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入学前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郭宇[1](2019)在《幼小双向衔接的个案研究 ——以长春市A幼儿园B小学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幼小衔接成为学前教育的热点问题,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研究者都对幼小衔接的各方面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阶段的过渡,既要关注幼儿园,又要关注小学,它是一个双向衔接的过程。目前,对于幼小衔接的研究大部分为幼儿园向小学阶段的衔接,小学阶段向幼儿园阶段的衔接教育则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将重点研究幼小双向衔接,对幼儿园和小学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观察法、访谈法调查长春市某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和附属小学幼小双向衔接开展情况,依据收集的资料,分析幼儿园和小学衔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幼小双向衔接的策略建议。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包括研究缘起、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设计。第二部分,阐述幼小衔接的理论基础,分别是生态系统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哈克的断层理论。第三部分,对幼小双向衔接的要素进行诠释,将从学习品质的培养、学习内容的衔接、生活环境的衔接、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这四个维度进行个案的研究。第四部分,幼小双向衔接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通过观察和访谈了解幼小双向衔接的现状,分别是积累知识与培养学习品质并重、重视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环境的衔接、幼儿园与小学教师缺乏交流;产生现状的原因为教师专业水平影响幼小衔接、建园建校理念先进、教学资源丰富、交流意识偏差,缺少交流平台。第五部分,在理论基础的引领下,提出幼小双向衔接的实施策略,具体包括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更新双向衔接模式、政府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有效干预、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促进双向衔接、幼儿园与小学共同促进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开展多样化的衔接活动。
黄孝荣[2](2018)在《论早期教育的必要性与主要内容》文中研究表明必要的早期教育日趋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学术界关于其研究所取得的基本理论,不仅是幼儿园教育的实践教学重要的理论依据,而且对家庭教育和社会系统教育具有指导作用。因此,抓住早期教育的关键期,对儿童各种能力的发展有决定性作用,需要早期教育的教育者在这一关键时期对儿童施以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的教育。
金淑洁[3](2016)在《2000年以来加拿大安大略省学前教育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二战以来国际竞争不断加剧,教育被提上国家战略议程,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也如火如荼。教育贯穿终生,那么学前教育则是其重要发端,并作为一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项无可替代的社会公益事业。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不甚理想,长期缺乏有力政策保障,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长足需要。加拿大虽然是一个年轻国家,却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崛起,跻身发达国家之列,教育在其中发挥着无可估量的作用。安大略省作为加拿大的第一大省,毗邻美国核心发展区,其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均十分繁荣,学前教育政策更是呈现出自身发展特色。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以来安大略省学前教育立法进程加快,先后出台了多项学前教育政策,取得了较好成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2003年《幼儿早期学习指导框架》(Early Learning for Every Child Today:A Framework of for Ontario early childhood settings),2007年《学前教师法案》(The Early Childhood Educators Act)和2014年《幼儿保育与早期发展法案》(The Child Care and Early Years Act)。深入研究2000年以来加拿大安大略省学前教育政策,不仅能够加强对这一时期安大略省学前教育的了解,更有助于积极吸收其政策制定方面的经验教训,在反思本国学前教育现状的同时获得学前教育政策立法建设的灵感。本文由绪论和其他六个部分构成:绪论——简要阐述撰写本文的原因,说明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一部分——2000年以来安大略省学前教育政策出台背景。概述加拿大安大略省学前教育发展概况,阐述这一时期安大略省一系列学前教育政策的四大出台背景:即幼儿早期发展研究成果提供科学依据、学前教育为人力资源投资的长远需要、新社会福利政策亟待完善的现实考虑及全球教育民主化趋势的外部环境推动。第二部分——2000年以来安大略省主要学前教育政策。从政策文本角度逐一剖析2000年以来安大略省颁布的三项代表性政策,即2003年《幼儿早期学习指导框架》(Early Learning for Every Child Today:A Framework of for Ontario early childhood settings),2007年《学前教师法案》(The Early Childhood Educators Act)和2014年《幼儿保育与早期发展法案》(The Child Care and Early Years Act)的政策目标和主要内容,并予以总结评价。第三部分——2000年以来安大略省学前教育政策价值取向。重点分析了2000年以来加拿大安大略省学前教育政策追求的三大价值取向,即教育公平、发展多元和包容全纳。第四部分——2000年以来安大略省学前教育政策实施成效及面临挑战,从正反两方面总结2000年以来安大略省学前教育政策。首先,分析这一时期安大略省学前教育政策在扩大学前教育受益范围,提高幼儿各项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家长专业育儿水平,建立家(庭)校(学前教育机构)社(社区)三方联系和激发社会各界发展学前教育积极性方面所取得的积极成效。同时,指出政策实施中面临的三大挑战:即分权管理体制弊端凸现,财政预算不足,统筹各学区平衡发展受限。第五部分——2000年以来安大略省学前教育政策主要特点。总结2000年以来安大略省当局学前教育政策五大基本特点:即政策制定和实施深受近邻美国影响;推动本省学前保育教育走向一体;借助法律强制力和资金杠杆带动政策落实;优先发展处境不利幼儿的学前教育;建设专业化的学前教师队伍。第六部分——2000年以来安大略省学前教育政策启示。针对这一时期安大略省学前教育政策分析,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提出六点建议:即加快学前教育立法建设,加强学前教育宣传管理,保证学前教育经费充足,建设专业学前教师队伍,重视教育公平统筹全局,强化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周丽[4](2015)在《试析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文中指出幼小衔接一直是世界各国教育学者普遍重视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适龄幼儿家长所关注的难点问题。不仅幼儿园与小学之间要做好衔接工作,家长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做好家庭教育的幼小衔接才是能否使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的关键所在。本文针对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的观念、态度、价值取向及教育行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一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曹书楷[5](2014)在《日本幼小衔接的策略及其启示》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幼小衔接问题已经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日本在“幼小衔接”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采取了有效措施,在本国已经取得了显着效果,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现今我国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是日本曾经遇到过的,因此,深入研究和借鉴日本幼小衔接的策略,不仅可以丰富相关的教育学和课程理论,而且可以在实践层面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从而使我国在发展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本研究主要运用了文献法和案例分析法,在整理已有文献,掌握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既有的日文文献进行整理和分类,并结合了学前教育相关理论。通过研究日本幼小衔接相关的策略,从不同维度出发,先厘清幼小衔接的课程、幼小交流、资源整合等方面的相关概念、内涵,再结合案例介绍分析日本在推进幼小衔接过程中采取的具体做法,力求理论联系实际,生动详实地展现日本幼小衔接的现状。日本以终身教育的视点,在抓住幼儿与儿童学习本质的基础上,以衔接学前的幼儿与小学生学习特点为指导思想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日本幼小衔接的策略在课程方面包括课程理念一致、课程内容连贯、课程实施同步这几个维度,而将这些指标一而贯之的就是处在衔接时期的幼儿与儿童的学习特质;在幼小交流方面,日本积极开展儿童之间的交流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实现衔接时期儿童心理上的平稳过渡,并努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多方力量协同推进方面:包括家庭积极参与,幼儿园发挥主导作用和完善法律保障;通过以上对日本幼小衔接工作实践的研究,我国幼小衔接从中可吸收的启示主要包括:合理规划学前课程;加强幼小双向交流;整合多方教育资源。
徐粉[6](2012)在《传统节日启蒙教育对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积淀下来的宝贵历史遗产。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承中华美德的重要载体。传统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宝贵的教育资源。以传统节日作为教育幼儿的载体,让幼儿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润物无声中了解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不仅有利于传承与发扬我国的民族文化,也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传统节日启蒙教育是一种综合教育,除了发展幼儿的智力、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功能外,还能很好的促进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传统节日启蒙教育,在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方面主要起着润物无声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的全面发展,除了注重幼儿智力因素的培养外,还要重视培养幼儿的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使之能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从童年起,就应该有意识的激发幼儿的兴趣,优化幼儿的情感,磨练幼儿的意志,有效的促进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本研究将视角选定在传统节日启蒙教育对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价值与途径上,站在促进幼儿兴趣、情感和意志发展的角度上,对传统节日启蒙教育的各个要素内容进行分析,深入挖掘传统节日启蒙教育对幼儿兴趣、情感和意志培养的价值。本文分别从培养幼儿兴趣、培养幼儿情感、培养幼儿意志三个方面来阐述,在现有理论和幼儿园实践的基础上,对传统节日启蒙教育培养幼儿非智力因素的途径提出了几点设想。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首先是对传统节日概念进行了简单的界定与说明,并简要介绍了我国传统节日的演变与发展的过程。其次,对传统节日启蒙教育的概念进行界定,并重点阐述了传统节日启蒙教育的文化内容。最后,对非智力因素进行概念界定,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并对非智力因素中的兴趣、情感和意志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界定。通过概念的界定与阐述与内容的分析,引出论文的研究重点,为后面论文的开展做理论铺垫。第二部分:传统节日启蒙教育对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价值。本部分主要是从传统节日启蒙教育对幼儿兴趣的培养、对幼儿情感的培养、对幼儿意志的培养三方面的价值展开。从传统节日文化中探寻出适宜于幼儿兴趣、情感和意志培养的相关文化内容,并重点阐述了对幼儿兴趣、情感和意志培养的价值。第三部分:传统节日启蒙教育对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途径。结合第二部分,对利用传统节日启蒙教育培养幼儿非智力因素的途径做了初步的探索。并分别从幼儿园开展节日主题活动,结合节日亲子活动,通过节日社会活动,这三个方面对传统节日启蒙教育培养幼儿非智力因素的途径进行论述。
田京巾[7](2012)在《中日两国幼小语言课程衔接比较研究》文中指出21世纪,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着知识、信息、技术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里,迎来了“知识基础型时代”。在知识基础社会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增强外来文化、文明及国际合作力的同时,也要加强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和创新知识的培养。学前教育作为终身学习的奠基阶段,其教育意义尤为重大。本文以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及日本的《幼儿园教育要领(2008)》与《小学学习指导要领》为主要依据,运用文献法、观察法和对中日两国幼小衔接期语言课程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包括两国的幼小衔接期语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并着重分析了两国在幼小衔接期语言活动开展情况。中日两国的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都经历了从盲目照搬到组建建立适应各自社会、文化的教育体系的曲折过程。为了顺应社会知识基础化及全球化的国际发展趋势,中日两国幼小接续过程中语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具有基本的一致性,在语言课程目标的确立上除了关注知识技能的培养外,还非常重视情感、态度目标的培养,重视语言活动的开展。课程评价方面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中日幼小衔接过程中,语言课程也存在着一定差异,日本把幼小衔接置于终身教育的背景下考虑的,更加注重传统文化教育;侧重对幼儿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的培养;采用幼小通用教材,开展幼小语言活动:开展“父母会”增强家长参与意识;采用幼儿互相评价与自我评价的方式进行语言课程评价等。本文也对影响两国语言课程衔接方面的各个因素进行了分析,具体影响因素包括:国家经济水平及教育行政部门重视程度;国家的教育目的及幼儿教师培养制度;幼儿园、小学的合作力度;儿童、家长及教师间的关系等。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幼小语言课程衔接,笔者提出了几点建议:求同存异,坚持终身教育的理念,促进儿童可持续发展;注重引导,培养儿童学习兴趣,以语言能力衔接为重点;深入改革,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幼小配合,开展家园合作,重视家长在幼小语言课程衔接中的作用;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王声平[8](2011)在《幼儿语言入学准备的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幼儿语言入学准备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是儿童身心各方面发展的需要,对于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以及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幼儿语言入学准备作为学前教育界的重要研究论题,理应引起幼儿教育理论研究者,及幼儿教育实践者的关注和重视。但从目前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的现实情况分析,幼儿语言入学准备在很多方面都不容乐观。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法、访谈法、测验法等三种研究方法,采用目的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根据四川省地级市的GDP总量排名,分别抽取了四川省经济排名第二、第八和第十的绵阳、南充和自贡三个地级市。其中,每个地级市分为城市、县镇、乡镇三个等级,在每个等级中各抽取4所幼儿园,每个地级市各抽取12所幼儿园,共抽取36所幼儿园。在每所幼儿园中随机抽取15名幼儿对其语言能力进行测验。本论文以不同地区、不同区域、不同办园性质和不同等级幼儿园这四个维度为切入点,以幼儿这一主体为研究对象,对幼儿的语言入学准备能力进行测验。结果显示:不同地区、不同区域、不同办园性质,以及不同等级幼儿园的儿童在语言入学准备上均呈现出显着性差异;儿童在语言准备能力上的差异性与测验试题的难度有关;儿童在语言学习品质评价上呈显着性差异,且都表现出相对较低的水平;不同地区的儿童在语言准备能力上的差异性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师资力量的配置,以及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等有着显着的相关性;不同区域的儿童在语言准备能力上的差异性与幼儿教师的语言素养、语言教育观念,以及幼儿家庭的语言环境等有着显着的相关性;不同办园性质的儿童在语言准备能力上的差异性与办园主体的教育观念、教师对儿童语言入学准备的重视程度、幼儿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政府对幼儿园的财政投入等有着显着的相关性;不同等级幼儿园的儿童在语言准备能力上的差异性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办园理念,以及幼儿园的语言课程设置等有着显着的相关性。针对幼儿语言入学准备的现状,文章从幼儿教师、学前教育机构和幼儿家庭三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幼儿教师方面:幼儿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注重语言的规范性;重视早期阅读、加强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走出“超前”识字的误区,注重培养幼儿对汉字的观察力;培养幼儿的听动转换能力,使其具有较好的语言学习品质;树立幼儿语言发展的多元评价观。学前教育机构方面:幼儿园应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教育环境;开展意义充实、形式多样的语言教学活动;选择内容丰富、适合幼儿语言发展特点的语言教材。家庭方面:树立正确的家庭语言教育观念;创造和谐的家庭语言教育环境;购买适量的课外图书,培养幼儿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李春华[9](2000)在《浅谈入学前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文中研究表明
孙立荣[10](1998)在《谈珠心算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谈珠心算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孙立荣珠心算以其双手拨珠、脑中映象的计算特点,开发幼儿智力,挖掘幼儿潜能,已被人们广泛认可。那么,它对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经过两年多的珠心算教学实验,得出了如下的结论:一、它能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现代心...
二、浅谈入学前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入学前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幼小双向衔接的个案研究 ——以长春市A幼儿园B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设计 |
一、幼小双向衔接的理论基础 |
(一)生态系统理论 |
(二)社会文化理论 |
(三)哈克的断层理论 |
二、幼小双向衔接要素的诠释 |
(一)学习品质的培养 |
(二)学习内容的衔接 |
(三)生活环境的衔接 |
(四)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
三、A幼儿园B小学幼小双向衔接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
(一)A幼儿园B小学幼小双向衔接的现状 |
(二)A幼儿园B小学幼小双向衔接现状的原因分析 |
四、幼小双向衔接实施的策略 |
(一)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更新双向衔接模式 |
(二)政府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有效干预 |
(三)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促进双向衔接 |
(四)幼儿园与小学共同促进教师的交流与合作 |
(五)开展多样化的衔接活动 |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幼儿园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二 小学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三 双向衔接观察记录表 |
附录四 观察实录表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致谢 |
(2)论早期教育的必要性与主要内容(论文提纲范文)
一、早期教育内涵的界定 |
二、早期教育必要性分析 |
三、早期教育的基本内容 |
(一) 品德教育 |
(二) 智力教育 |
(三) 体质教育 |
(四) 审美教育 |
(3)2000年以来加拿大安大略省学前教育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概念界定 |
(三)文献综述 |
(四)理论基础 |
(五)研究设计 |
(六)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 |
一、2000 年以来安大略省学前教育政策出台背景 |
(一)幼儿早期发展研究成果提供科学依据 |
(二)学前教育为人力资源投资的长远需要 |
(三)新社会福利政策亟待完善的现实考虑 |
(四)全球教育民主化趋势的外部环境推动 |
二、2000 年以来安大略省主要学前教育政策 |
(一)《幼儿早期学习指导框架》(2003) |
(二)《学前教师法案》(2007) |
(三)《幼儿保育与早期发展法案》(2014) |
三、2000 年以来安大略省学前教育政策价值取向 |
(一)教育公平 |
(二)多元发展 |
(三)包容全纳 |
四、2000 年以来安大略省学前教育政策实施成效及面临挑战 |
(一)学前教育政策实施成效 |
(二)学前教育政策面临挑战 |
五、2000 年以来安大略省学前教育政策主要特点 |
(一)政策制定和实施深受近邻美国影响 |
(二)推动本省学前保育与教育走向一体 |
(三)借助法律强制力和资金杠杆带动政策落实 |
(四)优先发展处境不利幼儿学前教育 |
(五)建设专业化学前教师队伍 |
六、2000 年以来安大略省学前教育政策启示 |
(一)加快学前教育立法建设 |
(二)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宣传 |
(三)保证学前教育经费充足 |
(四)建设专业学前教师队伍 |
(五)重视教育公平统筹全局 |
(六)强化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试析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
1. 家长教育行为上没做好全力准备 |
2. 重智力教育高于能力培养 |
3. 教育观念及价值取向存在偏差 |
4. 对幼小衔接的理解不全面 |
5. 家长教育态度存在偏差 |
二帮助幼儿做好幼小衔接的全力准备 |
1. 身心方面的准备 |
2. 生活及物质方面的准备 |
3. 能力、学习方面的准备 |
4.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
(5)日本幼小衔接的策略及其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一、 问题提出 |
(一) 研究背景 |
(二) 文献综述 |
(三) 研究意义 |
(四) 研究方法 |
二、 日本幼小衔接政策演进 |
(一) 二战后到 20 世纪 80 年代末 |
(二) 1989 年后到 2000 年前 |
(三) 2000 年至今 |
三、 日本幼小衔接策略 |
(一) 幼小课程顺畅衔接 |
(二) 幼小交流亲密无间 |
(三) 多方力量协同推进 |
四、 日本幼小衔接策略对我国的启示 |
(一) 合理规划学前课程 |
(二) 大力加强幼小双向交流 |
(三) 着力整合多方教育资源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传统节日启蒙教育对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五、创新点 |
第一部分 概述 |
一、传统节日 |
(一)传统节日界定 |
(二)传统节日的分类 |
二、传统节日启蒙教育 |
(一)传统节日启蒙教育界定 |
(二)传统节日启蒙教育内涵 |
三、非智力因素 |
(一)非智力因素界定 |
(二)幼儿非智力因素 |
第二部分 传统节日启蒙教育对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价值 |
一、传统节日启蒙教育对幼儿兴趣培养的价值 |
(一)美观独特的节日装饰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 |
(二)四季飘香的节日饮食有助于引发幼儿的兴趣 |
(三)丰富有趣的节日娱乐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兴趣 |
二、传统节日启蒙教育对幼儿情感培养的价值 |
(一)热闹欢快的节日气氛丰富幼儿情绪体验 |
(二)团圆和谐的节日人伦帮助幼儿情感表达 |
(三)庄严高尚的节日仪式促使幼儿情感升华 |
三、传统节日启蒙教育对幼儿意志培养的价值 |
(一)纪念追思的节日历史人物为幼儿意志培养提供榜样 |
(二)神奇浪漫的节日语言民俗为幼儿意志培养坚定信念 |
(三)形式多样的节日体育活动为幼儿意志培养提供实践 |
第三部分 传统节日启蒙教育对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途径 |
一、利用节日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非智力因素 |
(一)节日主题教学活动 |
(二)节日主题游戏活动 |
二、结合节日亲子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非智力因素 |
(一)家庭中的节日亲子活动 |
(二)家园共育的节日亲子活动 |
三、通过节日社会活动,培养幼儿的非智力因素 |
(一)节日社会娱乐类活动 |
(二)节日社会纪念类活动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中日两国幼小语言课程衔接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论 |
(一) 问题提出 |
(二) 文献综述 |
(三) 研究意义 |
(四) 概念界定 |
(五)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 皮亚杰儿童发展阶段理论 |
(二) 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发展理论 |
(三) 布隆芬布伦纳生态系统理论 |
二、中日两国幼小语言课程衔接比较 |
(一) 中日幼小语言课程目标衔接比较分析 |
(二) 中日幼小语言课程内容衔接比较分析 |
(三) 中日幼小语言课程实施衔接的比较分析 |
(四)中日幼小语言课程评价衔接的比较分析 |
三、影响中日两国幼小语言课程衔接的因素分析 |
(一) 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程度 |
(二) 幼儿教师培养制度 |
(三) 幼儿园、小学的协作、联系力度 |
(四) 儿童、家长及教师之间的关系 |
四、我国幼小语言课程衔接之策略 |
(一) 求同存异,坚持终身教育的理念,促进儿童可持续发展 |
(二) 注重引导,培养幼儿学习兴趣,以语言能力衔接为重点 |
(三) 深入改革,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
(四) 幼小配合,开展家园合作,重视家长在幼小语言课程衔接中的作用 |
(五)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
五、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幼儿语言入学准备的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 问题提出 |
(二)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意义 |
(三) 文献综述 |
1. 关于幼小衔接的相关研究 |
2. 关于幼儿语言入学准备的相关研究 |
3. 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四) 概念界定与研究方法 |
1. 概念界定 |
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五) 研究的理论基础 |
1. 儿童发展阶段理论 |
2. 社会文化发展理论 |
3. 生态系统理论 |
一、幼儿语言入学准备调查结果与讨论 |
(一) 不同地区儿童在语言入学准备上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二) 不同区域儿童在语言入学准备上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三) 不同办园性质儿童在语言入学准备上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四) 不同等级幼儿园的儿童在语言入学准备上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二、研究结论 |
(一) 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幼儿语言入学准备之间呈现出显着的正相关 |
(二) 三个地域的儿童在不同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语言准备不足的现状 |
(三) 儿童在语言准备能力上的差异性与测验试题的难度有关 |
(四) 儿童在语言学习品质评价上呈显着性差异,且都表现出相对较低的水平 |
三、改善幼儿语言入学准备的具体建议 |
(一) 幼儿教师方面 |
(二) 学前教育机构方面 |
(三) 家庭方面 |
四、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四、浅谈入学前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幼小双向衔接的个案研究 ——以长春市A幼儿园B小学为例[D]. 郭宇. 长春师范大学, 2019(09)
- [2]论早期教育的必要性与主要内容[J]. 黄孝荣. 课程教育研究, 2018(19)
- [3]2000年以来加拿大安大略省学前教育政策研究[D]. 金淑洁. 西南大学, 2016(02)
- [4]试析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J]. 周丽. 学园, 2015(13)
- [5]日本幼小衔接的策略及其启示[D]. 曹书楷. 东北师范大学, 2014(01)
- [6]传统节日启蒙教育对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研究[D]. 徐粉. 山东师范大学, 2012(08)
- [7]中日两国幼小语言课程衔接比较研究[D]. 田京巾. 西南大学, 2012(10)
- [8]幼儿语言入学准备的现状研究[D]. 王声平. 西南大学, 2011(09)
- [9]浅谈入学前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 李春华.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0(S1)
- [10]谈珠心算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影响[J]. 孙立荣. 齐鲁珠坛, 19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