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初探

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初探

一、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王雪[1](2021)在《网络虚拟社会中青少年思想道德问题及其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网络技术的革新,移动终端的逐渐普及,我国互联网网民的人数逐年递增,其中占主体人群是青少年。互联网凭借它的优势已经衍生出了网络虚拟社会的形态,对青少年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思想道德观念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产生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迷茫与扭曲,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混乱与失控等青少年思想道德问题,亟需加强网络空间的治理。本文首先对网络虚拟社会、青少年、青少年思想道德问题等概念和问题进行了界定和分析,对网络虚拟社会治理和青少年思想道德问题治理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然后从青少年三观的迷茫与扭曲、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混乱与失控、心理的扭曲与心理偏差、政治认同和公共精神的弱化以及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淡薄与欠缺等方面对网络虚拟社会中的青少年思想道德问题进行了探讨,从网络虚拟社会隐匿性与信息传播广泛性的不良影响、国内外社会思潮及错误思想观点在网络虚拟社会中的传播与渗透、青少年稚嫩心理与从众行为的影响等方面对网络虚拟社会中的青少年思想道德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剖析。最后从加强自我教育与道德修养、发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作用、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构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等方面,对网络虚拟社会中的青少年思想道德问题治理路径进行了探讨。

何家旭[2](2021)在《中学生网络暴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网络信息时代在促进社会生产变革及创造人类生活新空间的同时,也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相应挑战。中学生网络暴力问题引发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思考,特别是正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群体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在网络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下,各种复杂因素模糊了中学生正确鉴别及选择网络信息的能力,不知不觉中极易遭受网络暴力的困扰。因此,研究如何防范中学生网络暴力是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需面对的挑战。本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阐述网络暴力、网络欺凌及中学生网络暴力相关概念,通过分析中学生网络暴力案例的具体实际情况,总结归纳出中学生网络暴力的表现形式为校园暴力的新形式和侵犯隐私的人肉搜索。第三部分以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中学开展问卷调查及访谈研究,分析产生中学生网络暴力的原因。第四部分针对中学生网络暴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分别进行阐述,具体表现在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对象、教育者、教育载体、教育环境的挑战。第五部分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因应中学生网络暴力的对策分析,分别是深度挖掘中学网络教育内容、建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对分课堂模式、坚持学生“全人生指导”教育主线、形成良好家庭教育环境、构建中学生德育共同体、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相结合,从教材端、课堂端、学生端、家长端、教师端、社会端六个层面落实防范对策。

郝梦圆[3](2021)在《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包头市Z小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作为传播信息的新媒介,以其海量的信息、共享的资源、个性化的内容等特点,影响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网络用户低龄化日益凸显,小学生成为重要的网络使用群体。因此,加强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既是强化小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意义显而易见,开展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不仅能够规范小学生的网络行为,促使他们文明上网,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社会、学校和家庭应作为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实施主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一方面,社会要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教育环境,为小学生营造积极的网络道德教育氛围;另一方面,学校要对小学生进行系统性的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小学生学习网络道德规范;同时,家庭要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着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本研究聚焦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现状,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进行研究,通过对样本学校的教师、家长和学生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以此发现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对策。研究发现,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开展并不充分,从社会层面看,网络道德教育关注力度不够,网络道德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良好的社会网络道德教育环境尚未形成;从学校层面看,网络道德教育体系不健全,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目标不明确、内容比例少、途径较单一,且教师对网络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知不足;从家庭层面看,网络道德教育重视程度较低,家长的网络道德教育意识淡薄,正向引导不足。针对现阶段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从提高全社会网络道德教育的关注度,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健全学校网络道德教育体系,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提升家庭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强化家庭的道德影响力等方面提出加强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

贾巧森[4](2021)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网络道德提升研究》文中认为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肯定了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意义。我们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视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道德培养,我们要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教育方针,解决好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什么人这个根本性的问题。青少年作为我们祖国的未来和谐社会的伟大希望,其思想道德的形成与水平的高低,必然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道德水平。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青少年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查阅学习资料以及网上聊天,互联网给青少年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弊端,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不确定性,充斥着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不良信息,同时,青少年在“无人监管”的网络可能会做出一些网络失德甚至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道德与法治》作为中学道德培养的主要阵地,在德育教学中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把育人放在教学工作的首要地位,培养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优秀接班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不仅仅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道德,而且还要关注虚拟网络世界中网络道德。本文运用了研究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开展了理论与实践研究。首先,笔者对国内外的中小学网络道德研究进行了梳理,将现代理论和教育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立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其次,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呼和浩特市三所中学的网络道德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结果分析了初中生网络道德现状:初中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自律性不强;教学内容没有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目标没有很好的实现、学生活动流于形式等。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分析了原因:初中生身心发生巨大改变、初中生对网络依赖程度强,初中生网络权利与义务意识模糊;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落后、教师的网络道德素养不强等。笔者研读大量的文献以及结合实际教学从教师、教材以及教学三方面提出对策:德育教师应积极提升网络道德素养、更新教学理念,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深入解读教材:深入分析课程标准、深入分析教材结构、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网络道德教学实践:德育方法多样化、德育手段现代化、德育内容丰富化、课内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等方式。为了使本文具有教学实践性,笔者使用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中的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进行具体说明。

胡艳平[5](2021)在《农村地区青少年道德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青少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青少年时期是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期。农村地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命运和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兴安盟农村地区青少年道德教育展开调查,基于调查数据分析,找到农村地区青少年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在引言中,主要对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创新与不足之处进行阐述。在正文中,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首先,阐述农村地区青少年与道德教育的内涵。其次,对农村地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进行阐述,主要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当代教育、以孝顺父母为支撑的家庭传统伦理教育、以热爱家乡建设农村为使命的感恩教育、以立德修身与心理健康为基石的基础教育等。再次,对农村地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进行阐述:有利于促进农村地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升农村地区家庭的幸福指数、有利于促进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有利于缓解新农村建设劳动力外流问题等。第二部分,阐述农村地区青少年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农村地区青少年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爱国主义民族传统教育重说教而轻体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识记轻践行、孝顺父母家庭教育一味言传而身教不足、热爱家乡建设农村的担当教育流于形式、立德修身与心理健康培育缺乏自觉性等问题。农村地区青少年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家庭道德教育存在功利化的色彩、学校道德教育的应试化方式方法、社会发展进程多元价值观的冲击、青少年受新媒体传播负面性诱导等。第三部分,针对农村地区青少年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对策主要包括:农村地区家庭道德教育重在身教、摒弃农村地区学校道德教育应试理念、补齐农村地区社会道德教育的短板、提升农村地区青少年培育自身道德素养意识等。在结语中,对本文内容加以概括总结,并对未来进一步研究作出展望。

牟文凤,顾训宝[6](2021)在《当前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现象论析——基于对H市四所中学的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是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当前,青少年群体中存在网络语言粗俗、滥造,接触网络成瘾成癖,接触不良网站信息,网络犯罪等道德失范问题,这主要是由学校教育、家庭德育、青少年自身、网络自身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应该通过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教育力量加以解决。

倪茂晋,陆风,宋强[7](2021)在《近20年青少年道德教育研究的现实脉络与演进特征——基于CSSCI来源期刊文献计量分析》文中指出青少年道德教育是青少年研究领域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本文借助文献计量法对近20年CSSCI来源期刊收录的390篇青少年道德教育文献进行分析,从核心作者、论文合着、发文期刊、发文机构、发文数量、科研基金资助等多维视角,全方位展示该领域研究的现实脉络、理论热点及演进历程,呈现出前景与困境并存、问题与政策共驱、拓展与聚焦统一的研究态势。未来该领域需要进一步树牢问题意识,解决青少年道德教育过程中个体与公共的统一问题、内化与外化的实现问题、定时与恰时的选择问题、规训与自主的融合问题,实现青少年道德教育基础理论、协同理论、共青团育人理论突破,不断提升青少年道德教育研究的生产力、创造力和发展力。

于慎鸿[8](2020)在《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研究》文中认为"互联网+"时代,青少年已成为网络用户的主体,网络也成为青少年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重要渠道和主要阵地。当前,青少年网络行为扭曲、道德情感淡漠、道德的认知错位等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屡有发生,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网络道德失范给青少年的身心造成严重的危害,它削弱了青少年的社会交往能力,影响其价值观的形成,不利于人格的健康发展。分析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成因并深入研究规治对策,不仅有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更是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现实需求。解决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社会、学校、家庭及青少年自身要多管齐下,共同努力,方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欧阳鹏[9](2020)在《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时代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状况发生具有进步意义的重大变化的历史时期。家庭德育是在“家庭场域”中培育和发展孩子的道德、思想、政治、理想、爱国精神、民族情怀、集体意识、民主理念、法治观念、心理素质的教育活动。新时代国家发展中的新形势与新变化,以及家庭德育本身存在的许多与客观规律相违背的因素、不合时宜的因素、效率低下的问题等,呼唤家庭德育变革。变革,是一个“变”的过程,又是一个“革”的过程。“变”,意味着家庭德育中原有积极因素的强化、匮乏因素的补全;“革”,意味着家庭德育中负面因素的消弭。变革既是刊谬与补缺的过程,又是强化与增益的过程。研究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除明晰其基本内涵外,亦需厘清与之相关的重要概念或“关系”。人们的“家庭观、生活观与婚姻观”,“个人与家庭关系、家庭成员与儿童关系”的妥善建构与维持,各个家庭之“家格”的发展状况,人们对于“家庭与个人幸福、社会和谐之耦合关系”的理解,都与家庭德育的存续和变革息息相关。另外,以马克思主义家庭德育相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家庭德育相关理论为行动指南,从中国传统家庭德育思想及近代以降中外学界家庭德育相关理论中汲取充足“营养”,是新时代家庭德育实现科学、高效变革的必要前提。探赜新时代家庭德育为什么要变革,一方面,须揭示和正视家庭德育面临的新变化与新形势:科技跃升与物质积淀、地缘结构与人口结构变迁、生活方式与社交模式转型、社会分化与阶层固化加深、日益习见的特殊家庭现象。另一方面,须审视新时代家庭德育的现实问题及其归因:当前阶段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结构性难题,引致家庭德育的诸多被动和无奈;在古今中外文化杂糅与冲突背景下,家庭德育面临文化选择与坚守之困局;科学建构与理性反思贫乏、德育理论与方法自觉缺失;家庭“自我”发生疏离;德育智慧与家庭安全感缺位;“德育过度”;家长育德能力和化人水平欠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与家庭“德育爱”出现“二律背反”;父亲沦为家庭德育中的“他者”。“缺失型”、“控制型”、“反面型”、“暴力型”、“威权型”为家庭德育现实问题的典型表现形式。深刻体认变革的制约因素与基本原则,是开展变革前最核心的准备工作。剖析制约因素,是因为变革会牵涉这些因素、变革活动将受到这些因素制约。唯有洞悉它们的本质内涵,才能顺利开展变革工作。制约因素主要涵括主体因素、结构因素、环境因素、时间因素、功能因素等。明确基本原则,是为了充分保障变革的合理性、有序性、科学性和高效性,是为了让变革活动的具体行为在秩序与“章法”的规范下更加有的放矢。变革过程应遵循方向正确与操作可行相结合、承继传统与前瞻未来相统一、国外经验与中国国情相协调、时代共性与家庭个性相洽同等原则。开展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既要变革家庭外围的“德育生态”,又要变革家庭内在的“德育体系”。变革家庭外围的“德育生态”:第一,在国家层面,创新与优化相关制度,完善制度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二,在社会层面,整治和重构家庭外围的社会环境与道德生态;第三,在社区层面,优化社区资源配置,促进社区对家庭德育的有效参与和多元协同;第四,在家校及个体层面,洞悉家校德育分野与共生之道,打造协作相通且互不从属的共育格局。变革家庭内在的“德育体系”:其一,从优化父亲角色、强化亲职教育、深化家长参与、统摄德育影响等方面着手,提高家长的德育胜任力,形成以能力发展与使命自觉为基础的家庭德育内生动力;其二,建立兼具个适性与社会性、融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统一实效性与综合性的家庭德育目标结构,规避道德目标“阿伦特困境”;其三,创新家庭德育内容体系构建的知识立场、时代立场、身份立场、生命立场和系统观导向;其四,在融贯并蓄、旁求博考、多元创生、用科技舆情之利、动“爱与关心”之情的方法求索中推动家庭德育质量提升。综上,论文采用思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含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问卷调查以及质性访谈等)、历史研究法和多学科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以“变革是什么——为什么变革——准备变革——开展变革”为研究思路和逻辑线索,对中国家庭德育及其变革的内涵与理论、问题及归因、因素与原则、生态外铄与质量内求等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沈亚波[10](2020)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网络正成为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载体。网络在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初中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初中生网络游戏成瘾,不仅引发了一连串的心理、思想和行为问题,甚至引发了自杀、犯罪等社会问题。过度依赖网络游戏,会严重危害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影响家庭幸福,妨碍社会和谐。不仅如此,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沉迷网络游戏还事关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这给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视域下,采取恰当的措施对初中生网络游戏成瘾干预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广义概念出发,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跨学科研究法对初中生网络游戏成瘾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实地走访盐城市区五所初级中学,对学生和老师进行访谈和调查,较全面了解了当前初中对网络游戏成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并从初中升学率压力、道德与法治课、课程思政、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网络道德教育多角度探析目前工作不足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科思政的干预功能、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强化学校网络德育工作四个方面提出了有效的干预策略。

二、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网络虚拟社会中青少年思想道德问题及其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网络虚拟社会的概念及特点
        (一)网络虚拟社会的概念
        (二)网络虚拟社会的特点
    二、青少年思想道德问题
        (一)青少年的概念及特点
        (二)青少年存在的主要思想道德问题
    三、网络虚拟社会治理与青少年思想道德治理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思想道德教育的思想
        (二)中国共产党人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论述
        (三)习近平关于网络空间治理的论述
第三章 网络虚拟社会中存在的青少年思想道德问题
    一、青少年在网络虚拟社会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迷茫与扭曲
        (一)青少年在网络虚拟社会中世界观、人生观的迷茫
        (二)青少年在网络虚拟社会中价值观的扭曲
    二、青少年在网络虚拟社会中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混乱与失控
        (一)青少年在网络虚拟社会中道德认知的混乱
        (二)青少年在网络虚拟社会中道德行为的失控
    三、青少年在网络虚拟社会中的心理扭曲与心理偏差
        (一)逆反心理与自我放纵
        (二)冷漠心理与自我封闭
        (三)网络成瘾与社会交往的抗拒
    四、青少年在网络虚拟社会中政治认同和公共精神的疏离与弱化
        (一)青少年在网络虚拟社会中政治认同的疏离
        (二)青少年在网络虚拟社会中公共精神的弱化
    五、青少年在网络虚拟社会中法制观念和法律知识的淡薄与欠缺
        (一)青少年在网络虚拟社会中法律观念的淡薄
        (二)青少年在网络虚拟社会中法律知识的欠缺
第四章 网络虚拟社会中青少年思想道德问题的成因
    一、网络虚拟社会隐匿性与信息传播广泛性的影响
        (一)网络虚拟社会的隐匿性
        (二)网络虚拟社会中信息传播的广泛性
    二、国内外社会思潮及错误思想观点在网络虚拟社会中的传播与渗透
        (一)国内外社会思潮在网络虚拟社会中的渗透
        (二)错误思想观点在网络虚拟社会中的传播
    三、青少年稚嫩心理与从众行为的影响
        (一)青少年对网络虚拟社会中的信息缺乏辨别力
        (二)青少年在网络虚拟社会中的行为缺乏自控力
第五章 网络虚拟社会中青少年思想道德问题的治理策略
    一、加强自我教育与道德修养,提高自我辨别力与自控力
        (一)加强青少年的自我教育,提高网络信息的辨别力
        (二)加强青少年的自我道德修养,增强网络行为的自控力
    二、发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作用,实现家校协同育人
        (一)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培育青少年网络道德人格
        (二)发挥家庭教育养成作用,实现家校协同育人
    三、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一)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唱响网络主旋律
        (二)弘扬网络正能量,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四、创新社会监管手段,构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一)创新网络空间监管手段,提高用网治网水平
        (二)构建网络空间法治体系,提高网络空间治理水平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中学生网络暴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选题的研究背景
        2.选题的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1.创新之处
        2.不足之处
一、中学生网络暴力概述
    (一)中学生网络暴力及相关概念
        1.网络暴力
        2.网络欺凌
        3.中学生网络暴力
    (二)中学生网络暴力的表现形式
        1.中学生校园暴力的新形式
        2.侵犯隐私的人肉搜索
    (三)中学生网络暴力的研究基础
        1.国内研究基础
        2.国外研究基础
二、中学生网络暴力基本状况
    (一)中学生网络暴力问题的现状调查
        1.调查范围与对象
        2.调查目的与方法
        3.访谈结果分析
    (二)中学生网络暴力问题的调查结果分析
        1.中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2.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三、中学生网络暴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一)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挑战
        1.法制教育内容陷入困境
        2.道德教育内容有效性缺失
    (二)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挑战
        1.中学传统德育方法单一
        2.中学德育工作开展乏力
    (三)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挑战
        1.中学生网络责任感弱
        2.中学生网络认知偏差
    (四)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挑战
        1.教育话语存在失语现象
        2.难发现中学生网络暴力
    (五)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挑战
        1.网络载体成为暴力培养皿
        2.活动载体缺乏暴力防范性
    (六)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挑战
        1.网络环境信息冗杂
        2.社会家庭环境压力
四、思想政治教育因应中学生网络暴力的对策研究
    (一)教材:深度挖掘中学网络教育内容
        1.合理开发教材网络道德教育内容
        2.合理开发教材网络法制教育内容
        3.加强中学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化
    (二)课堂:建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对分课堂模式
        1.创新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对分方式
        2.优化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对分过程
        3.体现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评价
    (三)学生:坚持“全人生指导”教育主线
        1.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体质
        2.生命价值观教育融入学生生活
        3.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
    (四)家长:形成良好家庭教育环境
        1.良好亲子关系抵制网络暴力
        2.注重家校合作互动关系
        3.提高家长自身网络素质
    (五)教师:构建中学生德育共同体
        1.塑造中学生德育榜样
        2.坚持中学生德育原则
        3.加强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六)社会: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相结合
        1.发挥网络社会法制功能
        2.建立现实和谐社会环境
        3.提供网络技术平台支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学生网络暴力调查学生问卷》
附录二 《中学生网络暴力调查教师问卷》
附录三 《中学生网络暴力调查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四 《中学生网络暴力调查学生访谈提纲》
致谢

(3)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包头市Z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研究缘起
        1.网络用户低龄化现象引起社会关注
        2.小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频繁发生
        3.新时代网络社会文明体系亟需构建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思路
        3.研究方法
    (四)文献综述
        1.核心概念界定
        2.国内外相关研究
        3.已有研究述评
二、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与内容分析
    (一)加强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1.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之举
        2.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是强化小学道德教育的重要举措
        3.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是培养小学生网络道德的内在之需
    (二)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
        1.基础道德教育
        2.网络道德意识规范教育
        3.网络道德行为规范教育
        4.网络道德心理规范教育
        5.网络相关法律法规教育
三、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研究设计与问题分析
    (一)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研究设计与实施
        1.研究工具分析
        2.研究样本分析
        3.问卷的发放与整理
    (二)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小学生触网年龄早,自控力较差
        2.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相对滞后
        3.家庭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
        4.社会网络道德教育环境相对弱化
四、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从社会层面看,对网络道德教育关注度不够
        1.网络道德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2.良好的社会网络道德教育环境尚未形成
    (二)从学校层面看,网络道德教育体系不健全
        1.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目标不明确
        2.学校网络道德教育内容比例少
        3.学校网络道德教育途径较单一
        4.教师对网络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知不足
    (三)从家庭层面看,家长对网络道德教育重视程度较低
        1.家长的网络道德教育意识淡薄
        2.家长的网络道德教育正向引导不足
五、加强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全社会网络道德教育意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1.完善网络道德教育的法律法规
        2.加强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
    (二)健全学校网络道德教育体系,发挥学校主导作用
        1.明确网络道德教育目标,强化具体要求
        2.丰富网络道德教育内容,凸显阶段任务
        3.拓展学校网络道德教育途径,改善实施方法
        4.强化教师网络道德教育意识,丰富教学实践
    (三)提升家庭网络道德教育关注度,增强家庭道德影响力
        1.家长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教育理念
        2.家长加强对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引导
六、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2 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家长调查问卷
附录3 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学生访谈提纲
致谢

(4)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网络道德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网络道德教学及其研究意义
    (一)网络道德概念界定
        1.网络道德和社会道德的关系
        2.网络道德
        3.初中生网络道德
    (二)网络道德教学的理论依据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高学生网络道德的意义
        1.教学中培养学生网络道德的重要性
        2.教学中培养学生网络道德的必要性
二、初中生网络道德教育现状调查及分析
    (一)初中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
        1.初中生网络道德意识薄弱
        2.初中生网络行为受约束不强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关于网络道德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不够深入
        2.教学目标没有很好的实现
        3.教学活动实效性不强
    (三)初中生网络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初中生出现“叛逆期”
        2.初中生对网络依赖程度强
        3.初中生网络权利与义务意识模糊
        4.教育教学理念受到时代的挑战
        5.教师的“师德”需要与时俱进
三、提升初中生网络道德水平的策略
    (一)教师做好初中生网络行为的监控工作
    (二)教师成为初中生网络道德的“引路人”
        1.教师以身作则,提升自身网络道德素养。
        2.教师深入剖析教材,课前做好准备工作。
    (三)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提升初中生网络道德
        1.创新教育观念和方法
        2.教学手段现代化
        3.德育内容丰富化
    (四)落实课外实践活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5)农村地区青少年道德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1.创新之处
        2.不足之处
一、农村地区青少年道德教育相关问题概述
    (一)农村地区青少年与道德教育的内涵
        1.青少年的界定
        2.道德教育的内涵
        3.农村地区青少年道德教育内涵
        4.农村地区青少年群体的特点
    (二)农村地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当代教育
        3.以孝顺父母为支撑的家庭传统伦理教育
        4.以热爱家乡建设农村为使命的感恩教育
        5.以立德修身与心理健康为基石的基础教育
    (三)加强农村地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1.有利于促进农村地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2.有利于提升农村地区家庭的幸福指数
        3.有利于促进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4.有利于缓解新农村建设劳动力外流问题
二、农村地区青少年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一)农村地区青少年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教育重说教而轻体悟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识记轻践行
        3.孝顺父母家庭教育一味言传而身教不足
        4.热爱家乡建设农村的担当教育流于形式
        5.立德修身与心理健康培育缺乏自觉性
    (二)农村地区青少年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家庭道德教育存在功利化的色彩
        2.学校道德教育的应试化方式方法
        3.社会发展进程多元价值观的冲击
        4.青少年受新媒体传播负面性诱导
三、解决农村地区青少年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农村地区家庭道德教育重在身教
        1.优秀传统文化铸就优良家风
        2.父母言传身教积淀家国情怀
        3.注重亲情陪伴避免急功近利
    (二)摒弃农村地区学校道德教育应试理念
        1.道德教育目的由应试向提升素养转变
        2.道德教育评价由分数向现实表现转变
        3.道德教育方式由灌输向体会践行转变
    (三)补齐农村地区社会道德教育的短板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与践行并重
        2.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抵制不良乡村习俗
        3.净化网吧等农村地区青少年活动场所环境
    (四)提升农村地区青少年培育自身道德素养意识
        1.在生活学习中形成正确道德认知与立德修身意识
        2.在新农村主流文化生活实践中涵养使命感恩意识
        3.远离新媒体平台负面影响形成健康正能量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农村地区青少年道德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当前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现象论析——基于对H市四所中学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
    (一)网络语言粗俗、滥造,不负责任
    (二)接触网络成瘾成癖,没有节制
    (三)接触不良网站信息,不明是非
    (四)无视网络道德规范,走向犯罪
二、当前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教育的缺陷
    (二)家庭德育的问题
    (三)青少年自身的因素
    (四)网络自身的特点
三、当前强化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改革学校道德教育体制
        1. 完善德育责任机制
        2. 创新教育内容和形式
        3. 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强化家庭道德教育作用
        1. 家长以身作则
        2. 营造良好家庭环境
    (三)营造和谐的社会道德教育环境
        1. 加强网络监管,完善网络立法
        2. 强化公民道德建设,共建网络空间

(7)近20年青少年道德教育研究的现实脉络与演进特征——基于CSSCI来源期刊文献计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 数据来源及确定
    2. 研究方法与工具
三、青少年道德教育研究的基本现状
    1. 核心作者分析
    2. 论文合着分析
    3. 发文期刊、机构影响力分析
四、青少年道德教育研究的演进历程
    1. 研究数量演进情况:呈抛物线形发展态势
    2. 热点前沿演进情况:根植于时代新形势,顺应时代新变化,满足时代新需求
    3. 科研基金演进情况:资助总量、质量实现双提升
五、青少年道德教育研究的总体特征
    1. 研究形势上,前景与困境并存
    2. 研究方向上,问题与政策共驱
    3. 研究内容上,拓展与聚焦统一
六、前瞻思考
    1. 进一步树牢问题意识,不断提升研究生产力
    2. 进一步扎牢理论工作,不断培育研究创造力
    3. 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不断夯实研究发展力

(8)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现状
    (一)网络行为扭曲
    (二)道德情感淡漠
    (三)道德认知错位
二、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危害
    (一)削弱青少年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妨碍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三)不利于青少年人格的健康发展
    (四)诱发青少年网络犯罪
三、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成因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二)家庭环境的影响
    (三)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弱化
    (四)青少年青春期特性的影响
四、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规治路径
    (一)优化网络监管的社会环境
    (二)发挥家庭监督引导作用
    (三)加强网络道德的学校教育
    (四)提升青少年的自身道德修养
五、结语

(9)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特别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既有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1.3 论文的研究进路
        1.3.1 研究目标与逻辑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的内涵阐释与理论基础
    2.1 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之内涵梳理及概念界定
        2.1.1 新时代
        2.1.2 家庭德育
        2.1.3 变革
    2.2 家庭德育变革的相关概念、因素或关系剖析
        2.2.1 家庭观、生活观与婚姻观
        2.2.2 个人与家庭的关系
        2.2.3 家庭成员与儿童的关系
        2.2.4 家有“家格”
        2.2.5 家庭与个人幸福及社会和谐的耦合性
    2.3 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的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源
        2.3.1 马克思主义家庭德育相关理论
        2.3.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家庭德育相关理论
        2.3.3 中国传统家庭德育思想及其涵育之道
        2.3.4 近代以降中国学界家庭德育相关思想
        2.3.5 近代以降国外学界家庭德育相关理论
第3章 新时代家庭德育的现实问题及其归因
    3.1 新时代家庭德育面临的新形势与新变化
        3.1.1 科技跃升与物质积淀
        3.1.2 地缘结构与人口结构变迁
        3.1.3 生活方式与社交模式转型
        3.1.4 社会分化与阶层固化加深
        3.1.5 特殊家庭日益习见
    3.2 新时代家庭德育的主要现实问题及其归因
        3.2.1 结构性难题
        3.2.2 文化杂糅与冲突
        3.2.3 科学建构与理性反思贫乏
        3.2.4 家庭自我的疏离
        3.2.5 智慧与安全感缺位
        3.2.6 德育“过度”
        3.2.7 育德能力和化人水平制约
        3.2.8 犯罪预防与德育爱背反
        3.2.9 父亲沦为家庭德育中的他者
    3.3 新时代家庭德育现实问题的典型表现形式
        3.3.1 威权型家庭德育
        3.3.2 控制型家庭德育
        3.3.3 反面型家庭德育
        3.3.4 暴力型家庭德育
        3.3.5 缺失型家庭德育
第4章 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的制约因素与基本原则
    4.1 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的制约因素
        4.1.1 主体因素
        4.1.2 结构因素
        4.1.3 环境因素
        4.1.4 时间因素
        4.1.5 功能因素
    4.2 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的基本原则
        4.2.1 目标导向、系统有序与操作可行相结合的原则
        4.2.2 继承传统、立足现实与前瞻未来相融合的原则
        4.2.3 高新技术、传统方法与德育规律相协调的原则
        4.2.4 借鉴国外经验与结合中国国情相统一的原则
        4.2.5 时代共性要求与家庭个性文化相洽同的原则
第5章 德育生态外铄: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的宏观着力点及实践路向
    5.1 国家制度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5.1.1 加强党对德育制度变革的领导
        5.1.2 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5.1.3 价值取向转换
        5.1.4 制度内容嬗变
        5.1.5 社会主义法治、德治的体认与共生
        5.1.6 制度家庭德育与家庭德育制度互洽
    5.2 社会环境优化与整治
        5.2.1 重构社会环境与家庭德育的关系
        5.2.2 变革社会之“道”以引领个体之德
        5.2.3 强化“互联网+”社会之家庭德育担当
        5.2.4 完善社会工作嵌入融入
    5.3 社区有效参与和多元协同
        5.3.1 优化社区资源配置
        5.3.2 活用习近平共建共治共享理念
        5.3.3 空间重构与认同再造并济
        5.3.4 社区文化、环境、舆论建设
    5.4 家校德育分野与共生
        5.4.1 明晰家校德育联动分工之关系及边界
        5.4.2 学校对家庭德育的支持
        5.4.3 发展学校德育的个适性
        5.4.4 家校共育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6章 德育质量内求: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的微观着力点及实现方略
    6.1 家长德育胜任力提升
        6.1.1 深化家长参与和三向互通
        6.1.2 强化亲职教育与父母成长
        6.1.3 优化父亲角色投入
        6.1.4 统摄家庭德育影响
        6.1.5 创新多位一体家庭教育
    6.2 家庭德育目标变革
        6.2.1 协调个适性与社会性
        6.2.2 融合民族性与世界性
        6.2.3 讲求实效性与综合性
        6.2.4 规避道德目标阿伦特困境
    6.3 家庭德育内容变革
        6.3.1 内容设计求索
        6.3.2 时代特色彰显
        6.3.3 人与中国人身份体认
        6.3.4 内容衔接及阶段原则恪守
        6.3.5 系统观运用
    6.4 家庭德育方法变革
        6.4.1 把准德育方法的辩证与统一
        6.4.2 活用其它学科之育人方法
        6.4.3 促成家庭德育方法多元指向
        6.4.4 创生儿童道德发展的可能性
        6.4.5 擅取时代科技与舆情之利
        6.4.6 让孩子在爱与关心中“动情”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B (青少年道德同一性问卷)
附录C 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s-EMBU-C)
致谢

(10)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
        1. 问题的提出
        2. 研究的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1. 国外研究综述
        2. 国内研究综述
    (三)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2. 问卷调查法
        3. 访谈法
        4. 跨学科研究法
    (四) 创新与不足之处
        1. 创新之处
        2. 不足之处
一、初中生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研究概述
    (一) 核心概念界定
        1. 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
        2. 网络游戏成瘾的内涵
    (二)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干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干预的必要性
        2.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干预的可行性
    (三) 本研究的理论依据和思想资源
        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和全面发展理论
        2. 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
二、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干预工作的现状
    (一)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游戏成瘾学生干预工作现状调查
        1. 调查对象
        2. 调查内容
        3. 调查过程
        4. 调查结果
    (二)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游戏成瘾学生干预工作现状分析
        1.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对初中生网络游戏成瘾干预的惯常方法
        2. 初中生网络游戏成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三) 思想政治教育对初中生网络游戏成瘾干预的个案研究
        1. 成功案例分析
        2. 失败案例分析
三、初中生网络游戏成瘾干预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一) 应试教育下“唯升学率”现象严重
        1. 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
        2. 学生学业任务繁重
    (二)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手段单一
        1. 注重理论灌输,忽视学生能动性的发展
        2. 思政课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三) “课程思政”的实践困难重重
        1. 教师队伍“课程思政”意识淡薄
        2. 教师队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匮乏
        3. 缺乏系统的“课程思政”教学培训
    (四)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不足
        1. 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不足
        2. 学校缺乏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
        3. 学校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
    (五) 学校缺少对学生的网络德育
        1. 网络德育制度不够完善
        2. 缺少专业的网络道德教育教师队伍
        3. 缺乏完善的网络德育评估体系
四、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干预的策略研究
    (一) 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
        1. 实施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2. 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二) 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方式
        1. 渗透情感教育
        2. 发挥网络游戏的积极作用
        3.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三) 发挥课程思政的干预功能
        1. 提升教师的思政教育素养
        2. 增强学科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干预
        3. 课程思政融入网络思政教育内容
    (四) 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 提高教职工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2. 设立心理教育机构
        3.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4. 培养专业的心理教育师资力量
    (五) 强化学校网络德育工作
        1. 完善学校网络德育制度
        2. 打造通晓网络游戏知识的德育团队
        3. 营造积极和谐的网络德育氛围
        4. 建立初中网络德育评价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初中对网络游戏成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干预工作现状访谈提纲
附录二 初中对网络游戏成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干预工作现状调查问卷
致谢

四、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网络虚拟社会中青少年思想道德问题及其治理研究[D]. 王雪.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9)
  • [2]中学生网络暴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研究[D]. 何家旭.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2)
  • [3]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包头市Z小学为例[D]. 郝梦圆.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4]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网络道德提升研究[D]. 贾巧森.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5]农村地区青少年道德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 胡艳平.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6]当前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现象论析——基于对H市四所中学的调查[J]. 牟文凤,顾训宝.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1)
  • [7]近20年青少年道德教育研究的现实脉络与演进特征——基于CSSCI来源期刊文献计量分析[J]. 倪茂晋,陆风,宋强. 中国青年研究, 2021(01)
  • [8]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研究[J]. 于慎鸿.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20(06)
  • [9]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研究[D]. 欧阳鹏. 湖南大学, 2020(02)
  • [10]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干预研究[D]. 沈亚波. 苏州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