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化粪池改造的一点设想(论文文献综述)
盛健云[1](2021)在《W县农村改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孙靖越,张莉红,张琦,李杰,王亚娥,魏东洋,谢慧娜[2](2021)在《西北黄土沟壑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探讨》文中认为我国农村自然与经济条件差异太大,为了贯彻全面治理与绿色发展的思想,实现十年内农村生活污水达到全面管控的目标,针对不同地域农村的实际情况,适宜的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成为各地政府考虑的重点.在城市典型生活小区污染物排放特征基础上,分析西北农村生活污水的污染物特征;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了甘肃中东部黄土沟壑区农村生活污水四种治理模式,包括村域集中处理模式、单户或联户分散处理模式、资源化利用模式以及集中纳管入厂处理模式,并讨论了各模式选用中的重点注意事项.鉴于农村污水变化系数大与技术条件限制,尽量以大的乡镇污水处理厂为主,村级污水处理站为辅,大力推广资源化利用治理模式.提出了加速性能好、低成本厕所技术与产品研发的观点,为西北黄土沟壑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了参考.
刘旗[3](2021)在《厕所革命图像智能验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党和国家从来都是把人民的生活健康和生活卫生条件作为民生的重中之重。社会的保障是民生之本,能给群众提供一个健康卫生的良好生活条件是国家的奋斗目标,也是国家的责任所在。“厕所的发展关乎地区的卫生条件,健康的生活需要无害化厕所”脏、乱、差等特点的农村旱厕改造已经刻不容缓,把农村的旱厕改造为无害化厕所既可提高村民生活健康质量,也利于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针对厕所改造过程中出现的“云厕改”、虚假上报改造数据、工程队未按要求改造等导致的无害化厕所不达标、管道不按规定安装致使三格化粪池管道破裂以及污水无法进行回收等问题,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厕所革命图像智能验收系统,用于线上监控改造过程、验收改造结果。主要内容如下。1.系统需求分析:深入分析厕所革命规范对厕所改造的各种要求,领会政策精神,明确项目实施关键点。2.管道位置检测:三格化粪池是厕所改造过程的重要环节,其安装效果直接决定改造后的厕所能否达到规范所要求的无害化标准、所产生的粪水能否回收再利用等,厕所革命规范中对化粪池中管道的安装位置具有明确说明和严格要求。因此,管道位置的规范性是厕所革命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基于此,系统的首要任务为按照规范要求,对住户线上上传的照片进行分析和处理,检测管道位置。首先,基于YOLOv4算法所返回的管道信息在图像中的中心位置坐标点构建一个包含管道相对位置的向量,用于表示管道在三格化粪池中的安装情况;其次,基于仿射变换,根据管道位置向量扩充模板集进行模板匹配匹配方法使用调整过大小和步长的滑动窗口法来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返回相似度参考值给出是否合格结论。3.改造过程监控:主要用于杜绝“云厕改”、虚假上报改造数据等现象,确保厕所革命的落实。首先收集住户线上上传的各阶段改造照片并进行处理,所得图片同时可为线下审核提供依据;然后对其进行识别和判定,并基于规范要求和判定结果对厕所改造过程进行监控。4.在线平台的实现和测试:主要包括登录、图片上传、查询、评判、客服等功能,为厕所革命提供方便操作的平台。本文主要对针对农村厕所改造项目的规范要求,为其中的关键环节提供科学客观的评判依据,并为工作人员提供便捷的操作平台。
谢治菊,陈一仪,陈郯[4](2020)在《以人民为中心: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动力机制与行动逻辑——以广州市西村街为例》文中认为由于能够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理念,在改革创新中坚持以人民的参与为核心、需求为导向、利益为根本、满意度为中心,致力打造人人参与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近年来广州西村街的社区治理创新取得了显着成效。究其原因,他们主要通过政治性吸纳、参与式治理、民主性协商、重复性博弈,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创新、以电梯驿站创新民主决策过程、以多元主体实现社区利益共享、以多种途径化解社区治理矛盾,真正实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然而,在创新的过程中,也面临如何平衡少数人与多数人的利益、如何妥善解决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如何恰当处理居民自治与群众领袖的关系等困惑,应在进一步坚持人民导向的基础上,有温度地关怀少数人的利益;在贯彻人民监督的基础上,强化多元协商,确保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统一;在兼顾人民检验的基础上,关注群众满意度,处理好居民自治与群众领袖的关系。
侯英龙[5](2020)在《农村厕所污染治理技术与模式研究 ——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目前,传统旱厕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仍然沿用,同时也存在一些农户自行开展的不规范改厕活动,未对厕所粪污进行有效处置利用,由此导致厕所卫生及其粪污污染成为农村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并严重影响到我国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本文以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农村为研究区,在对国际国内农村户厕情况进行充分文献调研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调研了解大兴区长子营镇农村厕所改造现状,对研究区农村户厕改造工程中不同化粪设施的粪污无害化处理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归纳提出研究区农村厕所粪污污染治理适宜模式。具体的研究结论如下:(1)设计调查问卷,主要的调查内容包括农户家庭的基本情况(包含人口、职业、文化程度、人均收入)、农村厕所建筑卫生情况、农村厕所类型和卫生厕所建筑卫生合格率的影响因素等。对回收的合格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卫生厕所普及率与户主文化程度密切相关,卫生厕所建设比例和农户受教育水平的相关系数达0.8993;农村户主的职业对卫生厕所普及率有显着影响,非务农户主的卫生厕所普及率明显高于务农户主的;农村户主是否正确使用卫生厕所是影响厕所卫生达标的关键因素。(2)从研究区实际实施的农村户厕改造工程中选择现场砖砌和预制桶两类化粪池,共采集了12座化粪池的入口和出口水样,进行有机物、总氮、氨氮及总磷含量的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得出,两类化粪池对粪便污水均具有较好的有机物处理效果,CODCr和BOD5去除率分别达45.6%~78.9%和41.1%~70.2%;两类化粪池对总氮的去除效果都不理想,去除率不到10%,且总氮以氨氮为主要存在形式,化粪池对氨氮几乎无去除效果;两类化粪池的总磷平均去除率为25.18%(19.8%~34.2%),化粪池对总磷的去除效果比对总氮的去除效果好;清淘周期是影响化粪池除磷效果的重要因素,及时清淘可有效提高化粪池对有机物、氮和磷的去除效果,对氨氮的去除率也均转为正值;化粪池仅接收厕所污水情况下,对有机物的去除效率高于同时接收厕所排水和生活污水的情况。(3)农村改厕不能完全按照全镇、整村采用统一模式的改造方法,而是要遵循“因村制宜”、“因户制宜”的原则,根据村子所处地理区位、村和家庭的主要生产方式、农户意愿和院落空间等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或达标处置模式和技术,使农村改厕取得良好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
王东旭[6](2020)在《大庆市农村厕所改造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厕所改造问题作为当下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是有效提高人居环境水平的关键一步,尤其对于基础设施和资源相对薄弱的农村地区,将极大增加着农民生活福祉,也决定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质量与成效。大庆市在争当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排头兵、全力打造市域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的伟大实践中,厕所改造作为重要一环,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整篇文章聚焦大庆市在厕所改造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和棘手问题,通过客观、科学的调查研究,寻找问题,分析成因并寻求应对之策,为农村厕所改造工程的高质量推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过程中将采用比较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和资料分析法等方法手段,对所探究内容进行细致、系统的归纳总结。面对厕所改造这个重要题目,先想好为什么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改造厕所,弄清楚这一点后,可以对厕所改造产生更好的理解,再宏观的进行整体分析,梳理好地理差异、环境差异、文化差异等关键线索,接下来将视野聚焦到大庆市厕所改造工程,总结出当前影响工程推进的共涉及思想层面、工程质量、管理维护、资金匮乏和技术失位等五个方面重点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对策,最后对整个大庆市农村厕所改造工程进行总结,并对未来在各个方面的效益情况进行展望。大庆市的农村厕所改造作为一项综合性极强的民生工程,推进工作绝不能是一头热,仅仅靠政府一方“不懈努力”“敢打敢拼”、出钱出力就能完成的,任何一项系统工程,都需要在设计之初制定完善的领导机制和推进方案,明确各项任务完成节点,以及随时对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及时改进。所以本篇论文主要工作是围绕着以大庆为样本,对大庆市所开展的农村厕所改造工程进行分型,针对过程中发现的种种问题表象,剖析形成原因,并且借鉴其他地市先进经验、总结失败案例,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对大庆市农村厕所改造工程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助推这项工程能够更好完成,达到预定的效果。
杨兴发[7](2020)在《多功能液态垃圾处理车的设计、优化及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加快,人口密度加大,导致污水管道的负荷逐年增大,堵塞情况经常发生,从而急需吸污车对堵塞部位进行处理。传统吸污车只能对污水污物进行抽吸,然后转运至收纳场所,期间未做任何处理,液态垃圾的高污染导致污水厂、填埋场都不愿意接纳,导致出现许多吸污车将液态垃圾偷排于市政管道或其它偏僻之处等恶劣问题。因此采用创新手段对液态垃圾在清理时进行处理从而解决无处消纳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针对污水管道液态垃圾的治污难题,本文基于“就地处理”的理念设计一款具有污水污物就地处理功能的新型液态垃圾处理车,改变了传统吸污车在处理液态垃圾时只能采取抽吸转运的现状。考虑到新型液态垃圾处理车实际应用中的性能需求,对多功能液态垃圾处理车进行了轻量化设计和可靠性分析;利用流固耦合理论优化液态垃圾处理车的一级固液分离系统筛筒-螺旋装置的旋转方式和转速;针对本装备的车辆属性结合旋转件的偏心振动对悬架进行优化,并研制样车,最后对典型工况进行试验验证。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设计一款可以对液态垃圾“就地处理”的多功能处理车,提出一种双转子防堵塞的固液分离系统。根据工况要求设计具有污水污物就地分离处理功能的新型液态垃圾处理车,除了具备传统吸污车的功能外,还配备了两级固液分离系统及其他相关功能装置。根据污水管道液态垃圾高含固率的特点,将一级固液分离系统的螺旋轴与筛桶设计为同时差速旋转,在保证分离效果的同时有效避免筛筒堵塞。同时利用数值仿真方法分析一级固液分离系统在螺旋轴与筛桶的不同转速配比下的污水分离效果以及污物的运输情况,对比螺旋轴与筛桶的不同转速配比下物料的运输速度,得出了筛筒-螺旋轴差速转子系统各自的最佳转速。(2)发展一种敏度分层过滤方法解决零部件在拓扑优化过程中因载荷病态而使得小载荷传递路径消失的问题。针对液态垃圾处理车上的一级固液分离系统的典型零部件服役工况存在的载荷病态的问题,采用敏度分层过滤策略对其进行拓扑优化,有效避免采用传统拓扑优化方法进行优化时出现的较小载荷传递路径消失的现象。分层策略依据各载荷幅值的大小进行,并结合载荷对结构的应变能数值。通过引入比较判断系数及放大应变能影响系数对各灵敏度按大小进行分层,对各层次采用不同的过滤策略以获得材料在载荷病态下的最佳布局。通过算例验证了敏度分层策略的有效性,并利用该策略对液态垃圾处理车上典型零部件进行拓扑优化设计。(3)发展一种基于泛灰数的多源不确定性混合结构可靠性分析方法解决计算中区间扩张问题。针对液态垃圾处理车上固液分离系统因工况恶劣导致故障率高且不便于维护的问题,采用一种基于泛灰数的多源不确定性混合结构可靠性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等熵原理将模糊参数转换为等效随机参数,并采用3σ准则将等效随机参数和原始随机参数转换为区间变量。在此基础上,将混合可靠性问题转化为只有区间变量的可靠性问题,即非随机可靠性分析问题。针对区间算法中存在的区间扩展问题,采用灰色数学方法解决非随机可靠性分析问题,该方法可以得到较为保守的混合结构可靠度计算结果,并将此方法运用于液态垃圾处理车的典型零件中。(4)建立包含上装偏心工作系统的整车动力学模型,针对各种工况开展液态垃圾处理车的动力学分析。通过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液态垃圾处理车的悬架参数,优化后的悬架系统具有良好的道路适应性,能够有效改善正弦道路和随机道路下的车身加速度,提高车辆行驶舒适性。优化后悬架系统动挠度减小,车轮的动载荷也得到改善,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5)制作一级固液分离系统的试验台架以及多功能液态处理车样车,并对其各项性能参数进行试验验证。通过制作一级固液分离系统试验台架,测试一级固液分离系统的物料传送速度以及处理功效处理功效。针对多功能液态处理车的处理对象和处理工况,并对整车整体处理功效、污水净化程度以及脱水后的固态垃圾含水率方面做相关测试。实验表明本设备全流程功效相比传统吸污车有明显提升,经处理后水质中主要污染物指标达到国家标准《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中的C级标准,可以直接排放至地下污水管道。一级固液分离系统产出的固态垃圾含水率满足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中固态废物含水率的要求,且二级固液分离系统产出的固态垃圾可作为有机肥原料。
侯海迪[8](2020)在《BIM技术在新农村规划中的正向设计应用研究 ——以青岛市即墨区金口镇胡家庄村规划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就业条件匮乏、基础设施落后、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欠佳等诸多原因使得农村的土地、资金以及人才向城市单向转移,导致农村“失血”,空心化趋势日渐严重。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不断推行,新农村规划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传统新农村规划模式的弊端也日渐凸显。新农村规划的质量对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至关重要,因此,农村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是其出现空心化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新技术的出现对传统设计方式带来的冲击已然显现,BIM技术的“数字孪生”特性可实现村庄的建筑、道路、绿化、基础设施等各专业设计集成于同一参数化模型,使新农村规划摆脱传统设计模式的束缚,设计成果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和落地性,给予村民更多的获得感和更高的幸福指数。通过大量的文献查阅发现,目前对BIM技术在新农村规划中的正向设计应用的研究还为之甚少,所以本课题以此为切入点,探讨基于BIM技术的新农村规划,展开更加深入和系统的研究。研究基于经济发展缓慢、宅基地管理无序、民宅空间不舒适、基础设施不健全、生态环境恶劣等因素导致产生不合理的年龄结构分布的村庄,此类村庄均有待进行新农村规划。农村单体建筑体量小,规模适中,但涉及各专业内容冗杂,新农村规划运用BIM技术正向设计更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尝试通过研究BIM技术应用于胡家庄村庄整体规划,探寻BIM技术在新农村规划中的正向设计应用价值。本文首先通过背景和理论分析提出BIM技术在新农村规划中的应用技术策略,为后期的实际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先导。其次,应用实地调研法和问卷调查法等方式对胡家庄村的历史沿革、人文环境、建筑特征、道路交通、景观绿化、基础设施等各个方面进行价值和特色分析,并运用BIM技术的可视化从宏观上对村庄总体规划进行定位和方案剖析,在此基础上展开微观层面上的设计。再次,从微观层面上将新农村规划主要分为公共空间与基础设施设计和民宅建筑设计两大部分。BIM技术在胡家庄村整体规划中的应用主要从BIM技术在道路交通系统设计、景观绿化系统设计和基础设施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展开,阐述了BIM技术在各个专业中的协调应用,体现出BIM技术应用于新农村规划的系统性优势。BIM技术在胡家庄村新建住宅建筑设计方面的应用主要从建筑建模、建筑细部处理和建筑附属设施的布置、建筑性能分析这三部分展开,详细介绍了BIM技术在参数化建筑模型建立及建筑性能优化中的应用,体现出BIM技术应用于新农村规划的精细化、高质效优势。通过对BIM技术在胡家庄村规划各个设计环节中的应用分析,利用实例探讨将BIM技术应用于新农村规划的优势所在。本文的研究成果将助力乡村振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BIM技术的应用普及。
姜宽[9](2020)在《半湿润寒冷地区乡村水系统空间组织模式研究》文中提出水对于人类聚居空间营造的重要性自古已达成共识,传统乡村水系统不仅是维系乡村生产生活的需求,同时也是乡村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水系统与乡村空间关系有三:一、仅凭朴素的生态智慧即维系生活、生产中的良性水循环;二、“集、取、用、排”等水基础设施虽然有较大规模,但与院落、道路、景观、公共空间、自然环境等形成有机结合;三、各类“涉水”空间构成优良的景观空间体系,实质性地影响着村落的空间特征。然而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绝大多数村落为满足不断提升的生活、生产需求,在水系统的现代化改造过程中往往更多关注于各类水基础设施自身技术指标,忽略了水基础设施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乡村水循环平衡难以长久维系,从而使得乡村水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同时现代施工技术将大多数设施入地敷设,虽节省了一定空间、确保了供水排水的安全性,但是破坏了由乡村水系统统领的宜居村落空间组织;这些思考触发了本研究的动机,即技术如何让优雅的继承传统,现代乡村水系统如何良性循环地保障乡村可持续发展,塑造村落空间风貌特色。研究以半湿润区与寒冷区交汇的山东区域乡村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乡村水系统概念、空间植入方式、空间组织结构和适变应用等方面对乡村水系统空间组织模式进行系统研究。全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对象与范围、相关概念、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目的与意义,在对于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研究方法并构建了研究的整体框架。第二章构建基于代谢循环的乡村水系统概念认知,通过对代谢平衡理论、可持续水资源利用等相关理论的研究,提出乡村水系统的概念,进而重点阐述了乡村水系统的概念与内涵、构成要素与结构、层级与特征、综合效能等方面内容,并结合上述研究对山东区域乡村水系统进行初步探讨。第三章研究了半湿润寒冷地区乡村水系统的空间植入,首先分析了水系统空间对乡村空间的要求,进而对梳理了不同产业类型乡村水系统运行模式并从技术、经济、空间、景观、社会五个维度分析乡村“涉水”基础设施的选取,最后探讨了不同“涉水”基础设施在院落尺度、单元尺度、村域尺度的植入方式,从而为第四章乡村是系统空间组织结构的构建提供良好的研究基础。第四章研究了半湿润寒冷地区乡村水系统空间组织模式和适变性应用策略,通过对半湿润寒冷地区乡村空间形态的研究,建立乡村空间模型;结合“水系统空间组织”的概念,构建乡村水系统空间组织结构库,并进一步分析了是系统空间与乡村空间的整合设计,最后以济南朱家峪村为例探讨水系统空间组织模式在乡村规划中适变性应用策略。第五章为结论和展望,对全文研究内容进行提炼与总结,概括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针对论文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不足和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胡晓伟[10](2020)在《北方山区农村厕所革命问题研究 ——以太行山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农村厕所环境与农村环境、村民健康息息相关,推动“厕所革命”是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一环。而厕所革命在农村推进过程中存在一些较难解决的问题,在不同地区都带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性特征。研究北方山区厕所革命及在北方山区厕所革命中的政府行为,对于推动山区“厕所革命”,推进山区地带乡村治理有重要的意义。太行山脉全年虽四季分明,但冬长夏短,是典型的北方气候,其地理位置并不像长白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一般更加靠近高纬度地区,常年高寒不适宜人类大规模居住,比较适合作为研究对象。太行山区山高坡陡,岩石裸露,植被稀少,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困且污秽洁净的观念落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改厕带来了不少阻力。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个案分析法。通过查询相关论文、图书馆书籍、政府出台的有关文件,对厕所革命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研究,获得大量文献资料,为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实地调查和电话访谈,对太行山区的厕所革命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并与直接参与山区厕所革命的五大主体——基层公务员、村两委干部、改厕农户、旅游景区商户经营者、改厕施工的第三方企业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对当前北方山区厕所革命的现状、问题、政府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对部分较为典型、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的个案分析,进一步发现当下北方山区厕所革命中存在的政府行为不规范和失当。研究发现,北方山区厕所革命中,政府对于厕所革命的理解不够深刻,存在如下问题:改厕前期政策宣传不到位,改厕主体有抵触心理;改厕资金分散、分配不合理;改厕规划不到位、不科学,不够因地制宜;改厕技术落后,存在“一刀切”的问题;改厕主管部门几经变更,改厕效率低下;基层公务员关于改厕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改厕积极性不高;改厕质量不高,后续问题频发等。改厕本应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却因政府行为失当或缺位,导致改厕进度慢、质量低、返工率高。甚至部分地区为改厕而改厕,实行“一刀切”的政策,没有充分考虑到北方山区地质坚硬,无法铺设下水管道;地势较高的村落冬季上冻、夏季缺水,根本不适合水冲式洁厕的铺设等问题。各级政府在厕所革命中缺少实地调研和专业规划,缺少相关资金调配使用的统一规划和安排;缺少对基层干部的专业技术指导培训,以检查、督导代替指导,致使一线落实政策难,百姓怨言大;缺少后续维护,使粪污清掏成为百姓头疼的大问题,致使改厕后的百姓使用新式厕所既不舒服又不顺心,从而加以毁坏甚至弃之不用。如上种种政策缺少前瞻性、基层执行政策简单粗暴等政府行为失当问题为北方山区厕所革命埋下了隐患。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而厕所无害化改革正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最重要一环。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世界各国及中国各省的改厕经验进行了总结,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结合北方山区的地质、气候、人文特点,提出改进意见:改厕前期注重结合本地实际进行科学规划;注重相关资金调配使用的统一安排,政出一门;注重政策的广泛有效宣传,消除百姓疑虑。改厕中期加强对基层干部的专业培训,加强技术指导,减少频繁督查督导对基层的压力。改厕后期注重后续维护,不让粪污清掏成为百姓的烦心事。多措并举推进厕所革命,补齐民生短板,增进人民福祉。
二、对化粪池改造的一点设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化粪池改造的一点设想(论文提纲范文)
(2)西北黄土沟壑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模式的作用与意义 |
2 城市典型生活小区居民污染物特征分析 |
3 西北沟壑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 |
1) 模式Ⅰ——村域收集集中处理 |
2) 模式Ⅱ——单户、联户分散治理 |
3) 模式Ⅲ——资源化利用 |
4) 模式Ⅳ——集中纳管入厂处理 |
4 模式的选用及其注意事项 |
5 西北黄土沟壑区典型代表县域农村污水规划中模式选用结果与投资 |
6 小结 |
(3)厕所革命图像智能验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2 相关理论和技术 |
2.1 传统目标检测 |
2.1.1 目标定位 |
2.1.2 特征提取 |
2.1.3 分类器 |
2.1.4 算法总结 |
2.2 深度学习相关理论 |
2.2.1 卷积神经网络 |
2.2.2 池化层 |
2.2.3 全连接层 |
2.2.4 激活函数 |
2.2.5 损失函数层 |
2.3 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 |
2.3.1 Fast RCNN |
2.3.2 Faster RCNN |
2.4 本章小结 |
3 图像检测方法 |
3.1 基于YOLO的图像检测方法 |
3.1.1 YOLO v3 |
3.1.2 YOLO v4 |
3.1.3 主干网络 |
3.1.4 CSPNet的引进 |
3.1.5 优化损失函数 |
3.1.6 优化激活函数 |
3.1.7 数据增强 |
3.2 本章小结 |
4 智能验收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
4.1 YOLO v4 检测原理 |
4.1.1 检测流程 |
4.1.2 图形检测 |
4.1.3 性能评价指标 |
4.2 BP神经网络匹配方法 |
4.2.1 向量的构建 |
4.2.2 输入参数的确立 |
4.2.3 节点和层数的确立 |
4.2.4 BP神经网络 |
4.3 模板匹配方法 |
4.3.1 生成向量 |
4.3.2 模板集的建立 |
4.3.3 滑窗匹配法 |
4.4 本章小结 |
5 在线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
5.1 平台框架 |
5.1.1 平台需求分析 |
5.1.2 平台设计原则 |
5.1.3 模型层的设计 |
5.1.4 存储层的设计 |
5.2 系统功能实现 |
5.2.1 登陆模块实现 |
5.2.2 工作台总览 |
5.2.3 信息采集 |
5.2.4 查询结果 |
5.2.5 客服申诉 |
5.3 平台测试 |
5.3.1 平台功能测试 |
5.3.2 平台性能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以人民为中心: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动力机制与行动逻辑——以广州市西村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人民为中心: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三)研究个案简介 |
二、关注人民的诉求: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动力机制 |
(一)创新主体:以人民参与为核心 |
(二)创新内容:以人民需求为导向 |
(三)创新目标:以人民利益为根本 |
(四)创新评价:以人民满意度为中心 |
三、维护人民的利益: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行动逻辑 |
(一)政治性吸纳:以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创新 |
(二)参与式治理:以电梯驿站创新民主决策过程 |
(三)民主性协商:以多元主体实现社区利益共享 |
(四)重复性博弈:以多种途径化解社区治理矛盾 |
四、站在人民的立场:研究结论与进一步探讨 |
(一)坚持人民导向:有效平衡少数人与多数人的利益 |
(二)强化人民监督:妥善解决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 |
(三)接受人民检验:恰当处理居民自治与群众领袖的关系 |
(5)农村厕所污染治理技术与模式研究 ——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我国农村人粪尿管理方式 |
1.2 中国农村厕所的使用管理问题 |
1.3 厕所粪污的主要污染问题 |
1.4 国际上农村人粪尿处置利用现状 |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章 大兴区长子营镇农村厕所现状调查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问卷调查方法 |
2.3 受访农户基本情况 |
2.4 户厕类型 |
2.5 户厕建筑状况 |
2.6 户厕卫生状况 |
2.7 粪便的利用与处理情况 |
2.8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大兴区长子营镇农村户厕改造方案及化粪设施治污性能研究 |
3.1 长子营镇农村户厕改造方案 |
3.2 化粪设施无害化效果评价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大兴区农村厕所粪污治理技术模式探讨 |
4.1 长子营镇户厕改造问题分析与讨论 |
4.2 适用技术原则 |
4.3 农村户厕粪污治理模式 |
4.4 大兴区长子营镇农村户厕粪污治理模式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本文研究特色 |
5.3 展望 |
附录一 :户厕及卫生状况问卷调查表 |
附录二 :我国农村卫生厕所常见类型及施工要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6)大庆市农村厕所改造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对厕所改造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比较研究法 |
1.3.3 调查研究法 |
2 大庆市当前农村厕所改造现状 |
2.1 大庆市农村厕所改造历程 |
2.2 大庆市农村厕所改造进展情况 |
2.3 大庆市农村厕所改造实践探索 |
2.3.1 从常规措施中进行选择 |
2.3.2 在探索中不断尝试新举措 |
3 大庆市农村厕所改造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3.1 思想认识需提高 |
3.2 工程选择和质量控制更需合理 |
3.2.1 材料的选择要慎重 |
3.2.2 冻土问题是关键 |
3.3 制度方面不健全 |
3.4 资金利用不高效 |
3.5 技术手段较为落后 |
4 大庆市农村厕所改造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4.1 缺乏宣传引导 |
4.2 没能因地制宜科学选材 |
4.3 缺少完善的建管制度 |
4.4 资金制度还需进一步落实 |
4.5 技术没跟上发展脚步 |
5 大庆市农村厕所改造的对策建议 |
5.1 多途径加强宣传引导 |
5.2 严格把关工程质量 |
5.3 完善运营维护管理制度 |
5.4 加强资金的监管和妥善利用 |
5.5 借助科研攻关破解技术难题 |
6 大庆市农村厕所改造工程的研究展望 |
6.1 生态效益方面 |
6.2 社会效益方面 |
6.3 政治效益方面 |
6.4 经济效益方面 |
7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多功能液态垃圾处理车的设计、优化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液态垃圾处理装置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1.3 流固耦合力学的研究现状 |
1.4 拓扑优化方法和结构可靠性研究现状 |
1.5 车辆运行平顺性研究现状 |
1.6 文中主要研究内容 |
1.6.1 研究目标 |
1.6.2 研究内容 |
第2章 多功能液态垃圾处理车设计及一级固液分离系统优化 |
2.1 引言 |
2.2 系统组成 |
2.2.1 车辆底盘 |
2.2.2 动力系统 |
2.2.3 一级固液分离系统 |
2.2.4 二级固液分离系统 |
2.2.5 真空吸污系统 |
2.2.6 管道系统 |
2.2.7 高压疏通系统 |
2.2.8 电控系统 |
2.3 一级固液分离系统设计 |
2.4 流固耦合的数值模拟 |
2.4.1 流固耦合的数值分析方法 |
2.4.2 数值模拟方法 |
2.4.3 耦合欧拉-拉格朗日法 |
2.5 基于CEL流固耦合的一级固液分离系统设计 |
2.5.1 工作状况分析 |
2.5.2 一级固液分离系统筛筒结构设计 |
2.5.3 一级固液分离系统螺旋轴设计 |
2.5.4 基于CEL流固耦合的筛筒与螺旋轴转速确定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典型零部件荷载病态结构拓扑优化设计及其混合不确定性可靠性分析 |
3.1 引言 |
3.2 结构拓扑优化荷载病态问题 |
3.3 敏度分层过滤克服荷载病态 |
3.3.1 多载荷下的结构拓扑优化模型 |
3.3.2 敏度分层过滤策略 |
3.3.3 数值算例 |
3.3.4 典型支撑板结构拓扑优化设计 |
3.4 基于泛灰数的多源不确定性混合结构可靠性分析 |
3.4.1 区间可靠性模型 |
3.4.2 多源可靠性模型 |
3.4.3 泛灰数理论 |
3.4.4 典型支撑板结构可靠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滚筒偏心系统振动动力学分析与悬架优化 |
4.1 引言 |
4.2 动力学建模 |
4.2.1 一级固液分离装置的连接关系 |
4.2.2 含旋转不平衡质量的整车振动分析模型 |
4.2.3 行驶模式下的分析模型 |
4.2.4 正常工作模式 |
4.2.5 固液分离装置安装部位完全锁紧状态下简化模型 |
4.3 结构特征参数表征 |
4.3.1 钢板弹簧刚度 |
4.3.2 改装后的车辆参数 |
4.3.3 车辆转动惯量 |
4.4 车辆悬架系统优化 |
4.4.1 约束 |
4.4.2 优化目标函数 |
4.4.3 优化结果对比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多功能液态垃圾处理车部件及整车试验分析 |
5.1 引言 |
5.2 固液分离系统试验研究 |
5.3 样车试验 |
5.3.1 液态垃圾处理车处理效率 |
5.3.2 液态垃圾处理车污水处理效果 |
5.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专利 |
附录 C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
(8)BIM技术在新农村规划中的正向设计应用研究 ——以青岛市即墨区金口镇胡家庄村规划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BIM技术应用于新农村规划的机遇 |
1.1.2 传统规划模式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应用研究现状 |
1.3.1 国内应用研究现状 |
1.3.2 国外应用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创新点 |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框架 |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及设计应对 |
2.1 BIM技术及新农村规划相关理论 |
2.1.1 BIM技术相关理论 |
2.1.2 新农村规划相关理论 |
2.1.3 基于BIM技术的正向设计 |
2.2 新农村规划及BIM技术正向设计相关案例分析 |
2.2.1 基于传统设计模式的新农村规划案例分析 |
2.2.2 BIM技术正向设计应用案例分析 |
2.2.3 新农村规划模式现存问题及解决方案 |
2.3 基于BIM技术的新农村规划设计应对 |
2.3.1 保持村庄风貌整体风格的延续 |
2.3.2 合理的道路系统规划 |
2.3.3 公共空间环境与基础设施的宜人化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胡家庄村现状调查分析及基于BIM技术的村庄总体规划 |
3.1 胡家庄村发展概况 |
3.1.1 上位规划解读 |
3.1.2 自然人文环境 |
3.1.3 社会经济状况 |
3.2 胡家庄村现状调研分析 |
3.2.1 道路交通现状 |
3.2.2 景观绿化现状 |
3.2.3 基础设施现状 |
3.2.4 现状建筑分类与特色评价 |
3.2.5 村民意愿调研 |
3.3 基于BIM技术的村庄总体规划设计解读 |
3.3.1 基于BIM技术的村庄总体规划方案分析 |
3.3.2 基于BIM技术的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方案分析 |
3.3.3 基于BIM技术的景观绿化系统规划方案分析 |
3.3.4 基于BIM技术的基础设施系统规划方案分析 |
3.3.5 基于BIM技术的村庄住宅建筑设计方案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BIM技术在胡家庄村公共空间与基础设施中的正向设计应用研究 |
4.1 BIM技术在道路交通系统中的正向设计应用研究 |
4.1.1 动态交通设计 |
4.1.2 静态交通设计 |
4.1.3 道路附属设施设计 |
4.2 BIM技术在景观绿化系统中的正向设计应用研究 |
4.2.1 集中绿化设计 |
4.2.2 街巷绿化设计 |
4.2.3 院落绿化设计 |
4.3 BIM技术在基础设施系统中的正向设计应用研究 |
4.3.1 给排水工程 |
4.3.2 电力燃气工程 |
4.3.3 环卫工程 |
4.4 设计思路与应用策略 |
4.4.1 设计思路 |
4.4.2 应用策略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BIM技术在胡家庄村民宅建筑中的正向设计应用研究 |
5.1 民宅建筑主体的生成 |
5.1.1 创建轴网并添加墙柱和楼梯 |
5.1.2 插入门窗并生成门窗表 |
5.1.3 生成楼板和屋顶 |
5.2 民宅建筑细部的处理 |
5.2.1 建筑高差的处理 |
5.2.2 建筑线脚的处理 |
5.2.3 建筑附属设施的添加 |
5.3 民宅建筑性能分析 |
5.3.1 建筑采光模拟分析 |
5.3.2 建筑风环境模拟分析 |
5.3.3 建筑全年负荷计算及能耗分析 |
5.4 设计思路与应用策略 |
5.4.1 设计思路 |
5.4.2 应用策略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语 |
6.1 总结 |
6.2 不足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胡家庄村村庄规划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胡家庄村新建民宅建筑采光模拟分析报告书 |
附录三 胡家庄村新建民宅建筑技术图纸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致谢 |
(9)半湿润寒冷地区乡村水系统空间组织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乡村水环境格局濒临瓦解 |
1.1.2 整合乡村“涉水”基础设施空间的重要性 |
1.1.3 乡村水系统研究的必要性 |
1.2 研究对象与范围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研究范围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相关概念解读 |
1.4.1 基础设施空间 |
1.4.2 乡村水系统基础设施空间 |
1.4.3 空间组织模式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1 基础设施空间相关研究 |
1.5.2 水代谢循环相关研究 |
1.5.3 乡村水基础设施空间相关研究 |
1.5.4 整合水基础设施的乡村空间相关研究 |
1.5.5 研究简评 |
1.6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6.1 研究内容 |
1.6.2 研究方法 |
1.7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基于代谢循环的乡村水系统概述 |
2.1 相关理论研究 |
2.1.1 代谢平衡理论 |
2.1.2 可持续水资源利用相关理论 |
2.1.3 生态基础设施理论 |
2.1.4 “海绵系统”理论 |
2.2 乡村水系统概念与内涵 |
2.3 乡村水系统要素构成与结构特征 |
2.3.1 乡村水系统要素构成 |
2.3.2 乡村水系统结构特征 |
2.4 乡村水系统的层级与特征 |
2.4.1 乡村水系统的层级 |
2.4.2 乡村水系统的特征 |
2.5 乡村水系统综合效能 |
2.5.1 乡村水系统的空间效能 |
2.5.2 乡村水系统的景观效能 |
2.5.3 乡村水系统的经济效能 |
2.5.4 乡村水系统的环境效能 |
2.5.5 乡村水系统的社会效能 |
2.6 半湿润寒冷地区乡村水系统研究 |
2.6.1 乡村水资源代谢分析 |
2.6.2 乡村水系统循环模式分析 |
2.6.3 乡村“涉水”基础设施归纳 |
2.6.4 “涉水”基础设施空间规模量化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半湿润寒冷地区乡村水系统空间植入 |
3.1 水系统空间植入对乡村空间的要求 |
3.1.1 水系统空间对地形地势的要求 |
3.1.2 水系统空间对用地规模的要求 |
3.1.3 水系统空间对建设空间的需求 |
3.2 不同产业类型乡村水系统运行模式分析 |
3.2.1 以分散式种植/养殖为主的乡村水系统处理模式 |
3.2.2 以观光农业为主的乡村水系统处理模式 |
3.2.3 以节水和资源回用为主的乡村水系统处理模式 |
3.3 乡村“涉水”基础设施选取影响因素 |
3.3.1 技术性因素——运行特征,植入适恰 |
3.3.2 经济性因素——投入节约,经济价值 |
3.3.3 空间性因素——规模适宜,开放连接 |
3.3.4 景观性因素——景观渗透,生态共享 |
3.3.5 社会性因素——塑造文化,多元发展 |
3.4 水系统设施在不同空间尺度的植入方式 |
3.4.1 乡村水系统设施在院落尺度空间的植入 |
3.4.2 乡村水系统设施在单元尺度的空间植入 |
3.4.3 乡村水系统设施在村域尺度的植入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半湿润寒冷地区乡村水系统空间组织模式研究及适变应用 |
4.1 半湿润寒冷地区乡村空间模型构建 |
4.1.1 乡村空间形态影响因素分析 |
4.1.2 半湿润寒冷地区乡村空间形态归纳 |
4.2 半湿润寒冷地区乡村水系统空间组织模式构建 |
4.2.1 乡村水系统空间组织研究方法制定 |
4.2.2 乡村水系统空间组织结构类型库 |
4.3 水系统空间与乡村空间的整合设计 |
4.3.1 水系统空间与乡村空间结合原则 |
4.3.2 水系统空间与乡村空间骨架的结合 |
4.3.3 水系统空间与乡村产业发展的结合 |
4.3.4 水系统空间与乡村院落空间的结合 |
4.3.5 水系统空间与乡村道路体系的结合 |
4.3.6 水系统空间与乡村公共节点的结合 |
4.4 乡村水系统空间组织模式适变应用—以济南朱家峪村为例 |
4.4.1 “因水而起”的前期分析 |
4.4.2 “三生一体”的概念生成 |
4.4.3 “多元发展”的方案深化 |
4.4.4 “生态持续”的最终成果 |
4.5 本章总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
5.1.1 主要结论 |
5.1.2 创新点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10)北方山区农村厕所革命问题研究 ——以太行山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国际背景 |
2.国内背景 |
(二)国内外研究概述 |
1.国内研究综述 |
(1)关于农村改厕必要性的研究 |
(2)关于改厕资金问题的研究 |
(3)关于改厕途径的研究 |
(4)关于改厕重点难点的研究 |
2.国外研究综述 |
(1)对改厕模式的研究 |
(2)对厕所外观的研究 |
(3)对厕所改造后期维护的研究 |
(4)对厕所管理的法律政策的研究 |
(5)对改厕观念的研究 |
(三)研究目的 |
(四)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五)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实地调查法 |
3.个案分析法 |
(六)创新点与不足 |
1.创新点 |
(1)研究方法新 |
(2)选题角度新 |
2.不足之处 |
一、厕所革命的相关概念理论与会议政策梳理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厕所革命 |
2.政府行为 |
(二)相关理论基础 |
1.公共产品理论 |
2.新公共服务理论 |
(三)相关会议及政策文件 |
(1)第一阶段:20 世纪90 年代至2014 年 |
(2)第二阶段:2015 年至2017 年 |
(3)第三阶段:2017 年至今 |
二、国内外厕所改造相关政府行为概览 |
(一)国外厕所改造政府行为概览 |
1.韩国在厕所改造中的政府行为 |
2.日本在厕所改造中的政府行为 |
3.德国在厕所改造中的政府行为 |
4.英国在厕所改造中的政府行为 |
5.印度在厕所改造中的政府行为 |
(二)国内农村厕所革命相关政府行为概览 |
1.江苏农村厕所革命中的政府行为 |
2.陕西农村厕所革命中的政府行为 |
3.广西丘陵地带农村厕所革命中的政府行为 |
4.山东农村厕所革命中的政府行为 |
5.内蒙古农村厕所革命中的政府行为 |
(三)国内外改厕相关政府行为综述 |
三、北方山区农村厕所革命现状调查 |
(一)调查区域 |
(二)调查对象及方式 |
1.个案分析对象 |
2.问卷访谈对象 |
(三)个案分析研究 |
1.案例一:基层政府行为不当,改厕政策未得到有效落实 |
2.案例二:改厕农户对新厕所使用率低 |
3.案例三:改厕农户观念未转变 |
4.案例四:改厕农户无充裕的改厕空间 |
5.案例五:山区旅游景区公厕改造权责不明 |
6.案例六:施工企业资质不足、售后服务无法保障 |
7.案例七:建设粪污处理厂,化粪污为肥料 |
8.案例八:农户积极参与,有主动意识和作为 |
四、北方山区农村厕所革命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一)部分农民抵触改厕 |
(二)改厕资金不足 |
(三)改厕技术落后 |
(四)改厕过程缺乏连续性整体性 |
(五)改厕效率低下 |
(六)改厕质量不高 |
1.粪污处理机制不健全 |
2.水冲式厕所寒冬无法使用 |
3.厕具品质较差 |
(七)基层干部的改厕积极性普遍不高 |
1.缺少专业技术培训 |
2.督导检查多注重形式 |
五、北方山区农村厕所革命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改厕政策宣传不到位 |
1.基层部门执行政策不够因地制宜 |
2.前期宣传不到位,数据摸排不实 |
3.农民缺乏积极性 |
(二)改厕规划不科学 |
1.北方山区自然地理特征被忽略 |
2.旅游公厕改革亟待合理规划 |
3.未重视后续管理及维护措施 |
(三)改厕资金使用不合理 |
1.资金缺口比较大 |
2.资金投入不均衡 |
(四)改厕技术引进滞后 |
1.厕坑技术分析 |
2.厕屋设计技术分析 |
(五)改厕体制不健全 |
1.责大于权导致基层干部消极应对 |
2.权责不清导致基层干部懈怠推责 |
3.公民未充分参与到政策制定过程中 |
4.执行标准过于统一僵化 |
(六)市场机制引入不彻底 |
六、深化北方山区农村厕所革命的对策建议 |
(一)注重宣传示范 |
1.提升村民意识,统一思想 |
2.注重树立典范,号召学习 |
(二)多方筹措资金,高效合理使用 |
1.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
2.吸引社会力量帮扶 |
(三)提升改厕技术 |
(四)科学合理规划贯穿改厕始终 |
1.因地制宜做好长期规划 |
2.引导村民全过程参与政策制定 |
3.完善验收标准及监管维护 |
4.合理规划建设公共厕所 |
(五)正向激励提升基层干部改厕积极性 |
(六)注重农民的全程参与 |
1.加强专业培训,培养专业人才 |
2.多向群众问计,邀请群众监督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含致谢) |
四、对化粪池改造的一点设想(论文参考文献)
- [1]W县农村改厕研究[D]. 盛健云. 安徽工程大学, 2021
- [2]西北黄土沟壑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探讨[J]. 孙靖越,张莉红,张琦,李杰,王亚娥,魏东洋,谢慧娜.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21(02)
- [3]厕所革命图像智能验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刘旗.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1)
- [4]以人民为中心: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动力机制与行动逻辑——以广州市西村街为例[J]. 谢治菊,陈一仪,陈郯.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20(06)
- [5]农村厕所污染治理技术与模式研究 ——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D]. 侯英龙.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6)
- [6]大庆市农村厕所改造问题研究[D]. 王东旭.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0(04)
- [7]多功能液态垃圾处理车的设计、优化及试验研究[D]. 杨兴发. 湖南大学, 2020
- [8]BIM技术在新农村规划中的正向设计应用研究 ——以青岛市即墨区金口镇胡家庄村规划为例[D]. 侯海迪. 青岛理工大学, 2020(02)
- [9]半湿润寒冷地区乡村水系统空间组织模式研究[D]. 姜宽. 山东建筑大学, 2020(11)
- [10]北方山区农村厕所革命问题研究 ——以太行山区为例[D]. 胡晓伟.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