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九煤田聚煤规律与找煤前景浅析(论文文献综述)
徐凯[1](2021)在《海拉尔盆地莫拐地区大磨拐河组聚煤规律》文中提出本文通过对钻井岩心、测井资料及分析测试结果等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运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和地球化学等理论进行指导,综合小波分析、频谱分析和岩相古地理分析等,对研究区大磨拐河组沉积环境、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层序界面的响应、层序地层格架和高频层序格架内沉积演化及聚煤规律进行研究。在研究区莫拐地区大磨拐河组识别并总结了各微相的沉积特征。依据层序界面识别标志,将大磨拐河组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并在三级层序格架内运用小波分析和频谱分析的方法进一步划分出16个高频层序,建立高频层序地层格架,以高频层序为单位,追索了莫拐地区大磨拐河组的沉积演化,建立了沉积模式。运用数学统计的方法确立了优势聚煤旋回,其中SQ2上部和SQ3下部即高频层序SQ2-3至SQ3-2煤层发育最好,煤层主要发育于泥炭沼泽微相,探讨了聚煤作用的控制因素,煤层的发育受控于多种因素,其中构造控制的沉积相空间展布制约着富煤带的空间分布,厚煤层主要发育在层序相对湖泛面和水进体系域底部。
张振兵,李向峰,袁月琴,孟昌忠,温雪芹[2](2015)在《财神井田聚煤规律及控煤因素分析》文中指出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及大量钻孔资料,运用沉积学、煤田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财神井田聚煤规律及控煤因素分析,总结出龙潭组和长兴组是主要含煤地层,煤层分布只有18#煤层是全区可采,煤层分布主要受古环境、构造以及古气候等因素控制。
苏水生[3](2011)在《福建省煤田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煤探讨》文中指出从福建省童子岩组含煤地层、地层层序、煤质特征入手,建立我省典型的成煤模式,以构造控煤研究为核心,分析含煤岩系后期改造和煤变质作用,揭示不同构造背景煤炭资源的聚集和赋存规律,结合"三下找煤"理论,对我省深部找煤进行深入探讨。
刘小琼[4](2007)在《滕北矿区太原组沉积特征与聚煤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应用煤盆地分析的方法与原理,并结合沉积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学、煤质学及层序地层学等分析方法,在综合各种地质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滕北矿区太原组的沉积特征和聚煤规律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太原组是滕北矿区的主要含煤地层,本文对太原组的岩石类型、岩性特征及沉积构造等作了详细的研究,并对该区进行了沉积体系的划分和系统的成因相组合分析,研究表明太原组的沉积体系有两种:潮坪沉积体系和障壁—泻湖沉积体系,沉积相类型有泥坪相、砂坪相、混合坪相、潮道相、潮坪相、泻湖相、障壁岛相等,揭示了各沉积体系的沉积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同时对太原组各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的特征及煤岩煤质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最后根据研究区的古植物、古气候、古地理和古构造相互间的关系以及沉积环境的演化,总结了太原组的聚煤规律。
张培廷[5](2000)在《五九煤田聚煤规律与找煤前景浅析》文中研究说明简述了五九煤田的沉积特征和聚煤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沉积特征和区域构造特征,予测了五九煤矿区的找煤前景和资源量。
二、五九煤田聚煤规律与找煤前景浅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五九煤田聚煤规律与找煤前景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海拉尔盆地莫拐地区大磨拐河组聚煤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案 |
2 区域地质背景 |
2.1 研究区范围 |
2.2 区域地层概况 |
2.3 区域构造特征及岩浆活动 |
3 大磨拐河组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
3.1 主要沉积相类型 |
3.2 主要沉积相特征 |
3.3 小结 |
4 基于小波分析的高频层序地层分析 |
4.1 地震限定的层序地层划分及特征 |
4.2 三级层序的划分及特征 |
4.3 基于小波分析的高频层序地层划分及对比 |
4.4 高频层序地层格架 |
4.5 小结 |
5 古地理特征与沉积演化 |
5.1 三级层序古地理特征 |
5.2 高频层序古地理特征 |
5.3 沉积演化及沉积模式 |
5.4 小结 |
6 大磨拐河组聚煤规律 |
6.1 大磨拐河组煤的沉积特征 |
6.2 莫拐地区大磨拐河组聚煤规律 |
6.3 聚煤作用控制因素 |
6.4 小结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财神井田聚煤规律及控煤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矿区含煤地层 |
2 含煤地层沉积特征 |
2.1 岩石特征 |
2.2 沉积构造特征 |
2.3 古地理特征 |
3 煤层厚度变化规律 |
3.1 3#煤层厚度变化规律 |
3.2 11#煤层厚度变化规律 |
3.3 16#煤层厚度变化规律 |
3.4 18#煤层厚度变化规律 |
4 控煤因素分析 |
4.1 沉积环境 |
4.2 构造控制因素 |
4.3 古气候因素 |
5 结论 |
(4)滕北矿区太原组沉积特征与聚煤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工作路线 |
2 区域地质背景 |
2.1 区域地层 |
2.2 区域构造 |
2.3 区域构造应力场的转变 |
2.4 区域基底与盖层 |
3 滕北矿区地质概况 |
3.1 自然地理概况 |
3.2 地层特征 |
3.3 构造特征 |
3.4 古生物群特征 |
4 滕北矿区太原组沉积特征 |
4.1 主要岩石类型及岩性特征 |
4.2 沉积构造 |
4.3 沉积体系和沉积相分析 |
4.4 地球化学特征 |
5 滕北矿区太原组煤层特征 |
5.1 各煤层特征 |
5.2 煤层的煤岩煤质特征 |
6 滕北矿区太原组聚煤规律 |
6.1 沉积环境演化 |
6.2 控煤因素分析 |
6.3 聚煤规律研究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参与科研项目 |
硕士学习期间发表的文章 |
详细摘要 |
四、五九煤田聚煤规律与找煤前景浅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海拉尔盆地莫拐地区大磨拐河组聚煤规律[D]. 徐凯.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财神井田聚煤规律及控煤因素分析[J]. 张振兵,李向峰,袁月琴,孟昌忠,温雪芹.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5(01)
- [3]福建省煤田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煤探讨[A]. 苏水生. “资源保障 环境安全——地质工作使命”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文集, 2011
- [4]滕北矿区太原组沉积特征与聚煤规律研究[D]. 刘小琼. 山东科技大学, 2007(06)
- [5]五九煤田聚煤规律与找煤前景浅析[J]. 张培廷. 中国煤田地质, 2000(04)
标签:地层划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