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色地区实施计划免疫14年百日咳流行特征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董哲[1](2020)在《云南省少数民族乙肝流行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云南省少数民族乙肝流行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掌握云南省少数民族乙肝流行趋势及三间分布、探讨云南省少数民族乙肝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云南省少数民族乙肝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我省少数民族乙肝的有效控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1.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8年来源于国家法定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乙肝报告病例发病数据进行描述分析;采用SOM聚类方法,通过R软件的som、tidyverse和rm等函数包,对云南省主要少数民族的乙肝发病数据进行自组织特征的相似性时间轨迹聚类,分析研究具有相似性发病规律的民族。2.采用Excel 2007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图表制作,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3.采用实验室检测技术,包括ELISA检测、核酸提取、HBV DNA S区巢式PCR扩增、电泳和基因测序等方法,对2018-2019年云南省少数民族HBVDNA阳性标本进行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用Sequencher软件将获得的序列进行整理;从Genbank中下载参考株序列;用MEGA软件构建系统进化发生树,从而确定每个样本的HBV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结果]1云南省少数民族2009-2018年乙肝病例流行病学特征1.1流行概况2009-2018年间,白族、傣族、佤族等18种主要少数民族共报告95132例乙肝病例,年均发病率为41.27/10万低于全国、全省平均发病水平。各民族均有病例发生,发病率位于前三位的民族为:佤族(95.26/10万),回族(59.04/10万),独龙族和怒族(54.17/10万),发病率最低的是景颇族(22.51/10万),瑶族(28.59/10万),拉祜族(30.32/10 万)。1.2聚类分析结果按发病率时间轨迹,通过SOM聚类方法,将少数民族乙肝发病率时间轨迹聚为4类,第一类包括:云南省、哈尼族、少数民族合计、彝族、拉祜族、瑶族和藏族;第二类类中心序列总体上明显高于其他三类,包括中国、佤族、壮族和苗族;第三类包含的民族有:傈僳族、傣族、布朗族、普米族、景颇族和白族;第四类包含的民族有:回族、怒族、独龙族和纳西族,同为一类的民族具有相似的发病率时间轨迹。1.3流行特征1.3.1时间分布2009-2018年,云南省18个主要少数民族每年均有乙肝病例报告,发病率从2009年上升,到2012年最高(51.21/10万),随后逐年下降,2016年最低(30.44/10万),近年有上升趋势。少数民族总体发病率与云南省总体情况有类似的变化趋势,与全国情况差异较大。1.3.2地区分布乙肝病例的分布与各民族聚居地基本一致,佤族发病率最高(95.26/10万),主要分布在西盟县、沧源县;其次为回族(59.04/10万),主要分布在寻甸县、巍山县;第三位的是独龙族和怒族(54.17/10万),主要聚集在贡山县。发病率最低的三个民族分别为:景颇族(22.51/10万),主要分布在德宏州;瑶族(28.59/10万),主要分布在河口县、金平县;拉祜族(30.32/10万),主要分布在镇沅县、双江县和澜沧县。1.3.3人群分布2009-2018年云南省少数民族乙肝发病率均呈现男性高于女性,男性63404例,发病率为51.77/10万;女性31 728例,发病率为29.00/10万,发病率男女性别比为1.78:1(P<0.001)。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病例数所占比重最高的是40-49岁组(23%),其次为30-39岁组(20%);最低的是0-9岁组和80岁及以上组(1%)。2云南省少数民族乙型肝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2.1基本情况云南省2017-2018年765例少数民族的HBV阳性标本中,HBV DNA扩增成功的标本672份,成功率为87.84%;649例完成S基因测序,测序成功率为97%。649株HBV可被分为四种基因型,其中138(21.3%)株属于B基因型,C基因型497株(76.6%),D基因型12株(1.8%),Ⅰ基因型2株(0.3%)。B基因型可分为不同亚基因型,有1株B1,1 18株B2,9株B3,7株B4,2株B7,1株B8;C基因型中有394株C1,60株C2,17株C5,24株C8,1株CI10,1株C17;D基因型中有1株D3,11株C/D重组基因型;Ⅰ基因型中2株均为I1。2.2云南省少数民族HBV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云南省HBV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的分布都存在民族差异,优势基因均为C型,除独龙族以C2亚型为主,其他主要为C1亚型;其次是B型,主要为B2亚型;D型中主要为C/D重组基因型。四种基因型的性别和年龄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男女比例均约为1:1,均以C型为主;649例S基因测序成功的标本中,最大年龄为87岁,最小年龄为1岁,所有年龄组均以C基因型为主。地区分布有差异,C基因型在各州市均有分布,B基因型主要分布在文山,两例Ⅰ基因型病例均在文山发现;D基因型病例主要分布在迪庆。四种基因型在两年间的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2.3不同基因型临床特征分析165例急性乙肝病例中,不同基因型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纳差症状和黄疸体征均无统计学差异,所有病例均未出现肝肿大、脾肿大、肝掌和蜘蛛痣等体征;有158例(95.8%)出现ALT值异常,不同基因型的ALT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云南省少数民族2009-2018年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及流行病学特征1.1 2009-2018年云南少数民族乙肝年均发病率为41.27/10万,低于全国、全省平均发病水平。各民族均有病例发生,佤族最高(95.26/10万),主要分布在西盟县、沧源县;景颇族最低(22.51/10万),主要分布在德宏州。不同民族的年平均发病率存在统计学差异,青壮年男性为少数民族乙肝发病的重点人群。1.2通过SOM聚类分析得到的同一类包含的民族发病率时间轨迹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其中第二类包含的:全国、佤族、壮族和苗族总体上明显高于其他三类,应给予足够的乙肝防治重视和卫生资源配置。2云南省少数民族乙型肝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2.1本次研究发现了B、C、D和I四种基因型,不同的基因型又分为不同的基因亚型。阿昌族、白族、布朗族等18个少数民族均以C型为主,主要为C1亚型;B基因型主要分布在彝族中;D基因型主要分布在藏族病例中,且为C/D重组基因型,两例Ⅰ型病例均为壮族,HBV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的分布都存在民族差异,不同民族的生物易感性可能在HBV流行的差异中起作用。性别和年龄分布均无差异。2.2少数民族急性乙肝病例,不同基因型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纳差、黄疸及ALT值等主要症状及体征均无统计学差异。3防控建议3.1青壮年男性是少数民族乙肝发病的重点人群,在防控工作中,针对青壮年男性的特点,开展健康宣传教育,提高对传染病危害的认知和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减少危险行为,降低乙肝感染风险。3.2对发病率较高的佤族、回族、独龙族、怒族开展高发因素调查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和策略。3.3继续巩固和落实乙肝疫苗基础免疫,提高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3.4云南省少数民族HBV感染以C型为主,提示我们大多数病例存在向肝硬化和肝癌进展的高风险,应加强三级预防的宣传和政策推广。
韦雪[2](2017)在《广西农村儿童常规免疫接种及时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调查广西农村地区儿童常规免疫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的接种时间,了解疫苗接种率和接种状态(包括未接种、提前接种、延迟接种、及时接种、及时全程接种)和延迟接种中位延迟时间,分析农村地区疫苗接种服务模式对儿童疫苗接种质量的影响情况,为制定针对广西农村地区儿童免疫接种服务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于2015年6月-2015年8月抽样调查广西120个村,采取入户调查方式,共调查1848月龄儿童1062名。调查内容包括儿童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常规免疫基础免疫接种日期,包括乙肝疫苗第1剂次、第2剂次和第3剂次,卡介苗第1剂次,脊灰疫苗第1剂次、第2剂次和第3剂次,百白破疫苗第1剂次、第2剂次、第3剂次和第4剂次,麻疹疫苗第1剂次和第2剂次的接种日期。数据整理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进行双录入和校对核查。采用R3.3.3软件survey包加权统计分析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的未接种率、提前接种率、延迟接种率、及时接种率、及时全程接种率和95%置信区间估计,用加权Kaplan-Meier估计延迟接种的中位延迟时间,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及时全程接种率和同种疫苗不同剂次及时接种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检验水准。结果1.儿童基本情况:男性580(54.61%)名,女性482(45.39%)名;18-24月龄88(8.29%)名,25-36月龄542(51.04%)名,37-48月龄432(40.68%)名。2.乙肝疫苗第一剂次接种率100%(95%CI,100-100),及时接种率71.8%(95%CI,66.8-76),延迟接种率28.2%(95%CI,23.7-33)中位延迟时间1天(95%CI,1-31);第二剂次接种率100%(95%CI,100-100),及时接种率87.5%(95%CI,86-89),提前接种率3.83%(95%CI,2.17-7),延迟接种率8.63%(95%CI,6.89-11),中位延迟时间20天(95%CI,7-53);第三剂次接种率100%(95%CI,100-100),及时接种率66.1%(95%CI,58.9-73),提前接种率5.46%(95%CI,3.07-10),延迟接种率28.5%(95%CI,22.3-36),中位延迟时间25天(95%CI,11-58);三剂次全程接种率100%(95%CI,100-100),及时全程接种率46.61%(95%CI,40.5-53),提前、延迟或未接种率53.4%(95%CI,47.2-59)。3.卡介苗:卡介苗接种率100%(95%CI,100-100),及时接种率69.3%(95%CI,64.1-74),延迟接种率30.7%(95%CI,26-36),中位延迟时间1天(95%CI,1-31)。4.脊灰疫苗第一剂次接种率100%(95%CI,100-100),及时接种率80.7%(95%CI,75.7-85),提前接种率3.84%(95%CI,2.43-6),延迟接种率15.5%(95%CI,12.4-19),中位延迟时间28天(95%CI,9-63);第二剂次接种率99.9%(95%CI,99.7-100),及时接种率74.2%(95%CI,67.4-80),提前接种率1.98%(95%CI,1.04-4),未接种率0.06%(95%CI,0.01-0),延迟接种率23.7%(95%CI,18.5-30),中位延迟时间天23(95%CI,8-53);第三剂次接种率99.8%(95%CI,99.3-100),及时接种率66.4%(95%CI,58.7-73),提前接种率2.29%(95%CI,1.31-4),未接种率0.16%(95%CI,0.03-1),延迟接种率31.1%(95%CI,24.4-39),中位延迟时间30天(95%CI,12-64);三剂次全程接种率99.8%(95%CI,99.3-100),及时全程接种率63%(95%CI,54.6-71),提前、延迟或未接种率37%(95%CI,29.4-45)。5.百白破疫苗第一剂次接种率99.9%(95%CI,99.7-100),及时接种率81.3%(95%CI,73.7-87),提前接种率1.87%(95%CI,0.92-4),延迟接种率16.8%(95%CI,11.6-24),中位延迟时间19天(95%CI,5-48);第二剂次接种率99.7%(95%CI,95.8-100),及时接种率72.7%(95%CI,64.1-80),提前接种率1.89%(95%CI,1.12-3),延迟接种率25.4%(95%CI,18.7-33),中位延迟时间29天(95%CI,12-74);第三剂次接种率99.8%(95%CI,99.0-100),及时接种率59.9%(95%CI,49.9-69),提前接种率2.4%(95%CI,1.17-5),未接种率0.16%(95%CI,0.02-1),延迟接种率37.6%(95%CI,28.7-47),中位延迟时间36天(95%CI,13-83);第四剂次接种率93.1%(95%CI,89.2-96),及时接种率76.1%(95%CI,69.9-81),提前接种率5%(95%CI,3.9-6),未接种率6.89%(95%CI,4.3-11),延迟接种率12.1%(95%CI,8.2-17),中位延迟时间104天(95%CI,42-262);四剂次全程接种率93.1%(95%CI,89.2-96),及时全程接种率46.8%(95%CI,39.2-55),提前、延迟或未接种率53.2%(95%CI,45.4-61)。6.麻疹疫苗第一剂次接种率97.8%(95%CI,95.4-99),及时接种率61.8%(95%CI,55.1-68),提前接种率2.52%(95%CI,0.93-7),未接种率2.24%(95%CI,1.09-5),延迟接种率33.4%(95%CI,28.3-39),中位延迟时间29天(95%CI,9-68);第二剂次接种率94.1%(95%CI,91.2-96),及时接种率78.6%(95%CI,69.8-85),提前接种率5.02%(95%CI,2.86-9),未接种率5.87%(95%CI,3.86-9),延迟接种率10.52%(95%CI,5.91-18),中位延迟时间130天(95%CI,55-315);二剂次全程接种率92.9%(95%CI,88.7-96),及时全程接种率46.6%(95%CI,40.5-53),提前、延迟或未接种率53.4%(95%CI,47.2-59)。7.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及时全程率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830,P<0.05),卡方两两比较分析中除了Hep B疫苗和DTP疫苗差异无统计学之外,其他疫苗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同种疫苗不同次剂及时接种率分布卡方检验结果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卡方检验结果x2=151.32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剂次分别两两卡方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脊灰疫苗及时接种率卡方检验结果x2=54.20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剂次分别两两卡方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百白破疫苗及时接种率总体卡方检验结果x2=150.52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剂次分别两两卡方检验结果除了第一剂次和第四剂次(x2=1.573,P=0.2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总体卡方检验x2=80.28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广西农村儿童常规免疫接种覆盖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但是单剂次疫苗及时接种率不高,多剂量疫苗及时全程接种率较低,存在延迟接种现象,中位延迟时间较长。此外通过比较疫苗及时接种率与接种剂量、接种时间关系,发现疫苗及时接种率随着疫苗接种剂量增多而降低,免疫接种时间表推荐疫苗接种时间越迟,疫苗及时接种率越低,延迟接种中位延迟时间越长。农村现行乡镇卫生院集中接种服务模式中,乡镇卫生院、乡村医生、家庭等三方以及广西农村地理环境现况影响儿童疫苗接种及时性。建议相关部门将疫苗接种及时率应纳入疫苗接种考核指标;采取财政激励措施,提高预防保健人员和乡村医生工作积极性;积极提供和有效推广联合疫苗,简化免疫接种方案,完善免疫接种时间表,增加延迟接种补种最佳时间安排,充分发挥村医在疫苗接种服务中的“通讯员”作用;免疫知识宣传关口前移,消除儿童监护人接种疫苗的犹豫;针对偏远山区儿童开展灵活便民的上门接种服务等多种措施提高农村地区儿童疫苗及时全程接种率。
丁国永[3](2015)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暴雨洪涝致人群敏感性传染病发病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当前,人类活动的影响使气候与环境的变化日益加剧,全球气候异常越来越明显,气候变化已成为21世纪全球最大的健康威胁。在2014年APEC会议和G20峰会上,气候变化是各国关注的焦点,各国政要达成共识,认为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气候变化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发生了改变。20世纪的观测事实说明,由气候变化引起的各种自然灾害出现的频率和强度明显上升,其中暴雨洪涝灾害是发生最频繁的自然灾害,也是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全球洪涝灾害大约占总自然灾害的40-50%。暴雨洪涝是指长时间降水过多或区域性持续的大雨、暴雨以及局地性短时强降水引起江河洪水泛滥,冲毁堤坝、房屋、道路、桥梁,淹没农田、城镇等,引发地质灾害,造成意外死亡、疾病、财产损失和农作物减产等的一种灾害。我国是一个暴雨洪涝频发的国家,根据1950-2006年全国洪灾资料初步统计,全国平均每年受灾面积967.02万hm2,成灾面积542.55万hm2,平均成灾率为56.1%。目前,防洪减灾已成为全世界日益关注的重大问题,对暴雨洪涝进行有效科学的评估和预测是科学防灾减灾的基础,也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暴雨洪涝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并针对脆弱人群提出各有侧重的卫生干预措施具有重大公共卫生意义。国内外暴雨洪涝对人类健康危害的研究显示:直接死亡、外伤、伤口感染、皮炎、传染病、中毒、低温症、呼吸系统疾病和精神障碍等是暴雨洪涝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疾病。但目前暴雨洪涝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仍缺乏强有力的流行病学证据,且由于所能收集到的数据限制,往往只着眼于一两次洪水过程所造成的人群健康影响,没能全面反映暴雨洪涝引起的人群传染病敏感疾病谱,也未深入了解暴雨洪涝对相关敏感疾病的影响程度。随着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虽然与暴雨洪涝相关的传染病大多已降到较低水平,但传染病的传染源以及传播条件依然存在,灾后疫情预防控制工作依然严峻,开展暴雨洪涝对人群传染病发病风险的流行病学研究仍然具有重大公共卫生意义。另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大数据的应用,使用长时间尺度和大空间尺度的研究成为可能。因此,本研究拟通过海量的气象灾害信息和人群疾病信息,重点开展三方面研究:一是识别暴雨洪涝事件相关的敏感性传染病,确定暴雨洪涝对传染病的敏感疾病谱;二是基于时间序列分析和病例交叉设计定量评价暴雨洪涝与重点敏感性传染病的关系,确定暴雨洪涝对重点敏感性传染病的发病影响;三是基于WHO推荐的可比较风险评估框架(Framework of comparative risk assessment,CRA),估算出重点敏感性疾病归因于暴雨洪涝事件的疾病负担。研究目的(1)识别研究区域暴雨洪涝相关敏感性传染病谱。(2)建立适合研究现场的暴雨洪涝与人群重点敏感性传染病关系的定量模型。(3)确定暴雨洪涝对重点敏感性传染病影响的滞后效应,评价暴雨洪涝对敏感性传染病的发病影响。(4)估算暴雨洪涝对重点敏感性传染病的归因疾病负担。研究方法基于暴雨洪涝发生的频率和流域分布特点,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识别敏感性传染病谱和长时间尺度评估暴雨洪涝对传染病影响程度的研究区域,选择安徽省北部作为典型一次暴雨洪涝事件研究的研究区域。本研究的传染病数据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法定报告传染病数据库,暴雨洪涝数据来自相关年鉴和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采用生态趋势研究识别暴雨洪涝相关敏感性传染病。首先,根据传染病的传播机制和生物学合理性,排除与暴雨洪涝无关的传染病种类。然后描述传染病的三间分布特征,剔除发病较少的病种(因在后续评价中造成结果不稳定)。根据研究现场暴雨洪涝状况选取暴露期和具有可比性的对照期,通过比较暴露期与对照期传染病的发病频率来粗筛暴雨洪涝相关敏感性传染病。最后,在控制了潜在混杂因素基础上进行多因素分析,将多因素回归模型认为有关联的传染病进行流行病原理分析,判断筛选结果的可靠性,最终确定出暴雨洪涝对传染病的敏感疾病谱。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和病例交叉设计定量评价暴雨洪涝与重点敏感性传染病的关系。首先从长时间尺度定量评价暴雨洪涝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AHC)及肺结核的关系。暴雨洪涝对AHC发病影响的评估采用时间序列的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暴雨洪涝与肺结核发病的定量分析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然后开展典型暴雨洪涝事件(2007年淮河流域性大洪水作为典型代表)对感染性腹泻和疟疾的发病影响。分别采用时间分层和双向对称的病例交叉设计定量评价了2007年淮河大洪水对感染性腹泻和疟疾的发病影响。采用CRA框架估算重点敏感性传染病归因于暴雨洪涝事件的疾病负担。经修饰滞后效应后,首先收集暴雨洪涝暴露效应期AHC、感染性腹泻和疟疾的病例。采用WHO推荐的直接法计算暴雨洪涝暴露效应期三种传染病的健康寿命损失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s)。基于CRA框架,计算暴雨洪涝对AHC、感染性腹泻和疟疾的潜在影响分值(Potential impact fraction,PIF)。进而估算暴雨洪涝致AHC、感染性腹泻和疟疾的归因疾病负担,即归因YLDs。研究结果(1)Wilcoxon秩和检验显示,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AHC、甲型H1N1流感、肺结核、百日咳、流行性感冒、麻疹、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 EEB)、炭疽、钩端螺旋体病和恶性疟可能是暴雨洪涝相关敏感性传染病,其最强滞后效应分别出现在1旬、2旬、6旬、0旬、7旬、9旬、0月或8旬、0旬、0月或0旬、8旬、9旬、0月或0旬、12旬、5旬和1月。(2)多因素回归模型显示暴雨洪涝相关敏感性肠道传染病为痢疾和AHC,其ORs分别为1.268(95% CI:1.072-1.500)和3.230(95% CI:1.976-5.280);相关敏感性呼吸道传染病为甲型H1N1流感、肺结核和流行性感冒,其ORs分别为1.808(95% CI:1.721-1.901)、1.200(95% CI:1.036-1.391)和2.614(95% CI:1.476-4.629);相关敏感性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为HFRS.EEB.钩端螺旋体病和恶性疟,其ORs分别为1.284(95% CI:1.104-1.493)、2.232 (95% CI:1.302-3.827)或2.334 (95% CI:1.119-4.865)、 1.138 (95% CI:1.075-1.204)和3.476 (95% CI:1.497-8.075)。(3)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月洪水历时天数在滞后3个月时与肺结核发病呈最强相关性(rs=0.165,p<0.05)。其他滞后效应分析显示暴雨洪涝对AHC的最强滞后效应出现在0旬(RR=1.026,p=0.014);阜阳市洪水事件对感染性腹泻的最佳滞后期为2天,而毫州市洪水事件对感染性腹泻的最佳滞后期为5天;洪水对疟疾的最强滞后效应出现在第25天,而渍害最强的滞后效应出现在第7天。(4)GAM显示暴雨洪涝致AHC发病风险的RR值为2.048(95%CI:1.075-3.903)和2.358(95% CI:1.229-4.625);面板数据模型显示月洪水历时天数与肺结核月罹患率成显着正相关关系,其发生比率比为1.395(95% CI:1.244-1.565)和1.401(95% CI:1.249-1.571);时间分层病例交叉研究表明阜阳市洪水事件与感染性腹泻发病有较强的关联(OR=3.175,95% CI:1.126-8.954),而毫州洪水事件对感染性腹泻的OR=6.754(95% CI:1.954-23.344)。1:3双向对称的病例交叉研究显示洪水单独作用对疟疾的发病风险比值为1.467(95%CI:1.257-1.713),渍害单独作用对疟疾的风险比值为1.879(95% CI:1.696-2.121),而洪水与渍害联合作用的风险比值为2.631(95% CI:2.341-2.956)。(5)研究现场暴雨洪涝对AHC和感染性腹泻的PIF分别为0.2033/0.2485和0.807;洪水单独作用对疟疾的PIF为31.8%,渍害单独作用对疟疾的PIF为47.3%,而洪水与渍害联合作用对疟疾的PIF为62.0%。(6)研究现场受灾人群AHC归因暴雨洪涝的YLD强度为0.0407(95% CI:0.0004-0.0827)或0.0497(95% CI:0.0106-0.0938);感染性腹泻归因于暴雨洪涝的YLD强度在阜阳为0.0081,毫州为0.0209;可归因于洪水作用、渍害作用和洪水与渍害联合作用的疟疾YLD强度分别为每天0.009、0.019和0.022。研究结论(1)广西暴雨洪涝相关敏感性传染病谱为细菌性痢疾、AHC、甲型H1N1流感、肺结核、流行性感冒、HFRS、EEB、钩端螺旋体病和疟疾(主要为恶性疟)。(2)暴雨洪涝可以导致AHC的发病增加,暴雨洪涝期间AHC的脆弱人群为儿童和青少年。(3)暴雨洪涝对肺结核在人群中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滞后3个月的洪水历时对肺结核发病影响最大。随着洪涝历时天数增加,肺结核的发病风险随之增加。(4)暴雨洪涝可以显着增加感染性腹泻的发病风险。另外,相比短时间的骤发洪水,历时较长一般洪水会加重感染性腹泻的疾病负担。暴雨洪涝期间感染性腹泻的脆弱人群为老年人和儿童。(5)洪水和渍害有利于疟疾发病的异常增高,首次阐明了农业气象灾害渍害对疟疾的发病风险。另外,渍害引起疟疾的发病风险明显高于洪水,且洪水与渍害对疟疾的联合作用呈协同趋势。暴雨洪涝期间疟疾的脆弱人群为男性、老年人和儿童。创新性(1)提出了与我国暴雨洪涝相关的敏感性传染病疾病谱。现有的研究虽然对暴雨洪涝与个别传染病进行了探讨,但是仍不清楚与我国暴雨洪涝相关的敏感性传染病疾病谱。本研究系统地开展了暴雨洪涝对传染病敏感性的筛选工作,明确了与我国广西地区暴雨洪涝相关的敏感性传染病疾病谱。(2)针对暴雨洪涝-健康特点,本研究从多区域长时间序列探讨了暴雨洪涝与传染病的关联强度。利用时间序列GAM评估了暴雨洪涝对AHC的发病影响,证实了暴雨洪涝能显着增加AHC的发病风险。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探讨了暴雨洪涝与肺结核病发病的关系,结果证实暴雨洪涝对肺结核在人群中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3)确定了评价暴雨洪涝对人群疾病负担影响的指标及其计算。本研究对我国安徽省西北部地区暴雨洪涝与感染性腹泻进行了定量分析,首次采用了一种综合性评估方法,即利用归因YLDs评价暴雨洪涝造成的流行病学负担。从长时间尺度评估了暴雨洪涝对AHC的归因疾病负担。本研究发现虫媒传染病的流行与农业气象灾害渍害有密切关系,首次阐明了渍害对人群疟疾的归因YLDs,且洪水与渍害对疟疾的联合作用呈协同趋势。
吴晶[4](2007)在《药品价格决定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药品价格是国际学术界关注了四十年的焦点问题。过高的药品价格不仅会降低贫困人口的药物可及性,加重国家和社会的负担,而且过低的药品价格也会阻碍制药业对新药研发的投资,进而减少创新药品的出现。因此,为达到药物可及性目标而需要的低价格和激励研发创新需要的高价格形成了一个矛盾体。从全球角度来看,如何合理地确定药品价格,成为药品是否可以继续或者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关键问题。当前,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群众普遍反映“看病贵”、不合理药费增长和虚高定价已成为影响卫生服务利用和可及性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药品费用占医疗费用的50%以上,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看病贵”的实质问题成为药品费用问题。因此,在整个医疗体制改革中,如何形成合理的药品价格以及降低药品费用成为改革中的关键问题。本文尝试对中国药品价格形成机制进行一个探索性研究。首先,本研究结合药品市场的固有特点,从理论上探讨了价格机制如何在药品市场发挥作用。分析了垄断和道德风险存在的情况下,药品价格的直接控制(价格上限和价格下限)导致的社会经济福利变化。结果发现,垄断和道德风险是两种方向相反的市场力量,由于药品市场中多种力量作用的复杂性以及多种竞争形式的存在,国家统一的价格控制将带来社会福利的损失。其次,对中国药品价格决定机制的现实情况进行了客观分析,包括中国药品价格管制的沿革、制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竞争程度、药品流通过程和主要价格政策效果等。结果表明,我国医疗机构药品终端销售的垄断地位以及“以药养医”和“顺加作价”政策,扭曲了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在医院药品批零差价收入留用的利益驱动下,药品的供求关系对药品价格的变化并不敏感,而与药品零售价格和企业出厂价格之间的差价密切相关。药品降价政策和集中招标采购政策,较大程度地降低了药品零售价格,但由于医院药品使用结构和数量的变化使得患者最终承担的医疗费用的降低程度有限。另外,本研究对国际药品定价的理论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以供中国借鉴。跨国制药公司通常从市场角度估计反映产品价值的价格上限,从制药公司角度估计可以覆盖成本和投资者收益的价格下限,并在二者之间的可行价格区域内设定价格。从世界范围来看,药品价格的上涨速度低于其它卫生服务价格的上涨速度,药品费用占总医疗费用中的比例较小,而且比例在不断降低。国际药品市场是典型的垄断竞争市场,药品价格由供方因素和需方因素共同决定的,证据显示需方因素(产品特征)在价格的决定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而且,市场上存在着品牌药品和通用名药品之间的激烈竞争。随后,本文对世界药品价格控制措施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尤其是参考定价和平行贸易。总的来说,通用名参考定价符合保险设计的公平和有效原则,给患者带来较低的健康风险,而治疗参考定价产生了更多的负面影响。药品平行贸易并没有从贸易中产生正常的效率收益,因为低价格国家是通过强制的管制而达到较低价格的,而不是通过较高的效率达到的。最后,本研究利用数据对中国药品价格问题进行了经验分析。价格指数研究显示,2002—2005年间,抗生素类药品价格下降,循环系统药品价格上升,各类药品价格水平变化情况有较大差异。数量指数研究显示,四年间药品使用数量出现了非常态上升,北京市抗生素类上升了4倍多,循环系统药品上升了9倍多。另外,我国药品价格和数量之间存在非正常的正相关关系,与国际药品市场上二者的负相关关系完全不同。这些现象的产生可能是由于我国医疗机构垄断了80%的药品终端销售,而且在医疗机构内部90%以上为公立医院,彼此间缺乏竞争。再加上我国“以药养医”和医疗机构“顺加作价”的政策导致医生诱导高价药的需求导致的。对地区间价格差异进行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药品质量和竞争特征都对药品价格及地区间价格差异产生了显着的影响,包括药品的单位剂量、包装大小、方便性以及通用名厂商数量等,这表明药品价格更多地由质量和竞争特征决定。在理论研究和经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中国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综合政策框架,以解决中国医疗体制改革中的现实问题,促进药品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综合框架包括合适的政府职能定位、科学合理地设定药品价格、推进医疗机构的市场化进程、严格划分医师和药师的职业分工、不断推进临床诊疗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实施通用名处方制度以及完善医疗保险中的第三方购买机制。
汤健闻,江超穗,柳智豪,蒙建军,余水兰,柳延芳[5](2006)在《19512005年百色市百日咳流行病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百色市55年百日咳发病情况,为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512005年百色地区百日咳疫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百色市55年来共报告百日咳234837例,死亡1125例。大致可分分为4个阶段:19511959年,年平均发病率为65.12/10万,死亡86例;19601983年,年发病率在54.941 113.06/10万,死亡1 016例;19841990年,年平均发病率为14.36/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死亡22例;19912005年年平均发病率为1.39/10万,1996年以后已连续10年无死亡病例。表明自实施计划免疫以后,百日咳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年发病率由6070年代的359.68506.08/10万降至目前的2/10万以下。结论进一步提高免疫接种率,加强百日咳病例的监测和传染源的管理,是控制百日咳的主要措施。
黄青荣[6](2001)在《百色地区实施计划免疫14年百日咳流行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玉文武[7](2001)在《1991~1998年百色地区百日咳流行病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
二、百色地区实施计划免疫14年百日咳流行特征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百色地区实施计划免疫14年百日咳流行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省少数民族乙肝流行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云南省少数民族2009-2018年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研究 |
研究目的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云南省少数民族乙型肝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
研究目的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建议 |
创新性 |
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不同种族/民族乙型肝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广西农村儿童常规免疫接种及时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研究背景 |
1.1 全球计划免疫实施情况 |
1.2 我国计划免疫实施情况 |
1.3 广西计划免疫实施情况 |
1.4 计划免疫实施效果衡量指标 |
1.5 复杂抽样 |
2.研究目的 |
3.资料与方法 |
3.1 研究设计 |
3.2 技术路线 |
3.3 研究对象 |
3.4 样本量估计 |
3.5 调查时间 |
3.6 调查方法与内容 |
3.7 质量控制 |
3.8 评价指标判断 |
3.9 统计分析 |
4.结果 |
4.1 儿童基本情况 |
4.2 疫苗接种率 |
4.3 疫苗接种状态 |
4.4 疫苗延迟接种的中位延迟时间 |
4.5 多剂量疫苗及时全程接种率卡方检验 |
4.6 同种疫苗不同次剂及时接种率卡方检验 |
5.讨论 |
5.1 广西农村地区儿童常规免疫接种覆盖率 |
5.2 广西农村地区儿童常规免疫单剂次疫苗及时接种率 |
5.3 广西农村地区儿童常规免疫多剂次疫苗及时全程接种率 |
5.4 广西农村地区儿童常规免疫延迟接种率及中位延迟时间 |
5.5 疫苗及时接种与疫苗接种剂量关系 |
5.6 免疫接种时间表推荐疫苗接种时间与疫苗及时接种率、延迟接种时间的关系 |
5.7 农村地区疫苗接种服务模式 |
6.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6.3 创新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词 |
综述 农村地区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气候变化背景下暴雨洪涝致人群敏感性传染病发病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第一部分:识别暴雨洪涝相关敏感性传染病疾病谱 |
一、引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区域 |
2. 数据来源 |
3. 研究设计和统计分析 |
4. 质量控制 |
三、结果 |
1. 传染病描述性分析 |
2. 暴雨洪涝描述性分析 |
3. 传染病粗筛结果 |
4. 主成分分析 |
5. 多因素分析 |
四、讨论 |
第二部分:定量评价暴雨洪涝对敏感性传染病的发病影响 |
一、引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现场 |
2. 资料来源 |
3. 研究设计和统计分析 |
4. 质量控制 |
三、结果 |
1. 长时间尺度定量评估结果 |
2. 典型暴雨洪涝事件定量评估结果 |
四、讨论 |
1. 暴雨洪涝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
2. 暴雨洪涝与肺结核 |
3. 暴雨洪涝与感染性腹泻 |
4. 暴雨洪涝与疟疾 |
第三部分:估算暴雨洪涝对敏感性传染病的归因疾病负担 |
一、引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现场 |
2.资料收藏 |
3. 研究设计 |
4. 质量控制 |
三、结果 |
1. 暴雨洪涝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研究结果 |
2. 暴雨洪涝与感染性腹泻的研究结果 |
3. 暴雨洪涝与疟疾的研究结果 |
四、讨论 |
1. 暴雨洪涝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
2. 暴雨洪涝与感染性腹泻 |
3. 暴雨洪涝与疟疾 |
结论 |
创新点与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附英文论文两篇 |
(4)药品价格决定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药品在健康产品中的地位与作用 |
1.1.2 药品可及性与鼓励新药研发 |
1.1.3 药品价格与中国医疗体制改革 |
1.2 研究框架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药品价格机制和价格控制理论 |
2.1 价格机制 |
2.1.1 市场结构特征 |
2.1.2 价格形成 |
2.2 药品市场特征 |
2.2.1 安全性和有效性管制 |
2.2.2 专利保护制度 |
2.2.3 信息不对称 |
2.2.4 医疗保险和道德风险 |
2.2.5 药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小 |
2.3 价格控制 |
2.3.1 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价格控制 |
2.3.2 垄断市场中的价格控制 |
2.3.3 道德风险下的价格控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国药品价格决定机制现状 |
3.1 中国药品价格管制的沿革及现状 |
3.1.1 中国药品价格管制沿革 |
3.1.2 中国药品价格管制现状 |
3.2 中国药品市场特征 |
3.2.1 医药产业现状 |
3.2.2 药品需求弹性特点 |
3.3 中国药品价格决定机制现状 |
3.3.1 政府定价 |
3.3.2 药品注册与定价脱节 |
3.3.3 药品流通环节多,费用率高 |
3.3.4 药品零售环节缺乏竞争:医疗机构垄断终端 |
3.3.5 以药养医和顺加作价 |
3.4 中国主要药品价格政策效果 |
3.4.1 药品降价政策效果 |
3.4.2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效果 |
3.4.3 小结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国际药品定价及价格政策 |
4.1 国际药品定价理论与实践 |
4.1.1 国际药品定价基础 |
4.1.2 以价值为基础的定价 |
4.1.3 制药公司角度定价 |
4.1.4 设定药品价格 |
4.2 国际药品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
4.2.1 药品价格和费用的变化趋势 |
4.2.2 药品市场结构:垄断是否存在? |
4.2.3 药品价格形成的决定因素 |
4.2.4 药品价格竞争(品牌药品和通用名药品) |
4.3 国际药品价格政策 |
4.3.1 直接价格控制 |
4.3.2 利润控制 |
4.4 主要价格政策1:参考定价 |
4.4.1 介绍 |
4.4.2 参考价格体系的结构 |
4.4.3 利用经济理论和原则评估参考定价 |
4.5 主要价格政策2:平行贸易 |
4.5.1 介绍 |
4.5.2 价格差异的福利效果 |
4.5.3 平行贸易的福利影响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国药品价格指数及地区间价格差异决定因素 |
5.1 数据来源及数据 |
5.1.1 数据来源 |
5.1.2 数据描述 |
5.2 理论和方法 |
5.2.1 相关概念界定 |
5.2.2 相关理论和方法 |
5.3 结果1:药品价格和数量指数 |
5.3.1 价格指数 |
5.3.2 数量指数 |
5.4 结果2: Gerschenkron效应(帕氏/拉氏比值分解) |
5.5 结果3:跨区域的价格差异及原因 |
5.6 讨论与结论 |
第六章 中国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战略与政策选择 |
6.1 当前药品价格管制中的政府定位 |
6.2 科学合理地设定药品价格 |
6.2.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新药定价和报销模型设计 |
6.2.2 专利期外药品的参考定价设计 |
6.3 推进医疗机构市场化进程 |
6.4 实施真正意义的医药分业 |
6.5 制定临床诊疗规范和规范处方形式 |
6.6 完善医疗保险中的第三方购买机制 |
6.7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7.1 主要结论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6)百色地区实施计划免疫14年百日咳流行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流行强度 |
2.2 时间分布 |
2.3 地区分布 |
2.4 年龄分布 |
2.5 免疫接种与发病的关系 |
3 讨论 |
(7)1991~1998年百色地区百日咳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疫情概况 |
2.2 地区分布 |
2.3 发病季节 |
2.4 年龄分布 |
2.5 免疫接种和发病的关系 |
3 讨论 |
四、百色地区实施计划免疫14年百日咳流行特征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省少数民族乙肝流行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 董哲.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2]广西农村儿童常规免疫接种及时评价研究[D]. 韦雪. 广西医科大学, 2017(08)
- [3]气候变化背景下暴雨洪涝致人群敏感性传染病发病影响的研究[D]. 丁国永. 山东大学, 2015(01)
- [4]药品价格决定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吴晶. 沈阳药科大学, 2007(09)
- [5]19512005年百色市百日咳流行病学分析[J]. 汤健闻,江超穗,柳智豪,蒙建军,余水兰,柳延芳. 应用预防医学, 2006(04)
- [6]百色地区实施计划免疫14年百日咳流行特征分析[J]. 黄青荣. 广西预防医学, 2001(S1)
- [7]1991~1998年百色地区百日咳流行病学分析[J]. 玉文武. 广西预防医学, 2001(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