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皮肤科病人用药依从性改变及护理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盛永琴,张莹[1](2021)在《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探讨提高门诊药房的管理水平,以提升药房服务质量。方法:以医院门诊药房为研究对象,建设自动化发药系统并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比较自动化发药系统实施前后门诊药房管理情况。结果:实施后门诊药房的取药等候时间、单方配药时间、药师工作强度评分等均少于实施前,实施后人均日配药量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加强对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门诊药房管理水平,提升药房工作效率与药房服务质量。
张金霞[2](2020)在《天疮疮与类天疮疮患者生活质量的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主要描述天疱疮与类天疱疮患者社会支持、情绪状态、生活质量的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并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为临床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量性和质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使用问卷调查天疱疮与类天疱疮患者社会支持、情绪状态、生活质量的现状并分析其相关性,用访谈法挖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真实体验和感受。本研究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明确诊断为天疱疮或类天疱疮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正负情绪量表(PANAS)、中文版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生活质量调查问卷(ABQOL)进行调查。数据分析: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创建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从纳入量性研究的研究对象中,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14例,依据访谈提纲进行面对面的深入访谈,采用质性研究中Colaizzi-7步分析法对访谈及观察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提炼主题。结果1量性研究1.1天疱疮、类天疱疮患者社会支持的总平均分为(30.55±7.03)分,学历水平、婚姻状况、家庭收入、年龄及有无伴发病对患者社会支持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1.2天疱疮、类天疱疮患者正性情绪平均得分为(26.71±5.96)分、负性情绪平均得分为(25.38±5.61)分。正性情绪在学历水平、婚姻状况、家庭收入及年龄上存在显着差异(p<0.001)。1.3天疱疮、类天疱疮患者生活质量的平均得分为(19.24±5.85)分,生活质量在家庭收入和学历水平上存在显着差异((P<0.01))。1.4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①社会支持与正性情绪呈正相关(r=0.589,P<0.001)、与负性情绪呈负相关(r=-0.251,P<0.01);②生活质量与正性情绪呈负相关(r=-0.417,P<0.001),与负性情绪呈正相关(r=0.641,P<0.001);③生活质量与支持的利用度呈负相关(r-0.335,P<0.001)。1.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主观支持、正性情绪、负性情绪对生活质量具有预测作用,其中主观支持与负性情绪有正向预测作用,正性情绪有负向预测作用。2质性研究通过1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对其生活质量的真实状况进行深入的访谈,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收集到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得出4个主题:①疾病负担;②社交受限;③舒适改变;④知识缺乏。结论1.天疱疮、类天疱疮患者社会支、情绪状态有待进一步改善,其中低学历者、低收入者、丧偶、及“年龄≥64岁”老年患者其社会支持水平及正性情绪得分显着偏低。2.天疱疮、类天疱疮患者生活质量状况较差;量性结果、质性结果均表明患者生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3.社会支持、正性情绪、负性情绪对天疱疮、类天疱疮患者的生活质量存在良好的预测作用。
张薇[3](2020)在《IMB模型在银屑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探讨以IMB模型为框架制定的健康教育方案对银屑病患者疾病知识水平、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为制定高效的银屑病健康教育方案提供参考,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新思路。2.经过对银屑病患者实施IMB模型的健康教育方案,达到提升患者疾病知识、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的目的。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某三甲医院皮肤科病房银屑病住院患者249例,以病区分组,一病区为对照组124例,二病区为实验组125例,均符合纳入标准。对照组按科室常规健康宣教,主要是简单的住院指导、出院宣教及出院后随访。实验组患者进行IMB模型的健康教育,IMB模型的健康教育分为准备期、信息干预期、动机干预期、行为技巧干预期,主要内容如下:1.准备期:对患者整体情况进行初步评估,全面了解患者实际需求和心理状况,识别存在的薄弱点,找到为下一步信息干预期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的主要内容、方式方法;2.信息干预期:以准备期对患者疾病知识水平的评估及知识需求的调查情况为依据,帮助患者获取与疾病有关的正确的知识和信息,加强患者对银屑病的认识,以达到信息干预的目的。实验组患者主要须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宣教:引起或诱发银屑病加重的因素、银屑病用药注意事项、银屑病皮肤护理指导、银屑病的饮食指导、银屑病如何运动与休息、心理调适指导等。主要干预方式是发放知识手册、定期组织健康大讲堂、护患一对一交谈等;3.动机干预期:增强患者参与促进健康行为的动机,帮助患者解决治疗过程中的消极心理,树立进行自我护理的积极态度和坚定信念,主要干预方式是案例演示、制定目标、银屑病病友交流会;4.行为技巧干预期:训练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技能,主要包括按时服药、避免搔抓、戒烟戒酒、饮食、运动及心理调适的方法。本研究持续三个月,在干预前、出院时、出院后一个月、出院后三个月向患者发放反映干预效果的银屑病知识问卷、自我效能量表、银屑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调查表、生活质量指数量表、焦虑自评表、抑郁自评表,对所得数据整理、录入,使用SPSS 22.0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49名银屑病患者,至研究结束,共计失访24例,总失访率为9.6%,最终完成225例,其中实验组114例,对照组111例。1.干预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银屑病知识得分、自我效能得分、自我管理行为得分、生活质量得分、焦虑得分、抑郁得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2.干预后:出院时、出院后一个月、出院后三个月银屑病知识、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焦虑、抑郁得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屑病作为一种慢性皮肤疾病,非常容易复发,患者需要与疾病长期共存,对疾病进行科学的自我管理,建立并维持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复发率至关重要。本研究以IMB模型为理论框架,制订健康教育措施,通过对患者相关情况的调查,了解患者目前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通过循环开展健康大讲堂、护患一对一讲解等形式提高银屑病患者的疾病知识水平;采用案例演示、制定目标、病友交流会等增强患者个人动机和社会动机水平;床边讲解示范等形式教会患者行为技巧。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干预,实验组患者疾病知识、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IMB模型的健康教育方案在提高患者疾病知识、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同时,为皮肤科制定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IMB模型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在临床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孟彩萍[4](2019)在《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改善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临床护理效果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在改善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患者瘙痒症状、舒适度、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等方面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期间上海市两所三甲中医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皮肤瘙痒症住院患者共187例,采用分层随机分组的方法,按照年龄因素分为3个年龄层,每个年龄层内随机分为3个干预组。最终纳入中药熏蒸组共60例、耳穴贴压组共64例、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组共63例。中药熏蒸组给予常规护理+中药熏蒸,耳穴贴压组给予常规护理+耳穴贴压,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组给予常规护理+中药熏蒸+耳穴贴压,共干预7天。评价三组患者干预后Duo氏瘙痒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舒适度、中医护理操作依从性、满意度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变化。脱落病例采用意向性分析,主要结局指标选择全分析集(Full analysis set,FAS)分析,Duo氏瘙痒评分(Modified Duo’s VAG Scale,Duo’s VAG),次要结局指标选择符合方案集(Per Protocol set,PPS)分析,包括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中医护理操作依从性和满意度评价及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ewcastle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cales,NSNS)。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Wilcoxon双侧检验),组间比较应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LSD和SNK法。结果1.三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均衡性检验,三组患者在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年龄、身高、体重、BMI、既往病史、过敏史、皮肤瘙痒部位、发病季节、糖尿病病程、皮肤瘙痒病程、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aemoglobin A1C,Hb A1c)、手指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及餐后2小时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2h PG)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主要结局指标:干预后三组患者组间比较,在各年龄层三组患者在Duo’s VAG总分差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对不同年龄段糖尿病瘙痒患者瘙痒症状均有改善作用;不同干预组中三个年龄层患者的瘙痒总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和年龄之间无交互作用(P>0.05)。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组效果优于中药熏蒸组和耳穴贴压组,中药熏蒸组优于耳穴贴压组。在改善瘙痒对睡眠的干扰方面,71~80岁年龄段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效果更佳。3.次要结局指标(1)DLQI:比较各年龄层三组患者DLQI评分差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中药熏蒸和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在提高糖尿病皮肤瘙痒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效果均优于耳穴贴压。(2)GCQ:分别在50~60岁、71~80岁两个年龄段三组患者干预后舒适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在糖尿病皮肤瘙痒患者的舒适度方面效果均优于中药熏蒸和耳穴贴压。(3)中医护理操作依从性、满意度:比较三组之间依从性、满意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三组患者依从率:中药熏蒸与耳穴贴压均高于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三组患者满意率: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高于中药熏蒸与耳穴贴压。(4)NSNS:各年龄层三组患者干预后护理服务满意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项护理操作联合进行对整体护理服务满意度无影响。结论1.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护理技术可以改善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患者的瘙痒症状,在改善瘙痒程度、部位、频率及对睡眠的影响方面均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好的舒适度;2.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干预期间未出现不良事件,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张曼莉[5](2019)在《基于达标理论的延续护理对银屑病患者干预的效果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了解某皮肤病医院银屑病患者的护理现状和延续护理需求,分析目前银屑病患者存在的相关问题。根据现状调查结果,以患者需求为导向,达标理论为框架,对银屑病患者进行延续护理干预。探讨基于达标理论的延续护理对提高银屑病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增强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增加就医满意度以及降低再次入院率的作用。为银屑病延续护理实践提供科学、有效、规范的临床依据,为提高银屑病的质量管理和护理服务水平提供有力保障。方法:首先是对在本研究单位皮肤科门诊和病房的银屑病患者以及皮肤科护士展开现状调查。了解目前银屑病护理存在的问题、银屑病患者对延续护理的相关需求和满意度、皮肤科专科护士结构组成以及对延续护理的认知情况。以期为开展银屑病延续护理干预提供实际依据。其次是成立延续护理小组,制定延续护理干预方案。以达标理论为依据,将整个延续护理干预过程分为“评估-诊断-计划-执行-评价”5个阶段,建立并维持一个动态、持续的护理全过程,并为2018年3月-2018年6月在本研究单位住院治疗的136名银屑病患者提供为期6个月的延续护理干预。最后对皮肤科护士进行系统、规范化培训,使其掌握基于达标理论的延续护理的具体干预内容,运用该延续护理模式对银屑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统计分析该干预模式运用前、运用1个月、3个月、6个月以后银屑病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再次入院率等情况,评价该延续护理模式对提高银屑病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增加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以及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等方面的效果。结果:(1)现状调查结果: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1)从世界范围看,银屑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每年新增患者至少15万。欧美国家患病率为1%2%,而中国的发病率为0.47%,推算我国大约有650万人患病,并逐年增高;(2)5年内本研究单位银屑病专科门诊就诊量约12万人次,银屑病患者就诊量常年居高不下。银屑病患者延续护理需求现状调查:银屑病患者平均年龄(39.79±11.52)岁,(1)需求情况:84.1%的患者认为需要延续护理,10.7%的患者对延续护理持无所谓态度,5.2%的患者认为延续护理没有必要;(2)延续护理内容需求:96.2%的患者需要病情恢复指导,98.2%的患者需要皮肤护理指导,85.8%的患者需要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指导,82.3%的患者需要日常活动和休息指导,97.8%的患者需要饮食指导,96.9%的患者需要运动与生活方式的指导,78.3%的患者需要情感支持以及心理指导,97.0%的患者需要中药药浴的指导,77.2%的患者需要门诊复诊指导,97.3%的患者需要个体化的健康教育。皮肤科护士延续护理服务认知调查:(1)平均年龄(26.75±5.73)岁,其中专科16人,占55.2%,本科13人,占44.8%;有5人是护士,占17.2%,有14人是护师,占48.3%,有9人是主管护师,占31.1%,有1人是副主任护师,占3.4%;工作年限少于3年的有5人,占17.2%,3-5年的有16人,占55.2%,5年以上的有8人,占27.6%。(2)延续护理详细内容包括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延续护理主要内容及目的、皮肤疾病机制原理、各类外用药及使用方法、银屑病治疗及护理技术、皮肤科专业知识拓展培训;掌握专业技能:外用药湿敷、封包、封闭技术、重症皮肤病的药浴管理、紫外线光疗的操作方法、皮肤屏障修复的护理技术、沟通交流技巧、人文知识、其他(心理疏导、宗教信仰等);配备专业人员:规范化培训从事延续护理人员、成立延续护理团队;希望政策支持:制定延续护理操作规范、设立延续护理质量监控机构。(2)基于达标理论延续护理方案的制定:根据前期需求调查结果分析总结,最终确定在四个不同的层面进行延续护理干预,分别是生理层面、心理层面、行为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环境。并根据各层面现存的护理问题提出护理干预目标,进一步制定个性化的延续护理干预内容。(3)基于达标理论延续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两组服药依从性比较:干预结束后常规组高依从性占比为22.7%,干预组占比为41.2%;常规组中依从性占比为24.2%,干预组为36.0%;常规组低依从性占比为53.1%,干预组为22.8%。两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比较:常规组总分以及在认知能力、心理状况、行为生活方式、社会环境、治疗依从性五个方面在干预结束后得分分别为(3.37±2.60)、(3.24±0.85)、(3.40±0.86)、(3.42±0.82)、(3.45±0.89)、(3.34±0.85),干预组为(4.25±2.00)、(4.22±0.83)、(4.28±0.83)、(4.20±0.84)、(4.28±0.77)、(4.25±0.78)。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常规组在总分以及症状表现、日常生活、休闲娱乐、个人关系、治疗情况五个方面干预结束后得分分别为(5.35±1.53)、(0.68±0.47)、(0.52±0.54)、(0.55±0.53)、(0.48±0.50)、(0.60±0.49),干预组为(3.89±1.26)、(0.44±0.50)、(0.11±0.31)、(0.08±0.27)、(0.39±0.49)、(0.16±0.37)。两组再入院情况比较:常规组在整个干预期的再入院率为23.5%,干预组为13.2%。两组就医满意度比较:常规组在健康教育、护理指导内容、专业技术水平、服务态度、人文关怀五个方面的得分分别为(3.02±1.11)、(2.98±1.06)、(3.27±0.94)、(3.01±1.06)、(3.13±1.28),干预组为(4.06±0.83)、(4.09±0.77)、(4.03±0.78)、(3.98±0.69)、(3.95±0.68),各组间在干预时间和干预方法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银屑病作为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易复发,病程长,病情反复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因为传统护理模式难以及时、高效地为患者提供良好的院外服务。因此,急需一种个体化的延续护理模式来满足银屑病患者的护理需求,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基于达标理论的延续护理干预,突出强调了护士的主动性,以患者需求为导向,通过护患协作,共同参与并解决护理问题,完成护理目标。增强银屑病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减少和预防银屑病复发。在增加患者满意度、降低再次入院率、提升护士自身价值、改进护理服务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真正体现了延续护理的实用价值。
张琼翔,朱希聪[6](2017)在《皮肤科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变调查与管理建议》文中提出目的:调查皮肤科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变情况,提出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建议。方法:选取医院皮肤科2015年7月2016年8月120例患者的资料,调查用药依从性改变情况,分析用药依从性改变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建议。然后进行干预,两周后与干预前用药依从性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用药依从性改变的86例,原因有:用药知识缺乏、药物不良反应较大、药物费用高和用药品种过多、用药方法不同、自我感觉没效果、看不懂说明书、不信任医务人员等;干预后用药依从性改变率降低明显(P<0.05)。结论: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变与其用药知识缺乏、药物不良反应较大等有一定关系,针对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变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
赵珊珊[7](2016)在《皮肤科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变及护理对策》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皮肤科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改变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选用我院于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皮肤病患者80例进行研究分析,对皮肤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采用问卷调查与访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其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治疗期间通过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宣教之后,患者对于医生用药有一定的了解及明确性,其各种用药的指标均呈下降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结论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治疗和护理的基础,在加强医护人员的用药知识及健康教育程度时,也要加强患者对自身的疾病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以及对药物用途有明确性的认识,促进家属与患者的积极配合力度,改善患者的心态,将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患者能够在恢复期间得到合理、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早日康复。
何育华[8](2015)在《皮肤科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变及护理对策》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皮肤科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和护理对策。方法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调查140例皮肤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护理对策。结果有针对性地加强宣教力度之后,各种用药改变指标明显下降(P<0.05),用药依从性提高。结论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加强护理人员药物知识的培训,提高患者对疾病和药物不良反应的正确认识,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早干预。
蒋乾坤[9](2010)在《慢性皮肤病病人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慢性皮肤病病人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按确诊时(初次)、治疗后2周(第1次)和1个月(第2次)三个阶段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160例慢性皮肤病病人用药依从性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治疗期在疾病转归和巩固治疗过程中通过针对性地加强相关宣教力度,让其充分了解医师用药依据及明确目的后,各种用药改变指标明显下降(P<0.05),提示用药依从性明显提高。结论: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加强护理人员药物知识的培训,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相关专业知识的支持,提高病人对自身疾病和药物不良反应的正确认识;同时促使家属积极配合,支持和监督病人接受治疗,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早干预,使病人真正得到安全、合理、有效的治疗效果,得到理想康复。
曹素珍[10](2002)在《皮肤科病人用药依从性改变及护理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皮肤科病人用药依从性改变及护理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皮肤科病人用药依从性改变及护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 |
1.1 患者取药流程 |
1.2 发药机工作流程 |
2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管理 |
3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管理模式的优化 |
4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实践效果 |
5 讨论 |
(2)天疮疮与类天疮疮患者生活质量的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 研究背景 |
1.1.1天疱疮、类天疱疮的流行病学 |
1.1.2 天疱疮、类天疱疮的治疗与护理现状 |
1.1.3 天疱疮、类天疱疮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 |
1.1.4 天疱疮、类天疱疮患者情绪状态的研究现状 |
1.1.5 天疱疮、类天疱疮患者社会支持的研究现状 |
1.1.6 天疱疮、类天疱疮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1.2 研究意义 |
2 研究目的 |
3 操作性定义 |
3.1 天疱疮 |
3.2 类天疱疮 |
3.3 社会支持 |
3.4 情绪状态 |
3.5 生活质量 |
4 理论依据与理论框架 |
4.1 理论依据 |
4.1.1 情绪ABC理论 |
4.1.2 社会支持缓冲模式理论 |
4.2 理论框架 |
5 研究技术路线 |
一、天疱疮与类天疱疮患者社会支持、情绪状态、生活质量现状及关系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1.3 样本量的计算 |
2.2 研究方法 |
2.2.1 研究工具 |
2.2.2 资料收集 |
2.2.3 资料分析 |
2.3 质量控制 |
2.3.1 课题设计阶段 |
2.3.2 资料收集阶段 |
2.3.3 数据分析阶段 |
2.4 伦理原则 |
3 结果 |
3.1 天疱疮、类天疱疮患者一般资料情况 |
3.2 天疱疮、类天疱疮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 |
3.2.1 天疱疮、类天疱疮患者学历水平因素对其社会支持的影响 |
3.2.2 天疱疮、类天疱疮患者个人婚姻状况因素对其社会支持的影响 |
3.2.3 天疱疮、类天疱疮患者家庭月收入对其社会支持的影响 |
3.2.4 天疱疮、类天疱疮患者年龄因素对其社会支持的影响 |
3.3 天疱疮、类天疱疮患者的情绪状态状况 |
3.3.1 天疱疮、类天疱疮患者学历水平因素对其情绪状态的影响 |
3.3.2 天疱疮、类天疱疮患者个人婚姻状况因素对其情绪状态的影响 |
3.3.3 天疱疮、类天疱疮患者家庭月收入因素对其情绪状态的影响 |
3.3.4 天疱疮、类天疱疮患者年龄因素对其情绪状态的影响 |
3.4 天疱疮、类天疱疮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 |
3.4.1 天疱疮、类天疱疮患者一般资料变量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
3.4.2 天疱疮、类天疱疮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 |
3.5 天疱疮、类天疱疮患者社会支持与情绪状态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
3.6 天疱疮、类天疱疮患者社会支持与情绪状态对生活质量的多元回归分析 |
二、天疱疮与类天疱疮患者生活质量的质性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研究工具 |
2.2.2 资料的收集 |
2.2.3 半结构式访谈 |
2.3 质量控制 |
2.4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3 结果 |
3.1 主题一疾病负担 |
3.1.1 症状负担 |
3.1.2 情绪负担 |
3.1.3 治疗负担 |
3.2 主题二体像受损 |
3.2.1 身体隐私暴露 |
3.2.2 正常社交受限 |
3.2.3 正常工作受限 |
3.3 主题三舒适改变 |
3.3.1 正常饮食受限 |
3.3.2 自理能力受限 |
3.3.3 睡眠模式紊乱 |
3.4 主题四知识缺乏 |
3.4.1 担心疾病传染 |
3.4.2 遵医行为不良 |
3.4.3 疾病不确定感 |
讨论 |
1 天疱疮、类天疱疮患者社会支持与一般资料变量分析 |
1.1 天疱疮、类天疱疮患者学历水平对其社会支持的影响分析 |
1.2 天疱疮、类天疱疮患者个人婚姻状况对其社会支持的影响分析 |
1.3 天疱疮、类天疱疮患者家庭月收入对其社会支持的影响分析 |
1.4 天疱疮、类天疱疮患者年龄因素对其社会支持的影响分析 |
2 天疱疮、类天疱疮患者情绪状态一般资料变量分析 |
2.1 天疱疮、类天疱疮患者学历水平对其情绪状态的影响分析 |
2.2 天疱疮、类天疱疮患者婚姻状况对其情绪状态的影响分析 |
2.3 天疱疮、类天疱疮患者家庭月收入对其情绪状态的影响分析 |
2.4 天疱疮、类天疱疮患者年龄因素对其情绪状态的影响分析 |
3 天疱疮、类天疱疮患者生活质量的现状分析 |
3.1 一般资料变量对天疱疮、类天疱疮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
3.2 天疱疮、类天疱疮患者中文版ABQOL描述性分析 |
4 天疱疮、类天疱疮患者社会支持与情绪状态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
5 天疱疮、类天疱疮患者社会支持与情绪状态对生活质量的回归分析 |
6 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性 |
6.1 研究的创新性 |
6.2 局限性 |
7 思考和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天疱疮与类天疱疮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 |
1 天疱疮与类天疱疮的流行病学 |
1.1 天疱疮与类天疱疮流行地域 |
1.2 天疱疮与类天疱疮疾病死亡率及复发率高 |
1.3 天疱疮与类天疱疮并发症及伴发病多 |
1.4 天疱疮与类天疱疮需要系统治疗与护理 |
2 天疱疮与类天疱疮的负担沉重 |
2.1 皮损症状严重 |
2.2 治疗副作用重 |
2.3 负性情绪较重 |
2.4 睡眠模式紊乱 |
2.5 蛋白营养失衡 |
3 天疱疮与类天疱疮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测评工具 |
3.1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 |
3.2 中文版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生活质量调查问卷(ABQOL) |
3.3 简明健康调查问卷36项(SF-36)及其他普适性健康调查表 |
4 讨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
个人简介 |
1. 个人信息 |
2. 在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3)IMB模型在银屑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IMB模型 |
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4 技术路线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伦理原则 |
3 评价工具 |
4 研究方法 |
5 质量控制 |
6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研究对象流失情况 |
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3 干预前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
3.1 干预前两组患者银屑病知识得分比较 |
3.2 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效能得分比较 |
3.3 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比较 |
3.4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比较 |
3.5 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情况得分比较 |
3.6 干预前两组患者抑郁情况得分比较 |
4 干预后两组患者各评价指标比较 |
4.1 干预后两组间银屑病知识得分情况比较 |
4.2 干预后两组间自我效能得分情况比较 |
4.3 干预后两组间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情况比较 |
4.4 干预后两组间生活质量得分情况比较 |
4.5 干预后两组间焦虑得分情况比较 |
4.6 干预后两组间抑郁得分情况比较 |
讨论 |
1 IMB模型的健康教育对银屑病患者疾病知识水平的影响 |
2 IMB模型的健康教育对银屑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
3 IMB模型的健康教育对银屑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
4 IMB模型的健康教育对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5 IMB模型的健康教育对银屑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
总结 |
1 研究结论 |
2 研究创新性 |
3 研究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银屑病护理现状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4)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改善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临床护理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 |
1 相关概念定义 |
2 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流行病学 |
3 糖尿病皮肤瘙痒症发病机制 |
4 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影响因素 |
5 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特点 |
6 中药熏蒸护理技术在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研究现状 |
7 耳穴贴压护理技术在糖尿病瘙痒症的研究现状 |
8 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护理技术在糖尿病瘙痒症的研究现状 |
9 小结 |
第二部分 研究概述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意义 |
3 技术路线 |
第三部分 基于糖尿病皮肤瘙痒症中医护理干预方案构建 |
1 基于糖尿病皮肤瘙痒症中医护理干预方案的初步构建 |
2 基于糖尿病皮肤瘙痒症中医护理干预方案的专家论证 |
第四部分 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改善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护理干预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入组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样本量计算 |
2.3 分组方法 |
2.4 护理干预方法 |
2.5 评价指标 |
2.6 数据管理与分析 |
2.7 质量控制 |
2.8 科研伦理 |
2.9 不良事件的观察和处理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关于脱落的说明 |
3.2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均衡性比较 |
3.3 三组患者干预前Duo氏瘙痒评分及各项目评分均衡性比较 |
3.4 三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指数均衡性比较 |
3.5 护理效果比较 |
4 讨论 |
4.1 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可改善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状 |
4.2 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对不同年龄层患者瘙痒症状均有改善 |
4.3 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可改善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患者瘙痒程度、部位、频率 |
4.4 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可改善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患者睡眠 |
4.5 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可提高糖尿病皮肤瘙痒患者生活质量 |
4.6 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可提高糖尿病皮肤瘙痒患者舒适度 |
4.7 中医护理技术的联合应用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影响 |
4.8 中医护理技术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启示 |
第五部分 总结 |
1 研究结论 |
2 本研究的创新性 |
3 本研究的局限性 |
4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护理人员使用中医护理技术通知 |
附录2 耳穴部位示意图 |
附录3 护理常规内容 |
附录4 中药熏蒸技术操作流程 |
附录5 耳穴贴压技术操作流程 |
附录6 中药熏蒸与耳穴贴压护理技术在实施过程中注意事项 |
附录7 Duo氏瘙痒评分表(Dou’VAG) |
附录8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 |
附录9 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 |
附录10 中医护理操作依从性和满意度评价表 |
附录11 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 |
附录12 不良事件记录表 |
附录13 中药熏蒸+耳穴贴压护理记录单 |
附录14 伦理审查批件 |
附录15 知情同意书 |
附录16 综述(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全文) |
参考文献 |
附录17 参加学术会议情况、发表论文、获得奖励情况 |
(5)基于达标理论的延续护理对银屑病患者干预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内容 |
2.1 研究方法 |
2.2 样本量估计 |
2.3 研究工具 |
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意义 |
一 现状调查 |
1 引言 |
2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具体实施方法 |
2.4 质量控制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 |
3.2 银屑病患者延续护理需求调查 |
3.3 皮肤科护士延续护理认知情况调查 |
4 讨论 |
4.1 延续护理满足了广大银屑病患者的护理需求 |
4.2 延续护理提供了银屑病护理人员的配置建议 |
4.3 延续护理优化了银屑病护理服务水平 |
二 基于达标理论的延续护理干预 |
1 成立延续护理小组 |
1.1 延续护理小组成员的纳入标准 |
1.2 质量控制 |
2 延续护理干预措施 |
3 延续护理干预过程 |
4 讨论 |
4.1 基于达标理论的延续护理干预开展的必要性 |
4.2 基于达标理论的延续护理干预内容的全面性 |
4.3 基于达标理论的延续护理干预方法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 |
三 基于达标理论的延续护理对银屑病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 |
1 引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研究方法 |
2.3 结局指标 |
2.4 统计学方法 |
2.5 质量控制 |
2.6 伦理学原则 |
3 结果 |
4 讨论 |
总结 |
1 研究结论 |
2 研究创新性 |
3 本研究不足之处和下一步研究方向 |
3.1 研究不足之处 |
3.2 下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
附录2 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 |
附录3 患者延续护理需求调查表 |
附录4 护理人员延续护理服务认知调查表 |
附录5 服药依从性调查表 |
附录6 慢性病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评估量表 |
附录7 皮肤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 |
附录8 出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 |
附录9 健康大讲堂课件 |
个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6)皮肤科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变调查与管理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评价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皮肤科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变情况 |
2.2 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变的因素 |
2.3 干预前后用药依从性改变比较 |
3 讨论 |
(7)皮肤科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变及护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用药治疗 |
1.2.2 护理对策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患者用药前后依从性的变化情况 |
2.2 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
3 讨论 |
(8)皮肤科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变及护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变化 |
2.2 影响用药依从性的因素 |
3 讨论 |
(9)慢性皮肤病病人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初次调查结果 (表1, 表2) |
2.2 治疗期第1、2次调查结果 (表3) |
3 原因分析 |
3.1 疾病知识缺乏 |
3.2 疑虑药物不良反应较大 |
3.3 药品费用高 |
3.4 用药方案太复杂, 容易忘记或药品使用不方便 |
3.5 自认为该药物不对症或对医务人员技术不信任 |
3.6 说明书或标签不清楚, 看不懂, 医务人员态度差 |
3.7 随意替代用药 |
4 护理对策 |
4.1 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 |
4.2 加强健康教育, 提高社会支持 |
4.2.1 加强对疾病的正确认识, 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
4.2.2 加强病人自我评价药效能力, 提高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正确认识 |
4.2.3 取得家属配合, 发挥家庭干预功能 |
4.3 提高护士专业知识水平, 加强用药指导 |
4.4 做好出院后回访 |
(10)皮肤科病人用药依从性改变及护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2 用药依从性改变的主要类型 |
3 用药依从性改变的主要原因 |
4 护理对策 |
4.1 做好心理护理 |
4.2 掌握必要的药物知识 |
4.3 因人适时调整给药方案 |
4.4 做好家属的工作 |
四、皮肤科病人用药依从性改变及护理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J]. 盛永琴,张莹.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24)
- [2]天疮疮与类天疮疮患者生活质量的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D]. 张金霞. 郑州大学, 2020(02)
- [3]IMB模型在银屑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 张薇.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4]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改善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临床护理效果研究[D]. 孟彩萍.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5]基于达标理论的延续护理对银屑病患者干预的效果研究[D]. 张曼莉.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9)
- [6]皮肤科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变调查与管理建议[J]. 张琼翔,朱希聪.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7(19)
- [7]皮肤科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变及护理对策[J]. 赵珊珊.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02)
- [8]皮肤科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变及护理对策[J]. 何育华.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02)
- [9]慢性皮肤病病人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 蒋乾坤.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06)
- [10]皮肤科病人用药依从性改变及护理对策[J]. 曹素珍.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