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培育出鹅新品种——扬州鹅

我国培育出鹅新品种——扬州鹅

一、我国培育出新鹅种——扬州鹅(论文文献综述)

周贝贝[1](2020)在《冬闲地种草养鹅模式下适宜鹅品种的选择》文中认为如今,生态循环养殖已深入人心,这不仅满足人们对肉产品越来越高的品质要求,还因其循环高效的利用农田,将养殖业与种植业相结合,使得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现在生态养鹅方法主要有林下养鹅、果园生态养鹅、玉米地养鹅等方式,冬闲地种草养鹅是指利用冬天稻田空置期种植牧草,以达到鹅食草,鹅粪育田的循环生态的养殖模式。目前推广冬闲地种草养鹅模式仍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就是品种的选择,不同品种其生理特性不同,并不是所有品种鹅在种草养鹅模式都能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那么品种选择,则成了现在推广冬闲田种草养鹅模式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本文选择四川白鹅、浙东白鹅、扬州鹅和霍尔多巴吉鹅为试验材料,首先进行圈养模拟试验(四个品种鹅统一育雏,29日龄出雏分组,分为补饲组:饲草+精料饲喂;对照组:全程饲喂精料。每个品种两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比较不同饲养模式下这四个品种鹅采食量与生长发育的不同;其次进行冬闲田种草放牧养鹅试验(四个品种鹅统一育雏,29日龄出雏分组,放入田间放牧饲养,晚间补饲碎米,每组10只,并设置三个重复),通过比较冬闲田种草养鹅下不同品种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肠道发育及盲肠肠道微生物等指标,选出冬闲田种草养鹅模式下的最适宜鹅品种,以期为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圈养模拟试验中不同品种鹅的采食量及生长发育结果表明,不同鹅品种对黑麦草的采食量存在较大差异,浙东白鹅对牧草采食量最大,而四川白鹅采食量最少。与全程饲喂精料组相比,四个品种鹅饲喂黑麦草可减少精料采食。采食黑麦草后,四川白鹅、浙东白鹅和扬州鹅的体重均高于对照组,且浙东白鹅和扬州鹅差异显着(P<0.05)。饲喂黑麦草还可降低各品种鹅的料重比,其中扬州鹅对草的利用效率最高。2.冬闲地种草养鹅模式下不同品种鹅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结果表明,在整个放牧生长发育期间,四个品种鹅在生长发育前期增重较大,后期趋于缓慢。在生长发育前期(28-49日龄),扬州鹅的周增重高于四川白鹅和浙东白鹅,但差异不显着(P>0.05),但在36-42日龄时扬州鹅的体增重显着低于霍尔多巴吉鹅的体增重(P<0.05);在生长发育后期(50-70日龄),扬州鹅的体增重均高于其他三个品种鹅。冬闲田种草养鹅模式下,四个品种鹅的屠宰率、半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差异不显着(P>0.05);扬州鹅的腹脂率为1.39%,显着低于其他三个品种鹅(P<0.05)。比较四个品种鹅的肉品质指标可知,扬州鹅胸肌和腿肌肉中水分含量显着高于其他三个品种(P<0.05);浙东白鹅的胸肌中脂肪含量显着高于其他三个品种鹅(P<0.05),这四个品种鹅的腿肌脂肪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扬州鹅的胸肌肉中蛋白质含量显着高于其他三个品种鹅(P<0.05),腿肌中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扬州鹅胸肌中胶原含量显着高于其他三个品种鹅(P<0.05),浙东白鹅和扬州鹅的腿肌中胶原含量显着高于四川白鹅和霍尔多巴吉鹅(P<0.05)。3.冬闲地种草养鹅模式下不同品种鹅的肠道发育和肠道微生物结果表明,冬闲地种草养鹅模式下,扬州鹅的表观形态发育和肠道组织形态发育显着优于其他三个品种鹅(P<0.05)。门水平上四个品种鹅的优势菌属相同,都是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Alpha多样性比较,霍尔多巴吉鹅的肠道菌群丰度及多样性都显着高于其他三个品种鹅(P<0.05)。根据Venn图筛选各品种鹅的盲肠特有菌,从门水平比较,霍尔多巴吉鹅的盲肠内微生物物种最丰富,其次是浙东白鹅,第三是扬州鹅最后是四川白鹅,分析特有菌功能可发现,四川白鹅盲肠特有菌仅具有分解消化纤维功能;浙东白鹅和霍尔多巴吉鹅盲肠特有菌中除去分解纤维菌外还分别含有两种和三种致病菌,而扬州鹅的盲肠特有菌中含有最多种类的分解纤维菌。圈养模拟试验中,扬州鹅对草的利用效率最高。冬闲田种草养鹅模式下,扬州鹅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产肉性能最好,肠道表观形态及组织形态都发育的最好,盲肠中分解消化粗纤维的菌群最多,且无致病菌。综上,扬州鹅可作为种草养鹅的理想品种,研究结果为发展集约化种草养鹅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李典辉[2](2020)在《扬州鹅不同品系STR遗传多样性检测及其花斑羽色遗传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扬州鹅作为高产优势鹅品种,且体型适中,耐粗饲,适应性强,肉质鲜美,整齐度高,遗传性能稳定,深受养殖户欢迎。但近几年来,随着肉鹅产业化进程加快,市场对大体型、花斑(头部、背部两侧存在灰色斑块)鹅品种需求越来越大,为了适应这一市场变化需求,开展了扬州鹅分化选育,初步形成了扬州鹅A品系(YA,高产型)、扬州鹅B品系(YB,兼用型)、扬州鹅C品系(Yc,快长型),同时还发现,有部分鹅羽色呈现花斑羽。为了探明分化选育过程中,不同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变化以及花斑羽色遗传规律,本文以扬州鹅育种中心选育的3个扬州鹅品系为实验对象,对3个扬州鹅品系的STR遗传多样性检测,进一步通过杂交试验验证不同品系间是否存在杂种优势?并通过组建花斑羽与白羽鹅正反交实验群体,开展花斑羽色遗传规律的研究。研究将为扬州鹅配套系选育,提高肉鹅生产性能奠定了科学基础。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为探明扬州鹅分化选育后不同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变化,对扬州鹅3个品系在10个微卫星基因座上STR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共检测到41个等位基因,其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4,从2-10个不等,平均观察杂合度为0.50,平均PIC为0.49,其中只有Yc品系表现为高度多态,PIC=0.52>0.5,其他两个品系PIC<0.5,为中度多态。因此认为Yc品系的遗传变异程度仍较高,需进一步进行选育提纯,降低其遗传多样性以期提高不同品系间杂种优势。2、为验证扬州鹅不同品系间是否存在杂种优势,选择A品系和C品系为研究对象,经测定发现,YCA受精率与孵化率的杂种优势率分别为0.8%,5.6%;YCA出雏重虽未表现出杂种优势,但10周龄平均体重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YCA组合在体尺方面未表现出杂种优势。屠宰性能方面:YCA的腿肌率与胸肌率杂种优势率明显分别为9.12%与5.45%。肌肉营养价值测定结果显示YCA腿肌pH值中含量最高,YCA胸肌中最低(P<0.05);蛋白含量在YCA腿肌中最高,而YCA组合的胸肌中含量最低(P<0.05);水分含量以Yc♂×Yc♀组合腿肌最低,而YCA组合胸肌最高(P<0.05)。扬州鹅不同品系杂交,在生长发育性状表现明显的杂种优势,而在肉品质性状上杂种优势表现不明显。3、为揭示扬州鹅花斑羽色遗传规律,建立白羽(Yw)与花斑羽(Ysp)杂交组合,根据后代羽色分离,不断假设验证,提出该羽色性状分离现象有3个不同位点控制,控制黄色绒羽位点W为显性上位,控制斑块羽位点S为隐性遗传,羽色稀释基因D,呈不完全显性遗传(局部花斑),且发现雏鹅喙黑色斑点与花斑羽色呈连锁遗传。并根据该遗传规律,提出了花斑鹅杂交配套技术方案YsP♂(wwssdd)×Yw♂(wwssDD)。进一步研究发现,花斑羽初生重显着高于全白羽(P<0.05),并将这种优势保持到10周龄。综上所述,YA和YB品系遗传多样性已处于较低水平,Yc仍需进一步加强选育提纯,降低其遗传多样性;扬州鹅不同品系杂交可在生长发育性状获得一定的杂种优势,随着C品系进一步选育,可以预见今后杂种优势会更加明显。斑纹羽色性状由3个位点控制,控制黄色绒羽位点W为显性上位,控制斑纹羽位点S为隐性遗传,控制羽色稀释基因D呈不完全显性遗传,且发现雏鹅喙黑色斑点与花斑羽色呈连锁遗传,并提出了花斑鹅杂交配套技术方案Ysp♂(wwssdd)×Yw♀wwssDD)。

胡梦蝶[3](2019)在《光照调控对鹅繁殖性能和内分泌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鹅是季节性繁殖动物,其繁殖性能受季节影响较大。扬州鹅是我国采用现代遗传育种理论和先进测试手段培育出的鹅品种,其繁殖特点属于典型的部分长日照型;霍尔多巴吉白鹅是由匈牙利引进的肉绒兼用型优良品种,近些年来在中国实现了大规模养殖。本研究以霍尔多巴吉鹅和扬州鹅为试验对象,研究光周期变化对霍尔多巴吉鹅的影响和单色光对扬州鹅的影响,系统的阐述了光照的两个特性对鹅繁殖性能的作用机理,以期筛选和优化适用于生产的经济实用、效益显着的最佳光照程序,提高养鹅业的整体经济效益。霍尔多巴吉鹅进入长光照阶段时,下丘脑中GnRH的表达量显着上调,GnIH和VIP基因则呈现出下降的趋势,霍尔多巴吉鹅进入繁殖周期。随着长光照时间的延长,下丘脑中GnIH和VIP基因以及垂体中PRL基因的表达量显着升高,光钝化效应产生,繁殖周期结束。11小时长光照阶段可以显着的延缓光钝化效应的产生,显着的提高霍尔多巴吉鹅的繁殖性能。14小时组光钝化效应的产生是由于GnIH和VIP基因在光照初期(L26)就极显着上调引起的。另外,时钟基因,尤其是Per2基因在长光照阶段的显着上调,可以促进LH的分泌,进而提高繁殖性能。在单色光照处理扬州鹅试验中给予鹅不同的单色光--白光(W)、红光(R)、蓝光(B)和绿光(G)处理。发现扬州鹅在白光或红光条件下鹅的产蛋率,蛋的受精率和受精蛋的孵化率显着升高。下丘脑中OPN5、Dio2、c-FOS、GnRH-ImmRNA水平以及垂体中LH和FSH mRNA水平在单色光刺激后都升高,但白光或红光条件下这些因子升高的幅度大于蓝光和绿光处理组。但是白光或红光处理也会加剧鹅的光钝化现象,鹅体内GnIH、VIP和PRL mRNA含量升高。总而言之,鹅的光敏感和光钝化效应是通过下丘脑中GnRH、GnIH、VIP基因,以及垂体中FSH、LH、PRL和TSH基因表达变化共同调节的。时钟基因在霍尔多巴吉鹅长光照阶段的显着上调,尤其是Per2基因的上调,可以显着促进LH的分泌,进而提高繁殖性能。不同颜色光照处理扬州鹅,与蓝光和绿光处理相比,白光和红光处理的鹅产蛋率,蛋受精率和受精蛋的孵化率均有较大提高。白光和红光处理组垂体LHβ和FSHβ mRNA的含量较高。光处理早期下丘脑中OPN5、Dio2、c-FOS、GnRH-I mRNA含量较高,且这些下丘脑因子在白光或红光处理下含量更高。

许晨光[4](2019)在《不同遗传基础鹅生长发育规律及主要生产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有着丰富的地方鹅种资源,如吉林地区的籽鹅、山东地区的五龙鹅、安徽地区的皖西白鹅以及广东地区的狮头鹅等,但各地方品种的鹅生产性能差异很大,因此培育出在一定繁殖能力基础上,生长发育快、产肉性能好,并具有良好羽绒性能的肉鹅配套系是目前遗传育种的主要研究方向。本试验以吉林农业大学鹅研中心种源基地的籽鹅、皖西白鹅以及卡洛斯鹅为遗传基础,分出6个杂交组合,第Ⅰ组卡洛斯鹅与籽鹅杂交(卡♂×籽♀)、第Ⅱ组卡洛斯与卡籽鹅级进杂交(卡♂×F1♀)、第Ⅲ组卡籽鹅进行横交固定(F1♂×F1♀)、第Ⅳ组皖西白鹅与籽鹅杂交(皖♂×籽♀)、第Ⅴ组皖西白鹅与卡籽鹅三元正交(皖♂×F1♀)、第Ⅵ组卡籽鹅与皖西白鹅三元反交(F1♂×皖♀),对比分析各试验组间生产性能的差异。结果如下:(1)不同遗传基础鹅繁殖性能比较收集6组试验鹅的种蛋,并测定各试验组平均产蛋率、平均蛋重、平均蛋形指数、平均受精率以及受精蛋孵化率。结果表明:Ⅱ组和Ⅴ组产蛋率显着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其中以Ⅴ组平均产蛋率最高,为56.09%;Ⅲ组各时期平均蛋重均为最大,其中前期和后期平均蛋重显着性大于其他试验组(P<0.05),蛋形指数也以Ⅲ组最大;Ⅰ组、Ⅲ组、Ⅵ组平均受精率均在80%以上,其中Ⅲ组平均受精率最高,为83.37%,Ⅱ组平均受精率最低,仅为75.22%;Ⅰ组平均孵化率最高可达86.59%,显着大于Ⅱ组、Ⅲ组、Ⅳ组(P<0.05),Ⅱ组平均孵化率最低只有67.17%;通过相关性分析可得知蛋重、蛋形性指数及孵化率间存在着联系,蛋重与蛋形指数呈正相关,蛋形指数与受精蛋孵化率呈正相关,而受精蛋孵化率与蛋重呈负相关。(2)不同遗传基础鹅生长发育性能比较从初生重开始记录,每周对6组不同遗传基础试验鹅进行称量,记录各试验组鹅体重变化,计算其绝对日增重与相对生长率,并绘制生长累积曲线,对比分析不同遗传基础鹅生长速度的差异。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初生重大小排列顺序为Ⅲ组>Ⅴ组>Ⅵ组>Ⅱ组>Ⅳ组>Ⅰ组,其中Ⅲ组平均初生重最大,为104.26g,显着性大于其他各试验组(P<0.05)。第四周时Ⅱ组试验鹅平均体重超过Ⅲ组一直到第10周其平均体重均为最大,第10周出栏时其平均体重显着性大于其他试验组(P<0.05)。各试验组在2-7周时生长速度较快,但生长高峰各有不同。(3)不同遗传基础鹅产肉及产绒性能比较对饲养到70d的试验鹅进行屠宰,测定其屠宰性能,随后采用胸肌和腿肌进行常规肉品质测定。待试验鹅到70d及120d,进行采绒并检测羽绒品质。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屠宰率大小依次排列为:Ⅴ组>Ⅲ组>Ⅵ组>Ⅰ组>Ⅳ组>Ⅱ组,Ⅴ组胸肌率、腿肌率均相对较高,其中腿肌率高达14.31%,显着高于除Ⅳ组外其他各试验组(P<0.05);各试验组间胸肌的pH值及失水率相差不大,但剪切力以Ⅰ组、Ⅴ组和Ⅵ组相对较大,其中Ⅰ组剪切力最大。腿肌间各试验组肉质指标差异不显着(P>0.05),但腿肌剪切力相对低于胸肌,pH值高于胸肌;70d时Ⅰ组和Ⅳ组千朵重及绒朵长度相对较好,120d时Ⅴ组和Ⅵ组千朵重及绒朵长度优于其他试验组,但差异不显着。

陈国宏[5](2015)在《当前我国鹅种利用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拥有数量众多的鹅优良遗传资源,这些优良遗传资源为我国乃至世界养鹅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在介绍世界鹅遗传资源概况以及我国鹅种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未来我国鹅业发展,应加强地方鹅种的本品种选育,建立新品系,并在本品种选育基础上,建立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市场需求的专门化品系与配套系或开展经济杂交。

李新,戴有理,王晓峰[6](2012)在《科研走市场“,扬州鹅”一路向天歌——对话扬州天歌鹅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国来》文中认为2007年8月28日,我国家禽界一条重磅消息引起了国内多家主流媒体的关注:扬州天歌鹅业发展有限公司以215万元的转让价格获得由扬州大学赵万里教授主持培育的国家级新品种"扬州鹅"知识产权。自此,以"五亭包子"名振食品行业

杜文兴[7](2011)在《中国地方鹅种遗传资源多样性与分类地位的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地方鹅品种资源丰富,品种间体型外貌,生产性能及遗传特性差异较大。为全面了解中国家鹅遗传资源现状、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关系,本研究通过原产地调查并采集了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11个中国家鹅品种及7个江苏省内品种(类群),2个引进的欧洲家鹅品种和来自2个动物园的灰雁、鸿雁,利用双重抑制PCR技术获得的10对鹅微卫星引物对437个鹅个体基因组DNA进行分析。分析了等位基因频率、群体杂合度(H)、有效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群体间的Nei氏标准遗传距离(DS)和DA遗传距离,采用UPGMA法、主成分分析(FCA)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等方法,对11个中国家鹅品种及7个江苏省内地方品种的群体内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基于线粒体DNA COI基因序列中的681bp片段对13个品种79个个体和GenBank中相关序列的分析进行了中国鹅品种分类地位探讨。其研究结果如下:1.经双重抑制PCR技术分离得到鹅的微卫星引物12对,其中仅一对不能完全扩增出微卫星片段,其余均能扩出,且退火温度变化范围较大,很容易进行PCR扩增反应。有一对引物扩增后在所有品种上都呈单态,其余10对引物均具多态性。从微卫星引物扩增出的片段中选择两个相对较小且清晰的等位基因片段A和B,A等位基因为11个(CA/TG)重复,B为14个重复。结果显示,在鹅的基因组中可能存在大量的(TG)n重复序列。2.从上述获得的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10对具有较好多态性的引物,对13个国内外的鹅种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和基因型判断;由Fstat软件计算结果显示,13个品种中共检测到61个等位基因;每个座位的等位基因数为4~11个。61个等位基因中仅有7个在13个鹅品种中出现;有12个在11个中国鹅群体中出现,中国鹅中共有等位基因数占总等位基因数的19.56%。但有些特有的等位基因仅在某一群体中出现,如溆浦鹅、豁眼鹅、太湖鹅、狮头鹅分别在四个不同位点出现稀有的等位基因。除G08的143 bp位点在狮头鹅中出现较高的等位基因频率外(0.868),其余三个稀有等位基因均只有较低的频率。同时还发现,个别品种存在个别位点等位基因缺失现象,如伊犁鹅中在G01的143bp位点上出现等位基因缺失。3.10个微卫星在13个中外鹅品种中的平均群体杂合度(H)为0.545;除G04、G09和G12位点平均杂合度低于0.5外,其余7个位点的平均杂合度都超过0.5。我国11个地方鹅品种的群体杂合度较高,最高的长乐鹅(0.605),最低的东北籽鹅(0.488),两个外来品种莱茵鹅和朗德鹅的群体杂合度较低,分别为0.470和0.421;表明我国地方鹅品种的遗传变异相对较大;外来鹅种遗传变异相对较小、品种比较纯、选育程度较高。13个品种所有基因座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85,仍以中国鹅种较高,外来鹅种较低;表明我国地方鹅品种内的遗传基因丰富,外来鹅种遗传基因相对较纯。10个微卫星在13个品种的平均等位基因观察数为3.5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539;中国鹅种普遍高于外来鹅种。品种间的遗传变异分析表明:10个微卫星在13个鹅种的FST(群体分化系数即遗传分化系数)为21.39%(p<0.001),所有位点都出现极显着分化(p<0.001)。13个鹅品种的F(>)(总近交系数)值为23.7%,达到极显着水平(p<0.001);其中G04、G06、G08、G09、G10和G12位点的Frr值偏离Hardy-Weinberg期望,达极显着水平(p<0.001)。13个鹅品种的FIs(鹅种间的近交系数)值为2.98%,达到显着水平(p<0.05);其中G04、G08、G09、G10的FIs值偏离Hardy-Weinberg期望,达极显着水平(p<0.001)。Nm(基因流值)变化范围从G04的0.3863到G10的1.7854,平均值为0.8890。从FST和Nm值可知,FST值越大、Nm值越小,也即群体(品种间)分化程度越大、基因流值越小。通过分子方差分析得出我国新疆伊犁鹅与我国其它10个地方鹅品种间的FST值差异达到显着水平(P<0.05)。欧洲的莱茵鹅、朗德鹅与我国地方10个鹅品种(伊犁鹅除外)间的FST值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我国地方大型鹅品种与中、小型鹅之间的FST值差异达到显着水平(P<0.05)。从基因流值来看,皖西白鹅和雁鹅之间基因流值最大(Nm=9.554);四川白鹅和雁鹅之间次之(Nm=7.947);而朗德鹅和东北籽鹅之间基因流值最小(Nm=0.325)。莱茵鹅和朗德鹅两品种间遗传分化系数较小(FST=0.072);皖西白鹅和雁鹅间遗传分化程度最小(FST=0.026)。但总体来说,中国地方鹅品种间(除伊犁鹅外)群体遗传分化系数较小,说明中国家鹅的起源均受到了同一祖先的影响;中国鹅品种间的基因流值大于与外来鹅种间的基因流值,说明中国鹅种间相互迁移率更高。4.UPGMA和NJ法聚类均能把13个鹅群体在总体上分为两大类:中国鹅种(伊犁鹅除外)聚为一类,外来2个鹅种先聚后再与伊犁鹅聚为第二类。用Structure程序对13个鹅种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当K=2时,13个鹅种分成二类,其中伊犁鹅和欧洲鹅聚在一类;当K=3时,伊犁鹅仍和欧洲鹅聚在一类;中国其他鹅种中的浙东白鹅、长乐鹅、太湖鹅、皖西白鹅聚为一类,其除中国鹅聚为一类;当K=4、5时,浙东白鹅、长乐鹅、太湖鹅聚为一类,豁眼鹅、东北籽鹅、皖西白鹅聚为一类,四川鹅、雁鹅、溆浦鹅聚为一类,狮头鹅单独一类;当K=6时,伊犁鹅从欧洲鹅中分离出来,其除中国鹅种间聚类基本不变。此结果与UPGMA和NJ法聚类结果基本一致。5.选择11个品种79个个体的线粒体DNA COI基因序列中的681bp片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个群体的Hd(单培型多样度)为0.6219±0.036;Pi(核苷酸多样度)为0.00120±0.00011;11个群体共有6种单倍型,且以H2和H3为主体单倍型,两者频率分别为51.9%和31.65%;而H4、H5和H6单倍型仅为一个个体的少数单倍型。采用Mega4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后发现,其中保守位点677个,可变位点4个,简约信息位点4个,单信息位点2个。群体内单倍型多样度(Hd)以莱茵鹅最高(0.8100±0.0169),其次为灰雁(0.7140±0.0151),伊犁鹅品种Hd为0。将中国地方家鹅品种间的Hd进行比较,皖西白鹅明显高于其它鹅品种。群体内核苷酸多样度(Dx/Dy)以菜茵鹅最高(0.00168),伊犁鹅最低为0。群体间核苷酸分歧度(Dxy)以鸿雁与中国鹅(伊犁鹅除外)间、灰雁与欧洲鹅及伊犁鹅间较小。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GST),以中国伊犁鹅与鸿雁的GsT遗传分化大于与灰雁的遗传分化程度;除伊犁鹅之外,中国地方鹅种群体间的GST相对较小,表明除伊犁鹅外的中国鹅间遗传关系更一致。6.对雁亚科32条COI基因序列的统计分析发现,4种碱基(T、C、A、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3.8%、34.6%、24.9%、16.7%,嘌呤平均含量与嘧啶平均含量相近,说明序列碱基不存在明显的偏向性。31条雁亚科mtDNACoI基因序列中共检测到24种单倍型,作为外群的鹊雁亚科(Anseranatinae)的鹊鹅(magpie goose)形成一个独立的单倍型,所有物种Hd为0.9819;其中中国家鹅、鸿雁与下载鸿雁序列共享同一单倍型,伊犁鹅、欧洲鹅与灰雁共享同一单倍型。7.基于10对鹅微卫星引物分析结果显示:鸿雁与莱茵鹅的遗传分化程度最高,为0.386;莱茵鹅与朗德鹅、伊犁鹅的遗传距离较近,分别为0.1484和0.2099,还与灰雁的距离相对较近,分别为0.2850和0.3031;中国家鹅(除伊犁鹅外)与鸿雁的遗传距离较近,为0.1768。鸿雁、中国家鹅与朗德鹅间的遗传距离最大,分别为0.855和0.854;相应地,它们之间的品种分化时间也最早,达到了777.2年和776.1年。中国家鹅(除伊犁鹅外)与上述集合中的所有群体的遗传距离均较远,伊犁鹅与欧洲鹅的分化时间较晚于与中国家鹅的分化时间。聚类分析结果发现:鸿雁与中国家鹅聚为一类,莱茵鹅与朗德鹅先聚,再分别与伊犁鹅、灰雁聚为一类。每个分枝上都获得较高的支持率。综合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家鹅(除伊犁鹅外)起源于鸿雁,欧洲鹅(包括伊犁鹅)起源于灰雁。8.基于10对鹅微卫星引物对江苏省鹅种遗传基因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内鹅品种资源可以分为四大类型。一类是太湖鹅:包括苏州种鹅场的太湖鹅、南农大种鹅场的太湖鹅、以及盐城建湖的太湖鹅。第二类是四季鹅:包括句容和溧水二地的四季鹅,以及含有浙东白鹅和皖西白鹅血缘的洪泽鹅。第三类是四川鹅:主要是引进饲养推广的四川白鹅,实际上常熟饲养的不是太湖鹅,而是引入的四川白鹅。第四类是扬州鹅:由于扬州鹅是通过引入四川白鹅等品种与太湖鹅杂交后选育的鹅种,所以遗传基因丰富,可以自成一体进行继续选育和推广。而豁眼鹅和狮头鹅至今仍游离于江苏养鹅业外。

段宝法,邵科明[8](2007)在《扬州鹅业跨越式发展的思路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鹅业是扬州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为实现鹅业经济的新跨越,特别是凭借扬州鹅通过国家级审定的契机,进一步放大鹅业经济在农民增收中的效应,本文从鹅业发展的现状剖析出发,探讨今后鹅业发展的基本构思及其对策。1扬州鹅业发展优势分析近几年来,扬州市把鹅业放在畜牧业发展的首要位置,通过突出规模养殖,突出技术创新,突出产品加工,突出品牌效应,鹅业产业化格局已经形成,为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基础。

段宝法[9](2007)在《扬州鹅顶呱呱 适合您就带回家(上)——江苏省扬州鹅产业化风采录》文中指出鹅业迎来明媚的春天,各地养殖者养鹅热情大涨,种草养鹅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亮点。但在饲养、加工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诸如饲养技术缺乏、导致死淘率高,近亲交配导致返祖现象,环境污染、引种时机选择不当导致养殖失败,以及产业链不配套、销路不畅等问题。在当前形势下,很有必要组织业内专业人士,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为此,本刊将对在国内很有影响的扬州鹅、皖西白鹅、四川白鹅等国内着名品种的原产地鹅业产业化情况进行先期报道,关注各地鹅业发展动态,便于读者抓住发展机遇、及时调整战略,在养鹅事业中大显身手、各显其能。

段宝法,邵科明,赵剑,张永林[10](2007)在《扬州鹅业现状、发展构思及其对策的研究》文中指出鹅业是扬州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为实现鹅业经济的新跨越,特别是凭借扬州鹅通过国家级审定的契机,进一步放大鹅业经济在农民增收中的效应,本文从鹅业发展的现状剖析出发,探讨今后鹅业发展的基本构思及其对策。

二、我国培育出新鹅种——扬州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培育出新鹅种——扬州鹅(论文提纲范文)

(1)冬闲地种草养鹅模式下适宜鹅品种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鹅业的发展
    1.2 主要鹅品种及其特征
    1.3 鹅的养殖模式
        1.3.1 集约化养殖
        1.3.2 生态养殖
    1.4 不同品种间比较所用的常用指标
        1.4.1 生长性能
        1.4.2 屠宰性能
        1.4.3 肉品质性能
        1.4.4 肠道微生物区系
    1.5 鹅肠道微生物的研究现状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1.6.1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6.2 本研究内容
第2章 圈养模拟试验下对不同品种鹅采食量与生长发育的影响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动物
        2.1.2 试验设计与分组
        2.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2.1.4 数据分析
    2.2 结果
        2.2.1 圈养模拟种草养鹅模式下对不同鹅品种采食量的影响
        2.2.2 圈养模拟种草养鹅模式下对不同鹅品种体重的影响
        2.2.3 圈养模拟种草养鹅模式下对不同鹅品种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2.3 讨论与结论
    2.4 小结
第3章 冬闲地种草养鹅模式下对不同品种鹅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动物及试验方案
        3.1.2 样品采集与处理
        3.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3.1.4 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种草养鹅模式下各品种鹅的生长性能比较分析
        3.2.2 种草养鹅模式下各品种鹅的屠宰性能比较分析
        3.2.3 种草养鹅模式下各品种鹅的肉品质比较分析
    3.3 讨论
        3.3.1 种草养鹅模式对各品种鹅生长性能的影响
        3.3.2 种草养鹅模式对各品种鹅屠宰性能的影响
        3.3.3 种草养鹅模式对各品种鹅肉品质的影响
    3.4 小结
第4章 冬闲地种草养鹅模式下对不同品种鹅的肠道发育及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动物及试验方案
        4.1.2 样品采集与处理
        4.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4.1.4 统计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种草养鹅模式下不同品种鹅的肠道发育的影响
        4.2.2 种草养鹅模式下不同品种鹅的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4.2.3 种草养鹅模式下对不同品种鹅盲肠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4.3 讨论
        4.3.1 种草养鹅模式下对不同品种鹅的肠道发育的影响
        4.3.2 种草养鹅模式下对不同品种鹅的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4.3.3 种草养鹅模式下对不同品种鹅的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4.3.4 种草养鹅模式下对不同品种鹅的盲肠特有菌的影响
    4.4 小结
第5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2)扬州鹅不同品系STR遗传多样性检测及其花斑羽色遗传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见缩写词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扬州鹅的由来及发展
        1.2.1 扬州鹅的由来
        1.2.2 扬州鹅的特点
        1.2.3 扬州鹅的发展现状
        1.2.4 扬州鹅产业发展问题
    1.3 STR的DNA标记
        1.3.1 STR DNA由来及结构
        1.3.2 STR多态性形成的机制
        1.3.3 STR标记技术的优点与缺陷
    1.4 微卫星标记应用进展
        1.4.1 各领域微卫星的研究进展
    1.5 鹅的STR应用研究进展
    1.6 禽类羽色的研究现状
        1.6.1 羽色的形成与作用
    1.7 禽类羽色主要的研究方向
        1.7.1 禽类羽色形成相关基因研究
        1.7.2 禽类羽色形成与伴性遗传有关的研究
    1.8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扬州鹅不同品系STR遗传多样性检测
    2.1 材料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常规引物的筛选
        2.1.4 普通PCR扩增及产物检测
        2.1.5 遗传多样性参数分析
        2.1.6 扬州鹅YA与Yc品系杂交组群与饲养管理
        2.1.7 生产性能指标测定
        2.1.8 杂种优势率计算
        2.1.9 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PCR扩增产物检测与毛细管电泳检测
        2.2.2 微卫星座位有效等位基因数及多态信息含量
        2.2.3 扬州鹅3个品系的遗传变异
        2.2.4 扬州鹅Y_A、Y_C品系及其杂交组合生产性能的杂种优势
    2.3 讨论
        2.3.1 PCR反应体系的选择
        2.3.2 PCR产物不同检测方法的比较
        2.3.3 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
        2.3.4 扬州鹅C品系的杂种优势验证
第3章 扬州鹅花斑羽色遗传规律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组建试验鹅群
        3.1.2 仔鹅的试验与管理
        3.1.3 主要仪器与材料
        3.1.4 羽色观察与记录
        3.1.5 体重测定
        3.1.6 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黄绒羽型(白羽)与花斑型杂交后代羽色分离
        3.2.2 不同杂交组合后代羽色变化规律
        3.2.3 不同羽色表型对0~10周龄的体重的影响
    3.3 讨论
        3.3.1 黄绒羽型(白羽)与花斑型杂交后代羽色分离
        3.3.2 不同杂交组合后代羽色变化规律
        3.3.3 不同羽色表型对0~10周龄的体重的影响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3)光照调控对鹅繁殖性能和内分泌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鹅的生产现状及其繁殖特点
        1.1 我国鹅的生产现状
        1.2 鹅的繁殖特点
        1.2.1 鹅的季节性繁殖
        1.2.2 鹅的就巢性
    2. 影响鹅繁殖性能的生殖生理因子
        2.1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对鹅繁殖活动的调节
        2.2 卵泡刺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
        2.3 催乳素(PRL)
        2.4 血管活性肠肽(VIP)
    3. 光照对禽类繁殖性能的影响
        3.1 光照对禽类生殖的作用机理
        3.1.1 光照的接受
        3.1.2 光照的作用特点
        3.2 光照时间对禽类繁殖机能的影响
        3.3 光照特性对禽类繁殖机能的影响
        3.4 单色光照对禽类繁殖机能的影响
        3.5 光照在鹅的反季节生产中应用
试验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主要仪器
        2.1.2 主要试剂
        2.1.3 引物设计与合成
        2.2 方法
        2.2.1 动物试验
        2.2.2 激素水平的测定
        2.2.3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水平表达变化
        2.2.4 石蜡切片的组织学镜检
        2.3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光照调控对霍尔多巴吉鹅繁殖性能影响及相关基因的表达规律
        3.1.1 产蛋率的变化
        3.1.2 孕酮浓度的变化
        3.1.3 母鹅体重、卵泡发育情况以及组织变化
        3.1.4 基因表达
        3.1.4.1 下丘脑和垂体中相关基因的表达
        3.1.4.2 下丘脑中时钟基因的表达变化
        3.2 单色光照调控对扬州鹅繁殖性能的影响
        3.2.1 单色光对于产蛋的作用
        3.2.2 血浆中雌二醇和孕酮浓度
        3.2.3 体重,卵巢卵泡发育和组织学
        3.2.4 mRNA相对含量
        3.2.4.1 下丘脑中mRNA相对含量
        3.2.4.2 下丘脑中神经激素基因的mRNA相对含量
        3.2.4.3 垂体中mRNA相对含量
    4 讨论
        4.1 光照调控对霍尔多巴吉鹅繁殖性能影响及相关基因的表达规律
        4.2 单色光照调控对扬州鹅繁殖性能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不同遗传基础鹅生长发育规律及主要生产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鹅的生物学特性及经济学特性
        1.1 鹅的生物学特性
        1.2 鹅的经济学特性
    第二章 国内鹅的种质资源及鹅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2.1 国内鹅的种质资源及试验鹅简介
        2.2 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不同遗传基础鹅繁殖性能研究
        1.1 试验动物与材料
        1.2 试验方法与测定指标
        1.3 结果分析
        1.4 讨论
        1.5 讨论
    第二章 不同遗传基础鹅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2.1 试验动物与材料
        2.2 试验方法与测定指标
        2.3 结果分析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不同遗传基础鹅产肉及产绒性能研究
        3.1 试验动物与材料
        3.2 试验方法与测定指标
        3.3 结果分析
        3.5 讨论
        3.6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5)当前我国鹅种利用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鹅遗传资源概况
2我国鹅种利用现状
    2.1四川白鹅
    2.2豁眼鹅
    2.3籽鹅
    2.4扬州鹅
    2.5皖西白鹅
    2.6浙东白鹅
    2.7马冈鹅
    2.8狮头鹅
    2.9外来鹅种
3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3.1加强本品种选育,建立新品系,直接用于生产
    3.2本品种选育基础上,开展经济杂交
    3.3建立专门化品系与杂交配套

(6)科研走市场“,扬州鹅”一路向天歌——对话扬州天歌鹅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国来(论文提纲范文)

1 购买产权:科研成果需由市场放大
2 加速育种:提升种源品质, 强企富民
3 攻坚克难:盐水鹅工业化生产让“扬州鹅”飞

(7)中国地方鹅种遗传资源多样性与分类地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鸟类的起源、进化与鹅的起源、驯化
        1 鸟类的起源与进化
        1.1 鸟类的起源
        1.2 鸟类的进化
        1.3 鸟类的系统分类
        2 鹅的起源和驯化
        2.1 国外对鹅起源的研究
        2.2 鹅的驯化历史
        2.3 中国对鹅起源的研究
        2.4 中国的养鹅技艺变迁
        3 鹅的品种及生产特性
        3.1 鹅品种分类和分布
        3.2 世界标准鹅品种简介
        3.3 中国鹅品种资源
    第二章 鹅的生物学特性
        1 鹅的生物学特性
        1.1 喜水喜干习性
        1.2 耐寒怕热习性
        1.3 食性广,耐粗饲
        1.4 生长速度快,成熟周期短
        2 鹅的营养和经济价值
        2.1 肉质好,营养价值高
        2.2 副产品利用价值高
        2.3 其他方面
    第三章 鹅种选育研究进展与应用
        1 常规选育
        1.1 地方良种世代选育
        1.2 不同地方品种杂交
        1.3 引进外来品种杂交
        1.4 品系(种)配套发展
        2 鹅遗传特性的研究与应用
        2.1 血液生化指标选育
        2.2 DNA分子标记选育
        3 常用的DNA分子标记及应用
        3.1 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RFLP)
        3.2 随机扩增DNA多态性标记(RAPD)
        3.3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
        3.4 微卫星DNA标记(Microsatellite)
        3.5 SNPs标记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第四章 双重抑制PCR技术分离鹅微卫星标记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主要试剂
        1.4 溶液配制
        1.5 实验方法
        1.6 双重抑制PCR技术分离鹅微卫星引物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因组DNA的提取结果
        2.2 筛选部分微卫星引物PCR扩增结果
        2.3 微卫星位点测序结果
        3 讨论
        3.1 双重抑制PCR技术筛选微卫星标记的优缺点
        3.2 鹅基因组DNA重复序列分析及双重抑制PCR技术的可行性
        3.3 微卫星位点的筛选原则
    第五章 中国地方鹅种遗传多样陛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基因组DNA制备
        1.2 主要仪器设备及主要试剂
        1.3 实验方法
        1.4 微卫星引物
        1.5 PCR扩增
        1.6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1.7 银染
        1.8 基因型分型
        1.9 数据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微卫星DNA多态性检测
        2.2 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分析
        2.3 品种间的遗传变异分析
        2.4 品种间遗传结构和亲缘关系分析
        3 讨论
        3.1 鹅微卫星标记在鹅品种中应用条件
        3.2 中国在地方鹅种微卫星遗传多样性
        3.3 群体遗传结构与遗传分化
        3.4 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
    第六章 基于微卫星标记和DNA条形码推断中国鹅种群分化及系统发育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来源
        1.2 实验方法
        1.3 目的基因测序
        1.4 数据处理与系统发生分析
        2 结果
        2.1 中国家鹅线粒体DNA COⅠ基因序列变异位点分析
        2.2 中国家鹅群体内单倍型多样度及中性检验
        2.3 中国家鹅群体内核苷酸多样度(Dx/Dy)、群体间核苷酸分歧度(Dxy)、遗传分化指数(GST)和净遗传距离(Da)
        2.4 鹅种群发育关系研究
        2.5 微卫星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中国家鹅线粒体DNA COⅠ基因序列分析
        3.2 COⅠ基因在系统发育中的适用性
        3.3 基于线粒体DNA研究家鹅的遗传分化
        3.4 家鹅的系统发生分析
    第七章 江苏地方鹅品种(类群)的系统发育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微卫星座位的部分扩增结果
        2.2 等位基因及基因频率分布
        2.3 各群体微卫星基因座的多态性
        2.4 群体间遗传变异分析
        2.5 品种间遗传距离
        2.6 品种间的聚类分析
        3 讨论
        3.1 江苏地方鹅品种等位基因数和等位基因频率
        3.2 江苏地方鹅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3.3 群体系统发生关系分析
        3.4 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和品种保护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创新之处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扬州鹅顶呱呱 适合您就带回家(上)——江苏省扬州鹅产业化风采录(论文提纲范文)

品种篇——优良鹅种性能卓越
推广篇——曲项唱响市场之歌

四、我国培育出新鹅种——扬州鹅(论文参考文献)

  • [1]冬闲地种草养鹅模式下适宜鹅品种的选择[D]. 周贝贝. 扬州大学, 2020(05)
  • [2]扬州鹅不同品系STR遗传多样性检测及其花斑羽色遗传规律研究[D]. 李典辉. 扬州大学, 2020
  • [3]光照调控对鹅繁殖性能和内分泌影响的研究[D]. 胡梦蝶.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 [4]不同遗传基础鹅生长发育规律及主要生产性能的研究[D]. 许晨光.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5]当前我国鹅种利用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J]. 陈国宏. 中国家禽, 2015(19)
  • [6]科研走市场“,扬州鹅”一路向天歌——对话扬州天歌鹅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国来[J]. 李新,戴有理,王晓峰. 中国家禽, 2012(04)
  • [7]中国地方鹅种遗传资源多样性与分类地位的研究[D]. 杜文兴. 南京农业大学, 2011(06)
  • [8]扬州鹅业跨越式发展的思路与对策[A]. 段宝法,邵科明. 2007第二届中国水禽发展大会会刊, 2007
  • [9]扬州鹅顶呱呱 适合您就带回家(上)——江苏省扬州鹅产业化风采录[J]. 段宝法. 农村养殖技术, 2007(14)
  • [10]扬州鹅业现状、发展构思及其对策的研究[A]. 段宝法,邵科明,赵剑,张永林. 中国禽业发展大会暨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 2007

标签:;  ;  ;  ;  ;  

我国培育出鹅新品种——扬州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