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Methane Bubbles Could Sink Ships,Scientists Find(论文文献综述)
靳舒婷[1](2021)在《《记忆的虚幻》(第1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认为本次英汉翻译实践报告的材料选自于作家埃莉莎·加伯特所着的《记忆的虚幻》第一章。《记忆的虚幻》主要收集了一些关于灾难文化和人们观察、讨论世界疾病的文章,这些文章深刻且有预见性。作者埃莉莎·加伯特指出五个全球趋势:即气候变化、动物栖息地的破坏、航空旅行的增加、拥挤、和特大城市以及抗生素的过度使用,这些都会增加大流行病的风险,具有启示性和前瞻性的意义。本篇实践报告分析了源文本的文本类型和语言特点,以及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相应的解决办法。针对翻译难点的分析,译者从词汇和句法两个方面着手。在词汇方面,针对原文中有较强专业性的专有名词,译者采用脚注方法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使目标读者获得正确和全面的理解。碰到一词多义现象时,译者应考虑译文的语境,选择最合适的意思,除了考虑语境因素外,还应考虑汉语的表达习惯。对于代词的翻译,译者应明确英语代词的格和所指的宾语,通过还原法,选择正确的汉语代词形式进行翻译。在句法方面,本次报告分析了定语从句和插入语。在处理定语从句时,译者应根据语境把握主句与定语从句的逻辑意义和关系,可把定语从句翻译成状语从句;此外,当遇到长而复杂的定语从句或先行词有其他修饰语时,译者应将定语从句翻译成并列分句。对于文本中出现的插入语,有些插入语起到提供更多信息或解释的作用,不方便译成一句话,译者采用加词的方法,使句子结构更紧凑;句式重构是译者解决插入语翻译难点所用到的另一个方法,句式重构要求译者分析句子中不同成分之间的语义和逻辑联系,然后用组合或倒装的方法重新排列,以符合汉语的常规表达。通过此次翻译实践,译者得到了经验,也意识到还存在一些局限性。一方面,译者使用到的翻译技巧和方法会更好地应用到以后的翻译实践中;另一方面,译者要提高自己的双语能力和翻译水平,为日后翻译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校洋洋[2](2021)在《《沿海和深海污染》(第一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海洋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来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针对海洋资源的一系列人类活动与开发也日益增多,导致全球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状况日益严峻。要想实现全球海洋命运共同体,世界各国需要对海洋污染状况有细致全面的了解。因此,翻译石油泄漏等有关海洋污染的文本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本翻译实践报告选取《沿海和深海污染》第一章作为源文本,内容为石油泄漏造成的海洋污染问题。所选文本具有独特的学术语言风格,专业词汇丰富,逻辑严密,多用复杂句,属于典型的科技类信息型文本。本翻译实践结合文本类型,以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旨在准确传达原文信息,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表达习惯,满足读者期望。本报告分析了翻译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即科技术语翻译的不准确性、过度关注形式对等造成的翻译腔,以及译文语篇缺乏衔接与连贯性。具体解决方法是规范相关专业术语表达、对目标文本进行译后编辑避免出现翻译腔以及在语篇层面上对语义逻辑的调整。通过此次翻译实践报告的总结,译者更加认识到在进行翻译实践的过程中,信息检索与辨别能力至关重要,译者的双语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期望本次翻译实践报告能为有关翻译活动提供相应的参考。
MICHAEL GRESHKO,陌上花开[3](2020)在《2010年代20个突破性科学发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20年已然到来,2010年代已经结束。而那些重大的科学突破,将永远启迪和影响着我们的未来。刚刚结束的2010年代无疑是个充满发现的时代。在这10年里,各国科学家在人体、星球和宇宙方面均取得了卓越的新成就。更重要的是,科学在过去10年中变得更为全球化、合作化。如今,重大突破更有可能来自3000人的科学团队,而不是3个人的团队。
殷婉云[4](2019)在《多元化高中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 ——基于美国ChemMatters网络期刊资源》文中研究指明在复杂多变的世界里,化学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密切相关,并且在帮助世界应对一些最大挑战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倡导化学教学应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除了学生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之外,还要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做准备,并逐步建构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课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课程资源是课程形成的主要要素。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培养学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实现新课标等都有重要意义。教师和课程资源(教材)是主要的教学基础。化学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化学教材中关于化学学科发展变化的内容更新不及时。此外,教师的教学工作负担重,普遍存在优质教学资源匮乏、教学内容单一,同时,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不高,很难从化学角度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形成化学科学探究、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责任等化学核心素养。美国化学会出版的线上网络资源ChemMatters杂志,内容能充分体现化学对人类生活、社会发展和科技领域的重大作用。其内容选题具有鲜明的时事性、前沿性和趣味性等特点。它不仅注重化学和周围世界的联系,还强调在课堂上学习科学概念的实际应用,旨在让学生了解学科的前沿成果,进而体会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因此论文针对这一现实问题,选择美国化学会ChemMatters,对其资源进行开发并形成教学案例,以丰富我国化学课程资源。本研究主要采取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的方法,在总结我国高中化学课程资源研究进展及现状的基础上,调查高中生对不同化学课程资源的了解、应用与态度,以及对美国化学会出版的ChemMatters资源进行归纳和开发研究。研究结果:(1)国外有关化学网站更丰富、系统;国内化学课程资源研究虽成不断发展的态势,但关于生活化、前沿化等不同类型的中学课程资源来源并不系统、更新不及时,离教学改革和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发展空间。(2)从化学情境、化学科普、化学实验、化学史资源以及化学态度等方面对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①学生普遍认为课堂是获取化学信息的首要途径;②学生目前对化学态度并不好,从四个资源来说,学生普遍很少接触,而且举不出实际的例子。(3)通过研读、分析美国ChemMatters杂志,对不同的资源进行整理和归纳,开发适合中学化学教学的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情景、科普、趣味实验与化学史的资源,对以上这些资源进行分析,设计教学案例。
张灿影,郭琳,鲁景亮,冯志纲[5](2019)在《潜水器在深海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文中提出简要介绍了世界主要海洋国家潜水器的建设情况,并重点分析了潜水器在深海不同生境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包括热液系统、冷泉、海山、峡谷和海沟等,以及深海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几个方面。旨在为我国深海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参考,并推动我国潜水器在深海科学考察中的应用。
船舷[6](2018)在《可燃冰,能源机遇or环境风险》文中提出中国在南海成功开采可燃冰的消息一经公布,立刻引起全球轰动。有俄罗斯媒体惊呼:中国一旦形成"可燃冰"的产业化开采,全球石油价格将崩溃,世界能源格局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可燃冰是什么?它真的有可能取代化石能源,使人类彻底摆脱温室效应的困扰吗?为什么最早研究可燃冰的欧美国家迟迟没有动手开采,而我国却后来居上了呢?
李忠东[7](2016)在《百慕大三角之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众说纷纭无定论百慕大三角北起百慕大群岛,南到波多黎各岛,西至美国佛罗里达州,每边长约2 000千米。它属于世界最繁忙的海域和航线,是世界着名的离岸金融中心。在这一片三角海域里,已有数以百计的船只和飞机失事,数以千计的人在此丧生。统计数据表明,1880年到1976年共发生失踪事件158次。其中1949年以来的30年间达97次,至少有2 000人丧生或失踪。由于船只飞机经常在百慕大三角失事,因此这里有"魔鬼三角"之称。
杨盖军[8](2016)在《基于LabVIEW的热液冷泉水下声学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文中指出当前海洋科学的研究热点为热液冷泉探测分析,其探测原理多种多样,由于热液喷口会造成附近海域参数变化,包括温度,盐度等,因此极大部分探测方式是集中于接触式探测,通过设备检测到有数据异常区域后再通过ROV等设备去定位“黑烟囱”,此种探测方式犹如大海捞针。本课题研究目标便是提供一种新型的热液冷泉定位方式,通过对热液冷泉喷口的气泡群声学特性的研究,设计热液冷泉水下声学采集系统。本文采用虚拟仪器技术,设计一种水下声学数据采集系统,针对课题内容设计了数据采集,存储,显示等模块,通过对硬件控制的程序编写,实现了水下声学数据采集。本文各章节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论述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深海热液冷泉探测技术及国内外热液探测技术现状及研究;全世界范围已探测热液分布;热液构造;水声探测及气泡声学成像原理;简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及内容;热液冷泉水下定位、探测关键技术研究。第二章,水声原理声波特性理论介绍;热液形成物理化学特性;声学环境分析,气泡群尺寸分布估计;水下声学检测噪声构成分析。第三章,设计完成水下声信号数据硬件采集平台,包括水下声学数据采集平台的结构设计,数据采集所需的硬件模块定制设计,水箱等采集环境,声学信号发生接收模块设计;实验平台的搭建;硬件放大模块,滤波模块等。第四章,设计基于LabVIEW的水下声学数据软件平台,包括虚拟仪器驱动模块匹配设计,虚拟仪器调用设置;G语言编程介绍及特点;数据采集程序编写,包括兼容性检查,数据记录存储模块等。第五章,换能器水听器校准实验;对声学数据采集平台采集测试,采集部分实验数据校验平台的稳定性。第六章,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对后续实验提出展望。
邓丽娟[9](2012)在《文物保存微环境中基于QCM的DNPH和SSS修饰的聚苯胺系列传感器的研究》文中提出环境日益的恶化和文物材料的易腐蚀性,使文物很容易受到污染物的侵害。博物馆中展柜释放出的有机酸类和醛类气体会腐蚀和破坏文物,目前的净化技术还不能很好地去除它们,有必要对这些污染物进行实时监测。实验测试DNPH和PANI修饰的QCM传感器对甲醛、乙醛、甲酸、乙酸和乙醇的响应。发现传感器对甲醛和乙醛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和选择性好,但可逆性不是很好。其中传感器对甲醛的检测极限是0.1μg/L,对乙醛的检测极限是0.05μg/L。在低浓度的条件下得到甲醛和乙醛气体浓度和传感器频率变化的指数响应,在高浓度条件下得到甲醛和乙醛气体浓度和传感器频率变化的线性响应。通过扫描电镜和傅立叶红外光谱测试发现传感器吸附醛类气体的反应包含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实验测试SSS和PANI修饰的QCM传感器对甲酸、乙酸,甲醛,乙醇和水蒸汽的响应。发现传感器对甲酸和乙酸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和选择性好,但可逆性不是很好。其中传感器对甲酸的检测极限是0.5μg/L,对乙酸的检测极限是0.1μg/L。实验得到甲酸浓度和传感器频率变化的线性响应,在低浓度的乙酸时得到乙酸浓度和传感器频率变化的指数响应,在高浓度的乙酸时得到乙酸浓度和传感器频率变化的线性响应。通过扫描电镜和傅立叶红外光谱测试发现传感器吸附有机酸类气体的反应包含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杨洁,冷蕊[10](2011)在《第1讲 身边的化学物质》文中认为课时1我们周围的空气重难点突破·易错点剖析空气与人类生活关系最为密切,近年中考主要围绕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氧气的性质及制取、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等内容命题,考查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描述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等。联系空气污染、温室效应等社会热点问题的题目同学们应高度重视。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河南中考考查频率较高,同学们备考要重点掌握测定实验反应原理(4P+5O2(?)2P2O5),会判断能否用碳、硫、铁丝及某些可燃性气体等代替红磷;会结合如图1的各装置描述实验现象及结论;会分析相关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
二、Methane Bubbles Could Sink Ships,Scientists Find(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ethane Bubbles Could Sink Ships,Scientists Find(论文提纲范文)
(1)《记忆的虚幻》(第1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Background of the Translation Report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ion Report |
1.3 Structure of the Translation Report |
Chapter Two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
2.1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
2.2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 |
2.2.1 Main content and text type of the source text |
2.2.2 Linguistic features of the source text |
Chapter Three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
3.1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at Lexical Level |
3.1.1 Translation of proper nouns |
3.1.2 Translation of polysemous words |
3.1.3 Translation of Pronouns |
3.2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at Syntactic Level |
3.2.1 Translation of attributive clauses |
3.2.2 Translation of parentheses |
Chapter Four TRANSLATION METHODS |
4.1 Translation Methods at Lexical Level |
4.1.1 Footnote |
4.1.2 Choice of contextual meanings |
4.1.3 Reduction |
4.2 Translation Methods at Syntactic Level |
4.2.1 Translating attributive clauses into coordinate sentences |
4.2.2 Translating attributive clauses into adverbial sentences |
4.2.3 Adding words |
4.2.4 Restructuring the sentence order |
Chapter Five SUMMARY |
5.1 Experiences in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in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
REFERENCES |
APPENDIX Ⅰ SOURCE TEXT |
APPENDIX Ⅱ TARGET TEXT |
(2)《沿海和深海污染》(第一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Background |
1.2 Features of the Source Text |
1.3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
Chapter Two Process Description |
2.1 Preparations |
2.1.1 Seeking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
2.1.2 Preparing the Tools and Building a Glossary |
2.1.3 Choosing Relevant Translation Strategies |
2.1.4 Working out the Translation Plan |
2.2 Implementation of the Translation |
2.3 Translation Quality Control |
Chapter Three Case Analysis |
3.1 Types of the Translation Problems |
3.1.1 Inaccurate Translation of the Technical Terms |
3.1.2 Translationese Caused by Overfocus on the Formal Equivalence |
3.1.3 Lack of Cohesion and Coherence in the Target Text |
3.2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
3.2.1 Specialization in Translating Technical Expressions |
3.2.2 Post-editing the TT to Avoid the Translationese |
3.2.3 Adjustment of the Semantic Logic at the Discourse Level |
Chapter Four Conclusion |
4.1 Unsolved Problems and Relevant Thinking |
4.2 Inspirations and Expectations |
Bibliography |
Appendix I Glossary |
Appendix II The Source Texts |
Appendix III The Target Texts |
Acknowledgements |
(3)2010年代20个突破性科学发现(论文提纲范文)
1.同时探测到引力波 |
2.改变人类的家谱 |
3.古DNA研究的革命性巨变 |
4.数千颗新系外行星的发现 |
5.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见识宇宙 |
6.进入基因编辑时代 |
7.揭开古老艺术品的面纱 |
8.成为星际先锋 |
9.打开古代文明的大门 |
10.揭秘动物意外的一面 |
11.太阳系中开辟新天地 |
12.改变病程 |
13.追踪希格斯玻色子 |
14.重写古生物学教科书 |
15.寻找生命控制中心 |
16.气候问题严峻异常 |
17.推翻生育限制 |
18.发现并再发现物种 |
19.开启航天新时代 |
20.重新定义科学单位 |
(4)多元化高中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 ——基于美国ChemMatters网络期刊资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基于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 |
1.1.2 基于时代发展的要求 |
1.2 文献综述 |
1.2.1 概念的界定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基于课程资源的高中学生情况调查研究 |
2.1 问卷的编制 |
2.2 调查对象的选择 |
2.3 问卷信度和效度 |
2.3.1 信度 |
2.3.2 效度 |
2.4 问卷数据结果与讨论 |
2.4.1 化学素养及知识调查结果 |
2.4.2 化学情境资源调查结果 |
2.4.3 化学科普资源调查结果 |
2.4.4 化学趣味实验资源调查结果 |
2.4.5 化学史资源调查结果 |
第3章 ChemMatters资源的整理与归纳 |
3.1 ChemMatters期刊及内容简介 |
3.2 ChemMatters期刊历史 |
3.2.1 出版物的发展 |
3.2.2 出版物的变化 |
3.3 Chem Matters期刊近几年来的资源归纳 |
3.3.1 期刊文章资源 |
3.3.2 ChemMatters Videos资源 |
3.3.3 Search by concept资源 |
第4章 基于ChemMatters的课程资源开发和设计 |
4.1 ChemMatters中时事性化学情境素材-《开放式讨论》资源开发 |
4.1.1 “Open For Discussion”栏目资源开发 |
4.1.2 《开放式讨论》情境素材设计举例 |
4.1.3 设计—“素养为本”教学案例 |
4.2 ChemMatters中化学科普性资源开发(科学技术、生活中化学等科普) |
4.3 ChemMatters中化学科技背景下“化学趣味实验”资源开发 |
4.3.1 实验资源开发设计 |
4.3.2 实验设计举例 |
4.4 ChemMatters中现代科技化学史资源开发 |
4.4.1 化学史资源开发介绍 |
4.4.2 化学史设计举例 |
第5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基于化学课程资源的高中生问卷调查 |
附录2 问卷调查数据统计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5)潜水器在深海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国际主要海洋国家潜水器发展现状 |
2 我国潜水器发展现状 |
3 潜水器在深海生物多样性科学考察中的应用 |
3.1 深海热液 |
3.2 深海冷泉 |
3.3 海山 |
3.4 其他生境 |
3.5 深海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
4 结束语 |
(8)基于LabVIEW的热液冷泉水下声学数据采集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热液冷泉分布 |
1.1.2 热液冷泉构造环境 |
1.1.3 冷泉背景资料 |
1.2 热液冷泉探测现状 |
1.2.1 国内外热液探测 |
1.2.2 热液冷泉探测设备 |
1.3 本实验平台设计意义及目的 |
1.3.1 水下声学探测 |
1.3.2 水下气泡声学成像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水下声学探测理论研究 |
2.1 水下声学探测 |
2.1.1 声波三要素 |
2.1.2 声波特性 |
2.1.3 声波衰减 |
2.2 气泡相关理论 |
2.2.0 气泡的散射特性分析 |
2.2.1 气泡群尺寸计算作用 |
2.2.2 气泡群尺寸计算原理 |
2.3 噪声分析 |
2.3.1 气泡噪声分析 |
2.3.2 外部噪声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水下声学数据采集硬件系统设计 |
3.1 实验平台总体设计方案 |
3.2 水下声波信号发生模块设计 |
3.2.1 信号发生器选型 |
3.2.2 声波信号功率放大器 |
3.2.3 超声波换能器的设计 |
3.3 水下声波信号接收模块设计 |
3.3.1 声波信号水听器 |
3.3.2 前置放大器设计 |
3.3.3 低通滤波器设计 |
3.4 虚拟仪器硬件 |
3.4.1 虚拟仪器平台 |
3.4.2 虚拟仪器实时操作系统 |
3.4.3 虚拟仪器数据采集硬件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水下声学数据采集软件系统设计 |
4.1 虚拟仪器技术 |
4.1.1 虚拟仪器G语言 |
4.1.2 虚拟仪器编程环境 |
4.1.3 Lab VIEW的特点 |
4.2 Lab VIEW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
4.2.1 采集程序整体架构 |
4.2.2 数据采集软件界面 |
4.2.3 数据采集程序功能模块 |
4.3 辅助模块程序设计 |
4.3.1 错误处理模块 |
4.3.2 特殊标识符检查 |
4.3.3 空白字符删除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水下声学数据采集平台实验测试及结果 |
5.1 换能器校准实验及声场分析 |
5.1.1 换能器校准实验 |
5.1.2 声学水听器校准及结果分析 |
5.2 Lab VIEW声学数据采集实验 |
5.2.1 正弦脉冲信号的特点 |
5.2.2 正弦脉冲信号采集参数选择 |
5.2.3 水下声学信号数据采集实验及结果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文物保存微环境中基于QCM的DNPH和SSS修饰的聚苯胺系列传感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文物保护的防护方法 |
1.2 文物保存的监测方法 |
1.3 基于石英晶体微天平的传感器的研究现状 |
1.3.1 石英晶体微天平 |
1.3.2 化学修饰电极(CME) |
1.3.3 基于化学修饰电极的QCM传感器 |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章 聚苯胺和2,4—二硝基苯肼修饰的QCM传感器对醛类气体的在线监测 |
2.1 引言 |
2.2 甲醛浓度的测定 |
2.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
2.2.2 实验步骤 |
2.2.3 实验结果 |
2.3 聚苯胺和2,4—二硝基苯肼修饰的QCM传感器对醛类气体的在线监测 |
2.3.1 实验仪器和试剂 |
2.3.2 实验步骤 |
2.4 结果和讨论 |
2.4.1 PANI和DNPH修饰的QCM传感器响应的测试 |
2.4.2 PANI和DNPH修饰的QCM传感器的灵敏度 |
2.4.3 PANI和DNPH修饰的QCM传感器对醛类气体的可逆性 |
2.4.4 PANI和DNPH修饰的QCM传感器对醛类气体响应的函数 |
2.4.5 温度对PANI和DNPH修饰的QCM传感器的影响 |
2.5 PANI和DNPH修饰的QCM传感器与醛类气体之间反应机理的探讨 |
2.5.1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立叶红外光谱的表征实验 |
2.5.2 PANI和DNPH修饰的QCM传感器反应机理的讨论 |
2.6 结论 |
第3章 聚苯胺和对苯乙烯磺酸钠修饰的QCM传感器对醛类气体的在线监测 |
3.1 引言 |
3.2 聚苯胺和对苯乙烯磺酸钠修饰的QCM传感器对醛类气体的在线监测 |
3.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
3.2.2 实验步骤 |
3.3 结果和讨论 |
3.3.1 PANI和SSS修饰的QCM传感器响应的测试 |
3.3.2 PANI和SSS修饰的QCM传感器的灵敏度 |
3.3.3 PANI和SSS修饰的QCM传感器的可逆性 |
3.3.4 PANI和SSS修饰的QCM传感器对有机酸类气体响应的函数 |
3.3.5 温度对PANI和SSS修饰的QCM传感器的影响 |
3.4 PANI和SSS修饰的QCM传感器与有机酸类气体之间的反应机理的初步探讨 |
3.4.1 电子显微镜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对膜的表征实验 |
3.4.2 传感器反应机理的讨论 |
3.3.5 结论 |
第4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
4.1 结论 |
4.2 研究展望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Methane Bubbles Could Sink Ships,Scientists Find(论文参考文献)
- [1]《记忆的虚幻》(第1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靳舒婷.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2]《沿海和深海污染》(第一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校洋洋.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3]2010年代20个突破性科学发现[J]. MICHAEL GRESHKO,陌上花开. 科学大观园, 2020(01)
- [4]多元化高中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 ——基于美国ChemMatters网络期刊资源[D]. 殷婉云.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5]潜水器在深海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 张灿影,郭琳,鲁景亮,冯志纲. 海洋科学, 2019(01)
- [6]可燃冰,能源机遇or环境风险[J]. 船舷. 科学24小时, 2018(04)
- [7]百慕大三角之谜[J]. 李忠东. 青少年科技博览, 2016(10)
- [8]基于LabVIEW的热液冷泉水下声学数据采集系统设计[D]. 杨盖军.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6(04)
- [9]文物保存微环境中基于QCM的DNPH和SSS修饰的聚苯胺系列传感器的研究[D]. 邓丽娟. 华东理工大学, 2012(06)
- [10]第1讲 身边的化学物质[J]. 杨洁,冷蕊. 中学生数理化(初中版)(中考版), 2011(03)
标签:语言翻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