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直流电仪器内置振镜异常偏转的处理

便携式直流电仪器内置振镜异常偏转的处理

一、便携式直流电工仪器内置检流计非正常偏转的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李赟玺[1](2020)在《面向“低慢小”目标探测与识别的激光雷达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微纳工艺和芯片集成等技术的发展,无人机等低空慢速小尺寸(“低慢小”)目标呈现爆发式增长,多种层面的黑飞和恶意监控等乱飞行为给低空探测带来了巨大安全隐患,而传统探测方式往往差强人意,迫切需要一种新型技术弥补低空防御的漏洞。激光雷达以波束窄、方向性强、小型化和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受到业界关注,它将是弥补传统雷达在低空领域漏洞的主要技术方案,也是近年来应用发展较为迅速的诸多技术路线之一。本论文围绕“低慢小”目标探测识别过程所需激光雷达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难题展开研究,分析了激光扫描体制、扫描控制方法、远距离发散角压缩、背景噪声抑制、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方法和针对激光雷达的小角度识别辅助方法等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高准直度激光高速扫描发射技术。利用谐振行扫和矢量帧扫振镜组合完成二维扫描光学系统的方案设计,测试振镜电压与扫描角度的关系,进行扫描轨迹方法与测试。通过分析测距方法,根据太阳辐射和大气吸收光谱分析,决定采用低损耗波段的激光器,以激光脉冲重频数与最远探测模糊距离关系曲线为约束条件,结合目标覆盖关系确定激光重频、单帧分辨率和扫描角度等主要参数,设计加工光学发射天线和激光器外触发核心FPGA使能电路。对扫描轨迹失真进行分析,阐述枕形失真的产生原因,通过改变控制输入电压模型校正失真来提高目标覆盖率,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设计电动转台完成激光雷达全视场扫描。(2)研究高隔离度瞬时视场激光探测技术。通过分析室外复杂环境和强辐射背景噪声,利用太阳辐射到系统的噪声功率与系统瞬时视场角之间的关系,对收发同置与分置条件下模拟噪声曲线进行仿真对比,确定低噪声接收方式。根据选用的APD设计相对应的非球面光学接收天线,研究收发同置下偏振隔离和反射镜中心开孔器件的隔离度问题,实验仿真对比后采用中心开孔收发隔离器件以提高系统隔离度和探测灵敏度,并设计加工能实现最优接收效果的2mm中心开孔隔离器件。(3)研究高精度高数据率激光测距技术。结合“低慢小”目标探测激光雷达系统对目标飞行时间间隔测量中的定时和测时问题,通过研究形心和恒比定时方案,对比定时精度和硬件成本,选取GW6042型高精度恒比定时模块作为鉴别时刻单元。利用TDC-GP22高速测时芯片完成测时模块设计,通过两种测时模式相结合达到公里级测时要求,并使用FPGA模块作为高速核心控制模块设计高精度测时和模式切换电路,利用GP22自校准,以实现高速数据量传输的同时,达到百皮秒量级的高测时精度。(4)搭建红外相机激光雷达主被动实验装置,进行室内外实验。阐述激光雷达原理,以朗伯体作为“低慢小”目标分析模型,对激光器重频为128 k Hz,脉宽为1 ns且平均功率达到1.1 W时的模型信息进行半实物仿真,通过理论探测距离与目标反射率的关系曲线对比分析,并对无人机常见材料实际反射率进行评估测试,理论验证激光雷达探测千米级“低慢小”目标的可能性,完成激光雷达方案整体设计。针对红外相机和配套镜头,设计检测目标与电动转台联动方案,确定受外界光线变化较小的帧间差分法作为目标检测方案。为减小在视频序列中对目标检测识别的迟滞时间,引入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方法来加速目标识别过程,并利用目前应用效果较好的Res Net50残差神经网络提高其平均精确率,最终使用复合装置进行室内外复杂环境成像实验测试。

齐彦宇[2](2020)在《1J85软磁材料起始磁导率测量仪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1J85软磁材料是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功能性材料,具备高的起始磁导率,被广泛的应用于低频或高频输入输出变压器、共模电感和高精度电流互感器等对灵敏度有严格要求的器件中。起始磁导率作为判断磁性元件性能优劣的关键参数之一,准确测量起始磁导率无论对于软磁材料的生产、研发、验收还是形成工业制成品或者作为其他器件的原材料等环节都至关重要。本课题针对1J85软磁材料起始磁导率这一参数,分析在测量过程中影响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研制高精度测量1J85起始磁导率的测量仪。本课题以软磁材料起始磁导率的测量信号微弱为研究重难点,遵循软磁合金静态磁性能测量的国家标准,并结合国内外磁特性测量仪的优缺点,通过查阅软磁材料及其参数的测量方法的相关资料,以此为依据确定系统的总体测量方案;针对1J85软磁材料的起始磁导率测量信号微弱的特点,分析了影响电子积分器精度的因素,对电子积分器的硬件进行优化,通过选择运算放大器,设计双极性对称电源、补偿调零电路,确定积分时间常数、积分电阻和积分电容等措施,提高电子积分器的稳定性和精度;为实现测量仪器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并解决实验数据处理量大的问题,设计了以STM32F103RCT6为核心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搭配液晶显示模块以及软件算法,来降低电子积分器的积分漂移、提高其测量精度;遵循伏秒发生器标定电子积分器的工作原理,完成了伏秒发生器的幅值信号、脉宽控制和控制单元电路的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校准精度,可以用于电子积分器的标定。最后,以陕西省计量院提供的样品测量值作为真值,对1J85软磁材料的起始磁导率进行测量,将最终的测量结果与真值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结果显示,本课题设计的测量系统可以对软磁材料的起始磁导率进行有效测量,且测量误差小于5%。

尚国庆[3](2020)在《某武器系统电缆电参量自动检测与故障诊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大型武器系统的日益复杂,电缆如血管般分布在武器系统中,且扮演着系统电能传输以及控制传递的重要角色,导致了对电缆日常检测与故障诊断要求不断升高。故研究功能完善的电缆电参量自动化检测系统是电缆检测领域中的重要发展方向。电缆电参量自动检测系统主要实现对电缆的绝缘/导通电阻两个电参量进行检测。本文就其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以及误差分析展开研究。论文采用下位机与上位机结合的方式完成系统设计,下位机实现操作指令的接收、绝缘/导通电阻的检测、高压产生、误差修正以及结果发送等功能。上位机提供人机操作窗口,实现通过发送操作指令来控制下位机动作,并显示与保存检测数据以及数据的处理与查询等功能。本文分析了系统中的测量误差,通过实验挖掘系统内阻对绝缘/导通电阻检测的影响,对于导通电阻产生的稳定误差采用正负误差补偿法,而对于绝缘电阻检测发现实际值与测量值满足线性关系,采用最小二乘补偿算法来修正检测值,对于A/D模块多次测量中可能产生粗大误差,采用狄克松准则来消除,并进行了检测平台与实验结果的展示,实验表明检测系统能够较好地完成预期的各项要求。最后根据对电缆故障快速诊断的需求,设计了基于STM32与CPLD的故障快速诊断系统,并通过实验验证,能够正确、迅速地诊断出电缆断路、短路以及错接三种故障,极大的提高了检测效率。

褚星明[4](2018)在《弹上电气导通测试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文中指出随着科技的发展,众多领域中大型设备使用多芯线缆来进行通讯。大型设备故障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使用线缆的失效,因此线缆是否正常工作成为大型设备可靠性检验的重要标准。传统的线缆检测主要是通过人工检测的方式来进行,人为的检测方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测试效率低、人为精度不准确、测试数量多、安全性较低等。常见的导通测试的内容包括:设备和连接线缆的导通测试、线缆导通电阻测试、线缆绝缘测试和设备内部的阻值测试、二极管压降测试等。本文对目前国内外线缆导通测试的原理以及常用的测试方法作了综述,结合现有研究技术,从提高导通的测试效率、提升测试精度、降低测试人员的工作强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设计了基于Atmega64单片机为核心的导通测试系统,该系统以多片单端8通道多路开关来进行普通导通的测试,以继电器控制电路来进行特殊导通的测试,各测试信号经调理电路转换为稳定反馈信号由单片机进行采集,实时传输到上位机中。同时上位机软件是基于Labwindows环境下开发设计,所有信号经由RS232串口实现同步上传,测试结果以EXCEL格式进行储存。测试具备故障报警和错误截屏等提示功能,便于对测试结果的进行对比分析。经过研究设计的导通测试系统,最多可以实现644路普通导通测试和64路的特殊测试。根据导通测试要求,上位机可以进行“整体导通”或“电装导通”测试模式的选择,并对某型弹上电气控制装置及其附属线缆进行了导通测试,系统整体性能良好且稳定。所设计的导通系统测试有以下特点:所有通道均为循环测试,保证测试通道的准确性;测试内容具有多样性,实现了数字量、模拟量信号的测试;具有良好的拓展性,可根据不同的测试内容自行定义测试端口,根据任务要求进行测试通道的拓展。

郭璞[5](2020)在《电缆导通绝缘性能测试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飞机、舰船、导弹等大型装备中,各种规模、型号的多芯电缆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些电缆错综复杂,由于碰撞、挤压以及其它恶劣的使用环境的影响,使其绝缘受损,绝缘强度下降,增加了其出现故障的概率。因此,测试电缆的导通绝缘性能是排查故障、保证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步骤。传统的线缆检测方法多采用人工手动检测的方式,效率低、速度慢、耗时耗力、容易造成人为误差。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发展,对于多芯电缆的检测手段、检测速度和自动化程度都提除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目前线缆检测中存在的不足,本文以导弹电缆的导通绝缘测试为研究背景,以提高多芯电缆的测量速度、降低测量工作强度为研究目标,设计一种以AT89C52单片机为核心的分布式多芯电缆测试仪,该测试仪能够根据操作人员的指令对多芯电缆的导通电阻和绝缘电阻进行自动测量,测量结果可以进行显示和保存,解决了传统测量方式的弊端和不足,提高了线缆检测的自动化水平。论文围绕多芯电缆检测的检测要求,在详细分析相关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与可行性的基础上,设计了本文的检测方案和系统构成。深入阐述了主控制器电路、高压电源模块、继电器矩阵电路、信号采集与处理电路以及人机交互模块等硬件电路的设计和实现过程。同时对整个系统软件框架和各子系统的设计流程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对系统的调试过程和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

曾杰伟[6](2016)在《带钢板形应力非接触检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强/超高强度热轧和冷轧带钢产品的“暗”板形也即板形应力问题,是当前制约该类产品的规格品种发展和板形质量提高的突出技术问题。实现对无张力钢板和有张力但不平直带钢的“暗”板形的在线连续检测,是解决该板形问题的基础条件,但也是一个始终未能解决的技术难题。本文借鉴移植近年来针对铁磁材料内应力的磁性检测方法,提出板带钢板形应力的磁弹效应透射式检测新方法和技术方案,设计搭建原理样机实验系统,验证研究其技术可行性,并开展关键技术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研制开发工业应用级正样五测量点式板形应力检测样机系统,进一步研究和验证新方法的可行性。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针对高强及超高强度钢板带的“暗”板形检测问题,提出透射式钢板内应力检测方法和技术方案,并设计搭建检测原理验证实验系统,比较研究了单侧式与透射式两种检测方案,验证了磁弹效应透射式新方法的技术可行性,确定了磁性原理板形应力检测技术方案。(2)针对基于磁弹效应的透射式带钢应力检测方法,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内应力透射式检测过程中钢板磁场的分布与演变;运用磁路理论和磁致各向异性理论建立了考虑磁气隙影响的磁力学数值模型,得到了检测过程中系统输出电压与钢板外加单向应力的关系式,通过原理验证实验系统对关系式中主要参数进行的规律性试验,验证了所建立数学模型的正确性。(3)提出了基于磁弹性效应的相位差信号应力表征方法,研究改进了基于材料磁致各向异性特性的电压幅值表征方法,开发设计出可用以实际测试的基于嵌入式ARM+FPGA的双参数透射式钢板板形应力检测仪,实现了电压幅值和相位差值两种不同类型信号对钢板板形应力的表征;使用开发设计的检测仪和磁弹性传感器对以Q235和无取向硅钢的取样带钢进行测试实验,获得磁通量与主应力之间基本稳定的定量关系及影响规律,验证两种信号与试样板形应力之间的敏感相关性,深入研究传感器参数对应力测量结果的影响规律。(4)开展磁原理板形应力检测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研究采用正弦波低频谐振技术对电路励磁供电,降低了磁弹性应力传感器功耗,提高了信号抗干扰能力;对传感器非接触测量过程中提离影响展开了讨论,提出了解决提离值变化引起的系统稳定性波动的方法;研究了温度对系统检测的影响,采用合理的温度补偿方法实现了传感器温度漂移的补偿;为实现多通道传感器的同时励磁检测,系统地研究了弱磁场检测传感器的电磁屏蔽处理技术。(5)为了实现对大尺寸带钢在承受工艺张力和高速运行状态下的高速动态检测,研制了带钢快速高精度板形应力检测样机,并将所设计的传感器及透射式检测系统应用到该检测样机,实现了对接近于生产工况条件下带钢的内应力检测,为进一步实现磁弹性透射式板形应力检测系统的冷轧产线生产现场应用奠定了基础。

李大鹏[7](2015)在《渗碳淬火硬化层深度磁矫顽力检测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航空发动机齿轮材料加工时,均需要进行渗碳或渗氮等表面硬化处理,以延长齿轮疲劳寿命。其中渗碳淬火硬化层深度是反映材料渗碳质量的一个关键性技术指标。传统测量渗碳淬火硬化层深度的测量方法为金相法,属于破坏性抽检且检测效率低。本文基于材料经过渗碳淬火之后,渗碳层的磁矫顽力值与材料含碳量和马氏体类型及含量相关的特性,无损判断渗碳层的厚度。论文选择了常用于加工齿轮材料的20CrMnTi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多个20CrMnTi棒材试样进行渗碳淬火,得到不同的渗碳层深度。针对20CrMnTi棒材试样设计出了U型磁化探头,对信号处理过程中,在Icy平台下,编写Micro-Manager插件来实现数据采集、处理和实时显示。通过研究不同渗碳淬火深度下的饱和磁滞回线,提取矫顽力电压值,可得出的结论为:随着渗碳层深度的增加,矫顽力值增大,剩磁减小,且矫顽力信号能灵敏的表征出渗碳层深度的变化情况。论文选择了航空齿轮中常见的齿面回火型磨削烧伤导致的渗碳淬火硬化层厚度减薄情况,通过研究正常齿面和齿面回火型磨削烧伤的饱和磁滞回线,提取矫顽力电压值,可得出的结论为:没有发生齿面烧伤磨损的矫顽力值要大于已经发生齿面回火型磨削烧伤的矫顽力值,齿面回火型磨削烧伤层越厚,其检测到的矫顽力值越小。本论文所设计的磁矫顽力检测系统,可以灵敏反映出材料渗碳层深度的变化情况,为材料渗碳质量提供一种在线、无损的检测方法。

李智[8](2014)在《用于显微成像的单根光纤共振型压电扫描器》文中提出为了推动扫描式显微光学成像方法在临床医学应用和生物学研究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本文围绕单光纤共振型压电扫描器研制过程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并系统地论述了该扫描器的原理、方法、技术和应用。突破了单根光纤共振型压电扫描器的当前开发制作过程中所具有的试探性和盲目性,研究了该扫描器的运行机制,确定了该扫描器性能的决定因素,为该扫描器的开发、设计、制作、评估提供了有效的科学指导依据。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了扫描器各部件材料参数对关键形变参数和振动参数的影响,阐明了其间的定量关系。压电方管末端位移与压电片长度的平方成正比;与压电系数成正比;与外加电场成正比;与压电片的宽度和厚度均成负相关。扫描器悬臂振幅与光纤直径的平方成反比,与悬臂长度的开方成反比,与弹性模量的开方成反比。2)采用耦合场数值仿真模型,研究了扫描器系统的输入输出响应机制。获得扫描器一阶到四十阶模态,确定了振动模态包括弦振动、悬臂振动、方管扭转、方管振动、和纵向缩放,明确了其中悬臂振动可提供有效光学扫描。获取结构在正弦激励下的稳态响应,获得了0-14kHz频谱上前四阶谐振频率的激励使系统产生的响应量。分析扫描器在惯性、阻尼等具有时间后效性因素作用下的行为。获得了螺旋式扫描的50个运动瞬态;获得了李萨如扫描的60个运动瞬态。3)扫描器的设计实现了针对不同需求的个性化定制。面向在体临床内窥应用,开发了低电压小型化的扫描器,其直径2mm,驱动电压10V峰峰值;面向离体扫描成像应用,开发了具有较高连续性和均匀性的网格式扫描器件,其具有稳定的行扫描速率879Hz和帧速率3Hz;面向非线性光学成像应用,开发了具有较小非线性光学效应和较高采集效率的扫描器件,在52mW功率输出脉宽175fs,封装后探头直径3.5mm,该探头首创采用小尺寸单根光纤共振型压电扫描器驱动350μm直径光纤获得大于1mm振动范围。总之,本文针对显微光学成像系统的应用需求,开展了单光纤共振型压电扫描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讨论了扫描器运行机制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完整的实施方案,获得了原型系统并实现了成像应用。本文工作为单根光纤共振型压电扫描器实现更加广泛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刘文方[9](2014)在《水下三相高压设备在线绝缘监测系统》文中研究指明本课题来源于国家海洋发展计划中的深海探测与作业技术项目,主要工作是研制水下三相高压设备在线绝缘监测系统。海洋开发中的供电安全是各国都在研究的热点,现代海洋设备的功率不断增大,在水下工作的深度不断增加,其工作环境也愈加恶劣,从而使得这些用电设备产生较高的绝缘故障发生率。水下高耗能的设备采用有缆传输的方式,由于电缆的阻抗不可避免,一般采用升高电压的方式以减少缆上损耗;针对水下设备的供电结构和原理,本设计选用合适的传感器在供电端进行电参数和漏电电流的测量,能够实时监测电路参数的变化;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直流高压注入测量绝缘电阻的方式,能够完成离线和在线双重条件下的绝缘电阻的测量。如果电路出现异常,系统能够及时进入保护状态,从而在设备的供电可靠性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论文首先介绍了船载三相高压交流电网的特点,然后对水下三相高压设备绝缘监测系统的基本原理、研究现状和发展做了分析,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对应的方法进行了讨论,并据此提出了微控制器和专用数据采集芯片相结合的设计方法,以便简化硬件电路设计和系统软件编程。在确定系统整体实现的功能前提下,采用模块化编程的方法设计系统的软件部分,增强了系统程序的可靠性。具体在主板系统设计中,主控芯片采用ST公司的三十二位微控制器STM32F107,电参数采集芯片采用了珠海炬力公司的ATT7022B。水下三相高压设备在线绝缘监测系统的硬件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主要包括开关电源电路、电参数和漏电流采集电路、绝缘电阻监测电路以及串口通讯电路等等。然后详细介绍和分析了各模块功能的软件编程和实现方法,接着从功能模块调试和整机调试两方面对系统调试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设计的水下三相高压设备在线绝缘监测系统样机进行了多次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展望了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袁建挺[10](2011)在《基于嵌入式主板的无纸记录仪研制》文中认为数据采集技术是信息获取的主要手段和方法,是进行工业过程控制和监控的基础和前提,数据采集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仪器仪表行业是传统产业中的高新技术产业,也是反映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产业。记录仪作为现代仪器仪表的一种是获取、转换、处理、记录各种实时数据并实现对工程实时监控和分析的必备工具,它的发展反映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记录仪的发展经历了从早期的模拟式有纸记录仪到现在的无纸记录仪的过程,无纸记录仪克服了早期模拟式有纸记录仪需消耗大量资源和人力等的缺点,它及其系列智能二次仪表的开发使用,可以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维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使企业管理更趋数据化和网络化。本课题研究目的是开发一台基于嵌入式主板的具有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应用灵活等特点的多功能无纸记录仪。该无纸记录仪具有的功能有:32路模拟量万能输入、16路开关量输出、16路开关量输入、8路0~2.5V电压输出、8路4~20mA电流输出、32路24V配电输出,可实现信号采集、显示、处理、记录、控制等功能;可采用RS485通讯或MODEM通讯功能,可实现远程监控;内置大容量NAND FLASH作为历史数据的存储介质,可通过USB接口可将需要保存的数据转存至计算机或者其它设备中。在比较国内外现有产品的基础上设计了无纸记录仪的总体方案,并分析了本课题的技术难点,包括实现万能数据采集和实现基于Modbus协议的多机通信技术。无纸记录仪设计包括对数据采集控制单元和图形操作单元的设计。数据采集控制单元由万能数据采集板、开关量输入输出板组成,完成了它们的原理图和PCB设计,用模块化的思想开发了驱动程序。图形操作单元主要由嵌入式主板、液晶、按键面板组成,完成了按键面板的开发,采用面向对象设计思想用.Net编程语言C#完成应用软件的开发。完成无纸记录仪的设计后分别对数据采集控制单元和图形操作单元进行调试,并对无纸记录仪的数据采集精度做了测试,经实验表明无纸记录仪的性能和数据采集精度达到预期设计要求。该无纸记录仪具有精度高、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应用灵活、成本低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便携式直流电工仪器内置检流计非正常偏转的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便携式直流电工仪器内置检流计非正常偏转的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低慢小”目标探测与识别的激光雷达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低慢小”目标的定义与分类
    1.3 “低慢小”目标探测发展现状
        1.3.1 传统雷达探测方法
        1.3.2 基于光电融合探测方法
    1.4 激光雷达视觉成像系统概述
        1.4.1 远距离激光雷达发展现状
        1.4.2 低成本激光雷达发展现状
    1.5 本文激光扫描方式选择
    1.6 本文面临的关键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高准直度激光高速扫描发射技术
    2.1 引言
    2.2 基于谐振振镜组合的高速扫描设计
        2.2.1 新型高速谐振振镜组合模块
        2.2.2 双振镜扫描角度与驱动电压线性度测试
        2.2.3 双振镜扫描成像轨迹方法与测试
    2.3 激光发射模块
        2.3.1 激光雷达测距方式
        2.3.2 激光器的选择
    2.4 高准直度光学发射天线设计
        2.4.1 空间扫描分辨率
        2.4.2 高效光学准直发射天线设计
    2.5 高速扫描信号控制设计
        2.5.1 外触发模式激光脉冲测试
        2.5.2 谐振振镜系统高速扫描轨迹信号调制
    2.6 谐振振镜系统扫描轨迹失真校正
        2.6.1 谐振振镜系统扫描轨迹失真分析
        2.6.2 谐振振镜系统扫描轨迹畸变校正
        2.6.3 谐振振镜系统畸变校正实验
    2.7 基于精密电动转台实现的360°视场扫描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隔离度瞬时视场激光探测技术
    3.1 引言
    3.2 收发体制和系统接收模块设计
        3.2.1 收发体制分析
        3.2.2 微弱信号光电探测模块
        3.2.3 基于能量特性非成像光学接收分析
        3.2.4 基于非成像光学方法设计的非球面聚光镜
    3.3 收发合置方案分析和高隔离度器件设计
        3.3.1 收发合置方案分析
        3.3.2 基于中心开孔反射镜高隔离度器件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精度高数据率激光测距技术
    4.1 引言
    4.2 “低慢小”目标回波时间间隔定时方案
        4.2.1 时间鉴别技术方法分析
        4.2.2 形心定时方法可能性分析
        4.2.3 高精度恒比定时器件
        4.2.4 GW6042 型恒比定时器测试
    4.3 基于TDC的高数据率时间间隔测量技术
        4.3.1 时间数字转化模块TDC-GP22 原理分析
        4.3.2 基于GP22 设计模块的测时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谐振扫描激光成像雷达实验研究
    5.1 引言
    5.2 激光雷达原理设计与测试
        5.2.1 “低慢小”目标近似朗伯模型分析
        5.2.2 典型“低慢小”目标探测距离测试评估
        5.2.3 激光雷达方案结构设计示意图
    5.3 基于深度学习的红外辅助探测“低慢小”目标原理设计
        5.3.1 红外辅助方案原理设计
        5.3.2 基于帧间差分法的目标检测方案
        5.3.3 基于深度学习的快速目标识别方案
    5.4 红外相机与激光雷达复合实验验证
        5.4.1 目标距离测试实验
        5.4.2 合作目标复合成像实验测试
    5.5 测距误差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2)1J85软磁材料起始磁导率测量仪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软磁材料发展状况及磁性测量综述
        1.2.1 软磁材料发展状况
        1.2.2 磁性测量综述
    1.3 电子积分技术的发展应用
    1.4 研究内容及组织架构
2 总体方案设计
    2.1 软磁材料的基本参数
    2.2 磁性测量原理
        2.2.1 电磁感应原理
        2.2.2 积分器测量原理
    2.3 总体方案设计
    2.4 电子积分器校准方案确定
    2.5 小结
3 电子积分器设计及系统稳定性分析
    3.1 电子积分器原理
    3.2 积分器实际误差分析
        3.2.1 积分漂移
        3.2.2 非线性误差
    3.3 电子积分器时间常数的误差分析
    3.4 电子积分器电路设计
        3.4.1 运算放大器的选择
        3.4.2 双极性对称电源的设计
        3.4.3 补偿调零电路的设计
        3.4.4 积分电路的设计
    3.5 模拟开关设计
        3.5.1 放大器多量程选择开关
        3.5.2 积分器测量开关
    3.6 PCB设计
        3.6.1 布局
        3.6.2 布线
        3.6.3 接地
        3.6.4 滤波
    3.7 系统稳定性分析
        3.7.1 双极性对称电源的稳定性
        3.7.2 补偿电路的稳定性
        3.7.3 时间常数的选择
        3.7.4 补偿电路对零点漂移的影响
    3.8 小结
4 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4.1 数据采集系统综述
    4.2 硬件电路设计
        4.2.1 STM32最小系统设计
        4.2.2 按键模块设计
        4.2.3 显示模块设计
        4.2.4 电源模块设计
    4.3 软件程序设计
        4.3.1 软件功能概述
        4.3.2 核心控制模块
        4.3.3 数据采集模块
        4.3.4 数据处理模块
        4.3.5 液晶显示模块
    4.4 小结
5 伏秒发生器的设计
    5.1 标定原理
    5.2 工作原理
    5.3 幅值信号电路设计
    5.4 脉宽信号电路设计
        5.4.1 脉宽信号硬件设计
        5.4.2 脉宽信号软件设计
    5.5 控制单元电路设计
        5.5.1 模拟开关选择
        5.5.2 控制单元电路设计
    5.6 伏秒发生器电路
    5.7 小结
6 测量实验及数据分析
    6.1 积分器标定实验
    6.2 样品测量
    6.3 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某武器系统电缆电参量自动检测与故障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发展趋势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文组织结构
2 系统总体设计与电阻检测方法选型
    2.1 系统总体设计
        2.1.1 硬件系统设计
        2.1.2 软件系统设计
    2.2 电阻检测方法
        2.2.1 串联法
        2.2.2 并联法
        2.2.3 电容充放电法
        2.2.4 电桥法
        2.2.5 电压比较法
        2.2.6 几种方法的比较
    2.3 绝缘电阻测量原理
    2.4 本章小结
3 系统硬件设计
    3.1 微控制器
    3.2 系统电源电路设计
    3.3 高压直流电源设计
        3.3.1 开关电源的基本原理
        3.3.2 开关电源的选型与设计方案
        3.3.3 反激式变换器与脉宽调制器基本原理
        3.3.4 脉宽调制电路设计
        3.3.5 功率驱动电路、缓冲器与变压器设计
        3.3.6 倍压整流电路设计
        3.3.7 输出电压控制电路设计
        3.3.8 欠压/过压报警电路
    3.4 电阻检测电路设计
        3.4.1 绝缘电阻检测电路设计
        3.4.2 导通电阻检测电路设计
    3.5 RS232 通信模块设计
    3.6 继电器矩阵设计
    3.7 译码驱动电路设计
    3.8 硬件实物图
    3.9 本章小结
4 系统软件设计
    4.1 概述
    4.2 下位机软件设计
        4.2.1 主程序模块
        4.2.2 通信模块
        4.2.3 A/D模块
        4.2.4 译码驱动模块
        4.2.5 独立看门狗模块
    4.3 上位机软件设计
        4.3.1 主程序模块
        4.3.2 通信模块
        4.3.3 保存和打印模块
        4.3.4 My SQL数据库应用
        4.3.5 辅助模块
    4.4 导通电阻检测算法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误差分析与实验分析
    5.1 误差分析
        5.1.1 测量误差分类
        5.1.2 消除误差的方法
    5.2 测量误差补偿算法
        5.2.1 系统内阻对导通电阻检测的影响
        5.2.2 系统内阻对绝缘电阻检测的影响
        5.2.3 最小二乘补偿算法
        5.2.4 A/D转换中粗大误差对电压检测的影响
        5.2.5 狄克松准则消除粗大误差
    5.3 检测系统实验分析
        5.3.1 高压直流电源输出实验
        5.3.2 实验平台总体结构
        5.3.3 实验结果展示
        5.3.4 实验结论
    5.4 本章小结
6 电缆故障快速诊断系统设计
    6.1 快速诊断原理设计
    6.2 基于STM32与CPLD的系统设计
        6.2.1 硬件设计
        6.2.2 软件设计
    6.3 实验结果与分析
    6.4 章节小结
7 结论
    7.1 全文总结
    7.2 改进和完善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弹上电气导通测试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总体方案设计
    2.1 测试设备需求分析
        2.1.1 硬件需求分析
        2.1.2 软件需求分析
    2.2 系统检测原理
        2.2.1 导通电阻测试原理
        2.2.2 绝缘电阻测量原理
        2.2.3 普通导通检测原理
        2.2.4 测试产品内部导通测试原理
    2.3 常用检测方法
        2.3.1 电容充电法
        2.3.2 电流电压法
        2.3.3 电桥法
    2.4 硬件方案设计及主要功能芯片选择
        2.4.1 硬件方案设计
        2.4.2 下位机处理器的选择
    2.5 软件方案设计
    2.6 本章小结
3 硬件系统设计
    3.1 导通测试箱
    3.2 硬件电路主要特点
        3.2.1 循环测试过程
        3.2.2 拓展性介绍
    3.3 主处理器电路
    3.4 电源供点电路
    3.5 继电器切换电路
    3.6 普通点切换电路切换电路
    3.7 特殊点测量电路
    3.8 串行通讯电路
    3.9 本章小结
4 系统软件设计
    4.1 软件总体结构
        4.1.1 系统开发环境
        4.1.2 软件设计流程
    4.2 上位机功能软件
        4.2.1 软件界面介绍
        4.2.2 测试数据的处理
    4.3 下位机功能软件
        4.3.1 导通测试通信协议
        4.3.2 下位机主程序设计
        4.3.3 普通导通检测
        4.3.4 特殊通道测试
    4.4 本章小结
5 导通系统测试结果
    5.1 硬件电路调试
        5.1.1 普通点导通测试
        5.1.2 特殊点导通测试
        5.1.3 特殊点测试误差分析
    5.2 软件系统测试
        5.2.1 导通测试系统整体测试
        5.2.2 导通测试报警设置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电缆导通绝缘性能测试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测量原理与系统构成
    2.1 测量原理与方法
        2.1.1 导通电阻测量原理
        2.1.2 绝缘电阻测量原理
        2.1.3 测量方法
    2.2 系统构成
        2.2.1 系统功能需求
        2.2.2 系统性能指标
        2.2.3 系统设计方案
    2.3 系统技术难点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硬件设计
    3.1 硬件设计方案
    3.2 高压电源模块设计
        3.2.1 高压模块介绍
        3.2.2 PWM形成与控制电路
        3.2.3 功率驱动电路
        3.2.4 倍压整流电路
    3.3 控制电路设计
        3.3.1 控制电路整体方案
        3.3.2 复位电路
        3.3.3 串口通信电路
    3.4 继电器矩阵电路设计
        3.4.1 继电器电路功能
        3.4.2 继电器选型
        3.4.3 继电器矩阵电路
    3.5 电阻测量电路
        3.5.1 导通电阻测量电路
        3.5.2 绝缘电阻测量电路
    3.6 信号采集与A/D转换电路
        3.6.1 信号采集电路
        3.6.2 信号调理电路
        3.6.3 A/D转换电路
    3.7 人机交互模块
        3.7.1 LCD显示电路
        3.7.2 键盘电路
    3.8 数据管理系统构成
        3.8.1 数据管理系统结构
        3.8.2 芯片工作原理
        3.8.3 硬件电路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软件设计
    4.1 上位机主程序设计
    4.2 下位机主程序设计
    4.3 下位机子程序设计
        4.3.1 测量程序设计
        4.3.2 A/D转换程序设计
        4.3.3 键盘程序设计
        4.3.4 LCD显示屏程序设计
    4.4 数据管理软件设计
        4.4.1 数据保存
        4.4.2 数据回查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
    5.1 系统测试
    5.2 测量结果分析
        5.2.1 通断测试
        5.2.2 绝缘测试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带钢板形应力非接触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带钢板形及板形应力的检测技术
        2.1.1 带钢的板形与板形应力
        2.1.2 带钢板形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2.1.3 钢结构残余应力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2.1.4 带钢板形应力非接触式检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2 磁性原理金属内应力非接触式检测方法与技术
        2.2.1 磁性应力非接触测试方法研究进展
        2.2.2 磁弹效应金属内应力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2.3 课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2.3.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2.3.2 研究内容
3 磁弹效应透射式板形应力检测方法理论研究
    3.1 磁弹效应应力检测的基础理论
        3.1.1 铁磁材料的磁性与磁化理论
        3.1.2 铁磁材料磁化过程中的能量理论
    3.2 铁磁材料的能量法磁力学模型
        3.2.1 力磁耦合模型
        3.2.2 铁磁材料的磁化曲线测量实验
        3.2.3 磁化曲线模型的求解
    3.3 磁弹效应板形应力检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3.1 磁弹效应板形应力检测的基本原理
        3.3.2 磁弹效应板形应力检测方法
    3.4 磁弹效应板形应力检测的技术方案
        3.4.1 基于磁弹效应的铁磁材料内应力检测方案
        3.4.2 透射式带钢应力磁测方法的提出
    3.5 基于ANSYS有限元的磁场分布模拟
        3.5.1 模型的建立
        3.5.2 有限元计算及结果分析
        3.5.3 应力致磁各向异性的仿真与实验
    3.6 磁弹效应透射式检测数学模型的建立
        3.6.1 磁路分析
        3.6.2 磁测输出信号与应力关系的推导
    3.7 本章小结
4 磁弹效应透射式带钢应力检测方法实验研究
    4.1 磁测方法验证性检测装置设计
        4.1.1 励磁供电与信号处理电路
        4.1.2 传感器的设计
        4.1.3 标定试样的设计与分析
        4.1.4 单侧式与透射式磁弹性测量方案对比实验
    4.2 感应电压幅值应力表征方法测量实验
        4.2.1 静态加载实验装置搭建
        4.2.2 系统参数对检测结果影响实验
        4.2.3 感应电压测量重复性实验
    4.3 基于相位信号分析的应力表征方法研究
        4.3.1 过零法相位差值检测方法
        4.3.2 相位差式应力测量系统设计
    4.4 相位与电压双参数多通道检测系统设计
        4.4.1 多通道磁测系统概述
        4.4.2 系统电源
        4.4.3 励磁恒流供电
        4.4.4 鉴相模块设计
        4.4.5 基于ARM+FPGA构架的系统方案设计
        4.4.6 上位机软件界面
    4.5 带钢应力双参数检测系统实验研究
        4.5.1 实验装置与实验材料
        4.5.2 双参数应力检测系统的检测实验
    4.6 本章小结
5 带钢板形应力检测技术研究与样机研制
    5.1 磁弹效应透射式带钢应力检测的关键技术研究
        5.1.1 励磁方案优化设计
        5.1.2 气隙对磁输出信号的影响及优化
        5.1.3 检测系统的温度特性及其补偿技术
        5.1.4 磁弹性传感器的磁屏蔽技术
    5.2 静态标定实验
        5.2.1 测试方案
        5.2.2 测试结果与分析
    5.3 带钢板形应力检测样机研制
    5.4 带钢段加载应力的动态检测实验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7)渗碳淬火硬化层深度磁矫顽力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渗碳淬火硬化层介绍
    1.3 渗碳淬火硬化层深度检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磁矫顽力和硬化层常用检测方法概述
        1.4.1 磁矫顽力检测常用方法概述
        1.4.2 硬化层常用无损检测方法
    1.5 研究内容
第2章 渗碳材料电磁特性及渗碳层深度计算
    2.1 影响材料导电性因素
        2.1.1 组织结构影响
        2.1.2 化学成分影响
        2.1.3 加工工艺影响
    2.2 影响材料磁特性因素
        2.2.1 晶粒结构与大小
        2.2.2 热处理工艺影响
        2.2.3 化学成分影响
    2.3 不同渗碳层深度下的磁矫顽力
    2.4 渗碳层深度金相法计算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磁矫顽力检测基本原理
    3.1 铁磁性材料磁化技术
        3.1.1 物质磁化
        3.1.2 磁化过程中的技术磁化
        3.1.3 磁化曲线基本特征
        3.1.4 磁滞回线
    3.2 基于磁矫顽力检测的基本原理
        3.2.1 磁滞回线测量方法
        3.2.2 矫顽力测量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渗碳淬火硬化层深度磁矫顽力检测方法系统设计及实现
    4.1 测试平台的设计
        4.1.1 激励模块
        4.1.2 信号调理模块
        4.1.3 数据采集
    4.2 基于磁矫顽力检测磁化探头设计
        4.2.1 U型磁轭探头磁路原理
        4.2.2 U型磁轭探头设计
        4.2.3 针对航空齿轮磁矫顽力检测磁化探头的优化设计
    4.3 渗碳淬火硬化层磁矫顽力检测软件平台设计
        4.3.1 基于Icy的磁矫顽力信号提取
        4.3.2 基于Icy的数据处理及显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渗碳淬火硬化层深度磁矫顽力检测
    5.1 20CrMnTi棒材渗碳淬火硬化层深度磁矫顽力检测
        5.1.1 材料与实验
        5.1.2 检测结果及数据分析
    5.2 航空齿轮磁矫顽力检测
        5.2.1 齿轮加工工艺
        5.2.2 航空齿轮磨削烧伤
        5.2.3 航空齿轮回火型磨削烧伤磁矫顽力检测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及展望
    6.1 总结
    6.2 后期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致谢

(8)用于显微成像的单根光纤共振型压电扫描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生物医学内窥检测技术
    1.2 光纤共振式压电扫描器
    1.3 本文的选题背景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扫描器中压电元件的形变致动
    2.1 压电效应
    2.2 影响扫描特性的压电参数
    2.3 压电位移驱动方式
    2.4 压电元件形变
    2.5 本章小结
3 光纤悬臂的共振行为特性
    3.1 光纤悬臂单自由度振动
    3.2 光纤悬臂的形变
    3.3 光纤悬臂的振动
    3.4 光纤振动过程的能量特性
    3.5 本章小结
4 扫描器系统响应关系
    4.1 扫描器结构仿真建模的数学原理
    4.2 扫描器中多物理场耦合关系
    4.3 扫描器整体建模
    4.4 扫描器响应特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扫描器的制备、驱动、测试与封装
    5.1 材料选择
    5.2 制备方法
    5.3 驱动方法
    5.4 性能测试
    5.5 微型探头
    5.6 本章小结
6 单光纤共振型压电扫描器的应用
    6.1 螺旋式扫描成像
    6.2 网格式扫描成像
    6.3 非线性光学成像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本文主要创新点
    7.3 前景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水下三相高压设备在线绝缘监测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1.4 本章总结
第2章 水下三相高压设备在线绝缘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
    2.1 水下设备的供电方式与供电载体
    2.2 三相电源的特点
    2.3 三相电参数采集原理
    2.4 漏电流的监测原理
    2.5 绝缘电阻的监测原理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水下三相高压设备在线绝缘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
    3.1 系统的功能要求
    3.2 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方案
    3.3 微控制器的选择
        3.3.1 常用的微控制器
        3.3.2 本设计选用的微控制器简介
    3.4 电参数采集传感器的选择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下三相高压设备在线绝缘监测系统的硬件设计
    4.1 系统的微控制器部分
    4.2 系统的电源结构
        4.2.1 功率电源电路设计
        4.2.2 控制电源电路设计
        4.2.3 直流高压电路设计
    4.3 绝缘电阻监测电路设计
    4.4 漏电监测和电流采集模块设计
        4.4.1 ATT7022B 的特点
        4.4.2 交流采样电路
    4.5 SD 卡连接电路
    4.6 数据显示电路设计
    4.7 声音报警
    4.8 串行通信接口电路设计
        4.8.1 RS232 接口电路设计
        4.8.2 RS485 接口电路设计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水下三相高压设备在线绝缘监测系统的软件设计
    5.1 单片机软件系统整体结构
    5.2 开发环境介绍
    5.3 主程序流程
    5.4 ATT7022B 的软表校标和数据读取
    5.5 AD 采样程序设计
    5.6 PI 程序设计
    5.7 数据的存储和显示
    5.8 独立看门狗设置
    5.9 RS485 通信协议设置
    5.10 系统上位机程序设计
第6章 水下三相高压设备在线绝缘监测系统的调试和应用
    6.1 机柜实验
    6.2 实际应用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基于嵌入式主板的无纸记录仪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无纸记录仪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无纸记录仪的总体设计
    2.1 无纸记录仪功能分析
    2.2 系统的总体架构
    2.3 设计难点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数据采集控制单元设计
    3.1 MC9S08DZ60 芯片特点
    3.2 万能数据采集板设计
        3.2.1 通用模拟量输入模块设计
        3.2.2 信号放大模块
        3.2.3 AD 转换模块设计
        3.2.4 DA 输出模块设计
        3.2.5 通讯模块设计
    3.3 开关量板设计
        3.3.1 开关量输入模块设计
        3.3.2 开关量输出模块设计
    3.4 万能数据采集板驱动程序设计
        3.4.1 AD 采集模块程序设计
        3.4.2 DA 输出模块程序设计
        3.4.3 数据通讯模块程序设计
    3.5 开关量板驱动程序设计
        3.5.1 开关量输入板驱动程序设计
        3.5.2 开关量输出板驱动程序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图形操作单元设计
    4.1 嵌入式主板选型
    4.2 按键面板设计
        4.2.1 PS/2 键盘协议简介
        4.2.2 按键面板软件设计
    4.3 图形操作单元应用软件设计
        4.3.1 面向对象与UML 语言简介
        4.3.2 开发平台简介
        4.3.3 系统需求分析
        4.3.4 系统静态结构分析
        4.3.5 系统动态行为分析
        4.3.6 通信模块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无纸记录仪调试及结果分析
    5.1 数据采集控制单元调试
        5.1.1 万能数据采集板调试
        5.1.2 开关量板调试
    5.2 图形操作单元调试
        5.2.1 按键面板调试
        5.2.2 系统应用软件调试
    5.3 无纸记录仪数据采集精度测试
        5.3.1 电压信号采集精度测试
        5.3.2 电流信号采集精度测试
        5.3.3 热电偶信号采集精度测试
        5.3.4 热电阻信号采集精度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一、发表的论文
    二、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2 万能数据采集板的 PCB 板图
详细摘要

四、便携式直流电工仪器内置检流计非正常偏转的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低慢小”目标探测与识别的激光雷达关键技术研究[D]. 李赟玺.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2]1J85软磁材料起始磁导率测量仪的研制[D]. 齐彦宇. 西安工业大学, 2020(04)
  • [3]某武器系统电缆电参量自动检测与故障诊断研究[D]. 尚国庆.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4]弹上电气导通测试系统的开发与应用[D]. 褚星明. 中北大学, 2018(10)
  • [5]电缆导通绝缘性能测试系统设计[D]. 郭璞.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6]带钢板形应力非接触检测方法研究[D]. 曾杰伟. 北京科技大学, 2016(05)
  • [7]渗碳淬火硬化层深度磁矫顽力检测技术研究[D]. 李大鹏. 南昌航空大学, 2015(05)
  • [8]用于显微成像的单根光纤共振型压电扫描器[D]. 李智. 华中科技大学, 2014(07)
  • [9]水下三相高压设备在线绝缘监测系统[D]. 刘文方.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4(08)
  • [10]基于嵌入式主板的无纸记录仪研制[D]. 袁建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1(09)

标签:;  ;  ;  ;  ;  

便携式直流电仪器内置振镜异常偏转的处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