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孔图案各点坐标的确定

斜孔图案各点坐标的确定

一、斜配孔型各点坐标的确定(论文文献综述)

殷璟,胡如夫,陈春梅[1](2021)在《球扁钢的矫直角及轴向矫直解析模型》文中提出球扁钢是重要的船用型钢,其截面不对称造成轧制冷却后严重的内应力弯曲,需要在专用矫直机上进行双向同矫,但矫直规程基本依赖技术人员的经验,调试周期长、成本高。为了提高球扁钢的矫直精度和效率,研究了球扁钢矫直角的范围及作用,并基于小曲率平面弯曲弹复理论建立了球扁钢轴向矫直解析模型,用于快速计算球扁钢轴向矫直回弹后的曲率及矫直力,进而制定球扁钢的轴向矫直规程。现场实验结果证明球扁钢轴向矫直解析模型的精度可以满足工程应用的需要,为球扁钢矫直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勇[2](2019)在《小跨高比超高韧性混凝土连梁抗震性能研究》文中提出在剪力墙、核心筒等高层结构中,连梁起着传力以及耗散地震能量的作用,其刚度、强度和延性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有重要的影响。在实际结构设计过程中,受洞口尺寸的限制和结构刚度的需求,钢筋混凝土连梁经常出现小跨高比的现象,其名义剪应力较大,易发生脆性破坏。普通配筋混凝土连梁在地震作用下容易发生对角斜拉破坏以及剪切滑移破坏,延性较差,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对角斜筋混凝土连梁由于对角斜筋的抗剪效率较高,延性较好,但其存在钢筋配置过多,施工困难等问题,并且对连梁截面宽度要求较高。为了改善小跨高比连梁的受力性能,本文采用工程用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简称ECC)作为连梁基体,其具有高延性、拉伸应变硬化以及多缝开裂的特征。ECC相对于普通混凝土具有更高的受剪承载力,可以减少对角斜筋的用量,斜筋端部可以做成水平状伸入墙肢,易于装配化施工。对8个小跨高比ECC连梁试件和1个混凝土连梁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通过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对ECC连梁的抗震性能以及震后可修复性进行了探究。本文研究工作如下:(1)提出一种预估连梁在地震作用下最大转角需求的计算方法。根据结构的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及设计地震分组得到其对应的位移反应谱,选取12栋剪力墙结构,推导出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计算公式。设计了42个剪力墙结构算例,依次变化连梁跨高比及墙肢长度,对其进行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连梁最大转角需求与连梁跨高比存在二次多项式变化关系,与连梁两侧墙肢中心距和连梁跨度的比值呈线性变化关系,提出了连梁在大震下最大转角需求计算公式。选取四栋实际结构对所提的预估公式进行了验证,表明该公式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2)收集了41根普通配筋混凝土连梁和41根对角斜筋混凝土连梁试验数据,建立小跨高比混凝土连梁剪切试验数据库。采用桁架-拱模型,考虑桁架模型与拱模型的变形协调关系,以及延性对承载力的影响,分别推导出普通配筋混凝土连梁和对角斜筋混凝土连梁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基于钢筋混凝土连梁剪切试验数据库,考虑纵筋特征值、箍筋特征值、跨高比以及对角斜筋特征值的影响,推导出连梁破坏转角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普通配筋混凝土连梁和对角斜筋混凝土连梁的恢复力模型,并进行了验证,为混凝土连梁的抗震性能化设计提供基础。(3)进行了7个对角斜筋ECC连梁、1个普通配筋ECC连梁和1个对角斜筋混凝土连梁试件的拟静力加载试验,试验变化参数为配筋形式,配箍率、对角斜筋配筋率、基体材料、纤维种类以及连梁与墙肢的连接方式,分析了各连梁试件的破坏模式、滞回曲线、位移延性、刚度退化以及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配箍率及对角斜筋配筋率的提高,连梁的承载力及延性逐渐增大。基体采用ECC可以提高连梁的受剪承载力和延性,减小破坏时的损伤程度,易于震后修复。相对于PVA纤维,采用PE纤维作为基体材料可以提高连梁的强度、刚度、延性及耗能能力,减小对角斜筋用量,利于装配化施工。对角斜筋ECC连梁相对于普通配筋ECC连梁具有更高的承载力、延性及耗能能力。ECC连梁与墙肢采用灌浆套筒连接时,具有同样优异的抗震性能,但需要在连梁与墙肢连接处添加U型筋,以增强连接性能。(4)基于ECC材料特性,修正了MCFT理论中的平均应力应变关系和局部应力平衡方程,当连梁开裂后,考虑了纤维在斜裂缝中的桥接作用。小跨高比连梁的受剪承载力计算需要考虑拱效应影响,考虑桁架模型与拱模型的变形协调关系,推导了普通配筋ECC连梁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当ECC连梁采用对角斜筋配筋时,基于软化拉-压杆理论,提出一种可以预测对角斜筋ECC连梁恢复力骨架曲线的理论模型。该模型由ECC主拉压杆、对角斜筋和由纵筋以及箍筋组成的次杆组成,可以考虑箍筋对ECC受压性能的影响以及ECC受压和受拉时的软化效应。选取了18个对角斜筋ECC连梁试件,计算结果表明计算骨架曲线和试验结果符合较好。基于建议的理论模型,提出对角斜筋ECC连梁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基于计算结果,给出了对角斜筋、ECC主拉压杆以及次杆承受的剪力随着连梁跨高比的变化规律。(5)提出了对角斜筋ECC连梁剪切铰恢复力模型,对本文对角斜筋ECC连梁试件的滞回曲线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研究了对角斜筋混凝土连梁、钢连梁、型钢混凝土连梁以及对角斜筋ECC连梁四种不同形式连梁在大震下对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选取40根普通配筋混凝土连梁、40根对角斜筋混凝土连梁、16个对角斜筋ECC连梁以及40片混凝土剪力墙的试验数据,分别建立其对应的试验数据库,基于蒙特卡洛模拟对四种构件的易损性进行了分析,并分别给出了其易损性曲线及不同损伤状态对应的修复措施。基于易损性曲线,对连梁及剪力墙在大震下的损伤状态进行评估,并给出建议修复措施。(6)以FEMA P-58的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流程为框架,对剪力墙结构分别采用普通配筋混凝土连梁、对角斜筋混凝土连梁以及对角斜筋ECC连梁的三栋结构进行震后可修复性量化评估。建立三栋结构的性能化模型,对其进行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得到其地震响应。采用增量动力(IDA)分析三栋结构的抗倒塌能力,并给出其倒塌易损性曲线。采用性能评估工具PACT软件,对三栋结构震后可恢复能力进行计算并分析。结果表明:损伤主要集中在顶楼和中部楼层,结构采用ECC连梁可以大幅减少修复成本和修复时间,并减少人员伤亡,震后可恢复能力显着增强。(7)提出了对角斜筋ECC连梁基于震后可修复的设计方法。在结构设计时考虑连肢剪力墙进入塑性,根据连梁易损性曲线,在剪力墙结构达到目标位移角时,确保ECC连梁处于可修复状态内。连梁先于墙肢全部屈服,随后墙肢底部发生屈服,采用能量方法求得基底剪力和侧向力分布,并考虑高阶振型的影响。对连梁以及墙肢底部进行塑性设计并配筋,根据配筋结果计算ECC连梁转角能力,当转角需求小于能力时,认为结构设计满足要求。最后选取结构算例对本文建议计算方法的可靠性进行验证。

范涛[3](2012)在《302不锈钢管件三辊冷轧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冷轧作为管件冷加工的主要手段,尤其对高精度薄壁管成形,其特点是减壁能力强,可显着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薄壁无缝不锈钢管在航空、电子、化学、原子能等工业得到广泛应用,对其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基于LD型三辊冷轧机成形特点和有限元原理,应用大型非线性有限元模拟软件MSC. Marc对302不锈钢管件三辊冷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其研究成果对实际生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包括以下几方面:(1)本文采用有限元软件MSC. Marc,通过对动态接触边界条件、局部坐标控制纯滚动等关键性技术问题的假设和简化处理,建立了302不锈钢管件三辊冷轧弹塑性有限元模型,模拟并分析了轧制过程中变形区金属流动规律、应力应变分布规律并预测了管件损伤裂纹的发生。(2)着重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如进给量、回转角、摩擦系数和开口角对轧制结果的影响。探讨了不同进给量和开口角对轧制力的影响趋势以及回转角对管件变形诱导运动的影响。通过模拟结果的综合分析,获得合理工艺参数,为参数优化提供依据。(3)对轧制后管件表面出现的竹节痕缺陷进行的分析表明优化滑道工作段,比如加长定径段和倒角锥段长度可以有效避免管件竹节痕的出现。同时分析了管材轧制过程中出现的由凸耳形成的轧折缺陷的原因,与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模拟可以有效预测和避免缺陷的产生。(4)根据模拟计算结果中的工艺参数进行实验验证,发现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采用模拟优化后的工艺参数在实验中得到质量较好的成品,研究结果可指导不锈钢管的轧制生产。

刘积成[4](2003)在《H型钢轧制过程中立辊锥角对翼缘宽展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与普通工字钢相比,H型钢具有机械性能和经济性能好以及重量轻等优点,在许多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不断地改善孔型设计和优化轧制规程,达到以最小成本生产出符合客户需求产品之目的,人们对于H型钢轧制中各种轧制因素对轧件变形的影响曾进行过大量的研究。然而尚未见到关于立辊锥角对翼缘宽展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的报道。H型钢轧制是最复杂的材料弹塑性变形过程之一。以前,大多学者对H型钢轧制过程的研究都采用了实验和定性分析的方法。随着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的进步,更为精确地研究轧制中轧件的变形行为成为可能。本文将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法模拟H型钢轧制过程,试图找出立辊锥角对翼缘宽展的影响规律。本文首先调查了H型钢翼缘宽展问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系统阐述了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基本理论,给出了有限元法模拟H型钢轧制过程的操作要点;针对不同立辊锥角的H型钢轧制过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H型钢轧制中轧件金属的变形特征,得到了不同立辊锥角情况下的翼缘宽展规律;最后以铅为材料,采用在试件断面划分网格的方法,对轧件的变形行为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立辊锥角和翼缘宽展的关系,并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二者取得了较好的吻合,从而验证了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法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丁爱玲[5](2002)在《辊弯成型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介绍了辊弯成型产品的特点、国内外冷弯型钢的发展概况、冷弯型钢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情况及其辊弯成型的几种新工艺,即成型辊集中调节的成型机组和柔性冷弯成型机组,并就冷弯型钢再度深加工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简要评述。 本文对各种冷弯型钢的辊弯成型工艺进行了研究,并确定了在辊弯成型过程中变形区的长度、临界弯曲角及成型孔型内金属压力分布,定性分析了确定弯曲角需要考虑的条件和影响临界弯曲半径的各种因素,并以汽车用的等边槽钢为典型零件进行了工艺分析,采用单张非连续生产方式、定点变径成型法计算了各过渡断面尺寸,利用二次反弯原理确定出成型制度,设计出加工该槽钢各道次所用的孔型。

卢国明[6](2002)在《型钢(球扁钢)计算机辅助孔型设计及优化》文中提出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计算机辅助孔型设计技术的发展现状,并根据孔型设计的特点和计算机的功能,比较系统的研究了计算机辅助孔型设计的建立方法。并且讨论了适用于计算机辅助孔型设计系统的高精度数学模型。在孔型设计优化方面,讨论了多种优化设计的目标函数。论文将软件工程的概念引入计算机辅助孔型设计系统中,严格按照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使用VB程序设计语言开发了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球扁钢计算机辅助孔型设计系统。此系统以轧制能耗最小为目标函数,采用动态规划法,在满足咬入条件、轧机强度校核、电机校核等边界条件下优化生成轧制能耗最小的孔型设计方案。优化生成的孔型设计方案自动绘制成孔型图并进行标注,最终可以向AutoCAD绘图软件输出。此外,本系统采用了数据库技术实现了设计方案的版本控制。采用人机对话方式可将设计人员的经验引入设计过程,随时修改设计结果。该系统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可以在Windows95以上版本上运行。并且具有设计迅速,计算精确度高,使用及维护方便的特点,为型钢孔型设计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陶金兰[7](2001)在《斜配孔型各点坐标的确定》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在用线切割机床制做斜配孔型样板时,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方法,推导了常用三种斜配孔型各点坐标的计算公式。

二、斜配孔型各点坐标的确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斜配孔型各点坐标的确定(论文提纲范文)

(1)球扁钢的矫直角及轴向矫直解析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球扁钢的双向同矫工艺
2 球扁钢截面简化及参数化
3 球扁钢的矫直角
4 球扁钢轴向矫直解析模型
    4.1 球扁钢轴向纯弯曲回弹分析
    4.2 球扁钢轴向矫直解析模型的验证
5 结论

(2)小跨高比超高韧性混凝土连梁抗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连梁及连肢剪力墙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连梁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1 连梁抗剪机理分析
        1.2.1.2 普通配筋方案连梁研究
        1.2.1.3 新型配筋方案连梁研究
        1.2.1.4 钢连梁及型钢混凝土连梁研究
        1.2.2 连肢剪力墙结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ECC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ECC材料的提出
        1.3.2 ECC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
        1.3.3 ECC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1.3.4 纤维混凝土连梁研究现状
    1.4 目前存在的问题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1 基于震后可恢复设计的ECC连梁剪力墙结构研究
        1.5.2 主要研究内容
        1.5.3 本文技术路线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二章 大震作用下连肢剪力墙结构连梁最大转角需求分析
    2.1 引言
    2.2 预估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
        2.2.1 位移反应谱的建立
        2.2.2 最大层间位移角计算公式
        2.2.3 各系数取值
        2.2.4 结构自振周期预估
    2.3 大震作用下连梁最大转角需求预估
        2.3.1 算例模型分析
        2.3.2 非线性分析模型
        2.3.2.1 材料本构模型
        2.3.2.2 框架梁、框架柱单元模拟
        2.3.2.3 剪力墙模拟
        2.3.2.4 连梁模拟
        2.3.3 地震波的选取
        2.3.4 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
        2.3.5 连梁最大转角需求计算公式
    2.4 连梁最大转角计算公式验证
        2.4.1 四栋实际建筑结构及弹塑性分析结果
        2.4.2 连梁最大转角计算公式验证
    2.5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三章 小跨高比钢筋混凝土连梁恢复力模型研究
    3.1 引言
    3.2 普通配筋混凝土连梁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3.2.1 现有普通配筋混凝土连梁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3.2.2 小跨高比普通配筋混凝土连梁试验数据库
        3.2.3 普通配筋混凝土连梁受剪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
        3.2.4 普通配筋混凝土连梁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3.2.4.1 桁架模型
        3.2.4.2 拱模型
        3.2.5 位移延性的影响
        3.2.6 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对比
        3.2.7 敏感程度分析
    3.3 对角斜筋混凝土连梁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3.3.1 影响因素分析
        3.3.2 计算公式推导
        3.3.3 计算结果对比
        3.3.4 敏感程度分析
    3.4 普通配筋混凝土连梁破坏转角
        3.4.1 公式推导
        3.4.2 计算公式评估
    3.5 对角斜筋混凝土连梁破坏转角
        3.5.1 公式推导
        3.5.2 计算公式评估
    3.6 典型的恢复力模型
    3.7 普通配筋混凝土连梁恢复力模型
        3.7.1 屈服剪力和屈服转角
        3.7.1.1 屈服剪力的计算
        3.7.1.2 连梁屈服位移角的计算
        3.7.2 峰值剪力及峰值点对应的转角
        3.7.2.1 峰值剪力
        3.7.2.2 峰值点转角
        3.7.3 连梁破坏点对应的剪力及转角
        3.7.3.1 破坏点对应的剪力
        3.7.3.2 破坏点对应的转角
    3.8 对角斜筋混凝土连梁恢复力模型
        3.8.1 屈服剪力和屈服转角的计算
        3.8.1.1 DRCCB屈服剪力
        3.8.1.2 DRCCB屈服转角
        3.8.2 峰值剪力和峰值转角的计算
        3.8.2.1 峰值剪力
        3.8.2.2 峰值剪力对应转角
        3.8.3 破坏点对应的剪力及转角
        3.8.3.1 破坏点对应的剪力
        3.8.3.2 破坏点对应的转角
    3.9 连梁在PERFORM-3D中滞回规则的确定
        3.9.1 能量退化系数α_e
        3.9.2 卸载刚度系数α_s
        3.9.3 强度退化相互作用系数α_(sl)
    3.10 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的对比
        3.10.1 普通配筋混凝土连梁模拟
        3.10.2 对角斜筋配筋混凝土连梁模拟
    3.11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四章 预制小跨高比ECC连梁抗震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目的和任务
    4.3 试验概况
        4.3.1 构件设计
        4.3.2 材料性能
        4.3.3 构件制作
        4.3.4 加载装置及加载方式
        4.3.5 测点布置和数据采集
    4.4 试验现象及构件破坏形态
        4.4.1 试件加载过程描述
        4.4.2 试件破坏分析
    4.5 试验结果分析
        4.5.1 滞回曲线
        4.5.2 骨架曲线
        4.5.3 承载力及位移延性分析
        4.5.4 刚度退化分析
        4.5.5 耗能能力分析
        4.5.6 钢筋应变分析
        4.5.6.1 对角斜筋应变分析
        4.5.6.2 箍筋应变分析
        4.5.6.3 纵筋应变分析
        4.5.7 连梁轴向变形
        4.5.8 连梁剪切变形
    4.6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五章 小跨高比ECC连梁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ECC连梁剪力传递机理
        5.2.1 受压区未开裂ECC剪力传递
        5.2.2 骨料咬合作用
        5.2.3 纵筋消栓作用
        5.2.4 裂缝界面残余拉应力
        5.2.5 箍筋抗剪作用
        5.2.6 混凝土或ECC拱作用
    5.3 普通配筋ECC连梁受剪承载力分析
        5.3.1 基于MCFT理论的ECC连梁抗剪强度计算模型
        5.3.2 基于桁架-拱模型的普通配筋ECC连梁抗剪承载力分析
        5.3.2.1 普通配筋ECC连梁试验数据库
        5.3.2.2 ECC抗剪作用
        5.3.2.3 ECC斜压杆倾角θ_(ec)
        5.3.2.4 ECC平均主拉应变ε_1
        5.3.2.5 基于变角桁架模型的ECC连梁有效剪切刚度
        5.3.2.6 基于拱模型有效剪切刚度
        5.3.2.7 普通配筋ECC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5.4 对角斜筋ECC连梁恢复力骨架曲线
        5.4.1 对角斜筋ECC连梁拉-压杆模型
        5.4.2 恢复力骨架曲线计算模型
        5.4.3 材料本构关系
        5.4.3.1 ECC受拉应力-应变关系
        5.4.3.2 ECC受压应力-应变关系
        5.4.3.3 钢筋应力-应变关系
        5.4.4 对角斜筋ECC连梁骨架曲线计算步骤
        5.4.5 试验验证
        5.4.6 对角斜筋ECC连梁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5.5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六章 不同形式连梁对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影响
    6.1 引言
    6.2 ECC连梁有限元模拟
        6.2.1 普通配筋ECC连梁模拟
        6.2.2 对角斜筋ECC连梁模拟
        6.2.2.1 计算骨架曲线
        6.2.2.2 三折线剪切铰模型
        6.2.2.3 剪切铰模型各点坐标的显式计算公式
        6.2.2.4 恢复力模型
        6.2.2.5 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对比
    6.3 不同形式连梁对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影响
        6.3.1 四种不同形式连梁有限元模拟
        6.3.1.1 对角斜筋混凝土连梁模拟
        6.3.1.2 钢连梁模拟
        6.3.1.3 型钢混凝土连梁模拟
        6.3.1.4 ECC连梁
        6.3.2 连梁剪力墙模拟
        6.3.2.1 连肢剪力墙尺寸及配筋
        6.3.2.2 有限元建模分析
        6.3.2.3 连肢剪力墙破坏模式分析
        6.3.3 原型结构的设计和模拟
        6.3.3.1 对角斜筋配筋混凝土连梁设计
        6.3.3.2 钢连梁设计
        6.3.3.3 型钢混凝土连梁设计
        6.3.3.4 ECC连梁设计
        6.3.3.5 四种不同形式连梁滞回曲线对比
        6.3.3.6 结构建模基本参数
        6.3.4 非线性时程分析
        6.3.4.1 地震波的选取
        6.3.4.2 时程分析结果
    6.4 剪力墙结构在大震下损伤状态评估
        6.4.1 连梁和剪力墙易损性曲线
        6.4.1.1 普通配筋混凝土连梁易损性曲线(L_b/d_b≤2.5)
        6.4.1.2 对角斜筋混凝土连梁易损性曲线(L_b/d_b≤2.5)
        6.4.1.3 剪力墙易损性曲线
        6.4.1.4 对角斜筋ECC连梁易损性曲线(L_b/d_b≤2.5)
        6.4.2 结构在大震下的损伤状态评估及修复
        6.4.2.1 普通配筋混凝土连梁设计
        6.4.2.2 剪力墙肢损伤评估及修复
        6.4.3 连梁损伤评估及修复
    6.5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七章 基于FEMA P-58的ECC连梁剪力墙结构功能可恢复抗震性能评估
    7.1 引言
    7.2 建筑结构地震损失评估方法
        7.2.1 性能评估影响因素
        7.2.2 建筑抗震性能评估类型
        7.2.2.1 基于地震强度的性能评估
        7.2.2.2 基于地震场景的性能评估
        7.2.2.3 基于时间的性能评估
        7.2.3 建筑抗震性能评估流程
        7.2.3.1 集成建筑性能模型
        7.2.3.2 地震风险水准
        7.2.3.3 结构在地震下的响应
        7.2.3.4 结构倒塌易损性分析
        7.2.3.5 建筑结构性能计算
    7.3 剪力墙结构在大震下的地震响应分析
        7.3.1 结构基本信息
        7.3.2 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7.4 基于IDA分析的地震倒塌易损性分析
        7.4.1 增量动力分析(IDA)基本原理
        7.4.2 IDA分析方法的基本步骤
        7.4.3 损伤指标和地震强度指标的选取
        7.4.4 比例系数调幅
        7.4.5 多条IDA曲线统计
        7.4.6 地震动记录选取
        7.4.7 IDA计算结果分析
        7.4.8 倒塌易损性曲线
    7.5 基于FEMAP-58的震后损失抗震性能评估
        7.5.1 PACT软件简介
        7.5.2 三栋结构性能模型建立及地震响应分析
        7.5.2.1 建筑基本信息模型
        7.5.2.2 人口模型管理
        7.5.2.3 构件易损性信息
        7.5.2.4 倒塌易损性
        7.5.2.5 地震响应分析
        7.5.3 震后可修复评估结果
        7.5.3.1 修复成本评估
        7.5.3.2 修复时间评估
        7.5.3.3 人员伤亡评估
    7.6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八章 对角斜筋ECC连梁基于震后可修复的设计方法
    8.1 引言
    8.2 抗震性能目标
        8.2.1 震后可恢复定义
        8.2.2 双肢剪力墙的破坏形态
        8.2.3 抗震性能目标的确定
    8.3 结构震后可修复设计分析
        8.3.1 设计基底剪力
        8.3.2 楼层侧向力分布
        8.3.3 连梁和墙肢受力分析
    8.4 对角斜筋ECC连梁震后可修复设计流程
    8.5 算例分析
        8.5.1 结构简介
        8.5.2 连梁大震可恢复设计流程
        8.5.3 有限元验证
    8.6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9.1 全文总结
    9.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302不锈钢管件三辊冷轧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钢管分类
    1.3 周期式冷轧机的发展及特点
        1.3.1 周期式冷轧机的发展
        1.3.2 周期式冷轧管的特点
    1.4 管件加工研究概况
    1.5 课题研究意义和内容
        1.5.1 课题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课题研究路线
第2章 塑性有限元基本理论
    2.1 引言
    2.2 有限元理论概述
    2.3 弹塑性有限元法
        2.3.1 屈服准则与流动准则
        2.3.2 硬化准则
        2.3.3 弹塑性本构关系
    2.4 非线性求解的流程
    2.5 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
    2.6 非线性迭代的收敛判据
        2.6.1 残差检查
        2.6.2 位移检查
        2.6.3 应变能检查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钢管三辊冷轧有限元模型建立
    3.1 引言
    3.2 Marc 软件特点
    3.3 三辊冷轧机原理和模型简化
    3.4 三辊冷轧钢管数学仿真模型的建立
        3.4.1 接触边界条件
        3.4.2 分离问题
        3.4.3 摩擦问题
        3.4.4 管坯单元网格划分
        3.4.5 运动边界条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锈钢管三辊冷轧成形结果分析
    4.1 引言
    4.2 轧制工艺参数
    4.3 结果分析
        4.3.1 截面变形过程
        4.3.2 减径区金属变形规律
        4.3.3 减壁区金属变形规律
        4.3.4 轧制力
        4.3.5 裂纹损伤预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不同工艺参数对钢管轧制成形过程的影响
    5.1 引言
    5.2 不同送进量对轧制过程的影响
    5.3 不同管件回转角对轧制过程的影响
    5.4 不同轧制摩擦系数对轧制过程的影响
    5.5 不同轧辊开口角对轧制过程的影响
    5.6 轧制成品管件结果分析
        5.6.1 管件轧制过程中截面变化情况
        5.6.2 等效应力分布
        5.6.3 等效应变分布
        5.6.4 轧制力
    5.7 表面缺陷及问题的解决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实验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准备
        6.2.1 实验材料
        6.2.2 实验设备
        6.2.3 工具
        6.2.4 润滑和冷却
    6.3 工艺参数
    6.4 实验结果
    6.5 冷变形对不锈钢显微组织的影响
        6.5.1 金相显微组织
        6.5.2 扫描电镜形貌观察
        6.5.3 XRD 物相分析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H型钢轧制过程中立辊锥角对翼缘宽展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H型钢生产发展概述
    1.3 H型钢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1.3.1 H型钢的分类
        1.3.2 H型钢的特点及应用
    1.4 H型钢的轧制方法及变形理论的研究
        1.4.1 H型钢的轧制方法
        1.4.2 H型钢轧制理论研究状况
    1.5 本课题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5.1 选题意义
        1.5.2 H型钢翼缘宽展研究的现状
        1.5.3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第2章 数值模拟的基本理论
    2.1 引言
    2.2 有限单元法概述
    2.3 弹塑性有限元法的本构关系
        2.3.1 弹性阶段
        2.3.2 弹塑性阶段
    2.4 有限单元法的分析过程
        2.4.1 结构的离散化
        2.4.2 单元特性分析
        2.4.3 单元组集和节点未知量的求解
    2.5 ANSYS软件的理论基础
        2.5.1 软件简介
        2.5.2 塑性理论的三大法则
        2.5.3 三维实体分析的原理
        2.5.4 非线性问题的求解方法
        2.5.5 收敛准则
        2.5.6 接触与摩擦计算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H型钢轧制的数值模拟
    3.1 引言
    3.2 计算模型建立
        3.2.1 几何模型与材料属性
        3.2.2 选择单元类型
    3.3 面-面接触分析
    3.4 方程求解器的选择
    3.5 计算结果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验研究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内容
    4.3 实验设备、仪器及实验准备
    4.4 主要实验过程
    4.5 实验结果及分析
    4.6 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的对比
    4.7 误差原因简析
    4.8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5)辊弯成型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1 冷弯型钢
    1.1 冷弯型钢的特点
    1.2 冷弯型钢的种类
    1.3 国内外冷弯型钢的发展概况
    1.4 冷弯型钢辊式成型工艺技术的发展
    1.5 冷弯型钢的再度深加工
    1.6 冷弯型钢的缺陷及消除方法
2 辊弯成型过程
    2.1 断面各部分的分类
    2.2 辊弯成型的概述及特点
    2.3 平缓过渡段长度的确定
    2.4 临界弯曲角的确定
    2.5 最小弯曲半径的确定
    2.6 金属作用于成型辊上的总压力和成型时的扭矩
3 辊弯成型工艺
    3.1 辊弯成型原理
    3.2 辊弯成型工艺概述
    3.3 冷弯型钢原料
    3.4 坯料宽度的展开
    3.5 成型制度的确定
    3.6 成型道次
    3.7 辊弯方向的选择
    3.8 各种冷弯型钢的工艺分析
4 辊弯成型辊孔型没计
    4.1 孔型设计的定义
    4.2 孔型设计系统的种类
    4.3 孔型构成
5 典型零件的辊弯成型工艺分析
    5.1 汽车制造业中的冷弯型钢
    5.2 汽车用等边槽钢的辊弯成型工艺分析
    5.3 坯料原始宽度计算
    5.4 成型制度的确定
    5.5 孔型设计
6 结论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6)型钢(球扁钢)计算机辅助孔型设计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轧钢企业发展概述
    1.2 计算机辅助孔型设计概述
        1.2.1 计算机辅助孔型设计的发展现状
        1.2.2 对现有计算机辅助孔型设计方法的评述
    1.3 计算机辅助孔型设计系统的原理及组成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特点
2 球扁钢计算机辅助孔型设计的理论基础
    2.1 球扁钢孔型设计的理论及方法
        2.1.1 球扁钢孔型系统
        2.1.2 球扁钢成型孔设计
        2.1.3 延伸孔型设计
        2.1.4 孔型在轧辊上的配置
    2.2 球扁钢孔型设计中数学模型的选择
        2.2.1 宽展模型
        2.2.2 轧制压力模型
        2.2.3 变形抗力模型
        2.2.4 总轧制压力计算
        2.2.5 轧制力矩计算公式
        2.2.6 轧制能耗模型
        2.2.7 轧制温度降计算
    2.3 球扁钢计算机辅助孔型设计中的优化
        2.3.1 概述
        2.3.2 用于塑性加工中的优化方法
        2.3.3 优化设计中的数学模型形式
        2.3.4 动态规划问题
        2.3.5 计算机辅助孔型设计优化问题中的目标函数
        2.3.6 球扁钢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中的优化模型
    2.4 球扁钢计算机辅助孔型设计中的参数化绘图
        2.4.1 CAD系统中参数化绘图的概念及分类
        2.4.2 参数化绘图在球扁钢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中的应用
        2.4.3 参数化绘图的实现
    2.5 球扁钢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的工程数据库
        2.5.1 工程数据库的功能及特点
        2.5.2 球扁钢工程数据库的建立
3 球扁钢计算机辅助孔型设计系统的软件开发
    3.1 软件工程概论
    3.2 球扁钢计算机辅助孔型设计系统的系统分析和需求分析
        3.2.1 球扁钢计算机辅助孔型设计系统流程图
        3.2.2 球扁钢计算机辅助孔型设计系统需求分析
    3.3 球扁钢计算机辅助孔型设计系统的软件设计
        3.3.1 球扁钢计算机辅助孔型设计系统的概要设计
        3.3.2 球扁钢计算机辅助孔型设计系统详细设计
    3.4 球扁钢计算机辅助孔型设计系统的界面设计
    3.5 球扁钢计算机辅助孔型设计系统程序代码的编制
        3.5.1 VB编程概念
        3.5.2 球扁钢计算机辅助孔型设计系统的工作方式
        3.5.3 球扁钢计算机辅助孔型设计系统中的数据库访问技术
4 球扁钢计算机辅助孔型设计系统的应用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球扁钢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源代码(部分)
附录B AutoCAD对象模型

四、斜配孔型各点坐标的确定(论文参考文献)

  • [1]球扁钢的矫直角及轴向矫直解析模型[J]. 殷璟,胡如夫,陈春梅. 燕山大学学报, 2021(04)
  • [2]小跨高比超高韧性混凝土连梁抗震性能研究[D]. 李勇. 东南大学, 2019
  • [3]302不锈钢管件三辊冷轧工艺研究[D]. 范涛. 沈阳理工大学, 2012(05)
  • [4]H型钢轧制过程中立辊锥角对翼缘宽展影响的研究[D]. 刘积成. 燕山大学, 2003(02)
  • [5]辊弯成型工艺研究[D]. 丁爱玲. 华北工学院, 2002(02)
  • [6]型钢(球扁钢)计算机辅助孔型设计及优化[D]. 卢国明. 重庆大学, 2002(02)
  • [7]斜配孔型各点坐标的确定[J]. 陶金兰. 天津冶金, 2001(S1)

标签:;  ;  ;  ;  ;  

斜孔图案各点坐标的确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