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能责怪自己

我们只能责怪自己

一、只能责备我们自己(论文文献综述)

张尉琳[1](2021)在《自由意志、自主体与实践能动性问题 ——自由意志研究的心灵哲学进路》文中认为意志使人类实践区别于动物生理活动,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自由自觉的能动特点,自由意志是人类的“类特性”,使人成为一种类存在物。没有自由意志,人类没有自主选择和调控自身行动的能力,道德和法律责任将成为无源之水,更甚之,人类的尊严将遭到践踏。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内,自由意志的论题早在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中以原子“偏斜”运动的“偶然性”内涵为雏形。而后,“能动方面”的发现使得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唯物主义与过去的旧唯物主义区别开来,“自由意志”概念包含了“意识能动性”或“主观能动性”外延。目前,关于自由意志论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的视角,自由意志是一种社会历史性的成就,它受到社会历史规律和道德伦理的制约。进一步来说,或者更全面地说,自由意志的来源不仅仅是社会历史的实践,它还有其意志根基或心灵根基。自由意志所承载的主体不仅是社会的、历史的,更重要的是,人类主体是“现实的人”。自由意志所遵循的因果规律在唯物主义范畴内,就物质与意识的基本范式来看,它是具有高阶功能属性的心理现象,有反映、指导实践活动的作用,甚至有能动的反作用力。神经科学家里贝特的和心理学家魏格纳提出了自由意志危机论,认为自由意志不存在而且没有因果作用力,威胁了自由意志的存在地位。“迟半秒实验”和“否决实验”统称为“判决性实验”,其主要结论是:在行动中,大脑神经关联物先于有意识的决定,人类没有自由意志,自由意志没有决定性的因果作用效力。基于此,魏格纳提出“有意识的意志”是一种副现象,自由意志只是伴随着人们心理过程而发生的对这一过程的主观经验或感觉,实质上,它没有任何因果作用,而只是物质世界的附带品。他们的结论预设了这样一个关于心身关系的观点,即自由意志等同于大脑神经关联物。这与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由意志的观点是相悖的,就已有的研究解读而言,自由意志隶属于社会历史决定论,但该结论只能规避、而不能解除科学对自由意志的威胁。因此,针对危机论的实质,从物质和意识的基本范式出发,从心身关系的本体论出发来解决自由意志危机是必要的,自由意志心身关系的本体论(存在论)视角就是自由意志问题的心灵哲学进路。当代西方心灵哲学涌现了许多关于自由意志的科学理论成果,在唯物主义或自然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它们阐明了自由意志的概念、根源、产生、存在方式、存在地位、本质、构成以及因果作用等问题。基于此,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自由意志以非还原的方式从物质世界中突现出来,形成复杂的动力系统,它是人类实践能动作用的根源。因为自由意志不可还原为简单的基础物质构成,以整体大于部分的突现方式产生,所以反过来对实践有能动的因果作用力。这就是为什么人类能够自主选择、调控自身实践活动的原因。实践的能动作用是人类所特有的,与动物有根本的区别,人工智能就是典型的例子,这种能动作用的奥秘就在自由意志的因果机制之中,它是高阶的动力系统对低阶属性的下向因果作用。自由意志理论的心灵哲学进路从实然的视角与伦理学、政治哲学应然的视角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由意志理论,进而解构、解除了自由意志危机论对自由意志造成的威胁。论文将自由意志危机论对自由意志造成的威胁作为出发点,以当代西方心灵哲学的自由意志理论成果为轴,旨在从心灵哲学的视角重构、丰富马克思主义的自由意志理论,以直接应对自由意志危机论。导言部分简要地说明了研究的出发点、方法以及选题目的和框架。第一章基于已有的关于马克思主义自由意志话题的讨论,旨在说明马克思主义自由意志理论心灵哲学进路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进而为自由意志危机论做铺垫,因为自由意志危机论切入的就是自由意志论题心灵哲学的视角。第二章具体分析并阐释自由意志危机的内容和实质,并从一人称视角解构危机论,证明危机论阐释是不合理的,自由意志并非不存在,它具有第二性的存在地位,是突现、随附的心理现象,具有高阶的功能属性。论文第三章到第六章具体讨论了自由意志的内涵、本质、构成及其在实践中的能动因果机制。“现实的人”是多功能模块复合的自主体,对实践行动有下向的因果力。第七章说明了心灵哲学的自由意志成果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由意志理论的可能性以及具体内容。心灵哲学维度是马克思主义自由意志问题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维度,面向心灵哲学,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自由意志理论不仅是应然的,还是实然的。

潘越[2](2021)在《青少年道德推脱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及教育干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青少年时期是个体道德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是青少年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家庭作为一个人成长的摇篮,是培养青少年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最初环境。一个家庭选择怎样的家庭教养方式对于青少年的道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的态度与教养行为,每时每刻都在向子女传递着自己的道德理念与价值观念。父母教给子女的不应仅仅是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注意到自己的教养方式会对子女的道德行为方式产生怎样的影响。许多研究都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到子女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以及道德行为等各个方面,积极健康的教养方式会对子女的身心健康及未来的道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子女和父母的互动与情感交流如果是积极的、良性的,那么他们会把在家庭中获得的这种积极体验和习得的正确道德行为模型运用到社会交往中,这将有助于青少年表现出更少的道德推脱行为。本文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已有的道德推脱问卷与家庭教养方式问卷对青少年的道德推脱以及家庭教养方式的状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总体的道德推脱程度较轻,但仍然存在道德推脱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责备归因与非人性化两个维度上。青少年的道德推脱在性别、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以及年级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统计学差异;青少年总体感受到的家庭教养方式属于权威型,但仍然存在消极教养的现象,集中体现在父亲鼓励自主与母亲鼓励自主两个维度上。同时,探究了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道德推脱的关系,结果证实了青少年的家庭教养方式与道德推脱之间存在着相关性,家庭教养方式能够显着预测青少年的道德推脱水平的研究假设。并尝试运用社会学习理论、教育生态学理论、归因理论、移情理论等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相关理论为青少年的道德发展提供教育干预的对策。

周欣雨[3](2020)在《《清文启蒙·兼汉满洲套话》反问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清文启蒙》成书于1730年,是一部满汉合璧式满语教科书。该书第二卷题为“兼汉满洲套话”,内容为日常口语对话,生动记录了清代早期的北京话,其中反问句使用频率高、句式丰富、语用功能多样,对丰富清代北京话和现代汉语反问句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论文以《清文启蒙·兼汉满洲套话》中的反问句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简要介绍汉语反问句和《清文启蒙·兼汉满洲套话》的相关研究;简述《清文启蒙·兼汉满洲套话》反问句的研究意义、目的与方法。第二部分在“三个平面”语法理论的指导下系统分析《清文启蒙·兼汉满洲套话》中的反问句。从句法角度为《清文启蒙·兼汉满洲套话》反问句分类,并对各类反问句进行句法、语义、语用三方面的综合考察。《清文启蒙·兼汉满洲套话》反问句按句法结构可分为两种:唯反问结构反问句和非唯反问结构反问句;根据主要成分的不同,我们将之进一步细分为以疑问代词为主要成分的反问句、以语气副词为主要成分的反问句、以语气词为主要成分的反问句和以连词为主要成分的反问句四类。在语义方面,主要考察《清文启蒙·兼汉满洲套话》反问句的否定指向和否定方式;在语用方面,主要考察《清文启蒙·兼汉满洲套话》反问句的语用功能。在对《清文启蒙·兼汉满洲套话》反问句系统考察的基础上,总结了《清文启蒙·兼汉满洲套话》反问句的特点。唯反问结构是只能构成反问句的结构,它的存在说明反问句不仅是语用问题,也是句法问题,而句法又与语义、语用息息相关,因此有必要对唯反问结构进行重点研究,以加深对反问句的认识。最后一部分对《清文启蒙·兼汉满洲套话》中的唯反问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重点考察了这些唯反问结构在清代中后期北京话文献(《儿女英雄传》和《春阿氏》)和现代汉语中的发展和演变情况,分析了唯反问结构在发展中出现的异同点及原因,并选取典型唯反问结构进行细致分析,以期在对比中深入了解《清文启蒙·兼汉满洲套话》唯反问结构的特点,以呈现汉语唯反问结构发展演变脉络的部分特点与原因。

柳真(Yoo Jin)[4](2020)在《现代汉语感叹表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现代汉语感叹表达为研究对象,在迄今为止汉语感叹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功能主义语言学、言语行为、语言类型学和对比语言学等原理,尝试对现代汉语感叹表达的表现语法形式、语义特点和语用功能等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通过对汉语感叹表达范畴的系统化研究,以期发现现代汉语感叹句所包含的功能语言学上的意义和语言类型学视角下的特征,具体包括汉语感叹表达的形式、语义、语用表现的描写和解释,并在第九章就汉语和韩国语感叹表达进行对比分析。全文由十章组成。第一章是绪论,主要说明本文研究的缘起、对象与范围,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语料来源与符号说明,综述国内外感叹句研究现状,说明可能的创新点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明确研究的意义。第二章主要对现代汉语感叹句与感叹表达进行界定,结合感叹句和感叹表达的性质、功能而感叹表达做出界定,并且根据感叹标记的有无将感叹表达分类,宏观描写感叹表达的形式特征。第三章主要考察感叹表达的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语义方面先分为根据感叹指向、感叹内容特征和感叹表达语境来进行研究。语用功能方面对具体的言语行为理论基础上直接言语行为的感叹表达、非字面意义的感叹表达和间接言语行为的感叹表达进行研究。第四章主要对感叹表达标记词中的语气成分——语气词和语气副词进行研究。先考察语气的定义和感叹表达的语气,然后考察语气词的定义以及感叹表达中的语气词实例和作用。同时考察语气副词的界定并对出现在感叹句中的典型副词“多(么)”、“好”、“可”、“太”、“真”等结合实例以及其他语气副词的实例进行细致地描写分析。第五章主要对感叹表达中的叹词和疑问词进行研究。叹词方面,本文区分为原型叹词、准感叹词和新兴叹词,描写感叹表达中叹词的语义及语用特征;疑问词方面,主要考察感叹表达中用由疑问词“什么”和“怎么”构成的感叹表达形式的语义和功能特征。第六章主要对感叹表达中出现的固定短语进行研究。将固定短语区分为经历了语法化而凝固的表示提醒对方和超预期的话语标记、用“得”的和不用“得”的程度补语、“X+不得”和“不得+X”的惯用性固定短语等小类。同时,具体考察这些固定短语形式的语义及语用特征。第七章主要考察现代汉语感叹表达的固定格式,将固定格式按照感叹表达形式区分为“你+这个NP”、“都是NP”、“这/那+叫一个X”和“好+一(个)X”进行专题研究。第八章对汉语感叹表达的组合模式分成独语句感叹表达和标记组合的感叹表达等两类进行考察。独语句感叹表达可分为名词独语句、动词独语句和形容词独语句。标记组合的感叹表达可以选择一种感叹方式,也可以兼具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叹方式。第九章对汉韩两种语言的感叹表达进行对比分析。首先对韩国语感叹表达加以概述,就韩国语感叹表达的界定、语义性质和语用功能进行解释说明,然后将韩国语感叹表达分为使用典型标记的和使用其他句类的感叹表达两类进行考察。最后,从语言类型学视角对比汉韩感叹表达的共同点和区别。第十章是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说明本文在感叹表达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同时指出研究存在的不足。

赵雪伶[5](2020)在《山西霍州方言眼部嘴部概念域用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霍州方言眼部嘴部两大概念域成员用词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深度挖掘和系统分析,并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与周边方言进行对比。眼部嘴部概念域用词是最基本的词汇,也是一个重要的意义聚合类型。眼部嘴部概念域分别可以细分为四个和五个概念小域,通过结构主义语言学中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运用概念要素分析法,参以句法和语义理论等对各个小域用词进行描写分析,以揭示小域成员在语义和句法上的共性和特性。同时,与周边方言的用词成员进行比较,发现霍州方言的过渡性特征。整体上,对眼部嘴部词的词法和语义演变做出一些思考,并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与周边方言的相似度,试图对该片区域语言传播的路径进行构拟,以进一步分析佐证霍州方言与周边方言词语的影响关系。本文共分十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三方面内容:(1)霍州市的地理概况和历时沿革,霍州方言的内部分区、语音系统和研究概述;(2)从汉语眼部嘴部名词、动词和与之联系紧密的修饰成分三方面整理论述了先前的研究成果;(3)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第二章为霍州方言眼部名词的描写分析。对眼部基本器官名词和眼部其他器官名词等成员的句法语义进行描写分析。并与周边五县市方言对比,揭示出其特点,如“眼坡”、“眼仁”是具有霍州特色的方言词。第三章为霍州方言嘴部名词的描写分析。嘴部基本器官名词“嘴”和嘴部其它器官名词共计9个。与周边方言的异同主要表现为其过渡性。第四章为霍州方言眼部动词的描写分析。分为眼部一般动作和眼部视觉动作两个概念小域。眼部一般动作小域即是眼部一般动词,共有9个成员,分别为眼皮和眼珠的基本动词;眼部视觉动词有12个成员,分为一般看义、远看义、短暂看义和责备看义四类,分析各个成员的句式、句法功能和概念要素,得出“眼”为原型成员,并与周边二十九县市方言对比,以成员“照”为例显示出霍州方言典型过渡性特征。第五章为霍州方言嘴部动词的描写分析。分为嘴部一般动词、嘴部饮食动词和嘴部言说动词三个小域。每个小域下又分为不同的小类,其中,言说动词最为丰富,可以分为一般类、闲聊类、夸耀类、反复类、欺骗类、责备类、争吵类、喊叫类、问答类等9小类,共计33个成员。与周边二十九个县市对比,如“絮”、“卡”、“并”等反复类、责备类和争吵类一些成员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第六、七章是对眼部嘴部名词、动词的修饰成分进行研究。由于其内容庞大,且具有特色,故分两章进行深入探讨。第六章为眼部词的修饰成分分析。分别描写与眼部器官名词和视觉动词相搭配的修饰词,然后在句法中对比分析,以揭示出与眼部词相搭配的修饰词的语义特点,尤其是ABB式的附加成分与其相搭配的对象间的语义关系。指出霍州方言与眼部器官名词搭配的核心典型成员为“大”、“圆”、“黑”。第七章为嘴部词的修饰成分分析。描写与嘴部器官名词、饮食动词和言说动词相搭配的普遍成员,进一步通过句法语义及对称性分析,加之比较与周边方言的异同,得出霍州方言与嘴部器官名词搭配的典型成员为“大”和“薄”。第八章为关于霍州方言眼部嘴部词的比较。将二者的名词、动词和修饰成分分别进行对比小结。第九章为霍州方言眼部嘴部词特点的几点思考。探讨眼部嘴部词的词法模式和语义演变类型。运用GIS信息地理系统分析过渡区方言词的相似度为:洪洞方言>霍州方言>古县方言>汾西方言>灵石方言>沁源方言。再用GIS计算步行成本证明了本过渡区从相似度大的南部新兴方言向相似度小的北部古老方言分三条路径不同步传播,且三条路径的传播强度为:洪洞→霍州→汾西>洪洞→霍州→灵石>洪洞→古县→沁源。第十章为结语。归纳分析了霍州方言眼部嘴部概念域中221个成员用词特点,并比较与周边方言成员的异同,得出霍州方言在眼部嘴部词汇上表现为过渡性特征。

方天艺[6](2020)在《现代汉语规约性间接否定构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对他人的行为、话语持有否定态度时,会采用不含否定标记词“不”、“没”的话语来表达否定义,而有一些表达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多,会在经济原则和主观化的影响下形式逐渐凝固,规约化程度提高,最终不依赖语境就可以表义。本文筛选出了9个形式上没有否定标记词,但是可以表否定义,且否定义的表达不依赖语境的半填充图式构式,并根据这9个构式变项位置的不同,分为变项前置构式、变项后置构式、变项外包式构式和变项嵌入式构式四类,并根据各构式语用功能的不同讨论其责备、讽刺、拒绝、制止等言语行为的发出,分别解释各个构式的否定义的规约化进程。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阐述本文的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理论基础、语料来源,以及前人已有的对构式、间接否定、规约化的研究。第二章阐述本文对规约性间接否定构式的界定依据以及分类依据。第三章至第五章根据第二章的分类对各个构式语用功能的表达进行分析,讨论其言语行为的发出、否定义的类型和规约化过程。第六章归纳分析规约性间接否定构式的特点和形成机制。结语提出规约性间接否定构式在日常交际中的选择策略以及反思本文存在的不足。

薛忆沩[7](2020)在《“李尔王”与1979(下)》文中研究说明23跨过里外屋之间门槛的时候,母亲才意识到自己还一直将红包捏在手上。她尴尬地瞥了一眼已经在方桌边坐下的父亲,将红包扔到刚才忙着送表侄儿还没有来得及收拾的桌面上。"从来没有看见过你这样的人!"她说,"人家提醒你明明是出于一番好意,你却要发这么大的脾气。"

葛小梅[8](2020)在《话语标记“你VV”多角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话语标记是人类语言中特有的现象,它是区分机器语言和自然口语的标志之一,同时也是人们表达主观态度和情感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第二人称代词“你”和动词“VV”构成的话语标记,力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话语标记“你VV”进行系统全面的描写和解释。全文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论。简要的介绍了选题的缘由和意义、国内外话语标记的研究现状以及还存在的问题。第二章从整体上考察话语标记“你VV”,从“你VV”结构两种不同性质的用法、形式与句法特点、历时演变过程以及语法化历程、语用功能方面进行考察。第三章探讨话语标记“你VV感官动词”的使用情况。主要以话语标记“你看看”为例,主要原因是它在句中的使用频率最高,用法最具代表性。从句法分布与搭配选择、语义内涵以及语用特征三个大的部分进行分析。第四章考察的是话语标记“你VV心理动词”,以话语标记“你想想”为例,从句法功能、语义、语用、演变历程和发展趋势四个大的方面对话语标记“你想想”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充分的描写。第五章研究的是话语标记“你VV言说动词”,选取其中的典型代表话语标记“你说说”,首先是从话语标记“你说说”的句法分布出发,考察“你说说”的分布特点,其次分析话语标记“你说说”的语义特征,再次是话语标记“你说说”在语用方面的功能,包括三个方面人际互动功能、话语组织功能,最后是演变轨迹以及形成动因,从历时的角度对“你说说”从非话语标记到话语标记这一过程进行了分析,并且发现在形成动因方面主观化以及交互主观化、高频使用、非范畴化、结构的重新分析对话语标记“你说说”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第六章主要是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对话语标记“你VV”及其相关类别的话语标记进行对比。内部对比之后发现“你VV感官动词”替换能力最强,标记化程度也是最高的,其次是“你VV言说动词”,最后是“你VV心理动词”。在语用功能以及外部形式上,“你VV感官动词”也是变化多样,语用功能复杂,其次是“你VV言说动词”,最后是“你VV心理动词”。外部对比,将“你VV”分别和“你V你”类、“你V”类话语标记进行对比,从而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第七章是对全文的总结,并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

毕羽[9](2020)在《“大/小X的”构式及相关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大/小X的”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常用结构,在句法、语义、语用层面都有丰富且特殊的表现,是一组值得研究的构式。本文以“大/小X的”这一组构式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构式语法、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对其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结论概括如下:变量“X”包括词和短语两大类,“X”作为词进入构式只有名词和形容词。名词包括普通名词、节令词、称谓词、职位词、时间名词、方位名词、处所名词;形容词类别中仅包含性质形容词。“X”作为短语可分为体词性短语和谓词性短语,具体包括定中短语、状中短语、联合短语和述宾短语、主谓短语。构式“大/小X的”极少数独立成句,多数做小句或者充当句法成分。“大/小X的”在句子中可充当主语、谓语、宾语、状语和补语,多数充当状语。“大/小X的”构式形式简短,绝大多数以4音节形式呈现。构式主要出现在句首和句中,少部分出现在句尾。“大/小X的”构式义为“强调”,即强调“X”和后续句中的性状或行为之间的规约性。在合预期情况下,构式义有肯定义、关心同情义、羡慕义三类;反预期情况下,可以分为反对义、责备义、惊诧义、不满埋怨义、讥讽义、轻视义、无奈义七种类别。能够进入构式的“X”在语义上应具有无定性、抽象性、泛指性和概括性等特征。反预期情况下,“大/小X的”构式对“X”的允准条件符合认知语言学的“中心——边缘”图式的理论。“大/小X的”构式的语用功能有情况表达、使令表达、话语技巧、篇章功能四个大类。其中情况表达有描述、解释、罗列和比较四类,使令表达有请求、建议和禁止三类,话语技巧有蔑称、昵称和调侃三个功能,篇章功能有背景、交涉、引起注意、开始话题和强调五个小类。功能主义语言学的预设理论可以解释“大/小X的”构式的语用功能成因。构式可以作为话语预设隐含听说双方共有的认知信息以激活人们对“X”典型特征的回忆与提取,与后续句中的性状和行为相关联后可以体现说话者的主观态度、情感。“大X的”和“小X的”这组构式在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存在不对称性。“大X的”构式中的“X”主要是节令词、时间词、方位名词,构式义倾向为反对义、责备义和惊诧义。而“小X的”构式中的“X”多由称谓词、职位词、形容词充当,构式义倾向于不满埋怨义、讥讽义和轻视义。“大X的”构式的语用功能为情况表达和使令表达,“小X的”构式的语用功能为话语技巧。和“大/小X的”有相似之处的“X家家(的)”构式在三个层面上都与本文的研究对象有较大差异。在句法组成上,“X家家(的)”中的“X”只能为称谓词且“X家家(的)”整体只能在句中充当主语、谓语或者独立成句。在语义类型上,“X家家(的)”主要是强调“X”不符合典型成员具有的特征,表现说话者对其反对、责备、不满埋怨的态度。其语用功能与“大/小X的”构式相比也较为单一,受限于“X”的句法性质,“X家家(的)”构式的语用功能主要分为情况表达、篇章功能两类,具体来说为描述和强调。

罗婷婷[10](2019)在《亚当·斯密良心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8世纪的英国,是资本主义萌芽和生长时期。商业社会兴起尤其是产业革命以后,伴随着经济的急速增长和财富的剧烈集中,暴富起来的商人阶级表现出了多方面的道德缺陷,被斯密作为新社会希望的商人阶级逐渐变得唯利是图,缺乏公共精神和道德上的担当。针对这一问题,斯密重新修订和补充了《道德情操论》中关于良心部分的内容,希望通过良心的影响和权威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和感情,从而重新实现斯密对新社会商人的期望——经济与道德的统一体。斯密认为,同情不仅是一般道德准则形成的基础和进行道德评价的根据,别人与我们行为和感情是否合宜也只能通过我们对别人行为和感情的同情来实现。但是,建立在同情基础之上的良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良心思想的内涵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从最开始仅仅通过公正旁观者对我们自己的行为和感情进行评判,到依据被设想的公正旁观者和良心的内在要求共同发挥作用来对自己的行为和感情作出评判。亚当·斯密前后思想的转变是我们把握良心思想的关键所在,通过对良心思想的整体分析来说明良心对人们行为和感情的重要影响。他的良心思想虽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但就当时的社会环境而言,已然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的,他的良心思想不仅为后来规范伦理的发展提供了心理基础,而且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之,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需要达成一种判断人们行为和感情的统一标准。当我们每个人都按照良心的要求对别人和自己的行为和感情作出判断时,我们每个人都将成为最可爱的人,这个社会也将变的更加和谐美丽。

二、只能责备我们自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只能责备我们自己(论文提纲范文)

(1)自由意志、自主体与实践能动性问题 ——自由意志研究的心灵哲学进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自由意志研究的出发点:自由意志危机
    第二节 对话、融合的必要性
    第三节 选题目的及论文框架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由意志理论已有解读及其心灵哲学进路
    第一节 伦理学视角的解读
    第二节 政治哲学视角的解读
    第三节 心灵哲学视角下的自由意志问题
第二章 自由意志的本体论危机及其消解
    第一节 “自由意志”的概念辨析
    第二节 自由意志危机的开端
        一、迟半秒实验
        二、有意识的决定的作用
        三、有意识的否决作用有在前的无意识的来源吗?
    第三节 魏格纳的自由意志副现象论
        一、有意识的意志:经验和因果力
        二、“有意识的意志”的位置和时间
        三、显明因果关系理论:幻觉的来历
    第四节 自由意志怀疑论和硬决定论
        一、斯特劳森的怀疑论
        二、硬不相容论
    第五节 第一人称视角解构与自由意志高阶性功能的存在地位
第三章 自由意志的本质与作为模块的自由意志
    第一节 二元论和等同论物理主义的自由意志理论
    第二节 自然的自主性
        一、出发点:自由意志的定义和构成
        二、最低限度的神经哲学
        三、自然自主性
    第三节 自主体复杂的自适应动力系统
        一、突现
        二、复杂动力系统的因果机制:“限制”的下向因果关系
    第四节 “标准化”的自由意志
        一、标准和标准化的因果关系
        二、标准化因果关系中的自由意志
        三、自由意志的三阶段神经元模型
    第五节 自我界限的实证标准
        一、自我与自主体
        二、视角转换下的自我
        三、四个实证研究
        四、自由意志是否存在?
    第六节 作为随附—多功能模块的自由意志
第四章 自由意志和决定论及其关系问题
    第一节 决定论和非决定论
    第二节 层序性愿望的相容论
        一、层序性的愿望:“源头上的”自由意志
        二、自由意志:对“发起者”条件的规避
    第三节 理由和理由回应的相容解释
        一、沃尔夫的理由观点
        二、理由与理由回应的相容解释
    第四节 行动倾向的相容解释
第五章 自由意志的非标准观点
    第一节 相容性问题的多元化破解
        一、“宿命”的相容论解释——自由意志的因果必然性构成
        二、费舍尔的半相容论
        三、自由意志“生活希望”的构成要素——一种软决定论
    第二节 自由意志的语境主义
        一、语境主义的主要内容
        二、二元的相容性立场
    第三节 自由意志的修正主义
        一、修正主义及其特点
        二、规定性挑战
        三、诊断性挑战
        四、动机挑战
        五、为什么我们要选择修正主义?
第六章 自由意志与实践能动作用探原
    第一节 心理事件的能动解释
        一、中心解释
        二、思虑性的非决定论解释
    第二节 自主体的能动因果作用
        一、不可还原的实体因果关系
        二、自主体
        三、理由解释
    第三节 能动作用的现象学条件和内容
        一、能动现象学的满足条件
        二、能动性现象学的真值条件
        三、能动性现象学的内容
    第四节 意志的自主作用与实践能动性的根源、机制与过程
第七章 面向心灵哲学的马克思主义自由意志思想的丰富和发展问题
    第一节 关于西方心灵哲学、认知科学自由意志研究成果的辩证思考
    第二节 心灵哲学维度下的马克思主义自由意志理论的重新解读
        一、自由意志的语词、概念内涵与外延
        二、自由意志的本质和存在地位
        三、自由意志的作用
    第三节 关于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由意志理论的思考
        一、自由意志的语词、概念和内涵:有限度的类特性
        二、自由意志突现、随附唯物主义的产生和根源
        三、自由意志的模块本质和下向的实践能动作用
参考文献
致谢

(2)青少年道德推脱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及教育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
        1.关于道德推脱概念及机制的研究
        2.关于道德推脱测量方法的研究
        3.关于道德推脱影响因素的研究
        4.关于道德推脱对青少年人格发展消极影响的研究
        5.关于家庭教养方式定义及类型划分的研究
        6.关于家庭教养方式测量方法的研究
        7.关于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1.关于道德推脱测量的研究
        2.关于道德推脱对青少年人格发展消极影响的研究
        3.关于家庭教养方式定义的研究
        4.关于家庭教养方式测量方法的研究
        5.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因素研究及影响结果的研究
    (三)已有研究的评述
        1.已有研究的成就
        2.已有研究的不足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青少年
    (二)道德推脱
    (三)家庭教养方式
四、理论基础
    (一)社会学习理论
    (二)教育生态学理论
    (三)归因理论
    (四)移情理论
    (五)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五、研究方法与研究假设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假设
    (三)研究对象
六、研究工具及研究过程
    (一)研究工具
        1.道德推脱问卷
        2.家庭教养方式问卷
        3.数据处理与分析
    (二)问卷信效度分析
        1.道德推脱问卷信效度分析
        2.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七、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青少年道德推脱的总体情况
        1.青少年道德推脱特征分析
        2.青少年道德推脱差异分析
    (二)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总体情况
        1.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分类情况
        2.青少年的家庭教养方式以权威型为主
        3.消极教养主要体现在父亲鼓励自主与母亲鼓励自主维度上
    (三)青少年道德推脱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1.青少年道德推脱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2.青少年道德推脱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回归分析
        3.不同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道德推脱的影响分析
八、教育干预策略
    (一)家庭维度
        1.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养理念,培养子女的担当意识
        2.父母要调整家庭教养方式,培养子女的道德情感
        3.父母要端正自身道德行为,培养子女的道德智慧
    (二)学校维度
        1.学校要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引导,形成道德教育合力
        2.学校要积极培养青少年的道德责任感
    (三)政府维度
        1.政府要净化新闻媒体环境,使媒体成为传播道德的积极力量
        2.政府要积极建设公共设施、举办公益活动,促进青少年的道德成长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青少年道德推脱问卷
附录2 家庭教养方式问卷(母亲版)
附录3 家庭教养方式问卷(父亲版)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清文启蒙·兼汉满洲套话》反问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
    (一) 汉语反问句概述
        1 反问句的概念
        2 反问句的研究概况
    (二) 《清文启蒙》概述
        1 《清文启蒙》及其作者
        2 《清文启蒙》的相关研究
    (三) 研究的可行性与重要性
        1 研究的可行性
        2 研究的重要性
    (四) 研究的目的与方法
        1 研究目的
        2 理论依据
        3 研究方法
二 《清文启蒙·兼汉满洲套话》反问句的句法研究
    (一) 《清文启蒙·兼汉满洲套话》反问句的分类方法
        1 前人的分类方法
        2 本文的分类方法
    (二) 《清文启蒙·兼汉满洲套话》反问句的分类描写
        1 以疑问代词为主要成分的反问句
        2 以语气副词为主要成分的反问句
        3 以语气词为主要成分的反问句
        4 以连词为主要成分的反问句
    (三) 《清文启蒙·兼汉满洲套话》反问句的句法特点
        1 句法结构丰富多样
        2 各类反问结构分布不均衡
        3 各类词表达反问语气的自足性不平衡
        4 语气词使用具有明显的倾向性
        5 反问句连用现象突出
        6 整体呈现出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时期的特点
三 《清文启蒙·兼汉满洲套话》反问句的语义研究
    (一) 《清文启蒙·兼汉满洲套话》反问句的语义分析
        1 否定指向与否定方式的界定
        2 否定指向与否定方式的分析
    (二) 《清文启蒙·兼汉满洲套话》反问句的语义特点
        1 否定指向和否定方式与句法结构关联性强
        2 否定指向和否定方式分布具有一定的倾向性
        3 唯反问结构反问句的否定方式比非唯反问结构反问句单一
四 《清文启蒙·兼汉满洲套话》反问句的语用研究
    (一) 《清文启蒙·兼汉满洲套话》反问句的语用分析
        1 语用功能的界定
        2 语用功能与句法结构的对应关系
    (二) 《清文启蒙·兼汉满洲套话》反问句的语用特点
        1 表负面态度的语用功能占优势
        2 多用于问话人和受话人意见相左的语境
        3 反问句连用时语用功能基本一致
五 《清文启蒙·兼汉满洲套话》唯反问结构的对比研究
    (一) 唯反问结构对比研究的背景、思路和价值
        1 唯反问结构对比研究的背景
        2 唯反问结构对比研究的价值
        3 唯反问结构对比研究的思路
    (二) 《清文启蒙·兼汉满洲套话》唯反问结构的对比研究
        1 对比语料简介
        2 《清文启蒙·兼汉满洲套话》唯反问结构的整体对比分析
        3 《清文启蒙·兼汉满洲套话》典型唯反问结构的对比分析
六 结语
    1 结论
    2 不足与反思
参考文献
    一、主要引用文献
    二、专着
    三、期刊论文
    四、学位论文
致谢

(4)现代汉语感叹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1.3.1 理论基础
        1.3.2 研究方法
    1.4 语料来源
    1.5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5.1 感叹句的句类研究
        1.5.2 感叹句的形式表现
        1.5.3 感叹句的语义语用特点
        1.5.4 感叹句跨语言研究
第二章 现代汉语感叹表达与感叹句
    2.1 感叹句的界定
        2.1.1 感叹句的性质
        2.1.2 感叹句的功能
    2.2 汉语感叹表达的范围
        2.2.1 有标记的感叹表达
        2.2.2 无标记的感叹表达
    2.3 小结
第三章 汉语感叹表达的语义语用特点
    3.1 感叹表达的语义语用特征
        3.1.1 感叹表达语义指向
        3.1.2 感叹表达的内容特征
        3.1.3 感叹表达的语境
    3.2 感叹表达言语行为
        3.2.1 直接言语行为的感叹表达
        3.2.2 非字面意义的感叹表达
        3.2.3 间接言语行为的感叹表达
    3.3 小结
第四章 感叹表达与语气成分
    4.1 句子与语气
    4.2 语气词
        4.2.1 语气词的界定
        4.2.2 具体的语气词
        4.2.3 语气词的功能
    4.3 语气副词
        4.3.1 语气副词的界定
        4.3.2 感叹标记副词
        4.3.3 其他语气副词
    4.4 小结
第五章 感叹表达与非语气成分
    5.1 叹词与感叹表达
        5.1.1 叹词的界定
        5.1.2 原生叹词
        5.1.3 准叹词
        5.1.4 新兴叹词
    5.2 疑问词
        5.2.1 感叹表达中的疑问词
        5.2.2 “什么”用于感叹表达
        5.2.3 “怎么”用于感叹表达
    5.3 小结
第六章 感叹表达与固定短语
    6.1 话语标记
        6.1.1 提醒对方的话语标记
        6.1.2 超预期话语标记
    6.2 程度补语
        6.2.1 用“得”连接的程度补语
        6.2.2 不用“得”连接的程度补语
    6.3 三音节固定短语
        6.3.1 了不得
        6.3.2 要不得
        6.3.3 不得了
    6.4 小结
第七章 感叹表达与固定格式
    7.1 “你这个NP”
        7.1.1 名词N
        7.1.2 偏正短语NP
    7.2 “都是NP”
        7.2.1 自责
        7.2.2 责怪听话人
        7.2.3 责怪第三方、外部世界
    7.3 “这/那+叫一个X”
        7.3.1 “X”为形容词
        7.3.2 “X”为动词
        7.3.3 “X”为成语等
    7.4 “好+一(个)X”
        7.4.1 积极性感叹表达
        7.4.2 消极性感叹表达
    7.5 小结
第八章 感叹表达的组合模式
    8.1 独语句感叹表达
        8.1.1 名词独语句
        8.1.2 动词独语句
        8.1.3 形容词独语句
    8.2 感叹标记组合表达
        8.2.1 单一标记感叹表达
        8.2.2 两种标记的线性分布
        8.2.3 三种及以上标记的线性分布
    8.3 小结
第九章 汉韩感叹表达对比
    9.1 韩国语感叹表达概述
        9.1.1 韩国语感叹表达的界定
        9.1.2 韩国语感叹表达的语义语用特征
    9.2 韩国语感叹表达分类
        9.2.1 使用典型标记的感叹表达
        9.2.2 使用其他句类的感叹表达
    9.3 汉韩感叹句表达对比
        9.3.1 汉韩感叹表达的共同点
        9.3.2 汉韩感叹表达的区别
    9.4 小结
第十章 结语
    10.1 本文的主要结论
        10.1.1 语法形式特征
        10.1.2 语义特点
        10.1.3 语用功能特征
        10.1.4 与韩国语对比
    10.2 本文的创新点
    10.3 本文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5)山西霍州方言眼部嘴部概念域用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霍州市概况
        1.1.1 地理概况
        1.1.2 历史沿革
    1.2 霍州方言及其研究现状
        1.2.1 内部分区
        1.2.2 语音系统
        1.2.3 研究概述
    1.3 汉语眼部嘴部词研究现状
        1.3.1 眼部嘴部名词研究现状
        1.3.2 眼部嘴部动词研究现状
        1.3.3 与眼部嘴部词搭配的修饰成分研究现状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本论文涉及的语言理论和研究方法
        1.5.1 语言理论
        1.5.2 研究方法
    1.6 体例说明
第二章 霍州方言眼部名词分析
    2.1 眼部基本器官名词
    2.2 眼部其他器官名词
    2.3 霍州方言眼部名词与周边方言的异同
第三章 霍州方言嘴部名词分析
    3.1 嘴部基本器官名词
    3.2 嘴部其他器官名词
    3.3 霍州方言嘴部名词与周边方言的异同
第四章 霍州方言眼部动词分析
    4.1 眼部一般动词
        4.1.1 眼皮基本动词
        4.1.2 眼珠基本动词
    4.2 眼部视觉动词
        4.2.1 一般看义动词
        4.2.2 远看义动词
        4.2.3 短暂看义动词
        4.2.4 责备看义动词
    4.3 霍州方言眼部动词与周边方言的异同
        4.3.1 霍州方言眼部一般动词与周边方言的异同
        4.3.2 霍州方言眼部视觉动词与周边方言的异同
第五章 霍州方言嘴部动词分析
    5.1 嘴部一般动词
        5.1.1 双唇基本动词
        5.1.2 双唇受情态方式限制的动词
        5.1.3 喉咙基本动词
    5.2 嘴部饮食动词
        5.2.1 一般类动词
        5.2.2 用牙类动词
        5.2.3 用牙龈类动词
        5.2.4 用舌头类动词
        5.2.5 用喉咙类动词
    5.3 嘴部言说动词
        5.3.1 一般类动词
        5.3.2 闲聊类动词
        5.3.3 夸耀类动词
        5.3.4 反复类动词
        5.3.5 欺骗类动词
        5.3.6 责备类动词
        5.3.7 争吵类动词
        5.3.8 喊叫类动词
        5.3.9 问答类动词
    5.4 霍州方言嘴部动词与周边方言的异同
        5.4.1 嘴部一般动词与周边方言的异同
        5.4.2 嘴部饮食动词与周边方言的异同
        5.4.3 嘴部言说动词与周边方言的异同
第六章 霍州方言眼部词的修饰成分分析
    6.1 眼部器官词的修饰成分
    6.2 眼部视觉动词的修饰成分
    6.3 霍州方言眼部词的修饰成分与周边方言的异同
        6.3.1 眼部器官词的修饰成分对比
        6.3.2 眼部视觉动词的修饰成分对比
第七章 霍州方言嘴部词的修饰成分分析
    7.1 嘴部器官词的修饰成分
    7.2 嘴部饮食动词的修饰成分
    7.3 嘴部言说动词的修饰成分
    7.4 霍州方言嘴部词的修饰成分与周边方言的异同
        7.4.1 嘴部器官词的修饰成分对比
        7.4.2 嘴部饮食动词的修饰成分对比
        7.4.3 嘴部言说动词的修饰成分对比
第八章 关于霍州方言眼部嘴部词的比较
    8.1 关于霍州方言眼部与嘴部名词比较
    8.2 关于霍州方言眼部与嘴部动词比较
        8.2.1 眼部嘴部一般动词比较
        8.2.2 眼部嘴部功能动词比较
    8.3 关于霍州方言眼部与嘴部的修饰成分比较
        8.3.1 眼部嘴部器官的修饰成分比较
        8.3.2 眼部嘴部功能的修饰成分比较
第九章 关于霍州方言眼部嘴部词特点的几点思考
    9.1 关于词法特点
        9.1.1 复合
        9.1.2 派生
    9.2 关于词义演变的特点
        9.2.1 沿用
        9.2.2 引申
        9.2.3 转化
    9.3 从GIS地理信息系统看与周边方言的关系
        9.3.1 语言相似度考察
        9.3.2 语言传播路径构拟
第十章 结语
参考文献
    (一)着作
    (二)期刊
    (三)学位论文
附录一 霍州方言眼部嘴部词汇简表
    (一)眼部词汇
    (二)嘴部词汇
附录二 霍州方言眼部嘴部相关复合词简表
    (一)眼部相关复合词
    (二)嘴部相关复合词
附录三 周边五县眼部嘴部词汇简表
    (一)周边五县眼部嘴部名词
    (二)周边五县眼部嘴部动词
    (三)周边五县与眼部嘴部词搭配的修饰成分
附录四 发音人简况
    (一)霍州及周边五县市发音人一览表
    (二)周边另外二十四县市发音人一览表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一)论文
    (二)着作
    (三)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

(6)现代汉语规约性间接否定构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内容
        (二)目的
        (三)意义
    二、理论基础
        (一)语用否定和语义否定
        (二)间接言语行为
        (三)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三、语料来源
    四、研究综述
        (一)规约化研究综述
        (二)间接否定研究现状
        (三)构式研究综述
第二章 规约性间接否定构式的界定和分类
    一、间接否定
    二、狭义的规约化
    三、对构式的界定
    四、本文构式的筛选过程及分类
第三章 变项后置构式
    一、好你个NP、你这个NP、我把你这个NP
        (一)变量NP的特点
        (二)从言语行为角度看“好你个 NP”“我把你这个 NP”“你这个 NP”的否定义类型
        (三)规约化过程
    二、亏+人称代词+VP
        (一)构式形式特点
        (二)从言语行为角度看“亏+人称代词+VP”
        (三)规约化过程
第四章 变项前置构式和变项嵌入式构式
    一、变项前置构式“X你个头”
        (一)“X”的准入条件
        (二)“X你个头”否定义类型
        (三)从言语行为角度看构式“X你个头”
        (四)、“X你个头”规约化过程
    二、变项嵌入式构式“还NP呢”
        (一)“NP”的特点
        (二)言语行为的发出
        (三)规约化过程
第五章 变项外包式构式
    一、V哪门子N
        (一)结构特点
        (二)从言语行为角度看“V哪门子N”
        (三)规约化过程
    二、V(了)也白V
        (一)结构特点和言语行为的发出
        (二)规约化过程
    三、V什么V
        (一)形式特点和言语行为的发出
        (二)规约化过程
第六章 规约性间接否定构式的特点和形成机制
    一、规约性间接否定构式的特点
        (一)结构的凝固性
        (二)口语化和灵活性
        (三)意义的不可推导性
    二、规约性间接否定构式的形成机制
        (一)主观性和主观化
        (二)经济原则
    三、规约性间接否定构式对礼貌原则和和合作原则的违反
结语
参考文献
中国知网构式研究汇总
致谢

(7)“李尔王”与1979(下)(论文提纲范文)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8)话语标记“你VV”多角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话语标记研究现状
        1.2.2 国内话语标记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和本文的重点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 语料来源
第2章 “你VV”类结构的基本考察
    2.1 “你VV”类结构两种不同性质的用法
        2.1.1 非话语标记“你VV”结构
        2.1.2 话语标记“你VV”的用法
    2.2 话语标记“你VV”的形式与句法特点
        2.2.1 话语标记“你VV”中动词类型
        2.2.2 “XVV”对人称代词的选择
        2.2.3 话语标记“你VV”在句中的位置
    2.3 话语标记“你VV”的语义分析
        2.3.1 “你VV”结构的语义虚化
        2.3.2 话语标记“你VV”与其它扩展形式的语义比较
    2.4 话语标记“你VV”的语用特点
        2.4.1 话语标记“你VV”语用功能的多样性
        2.4.2 话语标记“你VV”的亲疏原则与地位原则
        2.4.3 小结
    本章小结
第3章 话语标记“你VV感官动词”的表义特点与语用功能
    3.1 句法分布与搭配选择
        3.1.1 话语标记“你看看”的句中位置
        3.1.2 话语标记“你看看”的共现情况
        3.1.3 话语标记“你看看”的变化形式
        3.1.4 “你VV感官动词”类其他话语标记
    3.2 语义内涵与表义侧重
        3.2.1 话语标记“你看看”的语义特征
    3.3 语用特征与交际表达
        3.3.1 话语标记“你看看”的语篇连接功能
        3.3.2 话语标记“你看看”的人际互动功能
    3.4 话语标记“你看看”形成动因和演变轨迹
        3.4.1 演变轨迹
        3.4.2 形成动因
    3.5 小结
    本章小结
第4章 话语标记“你VV心理动词”的个性特征与表义倾向
    4.1 分布搭配与内在差异
        4.1.1 话语标记“你想想”的句中位置
        4.1.2 分布特征
    4.2 语义特征与表达功用
        4.2.1 话语标记“你想想”的评价态度
        4.2.2 话语标记“你想想”的情态功能
    4.3 主观倾向与语篇衔接
        4.3.1 话语标记“你想想”的逻辑连接功能
        4.3.2 话语标记“你想想”的语用原则
    4.4 演变轨迹和发展趋势
        4.4.1 话语标记“你想想”的演变轨迹
        4.4.2 话语标记“你想想”的发展趋势
    本章小结
第5章 话语标记“你VV言说动词”的分布规则与认知功能
    5.1 分布搭配与共现配合
        5.1.1 话语标记“你说说”的句中位置
        5.1.2 话语标记“你说说”的分布特点
    5.2 语义特点与表义倾向
        5.2.1 程序意义
        5.2.2 负面评价
    5.3 主观情态与语用差异
        5.3.1 话语标记“你说说”的人际功能
        5.3.2 话语标记“你说说”的话语组织功能
    5.4 演变轨迹和形成动因
        5.4.1 演变轨迹
        5.4.2 形成动因和机制
    本章小结
第6章 “你VV”及其相关话语标记比较分析
    6.1 “你VV感官动词”“你VV心理动词”与“你VV言说动词”的异同
        6.1.1 不同类别话语标记“你VV”的标记化程度
        6.1.2 不同类别的话语标记“你VV”其它方面的差异
        6.1.3 小结
    6.2 话语标记“你VV”、“你V”、“你V你”的比较
        6.2.1 话语标记“你VV”、“你V”、“你V你”的共性
        6.2.2 话语标记“你VV”、“你V”、“你V你”的差异
    6.3 小结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能进入“你VV”格式的动词及其例句
附录二 与话语标记“你看看”共现的语气副词及其例句
附录三 “你VV”、“你V”、“你V你”三者之间的对比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后记

(9)“大/小X的”构式及相关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0.1 研究现状回顾
    0.2 本文的研究思路
    0.3 本文的语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大/小X的”构式的句法分析
    1.1 “大/小X的”构式的句法结构
        1.1.1 “大”、“小”、“的”的性质
        1.1.2 “X”的性质
        1.1.3 “大/小X的”的音节数量和位置
    1.2 “大/小X的”构式的句法功能
        1.2.1 充当句法成分
        1.2.2 独立成句
    1.3 “大/小X的”构式的句法特点
        1.3.1 不平衡性
        1.3.2 粘着性
第二章 “大/小X的”构式的语义分析
    2.1 “大/小X的”构式的语义分析
        2.1.1 “大/小X的”构式的语义类型及倾向性
        2.1.2 “大/小X的”构式义对词汇义的压制
    2.2 “X”的语义分析
        2.2.1 能进入构式的“X”的语义特征
        2.2.2 “X”体现的规约性和构式成立的认知机制
    2.3 “大/小X的”构式的语义特点
        2.3.1 复杂性
        2.3.2 不自足性
第三章 “大/小X的”构式的语用分析
    3.1 “大/小X的”在篇章中的衔接方式及匹配规律
        3.1.1 “大/小X的”和后续句的语义关系
        3.1.2 “大/小X的”和后续句的匹配规律
    3.2 “大/小X的”构式的语用功能分析
        3.2.1“大/小 X 的”构式的情况表达及使令表达功能
        3.2.2 “大/小X的”构式的话语技巧和篇章功能
        3.2.3 “大/小X的”构式的隐喻认知解释
第四章 “大X的”构式与“小X的”构式的不对称性考察
    4.1 “大”、“小”的不对称性考察
    4.2 “大X的”、“小X的”的不对称性考察
        4.2.1 句法不对称性
        4.2.2 语义不对称性
        4.2.3 语用不对称性
    4.3 “大X的”、“小X的”构式不对称成因探究
        4.3.1 语言内部动因分析
        4.3.2 语言外部因素考察
第五章 “大/小X的”构式与“X家家(的)”构式的比较
    5.1 “大/小X的”与“X家家(的)”比较
        5.1.1 句法形式异同
        5.1.2 语义类型异同
        5.1.3 语用功能异同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亚当·斯密良心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 论文研究特色及创新
    第五节 篇章结构
第一章 亚当·斯密良心思想的理论基础及发展过程
    第一节 亚当·斯密良心思想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亚当·斯密良心思想的发展阶段
第二章 亚当·斯密良心思想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良心
    第二节 良心的形成
    第三节 良心的作用
        一、行为之前的自我审查作用
        二、行为之中的监督作用
        三、行为之后的评价作用
    第四节 良心发挥作用的途径
        一、良心对他人幸福和不幸的影响及合宜性
        二、良心对自己幸福和不幸的影响及合宜性
第三章 亚当·斯密良心思想评价
    第一节 亚当·斯密良心思想的局限性
        一、自爱之心对良心判断的扭曲
        二、良心思想的内部矛盾
        三、良心思想的现实矛盾
    第二节 亚当·斯密良心思想的价值与意义
        一、亚当·斯密的良心思想对当代规范伦理学发展的作用
        二、亚当·斯密的良心思想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只能责备我们自己(论文参考文献)

  • [1]自由意志、自主体与实践能动性问题 ——自由意志研究的心灵哲学进路[D]. 张尉琳.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2]青少年道德推脱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及教育干预研究[D]. 潘越.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3]《清文启蒙·兼汉满洲套话》反问句研究[D]. 周欣雨.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4]现代汉语感叹表达研究[D]. 柳真(Yoo Jin).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5]山西霍州方言眼部嘴部概念域用词研究[D]. 赵雪伶. 山西大学, 2020(12)
  • [6]现代汉语规约性间接否定构式研究[D]. 方天艺. 湖北师范大学, 2020(07)
  • [7]“李尔王”与1979(下)[J]. 薛忆沩. 作家, 2020(05)
  • [8]话语标记“你VV”多角度研究[D]. 葛小梅.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9]“大/小X的”构式及相关问题研究[D]. 毕羽.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10]亚当·斯密良心思想研究[D]. 罗婷婷. 华侨大学, 2019(01)

标签:;  ;  ;  

我们只能责怪自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