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连接管式光电液位传感器

一种新型连接管式光电液位传感器

一、一种新型连通管式光电液位传感器(论文文献综述)

裴辉辉[1](2020)在《基于强度调制的蝴蝶形光纤传感器挠度监测系统》文中研究指明挠度变形是桥梁等受弯构件在受力或遭受非均匀温度变化产生弯曲变形时,沿构件横截面轴线在垂直于轴线方向上的线位移。它能够直接反应桥梁构件的受力状况,是评估桥梁结构健康状态,分析桥梁潜在损伤的关键指标。无论是在桥梁建设过程中还是成桥稳定运营阶段,挠度监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现有挠度监测方法的局限性和当代桥梁挠度长期监测的新要求,研发适用于桥梁动态挠度长期实时监测的传感技术与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实用价值和学术研究意义。在本文中,作者首先探讨了挠度监测的研究背景与意义,总结了几种常见的挠度监测方法的优缺点。在系统的介绍光纤传感器及塑料光纤的基础上,尝试选用导光能力、韧性、抗干扰能力以及稳定性都非常优异的塑料光纤作为传感元件,设计并制造了一种基于强度调制原理的蝴蝶形光纤位移传感器,并以此搭建多点分布、实时在线的挠度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蝴蝶形传感元件几何形状的变化感知待测点位移状态,利用光功率计测量传感元件的几何形状变化,并传输到远程连接的计算机中,实现桥梁挠度的实时在线多点同步监测。该系统为桥梁挠度的长期稳定测量提供一种更加简单易行、稳定可靠且成本较低的解决方案。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包括:(1)介绍了光纤传输的基本理论,重点分析了光纤宏弯损耗原理和光功率调制原理,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种蝴蝶形塑料光纤传感元件,随后利用与传感元件几何形状相似的四叶玫瑰曲线推导出光功率损耗与位移之间的数学关系式。(2)然后利用光源、光功率计、传感元件等设备搭建并制造了蝴蝶形光纤位移传感器,并对其进行位移标定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在位移0-60mm范围内光功率损耗与理论公式的拟合曲线相关系数超过0.99,拟合效果良好,传感器初始测量精度3.63%,输出分辨率4.12%。此外,传感器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初始宽度D=12cm、纤芯直径d=1mm的蝴蝶形塑料光纤传感元件的稳定性和工作性能最好。在正常工作环境(温度-5℃~55℃、湿度30%~85%)下,传感元件工作稳定性、适应性较好。(3)最后将蝴蝶形光纤位移传感器安装在简支梁待测点,通过输出光功率变化检测挠度变形的发生及趋势,并与LVDT和有限元计算结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三者测量结果基本相近,最大绝对误差仅为1.5mm,最大相对误差为3.64%,小于桥梁工程挠度测量误差5%的要求。

曾攀[2](2019)在《在役大跨径梁桥挠度监测与结构运营状态分析的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跨径梁桥在运营中过程中的梁体开裂和长期下挠等问题,影响到这类桥型的正常运营与维修管养。一方面需要从设计、施工、运营等角度深思引发上述病害的原因,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对结构进行跟踪评估的监测系统,以实时掌握结构状态并避免突发性损伤和垮塌。挠度是反映结构状态的最直观指标,对桥梁在运营荷载作用下的挠度进行监测和分析非常重要。本文研究了大跨径梁桥的动挠度连通管法监测技术、动挠度信号分离方法、挠度效应的移动荷载识别理论和分离挠度的结构状态分析方法,并将这些方法应用于某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中,试图形成面向大跨径梁桥基于挠度的监测技术、数据解析、荷载评估和状态分析的方法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包括:(1)研究了基于压力场连通管的桥梁挠度监测关键技术:首先,研究基于压力场连通管法的桥梁动挠度测量理论,引入水锤理论分析管道粘滞阻尼特性及其对管道流体压强的影响,参数化研究管道设计等参数对其影响;其次,建立了基于压力场连通管法的桥梁挠度试验模型,分析了连通管法对静挠度和动挠度的监测效果,并通过模型试验验证了桥梁振动对连通管法挠度监测的影响;最后,研究了连通管系统的布设对于动挠度测试影响以及精度改进措施,分别获得了连通管台阶布置及测点离弯管区域的若干有意义建议。研究表明:连通管法在静挠度和动挠度监测上与位移计测试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连通管法的测试准确性;结构振动对连通管压力采集具有很大影响,特别是斜置的管道,通过理论推导修正的方式可以较好地消除结构振动的影响,并得到了模型试验验证;采集结构动挠度与管道台阶无关,但在弯管1.5m范围内影响显着,实际工程的连通管布设中需要注意这些问题以便获取准确的挠度测试结果。(2)提出了基于联合字典的桥梁挠度稀疏分离方法:首先,提出在考虑各种挠度信号特征的基础上生成原子,结合稀疏正则化模型构造联合字典,并通过字典原子重建各种挠度信号,建立方法体系实现混合信号的时域分离;其后,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所提方法对于动挠度车辆效应、温度效应和长期效应的分离效果,并参数化研究了噪声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联合字典动挠度分离方法具有很好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分析方法具有较好的抗噪性,为桥梁动挠度的有效分离提供了保障,联合字典能更好地兼顾各类信号特征,相比于单一字典,在应用上更具灵活性。(3)提出了基于蜻蜓算法和监测挠度的桥梁移动荷载识别方法:首先,将车辆荷载和入桥时间同时考虑为待优化变量,通过对比桥梁实际挠度和计算挠度之间的差异建立优化识别问题,并引入蜻蜓算法展开求解,建立方法体系;其次,通过简支梁和连续梁的数值算例对所提方法进行了验证,并研究了路面不平整度和噪声对识别结果的影响;最后,基于某桥的跑车试验和跳车试验,将本方法应用其中以根据实测挠度反演车辆荷载。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蜻蜓算法的桥梁移动荷载识别具有很好的准确性和效率,可以同时识别车辆入桥时间和车辆荷载大小,识别方法在不同噪声等级和路面粗糙度下均具有准确的识别效果,工程案例显示本方法对跑车试验中重车荷载和入桥时间的识别误差在3%,应用效果良好。(4)提出了基于D-S证据理论和桥梁分离挠度的结构状态分析方法:首先,建立了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大跨径桥梁微观车流模拟方法,融合了智能驾驶员跟驰模型、可接受间距换道模型、等效动力轮载方法等,用于分析随机车流与桥梁耦合振动下的挠度特点,并建立挠度车辆荷载效应的分级预警方法;其次,通过有限元分析和文献调研分别建立了挠度温度效应和挠度长期效应的分级预警方法;最后,将D-S证据理论应用于挠度分离效应的结构状态分析中,解决多源信息融合与冲突问题,形成了结构状态分级评价体系。所提出的结构状态分析方法能够充分利用监测挠度的各种分离效应成分,充分利用D-S证据理论在多源信息冲突融合中的优势,亦实用于其他桥梁体系的状态分析。(5)将上述方法体系应用于实际工程中,以某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的挠度监测为案例,评估了连通管法的实际工程测试效果与精度,分析了联合字典方法在动挠度效应分离中的效果和准确性,细化了基于D-S证据理论的结构状态分级评价方法的应用过程。研究表明:在本工程中连通管法测试挠度与人工水准测量结果具有较好的吻合,验证了连通管法的工程实施效果;挠度分离算法可以较好的筛选车辆效应、温度效应和长期效应,结合背景桥梁近三个月的挠度监测数据分析了结构状态,发现结构状态整体良好。

朱世峰,朱慈祥[3](2019)在《基于压力差测试的竖向位移实时监测方法》文中研究指明针对目前广泛采用的液位连通管式位移测量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分析了连通管两端液面面积比、管道摩擦力对竖向位移测量精度的影响的基础上,阐述了基于压力差测试竖向位移的原理及测试系统的实现方法,研发了基于压力差测试的竖向位移测量系统,实现了竖向位移的实时、远程、精确测量。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位移测量技术及其设备具有优于0.1mm的测量分辨率和较高的灵敏度,可适用于工程中多种结构的竖向变形量测,并在桥梁荷载试验时挠度测量中得到了成功应用,验证了其具有多点同步实时测量、布设及操作便捷、低成本等优点。结合一些工程问题,探索性提出了改进方向并进行了方案设计。

王金齐[4](2018)在《基于塑料光纤光通量变化的连通管式挠度监测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桥梁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是结构刚度的直接反映,荷载与环境的作用、结构材料的变异均可以通过挠度表现出来。挠度是桥梁设计、检测以及监测中重要的控制性指标,所以桥梁挠度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现有桥梁挠度长期监测技术的局限性以及长期在线实时监测的巨大挑战,打破现有技术瓶颈,研发新型挠度监测技术为桥梁长期监测服务,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与工程实用价值。本文首先分析了桥梁长期挠度监测的研究背景及意义,介绍已有桥梁挠度监测技术理论及优缺点,总结了目前挠度长期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在系统介绍光纤传感器及塑料光纤的基础上,尝试采用韧性、耐久性以及稳定性都很优异的塑料光纤作为传感元件,研发基于塑料光纤光通量变化的连通管式挠度长期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塑料光纤中光通量的变化来感知液位的高低变化,利用光电转换装置将其转化为电信号,通过对电信号的测量实现连通管挠度的自动监测。该系统不仅为桥梁挠度的长期监测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同时也是基于全桥光纤传感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包括:1.分析了塑料光纤产生损耗的原因,并介绍了光纤损耗理论及其在传感方面的应用,推导了基于纵向光纤间距与光强损耗之间的关系式,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光通量变化的塑料光纤液位传感元件;2.设计并制作了塑料光纤液位传感元件,制作过程采用热切法切割光纤,以保证光纤切割端面的平整度;采用U型玻璃管对塑料光纤定型,并可将光纤与待测液体隔离,提高了传感器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将传感区域置于内壁光滑的塑料管内,确保了U型光纤的上下移动能准确反映液面的升降;3.对设计的塑料光纤传感元件进行了液位测量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元件在20mm液位测量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度,其相关系数在0.98以上,灵敏度为0.44d B/mm。对传感元件结构参数进行分析,可知塑料光纤的芯径D越小,光纤之间间隔个数n越多,传感元件的灵敏度越高。通过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液位测量实验,验证了该传感元件具有较好的温度适应性和稳定性;4.将塑料光纤液位传感元件嵌入连通管装置中,搭建了用于简支梁的塑料光纤挠度监测系统,并与现有的LVDT传感器进行挠度测量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二者测量结果基本一致,相对误差在3%以内,可以满足工程测量要求。

朱世峰[5](2017)在《液—气联动差压连通管式桥梁竖向位移监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依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桥梁结构行为演化理论与安全监测方法研究(2012CB723305)”和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科研开发项目“液-气耦合压差式桥梁挠度仪的研制及产品开发(K2009-35)”,针对目前广泛采用的液位连通管式位移测量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测量系统的改进技术,开展了相应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在分析多种开放式连通管液位获取方法适用性的基础上,根据管内流体的几何、物理及平衡条件,研究了计入液体粘性和两端竖管倾角等多因素的液位连通管内流体动力学特性,探讨了其对位移测量结果的影响规律。(2)针对液位连通管位移测量存在的液体流动造成能量摩阻损失、易受测点处倾角影响、量程的设备尺寸效应以及环境适应性较差的问题,提出将连通管竖管端部封闭一定体积气体的液-气联动差压连通管竖向位移测量方法,开展了多种构造方式下的差压-位移转换原理和位移测量适应性研究;进行了系统软硬件设计,完成了可行性和适用性试验研究,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3)自主设计并制作了液-气联动差压连通管竖向位移测量系统动静态性能试验平台,结合有限幅值浅水重力波理论和流体力学理论,研究了被测桥梁主梁三向振动对位移监测系统静动力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4)采用理论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位移测量系统的水平管内液体中的气泡、测区海拔及纬度、液体密度、系统温度效应和自然风场对位移监测结果的影响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5)针对人为因素导致液面初始高度偏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提出在竖管一定高度对称设置可开闭式溢流口进行液位控制的方法;针对挠度长期监测时基准液位蒸发后自动补偿的问题,提出基准液位自动补偿改进方法;针对大高差结构小变形的高精度自动监测难题,提出对称封闭式液-气联动差压连通管测量方法;开展了相应理论研究和系列试验验证工作。(6)将改进后的液-气联动差压连通管竖向位移测量系统应用于多座大型实体桥梁的短期竖向位移测量和长期挠度监测,并与既有测量方法和设备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本位移测量系统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工程环境适应性。

朱世峰,汪正兴[6](2015)在《液气耦合式结构竖向位移测量系统精度及误差分析》文中认为为实现桥梁挠度等结构竖向位移的精确、快速测量,研发了一种基于液气耦合连通管的结构竖向位移测量系统,以液体为水的系统为例,对其测量精度及误差的参数影响性进行理论分析。理论分析表明:系统理论测量精度可达0.01mm;当水的温度在060℃变化时,其密度变化使位移测量值与实际值产生偏差,最大相对误差为1.678%;密闭气体的温度变化与其导致的位移测量误差之间呈非线性关系,位移测量误差随温差增加而增大,随密闭气体体积的增大而增大,随基准温度升高而减小;在我国范围内,纬度变化引起的系统测量最大相对误差为0.094%;当海拔高度在1 000m范围内,由海拔变化引起的系统测量最大相对误差为0.031 4%。试验和某千米级悬索桥工程应用实例表明:在短期测试时该系统具有0.1mm级的精度,可连续实时测量且操作便捷。

朱世峰,周志祥,吴海军[7](2015)在《基于MEMS的数字压力传感器在竖向位移测量中的应用》文中提出为实现结构竖向位移的便捷、高精度、远程实时测量,开发了一种基于连通管技术和MEMS技术的结构竖向位移测量系统,阐述了封闭差压连通管式位移测量原理及测试模块的实现。重点从稳定性、可靠性角度分析了封闭差压连通管式位移传感器的应用性能,并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位移测量技术及其设备具有优于0.1mm的竖向位移测量分辨率和较高的灵敏度,长期稳定性0.3 mm,能够满足日常工程测量和在线长期监测项目中的竖向位移测量需求。在桥梁静载试验时的主梁挠度测量中实际应用验证了该系统具有实时测量、布设及操作便捷、低成本等优点。

胡顺仁[8](2014)在《基于SVM的挠度测量系统自适应修正方法》文中认为修复和更换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传感器会造成监测数据出现前后不一致性问题,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文中以桥梁结构状态监测系统中常用的连通管挠度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监测系统中一个重要监测指标——挠度为研究目标,在分析了连通管光电挠度系统工作原理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挠度测量系统自适应修正方法,该方法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挠度数据出现的前后不一致性问题,而且还不受温度及工况的限制,其自适应性和精度都得以提高,该方法在重庆市菜园坝长江大桥结构状态监测系统得以成功验证。

吴军,陈伟民,章鹏[9](2010)在《高层建筑倾斜度实时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高层、超高层的倾斜度监测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传统倾斜度监测方案需要人工观测,不能实现在线实时监测,因此设计一种能够长期实时在线监测的方案是有现实意义的。基于光电传感器和连通管原理,结合现代化通信技术,提出了一种自动化监测系统,可实现高层建筑倾斜度的远程在线实时监测。实践证明,系统可达到0.1°的精度、0.4秒的响应速度,完全可满足高层结构倾斜度监测的实际要求。

张亮,陈伟民,章鹏,刘纲,祁仁俊[10](2009)在《菜园坝长江大桥荷载试验中的全桥线形测量》文中研究指明对于大跨径桥梁而言,在荷载试验中获得全桥的线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为了突破全站仪无法获得全桥所有测点挠度数据的缺陷,采用测量精度为毫米级的连通管法挠度监测系统来实现桥梁挠度的多点同步测量,从而获得全桥的相对线形;通过菜园坝长江大桥的荷载试验,结果证明了系统的正确、可行性。

二、一种新型连通管式光电液位传感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新型连通管式光电液位传感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强度调制的蝴蝶形光纤传感器挠度监测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现有挠度监测方法及研究现状
    1.3 光纤传感器研究现状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1.3.1 光纤传感器概述
        1.3.2 光纤传感器的组成及基本原理
        1.3.3 光纤传感器的分类
        1.3.4 光纤传感器在工程结构中的应用
    1.4 塑料光纤及其特点
        1.4.1 塑料光纤概述
        1.4.2 塑料光纤的特点及应用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蝴蝶形光纤传感器的基本理论
    2.1 光纤传输的基本理论
        2.1.1 光纤中光线传播的几何条件
        2.1.2 光纤传输损耗理论
        2.1.3 光功率传感器的原理及分类
    2.2 蝴蝶形光纤的传感原理和数学模型计算
        2.2.1 蝴蝶形光纤的传感原理
        2.2.2 传感元件的数学计算模型及公式推导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蝴蝶形传感器的设计与参数分析
    3.1 传感器的整体设计
    3.2 传感器构件的制作
    3.3 蝴蝶形光纤传感器位移标定实验
    3.4 影响光纤传感器性能因素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蝴蝶形光纤传感器挠度监测系统
    4.1 蝴蝶形光纤传感器挠度监测系统的设计及搭建
    4.2 挠度监测实验及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工作与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2)在役大跨径梁桥挠度监测与结构运营状态分析的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与发展动态
        1.2.1 桥梁动挠度监测技术
        1.2.2 桥梁动挠度的数据处理
        1.2.3 基于挠度的荷载识别方法
        1.2.4 基于挠度的结构安全评估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关键技术问题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大跨径梁桥的挠度监测技术研究
    2.1 连通管压力场理论分析
        2.1.1 重力与振动加速度作用下的连通管压力场作用机理
        2.1.2 基于水锤模型的管壁粘滞作用耦合4-方程
        2.1.3 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连通管作用机理
        2.1.4 基于ALE法的连通管水锤效应的数值算法
        2.1.5 连通管动态特性数值模拟分析
    2.2 基于压力场连通管法的桥梁挠度监测试验模型
        2.2.1 试验模型总体概述
        2.2.2 试验设备参数
        2.2.3 试验过程及数据采集
    2.3 基于压力场连通管法的挠度测量效果评价
        2.3.1 静载试验下挠度测量效果评价
        2.3.2 自由振动下动挠度测量效果评价
    2.4 结构振动对动挠度测量影响及精度改进
        2.4.1 试验验证
        2.4.2 结果分析
    2.5 连通管布设对动挠度测量影响及精度改进
        2.5.1 连通管弯管高差对挠度测量影响分析
        2.5.2 连通管弯管区域对挠度测量影响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联合字典的桥梁动挠度稀疏分离
    3.1 挠度信号分析
    3.2 稀疏表示基本概念
        3.2.1 信号稀疏表示
        3.2.2 联合字典
    3.3 基于联合字典的桥梁动挠度稀疏分离
        3.3.1 车辆引起动动挠度分离
        3.3.2 温差效应与长期挠度稀疏分离
        3.3.3 桥梁动挠度稀疏分离基本流程
    3.4 数值案例验证
        3.4.1 算例概述
        3.4.2 方法验证
        3.4.3 模型影响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动挠度和蜻蜓算法的桥梁移动车辆荷载识别
    4.1 车辆荷载识别的理论概述
    4.2 蜻蜓算法基本理论
    4.3 基于蜻蜓算法的车辆荷载识别方法
        4.3.1 移动荷载作用下的桥梁振动分析
        4.3.2 移动荷载识别的控制方程
        4.3.3 基于蜻蜓算法的桥梁移动车辆荷载识别
    4.4 数值算例验证
        4.4.1 简支梁数值案例
        4.4.2 连续梁数值案例
        4.4.3 讨论分析
    4.5 工程案例应用
        4.5.1 工程概况
        4.5.2 桥梁有限元模型建立与修正
        4.5.3 移动荷载识别方法验证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分离挠度与D-S证据理论的桥梁结构状态分析
    5.1 基于随机车流-桥耦合振动的挠度特性
        5.1.1 车辆与桥梁耦合振动方程
        5.1.2 大跨径桥梁随机车流模拟
        5.1.3 挠度车辆荷载效应的预警指标
    5.2 大跨径梁桥长期下挠特性
    5.3 大跨径梁桥温度变形特性
    5.4 基于D-S证据理论的桥梁结构性能评估
        5.4.1 D-S证据理论及其评估流程
        5.4.2 基于监测挠度的D-S证据理论桥梁评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大跨径梁桥动挠度监测与状态分析的工程应用
    6.1 工程概述
    6.2 动挠度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桥验证
        6.2.1 监测系统的总体架构
        6.2.2 监测系统设计的关键问题
        6.2.3 实桥挠度监测系统的建设
        6.2.4 挠度监测精度的对比验证
    6.3 基于监测数据的动挠度信号分离
        6.3.1 数据预处理
        6.3.2 桥梁动挠度分离
    6.4 基于D-S证据理论的桥梁评估
        6.4.1 随机车流作用下桥梁挠度变形
        6.4.2 长期下挠的分级预警值及其BPA
        6.4.3 桥梁温度荷载的挠度效应及其BPA
        6.4.4 基于监测挠度的桥梁结构性能综合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基于塑料光纤光通量变化的连通管式挠度监测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现有挠度监测方法及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塑料光纤传感器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1 引言
    2.2 光纤传感器概述
        2.2.1 光纤传感器的组成及基本原理
        2.2.2 光纤传感器的分类
        2.2.3 光纤传感器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2.3 塑料光纤及其应用
        2.3.1 塑料光纤概述
        2.3.2 塑料光纤的分类
        2.3.3 塑料光纤的特点及应用
    2.4 塑料光纤在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塑料光纤液位传感元件设计及实验
    3.1 引言
    3.2 光纤损耗理论
        3.2.1 连接损耗
        3.2.2 弯曲损耗
    3.3 塑料光纤液位传感元件工作原理
    3.4 塑料光纤液位传感元件的设计与制作
        3.4.1 传感元件整体设计
        3.4.2 传感元件制作
    3.5 塑料光纤液位传感元件实验与分析
        3.5.1 液位测量实验
        3.5.2 传感元件结构参数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连通管式塑料光纤挠度监测系统
    4.1 引言
    4.2 连通管式塑料光纤挠度监测系统设计
    4.3 挠度测量实验及结果分析
        4.3.1 实验方案
        4.3.2 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工作及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5)液—气联动差压连通管式桥梁竖向位移监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桥梁的安全监测方法
        1.1.1 桥梁安全监测的意义
        1.1.2 桥梁安全监测系统构成
    1.2 主要监测传感原理
        1.2.1 环境参数及荷载输入监测
        1.2.2 结构动力参数监测
        1.2.3 结构静力参数监测
    1.3 竖向位移测量研究现状
        1.3.1 竖向位移短期测量方法
        1.3.2 竖向位移长期监测方法
        1.3.3 挠度监测的工程应用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液-气联动差压连通管竖向位移测量方法
    2.1 既有连通管位移测量方法
        2.1.1 液位连通管位移测量
        2.1.2 半封闭式连通管位移测量
        2.1.3 测点处倾角对测量的影响
    2.2 提高连通管位移测量精度的探讨
        2.2.1 理论精度分析
        2.2.2 连通管内液体的比选
        2.2.3 结构位移特性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2.3 液-气联动差压连通管竖向位移测量原理
        2.3.1 半封闭式差压-位移转换原理
        2.3.2 Ⅰ型-封闭式差压-位移转换原理
        2.3.3 Ⅱ型-封闭式差压-位移转换原理
        2.3.4 Ⅲ型-封闭式差压-位移转换原理
    2.4 不同封闭方式及环境下的位移测量适应性
        2.4.1 半封闭式系统的适应性
        2.4.2 全封闭式系统的适应性
        2.4.3 连通管布置方式对位移计算的影响
        2.4.4 竖管容许倾角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振动对液-气联动差压连通管竖向位移测量的影响
    3.1 桥梁挠度测量的性能需求
        3.1.1 风荷载下的挠度测量需求
        3.1.2 结构安全评估的挠度测量要求
        3.1.3 移动荷载识别对桥梁挠度测量的要求
    3.2 管内液体振荡对液-气联动差压连通管竖向位移测量的影响
        3.2.1 横桥向振动的影响
        3.2.2 竖桥向振动的影响
        3.2.3 顺桥向振动的影响
    3.3 振动环境下的连通管内液体压强分布规律
        3.3.1 振动环境下的连通管内液体压强分布
        3.3.2 液体压强分布求解方法
    3.4 液-气联动差压连通管竖向位移测量系统的适用范围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液-气联动差压连通管竖向位移测量误差分析与修正
    4.1 环境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4.1.1 液体密度的温度相关性
        4.1.2 差压传感器的温度效应
        4.1.3 半封闭/封闭系统的温度效应
        4.1.4 基于数据预压缩-迭代改进核函数的温度补偿
    4.2 管内气泡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4.2.1 管内气泡的影响机理分析
        4.2.2 管内气泡影响的试验研究
    4.3 测区重力加速度的影响
        4.3.1 测区纬度的影响
        4.3.2 测区海拔的影响
    4.4 连通管压力-形变效应的影响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液-气联动差压连通管竖向位移监测系统设计与验证
    5.1 液-气联动差压连通管竖向位移监测系统设计
        5.1.1 系统硬件构成
        5.1.2 系统测量算法与程序实现
    5.2 系统的准确性与重复性验证
        5.2.1 准确性试验
        5.2.2 重复性试验
    5.3 系统的稳定性验证
        5.3.1 温度稳定性试验
        5.3.2 外界干扰的影响
        5.3.3 “U”型单连通系统稳定性测试
        5.3.4 总管并联式系统的各测点相互影响试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液-气联动差压连通管在实桥中的应用研究
    6.1 竖向位移监测/测量的工程应用概况
    6.2 基准液位自动补偿的改进方法
        6.2.1 基准液位自动补偿的改进方法
        6.2.2 试验验证
    6.3 大高差结构的小变形测量方法
        6.3.1 实际问题与解决方法
        6.3.2 试验验证
    6.4 短期竖向位移测量的工程应用
        6.4.1 桥梁静载试验挠度测量
        6.4.2 基桩承载力试验位移测量
        6.4.3 钢混结合段受载变形测量
    6.5 长期竖向位移测量的工程应用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6)液气耦合式结构竖向位移测量系统精度及误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液气耦合式结构竖向位移测量系统
    2.1 系统组成
    2.2 测量原理
3 测量精度分析
4 测量误差的参数影响性分析
    4.1 温度对系统测量误差的影响
        4.1.1 液体密度温度效应
        4.1.2 密闭气体温度效应
    4.2 重力加速度对系统测量误差的影响
5 试验研究
6 工程应用
7 结 论

(7)基于MEMS的数字压力传感器在竖向位移测量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封闭式差压连通管位移测量原理
2差压连通管位移测试模块的实现
    2.1差压传感器
    2.2测试模块的实现
3位移测试系统稳定性分析
4位移测试系统可靠性试验
5在桥梁挠度测量中的应用
6结论

(8)基于SVM的挠度测量系统自适应修正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连通管式挠度测量系统
2 挠度修正模型
    2.1 挠度数据修正的必要性
    2.2 支持向量机模型
    2.3 挠度修正值的求取
3 实验仿真
4 结束语

(10)菜园坝长江大桥荷载试验中的全桥线形测量(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基于连通管的主梁线形测量技术
    1.1 连通管原理
    1.2 连通管挠度测量系统
2 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荷载试验中全桥相对线形的实际监测
    2.1 连通管式光电挠度监测系统现场设计
    2.2 荷载试验结果与分析
3 结语

四、一种新型连通管式光电液位传感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强度调制的蝴蝶形光纤传感器挠度监测系统[D]. 裴辉辉.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2]在役大跨径梁桥挠度监测与结构运营状态分析的关键技术研究[D]. 曾攀.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3]基于压力差测试的竖向位移实时监测方法[A]. 朱世峰,朱慈祥. 2019世界交通运输大会论文集(下), 2019
  • [4]基于塑料光纤光通量变化的连通管式挠度监测系统[D]. 王金齐. 合肥工业大学, 2018(01)
  • [5]液—气联动差压连通管式桥梁竖向位移监测方法研究[D]. 朱世峰. 重庆交通大学, 2017(01)
  • [6]液气耦合式结构竖向位移测量系统精度及误差分析[J]. 朱世峰,汪正兴. 世界桥梁, 2015(02)
  • [7]基于MEMS的数字压力传感器在竖向位移测量中的应用[J]. 朱世峰,周志祥,吴海军.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
  • [8]基于SVM的挠度测量系统自适应修正方法[J]. 胡顺仁.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2014(11)
  • [9]高层建筑倾斜度实时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 吴军,陈伟民,章鹏. 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 2010
  • [10]菜园坝长江大桥荷载试验中的全桥线形测量[J]. 张亮,陈伟民,章鹏,刘纲,祁仁俊. 工程勘察, 2009(04)

标签:;  ;  ;  ;  ;  

一种新型连接管式光电液位传感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