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劝是追逃的有效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杨尚[1](2020)在《安徽省传统侵财案件多发的原因及防范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公共服务的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民的基础生活需要保证,人民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充实。传统侵财包括盗窃、抢夺、抢劫及传统诈骗(除新型电信诈骗),近年来持续高发,严重影响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已经成为困扰公安机关和政府部门的社会治安难题。在开展多次专项整治行动后,仍未有所好转,犯罪仍有反弹。如何有效控发案,建立长效机制,从源头控制犯罪,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意义。笔者在有关专家对传统侵财犯罪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比较国内外有关文献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传统侵财案件主要特征为:团伙化、跨区域犯罪、技术型及低龄化。案件多发的原因涉及犯罪成本过低、贫富差距的加大、前科人员管控不到位等,针对防范对策,稳定治安秩序方面提出了:坚持牵头负责制,党内问责促政府责任,列好政府责任清单,建好防控体系,完善责任分担机制,集结社会资源等措施。本文在写作过程中综合使用了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博采众长。其框架结构及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从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及方法、研究创新等方面说明本文写作的相关问题;第二章,阐述本文的公共管理理论基础;第三章,分析安徽省传统侵财案件多发问题的现状和特点;第四章,分析安徽省传统侵财案件多发产生的原因;第五章,根据前文分析,提出解决安徽省传统侵财案件多发问题的措施及建议;第六章,对全文进行总结。本文的创新意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以真实数据及接触的案件为载体,大数据分析为平台,让数据说话,以公共管理学为契机全面掌握传统侵财案件多发的前因后果及打击、防范方法;(2)多维度多角度揭示了影响传统侵财案件多发的原因及内在联系;(3)本文选题新颖,以安徽省作为特定对象,根据安徽省传统侵财案件的特点,结合工作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控制传统侵财案件多发的政策策略。
李冠煜,舒铭[2](2020)在《境外在逃人员自首制度司法适用研究:实质根据、成立条件与量刑规则》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境外追逃实践中存在诸多自首情形(以下简称"限期自首"),此类自首的认定与《刑法》规定的自首制度(以下简称"法定自首")存在一定冲突,所以,不能机械地套用后者的成立条件、量刑规则去解决前者的适用问题。对此,首先需要重新探讨限期自首制度的实质根据,在此基础上,然后着眼于自首的成立条件,分别研究如何认定其投案自动性、投案接受主体和投案时间,最后从劝返承诺及其对量刑的影响方面,分析这类自首情节的量刑规范化路径。
殷超峰[3](2018)在《中国反腐败跨境追逃国际合作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对外交往不断加深,人员和资产的跨境流动也更加便捷。几乎与之相伴而生的,便是中国腐败犯罪的涉外性趋势日益显着,腐败分子在国内实施犯罪并积累大量资金后,为逃避法律制裁纷纷携款外逃。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腐败分子的外逃人数和携款金额不断攀升,不但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还在社会公众中引发较多负面评价。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历来重视反腐败工作,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跨境追逃的力度不断强化,反腐败国际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得到发展,并取得积极成效。但是,应当看到,中国现阶段的反腐败跨境追逃仍是困难重重。在外部因素上,由于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司法体制、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和分歧,在开展反腐败跨境追逃的过程中,尤其是作为中国腐败分子外逃主要逃往地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与中国进行相关合作的意愿并不强烈,甚至设置种种障碍。在内部因素上,中国立法和司法相对滞后,与国际条约和国际通行做法存在较多的不协调、不一致,跨境追逃经验不足,对外国法律制度和司法程序欠缺了解,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也有待提高。因此,只有通过回顾实践、总结经验、深化共识,才能不断提升中国反腐败跨境追逃国际合作的水平,从而构建和优化以国际合作为着力点的反腐败跨境追逃常态机制。第一章,中国反腐败跨境追逃国际合作基本理论。本章从学理和立法的角度对“腐败”、“腐败犯罪”的概念进行阐述,论证了腐败的本质特征乃是公共权力的异化;从外逃主体、外逃方式和外逃去向等三个方面归纳出现阶段中国腐败分子外逃的基本特征,并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反腐败跨境追逃的最新成果;国际合作是中国开展反腐败跨境追逃的应然举措,具有现实必要性,而国际合作基本原则是中国开展相关工作的指导和依据。第二章,中国反腐败跨境追逃国际合作的基本框架。全球性、区域性和双边性的机制是中国反腐败国际合作的基本框架,本章将分别对上述三种合作形式进行阐释。在全球合作平台下,《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体现了各国在打击跨国腐败犯罪上的最新共识,在立法上有诸多更新和突破,国际刑警组织在对外逃腐败分子的通缉、引渡、遣返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区域合作论坛下,通过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等,中国反腐败跨境追逃逐渐从“被动参与”向“积极主导”转变;而在双边合作机制下,强化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东盟等腐败分子外逃主要逃往地的合作是中国当前开展反腐败跨境追逃的重要内容。第三章,中国反腐败跨境追逃国际合作的主要途径。本章从引渡的概念和历史沿革入手,以中国新近的引渡实践为切入,以案例为要素,着重分析了引渡诸原则的发展趋势并借以作为运用引渡措施的有效前提。基于现实原因而发展的移民遣返、异地追诉和劝返等引渡替代措施是中国现阶段反腐败跨境追逃的重要方式,通过案例引入,对引渡替代措施的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细化说明。第四章,中国反腐败跨境追逃国际合作的刑事司法协助。本章首先明确了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相关概念及其范畴,重点梳理了中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新常态,比如主动协助、远程视频听证、执法合作和资产追回等;并陈说了中国现阶段在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方面的立法和实践。第五章,中国反腐败跨境追逃国际合作的改进策略。本章以中国反腐败跨境追逃国际合作的现实障碍为立足点,通过整体评价,从加快签订引渡条约、弱化死刑负面影响、完善国内专门立法、强化犯罪资产追回、注重自身能力提升等五方面为突破口,以期建立科学、稳定、有效的反腐败跨境追逃国际合作常态机制。
薛丰民,黄鹏[4](2017)在《中国反腐败境外追逃实践之劝返模式研究》文中提出反腐败境外追逃实践中,劝返模式追逃效果显着。劝返是国家机关在发现地国相关部门的配合或不干涉下,直接或并间接地采取劝说沟通的方式,使得刑事外逃人员主动或同意回国归案的一种刑事司法措施。劝返在反腐败境外追逃中高效便捷,优势明显。宜将劝返模式运行的程序、实体以及具体工作法制化、规范化。
德丽娜尔·塔依甫[5](2017)在《追捕在逃人员研究》文中提出追捕在逃人员,简称“追逃”,是一种基础性兼具综合性的侦查措施,是各级公安机关侦查部门侦查办案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同时也是实现侦查与诉讼目的的基本途径与桥梁。随着“清网行动”、“猎狐行动”、“天网行动”等一系列全国性追逃专项行动的开展,一大批在逃犯罪嫌疑人相继落网,不仅有效遏制了当前犯罪形势的进一步恶化,使社会环境得到有效治理,而且极大打击了在逃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使侦查打击犯罪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但是,随着现代社会流动加剧、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球化进程势不可挡,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后潜逃路径、方式、手段等都呈现多元化和不定化的发展趋势,仍有大量在逃人员逍遥法外,如何依照法定程序科学高效的开展追逃工作是我国侦查实务部门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近年来,学界对于追逃问题的理论探讨也不断升温,取得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理论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多是从法律规制、法律困境等方面对追逃程序进行深入研讨,从侦查学的角度对追逃问题的探究也多是对某一种追逃措施或追逃技战法的应用,对追逃问题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较为匮乏。因此,系统化的追逃问题研究正面临着理论与实务的双重需求。鉴于上述原因与现状,本文力求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寻求追逃理论与实践的平衡,以解决追逃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从侦查学的视角对追捕在逃人员的基本现状、域外经验、难点剖析、措施分类、机制优化与创新等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为侦查学基础理论研究和追逃实践创新贡献绵薄之力。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对我国现阶段追捕在逃人员进行总体概述,包括对追捕在逃人员基本概念的界定、工作发展历程的回顾、适用法律法规的梳理、基本分类与功能的概论。第二章是本文试图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鉴于追逃工作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务实性,笔者运用文献研究法,在广泛查阅和研读美国、英国等域外国家大量外文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将追逃制度相对成熟的美国、英国以及国际刑警组织的追逃工作圈定为研究重点,深入剖析他们在追逃情报、机构设置、机制运行、专项行动布署等方面的具体方法,并对其进行提炼与升华,从中汲取多标签分类的美国追逃模式、网络化治理的英国追逃模式以及信息共享的国际刑警组织追逃模式的有益经验,期待为完善我国追逃机制提供借鉴和参考。第三章的写作采用了实证的研究方法,笔者通过对100个典型的追逃案例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进一步客观阐明了现阶段我国追捕在逃人员工作之现状以及在逃人员心理特征和活动规律的刻画等内容。第四章对追捕在逃人员最棘手的问题——积案追逃,从主观和客观方面进行了全面解析。在特殊地理环境、反侦查信息漫溢、日渐缺失的警民互信等客观制约因素和追逃责任不明确、追逃主体不专职、追逃机制不完善等主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积案追逃陷入了守株待兔的尴尬境地。第五章以类型化研究为范式,将现阶段追逃实践中具有普适性的措施与方法加以归类提炼,并以不同追逃措施的主要驱动力为界限,将追捕在逃人员的措施基本归纳为情感驱动型、信息驱动型、技术驱动型以及社会驱动型四类追逃措施,对每种类型追逃措施的基本内涵和具体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基于上述有关追逃问题的阐述和剖析,笔者在第六章从宏观的角度对现阶段我国追捕在逃人员的优化与重构试图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期冀能对现阶段的追逃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韩利[6](2016)在《论《北京反腐败宣言》对中国反腐败境外追赃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鉴于亚太地区成为贪腐人员转移赃款赃物的主要流向地,借助APEC的国际影响和缔约国之间的共识,不断密切APEC缔约国间的反腐败追赃合作,对中国依法追诉腐败犯罪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以往,囿于法律依据单薄、执法途径溃乏、司法合作低效和重追逃轻追赃思维定势等原因,反腐败境外追赃成效不甚理想。2014年11月,《北京反腐败宣言》出台,对缔约国之间境外追赃法律制度的完善和追赃方式的整合有望破解这一难题,成为惩治腐败犯罪的利器。应当说,在对《宣言》的产生背景、涉及追赃举措的变化和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等内容进行梳理后,不难发现:《北京反腐败宣言》对反腐败境外追赃的法治建设将产生深远影响,势必为反腐败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冀云鹏[7](2016)在《规劝在逃经济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的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大量新型产业出现,金融行业尤为突出,网络融资平台、投资机构层出不穷,促进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与此同时,大量经济犯罪也随之伴生,非法集资、非法传销、贷款诈骗、非法经营等案件到了一个高发的节点。大量经济犯罪人员在非法获得巨额利益后,携巨款远渡国外躲避刑事处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额经济损失。公安机关作为国家政权中的暴力机构,肩负着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打击经济犯罪的重要职责,抓捕在逃的经济犯罪人员,是公安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猎狐行动”开展以来,公安机关从69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抓获外逃经济犯罪人员680名,并且抓获人数还在不断上升。在抓捕外逃经济犯罪人员过程中,公安机关通常需要克服语言不通、气候不适、地域不熟等客观因素,最重要的还是国内法律与逃犯居住地国家法律适用问题。往往抓捕一名外逃经济犯罪人员需要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同时还要与当地司法机构进行司法协调,然而最终未必能够达到惩戒犯罪的效果。为此公安机关在诸多尝试以后,发现通过规劝经济犯罪嫌疑人主动投案自首的工作方法,可以使公安机关在追逃时,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追逃成本。我们认为,合理的运用规劝的方法,有利于公安机关更好的完成对经济犯罪嫌疑人的追逃工作。规劝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是公安机关使用的非暴力打击犯罪的手段,虽然在刑事强制力度相对于其他打击犯罪的手段较弱,但是却因为其独特的感化作用,在司法实践中有着非常好的作用。相比于其他追逃手段,规劝具有着追逃成本低,追逃成效高等优势。尤其是在侦办陈年积案和旧案时,这种优势尤为明显。实践证明,通过规劝的方式对在逃经济犯罪嫌疑人进行劝说,不仅能够体现我国对经济犯罪在逃人员“宽严相济”的政策,同时简化了办案程序,减少了资源浪费,是一种高效而又成功的追逃模式。现阶段我国的追逃工作还没有成型机制,这就需要我们不停的探索、研究这种方法,才能更好的发挥出他低成本、高效率这一打击犯罪的优势。
覃珠坚[8](2016)在《刑事外逃犯追缉方法之适用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中国追缉外逃犯较为有效的主要有引渡、遣返、异地追诉和劝返四种方法,但在适用中仍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适用引渡要注意灵活使用其国际公认的适用原则;适用遣返要注意解决司法协作问题,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法治的认同;适用异地追诉要注意解决管辖权让渡的问题,依法提供追诉需要的证据材料;适用劝返要注意解决自首适用问题,要讲究策略,灵活操作。
余贺伟[9](2015)在《论我国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体制机制的构建与形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腐败官员境外潜逃和腐败资产跨境转移问题较为严重,从有利于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消除过往腐败存量、实现腐败"治本"的目的来看,实行国际追逃追赃十分必要。但我国当前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并没有形成常态化的体制机制,因此,需要完善国内法及国际法律体系,建立健全国内及国际机制,构建常态化、长期性体制机制。
吴炎成[10](2015)在《网上追逃及其法律规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首先对网上追逃的定义、内涵、作用、依据进行介绍,并以网上追逃的特征分析为切入点,将网上追逃与通缉、办案协作、边控等追逃措施比较研究,阐述了近年来我国公安机关实施网上追逃中存在的诸如缺乏法律依据、无证执法、超期羁押、滥用错用、被抓获人员诉讼权利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分析原因认为网上追逃在立法上缺位、法律性质模糊、配套规范不足、监督制约不力、过错追责不清晰等。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网上追逃法制化构建的观点,并从完善立法、重构规范制度、强化监督等方面提出完善网上追逃的具体构想,试图从制度和程序建设角度对网上追逃进行法律规制。本文共分四部分,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网上追逃概述。该部分对网上追逃的定义、内涵、作用、依据等基本范畴进行介绍,重点对网上追逃的定义和内涵展开分析,认为网上追逃是国家侦查机关行使侦查权的一种专门侦查措施,分析了网上追逃的主体、目的、对象、依据,对网上追逃进行重新认识。第二部分,网上追逃特征分析。笔者尝试以网上追逃的特征分析为切入点,认为网上追逃具有职能性、强制性、相对秘密性、技术性、社会性的特征,结合网上追逃与通缉、办案协作、边境控制、规劝自首比较研究,力图对网上追逃有更加深入而全面的理解。第三部分:网上追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笔者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目前公安机关网上追逃普遍存在的诸如缺乏法律依据、法律文书使用不规范、超期羁押、滥用错用等问题进行概括,总结公安机关网上追逃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立法缺位、法律性质模糊、配套规范制度不足、缺乏监督制约机制、缺乏过错追责等。第四部分:完善网上追逃的构想。在阐述问题和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笔者提出对网上追逃进行法制化构建。认为网上追逃法制化构建应当遵循程序法定原则、比例原则、人权原则、司法审查原则,并提出从完善立法、完善配套规范、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完善权利救济和过错追责制度等对网上追逃进行法律规制的具体构想。
二、规劝是追逃的有效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规劝是追逃的有效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安徽省传统侵财案件多发的原因及防范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
1.1.1 选题缘由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简要的评价 |
1.3 本文逻辑结构及研究方法 |
1.3.1 逻辑结构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意图 |
第2章 传统侵财概念界定与责任政府理论阐述 |
2.1 传统侵财概念界定 |
2.2 责任政府理论 |
第3章 安徽省传统侵财案件现状及特点分析 |
3.1 安徽省传统侵财案件基本现状分析 |
3.1.1 持续高发 |
3.1.2 地域性职业犯罪 |
3.1.3 跨区域犯罪 |
3.1.4 随时反弹 |
3.2 安徽省传统侵财案件特点分析 |
3.2.1 团伙化 |
3.2.2 跨区域 |
3.2.3 技术型 |
3.2.4 难处理 |
3.2.5 低龄化 |
第4章 安徽省传统侵财案件多发的成因剖析 |
4.1 宏观因素 |
4.1.1 犯罪成本低 |
4.1.2 跨地区打击力度不够 |
4.1.3 经济落后 |
4.1.4 经济发展不平衡 |
4.1.5 职业教育资源不足 |
4.2 警方因素 |
4.2.1 缺乏责任担当,前科人员管控不到位 |
4.2.2 各部门协调工作欠缺,多警种合作困难 |
4.2.3 警力配置欠缺,存在管理盲区 |
4.2.4 固定证据困难,流动人口管理松散 |
4.2.5 服务群众意识淡薄 |
4.3 嫌疑人因素 |
4.3.1 暴富侥幸心理 |
4.3.2 得过且过,铤而走险 |
4.4 群众及技术因素 |
4.4.1 防范意识薄弱 |
4.4.2 科技转化能力待提高 |
4.4.3 刑事技术服务未成体系 |
第5章 解决安徽省传统侵财案件多发的对策 |
5.1 坚持牵头负责制,党内问责促政府责任 |
5.1.1 牵头负责促全民防控 |
5.1.2 党内问责促政府责任 |
5.2 列好政府责任清单,建好防控体系 |
5.2.1 理顺执法关系,落实执法责任 |
5.2.2 进行犯罪化研究 |
5.2.3 引入服务承诺机制 |
5.2.4 加强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 |
5.2.5 智能化动态管控 |
5.3 完善责任分担机制,集结社会资源 |
5.3.1 发挥社会组织协同作用,鼓励警企合作 |
5.3.2 首问责任制,加强部门会商 |
5.3.3 完善能力建设机制,打造专业团队 |
5.3.4 上网追逃,提高打击力度 |
第6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境外在逃人员自首制度司法适用研究:实质根据、成立条件与量刑规则(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
(一)限期自首制度的实效性质疑 |
(二)限期自首措施的认定难题 |
1.投案自动性的判断标准模糊 |
2.投案接受主体的范围过小 |
3.投案时间的法定要求缺少灵活性 |
(三)限期自首情节的量刑不够规范 |
1.劝返承诺缺少法律约束力 |
2.自首情节的功能评价不统一 |
二、限期自首的实质根据 |
(一)刑事政策与刑法的应然关系 |
(二)限期自首与法定自首的协调尝试 |
三、限期自首的成立条件 |
(一)投案自动性的缓和认定 |
(二)投案接受主体的适度扩展 |
(三)投案时间的具体判断 |
四、限期自首的量刑规则 |
(一)劝返承诺的量刑限制路径 |
1.劝返承诺主体的限制 |
2.劝返承诺效力的限制 |
(二)劝返承诺的量刑规则构建 |
(3)中国反腐败跨境追逃国际合作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方法、研究难点与创新之处 |
第一章 中国反腐败跨境追逃国际合作的基本理论 |
第一节 腐败与腐败犯罪 |
一、腐败的源起 |
二、公共权力异化——腐败的本质特征 |
三、腐败犯罪——腐败的法律界域 |
第二节 反腐败跨境追逃 |
一、腐败分子外逃近况 |
二、腐败分子外逃特点 |
三、反腐败跨境追逃现状 |
第三节 反腐败跨境追逃国际合作 |
一、国际合作概述 |
二、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
三、国际合作的基本原则 |
第二章 中国反腐败跨境追逃国际合作的基本框架 |
第一节 全球合作平台 |
一、国际条约 |
二、国际刑警组织 |
第二节 区域合作论坛 |
一、亚太经合组织 |
二、二十国集团 |
第三节 双边合作机制 |
一、美国 |
二、加拿大 |
三、澳大利亚 |
四、东盟 |
第三章 中国反腐败跨境追逃国际合作的主要途径 |
第一节 引渡 |
一、引渡的沿革 |
二、引渡的程序 |
三、引渡诸原则的新趋向——以中国的引渡实践为视角 |
第二节 移民遣返——以“赖昌星案”为导入 |
一、移民遣返的主要内容 |
二、对赖昌星实施跨境追逃的策略选择 |
三、移民遣返的特点 |
第三节 异地追诉——以“开平案”、“李继祥案”为引入 |
一、异地追诉与移民遣返、“或引渡或起诉” |
二、异地追诉的特点 |
第四节 劝返——以“胡星案”、“杨秀珠案”为切入 |
一、劝返的实质 |
二、劝返的特点 |
第四章 中国反腐败跨境追逃国际合作的刑事司法协助 |
第一节 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概述 |
一、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涵义 |
二、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特征 |
第二节 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新常态 |
一、主动协助 |
二、远程视频听证 |
三、执法合作 |
四、资产追回 |
第三节 中国的立法与实践 |
第五章 中国反腐败跨境追逃国际合作的改进策略 |
第一节 中国反腐败跨境追逃国际合作的总体评价 |
一、多边机制难以援用 |
二、认知偏见客观存在 |
三、实务操作水平不高 |
四、资产追回有待加强 |
第二节 中国反腐败跨境追逃国际合作的完善路径 |
一、加快签订引渡条约 |
二、弱化死刑负面影响 |
三、完善国内专门立法 |
四、强化犯罪资产追回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4)中国反腐败境外追逃实践之劝返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劝返的性质 |
1. 劝返模式是刑事司法措施还是思想政治工作? |
2. 引渡替代措施的“替代”如何理解 |
3. 劝返是国际合作还是国内司法? |
二、劝返的价值 |
1. 劝返的优势 |
2. 劝返的缺陷及其反驳 |
三、劝返的运行 |
1. 劝返中量刑承诺的效力 |
2. 劝返纳入法制化治理 |
(1) 劝返程序要法制化、规范化 |
(2) 劝返实体要法制化、规范化 |
(3) 劝返工作要法制化、规范化 |
(5)追捕在逃人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二、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四、研究框架和研究创新 |
1 追捕在逃人员概述 |
1.1 概念界定与厘清 |
1.1.1 概念:在逃人员与追捕在逃人员 |
1.1.2 内涵:追捕在逃人员基本内涵 |
1.1.3 外延:厘清相关概念 |
1.2 我国追逃工作发展历程——以“网上追逃”专项行动为切入点 |
1.2.1 第一次“网上追逃”专项行动 |
1.2.2 第二次“网上追逃”专项行动 |
1.2.3 网上追逃专项督察“清网行动” |
1.2.4“猎狐 2014”缉捕在逃境外经济犯罪嫌疑人专项行动 |
1.2.5“猎狐 2015”缉捕在逃境外经济犯罪嫌疑人专项行动 |
1.2.6 国际追逃追赃特别行动:“天网”行动 |
1.3 追捕在逃人员的法律依据 |
1.3.1 法律规定 |
1.3.2 部门规章 |
1.3.3 内部规范性文件 |
1.4 追捕在逃人员的基本类型 |
1.4.1 根据追逃范围不同,分为境内追逃和境外追逃 |
1.4.2 根据侦查权主体不同,分为公安机关追逃工作和检察机关追逃工作 |
1.4.3 根据开展追逃工作规模不同,分为常规性追逃与追逃专项行动 |
1.5 追捕在逃人员的基本功能:控制、震慑与本位 |
1.5.1 控制功能:建立良好社会治安秩序 |
1.5.2 震慑功能:有效遏制刑事犯罪案件的发生 |
1.5.3 本位功能:整体上扭转刑事侦查工作的被动局面 |
2 域外追逃模式探析 |
2.1 美国追逃模式——多标签分类 |
2.1.1 美国追逃模式的样本选择 |
2.1.2 多标签分类的美国追逃模式 |
2.2 英国追逃模式——网络化治理 |
2.2.1 网络化治理的内涵 |
2.2.2 网络化治理的英国追逃模式 |
2.3 国际刑警组织追逃模式——信息共享 |
2.3.1 中枢:一个跨国追逃的重要枢纽 |
2.3.2 信息共享的国际刑警组织追逃模式 |
3 追捕在逃人员现状——以100个典型案例为样本的实证研究 |
3.1 样本基本情况 |
3.1.1 研究背景 |
3.1.2 样本取样 |
3.2 样本分析——在逃人员基本现状 |
3.2.1 从数量看:在逃人员基数大且逐年增多 |
3.2.2 从时间看:在逃人员潜逃时间长 |
3.2.3 从犯罪类型看:在逃人员多涉及重大刑事犯罪案件 |
3.2.4 从主体看:在逃人员年轻化且反侦查能力强 |
3.2.5 从涉案地区看:在逃人员多逃往山区、农村、边境以及沿海地区 |
3.3 在逃人员心理与行为特点刻画 |
3.3.1 理论依据 |
3.3.2 在逃人员心理特点剖析 |
3.3.3 在逃人员行为特点分析 |
3.4 短板:追捕在逃人员存在的问题 |
3.4.1 追逃理念——常态化追逃制度的阙如 |
3.4.2 追逃成本——以经济效益为重的侦查效益观 |
3.4.3 追逃协作——以“人际关系”为核心的协作机制 |
3.5 平衡:追捕在逃人员应协调的基本关系 |
3.5.1 常态化追逃工作与专项行动之关系 |
3.5.2 信息化追逃措施与传统追逃措施之关系 |
3.5.3 侦查保密与侦查公开之关系 |
3.5.4 严格执法与侦查权宜之关系 |
4 追捕在逃人员难点解析——基于追逃中积案问题的视角 |
4.1 追逃中积案问题的概述 |
4.1.1 积案相关概念的界定 |
4.1.2 积案的特点 |
4.1.3 追逃工作中积案形成的主要原因 |
4.2 积案追逃视角下的追逃难点分析 |
4.2.1 客观因素:地理环境、信息社会与警民关系 |
4.2.2 主观因素:追逃主体、体制与机制 |
4.3 积案追逃的价值 |
4.3.1 震慑与警示之法律价值 |
4.3.2 治理与净化之社会价值 |
4.3.3 和谐与稳定之政治价值 |
5 追捕在逃人员基本措施——以类型化研究为范式 |
5.1 追逃措施的分类标准 |
5.2 情感驱动型追逃措施 |
5.2.1 基本内涵 |
5.2.2 圈定重要关系人 |
5.2.3 法律解读,政策攻心 |
5.2.4 以案析理,现身说法 |
5.2.5 温情感化,促其投案 |
5.3 信息驱动型追逃措施 |
5.3.1 基本内涵 |
5.3.2 信息的分类 |
5.3.3 利用犯罪信息追捕在逃人员 |
5.3.4 利用公安信息追捕在逃人员 |
5.3.5 利用社会行业信息追捕在逃人员 |
5.4 技术驱动型追逃措施 |
5.4.1 基本内涵 |
5.4.2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 |
5.4.3 声纹识别技术的应用 |
5.5 社会驱动型追逃措施 |
5.5.1 基本内涵 |
5.5.2 在公安基础工作中充分发动群众 |
5.5.3 通过发布通缉令的方式发动群众 |
5.5.4 利用媒体宣传充分发动群众 |
6 我国追捕在逃人员的优化与重构 |
6.1 资源:促进追逃资源的优化配置 |
6.1.1 警力——有限合理整合 |
6.1.2 信息——无限优化完善 |
6.1.3 保障——技术性与非技术性相支撑 |
6.2 责任:以主办侦查员制度为核心 |
6.2.1 追逃领导力的提升 |
6.2.2 追逃倒查分析机制的完善 |
6.3 激励:完善追逃绩效考核制度 |
6.3.1 现行追逃绩效考核制度的反思 |
6.3.2 现行追逃绩效考核制度的修正与建议 |
6.4 合作:构建社会化追逃格局 |
6.4.1 路径之一:全民合作追逃 |
6.4.2 路径之二:全社会行业合作追逃 |
6.5 机制:制度化的设计与展望 |
6.5.1 追逃合成作战机制 |
6.5.2 防逃控逃机制 |
6.5.3 追逃社会治安防控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6)论《北京反腐败宣言》对中国反腐败境外追赃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宣言》出台的背景 |
(一)腐败赃款外流的趋势明显 |
(二)反腐败境外追赃困难重重 |
(三)中国惩处外逃贪官的决心加大 |
(四)APEC缔约国多年合作反腐的必然成果 |
二、《宣言》出台前中国境外追赃的法律依据和主要途径 |
(一)反腐败境外追赃的法律依据 |
1. 从国际法层面看 |
2. 从国内法层面看 |
(二)反腐败境外追赃的主要途径 |
三、《宣言》对亚太地区追赃国际规则的影响 |
(一)促使亚太各国抓紧签署和完善双边协助协定类条约 |
(二)促成缔约国落实APEC境外追赃的有关国际公约 |
四、《宣言》出台对司法实效的促进 |
(一)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
(二)“海外追赃第一案”① |
的庭审为境外追赃的程序化建设开创了先例 |
(三)推进各经济体对APEC反腐败合作网络的建设 |
五、《宣言》的期待与展望 |
(一)法律制度的体系化 |
(二)司法实践的规范化 |
(7)规劝在逃经济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的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经济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的方法概述 |
(一)现阶段我国经济犯罪现状 |
(二)现阶段我国追逃工作现状 |
(三)目前我国采用的几种追逃方式 |
二、规劝对经济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的作用 |
(一)规劝成为现阶段追逃的有效手段 |
(二)规劝经济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的意义 |
三、规劝经济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的方法 |
(一)把握在逃人员的心理落差 |
(二)做好情感感化工作 |
(三)加大对公安机关追逃工作的宣传力度 |
(四)成立专门的规劝工作小组 |
(五)健全规劝追逃的工作机制 |
四、规劝经济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应注意的问题 |
(一)完善规劝方法的具体操作程序 |
(二)提高规劝经济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的工作效率 |
(三)顾及受害人的感受和社会舆论反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8)刑事外逃犯追缉方法之适用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通过正常合作进行引渡 |
二、利用移民法律进行遣返 |
三、借助外力进行异地追诉 |
四、利用自首制度进行劝返 |
(9)论我国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体制机制的构建与形成(论文提纲范文)
一、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问题 |
(一)我国腐败官员外逃及腐败资产跨境转移的特点 |
(二)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的必要性 |
二、当前我国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采取的相关措施 |
三、我国建立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体制机制的可行性 |
四、建立国际追逃追赃体制机制的具体内容 |
(一)跨国追逃机制 |
(二)跨国追赃机制 |
(三)完善跨国追逃追赃的国内机制 |
(10)网上追逃及其法律规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网上追逃概述 |
(一) 网上追逃的重新认识 |
(二) 网上追逃的内涵 |
(三) 网上追逃的作用 |
(四) 网上追逃的依据 |
二、 网上追逃的特征分析 |
(一) 网上追逃的特征 |
(二) 网上追逃与相关追逃措施比较 |
三、 网上追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 网上追逃存在的问题 |
(二) 网上追逃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
四、 完善网上追逃的构想 |
(一) 网上追逃法制化构建所应遵循的原则 |
(二) 网上追逃法制化构建的具体构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规劝是追逃的有效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安徽省传统侵财案件多发的原因及防范对策研究[D]. 杨尚.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2]境外在逃人员自首制度司法适用研究:实质根据、成立条件与量刑规则[J]. 李冠煜,舒铭.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20(02)
- [3]中国反腐败跨境追逃国际合作问题研究[D]. 殷超峰. 西南政法大学, 2018(07)
- [4]中国反腐败境外追逃实践之劝返模式研究[J]. 薛丰民,黄鹏.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
- [5]追捕在逃人员研究[D]. 德丽娜尔·塔依甫.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17(02)
- [6]论《北京反腐败宣言》对中国反腐败境外追赃的影响[J]. 韩利. 政法学刊, 2016(06)
- [7]规劝在逃经济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的方法研究[D]. 冀云鹏. 吉林大学, 2016(03)
- [8]刑事外逃犯追缉方法之适用探析[J]. 覃珠坚.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16(04)
- [9]论我国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体制机制的构建与形成[J]. 余贺伟. 行政与法, 2015(09)
- [10]网上追逃及其法律规制[D]. 吴炎成. 吉林大学, 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