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家政教育与素质教育

中小学生家政教育与素质教育

一、家政教育与中小学生素质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王馨彤[1](2021)在《日本小学家庭科课程研究及启示 ——基于新课改的日本小学家庭科《学习指导要领》分析》文中认为日本家庭科课程的研究和应用水平在全球范围内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在亚洲地区和国际上备受关注,成为各国争相效仿的对象。解读日本文部科学省颁布的《学习指导要领》(相当于我国“课程标准”)是探析其小学家庭科重要的途径。2017年,日本发布最新版《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其延续了“生存力(生きる力)”课程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资质和能力,革新“主体性、对话性、深度学习”的教学方式。本次新版日本《学习指导要领》是基于日本近10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进行修订的成果。本文以日本2017年最新版小学家庭科《学习指导要领》文本内容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结合案例分析,探究日本家庭科《学习指导要领》的理论价值和实践经验。在梳理日本家庭科及其《学习指导要领》的演进过程基础上,结合日本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深度解析2017年新版日本小学家庭科《学习指导要领》中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文本内容,揭示日本小学家庭科的课程特点。并节选日本北海道函馆市北海道教育大学附属函馆小学老师安达聪子的“夏季生活——享受清凉一夏”单元教学设计的部分内容,探索主题单元设计对我国课程实施的经验借鉴。日本小学家庭科有着丰富的学科内涵和稳定的学科地位,课程实施中注重发展系统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并全方位利用面向社会的课程资源。2017年9月我国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日本小学家庭科与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深度契合,分析我国小学开设家政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有利于在我国落实家政课程,填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关于家庭教育和劳动教育的缺失。

杨喆[2](2020)在《家政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家庭治理能力的实践路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家庭是联结个体与社会的纽带,它不仅承担着人口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基本职能,还承担着重要的社会治理职能,家庭治理始终是社会治理的基石。大学是个体能力和价值观发展的重要阶段,而大学生作为未来家庭和社会的发展主体,他们所具备的家庭治理能力深刻影响着自己的家庭生活,还关乎下一代的发展质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重视并提升大学生的家庭治理能力是极具现实意义的。本研究在三元交互理论和人全面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探究以家政素质教育为实践路径来提升大学生的家庭治理能力。首先,在围绕回答何谓家政素质教育、家庭治理、家庭治理能力等一系列“是什么”问题后,从颜之推、曾国藩、傅雷三大家庭治理典范中剖析国内优良的治家之道,解答现代家庭治理及家政素质教育内容的要义所在:要重视家庭教育、人格发展,养成良好习惯,维护家庭关系等;然后,再从当前大学生家庭治理能力现状、大学生身份和身心发展特殊性、家政素质教育作用来回答“为什么”问题,即家政素质教育为什么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家庭治理能力,结合湖南女子学院的实证研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论证家政素质教育对大学生家庭治理能力提升的实然性。研究结果表明,家政素质教育有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和价值。从根本上来讲,家政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和家庭治理能力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家政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可有效融入家庭治理能力的各要素之中,促使大学生形成认知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优化大学生的家庭认知和家庭行为并帮助提升他们的家庭治理能力。基于此,本研究最后阐述的是家政素质教育“如何做”问题,高校要结合治家之道和学生发展现状积极开展家政素质教育并不断完善其实践路径,着重从观念、内容、形式、师资、理论研究五方面出发,构建具有内生动力的家政素质教育体系,保障大学生家庭治理能力提升的有效性。

苏笑悦[3](2020)在《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研究 ——以一线城市为例》文中认为时代的变迁对劳动市场产生冲击、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要求促使全球中小学教育体系发生深刻变革。世界各国纷纷审视教育培养的目标与方向,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形态与教学实践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我国中小学教学空间的设计也面临了全新的挑战。一方面,经济社会的转型、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人们对于美好教育的追求为中小学教育的变革创造了条件。在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全国各地的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们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探索出一大批教育新成果,这些新成果对教学空间的设计提出了新需求。另一方面,传统设计思维与习惯使教学空间的设计创新面临了问题与困境。当下,教育变革的新发展与传统教学空间设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新的设计理论、设计方法的研究具有迫切性。基于上述问题,以教学空间为研究对象,以教育变革为研究视角,聚焦在一线城市。从建筑师参与的角度,采取教育学与建筑学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强调教育因素在教学空间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借鉴国内外设计经验,基于国内既有的教育变革新型成果分析教学需求,并以此作为教学空间设计的教育学基础和重要创新驱动,构建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理论框架。随后,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从教学空间框架、教学空间要素2个层面,分别对教学空间集、功能场室与共享空间的设计策略进行研究。以此构建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理论框架与策略体系。使教学空间的研究顺应教育的新变革,有助于对我国整个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研究系统进行补充与拓展,为新时期应对教育变革对教学空间设计带来的挑战提供思路与指导,探索中国未来中小学校。在内容上包括上、下两篇。上篇:设计理论建构(第一、二、三、四、五章)第一章,对研究的背景、对象、综述、方法、创新点与框架等内容进行总体概括。第二、三章,通过全球视角,以在教育实践层面对教学空间设计产生重要影响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为切入点,分别对国外和国内共10个典型国家的(现)当代中小学教育变革与教学空间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史、新型成果与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构建国内外(现)当代中小学教育变革与教学空间的比较研究平台。深化对教育变革和教学空间的发展创新规律性认识,发现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与作用机制。第四章,采取层层递进的方式,根据建筑设计研究的特点对教育学领域的教学方式进行适应性整合与归纳,引入教学行为研究。运用整合理论构建“教学方式整合模型”,将我国教学方式新成果整合到四个象限中,以此为工具分析适应教育变革的教学需求,总结共性与趋势。第五章,提出以教学需求作为教学空间设计的重要创新驱动,构建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理论框架,从理论基础、设计原则、设计程序与设计内容方面对传统教学空间的研究与设计进行适应性调整,建立主体研究框架。下篇:设计策略研究(第六、七、八章)第六章,从教学空间框架层面,对教学空间集的设计策略进行研究。对传统研究与设计中采取的单一“功能区”概念进行改良,提出适应教育变革的教学空间集模式、指标区间与组合方式,为多样化的教学需求提供全面的教学空间框架类型。第七、八章,从教学空间要素层面,分别对功能场室和共享空间的设计策略进行研究。基于教学需求归纳10条设计原则,对各空间要素的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功能模块设计与功能模块空间整合进行研究,梳理各空间要素的新功能、新定位、新场景与新形态。在功能场室方面,提出功能复合化的“教学中心”概念优化传统研究中的“专用教室”,共构建15大“教学中心”;在共享空间方面,分别对室内开放空间、校园景观与室外运动场地/设施的设计策略进行研究。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了文章的成果——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研究核心内容,指出研究的不足与后期研究展望。

李文静,马秀峰[4](2020)在《我国家政教育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探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探求我国家政教育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以"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利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在家政教育领域的研究相对薄弱,作者及研究机构数量较少,且缺乏相应合作;研究重点聚焦在家政教育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家政职业教育、学校家政教育以及家政服务等方面;并逐渐向注重家政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聚焦高校家政专业发展、关注弱势群体家政教育研究等方面发展。为进一步增强我国家政教育研究的生命力,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注重从加强家政教育研究力度、细化和深化研究、拓宽研究视野、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等方面进行,以期为我国家政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提供有力支撑。

房洁[5](2019)在《对学生进行家政教育和法律教育意义浅谈》文中认为在核心素养理念的背景下,教师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要把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升到教育日常上来。素质教育应该是一种观念,一种教育观,知识能力并重,给每一个受教育者提供充分发展的条件与帮助,注重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此这种教育应该是可以必须贯彻在每一个教学内容中和每一个教育环节中,家政教育和法律教育就是长期坚守的教育标杆。

刘杨,刘岩,耿静静[6](2017)在《韩国家政教育发展及其启示》文中认为开展家政教育有利于个人生活品质的提高和民族素质的提升,现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韩国家政教育发展水平居于世界前列,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韩两国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具有很多相似之处,韩国家政教育对我国家政教育可持续发展有借鉴意义。文章从韩国家政教育发展历程出发,借鉴韩国家政教育经验,提出发展我国家政教育应从政策引导和加大宣传、提升家政教师师资水平、完善家政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发展适合国情的家政教育等方面入手,促进我国家政教育发展。

苏春鹏[7](2016)在《日本中小学家政科教育研究 ——基于家政科课程的分析》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的提高,吃饱穿暖已不再是难题,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明显提高。使生活过的更加舒适科学化,家庭更加和睦。子女教育、营养保健、家庭理财、居住环境的舒适、生活品质的提高等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密切关注的话题,而这些话题在日本已经进入中小学课程中,成为家政科教育的内容。因此,日本的家政教育是值得我国借鉴的。本文将在梳理日本家政课历史、分析日本中小学家政科学习指导要领的基础上,阐明日本家政课的现状,揭示日本中小学家政科的课程发展特点,分析其发展过程。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可能的建议。本文分为四章:导论阐述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通过对相关国内外文献的综述,阐明当前教育界对日本家政科的主要研究现状,界定家政学、家政教育的概念。第一章论述日本家政科教育的历史沿革。按时间顺序阐明二战前、战后初期以及当代日本中小学家政科的开设与发展过程。第二章重点论述日本家政科的基础教育理论,并分析日本学习指导要领对日本家政科的指导作用。分析日本中小学家政科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评价。第三章结合一堂日本小学家政科的教学案例,来展现小学家政科的教育特点。日本小学家政科注重动手操作能力,课堂以少量的教师讲解和大量的自主操作、小组讨论构成。小学家政科作业是富有童趣、具有艺术性和科学性的。第四章论述今后的日本家政科的发展以及对我国的启示。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充当家政教育角色的是劳动技术课。因此针对我国劳动技术课发展中有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建议。

罗开国[8](2015)在《日本中小学家政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实施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育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是外部环境,家庭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家庭教育在家庭环境中发挥育人的功能,使家庭成员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对人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家庭和社会都有积极影响和重要意义。家政教育(日本称“家庭科”)以家庭生活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家庭生活规律,解决家庭问题,是指导人们改善物质、文化、情感和社交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家政教育根据对象不同,涉及的教育范围也有所不同,通常基础教育阶段的家政教育一般以家政实务为主,兼顾家政学理论。在培养个人素质方面,家政教育和家庭教育有共同的目标。现代家政教育产生于19世纪末期的美国,后传入日本并全面普及,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无论在中小学还是高等教育阶段,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培养等方面,日本一枝独秀,已形成较为完备的模式,多方面值得我国借鉴。本文采用文献法、分析法、比较法和例证法,主要针对日本中小学家政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实施现状进行阐述和分析,总结日本中小学家政教育的经验,为我国家政教育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的主体内容由以下部分组成:第一章为绪论,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现状、目的和意义、思路和方法;第二章阐述家政教育及其发展历程,包含家政教育及关联理论、特征与意义、兴起与发展以及日本中小学家政教育的发展历程;第三章描述日本中小学家政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以2009年为代表。第四章研究日本中小学家政教育的实施现状,包含外部保障、课程设置与修习要求、师资保障、教材研发、教学方式以及日本中小学家政教育的案例。第五章包含日本中小学家政教育的经验和启示,首先总结日本中小学家政教育的经验,并提出对我国的启示,包含引进现代家政教育体系;改善家政教育办学条件;加强家政教育师资建设;探索创新家政教学手段。

李磊,高巍[9](2015)在《中小学教师家政教育素质现状调查研究——基于吉林省196名教师为个案》文中研究说明中小学家政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工程,未来社会发展的长远需要。本文运用问卷法、访谈法、实地研究方式,对吉林省内196位教师家政教育认知、家政教育内容及素养等方面开展了全面调查,并从教育管理部门、学校领导、教师、家长、社会等角度提出提升教师家政素养的具体策略建议。

薛霜霜[10](2015)在《中日小学阶段家政教育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世界家政教育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日本家政教育经过了一系列的变革形成了举世公认的完整的家政教育学校教育体系。文章通过中日小学阶段家政教育对比,以反思我国现行小学家政教育的缺失和不足,从而试图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我国家政教育发展。

二、家政教育与中小学生素质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家政教育与中小学生素质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日本小学家庭科课程研究及启示 ——基于新课改的日本小学家庭科《学习指导要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依据
        1.基于我国家政教育的历史传统
        2.现代社会及家庭发展的时代要求
        3.基于劳动教育的内在诉求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概念界定
        1.家政学(Home Economic)
        2.家庭科(Home Economic Education)
一、日本小学家庭科及其《学习指导要领》的演进
    (一)日本家庭科的诞生
        1.家庭科的诞生
        2.家庭科地位的确立
    (二)日本小学家庭科《学习指导要领》的确立和发展
        1.战后重建时期(1949-)
        2.技术革新时期(1958-)
        3.男女共修时期(1977-)
        4. “生存力”时期(1998-)
    (三)新版日本小学家庭科《学习指导要领》
        1.日本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2.日本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3.新版日本小学家庭科《学习指导要领》的基本框架
二、日本小学家庭科课程目标
    (一)日本小学家庭科课程目标的改定要点
        1.小学家庭科课程总目标的变化
        2.小学家庭科课程子目标的变化
    (二)日本小学家庭科课程目标的特点
        1.注重资质·能力的明确性
        2.调动经营生活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三、日本小学家庭科课程内容
    (一)日本家庭科课程内容的构成
        1.日本家庭科课程内容的结构
        2.日本家庭科课程内容的具体主题
        3.日本家庭科课程内容的处理建议
    (二)日本家庭科课程内容的特色
        1.课程内容的一贯性和连续性
        2.课程内容的时序性和空间性
四、日本小学家庭科课程实施
    (一)北海道教育大学附属函馆小学课例分析
        1. “单元教学设计”案例概述
        2. “单元教学设计”案例设计分析
    (二) “单元教学设计”的特点
        1.注重问题学习中情境的真实性
        2.注重探究过程的对话性
五、日本小学家庭科的启示及我国小学开设家政课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日本小学家庭科的经验
        1.丰富的学科内涵
        2.稳定的学科地位
        3.系统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的劳动教育
        4.面向社会的课程资源
    (二)我国小学开设家政课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1.我国小学开设家政课程的必要性分析
        2.我国小学开设家政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2)家政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家庭治理能力的实践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基础概念界定
        2.1.1 治理
        2.1.2 家庭治理
        2.1.3 家庭治理能力
        2.1.4 家政教育
        2.1.5 家政素质教育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三元交互理论
        2.2.2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内家庭治理的典范及其现代价值
    3.1 国内家庭治理的典范
        3.1.1 颜之推与《颜氏家训》
        3.1.2 曾国藩与《曾国藩家书》
        3.1.3 傅雷与《傅雷家书》
    3.2 国内治家典范的治理之道
        3.2.1 崇德勉学的修身之道
        3.2.2 勤俭忠孝的齐家之道
        3.2.3 谨慎真诚的处世之道
    3.3 治家之道现代价值的诠释
        3.3.1 重视家庭教育,促进人格发展
        3.3.2 养成良好习惯,优化家庭生活
        3.3.3 维持和睦关系,铸就美满家庭
        3.3.4 彰显家国情怀,共筑文明风尚
    3.4 治家之道对家政素质教育的意义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家政素质教育对大学生家庭治理能力提升的实然性
    4.1 当前大学生家庭治理能力现状分析
        4.1.1 大学生的家庭认知能力欠佳
        4.1.2 大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弱
        4.1.3 大学生的家庭沟通协调能力差
    4.2 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4.2.1 大学生未来身份的特殊性
        4.2.2 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4.3 家政素质教育对大学生家庭治理能力提升的价值属性
    4.4 家政素质教育对大学生家庭治理能力提升的实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家政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家庭治理能力的实践路径
    5.1 转变观念,开展家政素质教育
    5.2 加强理论研究,提供有力指导
    5.3 完善教育内容,因时因地开发
    5.4 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形式
    5.5 坚持专兼结合,发展师资队伍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3)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研究 ——以一线城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上篇: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理论建构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时代变迁引发全球人才培养的新趋势
        1.1.2 教育变革新成果对教学空间的新需求
        1.1.3 教学空间设计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1.2 研究边界
        1.2.1 主要学科:教育学与建筑学
        1.2.2 研究对象:教学空间
        1.2.3 研究视角:教育变革
        1.2.4 地域界定:一线城市
        1.2.5 时间语境:当代
        1.2.6 教育阶段:中小学教育
        1.2.7 教育类型:公办、普通教育
        1.3 研究内容
        1.3.1 影响教学空间设计的教育要素: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
        1.3.2 国内外教育变革与教学空间的理论与实践
        1.3.3 适应教育变革的教学空间设计理论建构与设计策略研究
        1.4 研究综述
        1.4.1 教育变革研究综述
        1.4.2 教学空间研究综述
        1.4.3 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
        1.4.4 总体研究评述
        1.5 研究目的、意义与创新点
        1.5.1 研究目的:应对教学空间设计新挑战,助力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
        1.5.2 研究意义:对现状研究和设计的补充与拓展
        1.5.3 研究创新点
        1.6 研究方法
        1.6.1 跨学科研究
        1.6.2 比较研究
        1.6.3 类型学研究
        1.6.4 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相结合
        1.6.5 文献研究
        1.6.6 前沿会议论坛与网络资源利用
        1.6.7 案例调研、访谈与分析
        1.7 研究框架
        1.8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外中小学教育变革与教学空间的理论与实践
        北美洲
        2.1 美国
        2.1.1 美国现当代中小学教育与教学空间的发展历史
        2.1.2 教育变革与教学空间的新型成果:磁石学校与特许学校
        2.1.3 真实教育与尊重个体差异的教育变革
        2.1.4 开放式与小型教学单元的教学空间
        欧洲
        2.2 芬兰
        2.2.1 芬兰当代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历史
        2.2.2 适应完整公民发展需求的教育变革
        2.2.3 整体性与灵活性的教学空间
        2.3 英国
        2.3.1 英国现当代中小学教育与教学空间的发展历史
        2.3.2 学术教育与个体发展相结合的教育变革
        2.3.3 常规教室与共享功能相结合的教学空间
        2.4 法国
        2.4.1 法国当代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历史
        2.4.2 学术教育与个体发展相结合的教育变革
        2.4.3 基于传统空间模式改良的教学空间
        2.5 德国
        2.5.1 基础知识与个体发展相结合的教育变革
        2.5.2 注重共享空间表达的教学空间
        大洋洲
        2.6 澳大利亚
        2.6.1 澳大利亚当代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历史
        2.6.2 推动个性化教育的教育变革
        2.6.3 极富开放性的教学空间
        亚洲
        2.7 日本
        2.7.1 日本当代中小学教育与教学空间的发展历史
        2.7.2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变革
        2.7.3 常规空间与共享空间共融的教学空间
        2.8 韩国
        2.8.1 韩国当代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历史
        2.8.2 对传统教育弊端进行改良的教育变革
        2.8.3 对传统空间模式进行适应性调整的教学空间
        2.9 新加坡
        2.9.1 新加坡当代中小学教育与教学空间的发展历史
        2.9.2 兼顾学术教育与个性化发展的教育变革
        2.9.3 小型教学单元与灵活性的教学空间
        2.10 国外经验的借鉴与启示
        2.10.1 教育变革的实施途径:教育多样化
        2.10.2 教学空间的设计基础:教学需求
        2.10.3 教学空间的设计程序:多方协同
        2.10.4 教学空间的设计内容:整体设计
        2.11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内中小学教育变革与教学空间的理论与实践
        3.1 我国当代中小学教育与教学空间的发展与探索期(1949年-2010年)
        3.1.1 教育初创期:从旧教育到新教育的过渡(1949年-1966年)
        3.1.2 教育迷茫期:文革影响下的发展停滞(1966年-1978年)
        3.1.3 教育复兴期:教育普及和素质教育探索(1978年-1999年)
        3.1.4 教育转型期:素质教育曲折发展(1999年-2010年)
        3.1.5 历史经验总结:影响教育与教学空间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
        3.2 我国当代中小学教育与教学空间的新变革期(2010年-至今)
        3.2.1 教育发展新环境
        3.2.2 教育政策新导向
        3.2.3 教育变革新驱动
        3.3 我国教育变革新型成果
        3.3.1 基于传统教育进行局部优化
        3.3.2 对传统教育进行系统性革新
        3.4 我国教育变革发展趋势
        3.4.1 课程设置:对学生个性需求的尊重
        3.4.2 教学方式:教育与真实生活的结合
        3.4.3 其他类型: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
        3.5 我国中小学教学空间典型新型成果调研
        3.5.1 上海德富路中学
        3.5.2 深圳荔湾小学
        3.5.3 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科华学校
        3.5.4 北京四中房山校区
        3.5.5 深圳红岭实验小学
        3.5.6 北京中关村三小万柳校区
        3.5.7 北京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
        3.5.8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改造)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适应教育变革的教学需求研究
        4.1 教学方式在建筑学领域适应性研究综述
        4.2 分析工具建构:教学方式整合模型
        4.2.1 影响因素纳入
        4.2.2 模型建构借鉴:整合理论
        4.2.3 教学方式整合模型建构与利用
        4.2.4 完整教学需求集合
        4.3 教学组织下的教学需求发展研究
        4.3.1 行政班制教学
        4.3.2 包班制教学
        4.3.3 走班制教学
        4.3.4 混班/混龄制教学
        4.3.5 研究小结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适应教育变革的教学空间设计理论框架建构
        5.1 设计创新驱动的丰富
        5.2 理论基础:教育学与建筑学相关理论
        5.2.1 “做中学”理论
        5.2.2 建构主义理论
        5.2.3 问题求解理论
        5.2.4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5.2.5 学校城市理论
        5.2.6 空间环境教育理论
        5.3 设计原则:教育学与建筑学的相辅相成
        5.3.1 适应当下并面向未来的教学需求
        5.3.2 促进教育的良性发展
        5.4 设计程序:多方协同的良性互动
        5.4.1 教育机构:空间的需求提出者与评价者
        5.4.2 设计机构:空间的表达者与中坚力量
        5.4.3 政府管理机构(或代建机构):空间发展的推动者
        5.4.4 施工机构:空间建造品质的保障者
        5.4.5 设备研发与供应机构:空间运营的支持者
        5.5 设计内容:对传统设计方法与策略的适应性调整
        5.5.1 空间框架:教学空间集
        5.5.2 空间要素:功能场室与共享空间
        5.6 本章小结
下篇: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第六章 适应教育变革的教学空间集设计策略
        6.1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
        6.1.1 教学空间集
        6.1.2 组成要素
        6.1.3 教学空间集类型学最新研究综述
        6.2 教学空间集模式集合建构
        6.2.1 教学空间集模式大类
        6.2.2 教学空间集模式子类
        6.2.3 教学空间集模式集合
        6.2.4 教学空间集模式实例
        6.3 教学空间集指标研究
        6.3.1 相关研究综述与研究样本选取
        6.3.2 单位教学空间集内的学生人数
        6.3.3 单位教学空间集的面积指标
        6.3.4 教学空间集指标优化与建议
        6.4 教学空间集组合方式
        6.4.1 串联组合
        6.4.2 围绕全校共享空间组合
        6.4.3 空间立体互通组合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适应教育变革的功能场室设计策略
        7.1 相关概念界定与技术路线
        7.1.1 教学中心
        7.1.2 技术路线
        7.2 设计原则
        7.2.1 空间形式:多样化与个性化
        7.2.2 空间功能:功能复合化
        7.2.3 空间边界:灵活性、透明性与复杂性
        7.2.4 空间环境:沉浸式教学氛围
        7.2.5 空间要素:设计要素教材化
        7.2.6 空间交互:泛在互联的智慧校园
        7.2.7 空间品质:人文关怀
        7.2.8 空间余地:留白设计
        7.3 集体中心(原普通教室)
        7.3.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单一授课
        7.3.2 功能复合化的“集体中心”
        7.3.3 功能最简化的精神属性“集体中心”
        7.4 信息共享中心(原图书馆/室)
        7.4.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以书为本
        7.4.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自主学习与交互场所
        7.4.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4.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独立馆室与开放式阅览区
        7.5 科研中心(原实验室)
        7.5.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以仪器为本
        7.5.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授课与操作并重
        7.5.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5.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开放空间与高新实验设备相结合
        7.6 人文中心(原史地教室)
        7.6.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单一授课
        7.6.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文化高地
        7.6.3 功能模块设计与空间整合:氛围营造
        7.7 艺术中心(原美术、书法教室)
        7.7.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授课练习
        7.7.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素质拓展
        7.7.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7.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开放展示
        7.8 表演中心(原音乐、舞蹈教室)
        7.8.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单一授课
        7.8.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表演功能强化
        7.8.3 功能模块设计与空间整合:多样化与专业化
        7.9 生活技能中心(家政教室,原劳技教室)
        7.9.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模仿操作
        7.9.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真实技能获取
        7.9.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9.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氛围营造
        7.10 互联网中心(原计算机教室)
        7.10.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以设备为本
        7.10.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提升信息素养
        7.10.3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互联网共享区与辅助教学资源
        7.11 创新中心(创客教室、STEM教室等)
        7.11.1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创新与实践
        7.11.2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11.3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氛围营造
        7.12 生活中心(原食堂与学生宿舍)
        7.12.1 食堂:适应学生新的生活习惯与教学行为外延
        7.12.2 学生宿舍:空间品质打造
        7.13 运动中心(原风雨操场)
        7.13.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经济性为本
        7.13.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多样化运动
        7.13.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经济性与多样化兼顾
        7.14 教师研修中心(原教务办公室)
        7.14.1 传统办公需求与设计:独立办公场所
        7.14.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适应教师成长
        7.14.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14.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办公环境营造与教育属性强化
        7.15 民主管理中心(原行政办公室)
        7.15.1 传统办公需求与设计:权威塑造
        7.15.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民主塑造
        7.15.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15.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去中心化
        7.16 社区纽带中心(原校门和围墙)
        7.16.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隔离社区
        7.16.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社区纽带
        7.16.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16.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共享与纽带
        7.17 卫生中心(原卫生间)
        7.17.1 传统需求与设计:基本生理需求
        7.17.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卫生意识与心理尊重
        7.17.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17.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如厕环境与空间趣味性
        7.18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适应教育变革的共享空间设计策略
        8.1 相关概念界定与技术路线
        8.1.1 概念与分类
        8.1.2 技术路线
        8.2 设计原则
        8.2.1 共通性设计原则
        8.2.2 设计要素游戏化
        8.2.3 设计要素自然化
        8.3 室内开放空间
        8.3.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辅助课下活动
        8.3.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辅助与互补结合
        8.3.3 “辅助”定位下的功能模块设计:舒适性与趣味性
        8.3.4 “互补”定位下的功能模块设计:开放性与灵活性
        8.3.5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开放式空间边界
        8.4 校园景观
        8.4.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视觉观赏为本
        8.4.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教育属性强化
        8.4.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8.4.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复杂化校园景观设计
        8.5 室外运动场地/设施
        8.5.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单一性与无趣性
        8.5.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多样性与趣味性
        8.5.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游戏化与自然化
        8.6 本章小结
结论
    主要成果与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我国家政教育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现状分析
    (一)文献数量分析
    (二)作者及机构分析
    (三)研究主题聚类分析
        1. 家政教育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研究。
        2. 弱势群体的家政培训研究。
        3. 家政职业教育研究。
        4. 家政服务研究。
        5. 家政人才培养研究。
        6. 学校开展家政教育的必要性研究。
二、研究趋势分析
    (一)注重家政人才培养
    (二)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三)聚焦高校家政专业发展
    (四)关注弱势群体家政教育
三、总结与展望

(6)韩国家政教育发展及其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发展历程
    (一) 蓬勃发展期 (20世纪60-70年代)
    (二) 平缓发展期 (20世纪80年代)
    (三) 黄金发展期 (20世纪90年代后至今)
二、发展经验
    (一) 创设良好家政教育环境, 政府及行业协会提供多样化支持
    (二) 家政教育学科体系完善
        1. 基础教育阶段的家政教育备受重视
        2. 高等教育阶段的家政教育学科体系完备
        3. 继续教育阶段的家政教育种类丰富
    (三) 采取多种措施, 提升家政教师水平
        1. 严格的准入机制为从事家政教育行业设立门槛
        2. 家政教师晋级制度分明, 注重在职培训
    (四) 传承韩国传统文化, 实现家政教育本土化
        1. 家政教育与韩国传统文化结合
        2. 课程设置因地制宜
        3. 融入家庭教育
三、对我国的启示
    (一) 通过政策引领、加大宣传促进家政教育发展
        1. 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2. 加大宣传, 在全社会推广家庭生活科学知识
    (二) 多途径、多方式提升家政教师队伍水平
    (三) 完善家政教育体系, 健全系统化人才培养体系
        1. 形成各阶段家政教育的“发展阶梯”
        2. 家政教育内容传授上应注意由浅入深
        3. 有计划地开展非学历家政职业教育培训
    (四) 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 发展中国特色的家政教育
        1. 充分挖掘我国传统家政文化中的精华, 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开展家政教育
        2. 转变观念, 借鉴国外经验发展中国特色的家政教育
        3. 家政教育应适应国情及行业发展需要, 培养出一批留得住、用得上、满足本土需求的高素质家政专业人才

(7)日本中小学家政科教育研究 ——基于家政科课程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思路
        一、研究缘起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三、研究目的、方法和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家政教育研究
        二、国外家政科教育研究
第一章 日本家政科教育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战前中小学教育中的家政科
        一、家政科的产生
        二、小学家政科地位的确立
        三、中学的家政科
        四、高等教育的家政科
    第二节 战后初期的家政科发展
        一、战后课程改革起因
        二、小学现代家政科的开设
        三、中学现代家政科的开设
        四、关于“三否定”原则
    第三节 社会的变化和家政科的发展
        一、小学阶段
        二、中学阶段
        三、高中阶段
第二章 日本家政科的课程纲要
    第一节 家政科的意义
        一、独立生活指南
        二、培养科学的思考方法
    第二节 《学习指导要领》中家政科的相关规定
        一、《学习指导要领》的基本概况
        二、《学习指导要领》的历史变迁
        三、“生存力”与学习指导要领
    第三节 家政科的学习目标
        一、小学家政科学习目标
        二、初中技术·家庭科的学习目标
        三、高中家政科的学习目标
    第四节 家政科的学习评价
    第五节 家政科学习内容
第三章 神户大学附属小学家政课案例分析
    第一节 衣生活的变化和衣生活的学习
    第二节 家政科课例分析
        一、课例概述
        二、教学过程
        三、课间访问
        四、日本家政科的特点
第四章 日本家政科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第一节 日本家政科的发展方向
        一、日本专业团体对家政科发展做出的贡献
        二、影响家政科发展的因素
        三、稳定的学科地位
        四、家政科更加强调男女平等
    第二节 日本家政课对我国中小学劳技课改革的启示
        一、我国劳技课的历史
        二、我国中小学劳技课的现状
        三、发展我国家政教育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8)日本中小学家政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实施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家政教育及其发展历程
    2.1 家政教育
    2.2 家政教育的特征与意义
    2.3 家政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2.4 日本中小学家政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 日本中小学家政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3.1 日本中小学家政教育的目标
    3.2 日本中小学家政教育的内容
第四章 日本中小学家政教育的实施现状
    4.1 日本中小学家政教育的外部保障
    4.2 日本中小学家政教育的课程设置与修习要求
    4.3 日本中小学家政教育的师资保障
    4.4 日本中小学家政教育的教材研发
    4.5 日本中小学家政教育的教学方式
    4.6 日本中小学家政教育的案例
第五章 日本中小学家政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5.1 日本中小学家政教育的经验
    5.2 日本中小学家政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9)中小学教师家政教育素质现状调查研究——基于吉林省196名教师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及步骤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2.2 对教师关于家政教育内涵认识的调查分析
    2.3 对教师家政教育教学行为调查分析
3 提升中小学家政教育教师素质的策略
    3.1 加强教育部门对家政教育的引导, 营造家政教育教师成长环境
    3.2 消除社会偏见, 鼓励教师从事家政素质教育教学工作
    3.3 提高专业教师待遇, 加强教师家政教育素质培训

(10)中日小学阶段家政教育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家政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二、中日小学阶段家政教育历史发展简介
    1. 日本小学家政教育的历史发展概况
    2. 中国小学家政教育的历史发展概况
三、中日小学阶段家政教育比较
    1. 家政教育目标比较
    2. 家政教育课程的内容设置比较
    3. 家政教育的师资队伍比较
    4. 家政教育教学条件比较
四、中日小学阶段家政教育比较的启示
    1. 政府重视和政策引领使小学阶段家政教育的地位得以确立
    2. 高校家政学理论研究应立足于小学教学实践, 加强对家政教育理论的本土化研究
    3. 加强家政教育师资的培训, 培养合格的家政师资
    4. 针对地区特有条件, 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 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家政教育体系

四、家政教育与中小学生素质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日本小学家庭科课程研究及启示 ——基于新课改的日本小学家庭科《学习指导要领》分析[D]. 王馨彤. 渤海大学, 2021
  • [2]家政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家庭治理能力的实践路径[D]. 杨喆. 河北科技大学, 2020(07)
  • [3]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研究 ——以一线城市为例[D]. 苏笑悦.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1)
  • [4]我国家政教育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探究[J]. 李文静,马秀峰. 中国成人教育, 2020(03)
  • [5]对学生进行家政教育和法律教育意义浅谈[J]. 房洁. 才智, 2019(25)
  • [6]韩国家政教育发展及其启示[J]. 刘杨,刘岩,耿静静. 世界教育信息, 2017(16)
  • [7]日本中小学家政科教育研究 ——基于家政科课程的分析[D]. 苏春鹏. 华东师范大学, 2016(09)
  • [8]日本中小学家政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实施现状研究[D]. 罗开国. 延边大学, 2015(03)
  • [9]中小学教师家政教育素质现状调查研究——基于吉林省196名教师为个案[J]. 李磊,高巍.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5(20)
  • [10]中日小学阶段家政教育比较研究[J]. 薛霜霜.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5(02)

标签:;  ;  ;  ;  ;  

中小学生家政教育与素质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