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苏邮政如何抓物流(论文文献综述)
孙静[1](2020)在《苏州邮政普遍服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十三五”规划即将在2020年落下帷幕,对于邮政来说,这无疑是接受检验的一年。邮政普遍服务是邮政作为国家公用事业单位必须履行的公共服务职责。无论中国邮政集团如何拓展业务,无论在哪个地区,都仍然要肩负着邮政普遍服务这一艰巨的义务和责任,这也就意味着这一国家职责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文章以苏州地区为例,在社会发展、市场化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探究苏州邮政在普遍服务上的现状、创新实践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探究其原因,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对策。本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来研究。绪论对文献及研究方法、意义做出阐述,正文第一部分是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从对邮政普遍服务的认识开始,解答传统普遍服务的内涵,运用“新公共服务理论”“自然垄断理论”“外部性理论”加以支撑,形成普遍服务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苏州邮政普遍服务的必要性。第二部分是对苏州邮政传统普遍服务的现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在此章节对苏州邮政组织架构、业务发展现状、苏州邮政在普服上的创新实践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三部分针对苏州邮政普服的实践探索、创新做出整理和总结;第四部分是对国外普遍服务现状进行阐述研究;第五部分是针对现状探究苏州邮政普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普服业务发展的角度,对苏州邮政普服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探究;第六部分针对上述问题和原因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和对策。
戴盼倩[2](2020)在《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构建与运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过去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城乡商品配送以一种零散、间歇性、小范围的方式存在,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与不稳定性。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城乡融合发展的推进,以及城乡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新的适应现代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建设迫在眉睫。同时,鉴于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能否真正建成与顺畅运转的关键在成本,当前亟需以成本为导向进行网络构建与运作,以期探索出低成本、高效率与高效益的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但实现该目标还有一些关键科学问题没有解决,如:网络规划模型构建,网络运作模式、业务流程和组织协调机制设计,保障网络运行的对策思考等。据此,本文在成本管理理论、城乡融合理论、物流网络规划理论、精益运营理论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博弈论与运筹学建模、系统动力学仿真等方法,开展了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构建与运作研究,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进行了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的理论研究。首先,根据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总结发现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还存在基础设施网络不完善、现代化发展水平较低、城乡对接困难、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其次,提出了成本导向,这既是一种目标导向,强调系统成本最优,又体现了事前规划的战略思维。最后,分析了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的建设与运行成本,明确成本的发生点与控制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成本决策理论、成本领先战略、精益运营理论等分析了成本导向的具体要求,认为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的构建与运作应具备系统科学性与高智能水平,符合规模化、组织协调化趋势。(2)构建了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的规划模型。首先将网络形态定义为多枢纽单分配二级混合轴辐式网络,结合轴辐网络建模方法建立了一种以运输成本、环境成本、生鲜农产品损耗成本和枢纽节点建设成本加和最小为目标函数,以枢纽节点选址、指派关系、直通路径规划为决策变量,包括混合轴辐网络约束、单分配约束、枢纽节点数量约束的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模型,并设计了禁忌搜索算法求解。然后,将该模型应用到宁镇扬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构建。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网络模型能够给出适应分散需求的、经济的、具体可行的网络构建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可为网络的构建实践提供理论支持。(3)设计了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的运作方案。这部分主要研究了以成本导向运作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其一,提出了一种1+N聚合运作模式。该模式以共同利益为出发点,通过一个核心网络运营企业与N个相关主体的多级协同来实现N种资源的集中调配与N个任务的统一决策,进而扩大网络运行效益,其本质是一种主体与资源的集聚整合。其二,设计了综合考虑成员边际贡献、资源投入效率、风险承担情况、综合实力和任务完成质量的二阶段利益分配机制,来协调网络核心运营企业与聚合的N个小微物流企业之间的联盟关系。其三,运用共同代理理论构建了城、乡物流需求方合作与不合作两种情形下的激励机制模型,来协调两类异质需求方与网络运营方之间的共同代理关系。其四,研究了如何进行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业务流程的数字化改造,给出了具体的云物流平台体系架构、运行原理和运行流程。(4)仿真了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运行。通过对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的运行系统分析和SD模型构建,仿真了处理工业品与处理生鲜农产品两种情景下的网络运行过程,验证了网络运作方案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网络运转效率、物流供给短缺、物流服务水平、物流成本、网络核心运营企业与需求企业发展、网络构建、网络运作等相互作用、彼此制约,共同决定了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的运行状态。其中,网络运转效率是最关键的因素,若运转效率较低,则会产生物流供给短缺,并由此增加物流成本与阻碍相关企业增收。运作方案对网络运行结果的影响,也是通过改善网络运转效率,进而提升网络服务能力、减少物流供给短缺来实现。(5)提出了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运行的保障对策。为保障网络构建与运作方案的落地及优化城乡物流的发展环境,提出从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奠定建设基础,培育壮大城乡物流主体、提高自生能力,鼓励技术创新与应用、突破业务瓶颈,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优化发展环境,扩大城乡物流需求、增强运行动能五个方面建立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的运行保障体系。
熊辛格[3](2020)在《中外约章与中国近代物流业的嬗变(1840-1937)》文中研究说明物流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经济活动,指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流通过程。物流业则是按照他人的物流需要,有偿提供物流服务的行业。中国近代物流业可以根据它在不同领域所具备的功能不同,分为两大类,即以运输为主的企业和以运输代理及相关业务为主的企业,主要包括公路物流业、铁路物流业、航运物流业、航空物流业和货栈业等。在列强物流企业凭借条约特权占据支配地位的情况下,我国民族物流业经历了从衰败到曲折发展的嬗变过程,形成了以码头货栈业、航运物流业、公路物流业和铁路物流业为主体的体系,为中国近代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近代物流类不平等约章的订立为列强入侵我国近代物流业提供了特权庇护。对外扩张物流业,是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为了实现侵略野心,尽快在中国建立政治及经济上的支配地位,订立物流类约章成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侵华的首要策略。以英国为首的欧美列强,通过武装入侵和外交讹诈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为外商物流业入侵我国经济创造了特权上的基础。根据不同内容,近代中外物流类约章可以分为货物税率类、码头货栈类、物流交通设施类与电信通讯类四种。随着对华入侵的增强,欧美各国将提高货物流通速率、降低运输成本和增加货物数量等问题视为辅助各国势力的重要步骤。无论是货物税率类,还是码头货栈类和交通设施类约章,都体现了列强在中国扩大近代物流业的野心。通过税率类约章,列强攫取了协定关税特权,降低了进出口及内地税税率,为外商在华扩大商品运输量创造了条件。码头货栈类约章的订立,使得外商在通商口岸广泛建立商品集散地,推动物流运输业向内地扩张。除此之外,良好的物流交通设施作为基础条件,也是近代外商物流业在中国迅速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列强通过不平等约章,不仅攫取了修筑公路和铁路的权利,也获得了在我国沿海及内河航行的权利,为外商物流交通的入侵创造了条件。而电信类准条约的签订,令外商获得在华设立现代通讯机构的权利。随着外商在华水线和陆线铺设的完成,提高了商业信息流通效率,为外商在华物流业的扩张创造更多便利。在物流类约章特权的庇护下,外商物流业在我国逐渐占据了支配地位,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体系。列强控制了我国内地及进出口商品的流通量,为外商货栈业及物流运输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外商码头货栈业逐渐成为支配我国货物流通的主要势力,经历了从沿海蔓延至内河通商口岸的过程。受码头货栈业的推动,外商轮船公司也逐渐占据了我国沿海及内河水域航运物流业市场的主导权,不仅加速了我国传统航运物流业的衰败,而且为列强进一步加深侵略创造了条件。于此同时,外商陆路物流交通运输业也逐渐形成主导势力。修筑公路设施是公路物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租界成为列强入侵我国公路物流的前哨,在工部局的规划和监督下,不仅出现了新式公路,而且还引进了汽车,使外商公路运输处于优势地位,并随着租界的增加而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铁路投资权则为列强侵略我国铁路物流业创造了基础设施上的条件。通过各类筑路合同,各国不仅攫取了我国铁路的经营权,而且还聘请客卿、购买器材和设计线路等,进一步促进了在我国铁路物流业规模的形成。在外商物流业的刺激下,我国民族物流业经历了从传统到近代化的演变过程。中国传统物流业的衰败以及与外商争利的诉求,是推动近代民族物流业兴起的主要原因。首先发生转变的是近代航运物流业。以轮船招商局为代表的官办航运物流企业率先摒弃传统的帆船运输方式,依靠自身努力逐渐成为长江流域重要的势力。华商企业也纷纷采用轮船参与航运物流,在长江、珠江及黑龙江流域都形成了初步的规模,并推动了码头货栈业的发展。码头货栈业是我国近代民族货栈业的先导者。不管是轮船招商局,还是华商航运公司,均在各大通商口岸基本设立了初具规模的码头货栈,为我国货物的流转提供了必要的设施。随着民族电信业的逐渐完善,使华商实现信息互通有无具备一定条件,电报和电话遂成为物流公司的配套设置,促进了民族物流业的发展。无独有偶,公路的修筑和汽车的引入,为我国近代民族公路物流初步规模的形成创造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在经济建设、军工筑路和地方自治等因素的影响下,各省逐渐认识到汽车运输的重要性,从而推动了公路物流业格局的形成。广泛筑路的兴起与铁路机构的成立,促进了我国近代民族铁路物流初步规模的形成。随着关税自主权的收回、谋划航权自主运动的深入和收回邮权运动的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出台一系列必要的措施,推动了我国近代民族物流业体系的形成。裁厘加税是实现关税自主的前提条件之一,其中货物通过税的裁撤,促进了铁路和公路物流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巩固自身航业实力,提高码头货栈能力,则是保障我国顺利收回航权的前提之一。受此谋划的影响,我国民族航运物流业及码头货栈业也获得进一步发展。我国民族电信业在此浪潮中亦获得长足进步,不仅电信辐射范围扩大,而且物流商业用户对其依赖剧增,遂成为民族物流业体系形成的重要辅助。因此,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运营规模,都显示了南京政府时期我国近代民族物流业体系的形成。受中外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影响,中国近代物流业呈现出半殖民地与半封建,近代化与封建传统杂糅的格局。在外商物流业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我国民族物流业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及商业、交通比较发达的地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商业及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近代化的进程,但整体依然处于依附的地位,无法实现独立发展。
季虹[4](2020)在《江苏省快递业政府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9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630亿件,连续6年稳居世界第一,涌现出了一批颇具实力、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快递业作为一项新兴的产业,在自身高速发展的同时,积极与关联产业协同发展,服务地方经济,为第一、第二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快递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有利于改善民生、促进生产、增加就业、扩大内需。但与此同时,我国快递行业依然面对诸多问题,例如“野蛮分拣”、“投递延误”、“先签后验”、“损失赔偿难”、“泄露客户信息”、“收寄验视制度执行不到位”等服务质量问题,影响行业健康发展。这些问题也反映了我国政府部门在快递业的监管工作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因此,加强政府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效率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江苏省作为研究对象,从政府监管角度展开研究,通过访谈法,文献综述法介绍了江苏省快递业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政府监管现状,根据访谈和搜集的相关资料提出了江苏省快递业政府监管存在的几个问题,然后从法律法规、监管主体、监管体系三个角度,系统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成功的监管经验,结合政府监管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从建立健全监管法律体系、发挥监管主体作用、完善社会监管力量三个方面,向江苏省政府监管部门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和建议,以增强江苏省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效能,促进江苏省快递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吴娟[5](2019)在《3PL主导的城乡双向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打破城乡二元格局,促进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指出要大力发展邮政及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3PL)在农村区域的网络布局,充分发挥3PL在配送服务上的优势,实现3PL配送中心在城市与农村区域的有效衔接。通过对城乡双向物资的配送,实现物流、信息流的城乡双向互动,促进城乡物资的高效流通。然而城乡物流配送存在的双程低效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城乡配送效率,因此如何实现城市与农村物资合理高效的双向配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研究了3PL主导的城乡双向物流配送路径优化问题,以3PL实现城乡共同配送,降低城乡物流配送成本。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对现有的城乡物流配送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了单向配送存在的流通节点多,导致运输成本增加问题及返程空载或低效载货等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依据我国城乡物流发展情况,从物流需求市场环境,物流企业发展,政府政策等外部及内部环境说明了3PL主导城乡双向物流配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说明了3PL主导的城乡双向物流配送优点。(2)描述了3PL主导的城乡双向物流配送运作流程,并对城市与农村客户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将3PL主导城乡双向配送问题描述为3PL配送中心对多个农村节点和城市节点进行共同配送,综合考虑了配送总费用,客户满意度及里程利用率三个目标构建城乡双向物流配送路径优化模型,并针对模型设计遗传算法求解。(3)通过对Y物流公司提供的相关数据进行实例分析,将模型运用到Y物流公司配送路径安排上,用MATLAB R2016a进行编程并求解结果,得出了Y物流公司城乡双向配送的路径安排计划。通过对参数的改变发现了成本的增加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需求的不确定性、运输路径距离、客户服务时间窗的大小等。相对于模糊需求,完全信息下实现的供需信息透明化能够有效的降低运输成本,这表明了城乡双向物流配送实现信息数据交换业务能够有效的降低配送成本。
胡建[6](2018)在《江苏邮政仓配一体化管理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电子商务市场持续蓬勃发展,电商快递市场也水涨船高。为贯彻落实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一体两翼”经营发展战略,缓解因快递市场激烈竞争导致的亏损,做大做强寄递类业务,江苏邮政选择了利润率高、发展前景好、有利于发挥邮政企业优势的仓配一体化业务。本文首先从仓储基础建设、仓内自动化设备、信息管理系统角度分析了快递企业从事仓配一体化业务应采取的发展策略和要求,并进一步阐述了仓配一体化在基础设施和仓储软件设备建设方面应遵循的规范。其次通过对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企业背景和江苏邮政快递包裹业务发展现状的阐述,分析了江苏邮政发展仓配一体化业务的优势和存在问题,最后从客户进出仓管控机制、仓储布局优化、分仓运营及增值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发展思路和策略。本文针对江苏邮政发展仓配一体化业务确定了“以低成本的简易仓为主、高成本的智能仓为辅,增加全省仓储面积,做大仓配业务规模,引进仓配管理信息系统,在全省仓储信息联网的前提下积极试点分仓运营,增强竞争力”的发展方向。本文提出的具体策略如下:健全仓储客户出入仓机制,继续以简易仓为主,积极推进智能仓试点实现降本增效;优化仓储中心区域布局,提升生产效率;以同城业务为着力点,实现同城仓配业务突破;依托数据集中优势,开拓增值服务。通过这些策略实现利润水平的提升。
汤薇[7](2015)在《基于价值链邮政业务协同运作实效研究——以江苏邮政为例》文中提出在邮政业务价值链分析的基础上,采用SPSS软件对江苏邮政业务综合经营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要提升邮政业务经营能力就要在网络资源的基础上协同发展邮政业务,内部价值链上要注意各类业务的有效链接,外部供应链上要提升邮政的资源优势。
丁天明[8](2015)在《新常态视角下江苏农村邮政物流建设研究》文中认为借鉴国内外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经验,深入剖析江苏农村邮政物流发展现状,针对制约江苏农村邮政物流发展的"牛鼻子"问题,提出江苏省农村邮政物流的建设思路,即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物流信息技术水平,培育农村邮政物流经营主体,加强技术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四层四圈"的江苏农村邮政物流网络体系。
司政[9](2015)在《盐城邮政服务三农问题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邮政企业一直致力于农村市场,将自身的经营发展和服务"三农"结合起来,不断探索,逐步探索出了适合中国特色的、符合各地地域特点的中国邮政发展之路。邮政作为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和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利用其自身强大的网络覆盖优势,一直在农村扎扎实实地履行普遍服务义务,彰显出了百年服务品牌价值。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的推进,邮政服务的内容、范围和规模也有了很大变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盐城邮政更是利用现有资源,真正为广大农民解决了实际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三农"问题显得愈发突出。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打工。另一方面,土地收益增长较慢更是加剧了这一现象。盐城邮政一千多名乡邮员每天穿梭于各个乡镇村组,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对三农问题非常熟悉。邮政部门不断大胆创新,创造了"连锁经营+配送到户+科技服务"的三农服务新模式。目前,除近300个遍布城乡的服务网点外,全市还建成了 1400多处遍布乡村的邮政"苏邮惠民"加盟店,服务范围遍布全市各个乡镇村庄。为服务"三农"解决了许多现实问题,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盐城邮政除了依靠自身的物流体系之外,还可以尝试与其他社会物流公司合作,实现资源互补,利益外部力量弥补自身终端物流配送能力薄弱的劣势,提高整个物流体系的综合竞争能力。同时,注意扬长避短充分利用百年邮政品牌,通过三网合一、三流合一的特有优势,夯实邮政农村物流配送系统的综合竞争能力,最终实现"农民得实惠、政府得口碑、邮政得品牌"的目的。盐城邮政通过不断满足盐城广大农村地区的"三农"服务需求,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举,正确处理改革和发展的关系,在推动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推动着盐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向前发展。经过几年的摸索,表现出社会力量经营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明显效果。实践证明:以邮政体系为基本框架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在研究过程我们也发现,盐城邮政在"三农"服务过程中也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诸如,物流配送、金融服务、基础设施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建立物流新体系、拓宽金融服务领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解决办法。本文从系统的角度对盐城邮政服务"三农"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盐城邮政服务"三农"的现状,并总结凝练出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盐城邮政更好地服务"三农"的对策。
姜诚义[10](2015)在《江苏邮政速递物流公司卓越绩效模式研究》文中指出江苏邮政速递物流公司是江苏地区规模最大、网络覆盖最全、服务能力最强的综合性快递物流企业,在全国邮政系统也保持着领先地位。公司能够实现在行业和系统内的领先,与公司长期秉持的坚持科学管理、坚持创新驱动、坚持领先发展的管理思维密切相关,作为一家优秀的区域性快递物流企业,其最高管理层并不满足于公司已经取得的成绩,关注到了卓越绩效模式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做出了在现有管理基础上导入卓越绩效模式、进一步追求卓越的重要决策。因此,本文围绕公司构建和导入卓越绩效模式的情况开展研究。本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选题背景和意义,提出了本文所要论述的问题,阐述了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概括论述了卓越绩效模式的基本理论,重点论述了卓越绩效模式的框架及其条款间的逻辑关系;第三部分描述了江苏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的概况,分析了公司面临的优势和挑战,说明了公司导入和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的意义和原因;第四部分按照卓越绩效模式框架详细构建了公司的管理体系,详细阐释了卓越绩效模式在公司的应用内容和结构;第五部分运用项目管理的方法,针对公司在导入卓越绩效模式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第六部分为结论部分。本文研究的GB/T19580-2012《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是卓越绩效模式在我国实践发展中的最新成果,围绕江苏邮政速递物流公司构建和导入卓越绩效模式的过程,应用了项目管理的思路和方法。希望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总结江苏邮政速递物流公司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的经验,对服务行业、特别是快递物流行业有所借鉴。
二、江苏邮政如何抓物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江苏邮政如何抓物流(论文提纲范文)
(1)苏州邮政普遍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 选题的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一) 文献研究法 |
(二) 定性分析法 |
(三) 定量分析法 |
四、研究内容 |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基础概念 |
(一) 邮政 |
(二) 普遍服务 |
(三) 中国邮政普遍服务 |
二、理论基础 |
(一) 新公共服务理论 |
(二) 自然垄断理论 |
(三) 外部性理论 |
第二章 苏州邮政普遍服务现状分析 |
一、必要性分析 |
(一) 国家需求 |
(二) 民生需求 |
(三) 自身发展需求 |
二、苏州邮政普遍服务发展现状 |
(一) 监管和执行机构现状 |
(二) 业务发展现状 |
(三) 普服惠民工程服务现状 |
第三章 苏州邮政普服实践与特色 |
一、苏州邮政普服的实践 |
(一) 特色邮路 |
(二) 信函业务的实践 |
(三) 包裹业务的硬件升级 |
(四) 普服延伸业务——惠民工程 |
二、苏州邮政普服的特点 |
(一) 建设亲情邮路,邮路传温情 |
(二) 坚守传统普服,创新普服多元化发展 |
(三) 扎根农村,完善最后一公里服务 |
第四章 国外邮政普遍服务现状 |
一、日本邮政和普遍服务改革及现状 |
(一) 日本邮政改革 |
(二) 日本邮政普遍服务业务现状 |
二、德国邮政和普遍服务改革及现状 |
(一) 德国邮政改革 |
(二) 德国邮政普遍服务业务现状 |
三、瑞士邮政和普遍服务改革及现状 |
(一) 瑞士邮政改革 |
(二) 瑞士邮政普遍服务现状 |
第五章 苏州邮政普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苏州邮政普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一) 执行普服产品标准化过程不严格 |
(二) 信函业务量发展遭遇瓶颈 |
(三) 普通包裹发展陷入困境 |
(四) 普服惠民工程知名度低 |
二、苏州邮政普服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 执行产品标准化过程不严格的原因分析 |
(二) 信函业务遭遇瓶颈的原因分析 |
(三) 普包业务发展陷入困境的原因分析 |
(四) 普服惠民工程知名度低的原因分析 |
第六章 完善苏州邮政普遍服务的对策建议 |
一、解决执行产品标准化过程中不严格问题的对策 |
(一) 明确职责,增强公共服务意识 |
(二) 加强市场监管 |
二、解决信函业务量遭遇瓶颈问题的对策 |
(一) 创新发展信函业务 |
(二) 加快函件网络+发展 |
三、解决普包发展缓慢问题的对策 |
(一) 严控成本,整合资源 |
(二) 发挥优势,改革创新 |
四、解决普服惠民工程知名度低问题的对策 |
(一) 建立长期有效的运营监管机制 |
(二) 以“惠民”为本发展普服惠民工程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苏州邮政普遍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 |
致谢 |
(2)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构建与运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物流网络构建与运作研究 |
1.3.2 城乡物流一体化研究 |
1.3.3 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构建与运作研究 |
1.4 研究方案设计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内容 |
1.5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 |
2.1.1 物流网络 |
2.1.2 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界定 |
2.1.3 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的特殊属性分析 |
2.2 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的建设与运行成本 |
2.2.1 物流成本的概念与基本构成 |
2.2.2 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的建设与运行成本分析 |
2.2.3 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的建设与运行成本构成 |
2.2.4 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建设与运行成本的控制方法 |
2.3 理论基础 |
2.3.1 成本管理理论 |
2.3.2 城乡融合理论 |
2.3.3 物流网络规划理论 |
2.3.4 精益运营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理论分析 |
3.1 我国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3.1.1 主要问题 |
3.1.2 问题成因分析 |
3.2 成本导向的提出与思想内涵 |
3.2.1 成本导向的提出 |
3.2.2 成本导向的思想内涵 |
3.3 成本导向对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构建与运作的要求 |
3.3.1 系统科学 |
3.3.2 规模化 |
3.3.3 组织协调 |
3.3.4 高智能水平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构建 |
4.1 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的形态设计 |
4.1.1 物流网络的基本形态 |
4.1.2 轴辐式网络的适用性 |
4.1.3 多枢纽单分配二级混合轴辐式网络形态 |
4.2 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模型构建 |
4.2.1 问题描述与模型假设 |
4.2.2 符号说明 |
4.2.3 网络模型 |
4.3 基于禁忌搜索算法的模型求解 |
4.3.1 模型求解算法选择 |
4.3.2 禁忌搜索算法设计 |
4.3.3 模型求解流程 |
4.4 应用实例——宁镇扬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构建 |
4.4.1 宁镇扬区域的城乡物流基础与物流需求分析 |
4.4.2 宁镇扬区域的备选城市节点评价 |
4.4.3 宁镇扬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的成本最优构建方案决策 |
4.4.4 成本最优的宁镇扬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构建方案分析 |
4.4.5 宁镇扬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构建方案的现实应用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运作 |
5.1 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的1+N聚合运作模式 |
5.1.1 1+N聚合运作模式的提出 |
5.1.2 1+N聚合运作模式构想与创新 |
5.1.3 1+N聚合运作模式的潜在逻辑 |
5.2 1+N聚合运作模式下多物流服务商的关系协调 |
5.2.1 问题描述 |
5.2.2 1+N聚合运作模式下多物流服务商的合作博弈模型 |
5.2.3 多物流服务商联盟利益分配的影响因素分析 |
5.2.4 多物流服务商联盟的二阶段利益分配机制设计 |
5.2.5 算例分析 |
5.2.6 多物流服务商的关系协调措施 |
5.3 1+N聚合运作模式下网络运营方与物流需求方的关系协调 |
5.3.1 问题描述 |
5.3.2 建模假设与主体期望效用函数确定 |
5.3.3 城、乡物流需求方不合作情形下的激励机制 |
5.3.4 城、乡物流需求方合作情形下的激励机制 |
5.3.5 最优激励机制的数值模拟 |
5.3.6 网络运营方与城、乡物流需求方的关系协调措施 |
5.4 基于云计算的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1+N聚合运作 |
5.4.1 云计算技术对1+N聚合运作的支撑作用 |
5.4.2 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的云物流平台搭建 |
5.4.3 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的业务流程数字化改造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运行仿真 |
6.1 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运行系统分析 |
6.1.1 仿真目的与系统边界说明 |
6.1.2 因果关系分析 |
6.2 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运行系统SD模型构建 |
6.2.1 流量存量图 |
6.2.2 变量说明 |
6.2.3 动力学方程 |
6.3 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运行系统SD模型检验 |
6.3.1 参数估计 |
6.3.2 模型检验 |
6.4 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运行仿真结果分析 |
6.4.1 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运转效率情况 |
6.4.2 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运行成本情况 |
6.4.3 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运行效益情况 |
6.5 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运作方案有效性验证 |
6.5.1 引入关系协调机制的网络降本增效情况 |
6.5.2 采用云物流技术的网络降本增效情况 |
6.5.3 实施1+N聚合运作模式的网络降本增效情况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运行保障研究 |
7.1 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奠定建设基础 |
7.1.1 完善农村道路交通基础设施 |
7.1.2 完善智能物流基础设施 |
7.1.3 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 |
7.2 培育壮大城乡物流主体,提高自生能力 |
7.2.1 培育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 |
7.2.2 增强小微物流企业活力 |
7.3 鼓励技术创新与应用,突破业务瓶颈 |
7.3.1 鼓励云物流技术创新与应用 |
7.3.2 鼓励绿色物流技术创新与应用 |
7.3.3 鼓励生鲜农产品包装技术创新与应用 |
7.3.4 鼓励多温共配技术创新与应用 |
7.4 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优化发展环境 |
7.4.1 统一城乡物流操作标准与技术规范 |
7.4.2 加强对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运营的监督管理 |
7.4.3 加强对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建设用地与资金支持 |
7.5 扩大城乡物流需求,增强运行动能 |
7.5.1 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 |
7.5.2 促进物流上游产业发展 |
7.6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禁忌搜索算法程序 |
致谢 |
作者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
(3)中外约章与中国近代物流业的嬗变(1840-193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创新之处 |
第一章 近代中外物流类约章订立的缘起 |
第一节 西方近代物流业的兴起 |
(一)西方近代物流业的产生与形成 |
(二)辅助外贸扩张的西方近代物流业 |
第二节 列强侵华的物流需求 |
(一)对华贸易扩张的需求 |
(二)外商物流运输违规的行为 |
(三)英国武力订约的诉求 |
第三节 清政府的对策 |
(一)清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 |
(二)中国社会物流现状 |
(三)传统的御夷之策 |
第二章 近代中外物流类约章的内容 |
第一节 货物税率类约章 |
第二节 码头货栈类约章 |
第三节 物流交通设施类约章 |
(一)公路类约章 |
(二)航运类约章 |
(三)铁路类约章 |
(四)航空类约章 |
第四节 电信通讯类准条约 |
第三章 不平等条约特权与外商在华物流业体系的形成 |
第一节 协定关税特权扩大货物流量 |
(一)协定关税前后的货物流量 |
(二)进出口税制度与货物流量 |
(三)协定内地关税制度与货物流量 |
第二节 沿海及内河航权与外商航运物流业的形成 |
(一)沿海航运物流业 |
(二)内河航运物流业 |
第三节 通商口岸设栈与外商码头货栈业的形成 |
(一)外商货栈入侵沿海口岸 |
(二)外商货栈业在内河口岸的扩张 |
第四节 租界筑路权与外商公路物流业的形成 |
(一)租界道路规划 |
(二)租界公路物流的形成 |
第五节 铁路筑路权与外商铁路物流业的形成 |
(一)筑路权益的实现 |
(二)铁路物流业的入侵 |
(三)外商铁路物流规模的形成 |
第六节 经营电线特权与外商电信业的形成 |
(一)列强电报系统的建立 |
(二)租界电话网络的建立 |
第四章 不平等条约体系下中国近代民族物流业的雏形 |
第一节 中国传统物流业的衰败 |
第二节 近代民族航运物流业的初步规模 |
(一)对外商航运物流的认识 |
(二)官办航运物流业的兴起 |
(三)商办航运物流业的兴起 |
第三节 近代民族码头货栈业的初步规模 |
(一)自主设栈意识的萌发 |
(二)招商局码头货栈业 |
(三)华商码头货栈业 |
第四节 近代民族铁路物流业的初步规模 |
(一)对铁路权益的认识 |
(二)早期筑路的尝试 |
(三)铁路物流业的初步规模 |
第五节 近代民族公路物流业的初步格局 |
(一)对租界公路物流的认识 |
(二)民族公路物流业的兴起 |
(三)公路物流业初步规模的形成 |
第六节 近代民族电信业的初步规模 |
(一)对电信权益的认识 |
(二)近代民族电报业的初步规模 |
(三)近代民族电话业的初步规模 |
第五章 收回主权运动与中国近代民族物流业体系的形成 |
第一节 关税自主的实现与民族铁路物流业的形成 |
(一)裁厘促进民族铁路物流的发展 |
(二)强烈的铁路主权意识 |
(三)民族铁路联运体系的形成 |
第二节 关税自主的实现与民族公路物流业的形成 |
(一)裁撤厘金促进民族公路物流业的发展 |
(二)民族公路联运物流网络的形成 |
(三)民族公路物流运输的经营情况 |
第三节 航权自主的筹划与民族航运物流业的形成 |
(一)收回航权须发展民族航运业 |
(二)航运政策与机构的统一 |
(三)民族水陆联运体系的形成 |
(四)民族航运物流网络的扩大 |
第四节 航权自主的筹划与民族码头货栈业的形成 |
(一)实现航权自主的前提 |
(二)招商局码头货栈业体系的形成 |
(三)华商码头货栈业体系的形成 |
第五节 收回电信权的筹划与民族电讯通信体系的形成 |
(一)收回电信权须发展民族电信业 |
(二)民族电报业体系对物流业的影响 |
(三)民族电话业体系对物流业的影响 |
第六章 中外约章与中国近代物流业的格局 |
第一节 占主导地位的外国在华物流业 |
(一)外商在华物流业规模 |
(二)外商物流业的优势地位 |
第二节 具有双重性质的民族物流业 |
(一)民族物流业的近代化转型 |
(二)近代民族物流业的规模 |
(三)近代与封建性质的杂糅 |
(四)依靠国外技术发展 |
第三节 中国近代物流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
(一)促进商业的发展 |
(二)促进工业的发展 |
(三)促进商业信息的传播 |
第七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4)江苏省快递业政府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第一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阐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快递业 |
(二)政府监管 |
二、理论基础 |
(一)政府监管理论 |
(二)多中心治理理论 |
第二章 江苏省快递业发展与政府监管现状 |
一、政府监管快递业发展历程回顾 |
(一)邮电分营前 |
(二)政企分开阶段 |
(三)邮政管理部门监管阶段 |
二、江苏省快递业发展现状 |
(一)行业主体众多 |
(二)行业发展迅速 |
(三)行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
(四)行业服务质量待提高 |
三、江苏省快递业发展政府监管现状 |
(一)形成多元合作的政府监管主体 |
(二)推动法律法规贯彻实施 |
(三)探索快递业政府监管方式和内容 |
第三章 江苏省快递业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一、江苏省快递业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 |
(一)政府监管主体力量不足 |
(二)政府监管方式方法单一 |
(三)法律法规支持力度不够 |
二、江苏省快递业政府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政府监管主体作用未充分发挥 |
(二)政府监管协调机制不畅 |
(三)政府监管法律体系有待完善 |
第四章 国外快递业监管的经验及启示 |
一、美国快递业监管经验 |
(一)自由的市场准入制度 |
(二)完备的监管机制 |
(三)健全的社会监管 |
二、英国快递业监管经验 |
(一)宽松的市场准入制度 |
(二)独立的监管机构 |
(三)严格的行业安全监管 |
三、日本快递业监管经验 |
(一)一元化的政府监管模式 |
(二)全覆盖的快递网络服务 |
(三)完善的从业人员管理 |
四、国外快递业监管经验的启示 |
(一)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
(二)建立独立的监管机构 |
(三)充分发挥社会监管力量 |
(四)重视安全监管 |
第五章 完善江苏省快递业政府监管的对策建议 |
一、充分发挥政府监管主体作用 |
(一)完善监管机制 |
(二)加强安全监管执法力量建设 |
(三)创新政府监管方式 |
二、完善快递行业监管机制 |
(一)充分发挥快递协会作用 |
(二)打造社会监管平台 |
(三)完善快递行业信用体系 |
三、建立健全快递业政府监管法律体系 |
(一)完善落实快递业监管相应法律法规 |
(二)因地制宜加快落实地方政策 |
(三)严格快递业的准入退出机制 |
结束语 |
附录 :访谈提纲汇总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3PL主导的城乡双向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述评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3PL相关概述 |
2.1.1 3PL定义 |
2.1.2 3PL运作模式 |
2.2 城乡双向物流配送相关概述 |
2.2.1 城乡双向物流 |
2.2.2 物流配送 |
2.2.3 城乡双向物流配送 |
2.3 车辆路径问题相关概述 |
2.3.1 车辆路径问题的描述 |
2.3.2 车辆路径问题的求解 |
2.4 主要理论基础 |
2.4.1 城乡融合理论 |
2.4.2 第三利润源理论 |
2.4.3 共同配送理论 |
2.4.4 委托代理理论 |
第三章 3PL主导城乡双向物流配送需求及优势分析 |
3.1 城乡物流配送现状分析 |
3.1.1 现行城乡物流配送 |
3.1.2 城乡物流配送问题分析 |
3.2 城乡物流配送趋势分析 |
3.2.1 外部环境——3PL主导城乡双向物流配送的必要性 |
3.2.2 内部条件——3PL主导城乡双向物流配送的可行性 |
3.3 3PL主导的城乡双向物流配送优势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3PL主导的城乡双向物流配送路径优化 |
4.1 3PL主导的城乡双向物流配送运作流程及客户需求分析 |
4.1.1 3PL主导的城乡双向物流配送运作流程 |
4.1.2 3PL主导的城乡双向物流配送客户需求分析 |
4.2 3PL主导的城乡双向物流配送路径优化模型构建 |
4.2.1 问题描述与假设 |
4.2.2 数学模型建立 |
4.2.3 模型的转化 |
4.3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型求解 |
4.3.1 遗传算法介绍 |
4.3.2 遗传算法设计 |
4.3.3 遗传算法求解步骤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例研究 |
5.1 Y物流公司背景介绍 |
5.1.1 Y物流公司概况 |
5.1.2 Y物流公司配送情况 |
5.2 数据获取与相关参数设置 |
5.2.1 数据获取 |
5.2.2 相关参数说明 |
5.3 Y物流公司城乡双向配送路径优化 |
5.3.1 模型求解 |
5.3.2 计算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6)江苏邮政仓配一体化管理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课题研究目的 |
1.2.2 课题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仓配一体化发展研究 |
1.3.1 国外相关发展概述 |
1.3.2 国内仓配一体化服务发展概述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仓配一体化研究内容 |
1.4.2 仓配一体化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文献回顾 |
2.1 物流理论综述 |
2.1.1 第三方物流概念 |
2.1.2 物流领域发展趋势 |
2.2 电子商务发展综述 |
2.2.1 当前电子商务市场分类 |
2.2.2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阶段 |
2.3 仓配一体化理论综述 |
2.3.1 相关理论背景 |
2.3.2 相关发展趋势 |
2.4 文献研究综述 |
2.4.1 研究局限于理论层面,对实际操作指导性不强 |
2.4.2 新闻报道式文献多,经验模式挖掘不深 |
2.4.3 建设和运营成本分析较少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仓配一体化模式现状分析 |
3.1 仓配一体化的基本概念 |
3.2 物流配送环节模式分析 |
3.2.1 现有的几种模式介绍 |
3.2.2 物流配送相关模式优劣对比 |
3.3 电商平台仓储配送模式现状分析 |
3.3.1 各大平台采用的物流模式 |
3.3.2 仓配一体化模式与网络快递模式对比分析 |
3.4 仓配一体化的布局方案 |
3.4.1 单一仓发全国模式 |
3.4.2 多仓入驻就近覆盖模式 |
3.5 仓配一体化业务面临的挑战 |
3.6 快递企业实现仓配一体化策略 |
3.6.1 结合企业自身优势合理规划仓储 |
3.6.2 改造仓储生产场地促进仓内管理标准化 |
3.6.3 加大软硬件设备投入提升自动化水平 |
3.6.4 加强仓内作业人员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
3.6.5 建立仓储客户管控机制提升经营效益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江苏邮政仓配发展现状与主要存在问题分析 |
4.1 江苏邮政仓配一体化业务发展现状 |
4.1.1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与电商包裹业务简介 |
4.1.2 江苏邮政寄递业务内部处理能力现状 |
4.1.3 江苏邮政仓配一体化业务发展现状 |
4.2 江苏邮政仓配一体化存在问题分析 |
4.2.1 仓配业务发展规划思路不清晰 |
4.2.2 经营机制落后管控手段粗放 |
4.2.3 软硬件配套设施投入不足 |
4.2.4 仓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落后 |
4.3 江苏邮政仓配业务发展优劣势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江苏邮政仓配一体化架构规划 |
5.1 江苏邮政仓配一体化规划指导思想 |
5.2 江苏邮政仓配一体化规划 |
5.2.1 组织架构规划 |
5.2.2 全省仓配中心建设规划 |
5.2.3 全省仓储业务发展规划 |
5.3 全省仓配一体化建设成本预估 |
5.4 江苏邮政仓配一体化业务发展策略 |
5.4.1 总体发展方向 |
5.4.2 建立健全仓储客户入仓和退仓管控机制 |
5.4.3 继续以简易仓为主,积极推进智能仓试点实现降本增效 |
5.4.4 优化仓储中心布局,提升生产作业效率 |
5.4.5 以单仓运营为主,适时推行分仓模式试点 |
5.4.6 抓住同城业务发展机遇,实现共同发展 |
5.4.7 开发增值服务,拓展利润来源渠道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仓配一体化建设规范 |
6.1 仓储选址与整体规划 |
6.1.1 仓储场地选址基本要求及方法 |
6.1.2 仓储规划布局规定 |
6.1.3 仓储场地对铺面材料的要求 |
6.1.4 仓储区域交通与停车要求 |
6.2 仓储区域建筑和结构规范 |
6.2.1 仓储平面布局相关要求 |
6.2.2 仓储建筑空间相关要求 |
6.2.3 仓储对地基与地板材质相关要求 |
6.2.4 仓储区域电力供给和使用要求 |
6.2.5 仓储建筑智能化方面的要求 |
6.2.6 仓储设施应遵循的消防安全规定 |
6.3 仓储生产自动化技术规范 |
6.3.1 仓储存储设备种类及发展趋势 |
6.3.2 仓储搬运设备种类及发展趋势 |
6.3.3 仓储输送分拣系统及发展趋势 |
6.4 仓配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 |
6.4.1 主要功能及性能需求 |
6.4.2 系统应遵循软件建设规范 |
6.4.3 仓配信息系统建设投资估算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基于价值链邮政业务协同运作实效研究——以江苏邮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
2中国邮政业务的分类与发展 |
3中国邮政业务价值链分析 |
4江苏邮政业务协同运作实证分析 |
4.1邮政企业通信能力数据处理 |
4.2邮政业务经营状况数据处理 |
4.3江苏邮政业务协同运作评价 |
5基于价值链提升邮政业务运营协同效应 |
5.1内部价值链基础上进行业务的有效链接 |
5.2外部价值链基础上强化邮政的资源优势 |
(8)新常态视角下江苏农村邮政物流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国内外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比较 |
2.1 国外建设实践 |
2.2 国内建设实践 |
3 江苏农村邮政物流发展现状 |
3.1 农村流通市场发展不均衡 |
3.2 农村邮政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 |
3.3 信息化程度不高 |
3.4 缺乏专业人才 |
4 江苏农村邮政物流建设思路 |
4.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
4.2 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
4.3 提升农村邮政物流信息化水平 |
4.4 培育农村邮政物流经营主体 |
4.5 加强技术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 |
4.6 打造农村邮政物流体系 |
(9)盐城邮政服务三农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
三、研究方法 |
四、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一章 盐城邮政服务"三农"现状 |
一、盐城"三农"问题现状 |
二、盐城邮政服务"三农"现状 |
第二章 盐城邮政服务"三农"存在的问题 |
一、农村地区邮政基础设施仍较薄弱 |
二、农资配送中存在的问题 |
三、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
四、农技下乡中存在的问题 |
第三章 增强盐城邮政服务"三农"应对举措 |
一、增进盐城邮政服务"三农"优势 |
二、建立盐城邮政物流服务"三农"新体系 |
三、拓展盐城邮政金融服务"三农"渠道 |
四、因地制宜,支持各地农村经济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江苏邮政速递物流公司卓越绩效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本文研究背景 |
1.1.2 本文研究意义 |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卓越绩效模式的理论概述 |
2.1 卓越绩效概述 |
2.1.1 卓越绩效 |
2.1.2 卓越绩效评价 |
2.1.3 卓越绩效评价的种类 |
2.2 卓越绩效模式与项目管理 |
2.2.1 项目管理 |
2.2.2 卓越绩效与项目管理的关系 |
2.3 卓越绩效模式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和应用 |
2.3.1 国外卓越绩效模式的应用研究 |
2.3.2 国内卓越绩效模式的引进和应用 |
2.4 卓越绩效模式的基本理念 |
2.4.1 说明组织的驱动力 |
2.4.2 阐明企业的经营行为 |
2.4.3 提供组织运行方法和技术 |
2.5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构成 |
2.5.1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框架 |
2.5.2 各构成内容间的关系 |
2.5.3 各评分条款分值 |
2.5.4 “过程”与“结果”间的关系 |
2.6 卓越绩效模式的评价 |
2.6.1 组织自我评价的基本要求 |
2.6.2 自我评价的关键 |
2.6.3 自我评价的步骤 |
第三章 江苏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的管理现状分析 |
3.1 企业描述 |
3.1.1 组织环境 |
3.1.2 公司治理结构 |
3.2 公司面临的挑战 |
3.2.1 竞争环境 |
3.2.2 战略挑战和优势 |
3.3 导入卓越绩效模式的原因 |
第四章 江苏邮政速递物流公司卓越绩效模式的构建 |
4.1 领导 |
4.1.1 高层领导的作用 |
4.1.2 组织治理 |
4.1.3 社会责任 |
4.2 战略 |
4.2.1 战略制定 |
4.2.2 战略部署 |
4.3 顾客与市场 |
4.3.1 顾客和市场的了解 |
4.3.2 顾客关系与顾客满意 |
4.4 资源 |
4.4.1 人力资源 |
4.4.2 财务资源 |
4.4.3 信息和知识资源 |
4.4.4 技术资源 |
4.4.5 基础设施 |
4.4.6 相关方关系 |
4.5 过程管理 |
4.5.1 过程的识别和设计 |
4.5.2 过程的实施与改进 |
4.6 测量、分析与改进 |
4.6.1 测量、分析和评价 |
4.6.2 绩效分析和评价 |
4.6.3 改进和创新 |
4.7 结果 |
4.7.1 产品和服务结果 |
4.7.2 顾客与市场的结果 |
4.7.3 财务结果 |
4.7.4 资源结果 |
4.7.5 过程有效性结果 |
4.7.6 领导方面的结果 |
第五章 江苏邮政速递物流公司导入卓越绩效模式的实证分析 |
5.1 项目启动 |
5.1.1 制定项目计划 |
5.1.2 项目团队设计 |
5.2 导入准备 |
5.2.1 领导决策 |
5.2.2 成立项目组织 |
5.2.3 进行导入卓越绩效动员 |
5.3 管理现状诊断 |
5.3.1 对公司管理现状进行调研 |
5.3.2 评价和诊断 |
5.3.3 细化卓越绩效模式实施计划 |
5.4 卓越绩效标准及自我评价培训 |
5.4.1 高层、中层领导的培训 |
5.4.2 骨干人员的培训 |
5.4.3 评审员的培训 |
5.5 管理体系整合 |
5.5.1 以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框架为基础整合管理体系 |
5.5.2 编制管理体系文件 |
5.5.3 管理体系整合的效果 |
5.6 自我评价 |
5.6.1 确定自我评价的依据 |
5.6.2 确定自我评价的范围 |
5.6.3 实施自我评价 |
5.7 改进与创新 |
5.7.1 制定并实施改进和创新计划 |
5.7.2 跟踪改进和创新计划的实施情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江苏邮政如何抓物流(论文参考文献)
- [1]苏州邮政普遍服务研究[D]. 孙静. 苏州大学, 2020(03)
- [2]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构建与运作研究[D]. 戴盼倩. 江苏大学, 2020
- [3]中外约章与中国近代物流业的嬗变(1840-1937)[D]. 熊辛格.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江苏省快递业政府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D]. 季虹.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5]3PL主导的城乡双向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研究[D]. 吴娟. 江苏大学, 2019(02)
- [6]江苏邮政仓配一体化管理规划研究[D]. 胡建. 南京邮电大学, 2018(02)
- [7]基于价值链邮政业务协同运作实效研究——以江苏邮政为例[J]. 汤薇. 物流技术, 2015(17)
- [8]新常态视角下江苏农村邮政物流建设研究[J]. 丁天明. 物流技术, 2015(11)
- [9]盐城邮政服务三农问题研究[D]. 司政.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 [10]江苏邮政速递物流公司卓越绩效模式研究[D]. 姜诚义. 南京邮电大学, 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