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听神经瘤手术治疗体会

大型听神经瘤手术治疗体会

一、手术治疗大型听神经瘤的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杨吉鹏,邱翔,刘英辉,李晓瞳,李琛,李朝晖,胡红超,陈晓雷,孙晓枫[1](2021)在《3DSlicer软件弥散张量成像纤维束追踪技术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3DSlicer软件进行弥散张量成像纤维束追踪在听神经瘤术中的应用价值,探索一种有效的辅助听神经瘤术中保护面神经功能的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3月至2020年8月河北医科大学神经外科收治的听神经瘤患者43例按患者志愿分为观察组(21例)与对照组(22例),观察组患者术前完善FIESTA、DTI等影像学检查,并利用3DSlicer软件重建肿瘤与面神经纤维并预判肿瘤与面神经的位置关系,术中联合神经电生理检测辅助听神经瘤手术切除,并记录术中面神经的实际位置;对照组仅利用神经电生理检测辅助定位面神经走行来指导手术完成。计算术前重建面神经位置与术中实际情况的符合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w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标准)与听力保留率的差异。结果利用3DSlicer软件弥散张量成像纤维束追踪技术为观察组21例听神经患者重建面神经成功20例,重建失败1例;20例患者中17例术前重建的面神经位置与其术中实际位置一致,符合率为85%;观察组患者术后1 w面神经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听力保留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3DSlicer软件弥散张量成像纤维束追踪技术可有效辅助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的精准定位,有利于术中寻找与保护面神经,提高听神经瘤患者术后面神经的功能保留率和听力保留率。

陈磊[2](2021)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听神经瘤手术中应用的效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文主要讨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听神经瘤手术中应用的意义,并总结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听神经瘤术中运用的优点及其应用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并符合筛选条件的58例听神经瘤患者的数据资料,按手术中是否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分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显微手术组(23例)、单纯显微手术患者(35例)。对比分析两组病例性别、手术时年龄、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左右侧的分布、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肿瘤切除程度、术后面神经功能、非预期二次手术等多项目标数据,运用SPSS 26.0统计分析软件对两组目标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数据,①两组患者之间的性别、手术时年龄、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左右侧的分布、术前临床表现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手术时间: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显微手术组VS单纯显微手术组(355.22±115.15 VS 447.57±133.81 min),t=2.731,P=0.009<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术后住院时间: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显微手术组VS 单纯显微手术组(18.91±9.16 VS 22.94±14.43 天),t=1.181,P=0.243>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肿瘤切除程度: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显微手术组VS单纯显微手术组,Z=-1.479,P=0.139>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使用秩和检验分析面神经功能:术后3天时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Z=-1.997,P=0.046<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周时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Z=-1.854,P=0.064>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6月-3年)面神经功能,Z=-1.924,P=0.054>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⑥使用卡方检验分析面神经功能:术后3天时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χ2=1.464,P=0.226>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周时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χ2=4.038,P=0.044<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期(6月-3年)面神经功能,χ2=4.938,P=0.026<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⑦非预期二次手术率: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显微手术组VS单纯显微手术组(4.35%VS 8.57%),χ2=0.008,P=0.927>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听神经瘤手术,与单纯显微手术组相比,使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手术可提高手术效率、缩短手术时长;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显微手术,有利于保护患者面神经解剖完整,提高患者面神经功能保留率;神经外科医生应掌握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要点并合理规范运用。

李雪[3](2021)在《听神经瘤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汉化PANQOL量表,检验其在中国听神经瘤患者中的信效度,为我国听神经瘤患者生存质量的测量提供依据。方法:按照Brislin翻译模型,采用双向翻译回译法对PANQOL源量表进行汉化,组织专家委员会整合所有翻译版本和量表组成部分,对量表进行跨文化调适,最后选取30例研究对象进行预调查,确定中文版PANQOL量表。在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共发放169份问卷,回收166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8.2%。两周后随机随访20名受试者,收集测量结果进行结构效度检验以及Cronbach’sα系数、重测信度、折半信度的检验。结果:1.PANQOL量表汉化:翻译和回译阶段,初步确定23个条目,条目10和条目12经过专家委员会讨论后分别译为“面部肌肉不能正常活动”和“面部问题影响了我讲话”。经过预实验征询受试者意见加之专家委员会讨论条目8最终翻译为“不开灯在自己的房间内行走有困难”,最终形成PANQOL量表。2.信效度检验:本研究中166名听神经瘤患者量表总分在27~103分之间,平均值为60.92±18.47分。项目分析中26个条目t值达到显着(p<0.05)均保留;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提取出7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2.119%,结构效度良好;Cronbach’sα系数为0.908,其他各维度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在0.679~0.833之间;重测信度为0.997,各维度重测信度在0.940~1之间,组内相关系数得出方差分析F=7.512,p>0.05,ICC=0.996,p<0.05,两者一致性良好;折半信度Spearman-Brown系数为0.740。结论:本研究通过科学系统的翻译回译法形成了中文版PANQOL量表,结果表明中文版PANQOL量表在我国听神经瘤患者人群体中应用的信效度良好,适用于我国听神经瘤患者的生存质量评估。

马小山[4](2020)在《分析听神经瘤切除术对患者面神经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及目的:听神经瘤是一种良性的颅内肿瘤疾病,常发于内听道和桥脑小脑角区域。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公众健康意识得到了提高。由于公众对治疗的意愿亦逐渐增强,对医疗的承诺也得到了改善。因此增加了听神经瘤的发现比例,表现出“早期化、小型化”的特征。听神经瘤早期通常仅在内听道内产生,并不会对桥小脑角区产生影响。因此在治疗听神经瘤时就需要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使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结局。目前临床在治疗听神经瘤时,主要使用的治疗措施是:动态随访观察、显微镜下手术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其中作为首选治疗方式的始终是显微镜下手术切除治疗。探讨为听神经瘤患者实施听神经瘤切除术后,对患者面神经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听神经瘤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4月-2019年12月接诊的40例听神经瘤患者展开研究,所有患者均在本院确诊。统计患者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和基本体征,并在手术前为所有患者实施影像学检查,确定听神经瘤等级、直径、病变情况。实施手术后察看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并经过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面神经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所有接受全切除的患者均顺利切除肿瘤,有4例患者尚未一次清除肿瘤,切除率为90%,未出现死亡病例。(2)术后有35例患者的面神经被保留,占比为87.5%。听力保留的患者共有23例,占比为57.5%。(3)经过治疗后,共出现4例并发症,其中术后小脑出血1例,颅内感染者1例,切口脑脊液漏2例,占比分别为2.5%、2.5%和5%。(4)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复发,占比为2.5%。(5)经过多因素分析发现,导致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异常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肿瘤体积大小。(6)治疗结束后,听力较术前好转的患者共有8例,占比为32%,和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的患者有11例,占比为44%,治疗结束后听力和术前相比,明显下降的患者共有6例,占比为24%。结论:为听神经瘤患者实施听神经瘤切除术能够有效的切除大部分病变组织,并且能否保留大部分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和听力,手术结束后不良反应发病率较少,安全性较高。其中肿瘤大小是影响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对于肿瘤较大的患者应格外重视,应根据患者的职业、年龄、身体状态等身体指标实施个性化诊疗方案。

张云一[5](2019)在《大型听神经瘤的手术治疗》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oma,AN)手术切除程度及面神经功能情况,总结手术经验提高大型听神经瘤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九病区2014年0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45例大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手术均由同一术者(王宏主任)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进行。常规行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颞骨精扫CT、头颅平扫+增强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以及听力和后颅窝电生理检查。手术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进行。依照HB面神经功能分级系统(House-Brackmann grading system,HB)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期间的面神经功能进行详细的评估分级。术后定期复查,对随访期间肿瘤复发或再生长患者进行放射治疗。统计并分析影响大型听神经瘤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的相关因素,并对比分析肿瘤切除程度与面神经功能的关系,以及肿瘤切除程度与肿瘤复发的关系。使用SPSS25.0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45例大型听神瘤患者中,女性约占52%,年龄为48.00±11.59岁。右侧听神经瘤占56.0%,肿瘤直径38.91±7.31mm,最大直径为58mm。随访时间4个月至5年,随访1年以上的患者有40例。无围术期死亡病例。40例随访1年以上的患者中,全切除率12.5%(5/40),近全切除率55.0%(22/40),次全切除32.5%(13/40)。面神经解剖保留率100%,术后早期(出院时)及远期(随访时间满1年)面神经功能良好率分别为(HBIII级)62.5%(25/40)和82.5%(33/40)。术后早期及远期面神经功能良好率各组分别为,全切组为20%和60%,近全切除组为77.3%和86.4%,次全切组为76.9%和84.6%;统计分析得出术后早期面神经功能与肿瘤切除程度相关(P<0.05)。全切组、近全切组和次全切组复发率分别为0,13.6%,15.4%。伽玛刀放射治疗后平均随访34.3个月,控制率为100%。结论:大型听神经瘤经乙状窦后入路可以全切肿瘤,在面神经及脑干与肿瘤粘连较紧密时可选择近全切除或者次全切除并辅助放射治疗或者随访观察,能够获得良好的面神经功能保留以及良好的肿瘤控制,此策略可作为提高大型听神经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一个可行方法。

赵亮[6](2019)在《中小型囊实性听神经瘤手术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分析中小型囊实性听神经瘤的手术效果,总结显微手术治疗经验。资料与方法:收集自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同期手术治疗的共80例中小型听神经瘤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其中囊性28例,实性52例。回顾分析其手术效果、术后生活质量及术后神经功能影响情况。患者均采用乙状窦后经内听道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术后平均随访21.7个月(9-48个月),将结果80例听神经瘤患者中,肿瘤全切除80例。术中面神经、三叉神经、岩静脉均解剖保留,蜗神经解剖保留率为65%。无手术死亡病例,2例术后出现颅内感染,3例出现脑脊液漏,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均能在术后1年内恢复正常工作。在随访期间,肿瘤复发1例,再次手术全切肿瘤,术后面神经功能仍为House-Brackmann I级。末次随访时面神经优良率为96%,有效听力保留率为29%。34例术前面部麻木、疼痛的患者术后症状缓解或消失。结论:对于中小型听神经瘤患者,囊实性并不影响术中面听神经的解剖保留率及术后面听神经的功能保留率

徐智杰[7](2019)在《耳后C形口应用于乙状窦后入路的切口设计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乙状窦后入路是神经外科治疗桥小脑角区病变常用的手术入路方式,不同的手术切口会影响手术的效果,耳后C形口作为一种便捷、安全、并发症少的开颅方式正逐渐被临床医师所接受。本文通过对该切口手术效果的分析及不同切口间的比较,探讨耳后C形口应用于乙状窦后入路的切口设计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治疗桥小脑角区病变显微手术346例,其中经耳后C形口33例,经直切口313例。分析33例经耳后C形口病例的手术效果,同时比较不同切口手术的开关颅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耳后C形口的手术效果:33例经耳后C形口的手术全部顺利完成开颅操作,均未对肌肉进行切割,未出现静脉窦破裂出血、硬膜撕裂等严重副损伤,术中术野暴露良好,术后全部实现骨瓣复位和硬膜、肌肉、皮肤的严密缝合,完成解剖复位。出院时患者切口均愈合良好,皮瓣无缺血坏死发生,无耳廓及枕部皮肤感觉功能障碍及麻木感。2两种手术切口的比较:经耳后C形口手术的病例开关颅时间均较直切口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耳后C形口手术的病例中出现皮下积液者1例,无脑脊液漏及切口感染发生,合计1例,并发症发生率3.0%;经直切口手术的病例中出现脑脊液漏者13例,皮下积液者34例,切口感染者6例,合计50例(同时具有2种及以上并发症者合计1例),并发症发生率16.0%。经耳后C形口手术的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直切口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后C形口这一切口设计应用于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操作简便,对肌肉无切割,骨瓣易成型,手术视野暴露良好,较直切口开关颅更快,并发症更少,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吕学明,卢培刚,初晨宇,袁绍纪,吕福林[8](2019)在《大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九六〇医院神经外科自200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7例大型听神经瘤患者,均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切除术,采用术后House-Brackman面神经功能分级评价面神经功能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肿瘤全切除者47例,面神经解剖保留者45例。术后House-Brackman面神经功能分级Ⅰ~Ⅱ级27例,Ⅲ~Ⅳ级17例,Ⅴ级3例。术后38例患者恢复良好,8例出现术后不良反应,1例死亡。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可以切除大型听神经瘤并获得面神经解剖的保护,临床疗效良好。

魏宜功,王诚,卓志平,田军[9](2018)在《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及术中面神经保护》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大型(肿瘤最大径>3 cm)听神经瘤的疗效及术中面神经保护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2月手术治疗的86例大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均在电生理监测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结果肿瘤全切除83例,近全切除3例。面神经保留78例(91%);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House-Backmann分级:1级11例,2级37例,3级22例,4级16例。术后门诊随访3~30个月,术区皮下积液4例,口唇疱疹9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术前多模态肿瘤-神经评估,术中实时电生理监测,精细显微手术对大型听神经瘤全切和保留面神经功能可提供保障。

徐静,王晓辉,胡亚平[10](2018)在《听神经瘤切除术中使用神经监测护理对面神经功能远期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听神经瘤切除术中使用神经监测护理对面神经功能的远期影响。方法 2013-01—2015-06确诊为听神经瘤Ⅳ期18例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行彻底手术切除,术中采用神经生理监测护理;使用House-Brackman(HB)评分系统进行面神经的功能评价,其中HBⅠ/Ⅱ级患者归为面神经功能良好组,ⅢⅣ级归为功能不佳组,随访时间为1a。结果术后1a随访显示,面神经功能良好者8例,而功能预后不佳患者10例;预后较差与预后良好相比,延迟时间显着增加(P=0.041),并且近端的振幅显着降低(P=0.038),近端与远端的振幅比率偏低(P=0.039);振幅比评估预后较差的截止值为0.45、0.21,其灵敏度为72%、45%,特异性为81%、100%。结论听神经瘤切除术后面神经远期功能较差的预测因子包括较低的近端振幅及近远端的振幅比,对于体积较大的Ⅳ期肿瘤特异性更强;术中高效、规范的护理对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准确、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二、手术治疗大型听神经瘤的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手术治疗大型听神经瘤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3DSlicer软件弥散张量成像纤维束追踪技术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影像学数据采集
    3.影像学数据处理、肿瘤与面神经重建方法
    4.手术过程与术中数据采集
    5.面神经功能与听力的评估
    6.统计学方法
结果
    1.面神经重建与术中情况
    2.术后情况
讨论

(2)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听神经瘤手术中应用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听神经痛手术治疗现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听神经瘤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听神经瘤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汉化
    2.2 听神经瘤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2.2.1 研究对象
        2.2.2 研究工具
        2.2.3 资料收集
        2.2.4 统计学方法
        2.2.5 质量控制
        2.2.6 伦理考虑
    2.3 技术路线图
3 结果
    3.1 PANQOL量表汉化结果
    3.2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3.3 中文版PANQOL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3.3.1 中文版PANQOL量表得分
        3.3.2 项目分析
        3.3.3 结构效度
        3.3.4 内部一致性α系数(Cronbach’sα系数)
        3.3.5 重测信度
        3.3.6 折半信度
4 讨论
    4.1 中文版PANQOL量表的跨文化调试过程科学严谨
    4.2 中国听神经瘤患者生存质量较差
    4.3 中文版PANQOL量表效度良好
    4.4 中文版PANQOL量表信度良好
5 结论
6 本研究的局限性
7 附录
    附录1:量表授权
    附录2:中文版PANQOL量表
    附录3:一般资料调查表
    附录4:知情同意书
8 参考文献
综述 听神经瘤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分析听神经瘤切除术对患者面神经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手术治疗
        2.1.1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2.1.2 经颅中窝入路(Middle Fossa Approach)
        2.1.3 经迷入路(Translabyrinthine Approach)
    2.2 面神经的保护
        2.2.1 手术技巧
        2.2.2 面神经监测(IFNM)
    2.3 术后并发症及预防
        2.3.1 颅内血肿
        2.3.2 后组颅神经麻痹或球麻痹
        2.3.3 气栓塞
    2.4 神经内镜
第3章 资料和方法
    3.1 一般资料
    3.2 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基本体征
    3.3 影像学检查
    3.4 典型病例
    3.5 手术治疗方法
        3.5.1 患者术前准备
        3.5.2 麻醉方式的选择
        3.5.3 手术步骤
        3.5.4 术后处理方式
    3.6 患者的随访工作
    3.7 观察指标
    3.8 统计学处理
第4章 结果
    4.1 所有研究对象的肿瘤切除率及死亡率
    4.2 所有患者手术后的神经功能
    4.3 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4.4 治疗结束后患者肿瘤复发情况
    4.5 治疗结束后影响患者面神经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4.5.1 分析性别和患者面神经的联系
        4.5.2 分析患者年龄和面神经功能丧失之间的关系
        4.5.3 分析患者患病时间和患者面神经功能的联系
        4.5.4 分析肿瘤直径和患者面神经功能之间的联系
        4.5.5 患者肿瘤囊性病变和面神经功能的联系
        4.5.6 分析切口形状和患者面神经功能的联系
    4.6 影响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多因素分析
        4.6.1 多因素分析赋值表
        4.6.2 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面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
    4.7 分析术后患者听力保留情况
第5章 讨论
    5.1 手术方式和临床技巧
    5.2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5.3 导致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受损的影响因素分析
    5.4 个体化诊疗方案
    5.5 展望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大型听神经瘤的手术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1 对象和方法
    1.1.1 一般资料
    1.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1.3 临床表现
    1.1.4 影像学资料
    1.1.5 手术方法
    1.1.6 术后观察及处理
    1.1.7 术后随访
    1.1.8 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
    1.2.1 一般结果
    1.2.2 肿瘤切除情况
    1.2.3 术后面神经功能
    1.2.4 肿瘤切除程度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
    1.2.5 肿瘤切除程度对复发的影响
    1.2.6 术后并发症
1.3 讨论
    1.3.1 大型听神经瘤手术入路的选择
    1.3.2 大型听神经瘤手术策略的选择
    1.3.3 术后处理方案的选择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大型听神经瘤的治疗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中小型囊实性听神经瘤手术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导师评阅表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中小型囊实现听神经瘤手术疗效分析的实验设计
    2 研究对象
        2.1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2.2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2.3 资料收集
    3 质量控制
    4 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7)耳后C形口应用于乙状窦后入路的切口设计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桥小脑角区疾病临床诊治的最新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大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一、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辅助检查:
    3. 手术方法:
    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二、结果
三、讨论

(9)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及术中面神经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术前检查
    1.3 手术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听神经瘤切除术中使用神经监测护理对面神经功能远期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及神经监测护理
    1.3 数据采集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四、手术治疗大型听神经瘤的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3DSlicer软件弥散张量成像纤维束追踪技术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J]. 杨吉鹏,邱翔,刘英辉,李晓瞳,李琛,李朝晖,胡红超,陈晓雷,孙晓枫.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06)
  • [2]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听神经瘤手术中应用的效果分析[D]. 陈磊.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3]听神经瘤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D]. 李雪.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4]分析听神经瘤切除术对患者面神经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D]. 马小山. 吉林大学, 2020(08)
  • [5]大型听神经瘤的手术治疗[D]. 张云一.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6]中小型囊实性听神经瘤手术疗效分析[D]. 赵亮. 新疆医科大学, 2019(08)
  • [7]耳后C形口应用于乙状窦后入路的切口设计及疗效分析[D]. 徐智杰.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8]大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治疗[J]. 吕学明,卢培刚,初晨宇,袁绍纪,吕福林.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19(01)
  • [9]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及术中面神经保护[J]. 魏宜功,王诚,卓志平,田军.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10)
  • [10]听神经瘤切除术中使用神经监测护理对面神经功能远期影响[J]. 徐静,王晓辉,胡亚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13)

标签:;  ;  ;  ;  ;  

大型听神经瘤手术治疗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