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SR92鸡的OPAY02型标记初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戴国俊,谢恺舟,王志跃,吴圣龙,施会强,Olowofeso O,盛浩伟,王金玉[1](2006)在《新扬州鸡早期增重的OPAY02-SCAR分子标记研究》文中提出OPAY02型2条多态性条带经克隆、测序和引物设计后,转换成SCAR标记,并对86个新扬州鸡随机交配后代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2条带DNA序列与红色原鸡基因组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大分子量条带与位于红色原鸡第3号染色体上序列有98%的同源性,共检测到8个SNPS,其中195位的碱基T→G,316位的A→T,538位的G→A,731位的T→A,1 147位的G→A,1 329位的T→C,1 927位的C→T,2 081位的C→T,小分子量条带与红色原鸡没有同源序列,推测新扬州鸡野祖除红色原鸡外,还有其它来源。SCAR标记分析表明,经条件优化随机扩增的OPAY02型标记稳定、可靠,可用于遗传分析。2条带所在座位群体基因型平衡性测验结果表明,所测新扬州鸡群体处于平衡状态,选择可以打破平衡,有利于动物育种。
张鹏[2](2005)在《DNA指纹J带及两个SCAR标记与京海Ⅰ号黄鸡体重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京海Ⅰ号黄鸡为实验素材,利用DNA指纹和SCAR技术对样本进行研究。DNA指纹技术中,以EAV(禽内源性反转录病毒片段)为探针,以EcoRI为限制性内切酶,进行DNA指纹检测,探讨DNA指纹图谱中长度为3.48 kb的条带J对鸡群4周龄、6周龄、8周龄、12周龄、18周龄和43周龄体重的影响。SCAR标记技术中,根据OPAY02随机引物扩增的1660(S1)和2326(S2)条带的序列,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分别对京海Ⅰ号黄鸡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然后结合J带与两个SCAR标记,利用广义线性模型,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表明:DNA指纹J带同样在京海Ⅰ号黄鸡中存在,且对京海Ⅰ号黄鸡8周龄、12周龄、18周龄和43周龄体重有显着的减效效应。和前人不同群体研究的结果比较发现J带的出现频率具有群体特异性,生长速度快的群体其频率低,生长速度慢的群体频率高,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对J带选择是有效的。在SCAR标记分析中,S1标记和S2标记分别对京海Ⅰ号黄鸡12周龄、18周龄和43周龄体重有显着影响,其中,S1标记表现为减效效应,而S2标记表现为增效效应。在两个SCAR标记组合中,得到S1-S2+组合的效应最大,显着的高于其它3个组合。在JS1组合中,J-S1-组合的效应最大。在JS2组合中,J-S2+组合的效应最大。在三个标记的组合中,J-S1-S2+组合的效应最大。
戴国俊[3](2004)在《双分子遗传标记与新扬州鸡早期生长关系的联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我院培育的蛋、肉兼用型新扬州鸡为试验材料,系统研究OPAY02型和EAV/DNA指纹条带J型分子遗传标记对新扬州鸡早期生产性能的影响,为新扬州鸡早期生长标记辅助选择提供有效的遗传标记。试验共测定了不同饲养环境下两个连续世代(群体2和群体3)和一个独立世代(群体1)新扬州鸡群体早期生长、屠宰性能。利用新扬州鸡三个世代中的两个世代(群体1和群体3)资料,研究分析了新扬州鸡早期生长规律,以不同的饲养环境为单元,应用单元内全同胞组内相关法和混合模型约束极大似然估计统计分析法(REML)估计了新扬州鸡早期体重的遗传力;以两个不同世代(群体2和群体3)为研究对象,在优化PCR反应条件基础上,将OPAY02随机引物扩增的1660和2326两条多态性条带克隆、测序,并将其转换成稳定的SCAR标记,分析OPAY02 RAPD标记的稳定性,进而用广义线性模型(GLM)研究两条多态性条带各自以及它们的不同组合型标记对新扬州鸡早期生长和屠宰性能的影响;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OPAY02两个测序条带进行网上核苷酸数据库序列比对搜索,分析了两片段序列在鸡染色体基因组中的位置;用新扬州鸡群体2和GLM,单独研究了EAV/DNA指纹条带J型分子遗传标记对新扬州鸡早期生长的影响,联合研究了OPAY02型和EAV/DNA指纹条带J型分子遗传标记不同组合对新扬州鸡早期生长的影响,利用原位杂交技术将OPAY02型标记定位在染色体上。 研究结果如下: 1、新扬州鸡(群体3)12周龄平均体重可达1154.47克,具有较高的早期生长速度,可以用于早期肉用商品仔鸡生产。Gompertz、Logistic、Bertalanffy生长曲线模型拟合新扬州鸡生长过程,拟合度高,R2均超过了0.99,但综合分析表明Gompertz曲线拟合最为合适,Bertalanffy曲线拟合效果最不理想,特别是成熟体重与实际情况不符。综合评价模型拟合参数表明,新扬州鸡早期生长间于肉用仔鸡和地方品种,在兼用型培育品种中也较为优秀。新扬州鸡体重生长过程和体尺生长过程比较表明体重生长旺盛期比体尺生长要迟。 2、首次应用单元内全同胞组内相关法,混合模型约束最大似然估计法(REML)估计的新扬州鸡0、2、4、6、8周龄体重性状的遗传力,除初生重外,其值在0.3-0.4之间,属中等遗传力,适合与体重关联的分子遗传标记的检出,同时也有利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3、PCR条件优化后,OPAY02随机引物RAPD扩增的两条多态性条带2326和1660电泳结果和条带经克隆、测序后转化成SCAR标记的分析结果差异极小。说明经条件优化的RAPD-PCR稳定可靠,两种方法均可以用作遗传分析。另外实际测序分析DNA的分子量大小和琼脂糖扩增结果间有一定差异。用分子量标记计算得到的扩增条带的分子量只能作为参考。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2326条带与鸡基因组数据库中的3号染色体89821 1 550核营酸有99%的同源性,而1660条带在鸡基因组数据库中没有搜索到同源序列。4、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新扬州鸡群无论是群体2还是群体3,2326条带的单独效应均表现为增效效应,1 660条带表现为减效效应。前者表现为有该条条带的群体体重比没有的要高,后者正好与其相反。新扬州鸡两个不同群体ORAY02两个多态性条带分子遗传标记联合分析结果表明,两条多态性条带间存在互作,C型标记无论是对早期体重还是12周龄主要屠宰性能均有显着的增效效应。5、试验用Dig标记的EAV为探针,EcoRI酶切新扬州鸡基因组DNA,经Southem杂交,首次在新扬州鸡群体水平上获得了EAV心NA指纹图,试验结果表明,高质量的DNA指纹图谱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制约,即未标记探针的纯度直接影响随机引物法标记探针的质量:基因组DNA的抽提质量和酶切质量影响指纹图谱的获得。和前人不同群体研究的结果比较发现E八V刃NA指纹图谱中条带J的出现频率具有群体特异性,生长速度快的群体其频率低,生长速度慢的群体频率高,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对J带选择是有效的。6、首次在新扬州鸡群体研究EAVIDNA指纹条带J的效应及其与OPAY02型标记的相互作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条带J和OPAY02引物1660条带一样,其单独对早期增重的影响具有显着的减效效应,即有J条带的个体组成的群体相同日龄体重小于无J带的群体。广义线性模型分析J带和OpAY02型标记联合分析表明,J带和OPAY02型标记的两条多态性条带的不同组合其早期增重有显着差异,而且这种效应具有长的时效性。在JSZsl组合分子标记中,J一52+S1一组合群体具有提高体重生长的作用;在Jsl组合分子标记中J一51一的效应最大,极显着地大于其它3个组合;在JS:的3个组合分子标记中J一52+的效应最大,显着大于其它2个组合,虽然J一52+在JS:组合分子标记中效应最大,但不及前两者。J一52+s,一和J一51一组合分子标记的作用相同,而且两者的群体平均水平相当;与各标记单独效应比较各时期组合标记的效应大于单个标记的效应。所以选择J一51一较为经济。7、利用本实验建立的方法可以得到较为清晰的染色体原位杂交图谱。以O砂汀02型标记两条多态性条带为探针,新扬州鸡染色体原位杂交结果把1 660片段的DNA初步定位在5号染色体的长臂近端位置。将2326片段的 DNA定位在3号染色体的长臂近中
盛浩伟[4](2004)在《新扬州鸡DNA指纹J带及两个SCAR标记与生产性能的综合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新扬州鸡为试验素材,利用DNA指纹和SCAR技术对样品进行研究。DNA指纹技术中,以EAV(禽内源性反转录病毒片段)为探针,以EcoRI为限制性内切酶,进行DNA指纹检测,探讨DNA指纹图谱中长度为3.48kb的条带J对鸡群8周龄体重、10周龄体重、26周龄体重的影响。SCAR标记技术中,通过优化OPAY02随机引物的PCR反应,得到清晰的图谱,回收1660bp和2326bp的条带,进行克隆,测序,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分别对新扬州鸡群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然后结合两种SCAR标记与J带,利用广义线性模型,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表明:DNA指纹J带同样在新扬州鸡群中存在,且对新扬州鸡8周龄体重、10周龄体重、26周龄体重均有显着影响;SCAR标记分析中,发现S2标记对三个周龄体重影响均达到显着增效效应,而S1标记也表现出一定的减效效应,但并不稳定,仅对26周龄体重存在显着效应,但结合其它标记,发现S1标记效应明显;在标记组合效应中,得到S2+S1-、J-S2+、J-S1-及J-S2+S1-标记组合型对新扬州鸡群三个周龄体重影响均为显着,可作为遗传标记,并得到最佳组合J-S2+S1-;标记互作效应分析中,J带、S1标记、S2标记与性别两两可组合间均无显着互作效应。综合分析结果,可选择J带、s:标记、52+s,一(S。)、丁52+、J’s:.及J’52+5,一作为新扬州鸡的分子遗传标记,对鸡群进行早期选择。
王金玉,王生存,戴国俊,刘向萍,易红琴,陈宽维,张学余,王克华[5](2003)在《SR92鸡的OPAY02型标记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测定了SR92A系鸡初生、28、49、75日龄体重,屠体、半净膛、全净膛重等生产性能,同时用OPAY02随机引物对其DNA进行RAPD扩增,分析OPAY02型标记与鸡群早期增重及75日龄屠宰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片段长度为1 660.8bp和2 326.0bp的两条带所代表的位点,在SR92A系中出现A、B、C三种类型,其中C型母鸡75日龄体重超过A型607.4g,初步表明OPAY02C型标记在SR92A系中可作重要遗传标记。
易洪琴[6](2003)在《鸡DNA指纹中J带及OPAY02型标记与生产性能综合效应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SR92A系和萧山鸡亲本及其杂交后代为试验素材,利用DNA指纹和RAPD标记两种技术对样品进行研究。DNA指纹技术中,以EAV(禽内源性反转录病毒片段)为探针,EcoR Ⅰ为限制性内切酶,进行DNA指纹检测,探讨DNA指纹图谱中长度为3.48Kb的条带J对鸡群28d体重、49d体重、75d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六个数量性状的影响;RAPD技术中,以OPAY02为引物探测到的RAPD标记A、B、C、D四种带型,探讨OPAY02标记对其早期生产性能所产生的效应,然后结合两种标记初步探讨两种标记间有无关联。利用广义线性模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DNA指纹J带对杂种鸡群的28d体重、49d体重、75d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有显着影响(P<0.05),多重比较也表明无J带个体的数量性状值显着高于有J带个体;在萧山鸡群中,J带对75d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有显着影响(P<0.05),而对28d体重、49d体重两性状的影响效应不显着。考虑性别时,杂种公鸡群中J带有显着减效效应,萧山母鸡群中除28d体重、49d体重外,其余各性状值也表明J带具有显着减效效应。RAPD分析结果中,不考虑个体数极少的B、D型,在杂种鸡群中生产性能值表现为C>A,但未达到显着差异;萧山鸡群中表现的趋势相反,生产性状值为A>C,也未达到显着差异。两标记互作效应分析中,在两群体中得出一致结果J带与OR叩以犯型椒己在统讨学上无显着互作效应。结合本试验的结果,又因为DNA指纫闲改聪定遗传,且终身稳定,不受环境影响,故可以将J带作为分子遗传扇己,对鸡群进行早期间接选择,以加速选择进展,推进畜牧业的发展。
王生存[7](2002)在《OPAY02型标记与萧山鸡及其杂种早期生产性能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的试验素材取自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的保种萧山鸡及SR92A系鸡,于2000年9月至2001年1月进行了饲养、杂交及屠宰试验。测定了其初生重、28日龄体重、49日龄体重、75日龄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等生产性能。用2000年筛选出的在新扬州鸡中有较好多态性的随机引物OPAY02,对萧山鸡、SR92A系鸡及SR92A系×萧山的杂交后代DNA进行RAPD扩增,扩增产物在琼脂糖凝胶中电泳检测,均能得到多态性条带,并用GLM法分析了OPAY02型标记与鸡群早期增重及75日龄屠宰性能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旨在证实已发现的OPAY02型标记的可行性,并探索条带在萧山鸡及其杂交后代中的遗传效应,为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结果表明: (1)证明了戴国俊在新扬州鸡中以OPAY02作为引物探测到的RAPD标记中,片段长度为1660.8bp和2326.0bp的两条带所代表的位点,在萧山鸡和SR92A系及其F1代群体中同样存在。 (2)用OPAY02为引物,在不同鸡群内均能成功进行PCR扩增反应,并且得到多态性产物,为了叙述的方便,把长度1660.8bp的带与长度2326.0bp的带同时出现的个体称为A型,把1660.8bP带单独出现的个体称为B型,把2326.0bP带单独出现的个体称为c型,两条带均不出现的个体称为D型。本结果不同带型所对应萧山鸡早期生长性能的关联不同于已报道的新扬州鸡结果。本研究首次在萧山鸡、SR92A系及其杂种中发现B型,频率达9.30%,且发现D型频率极低,这一迹象不同于戴国俊对新扬州鸡研究的结果。由此可见,对我国不同优良地方品种鸡测定有现实意义。 (3)不同带型组合所对应的个体在生产性能上有显着差异。应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萧山鸡群中,带型对49日龄体重有着显着效应。在不同带型组合所对应的个体早期生产性能平均数的比较中,差异显着。萧山鸡无论在49日龄还是75日龄的体重,其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A>C>B,而在SR92A系和SR92x萧山的杂交后代中差异检验不显着。但不同的带型组合效应与在2000年用新扬州鸡做的实验所得结果不完全一致,表明在不同遗传群体中该引物的效应不同。 综上所述,该10碱基寡聚核昔酸随机引物的RAPD标记有可能应用于萧山鸡的早期生产性能标记辅助选择。
二、SR92鸡的OPAY02型标记初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R92鸡的OPAY02型标记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新扬州鸡早期增重的OPAY02-SCAR分子标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基因组DNA制备 |
1.3 OPAY02型标记扩增, 目的片段克隆 |
1.4 SCAR标记检测 |
2 结果与分析 |
2.1 OPAY02两条多态性条带的回收提纯 |
2.2 OPAY02两条多态性条带的克隆、酶切鉴定 |
2.3 OPAY02两条多态性条带测序 |
2.4 OPAY02 2条多态性条带生物信息学分析 |
2.4.1 大分子量条带网上分子生物学数据库Blast同源序列比对分析 |
2.4.2 小分子量条带网上分子生物学数据库Blast同源序列比较 |
2.4.3 RAPD与SCAR分析结果 |
2.4.4 两座位群体基因型平衡性测验 |
3 讨 论 |
3.1 OPAY02型分子遗传标记生物信息学分析 |
3.2 OPAY02型分子遗传标记的稳定性和群体遗传分析 |
(2)DNA指纹J带及两个SCAR标记与京海Ⅰ号黄鸡体重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基因组DNA的制备 |
2.3 探针制备 |
2.4 探针标记 |
2.5 DNA指纹图谱的制备 |
2.6 SCAR标记的建立 |
2.7 统计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单个标记在京海Ⅰ号黄鸡中出现的频率 |
3.2 不同标记组合在京海Ⅰ号黄鸡中出现的频率 |
3.3 单个标记对体重的影响 |
3.4 不同标记组合对体重的影响 |
3.5 不同组合之间的多重比较 |
4 讨论 |
4.1 J带与两个SCAR标记 |
4.2 J带、S1、S2标记及不同组合在京海Ⅰ号黄鸡中出现的频率 |
4.3 J带、S1、S2标记及不同组合与体重的关系 |
4.4 各标记间的综合效应 |
4.5 J带、S_1、S_2及不同组合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预算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3)双分子遗传标记与新扬州鸡早期生长关系的联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前言 |
1.1 家鸡 |
1.1.1 家鸡的起源和生产 |
1.1.2 家鸡是一种QTL分析的模式生物 |
1.1.3 家鸡基因组的特点 |
1.2 鸡育种技术的发展 |
1.2.1 家禽育种的历史 |
1.2.2 家禽育种的未来 |
1.3 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鸡后基因组时代遗传学研究的一个活跃领域 |
1.3.1 生物信息学概述 |
1.3.2 一些重要的生物信息数据库 |
1.3.3 不同生物信息网络资源的功能 |
1.3.4 生物信息学应用 |
1.4 QTL标记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常用方法 |
1.4.1 连锁定位方法-连锁图谱 |
1.4.2 染色体物理定位方法-物理图谱 |
1.4.3 连锁QTL定位 |
1.4.4 目的基因或分子遗传标记DNA序列的物理定位 |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二章 新扬州鸡早期生长、遗传规律研究 |
2.1 前言 |
2.1.1 动物的生长规律 |
2.1.2 常用生长曲线方程 |
2.1.3 描述生长过程的常用指标及计算与分析方法 |
2.1.4 生长性状的遗传分析 |
2.1.5 新扬州鸡早期生长规律研究的目的意义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材料来源及饲养管理方法 |
2.2.2 测定项目 |
2.2.3 三种生长曲线模型及其特征 |
2.2.4 新扬州鸡早期不同周龄累积生长遗传参数估计 |
2.2.5 统计分析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新扬州鸡早期生长描述性统计数 |
2.3.2 体重和体尺随周龄变化三种生长曲线拟合 |
2.3.3 新扬州鸡早期屠宰性能结果分析 |
2.3.4 新扬州鸡初生重、2、4、6、8、10、12周龄体重遗传力估计 |
2.4 讨论 |
2.4.1 新扬州鸡早期生长速度与群体变异程度 |
2.4.2 新扬州鸡早期生长曲线拟合 |
2.4.3 不同环境条件下,曲线拟合模型参数比较 |
2.4.4 体重遗传力的估计 |
2.4.5 遗传力大小与动物育种、标记与数量性状QTL位点关联性的检出率和标记辅助选择效率的关系 |
2.5 本章结论 |
第三章 影响新扬州鸡早期生长的OPAY02-C型SCAR标记研究 |
3.1 文献综述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材料 |
3.2.2 主要试剂及配制 |
3.2.3 主要仪器设备 |
3.2.4 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OPAY02随机引物RAPD扩增条件优化 |
3.3.2 OPAY02两条多态性条带的回收提纯 |
3.3.3 OPAY02两条多态性条带的克隆、酶切鉴定 |
3.3.4 OPAY02两条多态性条带测序结果 |
3.3.5 OPAY02两条多态性条带生物信息学分析 |
3.3.6 OPAY02两条多态性条带的SCAR分析 |
3.3.7 两位点群体基因型平衡性测验 |
3.3.8 各条带、条带组合对新扬州鸡早期生长的影响 |
3.4 讨论 |
3.4.1 OPAY02随机引物RAPD-PCR结果的评价 |
3.4.2 两多态性条带序列分析 |
3.4.3 两条多态性条带、条带组合出现的频率 |
3.4.4 RAPD或SCAR条带出现时的基因型判定方法探讨 |
3.4.5 OPAY02型标记与标记辅助选择 |
3.4.6 两条带联合效应的分析 |
3.5 本章结论 |
第四章 EAV/DNA指纹图谱条带J及其与OPAY02型标记对新扬州鸡生长影响的联合研究 |
4.1 文献综述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材料 |
4.2.2 测定项目 |
4.2.3 实验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EAV片段和探针标记 |
4.3.2 DNA指纹图谱及其判型 |
4.3.3 DNA指纹J带与两种SCAR标记在新扬州鸡群中的频率 |
4.3.4 EAV/DNA指纹图谱J带及其与两SCAR标记对新扬州鸡早期增重影响的联合分析 |
4.4 讨论 |
4.4.1 探针的来源、标记方法及其标记效率 |
4.4.2 EAV/DNA指纹图谱中条带J的单独作用 |
4.4.3 EAV/DNA指纹图谱中条带J与OPAY02型标记的联合作用 |
4.4.4 两种分子遗传标记的作用方式 |
4.5 本章结论: |
第五章 OPAY02型两条多态性条带的染色体定位(原位杂交) |
5.1 文献综述 |
5.1.1 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
5.2 OPAY02型标记两条多态性条带的染色体原位杂交分析 |
5.2.1 试验材料 |
5.2.2 细胞培养基的配制 |
5.2.3 试验方法 |
5.3 结果与分析 |
5.4 讨论 |
5.4.1 鸡的染色体及基因组组成特点 |
5.4.2 影响原位杂交的因素分析 |
5.4.3 染色体原位杂交用于DNA序列定位 |
5.5 本章结论 |
全文结论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4)新扬州鸡DNA指纹J带及两个SCAR标记与生产性能的综合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新扬州鸡基因组DNA的制备 |
2.3 探针制备 |
2.4 DNA指纹图谱的制备 |
2.5 OPAY02型标记带型的获得 |
2.6 SCAR标记 |
2.7 统计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两种SCAR标记与DNA指纹J带在新扬州鸡群中的频率 |
3.2 两种SCAR标记不同组合型出现的频率 |
3.3 J带与S_1、S_2各种不同组合在新扬州鸡群中的频率 |
4 生产性能分析 |
4.1 单个因子结合公母对新扬州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4.2 不同组合型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
4.3 J带与S_1或S_2不同组合问的多重比较 |
4.4 J带与S_1和S_2不同组合间的多重比较 |
4.5 各因素对生产性能综合效应 |
5 讨论 |
5.1 SCAR标记和DNA指纹J带标记 |
5.2 J带、S_1、S_2及不同组合在鸡群中的频率 |
5.3 各分析因子与生产性能间的关系 |
5.4 各标记间的综合效应 |
5.5 J带、S_1、S_2及不同组合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预算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5)SR92鸡的OPAY02型标记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素材 |
1.2 测定内容 |
1.3 多样性测定 |
1.4 带型判别 |
2 结果 |
2.1 SR92A系鸡两代群体中OPAY02型带型频率 |
2.2 SR92鸡OPAY02带型与生长性能的关联 |
3 讨论 |
3.1 SR92A系在引物OPAY02上的多态性 |
3.2 OPAY02作为SR92 A系MAS的展望 |
(6)鸡DNA指纹中J带及OPAY02型标记与生产性能综合效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屠宰试验 |
2.3 DNA抽提 |
2.4 探针制备 |
2.5 DNA指纹图谱的制备 |
2.6 OPAY02C型标记电泳图谱的制备 |
2.7 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DNA指纹图谱及带型判定 |
3.2 OPAY02型标记凝胶电泳图谱与分型结果 |
3.3 两种标记在鸡群中的频率分析 |
3.4 生产性能分析 |
4 讨论 |
4.1 OPAY02标记和DNA指纹J带标记 |
4.2 OPAY02型标记与J带在鸡群中的频率 |
4.3 各因子与生产性能间的关系 |
4.4 两标记间的互作效应 |
4.5 展望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OPAY02型标记与萧山鸡及其杂种早期生产性能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中文摘要 |
2 英文摘要 |
3 目录 |
4 前言 |
5 材料与方法 |
5.1 试验材料 |
5.1.1 供试鸡群 |
5.1.2 药品及器材 |
5.2 试验方法 |
5.2.1 研究内容 |
5.2.2 DNA抽提 |
5.2.3 PCR扩增 |
5.2.4 带型判定 |
5.3 测定指标及统计分析方法 |
5.3.1 测定指标 |
5.3.2 计算公式 |
5.3.3 统计方法 |
6 结果与分析 |
6.1 鸡群早期生长性能 |
6.2 鸡群75日龄屠宰性能 |
6.3 OPAY02型标记分型结果 |
6.4 OPAY02型标记多态性分析结果 |
6.4.1 OPAY02型标记凝胶电泳图谱 |
6.4.2 各鸡群带型频率分析 |
6.4.3 鸡群遗传多样性 |
6.4.4 RAPD标记与鸡群早期生长性能的关联分析 |
7 讨论 |
7.1 引物OPAY02在1660.8bp与2326.0bp上的多态性 |
7.2 OPAY02型标记与生产性能的关联 |
7.3 RAPD标记用于标记辅助选择的可行性 |
7.4 优良地方鸡种萧山鸡发展方向的思考 |
8 结论 |
9 参考文献 |
10 致谢 |
1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SR92鸡的OPAY02型标记初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扬州鸡早期增重的OPAY02-SCAR分子标记研究[J]. 戴国俊,谢恺舟,王志跃,吴圣龙,施会强,Olowofeso O,盛浩伟,王金玉. 畜牧兽医学报, 2006(06)
- [2]DNA指纹J带及两个SCAR标记与京海Ⅰ号黄鸡体重的相关性研究[D]. 张鹏. 扬州大学, 2005(05)
- [3]双分子遗传标记与新扬州鸡早期生长关系的联合分析[D]. 戴国俊. 扬州大学, 2004(04)
- [4]新扬州鸡DNA指纹J带及两个SCAR标记与生产性能的综合效应研究[D]. 盛浩伟. 扬州大学, 2004(04)
- [5]SR92鸡的OPAY02型标记初步研究[J]. 王金玉,王生存,戴国俊,刘向萍,易红琴,陈宽维,张学余,王克华. 中国家禽, 2003(S1)
- [6]鸡DNA指纹中J带及OPAY02型标记与生产性能综合效应的研究[D]. 易洪琴. 扬州大学, 2003(04)
- [7]OPAY02型标记与萧山鸡及其杂种早期生产性能的相关性研究[D]. 王生存. 扬州大学,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