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扰流子翅片管空气预热器在炼油厂燃油燃气加热炉上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崔成东[1](2017)在《京博石化350万t/a常减压管式炉数值模拟与节能优化研究》文中指出加热炉是石油化工行业的主要加热设备,同时也是能耗大户,加热炉的效率决定着石油加工装置的能耗成本,提高加热率热效率来提高能源利用率,已成为石油化工行业的工作重点。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博石化)加热炉共计23台,分布在15套装置,低于90%热效率的加热炉共有8台,本课题以京博石化350万吨/年的常压加热炉为模拟对象,根据结构参数模拟出闪底油在加热炉中的流向,模拟对流室炉管排布和辐射室炉管排布,模拟加热炉运行数据均与实际相吻合,验证了加热炉模型的准确性,可用于加热炉优化探索研究。本文分别分析了排烟温度、过热空气系数、燃料变化以及散热损失对加热炉效率的影响,排烟温度每降低10℃,加热炉热效率约提高0.5%,可以通过改变对流室炉管类型、改造空气预热器、加设吹灰设备、升级炉管材质减少露点腐蚀等方面降低排烟温度;每降低0.05个过剩空气系数可提高0.25%的加热炉热效率,可以通过使用优质燃料、炉体堵漏、选择合适的燃烧器、改变供风方式等来降低过剩空气系数。根据模拟分析对常减压加热炉进行相应改造,加热炉效率由84%提高到92%,排烟温度降至106℃,节能效果显着。
陈孙艺[2](2016)在《新型铸铁板翅空气预热器的耐腐蚀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分析新型铸铁板翅空气预热器的耐腐蚀性能,研究了铸铁空气预热器所处工艺的腐蚀特点,包括4点表现形态及4点腐蚀成因,还研究了铸铁耐露点腐蚀的3方面机理及5点影响因素,根据对产品试样进行耐蚀性能测定,对比试验与前人报道的结果初步表明,温度特别是沸腾对腐蚀的加速作用明显,而硫酸浓度对腐蚀的影响不显着。铸铁板翅空气预热器的耐腐蚀有效性需要合金材料微量元素搭配、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及合理操作维护等方面的协作。最后提出值得研究的一些问题。
余洋[3](2015)在《燃气压缩机余热回收利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目前还存在有大量的高能耗设备,会对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这使得对这些能耗高的设备进行余热回收变得极为重要。本文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犍为液化天然气厂ZWF1250-FS602/1的燃气压缩机的发动机排烟歧管中废气余热回收项目为例,对项目进行初步设计得到两种设计方案,通过经济效益对比后,确定最终方案为增加换热器替代工艺加热炉。本文选定换热器的类型为管壳式换热器,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阐述了国内外换热器的发展现状。然后根据换热器热力计算理论,使用HTRI Xchanger Suit 5.0对管壳式换热器进行了热力学设计,并依据GB150《压力容器》、GB151《管壳式换热器》等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使用SW6对换热器进行了结构设计和强度校核。通过软件进行换热器热工和结构设计相对于传统的设计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设计效率。本文同时使用Pro/Engineer建立了换热器的三维模型,导入Hyperworks进行网格划分后,采用目前常用的CFD软件Fluent进行了换热器的传热和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此换热器的设计可行,对石油石化行业类似余热回收项目有一定借鉴意义。
崔梦娇[4](2015)在《管式加热炉内燃烧与传热的数值模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行业标准。管式加热炉作为一种高能耗设备。为了提高能源利用率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必要研究炉膛内的流动过程、传热过程以及污染物排放量。本课题以圆筒型管式加热炉为研究对象,运用计算流体力学等的基本原理,建立管式加热炉炉膛内流动与传热计算的数值模型,对管式加热炉内的稳态传热过程以及烟气流动过程进行模拟,通过与实际标定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最终得到适用于本课题研究对象的最优模型和参数。本文通过CFD商业软件FLUENT对炉膛内部的燃烧过程以及稳态传热过程进行模拟。采用最常用的套筒式燃烧器,根据管式加热炉的设计尺寸建立管式加热炉的几何模型。采用分块划分进行网格划分,对相对于炉膛尺寸比较小的燃烧器和炉管进行局部加密,最后再对炉膛进行网格划分,并使用size function连接炉管、燃烧器和炉膛之间的网格。通过选择不同的燃烧模型和辐射模型,研究其对炉膛内浓度场、温度场以及污染物排放的影响,获得炉膛内的流场规律,最后通过采用化工软件FRNC得到的数据对计算结果进行考察。研究发现,采用标准的标准k-ε模型,组分输运燃烧模型和P-1辐射模型模拟所得到的炉膛内的温度场、速度场分布,炉管表面温度和热流分布以及污染物NOx排放量与实际数据非常吻合。结果表明,燃烧过程中炉膛底部会形成一个局部回流,炉膛中部由于空气上升气流的作用也会形成一个回流,回流对炉膛内温度分布有重要的影响。另外,在燃烧产生的污染物NOx中,热力型占有很大的成分比重,NOx的生成区域大部分在高温火焰面的后侧。最后,本文还采用在炉管单侧加翅片的强化换热技术,使得炉管表面的热流大幅提高。
刘勇[5](2015)在《提高加热炉热效率方法研究和应用》文中提出加热炉烟气含氧量的大小是衡量一台加热炉燃烧好坏的重要参数之一,它直接影响到加热炉效率的高低、能源消耗的多少。加热炉烟气含氧量增加,说明进入炉内的过剩空气多。在排烟中,大量的过剩空气将热量带走排入大气,使加热炉热损失增多,热效率下降。加热炉燃烧过程中,由于燃料的构成及热负荷随季节的变化较大,加热炉燃烧所需空气量也相应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加热炉烟气含氧量及过剩空气系数的变化,这一变化对对加热炉排烟热损失、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和热效率都有很大的影响。燃烧器燃烧过程中调节负荷的被控制参量主要是燃气流量和助燃空气流量,空气流量系数过大,将会引起火焰温度降低,热损失增加,并且造成炉膛和加热管的氧化烧损;空气流量系数过小,则会导致燃料不完全燃烧,达不到燃烧的工艺要求,同时烟气中残留大量的可燃气和一氧化碳,不但造成废气化学热损失,浪费能源,还会严重污染环境、腐蚀设备,若烟气不能及时排除,还存在爆炸的安全隐患。因此,空气和燃气在燃烧时的比例控制是整个燃烧过程控制的核心。研究利用监测装置对烟气中的含氧量进行连续、准确、稳定的测定,并根据监测数据,在热负荷变动的动态过程中利用改造后的燃烧器控制装置实现对空气与燃料的动态配比进行自动调节和优化控制,达到将烟气中的含氧量控制在最佳范围内,从而有效提高加热炉热效率的目的。论文选择某单位某站2#加热炉进行改造。某单位目前共有管式加热炉N台,承担着为管输原油加热的任务。由于A油田原油凝点高,原油输送站间距较长,加热炉的输油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题在完成前期资料准备、技术论证,相关软件开发和相关装置加工制造工作、现场安装调试后,在某单位某站2#加热炉实施并投入运行,经过近半年的运行,改造后的燃烧器及相关监测、控制系统运行正常、稳定,并得到如下结论:1)实现了对空气与燃料的动态配比进行自动调节和优化控制,达到将烟气中的含氧量控制在最佳范围内,从而有效提高加热炉热效率的目的。论文完成后,某站2#加热炉运行时烟气中的含氧量基本控制在2.0—4.2之间,过剩空气系数控制在1.2-1.5的最佳范围内,加热炉热效率提高到85%以上。2)随着加热炉燃烧效果的提升、热效率的提高,加热炉在生产运行时的应用效率也得以提高,在同样运行工况下,某站原本需要双炉运行的运行方式,现在单炉运行即可满足出站温度要求。在大量节约燃气、电力消耗的同时也为某管线运行调整方式多了更多选择。3)实现了加热炉运行过程中气风比例的自动调节,减轻了岗位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更精确的实现了气风比的控制;实现了燃烧器运行控制的最佳管理,维持了合理的气风比,使加热工艺能够的到明显的改善;降低了能耗和污染排放,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某管线加热炉管理的水平。4)解决了原本一直困扰设备操作、管理人员的加热炉偏烧问题,改造后炉膛左右温度偏差最大只有20℃,而改造前炉膛最大温差在60℃,解决了输油生产时的一个安全隐患。
闫本近,董绍平[6](2014)在《炼油加热炉空气预热器的发展与展望》文中指出空气预热器是加热炉的重要设备,在炼油厂主要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随着国家能源政策和环保政策的日益加强,其重要性愈发突出。通过对现有炼油加热炉空气预热器的种类、性能进行分类、对比,指出其优缺点及发展方向,并结合实际对将来的空气预热器进行展望。
阎西祥,董绍平[7](2013)在《炼油加热炉空气预热器的发展及趋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空气预热器是加热炉的重要设备,在炼油厂主要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通过对现有炼油加热炉空预器的种类、性能进行分类、对比,分析了空预器的优缺点,并结合生产实际对空气预热器的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
胡红民[8](2013)在《涡街发生器在燃气锅炉上的应用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国内外燃气锅炉热效率在80%-90%之间,排烟热损失占8%-20%,由此可见,锅炉的排烟损失的多少是影响锅炉热效率的关键因素。根据燃气锅炉排烟温度相对较高的现实运行工况,如果燃气锅炉的排烟温度降至露点温度以下,将凝结水的汽化潜热回收利用,那么锅炉的燃料利用率将大大提高。本文针对大庆天然气分公司四大队北区压气站的2台SZS10-1.25-Q型锅炉实际运行效率偏低的问题,通过对锅炉的热负荷、温度、压力、烟气组份等参数进行热工测试,在热能核算和现场实际测绘的基础上,对燃料天然气燃烧特性、排烟回收热量、换热器尺寸进行理论计算。借鉴国内外换热器理论研究成果和锅炉余热利用的改造实例,确定了 WJQ-3高效涡街换热器的选型及给水与排烟换热系统的结构设计方案。应用涡街发生器强化传热的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普通烟气换热器由于安装尺寸太大无法满足现场要求的难题。通过涡街高效节能换热器的有效换热,利用锅炉排烟余热将锅炉给水在进炉前预热,在不影响原有燃烧系统对炉膛、烟道排烟的压力要求条件下,实现了有效换热和最大限度的降低排烟温度,低温腐蚀得到有效控制,改造后的锅炉热效率从82.6%提高到91.6%。
狄安[9](2013)在《基于CFD软件对热管空气预热器性能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主要使用FLUENT软件研究热管空气预热器的烟道流动性能以及其内部的热管热传输性能。结合实际工况,建立了不同管间距呈正三角形排列的热管模型,研究管束排列方式对烟气流动的影响。建立三组不同鳍片高度的热管模型,研究翅片高度对热管管外换热热阻的影响。建立三组不同热管加热长径比的模型,研究管内汽液分布对热管热传输能力的影响。搭建实验台研究了不同热管充液率对热管运行稳定性和热传输极限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第一,三组管间距与管径比为4:3、3:2、5:3的热管管束模型,在烟气速度从1m/s增加到3.5m/s过程中,模型所产生的流动阻力逐渐增大,管间距管径比为5:3的模型随烟气速度增加压力降增加幅度最小。第二,热管管外鳍片高度为6mm、12mmm、18mm的三组模型,烟气速度分别为1m/s、2m/s、3m/s时,模型的热阻随烟气速度增加逐渐减小,证明烟气速度增加有利于增加烟气和热管管外的对流换热,18mm高的鳍片热管,热阻降低幅度最大,其单位体积翅片产生的热阻值最小,它的经济性和换热效率综合性能最优秀。第三,热管蒸发段加热长径比为2:1、4:1、6:1的三组模型,热管管壁温度分别为473K、523K、573K时,传输热流量逐渐增大,这是由于两种传热介质温差造成的,但是不同的输入壁温影响了热管内部的气液两相工质的流动速度分布以及工质体积分数分布,最终影响了管内工质的热传输能力。加热段长径比为2:1的热管模型热传输能力最大。第四,在实验室搭建试验台研究了热管充液率分别为20%、30%、40%、50%、60%、70%、80%时,所对应的传热极限以及稳定工作性能。分析发现,充液率在30%-50%范围内,热管适应输入热流密度极限以及稳定工作性能效果最好。
杨勇[10](2013)在《辽河石化蒸馏装置加热炉效率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石油加工企业的节能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常减压蒸馏装置是炼油工序的“龙头”装置,其装置能耗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重要影响。在蒸馏装置中,加热炉是主要的耗能设备,其能耗占装置总能耗的比例高达80%-83%。因此,要确保蒸馏装置低能耗、高效率运转,必须降低加热炉能耗,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减少加热炉的燃料消耗,提高加热炉的热效率。本论文以中石油辽河石化公司西蒸馏装置为例,简单介绍了其装置概况、原料性质、工艺流程以及装置加热炉的情况;通过对本装置和国内同类装置能耗情况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装置综合能耗偏高,主要原因为加热炉系统能耗高所导致。本论文通过研究加热炉排烟温度对热效率的影响,对空气预热系统进行了优化,并更换了新型号的加热炉吹灰器;通过研究加热炉炉管排列布置对热效率的影响,对辐射室炉管结构进行了重新排布,将炉管支撑结构由下部支撑式更改为上部吊管式;通过研究过剩空气系数和炉膛负压对热效率的影响,增加了氧含量在线检测仪和在线压力测量仪等仪表附件,燃烧器采用了新型的HTB-YQ-250燃烧器,燃料气系统增加了自保联锁系统。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加热炉系统的关键操作参数有明显改善,排烟温度由170℃降至140℃,入辐射室热风温度由90℃提高至135℃;加热炉辐射室温度下降100℃左右,对流室温度下降50℃左右;加热炉上部压力降低30Pa左右、中部压力降低50Pa左右、下部压力降低100Pa左右;常压炉热效率由91.10%提高到91.89%,减压炉热效率由85.04%提高到91.65%,常、减压炉热效率均达到设计值91%以上;装置综合能耗由12.12 kg标油/t降至10.43 kg标油/t,达到国内同类型装置的中等水平。总之,通过优化加热炉操作,提高了加热炉热效率,降低了装置综合能耗,可节约燃料费约208万元/年,经济效益显着。
二、扰流子翅片管空气预热器在炼油厂燃油燃气加热炉上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扰流子翅片管空气预热器在炼油厂燃油燃气加热炉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京博石化350万t/a常减压管式炉数值模拟与节能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加热炉及模拟技术简介 |
1.1 加热炉现状 |
1.2 国内外加热炉发展趋势 |
1.2.1 加热炉分类 |
1.2.2 化工常用炉介绍 |
1.3 管式炉工作参数介绍 |
1.4 影响加热炉效率的因素 |
1.5 加热炉数值模拟进展 |
1.6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Aspen Fired Heater建模 |
2.1 软件介绍 |
2.2 加热炉模型的建立 |
2.2.1 常压炉建模 |
2.2.2 模型验证 |
第三章 加热炉模拟分析 |
3.1 京博石化加热炉分布 |
3.2 加热炉效率影响因素 |
3.2.1 排烟温度对加热炉效率影响 |
3.2.2 过剩空气系数对加热炉热效率的影响 |
3.2.3 不同燃料对加热炉效率影响 |
3.2.4 散热损失对加热炉效率影响 |
3.3 加热炉热效率提高的解决措施 |
3.3.1 降低排烟温度,提高加热炉热效率措施 |
3.3.2 降低过剩空气系数的措施 |
3.4 模型优化 |
3.5 小结 |
第四章 加热炉优化改造 |
4.1 加热炉优化改造 |
4.2 模拟改造结果 |
4.3 改造优化后运行标定情况 |
4.3.1 测试点布置及仪器设备 |
4.3.2 加热炉综合热效率标定测试内容 |
4.3.3 加热炉现场数据 |
4.3.4 加热炉标定情况分析 |
4.4 标定结果分析对比 |
4.5 节能效益计算 |
4.6 小结 |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个人成就 |
致谢 |
(2)新型铸铁板翅空气预热器的耐腐蚀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空气预热器工况的腐蚀特点 |
1.1腐蚀的表现形态 |
1.2腐蚀的成因 |
2空气预热器的耐腐蚀机理及影响因素 |
2.1耐腐蚀机理 |
2.2影响因素 |
3铸铁翅片板耐蚀性能及值得研究的问题 |
3.1耐腐蚀性能测定 |
3.2值得研究的问题 |
4结语 |
(3)燃气压缩机余热回收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情况 |
1.3.1 工业余热回收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1.3.2 换热器设计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章 压缩机余热利用初步方案设计 |
2.1 概述 |
2.2 废气可用热量理论估算 |
2.3 废气热量利用方案 |
2.3.1 方案总述 |
2.3.2 燃气发动机尾气加热天然气改造流程 |
2.3.3 废热锅炉回收余热产生高温水蒸气驱动蒸气透平工作流程 |
2.3.4 采用PRO/Ⅱ模拟余热回收方案 |
2.3.5 方案经济评价 |
2.3.6 方案初步选择评述 |
第3章 换热器结构初步选型 |
3.1 换热器简介 |
3.2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
3.2.1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形式 |
3.2.2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参数系列 |
3.2.3 换热管 |
3.2.4 管束支撑结构 |
3.3 管壳式换热器结构 |
3.4 换热器传统设计流程 |
3.4.1 确定冷热流体的物性参数 |
3.4.2 计算换热器的热负荷 |
3.4.3 初选换热器的尺寸规格 |
3.4.4 计算管程压降和传热系数 |
3.4.5 计算壳程压降和传热系数 |
3.4.6 计算总传热系数、校核传热面积 |
3.5 换热器初步选型结果 |
第4章 换热器工艺设计计算 |
4.1 HTRI简介 |
4.2 HTRI Xchanger Suit设计管壳式换热器步骤 |
4.2.1 设计准备 |
4.2.2 初设换热器的几何尺寸和流体性质 |
4.2.3 输入流体的物性 |
4.2.4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选项 |
4.2.5 运行 |
4.2.6 调整参数 |
4.3 犍为液化天然气厂余热项目换热器设计计算 |
4.3.1 设计准备 |
4.3.2 初设换热器的几何尺寸和流体性质 |
4.3.3 输入冷、热流体物性数据 |
4.3.4 设置设计变量 |
4.3.5 运行 |
4.3.6 调整参数优化设计 |
4.4 HTRI优化设计换热器结果 |
第5章 换热器结构设计 |
5.1 换热器材料选择 |
5.2 换热器结构尺寸设计 |
5.2.1 筒体厚度的确定 |
5.2.2 分程隔板厚度的确定 |
5.2.3 布管限定圆设计 |
5.2.4 法兰的选择 |
5.2.5 垫片的选择 |
5.2.6 管板厚度的确定 |
5.2.7 封头尺寸确定 |
5.2.8 接管高度及位置最小尺寸确定 |
5.2.9 管箱结构设计 |
第6章 换热器强度校核 |
6.1 SW6介绍 |
6.2 SW6使用步骤 |
6.2.1 校核准备 |
6.2.2 设计数据输入 |
6.2.3 设计运行 |
6.2.4 参数调整 |
6.2.5 形成计算书 |
6.3 换热器强度校核 |
6.3.1 校核准备 |
6.3.2 设计数据输入 |
6.3.3 设计运行 |
6.3.4 参数调整 |
6.3.5 形成计算书 |
6.4 换热器结构图 |
第7章 换热器流体流动和换热性能数值模拟计算 |
7.1 FLUENT软件介绍 |
7.2 管壳式换热器数值模拟 |
7.2.1 模型建立 |
7.2.2 网格划分 |
7.2.3 换热器数值模拟过程 |
7.2.4 模拟结果与模拟分析 |
7.2.5 模拟结果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研究生期间学术成果 |
附录 |
附录1 换热器强度计算书 |
附录2 总装图 |
附录3 零件图——前管箱 |
附录4 零件图——后管箱 |
附录5 零件图——管板Ⅰ |
附录6 零件图——管板Ⅱ |
附录7 零件图——折流板 |
(4)管式加热炉内燃烧与传热的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课题背景 |
1.2 加热炉研究现状 |
1.3 加热炉数值模拟 |
1.3.1 加热炉数值模拟的意义 |
1.3.2 加热炉数值模拟的发展 |
1.3.3 加热炉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 |
1.3.4 加热炉模拟计算软件 |
1.4 课题研究内容 |
1.4.1 课题的提出 |
1.4.2 本课题研究内容 |
2 管式加热炉数学和物理模型的建立 |
2.1 辐射室内的基本方程 |
2.2 湍流模型选择 |
2.2.1 湍流的数值模拟方法 |
2.2.2 湍流模型 |
2.3 燃烧模型选择 |
2.3.1 非预混燃烧模型 |
2.3.2 组分输运和化学反应模型 |
2.4 辐射模型选择 |
2.4.1 P-1辐射模型 |
2.4.2 D0辐射模型 |
2.4.3 WSGGM模型 |
2.5 NO_x的数学模型 |
2.5.1 热力型NO_x |
2.5.2 快速型NO_x |
2.5.3 燃料型NO_x |
3 管式加热炉的数值模拟 |
3.1 加热炉的数学模型 |
3.1.1 加热炉的几何模型 |
3.1.2 加热炉燃烧器的简化模型 |
3.1.3 加热炉炉膛与炉管之间传热 |
3.1.4 加热炉网格划分 |
3.1.5 基本假设条件 |
3.1.6 辐射室内的数学模型 |
3.1.7 数值模拟的边界条件 |
3.2 对比分析不同的燃烧模型 |
3.3 燃烧模型和辐射模型组合考察 |
3.4 小结 |
4 全炉四分之一的数值模拟 |
4.1 全炉四分之一的几何模型 |
4.2 模拟的温度与速度特性 |
4.3 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对比 |
4.4 小结 |
5 单根炉管光管和翅片管的模拟 |
5.1 翅片管的几何模型 |
5.2 翅片管与光管模拟对比分析 |
5.3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提高加热炉热效率方法研究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加热炉研究背景与方案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加热炉分类 |
1.2.2 立式炉 |
1.2.3 圆筒炉 |
1.2.4 无焰炉 |
1.2.5 加热炉发展趋势 |
1.2.6 燃气燃烧器的分类 |
1.2.7 有焰燃烧器 |
1.2.8 无焰燃烧器 |
1.2.9 平焰燃烧器 |
1.2.10 燃气燃烧器发展趋势 |
1.3 研究目标 |
1.4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提高加热炉效率改造方案 |
2.1 提高加热炉效率的方法 |
2.1.1 充分利用对流室,增加吸收热量 |
2.1.2 设置有效的吹灰器 |
2.1.3 严格封堵漏洞,减少气体的泄漏 |
2.1.4 合理控制炉膛负压和过剩空气量 |
2.1.5 采用空气预热器 |
2.1.6 加强隔热保温,降低体系散热 |
2.1.7 注意低温腐蚀对提高热效率的限制 |
2.1.8 燃烧器空燃比控制方法比较 |
2.1.9 加热炉控制系统现状 |
2.2 改造方案制定 |
2.2.1 机械连接结构改造 |
2.2.2 燃烧设备改造 |
第三章 加热炉改造实施 |
3.1 加热炉设备改造 |
3.1.1 更换现有加热炉含氧量检测传感器 |
3.1.2 增加风门比例调节仪安装 |
3.1.3 拆除原有机械连杆,固定增加的燃气及风门执行机构 |
3.1.4 安装电子离合装置 |
3.1.5 电气系统改造 |
3.2 改造后的工作原理 |
3.2.1 点火工作原理 |
3.2.2 负荷调节及氧含量优化调节原理 |
3.3 控制系统 |
3.3.1 西门子LMV5 介绍 |
3.3.2 AZL5 操作面板介绍 |
3.3.3 PC software ACS450 介绍 |
3.4 TESTO430 烟气分析仪 |
3.5 加热炉改造结果 |
3.5.1 消除加热炉“瓶颈” |
3.5.2 提高加热炉热效率,尽量减少热量损失 |
3.6 燃烧器改造后预期的经济效益 |
3.6.1 经济运行指标 |
3.6.2 社会效益及应用前景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
致谢 |
(6)炼油加热炉空气预热器的发展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空气预热器简介 |
2.1 工艺分类 |
2.2 换热特性分类 |
3 空气预热器发展 |
3.1 管式空气预热器 |
3.2 热管空气预热器 |
3.3 板式空气预热器 |
3.4 水热媒空气预热器 |
3.5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 |
4 空气预热器性能比较及发展新方向 |
4.1 性能比较 |
4.2 抗露点腐蚀空气预热器 |
5 结语 |
(7)炼油加热炉空气预热器的发展及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空气预热器的分类 |
2 空气预热器的发展 |
(1)管式空预器 |
(2)热管空预器 |
(3)水热媒空气预热器 |
(4)板式空气预热器 |
(5)回转式空气预热器 |
(6)空预器性能比较,见表1。 |
(7)抗露点腐蚀空气预热器,见图1。 |
3 空气预热器的展望 |
(8)涡街发生器在燃气锅炉上的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烟气余热利用的重要性 |
1.3 国内外技术发展及应用状况 |
1.4 锅炉的基本参数 |
1.5 锅炉低温腐蚀原因与防护 |
1.5.1 低温腐蚀的化学原理 |
1.5.2 冷凝换热设备的防腐研究 |
1.5.3 低温腐蚀的防护方法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换热器原理与强化传热技术 |
2.1 换热器分类及原理 |
2.2 扰流子强化传热技术 |
2.2.1 扰流子强化传热的原理 |
2.2.2 扰流子强化传热的特点 |
2.3 涡街发生器的设置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锅炉的热工测试及排烟余热计算分析 |
3.1 应用前基础数据测试 |
3.1.1 监测仪器仪表 |
3.1.2 测试方法和计算公式 |
3.1.3 实测数据 |
3.2 天然气燃烧特性计算 |
3.2.1 天然气燃烧所需空气量计算 |
3.2.2 烟气量的计算 |
3.2.3 燃烧特性计算结果 |
3.3 烟气余热的计算 |
3.3.1 烟气的比热计算 |
3.3.2 烟气的显热放热量 |
3.3.3 烟气的潜热放热量 |
3.3.4 烟气的总放热量 |
3.4 SZS10-1.25-Q型锅炉的现状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排烟换热系统改造设计方案 |
4.1 烟气流程改造方案 |
4.2 给水流程改造方案 |
4.3 涡街换热器设计计算 |
4.3.1 给水出口温度计算 |
4.3.2 换热面积计算 |
4.3.3 换热器尺寸计算 |
4.4 低温腐蚀防护方案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涡街换热系统简介 |
5.1 系统的设置 |
5.2 节能器性能参数 |
5.3 节能器的构成 |
5.4 节能器特点 |
5.5 循环系统的控制 |
5.6 辅助设备及装置 |
5.6.1 冷却水泵 |
5.6.2 引风机 |
5.6.3 应急旁路 |
5.6.4 压力表 |
5.6.5 测温仪表 |
5.6.6 管道及附件 |
5.7 安全操作及注意事项 |
5.7.1 启动前的检查 |
5.7.2 运行使用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烟气换热系统应用效果评价 |
6.1 锅炉改造前后测试数据对比 |
6.2 效益计算和效果评价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中文详细摘要 |
(9)基于CFD软件对热管空气预热器性能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热管空气预热器应用概况 |
1.2.1 在火电厂的应用 |
1.2.2 在炼油行业的应用 |
1.2.3 在化工行业的应用 |
1.3 国内外研究热管空气预热器概要 |
1.3.1 热管空气预热器优化设计研究进展 |
1.3.2 重力热管性能优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论文研究重点 |
第2章 热管理论概要 |
2.1 热管发展概述 |
2.1.1 热管工作原理 |
2.1.2 热管的分类 |
2.2 热管的的应用 |
2.3 重力热管基本属性 |
2.3.1 重力热管传热特性 |
2.3.2 重力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因素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热管空气预热器的相关模拟实验研究 |
3.1 计算流体软件介绍 |
3.1.1 CFD软件简介 |
3.1.2 CFD软件应用领域 |
3.1.3 FLUENT 概要 |
3.1.4 FLUENT软件工作流程 |
3.2 两相流模拟实验模型的数学方程 |
3.3 热管模型的FLUENT模拟实验 |
3.3.1 热管排列方式对流道流动的影响 |
3.3.2 重力热管模型的传热研究 |
3.3.3 重力热管管外翅片结构对换热的影响 |
3.3.4 热管管内工质流动状态对热传输的影响 |
3.4 重力热管充液率的实验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热管空气预热器性能的综合评价 |
4.1 热管空气预热器经济性分析方法 |
4.2 对模型的综合性能比较和优化选择 |
4.2.1 管间距与管径之比对流动阻力的影响 |
4.2.2 热管蒸发段管外鳍片高度对换热的影响 |
4.2.3 热管内部两相流对热传输的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10)辽河石化蒸馏装置加热炉效率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我国石化企业概况 |
1.2 辽河石化西蒸馏装置介绍 |
1.2.1 装置简介 |
1.2.2 装置原料性质 |
1.2.3 装置流程简述 |
1.3 加热炉的分类 |
1.4 装置加热炉概况 |
1.5 装置能耗分析 |
1.5.1 节能减排的必要性 |
1.5.2 装置能耗情况介绍 |
1.5.3 加热炉能耗对装置能耗的影响 |
1.6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7 本章小结 |
第2章 常减压加热炉的系统优化研究 |
2.1 加热炉热效率的计算 |
2.2 优化前加热炉热效率的标定 |
2.2.1 常压炉热效率计算 |
2.2.2 减压炉热效率计算 |
2.3 加热炉热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及优化 |
2.3.1 排烟温度的影响及优化 |
2.3.1.1 排烟温度对加热炉热效率的影响 |
2.3.1.2 优化方案及效果评价 |
2.3.2 加热炉炉管排列布置的影响及优化 |
2.3.2.1 加热炉炉管排列布置对加热炉的影响 |
2.3.2.2 加热炉炉管排列布置优化方案以及效果评价 |
2.3.3 过剩空气系数的影响及优化 |
2.3.3.1 控制适当的过剩空气系数 |
2.3.3.2 优化方案及效果评价 |
2.3.4 炉膛负压的影响及优化 |
2.3.4.1 炉膛负压的影响 |
2.3.4.2 优化方案以及评价 |
2.3.5 燃料系统的影响及优化 |
2.3.5.1 燃料系统的影响 |
2.3.5.2 优化方案以及评价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加热炉节能效果评价 |
3.1 优化后加热炉的标定 |
3.1.1 常压炉热效率计算 |
3.1.2 减压炉热效率计算 |
3.2 优化后加热炉热效率分析 |
3.3 优化后装置能耗分析 |
3.3.1 装置能耗计算 |
3.3.2 提高热效率对装置能耗的影响 |
3.4 经济效益评价 |
3.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扰流子翅片管空气预热器在炼油厂燃油燃气加热炉上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京博石化350万t/a常减压管式炉数值模拟与节能优化研究[D]. 崔成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7(07)
- [2]新型铸铁板翅空气预热器的耐腐蚀分析[J]. 陈孙艺. 广东化工, 2016(04)
- [3]燃气压缩机余热回收利用研究[D]. 余洋. 西南石油大学, 2015(03)
- [4]管式加热炉内燃烧与传热的数值模拟[D]. 崔梦娇. 大连理工大学, 2015(03)
- [5]提高加热炉热效率方法研究和应用[D]. 刘勇. 东北石油大学, 2015(02)
- [6]炼油加热炉空气预热器的发展与展望[J]. 闫本近,董绍平. 石油化工设备, 2014(01)
- [7]炼油加热炉空气预热器的发展及趋势[J]. 阎西祥,董绍平. 工业炉, 2013(04)
- [8]涡街发生器在燃气锅炉上的应用技术研究[D]. 胡红民. 东北石油大学, 2013(07)
- [9]基于CFD软件对热管空气预热器性能的优化研究[D]. 狄安. 华北电力大学, 2013(S2)
- [10]辽河石化蒸馏装置加热炉效率优化研究[D]. 杨勇.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