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抽象概念教学的实践与认识(论文文献综述)
左佩川[1](2021)在《微视频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家教育改革要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新课程理念也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整合资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教育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微视频直观生动,视听兼顾,操作性强的特点,使其成为微时代行业当中的重要资源,能够满足国家教育改革要求,践行新课改理念。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科内涵的落脚点。高中生物知识抽象微观,很多概念难以用语言表达,教师们在教学中常陷入困境,学生学习抽象知识时容易思维障碍,课堂缺乏活力,学习压力大,知识理解不到位。鉴于以上问题,本文旨在将微视频与概念教学进行整合,梳理了一套微视频应用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模式,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旨在探索此模式能否提高教学效果,希望得出结论,为其他学者提供参考。本文采用了文献法,统计分析法等五种方法从六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是绪论。通过阅读文献阐述选题背景和依据,分析已有研究现状,确定研究问题,针对问题就研究目的、内容等进行阐述,确定了本研究的方向。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包括定义关键概念、明确应用价值和论述理论依据,对微视频、概念教学等关键词进行概念界定,明确研究价值,介绍了微学习理论,经验之塔等五种理论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第三部分是实践调查。通过调查师生了解微视频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并针对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策略,为研究的可行性提供了实践依据。第四部分是微视频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和方法。具体阐述微视频的使用前提、筛选原则、获取途径、加工方式和应用方法,为后续实践研究更好地利用微视频打基础。第五部分是实践研究。以实习学校的两个班级为研究对象,实验班采用微视频进行概念教学,对照班传统教学进行实践,分析微视频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第六部分是研究结论与思考。通过实践得出结论并反思,本课题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师生对微视频进行概念教学持肯定态度,但教师在应用时存在一些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第二,分析如何更好地利用微视频,总结微视频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的策略与方式第三,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微视频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对学生的学业有积极影响,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提高教学效果,具体表现在这三点: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内动力;2.通过微视频讲解重难点概念能够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3.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和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张欢[2](2021)在《APOS理论在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概念是初中生物学学习的核心内容。《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了重要概念,注重探究性学习,但目前不少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构建概念的思维过程,不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导致学生概念构建效果欠佳、缺乏学习兴趣等问题。美国数学教育家杜宾斯基针对数学概念的构建提出了APOS理论,APOS理论认为概念构建要经历活动阶段(action)、过程阶段(process)、对象阶段(object)、图式阶段(schema),在活动阶段感知概念,在过程阶段内化抽象概念,在对象阶段使概念精致化,在图式阶段联系概念,适合抽象概念的教学,而生物学概念也具有的抽象性,为了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构建生物学概念,本研究尝试将APOS理论运用于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探究APOS理论是否有助于学生构建概念、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情感。本研究的意义是探讨APOS理论运用在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有效性,进一步完善构建运用APOS理论进行生物学概念教学的策略并提供教学案例。本研究首先采用访谈调查法,通过对初中生物学教师关于概念教学的访谈调查,发现教师缺乏对APOS理论的了解,而实际课堂概念教学的环节和APOS理论的四个阶段有相似之处,因此,将APOS理论运用在生物学概念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可能性。接着以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为例,梳理了概念层次结构,有助于教师理清概念层次关系,更好地引导学生构建概念。然后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生物学科特点,进一步完善构建基于APOS理论的教学策略并基于策略进行教学设计,同时提出了运用APOS理论进行概念教学的原则,最后进行了实践研究。在实践研究中,采用了课堂观察法、实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选取两个不同层次的班级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均基于APOS理论进行两个多月的教学研究,对两个班都进行了前测和后测。通过《学生生物学学习情况自测调查量表》数据表明:两个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态度、概念认知与运用的情况均有显着改善(p<0.05),科学思维与探究情况有一定改善(后测均值提高);通过《学生课堂学习观察量表》数据表明:两个班学生课堂学习状态有了改善(后测均值提高);通过自编试题数据表明:两个班的学习成绩都有显着提升(p<0.05)。上述结果得出:结合生物学科特点构建基于APOS理论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策略更适合生物学教学;APOS理论在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概念构建和素养提升;APOS理论在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改善学生的情感态度。
张梦瑶[3](2021)在《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文中提出教学目标的合理设计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概念课是高中的重要课型之一,研究建构聚焦高中阶段、针对概念课型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一方面为教学目标设计的量化评价提供标准,一方面为提高教师教学目标设计水平提供一定的帮助。研究问题为:(1)合理的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是什么?(2)基于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模型是什么?建构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基本步骤为: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数学教学目标及其设计、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已有评价指标体系及存在问题等相关研究进行文献梳理分析,初步确定指标的一、二级维度和相应的评价标准;其次,运用NVivo11质性分析软件对100篇优秀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进行编码分析,验证指标体系结构的合理性,完成对指标体系的初构;接着采用专家咨询法对初构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进行修改完善,并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得出具有权重的指标体系,并构建相应的评价模型;最后,通过专家对教学目标样本进行评分及对内容的相关性程度进行评判,检验指标体系的信度和内容效度,保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研究结论为:(1)《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共有3个一级指标(课程标准、数学教材、学生学情)、9个二级指标(达标要求、素养发展、整体融合、概念抽象、概念内涵、概念应用、知识基础、能力基础、思想经验),9个二级指标有相应的评价标准。通过评价实施检验,评价指标体系的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良好的测评工具使用。(2)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模型,可用数学公式表示(S代表总得分,T1至T9依次表示各二级指标的得分):S=0.180T1+0.139T2+0.102T3+0.103T4+0.150T5+0.104T6+0.101T7+0.070T8+0.051T9高中数学概念课目标设计建议:概念课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符合“新课标”对概念的掌握要求:明确表述达标程度,关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达成,注重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凸显数学学科鲜明特色:体现概念的形成过程,深入挖掘概念的本质内涵,注重概念的实际应用;充分考虑学生学情:关注学生具备的知识、能力、思想及经验基础,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思维特征。
田晴[4](2021)在《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核心,上承课程总目标,下启教学全过程,是实施教学的起点和落脚点。数学概念课是实现学生掌握概念内容和本质、学会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的重要课型。小学生在认知方面可塑性极强,并且具备极大的发展潜能,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相应的教学目标也应有所体现。编制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对提高教师教学目标设计水平和科学评价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问题为:(1)合理的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是什么?(2)基于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模型是什么?为了构建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首先初建指标体系,梳理和分析已有研究为后续内容奠定理论基础,并利用NVivo11质性分析软件对92篇优秀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进行编码分析,提取出共同的结构要素;其次利用专家咨询修改指标体系;接下来构建评价模型,利用专家排序法和统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以形成评价模型;最后进行指标体系检验,利用专家咨询法进行评分者信效度检验,最终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论为:(1)《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共有3个一级指标(课标要求、数学因素、学生因素)和12个二级指标(学段目标、能力素养、目标表述、情感表达、概念体验、概念抽象、概念本质、概念应用、知识技能基础、思想方法基础、经验基础、心理发展),其中12个二级指标对应12条评价标准。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效度良好,可以作为评价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的测评工具使用。(2)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模型,可用数学公式表示(I表示教学目标设计总得分,T1-T12依次表示各二级指标的得分):I=0.117T1+0.150T2+0.099T3+0.059T4+0.078T5+0.098T6+0.111T7+0.046T8+0.073T9+0.059T10+0.075T11+0.035T12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建议:(1)要熟读精思课程标准:关注学段目标;将培养学生能力素养作为核心要求;目标表述要恰当、具体、可测;强调情感体验和态度培养;(2)深化理解数学概念:描述具体的概念体验过程以及活动过程;合理设置情境中的抽象活动;突出概念本质属性;注重加强概念应用。(3)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发展:注重与学生已有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经验相匹配;考虑每个学生的当前心理状态和心理发展的可能性。
王文蕊[5](2021)在《培养高中生数学抽象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以概念课教学为例》文中认为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数学教育帮助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引导学生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了六大数学核心素养,其中数学抽象是数学的基本思想,反映数学的本质特征,贯穿在数学的产生、发展、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抽象素养水平决定着其它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它是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在促进个人智力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了解高中生数学抽象素养水平现状,并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高中数学概念形成课和同化课为研究载体,牡丹江地区高一学生为测试对象,教师为访谈对象,采用文献法、测试法和访谈法展开研究,测试从两个角度展开,第一个角度为《课标(2017版)》中抽象素养的情境与问题、知识与技能、思维与表达、交流与反思的四个维度,第二个角度是概念同化能力,编制了测试学生抽象素养水平的测试卷,将测试数据应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对数学教师的访谈结果,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数学抽象素养各维度水平发展不均衡;(2)学生应用数学抽象素养解决问题能力不足;(3)培养学生数学抽象素养的教学策略更待丰富。最后,依据测试结果,就如何培育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提出五个教学策略:(1)合理创设丰富情境,培养数学抽象思维;(2)构建本节思维导图,形成逻辑思维能力;(3)组织活动反思交流,训练数学语言能力;(4)迁移知识构建体系,提高概念同化能力,并设计具体教学设计说明。
王雪[6](2021)在《基于APOS理论培养高中生化学抽象思维能力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提出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利用抽象逻辑思维能总结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具备良好的化学抽象思维能力十分重要。为了更好地培养高中生化学抽象思维能力,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运用APOS理论对化学教学进行指导,也能为化学课堂教学注入新思想、新理论,为化学教学提供新思路。APOS理论是活动(Action)、过程(Process)、对象(Object)、图式(Schema)的简称,APOS理论主要强调学生在概念建构过程中,经历活动、过程和对象三个阶段后,能逐步建立理解问题情境的认知图式,之后每当学生遇到新问题情境时,会将新感知的问题情境纳入到所建立的认知图式中,对该问题进行判断与解决。经过大量实践证明,该理论尤其适用于学习较为抽象的概念,在各个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逐步得到提升。本文首先是在查阅相关文献基础上,对国内外APOS理论和化学抽象思维的研究进展进行整理和综述,发现将APOS理论运用于化学教学具有一定意义,APOS理论的核心思想和新课改的理念相符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促进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化学概念提高学生化学抽象思维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其次,以访谈和问卷的形式分别对老师和学生进行调查,了解目前高中生化学抽象思维能力现状,分析和总结目前高中生化学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及存在哪些问题,为APOS理论指导教学设计和实践提供事实依据。根据学生目前化学抽象思维能力的现状以及问题,提出运用APOS理论指导化学教学的教学策略,结合化学抽象思维的各个维度,分别从APOS理论的四个阶段提出指导化学教学的策略。最后,在提出教学策略的基础上对实验班学生采用APOS理论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根据后测结果对运用APOS理论指导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王书鸣[7](2021)在《微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同时也影响着现代教育的变化与发展,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也随之发生改变。自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2011-2020)》颁布以来,我国信息化教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微课作为一种在线视频与教育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方式,更是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微课的发展,既符合时代的需要,又顺应教育改革的要求。除此之外,将微课运用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不仅有利于促进高中思想政治理论和微课应用的理论发展;还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本文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四个方面:论文的选题背景、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等。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微课的内涵和特点、理论基础,高中思想政治微课的内涵与特点。除此之外,本文还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对微课进行了具体分类:习题类高中思想政治微课、时事热点类高中思想政治微课、抽象概念类高中思想政治微课、重点难点类高中思想政治微课、攻破“错题”类高中思想政治微课等。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明确指出了微课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原则。笔者认为将微课运用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要遵守以生为本的原则、辅助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生活性原则五个基本原则;另一方面,明确指出了微课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一般流程,分别是选题、教学设计、视频制作、运用、教学反馈五个环节。第四部分,以汤阴县五一中学、汤阴一中、安阳市二中为依托,对微课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微课在高中政治教学应用中面临的困境。笔者认为,目前微课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师生对高中思想政治微课的认识不充分、高中思想政治微课的制作质量不高、高中思想政治微课资源平台建设不完善。第五部分,根据习题类高中思想政治微课、时事热点类高中思想政治微课、抽象概念类高中思想政治微课、重点难点类高中思想政治微课、攻破“错题”类高中思想政治微课五种微课类型,主要从“提高师生对微课的认识”、“提高微课的制作质量”、“完善微课资源平台”三个角度分类阐述微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法以及效果反馈,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卢忠南[8](2021)在《仿真模拟在高中物理抽象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以电磁学为例》文中指出物理学科要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大核心素养。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然而高中物理概念多、概念抽象、逻辑性强等特点,导致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难教和难学,尤其是物理抽象概念。因此探究促进高中物理抽象概念教学的研究非常重要。PHET仿真模拟(Physics Education Technology interactive simulation)主要是研究仿真模拟技术如何改进物理及其他理科教学。本文将PHET仿真模拟应用于高中物理抽象概念的教学中,在文献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实践寻找能够促进高中物理抽象概念教学的教学模式。本文研究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个部分。在理论研究方面,通过阅读和分析文献,总结物理概念教学取得的成果,探索有效的概念教学方法;总结国外和国内将仿真模拟应用到物理概念教学的成就。在实践研究方面,以电磁学内容为例,展开基于预测-观察-解释的POE教学策略的仿真模拟辅助高中物理抽象概念教学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使用POE教学策略辅助教学,并引导学生使用PHET仿真模拟进行实验设计和探究,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实践后,结合学生问卷调查、学生访谈和教师访谈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得出本文的结论。结论是:第一、将仿真模拟应用于高中物理抽象概念教学,结合预测-观察-解释的POE教学策略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物理抽象概念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第二、本研究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更有效的高中物理抽象概念教学模式,解决了高中物理抽象概念难教的问题,更激励广大教师坚持学习,勇于创新,设计出更多、更好的仿真模拟程序来服务教学。第三、在缺乏实验的线上教学中,使用仿真模拟辅助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弥补线上教学的实验缺失问题,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张莹莹[9](2021)在《高中生对文学类文本中多义名词词义理解的语用认知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中的多义名词为语料来源,借助认知语言学的关联理论、顺应理论、概念隐喻理论、概念转喻理论,从多义名词概念结构、语用含义以及学生学习词汇的认知方式等角度入手,探讨学生如何调动已有认知理解多义名词进入课本语境时所产生的言语意义。首先,对人教版五册普通高中语文教课书中的多义名词进行整理分析,以《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为语料分析来源,从语义特征的角度重点分析了488个多义名词。其次,结合具体文本语境来探讨所选词汇在使用过程中的言语含义。最后,借助顺应理论及关联理论建立词汇理解的顺应—关联模式,讨论中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多义名词的心理路径。理解多义名词语用含义的过程,就是以多义名词为出发点,激活学生脑中与之相关的经验知识、百科知识,结合文本语境与认知语境,建立所理解名词在使用表达中的概念含义与词语本身所编码的含义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词义与语境的匹配。理解多义名词的语用认知机制是通过不同的语境,由一个事物关联另一事物,本质是在交流中理解词义的认知活动。以关联理论、顺应理论为理论基础,将认知语义学中的概念隐喻以及概念转喻纳入研究中,试图在理清多义名词义项关系的基础上,研究学生在理解多义名词某一义项在进入文本语境中的语用含义时的心理路径。
向洁[10](2021)在《比喻教学法在高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2003年《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倡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其基本理念之一是内容聚焦大概念,重视生物学科大概念和重要概念的教学。随着新高考的实施,在“3+1+2”模式下,教师需要面对文科和理科不同思维方式的学生,进行生物教学时,教师要与时俱进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生物学重要概念是生物学大概念的下位概念,是对生命基本现象、基本规律和基本理论等生物学内容的解释和理解,是生物学教学的核心内容。因此,掌握好生物学重要概念是学好生物这门课程的关键,而比喻教学法就可以促进重要概念的理解学习。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首先,通过文献调研,笔者归纳总结出了高中生物重要概念体系,其中《分子与细胞》(人教版)中有2个大概念,6个重要概念,23个次位概念;《遗传与进化》(人教版)中有2个大概念,5个重要概念,22个次位概念。分析了高中生物重要概念的地位与作用,根据重要概念体系,笔者建立了高中生物重要概念比喻教学素材库,其中《分子与细胞》(人教版)中的6个重要概念,共设计了17个比喻教学例子;《遗传与进化》(人教版)中的5个重要概念,共设计了10个比喻教学例子。接着,笔者提出了比喻教学法在高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中的四个策略,即抽象概念形象化、微观概念宏观化、枯燥概念趣味化、深奥概念游戏化。根据比喻教学素材库和策略,笔者提出基于新课程理念的“查、设、施、验”比喻教学四步研究法,设计了教学案例,对具有城乡差异的三所学校中的共六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发现,比喻教学法,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重要概念,还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笔者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几点来加强比喻教学在一线课堂的应用。一、深刻挖掘教材。理清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对枯燥概念、复杂概念,想办法利用比喻教学法教学。可对照笔者总结的比喻素材库去寻找恰当的喻体,并巧妙的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去。二、换位思考,教师要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事物去寻找比喻支点。三、提升专业素养。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自我,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本文的不足:高中生物的其余内容还有待研究。时间有限,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因此,笔者在以后参加工作后,也会利用周围的资源和自己所学继续去研究和实施比喻教学法,希望可以继续完善比喻素材库,为想进行比喻教学却没有时间备课的教师们提供更加完善的比喻素材。
二、抽象概念教学的实践与认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抽象概念教学的实践与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1)微视频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家教育规划要求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融合 |
1.1.2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充分整合教学资源 |
1.1.3 科技进步与微时代的飞速发展带动教育革新 |
1.2 研究依据 |
1.2.1 高中生物学知识具有抽象、微观的特点 |
1.2.2 传统教学方式对高中生物知识展示不够生动 |
1.2.3 微视频具有直观、生动、形象、操作性强的特点 |
1.2.4 概念教学在生物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
1.2.5 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现状促进方式的革新 |
1.3 研究现状 |
1.3.1 微视频研究现状 |
1.3.2 概念教学研究现状 |
1.3.3 对研究现状的反思 |
1.4 研究问题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意义 |
1.6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6.1 研究内容 |
1.6.2 研究方法 |
1.7 研究思路 |
1.8 研究创新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微视频 |
2.1.2 教学微视频 |
2.1.3 概念 |
2.1.4 概念教学 |
2.2 微视频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
2.2.1 融合信息教学,紧跟教育改革步伐 |
2.2.2 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内在动力 |
2.2.3 转变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深度记忆 |
2.2.4 化抽象为具象,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
2.2.5 充实备课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2.3 理论基础 |
2.3.1 微学习理论及启示 |
2.3.2 认知负荷理论及启示 |
2.3.3 经验之塔理论及启示 |
2.3.4 概念同化理论及启示 |
2.3.5 建构主义理论及启示 |
3 微视频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 |
3.1 问卷调查 |
3.1.1 问卷调查的目的 |
3.1.2 问卷的设计与组成 |
3.1.3 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3.1.4 问卷发放与回收 |
3.1.5 教师问卷数据分析 |
3.1.6 学生问卷数据分析 |
3.2 访谈调查 |
3.2.1 访谈目的 |
3.2.2 访谈对象 |
3.2.3 访谈设计 |
3.2.4 访谈结果与分析 |
3.3 调查结论 |
3.3.1 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现状亟待改善 |
3.3.2 师生认同将微视频应用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 |
3.3.3 教师对微视频的使用存在困难 |
3.4 解决对策 |
3.4.1 完善微视频素材库,加强高中生物微视频课程建设 |
3.4.2 重视教师技术培训,提高教师对微视频的加工技术 |
3.4.3 开展各类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水平 |
3.4.4 举办教研学术会议,普及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意识 |
4 微视频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与方法 |
4.1 微视频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4.1.1 厘清微视频使用的前提 |
4.1.2 把握微视频筛选的原则 |
4.1.3 明确微视频获取的途径 |
4.1.4 掌握微视频加工的方式 |
4.2 微视频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
4.2.1 微视频导入法 |
4.2.2 微视频演示法 |
4.2.3 微视频巩固法 |
4.2.4 微视频拓展法 |
5 微视频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案例设计与实践研究 |
5.1 教学案例设计 |
5.1.1 确定教学模式 |
5.1.2 选择教学内容 |
5.1.3 撰写教学设计 |
5.2 实践研究设计 |
5.2.1 实践目的 |
5.2.2 实践对象 |
5.2.3 实践时间 |
5.2.4 实践变量 |
5.2.5 实践思路 |
5.3 展开教学实施 |
5.3.1 教学片段 |
5.3.2 教学反思 |
5.4 实践效果分析 |
5.4.1 概念体系评价 |
5.4.2 实施效果评价 |
5.4.3 学生访谈评价 |
5.4.4 学业成绩评价 |
6 研究结论与反思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中生物微视频网络资源汇总 |
附录2 |
附录3 微视频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调查问卷(教师版) |
附录4 微视频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调查问卷(学生版) |
附录5 微视频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应用研究访谈提纲(教师版) |
附录6 《DNA 的复制》教学设计 |
附录7 课题概念体系评价量表 |
附录8 微视频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应用研究访谈提纲(学生版) |
附录9 |
致谢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2)APOS理论在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过程 |
2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
2.1 相关概念 |
2.2 生物学概念教学的研究进展 |
2.3 APOS理论的研究进展 |
2.4 理论基础 |
3 初中生物学教师概念教学访谈调查 |
3.1 初中生物学教师概念教学访谈基本情况 |
3.2 访谈结果 |
3.3 访谈结论 |
4 运用APOS理论的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策略及案例 |
4.1 初中生物学概念梳理 |
4.2 运用APOS理论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策略 |
4.3 应用APOS理论的生物学概念教学原则 |
4.4 运用APOS理论的教学设计案例及分析 |
5 运用APOS理论的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证研究 |
5.1 研究假设 |
5.2 研究对象 |
5.3 研究评价工具 |
5.4 研究过程 |
5.5 研究结果与分析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的结论 |
6.2 研究的创新之处 |
6.3 研究的不足 |
6.4 今后的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3)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2 概念界定 |
1.2.1 教学目标 |
1.2.2 数学教学目标 |
1.2.3 数学概念课教学 |
1.2.4 评价指标体系 |
1.2.5 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
1.2.6 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模型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分析法 |
1.5.2 调查研究方法 |
1.5.3 统计分析法 |
1.6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1.6.1 研究重点 |
1.6.2 研究难点 |
1.6.3 研究创新点 |
1.7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教学目标及其设计 |
2.1.2 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设计及其特点 |
2.1.3 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
2.1.4 已有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
2.1.5 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模型 |
2.1.6 文献述评 |
2.2 理论基础 |
2.2.1 数学教学目标制定要素 |
2.2.2 基于认知科学的当代数学教学论体系 |
2.2.3 “新课标”理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工具的构建 |
3.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步骤 |
3.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3.2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
3.2.1 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构方法 |
3.2.2 评价指标体系的修订完善方法 |
3.2.3 评价模型构建方法 |
3.2.4 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检验方法 |
3.3 研究样本的选取 |
3.3.1 质性分析研究样本的选取 |
3.3.2 实施检验研究样本的选取 |
第四章 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初构 |
4.1 一级指标的由来与确定 |
4.2 二级指标的确定与内涵分析 |
4.2.1 “课标要求”下二级指标的确定 |
4.2.2 “数学内容”下二级指标的确定 |
4.2.3 “学习基础”维度下的二级指标设立依据 |
4.3 基于全国高中数学优秀课展示教学设计的NVivo质性分析 |
4.3.1 教学目标样本的确定 |
4.3.2 质性分析工具与方法 |
4.3.3 质性分析结果与反馈 |
4.4 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
第五章 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修订完善 |
5.1 基于专家咨询的评价指标的筛选修订 |
5.1.1 研究方法 |
5.1.2 征询意见专家的选取 |
5.1.3 专家意见咨询结果讨论 |
5.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5.2.1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
5.2.2 一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
5.2.3 二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
5.3 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5.4 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模型 |
5.4.1 评价模型构建方法的确定 |
5.4.2 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六章 《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检验 |
6.1 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检验 |
6.1.1 信度检验方法的确定 |
6.1.2 信度检验评价人员的确定 |
6.1.3 信度检验评价样本的确定 |
6.1.4 信度检验评价实施前的准备 |
6.1.5 信度检验评价实施步骤 |
6.1.6 评价结果的解析 |
6.1.7 评价结果的一致性信度检验 |
6.2 评价指标体系的效度检验 |
6.2.1 效度检验方法的确定 |
6.2.2 效度检验评价人员的确定 |
6.2.3 效度检验评价实施前的准备 |
6.2.4 内容效度检验实施步骤 |
6.2.5 内容效度系数检验 |
6.3 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的验证 |
第七章 讨论、结论与建议 |
7.1 讨论 |
7.1.1 与以往相关研究异同点的比较分析 |
7.1.2 研究的创新之处 |
7.1.3 指标体系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
7.2 研究结论 |
7.3 应用建议 |
7.3.1 “函数的单调性”案例比较分析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专家意见表 |
附录2 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权重问卷 |
附录3 评价指标体系实施样本 |
附录4 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打分表 |
附录5 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使用指南 |
附录6 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内容效度问卷 |
致谢 |
(4)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1.2.1 教学目标与数学教学目标 |
1.2.2 数学教学目标设计 |
1.2.3 数学概念课 |
1.2.4 评价指标体系 |
1.2.5 评价模型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分析法 |
1.5.2 专家咨询法 |
1.5.3 统计分析法 |
1.6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1.7 论文结构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教学目标 |
2.1.2 数学教学目标设计 |
2.1.3 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 |
2.1.4 教学目标设计评价相关研究 |
2.1.5 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
2.1.6 文献述评 |
2.2 理论基础 |
2.2.1 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2.2.2 数学教学目标设计要素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工具的构建 |
3.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步骤 |
3.1.2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3.2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
3.2.1 指标体系初建阶段 |
3.2.2 评价指标体系的修订完善方法 |
3.2.3 评价模型构建方法 |
3.2.4 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检验方法 |
第四章 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初构 |
4.1 一级指标的由来与依据 |
4.2 二级指标的确定与分析 |
4.2.1 “课标因素”维度下的二级指标 |
4.2.2 “数学因素”维度下的二级指标 |
4.2.3 “学生因素”维度下的二级指标 |
4.3 小学数学优秀课展示教学目标的NVivo质性分析 |
4.3.1 教学目标样本的确定 |
4.3.2 质性分析的工具与方法 |
4.3.3 质性分析结果与反馈 |
4.4 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初建 |
第五章 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修订完善及评价模型的构建 |
5.1 基于专家咨询的评价指标的筛选修订 |
5.1.1 研究方法 |
5.1.2 专家的选取 |
5.1.3 专家意见咨询结果分析 |
5.2 指标体系评价模型的构建 |
5.2.1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5.2.2 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5.2.3 指标体系的评价模型 |
5.3 研究结果 |
第六章 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检验 |
6.1 信度检验 |
6.1.1 评价人员 |
6.1.2 评价样本 |
6.1.3 评价的具体实施 |
6.1.4 评价结果分析 |
6.2 内容效度检验 |
6.2.1 评价人员 |
6.2.2 评价方法 |
6.2.3 评价的具体实施步骤 |
6.2.4 评价结果分析 |
6.3 研究结果 |
第七章 讨论、结论与建议 |
7.1 讨论 |
7.1.1 与已有研究异同点的比较分析 |
7.1.2 研究的创新之处 |
7.1.3 指标体系的局限与展望 |
7.2 结论 |
7.3 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建议 |
7.3.1 “线段、直线、射线”案例分析 |
7.3.2 熟读精思课程标准——明确学段目标 |
7.3.3 熟读精思课程标准——培养能力素养 |
7.3.4 熟读精思课程标准——规范目标表述 |
7.3.5 熟读精思课程标准——锻炼情感表达 |
7.3.6 深化理解数学概念——描述具体的概念体验活动 |
7.3.7 深化理解数学概念——设置情境中的抽象活动 |
7.3.8 深化理解数学概念——突出概念本质属性 |
7.3.9 深化理解数学概念——注重加强概念应用 |
7.3.10 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发展——关注知识技能基础 |
7.3.11 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发展——关注思想方法基础 |
7.3.12 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发展——关注经验基础 |
7.3.13 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发展——关注心理发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专家意见问卷 |
附录2 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权重问卷 |
附录3 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信度检验 |
附录4 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内容效度检验 |
附录5 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打分表 |
附录6 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使用指南 |
致谢 |
(5)培养高中生数学抽象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以概念课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问题 |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1.5 文献综述 |
1.5.1 数学抽象的相关研究 |
1.5.2 数学概念教学的相关研究 |
1.5.3 基于数学概念课培养数学抽象素养的研究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基本理论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数学抽象及数学抽象素养 |
2.1.2 数学概念及数学概念教学 |
2.2 基本理论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杜宾斯基APOS理论 |
2.2.3 知识迁移理论 |
第3章 高中生数学抽象素养的水平与教学现状的调查 |
3.1 高中生数学抽象素养水平分布 |
3.1.1 测试研究过程 |
3.1.2 测试结果的整体分析 |
3.1.3 基于“情境与问题”维度高中生抽象素养水平现状分析 |
3.1.4 基于“知识与技能”维度高中生抽象素养水平现状分析 |
3.1.5 基于“思维与表达”维度高中生抽象素养水平现状分析 |
3.1.6 基于“交流与反思”维度高中生抽象素养水平现状分析 |
3.1.7 基于“概念同化”维度高中生抽象素养水平现状分析 |
3.2 数学概念课教学环节的访谈研究 |
3.2.1 访谈概况 |
3.2.2 访谈实录 |
3.2.3 访谈结果分析 |
3.3 调研结论 |
3.3.1 数学抽象素养各维度水平发展不均衡 |
3.3.2 学生应用数学抽象素养解决问题能力不足 |
3.3.3 培养学生数学抽象素养的教学策略更待丰富 |
第4章 基于概念课培养高中生抽象素养的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 |
4.1 基于概念课培养和提高抽象素养的教学策略 |
4.1.1 合理创设丰富情境,培养数学抽象思维 |
4.1.2 构建本节思维导图,形成逻辑思维能力 |
4.1.3 组织活动反思交流,训练数学语言能力 |
4.1.4 迁移知识构建体系,提高概念同化能力 |
4.2 概念形成课与概念同化课教学设计 |
4.2.1 指数函数的概念 |
4.2.2 平面向量的减法运算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总结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基于APOS理论培养高中生化学抽象思维能力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培养学生化学抽象思维,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
(二)培养学生化学抽象思维,是提高对知识理解的重要途径 |
(三)培养学生化学抽象思维,是解决教学现实问题的需要 |
二、研究意义 |
(一)为高中化学教师高效率教学提供新思路 |
(二)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供新方法 |
(三)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提供新路径 |
三、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访谈法 |
(三)问卷调查法 |
(四)实验研究法 |
五、研究思路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APOS理论 |
(二)化学思维 |
(三)化学抽象思维 |
二、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三)认知学习理论 |
第三章 适用APOS理论的高中化学教学内容及模式研究 |
一、适合APOS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梳理 |
(一)适合运用APOS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梳理依据 |
(二)适合运用APOS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梳理 |
二、APOS模式教学原则 |
(一)系统性原则 |
(二)逻辑性原则 |
(三)主体性原则 |
(四)科学性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原则 |
三、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APOS模式的教学过程 |
四、运用APOS模式教学案例设计 |
第四章 高中生化学抽象思维能力现状调查及分析 |
一、高中生化学抽象思维能力现状调查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访谈及问卷设计 |
二、高中生化学抽象思维能力调查结果 |
(一)教师访谈结果 |
(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五章 基于APOS理论培养高中生化学抽象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
一、活动阶段 |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化学抽象思维灵活性 |
(二)构建自由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
二、过程阶段 |
(一)引导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化学抽象思维敏捷性 |
(二)强化认知过程,培养学生化学抽象思维广阔性 |
三、对象阶段 |
(一)深化概念理解,培养学生化学抽象思维独创性 |
(二)感悟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反思个人思维方式 |
四、图式阶段 |
(一)整合认知图式,培养学生化学抽象思维逻辑性 |
(二)梳理知识脉络,培养学生抽象思维深刻性 |
第六章 基于APOS理论高中化学教学实验研究 |
一、基于APOS理论高中化学教学实验研究过程 |
(一)实验目的 |
(二)实验对象 |
(三)实验假设 |
(四)实验变量 |
(五)实验内容及过程 |
二、基于APOS理论高中化学教学实验结果分析 |
(一)测试成绩分析 |
(二)化学抽象思维品质分析 |
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1 |
附录 2 |
附录 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微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创新点与研究不足 |
第二章 高中思想政治微课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依据 |
第一节 微课的内涵及特征 |
一、微课的内涵 |
二、微课的特征 |
第二节 微课的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二、情境认知理论 |
三、认知负荷理论 |
第三节 高中思想政治微课的概念和特征 |
一、高中思想政治微课的概念 |
二、高中思想政治微课的特征 |
第四节 高中思想政治微课的分类 |
一、重点难点类高中思想政治微课 |
二、抽象概念类高中思想政治微课 |
三、习题类高中思想政治微课 |
四、攻破“错题”类高中思想政治微课 |
五、时事政治类高中思想微课 |
第三章 微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流程 |
第一节 微课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的基本原则 |
一、以生为本的原则 |
二、辅助为主的原则 |
三、生动有趣的原则 |
四、整体连贯的原则 |
五、联系生活的原则 |
第二节 微课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的一般流程 |
一、选题 |
二、设计 |
三、制作 |
四、运用 |
五、反馈 |
第四章 微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用现状分析 |
第一节 总体概述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问卷构成 |
第二节 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
一、高中教师对微课的认识及使用情况 |
二、高中学生对微课的认识及使用情况 |
第三节 微课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一、对高中政治微课的认识不足 |
二、高中政治微课质量不高 |
三、高中政治微课资源平台建设不完善 |
第五章 微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效果反馈 |
第一节 微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法 |
一、重点难点类微课设计与应用 |
二、抽象概念类微课设计与应用 |
三、习题类微课设计与应用 |
四、攻破“错题”类微课设计与应用 |
五、时政热点类微课设计与应用 |
第二节 微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效果与反馈 |
一、应用实验对象概况 |
二、课堂观察分析 |
三、课后检测分析 |
四、应用效果分析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仿真模拟在高中物理抽象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以电磁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一、物理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
二、线上教学的需求以及仿真模拟的优势 |
三、课程改革的需求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三节 研究问题与思路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概念 |
二、物理概念 |
三、物理抽象概念 |
四、PHET仿真模拟的介绍 |
第二节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研究现状 |
第三节 仿真模拟在中学物理概念教学的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四节 研究评述 |
第三章 仿真模拟辅助高中物理抽象概念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
第一节 PHET仿真模拟的特点 |
第二节 PHET仿真模拟应用在高中物理抽象概念教学中的优势 |
一、物理抽象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
二、仿真模拟应用在抽象概念教学上的优势 |
第三节 应用PHET仿真模拟辅助物理教学的教学实践分析 |
一、在校的课堂教学实践分析 |
二、线上教学实践分析 |
第四章 仿真模拟辅助高中物理抽象概念教学的教学设计 |
第一节 教学案例的选择 |
第二节 基于POE教学策略的教学流程 |
第三节 高中物理抽象概念教学的基本现状的调查 |
一、问卷编制 |
二、问卷结果分析 |
第四节 基于仿真模拟的《电场电场强度》教学设计 |
一、学情分析 |
二、教材分析及课时安排 |
三、教学目标 |
四、教学重难点 |
五、教学流程 |
六、教学过程 |
七、课后作业 |
第五节 基于仿真模拟的《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 |
一、学情分析 |
二、教材分析 |
三、教学目标 |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
五、教学流程 |
七、课后作业 |
第五章 实践研究与效果分析 |
第一节 教学实践的准备 |
一、研究对象的确定 |
二、PHET仿真模拟程序的准备 |
三、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 |
四、教学设计的制作准备 |
五、教学实践条件的准备 |
第二节 教学实践的过程 |
一、在校的课堂教学实践 |
二、线上教学实践 |
第三节 教学实践效果分析工具的准备 |
一、调查问卷 |
二、学生访谈 |
三、教师访谈 |
第四节 教学实践的效果分析 |
一、师生对物理抽象概念教与学的态度 |
二、学生对仿真模拟的认识 |
三、仿真模拟辅助物理抽象概念教学的优势 |
四、PHET仿真模拟在线上教学的优势 |
五、师生对仿真模拟辅助物理教学的认可程度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学生应用仿真模拟学习,能增强对物理抽象概念的理解 |
二、教师使用仿真模拟辅助教学,可以有效解决物理抽象概念难教的问题 |
三、在线上教学中,使用仿真模拟辅助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弥补实验缺失的问题 |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
一、不足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文献 |
二、专着 |
三、英文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PHET仿真模拟实验截图 |
附录二 高中物理抽象概念教学现状的调查 |
附录三 课堂教学中,物理抽象概念教学基本现状的调查数据分析 |
附录四 线上教学中,物理抽象概念教学基本情况的调查数据分析 |
附录五 学生对仿真模拟实验辅助物理抽象概念教学的态度的调查 |
附录六 学生对仿真模拟辅助物理概念教学态度的调查数据分析 |
致谢 |
(9)高中生对文学类文本中多义名词词义理解的语用认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 |
1.文学类文本中多义名词特殊性有待研究 |
2.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准确理解名词词义 |
3.高中生词义理解的认知过程有待研究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1.一词多义现象解释 |
2.多义名词概念界定 |
3.词汇语义学与词汇语用学介绍 |
4.语用认知研究简析 |
(三)研究意义及方法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3.研究方法 |
(四)文献综述 |
1.一词多义相关研究 |
2.多义名词相关研究 |
3.词汇语用学相关研究 |
4.现有研究评析 |
一、理论基础概说 |
(一)认知语用学相关理论阐释 |
1.关联理论 |
2.顺应理论 |
3.语用充实理论 |
(二)认知语义学理论阐释 |
1.概念隐喻理论 |
2.概念转喻理论 |
二、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内多义名词义项分析 |
(一)多义名词语义认知关系 |
1.义项间转喻关系多义名词 |
2.义项间隐喻关系名词 |
3.义项间转隐喻关系多义名词 |
(二)多义名词语义认知规律 |
1.多义名词义项间存在方向性 |
2.多义名词义项间关系存在随机性 |
3.多义名词义项间联想路径存在相似性 |
三、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中多义名词语用充实分析 |
(一)多义名词词义理解语用充实横向分类 |
1.多义名词词义理解语用收缩 |
2.多义名词词义理解语用扩充 |
(二)多义名词词义理解语用充实纵向分类 |
1.多义名词义理解项间语用充实 |
2.多义名词理解义项内语用充实 |
3.多义名词词义理解义项外语用充实 |
四、高中生对文学类文本中多义名词词义理解认知路径研究 |
(一)高中生对文学类文本中多义名词词义理解的实证研究 |
1.研究问题 |
2.研究对象 |
3.研究工具 |
4.研究程序 |
(二)高中生多义名词词义理解测验结果分析 |
1.词汇储备统计表数据分析 |
2.有声思维实验数据分析 |
(三)高中生对文学类文本中多义名词词义理解语用认知路径 |
1.高中生多义名词词义理解语用认知路径理论基础 |
2.高中生多义名词词义理解认知路径影响因素分析 |
3.高中生多义名词词义理解认知路径建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比喻教学法在高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一 文献研究法 |
二 调查法 |
三 实验法 |
四 统计分析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三 文献综述述评 |
第二节 比喻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
第三节 比喻的类型 |
第四节 高中生物重要概念体系总结 |
第三章 比喻教学法在高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中的理论研究 |
第一节 高中生物重要概念分析 |
第二节 高中生物重要概念比喻教学素材库 |
第三节 比喻教学法在高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第四章 比喻教学法在高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
第一节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查、设、施、验”比喻教学四步研究法 |
第二节 访谈分析 |
一 访谈方案 |
二 访谈结果分析 |
第三节 问卷调查分析 |
一 问卷调查方案 |
二 问卷调查(前测)结果分析 |
第四节 比喻教学法在高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案例 |
一 案例一: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
二 案例二: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
第五节 研究结果分析 |
一 问卷调查(后测)结果分析 |
二 测试成绩结果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 |
第一节 结论与建议 |
第二节 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A:生物教师访谈 |
附录 B:高中生物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 C:生物测试题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抽象概念教学的实践与认识(论文参考文献)
- [1]微视频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左佩川.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APOS理论在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张欢.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张梦瑶. 天津师范大学, 2021(09)
- [4]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田晴. 天津师范大学, 2021(09)
- [5]培养高中生数学抽象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以概念课教学为例[D]. 王文蕊.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1(08)
- [6]基于APOS理论培养高中生化学抽象思维能力教学策略研究[D]. 王雪.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
- [7]微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王书鸣.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8]仿真模拟在高中物理抽象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以电磁学为例[D]. 卢忠南. 中央民族大学, 2021(12)
- [9]高中生对文学类文本中多义名词词义理解的语用认知研究[D]. 张莹莹.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10]比喻教学法在高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中的应用[D]. 向洁. 重庆三峡学院, 2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