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氧化硫体内衍生物诱发中国仓鼠肺细胞微核的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杨振华[1](2013)在《二氧化硫及其衍生物光谱特性及对血管张力作用的离子通道与信号转导机制》文中研究说明二氧化硫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以往研究表明二氧化硫不仅对呼吸系统有影响,而且对心血管系统及其它系统均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因此它不仅是一种呼吸系统毒物而是一种全身性的毒物。现有资料表明,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而以往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二氧化硫及其衍生物与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密切相关,二氧化硫暴露可以增加缺血性心脏疾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和死亡率。因此,科研工作者越来越关注环境污染物二氧化硫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有关二氧化硫诱发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已经很多,但二氧化硫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却不够深入。继NO、CO、H2S被证明是气体信号分子之后,近年来有关研究不断表明二氧化硫可能是第四种气体信号分子。然而,有关二氧化硫及其衍生物的光谱特性研究及二氧化硫供体的研究却很少。为此,本研究运用紫外可见光光谱法和离体血管环技术等方法,重点研究了二氧化硫及其衍生物亚硫酸钠(Na2SO3)、亚硫酸氢钠(NaHSO3)、焦亚硫酸钠(Na2S2O5, SMB)的光谱特性及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对离体大鼠血管环舒张作用的离子通道和信号转导机制。通过这些研究,以探讨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作为二氧化硫供体进行生物学研究的可能,为二氧化硫作为气体信号分子的设想增添新的依据。本研究对二氧化硫溶于水和有机溶剂时的吸收光谱特征进行研究,同时也对二氧化硫衍生物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和焦亚硫酸钠水溶液的吸收光谱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盐酸(HCl)对二氧化硫及其衍生物光谱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二氧化硫在水、乙醇、甘油(含20%水)、正丁醇具有特征吸收峰,分别为276、277、276和278nm,表明二氧化硫在溶剂中的吸收峰主要取决于二氧化硫分子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2)二氧化硫在水中的吸收峰值远低于在有机溶剂中的吸收峰值,表明水对二氧化硫分子的光谱吸收具有一定的淬灭作用。(3)二氧化硫水溶液的特征吸收峰为276nm,焦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水溶液的特征吸收峰均为257nm,而亚硫酸钠水溶液在200~800nm范围内不具特征吸收峰,这表明二氧化硫衍生物的水溶液不存在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硫浓度很低。(4)盐酸、硫酸、硝酸、磷酸和醋酸均能增强二氧化硫水溶液的吸光强度,且呈浓度依赖关系:而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钠和氯化钙对二氧化硫水溶液的吸光强度有下降作用。结果表明,盐酸对二氧化硫溶于水中的吸光强度的增强作用是H+的作用而不是Cl-的作用。(5)焦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和亚硫酸钠水溶液加入盐酸后,均在276nm出现特征性吸收峰,表明盐酸与二氧化硫衍生物进行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硫。(6)二氧化硫水溶液对环境和生物(包括人体)的作用是二氧化硫或水合二氧化硫所引起;而亚硫酸氢钠和焦亚硫酸钠水溶液的作用是HSO3所引起,亚硫酸钠溶液的作用是S032-所引起,为了增强二氧化硫衍生物的作用,向其溶液中加入H+是一个简单适宜的途径。(7)应用二氧化硫及其衍生物在溶剂中具有特征性吸收峰这一特点,可以采用简便易行的光谱分析方法测定溶液中二氧化硫的浓度及其动态变化。(8)亚硫酸氢钠或焦亚硫酸钠溶液加入适当浓度的H+可以作为毒理学和生理学研究和实践的“二氧化硫供体”。本文同时对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的舒张血管机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1)亚硫酸氢钠可以引起离体大鼠血管环的舒张,且在100~4000μmol·L-1之间呈浓度依赖性。与亚硫酸氢钠的舒张效应不同,亚硫酸钠在200μmol·L-1之下对离体大鼠血管环未见明显影响,在500~1000μmol·L-1引起离体大鼠血管环收缩,在2000~4000μmol·L-1则可引起大鼠离体血管环舒张。(2)亚硫酸氢钠的EC5o为2326±78.56μmol·L-1加入盐酸后亚硫酸氢钠的ECso则为2078±88.57μmol·L-1,表明加入盐酸后可以显着增强亚硫酸氢钠对离体大鼠血管环的舒张效应。(3)在低浓度下,亚硫酸氢钠对离体大鼠血管环的舒张效应与内皮有关;而在高浓度下,亚硫酸氢钠的舒张效应与内皮无关。这提示我们,亚硫酸氢钠的舒张机制在低浓度和高浓度下是不同的。(4)L型钙离子通道阻断剂硝苯地平能够部分地抑带2000.4000μmol·L-1亚硫酸氢钠对离体大鼠血管环的舒张反应,而对400μmol·L-1亚硫酸氢钠引起的舒张反应无显着影响。(5)非特异性钾通道阻断剂TEA可部分地抑制400、2000及4000μmol·L-1亚硫酸氢钠对血管环的舒张反应;大电导钙激活的钾通道(BKca)阻断剂IbTx可部分地抑制400.2000μmol·L-1亚硫酸氢钠对血管环的舒张反应,而对4000μmol·L-1亚硫酸氢钠引起的舒张效应没有明显影响;小电导钙离子激活的钾通道(SKCa)抑制剂蜂毒明肽和电压依赖型的钾通道(Kv)阻断剂4-AP对亚硫酸氢钠的舒张效应没有影响。ATP敏感的钾通道(KATP)阻断剂格列本脲可部分地抑制4000μmol·L-1亚硫酸氢钠对离体大鼠血管环的舒张反应,而对400、2000μmol·L-1亚硫酸氢钠引起的舒张反应无显着影响。(6)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NA)和sGC抑制剂(NS-2028)可部分地抑制低浓度亚硫酸氢钠导致的舒张效应,而对高浓度亚硫酸氢钠诱导的舒张效应无明显影响。(7)蛋白激酶C抑制剂十字孢碱、前列环素PGI2抑制剂吲哚美辛、p-肾上腺素受体抑制剂普萘洛尔对亚硫酸氢钠诱导的舒张效应没有明显影响。本文研究了焦亚硫酸钠对离体大鼠血管环的效应,结果发现焦亚硫酸钠可浓度依赖性的引起血管环的舒张。去除内皮后发现,在低浓度下(<400μmol·L-1)焦亚硫酸钠不能引起血管环的舒张,而在高浓度下(>500μmol·L-1可以导致血管环的舒张。这说明焦亚硫酸钠的舒张效应在低浓度下是内皮依赖性的或是内皮起主要作用,而在高浓度下焦亚硫酸钠的舒张效应与内皮无关或内皮不起主要作用。在低浓度下内皮依赖性的舒张最大约为20%,而在高浓度下非内皮依赖性的舒张则可达到90%以上。我们研究了L型钙离子通道对焦亚硫酸钠诱导的血管环舒张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硝苯地平能够部分地抑制1000μmol·L-1焦亚硫酸钠对离体大鼠血管环(内皮完整及去内皮)的舒张反应,而对50、200μmol·L-1焦亚硫酸钠引起的舒张反应无显着影响。这说明在高浓度焦亚硫酸钠诱导的舒张效应中,L型钙离子通道起了一定的作用。我们同时也研究了PGI2合成酶抑制剂吲哚美辛对焦亚硫酸钠诱导的舒张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吲哚美辛对焦亚硫酸钠诱导的舒张效应没有明显影响。为了解钾离子通道在焦亚硫酸钠诱导的舒张效应中所起的作用,我们用多种不同的钾离子通道阻断剂TEA、4-AP、IbTx、蜂毒明肽和格列本脲预先温育血管环20min、然后观察其对焦亚硫酸钠诱导的舒张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高浓度及低浓度焦亚硫酸钠诱导的舒张效应均部分地被TEA所抑制。(2) IbTx可以部分地抑制J50、200μmol·L-1焦亚硫酸钠诱导的舒张效应,表明BKca离子通道在低浓度焦亚硫酸钠诱导的舒张效应中可能有一定的作用,而对高浓度焦亚硫酸钠诱导的舒张效应不起作用或作用很小。蜂毒明肽对焦亚硫酸钠诱导的舒张效应没有明显影响,表明焦亚硫酸钠的舒张效应与小电导该激活钾离子通道无关。(3)KATP通道阻断剂格列本脲可部分地抑制1000μmol·L-1焦亚硫酸钠对离体大鼠血管环(内皮完整及去内皮)的舒张反应,而对50、200μmol·L-1焦亚硫酸钠引起的舒张反应无显着影响。这表明KATp通道与高浓度焦亚硫酸钠诱导的舒张效应有关,而对低浓度焦亚硫酸钠诱导的舒张效应无关或作用很小。(4)4-AP对焦亚硫酸钠诱导的舒张效应没有明显影响,表明Kv通道在焦亚硫酸钠诱导的舒张作用中不起作用或作用很小。我们分别用sGC抑制剂NS-2028和NOS抑制剂L-NNA预先温育血管环。结果发现,NS-2028和L-NNA对血管环的基础张力没有影响。而对低浓度焦亚硫酸钠诱导的舒张效应有部分抑制作用。这表明低浓度的焦亚硫酸钠舒张效应与cGMP途径有关,而高浓度的焦亚硫酸钠舒张效应与cGMP途径无关。焦亚硫酸钠的舒张效应与PKC, PGI2, β-1肾上腺素受体途径无关。综合以上实验可得出如下结论:(1)二氧化硫及其衍生物的光谱特性是不同的,其中二氧化硫在水中的特征吸收峰为276nm,亚硫酸氢钠和焦亚硫酸钠水溶液的特征吸收峰均为257nm,亚硫酸钠水溶液在200~800nm之间未表现出特征吸收峰。(2)二氧化硫衍生物亚硫酸氢钠、亚硫酸钠和焦亚硫酸钠对离体大鼠血管环的舒张效应并不相同,其中亚硫酸钠表现为低浓度收缩,高浓度舒张;而亚硫酸氢钠和焦亚硫酸钠则均表现为舒张效应,且焦亚硫酸钠对离体大鼠血管环的舒张效应要大于亚硫‘酸氢钠。(3)亚硫酸氢钠或焦亚硫酸钠在低浓度下的舒张效应是内皮依赖性的,其舒张途径部分地与cGMP途径和BKO。离子通道有关;亚硫酸氢钠或焦亚硫酸钠在高浓度下的舒张效应与内皮无关,可能与KATP和L型Ca2+通道部分地有关。亚硫酸氢钠或焦亚硫酸钠的舒张效应与PKC, PGI2,p-肾上腺素受体途径无关。(4)在加入适当H+情况下,焦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可以用作二氧化硫供体进行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
薄芳芳[2](2012)在《二氧化硫体内衍生物对大鼠卵巢功能毒性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和城市的不断扩张,大气污染已日趋严重,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性。二氧化硫(SO2)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石油、煤、天然气的燃烧以及工业上各种有色金属的冶炼、石油精制、硫化橡胶及造纸等均可产生SO2,挥发于空气中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SO2作为一种有毒性气体,可造成脑、肺、心、肝等脏器受到损伤,严重时可影响其功能,危机生命;人体若1天内摄取4-6g,会引起剧烈的胃肠功能障碍,造成腹泻。二氧化硫可引起全身毒性反应,二氧化硫吸入体内后会行成衍生物—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以物质的量之比为3:1存在于体内,随着血液分布全身。目的:研究二氧化硫体内衍生物对大鼠性激素水平的影响以及对卵巢的毒性作用。初步探讨二氧化硫体内衍生物对卵巢的毒性作用,提高人们对二氧化硫毒性认识,严格控制环境中及生活中二氧化硫浓度,增强全人类环保意识。方法:选择健康的60天左右,体重(200g 20)g清洁级成年雌性未孕WISTER大鼠,(山西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每日给予标准光照,颗粒饲料喂养,自由摄食,室温20-25℃相对湿度50%-65%。每日晨9:00至11:00取阴道分泌物涂片,巴氏染色,光镜观察性周期,选取30只性周期规律的大鼠进入实验。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1ml,每天腹腔注射一次,连续14天;低剂量组采用二氧化硫体内衍生物混合液1ml,浓度0.5g/kg,每天腹腔注射一次,连续14天;高剂量组采用混合液1ml,浓度1g/kg,每天腹腔注射一次,连续14天;给药结束后于动情期,尾静脉采血,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卵泡刺激素(FSH)、血清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激素水平的变化。股动脉放血处死大鼠,取卵巢组织固定、切片、HE染色,观察卵巢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1)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均有中毒症状,以高剂量组为着,雌性大鼠可出现饮食、活动减少,于腹腔注射后可出现震颤、肌肉痉挛等中毒症状。(2)三个组之间比较,FSH有显着差异(F=84.19,P﹤0.0001),SO2各剂量组中大鼠FSH较对照组显着增加;且高剂量组的影响显着高于低剂量组(P﹤0.05)。SO2对大鼠血清中LH水平的影响显着(F=57.92,P﹤0.0001);高剂量组中LH水平较低剂量组、对照组显着增大(P﹤0.05);低剂量组和对照组没有显着差异。三个组之间比较,E2有显着差异(F=153.83,P﹤0.0001),染毒组各剂量组中的大鼠血清中E2水平较对照组有显着降低;高剂量组的影响显着高于低剂量组(P﹤0.05)。(3)高剂量组大鼠卵巢组织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始基卵泡和初级卵泡增多,而次级卵泡和成熟卵泡较少见,且闭锁卵泡增多。结论:二氧化硫体内衍生物可引起雌性大鼠性轴功能紊乱及卵巢组织学改变。
张全喜[3](2010)在《二氧化硫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及其与几种物质的联合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二氧化硫(SO2)与心血管系统疾病有关。长期接触SO2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和死亡率,因此SO2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作用日益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与SO2诱发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相比,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很少,远不能满足SO2所致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需要。此外,乳酸、丙酮酸和氨都是人体内的内源性物质,在人体内有重要的生理作用,研究它们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及其与SO2对心脏功能的联合作用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为此,本课题分别采用离体血管环法、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法、western blot以及放射免疫等方法,研究SO2对大鼠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及乳酸、丙酮酸和氨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及其与SO2的联合作用,以期明确SO2引发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为SO2诱发的心血管系统疾病提供毒理与病理学上的依据。本研究使用气态SO2直接作用于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观察了气态SO2对血管的舒张作用以及不同离子通道在SO2舒血管效应中的作用。结果显示,SO2可剂量依赖性地引起内皮完整及去内皮血管环的舒张效应。在生理浓度(110.34±35.22μM)和低浓度下(<450μM),SO2只能引起内皮完整血管环的舒张效应,对去内皮血管环无作用。大电导钙激活钾离子通道(BKCa)阻断剂IbTx可部分地抑制30和300μM SO2对内皮完整血管环的舒张效应,而L-型钙离子通道阻断剂硝苯地平和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KATP)阻断剂格列本脲可部分地抑制1500μM SO2对内皮完整及去内皮血管环的舒张效应。结果表明,SO2是一种血管活性物质,生理浓度和低浓度SO2引起的舒张作用是内皮依赖性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BKc。通道等有关,而高浓度SO2的舒张作用与内皮无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L-型钙离子通道和KATP通道等有关。将SO2及其衍生物作用于大鼠离体心脏,研究SO2及其衍生物对离体心脏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SO2和SO2衍生物对大鼠离体心脏均有负性肌力作用,并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SO2引起的负性肌力作用比SO2衍生物的作用大。低浓度SO2对心脏的负性肌力作用可分别被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十字孢碱、环氧化酶抑制剂吲哚美辛、NO合酶抑制剂L-NAME和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NS-2028部分地抑制,而低浓度SO2衍生物对心脏的负性肌力作用可被L-型钙离子通道阻断剂硝苯地平和KATP阻断剂格列本脲部分地抑制;高浓度SO2和SO2衍生物对心脏的负性肌力作用均可被L-型钙离子通道阻断剂硝苯地平、KATP阻断剂格列本脲、PKC抑制剂十字孢碱、环氧化酶抑制剂吲哚美辛和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NS-2028部分地抑制。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浓度下,SO2对心脏的负性肌力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PKC、环氧化酶以及NO-cGMP通路引起的,而SO2衍生物对心脏的负性肌力作用可能与L-型钙离子通道和KATP通道有关。在高浓度下,SO2和SO2衍生物对心脏的负性肌力作用的作用机制相似,都与L-型钙离子通道、KATP通道、cGMP、PKC和环氧化酶活性的改变有关。为了深入探讨SO2及其衍生物对大鼠离体心脏功能影响的作用机制,本研究观察了SO2及其衍生物对离体心脏组织中PKC蛋白表达量、ATP酶活性、cGMP、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以及心脏灌流液中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SO2和SO2衍生物均可使心脏组织中GSH和SOD的含量明显下降,而使PKC蛋白表达量、cGMP、MDA、NO和NOS含量以及心脏灌流液中CK和LDH的含量明显增加。较高浓度的SO2和SO2衍生物可使心脏组织的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能力、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明显下降,而使心脏组织中H2O2和羟自由基(·OH)的含量明显增加。结果表明,SO2和SO2衍生物对大鼠离体心脏组织有明显的氧化损伤作用(GSH、SOD、O2·-显着下降和MDA、H2O2、·OH显着上升),在它的介导下,心肌细胞膜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降低。此外,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SO2和SO2衍生物对心脏的负性肌力作用的确与PKC含量的变化以及NO-cGMP通路有关。采用离体心脏灌流法观察乳酸、丙酮酸和氨对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同时观察它们与SO2对大鼠心脏功能影响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乳酸和丙酮酸对心脏有明显的负性肌力作用,而氨对心脏有明显的正性肌力作用。它们对心脏功能的影响部分地与它们使心脏灌流液的pH值发生变化有关,但主要还是由它们自身引起的。乳酸对心脏的负性肌力作用可能是通过KATP通道的开放和激活PKC而引起的;丙酮酸对心脏的负性肌力作用可能是由于电压依赖性钾离子通道(Kv)的开放而引起的;氨对心脏的正性肌力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KATP通道的开放和激活NO-cGMP通路而引起的。乳酸和丙酮酸与SO2对心脏功能影响的联合作用不是协同作用,而是独立作用;氨与SO2对心脏功能影响的联合作用是拮抗作用。综上所述,不同浓度的SO2对大鼠离体血管环均有明显的舒张作用,对大鼠离体心脏均有明显的负性肌力作用,低浓度SO2和高浓度SO2对血管环的舒张作用及对心脏的负性肌力作用的作用机制是不一样的。乳酸和丙酮酸与SO2对心脏功能影响的联合作用是独立作用;氨与SO2对心脏功能影响的联合作用是拮抗作用。
李君灵[4](2010)在《二氧化硫对血管张力作用的信号转导机制及其与几种内源物质的联合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氧化硫(SO2)及其衍生物亚硫酸盐和亚硫酸氢盐是常见的污染物,以往的研究表明该化学物是可引起多种毒性作用的全身性毒物。流行病学研究指出,SO2及其衍生物污染与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联。研究发现,生物体内含硫氨基酸和细胞内的硫化氢(H2S)的正常代谢可产生内源性SO2及其衍生物亚硫酸盐和亚硫酸氢盐,亚硫酸氧化酶可促进亚硫酸盐氧化生成硫酸盐而排出体外。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氧化氮(NO)、一氧化碳(CO)、及硫化氢(H2S)等有毒气体分子先后被发现是生物气体信号分子,具有扩张血管、抑制细胞增殖等多种重要的生理学和毒理学作用。与这些有毒气体相比,设想同样作为有毒气体的SO2可能也是一种生物气体信号分子,在人和哺乳动物的心血管系统具有多种生理和毒理学作用。在以前的研究中,发现SO2及其衍生物亚硫酸盐和亚硫酸氢盐均可引起大鼠血压下降、SO2衍生物可引起离体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的舒张。然而,迄今作为亚硫酸盐和亚硫酸氢盐前体物的SO2的心血管效应尚未见报道,SO2对心血管效应的机制尚不了解,SO2对离体血管环的作用仍然有待阐明,SO2的心血管效应是否被血管内皮或周围神经末梢释放的血管活性因子所介导也未可知,SO2与血管组织中不同细胞信号途径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cGMP途径和氧自由基,尚未见研究。此外,SO2与内源小分子化合物对血管张力的联合效应也很少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SO2对血管张力的生理学和毒理学作用及其细胞和分子机制,为此我们全面地研究了在此过程中血管内皮的作用,进行了SO2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的舒张实验及其有关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为了探讨SO2与体内小分子化合物氨、乳酸、丙酮酸之间在对血管收缩性方面有无相互作用,以便正确评价SO2对人体的毒性作用,本论文还研究了这些化合物对血管张力的影响及其与SO2的联合作用。在本研究中,采用将气态SO2或SO2生理盐水溶液加入孵育液的方法,使SO2直接作用于离体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同时使用不同信号转导途径抑制剂和不同离子通道抑制剂,研究SO2诱发血管舒张的信号转导机制,并采用类比法研究SO2对溶液pH的影响及其与血管舒张的关系。除此之外,还应用组织病理和免疫化学分析,以及放射免疫测定、实时定量RT-PCR,酶活性测定等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方法,研究了SO2对大鼠血管组织中eNOS-NO-cGMP信号转导途径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1)静脉注入SO2 (20、60μmol·kg-1体重)可迅速引起大鼠血压剂量依赖性下降;(2) SO2 (1-2000μmol·L-1)对血管的舒张作用是剂量依赖性的,SO2在低浓度(<450μmol·L-1)下诱发的血管舒张作用是内皮依赖性的,而在高浓度(>500μmol·L-1)下引起的血管舒张作用是非内皮依赖性的。(3)SO2生理盐水溶液对大鼠血管的舒张作用是SO2分子直接作用引起的,而不是亚硫酸盐和亚硫酸氢盐引起的,SO2引起的血管舒张曲线特征与亚硫酸盐和亚硫酸氢盐引起的曲线不同;(4)SO2引起的血管舒张效应不是由于自主的或者非肾上腺素能的和类胆碱能的(NANC)神经末端对神经递质的释放,也不是由于血管组织产生的过氧化物和过氧化氢,也不涉及前列环素、PKC、β-肾上腺素及cAMP途径;(5)SO2在低浓度(<450μmol·L-1)下诱发的血管舒张作用是被cGMP途径所介导;(6)极低浓度的SO2(3μM)和NO(3 or 5nM)之间对血管平滑肌舒张存在协同效应。(7)SO2能增强血管内皮eNOS的活性,但不能增强iNOS的活性;SO2还能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促进大鼠血管eNOS基因的表达;(8)SO2能促进大鼠动脉血管NO的生成,引起血管cGMP水平增加,但不能引起cAMP水平的改变;(9)整体实验表明,静脉注入乳酸、丙酮酸(120、300μmol·kg-1体重)可迅速引起大鼠血压剂量依赖性下降;静脉注入氨水(8μmol·kg-1体重)大鼠血压显着升高,而静脉注射(20μmol·kg-1体重)剂量的氨水后引起大鼠血压迅速下降; (10)氨对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的作用比较复杂,在100μmol·L-1下对血管张力未见显着影响,在0.5-3mmol·L-1对血管有收缩效应且与低浓度SO2的舒张效应有拮抗作用;而高浓度氨(5-8mmol·L-1)能引起血管舒张,其与SO2的舒张效应具有独立联合作用;(11)乳酸在较低浓度和高浓度下均可以引起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舒张,其舒张血管的机制部分地与NO/cGMP信号转导途径和KATP离子通道有关,其与SO2舒张作用的机制有所不同,二者的联合作用可能属于独立联合作用。(12)丙酮酸在生理浓度时对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张力未见影响,在较低浓度和高浓度下均可以引起血管舒张,其机制均与L-型钙通道有关,但低浓度时的舒张血管效应还与NO/cGMP信号途径、小电导钙激活的钾离子通道(SKca)有关,而高浓度时还与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KATP)有关。丙酮酸与SO2舒张效应的机制有所不同,二者的联合作用可能属于独立作用类型。从这些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SO2在低浓度下可以引起大鼠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而在高浓度下引起的血管舒张作用是非内皮依赖性的。生理浓度的内源性SO2是血管活性因子,可以与NO起协同作用共同调节血管平滑肌的张力,血管组织中的SO2和NO可能存在着某种形式的“交叉对话”;(2)SO2(1-2000μmol·L-1)对血管的舒张作用是剂量依赖性的。SO2舒血管作用不仅远大于亚硫酸盐和亚硫酸氢盐,而且舒张机制也不同,表明亚硫酸盐和亚硫酸氢盐是SO2血管活性作用失活过程的产物;(3)SO2能够上调主动脉eNOS-NO-cGMP信号转导途径,对该通路既有急性效应又有延时效应;SO2所引起的血管舒张作用部分地被其对eNOS-NO-cGMP通路的急性效应所介导,而SO2对血管收缩的抑制作用部分地被其对eNOS-NO-cGMP通路的延时效应所介导;(4)氨对血管的效应比较复杂,低浓度氨引起的血管收缩作用可与SO2引起的血管舒张作用相互拮抗,共同调节血管张力;(5)乳酸和丙酮酸也能引起血管舒张,低浓度下对血管有保护作用,而高浓度下可与SO2对血管的舒张作用叠加。因此,在对SO2进行健康评价时应考虑其与内源性小分子化合物的联合作用。
徐敏[5](2008)在《二氧化硫及其衍生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荧光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二氧化硫(SO2)是最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也是多数城市大气的首要污染物。以低浓度存在于大气中,高浓度存在于某些工作场所。其毒理学作用已日渐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现有的关于SO2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它所引起的生化指标的改变、遗传毒性、氧化应激及DNA损伤等方面,而关于SO2和SO2衍生物与体外蛋白和体内蛋白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其氧化损伤机制的研究还鲜见报道。为了探讨SO2和SO2体内衍生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判断SO2导致蛋白质氧化损伤的动力学机理,为蛋白质和核酸的氧化损伤与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控制、临床诊断提供基础数据。本文对牛血清白蛋白与SO2和SO2衍生物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进行了分析,并就SO2衍生物对小鼠不同器官组织蛋白质氧化损伤和核酸的损伤作用进行了研究。1.SO2及其体内衍生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分析发现SO2气体及其体内衍生物与BSA相互作用结果近乎一致。结果表明,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SO2及其体内衍生物对BSA的荧光均具有猝灭作用,根据Stern-Volmer方程和Lineweaver-Burk方程,分别计算了不同温度下二者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常数,并据此推断出SO2和SO2衍生物与BSA的结合是一个放热反应,SO2与BSA的作用力类型为疏水作用力和静电作用力,且为静态猝灭过程。计算了SO2和SO2衍生物与BSA结合位点数分别为0.8042和0.9345,表观结合常数分别为KSO2=1.15×104L·mol-1和KSO2衍生物=2.257×103L·mol-1。说明SO2与BSA的结合反应相对较弱,近似只有1个结合位点,这也与加入SO2后BSA的猝灭程度较低相一致。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表明,SO2与BSA相互作用后,BSA所处的微环境发生改变,荧光峰明显蓝移,Stokes位移减小,但荧光峰形状无大的变化,即对其构象的影响不显着。本研究结论说明SO2和SO2衍生物与生物大分子蛋白质BSA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相似性,这也可以间接证明,SO2进入体内与体液作用会立即转变为体内衍生物亚硫酸盐和亚硫酸氢盐。2.SO2衍生物对小鼠不同组织的蛋白质氧化损伤和DNA-蛋白质交联的影响(1)小鼠体内不同组织器官蛋白质羰基(PCO)的测定结果利用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测定不同组织蛋白质羰基含量,以此判断SO2体内衍生物对蛋白质的氧化损伤程度。结果表明,SO2衍生物可导致小鼠心、肝、肺、脾、胃蛋白质氧化损伤,其损伤程度与SO2衍生物浓度之间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当注射SO2衍生物的浓度为0.025 g·kg-1bw时,肝组织蛋白质的羰基含量显着升高(P<0.01);肺、心组织蛋白质的羰基含量显着升高(P<0.05);脾、胃组织蛋白质的羰基含量虽有升高,但统计检验没有显着性意义。当注射SO2衍生物的浓度为0.1,0.4g·kg-1bw时,心、肝、肺、脾组织蛋白质的羰基含量均为极显着升高(P<0.001),胃组织蛋白质的羰基含量高度显着升高(P<0.01)。(2)小鼠体内不同组织细胞DNA-蛋白质交联(DPC)度的测定结果采用SDS-KCl法测定DNA与蛋白质的交联度,以此判断SO2衍生物对核酸的损伤程度。结果表明,SO2衍生物可导致小鼠心、肝、肺、脾、胃组织DNA损伤,DPC率与染毒剂量之间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直线相关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当SO2衍生物的浓度为0.025 g·kg-1 bw时,肝组织的DPC率与空白对照相比有极显着升高(P<0.001),肺、胃组织的DPC率高度升高(P<0.01),心、脾中DNA-蛋白质交联率虽有升高,但统计检验没有显着性意义。当注射SO2衍生物的浓度为0.1,0.4 g·kg-1bw时,肝、肺、胃组织DNA-蛋白质交联率均呈现极显着升高(P<0.001),心、脾组织DNA-蛋白质交联率显着升高(P<0.01)。(3)结论综上所述,SO2衍生物腹腔注射可导致小鼠心、肝、肺、脾、胃5个器官中蛋白质羰基含量增加和DNA-蛋白质交联率上升,且规律一致,均呈现明显的浓度-效应关系,说明SO2衍生物可引起蛋白质氧化损伤和DNA损伤,为SO2是一种全身性毒物的观点提供了基础实验依据。
刘玉香[6](2007)在《SO2的危害及其流行病学与毒理学研究》文中提出二氧化硫(SO2)是大气中最常见的污染物之一.SO2的大量排放使城市空气污染不断加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SO2不仅可以引起呼吸系统疾病,而且对心血管系统,甚至生殖系统都会产生影响;毒理学研究也表明SO2对人和动物多种组织器官均有毒性作用,有些毒作用甚至比肺组织的改变还要严重,SO2是一种全身性毒物.而通过产生各种自由基引起器官组织发生氧化损伤作用可能是SO2毒作用的一种主要机制.
李晓芳[7](2007)在《内源性SO2对大鼠离体血管环张力影响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二氧化硫(SO2)是最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其毒理学作用已日渐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我室经近二十年来对SO2的毒理学研究表明SO2是一种全身性毒物。我室前期研究发现,SO2吸入暴露或将其衍生物腹腔注射对大鼠有明显的降压作用。我们近期研究又发现,不同浓度的外源性SO2衍生物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张力有双向调节作用。基于此认识,我们研究了内源性SO2及其代谢物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张力的影响。1.SO2吸入后在小鼠部分脏器中的转运及其毒理学效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PLC-FD)测定不同浓度SO2吸入后在小鼠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雄性小鼠吸入SO2后,其肝、肾、脾和睾丸组织中亚硫酸盐水平均显着升高,且各组织中亚硫酸盐水平随吸入SO2浓度的增高而升高,有显着的剂量效应关系;②不同SO2暴露条件下,雄性小鼠脾和睾丸组织中亚硫酸盐含量高于肝脏和肾脏。结论:SO2被小鼠吸入后转化为亚硫酸盐并可分布到肝、肾、脾和睾丸组织中,进一步表明SO2是一种全身性毒物。2.内源性SO2及其代谢物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张力的影响观察不同浓度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NE)、乙酰胆碱(Ach)、硝普钠(SNP)对内皮完整组与去内皮组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张力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PLC-FD)测定不同浓度NE、Ach、SNP对内皮完整组与去内皮组胸主动脉组织中内源性SO2及其代谢物(亚硫酸盐)含量的影响;采用硝酸酶还原法测定不同浓度NE、Ach、SNP对内皮完整组与去内皮组胸主动脉组织中NO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NE对去内皮与内皮完整的胸主动脉环都有收缩作用,而且NE处理后,内皮完整组与去内皮组胸主动脉组织中内源性亚硫酸盐含量升高,内皮完整组胸主动脉组织中NO含量升高;②Ach对内皮完整的胸主动脉环有舒张作用,Ach处理后,内皮完整组胸主动脉组织中内源性亚硫酸盐含量降低,而NO含量升高;③SNP对去内皮与内皮完整的胸主动脉环都有舒张作用,SNP处理后,内皮完整组与去内皮组胸主动脉组织中内源性亚硫酸盐含量降低,NO含量升高。结论:血管收缩,内源性亚硫酸盐含量升高;血管舒张,内源性亚硫酸盐含量降低。可见,血管的舒缩与血管组织中内源性SO2及其代谢物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提示SO/SO2可能是一种新型的气体信号分子,参与血管张力的调节过程。
曹庆玲[8](2007)在《几种因素对大鼠离体血管环张力影响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二氧化硫(SO2)是大气中最普遍的污染物之一,其毒理学作用已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近年来我室对SO2的毒理学研究表明SO2是一种全身性毒物,并且最近研究发现,吸入SO2或将其衍生物腹腔注射对大鼠有明显的降压作用。目前,双氧水作为防腐剂、添加剂用于我们日常饮食中;由于饮食和环境因素的改变,酸性体质人群趋于增加,这对人体是有害的;KCl在很多方面也有应用,其与高血压的关系也有研究,但结果不大一致。本实验中,我们对SO2衍生物的降压途径和作用机理进行以下的研究,并且对pH值、双氧水及KCl对血管张力的影响也进行了以下研究。1.SO2衍生物作用后血管组织环核苷酸与TXA2、PGI2代谢改变及意义观察SO2衍生物对胸主动脉血管环张力的影响,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管组织环腺苷酸(cAMP)、环鸟苷酸(cGMP)、前列环素(PGI2)和血栓素(TXA2)的稳定代谢产物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简称为6-Keto)和血栓素B2(TXB2)的含量。结果:①SO2衍生物对去甲肾上腺素(NE)预收缩的内皮完整和去除内皮的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均呈浓度依赖性舒张作用,且其张力变化在内皮完整与去内皮的血管环之间无显着性差异;②SO2衍生物可引起血管组织中cAMP、6-Keto(即PGI2)含量剂量依赖性增加,其增加程度与内皮无关;③SO2衍生物对血管环cGMP含量呈降低趋势但在统计学上无显着意义,且对去除内皮血管无显着影响;④SO2衍生物对去内皮或内皮完整血管环的TXB2含量均无明显影响;⑤无论是否去除内皮,SO2衍生物均可引起cAMP/cGMP和6-Keto/TXB2比值显着升高。结论:①SO2衍生物可能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而引起血管舒张,其血管舒张作用与内皮无关;②SO2衍生物作用于胸主动脉血管环产生PGI2,同时cAMP参与了其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且PGI2和cAMP含量的增加与内皮无关。2.pH值对大鼠离体血管环张力的影响观察血管环张力的变化,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测定血管组织中NO含量及亚硫酸盐含量。结果:①NE预收缩后,pH值降低对内皮完整和去除内皮胸主动脉血管环呈舒张作用;pH值升高对内皮完整和去除内皮胸主动脉血管环呈收缩作用;内皮完整组与去内皮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②pH降低和升高对内皮完整和去除内皮血管环中NO含量无显着性影响;③pH降低和升高均可使内皮完整血管组织中亚硫酸盐含量减少,对去内皮血管中亚硫酸盐无显着性影响。结论:①pH可能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而引起血管舒张和收缩,其舒缩血管作用与内皮无关;②一氧化氮可能没有介导pH引起的血管舒张和收缩作用;③pH降低和升高可使得内皮完整血管环亚硫酸盐降低,亚硫酸盐的改变也可能介导了血管的舒张和收缩。3.双氧水对大鼠离体血管环张力的影响方法同2,结果:①NE预收缩后,加入10000μmol/L H2O2,内皮完整血管环表现为舒张作用;加入100μmol/L H2O2后血管环表现为收缩作用;H2O2对去内皮的血管环同样具有上述作用,与内皮完整组相比差异显着;②10000μmol/L H2O2可使得内皮完整及去内皮血管环中NO含量升高;100μmol/L H2O2可使得NO含量降低。去内皮组与内皮完整组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③10000μmol/L H2O2可使得内皮完整血管环中亚硫酸盐含量升高;100μmol/L H2O2可使得内皮完整血管中亚硫酸盐含量降低。去内皮血管环在双氧水作用下,亚硫酸盐没有发生显着性变化。结论:①H2O2引起血管舒张和收缩与内皮有关;②一氧化氮可能介导了H2O2引起的血管舒张和收缩作用;③亚硫酸盐的改变也可能介导了H2O2引起的血管舒张和收缩。4.KCl对大鼠离体血管环张力的影响方法同2,结果:①血管稳定后加入KCl,内皮完整及去内皮血管环均呈浓度依赖性收缩;内皮完整组与去内皮组相比无显着差异;②KCl对内皮完整胸主动脉中NO含量没有明显影响,可使得去内皮后血管中NO含量降低;内皮完整组与去内皮组相比差异显着;③KCl对内皮完整血管中亚硫酸盐含量无显着性影响,但可使得去内皮后血管环中亚硫酸盐含量显着性升高,内皮完整组与去内皮组之间具有显着性差异。结论:①KCl可能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而引起血管收缩,其血管收缩作用与内皮无关;②NO可能没有介导KCl引起的血管收缩作用;③亚硫酸盐的改变也可能介导了KCl引起的血管收缩。
秦国华[9](2006)在《二氧化硫对基因表达谱、细胞色素P450及癌变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体内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氧化硫(SO2)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大气污染物,以低浓度存在于普通大气中,高浓度存在于某些工作场所。虽然对SO2的研究已有一些报道,但主要集中在它所引起的生化指标的改变、遗传毒性、氧化应激及DNA损伤等方面,而对其分子机制鲜见报道。本课题利用Affymetrix的基因芯片(RAE230A)研究了SO2短期(56mg/m3,6h/d,共7d)及长期(14mg/m3,1h/d,共30d)吸入后大鼠肺组织基因表达谱的改变,其中长期吸入SO2对大鼠肺基因表达谱影响的研究工作是在导师的指导下,与同届博士研究生白巨利合作完成的。结果发现:与其相应的对照组相比,SO2短期吸入后表达上调的基因有31个,其中包括18个已知基因和13个新基因,而表达下调的基因有30个,其中包括19个已知基因和11个新基因;SO2长期吸入后表达上调的基因有173个,其中包括79个已知基因和94个新基因,而表达下调的基因有85个,其中包括46个已知基因和39个新基因。进一步分析发现:1)短期吸入SO2的大鼠肺基因表达谱与其对照组相比,氧化磷酸化相关的一些基因发生了变化,表明高剂量短期吸入SO2可能导致线粒体功能的恶化;2)长期吸入SO2的大鼠肺基因表达谱与其对照组相比,表达有差异的基因涉及到脂肪酸代谢、免疫、炎症、氧化应激、原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和细胞外基质等多个方面,表明低剂量长期吸入SO2在体内的毒作用机理更为复杂;3)SO2高剂量短期吸入与低剂量长期吸入后,大鼠肺组织基因表达谱的改变很不一致,表明二者在体内的作用机理不同。因为人群接触SO2的途径主要是长期低剂量吸入,本研究提示SO2有可能通过调节人群一系列基因表达的改变,进而发挥其在人体中的毒效应。 为探讨SO2对肝、肺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的影响,本研究采用SO2
白巨利[10](2006)在《二氧化硫对大鼠基因表达谱、细胞凋亡及癌变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本室针对二氧化硫(SO2)的遗传毒性、氧化损伤、信号转导、DNA损伤、膜损伤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表明SO2的毒理学效应是广泛而且复杂的。传统的毒理学研究只能从一个或几个方面探讨毒理学效应,不能反映整个基因组对毒物刺激的反应。因此,为了进一步从基因组的改变来探讨SO2毒理作用的分子机理,本文采用Affymetrix的基因芯片(RAE230A)技术,在导师的指导下,与同届本室博士研究生秦国华合作研究了SO2长期动态吸入后(14mg/m3,1h/天,共30天)大鼠肺组织基因表达谱的改变。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SO2长期吸入后大鼠肺组织表达上调的基因有173个,其中包括79个已知基因和94个新基因,而表达下调的基因有85个,其中包括46个已知基因和39个新基因。表达有差异的基因涉及到免疫、炎症、氧化应激、原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脂肪酸代谢、糖代谢、和细胞外基质等,表明低剂量长期吸入SO2在体内的毒作用机理非常复杂。SO2吸入后大鼠脂肪代谢和糖代谢紊乱,磷脂膜的流动、细胞内的信号传递及膜都会受到过氧化损伤的影响,SO2吸入与肿瘤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也可使细胞生长、移动、分化、增殖、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组织形态等生物学功能发生改变。8O2可引起多种基因的表达发生改变,这意味着多种基因的表达是易变的、不稳定的,在肺组织中可能存在着SO2诱发的表达不稳定型基因组。 本室的大量研究表明,SO2吸入可引起组织细胞产生氧化应激反应,导致抗氧化物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耗竭,造成DNA的损
二、二氧化硫体内衍生物诱发中国仓鼠肺细胞微核的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二氧化硫体内衍生物诱发中国仓鼠肺细胞微核的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1)二氧化硫及其衍生物光谱特性及对血管张力作用的离子通道与信号转导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Contents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二氧化硫生物学作用的研究进展 |
1.1.1 二氧化硫大气污染概述 |
1.1.2 二氧化硫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
1.1.3 二氧化硫毒理学作用的研究进展 |
1.1.4 二氧化硫生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
1.2 血管张力调节离子通道机制的研究 |
1.2.1 ATP敏感的钾通道的研究 |
1.2.2 钙离子激活的钾通道研究 |
1.3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1.3.1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 |
1.3.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二氧化硫及其衍生物的光谱特征及其应用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剂与仪器 |
2.2.2 实验方法 |
2.2.2.1 二氧化硫浓度的测定 |
2.2.2.2 二氧化硫及其衍生物的光谱特征 |
2.2.2.3 盐酸对二氧化硫及其衍生物光谱特征的影响 |
2.2.2.4 盐酸增强二氧化硫光谱的机制研究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二氧化硫溶于水及有机溶剂中的光谱特征 |
2.3.2 二氧化硫衍生物溶于水后的光谱特征 |
2.3.3 盐酸对二氧化硫及其衍生物光谱特征的影响 |
2.3.4 H~+和Cl~-对二氧化硫光谱吸收的影响 |
2.3.5 二氧化硫及其衍生物水溶液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
2.4 结论 |
第三章 亚硫酸氢钠对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舒张机制的研究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化学物和溶液准备 |
3.2.2 离体大鼠血管环制备 |
3.2.3 亚硫酸钠与亚硫酸氢钠的舒张效应 |
3.2.4 亚硫酸氢钠的舒张机制及信号转导通路研究 |
3.2.5 L型钙离子通道在亚硫酸氢钠诱导的舒张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
3.2.6 钾离子通道对亚硫酸氢钠诱导的舒张效应的影响 |
3.2.7 统计学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对血管环张力的影响 |
3.3.2 盐酸对亚硫酸氢钠诱导的舒张效应的增强作用 |
3.3.3 亚硫酸氢钠诱导的舒张效应与内皮的关系 |
3.3.4 亚硫酸氢钠诱导的舒张效应的信号转导途径研究 |
3.3.5 L型钙离子通道对亚硫酸氢钠诱导的舒张效应的影响 |
3.3.6 钾离子通道对亚硫酸氢钠诱导的舒张效应的作用 |
3.4 讨论 |
第四章 焦亚硫酸钠对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舒张机制的研究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化学物和溶液准备 |
4.2.2 离体大鼠血管环制备 |
4.2.3 焦亚硫酸钠对离体大鼠血管环舒张效应 |
4.2.4 L型钙离子通道对焦亚硫酸钠诱导的舒张效应的影响 |
4.2.5 钾离子通道对焦亚硫酸钠诱导的舒张效应的影响 |
4.2.6 焦亚硫酸钠诱导的舒张效应的信号转导通路研究 |
4.2.7 统计学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焦亚硫酸钠对血管环张力的影响 |
4.3.2 L型钙离子通道对焦亚硫酸钠诱导的舒张效应的影响 |
4.3.3 钙离子激活的钾通道对焦亚硫酸钠诱导的舒张效应的作用 |
4.3.4 电压依赖的钾离子通道对焦亚硫酸钠诱导的舒张效应的影响 |
4.3.5 ATP敏感的钾通道对焦亚硫酸钠诱导的舒张效应的影响 |
4.3.6 焦亚硫酸钠诱导的舒张效应的信号转导途径研究 |
4.4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5.1 二氧化硫及其衍生物的光谱研究 |
5.2 焦亚硫酸钠对离体血管环张力的舒张作用及其离子通道、信号转导途径机制 |
5.3 焦亚硫酸钠对离体血管环张力的舒张作用及其离子通道、信号转导途径机制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2)二氧化硫体内衍生物对大鼠卵巢功能毒性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3)二氧化硫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及其与几种物质的联合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二氧化硫对健康效应影响的研究进展 |
1.1.1 二氧化硫(SO_2)的污染现状及危害 |
1.1.2 SO_2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
1.1.3 SO_2的毒性效应及研究进展 |
1.2 乳酸、丙酮酸和氨的研究进展 |
1.2.1 乳酸的研究进展 |
1.2.2 丙酮酸的研究进展 |
1.2.3 氨的研究进展 |
1.3 血管收缩机制及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
1.3.1 血管平滑肌的收缩机制 |
1.3.2 血管平滑肌细胞中主要的离子通道 |
1.4 心脏功能及信号转导研究进展 |
1.4.1 心脏功能 |
1.4.2 信号转导研究进展 |
1.5 课题的立题依据、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二氧化硫对大鼠血管的舒张作用及其离子通道机制研究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动物 |
2.2.2 试剂及SO_2溶液制备 |
2.2.3 大鼠血管环的制备及血管环张力检测 |
2.2.4 SO_2对大鼠血管环的舒张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2.2.4.1 SO_2对大鼠血管环张力的影响 |
2.2.4.2 L-型钙离子通道在SO_2舒血管效应中的作用 |
2.2.4.3 钾离子通道在SO_2舒血管效应中的作用 |
2.2.5 SO_2对大鼠血管环收缩的影响 |
2.2.5.1 SO_2对NE诱导的血管收缩作用的影响 |
2.2.5.2 SO_2对KCl诱导的血管收缩作用的影响 |
2.2.5.3 SO_2对CaCl_2诱导的血管收缩作用的影响 |
2.2.5.4 SO_2对NE引起的依赖于细胞内钙与细胞外钙收缩反应的影响 |
2.2.6 统计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SO_2对血管环张力的影响 |
2.3.2 硝苯地平对SO_2舒血管作用的影响 |
2.3.3 钾离子通道电导对SO_2舒血管作用的影响 |
2.3.4 钾离子通道阻断剂对SO_2舒血管作用的影响 |
2.3.5 SO_2对NE所致血管收缩的影响 |
2.3.6 SO_2对KCl所致血管收缩的影响 |
2.3.7 SO_2对CaCl_2所致血管收缩的影响 |
2.3.8 SO_2对NE引起的依赖于细胞内钙与细胞外钙收缩反应的影响 |
2.4 讨论 |
第三章 二氧化硫及其衍生物对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动物 |
3.2.2 试剂与仪器 |
3.2.3 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模型 |
3.2.4 SO_2及其衍生物对大鼠离体心脏功能的影响 |
3.2.5 各种信号通路在SO_2及其衍生物引起的心脏功能变化中的作用 |
3.2.6 统计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SO_2及其衍生物对大鼠心脏的负性肌力作用 |
3.3.2 L-型钙离子通道在SO_2及其衍生物对心脏功能影响中的作用 |
3.3.3 K_(ATP)通道在SO_2及其衍生物对心脏功能影响中的作用 |
3.3.4 cGMP在SO_2及其衍生物对心脏功能影响中的作用 |
3.3.5 PKC在SO_2及其衍生物对心脏功能影响中的作用 |
3.3.6 环氧化酶在SO_2及其衍生物对心脏功能影响中的作用 |
3.3.7 NO在SO_2及其衍生物对心脏功能影响中的作用 |
3.3.8 BK_(Ca),K_V,β-受体在SO_2及其衍生物对心脏功能影响中的作用 |
3.4 讨论 |
第四章 二氧化硫及其衍生物对大鼠离体心脏生化指标的影响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动物 |
4.2.2 试剂与仪器 |
4.2.3 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模型 |
4.2.4 各生化指标的测定方法 |
4.2.5 统计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SO_2及其衍生物对心脏组织中PKC含量的影响 |
4.3.2 SO_2及其衍生物对心脏组织中cGMP含量的影响 |
4.3.3 SO_2及其衍生物对心脏组织中GSH含量的影响 |
4.3.4 SO_2及其衍生物对心脏组织中SOD含量的影响 |
4.3.5 SO_2及其衍生物对心脏组织中MDA含量的影响 |
4.3.6 SO_2及其衍生物对心脏组织中H_2O_2,~·OH和O_2~(·-)含量的影响 |
4.3.7 SO_2及其衍生物对心脏组织中NO含量的影响 |
4.3.8 SO_2及其衍生物对心脏组织中NOS含量的影响 |
4.3.9 SO_2及其衍生物对心脏组织中ATP酶含量的影响 |
4.3.10 SO_2及其衍生物对心脏灌流液中CK含量的影响 |
4.3.11 SO_2及其衍生物对心脏灌流液中LDH含量的影响 |
4.4 讨论 |
第五章 乳酸、丙酮酸和氨对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及其与二氧化硫的联合作用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实验动物 |
5.2.2 试剂与仪器 |
5.2.3 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模型 |
5.2.4 乳酸、丙酮酸和氨对大鼠离体心脏功能的影响 |
5.2.4.1 乳酸对大鼠离体心脏功能的影响 |
5.2.4.2 丙酮酸对大鼠离体心脏功能的影响 |
5.2.4.3 盐酸对大鼠离体心脏功能的影响 |
5.2.4.4 氨对大鼠离体心脏功能的影响 |
5.2.4.5 氢氧化钠对大鼠离体心脏功能的影响 |
5.2.5 各种信号通路在乳酸、丙酮酸、氨、盐酸和氢氧化钠引起的心脏功能变化中的作用 |
5.2.6 乳酸、丙酮酸和氨与SO_2对心脏功能影响的联合作用 |
5.2.7 统计分析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乳酸对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及其与SO_2的联合作用 |
5.3.1.1 乳酸对大鼠离体心脏功能的影响 |
5.3.1.2 乳酸对大鼠离体心脏功能影响的机制研究 |
5.3.1.3 乳酸与SO_2对大鼠心脏功能影响的联合作用 |
5.3.2 丙酸对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及其与SO_2的联合作用 |
5.3.2.1 丙酮酸对大鼠离体心脏功能的影响 |
5.3.2.2 丙酮酸对大鼠离体心脏功能影响的机制研究 |
5.3.2.3 丙酮酸与SO_2对大鼠心脏功能影响的联合作用 |
5.3.3 氨对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及其与SO_2的联合作用 |
5.3.3.1 氨对大鼠离体心脏功能的影响 |
5.3.3.2 氨对大鼠离体心脏功能影响的机制研究 |
5.3.3.3 氨与SO_2对大鼠心脏功能影响的联合作用 |
5.4 讨论 |
第六章 结论 |
6.1 气态SO_2对大鼠离体血管环有明显的舒张作用 |
6.2 SO_2及其衍生物对大鼠离体心脏均有负性肌力作用 |
6.3 SO_2及其衍生物对大鼠离体心脏的生化指标有显着影响 |
6.4 乳酸、丙酮酸和氨对大鼠心脏功能有明显的影响,它们与SO_2对大 鼠心脏功能的影响有一定的联合作用 |
参考文献 |
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4)二氧化硫对血管张力作用的信号转导机制及其与几种内源物质的联合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二氧化硫生物学作用的研究进展 |
1.1.1 二氧化硫大气污染概述 |
1.1.2 二氧化硫毒理学作用的研究进展 |
1.1.3 SO_2及其衍生物生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
1.1.4 SO_2染毒试验模式的研究进展 |
1.2 血管张力调节机制的研究 |
1.2.1 体内血压调节机制 |
1.2.2 血管张力与血压的关系 |
1.2.3 血管张力调节的信号转导机制 |
1.3 气体分子在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研究进展 |
1.3.1 气体分子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 |
1.3.2 气体信号分子研究展望 |
1.4 几种内源性小分子物质在心血管系统作用的研究进展 |
1.4.1 氨(NH_3) |
1.4.2 乳酸(C_3H_6O_3) |
1.4.3 丙酮酸(C_3H_4O_3) |
1.5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1.5.1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 |
1.5.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SO_2对血管的舒张作用及其信号转导途径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2.2.2 实验动物 |
2.2.3 SO_2浓度的测定 |
2.2.4 对大鼠血压和心率的监测 |
2.2.5 血管环的制备及血管环张力检测 |
2.2.6 统计学处理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SO_2对大鼠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
2.3.2 SO_2对大鼠离体主动脉血管环的舒张作用 |
2.3.3 内皮及神经在SO_2舒张血管中的作用 |
2.3.4 SO_2舒张血管的信号转导途径 |
2.3.5 SO_2与NO的协同效应 |
2.4 讨论 |
第三章 二氧化硫对NOS/cGMP信号通路的影响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3.2.2 大鼠离体血管环张力实验 |
3.2.3 大鼠离体血管组织孵育 |
3.2.4 HE染色 |
3.2.5 NO测定 |
3.2.6 NOS测定 |
3.2.7 RNA的提取及检测 |
3.2.8 免疫组织化学 |
3.2.9 蛋白浓度测定 |
3.2.10 放射免疫分析测定 |
3.2.11 统计学处理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SO_2对NE引起的主动脉收缩作用的影响 |
3.3.2 SO_2对大鼠血管的组织学结构的影响 |
3.3.3 SO_2对离体大鼠主动脉组织NO含量的影响 |
3.3.4 SO_2对离体大鼠主动脉NOS活性的影响 |
3.3.5 SO_2对离体大鼠主动脉eNOS mRNA表达的影响 |
3.3.6 SO_2对离体大鼠主动脉eNOS蛋白表达的影响 |
3.3.7 SO_2对离体大鼠主动脉组织cAMP和cGMP含量的影响 |
3.4 讨论 |
第四章 三种内源物质对血管张力影响的机制及其与SO_2的联合作用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4.2.2 实验动物 |
4.2.3 对大鼠血压和心率的监测 |
4.2.5 血管环的制备及血管环张力检测 |
4.2.6 对血管张力相关信号转导途径的测定 |
4.2.7 统计学处理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乳酸 |
4.3.2 丙酮酸 |
4.3.3 氨水 |
4.3.4 乳酸、丙酮酸、氨水与SO_2对大鼠血管张力的联合作用 |
4.4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博士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 |
(5)二氧化硫及其衍生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荧光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二氧化硫污染危害及其毒理学效应研究进展 |
1.1.1 二氧化硫污染的危害 |
1.1.2 二氧化硫毒理学效应研究进展 |
1.2 蛋白质荧光光谱研究进展 |
1.2.1 荧光光谱法概述 |
1.2.2 蛋白质荧光基本知识 |
1.2.3 生物大分子(蛋白质)与小分子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
1.3 蛋白质氧化损伤与DNA-蛋白质交联研究进展 |
1.3.1 蛋白质氧化损伤研究进展 |
1.3.2 DNA-蛋白质交联研究进展 |
1.4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1.4.1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SO_2及其体内衍生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荧光光谱研究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2.2.2 实验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SO_2及其体内衍生物对BSA的荧光光谱的猝灭 |
2.3.2 SO_2及其体内衍生物对BSA荧光猝灭常数的确定 |
2.3.3 SO_2及其体内衍生物对BSA猝灭机理的确定 |
2.3.4 SO_2及其体内衍生物与BSA结合力类型确定 |
2.3.5 结合位点数与表观结合常数的确定 |
2.3.6 SO_2及其体内衍生物对BSA构象的影响 |
2.4 结论 |
第三章 SO_2衍生物对小鼠不同组织蛋白质氧化损伤和DNA-蛋白质交联的影响 |
3.1 前言 |
3.2 材料 |
3.2.1 实验动物 |
3.2.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3.3 方法 |
3.3.1 染毒方式 |
3.3.2 组织蛋白提取和细胞匀浆液的制备 |
3.3.3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3.3.4 不同组织器官蛋白羰基含量的测定 |
3.3.5 不同组织细胞蛋白质-DNA交联度的测定 |
3.3.6 数据统计分析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SO_2衍生物染毒对小鼠不同组织蛋白质羰基含量测定结果 |
3.4.2 SO_2衍生物染毒对小鼠不同组织DNA-蛋白质交联度的测定结果 |
3.4.3 SO_2衍生物染毒对小鼠不同组织器官脏体比的影响 |
3.5 讨论 |
3.5.1 SO_2衍生物对小鼠不同组织器官组织蛋白质氧化损伤的影响 |
3.5.2 SO_2衍生物对小鼠不同组织器官组织DNA-蛋白质交联度的影响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况 |
(6)SO2的危害及其流行病学与毒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二氧化硫的危害 |
2 二氧化硫的流行病学研究 |
3 二氧化硫的毒理学研究 |
3.1 SO2是一种全身性毒物 |
3.2 SO2对遗传物质的影响 |
3.3 SO2自由基损伤学说 |
4 研究展望 |
(7)内源性SO2对大鼠离体血管环张力影响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大气二氧化硫污染概述 |
1.1.1 二氧化硫污染的危害 |
1.1.2 二氧化硫的环境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
1.1.3 二氧化硫毒理学研究进展 |
1.2 内源性 SO_2的代谢及其生理功能研究 |
1.3 内源性 NO的代谢及其生理功能研究 |
1.4 体内血压调控机制及其与血压的关系 |
1.4.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
1.4.2 肾上腺素能系统 |
1.4.3 水盐代谢系统 |
1.4.4 缓激台肽-前列腺素系统 |
1.4.5 血管内皮松弛因子-收缩因子系统 |
1.5 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机制及其与血压的关系 |
1.5.1 血管张力与血压的关系 |
1.5.2 血管平滑肌的收缩机制 |
1.5.3 血管平滑肌细胞中主要的离子通道 |
1.6 本次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SO_2染毒小鼠部分脏器中亚硫酸盐含量的HPLC测定及毒理学效应研究 |
2.2.2 内源性SO_2及其代谢物对大鼠离体雄主动脉环张力的影响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SO_2染毒小鼠部分脏器中亚硫酸盐含量的HPLC测定及其毒理学效应研究 |
3.1.1 色谱图 |
3.1.2 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 |
3.1.3 准确度与精密度 |
3.1.4 检测限 |
3.1.5 样品测定结果 |
3.2 内源性SO_2及其代谢物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张力的影响 |
3.2.1 NE、Ach、SNP对大鼠胸主动脉环张力的影响 |
3.2.2 NE、Ach、SNP对大鼠胸主动脉组织中亚硫酸盐含量的影响 |
3.2.3 NE、Ach、SNP对大鼠胸主动脉组织中NO含量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 |
4.1 SO_2染毒小鼠部分脏器中亚硫酸盐含量的HPLC测定及其毒理学效应研究 |
4.2 内源性SO_2及其代谢物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张力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8)几种因素对大鼠离体血管环张力影响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大气二氧化硫污染概述 |
1.1.1 二氧化硫污染现状及危害 |
1.1.2 二氧化硫毒理学研究进展 |
1.2 pH值、双氧水及KCl概述 |
1.2.1 pH值、双氧水及KCl的危害 |
1.2.2 pH值、双氧水及 KCl毒理学研究进展 |
1.3 体内血压调控机制及其与血压的关系 |
1.3.1 血管张力与血压的关系 |
1.3.2 血管平滑肌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
1.3.3 体内血压调控机制 |
1.4 细胞信号转导研究进展 |
1.4.1 细胞信号转导概述 |
1.4.2 膜表面受体介导信号转导—cAMP-PKA信号传导途径 |
1.4.3 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NO-cGMP信号转导途径 |
1.4.4 细胞信号转导研究中的常用方法 |
1.5 本次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实验动物 |
2.1.2 试验药物 |
2.1.3 主要试剂及仪器 |
2.2 方法 |
2.2.1 主动脉环的制备及张力测定 |
2.2.2 cAMP、cGMP、TXB_2和6-Keto-PGF_(1α)(6-Keto)活性的测定 |
2.2.3 血管组织NO含量及亚硫酸盐含量的测定 |
2.2.4 蛋白质测定 |
2.2.5 数据处理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3.1 SO_2衍生物对离体血管环张力及血管组织中cAMP和cGMP、6-Keto和TXB_2含量的影响 |
3.1.1 张力测定结果 |
3.1.2 cAMP和cGMP含量 |
3.1.3 6-Keto和TXB_2含量 |
3.2 pH值、双氧水、KCl对大鼠离体血管环张力、NO及亚硫酸盐含量的影响 |
3.2.1 张力测定结果 |
3.2.2 NO含量测定结果 |
3.2.3 亚硫酸盐含量测定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4.1 SO_2衍生物对大鼠离体血管环张力的影响 |
4.2 pH值对大鼠离体血管环张力的影响 |
4.3 不同浓度双氧水对大鼠离体血管环张力的影响 |
4.4 不同浓度KCl对大鼠离体血管环张力的影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9)二氧化硫对基因表达谱、细胞色素P450及癌变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体内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二氧化硫及其体内代谢衍生物研究进展 |
1.1.1 二氧化硫污染现状 |
1.1.2 SO_2的环境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
1.1.3 SO_2及其衍生物毒理学研究进展 |
1.2 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进展 |
1.2.1 基因芯片技术概述 |
1.2.2 基因芯片技术的分类 |
1.2.3 基因芯片技术原理 |
1.2.4 基因芯片技术的技术流程 |
1.2.5 基因芯片技术的应用 |
1.2.6 基因芯片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
1.3 细胞色素 P450研究进展 |
1.3.1 细胞色素 P450概述 |
1.3.2 CYP450s的分布及其结构 |
1.3.3 CYP450s的功能 |
1.3.4 影响 CYP450s的一些因素 |
1.3.5 外源化学物对 CYP450s的诱导和抑制 |
1.3.6 外源物对细胞色素 P450基因表达的调控 |
1.4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研究进展 |
1.4.1 原癌基因 |
1.4.2 抑癌基因 |
1.4.3 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 |
1.5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1.5.1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 |
1.5.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二氧化硫对大鼠肺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2.2.2 SO_2动态吸入染毒处理 |
2.2.3 RNA的提取及检测 |
2.2.4 cRNA的制备 |
2.2.5 芯片的杂交、洗涤及扫描 |
2.3 结果 |
2.3.1 探针检出分析 |
2.3.2 短期SO_2吸入对大鼠肺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
2.3.3 长期SO_2吸入对大鼠肺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
2.3.4 短期与长期SO_2吸入对基因表达的作用不同 |
2.4 讨论 |
第三章 二氧化硫对大鼠肝肺细胞色素 P450的影响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3.2.2 SO_2动态吸入染毒处理 |
3.2.3 肝、肺微粒体的提取 |
3.2.4 肝微粒体 P450含量的测定 |
3.2.5 微粒体 CYP1A1,1A2和2B1/2活性的测定 |
3.2.6 微粒体 CYP2EI活性的测定 |
3.2.7 RNA的提取及检测 |
3.3 结果 |
3.3.1 SO_2对大鼠肝微粒体 P450含量的影响 |
3.3.2 SO_2对大鼠肝和肺微粒体四种 P450同工酶活性的影响 |
3.3.3 SO_2对大鼠肝和肺四种 P450同工酶mRNA表达的影响 |
3.4 讨论 |
第四章 二氧化硫与苯并(a)芘对大鼠 CYP1A的影响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4.2.2 动物染毒处理 |
4.2.3 肝、肺微粒体的提取 |
4.2.4 微粒体 CYP1A1和 1A2活性的测定 |
4.2.5 RNA的提取及检测 |
4.3 结果 |
4.3.1 SO_2与 B(a)P对大鼠肝和肺微粒体CYP1A1活性的影响 |
4.3.2 SO_2与 B(a)P对大鼠肝和肺微粒体CYP1A2活性的影响 |
4.3.3 SO_2与 B(a)P对大鼠肝和肺 CYP1A1mRNA表达的影响 |
4.3.4 SO_2与 B(a)P对大鼠肝和肺 CYP1A2mRNA表达的影响 |
4.4 讨论 |
第五章 二氧化硫与苯并(a)芘对大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5.2.2 动物染毒处理 |
5.2.3 RNA的提取及检测 |
5.2.4 目的蛋白表达的检测 |
5.3 结果 |
5.3.1 SO_2与 B(a)P对大鼠肝和肺c-fos表达的影响 |
5.3.2 SO_2与 B(a)P对大鼠肝和肺c-jun表达的影响 |
5.3.3 SO_2与 B(a)P对大鼠肝和肺c-myc表达的影响 |
5.3.4 SO_2与 B(a)P对大鼠肝和肺c-Ki-ras表达的影响 |
5.3.5 SO_2与 B(a)P对大鼠肝和肺p53表达的影响 |
5.3.6 SO_2与 B(a)P对大鼠肝和肺p16表达的影响 |
5.3.7 SO_2与 B(a)P对大鼠肝和肺 Rb表达的影响 |
5.4 讨论 |
第六章 二氧化硫体内衍生物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
6.1 前言 |
6.2 材料与方法 |
6.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6.2.2 细胞培养 |
6.2.3 细胞染毒处理 |
6.2.4 四唑盐(MTT)比色实验 |
6.2.5 RNA的提取及检测 |
6.2.6 目的蛋白表达的检测 |
6.3 结果 |
6.3.1 SO_2体内衍生物对 BEP2D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6.3.2 SO_2体内衍生物对 BEP2D细胞c-fos表达的影响 |
6.3.3 SO_2体内衍生物对 BEP2D细胞c-jun表达的影响 |
6.3.4 SO_2体内衍生物对 BEP2D细胞c-myc表达的影响 |
6.3.5 SO_2体内衍生物对 BEP2D细胞 K-ras表达的影响 |
6.3.6 SO_2体内衍生物对 BEP2D细胞p53表达的影响 |
6.3.7 SO_2体内衍生物对 BEP2D细胞p16表达的影响 |
6.3.8 SO_2体内衍生物对 BEP2D细胞 Rb表达的影响 |
6.4 讨论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承诺 |
个人简况 |
(10)二氧化硫对大鼠基因表达谱、细胞凋亡及癌变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二氧化硫及其体内代谢衍生物对健康效应的研究进展 |
1.1.1 二氧化硫(SO_2)污染现状 |
1.1.2 SO_2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
1.1.3 SO_2毒理学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 |
1.2 基因芯片技术的研究进展 |
1.2.1 基因芯片基本概念 |
1.2.2 基因芯片的制作原理与检测方法 |
1.2.3 基因芯片技术的应用 |
1.2.4 基因芯片技术的问题与展望 |
1.3 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
1.3.1 概述 |
1.3.2 细胞凋亡信号传导途径的研究进展 |
1.3.3 细胞凋亡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
1.3.4 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 |
1.4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研究进展 |
1.4.1 c-fos基因研究进展概述 |
1.4.2 c-jun基因研究进展概述 |
1.4.3 c-myc基因研究进展概述 |
1.4.4 ras基因研究进展概述 |
1.4.5 p53基因研究进展概述 |
1.4.6 Rb基因研究进展概述 |
1.4.7 p16基因研究进展概述 |
1.5 课题的立题依据、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二氧化硫吸入对大鼠肺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2.2.2 SO_2动态吸入染毒处理 |
2.2.3 RNA的提取及检测 |
2.2.4 cRNA的制备 |
2.2.5 芯片的杂交、洗涤及扫描 |
2.3 结果 |
2.3.1 探针检出分析 |
2.3.2 SO_2吸入后大鼠肺组织有差异表达的基因 |
2.4 讨论与结论 |
2.4.1 免疫、炎症应答反应 |
2.4.2 氧化应激 |
2.4.3 肿瘤发生的相关性 |
2.4.4 脂肪酸及糖代谢 |
2.4.5 细胞外基质、细胞生长分化和细胞周期 |
2.4.6 其它 |
2.4.7 结论 |
第三章 二氧化硫吸入对大鼠肝、肺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主要试剂 |
3.2.2 主要仪器 |
3.2.3 动物的染毒处理 |
3.2.4 实时定量RT-PCR |
3.2.4.1 总RNA的提取 |
3.2.4.2 cDNA的合成 |
3.2.4.3 荧光实时定量PCR |
3.2.5 免疫组化 |
3.2.6 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法 |
3.2.7 caspase-3酶活的测定 |
3.2.8 蛋白浓度测定 |
3.2.9 HE染色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实时定量RT-PCR |
3.3.1.1 SO_2吸入对大鼠肝、肺p53 mRNA表达的影响 |
3.3.1.2 SO_2吸入对大鼠肝、肺bax mRNA表达的影响 |
3.3.1.3 SO_2吸入对大鼠肝、肺bcl-2 mRNA表达的影响 |
3.3.1.4 SO_2吸入对大鼠肝、肺bax/bcl-2比值的影响 |
3.3.1.5 SO_2吸入对大鼠肝、肺caspase-3 mRNA表达的影响 |
3.3.1.6 SO_2吸入对大鼠肝、肺caspase-8 mRNA表达的影响 |
3.3.2 免疫组化结果 |
3.3.2.1 SO_2吸入对大鼠肝、肺p53蛋白表达的影响 |
3.3.2.2 SO_2吸入对大鼠肝、肺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
3.3.2.3 SO_2吸入对大鼠肝、肺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
3.3.2.4 SO_2吸入对大鼠肝、肺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 |
3.3.2.5 SO_2吸入对大鼠肝、肺caspase-8蛋白表达的影响 |
3.3.3 caspase-3酶活测定结果 |
3.3.4 TUNEL实验结果 |
3.3.5 HE染色结果 |
3.4 讨论 |
第四章 二氧化硫对大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4.2.2 动物染毒处理 |
4.2.3 RNA的提取及检测 |
4.2.4 cDNA的合成 |
4.2.5 荧光实时定量PCR |
4.2.6 Western blot方法测定目的蛋白的表达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实时定量RT-PCR |
4.3.1.1 SO_2吸入对大鼠肝、肺c-fos mRNA表达的影响 |
4.3.1.2 SO_2吸入对大鼠肝、肺c-jun mRNA表达的影响 |
4.3.1.3 SO_2吸入对大鼠肝、肺c-myc mRNA表达的影响 |
4.3.1.4 SO_2吸入对大鼠肝、肺c-ki-ras mRNA表达的影响 |
4.3.1.5 SO_2吸入对大鼠肝、肺p53 mRNA表达的影响 |
4.3.1.6 SO_2吸入对大鼠肝、肺Rb mRNA表达的影响 |
4.3.1.7 SO_2吸入对大鼠肝、肺p16 mRNA表达的影响 |
4.3.2 Western blot结果 |
4.3.2.1 SO_2吸入对大鼠肝、肺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
4.3.2.2 SO_2吸入对大鼠肝、肺c-jun蛋白表达的影响 |
4.3.2.3 SO_2吸入对大鼠肝、肺c-myc蛋白表达的影响 |
4.3.2.4 SO_2吸入对大鼠肝、肺c-ki-ras蛋白表达的影响 |
4.3.2.5 SO_2吸入对大鼠肝、肺p53蛋白表达的影响 |
4.3.2.6 SO_2吸入对大鼠肝、肺Rb蛋白表达的影响 |
4.3.2.7 SO_2吸入对大鼠肝、肺p16蛋白表达的影响 |
4.4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获得的专利 |
承诺书 |
个人简况 |
四、二氧化硫体内衍生物诱发中国仓鼠肺细胞微核的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 [1]二氧化硫及其衍生物光谱特性及对血管张力作用的离子通道与信号转导机制[D]. 杨振华. 山西大学, 2013(12)
- [2]二氧化硫体内衍生物对大鼠卵巢功能毒性的初步研究[D]. 薄芳芳. 山西医科大学, 2012(09)
- [3]二氧化硫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及其与几种物质的联合作用[D]. 张全喜. 山西大学, 2010(12)
- [4]二氧化硫对血管张力作用的信号转导机制及其与几种内源物质的联合作用[D]. 李君灵. 山西大学, 2010(12)
- [5]二氧化硫及其衍生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荧光法研究[D]. 徐敏. 山西大学, 2008(04)
- [6]SO2的危害及其流行病学与毒理学研究[J]. 刘玉香. 生态毒理学报, 2007(02)
- [7]内源性SO2对大鼠离体血管环张力影响的初步研究[D]. 李晓芳. 山西大学, 2007(05)
- [8]几种因素对大鼠离体血管环张力影响的初步研究[D]. 曹庆玲. 山西大学, 2007(05)
- [9]二氧化硫对基因表达谱、细胞色素P450及癌变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体内外研究[D]. 秦国华. 山西大学, 2006(10)
- [10]二氧化硫对大鼠基因表达谱、细胞凋亡及癌变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 白巨利. 山西大学, 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