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短程精神动力心理治疗疑病症1例(论文文献综述)
周智君[1](2019)在《不同剂量左乙拉西坦短程治疗对儿童发热性疾病期间预防热性惊厥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不同剂量左乙拉西坦短程治疗对儿童发热性疾病期间预防热性惊厥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儿科收治48例儿童热性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及对照组三组,每组16例。治疗5 d后观察临床疗效、复发率及安全性;随访18个月,观察癫痫发生率。结果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复发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复发率12.5%(2/16)、18.8%(3/16)明显低于对照组50.0%(8/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48例患儿有13例出现复发,单纯型热性惊厥53.8%(7/13),复杂型热性惊厥46.2%(6/13),高、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高剂量组癫痫发生率6.3%(1/16)、低剂量组为6.3%(1/16),对照组为12.5%(2/1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高剂量组兴奋、冲动、嗜睡、头晕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左乙拉西坦短程治疗有利于预防儿童热性惊厥复发,但不能降低热性惊厥患儿癫痫发生率,且左乙拉西坦高剂量不良反应大于低剂量,但无严重副反应出现。
李蔓薇[2](2019)在《医学生躯体形式障碍内观认知疗法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难治性神经症性障碍,在年轻人中多见,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仍没有明确有效的治愈方法。国内有研究表明在大学生群体中也存在躯体形式障碍,严重影响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而目前国内关于医学院校大学生躯体形式障碍的心理干预研究的相关报道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首次采用内观认知疗法对医学生躯体形式障碍进行心理干预,评价其干预效果,并分析相关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机制,旨在改善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为躯体形式障碍的干预提供参考的依据。研究方法:2018年3月-4月在天津医科大学在读本科学生群体中使用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总分>36分)进行筛查,经医学诊断后最终纳入符合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的66名大学生参加本课题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到两组,内观认知干预组(NCT组)33人,对照组33人。NCT组进行为期7天的半集中式内观认知疗法干预,在相同时间段内对照组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自学。在入组时和干预后分别对所有研究对象(NCT组和对照组)各进行一次评估,评估工具包括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中文版(TAS-20)、非理性信念量表(IBS)、自我和谐量表(SCCS)及应对方式量表(SCSQ)。通过比较干预前后NCT组和对照组各量表的得分,考察内观认知疗法对躯体形式障碍的干预效果。研究结果:由于中途脱落2例,最终的结果分析纳入NCT组32人(男生8人,女生24人),对照组32人(男生10人,女生22人)。干预前基线测评显示两组人员一般情况以及各评估指标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1)干预后,两组间SSS总分和各因子分比较,NCT组得分较对照组得分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CT组干预前后比较,SSS总分及各因子分较前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前后得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CT组干预后SSS-S各单因子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干预后,两组间TAS-20总分和各因子分比较,NCT组得分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CT组干预前后比较,TAS-2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较前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前后得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后,两组间IBS总分和各因子分比较,NCT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CT组干预前后比较,IBS总分及各因子得分较前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前后得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后,两组间SCCS总分和各因子分比较,NCT组与对照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CT组干预前后比较,SCCS总分,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以及自我的刻板性得分均有减少,自我的灵活性得分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前后得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后,两组间SCSQ量表各维度得分比较,NCT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CT组干预前后比较,积极应对方式维度得分较前增加,消极应对方式维度得分较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前后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相关性分析:NCT组干预前SSS总分及各因子分与部分其他量表总分及因子分呈正相关;NCT组干预前后SSS得分差值与部分其他量表总分差值及因子分差值的呈正相关。(7)中介效应分析:NCT干预可直接影响躯体化症状,述情障碍、非理性信念及自我和谐在NCT干预与躯体化症状之间存在多重中介作用,效果量分别为18.014%、17.730%、25.532%。研究结论:(1)内观认知疗法能够有效改善躯体形式障碍医学生的躯体化症状,降低躯体化症状严重程度。(2)内观认知疗法能够有效改善躯体形式障碍医学生存在的述情障碍,有助于提高其情绪情感表达。(3)内观认知疗法能够有效矫正躯体形式障碍医学生存在的非理性认知,使其观念想法更加客观合理。(4)内观认知疗法能够有效促进躯体形式障碍医学生的自我和谐,使主客观趋于一致。(5)内观认知疗法能够增进躯体形式障碍医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并且减少消极应对。(6)内观认知疗法对躯体形式障碍干预效果的影响因素:NCT对存在述情障碍,识别及描述情感障碍、缺乏幻想、缺乏理性认知、面对挫折忍耐弱、自我和谐程度低、思维刻板不灵活、消极处事态度等心理特征的躯体形式障碍医学生的改善可能会更加有效。(7)内观认知疗法通过个体的述情障碍、非理性信念以及自我和谐的中介效应间接影响躯体形式障碍医学生的躯体化症状。(8)通过本课题研究证明,内观认知疗法在改善躯体形式障碍医学生的躯体化症状以及不良心理社会因素等方面有显着的效果,有利于帮助大学生群体建立积极健康理性的认知行为模式,调节不良情绪,促进健康行为。同时该疗法也可作为躯体形式障碍临床干预及预防的又一参考思路。今后需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观察内观认知疗法对不同院校不同专业大学生躯体形式障碍的干预效果,以及远期效果评价。
孟姝[3](2018)在《以疼痛为主的躯体症状障碍相关因素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调查以疼痛为主的躯体症状障碍患者疼痛强度、抑郁、焦虑、躯体化症状、社会支持、述情现状,研究影响疾病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2017年3月-11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及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病房收集100例符合以疼痛为主的躯体症状障碍入组条件的患者进行调查。应用自制一般状况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SF-MPQ)、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症状自评量表(SCL-90)、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量表(SSRS)、多伦多述情量表(TAS)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不同性别、性格、病程时间的患者均在感觉项、情感项、视觉模拟定级(VAS)、HAMD、HAMA、SCL-90总分及因子中的躯体化、强迫、抑郁及躯体化症状评分上差异显着(P<0.05)。此外不同性别患者还在现有疼痛强度(PPI)、焦虑,不同性格患者还在敌对,不同病程时间患者还在PPI、人际关系、焦虑、敌对因子评分上差异显着。2、有无负事件、就诊科室数不同的患者均在感觉项、VAS、PPI、HAMD、HAMA、SCL-90总分及因子中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躯体化症状总分评分上差异显着(P<0.05)。此外有无负性事件患者还在人际关系因子,就诊科室数不同的患者还在情感项、敌对因子评分上差异显着。3、付费方式不同的患者在情感项、VAS、PPI、HAMD、HAMA评分上差异显着(P<0.05)。4、不同首发症状数、年龄、文化水平的患者均在感觉项、情感项、VAS、PPI、HAMD、HAMA、SCL-90总分及因子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及躯体化症状评分上差异显着(P<0.05)。此外首发症状数不同、文化水平不同患者还在精神病性因子,不同年龄患者还在人际关系、敌对因子评分上差异显着。5、以疼痛为主的躯体症状障碍患者感觉项、情感项、VAS、PPI、HAMD、HAMA、SCL-90总分及因子分、躯体化症状、SSRS总分及因子分、TAS评分之间显着相关。6、多元回归分析示,影响抑郁的因素有年龄、PPI、HAMA、躯体化症状、SSRS,影响焦虑的因素有学历、首发症状数、VAS、PPI、HAMD、SCL-90,影响躯体化症状的因素有年龄、感觉项、HAMD、SCL-90、SSRS,影响支持的因素有HAMD、躯体化症状,影响述情的有文化水平、负性生活事件、首发症状数及就诊科室数。结论1、以疼痛为主的躯体症状障碍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及躯体化症状,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社会支持利用度、述情障碍。不同年龄、性别、学历、性格、首发症状数、首诊科室数、病程时间的患者间存在差异。2、以疼痛为主的躯体症状障碍患者疼痛程度、焦虑、抑郁、躯体化症状、社会支持、述情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意义研究表明以疼痛为主的躯体症状障碍患者一些因素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邢佳[4](2018)在《慢性失眠症针刺治疗的系统评价及临床干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失眠具有反复发作和慢性持续倾向的特点。2014年ICSD-3与DSM-V相继问世,摒弃既往的病因学分类,而重视病程分类,慢性失眠症作为独立的疾病诊断受到重视,因其神经生理与心理行为共同参与的独特病理模型,单独的药物或心理治疗均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而针灸作为中医特色的非药物疗法,在慢性失眠症的治疗上具有优势,亟待更多的循证支持。本论文由系统评价及临床研究两部分组成,评价针刺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有效性,探索传统中医与现代心理相结合的非药物治疗方案的临床可行性与疗效优势。研究一: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慢性失眠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发现既往研究中的问题、有效的常用穴位以及评价针刺对照阳性药物的临床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及临床试验注册网站或学术服务平台。检索范围为建库时间至2017年8月31日。收集针刺对照西药治疗慢性失眠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纳排标准筛选合格文献,参照Cochrane标准进行RCT质量评价及资料分析并提取资料,对干预措施及选穴规律进行归纳、分组,使用RevMan5.3软件对临床有效性进行Meta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27个针刺对照西药治疗慢性失眠症的RCT研究,英文2篇,中文25篇。共纳入病例2148例。研究涉及穴位共22个,使用频次前10的分别为:四神聪、神门、安眠、三阴交、百会、内关、神庭、印堂、申脉、照海。真实性评价符合A级的6篇,B级的8篇,C级的13篇。14篇文献描述了正确的随机方法,6篇文献采用信封隐藏分配方案,仅1篇完全描述正确。由于治疗特殊性无法实施真正的盲法,仅3篇文献提及部分盲法的设计。27篇文献均数据完整,无选择性报告。27篇文献均叙述了基线情况,有2篇未做基线比较,5篇记录了不良反应,4篇文献记录了随访。7个研究报告了退出情况。27个研究均未说明样本量依据和进行意向性分析。25个研究具体说明了统计方法。Meta分析结果:1.针刺对照西药对有效率的影响对22项研究进行有效率的meta分析,共纳入病例1800例,针刺组916例,西药组884例。异质性检验I2=0%,P=0.09,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合并OR值为3.16,95%CI[2.39,4.17],结果有统计学差异(Z=8.08,P<0.00001),森林图显示合并OR值大于1,与等效线不相交。2.针刺对照西药对PSQI评分的影响对20项研究进行PSQI总分的meta分析,共纳入病例1613例。针刺组823例,西药组790例。异质性检验I2=87%,P<0.00001,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合并效应量MD为-2.09,95%CI[-2.77,-1.40],结果有统计学差异(Z=5.98,P<0.00001),森林图显示综合效应量落在试验组,且与等效线不相交。剔除低质量文献后敏感性分析结果同前。按取穴方式进行亚组分析,发现调神穴组(I2=12%,P=0.33)、夹脊穴组(12=34%,P=0.22)、任督脉组(I2=0%,P=0.96)的各项研究间同质性较好。合并统计量后分析,调神穴组(MD=-2.16,95%CI[-2.79,-1.53])、夹脊穴组(MD=-1.20,95%CI[-1.84,-0.57])、任督脉组(MD=-4.87,95%CI[-5.50,-4.24]),各亚组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调神组Z=6.71,P<0.00001;夹脊穴组Z=3.70,P<0.0002;任督脉组Z=15.26,P<0.00001)。按针刺方式进行亚组分析,发现电针组同质性好(I2=24%,P=0.26),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MD=-1.79,95%CI[-2.40,-1.19]),结果有统计学差异(Z=5.79,P<0.00001)。3.发表偏倚对同质性较好的研究,在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后,绘制漏斗图定性观察,结果显示有一定程度的不对称性。结论:针刺治疗失眠有效,电针组对照西药能更好的改善睡眠质量,取调神穴、夹脊穴、任督脉治疗慢性失眠在改善睡眠质量方面优于西药镇静安眠药物。可能的有效穴位为四神聪,神门,安眠,三阴交、百会和内关。但基于临床试验方法存在质量欠佳,以上结论我们应持审慎态度。研究二:目的:探索电针调神法结合团体CBT治疗对慢性失眠症的睡眠质量主客观评价指标、日间功能、睡眠认知及情绪状态的综合改善情况,观察其临床疗效。同时观察综合疗法相比单一疗法干预慢性失眠症的优劣性,探索最佳的非药物治疗方案。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设计研究者职责隔离盲法和主要研究者资质简历保证研究质量。按照纳排标准将纳入的慢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单独电针治疗、单独团体CBT治疗和两者结合治疗;其中电针治疗共12次,团体活动共4次,总疗程4周,随访2周。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随访2周的4个时点,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评估;治疗前后采用多导睡眠监测、睡眠个人信念与态度量表(DBAS-16)、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同时记录睡眠日记连续监测睡眠情况。统计评价指标的变化结果,多时点、多角度观察综合临床疗效。结果:1.一般资料与基线比较共纳入94例患者,电针调神组31例,脱落1例;团体CBT组32例,脱落2例;两者结合组31例,无脱落。其中男性18例,女性76例。三组间在性别、年龄、婚姻、病程、文化程度、镇静药使用等基线情况以及治疗前PSQI、ISI、ESS、DBAS-16、HAMD、HAMA等量表总分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PSQI总分及因子分比较PSQI总分组内比较,与治疗前相比,三组在治疗后各观察时点与随访时点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治疗后2周和4周,PSQI总分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随访2周时,三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合组低于电针组(P<0.0167)。PSQI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和催眠药物因子分治疗各时点及随访期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睡眠质量因子分随访2周时,结合组低于电针组(P<0.0167)。睡眠潜伏期因子分在治疗后4周和随访期2周时,结合组低于电针组(P<0.0167)。日间功能因子分治疗后2周时电针组低于CBT组(P<0.0167),随访期2周时,结合组低于CBT组(<0.0167)。3.ISI总分比较ISI总分组内比较,与治疗前相比,三组在治疗后各观察时点与随访时点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治疗后2周、4周时三组间ISI总分无统计学差异;随访2周时,三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合组低于电针组(P<0.0167)。4.ESS总分比较ESS总分组内比较,与治疗前相比,电针组在治疗后2周、4周均下降,CBT组在治疗后4周上升。结合组无变化。组间比较:在治疗后2周和4周,三组之间ESS总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均为CBT组高于电针组(P<0.0167)。5.其他观察指标DBAS-16总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CBT组与结合组均下降(P<0.01);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电针组高于CBT组,电针组高于结合组(P<0.0167)。HAMA总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三组均下降(P<0.01);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电针组高于结合组,CBT组高于结合组(P<0.0167)。HAMD总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三组均下降(P<0.01);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电针组高于结合组,CBT组高于结合组(P<0.0167)。PSG治疗前各组之间各项参数未见明显异常,治疗后三组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效率(SE)增加,觉醒次数(AT)减少;治疗后组间比较,结合组较电针组睡眠潜伏期(SL)缩短(P<0.0167)。组间睡眠成份比较,治疗后结合组REM期睡眠时间和比例高于电针组,CBT组N3期睡眠时间比例高于电针组,电针组N2期睡眠比例高于CBT组(P<0.0167)。结论:1.电针调神法治疗慢性失眠症有效,其改善睡眠质量和情绪疗效与团体CBT相当,且能更早的改善日间功能。2.电针调神法结合团体CBT治疗较单独电针治疗疗效更持久,较单独团体CBT治疗日间功能改善更佳,较两个单独治疗组改善情绪更好。3.电针调神法存在不依赖于认知纠正的疗效,其改善睡眠的起效时点与团体CBT不同,两者结合可起到临床协同增效作用。
买迪娜·安尼玩,钟雯雯,古丽巴克然木·阿布拉,孙靖,陈俊逾[5](2017)在《短程精神动力性心理治疗疑病症1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短程精神动力性心理治疗对疑病症的影响。方法采用短程精神动力性心理治疗方式对来访者进行疑痛痘的治疗。结果经三阶段的治疗,来访者疑病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患者身体不适感减轻,持续时间缩短。结论短程精神动力性心理治疗疑病症有效,可继续应用。
张晗[6](2014)在《天王补心汤加减治疗心阴不足型广泛性焦虑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1.研究背景:近些年来,随着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人们的思想负担也随之加重,身心健康受到威胁。目前广泛性焦虑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引I起国内外学者对广泛性焦虑的广泛关注。西医主要使用药物干预治疗,但现有药物因存在依赖性、起效缓慢、副作用大、费用高等缺陷,致使患者依从性差,临床效果并不理想。本研究通过导师毛丽军主任医师多年总结名老中医周绍华主任治疗广泛性焦虑的临床经验,并在“十一五”课题用数据挖掘方法在其中挖掘出治疗心阴不足型广泛性焦虑的有效方剂及常用中药,辨证加减组成天王补心汤加减方。本研究通过中医临床研究进一步明确此方治疗心阴不足型广泛性焦虑的临床疗效,体现中医治疗广泛性焦虑的优势,为研发抗焦虑新中成药提供临床参考资料。2.临床研究:目的:评价天王补心汤加减方治疗心阴不足型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同时通过分析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积分、PSQI量表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明确天王补心汤加减方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作用特点。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门诊符合广泛性焦虑症心阴不足型患者108例随机分成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药组。中药组给予天王补心汤加减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口服;西药组给予西药帕罗西汀口服(20mg, qd8am);中西药组给予天王补心汤加减每日一剂及帕罗西sT-口服(20mg, qd8am)。共观察8周。在治疗前分别记录每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测定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积分、ZUNG氏焦虑自评量(SAS)积分、PSQI量表积分、中医证候积分等,并在治疗前和开始治疗后第4周、第8周各进行一次测评填写观察表,记录症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积分、ZUNG氏焦虑自评量(SAS)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积分、中医证候积分等。治疗结束后对比治疗前后数据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并判定疗效。同时记录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安全性。结果:1.三组总共纳入108例病例,1例脱落,1例剔除,最终进入最后统计的病例共107例,其中,中药组36例,西药组36例,中西药组35例。2.HAMA评分情况:中药组治愈6例,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5例,治愈率为16.67%,总有效率为86.11%;西药组治愈5例,显效19例,有效6例,无效6例,治愈率为13.89%,总有效率为83.33%;中西药组治愈14例,显效15例,有效3例,无效3例,治愈率为40.00%,总有效率为91.43%。三组组内治疗前后HAMA量表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组治疗方法均可降低广泛性焦虑的HAMA评分。三组间总有效率相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率方面比较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药组与西药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中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与中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西药组治愈率均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3.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中药组治愈5例,无效7例,治愈率13.89%,有效率为80.56%;西药组治愈4例,无效8例,治愈率11.11%,总有效率77.78%;中西药组治愈8例,无效4例,治愈率22.86%,有效率为88.57%。三组组内内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三组有效率、治愈率经检验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三组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疗效相当。改善中医证候核心症状:心烦、急躁易怒、失眠多梦方面,其中,心烦和急躁易怒两个核心症状方面,三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眠多梦方面,三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治疗前后积分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药组与中药组和西药组比较治疗前后积分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西药组在改善睡眠方面疗效更优。4.本研究中发生不良反应患者共1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2%。中药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出现,西药组有1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56%;中西药组有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11.43%。三组组间比较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与中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中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西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高于中药组与中西药组。结论:1天王补心汤加减可以改善心阴不足型广泛性焦虑的临床症状,是治疗心阴不足型广泛性焦虑的有效方药。2天王补心汤加减与帕罗西汀合用治愈率优于单纯使用帕罗西汀,且在改善本病失眠症状方面疗效优于中药组及西药组。3天王补心汤加减治疗心阴不足型广泛性焦虑未发现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与西药帕罗西汀合用可降低帕罗西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蒋双阳,张杨,张晓东,石修业[7](2011)在《艾滋病疑病症病理心理及心理治疗效果分析》文中认为艾滋病疑病症是艾滋病流行而出现的一种神经症[1],主要指患者担心或相信已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持久的先占观念,虽然反复的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解释没有感染HIV的证据也不能打消患者的顾虑,常伴有焦虑或抑郁。认知领悟疗法[2]是中国心理治疗专家钟友彬先生首创,是依据心理动力学疗法的原理与中国实情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相结合而设计的一种短程精神分析疗法。本文对收集到资料完整的37例艾滋病疑病症的病理心理及认知领悟疗法的效果进行探讨。
林以环,王俊清,郭少玲[8](2011)在《综合性干预措施对神经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索综合性干预措施在神经症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48例神经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药物治疗)和观察组(药物治疗加综合性干预措施)各24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8周后)评定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白评量表(SDS)。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AS、SD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SDS减分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神经症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治愈率,促进疾病的康复。
秦源[9](2009)在《意象对话心理疗法的发展与现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对意象对话心理疗法进行了总体的考察。意象对话心理疗法创立于20世纪90年初,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成为了国内心理学界的热点。最近两三年,也开始向国外心理治疗界传播。本研究以尽量开阔的视野,全面搜罗文献资料和访谈资料,并进行了系统的解读与综合,试图清晰勾勒意象对话心理疗法发生发展的脉络,分析主要的理论概念问题和实践操作的策略问题,以及指出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动态水平,以便推动该领域更具创造性的探索和实践。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要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意象的其他研究,并进行了综合评述;第二部分阐述了意象对话心理疗法的早期发展;第三部分对于意象对话在迅速传播阶段的思想体系和实践研究进行了梳理;第四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并对意象对话未来的走向提出展望。
崔倩倩[10](2009)在《条件性情绪干预对躯体形式障碍治疗效果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认知、情绪和行为角度尝试对躯体形式障碍的成因进行全面、系统的探讨,并以3名不同症状的躯体形式障碍来访者为被试进行实验研究,证明条件性情绪干预对此类问题治疗的有效性,为躯体形式障碍的心理干预提供临床借鉴。方法:在单个或少量被试的情况下,采用小样本ABAB实验设计,运用条件性情绪干预对3名躯体形式障碍被试进行实验干预,并对各项指标变化进行评估。结果:3名被试在基线观察阶段各项指标稳定,干预后躯体症状明显得到控制,干预中断后,症状返回基线状态,继续干预后,症状消除,情绪稳定,社会适应性良好,回访的三个月期间症状一直没有复发。结论:运用条件性情绪反应原理对躯体形式障碍病因的解释是合理的;条件性情绪干预可以有效治疗躯体形式障碍。
二、短程精神动力心理治疗疑病症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短程精神动力心理治疗疑病症1例(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剂量左乙拉西坦短程治疗对儿童发热性疾病期间预防热性惊厥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不同剂量左乙拉西坦预防热性惊厥复发疗效比较 |
2.2 各组单纯型热性惊厥与复杂型热性惊厥复发率比较 |
2.3 癫痫发生率比较 |
2.4 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不良反应比较 |
3 讨论 |
(2)医学生躯体形式障碍内观认知疗法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对象和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研究对象来源 |
1.2 样本与分组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NCT组干预方法 |
2.3 对照组 |
2.4 评估方法 |
2.5 统计分析 |
2.6 伦理原则 |
结果 |
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
2 干预前后两组SSS量表评分比较 |
3 干预前后两组TAS-20 量表评分比较 |
4 干预前后两组IBS量表评分比较 |
5 干预前后两组SCCS量表评分比较 |
6 干预前后两组SCSQ量表评分比较 |
7 研究对象干预前后SSS评分与其他各量表评分的相关分析 |
7.1 NCT组干预前SSS总分及各因子分与其他各量表得分的相关分析 |
7.2 NCT组干预前后SSS得分差值与其他量表得分差值的相关分析 |
8 心理社会因素的中介作用分析 |
讨论 |
1 内观认知疗法是躯体形式障碍心理干预的新探索 |
2 本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
3 NCT能显着改善躯体形式障碍医学生的躯体化症状 |
4 NCT能改善躯体形式障碍医学生的述情障碍 |
5 NCT能改善躯体形式障碍医学生的非理性信念 |
6 NCT能改善躯体形式障碍医学生的自我和谐 |
7 NCT能改善躯体形式障碍医学生的应对方式 |
8 躯体形式障碍的心理因素分析 |
9 内观认知疗法对躯体形式障碍医学生干预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
10 NCT干预通过个体的述情障碍、非理性信念以及自我和谐的中介效应间接影响躯体形式障碍医学生的躯体化症状 |
11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躯体形式障碍的相关研究及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以疼痛为主的躯体症状障碍相关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研究对象及来源 |
1.2 入组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 研究工具与方法 |
2.1 研究工具 |
2.2 实施方法 |
2.3 资料的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不同性别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躯体症状障碍患者各因素得分的差异比较 |
3 不同年龄组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躯体症状障碍患者各因素的差异比较 |
4 不同学历水平的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躯体症状障碍患者各因素的差异比较 |
5 不同性格的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躯体症状障碍患者各因素的差异比较 |
6 病前有无负性生活事件的以疼痛为主的躯体症状障碍患者各因素的差异比较 |
7 不同的付费方式的以疼痛为主的躯体症状障碍患者各因素的差异比较 |
8 首发症状数不同的以疼痛为主的躯体症状障碍患者各因素的差异比较 |
9 既往就诊科室数不同的以疼痛为主的躯体症状障碍患者各因素的差异比较 |
10 不同病程时间的以疼痛为主的躯体症状障碍患者各因素的差异比较 |
11 影响以疼痛为主的躯体症状障碍患者各个因素的相关分析 |
12 以疼痛为主的躯体症状障碍患者抑郁、焦虑、躯体化症状、社会支持、述情的多元回归分析 |
讨论 |
1 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躯体症状障碍患者人口学资料 |
2 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躯体症状障碍患者各因素差异分析 |
3 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躯体症状障碍患者各因素的相关分析 |
4 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躯体症状障碍患者抑郁、焦虑、躯体化症状、社会支持、述情的多元回归分析 |
5 本实验研究的创新之处 |
6 本实验研究的不足及局限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附录) |
致谢 |
(4)慢性失眠症针刺治疗的系统评价及临床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慢性失眠症的诊断与心理行为治疗研究进展 |
1 慢性失眠症的国内外定义与诊断分类标准最新概况 |
2 慢性失眠症的国内外病程界定 |
3 慢性失眠症的临床治疗现状 |
4 慢性失眠症的认知行为疗法(CBT)的现状与最新进展 |
5 慢性失眠症的团体治疗的现状与概况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针刺疗法在慢性失眠症中的应用及最新进展 |
1 中医对失眠命名与病机的认识 |
2 针刺治疗失眠的历史沿革 |
3 针刺治疗失眠的现代机理研究 |
4 针刺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 |
5 针刺治疗失眠取穴特点的研究进展 |
6 针刺治疗失眠施针手法与时间的研究进展 |
7 针刺治疗失眠的结合方案研究进展 |
8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针刺治疗慢性失眠症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
前言 |
一、资料与方法 |
1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
2 文献检索 |
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
4 方法学质量评价 |
5 资料的分析 |
二、结果 |
1 文献检索结果 |
2 纳入研究总体描述 |
3 方法学质量 |
4 meta分析结果 |
三、讨论 |
1 针刺治疗失眠的疗效与安全性 |
2 针刺治疗失眠的有效穴位 |
3 针刺治疗失眠的RCT研究现状 |
4 研究的不足和局限性分析 |
四、本研究结论及对未来临床研究的指导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电针调神法结合团体CBT干预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
前言 |
一、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方法 |
2 病例资料来源 |
3 研究标准 |
4 研究方法学设计方案 |
5 临床干预方案 |
6 疗效评价指标与观察指标 |
二、结果 |
1 研究流程描述 |
2 一般资料描述 |
3 基线资料比较 |
4 脱落率比较 |
5 主要疗效评价 |
6 次要疗效评价 |
7 其他观察指标 |
8 不良反应描述 |
三、讨论 |
1 慢性失眠症的特征 |
2 基于中医形神学说的针灸结合CBT调神法治疗慢性失眠症 |
3 电针调神法对照团体CBT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有效性 |
4 电针调神结合团体CBT治疗慢性失眠症有效,相比单一治疗更有优势 |
5 电针调神与团体CBT治疗对PSG不同睡眠成份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假设 |
6 关于睡眠日记引入临床评价的探索与问题 |
7 针灸结合团体CBT治疗形式的探索与中国本土化心身治疗方案的思考 |
四、结论 |
五、小结 |
1 创新点 |
2 研究的局限性分析与不足 |
3 未来研究的展望与思考 |
参考文献 |
结语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短程精神动力性心理治疗疑病症1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
1.1患者情况 |
1.2心理分析与诊断 |
1.3个人史 |
2治疗经过 |
3讨论 |
(6)天王补心汤加减治疗心阴不足型广泛性焦虑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祖国医学对广泛性焦虑的研究概况 |
1.1 本病病名在中国古代医学中的归属 |
1.2 祖国医学对本病临床表现的相关描述 |
1.3 病因病机 |
1.4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治疗 |
2. 现代中医对本病的研究 |
2.1 病因病机 |
2.2 辨证分型及治疗 |
2.3 专方治疗 |
2.4 其他治疗方法 |
3.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研究概况 |
3.1 焦虑症的概念 |
3.2 焦虑症的流行病学特点 |
3.3 病因和发病机制 |
3.4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 |
4. 天王补心汤的相关研究 |
4.1 天王补心汤的古代中医研究 |
4.2 天王补心汤的现代应用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临床资料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
2. 治疗方案 |
2.1 研究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合并用药 |
2.4 观测指标 |
2.5 疗效评价标准 |
3. 统计方法 |
4. 技术路线 |
研究结果 |
1 基本资料 |
2 入组资料分析 |
2.1 一般情况比较 |
3. 临床疗效比较 |
3.1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比较 |
3.2 焦虑自评量表观察 |
3.3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比较(PSQI) |
3.4 中医证候量表观察 |
4. 安全性检查 |
5. 不良反应观察 |
讨论 |
1. 一般资料分析 |
2. 疗效分析 |
2.1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分析 |
2.2 焦虑自评量表分析 |
2.3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分析 |
2.4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
3. 天王补心汤加减方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理论依据及组方分析 |
3.1 理论依据 |
3.2 组方分析 |
4. 不良反应分析 |
结论 |
1. 研究结论 |
2. 问题及展望 |
2.1 存在的问题 |
2.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艾滋病疑病症病理心理及心理治疗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 |
1.2 方法 |
1.2.1 调查内容 |
1.2.2 统计方法 |
2 艾滋病疑病症患者的症状特征 |
2.1 恐怖心理 |
2.2 恐怖症状 |
2.3 敏感性关系妄想 |
2.4 对就医的态度及社会功能状态 |
3 病理心理分析 |
3.1 个性特征 |
3.2 恐怖症状的深层心理内涵 |
3.3 歪曲性观念的形成与艾滋病恐怖症的关系 |
3.4 生活挫折 |
3.5 认知领悟心理治疗效果评定 |
4 讨论 |
(9)意象对话心理疗法的发展与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理论研究 |
1.2.2 实践研究 |
2 早期探索 |
2.1 意象对话心理疗法的产生 |
2.1.1 概念释义 |
2.1.2 操作流程 |
2.2 理论溯源 |
2.2.1 哲学渊源:现象学思想 |
2.2.2 心理学渊源:精神分析理论与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 |
2.2.3 东方文化渊源:易、道、佛 |
2.3 理论雏形 |
2.4 早期实践 |
3 迅速发展 |
3.1 理论发展 |
3.1.1 其他思想的影响 |
3.1.2 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 |
3.2 研究与应用 |
3.2.1 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
3.2.2 其他领域的应用和研究 |
3.2.3 意象师访谈 |
4 讨论与结语 |
4.1 意象对话的创新 |
4.2 意象对话的特点 |
4.3 尚待完善之处 |
4.4 意象对话的走向 |
4.5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致谢 |
(10)条件性情绪干预对躯体形式障碍治疗效果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问题的提出 |
1.1 概念界定 |
1.1.1 躯体形式障碍的定义 |
1.1.2 躯体形式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
1.1.3 条件性情绪干预 |
1.1.4 ABAB实验设计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躯体形式障碍形成原因研究 |
1.2.2 躯体形式障碍的治疗方法研究 |
1.3 以往研究不足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 研究的理论假设 |
1.5.1 形成原因分析 |
1.5.2 治疗方法 |
2 躯体形式障碍个案干预及结果 |
2.1 研究对象 |
2.1.1 被试1背景资料 |
2.1.2 被试2背景资料 |
2.1.3 被试3背景资料 |
2.2 研究工具 |
2.2.1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
2.2.2 自编的躯体形式障碍个案鉴别登记表 |
2.2.3 自编来访者主观评定问卷 |
2.3 研究方法 |
2.4 实验程序 |
2.4.1 实验时间 |
2.4.2 实验设计 |
2.4.3 实验过程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三名被试躯体症状出现次数的变化 |
3.2 三名被试症状自评量表(SCL-90)躯体化因子得分变化 |
3.3 被试效果反馈 |
4 讨论 |
4.1 实验干预过程和结果的讨论 |
4.2 小样本ABAB实验设计在心理干预实验中的应用 |
4.3 影响干预效果的因素探讨 |
4.3.1 中途终止干预对效果的影响 |
4.3.2 干预媒介对效果的影响 |
4.3.3 被试自身素质对效果的影响 |
4.4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4.5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SCL-90症状自测量表 |
附录2 躯体形式障碍个案鉴别登记表 |
附录3 被试主观评定问卷 |
致谢 |
四、短程精神动力心理治疗疑病症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剂量左乙拉西坦短程治疗对儿童发热性疾病期间预防热性惊厥的临床应用[J]. 周智君. 新疆医学, 2019(09)
- [2]医学生躯体形式障碍内观认知疗法干预研究[D]. 李蔓薇.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3]以疼痛为主的躯体症状障碍相关因素的研究[D]. 孟姝. 青岛大学, 2018(12)
- [4]慢性失眠症针刺治疗的系统评价及临床干预研究[D]. 邢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5]短程精神动力性心理治疗疑病症1例分析[J]. 买迪娜·安尼玩,钟雯雯,古丽巴克然木·阿布拉,孙靖,陈俊逾. 新疆医学, 2017(02)
- [6]天王补心汤加减治疗心阴不足型广泛性焦虑的临床疗效观察[D]. 张晗.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7]艾滋病疑病症病理心理及心理治疗效果分析[J]. 蒋双阳,张杨,张晓东,石修业.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1(04)
- [8]综合性干预措施对神经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 林以环,王俊清,郭少玲.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12)
- [9]意象对话心理疗法的发展与现状[D]. 秦源. 北京林业大学, 2009(11)
- [10]条件性情绪干预对躯体形式障碍治疗效果的实验研究[D]. 崔倩倩. 辽宁师范大学, 2009(S1)
标签:躯体形式障碍论文;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论文; 精神疗法论文; 补心汤论文; 疑病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