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草坪杂草与化学防除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综述)(论文文献综述)
王云霄,陈莹,黄柳菁,马雯雯,王喆,于强,闫淑君[1](2020)在《我国城市杂草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随着近年来有关城市杂草的研究工作不断深入,杂草在城市环境中所发挥的作用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文章通过回顾我国学者在杂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分别对城市杂草种类、外来入侵杂草、杂草与生境、杂草防治及应用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城市杂草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进一步展开城市杂草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陈月阳[2](2020)在《扬州市城区麦冬草坪地杂草发生与防除研究》文中指出麦冬Ophiopogon japonicas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近年来作为草坪在绿化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杂草在草坪中的发生危害也在逐年加重。草坪中杂草尤其是多年生杂草,如果得不到及时防除,轻则影响草坪观赏效果,重则草坪被杂草覆盖。目前,麦冬草坪中杂草防除的研究较少,为此,本文调查了扬州市主城区麦冬草坪地发生的杂草;评价了36种除草剂茎叶喷雾对麦冬草坪的安全性;通过田间试验筛选了防除麦冬草坪地杂草的除草剂。主要结果如下:(1)麦冬草坪杂草调查结果表明:共调查到134种杂草,分属37科,其中夏秋季杂草115种,冬春季杂草84种。从种类上来看禾本科和菊科最多,分别占杂草种数的17.16%和14.18%,一年蓬、马唐、猪殃殃、乌蔹莓、水蜈蚣、黄鹌菜、球序卷耳、酢浆草、牛繁缕等杂草在草坪中发生量大,为麦冬草坪中优势杂草。其中,校园麦冬草坪中黄鹌菜、一年蓬、结缕草危害严重;道路麦冬草坪中一年蓬、马唐、水蜈蚣危害严重;公园麦冬草坪中一年蓬、黄鹌菜、马唐、酢浆草危害严重。(2)除草剂对麦冬草坪的安全性试验的结果表明,三氯吡氧乙酸、草铵膦可引起麦冬严重的药害,对麦冬不安全;苄嘧磺隆、乙氧磺隆和乙草胺施药后麦冬叶片也表现出明显的黄化症状,对麦冬的安全性表现为较差;唑草酮、烟嘧磺隆·莠去津、硝磺草酮辛酰溴苯腈·莠去津及氟唑磺隆在高剂量下对麦冬安全性较差;而其余包括二甲戊灵、草甘膦、氯氟吡氧乙酸、2甲4氯钠在内的27种除草剂对麦冬安全。(3)土壤处理除草试验结果表明,药后30 d,80%丙炔恶草酮可湿性粉剂8 g/667m2对麦冬草坪地杂草的防效较好,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94.26%、92.43%,并且80%丙炔恶草酮可湿性粉剂8 g/667m2对禾本科、阔叶、莎草科杂草的株防效分别为94.34%、96.09%、91.67%,防效优于其他处理;异丙甲草胺和二甲戊灵对禾本科杂草的效果高于阔叶杂草和莎草。(4)麦冬草坪地防除结缕草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0%精喹禾灵乳油45 ml/m2+41%草甘膦水剂150 ml/667m2对麦冬草坪中结缕草的防效最好,两次用药后30 d,对结缕草的防效达97.01%,效果显着好于其他药剂;示范试验结果表明,10%精喹禾灵乳油80 ml/667m2+41%草甘膦水剂200 ml/667m2药后30d的防效达87.41%。因此,精喹禾灵与草甘膦混用可推荐用于防除麦冬草坪中结缕草。(5)麦冬草坪中水花生防除试验结果表明,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60 ml/667m2对水花生的防效最好,药后30 d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99.38%、99.29%,药后45 d,株防效仍能保持在90%以上;草甘膦·氯氟吡氧乙酸复配剂对麦冬草坪上的水花生也有较好的防效。示范试验结果表明,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60 ml/667m2第一次用药后30 d,对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达95.72%、99.87%,第二次药后30 d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达100%,表明氯吡氧乙酸适合用于麦冬草坪地防除水花生。
冯娟娟[3](2020)在《中等职业学校《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教材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中职专业教材类型众多,有出版社组织编写的,有相关部委组织编写的,有行业组织编写的,还有相关学校联合组织编写的,因此,中职学校使用的专业教材比较混乱,教师在教材组织和专业教学实践中难以选择到比较适用的教材,再则中职专业教材分析的研究不多,园林园艺专业的教学分析更是凤毛麟角。期望通过本研究可以充实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材研究领域,丰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材分析的种类,推进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材改革和建设。本文选择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材《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分析研究,运用文本分析、文献研究、课堂观察、调查访谈等方法,以几个园林园艺相关专业的专业教学标准、教材论、教学论及教材分析标准体系为依据,分析研究教材的整体和各组成部分。分析研究教材整体可得,本教材建立了主题统领,教学目标规范的“章节主题-章节教学目标-课主题-主要内容”的主框架,教材内容的选择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思想文化内涵方面,潜移默化地协助学生提高文化修养,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教材编制水平上,教材编写设计科学,教材排版合理,印刷清晰。分析研究教材各组成部分可知,教学目标符合本学科特点,也契合中职学生认知和发展规律;教材主题文的结构和语言运用上有特别之处,实现了教学目标;图表类型多样,起到了促进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培养观察能力的作用;阅读材料补充课主题文,涵盖了多学科的知识内容,使教材综合化,扩展教材的深度、广度,增加教材弹性;复习思考题符合教学目标,呈现方式多样,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猎奇心理,激起他们完成习题的兴趣,从而达到巩固所学的目的;实验实训与主题文教学目标相符,实验实训结构新颖,为实验实训测评工作提供了标尺,从而提升实验实训的教学效果。同时,会根据在具体分析时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希望可以更好的推进中职教材的改革,创新中职专业教材的教材结构和内容组分。
齐金霞[4](2020)在《结缕草快速成坪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目前我国草坪市场上大量应用易建植、观赏效果好的冷季型草坪草,但冷季型草坪草存在耗水量大、易感病、成坪后养护费用高等问题。结缕草是我国特有的低养护草坪草,在欧美国家广泛应用。但是因为其春末夏初播种建坪时间长,且易受杂草危害造成播种失败,因此在我国北方市场上鲜有应用。本试验通过对不同样地的杂草以及土壤种子库进行调查,通过分析样地杂草的发生和危害特点以及土壤中杂草种子的种类及数量,为结缕草建坪过程中杂草防除提供依据;从播种繁殖、营养繁殖探讨结缕草草坪快速繁殖技术:播种繁殖从种子催芽处理、不同播种方式、与多年生黑麦草、紫羊茅混播等方面研究;营养繁殖研究不同大小的草皮块以及铺设间距对成坪速度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杂草调查显示,无论是绿地、果园、还是农田杂草种类丰富,共有11科18种,以菊科和禾本科为主。其中杂草优势种为牛筋草、马齿苋、马唐,夏季生长快,容易郁闭,对结缕草草坪建植危害巨大。2.土壤种子库调查显示,五个调查地块、不同深度杂草种子种类丰富,数量惊人,共有杂草7科10种,杂草优势种牛筋草、马齿苋、马唐种子数量大,说明结缕草播种建植易受杂草危害。3.经过催芽处理的结缕草草种要比未经过催芽处理的结缕草种子快5天,从达到相同草坪覆盖率的时间来看,经过催芽处理的结缕草草种要快21天。4.不同播种方式成坪速度有一定差异,5cm间距条播成坪速度要比其它播种方式快7天,撒播拔除杂草耗费人工过多,因此,最佳播种方式为5cm条播。条播便于人工除草,间距小,成坪速度快。5.与多年生黑麦草、匍匐紫羊茅混播,随着冷季型草的比例增加,密度越大,每平米11g结缕草混入4g黑麦草的播种量,每平方米结缕草株数为4300,成坪时间为56天比其它组合快7天,草坪景观质量评价可达9分,景观效果更好,因此,该组合与其它混播组合相比是最佳混播方案。6.在达到相同覆盖率时,处理C11(10cm草皮块+5cm间距)要比处理C1(5cm×30cm草皮条+5cm间距)和处理C4(10cm×10cm草皮条+10cm间距)快7天,而且草皮铺植简单易操作。
杭楠,王翔宇,张蕴薇,王克华[5](2019)在《结缕草草坪杂草化学防除策略》文中研究说明结缕草属(Zoysia)植物具有优良的环境适应性和观赏价值,既可用于建植高质量运动场草坪,又可用于绿化、护坡,适宜粗放管理,在我国广泛种植。种子建植结缕草草坪播种期与夏季杂草高峰期重叠,极易因杂草滋生导致建坪失败。因此,探索合理有效的结缕草草坪杂草防除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化学防除具有经济、高效、省力等优点是目前常用的杂草防治手段,但除草剂的选择和施用浓度不当会造成草坪药害和环境污染。本文根据国内外有关结缕草草坪化学除草剂筛选的相关研究,结合作者的研究经验,介绍了国内结缕草草坪杂草种类、发生规律,总结各个时期结缕草坪杂草的化学防除方法,为减少杂草危害、建植高质量结缕草草坪提供参考。
吴晗[6](2018)在《鬼蜡烛(Phleum paniculatum)种子生物学、幼苗抗逆性及化学防除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新侵入小麦田杂草鬼蜡烛(Phleum paniculatum)为研究对象,对其种子生物学、幼苗抗逆性及化学防除技术进行研究,揭示了鬼蜡烛发生、扩散和为害的原因,为鬼蜡烛的防除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首先研究了鬼蜡烛种子的休眠、萌发、含水率和结实特性;其次通过逆境胁迫处理研究了鬼蜡烛幼苗对温度、水势和盐胁迫的适应能力;最后通过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了鬼蜡烛对麦田和非麦田除草剂的敏感性水平,以此结果为依据,筛选出防除以鬼蜡烛为优势种的复配剂配方配比,并在室内验证了该配方对麦田主要杂草的毒力及对小麦的安全性。详细结果如下:1.鬼蜡烛种子生物学鬼蜡烛种子在室温下存储有20~30 d左右的短期休眠,5 cm 土下存储时休眠解除最快,低温对休眠解除有抑制作用。鬼蜡烛种子在10~25℃均可萌发,15~20℃最为适宜,在低于5℃或高于30℃时不能萌发;除10/5℃和30/20℃处理外,25/15、25/10、20/15、20/10、15/5℃处理组萌发率均达到88%以上;光照不是鬼蜡烛萌发过程的必要条件,且不同光照周期对其萌发率无显着影响;pH值在4~10范围内对鬼蜡烛萌发率没有抑制作用;鬼蜡烛种子萌发对盐胁迫具有一定耐受力,对水势胁迫较为敏感,当溶液水势下降至-0.42 MPa或NaCl浓度达到113 mmol·L-1时,萌发率可达50%;鬼蜡烛在土表时出苗率最高,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出苗率逐渐降低,当播种深度达到4 cm时不能出苗,播种深度达6 cm处的种子仍能萌发但不能出苗。鬼蜡烛种子含水率较低,平均含水率为10.88±0.17%。鬼蜡烛平均穗长度为5.46±0.13 cm,每穗粒数474.30±16.55 粒,平均株高 58.83±1.81 cm,有效分蘖数4.20±0.34株,千粒重0.1712±0.02 g。2.鬼蜡烛幼苗抗逆性在35℃高温胁迫下,鬼蜡烛幼苗叶绿素含量下降;可溶性蛋白量先下降后升高;SOD、POD活性先显着升高而后下降,SOD变化先于POD,CAT活性先升高后下降而后升高,且CAT活性变化幅度较小。0℃低温胁迫下,叶绿素含量在前7d上升后下降;可溶性蛋白量先显着上升后下降;SOD、POD、CAT活性均先升高后下降,POD变化先于SOD,CAT活性变化幅度小于SOD、POD。在200 mmol·L-1 NaCl盐胁迫下,鬼蜡烛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处理时间显着上升;SOD、POD活性值均随处理时间增加而不断升高,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但变化差异不显着;在-0.8 MPa水势胁迫下,鬼蜡烛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会随着处理时间增加而升高;SOD活性先下降后升高而后又下降,POD、CAT活性均先增加后降低,CAT活性变化不显着。由此得出鬼蜡烛幼苗对逆境胁迫的适应能力较强,在一定的低温、盐和水势胁迫下依然能通过调节自身来抵抗逆境胁迫。3.鬼蜡烛化学防除技术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研究了鬼蜡烛对12种土壤处理剂和14种茎叶处理剂的敏感性。土壤处理剂吡氟酰草胺、异丙隆、绿麦隆、丙草胺,茎叶处理剂炔草酯、唑啉草酯、啶磺草胺、三甲苯草酮、异丙隆、氨唑草酮对鬼蜡烛毒力较强,ED90值均低于各自推荐剂量,故在推荐剂量下均可有效防除鬼蜡烛,精恶唑禾草灵、甲基二磺隆、双草醚、嘧啶肟草醚、异恶唑草酮、禾草丹毒力较弱。在此基础上,以鬼蜡烛和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为试验对象进行复配剂配比的室内筛选,通过等效线法和Gowing法的联合评价,最终确定复配剂配比为氟噻草胺:吡氟酰草胺=1:2,双氟磺草胺:三甲苯草酮=1:20。对两组新复配剂进行了对主要杂草室内毒力的测定,发现两组复配剂均可较好防除以鬼蜡烛为优势种的麦田杂草且对小麦安全。
黄琼[7](2017)在《柔枝莠竹(Microstegium vimineum)生防真菌的潜力评估和寄主范围测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柔枝莠竹(Microstegium vimineum)是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自东亚、东南亚。由于人类活动上世纪进入美国,由于其高光合效率和种子生命力强等原因,在美国的中东部迅速扩张,目前已经成为该国的一种恶性入侵杂草。柔枝莠竹的入侵给当地的生态带来巨大影响,限制了当地植物的生存空间,影响部分生物栖息地,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及生物组成,给成功防除柔枝莠竹后的生态恢复带来困难。为了防治其危害,已经尝试使用物理、人工、生物和化学等方法,但效果十分有限。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外来入侵杂草已经有成功案例,但是,选择该方法防治该草的报道仅有一例。主要原因是对柔枝莠竹的自然天敌还缺乏系统研究,已经报道的天敌生物特别是致病菌不到10种,多数也是严重的农作物病害,因此尚没有合适的生物防除候选因子。所以,十分有必要开展柔枝莠竹种群自然病害的调查和病原物的分离鉴定,致病菌的筛选及其致病力评估和安全性评价,为生物防治提供有潜力的候选菌株。从2014年采集自全国各地的柔枝莠竹病叶样本上总共分得236株真菌,经过接种到离体柔枝莠竹叶片上测试致病力,最终获得了 65株致病菌株。为了确定65株致病菌菌株的种类,培养致病菌诱导产孢,根据分生孢子及孢子梗形态进行鉴定,可以确定到致病菌的属类。随后使用ITS序列分子标记,并对这些菌株进行PCR扩增并测序,获得它们的ITS序列信息,在GenBank上用Blast程序比对出致病菌的种类。最终从65株菌株中鉴定出7个属16种,包括甘蔗平脐蠕孢Bipolaris sacchari、狗尾草平脐蠕孢Bipolarissetariae、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sorokinana、玉蜀黍平脐蠕孢Bipolaris maydis、稷平脐蠕孢 Bipolaris panici-miliace、稻平脐蠕孢 Bipolaris oryzae、玉米平脐孺胞Bipolariszeae、多主棒孢 Corynespora cassiicola、嘴凸脐蠕孢Exserohilum rostratum、新弯孢 Curvularia lunata、膝曲弯孢 Curvularia geniculata、中隔弯孢Curvularia intermedia、稻黑孢霉 Nigrospora oryzae、球黑孢霉Nigrospora sphaerica、草茎点霉Phoma herbarum、极细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之后接种各致病菌的孢子悬浮液到健康的柔枝莠竹离体叶片上,进行致病力的初步测试,根据发病情况和ED50,ED90的值筛选出了 8株强致病性的致病菌,分别是狗尾草平脐蠕孢,麦根腐平脐蠕孢各2株,玉蜀黍平脐蠕孢,新月弯孢,株膝曲弯孢和草茎点霉各1株继续进行致病力的活体测试,即接种致病菌的孢子悬浮液到健康的柔枝莠竹幼苗上,进一步评价其对柔枝莠竹的致病性。从活体致病性的结果中再筛选出狗尾草平脐蠕孢和玉蜀黍平脐蠕孢各1株,麦根腐平脐蠕孢2株用于网室小区防除试验,评估致病菌在野外自然环境下对柔枝莠竹的致病性。对活体试验中的8株致病菌同时进行寄主范围离体测试,试验结果表明8株致病菌对非禾本科的植物的离体叶片基本无致病性,对不同植物的致病性因菌而异。在寄主范围活体测试中,4株用于网室小区防除试验的致病菌对玉米幼苗和有些草坪草有一定程度的致病性,对水稻和小麦相对安全,且对其他农田杂草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根据致病菌的致病性测试和寄主范围测试,狗尾草平脐孺胞YXQST 2-1和玉蜀黍平脐孺胞MLL 1-5可作为理想的生防菌株来防治柔枝莠竹和一些主要的农田杂草(千金子、马唐、稗草),但不能用于玉米田和黑麦草、假俭草、高羊茅、狗牙根这些草坪。
宋贤雯[8](2017)在《木质素代谢对菌克阔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效果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原产于北美地区,20世纪30年代将其作为观赏花卉引入我国上海、南京等地,20世纪80年代迅速蔓延扩散,逸生至野外,成为一种恶性杂草,破坏我国的生态环境并且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主要采取人工和化学措施来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但防除效果不理想,且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菌克阔是利用从加拿大一枝黄花白绢病病株上分离得到的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菌株SC64开发的生物除草剂,其生物活性成分为该菌的菌丝体。通过前期系统研究表明菌克阔可以用于禾本科作物田、草坪的阔叶杂草以及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生物防治。本实验室前期针对菌克阔对不同杂草的防除效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在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亟需解决的药效问题。田间防除试验表明:菌克阔对于不同生长阶段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致病力存在很大的差异。通过对加拿大一枝黄花木质素代谢差异方面的研究发现木质素代谢与植株的防御能力存在关联,木质素化程度高的种群防御能力较强。因此,本研究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木质素含量入手,深入了解齐整小核菌菌株SC64致病的限制因素。本试验使用菌克阔防除不同生长阶段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并用齐整小核菌侵染不同种群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茎秆及叶片,检测不同时期和不同种群的加拿大一枝黄花木质素含量、组织分布及代谢差异对菌克阔防效的影响,为该产品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依据。1.不同时期的加拿大一枝黄花木质素含量与生物除草剂菌克阔防效相关性研究选取了花期前后的加拿大一枝黄花作为试验材料,于植株生长旺盛期开始测量株高、茎直径,并测定茎秆木质素含量、韧皮部和木质部木质素化程度,每次间隔1个月(共五次,S1-S5)。同时使用生物除草剂菌克阔对不同生长阶段(S1-S5)的加拿大一枝黄花进行防除试验,调查各个阶段菌克阔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效,并将菌克阔防效与株高、茎直径、木质素含量及韧皮部和木质部木质素化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生长发育,植株茎秆呈不断长高增粗趋势,同时伴随着木质素的大量堆积;相比于S1期,S5期平均株高和平均茎直径分别显着高于S1期81.13 cm和3.8 mm,总木质素显着高于S1期15.4%。生物除草剂菌克阔对于不同生长阶段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效差异较大,S5期株防效和鲜重防效相比S1期显着下降57.4%和75.5%。随着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生长发育,菌克阔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除效果下降。在所分析的变量中,菌克阔的防效与木质素含量相关性最大,且成显着负相关(p<0.01)。上述结果说明,随着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生长发育,木质素含量增加,菌克阔的防效下降。2.不同种群的加拿大一枝黄花木质素代谢差异对菌克阔药效的影响以加拿大一枝黄花为试验材料,用齐整小核菌菌株SC64分别侵染不同种群的叶片,在侵染后不同时间,比较侵染后叶片病斑大小并依据该伤害情况确定了抗性和易感种群。比较两类种群叶片木质素含量,以及木质素代谢相关酶在受到侵染后的表达情况。同时测定了两类种群茎秆受到侵染后的伤害情况,比较了两类种群茎秆的木质素含量,用Fasga和Malue染色法比较两类种群维管组织木质素化程度差异,并测定两类种群韧皮部和木质部木质素代谢相关酶在受到侵染后的表达情况。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我们判定24 h叶片病斑面积大于5%为杭性种群,小于5%为易感种群。我们的数据显示抗性种群叶片木质素含量显着高于抗性种群0.97%,且受到齐整小核菌侵染后叶片木质素代谢通路相关酶基因表达激活的更为强烈。茎秆侵染试验说明,抗性种群茎秆在受到侵染后伤害较小,Fasga和Malue染色结果显示抗性种群茎秆韧皮纤维木质素化程度更高;同时我们发现抗性种群茎秆韧皮部受到齐整小核菌侵染后木质素代谢相关酶基因的表达明显高于易感种群,而木质部两个种群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综合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抗性种群较强的抵御能力伴随着较高的叶片木质素含量和较高的茎秆韧皮纤维木质化程度,且具有较强的木质素代谢相关酶表达,上述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菌克阔对于不同种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除能力的差异。3.加拿大一枝黄花木质素代谢与菌克阔防除后植株恢复能力相关性研究选取抗性种群和易感种群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各2个种群作为试验材料,用齐整小核菌菌株SC64侵染两类种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茎秆24 h后去掉菌块,待其自然生长14天后观察植株恢复情况,并采用Fasga和Malue组织染色法比较两个种群茎秆木质素化程度,同时测定茎秆韧皮部和木质部木质素代谢相关酶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抗性种群在侵染24 h并自然恢复14天后植株伤口愈合较好。侵染后24 h两个种群的韧皮部木质素代谢相关酶基因的表达皆迅速上调,抗性种群最大上调66.56%,平均上调62.89%,易感种群最大上调59.47%,平均上调54.43%。自然生长14天后加拿大一枝黄花维管组织内部细胞壁增厚,产生高度木质素化的韧皮纤维,并且韧皮纤维之间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环状的防御屏障,但较之易感种群,抗性种群维管组织内部细胞壁增厚更为明显,韧皮纤维木质素化程度更高。我们的研究结果综合表明木质素代谢对于加拿大一枝黄花在菌克阔防除后的恢复能力有很大影响,齐整小核菌侵染后茎秆木质素代谢相关酶表达迅速上调,同时产生大量高度木质素化的韧皮纤维来抵御齐整小核菌的侵害,该机制的差异最终解释了不同种群加拿大一枝黄花茎秆受到齐整小核菌侵害后的恢复能力。
王坤芳[9](2016)在《草甸草原少花蒺藜草入侵机制及防控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09-2015年辽宁省草原沙化治理工程在辽西北展开,彰武县为重点治理地区。由于长期缺乏对草原毒害草的重视,少花蒺藜草(.Cenchrus pauciflorus Benth.)在彰武县全县范围内扩散蔓延,并逐渐有向全省草原区侵染趋势,给草原生态环境和农牧民生产出行带来极大影响。本文以草甸草原少花蒺藜草为对象,对其在草原区的发生与分布规律,萌发休眠特性,光合生理特征、化感作用、与本地植物竞争关系和其对植物群落影响等入侵机理及化学、生物、物理等防控措施进行了研究。在辽宁省境内草原,少花蒺藜草主要分布在彰武县、阜蒙县、义县和凌源市,4县(市)均分布在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区。少花蒺藜草始出苗于4月下旬,6月11日至6月25日到出苗高峰,停止于8月上旬。7月初达分蘖盛期,果实于8月上句始见成熟,9月下旬为种子成熟盛期。10月10日停止发育。少花蒺藜草种子最佳萌发温度为20-25℃。酸碱度对少花蒺藜草种子萌发影响不大。在水分等条件适宜时,同一刺苞中小种子较略大种子具有相同的发芽率,但略大种子的发芽速度较小种子快。少花蒺藜草种子在3~10cm埋种深度,均能正常萌发出土,且埋种越浅,出土越快。少花蒺藜草种子具有休眠特性,室温干燥贮存75d可打破休眠,正常萌发,低温层积不是少花蒺藜草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少花蒺藜草的光饱和点为1 573.74μmol·m-2·s-1,光补偿点为75.16μmol·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为20.39μmol·m-2·s-1,属于喜阳植物,与马唐和小叶藜相比,少花蒺藜草具有较宽的有效光合辐射范围和较大的最大光合速率少花蒺藜草具有化感作用。少花蒺藜草茎叶水提液可降低苜蓿种子和无芒雀麦种子的萌发速度,且浓度越大发芽速度越慢。少花蒺藜草茎叶水提液可降低无芒雀麦种子萌发率,提高马唐种子萌发率。根系及根际土壤水提液对3植物种子萌发率影响不显着,对苜蓿和无芒雀麦种子胚根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对马唐种子表现高浓度抑制,低浓度为促进作用。通过少花蒺藜草与苜蓿、马唐和无芒雀麦3种植物幼苗混种发现,少花蒺藜草与马唐混种,其生长受到严重阻碍,相对产量明显降低;混种马唐可极大抑制少花蒺藜草株高的生长,并降低其地上干物质量的积累;而与少花蒺藜草的苗期混种,马唐则表现为生长促进反应。随少花蒺藜草入侵程度不断增大,其入侵地植物多样性呈下降趋势,多样性指数Shannon-Winener (H)优势度指数Simpson (D),均匀度指数Pielou (E)均表现为无危害区域(危害度<15%)>轻度危害区域(危害度16%~35%)>中度危害区域(危害度36%-50%)>重度危害区域(危害度>50%),即少花蒺藜草入侵程度越大,群落中的植物多样性下降,种类越趋于集中,物种均匀度降低,群落结构变的简单。少花蒺藜草的强大入侵力使得菊科蒿属植物及藜科藜属植物在植物群落中优势地位不断降低。大面积试验证明采用机械翻耕可显着降低少花蒺藜草的出苗率,翌年出苗率可降低64.16%;连续刈割清穗3年,入侵地少花蒺藜草出苗率可降低85.21%。经药剂筛选,对草原少花蒺藜草防效最好的为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精喹禾灵和磺酰脲类烟嘧磺隆;添加助剂甲基化植物油可有效降低该2种除草剂40%使用剂量,防效无差异;在茎叶处理剂精喹禾灵、烟嘧磺隆和烯草酮中混配乙草胺或咪唑乙烟酸土壤处理剂,防效不降低,可有效降低施药次数,节省人力。调查表明,补播多年生牧草紫花苜蓿、沙打旺、小冠花、沙生冰草、黑麦草、羊草和披碱草对于抑制少花蒺藜草生长发育均有显着成效,补播区少花蒺藜草株高、分蘖数、刺苞数及颖果数显着低于(少于)空白区少花蒺藜草各项生长发育指标,抑制少花蒺藜草生长发育均有显着成效。
周震东[10](2009)在《南京地区运动场草坪杂草化学防除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草坪业的快速发展,对草坪的管理和养护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防治杂草是草坪管理养护的难题,尤其是运动场草坪。人工拔除对于大面积运动场草坪已不能再适用了。随着药物化学在草坪杂草防除中的引入,草坪杂草的种类组成调查在不同地区逐步展开。但目前对于杂草季节发生规律的系统研究不多,至于对草坪杂草年际变化和发生规律更是很少。本研究在江苏省足球训练场进行,首先对其草坪杂草的周年发生规律进行调查,统计周年的发生高峰、各时期的主要杂草、次要杂草。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相应的茎叶和土壤封闭化学防除,通过测定除草剂对草坪的株数防效和鲜重防效,筛选出适宜的除草剂,为南京地区运动场草坪杂草的化学防除提供一定的参考。试验结果显示:1.利用样方法对江苏省足球训练基地草坪进行杂草发生种类及规律的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南京地区运动场草坪杂草种类和数量不同。春季杂草种类最多,包括13个科,24个种,以早熟禾和阿拉伯婆婆纳为主要杂草;到了夏天,杂草种类相比春季有很多的变化,包括5个科,10个种,以马塘、香附子、水蜈蚣为指示杂草,牛筋草、白三叶草、水花生为次要杂草;秋冬季的杂草种类以及指示杂草与春季的较为相似,但杂草的量相对减少,总的包括10个科,20个种,其中主要杂草为早熟禾,次要杂草有阿拉伯婆婆纳荠菜、白三叶草、直立婆婆纳、小飞蓬、蔚蓄。2.在越冬期、春季、夏季3个时期,研究了几种除草剂对草坪杂草的茎叶防除效果。试验结果显示,越冬期使用的农达和百草枯均能有效防除禾本科和阔叶类杂草。春季处理的6种除草剂以嘧啶磺隆、翠坪62号对早熟禾防效优良并稳定、翠坪39号对阿拉伯婆婆纳处理最佳。夏季处理的6种除草剂中骠马、翠坪30号对马唐的防效较高,但是骠马对草坪草的危害较大,翠坪30药效不稳定;嘧啶磺隆对香附子和水蜈蚣的防除效果优秀;翠坪8号对马唐、多花雀稗、香附子和水蜈蚣的防除能力强并且药效稳定性好。3.土壤封闭防除试验选用5种除草剂,分春季和夏季对运动场草坪杂草进行处理。结果显示,春季土壤处理的四种除草剂,对禾本科杂草,乙草胺、氟乐灵、翠坪62号对禾本科杂草都有一定防效,但乙草胺对草坪草有危害,氟乐灵药效不稳定,以翠坪62号药效安全稳定,防除效果较好。对阔叶类杂草,四种除草剂均有一点防效,以翠坪62号防除效果最好。夏季处理中,乙草胺、氟乐灵、翠坪1号对马唐有一定的防除效果,乙草胺对草坪草有危害,而氟乐灵易光解,药效不稳定,翠坪62号的防除效果最佳,并且安全稳定。对香附子和水蜈蚣,翠坪62号有优良的防除效果,持续时间长,对草坪草无危害。
二、我国草坪杂草与化学防除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综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草坪杂草与化学防除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城市杂草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城市杂草种类及与生境 |
1.1 杂草种类 |
1.2 外来杂草入侵途径及现状 |
1.3 城市杂草与生境 |
1.3.1 城市杂草土壤种子库 |
1.3.2 城市化对杂草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的影响 |
2 城市杂草防治 |
2.1 物理防治 |
2.2 化学防治 |
2.3 生物防治 |
3 城市杂草应用研究 |
4 展望 |
(2)扬州市城区麦冬草坪地杂草发生与防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草坪杂草的发生与危害研究进展 |
1.1 我国草坪杂草的发生 |
1.2 草坪杂草的危害 |
2 草坪杂草化学防除研究进展 |
2.1 国外草坪杂草化学防除研究进展 |
2.2 国内草坪杂草化学防除研究进展 |
2.3 麦冬草坪杂草化学防除研究进展 |
3 本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扬州市城区麦冬草坪地杂草的调查 |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扬州市城区麦冬草坪地发生的杂草种类 |
2.2 不同类型麦冬草坪地的杂草分析 |
3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除草剂对麦冬的安全性评价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植物材料 |
1.2 供试药剂及试验剂量 |
1.3 试验方法 |
1.4 评价方法 |
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分析 |
2.1 36种除草剂对麦冬草坪的安全性 |
3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土壤处理剂对麦冬草坪地除草试验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主要试剂 |
1.3 试验方法 |
1.4 调查方法 |
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除草剂土壤处理对不同种类杂草防除效果 |
2.2 除草剂土壤处理对麦冬的安全性 |
3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日本矮麦冬草坪地结缕草的防除试验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供试药剂 |
1.3 试验方法 |
1.4 调查方法 |
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分析 |
2.1 除草剂两次处理对结缕草的防除效果 |
2.2 除草剂对结缕草防除示范试验 |
3 小结与讨论 |
第六章 麦冬草坪地水花生的防除试验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供试药剂 |
1.3 试验方法 |
1.4 调查方法 |
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六种除草剂对水花生的防除效果 |
2.2 防除麦冬草坪地水花生的示范试验效果 |
2.3 六种除草剂对麦冬草坪的安全性 |
3 小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中等职业学校《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教材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二节 研究内容 |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访谈法 |
三、课堂观察法 |
四、文本分析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中等职业学校 |
二、教材 |
三、教材分析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教材分析研究内容及研究维度和研究标准体系 |
二、中职学生特点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第三章 教材整体分析 |
第一节 教材结构分析 |
第二节 教材内容的选择分析 |
一、教材内容的选择要体现本学科的特点及本学科的先进性 |
二、教材内容的选择要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 |
三、教材内容选择要满足不同程度学生需要、还要联系生活实际 |
第三节 教材的思想文化内涵分析 |
一、教材思想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 |
二、教材的思想文化内涵涵盖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增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
第四节 教材的编制水平的分析 |
一、教材编写设计水平分析 |
二、教材文字和图表的制作水平、配合程度分析 |
三、教材印刷水平分析 |
第四章 教材各组分分析 |
第一节 章节目标分析 |
一、章节目标要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 |
二、章节目标要符合教学科特点,符合中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 |
三、章节目标要与社会需要和生产实际联系 |
第二节 教材主题文分析 |
一、课主题文的各组分之间呈并列关系 |
二、课主题文各组成部分之间关系呈递进关系 |
第三节 教材图表分析 |
一、图片类型分布与教学内容相符 |
二、图片能促进中职学生学习兴趣 |
三、教材中图表使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
第四节 教材阅读材料分析 |
一、阅读材料综合了多学科的知识内容,使教材综合化 |
二、教材阅读材料扩展教材的深度、广度,增加教材弹性 |
第五节 教材复习思考题分析 |
一、复习思考题题目类型多样 |
二、复习思考题难度较低 |
第六节 教材实验实训分析 |
一、实验实训符合章节教学目标 |
二、实验实训结构新颖 |
三、实验实训难度适中 |
第五章 结语 |
第一节 主要观点 |
第二节 创新与不足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4)结缕草快速成坪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草坪的发展 |
1.1.1 国内外草坪发展历史 |
1.1.2 我国草坪业发展形势 |
1.2 结缕草研究进展 |
1.2.1 播种繁殖研究 |
1.2.2 国内外育种发展 |
1.2.3 结缕草抗性研究 |
1.2.4 国内外结缕草应用情况 |
1.3 草坪杂草的研究进展 |
1.3.1 草坪杂草的危害 |
1.3.2 土壤中杂草的种子库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 技术路线 |
2.草坪杂草及土壤种子库调查研究 |
2.1 研究方案 |
2.1.1 田间杂草调查方法 |
2.1.2 土壤种子库调查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昌黎县杂草调查种类结果 |
2.2.2 园林实验站杂草的调查数据分析 |
2.2.3 果园杂草的调查数据分析 |
2.2.4 农田杂草的调查数据分析 |
2.2.5 校园绿地杂草的调查数据分析 |
2.2.7 公园杂草的调查数据分析 |
2.2.8 杂草种子库调查 |
2.3 小结 |
3.结缕草栽培技术研究 |
3.1 研究方案 |
3.1.1 试验地概况 |
3.1.2 试验材料 |
3.1.3 试验设计 |
3.1.4 观测指标 |
3.1.5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播种前处理方式及播种方式对结缕草生长的影响 |
3.2.2 不同混播组合对草坪生长的影响 |
3.2.3 不同间距草皮条及草皮块对结缕草成坪的影响 |
3.3 小结 |
4.结论与讨论 |
4.1 生长期不同地块杂草的种类与数量 |
4.2 土壤杂草种子的种类与数量 |
4.3 结缕草成坪技术 |
4.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鬼蜡烛(Phleum paniculatum)种子生物学、幼苗抗逆性及化学防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内容 |
2.1 鬼蜡烛种子生物学研究 |
2.2 鬼蜡烛幼苗抗逆性研究 |
2.3 鬼蜡烛化学防除研究 |
3 技术路线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鬼蜡烛的研究现状 |
1 鬼蜡烛的形态特征 |
2 鬼蜡烛的发生、分布及危害 |
3 鬼蜡烛的防除 |
第二节 从农田生物学角度探寻杂草综合治理 |
1 农田杂草种子生物学特性 |
1.1 杂草种子库 |
1.2 杂草休眠萌发特性 |
1.3 杂草结实特性 |
2 基于生物学的杂草综合治理 |
2.1 加强杂草防除的预测 |
2.2 降低农田杂草种子库 |
2.3 合理栽培耕作措施 |
2.4 合理使用化学防除剂 |
2.5 加强杂草生物防治 |
第三节 植物对逆境胁迫的动态响应 |
1 植物光合作用对逆境胁迫的动态响应 |
1.1 植物光合作用对温度胁迫的动态响应 |
1.2 植物光合作用对盐胁迫的动态响应 |
1.3 植物光合作用对水分胁迫的动态响应 |
2 植物可溶性蛋白对逆境胁迫的动态响应 |
2.1 植物可溶性蛋白对温度胁迫的动态响应 |
2.2 植物可溶性蛋白对盐胁迫的动态响应 |
2.3 植物可溶性蛋白对水分胁迫的动态响应 |
3 植物抗氧化酶对逆境胁迫的动态响应 |
3.1 植物抗氧化酶对温度胁迫的动态响应 |
3.2 植物抗氧化酶对盐胁迫的动态响应 |
3.3 植物抗氧化酶对水分胁迫的动态响应 |
第四节 本文研究切入点 |
第二章 鬼蜡烛种子生物学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1.1 供试种子 |
1.1.2 供试试剂 |
1.2 试验方法 |
1.2.1 种子休眠特性研究 |
1.2.2 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
1.2.3 种子含水率测定 |
1.2.4 种子结实特性研究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种子休眠特性 |
2.2 种子萌发特性 |
2.2.1 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2.2.2 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2.2.3 酸碱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2.2.4 水势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2.2.5 盐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2.2.6 播种深度对种子出苗的影响 |
2.3 种子含水率特性 |
2.4 种子结实特性 |
3 讨论与结论 |
第三章 鬼蜡烛幼苗抗逆性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温度胁迫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
2.2 盐胁迫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
2.3 水势胁迫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
3 讨论与结论 |
第四章 鬼蜡烛化学防除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与药剂 |
1.2 试验方法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鬼蜡烛对不同除草剂敏感性 |
2.2 复配剂配方配比及对作物安全性 |
2.3 筛选的复配剂对主要杂草的室内毒力 |
3 讨论与结论 |
全文讨论 |
1 鬼蜡烛种子生物学与其发生 |
2 鬼蜡烛幼苗适应性与其扩散 |
3 以鬼蜡烛为优势种的麦田杂草化学防除技术 |
全文结论 |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7)柔枝莠竹(Microstegium vimineum)生防真菌的潜力评估和寄主范围测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柔枝莠竹的研究进展 |
1.1 柔枝莠竹植物学和生态学特征 |
1.2 柔枝莠竹的自然天敌 |
1.3 柔枝莠竹的传播路径 |
1.4 柔枝莠竹的入侵发展史 |
1.5 影响 |
1.6 柔枝莠竹的防治 |
1.7 柔枝莠竹的国内外管理动态 |
2 真菌除草剂 |
2.1 国内外生物除草剂研究概况 |
3 平脐孺孢属真菌的研究梗概 |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柔枝莠竹致病菌的分离和筛选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仪器 |
1.3 柔枝莠竹病原真菌的分离 |
1.4 柔枝莠竹病原真菌的鉴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致病菌的分离 |
2.2 致病菌的鉴定 |
3 讨论 |
第三章 柔枝莠竹致病菌的致病性测试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离体致病性测试 |
2.2 活体致病性测试 |
2.3 网室小区试验 |
3 讨论 |
第四章 寄主范围测试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寄主范围植物的选择 |
1.2 致病菌孢子悬浮液的准备 |
1.3 供试植物材料的准备 |
1.4 接种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离体寄主范围测试 |
2.2 活体寄主范围测试 |
3 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论文 |
(8)木质素代谢对菌克阔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生物除草剂 |
1.1 微生物除草剂 |
1.2 国外微生物除草剂的开发与利用 |
1.3 国内微生物除草剂的开发与利用 |
2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研究概述 |
2.1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分类地位 |
2.2 形态学及生活史特征 |
2.3 生境及分布 |
2.4 危害 |
2.4.1 生态危害 |
2.4.2 经济损失 |
2.5 防治措施 |
2.5.1 化学防治 |
2.5.2 生物防治 |
3 木质素与防御系统的关系 |
3.1 木质素的种类和结构 |
3.2 木质素的生物合成 |
3.3 木质素生物合成调控研究 |
4 本文的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不同时期的加拿大一枝黄花木质素含量对菌克阔防效的影响 |
1 试验材料 |
1.1 植物材料 |
1.2 主要仪器 |
1.3 供试药剂 |
2 试验方法及步骤 |
2.1 生物除草剂菌克阔制备方法 |
2.1.1 供试菌种 |
2.1.2 PDA固体培养基的配制(Tang,2011) |
2.1.3 PDB液体接种发酵培养 |
2.1.4 液体菌种离心获得菌丝体 |
2.1.5 齐整小核菌颗粒剂制备 |
2.2 不同生长阶段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除试验 |
2.3 加拿大一枝黄花株高和茎直径的测量 |
2.4 加拿大一枝黄花茎秆木质素含量的测定 |
2.4.1 材料准备 |
2.4.2 细胞壁提取 |
2.4.3 Klason法测量木质素含量 |
2.5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木质部和韧皮部木质素化程度测定 |
2.5.1 Fasga组织染色法 |
2.5.2 Quantifasga法定量木质素化程度 |
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 结果及分析 |
3.1 生物除草剂菌克阔对不同生长阶段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除效果分析 |
3.2 不同生长阶段加拿大一枝黄花株高和茎直径测量结果分析 |
3.3 不同生长阶段加拿大一枝黄花茎秆总木质素含量测定结果分析 |
3.4 不同生长阶段加拿大一枝黄花韧皮部和木质部木质化程度测定结果分析 |
3.5 菌克阔防效与株高、茎直径、木质素含量、韧皮部和木质部木质素程度相关性分析 |
4 讨论 |
第三章 不同种群加拿大一枝黄花木质素代谢差异及其对菌克阔防效的影响 |
1 试验材料 |
1.1 植物材料 |
1.2 供试菌 |
1.3 主要仪器 |
1.4 主要试剂 |
2 试验方法 |
2.1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茎秆及叶片木质素含量的测定 |
2.2 齐整小核菌侵染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茎秆和叶片试验方法及步骤 |
2.3 加拿大一枝黄花lac17、pal、f5h、myb46、4cl、cad、vnd7基因的克隆 |
2.4 qPCR检测基因的表达量 |
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齐整小核菌侵染两类种群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叶片病斑结果分析 |
3.2 不同种群加拿大一枝黄花叶片木质素含量测定结果分析 |
3.3 齐整小核菌侵染不同种群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叶片木质素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情况分析 |
3.4 齐整小核菌侵染两类种群的加拿大一枝黄花茎秆的药害情况分析 |
3.5 不同种群加拿大一枝黄花茎秆木质素含量结果分析 |
3.6 不同种群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维管组织木质素染色结果分析 |
3.7 齐整小核菌侵染不同种群的加拿大一枝黄花茎秆木质素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
4 讨论 |
第四章 加拿大一枝黄花木质素代谢与菌克阔防除后植株恢复能力相关性的研究 |
1 试验材料 |
1.1 植物材料 |
1.2 供试菌株 |
1.3 主要仪器 |
2 试验方法 |
2.1 齐整小核菌菌株SC64侵染不同种群加拿大一枝黄花茎秆恢复差异实验 |
2.1.1 PDA固体培养基的制备 |
2.1.2 齐整小核菌菌株SC64的培养 |
2.1.3 侵染方法 |
2.1.4 qPCR检测加拿大一枝黄花叶片木质素代谢关键酶基因的表达量差异 |
2.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 结果及分析 |
3.1 齐整小核菌侵染两类种群加拿大一枝黄花茎秆后恢复差异 |
3.2 加拿大一枝黄花被齐整小核菌侵染24h后恢复14天茎秆切片染色结果分析 |
3.3 齐整小核菌侵染不同种群加拿大一枝黄花茎秆木质素代谢相关酶基因的表达结果分析 |
4 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草甸草原少花蒺藜草入侵机制及防控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入侵植物的入侵与扩散及其防控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
1.1 入侵植物的发生与分布概况 |
1.1.1 入侵植物在全国范围内的发生与分布 |
1.1.2 入侵植物在辽宁省的发生与分布 |
1.2 入侵途径与入侵机制 |
1.2.1 入侵途径 |
1.2.2 入侵力与入侵机制 |
1.3 入侵植物对生态系统、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
1.3.1 生态危害 |
1.3.2 经济危害 |
1.3.3 社会危害 |
1.4 入侵植物的防控 |
1.5 关于外来入侵植物少花蒺藜草的研究进展 |
1.5.1 少花蒺藜草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 |
1.5.2 少花蒺藜草的分布与扩散 |
1.5.3 少花蒺藜草的危害性 |
1.5.4 少花蒺藜草的防治现状及前景 |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少花蒺藜草在辽宁省草原区的发生规律及种子萌发休眠特性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气象资料 |
2.1.2 土壤条件测定 |
2.1.3 少花蒺藜草在辽宁省草原区的分布及扩散调查 |
2.1.4 草甸草原少花蒺藜草的田间发生动态及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
2.1.5 少花蒺藜草萌发及幼苗生长特性研究 |
2.1.6 少花蒺藜草种子休眠特性研究 |
2.1.7 数据统计及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少花蒺藜草的生境条件 |
2.2.2 少花蒺藜草在辽宁省草原区的分布及扩散 |
2.2.3 少花蒺藜草的田间发生动态及生长发育规律 |
2.2.4 少花蒺藜草的萌发及幼苗生长特性研究 |
2.2.5 少花蒺藜草种子休眠特性研究 |
2.3 小结 第三章 少花蒺藜草的光合生理生态学特性及化感作用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研究区概况 |
3.1.2 试验材料 |
3.1.3 试验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少花蒺藜草与2种伴生植物的光合生理特征 |
3.2.2 少花蒺藜草的化感活性测定 |
3.2.3 少花蒺藜草及根际、非根际土壤中化学物质的测定 |
3.3 小结 第四章 三种植物与少花蒺藜草的竞争效应及其机制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供试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三种植物与少花蒺藜草的相对竞争力 |
4.2.2 混种密度与比例对3种植物和少花蒺藜草竞争力的影响 |
4.3 小结 第五章 少花蒺藜草对植物多样性及群落演替规律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研究区域概况 |
5.1.2 样地设置 |
5.1.3 样方调查 |
5.1.4 数据处理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少花蒺藜草入侵地群落组成及优势种分析 |
5.2.2 少花蒺藜草入侵程度与植物群落演替 |
5.2.3 少花蒺藜草入侵与植物多样性 |
5.3 小结 第六章 少花蒺藜草的防控措施研究 |
6.1 试验区概况 |
6.2 材料与方法 |
6.2.1 供试材料 |
6.2.2 试验方法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物理防治 |
6.3.2 化学防治 |
6.3.3 生态防控 |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7.1 结论 |
7.1.1 少花蒺藜草在辽宁省草原区的分布与发生规律 |
7.1.2 少花蒺藜草种子萌发及休眠特性 |
7.1.3 少花蒺藜草入侵机制研究 |
7.1.4 少花蒺藜草的防控研究 |
7.2 讨论 |
7.2.1 少花蒺藜草的扩散及发生规律 |
7.2.2 少花蒺藜草的入侵机制 |
7.2.3 少花蒺藜草的防控 |
7.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10)南京地区运动场草坪杂草化学防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草坪杂草概述 |
1.1 草坪杂草的定义 |
1.2 草坪杂草的分类 |
1.3 我国主要草坪杂草的种类 |
1.4 草坪杂草的特性 |
2 草坪杂草的主要危害 |
2.1 影响草坪草生长发育 |
2.2 降低草坪观赏和使用价值 |
2.3 增加病虫侵染机会 |
2.4 增加草坪养护成本 |
2.5 影响人畜的安全 |
3 杂草防除的研究现状 |
3.1 农业措施 |
3.2 生物防除 |
3.3 人工除草 |
3.4 化学防除 |
4 化学防除的研究进展 |
4.1 国外研究进展 |
4.2 国内研究进展 |
4.3 化学除草与人工除草 |
5 草坪除草剂的使用 |
5.1 草坪除草剂的分类 |
5.2 实现除草剂选择性的四种途径 |
5.3 草坪除草剂的除草原理 |
5.4 草坪除草剂的常见剂型 |
5.5 草坪除草剂选用原则 |
5.6 草坪除草剂的使用时间和方法 |
5.7 除草剂的药害与预防 |
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南京地区运动场草坪杂草发生规律 |
摘要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杂草调查方法 |
1.3 调查时间 |
2 调查结果 |
2.1 春季杂草种发生种类 |
2.2 夏季杂草种类 |
2.3 秋冬季杂草种类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南京地区运动场草坪杂草的茎叶防除研究 |
摘要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供试药剂 |
1.3 试验方法 |
2 试验结果 |
2.1 越冬期茎叶处理防除效果 |
2.2 春季杂草茎叶处理效果 |
2.3 夏季杂草茎叶处理效果 |
3 讨论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南京地区运动场草坪杂草的土壤封闭防除研究 |
摘要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供试药剂 |
1.3 试验方法 |
2 试验结果 |
2.1 春季杂草土壤封闭防除效果 |
2.2 夏季杂草土壤封闭防除效果 |
3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全文讨论与结论 |
1 讨论 |
2 结论 |
3 南京地区运动场草坪杂草周年防除计划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我国草坪杂草与化学防除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综述)(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城市杂草研究进展[J]. 王云霄,陈莹,黄柳菁,马雯雯,王喆,于强,闫淑君. 中国城市林业, 2020(06)
- [2]扬州市城区麦冬草坪地杂草发生与防除研究[D]. 陈月阳. 扬州大学, 2020(04)
- [3]中等职业学校《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教材分析研究[D]. 冯娟娟.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4]结缕草快速成坪技术研究[D]. 齐金霞.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0(07)
- [5]结缕草草坪杂草化学防除策略[J]. 杭楠,王翔宇,张蕴薇,王克华. 草业科学, 2019(09)
- [6]鬼蜡烛(Phleum paniculatum)种子生物学、幼苗抗逆性及化学防除研究[D]. 吴晗.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7]柔枝莠竹(Microstegium vimineum)生防真菌的潜力评估和寄主范围测试[D]. 黄琼.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5)
- [8]木质素代谢对菌克阔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效果的影响[D]. 宋贤雯.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5)
- [9]草甸草原少花蒺藜草入侵机制及防控措施研究[D]. 王坤芳. 沈阳农业大学, 2016(01)
- [10]南京地区运动场草坪杂草化学防除技术研究[D]. 周震东. 南京农业大学, 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