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北文安县胶合板向无毒环保型过渡(论文文献综述)
邓书端[1](2014)在《乙二醛—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的合成、性能及反应机理》文中认为为从根本上降低木材胶合制品的甲醛释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本论文选用无毒、低挥发的乙二醛(G)全部或部分替代甲醛(F)合成系列乙二醛-尿素(GU)树脂及乙二醛-尿素-甲醛(GUF)共缩聚树脂。在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研究了树脂合成反应及结构形成机理的基础上,研究了反应物料摩尔比、反应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调节剂等合成条件对树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树脂较佳的合成工艺条件;主要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碳谱(I3CNMR)、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等方法研究树脂的结构及分子量分布情况;并用动态热机械性能分析(DMA)方法研究了系列GUF树脂的固化过程。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分子模拟研究表明,尿素(U)、单羟甲基脲(MMU)、双羟甲基脲(DMU)与乙二醛(G)及2,2-二羟基乙醛(G1)的加成反应较难发生;但与质子化乙二醛(p-G)及质子化2,2-二羟基乙醛(p-G1)的加成反应则很容易发生,生成重要的系列碳正离子C-p-UG、C-p-UG1、C-p-G-MMU、C-p-G1-MMU、C-p-G-DMU和C-p-G1-DMU。在缩聚阶段,主要生成C-N-C和C-O-C键使分子量增加。(2)以量子化学计算的研究结果为指导,主要选择在弱酸性条件下制备出GU及GUF树脂,用其制备的胶合板干状胶合强度能满足国标GB/T9846.3-2004《普通胶合板通用技术条件》对III类胶合板的要求,可以在干燥状态下使用。(3)树脂的UV-vis谱图中存在π-π*跃迁的吸收峰,表明树脂结构中存在共轭结构;FTIR表明树脂中的主要官能团为-OH、-NH-、C=O、C-N、C-O等;与反应物进行对比,合成树脂的13CNMR谱中均出现许多新的吸收峰,主要对应于不同取代结构的羰基碳(C=O)和sp3杂化碳。(4) MALDI-TOF-MS研究表明,原料摩尔比对树脂聚合程度及分子量分布情况影响较大,但主要峰的吸收位置相同,表明不同摩尔比树脂的结构中可能具有相同的重复单元,这些重复单元构成了树脂的基本骨架。MMU、DMU自缩聚产生的吸收峰强度随着摩尔比的增加而增加;即低摩尔比时,体系中G与MMU或DMU的反应占主导地位,但高摩尔比时,MMU或DMU的自缩聚反应占主导地位。因此,在GUF树脂的合成过程中MMU/G或DMU/G的摩尔比不宜太高。(5)甲醛(F)的亲核反应活性强于乙二醛(G),当G、U、F三者放在一起进行反应时,首先发生U与F的反应,然后体系中主要发生G与剩余U及中间产物MMU的加成反应和后续发生的缩聚反应。GUF树脂较适宜的合成条件为:第二阶段的反应pH为弱酸性,反应时间2h,物料摩尔比为0.7:1:0.7。不同物料摩尔比GUF树脂的峰值温度和E’保持稳定的温度范围基本相同,表明树脂的固化速率和固化后树脂的热稳定性相差不大。
吕柳[2](2012)在《我国胶合板产业集群演化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文中提出胶合板是高效利用木材和改善木材性能的主要人造板产品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胶合板产品的需求大幅上升,胶合板的生产和贸易活动也飞速增长。作为世界第一胶合板生产和出口大国,中国的胶合板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批胶合板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以临沂为中心的山东产业集群,以邳州为中心的江苏苏北产业集群,以嘉善为中心的浙江产业集群,以邢台、文安为中心的河北产业集群等成为我国胶合板生产的主流形式,在我国胶合板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由于形成历史、资源禀赋、发展环境以及产业基础等方面的差异,各个胶合板产业集群也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集群优势和演化趋势。因此,加大对胶合板产业集群的运行机制、演化机理以及竞争力差异等问题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对于把握我国胶合板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明确集群演化升级过程中面临的关键制约因素,推动我国胶合板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胶合板生产工艺学的视角,结合多年的调查研究资料和成果,运用系统分析、GEME、DEA等管理学研究方法,借助经济学的产业集群相关理论,对我国胶合板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形成机制、演化机理、集群模式及其竞争力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胶合板产业集群的两端不稳定理论和实现集群模式竞争力提升的有效路径。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论文对世界胶合板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分析,基于产业规模和原料供应的视角,对中国胶合板产业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合理划分,并从胶合板产品类别、生产和进出口状况等多个方面对中国胶合板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探讨。其次,论文对胶合板产业集群的内涵、结构与特征,胶合板产业集群的形成与运行机制,以及胶合板产业集群的两端不稳定演化及其条件机理和原因进行了理论探讨,以期为我国胶合板产业的演化升级和集群竞争力提升提供理论指导。接着,论文结合对中国胶合板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和产业区位熵的调查、核算,识别出山东临沂、江苏邳州、浙江嘉善、河北文安和广西贵港五大胶合板产业集群,并从不同视角对我国胶合板产业集群模式进行分类、总结,在此基础上对相关产业集群模式的发展概况、特征导向和发展前景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再者,论文基于改进的GEME(Groundings-Enterprises-Markets-Environment)模型,构建了胶合板产业集群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据此对我国五大胶合板产业集群间的竞争力状况进行了实证评价与分析,并以邳州产业集群为例,进一步运用DEA(DataEnvelopment Analysis)方法对其行业间的产业规模和技术相对效率等相对竞争力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最后,论文根据GEME框架,结合前述分析和评价结果,从基础因素、企业因素、市场因素和环境因素四个方面,提出实现我国胶合板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演化路径和具体措施。
骏[3](2002)在《河北文安县胶合板向无毒环保型过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张光明[4](2001)在《河北省文安县人民政府新闻发布暨新型建材产品推介会在京召开》文中指出 为了服务2008年北京奥运会基础设施建设,响应河北省委、省政府发展奥运经济的号召,12月7日,由建设部信息中心和河北省文安县人民政府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共同举办了“文安县人民政府新闻发布暨新型建材产品推介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建设部纪检组组长姚兵、建设部原副部长储传亨、原国家建材工业局副局长杨志元和建设部原总规划师陈为邦、建设部房地产业司副司长侯淅珉,河北省省
二、河北文安县胶合板向无毒环保型过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河北文安县胶合板向无毒环保型过渡(论文提纲范文)
(1)乙二醛—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的合成、性能及反应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尿素-甲醛(UF)树脂及其低毒化研究 |
1.1.1 降低F/U的摩尔比 |
1.1.2 改进合成工艺 |
1.1.3 加入改性剂 |
1.1.4 其它方法 |
1.2 其它醛类物质在木材胶黏剂领域的应用 |
1.2.1 其它醛类物质在木材胶黏剂领域的研究现状 |
1.2.2 其它醛类物质用作胶黏剂的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
1.3 乙二醛及其在木材胶黏剂领域的应用 |
1.3.1 乙二醛简介 |
1.3.2 乙二醛在木材胶黏剂领域的应用 |
1.4 分子模拟及其在木材胶黏剂领域的应用 |
1.4.1 分子模拟(Molecular Modelling)概述 |
1.4.2 木材胶黏剂的分子模拟研究现状 |
1.4.3 过渡态理论(TST)和活化能(Ea) |
1.4.4 波函数理论(WFT) |
1.4.5 密度泛函理论(DFT) |
1.4.6 Materials Studio软件 |
1.5 氨基树脂的结构表征方法 |
1.5.1 ~(13)CNMR及其应用 |
1.5.2 FTIR及其应用 |
1.5.3 MALDI-TOF-MS及其应用 |
1.5.4 动态热机械性能分析(DMA)及其应用 |
1.5.5 其它分析方法 |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论文构成 |
1.6.1 研究目的意义 |
1.6.2 论文构成 |
2 乙二醛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乙二醛在水溶液中存在形式的量子化学计算 |
2.3.2 乙二醛水溶液的光谱研究 |
2.4 小结 |
3 乙二醛-尿素树脂的合成反应机理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3.2.1 计算软件 |
3.2.2 计算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反应产物的选择 |
3.3.2 尿素(U)与乙二醛(G)及2,2-二羟基乙醛(G1)的加成反应 |
3.3.3 尿素(U)与质子化乙二醛(p-G)及质子化2,2-二羟基乙醛(p-G1)的加成反应 |
3.3.4 乙二醛-尿素树脂的形成 |
3.4 小结 |
4 乙二醛-尿素树脂的合成、结构与性能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乙二醛-尿素树脂的合成条件优化 |
4.3.2 乙二醛-尿素树脂的结构研究 |
4.3.3 乙二醛-尿素树脂的胶合性能研究 |
4.4 小结 |
5 乙二醛-单羟甲基脲树脂的合成反应机理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5.2.1 计算软件 |
5.2.2 计算方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单羟甲基脲(MMU)与乙二醛(G)及2,2-二羟基乙醛(G1)的加成反应 |
5.3.2 单羟甲基脲(MMU)与质子化乙二醛(p-G)及质子化2,2-二羟基乙醛(p-G1)的加成反应 |
5.3.3 乙二醛-单羟甲基脲树脂的缩聚反应路线 |
5.4 小结 |
6 单羟甲基脲起始合成乙二醛-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
6.1 引言 |
6.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6.2.1 实验材料 |
6.2.2 实验方法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GUF共缩聚树脂的合成 |
6.3.2 GUF树脂的结构表征 |
6.3.3 GUF共缩聚树脂的性能 |
6.4 小结 |
7 乙二醛-二羟甲基脲树脂的合成反应机理研究 |
7.1 引言 |
7.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7.2.1 计算软件 |
7.2.2 计算方法 |
7.3 结果与讨论 |
7.3.1 二羟甲基脲(DMU)与乙二醛(G)及2,2-二羟基乙醛(G1)的加成反应 |
7.3.2 二羟甲基脲(DMU)与质子化乙二醛(p-G)及质子化2,2-二羟基乙醛(p-G1)的加成反应 |
7.3.3 乙二醛-二羟甲基脲树脂的缩聚反应路线 |
7.4 小结 |
8 二羟甲基脲起始合成乙二醛-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
8.1 引言 |
8.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8.2.1 实验材料 |
8.2.2 实验方法 |
8.3 结果与讨论 |
8.3.1 GUF共缩聚树脂的合成 |
8.3.2 GUF树脂的结构表征 |
8.3.3 GUF共缩聚树脂的性能 |
8.4 小结 |
9 乙二醛-尿素-甲醛树脂的共缩聚反应机理研究 |
9.1 引言 |
9.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9.2.1 计算软件 |
9.2.2 计算方法 |
9.3 结果与讨论 |
9.3.1 甲醛(F)与乙二醛(G)的亲核反应活性比较 |
9.3.2 甲醛(F)与尿素(U)的反应 |
9.3.3 乙二醛(G)与体系中剩余尿素(U)的反应 |
9.3.4 乙二醛(G)与体系中单羟甲基脲(MMU)的反应 |
9.4 小结 |
10 乙二醛-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的合成、结构与性能 |
10.1 引言 |
10.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10.2.1 实验材料 |
10.2.2 实验方法 |
10.3 结果与讨论 |
10.3.1 GUF共缩聚树脂的合成 |
10.3.2 GUF树脂的结构表征 |
10.3.3 GUF共缩聚树脂的动态热机械性能分析 |
10.3.4 GUF树脂的胶合性能 |
10.4 小结 |
11 结论与建议 |
11.1 结论 |
11.2 本论文的创新点 |
11.3 建议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2)我国胶合板产业集群演化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的来源与背景 |
1.1.2 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关于胶合板产业集群的研究 |
1.2.2 国内关于胶合板产业集群的研究 |
1.2.3 总结与动态分析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线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线路 |
第2章 国内外胶合板产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
2.1 世界胶合板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
2.1.1 世界胶合板的发展历程 |
2.1.2 世界胶合板的生产现状 |
2.1.3 世界胶合板的贸易现状 |
2.1.4 世界胶合板的消费现状 |
2.2 我国胶合板产业的发展历程 |
2.2.1 基于产业规模视角的阶段划分 |
2.2.2 基于原料供应视角的阶段划分 |
2.3 我国胶合板产业的发展现状 |
2.3.1 我国胶合板产品的类别划分 |
2.3.2 我国胶合板的生产现状 |
2.3.3 我国胶合板的进出口现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我国胶合板产业集群的演化机理分析 |
3.1 胶合板产业集群的内涵、结构与特征 |
3.1.1 胶合板产业集群的内涵界定 |
3.1.2 胶合板产业集群的系统结构 |
3.1.3 胶合板产业集群的特征界定 |
3.2 胶合板产业集群的形成与运行机制 |
3.2.1 胶合板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 |
3.2.2 胶合板产业集群的运作机制 |
3.3 胶合板产业集群演化的两端不稳定特性及其条件 |
3.3.1 胶合板产业集群演化的两端不稳定现象 |
3.3.2 胶合板产业集群两端不稳定特性的演化条件 |
3.4 胶合板产业集群演化的两端不稳定特性的原因分析 |
3.4.1 胶合板生产原料不足 |
3.4.2 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
3.4.3 产品结构单一、质量不高 |
3.4.4 管理和技术人才缺乏 |
3.4.5 受市场变化因素的制约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我国胶合板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分类与总结 |
4.1 我国胶合板产业集群的识别 |
4.1.1 我国胶合板产业集群的形成 |
4.1.2 基于区位熵的胶合板产业集群识别 |
4.2 我国胶合板产业集群模式的分类 |
4.2.1 一般产业集群模式的分类 |
4.2.2 胶合板产业集群模式分类 |
4.3 基于演化格局的胶合板产业集群模式总结 |
4.3.1 山东临沂模式 |
4.3.2 江苏邳州模式 |
4.3.3 浙江嘉善模式 |
4.3.4 河北文安模式 |
4.3.5 广西贵港模式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我国胶合板产业集群模式的竞争力评价 |
5.1 基于 GEME 模型的五大集群模式的行业内竞争力评价 |
5.1.1 胶合板产业集群 GEME 评价模型构建 |
5.1.2 胶合板产业集群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5.1.3 胶合板产业集群的实证评价与分析 |
5.2 基于 DEA 模型的邳州集群模式的跨行业竞争力评价 |
5.2.1 CCR、BCC 评价模型原理 |
5.2.2 胶合板行业技术与规模效率评价 |
5.2.3 胶合板行业技术进步效率评价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 GEME 模型的胶合板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路径 |
6.1 基于基础因素的竞争力提升路径 |
6.1.1 拓展木材原料的供应渠道和方式 |
6.1.2 提升装备水平,建设专业人才队伍 |
6.1.3 充分发挥行业中介的作用 |
6.2 基于企业因素的竞争力提升路径 |
6.2.1 优化胶合板企业的规模结构 |
6.2.2 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 |
6.2.3 提升集群内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
6.3 基于市场因素的竞争力提升路径 |
6.3.1 注重胶合板产业的市场研究 |
6.3.2 制定合适的出口市场策略 |
6.3.3 打造胶合板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 |
6.4 基于环境因素的竞争力提升路径 |
6.4.1 加大政府的产业扶持力度 |
6.4.2 打造低碳环保的绿色消费文化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
7.1 论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
7.2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
7.3 进一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和完成的科研课题 |
详细摘要 |
四、河北文安县胶合板向无毒环保型过渡(论文参考文献)
- [1]乙二醛—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的合成、性能及反应机理[D]. 邓书端. 北京林业大学, 2014(11)
- [2]我国胶合板产业集群演化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D]. 吕柳. 南京林业大学, 2012(03)
- [3]河北文安县胶合板向无毒环保型过渡[J]. 骏. 中国建材, 2002(01)
- [4]河北省文安县人民政府新闻发布暨新型建材产品推介会在京召开[J]. 张光明. 中国建设信息, 20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