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资源规化系统软件的开发和使用(论文文献综述)
魏君一[1](2021)在《基于数字孪生的零件测量系统开发》文中研究指明智能制造的基础本质上需实现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中的数据互融互通,数字孪生技术为实现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相互映射提供了解决方案。本文以零件测量平台为对象,使用数字化建模技术设计了虚拟测量平台,根据虚拟测量平台映射为物理空间中零件测量平台,研究了零件测量平台虚实映射和数据集成方法,开发了基于数字孪生的零件测量监控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给出了基于数字孪生的零件测量系统整体方案,研究了零件测量平台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之间的建模映射技术,根据零件测量平台的数据特点,提出了零件测量平台监控系统构架。(2)依据零件测量系统框架,确定了虚拟测量平台统一的建模方法,分析了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之间数据映射和驱动方法,研究了零件测量系统虚实数据集成的方案。在虚拟测量平台模型的基础上,搭建了物理测量平台,并对零件测量平台中各个测量工位的机械结构与相应的零件夹具进行了介绍,完成了物理平台的PLC控制系统设计。(3)多源异构设备数据采集软件开发与测量系统数据库设计。分析了测量平台中孪生数据的组成,使用OPC、Socket技术开发了PLC与机器人数据实时采集软件。根据测量平台中数据的存储与管理需要,设计了数据库表结构,实现了物理测量平台状态数据的实时采集。(4)根据测量平台控制需求,使用三层软件架构,编写各个测量功能模块,实现监控系统软件对测量平台的测量控制与监控。最后通过零件测量平台进行实例测试,完成了物理测量平台状态数据到虚拟测量平台传输的验证。
常家玮[2](2021)在《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铝电解过程氟化铝添加量和出铝量预测》文中研究说明氟化铝添加量和出铝量作为影响铝电解过程热平衡和物料平衡的两个非常关键性指标,对其取值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实际生产能否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行。因此,研究一种准确有效地获得氟化铝添加量和出铝量的决策值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而目前虽然电解铝生产自动化水平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一些关键参数设置对生产管理人员的经验依赖度仍然较高,生产效益较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依据历史数据对未来进行预测作为一个课题研究方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对目前所提出的关于氟化铝添加量和出铝量的决策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总结出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存在不足,运用LSTM神经网络算法开展预测研究。在了解掌握铝电解数据特点及各参数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对生产数据中缺失值和异常值进行了预处理操作,紧接着为避免过拟合,提高算法效率,使用随机森林算法对处理好的数据进行特征选择,得到与氟化铝添加量和出铝量相关性较强的前8个特征,并将其作为搭建好的LSTM神经网络的输入,将氟化铝添加量和出铝量作为网络的输出,对数据集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划分为训练、预测和验证三个数据集,在训练和测试集上通过对每次测试结果各项评估指标及图像的分析,不断地调整优化网络结构和各个超参数,选用合适的损失函数和优化函数,最后在验证集进行最终的预测,并得到了能够满足实际生产要求的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应用价值。最后,使用Python语言和第三方工具Py Qt5,在Eric6开发环境下设计开发了一款可实现以上算法全过程可视化、操作方便的铝电解参数预测系统软件,该软件包括:登录注册、数据加载、数据分析、数据处理和神经网络等功能单元。
余园[3](2021)在《A公司财税服务业务的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据海关总署发布,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全年出口1.12万亿元,增长40.1%[1]。中国出口贸易实现逆势回升,出口份额创历史新高,跨境电商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同时,欧盟国家开始严格要求跨境电商企业合规缴纳售后增值税。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中小型跨境电商企业,处理财税事务能力弱,需要有第三方财税服务商提供专业、高效的服务。A公司是一家为跨境电商业提供媒体咨询的互联网公司,它的决策者看到了财税服务业务的机遇,遂开展该业务。但是由于该公司的财税服务业务刚起步,还没有完善的营销手段,所以迫切需要开展对财税服务业务营销战略的研究。本文针对A公司的财税服务业务的营销策略进行研究,综合运用了公司营销相关的概念和理论,挖掘公司营销体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A公司的营销策略,以改进A公司的营销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对7Ps服务营销理论、STP市场模型理论、PEST理论、波力五特模型理论、企业财务咨询理论进行梳理,为下文的研究奠定坚实地理论基础;2)对A公司的市场营销现状展开详细分析,运用PEST分析法对宏观环境进行分析,包括政策、经济、社会以及技术等环境,同时运用波力五力模型分析A公司的竞争环境;3)运用问卷调查法,对A公司的现有企业用户和市场营销现状展开详细的调研分析,在调研结论上,找出营销问题,并分析其问题背后的原因;4)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确定A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的选择,提出具体的产品、价格、渠道、宣传、人员、过程、有形展示营销策略,同时提出品牌营销策略;5)在营销策略实施的基础上,提供营销策略的保障措施。本文采取的营销策略是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改进A公司的营销现状,提高市场规模占比以及市场份额行之有效的方式,为其它跨境服务商的营销策略研究提供参考。同时,由于A公司的财税服务业务刚起步,还存在某些不成熟、不确定的因素,因此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优化营销策略。
胡鹏飞[4](2021)在《空间站高温柜地基实验远程操控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逐步突破和掌握载人飞船、航天员太空出舱、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等核心技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进入到了“三步走”战略的空间站阶段。未来,我国将在空间站开展一系列科学实验,其中,空间材料科学实验是毋庸置疑的重要研究方向。高温材料实验柜作为空间材料科学的综合实验平台,未来将承担至少数百个样品的科学实验。为保证将来空间科学实验的成功,每一个空间实验都需要反复地进行地基匹配实验。那么,面对如此高频次开展的地基匹配实验,如何提高地基实验系统使用效率,使其得到更加高效的利用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上述背景及实际应用情况,本文给出了在空间站高温柜地基实验中远程操控的设计方案。方案基于Web开发,利用B/S架构,采取MVC模型,设计开发远程操控系统。同时,本文阐述了基于上述方案的具体实现。前端基于Vue.js辅以Element-UI实现;服务端基于Spring Boot实现,使用Maven进行项目管理,采用物联网平台作为通信媒介完成数据上传与下发;数据存储引入My SQL关系型数据库以及Redis缓存数据库。本文不仅介绍了功能实现的关键技术,还对系统稳定性、安全性进行了着重考虑。该系统应用于我国空间站高温材料实验柜地基实验过程,可以让分布在全国各地及国外的材料科学家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远程查看材料科学匹配实验过程的运行数据并在授权后进行远程操控,有效解决现场技术专家匮乏,数据获取效率低下,实验成本较高等实际问题,在大幅降低实验过程监测成本的同时为智能化、高效化的地基实验提供有效保障。本文还对系统部署后的各项功能进行了逐一测试验证,验证表明,系统实现了各项预定功能。文章最后也给出了后续本课题可以继续改进的方向,为我国未来空间材料科学实验提供更加完善的技术方案。除了应用领域的创新性,在系统的设计开发中,也进行了多项创新性工作,例如:针对上传的每个数据包中参数的数量、种类均不同的情况,处理方式为在Mapper文件中调用一个处理类中的方法,再在该方法中对每个参数进行逐一判断,若存在则进行拼接,实现了“动态SQL”,与传统在Mapper文件中直接拼接SQL语句的方式相比较,更加清晰直观,避免了Mapper文件臃肿的情况;针对运行参数上传量较大、上传频次较高的情况,处理方式为存入基于内存的缓存数据库,再开启多线程去缓存中取出进行解析,与传统的收到数据包后直接进行解析存储的过程相比较,极大地减轻了服务端的压力;系统内服务端与设备端通信引入了Io T平台,与使用传统的TCP或者UDP通信相比较,避免了内网穿透、数据格式转换等繁琐操作;此外,系统还从服务端设置安全组、SQL注入攻击预防、关系型数据库性能提升、缓存数据库击穿、穿透、雪崩的预防、数据持久化等多维度进行稳定性和安全性的保障。
曹嘉伟[5](2021)在《电动叉车电池管理系统和基于电池模拟器的测试系统设计》文中认为在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各类工业用车辆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去燃油化趋势,其中就包括工业生产作业中广泛使用的叉车。电动叉车作为一种新型的工业搬运车辆,具有易操作、噪声小、安全环保等特点,相比传统的内燃叉车更适合于室内等小空间作业,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电动叉车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电动叉车以车内装载的动力电池组为动力源,动力电池的相关技术成为电动叉车性能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必须有一套针对电动叉车的电池管理系统,来实现对电池的监测和保护,延长电池寿命,最大程度地发挥电池的性能。本文以锂动力电池作为电动叉车的动力源和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对象,对电动叉车电池管理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设计了一款专门针对电动叉车的集单体电池和电池组参数检测、充电检测、充放电控制、SOC估算、电池均衡控制管理以及CAN通信等功能为一体的电池管理系统。本文重点从电池管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进行设计。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案,封装独立的电路逻辑功能,深入研究电池管理系统的功能实现方式,将整个系统分为电源模块、主控模块、从控模块和单体电压采集模块四大部分。采用Freescale公司的16位汽车级微控制器MC9S12DG256和ST公司的STM8L151系列单片机分别作为主控和从控模块的MCU,电池电压采集芯片使用Linear公司的第三代多节电池的电池组监视器LTC6804,并辅以外围电路了搭建了电池管理系统的硬件部分。通过编写软件实现了各硬件模块相应的功能,包括单体电压、组电压、温度和电流等电池特征信息的精确采集,电池均衡的智能化控制,结合实际运行情况对SOC估算算法进行了修正,设计的故障切断和保护管理的功能让运行更具安全性,此外还制定了系统和上位机的CAN通信协议,实现了系统实时的数据上传和命令接收。本文还对电池管理系统的测试系统进行了研究,重点设计了一款可用于模拟真实电池的单体电池模拟器,并且组建了电池模拟器平台,解决了使用真实动力电池组测试管理系统部分功能所带来的效率和安全性问题。在最后,通过搭建测试平台,对电池管理系统的参数采集性能和部分功能进行验证和测试,实验结果论证了本文所设计电池管理系统的可用性。
石伟[6](2021)在《基于LabVIEW的巷道热湿环境及制冷设备性能实时监测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长期以来煤炭产业一直是我国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由于多年连续开采,浅层煤炭已经枯竭,只能向地下深井掘进。深井开采作业中因地热导致的高温围岩和高温涌水散热、机电设备散热、人体散热及氧化散热等散发的热量集中在矿井巷道势必面临高温高湿的热害问题,影响井下作业的正常进行及矿工人员的身体健康,从而严重降低劳动生产率。且从煤矿井下热害治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上来看,人工制冷降温技术现已成为井下降温所采取的主要手段。因此,建立一套先进可靠的巷道热湿环境和人工制冷设备性能实时监测系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借助环境传感器(风速、温湿度等)及西门子PLC,通过Lab VIEW软件开发平台设计一套完整的数据采集、实时显示、存储和查询系统,并结合本文实际情况对空间插值算法进行再研究,利用改进后的反距离加权插值法进行离散点数据的可视化云图显示,完成对巷道热湿环境和最大制冷量450k W人工制冷设备性能的实时监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搭建煤矿模拟巷道,构建井下热湿环境动态模拟实验平台,根据监测系统的目标,制定总体方案,完成硬件系统的设计。(2)完成对监测系统软件架构和功能的分析与设计。梳理监测系统的功能要求和技术指标,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系统地对下位机采集程序和上位机显示界面及功能程序开展编程设计,并根据上下位机软硬件特点,正确实现两者之间的通讯。(3)研究了现有三种常用的空间插值算法,结合三者的优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象限搜索和变异函数的反距离加权插值改进算法,并将改进后的插值算法应用于煤矿巷道热湿环境场,构建生成热湿环境可视化云图。本文设计的系统是巷道安全生产及管理方面的一个实时监测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使管理者快速、及时、准确地获取巷道内热湿环境及制冷设备性能等方面的相关信息,避免或减少因发现不及时而造成热害事故,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最后运行测试结果验证了本文设计系统的合理性、准确性、稳定性。
侯刚[7](2021)在《基于DCS的电量采集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自动化水平和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工艺水平也得到了非常大程度上的提高,水泥企业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消耗的煤炭总量不断减少,然而企业整体上消耗的电量仍然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企业生产过程中用电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据的比例居高不下,而且在运行过程中,若有的设备存在运行上的故障时也会导致消耗的电量出现异常情况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是导致用电量增长的因素之一。为更好的解决电量异常问题,本课题提出了以JX-300X集散控制系统作为基础,应用于水泥厂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进行电量采集监测应用技术的设计。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和水泥厂生产制造的流水线相互结合,并借助于组态软件完成对生产现场具体工序进行监控的上位机监控系统。借助于系统设计的监控显示界面能够对生产制造的现场进行动态直观的监测,而且上位机监控的画面是跟随现场进行实时改变的,因此在整个控制的过程中对操作人员在技术上的要求非常低,同时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使整个控制的过程得到优化完善。因此借助于该系统能够完成对水泥厂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每一个操作流程中消耗的电能进行实时获取和监控,同时还能生成实时监测电能的趋势曲线,能够发出故障报警信号,完成报表的打印和查询等。通过将该系统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投入使用,并对获取的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以JX-300X作为基础开发研究的采集水泥厂电量的系统在实际生产制造的过程中是具有可行性的,该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能够完成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电量异常的情况,同时还能够对水泥厂实时消耗的电能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应用节约耗能的方式奠定基础,有助于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在投入成本上的控制。
王磊[8](2021)在《高校校园招聘信息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并且校园网的建设也越来越完善。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校园的管理工作当中。其中,校园的信息化招聘服务是高校信息技术管理的重要环节。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高等院校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多,同时毕业生的人数也变得越来越多。所以在人员需求单位对毕业生进行招聘工作时会出现招聘时间过长、手续过于复杂、准备材料不充分等问题。如果仍然使用以前的招聘方式不仅会大大降低管理的效率而且不利于毕业生、招聘单位和管理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也不符合当今大量使用信息技术的趋势。因此,研究和开发一个高校校园招聘信息服务系统、实现高校毕业生招聘应聘流程的网络化跟踪,并通过网络搭建起毕业生、高校相关管理人员与人员需求单位的联系渠道,对于提高毕业生招应聘管理效率,减轻管理人员负担极具意义。本文以西南地区某高校毕业生招聘应聘事务管理工作为背景,在分析了国内外校园招聘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后,提出了建设本系统的必要性。作者通过使用UML动态建模技术,并结合该高校校园招聘工作原始业务流程,首先对该高校招聘业务流程再造,然后对整个校园招聘系统进行了详细的需求分析,并且对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和数据库设计。之后,给出了系统部分操作界面和代码,通过使用黑盒测试技术完成编写测试用例和测试用例实践,并在测试完成后对测试过程中存在缺陷进行了说明。在本文的最后,作者对设计的系统进行了总结,并说明了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而且对未来系统的适用性进行了展望。
陈嘉麟[9](2021)在《基于目标检测的监所持枪异常预警系统软件研发》文中提出作为监所安防工作的重要监测部分,持枪异常存在枪口朝向持枪者自身、他人或玩弄枪支等情况,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当前监所执勤场景下对于持枪状态监控和分析还是以人工监督为主,持枪异常的突发性和隐蔽性将导致过多人力浪费、效率低下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结合实时视频监控和持枪异常状态分析,研发了基于目标检测的监所持枪异常预警系统软件,对于执勤突发情况的迅速预警、加强监所安防工作的自动化建设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本论文设计并研发了基于目标检测的监所持枪异常预警系统软件,基于客户端/服务端架构设计,实现了实时视频处理分发、持枪异常分析、预警事件推送等主要功能。服务端软件对接入的监控网络摄像头进行视频数据采集和处理,分发给订阅播放的客户端和应用;再根据基于双监控摄像头的场景配置和参数执行目标检测和持枪异常分析,得到持枪状态并判断是否构成预警;系统基于线程池、内存池等工程设计模式对业务功能处理、调度和数据统筹管理模块进行研发,以实现多路并行检测、业务数据记录存储、结果事件推送等功能。针对枪支关键点检测场景应用特点,设计了基于SSD的人员目标和枪支关键点检测算法,使用Res Net-101优化特征提取前置网络,并引入Focal Loss改善枪支关键点模型训练中正负样本不均衡的问题。系统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软件实现了人员目标和枪支关键点检测功能,并支持对执勤场景下的持枪状态进行判断与异常预警,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黄钰[10](2020)在《智能远程抄表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物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多种新方法和新技术在远程抄表服务和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抄表服务企业而言,客户的水、电、气、热等数据是抄表服务企业决策的基础。为保证客户的正常生活,还需要对抄表系统中关键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测,将抄表系统和物联网技术相结合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另外,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客户表计设备管理、故障处理等问题日益突出,给客户生活造成影响。因此,研发一套智能化、信息化和远程化的远程智能抄表系统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针对传统旧式表计终端的缺陷,结合目前市场上各类智能表计终端,并收集和审查了国内外相关信息。本文设计了远程抄表系统,系统中智能表计终端通过集中器连接到主机管理系统,将表计终端的数据从客户侧远程传输到企业侧,PC端管理系统通过集中器监控管理智能表计终端设备以及数据。该系统实现了用户水、电、气和热等数据的收集、测量、处理和存储,克服了传统表计终端要人工到客户家里抄写数据的缺陷。首先,本文根据抄表服务企业的工作流程对远程抄表系统由非功能性、功能性视角进行了需求分析。然后,结合系统需求,详细设计软件系统的主要功能与整体功能,涵盖有系统软件功能、系统硬件终端及数据库表单的设计。最后,根据系统的设计要求完成远程智能抄表系统的实现。与此同时,论文搭建了一个系统测试环境,用以测试研发出的远程智能抄表系统,具体涵盖有三部分:功能测试、整体测试、性能测试,最终发现基本上满足预期要求。本文研发的远程抄表系统的表计终端通过LORA无线通信技术连接到集中器,集中器通过调制解调器连接到远程后台服务器,所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后台管理系统,系统功能完善、测量准确、通讯可靠,从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为扩展集中式抄表系统创造了条件。远程抄表系统的使用能够对人工抄表予以全面替代,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生活。
二、企业资源规化系统软件的开发和使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业资源规化系统软件的开发和使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数字孪生的零件测量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论文研究背景 |
1.1.2 论文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数字孪生建模研究现状 |
1.2.2 数字孪生数据集成技术研究现状 |
1.2.3 基于数字孪生的仿真和监控系统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内容章节安排 |
2 基于数字孪生的零件测量系统总体设计 |
2.1 零件测量平台需求分析 |
2.2 测量平台测量仪器选择 |
2.2.1 接触式测量仪器 |
2.2.2 非接触式测量仪器 |
2.3 零件测量系统整体方案 |
2.4 零件测量系统虚实数据集成方案 |
2.5 基于数字孪生的零件测量监控系统设计 |
2.5.1 零件测量平台数据特点 |
2.5.2 监控系统架构设计 |
2.6 本章小结 |
3 虚拟测量平台建模与开发 |
3.1 零件测量平台数字孪生虚拟模型构建 |
3.2 虚拟测量平台虚实映射与驱动 |
3.3 虚拟空间中三维模型运动原理 |
3.4 虚拟测量平台开发 |
3.4.1 虚拟测量平台数字化模型开发方案 |
3.4.2 测量平台数字化模型设计 |
3.4.3 测量平台模型渲染与轻量化处理 |
3.4.4 基于Unity的虚拟测量平台实现 |
3.5 本章小结 |
4 物理测量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
4.1 物理测量平台的实现 |
4.2 测量平台关键测量工位结构结构设计 |
4.3 测量平台控制系统设计 |
4.3.1 PLC控制系统简介 |
4.3.2 PLC的选型 |
4.3.3 PLC开发环境 |
4.3.4 运动控制与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
4.3.5 测量平台控制程序方案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 零件测量系统虚实空间数据集成方案 |
5.1 测量平台孪生数据分析 |
5.2 数据采集方案 |
5.3 数据存储方案 |
5.4 测量平台数据采集 |
5.4.1 基于OPC的 PLC数据采集 |
5.4.2 基于Stock的工业机器人数据采集 |
5.5 数据库设计 |
5.5.1 数据库设计与E-R模型 |
5.5.2 数据表结构设计 |
5.6 本章小结 |
6 基于数字孪生的零件测量监控系统 |
6.1 监控系统功能分析 |
6.2 监控系统软件架构设计 |
6.3 监控系统软件开发技术路线 |
6.3.1 监控系统软件数据读取与显示 |
6.3.2 监控系统软件发布与配置 |
6.4 软件的实现 |
6.5 零件测量仿真 |
6.5.1 测量平台工作原理 |
6.5.2 虚拟空间中测量平台数据获取的方法 |
6.5.3 零件测量平台监控系统运行与实验验证 |
6.5.4 系统可靠性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工作总结 |
7.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2)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铝电解过程氟化铝添加量和出铝量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国内外铝电解工业发展概述 |
1.1.2 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发展概述 |
1.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氟化铝添加量和出铝量决策方法研究综述 |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本文章节编排 |
1.3.1 课题研究内容 |
1.3.2 本文章节编排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技术介绍 |
2.1 铝电解相关理论介绍 |
2.1.1 铝电解基本原理及生产工艺介绍 |
2.1.2 铝电解工艺参数及耦合机理介绍 |
2.2 随机森林算法介绍 |
2.3 LSTM神经网络介绍 |
2.4 本文软件开发相关工具介绍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铝电解生产日报数据分析及处理 |
3.1 铝电解生产日报数据准备 |
3.2 数据预处理 |
3.2.1 缺失值处理 |
3.2.2 异常值处理 |
3.2.3 标准化处理 |
3.3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特征选择及预测 |
3.4 特征选择及预测的结果和分析 |
3.4.1 特征选择结果和分析 |
3.4.2 预测结果和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LSTM神经网络对氟化铝添加量和出铝量的预测 |
4.1 LSTM神经网络建模 |
4.2 LSTM神经网络训练及测试 |
4.3 LSTM神经网络预测结果及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氟化铝添加量和出铝量预测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
5.1 系统功能的需求分析 |
5.2 系统软件的设计 |
5.3 系统软件功能的实现 |
5.4 系统软件的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A公司财税服务业务的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市场营销相关理论 |
1.2.2 企业财务服务咨询相关理论 |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2 A公司财税服务业务营销现状及环境分析 |
2.1 A公司概况 |
2.2 财税服务业务营销现状 |
2.2.1 STP营销战略现状 |
2.2.2 7Ps服务营销策略现状 |
2.3 PEST宏观环境分析 |
2.4 波特五力行业环境分析 |
2.4.1 潜在竞争者的威胁 |
2.4.2 替代品的威胁 |
2.4.3 供应商议价能力 |
2.4.4 购买者议价能力 |
2.4.5 同行业竞争能力 |
2.4.6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小结 |
3 A公司财税服务业务调研及营销问题分析 |
3.1 财税服务业务的调研 |
3.1.1 调研问题界定 |
3.1.2 问卷设计 |
3.1.3 问卷样本 |
3.1.4 调研问卷投放 |
3.1.5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3.1.6 调研总结 |
3.2 财税服务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3.2.1 市场定位不准确 |
3.2.2 产品策略不聚焦 |
3.2.3 渠道策略单一 |
3.2.4 促销渠道策略不够专业 |
3.2.5 服务过程不到位问题 |
3.2.6 品牌营销薄弱问题 |
4 A公司财税服务业务的营销策略实施 |
4.1 STP市场营销战略 |
4.1.1 市场细分 |
4.1.2 目标市场 |
4.1.3 市场定位 |
4.2 7Ps服务营销策略 |
4.2.1 产品策略 |
4.2.2 价格策略 |
4.2.3 渠道策略 |
4.2.4 宣传策略 |
4.2.5 过程策略 |
4.2.6 有形展示策略 |
4.2.7 人员策略 |
4.3 品牌营销策略 |
5 A公司财税服务业务的营销策略保障 |
5.1 信息系统保障 |
5.1.1 财税服务业务作业系统 |
5.1.2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
5.2 人力资源保障 |
5.2.1 组织结构 |
5.2.2 部门职能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跨境电商企业用户行为分析 |
致谢 |
(4)空间站高温柜地基实验远程操控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本文结构 |
第2章 地基实验远程操控系统需求分析 |
2.1 概述 |
2.2 系统用户特征分析 |
2.3 系统功能性分析 |
2.4 系统非功能性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地基实验远程操控系统方案设计 |
3.1 概述 |
3.2 整体技术方案 |
3.2.1 系统整体技术方案 |
3.2.2 软件平台技术方案 |
3.3 前端技术方案 |
3.3.1 前端框架方案Vue.js |
3.3.2 桌面组件库方案 Element-UI |
3.4 后端技术方案 |
3.4.1 后端整体方案 |
3.4.2 后端框架方案SpringBoot |
3.5 数据库技术方案 |
3.5.1 关系数据库方案 |
3.5.2 缓存数据库方案 |
3.6 数据通信技术方案 |
3.7 方案可行性分析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地基实验远程操控系统软件具体实现 |
4.1 概述 |
4.2 前端实现 |
4.2.1 界面实现 |
4.2.2 功能实现 |
4.2.3 关键技术实现 |
4.2.4 本地调试 |
4.3 后端实现 |
4.3.1 与前端通信实现 |
4.3.2 与设备端通信实现 |
4.3.3 关键技术实现 |
4.3.4 本地调试 |
4.4 数据库实现 |
4.4.1 关系数据库实现 |
4.4.2 缓存数据库实现 |
4.4.3 关键技术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地基实验远程操控系统测试验证 |
5.1 概述 |
5.2 测试验证准备 |
5.3 测试验证实施 |
5.3.1 前端打包部署 |
5.3.2 后端打包部署 |
5.3.3 系统联调 |
5.4 功能测试验证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缩略词表 |
附录B 部分代码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5)电动叉车电池管理系统和基于电池模拟器的测试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电池管理系统的国外研究现状 |
1.2.2 电池管理系统的国内研究现状 |
1.2.3 BMS测试系统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电动叉车电池管理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2.1 电池管理系统功能概述 |
2.2 电动叉车用电池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
2.3 电动叉车用电池管理系统的系统需求及性能指标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电动叉车电池管理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3.1 电源模块电路设计 |
3.1.1 主控电路5V供电电源 |
3.1.2 从控电路3.3V供电电源 |
3.2 主控模块电路设计 |
3.2.1 主控MCU的选型 |
3.2.2 实时时钟系统电路 |
3.2.3 继电器控制电路 |
3.2.4 充电检测电路 |
3.2.5 温度采集电路 |
3.2.6 通信模块电路 |
3.3 从控模块电路设计 |
3.3.1 从控MCU的选型和外围电路 |
3.3.2 组电压采集电路 |
3.3.3 电流采集电路 |
3.3.4 绝缘电阻检测电路 |
3.4 单体电压采集及均衡模块电路设计 |
3.4.1 单体电压采集和方案选择 |
3.4.2 均衡控制策略方案选择 |
3.4.3 LTC6804 介绍 |
3.4.4 单体电压采集电路及均衡电路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动叉车电池管理系统软件设计 |
4.1 系统软件设计开发环境介绍 |
4.1.1 嵌入式软件开发环境简介 |
4.1.2 上位机软件开发环境和语言简介 |
4.2 BMS嵌入式软件设计的架构 |
4.3 嵌入式软件主程序 |
4.4 基于LTC6804 的单体电压采集和均衡控制程序 |
4.4.1 单体电压采集程序 |
4.4.2 均衡控制程序 |
4.5 组电压、电流采集程序 |
4.5.1 ADC软件校准程序设计 |
4.5.2 程序设计 |
4.6 温度采集程序 |
4.6.1 分段线性拟合法 |
4.6.2 程序设计 |
4.7 继电器控制和状态迁移程序 |
4.7.1 保护控制程序 |
4.7.2 充电信号检测程序 |
4.8 SOC估算程序 |
4.8.1 SOC估算方法 |
4.8.2 本文给出的SOC估算方法和程序设计 |
4.9 CAN通信和上位机软件设计 |
4.9.1 CAN通信协议制定 |
4.9.2 CAN通信程序设计 |
4.9.3 基于CAN的上位机软件设计 |
4.10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电池模拟器的电池管理系统测试平台 |
5.1 BMS测试平台 |
5.2 电池模拟器的设计 |
5.2.1 电池模拟器的硬件设计 |
5.2.2 电池模拟器的软件设计 |
5.3 电池模拟器平台的搭建与测试 |
5.3.1 静态电压输出测试 |
5.3.2 充放电曲线模拟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电动叉车电池管理系统的测试和验证 |
6.1 BMS测试环境搭建 |
6.2 参数采集测试 |
6.2.1 单体电压采集测试 |
6.2.2 温度采集测试 |
6.2.3 总电压、电流采集测试 |
6.3 系统功能测试 |
6.3.1 保护控制功能测试 |
6.3.2 均衡控制功能测试 |
6.3.3 SOC估算功能测试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6)基于LabVIEW的巷道热湿环境及制冷设备性能实时监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课题研究现状分析 |
1.2.1 煤矿监测系统国外研究现状 |
1.2.2 煤矿监测系统国内研究现状 |
1.2.3 LabVIEW的应用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实时监测系统设计与构建 |
2.1 搭建巷道实验平台 |
2.1.1 实验平台总体构成概述 |
2.1.2 巷道构筑方案设计 |
2.1.3 传感器测点布置 |
2.2 系统监测项目和评价方法 |
2.2.1 监测项目 |
2.2.2 评价方法 |
2.3 监测系统硬件组成与选型 |
2.3.1 监测系统硬件组成 |
2.3.2 传感器的选型 |
2.3.3 上位机的选型 |
2.3.4 下位机的选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实时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
3.1 软件总体设计 |
3.2 数据采集模块 |
3.2.1 数据采集模块组成 |
3.2.2 PLC程序设计 |
3.2.3 LabVIEW与 PLC通信 |
3.3 数据显示模块 |
3.3.1 制冷设备性能波形显示 |
3.3.2 巷道温湿度场云图显示 |
3.4 数据存储模块 |
3.5 报表生成模块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空间插值算法研究 |
4.1 空间插值概述 |
4.2 空间插值常用方法 |
4.2.1 反距离加权插值算法 |
4.2.2 六面体9 节点形函数插值算法 |
4.2.3 普通克里金插值算法 |
4.2.4 三种插值算法验证结果比较 |
4.3 反距离加权插值算法的改进 |
4.3.1 反距离加权插值法改进策略 |
4.3.2 反距离加权插值改进算法验证结果比较 |
4.3.3 反距离加权插值改进算法的性质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时监测系统误差分析与运行测试 |
5.1 监测系统误差分析 |
5.1.1 随机误差 |
5.1.2 系统误差 |
5.2 系统运行测试 |
5.2.1 系统测试的目的及原则 |
5.2.2 实时监测系统测试过程及方法 |
5.2.3 实时监测系统测试结果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7)基于DCS的电量采集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目的和内容安排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电量采集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
2.1 国外相关研究及应用现状 |
2.2 国内相关研究及应用现状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JX-300X集散控制系统 |
3.1 集散控制系统的概述 |
3.1.1 集散控制系统结构 |
3.1.2 集散控制系统的优势 |
3.2 JX-300X系统简述 |
3.3 JX-300X系统通讯网络 |
3.3.1 信息管理网络 |
3.3.2 过程控制网络 |
3.4 JX-300X系统硬件 |
3.4.1 控制站 |
3.4.2 操作站硬件 |
3.5 JX-300X系统组态软件及特点 |
3.5.1 组态软件概述 |
3.5.2 选择系统组态 |
3.5.3 系统监控 |
3.5.4 系统软件的优势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电量采集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
4.1 工作原理及系统结构 |
4.1.1 工作原理 |
4.1.2 系统硬件结构 |
4.2 DCS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4.2.1 卡件设计 |
4.2.2 DCS控制系统的通讯网络 |
4.2.3 冗余的硬件设计 |
4.2.4 过程输入/输出(I/O)模块设计 |
4.2.5 电量采集终端设备 |
4.3 本系统的硬件原理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电量采集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
5.1 大型水泥厂的发展概况及用电情况介绍 |
5.1.1 大型水泥厂生产工艺 |
5.1.2 大型水泥厂用电设备介绍 |
5.2 软件简介及系统总体组态 |
5.2.1 Advantrol Pro组态软件 |
5.2.2 现场控制单元完成的主要控制任务 |
5.3 系统组态步骤 |
5.3.1 控制站 |
5.3.2 操作站组态 |
5.4 电量监控过程的程序设计和软件组态 |
5.4.1 程序设计 |
5.4.2 系统监控画面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开关量监控程序 |
附录B 输入量程转化程序 |
附录C 电量累计程序 |
附录D 电机控制程序 |
附录E 其他程序 |
附录F 电量采集监控画面 |
附录G 电量采集统计画面 |
致谢 |
在校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1 其他研究成果 |
(8)高校校园招聘信息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问题概述 |
1.2 国内外研究背景和发展现状 |
1.3 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 |
1.4 研究的内容和主要工作 |
1.5 整体结构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系统开发相关技术 |
2.1 .NET框架 |
2.2 ASP.NET |
2.3 ADO.NET |
2.4 SQL Server |
2.5 B/S(Browser/Server)结构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总体目标及一般需求 |
3.2 系统需求分析 |
3.2.1 系统业务需求 |
3.2.2 业务流程分解与再造 |
3.3 角色与业务功能分析 |
3.3.1 角色分析 |
3.3.2 业务功能分析 |
3.4 系统用例分析 |
3.5 系统用例模型 |
3.6 非功能需求 |
3.6.1 环境需求 |
3.6.2 性能需求 |
3.6.3 安全需求 |
3.7 可行性研究 |
3.7.1 技术可行性 |
3.7.2 经济可行性 |
3.7.3 社会可行性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角色的设计 |
4.2 系统总体设计 |
4.2.1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2.2 系统建模 |
4.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3.1 主要实体属性图 |
4.3.2 数据库的表结构 |
4.4 系统安全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 |
5.1 系统前端主界面 |
5.2 管理员后台登录 |
5.3 管理员系统管理 |
5.4 职位类别管理 |
5.5 专业信息管理 |
5.6 毕业生用户管理 |
5.7 毕业生简历管理 |
5.8 毕业生求职管理 |
5.9 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管理 |
5.10 系统安全实现 |
5.11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系统测试阶段 |
6.1.1 单元测试 |
6.1.2 集成测试 |
6.1.3 系统测试 |
6.2 测试方法 |
6.3 测试用例 |
6.4 测试结果 |
6.5 测试缺陷说明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总结 |
7.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基于目标检测的监所持枪异常预警系统软件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传统目标检测技术的发展 |
1.2.2 深度学习在目标检测中的研究与应用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2 相关技术概述 |
2.1 目标检测技术 |
2.1.1 目标检测基本原理 |
2.1.2 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目标检测 |
2.2 卷积神经网络基本理论 |
2.2.1 卷积神经网络基本结构 |
2.2.2 深度学习框架Caffe |
2.3 多媒体处理相关技术 |
2.3.1 编解码库FFmpeg方案 |
2.3.2 计算机视觉库Open CV |
2.4 本章小结 |
3 监所持枪异常预警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3.1 系统总体方案 |
3.2 系统软件总体架构 |
3.2.1 智能分析服务端软件结构 |
3.2.2 配置管理客户端软件结构 |
3.3 本章小结 |
4 监所持枪异常预警系统软件详细设计 |
4.1 智能分析服务端软件 |
4.1.1 业务调度模块 |
4.1.2 实时视频处理模块 |
4.1.3 持枪异常分析模块 |
4.1.4 数据统筹管理模块 |
4.2 通信协议设计 |
4.2.1 业务通信协议 |
4.2.2 视频流通信协议 |
4.3 配置管理客户端软件 |
4.3.1 业务流程设计 |
4.3.2 用户交互界面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目标检测的持枪异常分析算法研发 |
5.1 目标检测算法设计 |
5.1.1 One-Stage检测网络比较与选择 |
5.1.2 基于Res Net-101和Focal Loss的 SSD网络模型 |
5.1.3 基于Caffe框架的目标检测流程 |
5.2 枪支关键点检测模型训练方法 |
5.2.1 枪支关键点数据集构建 |
5.2.2 神经网络模型训练方案 |
5.3 持枪异常分析策略设计 |
5.3.1 持枪异常类型与场景 |
5.3.2 持枪异常分析场景参数 |
5.3.3 持枪异常判定流程 |
5.4 本章小结 |
6 系统测试与分析 |
6.1 测试概要 |
6.1.1 测试环境 |
6.1.2 测试内容 |
6.2 测试方案和结果 |
6.2.1 功能测试 |
6.2.2 性能测试 |
6.3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10)智能远程抄表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目前存在问题 |
1.4 论文内容及结构安排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系统开发的相关理论与关键技术 |
2.1 引言 |
2.2 系统软件开发理论与关键技术 |
2.2.1 J2EE架构与SSH框架 |
2.2.2 数据库技术 |
2.2.3 通信技术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引言 |
3.2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
3.2.1 软件系统需求分析 |
3.2.2 硬件系统需求分析 |
3.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3.1 系统可行性分析 |
3.3.2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智能远程抄表系统软件的设计 |
4.1 引言 |
4.2 系统的设计原则 |
4.3 系统整体设计与功能设计 |
4.3.1 系统整体设计 |
4.3.2 软件详细功能设计 |
4.4 数据库设计 |
4.4.1 数据库设计方法 |
4.4.2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
4.4.3 数据库表单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智能远程抄表系统软件的实现与测试 |
5.1 引言 |
5.2 系统功能的实现 |
5.2.1 系统登录模块 |
5.2.2 基础信息管理功能模块 |
5.2.3 设备管理模块 |
5.2.4 抄表管理模块 |
5.2.5 缴费管理模块 |
5.2.6 系统管理模块 |
5.3 系统的测试 |
5.3.1 系统测试环境 |
5.3.2 系统功能测试 |
5.3.3 系统性能测试 |
5.3.4 系统测试结论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工作总结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企业资源规化系统软件的开发和使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数字孪生的零件测量系统开发[D]. 魏君一. 浙江农林大学, 2021(02)
- [2]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铝电解过程氟化铝添加量和出铝量预测[D]. 常家玮.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 [3]A公司财税服务业务的营销策略研究[D]. 余园.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2)
- [4]空间站高温柜地基实验远程操控系统[D]. 胡鹏飞.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2021(01)
- [5]电动叉车电池管理系统和基于电池模拟器的测试系统设计[D]. 曹嘉伟. 浙江大学, 2021(08)
- [6]基于LabVIEW的巷道热湿环境及制冷设备性能实时监测系统研究[D]. 石伟. 燕山大学, 2021(01)
- [7]基于DCS的电量采集系统设计[D]. 侯刚. 齐鲁工业大学, 2021(09)
- [8]高校校园招聘信息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D]. 王磊.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9]基于目标检测的监所持枪异常预警系统软件研发[D]. 陈嘉麟. 浙江大学, 2021(01)
- [10]智能远程抄表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 黄钰.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