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应激理论的应对方法
- 答:在应对心理应激的过程中,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如:
1、逃避或回避应激源,即远离应激源,这是一种比较消极的方式,但也不妨尝试。
2、增强自身的各种能力,改善自身的性格特点,学会采取不同的但对于自己试有效的措施是十分重要的方法。
3、防御机制可以在心理应激初期使用,可以减轻心身反应,保持暂时的心态平衡,但长期使用,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紧张。如,否认、合理化等。
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响及机理:
适当的心理应激可以提高个体生活中的应对和适应能力,可提高注意力和工作效率,从而促使心身成长、发展和身心健康。
近期研究发现,持久、过强的紧张、焦虑、愤怒情绪,可使交感-肾上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垂体-甲状腺系统活化而产生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等。
而持久、过强的失助、失望、压抑、孤独、抑郁则使副交感神经、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障碍而产生哮喘、溃疡病、皮肤病、肿瘤等。
问:如何应对应激
- 答:应急就是通常所说的压力,同样的应激,不同人会采取不同的方法应对。可以改变自己对应激源的看法,也就是自我的心理安慰。也可以将注意力放在应激本事,随着时间推移和认知变化就可以消除应激源。
问:简述应激的应对机制
- 答:应源的心理反应可以分期。进入时相的顺序及每一时相的持续时间和临床表现都有较大的变动性。影响变动的因素有:事件发生前对应激程度及持续时间的预期、个人经历及性格类型等。一般的顺序是:惊叫、否认、侵入、不断修正、结束。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否认与侵入两个时相,其余时相可以不出现或不明显,时相顺序也可以变换。这种应激时相的划分在急性应激下较为明显,在慢性应激时则不太明显。对应激的反应并不一定都属异常,只是在反应过度时才属病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