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谨防流行性出血热(论文文献综述)
许志伟,巩志丹,刘璇[1](2021)在《秋季驻训,谨防传染病》文中研究指明秋季冷暖无常,气温多变无恒,昼夜温差变化大,忽冷忽热,很适合病毒存活。而且秋季降水丰沛,适宜蚊虫生长繁殖;秋季还是肠道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官兵野外驻训容易受到气候变化、蚊虫叮咬等因素影响,容易引发传染病。为此,专家提醒战友们:秋季驻训期间,谨防感冒、细菌性痢疾、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等传染病,以确保训练正常进行。秋季易发传染病有哪些?
杨中英[2](2020)在《秋冬出血热多发 护理措施要记牢》文中研究指明2020年6月,深圳的陈先生在饮用一罐饮料后出现发热、浑身酸痛、乏力等症状,自行服用感冒药无效后去检查才发现自己得了流行性出血热,而此时他的肾功能已严重衰竭。医生提示:秋冬季是流行性出血热的高发季节,一定要注意防护。这条新闻在让人唏嘘的同时也不禁让人疑惑:流行性出血热是什么疾病?为什么喝一罐饮料就会感染?文章为您解答以上问题,并着重为您介绍流行性出血热的优质护理措施。
张亚萍,王文英,李莉莉,刘增加,韩雪玲[3](2020)在《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控制研究现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病原的分类地位与基本形态、基因组结构与功能、抗原结构与免疫反应和理化特性与生物学特性记述了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学;从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和流行特征描述了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病学;从血清学检测、基因检测和病原学培养分离介绍了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实验室检查技术;从疫情监测、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叙述了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预防控制。从4个方面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控制研究现状,为临床诊治和预防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黄馨[4](2020)在《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媒介角色研究》文中提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旗下的微信公众号,面向公众发布健康信息,这是疾控中心与新媒体相融合的一次重要尝试。但就目前来看,其并未完全适应新兴媒介技术对传播主体的要求。本文基于角色理论,以中国疾控动态每月发布的“TOP20榜单”的文章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力图揭示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其多重的媒介角色及角色缺失。研究发现,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主要采用健康科普框架、风险提示框架、政策资讯框架和互动沟通框架4种框架类型来进行健康信息的创作,承担着健康素养培育者、危机疫情提醒者、政府声音传递者和线上活动组织者4类媒介角色,其中健康素养培育者在公众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探究这类微信号在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媒介角色,选取了禽流感、疫苗事件和艾滋病三类典型案例展开分析。最后,本文结合研究发现,总结出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在角色承担的过程中,存在着危机疫情提醒滞后、深度互动能力不足等局限,并提出了依托大数据预判风险、精准获取用户画像等改进意见,以期进一步完善其媒介角色、更加有效地开展健康信息的传播。
董梦迪,初静[5](2020)在《1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护理体会》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分析该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诊治及护理过程,在了解该疾病诊治过程的基础上积累临床护理经验,为日后更好的进行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方法通过对本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诊治过程的分析,根据病程阶段的不同进行不同要点的监测及护理。结果该例患者在治疗与护理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于入院20天后生命体征平稳后转入肾内科。结论流行性出血热具有起病急、预后差等特点,在诊治过程中,不仅要严密监测病情变化,还要总结不同时期的护理要点,从而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郑志攀[6](2017)在《周仲瑛教授辨治外感热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研究》文中提出数千年来,中医药在防治外感热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以屠呦呦教授成功发现并提取青蒿素为代表,包括1957年蒲辅周先生指导乙脑的中医药治疗,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周仲瑛教授对流行性出血热在理论和临床方面的研究、2003年北京和广东等地中医药参与非典的防治,以及2009年中医药对甲流的防治等,都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即便如此,中医药在防治外感热病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和研究,尤其对名老中医防治外感热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进行系统整理研究,对中医药防治外感热病的理论及实践都有重大意义。本研究旨在较为全面、系统地整理和研究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防治外感热病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并通过临床队列研究阐明流感双解合剂的临床疗效特点。具体研究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周仲瑛教授辨治外感热病的理论渊源。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①家学渊源。探讨周筱斋先生在外感热病的临证经验及经历对周仲瑛教授的影响。②文献学习。重点分析了外感热病主要着作对周仲瑛教授相关学术见解的影响。③学院教育。探讨了学院的系统性教育对周仲瑛教授学术方面的影响。④临证总结。即坚持临证及在此基础上的经验总结。第二部分为周仲瑛教授外感热病相关文献研究。目的:通过对周仲瑛教授论述外感热病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分析,探讨其在外感热病方面的研究特点及方法。方法:以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为检索工具,检索周仲瑛教授发表的外感热病相关文献,对发表时间、署名情况、文献类型、研究疾病等进行分类、计数和比较。分析其所体现的规律和特点。结果:共检索出相关文献63条,文献前后跨度从1977年至2017年长达40年;其中周仲瑛教授发表文献42条(比例66.67%),在发表42条文献中,第一作者为19条,第二作者为15条,占所有署名文献的80.95%;从文献类型来看,理论研究、临床研究、临证经验分别为25条、19条和12条,占所有文献的比例分别为39.68%、30.16%和19.05%,共计88.89%;对于具体疾病,流行性出血热相关论文达25篇,病毒感染性高热10条,分别占所有文献的39.68%和15.87%,其他感染性疾病也有广泛涉及,一般在1-4篇之间。结论:周仲瑛教授重视外感热病的研究,尤其是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并逐步推进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形成了丰富的理论观点,涵盖广泛。第三部分系统整理周仲瑛教授外感热病的主要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首先,从五个方面介绍其主要学术观点:①外感热病有伤寒、温热病和瘟病之分;②外感热病主要分为肺系和胃系两方面;③温、热、火既有联系又有所区别;④寒温统一、多元辨证;⑤外感热病有高热、痉、厥、闭、脱五大症。其次,详细整理了周仲瑛教授对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及病毒感染性高热的临床经验,并例举了相关的典型病案。第四部分是周仲瑛教授的经验方流感双解合剂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以西药磷酸奥司他韦为对照,观察周仲瑛教授的经验方流感双解合剂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流行性感冒的治疗提供有效、安全的中医药治疗方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1例患者纳入研究,脱落7例,完成54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5例,对照组19例,分别给予流感双解合剂和奥司他韦,观察、分析和对比两者的临床疗效,并对流感双解合剂的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从体温起效时间可以看出,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从体温复常时间来看,治疗组为2.17± 1.44天,对照组为1.43±0.95天,对照组优于治疗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两组患者疾病综合疗效及证候疗效比较方面,无统计学意义。两者疗效一致。对于证候积分方面,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从整体疗效看,流感双解合剂与奥司他韦基本相似,但具体而言又略有差异,即奥司他韦在体温复常时间方面优于治疗组。在安全性指标方面,两组患者表现相似,未发现明显差异。结论:流感双解合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流行性感冒临床诊疗方案。通过本次研究,较为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周仲瑛教授辨治外感热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对今后中医药防治外感热病相关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临床研究初步揭示了流感双解合剂的临床疗效特点和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周仲瑛教授采用“表里双解、汗和清下四法联用”辨治流行性感冒的实用价值。
邹国蓉,左强,邱艺俊,褚庆民,方俊锋[7](2015)在《中医学“治未病”理念对埃博拉出血热防治的启示》文中提出目前中西医均无可以治愈埃博拉出血热的特效药物,使得全球谈"埃"色变。然中医学历来在防治大规模病毒性传染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贡献。本文以"治未病"的理念为启发,从治其未生、未发、未传、未变、未复5个方面来探讨埃博拉出血热的防治。
李若云[8](2015)在《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64例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文中认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syndrome,HFRs)又称流行性出血热,它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1]。其发病急,病死率高,临床以发热、休克、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特征,典型病程分为"五期"[2]。我科近期收治了64例HFRs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60例康复出院,现总结经验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科于2012年共收治HFRs患者64例,其中男46例、女18例,男女比例为2.56∶1,
尹周安,贺圆圆,袁振仪,龙玲,罗成宇[9](2014)在《埃博拉出血热的中医防治策略构思》文中研究指明依据埃博拉出血热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点等方面,从中医的角度来探讨埃博拉出血热可能的中医病因病机,并阐述该病的传变规律,转归及预后,最后提出防治该病的具体中医方药和措施。
于春艳,高雪[10](2014)在《流行性出血热35例护理体会》文中研究表明探讨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进行护理措施总结。结果:通过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进行精心护理,加强了临床预见性,提高了护理效果,临床治愈33例,2例因严重肾功能衰竭导致死亡。结论:经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病死率。
二、谨防流行性出血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谨防流行性出血热(论文提纲范文)
(2)秋冬出血热多发 护理措施要记牢(论文提纲范文)
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 |
流行性出血热的症状及分期 |
流行性出血热的优质护理措施 |
按时观察 |
分期护理及对症护理 |
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
出院后护理 |
(3)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控制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原体 |
1.1 分类地位与基本形态 |
1.2 基因组结构和功能 |
1.3 抗原结构和免疫反应 |
1.4 理化特性与生物学特性 |
2 流行病学 |
2.1 传染源 |
2.2 传播途径 |
2.2.1 虫媒叮咬传播 |
2.2.2 呼吸道传播 |
2.2.3 消化道传播 |
2.2.4 经皮肤伤口接触传播 |
2.2.5 垂直传播 |
2.3 易感人群 |
2.4 流行特征 |
2.4.1 地区分布 |
2.4.2 季节分布 |
2.4.3 年龄、性别和职业分布: |
2.4.4 流行形式 |
3 实验室检测技术 |
3.1 血清学检测技术 |
3.2 基因检测技术 |
3.3 病原学培养分离 |
3.3.1 标本的采集 |
3.3.2 细胞接种分离病毒 |
3.3.3 动物接种分离病毒 |
3.3.4 病原体鉴定 |
4 预防控制 |
4.1 疫情监测 |
4.2 控制传染源 |
4.2.1 防鼠、灭鼠 |
4.2.2 疫源地消毒 |
4.2.3 注意饮食卫生和卫生习惯 |
4.3 切断传播途径 |
4.3.1 灭螨、防螨 |
4.3.2 做好个人防护 |
4.3.3 做好实验室个人防护 |
4.4 保护易感人群 |
4.4.1 加强科普宣传教育,促进人们自我防护的能力 |
4.4.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4.4.3 及时就诊 |
4.4.4 疫苗接种 |
(4)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媒介角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综述 |
1.4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
1.5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2.1 理论基础与样本选择 |
2.1.1 理论基础 |
2.1.2 样本选择 |
2.2 文本框架构建 |
2.2.1 框架构建 |
2.2.2 编码与信度 |
2.2.3 统计结果 |
第三章 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的媒介角色呈现分析 |
3.1 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的媒介角色呈现 |
3.1.1 健康素养培育者 |
3.1.2 危机疫情提醒者 |
3.1.3 政府声音传递者 |
3.1.4 线上活动组织者 |
3.2 典型事件中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媒介角色呈现分析 |
3.2.1 H7N9 禽流感事件中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媒介角色 |
3.2.2 长春长生疫苗事件中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媒介角色 |
3.2.3 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媒介角色 |
3.3 研究结论 |
第四章 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的角色承担局限及对策建议 |
4.1 角色承担局限 |
4.1.1 缺乏严谨的健康素养培育者 |
4.1.2 滞后的危机疫情提醒者 |
4.1.3 浅层次的线上互动者 |
4.1.4 不充分的谣言应对者 |
4.1.5 缺位的心理健康关怀者 |
4.2 对策建议 |
4.2.1 建立专业内容运营团队,强化内容审核 |
4.2.2 依托大数据,及时预判风险危机 |
4.2.3 精准获取用户画像,提升深度互动服务能力 |
4.2.4 密切关注舆论动向,加强舆情应对处置能力 |
4.2.5 丰富健康信息主题,重视心理健康问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疾控机构微信文章榜单(2016年1月至2019年11月)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5)1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前 言 |
2 病例介绍 |
3 护理措施 |
3.1 基础护理 |
3.1.1 病室环境管理 |
3.1.2 心理护理 |
3.1.3 饮食护理 |
3.2 病程分期护理 |
3.2.1 发热期护理 |
3.2.2 低血压休克期护理 |
3.2.3 少尿期护理 |
3.2.4 多尿期护理 |
3.2.5 恢复期护理 |
(6)周仲瑛教授辨治外感热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周仲瑛教授辨治外感热病的学术渊源 |
1 学术渊源 |
1.1 继承祖志精于家学 |
1.2 经典探微深思熟记 |
1.3 教学相长融会新知 |
1.4 临证实践探索发挥 |
2 小结 |
第二部分 周仲瑛教授外感热病相关文献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数据库选择 |
3 检索方法和分析方法 |
4 结果 |
4.1 各数据库检索周仲瑛教授相关文献数量 |
4.2 各数据库检索周仲瑛教授相关外感热病文献数量 |
4.3 外感热病文献发表时间分布情况 |
4.4 周仲瑛教授外感热病相关文献署名情况对比 |
4.5 周仲瑛教授相关外感热病文献署名是否为第一作者对比 |
4.6 周仲瑛教授相关外感热病文献署名排名情况分布 |
4.7 周仲瑛教授外感热病相关文献类型情况分布 |
4.8 外感热病相关文献各病种分布情况 |
5 讨论 |
5.1 外感热病为主要研究方向 |
5.2 重点进行理论和临床研究 |
5.3 逐步推进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
5.4 理论观点丰富涵盖面广 |
第三部分 周仲瑛教授外感热病主要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 |
1 外感热病的主要学术观点 |
1.1 外感热病有伤寒、温热病和瘟病之分 |
1.2 外感热病主要分为肺系(呼吸系统)和胃系(消化系统)两方面 |
1.3 温、热、火的联系和区别 |
1.4 寒温统一多元辨证 |
1.5 外感热病五大症一热、痉、厥、闭、脱 |
2 外感热病的临证经验 |
2.1 从“三毒”辨治流行性出血热 |
2.2 病毒感染性高热病理中心在气营 |
2.3 清气泄热、凉营解毒法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 |
2.4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理因素为热毒、湿毒、瘀毒 |
3 验案例举 |
3.1 验案一 热毒壅盛,血瘀水停证(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
3.2 验案二 气营两燔、热毒内陷证(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 |
3.3 验案三 暑温气营两燔证(流行性乙型脑炎重型极期) |
3.4 验案四: 气阴两虚、痰瘀内生、清窍失养证(病毒性脑炎恢复期) |
3.5 验案五: 内闭外脱证(重症肺炎、肺系疾病) |
3.6 验案六: 湿热中阻,枢机不和,脾虚胃弱,津气两伤证(肺部感染、胃系疾病) |
3.7 验案七 温邪疫毒内陷,气血两燔,腑实热结,营阴耗伤证(发热原因待查) |
4 讨论 |
4.1 紧扣基本病机 |
4.2 重视病理因素 |
4.3 把握病势演变 |
4.4 探索特异性治法 |
4.5 一法多用和多法并举 |
第四部分 流感双解合剂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研究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对象 |
4 诊断标准 |
4.1 西医诊断标准 |
4.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5 纳入标准 |
6 排除标准 |
7 研究病例的中止 |
8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
9 研究病例的剔除 |
10 治疗方案 |
11 疗效评价 |
12 统计方法 |
13 结果 |
13.1 纳入情况 |
13.2 一般资料对比 |
13.3 证型分布 |
13.4 治疗前病程比较 |
13.5 治疗前体温比较 |
13.6 疗效分析 |
13.7 安全性分析及不良事件 |
14 讨论 |
14.1 流行性感冒病因病机 |
14.2 治法当以表里双解、汗和清下四法联用 |
14.3 流感双解合剂方药分析 |
14.4 疗效分析 |
14.5 安全性分析 |
研究总结 |
1 主要研究结论 |
2 创新点 |
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 周仲瑛教授辨治“无名热”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总结报告 |
附件二 周仲瑛教授外感热病相关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中医学“治未病”理念对埃博拉出血热防治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埃博拉出血热的西医防治 |
2 中医学“治未病”理念对埃博拉出血热防治的启示 |
2.1 远离病源、扶正抗邪———治其未生 |
2.2潜伏危机,早期干预—治其未发 |
2.3 睹始知终, |
2.4 病后调养,谨防复发———治其未复 |
3 结语 |
(8)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64例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 |
1.3发病季节与地域: |
2 研究方法 |
3 护理要点及措施 |
3.1 发热期: |
3.2 低血压休克期: |
3.3 少尿期: |
3.4 多尿期: |
3.5恢复期: |
4 讨论 |
(9)埃博拉出血热的中医防治策略构思(论文提纲范文)
1 埃博拉出血热的病因病性及中医疾病学分类 |
2 中医传变规律及防治方措施 |
2.1 潜伏期 |
2.2 发病后各期的中医防治策略 |
2.2.1 初期 |
2.2.2 极期 |
2.2.3 恢复期 |
3 备选方药推荐及使用注意 |
(10)流行性出血热35例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结果 |
2 护理 |
2.1 心理护理 |
2.2 病情观察 |
2.3 各期的护理 |
四、谨防流行性出血热(论文参考文献)
- [1]秋季驻训,谨防传染病[J]. 许志伟,巩志丹,刘璇. 解放军健康, 2021(05)
- [2]秋冬出血热多发 护理措施要记牢[J]. 杨中英. 家庭科技, 2020(11)
- [3]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控制研究现状[J]. 张亚萍,王文英,李莉莉,刘增加,韩雪玲.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20(04)
- [4]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媒介角色研究[D]. 黄馨. 广西大学, 2020(07)
- [5]1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护理体会[J]. 董梦迪,初静.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21)
- [6]周仲瑛教授辨治外感热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研究[D]. 郑志攀.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11)
- [7]中医学“治未病”理念对埃博拉出血热防治的启示[J]. 邹国蓉,左强,邱艺俊,褚庆民,方俊锋. 中国中医急症, 2015(06)
- [8]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64例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J]. 李若云.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15(01)
- [9]埃博拉出血热的中医防治策略构思[J]. 尹周安,贺圆圆,袁振仪,龙玲,罗成宇. 中医药导报, 2014(10)
- [10]流行性出血热35例护理体会[J]. 于春艳,高雪.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