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监理工程师培训教材中若干问题的商榷(论文文献综述)
于峰[1](2019)在《上海租界电话技术与行业规制演进路径研究(1877-1943)》文中提出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次年,英国工程师毕晓普就将磁石式对讲电话带入上海租界。此后的六十多年,上海租界电话交换技术经历了磁石制、共电制和自动电话制三种制式发展阶段,管理模式从许可证经营发展到特许专营,电话经营公司主体也随着技术的演进而转换。本文在全球电话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以技术史和跨国史的视角,依托有关英商华洋德律风公司和美商上海电话公司的一手史料、同时期电信专业人士的专着和学术论文,以及上海租界工部局董事会档案、英国外交部解密档案和北华捷报等核心史料,探讨并重构上海租界电话技术与行业规制演进的历程,分析每一次技术升级和重大改造背后的多种成因及其得失。研究发现,在上海租界电话技术演进过程中,发明专利、设备制造商、跨国公司以及租界当局行业监管等内外因素对其最终技术路径的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上海租界电话行业规制的研究中,英国外交部解密档案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研究发现,1930年上海租界电话特许专营权的竞争中,以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为代表的新兴跨国企业,依靠共电式电话向旋转式电话升级过程中对专利技术的垄断以及跨国资源整合优势,在租界“自治”行业规制下,通过干预本地工部局董事会选举和大英帝国海外殖民政治,巧妙规避了英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的障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战胜了遵从于传统投资型的英国企业,最终获得上海租界四十年电话特许经营权。上海租界作为大英帝国的海外飞地,无疑为这场东-西方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冲击与回应提供了一个竞技场,脱胎于朝贡体系的国民政府,沦为多元利益诉求中的一个“棋子”,无力改变租界自治下的政治走向与结局。论文共分为七个章节。绪论部分,首先阐述选题的意义,引出论文的主线——从技术与制度两个层面来考证上海租界电话史,进而探讨西方近代科技文明在租界发展的历史遗存及对当代中国现代化的启示。在梳理学界研究现状和成果的同时,重点介绍文献分布情况,新史料的发现以及考证方面所做的工作,明确本论文的目标及其研究方法。以中西交通史视角来看,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一次西学东进的过程,上海租界作为大英帝国海外殖民扩张下的一块“飞地”,在这场东西方文明碰撞中无疑充当着“桥头堡”,发挥了示范效应。正因如此,租界电话史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科技“内史”,而应当将电话技术放在东西文明交汇的文化透镜下进行审视与反思。在第1章中,笔者用有限篇幅,简单介绍了上海租界形成与治理模式,探讨了上海租界与宗主国之间内在制度沿革与文化脉络,为后文探讨行业规制的发端、发展与演进提供了一个语境。其中,兰宁的遗着《上海史》让我们直接触碰到上海公共租界那段“隐蔽”的历史时空。作为上海租界电话史研究,论文将对电话技术的研究限定在1877-1943这66年时间跨度内,对其技术和行业规制的演变进行梳理和考证。但从历史沿革来看,电话技术脱胎于电报,早期的电话线路即为电报线路,监管制度同样脱胎于电报的管理方式,这使得研究的范围不能仅仅局限在电话技术本身,而应将研究领域延展到电报,尤其是工部局电报公务网向电话网整体升级改造这一历史事件。在租界早期有关电话的报道中,电报工程师毕晓普是一个活跃人物,已有的研究对此着墨不多。笔者从史料出发,对其在上海租界电话技术引入、试验、应用推广及商业化运营方面所作出的贡献给予了客观评价;同时,重点介绍了上海租界在电话早期与电报共生时期的发展状况,考证了上海租界磁石式电话发展进程中所特有的两种技术形态——“简式”磁石式与“复式”磁石式。这是第2章的主要内容。第3章探究的是上海租界电话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即英商华洋德律风公司三十年的发展期。在这段时期,租界电话经历了从磁石式、共电式和自动式三种制式技术的演进。文献的梳理和考证成为了本章的重要工作。研究发现,上海租界电话技术从磁石式向共电式演进中,华洋公司选择了一种由爱立信公司生产的“改进型”磁石与共电混合模式作为过渡。这一发现,颠覆了早期国内学者对我国电话技术演进形态的认知。同时,对变局中自动式电话技术的梳理,使得华洋公司电话技术演进的脉络以及每一次路径选择变得更为清晰。尽管海外学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关注并深入研究跨国公司的全球影响力及其内在运作机制,但在中国租界史的研究中,跨国公司这条“巨鳄”却一直处于“潜伏”的状态,鲜有学者关注。第4章填补了这一空白,对两大跨国公司,即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与爱立信公司的海外对决,及其对上海租界电话技术自动式升级中路径选择的影响做了探讨。《爱立信公司大事记》、《I.T.T.:The Management of Opportunity》等西方史料和外文专着,为本章的跨国史学研究提供了材料。第5章租界电话行业规制的演进,将整个发展分为了三个阶段。笔者从工部局董事会会议纪要一手史料出发,考证了不同时期租界电话行业规制的特点与得失。最有价值的工作,是依托英国外交部解密档案,详细分析并再现了1930年租界电话特许权之争背后的国际政治因素、跨国公司的利益角逐以及工部局自治等多元利益的博弈,从制度上掀开了披在西方政治文明身上的神秘外衣。大英帝国殖民时期的海外贸易,仍然以维护本国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但是,由于租界自治的出现,原有的利益格局已经打破,多元利益的博弈已经形成,最终资本的力量在这一博弈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6章是结语部分,通过对上海租界电话技术与规制演进的历史研究,给出对租界电话发展史的总体评价。
谈笑[2](2018)在《近代中国政府与外国银行订立之契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代中国政府与外国银行订立之契约(简称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是指从鸦片战争始,经晚清、中华民国北京政府、中华民国南京政府,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间,由中国政府、各地方政府、中国政府各部门、由政府所有或得到政府担保的官办(国有)公司等为代表的主体与外国银行、中外合办银行、国际银行团、以银行为主要参与方的国际辛迪加以及代表外国银行(财团)的个人等外国私人之间确定、变更、终止权利义务关系的意思表示一致的法律行为。绪论部分主要论述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的定义及研究意义,指出其与近代条约制度的关系,认为研究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需要涉及到准条约、政府涉外经济契约、国家契约、国际贷款协议、BOT特许协议等现当代法学概念。并从历史、法律、经济三个方面阐述本论文的研究创新之处。同时回顾了近代以来关于政府涉外经济契约的研究状况。第一章论述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的法律关系。分析中外间银行契约法律关系中外主体性质和类别。并根据该法律关系客体和内容的不同组合,将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法律关系分为借款、工程建设、合伙、买卖、租赁、特许经营等类型。指出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属于包含涉外因素、公法因素、经济因素的私法契约。第二章将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涉外经济契约)与契约、条约进行法理概念上的比较,讨论契约与条约、政府涉外经济契约与准条约、政府涉外经济契约与近代条约体系的关系。并从法的形式(分为法的渊源、法的分类、法的效力);法律关系(主体、内容与客体);法的实施(法的适用、法的遵守、法律责任)三大层面进行系统比较。指出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所隐含的极为复杂的法律原理。第三章论述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的发展分期,分为晚清时期、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三个阶段,介绍各个时期契约订立的时代背景,契约特点以及演变情况。第四章分析契约主体外国银行在近代条约体系下的特殊法律经济地位。指出近代在华外国银行与国际政治、领事裁判权、中国国内经济金融政策的关系,认为其优势地位的取得与近代条约制度密不可分,属于近代历史上在中国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外国私法人,而不是受中国法律管辖的内国法人。第五章论述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与国际政治的复杂关系。在广义上,外国银行与中国政府的订约行为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关系的影响。从狭义上看,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受到近代中外条约关系的直接制约,属于近代条约制度的一部分。第六章论述近代中国政府与外国银行订立契约的过程。分为中方决策、外方决策、中外交涉三个层面。指出中方政府政治决策和外方企业市场决策的特点,并分析近代中外交涉交易的过程和特点。第七章论述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的核心部分——近代中外间国际贷款契约。根据法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对近代外国银行与中国政府订立的国际贷款契约进行分类整理,对契约的结构、条款进行解剖分析,指出近代国际贷款契约的发展变化和特点。第八章论述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类型之一——近代中外间国际工程建设契约。重点分析近代铁路投资领域中国政府与外国银行、财团订立的国际工程建设契约。指出其类别、条款和有关特点。第九章论述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类型之一——近代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契约。对其定义、类别、条款及内容特点进行分析。第十章以1887年李鸿章与美国费城辛迪加订立的中外合办华美银行契约事件为例,论述近代中国政府与外国银行(财团)进行经济合作,在国际与国内,政治与经济各个方面所受到的影响,展示近代中国政府涉外经济活动所面临的困难处境。
王家鼎[3](2018)在《工程监理制度的问题分析与完善》文中指出分析工程监理的性质、基本任务、阶段范围等工程监理制度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工程监理的性质相互矛盾,监理工程师的角色模糊不清,安全监理的责任扩大化,监理的阶段范围不明确是工程监理制度问题的具体表现。为扭转这种局面,提出完善工程监理制度的一些建议,包括监理企业与监理工程师的独立性等。
姚琦[4](2017)在《新型建设咨询监理企业绩效考核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适应建筑业整体正在施行的诚信平台化管理等重大变革,及增强企业自身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以XD监理公司过往实行的两版绩效体系为基础进行对比分析,重点对两版体系的指标设置、实际运行情况及结果兑现成效等方面进行总结和研究,提取出本企业绩效管理方面的特点、不足和需要进化之处。同时,分别展开两次侧重点不同的问卷调查,并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验证该研究结果,并结合相关理论知识有针对性的提出适应该组织的处理方案和注意重点。以此为基础,自公司最高管理层起,组织各层级员工和公司管理部门一同全面参与新版考核体系的构建流程。构建新版考核体系时,在坚持原有的KPI考核法和SMART指标制定原则的前提下,通过引入OKR、NNI指标等新考核思路和方法对整体考核系统,特别是指标及评价标准体系进行优化和重建;并参考双因素、公平、强化等激励理论用以弥补前版体系在考核结果的运用与开发方面的不足。最终从实用、可操作、可实现等层面,重新构建符合组织实际工作和发展需要的半灵活组合式考核体系。新版系统尤其强调减轻员工参与考核的工作量以争取其更多的配合度,并尽可能将行业内的技术强制性标准条件和本版次考核指标的具体评判标准融合一致,力图使本版考核系统更加公正和简便,汇聚更多生命力。
谈若明,夏克非,张中福[5](2014)在《学习研究新版《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的体会——兼谈新版规范与老版监理规范的区别》文中研究指明新的监理规范已经实施,各单位,各部门都在组织学习。学习并研究一部新规范,首先要了解它的主导思想和出台前后的特点和背景,以便理解条文的实质。其次,要将新老规范逐章、逐条、逐款进行对照,看其改变及成因;最后,要研究结合工程实际,思考怎样进行新规范的操作。
胡海波[6](2014)在《项目监理机构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职责能力评价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生产水平也得到迅猛的提升,但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形势也越加严峻。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事故不断发生,事故造成的伤亡损失让人触目惊心,当前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建设工程参与各方主体的安全生产行为构建行之有效的安全监管体系,促使各方严密配合、积极参与、各尽其责参与到安全生产管理活动中是避免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有效方法措施。其中加强对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安全生产监管,提高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这需要由建设单位委托的监理单位切实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职责,监控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督促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机构积极发挥作用,将制定的安全技术方案落到实处,消除各种安全事故隐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项目监理机构的安全监督管理水平即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职责能力水平对于整个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效果的影响很大,研究如何提高项目监理机构的安全监理水平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本研究就是针对如何公正的评价项目监理机构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职责能力水平展开的,目的是向政府主管部门或者建设单位提供一个考评项目监理机构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职责能力水平的标准方法参考。本研究首先在对现有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建设工程监理合同关于监理安全生产法定职责总结的基础上,对其从法理和现实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明确项目监理机构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职责的具体内容和范围以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实施的重点,由此建立项目监理机构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职责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又通过文献归纳比选出简捷、有效、适用的指标赋权方法和评价方法,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的权重,并最终完成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项目监理机构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职责能力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另外例举出一个项目监理机构案例,通过运用研究中的评价模型对该项目监理机构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职责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以验证模型的实用性。
王瑞波[7](2013)在《建设工程监理的现状分析及规范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88年,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开展建设监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在我国建设领域建立建设监理制度,目的就是要改变我国传统的管理模式,建立专业化、社会化的专门监理机构,以提高项目的建设水平和投资综合效益。建设工程监理作为国家在工程建设领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与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共同组成了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四项基本制度。25年来,一大批基础建设项目、住宅、工业厂房、以及大量的公共建筑都实行了强制性监理,实践证明,建设监理对工程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工作协调、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综合效益,业已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需要不断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某具体项目的工程监理实例,从市场秩序、企业发展规模、人才发展、监理取费、工作水平、业务范田等方面对建设监理行业中存在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以上问题的解决进行了规范化研究。对建设工程监理的质量控制、投资控制、进度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及安全生产管理的规范化进行研究,提出了规范化的监理工作程序,制订了安全生产监理工作制度,创建了部分规范化的监理资料表格。旨在通过对监理行业的自我剖析,引起社会对行业的重视,通过规范化管理让监理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取长补短,趋利避害,以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社会认知度。
杨晶姝[8](2012)在《北京内蒙古宾馆装修改造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研究》文中认为论文以产权方的视角,借鉴工程成本控制及管理学的相关理论,首先对北京内蒙古宾馆工程项目的成本构成及成本控制能力进行了分析,同时运用风险评价理论及帕累托分析法对该工程的成本控制项目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成本控制的重要控制项目和次要控制项目,并从程序管理角度梳理出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论文针对理论分析结果,设计了切实可行的施工成本控制方案,并制定了相应的保障措施。论文在材料费的控制、工程量的控制、措施费的控制及工程变更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完成了施工成本控制的内容与方法设计,并对工程成本控制方案的实施的组织、技术、经济及合同保障措施进行了阐述,从而达到合理减少工程成本、合理降低建设工程造价的目的。希望对北京内蒙古宾馆装修改造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研究,能够为非专业的建设单位的工程成本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熊堂义[9](2009)在《SECC卡杨公路项目管理的主要风险预控》文中指出在传承中发展是多数企业进行业务拓展的基本思路。二滩建设(文中简称SECC)是一家在国内水电界有一定影响力的监理咨询企业,为满足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即将在卡杨公路项目上开展工程项目管理服务。SECC希望并将通过一个或多个项目管理服务的开展,拓展现有的业务模式,由相对单一的监理咨询企业转型为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卡杨公路主要由桥梁、隧道、路基等组成,工程项目规模较大、技术含量高、项目结构复杂、所涉及的协调工作量大,具有鲜明的工程特点和复杂性。因此,本毕业论文结合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就如何减少业主的合同风险对工程顺利开展的影响、减少工程索赔为主要内容来进行分析和探讨。文中对类似工程项目中已发生的风险案例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在卡杨公路项目管理过程中对这些风险管理的预控对策,如对诱发性地质灾害的风险、对总价承包项目不足、设计深度不足、工程量变化过大、物价上涨超过预期等可能存在的合同风险提出预控措施。工程项目管理是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企业针对工程项目建设的要求,接受业主的委托,按照双方合约的规定,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管理和服务。是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建筑市场规范化提升、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由于卡杨公路项目管理服务是SECC的第一个项目管理服务,因此本文也对SECC应如何合理的规划与业主的工作界面、如何在内部建立与完善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关注项目管理人员素质提高以及职业道德规范等管理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减少管理不足造成的管理风险。
栗峥,金煜,刘淑皎[10](2009)在《通过培训提高监理人员素质的方法与途径》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在各种监理培训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想法与对策,希望能真正通过培训与继续教育不断提高监理从业人员素质,进而提高监理工作水平与建设工程质量。
二、全国监理工程师培训教材中若干问题的商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国监理工程师培训教材中若干问题的商榷(论文提纲范文)
(1)上海租界电话技术与行业规制演进路径研究(1877-1943)(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选题由来 |
0.2 学界研究现状 |
0.2.1 晚清到民国电话史研究 |
0.2.2 当代中国电话史研究 |
0.2.3 国外学者研究成果 |
0.3 文献分布与订正 |
0.3.1 核心史料来源及文献出处 |
0.3.2 《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的订正 |
0.3.3 《上海邮电志》的订正 |
0.4 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 |
0.4.1 拟实现的目标 |
0.4.2 方法与路径 |
第1章 租界的形成与治理模式 |
1.1 租界的设立与扩张 |
1.1.1 租界的形成 |
1.1.2 租界的扩张 |
1.2 上海租界的治理模式 |
1.2.1 英美公共租界 |
1.2.2 法租界 |
小结 |
第2章 毕晓普主导下的电话引入(1877-1900) |
2.1 电话发明与海外扩张 |
2.1.1 阶段性特征 |
2.1.2 欧美电话发展情况 |
2.2 毕晓普,上海租界电话第一人 |
2.2.1 租界早期报道 |
2.2.2 电报工程师 |
2.2.3 三次电话试验 |
2.3 两雄相争到东洋专营 |
2.3.1 单线简式磁石 |
2.3.2 单线复式磁石 |
2.3.3 一场有争议的招标 |
小结 |
第3章 欧洲势力扩张下的路径依赖(1900-1930) |
3.1 共电制交换技术 |
3.1.1 汉口路14号 |
3.1.2 远东最先进电话系统 |
3.1.3 多局制 |
3.2 变局中的自动交换技术 |
3.2.1 自动电话概况 |
3.2.2 上海第一个自动台 |
3.2.3 按次计费 |
3.2.4 升级五位号码 |
3.3 安森报告 |
3.3.1 上海电话的悲剧 |
3.3.2 十字路口 |
3.3.3 出售华洋公司 |
小结 |
第4章 美国力量成就技术终极变革(1930-1943) |
4.1 跨国公司的海外对决 |
4.1.1 贝恩与I.T.T. |
4.1.2 海外对决 |
4.2 美商旋转制一统天下 |
4.2.1 旋转制 |
4.2.2 改造工程 |
4.2.3 一市两制 |
4.3 技术演进的终极定格 |
4.3.1 跨国公司组织架构 |
4.3.2 寓管理于会计 |
4.3.3 全球一体化 |
小结 |
第5章 租界电话行业规制的演进 |
5.1 1877 -1883,混业竞争格局下的许可证管理 |
5.1.1 电报管理模式 |
5.1.2 工部局的抉择 |
5.2 1883 -1908,自然垄断格局下的许可证管理 |
5.2.1 改造公务电报网 |
5.2.2 取消电话许可费 |
5.2.3 引入最高限价规制 |
5.2.4 东洋公司最后的抉择 |
5.2.5 特许专营规制的诞生 |
5.3 1908 -1943,契约规制框架下的特许专营管理 |
5.3.1 行业规范 |
5.3.2 调整收费 |
5.3.3 规制中的重大决策 |
5.4 1930 上海租界电话特许专营权之争 |
5.4.1 迟到的改革 |
5.4.2 贝恩的警告 |
5.4.3 海外的博弈 |
5.4.4 最后的较量 |
小结 |
第6章 结语 |
附录1 :上海租界电话大事年表 |
附录2 :上海租界电话人物传略 |
附录3 :上海租界电话用户发展情况表 |
附录4 :上海租界电话公司历史沿革示意图 |
附录5 :中、英译名对照表 |
附录6 :英商华洋德律风公司大事记(英文) |
附录7 :柯尔(P.H.Cole)报告(英文)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与学术活动 |
致谢 |
(2)近代中国政府与外国银行订立之契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定义及研究意义 |
一、定义及有关概念解释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近代中国政府涉外经济契约研究综述 |
一、1949年前政府涉外经济契约有关研究 |
二、1949年后近代政府涉外经济契约研究 |
三、小结 |
第三节 研究创新 |
一、研究内容创新 |
二、研究方法创新 |
第一章 中外间银行契约的法律关系 |
第一节 法律关系的主体 |
一、中方主体 |
二、外方主体 |
第二节 法律关系的内容与客体 |
一、借款法律关系 |
二、建设工程法律关系 |
三、合伙法律关系 |
四、买卖法律关系 |
五、租赁法律关系 |
六、特许经营法律关系 |
七、其他类型法律关系 |
第三节 法律关系的特性 |
一、公私混合主体 |
二、私法性的内容 |
三、公法性的内容 |
四、契约涉外因素 |
五、国际经济因素 |
第二章 政府涉外经济契约与契约、条约之比较 |
第一节 概念辨析 |
一、契约与条约 |
二、准条约与政府涉外经济契约 |
三、政府涉外经济契约与条约体系的关系 |
第二节 法理比较 |
一、法的形式比较 |
二、法律关系比较 |
三、法的实施比较 |
第三章 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的发展分期 |
第一节 晚清产生发展成型期(1840年至1912年) |
一、1840年至1870年 |
二、1870年至1894年 |
三、1894年至1912年 |
第二节 民国北京政府泡沫期(1912年至1927年) |
一、时代背景 |
二、时代分期 |
三、契约特点 |
第三节 南京国民政府消亡期(1927年至1949年) |
一、时代背景 |
二、时代分期 |
三、契约特点 |
第四章 近代条约体系下外国银行之地位 |
第一节 近代外国在华银行的法律地位 |
一、“治外法权银行”概念 |
二、外国在华银行与条约制度 |
三、约束外国在华银行的法律制度 |
第二节 近代外国在华银行特殊地位的取得 |
一、晚清的金融商业政策 |
二、晚清及民国的银行货币制度 |
第三节 近代外国在华银行的优势地位 |
一、法律地位优势 |
二、经营实力优势 |
三、优势地位的丧失 |
第五章 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与国际政治 |
第一节 国际关系的影响 |
一、国际强权的基石 |
二、国际争霸的魅影 |
三、外交开路的投资 |
四、政治优先于经济 |
第二节 中外关系的制约 |
一、国际条约的直接制约 |
二、外交承认与契约继承 |
三、交战状态与契约终止 |
四、外交敌对与契约履行 |
第六章 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的订立 |
第一节 影响契约订立的因素、订约人员及交涉方式 |
一、影响订约的因素 |
二、参与订约的人员 |
三、订约交涉的方式 |
第二节 中方订约程序——以政府决策为中心 |
一、中方决策的特点 |
二、中方决策的过程 |
第三节 外方订约程序——以市场决策为中心 |
一、外方决策的特点 |
二、外方决策的过程 |
第四节 中外交易程序——经济与政治的互动 |
一、询盘 |
二、发盘 |
三、还盘 |
四、接受 |
第七章 近代中外间国际贷款契约 |
第一节 定义与演变 |
一、定义 |
二、形式演变 |
第二节 契约结构 |
一、契约首部 |
二、契约尾部 |
三、契约附件 |
四、契约正文 |
第三节 主要条款 |
一、财务条款 |
二、管理条款 |
三、格式条款 |
第八章 近代中外间国际工程建设契约 |
第一节 定义、分类与特性 |
一、定义 |
二、分类 |
三、特性 |
第二节 契约产生背景与演变历史 |
一、舰炮与条约奠定的基石 |
二、早期国际工程建设草案 |
三、政治斗争与国际工程建设 |
第三节 主要条款 |
一、一般性条款 |
二、法律条款 |
三、技术及商务条款 |
四、附件和补充条款 |
第九章 近代中外间合资合作经营契约 |
第一节 定义与类别 |
一、定义 |
二、分类 |
第二节 主要条款 |
一、一般条款 |
二、法律条款 |
三、商务技术条款 |
第十章 案例研究——以华美银行契约为例 |
第一节 时代背景 |
一、举办银行的思潮 |
二、清政府内部争议 |
三、主要参与人物 |
四、“轰传世界”的华美银行协议 |
第二节 中美双方往来经过 |
一、中美合作的缘起 |
二、美方在中国的活动 |
三、中方赴美谈判 |
四、中外媒体有关报道 |
第三节 内外政治经济矛盾与契约订立 |
一、清政府内部强大的反对力量 |
二、美国政府的局外人态度 |
三、广泛的外国反对力量 |
四、失败的内部及客观原因 |
第四节 事件后续 |
结语 |
一、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是一种法律关系 |
二、同一法律现象在不同历史语境下的解读 |
三、政府涉外经济活动与政治的互动关系 |
四、终止履行政府涉外经济契约的方式与结果 |
五、客观看待政府涉外经济契约的公法性质 |
六、倒影民族资本处境的一面镜子 |
附录 |
一、1887年华美银行事件稀见史料 |
(一) 李鸿章致美国国务卿巴夏的信 |
(二) 《李鸿章咨周馥盛宣怀马建忠文》英文件 |
(三) 李鸿章致美国费城商人黄腾派克的两封信 |
(四) 美国驻天津总领事致米建威的信 |
(五) 美国驻上海总领事为马建常(马相伯)开具的介绍信 |
二、近代中国政府与外国银行订立之契约目录表 |
(一) 说明 |
参考书目 |
一、档案文献、资料汇编、文集 |
二、报刊 |
三、历史政治类着作论文 |
(一) 着作 |
(二) 论文 |
四、法律经济类着作论文 |
(一) 着作 |
(二) 论文 |
五、外人论着 |
(一)中文 |
(二)英文 |
后记 |
(3)工程监理制度的问题分析与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监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
1.1 工程监理的性质分析 |
1) 工程监理的独立性 |
2) 工程监理的公正性 |
3) 工程监理的服务性 |
4) 工程监理的科学性 |
1.2 工程监理的基本任务分析1) 工程监理的三大控制目标 |
1.3 工程监理的阶段范围 |
2 工程监理制度演变的背景分析 |
2.1 工程监理从公正性到公平性的变化 |
2.2 新增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
2.3 监理工程师任职资格的变化 |
2.4 决策阶段与设计阶段的监理业务已被其他部门取代 |
3 完善工程监理制度的措施与建议 |
3.1 监理企业与监理工程师的独立性问题 |
3.2 安全监理的问题 |
3.3 工程监理的阶段范围问题 |
4 结论 |
(4)新型建设咨询监理企业绩效考核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本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 本研究课题的内容、方法、目的和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绩效管理相关理论知识 |
2.1 绩效管理相关概念 |
2.1.1 绩效 |
2.1.2 绩效管理 |
2.2 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
2.3 绩效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 |
2.3.1 主要的考核方法 |
2.3.2 主要的激励理论 |
第3章 监理企业绩效制度运行现状 |
3.1 监理行业现状 |
3.2 监理企业目前推行考核制度的情况 |
3.2.1 整体对绩效缺乏正确认识 |
3.2.2 人员流动性强、构成复杂 |
3.2.3 考核实施难度大 |
3.2.4 考核结果与薪酬挂钩风险大 |
第4章 XD监理企业绩效体系发展历程 |
4.1 XD公司简介 |
4.2 XD公司绩效考核制度建立目的 |
4.3 XD公司第一次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及运行情况 |
4.3.1 考核体系指标及权重设置 |
4.3.2 具体考核步骤 |
4.3.3 本版考核体系实际运行情况 |
4.3.4 本版考核体系运行结果 |
4.4 XD公司第二次绩效考核体系及运行情况 |
4.4.1 考核体系指标及权重修改 |
4.4.2 两版系统之差异对比 |
4.4.3 考核体系运行情况及结果 |
第5章 构建XD公司新绩效管理系统 |
5.1 公司绩效调查及数据分析 |
5.1.1 公司现有人力管理制度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
5.1.2 公司HRM现状测评与分析 |
5.2 针对第二版考核体系发现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
5.3 构建整体考核体系 |
5.3.1 修订新版工作岗位说明书 |
5.3.2 确定考核维度和权重 |
5.3.3 确定具体考核效标,形成绩效指标库 |
5.3.3.1 SMART原则—— |
5.3.3.2 OKR思路—— |
5.3.4 建立基本考核指标体系 |
5.3.5 完善考核指标体系 |
5.3.6 建立考核运行体系 |
5.3.7 建立考核反馈体系 |
5.3.7.1 考核结果反馈方式 |
5.3.7.2 绩效面谈 |
5.3.7.3 申诉机制 |
5.3.8 将新版考核体系纳入公司整体管理制度体系 |
第6章 XD公司新绩效体系的应用评估 |
6.1 新系统试运行及结果反馈 |
6.2 结合试运行情况研究考核结果的开发运用 |
6.2.1 薪酬激励的运用 |
6.2.2 培训开发的运用 |
6.2.3 其他方面的运用 |
6.3 对新版考核体系的评估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5)学习研究新版《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的体会——兼谈新版规范与老版监理规范的区别(论文提纲范文)
1 新《规范》的主导思想 |
1.1 拓宽了监理业务 |
1.2 提供了进行国际交流的初步信息平台 |
1.3 增加了注册监理工程师在监理中的作用 |
2 新规范出台的特点和背景 |
3 新《规范》与老规范相比, 有哪些重要改变, 为什么要作这些改变 |
4 新《规范》可以商榷的一些问题 |
5 结语 |
(6)项目监理机构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职责能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审阅认定书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Contents |
图清单 |
表清单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 本章小结 |
2 建设工程监理履行安全生产管理法定职责的内涵探析 |
2.1 建设工程监理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依据 |
2.2 项目监理机构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职责的意义和影响 |
2.3 建设工程监理在整个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活动中的角色分析 |
2.4 建设工程监理履行安全生产管理法定职责的工作要点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项目监理机构履行安全生产职责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1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及过程 |
3.2 项目监理机构安全生产法定职责内容 |
3.3 项目监理机构安全生产法定职责系统分析及结构分解 |
3.4 本章小结 |
4 项目监理机构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职责能力评价指标权重的分配与评价 |
4.1 指标权重的分配 |
4.2 项目监理机构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职责能力评价 |
4.3 本章小结 |
5 实证分析 |
5.1 基本情况概述 |
5.2 评价过程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 |
6.1 本文研究结论回顾 |
6.2 本文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建设工程监理的现状分析及规范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建设项目管理理论体系的研究及发展 |
1.2.2 工程咨询的研究及发展 |
1.2.3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4 本章小结 |
2 郑州某国际大厦工程规范化监理工作概述 |
2.1 引言 |
2.2 郑州某国际大厦的总体简介 |
2.2.1 总体概况 |
2.2.2 项日实施的组织架构 |
2.3 项目监理机构的组织架构及工作制度 |
2.3.1 郑州某国际大厦现场项目监理部组织架构 |
2.3.2 郑州某国际大厦现场项目监理部工作制度 |
2.4 郑州某国际大厦的主要监理工作内容 |
2.5 本章小结 |
3 建设监理存在的问题及行业发展的规范化研究 |
3.1 引言 |
3.2 准入门槛低,市场竞争不规范 |
3.2.1 监理企业资质准入门槛低 |
3.2.2 不正当手段导致市场恶性竞争严重 |
3.2.3 严把资质审批关,规范市场竞争行为 |
3.3 监理取费不规范,制约了行业发展 |
3.3.1 低收费是行业发展的绊脚石 |
3.3.2 规范监理取费,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
3.4 建设监理队伍建设不规范,整体素质偏低 |
3.4.1 监理行业人才队伍不稳,素质偏低 |
3.4.2 规范人才队伍建设,组建与项目适应的监理机构 |
3.5 监理责任定位不规范 |
3.5.1 监理责任的界限不清晰 |
3.5.2 明确行业定位,规范监理责任 |
3.6 项目管理发展不规范 |
3.6.1 监理企业开展项目管理面临的困境 |
3.6.2 建章立制,规范项目管理行为 |
3.7 本章小结 |
4 建设工程监理工作的规范化研究 |
4.1 引言 |
4.2 建立专业配套齐全的项目监理机构是开展规范化监理的基础 |
4.3 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规范化研究 |
4.3.1 制定规范化的监理措施,严把质量关 |
4.3.2 规范化的质量控制流程 |
4.3.3 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工作小结 |
4.4 建设工程投资控制的规范化研究 |
4.4.1 规范投资控制,追求效益最大化 |
4.4.2 规范化的投资控制流程 |
4.4.3 建设工程投资控制的工作小结 |
4.5 建设工程进度控制的规范化研究 |
4.5.1 规范化进度控制的关键是动态控制 |
4.5.2 规范化的进度控制流程 |
4.5.3 建设工程进度控制的工作小结 |
4.6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研究 |
4.6.1 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安全生产监理工作的规范化 |
4.6.2 制定制度,使安全生产监理工作规范有序 |
4.6.3 规范化的安全生产监理工作程序 |
4.6.4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理的工作小结 |
4.7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研究 |
4.7.1 加强合同管理,减少索赔纠纷 |
4.7.2 规范化的合同管理程序 |
4.7.3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工作小结 |
4.8 建设工程信息管理的规范化研究 |
4.8.1 及时收集信息,加强资料管理 |
4.8.2 统一资料格式,规范资料整理 |
4.8.3 建设工程信息管理的工作小结 |
4.9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北京内蒙古宾馆装修改造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方法 |
1.3 论文框架结构 |
第二章 北京内蒙古宾馆装修改造工程及成本概况 |
2.1 北京内蒙古宾馆简介 |
2.1.1 宾馆基本情况及历史沿革 |
2.1.2 宾馆的经营管理状况及规划 |
2.2 北京内蒙古宾馆装修改造工程及成本构成 |
2.2.1 工程简介 |
2.2.2 工程施工成本的构成 |
2.3 北京内蒙古宾馆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优劣势分析 |
2.3.1 成本控制的优势 |
2.3.2 成本控制的劣势 |
第三章 工程施工成本关键控制点的分析 |
3.1 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各要素的风险评价 |
3.1.1 工程施工成本各要素的风险评价过程 |
3.1.3 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各要素的风险评价结果 |
3.2 工程施工成本关键控制点的帕累托分析 |
3.2.1 工程施工成本关键控制点的分析过程 |
3.2.2 工程施工成本关键控制点的分析结果 |
第四章 北京内蒙古宾馆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方案设计 |
4.1 成本控制的目标、原则及依据 |
4.1.1 成本控制的目标 |
4.1.2 成本控制的原则 |
4.1.3 成本控制的依据 |
4.2 材料费的控制内容及方法 |
4.2.1 工程材料的分级管理 |
4.2.2 材料设备供应方式的选择 |
4.2.3 材料采购价格的认定方法 |
4.3 工程量的控制内容及方法 |
4.3.1 工程量的控制范围 |
4.3.2 工程量的控制方法 |
4.4 措施费的控制内容及方法 |
4.4.1 措施费的构成 |
4.4.2 措施费的控制方法 |
4.5 工程变更的成本控制内容及方法 |
4.5.1 工程变更的分类控制 |
4.5.2 工程变更的计价方法 |
4.5.3 工程变更的控制程序 |
第五章 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
5.1 组织措施 |
5.1.1 组织机构保障 |
5.1.2 人力资源保障 |
5.1.3 制度保障 |
5.2 技术措施 |
5.2.1 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
5.2.2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
5.2.3 提升施工资源的作业效率 |
5.3 经济措施 |
5.3.1 工程资金的筹措 |
5.3.2 工程资金的使用 |
5.4 合同措施 |
5.4.1 合同管理的范畴 |
5.4.2 合同管理的具体措施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SECC卡杨公路项目管理的主要风险预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SECC及卡杨公路工程简介 |
第一节 SECC简介 |
第二节 公司战略 |
一、一个夯实 |
二、四个拓展 |
第三节 SECC的主要控股方背景 |
第四节 卡杨公路工程介绍 |
一、雅砻江介绍 |
二、卡杨公路简介 |
第二章 SECC项目管理服务的优劣势分析 |
第一节 外部优势分析 |
一、符合工程建设模式的变化与发展趋势 |
二、新兴市场机会 |
三、政策优势 |
四、市场分析 |
第二节 内部优势分析 |
一、行业品牌优势 |
二、股东方的支持 |
三、公司现有的骨干员工队伍 |
四、灵活的用人机制 |
五、卡杨公路的特点符合PM模式 |
第三节 外部劣势分析 |
一、监理企业生存发展空间局限 |
二、强制监理制度影响行业发展 |
三、监理工作性质局限企业进一步发展 |
四、监理企业自身缺乏核心竞争力 |
五、信息化发展 |
六、竞争对手强劲 |
第四节 内部劣势分析 |
一、人才结构不太合理 |
二、专业项目管理人员缺乏 |
三、员工素质、层次差异 |
四、知识需要更新 |
五、人员流动性大 |
第三章 卡杨公路风险管理的探讨 |
第一节 公路工程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
一、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 |
二、工程项目风险的概念 |
三、公路工程风险管理的内容 |
第二节 公路工程风险管理程序 |
一、风险识别 |
二、风险评价 |
三、风险对策 |
四、决策、实施与风险监控 |
第三节 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一般风险与应对措施 |
一、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一般风险 |
二、一般风险的应对措施 |
第四节 卡杨公路特点及主要风险预测 |
第四章 卡杨公路项目管理主要风险因素识别及预控措施 |
第一节 诱发性地质灾害的风险预控 |
一、案例分析 |
二、风险危害 |
三、预控对策 |
第二节 总价承包项目的风险预控 |
一、水电站工程总价承包项目特点 |
二、案例分析 |
三、预控对策 |
第三节 设计深度不足的风险预控 |
一、案例分析 |
二、预控对策 |
第四节 工程量变化的风险预控 |
一、案例分析 |
二、预控对策 |
第五节 物价上涨的风险预控 |
一、常用的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
二、预控对策 |
第五章 卡杨公路项目管理的组织风险预控 |
第一节 SECC开展卡杨公路项目管理服务的难点 |
一、企业的人员素质 |
二、抵抗风险的能力 |
三、工作习惯的改变 |
四、职业道德的约束 |
五、建立工作标准、制度和规范 |
六、建立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 |
第二节 卡杨公路项目管理与业主工作界面的分割 |
第三节 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 |
一、倡导学习的机制和符合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氛围 |
二、建立开放和互动的学习系统 |
三、形成共享和传承的组织学习氛围 |
四、具有实现共同远景的不断增长的学习动力 |
五、工作学习化与员工生涯的激励和互补 |
六、学习工作化与企业创新 |
第四节 做好项目管理的建议 |
一、合理的组织机构 |
二、人才建设 |
三、主动寻找与外国公司作为合作伙伴 |
四、主动开拓市场,加大对业主的宣传力度和筛选 |
五、主动参与已有项目的关联工作 |
六、建立资料信息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全国监理工程师培训教材中若干问题的商榷(论文参考文献)
- [1]上海租界电话技术与行业规制演进路径研究(1877-1943)[D]. 于峰.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2]近代中国政府与外国银行订立之契约研究[D]. 谈笑.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
- [3]工程监理制度的问题分析与完善[J]. 王家鼎. 建筑经济, 2018(04)
- [4]新型建设咨询监理企业绩效考核体系构建研究[D]. 姚琦. 西南交通大学, 2017(10)
- [5]学习研究新版《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的体会——兼谈新版规范与老版监理规范的区别[J]. 谈若明,夏克非,张中福. 建设监理, 2014(06)
- [6]项目监理机构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职责能力评价研究[D]. 胡海波. 中国矿业大学, 2014(03)
- [7]建设工程监理的现状分析及规范化研究[D]. 王瑞波. 郑州大学, 2013(11)
- [8]北京内蒙古宾馆装修改造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研究[D]. 杨晶姝. 内蒙古大学, 2012(01)
- [9]SECC卡杨公路项目管理的主要风险预控[D]. 熊堂义. 西南财经大学, 2009(08)
- [10]通过培训提高监理人员素质的方法与途径[J]. 栗峥,金煜,刘淑皎. 建设监理, 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