析技术和智能优化控制技术的发展,介绍了能源管理系统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该水泥企业能源管理系统自投入运行以来,工作稳定,运行可靠,达到了预期的建设目标,为企业的能源优化管理,节能降耗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具有非常好的实用性,取得的经济效益明显。
杨晓弟[5](2021)在《基于精益思想的国网电力用户用电检查流程标准化研究》文中认为天津作为直辖市,承载着社会发展及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作为公共事业服务企业的电力企业是城市建设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天津城市建设的持续发展,需要电力企业的协同与配合。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用电检查工作既是电力企业经营运作管理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力企业给用电客户提供服务的窗口,在保障用电客户用电安全的前提下,用电检查人员规范社会用电秩序,努力搭建电力企业与用电客户的桥梁。同时,用电检查也是电力企业的售后服务专业,对提高电力公司服务质量,促进企业经济收益、维护客户利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在目前的用电检查专业工作中存在着与其它传统专业相同的工作效率不高、资源浪费等问题。为了确保社会生产、生活的正常安全运行,排除电力用户的安全隐患,提高优质服务水平,加强用电检查管理水平,进行电力用户用电检查流程的标准化研究,提高用电检查工作效率、提升用电检查工作质量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对精益生产方式进行了研究,结合电力企业的特点,提出了电力用户用电检查精益生产的分析体系,同时阐述了各种精益分析方法在分析阶段的应用。根据精益分析的结构从流程、资源配置、理念与管理三个方面,应用精益方法来分析电力用户用电检查流程中出现的浪费或不足,同时总结造成问题的根本原因。然后将原因归类,提出每个环节可以优化的方向。研究和筛选精益工具,主要采用的Lean Six Sigma(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改善工具针对性的解决电力用户用电检查中的问题,结合企业和流程特点,详细阐述其实施方法。通过对电力用户用电检查业务的全面升级,建立了以精益生产拉动用电检查流程,以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控制各环节质量,具有精益思想,实现PDCA闭环管理,可持续改善的标准化电力用户用电检查模式。优化后的电力用户用电检查模式精益效果明显,故障处置效率、用户满意度及企业核心竞争力均有所提升,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谢信霖[6](2020)在《基于关键链的A配电网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研究》文中认为“高周转”,伴随着房地产企业的扩张,是近年最热门的词语之一,它要求房地产企业要加快资金的高速周转,加速每一个投资项目的建成,尽快实现项目收益产出,并将收益产出投入到新的投资项目中去。同样作为一个重资产的行业,电力企业在国内经济“新常态”下,也不得不从无视成本、收益地、粗暴地投资扩张,转向面对如何实现“高周转”的问题。在电网企业投资建设的项目中,覆盖面最广的就是配电网项目,尤其是10k V配电线路建设项目,一旦进行有效的管控,将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程进度控制是项目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整个工程的实施与质量保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项目进度作为衡量工程项目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经济指标之一,项目能否发挥其经济效益,与其是否能在指定的时间内交付使用密切相关,因此做好项目进度管理工作十分必要。本论文结合国内外项目管理研究现状,在传统项目施工进度控制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配电网架空线路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现状及问题进行阐述,突出关键链项目管理的必要性。本论文以“A配电网架空线路施工项目”为例,基于工程项目的工程概况、施工工序、组织架构,结合关键链理论对该项目进行WBS分解,确定关键路径;为了进一步加快投资收益,对关键路径进行二次优化;采用最乐观完成时间的50%概率时间作为削减安全时间的工序时间;分析约束瓶颈,运用平行算法优先准则确定工程关键链;运用弹性系数法确定缓冲区大小,最终确定本工程的项目进度计划。为了进一步有效落实项目进度计划,通过在缓冲区设置绿、黄、红三色区间,利用项目风险预估、绩效考核等方式,实现项目进度有力控制。通过构建的控制管理模型,运用关键链法对A配电网架空线路施工项目进度进行控制,为本工程的顺利完工提供保障,证明运用关键链技术进行项目进度控制在理论和实践上是可行的,今后可以在其他同类型的工程上推广应用。
宋维有[7](2020)在《HA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建筑施工行业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以及社会对施工项目在安全、质量、环保、文明施工的要求标准不断提高,建筑施工项目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建筑施工项目利润是施工企业主要的利润来源,传统的粗放式管理已经不适应现代企业对项目的管理要求,因此走精细化管理是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必经之路。精细化管理是以精细操作为基本特征,管理责任更具体化、明确化。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流程明确,定位精确,目标细化,体现出追求更好、更优,精益求精的“精化”管理和更加具体,更加专注,更加注重细节的“细化”管理。让建筑施工项目管理避免弯路,降低不必要损耗,把项目成本控制到最优。本文运用了项目管理理论和精细化管理理论,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及访谈法、案例分析法对HA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课题的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及方法,并论述了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的概念和国内外对精细化管理的研究现状;然后对HA建筑施工项目一期工程的精细化管理内容和现状以及在人力、材料、成本、进度、安全、质量精细化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以及保障措施,为HA建筑施工项目二期、三期的以及类似项目的施工精细化管理提供借鉴,对提高公司的项目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文化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杨萌[8](2020)在《可再生能源高渗透率电力系统的有功辅助服务市场机制设计与出清模型研究》文中指出可再生能源高渗透率环境下,电力系统运行特性发生了质的变化,电力灵活性资源调控的市场机制成为焦点问题。本文针对可再生能源高渗透率电力系统,分别从市场机制、供给侧策略和需求侧策略的角度,围绕激励电力灵活性资源的有功辅助服务市场机制及供给侧和需求侧响应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从市场机制设计的角度,分别就我国“厂网分开”的电力体制下尚未建立和正在建立电力现货市场的两种现实情况及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针对可再生能源高渗透率电力系统运行面临的调峰问题和爬坡等问题,设计了可再生能源高渗透率电力系统的有功辅助服务市场总体架构,为分阶段、系统性地建立灵活性资源市场激励机制提供了一种实现路径。具体分析了在我国现货市场建立前,调峰市场的属性及其设计前提,设计了可再生能源参与的调峰市场机制及其向现货市场过渡的方案,并以算例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根据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和电力市场发展预期,构建了一种电能量现货市场与多种有功辅助服务市场的联合出清模型。该模型实现了电能量、向上调频服务、向下调频服务、向上旋转备用服务、向下旋转备用服务、向上非旋转备用服务、向下非旋转备用服务等7个不同交易品种的联合出清。算例验证该模型可以体现不同灵活性资源的技术特点和经济价值,并适应可再生能源的不确定性,能促进可再生能源的经济消纳。从供给侧的角度,为提高灵活性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了基于数据驱动的调频服务需求量化模型。基于对现有调频服务需求量化方法的对比分析,针对可再生能源高渗透率电力系统的复杂场景,采用数据驱动的方法预测调频服务需求。通过分离调频服务对应的时间分量,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得到假设无调频措施介入情况下的潜在频率偏差,并以此为依据预测系统对于调频服务的短时需求,算例验证了该方法可以有效实现在线快速的准实时调频需求预测。从需求侧响应分析的角度,为广泛吸纳新型灵活性资源,分别针对不同规模的需求侧资源参与辅助服务市场投标行为,提出了结合生产计划的工业电力用户双层报价决策模型,以及基于条件约束的集成商资源集成报价决策模型。算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决策模型能够为需求侧资源参与响应现货价格和参与辅助服务市场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能够在本文所提出的有功辅助服务市场机制中得到有效激励。论文提出的有功辅助服务市场机制设计与出清模型,有利于激励需求侧参与辅助服务竞争,改进有功辅助服务调控手段,优化现货市场与辅助服务市场出清模式,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灵活性资源的充裕度和辅助服务能力,进而促进电力市场高效运营。
贾潇寅[9](2020)在《双柳矿选煤厂清洁生产管理研究》文中指出煤炭,是工业时代以来世界上使用最基础、也是最广泛的能源之一。步入二十一世纪后,信息化的进程极大地削弱了煤炭的地位,但是煤炭在全球范围内还是长期必不可少的能源,尤其是还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国。而现如今,许多高精度工业和高耗能企业关于煤炭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选煤厂提供的精煤、中煤等再加工煤产品受到了国内外市场的青睐。21世纪以来,我国选煤行业在其发展区域、发展行业、发展规模都呈爆发式增长的态势,但同时由于其所造成的能源消耗高、产生的各类污染物较多,不仅进一步加大了发达国家对水、电能源的供应和管理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周边的生态环境。因此,选煤厂要想实现可持续弹性发展,兼顾经济效益和节能减排,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十分必要。清洁生产在我国起步较晚。一直到21世纪初,我国开始在北京、上海等地进行清洁生产示范和试点工作,随后很多省市响应国家相应政策的倾斜方向,初步颁布了一些地方性的促进清洁生产推进的试行政策和法规文件,石化、冶金等行业的部分企业也适时进行了生产加工设备的改良换代,并且引进了相当一部分高新技术人才。然而,清洁生产的有效实施不仅仅依靠先进的设备和研发、操作人才,更加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清洁生产管理制度。相对于国外同期的先进管理水平,我国煤炭行业对于清洁生产的管理无论是制度制定还是体系建设,都不够成熟和完善。山西作为产煤大省,在煤炭行业方面需要投入很大的力度抓清洁生产。本文以山西省汾西矿业有限集团所属低硫煤井双柳矿新建的选煤厂为例,基于清洁生产发展的标准要求,利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对选煤厂煤炭采选清洁生产实施整个流程展开评价,在利用资源耗竭系数和环境影响潜值的选样综合计算识别出高耗能生产工艺、环节和部位,以及污染排放超标或者是异于其他先进选煤厂的废弃物种类,追根溯源,进一步深入找出该厂资源控制、清洁生产责任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漏洞,打破常规末端治理的思路,对于该选煤厂在设备的改进,生产过程中的控制管理以及相应的责任机制和保障机制进行探索,构建一套相对完整的清洁生产管理体系,为双柳矿选煤厂清洁生产的全面实现提供一种合理构想,也希望可以为其他同类型行业提供借鉴。
郑思源[10](2020)在《工业无线现场总线在钢铁行业能源管理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的确定,作为传统高耗能制造业,钢铁工业迫切需要提高能源利用率,解决能源管理落后的问题。目前,我国大多中小型钢铁企业自动化水平还有待提高,对生产过程中的能源产耗情况无法形成全面的监控和调度,造成能源浪费甚至引发生产安全问题。本文以数据采集作为能源调度问题的切入点,研究以WirelessHART为典型的工业无线传感网络在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的应用,论文主要工作如下:首先介绍了WirelessHART协议栈结构,对信道跳频、时分多址等关键技术做出了说明。设计了基于冗余路径的路由算法和基于边着色的链路调度算法,提高了无线通信的可靠性与实时性,并使用OPNET软件对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然后以三维无线感知模型为基础,使用粒子群算法在钢铁生产现场部署WirelessHART节点,实现无线传感网络在监测区域的覆盖率优化;其次综合分析了钢铁生产中煤气、蒸汽、电力子系统的能耗关系,建立了钢铁联合调度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将钢铁能源优化调度转化为多目标能源优化问题,采用多目标规划法进行了模型求解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可行性;最后将工业无线传感网络与钢铁能源调度模型相结合,研究并开发了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分时用电管理、单耗管理、介质平衡管理、SCADA监控等功能,满足了企业实际需要。
二、优化生产用电工序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优化生产用电工序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内部市场化的CL矿业公司预算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内部市场化相关理论 |
2.1.1 内部市场化的概念及目标 |
2.1.2 内部市场化管理的主要特征 |
2.2 基于内部市场化的预算管理相关理论 |
2.2.1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2.2 内部市场化与预算管理的关系 |
2.2.3 基于内部市场化的预算管理内容及编制方法 |
2.2.4 内部市场化对预算管理的影响 |
第三章 CL矿业公司内部市场化及预算管理现状分析 |
3.1 CL矿业公司概况 |
3.2 CL矿业公司内部市场化现状 |
3.2.1 内部市场化总体管理框架 |
3.2.2 内部市场利润中心的划分 |
3.2.3 内部市场化定额管理体系 |
3.2.4 内部市场转移价格的制定 |
3.3 基于内部市场化的CL矿业公司预算管理实施情况 |
3.3.1 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
3.3.2 预算编制流程 |
3.3.3 预算编制内容和方法 |
3.3.4 预算执行与分析调整 |
3.3.5 预算管理的考核 |
3.4 基于内部市场化的CL矿业公司预算管理问题分析 |
3.4.1 内部市场化与预算编制流程衔接性较弱 |
3.4.2 内部市场化后预算编制方法缺少针对性 |
3.4.3 内部市场化后预算管理分析不详细 |
3.4.4 内部市场化预算管理考核缺乏激励性 |
第四章 基于内部市场化的CL矿业公司预算管理改进 |
4.1 基于内部市场化的预算管理改进目标思路及原则 |
4.1.1 基于内部市场化的预算管理改进目标 |
4.1.2 基于内部市场化的预算管理改进思路 |
4.1.3 基于内部市场化的预算管理改进原则 |
4.2 基于内部市场化的CL矿业公司预算编制流程改进 |
4.2.1 内部市场化分级管理与预算编制流程的衔接 |
4.2.2 预算编制流程改进后的预算目标分解 |
4.3 基于内部市场化的CL矿业公司预算编制方法改进 |
4.3.1 基于内部市场化的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 |
4.3.2 市场化利润中心影响下的生产预算编制方法改进 |
4.3.3 市场化精细管理影响下的资金预算编制方法改进 |
4.3.4 改进后的财务预算编制 |
4.4 基于内部市场化的CL矿业公司预算执行分析改进 |
4.4.1 内部市场化三级市场与预算分析体系结合 |
4.4.2 内部市场化下预算分析内容的完善 |
4.4.3 内部市场化下预算分析时效的保证 |
4.5 基于内部市场化的CL矿业公司预算管理考核改进 |
4.5.1 增加针对内部市场主体预算考核程序 |
4.5.2 内部转移价格控制下的预算考核对标体系建立 |
第五章 CL 矿业公司市场化下预算管理改进效果及保障措施 |
5.1 基于内部市场化的CL矿业公司预算管理改进效果 |
5.1.1 总体成本对比分析 |
5.1.2 产品单位成本对比分析 |
5.1.3 内部市场人工费结算价格对比分析 |
5.2 基于内部市场化的CL矿业公司预算管理改进方案保障措施 |
5.2.1 促进全员思想的转变 |
5.2.2 增加对员工的专业化培养 |
5.2.3 建立信息管理保障系统 |
5.2.4 强化沟通机制 |
5.2.5 加强内审机构的监督检查力度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2)施工企业绿色施工标准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绿色施工标准化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绿色施工标准化管理理论研究 |
2.1 绿色施工的定义及内涵 |
2.1.1 绿色施工的概念 |
2.1.2 绿色施工的意义 |
2.2 标准化管理的定义及内涵 |
2.2.1 标准化管理的概念 |
2.2.2 技术管理标准化 |
2.3 绿色施工标准化管理的内涵及价值优势 |
2.3.1 绿色施工标准化管理的定义 |
2.3.2 绿色施工标准化管理的优势和价值 |
2.4 绿色施工标准化管理的总体框架 |
第3章 绿色施工标准化管理项目应用 |
3.1 绿色施工项目相关情况 |
3.1.1 施工单位及绿色施工标准化实施背景 |
3.1.2 工程简介 |
3.1.3 结构工程概况 |
3.1.4 工程周边环境概况 |
3.2 绿色施工标准化设计 |
3.2.1 绿色施工环境影响要素分析 |
3.2.2 拟解决的绿色施工主要技术问题 |
3.2.3 绿色施工实施原则 |
3.2.4 绿色施工实施方式 |
3.2.5 绿色施工控制的目标 |
3.3 东建德州花园绿色施工标准化实施方案及管理制度 |
3.3.1 施工组织设计 |
3.3.2 绿色施工标准化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 |
第4章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标准化管理应用研究 |
4.1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方面的研究 |
4.1.1 基本要求 |
4.1.2 周转设施(材料) |
4.1.3 节材方面 |
4.2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方面的研究 |
4.2.1 基本要求 |
4.2.2 节水措施 |
4.3 节能与能源利用方面的研究 |
4.3.1 基本要求 |
4.3.2 能源节约 |
4.4 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方面的研究 |
4.4.1 基本要求 |
4.4.2 节地措施 |
4.5 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 |
4.5.1 扬尘控制 |
4.5.2 噪声与振动控制 |
4.5.3 光污染控制 |
4.5.4 污水控制 |
4.5.5 土壤保护 |
4.5.6 建筑垃圾控制 |
4.6 积极采用“四新”技术 |
4.6.1 大直径钢筋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 |
4.6.2 承插式脚手架的应用 |
4.6.3 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 |
4.6.4 预拌砂浆施工技术 |
4.6.5 WJ外模内置现浇混凝土复合保温施工 |
4.6.6 GH轻集料混凝土砌块 |
4.6.7 铝合金窗断桥技术 |
4.6.8 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 |
第5章 绿色施工标准化管理效果及经验总结 |
5.1 绿色施工管理体系运营效果评价 |
5.1.1 绿色施工评价标准与规则 |
5.1.2 工程项目评价内容 |
5.2 绿色施工标准化管理先进经验总结 |
5.3 绿色施工标准化不足与分析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3)基于流程网络仿真的钢铁企业炼钢调度和能源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炼钢生产优化调度问题研究现状 |
1.2.1 炼钢生产调度的特点及难点 |
1.2.2 炼钢生产调度问题的研究方向 |
1.2.3 生产调度问题主要研究方法 |
1.2.4 当前研究中的不足和局限性 |
1.3 能源优化调配问题研究现状 |
1.3.1 能源产耗模型的研究 |
1.3.2 单一能源介质的优化模型的研究 |
1.3.3 多能源介质的优化模型的研究 |
1.3.4 当前研究中的不足和局限性 |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1.5.1 研究内容 |
1.5.2 创新点 |
2 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炼钢流程仿真优化模型 |
2.1 建模方案 |
2.2 基于多智能体的仿真优化模型 |
2.2.1 多智能体基本概念 |
2.2.2 智能体体系结构 |
2.2.3 智能体基本结构 |
2.2.4 智能体状态划分 |
2.2.5 物料智能体 |
2.2.6 设备管理智能体 |
2.2.7 设备智能体 |
2.2.8 天车管理智能体 |
2.2.9 天车智能体 |
2.2.10 智能体任务协调流程 |
2.3 本章总结 |
3 炼钢-连铸流程仿真优化模型实现及仿真分析 |
3.1 炼钢-连铸生产工艺流程及阶段 |
3.2 生产工艺流程特点 |
3.3 技术方案 |
3.3.1 仿真优化流程 |
3.3.2 多智能体模型实例化 |
3.3.3 作业时间波动分析 |
3.4 案例分析 |
3.4.1 仿真优化分析 |
3.4.2 多场景下的生产调度 |
3.5 本章总结 |
4 高速工具钢炼钢流程仿真优化模型实现及仿真分析 |
4.1 高速工具钢生产工艺流程及阶段 |
4.2 生产工艺流程特点 |
4.3 技术方案 |
4.3.1 仿真优化流程 |
4.3.2 多智能体模型实例化 |
4.4 案例分析 |
4.4.1 案例描述 |
4.4.2 冶炼浇铸流程优化调整 |
4.4.3 电渣工序优化调整 |
4.4.4 设备故障调整 |
4.4.5 炉次优化调整 |
4.5 本章总结 |
5 能量流网络模型 |
5.1 能源系统分析 |
5.1.1 能源消耗分析 |
5.1.2 能源平衡分析 |
5.1.3 能源转换分析 |
5.1.4 能源系统特点总结 |
5.2 能量流网络模型 |
5.2.1 能量流网络结构描述 |
5.2.2 主工序能量流模型 |
5.2.3 分介质能量流网络模型 |
5.2.4 能量流网络集成模型 |
5.3 煤气能量流网络中主工序节点模型 |
5.3.1 煤气产耗波动特点 |
5.3.2 煤气主工序节点模型 |
5.3.3 模型验证 |
5.4 电力能量流网络中主工序节点模型 |
5.4.1 负荷波动特点 |
5.4.2 电力负荷主工序节点模型 |
5.4.3 模型验证 |
5.5 本章总结 |
6 基于能量流网络动态仿真的能源优化调配 |
6.1 基于调度规则的仿真优化模型 |
6.1.1 基于规则的整体调配流程 |
6.1.2 燃气调配计算逻辑 |
6.1.3 蒸汽调配计算逻辑 |
6.1.4 电力调配计算逻辑 |
6.2 基于优化算法的仿真优化模型 |
6.2.1 仿真优化调配流程 |
6.2.2 目标函数 |
6.2.3 约束条件 |
6.2.4 模型求解 |
6.3 能源仿真优化模型软件化 |
6.4 案例分析 |
6.4.1 案例说明 |
6.4.2 基于调度规则的能源仿真计算 |
6.4.3 基于优化算法的能源仿真分析 |
6.5 本章总结 |
7 结论和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科研工作及发表论文 |
致谢 |
(4)基于物联网的水泥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水泥行业能源管理系统国内外发展和现状及启示 |
1.3 当前国内水泥企业在能管理方面的问题 |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理论背景与关键技术 |
2.1 相关理论及技术概述 |
2.2 MQTT技术 |
2.2.1 MQTT简介 |
2.2.2 MQTT的实现方式 |
2.2.3 MQTT的数据包结构 |
2.2.4 带MQTT功能的设备终端在能源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方式 |
2.3 NB-IoT |
2.3.1 NB-IoT简介 |
2.3.2 NB-IoT数据传递方式 |
2.3.3 窄带物联网技术的数据传输特性 |
2.4 OneNET云平台 |
2.4.1 OneNET简介 |
2.4.2 OneNET体系结构 |
2.4.3 OneNET的接入协议和技术优势 |
2.5 前后端分离软件架构 |
2.5.1 前后端分离软件架构简介 |
2.5.2 前后端分离软件架构的优势 |
2.6 BTREE索引 |
2.6.1 MySQL数据库的索引方式及BTree索引原理 |
2.6.2 B+Tree索引 |
2.7 Dojo |
2.8 能源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 |
2.9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水泥企业能源管理需求分析 |
3.1 能源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 |
3.2 能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内容 |
3.3 水泥企业生产用能分析 |
3.4 水泥企业生产能耗指标 |
3.4.1 工序能耗指标 |
3.4.2 折算标煤指标 |
3.4.3 综合能耗指标 |
3.5 能效指标清单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能源管理系统的设计 |
4.1 总体架构设计 |
4.2 云平台核心框架 |
4.2.1 设备管理 |
4.2.2 系统账户管理 |
4.2.3 数据传输管理 |
4.2.4 数据存储管理 |
4.3 网络设计 |
4.3.1 企业现有功能系统网络设计 |
4.3.2 现场智能仪表网络设计 |
4.4 时钟同步系统设计 |
4.5 关键设备选型 |
4.5.1 智能电表 |
4.5.2 MQTT智能网关 |
4.5.3 三层核心交换机 |
4.6 OneNET云平台部署 |
4.6.1 注册OneNET平台账号 |
4.6.2 创建产品,选择接入协议MQTT |
4.6.3 创建设备 |
4.6.4 数据上传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能源管理系统功能的实现 |
5.1 数据规范 |
5.1.1 数据类型 |
5.1.2 数据有效性 |
5.2 数据库设计 |
5.3 生产统计日报表功能 |
5.3.1 功能介绍 |
5.3.2 实现方式 |
5.3.3 展示方式 |
5.4 中控运行记录功能 |
5.4.1 功能介绍 |
5.4.2 实现方式 |
5.4.3 展示方式 |
5.5 电耗分析 |
5.5.1 功能介绍 |
5.5.2 实现方式 |
5.5.3 展示方式 |
5.6 开停机记录功能 |
5.6.1 功能介绍 |
5.6.2 实现方式 |
5.6.3 展示方式 |
5.7 手机APP功能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效益分析及展望 |
6.1 效益分析 |
6.1.1 经济效益分析 |
6.1.2 管理效率和社会效益分析 |
6.1.3 综合效益分析 |
6.2 总结与未来展望 |
6.2.1 总结 |
6.2.2 未来展望 |
6.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5)基于精益思想的国网电力用户用电检查流程标准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精益生产 |
2.2 精益思想 |
2.2.1 精益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
2.2.2 精益思想的原则 |
2.3 流程再造与优化 |
2.3.1 流程再造 |
2.3.2 流程优化 |
2.4 标准化研究 |
第三章 国网电力用户用电检查工作现状 |
3.1 国网天津电力概况 |
3.2 国网电力用户用电检查业务现状 |
3.2.1 用电检查的含义与意义 |
3.2.2 用电检查的具体工作内容 |
3.2.3 电力用户用电检查工作流程现状 |
3.2.4 电力用户用电检查工作指标现状 |
3.3 电力用户用电检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基于精益思想的用电检查工作分析 |
4.1 分析思路和分析方法概述 |
4.1.1 基于精益思想的分析体系 |
4.1.2 分析思路概述 |
4.2 电力用户用电检查工作整体分析 |
4.3 电力用户用电检查流程各环节分析 |
4.3.1 设备故障接收环节 |
4.3.2 派工并到达现场环节 |
4.3.3 故障设备查找与处理环节 |
4.3.4 恢复用电与情况反馈环节 |
4.4 电力用户用电检查资源配置分析 |
4.4.1 用电检查人员分析 |
4.4.2 用电检查物资分析 |
4.4.3 用电检查信息资源分析 |
4.5 电力用户用电检查理念与管理分析 |
4.5.1 用电检查人员理念分析 |
4.5.2 用电检查管理机制分析 |
第五章 基于精益思想的用电检查工作模式优化 |
5.1 用电检查工作模式优化目标 |
5.2 优化思路及方法 |
5.3 电力用户用电检查流程优化 |
5.3.1 用电检查流程优化 |
5.3.2 用电检查指标优化 |
5.4 用电检查资源配置优化 |
5.4.1 用电检查人员组织优化 |
5.4.2 用电检查物资优化 |
5.4.3 用电检查信息资源优化 |
5.5 电力用户用电检查理念与管理优化 |
5.5.1 组织开展各类培训 |
5.5.2 基于精益思想的评价考核制度 |
5.5.3 实行标准化作业 |
5.5.4 建立完善的应急处理机制 |
5.6 优化效果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基于关键链的A配电网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1.4.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关键链进度管理的理论基础 |
2.1 项目进度管理理论 |
2.1.1 项目进度管理概念 |
2.1.2 项目进度管理的内容 |
2.1.3 项目进度计划 |
2.1.4 项目进度控制 |
2.2 关键链理论 |
2.2.1 关键链理论的主要思想与方法 |
2.2.2 约束条件 |
2.2.3 缓冲区设置 |
2.3 关键链项目进度管理一般应用步骤 |
2.4 关键链技术与经典进度管理方法的优劣对比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工程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工程项目介绍 |
3.1.1 工程规模 |
3.1.2 配电网架空线路项目的技术特点 |
3.2 A项目进度管理现状 |
3.2.1 本项目管理机构 |
3.2.2 本项目施工安排及任务 |
3.2.3 本项目进度要求 |
3.3 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问题 |
3.3.1 管理机制落后,进度编制依赖经验 |
3.3.2 项目进度动态控制深度不足 |
3.3.3 参建单位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 |
3.3.4 进度计划编制以经典CPM/PERT为主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关键链的A项目进度计划 |
4.1 工程进度管理策略 |
4.1.1 配电网架空线路施工的进度要求 |
4.1.2 关键链技术应用电网项目的可行性 |
4.2 设置工程项目的原始进度计划 |
4.2.1 项目工序逻辑连接与工序耗时的估计 |
4.2.2 原始进度计划的工程特性优化 |
4.2.3 设置工程的原始网络进度计划 |
4.2.4 关键链工期的确定 |
4.3 资源冲突分析 |
4.3.1 资源约束条件分析 |
4.3.2 资源冲突的解决 |
4.3.3 本案例资源冲突解决方案 |
4.4 缓冲区的设置和计算 |
4.4.1 缓冲区的设置 |
4.4.2 缓冲区大小的计算 |
4.5 优化后的项目进度计划与管理 |
4.5.1 优化后的项目进度计划 |
4.5.2 优化后的项目进度管理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A项目计划的预期收益与进度保障 |
5.1 工程项目计划的预期收益 |
5.1.1 施工方预期收益 |
5.1.2 预期业主收益 |
5.2 工程项目计划的进度保障 |
5.2.1 工程进度风险预估设置 |
5.2.2 工程进度的预警机制设置 |
5.2.3 工程进度的多层管理层级设置 |
5.2.4 工程进度的调度管理机制设置 |
5.2.5 工程进度的绩效考核机制设置 |
5.2.6 工程进度的横向联动机制设置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7)HA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理论基础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项目管理概念及相关理论简介 |
1.3.2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概述 |
1.3.3 建筑施工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概念 |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HA建筑施工项目简介及其精细化管理实施现状 |
2.1 HA建筑施工项目简介 |
2.2 HA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实施现状 |
2.2.1 HA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实施主体 |
2.2.2 HA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内容 |
2.2.3 HA建筑项目精细化管理实施过程 |
2.2.4 HA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效果 |
第三章 HA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组织机构与人力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2 材料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3 成本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4 进度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5 安全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6 质量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四章 HA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优化设计 |
4.1 HA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优化的思路与原则 |
4.1.1 HA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优化思路 |
4.1.2 HA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优化原则 |
4.2 HA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优化方案 |
4.2.1 组织机构与人力精细化管理优化设计 |
4.2.2 材料精细化管理优化设计 |
4.2.3 成本精细化管理优化设计 |
4.2.4 进度精细化管理优化设计 |
4.2.5 安全精细化管理优化设计 |
4.2.6 质量精细化管理优化设计 |
第五章 HA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优化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及效果预期 |
5.1 保障措施 |
5.1.1 组织保障 |
5.1.2 制度保障 |
5.1.3 人才保障 |
5.1.4 资金保障 |
5.2 效果预期 |
5.2.1 组织机构与人力精细化管理优化效果预期 |
5.2.2 材料精细化管理优化效果预期 |
5.2.3 成本精细化管理优化效果预期 |
5.2.4 进度精细化管理优化效果预期 |
5.2.5 安全精细化管理优化效果预期 |
5.2.6 质量精细化管理优化效果预期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之处 |
6.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可再生能源高渗透率电力系统的有功辅助服务市场机制设计与出清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电力系统有功辅助服务与灵活性资源需求 |
1.2.1 电力辅助服务的概念与分类 |
1.2.2 可再生能源高渗透率系统的灵活性需求与应对 |
1.3 有功辅助服务市场机制及其研究现状 |
1.3.1 有功辅助服务市场机制 |
1.3.2 国外有功辅助服务市场机制研究与实践 |
1.3.3 我国辅助服务补偿机制与市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
1.3.4 国内外有功辅助服务市场出清模型研究与应用 |
1.4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2章 可再生能源高渗透率电力系统的有功辅助服务市场机制架构设计 |
2.1 概述 |
2.2 有功辅助服务市场机制要素分析 |
2.2.1 供求机制 |
2.2.2 竞争方式 |
2.2.3 价格机制 |
2.3 电力市场设计对灵活性的传统激励措施 |
2.4 基于新需求的有功辅助服务市场机制改进思路 |
2.4.1 引入新型灵活性资源 |
2.4.2 改进既有辅助服务品种 |
2.4.3 新增辅助服务品种 |
2.5 有功辅助服务市场总体框架 |
2.5.1 市场主体 |
2.5.2 时间设置 |
2.5.3 网络模型 |
2.5.4 交易品种设置 |
2.5.5 市场出清目标 |
2.5.6 组织方式 |
2.6 小结 |
第3章 可再生能源参与的我国调峰市场机制设计 |
3.1 概述 |
3.2 调峰市场的设计前提及其属性分析 |
3.3 调峰交易机制现状 |
3.4 可再生能源参与的调峰交易机制设计 |
3.5 可再生能源参与的调峰交易出清模型 |
3.6 调峰机制向现货市场的过渡 |
3.7 算例验证 |
3.8 小结 |
第4章 面向灵活性的电能与有功辅助服务市场联合出清模型 |
4.1 概述 |
4.2 电力灵活性资源的主要技术指标 |
4.3 机组组合模型对灵活性资源利用率的影响与改进思路 |
4.4 面向灵活性的日前市场电能与辅助服务联合出清模型 |
4.5 算例验证 |
4.6 小结 |
第5章 调频服务需求量化的数据驱动模型 |
5.1 概述 |
5.2 数据驱动的有功辅助服务量化方法 |
5.3 基于HMM的调频服务需求量化模型 |
5.3.1 调频服务需求的分布特征与模型选择 |
5.3.2 隐马尔可夫模型 |
5.3.3 HMM参数估计 |
5.3.4 隐藏状态解码 |
5.3.5 数据驱动的有功辅助服务需求预测流程 |
5.4 算例验证 |
5.5 小结 |
第6章 需求侧资源参与有功辅助服务市场的投标决策模型 |
6.1 概述 |
6.2 新型有功辅助服务资源 |
6.2.1 需求侧资源 |
6.2.2 储能技术 |
6.2.3 可再生能源 |
6.2.4 虚拟电厂 |
6.3 工业用户参与需求响应的投标决策模型 |
6.3.1 参与需求响应的工业用户特点 |
6.3.2 工业用户短期生产调度模型 |
6.3.3 工业用户参与辅助服务市场投标决策模型 |
6.4 集成商投标有功辅助服务市场的决策模型 |
6.4.1 集成商投标辅助服务市场的决策过程 |
6.4.2 辅助服务产品的可用性等效概率 |
6.4.3 集成商投标辅助服务市场的机会约束模型 |
6.5 算例验证 |
6.5.1 工业用户辅助服务市场投标决策算例 |
6.5.2 集成商投标有功辅助服务市场算例 |
6.6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双柳矿选煤厂清洁生产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
1.2.1 研究的方法 |
1.2.2 研究的思路 |
1.2.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国外清洁生产相关研究 |
1.3.2 国内清洁生产相关研究 |
第二章 理论借鉴 |
2.1 清洁生产管理的内涵 |
2.1.1 清洁生产的定义 |
2.1.2 清洁生产管理的内涵 |
2.2 生命周期评价理论与技术框架 |
2.2.1 生命周期评价的定义 |
2.2.2 生命周期评价的主要特点 |
2.2.3 生命周期评价的技术框架 |
2.3 生命周期评价在清洁生产中的应用 |
第三章 双柳矿选煤厂的生命周期评价 |
3.1 双柳矿新建选煤厂简介 |
3.2 双柳选煤厂清洁生产概况 |
3.2.1 宣传教育 |
3.2.2 机构设定 |
3.2.3 管理制度 |
3.2.4 工艺措施 |
3.3 选煤厂清洁生产的生命周期评价 |
3.3.1 评价的目标和范围 |
3.3.2 生命周期清单分析 |
3.3.3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 |
3.3.4 生命周期评价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四章 选煤厂清洁生产管理模式的构建 |
4.1 选煤厂清洁生产管理模式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
4.1.1 选煤厂清洁生产管理模式的指导思想 |
4.1.2 选煤厂清洁生产管理模式的原则 |
4.2 选煤厂清洁生产管理模式的系统结构设置 |
4.3 选煤厂清洁生产管理模式的具体运作 |
4.3.1 清洁生产管理的技术支持 |
4.3.2 清洁生产管理的控制方案 |
4.3.3 清洁生产管理的责任落实 |
第五章 选煤厂清洁生产管理模式的实施保障 |
5.1 选煤厂清洁生产管理的内部保障 |
5.1.1 制定清洁生产条例 |
5.1.2 制定设备管理标准 |
5.1.3 营造清洁生产文化 |
5.1.4 设立清洁生产基金 |
5.2 选煤厂清洁生产管理的战略保障 |
5.2.1 申请ISO标准体系相关认证 |
5.2.2 实行环境会计制度 |
5.2.3 争创环境先进企业称号 |
5.2.4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 |
5.3 选煤厂清洁生产管理的政策保障 |
5.3.1 强制性政策 |
5.3.2 激励性政策 |
5.3.3 压力性政策 |
第六章 结论 |
6.1 总结 |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附件 |
(10)工业无线现场总线在钢铁行业能源管理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1.2.1 我国能源消耗现状 |
1.2.2 钢铁行业节能现状 |
1.2.3 工业无线传感网络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WirelessHART无线传感网络 |
2.1 工业无线网络协议标准 |
2.2 WirelessHART协议栈结构 |
2.2.1 物理层 |
2.2.2 数据链路层 |
2.2.3 网络层 |
2.2.4 传输层 |
2.2.5 应用层 |
2.3 WirelessHART网络组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WirelessHART路由与链路调度研究 |
3.1 基于冗余路径的图路由设计 |
3.1.1 图路由研究基础 |
3.1.2 算法参数整定 |
3.1.3 路由算法设计 |
3.2 基于边着色的链路调度设计 |
3.2.1 网络调度冲突 |
3.2.2 链路调度研究基础 |
3.2.3 链路调度算法参数整定 |
3.2.4 链路调度算法设计 |
3.3 算法仿真测试 |
3.3.1 OPNET简述 |
3.3.2 模型搭建 |
3.3.3 仿真评估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WirelessHART现场组网部署 |
4.1 基于PSO算法的网络部署方案 |
4.1.1 问题描述与研究基础 |
4.1.2 节点三维空间模型 |
4.1.3 粒子群算法参数整定 |
4.1.4 粒子群算法设计 |
4.2 WirelessHART现场通讯 |
4.2.1 硬件说明 |
4.2.2 网络管理器表单数据结构 |
4.2.3 节点入网初始化 |
4.2.4 上位机配置 |
4.3 现场测试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钢铁生产介质联合调度研究 |
5.1 钢铁能源产耗特点 |
5.2 能源调度模型建立 |
5.2.1 模型假设 |
5.2.2 煤气子系统调度 |
5.2.3 蒸汽子系统调度 |
5.2.4 电力子系统调度 |
5.2.5 钢铁联合调度模型 |
5.3 模型求解 |
5.3.1 问题描述与研究基础 |
5.3.2 基于优先因子的多目标优化求解 |
5.3.3 求解步骤 |
5.4 实例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能源系统设计与实现 |
6.1 能源管理系统概述 |
6.2 数据采集系统 |
6.2.1 数据采集系统 |
6.2.2 数据处理服务 |
6.2.3 数据归档服务 |
6.2.4 数据库配置与管理 |
6.3 产耗模型 |
6.4 能源管理系统应用 |
6.4.1 动态报表 |
6.4.2 分时用电管理 |
6.4.3 单耗管理 |
6.4.4 介质平衡管理 |
6.4.5 监控SCADA画面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优化生产用电工序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内部市场化的CL矿业公司预算管理研究[D]. 马玥.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2]施工企业绿色施工标准化管理研究[D]. 张廷山. 青岛理工大学, 2021(02)
- [3]基于流程网络仿真的钢铁企业炼钢调度和能源优化[D]. 梁青艳. 钢铁研究总院, 2021(01)
- [4]基于物联网的水泥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林希.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2)
- [5]基于精益思想的国网电力用户用电检查流程标准化研究[D]. 杨晓弟. 天津工业大学, 2021(01)
- [6]基于关键链的A配电网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研究[D]. 谢信霖.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7]HA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优化研究[D]. 宋维有. 广西大学, 2020(07)
- [8]可再生能源高渗透率电力系统的有功辅助服务市场机制设计与出清模型研究[D]. 杨萌.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9]双柳矿选煤厂清洁生产管理研究[D]. 贾潇寅.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10]工业无线现场总线在钢铁行业能源管理的应用研究[D]. 郑思源. 北方工业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