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江入黑区工程必要性和可行性初探

引江入黑区工程必要性和可行性初探

一、引湑济黑工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张勃[1](2021)在《汉江陕西段水量调度模式与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用水矛盾日益突出。水量调度是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但由于其施行时间尚短,尚未形成成熟的调度模式,在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研究探讨新的水量调度模式,支撑水量调度工作的合理进行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汉江陕西段为研究对象,在智慧水务理念的指导下,对信息化时代水量调度的全过程进行设计,并引入基于规则推理和多目标优化的计算方法开展汉江水量调度研究,提出了汉江水量调度模式,基于多种信息技术开发了汉江水量调度管理系统,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和水量调度方案的编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研究设计了基于系统平台的汉江陕西段水量调度模式。首先对传统水量调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汉江水量调度的需求与特点,将智慧水务理念引入到汉江水量调度中,基于传统水量调度的业务实现流程,对信息化支撑下汉江水量调度的信息报送流程与管理体系、调度方案编制方法和方案发布的相关流程和实现手段等进行重新设计,建立了汉江水量调度模式。(2)构建了基于规则推理与多目标优化耦合的水量调度模型。将基于规则推理引入水量调度计算方法中并进行了实例计算,同时为弥补基于规则推理适应性较差的缺陷,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解决调度目标变化情况下的水量调度方案编制。建立了兼顾经济和生活、生态、林木和公共用水的多目标模型,使用NSGA-II算法进行求解并根据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Copeland组合赋权法,利用模糊优选、灰色关联分析和集对分析三种方法组合确定偏好方案为D13,据该方案下的决策变量确定优化模型下汉江水量调度方案。(3)融合采用多种信息技术研发了汉江水量调度管理系统。根据模式的设计理念和实际需求,从数据管理、方案编制和方案发布三方面对汉江水量调度管理系统进行结构和功能设计,并将相关模型算法集成到系统后端,利用B/S架构开发实现了基于web的陕西省汉江水量调度管理系统,同时基于微信小程序研发了汉江水量调度移动服务平台,便于对数据的便捷性处理,二者的结合有效支撑了汉江在陕西境内水量调度业务的实现。

张欣莹[2](2020)在《西安城市水系演变分析及模拟调控》文中指出城市水系是城市空间的重要构成基础,承担了防洪排涝、供水水源、水体自净、生境营造、文化承载、旅游景观、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主导了城市的规划布局,推动和促进着城市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生态环境恶化、水面率下降、水景观特色丧失等问题日益突出,城市与水系的关系愈加紧张。因此,如何协调城水关系,使得两者之间能够和谐共进,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以西安城市水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市发展进程中的自然、人工水系演化历程进行系统梳理,构建了不同时期的城市水系功能体系,并依此进行时空变化特征分析。通过对城市水系演变的驱动因素识别与定量分析,明确了城市发展为主导因素。基于VAR-Km模型探索城市水系与城市发展之间的互动效应,并得到了两者的适宜性评估结果。在此基础上,采用SD模型对城市水系与城市发展进行模拟预测,筛选出了城水协同发展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调控策略。本研究能够为城市水系的规划和治理提供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建立了古代及现代的城市水系功能体系,并分析了其演变的时空特征。在系统梳理古今西安城市水系演变历程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时期城市水系特点,结合城市水系功能体系,开展了城市水系演变的时空特征分析。在时间上,选取适宜的权重计算方法,得到各时期城市水系功能指标值的变化趋势;在空间上,运用重心测度法,将指标值与空间坐标结合,得到对应的重心转移路径及速率。(2)识别了城市水系演变的驱动因素,并进行了驱动力计算及变化趋势分析,筛选出城市发展是城市水系演变的主导因素。将驱动因素分为气候水文、城市发展及突发灾害3个类型,与城市水系相结合,进行相关关系、变化趋势与周期性分析。运用Correl函数得出各因素与城市水系功能指标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并进行驱动力值计算,得到驱动力的大小排序。再通过各因素在不同时期的驱动力变化特征分析,得到了城市发展是当前及未来城市水系演变的主导因素。(3)分析了现代城市水系与主导驱动因素之间的互动效应,并评估了两者之间的适宜性等级。将VAR模型与K-means法相结合,通过Grange因果关系、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得到城市水系与城市发展的动态关系。将算得数值进行聚类等级划分与判别,得到了城水之间的适宜性评估结果。(4)构建了城市水系与城市发展SD模型,比选出适宜的城水发展方案,并提出调控策略。依据城水发展适宜性评估结论,分析了相关指标间的因果关系,并建立了城市水系与城市发展的SD模型。针对不同侧重点,设定常规发展、水系维护、实力优先及城水协同4个情景方案,通过仿真和合理性比选,确定了城水协同方案为优选方案。依据城水协同方案的仿真结果,结合西安城水发展现状及相关规划要求,提出了西安城水发展的调控策略及各子系统的调控方案。

张欣莹,解建仓,刘建林,朱记伟,姜仁贵[3](2017)在《基于熵权法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区域类型分析》文中指出针对节水型社会建设中重点不突出、目标不明确的问题,通过熵权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节水型社会区域类型评价模型。从水资源、社会经济和节水潜力3个方面构建了包含12项指标的节水型社会区域类型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计算区域类型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出不同区域在水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节水潜力大小的评价值,进而得到相应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区域类型。将模型应用到陕西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区域类型划分中,从结果可以得出关中为"中度缺水-中度发达-潜力较小"型、陕北为"严重缺水-较发达-潜力较大"型、陕南为"轻度缺水-欠发达-潜力较大"型。该模型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区域特点及建设重点,应用实例具有普遍适用性。

李华敏[4](2012)在《基于小波分析理论的岩溶水文过程多时间尺度分析》文中认为中国是岩溶最发育的国家之一,世界上1/4左右的岩溶都分布在中国,在半干旱地区,岩溶含水层形成巨大的地下水库,在区域供水中发挥重要作用。地下水开采强度的增加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泉流量减少,研究泉流量与降水的关系对于开发利用地下水有着重要的意义。岩溶系统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Darcy定律可以很好地描述层流状态的运动规律,但是岩溶水文过程几乎都是非平稳的,是随时间变化的时间序列,其含水层中的岩溶管道发育强烈,含水层中的渗流水流同时具有层流和紊流,不符合Darcy定律的应用条件。小波分析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Fourier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的数学分支,它是局部化的时-频分析,可以实现信号在时-频空间同时局部化的正交分解。随着小波分析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水文工作者逐渐认识到它的优势,并将它引入水文水资源学科中。小波分析可以识别岩溶水文学中降水和泉流量过程中隐含的主要周期,同时给出其时-频局部化结构,观察各种时间尺度强弱变化分布和突变点,从而能更准确地描述岩溶泉流域泉流量和降水的关系,为岩溶流域地下水的合理开采和使用提供理论基础。娘子关泉是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岩溶泉的典型代表。本文通过使用Marr小波变换,Morlet小波变换和交叉小波分析,以娘子关泉域1958-2010年的月降水量资料和1958-2009年的月泉流量资料为研究对象,得出该泉域降水量和泉流量的小波变换系数,从中分析出降水量和泉流量的多时间尺度特性,并且得知其信号的能量在时间尺度上的分布的高度不规则性,并分别对娘子关泉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周期变化和丰枯交替规律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大气降水形成泉水的侵润和传播过程中,降水信号相互干扰叠加,逐渐衰减,最终使得泉流量基本传承了降水的周期。研究结果表明,娘子关泉域降水量有着1年、5年、12年和17年的多雨少雨交替变化周期,其泉流量有着类似的17年丰枯交替变化的主周期并呈现出比较明显的丰、枯交替振荡。但是由于岩溶含水层的阻尼和非均质的影响,泉流量并没有反映出降水量1年、5年和12年的周期变化。交叉小波分析结果显示该泉域降水量和泉流量拥有共同的17年的变化周期。也就是说降水量多年尺度的强信号透过岩溶含水层传递给泉流量的同时,较小时间尺度的弱信号在传播过程中衰减消失。

赵立涛[5](2011)在《浐灞生态区规划合理性与实施的环境影响分析》文中指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城市化成为必然趋势,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平衡,生态城市的建设为新时期新形势下城市的扩张模式作出了具体实践,但我国的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尚处于摸索阶段,需综合考虑当地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环境等因素。本文以西安浐灞生态区为例,从总体规划合理性、专项规划合理性、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自然地理、人文宜居等因素,综合考虑能源供给、能源消耗等多个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方面对生态区总体规划环境评价的规划合理性以及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文中采用资料查阅、归纳整合、数据对比、计算分析、公众调研等多种手段方法,以生态区总体环境评价为依托,探讨浐灞生态区产业结构、土地利用模式的选择,并对规划实施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评价和预测。生态区的建设对于缓解城市化所带来的各种问题有很大帮助,但生态区的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研究,本文重点作了以下几方面研究:一、针对生态区的建设带来的土地使用功能的转变,分析、研究浐灞生态区总体规划中土地规划的合理性,探索生态区建设过程中土地利用模式的转变带来的影响;二、初步研究了浐灞生态区人口规模规划的合理性,为生态区的建设中创造优化宜人生存环境、生态区交通发展模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三、分析、研究浐灞生态区水资源环境规划与综合治理,确定水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及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所带来的影响,为同类生态区建设中水资源环境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四、综合分析浐灞生态区规划发展与资源、能源消耗的关系,研究生态区建设的能源供需关系,为产业结构及产业聚集形态的合理布局提供理论依据;五、对浐灞生态区的污染因素及非污染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生态区综合规划实施所带来的环境影响。

周炜[6](2011)在《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在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浅析》文中研究指明1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与紧迫性1.1陕西省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陕西省是我国北方地区资源性缺水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据分析计算,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438.94亿m3(其中陕北为44.56亿

袁秉和[7](2006)在《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区系及其资源利用研究》文中认为陕西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老县城地处秦岭中段南坡湑水河上游,东与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连,南与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接壤,西与长青国家级自然然保护区毗邻,北接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2 611 hm2。该保护区将周至、佛坪、长青、太白山、黄柏塬等几个岛屿化的大熊猫栖息地连成一片,对整个秦岭大熊猫的基因交流和种群复壮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该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系统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本区维管植物区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同时对本区的珍稀濒危植物和资源植物进行了初步研究,其主要结果如下:1种类丰富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共有维管植物129科、493属、1211种,分别占秦岭地区维管植物科、属、种数的68.6%、50.9%、35.3%。本区维管植物中有蕨类植物20科、40属、80种,分别占秦岭地区蕨类植物科、属、种数的66.7%、51.9%、26.3%;有野生种子植物109科、453属、1131种,分别占秦岭地区种子植物科、属、种数的69.0%、50.8%、36.2%。2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多样,温带性质显着,区系联系广泛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科的地理成分3个分布类型,以世界分布为主;属的地理成分10个分布类型,以北温带分布为主;种的地理成分有6个分布类型,以中国特有和东亚分布为主。本区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有15个类型和11个变型,以北温带分布、东亚分布为主。综合分析表明,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3植物区系成分复杂,且具有明显的过渡性。4中国特有类群表现不一本区蕨类植物中无中国特有科,特有属贫乏,仅有2个中国特有属,中国特有种较多,有37种,以西南、华中和华北成分为主;种子植物中中国特有属仅有12属。5植物区系起源古老从历史成分来看,本区蕨类植物区系中有不少古老成分,如发生于古生代的石松属、木贼属(Hippochaete)、卷柏属(Selaginella)和瓶尔小草属(Ophioglossum)等,发生于中生代的紫萁属(Osmunda)和问荆属(Equisetum)等。在第三纪甚至白垩纪就已经出现的裸子植物,在本区有松科、柏科等2科7属,被子植物中的古老类群如五味子科的五味子属、毛茛科、壳斗科、桦木科、榆科等。另外,本区种子植物中世界单种属(20)、少种属(46)占有一定的比例,大多数属在系统发育上的孤立性、间断分布格局及生活习性等方面,均表现出古老性。分布于本区中国特有的12属中,单、少种属有10属,它们中一些是发生原始或古老的残遗属。

张晓伟[8](2006)在《石羊河流域外调水规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石羊河流域是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由于水资源过度开发,形成中游经济发展挤占下游用水,下游发展依赖超采地下水,因而造成地下水位持续大幅度下降,导致水质恶化、植被退化、土地沙化、绿洲萎缩等,这些都直接威胁着绿洲的存亡。石羊河流域已成为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退化的典型。因此分析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寻求水资源合理利用模式和外调水规模,这对石羊河流域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为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制定河西走廊及西北地区战略方针提供科学依据。本论文结合实际生产课题,通过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和认识:(1)根据石羊河流域存在的主要问题,选择民勤红崖山灌区和金昌市作为外调水的受水区。(2)流域出山口径流年际变化不大,出山径流存在减少趋势且具有持续性。出山口各条河流分别具有22年、14年、10年等周期。基于组合预测的思想将灰色理论、自记忆模型、BP神经网络相结合对受水区供水系统年径流进行拟合,结果较为理想。同时对供水系统不同水平的年径流进行了预测。(3)建立了人口预测的GM(1,1)模型。(4)对受水区生态需水量进行了计算,得出:民勤红崖山灌区生态需水量为1.93×108m3,金昌市灌区为0.068×108m3。同时汇总了受水区不同水平年的需水量与供水量。(5)根据受水区高、中、低线不同发展水平,按照基本节水定额和强化节水定额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建议:2010年民勤红崖山灌区按照强化节水定额采取低线发展,金昌市灌区采取低线发展,市区采取中线发展方案,这样受水区水资源量,供需基本平衡。2020年受水区应采取强化节水定额低线发展,需外调水量为5.71×108m3,其中民勤灌区为3.637×108m3,金昌市为2.073×108m3。(6)对受水区不同水平年适宜规模进行了计算,表明在有外调水的情况下,民勤红崖山灌区通过退耕保持耕地灌溉面积60万亩,在适宜的发展规模之内,对于金昌市灌区,规划中规划的65.36万亩灌溉耕地面积也在适宜的规模,但由于其林草所占比例过小,建议再退耕3.36万亩,还林还草,使其保持在适宜的发展规模之内。如果没有外调水,2020年民勤红崖山灌区水资源量,将不能维持绿洲现有规模及经济水平;金昌市灌区则需退耕7.6万亩,才能保障灌区现有农业经济水平。

莫淑红[9](2004)在《引湑济黑调水工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文中认为西安市属于资源型缺水地区,多年来,境内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平衡,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高,现已无大的潜力可挖,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但可开发量有限。西安市区人口集中,地表水资源量仅为0.47亿m3,资源性缺水十分严重。为保证本世纪西安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水的需求,需进一步调整城市供水结构,增大地表水供水量,为此,合理开发地表水源、跨流域引用地表水源、便成为势在必行之事。本文在综合分析西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市区供水水源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引湑济黑跨流域调水方案。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 (1)对西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西安市市区供水系统概况的分析表明,从西安市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应节流与开源并举,增大地表水供水量,减少地下水供水量,涵养水源,促进陕西省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2)对西安市市区主要地表供水水源年径流序列进行了周期性和变化趋势的分析。文中采用了一种较新的时频分析方法,即用小波分析法对金盆水库、石头河水库及石砭峪水库来水的年径流变化进行了多时间尺度分析和多尺度分解,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河川径流,均具有多时间尺度周期性变化规律以及较显着的下降趋势,即,对应于23年、30年、8年、11年的周期变化,2020—2030年黑河径流将处于偏枯阶段;从较大时间尺度14年分析,2023年左右石头河径流将处于偏枯阶段;从20年尺度分析,2022年左右石砭峪河径流也可能处于偏枯年份。 (3)经对以上两方面的研究及未来需水分析可得,西安市中心市区仍需提前做好区外调水的前期工作以备缓解供需矛盾。发源于秦岭南麓的湑水河水量丰富,其上游面积约为130km2的水资源属于西安市地表水资源,而且滑水河和同辖于周至县的黑河高山源头区直线距离很短,便于跨流域调水,为此,提出了引湑济黑调水方案。文中定性分析了提出该引水方案的必要性及其有利特点. (4)拟选调水方案,计算可调水量,并分析了引渭济黑工程可行性及其对调出水区的水资源状况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莫淑红,沈冰[10](2002)在《引湑济黑工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初探》文中研究表明西安市属于资源性缺水地区,西安市区缺水尤为严重,需要继续做好区外调水的准备。本文提出的引氵胥济黑工程将进一步补充市区供水水源,文中对引水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做了探讨,并针对两种引水方案具体分析、计算了可调水量。

二、引湑济黑工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引湑济黑工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汉江陕西段水量调度模式与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2 .社会经济概况
    2.3 .水利工程概况
    2.4 .数据来源
3.基于系统平台的汉江水量调度模式研究
    3.1 .汉江水量调度现状及问题分析
        3.1.1 .汉江水量调度现状
        3.1.2 .存在问题分析
        3.1.2.1 .理论方法方面
        3.1.2.2 .实际应用方面
    3.2 .水量调度模式构建
        3.2.1 .模式工作流程
        3.2.2 .数据报送与管理
        3.2.2.1 .数据报送及管理关系
        3.2.2.2 .统一数据库的建立
        3.2.3 .调度方案编制
        3.2.4 .方案发布与反馈
    3.3 .模式特点
    3.4 .本章小结
4.基于优化及规则推理的汉江水量调度方法研究
    4.1 .基于规则推理的水量调度计算方法
        4.1.1 .基于规则推理的水量调度方法
        4.1.2 .基于规则推理的水量调度计算
    4.2 .多目标水量调度模型
        4.2.1 .目标函数
        4.2.2 .约束条件
    4.3 .基于NSGA-Ⅱ—Copeland的模型求解方法
        4.3.1 .NSGA-Ⅱ算法
        4.3.2 .Copeland组合决策
        4.3.3 .NSGA-Ⅱ—Copeland组合决策方法
    4.4 .实例计算与结果分析
        4.4.1 .参数设置与仿真计算
        4.4.2 .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汉江水量调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结构设计
    5.2 .关键技术
        5.2.1 .客户端技术
        5.2.2 .服务端技术
        5.2.3 .数据库技术
    5.3 .功能实现
    5.4 .系统特点
    5.5 .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西安城市水系演变分析及模拟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城市水系领域文献分析
        1.2.2 城市水系演化特征及发展规律研究现状
        1.2.3 城市水系发展驱动机制及城水关系研究现状
        1.2.4 城水系统论与模拟调控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范围
        1.3.3 技术路线
    1.4 主要创新点
2 西安城市水系概况及演变历程
    2.1 研究区域及城市水系概况
        2.1.1 研究区域概况
        2.1.2 水资源量与水质
        2.1.3 水系主体工程
        2.1.4 水系附属工程
    2.2 城市水系演变的环境基底
        2.2.1 水系发育的地形地貌
        2.2.2 水系发育的水资源禀赋
        2.2.3 历史进程中的城水关系变化
    2.3 古代城市水系演变历程
        2.3.1 自然河系变迁
        2.3.2 人工渠系建设
        2.3.3 湖泊池沼演变
    2.4 现代城市水系变化历程
        2.4.1 建国后的城市水系发展
        2.4.2 近30 年城市水系发展
        2.4.3 城市水系规划设计进展
    2.5 本章小结
3 西安城市水系功能体系及时空演化特征
    3.1 城市水系功能指标体系
        3.1.1 古代城市水系功能体系
        3.1.2 现代城市水系功能体系
    3.2 城市水系演变的时间特征
        3.2.1 研究方法引入
        3.2.2 古代城市水系时间变化特征
        3.2.3 现代城市水系时间变化特征
    3.3 城市水系演变的空间特征
        3.3.1 研究方法引入
        3.3.2 古代城市水系空间变化特征
        3.3.3 现代城市水系空间变化特征
    3.4 本章小结
4 西安城市水系演变的驱动因素分析
    4.1 驱动机制分析与因素识别
        4.1.1 城市水系演变的驱动机制
        4.1.2 城市水系演变的驱动因素识别
    4.2 驱动因素相关性分析
        4.2.1 气候水文
        4.2.2 城市发展
        4.2.3 突发灾害
    4.3 驱动力定量分析
        4.3.1 驱动力计算
        4.3.2 各时期驱动力变化
        4.3.3 各因素驱动力变化
    4.4 本章小结
5 西安城市水系与城市发展的关联效应及适宜性评估
    5.1 VAR-Km模型介绍与指标选取
    5.2 关联模型建立与计算
        5.2.1 模型建立与检验
        5.2.2 Granger因果检验
        5.2.3 脉冲响应计算
        5.2.4 方差分解计算
    5.3 城水发展适宜性评估
        5.3.1 等级计算
        5.3.2 等级判别
        5.3.3 结论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基于SD模型的西安城市水系与城市发展模拟预测
    6.1 模型设计框架
        6.1.1 SD建模方法
        6.1.2 模型设计思路
    6.2 仿真模型设计与检验
        6.2.1 模型参数设定
        6.2.2 模型流图与方程
        6.2.3 模型检验
        6.2.4 模型运行
    6.3 调控方案优选
        6.3.1 调控方案设计
        6.3.2 方案模拟结果
        6.3.3 方案比选与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西安城市水系与城市协同发展调控策略
    7.1 调控策略设计思路
    7.2 城市社会经济与发展规模调控
        7.2.1 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7.2.2 加强城水发展的空间耦合度
        7.2.3 实现水经济市场全域覆盖
    7.3 水源供给调控
        7.3.1 强化秦岭生态腹地水源涵养
        7.3.2 建立峪口水源工程
        7.3.3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7.4 生态环境调控
        7.4.1 构建水系统循环自净模式
        7.4.2 推广城区水污染实时治理模式
        7.4.3 建立适宜的自然-人工空间尺度
    7.5 景观格局调控
        7.5.1 营造适宜的水域景观
        7.5.2 适度恢复河系历史规模
        7.5.3 强化湖池历史文化展示
    7.6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附表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基于熵权法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区域类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划分指标体系的建立
    1.1 划分原则与影响因素
    1.2 划分指标体系
2 划分方法及步骤
    2.1 熵权法确定权重
    2.2 等级划分
    2.3 相对隶属度的确定
    2.4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3 应用实例
    3.1 研究区域
    3.2 权重的计算
    3.3 计算结果及分析
        1)关中地区
        2)陕北地区
        3)陕南地区
4 结语

(4)基于小波分析理论的岩溶水文过程多时间尺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 论文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岩溶地貌概况
    2.1 中国岩溶地貌概况
    2.2 娘子关泉域的地理概况
        2.2.1 地理位置
        2.2.2 泉群组成
        2.2.3 地质概况
        2.2.4 地貌特征
        2.2.5 气象概况
        2.2.6 开发利用现状
第三章 小波分析理论
    3.1 小波分析方法的发展背景
        3.1.1 Fourier 分析
        3.1.2 短时Fourier变换
        3.1.3 小波分析的提出
    3.2 小波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
        3.2.1 小波
        3.2.2 连续小波变换
        3.2.3 离散小波变换
        3.2.4 多分辨率分析
第四章 小波分析方法在娘子关泉域岩溶水文过程中的多时间尺度分析
    4.1 Marr小波变换
        4.1.1 简介
        4.1.2 数据准备
        4.1.3 结果与分析
    4.2 Morlet小波变换
        4.2.1 简介
        4.2.2 数据准备
        4.2.3 结果与分析
    4.3 小波方差
        4.3.1 简介
        4.3.2 结果与分析
    4.4 交叉小波变换
        4.4.1 简介
        4.4.2 结果与分析
第五章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及参与的项目
致谢

(5)浐灞生态区规划合理性与实施的环境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主要研究方法
        1.3.3 论文主要研究思路与框架
        1.3.4 论文主要研究框架
2 浐灞生态区总体规划合理性分析
    2.1 土地利用规划合理性分析
    2.2 规划区选址及规划功能布局的合理性分析
        2.2.1 从浐灞规划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论述规划总体布局的合理性
        2.2.2 浐灞规划区内功能布局的合理性分析
    2.3 生态型城区规划的合理性分析
    2.4 居住用地规划合理性分析
    2.5 人口发展规划的合理性分析
    2.6 产业结构规划的合理性分析
        2.6.1 规划产业结构合理性分析
        2.6.2 产业结构调整合理性分析
    2.7 道路系统规划的合理性分析
    2.8 规划环境功能区划合理性分析
        2.8.1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划分
        2.8.2 水环境功能区划
    2.9 规划开发时序的合理性分析
    本章小结
3 浐灞生态区专项规划合理性分析
    3.1 水资源需求总量及供应能力分析
        3.1.1 规划用水需求
        3.1.2 规划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3.2 拦河造湖工程水量条件分析
        3.2.1 水量条件
        3.2.2 水量平衡分析
    3.3 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可行性分析
        3.3.1 西安市城市水资源利用情况
        3.3.2 浐灞生态区水资源合理利用途径
    3.4 污水排放及污水处理能力平衡分析
    3.5 给排水规划合理性分析
    3.6 能源供需分析
    3.7 供热供气规划合理性分析
    3.8 规划区绿地系统合理性分析
    3.9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系统合理性分析
        3.9.1 垃圾中转站的布局
        3.9.2 垃圾综合处理厂选址不合理
        3.9.3 垃圾处理场的选址及建设意见
    本章小结
4 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4.1 非污染影响因素分析
        4.1.1 水环境与水资源影响因素分析
        4.1.2 土地利用影响因素分析
        4.1.3 生态及景观影响因素分析
        4.1.4 社会经济影响分析
    4.2 污染影响因素分析
        4.2.1 能源结构分析
        4.2.2 产业结构分析
        4.2.3 污水排放分析
        4.2.4 道路交通
        4.2.5 建筑施工
    4.3 规划发展与资源、能源消耗关系分析
        4.3.1 水资源与能源消耗量
        4.3.2 能源结构
        4.3.3 水、能源使用结构分析
    4.4 污染物排放分析
        4.4.1 污水及水污染物排放
        4.4.2 大气污染物排放
        4.4.3 固体废物排放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6)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在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1 陕西省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
    1.2 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2引汉济渭工程概况
    2.1 工程布局
    2.2 受水范围
        2.2.1 受水范围
    2.3 供水目标及供水量
        2.3.1 供水目标
        2.3.2 供水量
3 引汉济渭工程在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1 引汉济渭工程的地位
    3.2 引汉济渭工程的作用
        3.2.1 引汉济渭工程是实现陕西省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基础设施
        3.2.2 引汉济渭工程是实现陕西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可靠水资源支撑
        3.2.3 引汉济渭工程是实现渭河流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重要保障
        3.2.4 引汉济渭工程可有助于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3.2.5 引汉济渭工程可有效地拉动陕西省经济持续增长
        3.2.6 引汉济渭工程的社会效益

(7)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区系及其资源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区系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1.1.1 植物区系的定义
        1.1.2 植物区系研究的对象
    1.2 植物区系研究进展
        1.2.1 国外植物区系地理学的研究进展
        1.2.2 我国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进展及最新研究动态
        1.2.3 秦岭植物区系研究进展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
        2.1.3 气候
        2.1.4 水文
        2.1.5 土壤、植被
    2.2 研究方法
第三章 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3.1 蕨类植物区系统计分析
        3.1.1 科的统计分析
        3.1.2 属的统计分析
    3.2 蕨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3.2.1 属的地理成分分析
        3.2.2 种的地理成分分析
    3.3 结论
第四章 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4.1 种子植物区系的组成
        4.1.1 种子植物科的组成
        4.1.2 种子植物属的组成
    4.2 属的分布区类型及其分析
    4.3 结论
第五章 珍稀濒危植物、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5.1 珍稀濒危植物
        5.1.1 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重点保护植物
        5.1.2 陕西省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
    5.2 植物资源
        5.2.1 野果植物资源
        5.2.2 淀粉植物资源
        5.2.3 油脂植物资源
        5.2.4 芳香植物资源
        5.2.5 野菜植物资源
        5.2.6 药用植物资源
        5.2.7 纤维植物资源
        5.2.8 鞣料植物资源
        5.2.9 树脂、树胶和橡胶、硬橡胶植物资源
        5.2.10 观赏植物资源
        5.2.11 有毒植物资源
    5.3 保护与利用对策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名录
致谢
作者简介

(8)石羊河流域外调水规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1 生态需水量研究
    1.2 河川径流研究
    1.3 水资源评价研究
    1.5 绿洲研究
    1.6 主要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2 石羊河流域外调水的必要性
    2.1 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2.2 外调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3 受水区的选定
    2.4 本章小结
3 石羊河流域径流演变及预测
    3.1 水系特征
    3.2 出山口径流演变
    3.3 出山口径流预测
    3.4 本章小结
4 受水区需水预测
    4.1 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预测
    4.2 需水定额预测
    4.3 需水量预测
    4.4 本章小结
5 受水区供水量分析
    5.1 民勤红崖山灌区供水量分析
    5.2 金昌市供水量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石羊河流域外调水规模确定
    6.1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6.2 外调水规模的确定
    6.3 本章小结
7 受水区适宜绿洲规模研究
    7.1 适宜绿洲
    7.2 参考作物腾发量计算
    7.3 受水区适宜规模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校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项目情况
    1 发表论文
    2 参加科研项目

(9)引湑济黑调水工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其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外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与研究现状
        1.2.2 我国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的现状与前景
        1.2.3 调水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目标
2 西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西安市市区供水系统概况
    2.1 西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1.1 西安市水文气象条件
        2.1.2 西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2 西安市市区供水水源概况
        2.2.1 西安市市区供水水源概况
        2.2.2 西安市市区供水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3 西安市市区供水水源来水特征分析
    3.1 小波分析理论简介
        3.1.1 小波分析的发展历史
        3.1.2 小波分析的基本原理
        3.1.3 小波分析在水文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3.2 水文时间序列的小波分析方法
    3.3 小波分析在河川径流序列分析中的应用
        3.3.1 用小波变换对径流序列进行多时间尺度分析
        3.3.2 小波分析在径流序列趋势分析中的应用
    3.4 应用软件简介
    3.5 西安市市区供水水源径流变化规律分析
        3.5.1 基本资料
        3.5.2 西安市市区供水水源地年径流序列的多时间尺度分析
        3.5.3 西安市市区供水水源年径流序列变化趋势分析
    3.6 小结
4 引湑济黑工程的提出
    4.1 调出水区─汉江水资源以及湑水河概况
        4.1.1 汉江流域概况
        4.1.2 湑水河概况
    4.2 调入水区──黑河流概况
        4.2.1 黑河流域概况
        4.2.2 黑河引水枢纽工程概况
    4.3 引湑济黑工程对西安市水资源供需水状况的影响
        4.3.1 西安市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
        4.3.2 引湑济黑工程对西安市市区供需水状况的影响
        4.3.3 引湑济黑工程的特点
5 引湑济黑工程可调水量分析与计算
    5.1 引湑济黑工程调水方案选择
        5.1.1 实地勘查
        5.1.2 引湑济黑工程调水方案选择
    5.2 引湑济黑工程可调水量的分析计算
        5.2.1 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可调水量
        5.2.2 可调水量的分析计算
        5.2.3 径流的年内分配
        5.2.4 不同保证率下的日平均流量
    5.3 引湑济黑工程的施工可行性
        5.3.1 隧洞大小的确定
        5.3.2 施工可行性
    5.4 引湑济黑调水工程的影响
        5.4.1 调水工程对调出水区的影响
        5.4.2 调水工程对调入水区的影响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引湑济黑工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汉江陕西段水量调度模式与系统研究[D]. 张勃.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2]西安城市水系演变分析及模拟调控[D]. 张欣莹.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3]基于熵权法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区域类型分析[J]. 张欣莹,解建仓,刘建林,朱记伟,姜仁贵. 自然资源学报, 2017(02)
  • [4]基于小波分析理论的岩溶水文过程多时间尺度分析[D]. 李华敏. 天津师范大学, 2012(02)
  • [5]浐灞生态区规划合理性与实施的环境影响分析[D]. 赵立涛. 西安工程大学, 2011(01)
  • [6]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在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浅析[J]. 周炜. 陕西水利, 2011(03)
  • [7]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区系及其资源利用研究[D]. 袁秉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05)
  • [8]石羊河流域外调水规模研究[D]. 张晓伟. 西安理工大学, 2006(02)
  • [9]引湑济黑调水工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D]. 莫淑红. 西安理工大学, 2004(03)
  • [10]引湑济黑工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初探[J]. 莫淑红,沈冰. 西北水力发电, 2002(04)

标签:;  ;  

引江入黑区工程必要性和可行性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