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益肾解毒汤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程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盛琴[1](2021)在《苏茵解毒颗粒改善CKD3-4期肾小球滤过率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苏茵解毒颗粒干预CKD3-4期,中医辨证属肾虚湿浊证,改善其肾小球滤过率的疗效,为该药的广泛应用提供客观的临床研究证据。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对符合纳入标准的CKD3-4期,肾虚湿浊证患者随机分组,试验组予基础治疗+苏茵解毒颗粒,对照组予基础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治疗后12周的中医证候积分、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CKD-EPI2009 SCR公式计算)、尿素氮、尿酸、肝功能(AST/ALT、γGT、TB、ALP)、血常规(WBC)、血钾以及患者服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分析数据,评价苏茵解毒颗粒的临床价值。结果:试验组治疗前血肌酐(164.85±58.99umol/L)、尿素氮(10.65±4.16mmol/L)、尿酸(431.87±93.24umol/L)、肾小球滤过率(43.57±13.37ml/min/1.73m2)、中医证候积分(10.00±4.07),对照组治疗前血肌酐(160.08±41.28μmol/L)、尿素氮(9.36±3.22mmol/L)、尿酸(436.89±104.35μmol/L)、肾小球滤过率(40.03±10.55ml/min/1.73m2)、中医证候积分(10.17±4.38),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血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两组不同时间点eGFR的变化,存在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两组eGFR随着时间波动趋势显着不一致,在治疗过程中4周、8周、12周各个时点,试验组均较对照组eGFR水平高,更加能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且在试验组中eGFR水平随着时间变化一直在改善,由 0 周时(43.57±13.37ml/min/1.73m2)上升至 4 周时(52.19±20.59ml/min/1.73m2),8 周时(56.59±24.86ml/min/1.73m2),12 周时(59.27±26.83ml/min/1.73m2),而对照组各个时点间比较无明显差异,eGFR水平无明显变化,0周时(40.03±10.55ml/min/1.73m2),4周时(41.74±11.68ml/min/1.73m2),8 周时(43.72± 11.80ml/min/1.73m2),12 周时(43.46±11.94ml/min/1.73m2)。对于两组不同时间点SCR的变化,不存在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两组SCR随着时间波动趋势一致,组别对SCR的主效应没有统计学意义,P=0.825(P>0.05),时点对SCR的主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SCR均随时间变化逐渐降低,0周与4周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周与8周时有统计学意义(P=0.02),8周与12周时没有统计学意义(P=1.00>0.05),两组在治疗后8周到治疗后12周之间SCR下降不明显。对于两组不同时间点BUN的变化,存在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两组BUN随着时间波动趋势显着不一致,在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治疗后12周试验组BUN较对照组BUN无统计学差异(P=0.51、P=0.62、P=0.26),但是在试验组中0周与4周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5),4 周(9.29±5.19mmol/L)与 8 周(9.20±4.06mmol/L)时没有统计学意义(P=1.00),8周与12周(8.93±4.93mmol/L)时没有统计学意义(P=1.00),BUN水平在治疗后4周较治疗前有改善,后改善不明显,在对照组中,时间因素对BUN的单独效应没有统计学意义(P=0.319>0.05),BUN随时间变化没有改善,从数值来看,反而有所上升,从0周时(9.36±3.22mmol/L)上升至12周时(10.07±3.60mmol/L)。对于两组不同时间点UA的变化,不存在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两组UA随着时间波动趋势一致,组别对UA的主效应没有统计学意义,P=0.825(P>0.05),时点对UA的主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UA均随时间变化逐渐降低,0周与4周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周与8周时没有统计学意义(P=1.00),8周与12周时没有统计学意义(P=1.00>0.05),两组治疗后4周较治疗前UA有所下降,后无明显改善。对于两组不同时间点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存在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两组积分随着时间波动趋势显着不一致,治疗后4周试验组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2),试验组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治疗后8周试验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8),治疗后12周试验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16)。在试验组中,中医证候积分水平随着时间变化一直在改善,由0周时(10.00±4.07)下降至4周时(6.39±2.67),8周时(5.47±2.26),12周时(4.50±2.40),在对照组中,中医证候积分水平随着时间变化也一直在改善,由0周时(10.17±4.38)下降至4周时(8.11±3.70),8周时(6.58±3.02),12周时(5.39±3.01)。在中医疗效方面,试验组有效率97.37%,而对照组有效率77.78%,两组存在显着差异(P=0.009),表明苏茵解毒颗粒干预后相较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更好的缓解,生活质量提高更显着。在疾病综合总疗效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97.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具有显着差异(P=0.01),表示苏茵解毒颗粒+基础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基础治疗。在不良反应及药物副作用方面,试验组出现1例肝酶升高,仅表现为AST轻度升高,血钾高于正常值2例,可能与患者肾功能减退,电解质紊乱有关,对照组出现血钾高于正常值2例,总不良反应数未见明显异常(P=0.361),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苏茵解毒颗粒配合基础治疗可有效提高慢性肾脏病3-4期(肾虚湿浊证)肾小球滤过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疗效优于基础治疗。
潘飞翔[2](2020)在《CKD3-4期合并MB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中药结肠透析延缓肾衰进程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分析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矿物质及骨异常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点并探讨其与相关因素间的关系和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矿物质与骨异常患者的临床症状、理化指标的影响,评价中药结肠透析的临床疗效,为慢性肾脏病的临床辨证和临床上选择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通过对235例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矿物质及骨异常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四诊资料、实验室指标、影像学资料等情况进行查阅汇总,并进行统计与相关性分析,总结出该阶段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点及其与相关因素间的关系,探讨中医证候的发展演变规律。2.通过对188例住院进行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联合中药结肠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矿物质及骨异常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病历资料的收集,统计治疗前后相关症状和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中药结肠透析对患者肾功能和相关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症状的干预作用。结果:1.235例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矿物质与骨异常患者中医证型表现为纯虚证35例(包括气虚证19例,气阴两虚证3例,气血两虚证5例,阳虚证6例,阴阳两虚证2例)和虚实夹杂证200例。本虚证中气虚证106例,占45.11%;阳虚证62例,占26.38%;阴虚证43例,占18.30%;血虚证24例,占10.21%。标实证中水湿证74例,占37%;瘀血证61例,占30.5%;湿热证51例,占25.5%;溺毒证14例,占7%。2.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虚证、湿热证和瘀血证在慢性肾脏病3和4期间的分布无显着差异(P>0.05),水湿证和溺毒证的分布存在差异(P<0.05)。3.阴虚证和瘀血证在矿物质与骨异常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形势中的分布存在差异(P<0.05)。4.尿素氮、肌酐、血红蛋白、白蛋白、钙、磷、甲状旁腺激素、血同型半胱氨酸和左心室质量指数在不同证型患者中的平均水平存在差异(P<0.05)。5.188例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矿物质与骨异常患者中进行常规治疗共117例,常规治疗联合中药结肠透析治疗共71例,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相关指标的平均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6..常规组总有效率64.11%,肠透组总有效率70.4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改善,胃肠道症状改善情况在组间分布有显着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压、心率、血钾、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肾小球滤过率、血钙、二氧化碳结合力均有所回升,血肌酐、尿素氮、血糖、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尿素氮、血钙、血磷水平有显着差异(P<0.05)。7.慢性肾脏病3期总有效率76.74%,4期总有效率57.8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血压、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二氧化碳结合力、血糖、血红蛋白、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变化情况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1.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矿物质与骨异常患者的中医证型分为纯虚证和虚实夹杂证,并以虚实夹杂证为主。2.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水湿证、湿热证和瘀血证贯穿慢性肾脏病3-4期病程始终。3.慢性肾脏病的分期和矿物质与骨异常的临床表现形式均不同程度的与中医证型的分布相关。4.主要检查化验指标(尿素氮、肌酐、血红蛋白、白蛋白、钙、磷、甲状旁腺激素、血同型半胱氨酸、左心室质量指数)均不同程度的与中医证型的分布相关。5.中药结肠透析联合常规治疗能够更好改善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矿物质与骨异常患者的临床症状、部分生化指标,其中中药结肠透析治疗在改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方面有优势。6.中药结肠透析联合常规治疗对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的疗效优于慢性肾脏病4期患者。
张静静[3](2020)在《仙天益肾解毒汤治疗消渴肾病(脾肾阳虚兼瘀毒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仙天益肾解毒汤治疗消渴肾病(脾肾阳虚兼瘀毒证)的疗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消渴肾病提供更多途径。方法:将72例消渴肾病(脾肾阳虚兼瘀毒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予仙天益肾解毒汤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予厄贝沙坦片治疗。2组治疗均以4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ACR、24h U-pro、Scr、eGFR、HbA1c、FBG、2hPBG、CHOL、TG、LDL-C及安全指标的变化。结果:剔除脱落病例后治疗组完成34例,对照组完成33例。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总体疗效判定,治疗组总有效率85.92%,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P<0.05),2组之间疗效比较有明显差异,治疗组在改善ACR、24h U-pro、HbA1c、FBG、2hPBG、LDL-C等指标方面具有优势(P<0.05);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治疗组总有效率85.29%,对照组总有效率63.64%(P<0.05),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具有优势,治疗组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水肿、夜尿清长、大便溏薄等症状的改善较对照组效果显着(P<0.05)。结论:仙天益肾解毒汤在消渴肾病(脾肾阳虚兼瘀毒证)的治疗中疗效优于厄贝沙坦片,能够降低患者的尿蛋白,改善肾功能,缓解临床症状,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
丁昕宇[4](2020)在《糖肾方抗氧化损伤改善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以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F)大量增生、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蓄积为主要特征。RIF是几乎所有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肾损害进行性加重,最终发展至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共同病理基础。RIF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氧化应激反应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医药在抗氧化、抗纤维化治疗方面具有很大潜力。糖肾方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泄浊解毒为立法依据,组方包括黄芪、生地黄、山茱萸、三七、鬼箭羽、熟大黄、枳壳七味中药。前期研究证实,糖肾方在2型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中具有明确的肾脏保护作用,减轻氧化应激是其可能的机制之一。在单侧肾切合并链脲佐菌素注射诱导的大鼠模型和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的小鼠模型中,糖肾方均显示出良好的改善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本研究利用UUO小鼠动物模型,探讨糖肾方通过下调NADPH氧化酶的表达,改善肾脏氧化损伤,从而发挥肾保护作用的机制。并通过体外实验验证糖肾方含药血清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人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株(HK-2)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以期为糖肾方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抗氧化机制提供实验依据。目的研究糖肾方通过降低NADPH氧化酶的表达,减轻肾脏的氧化应激水平,从而改善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方法1.糖肾方对UUO小鼠肾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采用7周龄的雄性C57BL/6N小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仅将左侧输尿管游离,不结扎,不切断)8只、模型组(UUO组)16只、糖肾方组(UUO+糖肾方治疗)16只、福辛普利组(UUO+福辛普利治疗)16只。适应性喂养3天,预给药5天。糖肾方组给予糖肾方3.6g/kg/d,福辛普利组给予福辛普利1.5mg/kg/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5天后进行左侧输尿管梗阻手术。术后继续灌胃给药7天或14天。模型组、糖肾方组、福辛普利组小鼠分别在术后7天、14天分两次取材,假手术组小鼠全部在术后14天处死。采集血清检测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摘取梗阻侧肾脏,TBA法检测肾组织匀浆中MDA含量,WST-1法检测SOD活性。制作肾脏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细胞浸润情况,MASSON染色及半定量分析观察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肾脏胶原纤维增生的类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 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3-硝基酪氨酸(3-nitrotyrosine,3-NT)的蛋白表达情况,应用 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肾组织中NADPH氧化酶亚基、Nrf2通路的蛋白表达情况,应用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肾组织中TGF-β1、CTGF、NADPH氧化酶亚基、Nrf2通路的基因表达。2.糖肾方含药血清对HK-2细胞氧化损伤的干预作用研究采用雄性SD大鼠(体重200±10g),随机分为空白组和糖肾方组,每组10只。糖肾方组给予糖肾方2.4g/kg/d,空白组给予相同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给药7天。第7天早晨空腹,给药2h后,麻醉,采血,冷冻离心取上清,合并同组血清,56℃、30min灭活,-20℃保存。对体外培养的HK-2细胞系,用不同浓度的H2O2分别造成氧化损伤细胞模型,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从而筛选出制备HK-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所需要的H2O2浓度和时间。然后进一步应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对H2O2诱导HK-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筛选出恢复受损细胞增殖作用最强的含药血清浓度。将HK-2细胞分为对照组(培养基+空白血清)、模型组(培养基+H2O2+空白血清)、糖肾方组(培养基+H2O2+含药血清)。采用TB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MDA含量,WST-1法检测SOD活性,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细胞内TGF-β1的基因表达。结果1.糖肾方可以改善UUO小鼠的肾组织损伤,机制与抗氧化应激有关。(1)肾保护作用:HE染色提示,糖肾方可以明显减轻UUO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变性、坏死,减少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Masson染色提示,糖肾方可以减少肾间质胶原纤维的增生;半定量分析结果也提示,无论造模第7天还是14天,糖肾方均可以显着降低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统计学分析两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造模7天时,糖肾方可以显着降低I型胶原的表达,统计学分析两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1);造模14天时,糖肾方可以显着降低I型、III型胶原的表达,统计学分析结果均为P<0.001。免疫组化和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的结果显示,造模7天时,糖肾方可以显着降低TGF-β1的蛋白质和mRNA相对表达量,统计学结果分别为P<0.05、P<0.001,显着降低CTGF的mRNA相对表达量,统计学分析结果为P<0.001;造模14天时,糖肾方同样可以显着降低TGF-β1的蛋白质和mRNA相对表达量,统计学结果分别为P<0.01、P<0.001,显着降低CTGF的蛋白质和mRNA相对表达量,统计学结果分别为P<0.05、P<0.001。从肾功能来看,造模14天时,糖肾方可以显着降低UUO小鼠的Scr水平,统计学分析两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但对BUN没有明显影响。(2)抗氧化应激机制:无论造模7天还是14天,UUO小鼠的肾组织和血清MDA含量均显着升高,统计学分析两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1),肾组织和血清SOD活性均显着降低,统计学分析结果分别是P<0.001、P<0.05。造模7天时,糖肾方可以显着降低肾组织和血清MDA含量,统计学分析两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1),并显着升高肾组织和血清SOD活性,统计学分析结果分别是P<0.001、P<0.05;造模14天时,糖肾方可以显着降低肾组织和血清MDA含量,统计学结果均为P<0.001,显着升高肾组织SOD活性,统计学结果为P<0.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造模14天时,糖肾方可显着降低3-NT的蛋白质相对表达量,统计学结果是P<0.01。对于NADPH氧化酶亚基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的结果提示,无论造模7天和14天,与模型组比较,糖肾方干预均能显着降低Nox4的蛋白质(统计学结果分别是P<0.001、P<0.01)和mRNA(统计学结果均为P<0.001)的相对表达量,同样也能显着降低磷酸化p47phox的蛋白质和mRNA相对表达量,统计学结果均为P<0.001。对于Nrf2通路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的结果提示,与模型组比较,无论造模7天和14天,糖肾方均能显着降低Nrf2的蛋白质和mRNA相对表达量,统计学分析两组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1),同样也能显着降低NQO1的蛋白质(统计学分析结果分别是P<0.01、P<0.05)和mRNA(统计学结果为P<0.001)相对表达量。2.糖肾方含药血清可以减轻H2O2诱导HK-2细胞系的氧化损伤。(1)筛选200 μmol/L浓度的H2O2作用48h,制备HK-2细胞系氧化损伤模型。并筛选恢复受损细胞增殖作用最强的糖肾方含药血清浓度为10%含药血清。(2)H2O2诱导HK-2细胞培养上清液的MDA含量显着升高,统计学分析两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SOD活性显着下降,统计学分析两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10%含药血清干预可以显着降低MDA含量,统计学分析结果为P<0.01,显着升高SOD活性,统计学结果是P<0.01。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结果提示,与模型组比较,10%含药血清干预可以显着降低TGF-β1的mRNA相对表达量,统计学结果为P<0.01。结论1.糖肾方可以改善UUO小鼠肾组织病理损伤,降低Ⅰ型、Ⅲ型胶原的表达。糖肾方改善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可能与其下调NADPH氧化酶的表达,从而显着降低UUO小鼠血清和肾组织的氧化应激水平有关。2.糖肾方含药血清可以降低H2O2诱导HK-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的氧化应激水平,下调TGF-β1的基因表达。
苏学林[5](2020)在《益肾解毒汤治疗肾癌根治术后合并慢性肾脏病(2-3期)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益肾解毒汤对肾癌根治术后合并慢性肾脏病(2-3期)患者的肾功能及临床症状积分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1.病例来源: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患者,均来自2017年11月~2019年08月就诊于江苏省中医院泌尿外科的患者。将40例肾癌根治术后合并慢性肾脏病(2-3期)的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治疗。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基础治疗,包括优质低蛋白饮食、纠正电解质紊乱、代谢失衡、纠酸、纠正贫血、控制高血压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益肾解毒汤,1剂/日,早晚2次分次口服。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改善情况、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酸(UA)水平及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肝功能、心电图、电解质等安全性指标,以评价益肾解毒汤对肾癌根治术后合并慢性肾脏病(2-3期)患者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以及安全性。4.数据分析: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分别统计患者SCr、BUN、UA、中医症状评分等资料。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性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临床症状: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均有明显下降,其中对照组为(19.70±2.45 vs 11.31±4.02),观察组为(19.42±2.98 vs 9.23±3.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11.31±4.02 vs 9.23±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证候疗效:经治疗6个月,对照组临床痊愈1例,显效7例,稳定7例,无效5例,总体有效率75%,观察组临床痊愈3例,显效12例,稳定4例,无效1例,有效率达9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肾功能指标:经治疗6个月,对照组组内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Scr、BUN、UA均有所好转,其中 Scr(132.32±20.22 vs 113.31±21.44)μmol/L、BUN(9.59±3.22 vs 8.31±2.44)mmol/L、UA(441.92±90.32 vs 407.35±81.4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内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Scr、BUN、UA均有所改善,其中Scr(135.45±21.18 vs 101.01±24.19)μmol/L、BUN(9.63±2.93 vs 8.01±2.14)mmol/L、UA(443.15±93.98 vs 396.01±84.19)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数据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观察组SCr、BUN、UA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其中Scr(101.01±24.19 vs 113.31±21.44)μmol/L、BUN(8.01±2.14 vs 8.31±2.44)mmol/L、UA(396.01±84.19 vs 407.35±81.44)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中医症状的改善方面,益肾解毒汤能有效改善肾癌根治术后合并慢性肾脏病(2-3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2.从肾功能相关指标来看,益肾解毒汤可有效降低肾癌根治术后合并慢性肾脏病(2-3期)患者的SCr、BUN、UA水平,保护肾功能。
高志浩[6](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探索脾升胃降理论治疗慢性肾衰的中医用药规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应用数据挖掘的方法,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究当代医家基于脾升胃降理论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中医临床用药特点及配伍规律,以期为临床提供新的理论指导及用药思路。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对自建库以来在中国学术文献总库(CNKI)、维普、万方中文期刊数据库的基于脾升胃降理论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相关文献进行数据挖掘,探究当代医家基于脾升胃降理论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中医临床用药特点及配伍规律。结果通过对筛选出来的256首处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共使用195味中药,前10味高频次使用中药依次为:茯苓、党参、白术、大黄、黄芪、半夏、陈皮、甘草、丹参、砂仁;药物四气统计显示,温性药物使用最多,为1343次,占比44%,热性药物使用最少为48次,占比2%;药物五味统计显示,其中甘味药应用最多,使用1343次,占比39%,辛味药、苦味药次之,咸味药使用最少,使用53次,占比1%;药物归经分析显示归经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脾经、胃经、肺经、肝经、肾经、心经;设置支持度个数为80及置信度0.8,利用关联规则分析,可导出29条用药规则;利用熵层次聚类法提炼组合出治疗新处方共23首。结论:1.当代医家基于脾升胃降理论治疗CRF使用频率最高的前十位药物为茯苓、党参、白术、大黄、黄芪、半夏、陈皮、甘草、丹参、砂仁。其中补气药4种,攻下药1种,理气药1种,化痰止咳平喘药1种,活血祛瘀药1种,化湿药1种,利水渗湿药1种,攻补同施,与升降理论中补益升清,泄实降浊相匹配,同时也说明了CRF本虚标实的病机,本虚以气虚为主,标实以湿浊、血瘀为主。2.在中药中归经频次统计中,由高到低依次为脾经、胃经、肺经、肝经、肾经、心经。客观的反映出医家基于脾升胃降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思路;在药物四气五味的统计中,以甘温药物最多,苦寒次之,反映了当代医家寒热共用,补泄兼施的用药思路。3.本研究通过中医辅助传承平台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基于脾升胃降理论治疗CRF核心药对29个,中医新方23首,为临床治疗提供给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及新的用药思路。
陈馥冰[7](2019)在《复方大黄灌肠液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3-5期临床疗效的回顾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分析复方大黄灌肠液对慢性肾脏病3-5期非透析患者的中医症状、生化指标的影响,评价复方大黄灌肠液治疗慢性肾脏病3-5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提高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缓CKD进展提供参考依据,以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脏病中的特色和优势。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查阅自2018年05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一区、二区的住院病例,将符合筛选标准的病例400例按照是否采用为期14天的复方大黄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分为观察组200例和对照组200例。收集患者一般病例资料,治疗前后的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血红蛋白、中医症候积分等疗效指标和钾、钙、钠、AG、TC02等安全性指标。应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复方大黄灌肠液治疗慢性肾脏病3-5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下降较对照组显着(P<0.05)。(3)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肾小球滤过率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4)观察组CKD3期总有效率87.9%;观察组CKD4期总有效率75%;观察组CKD5期总有效率4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钾、钠、钙、AG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钾、钠、钙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G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5),然而,治疗后两组AG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TCO2均较治疗前上升,但治疗后两组TCO2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复方大黄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不仅可以降低其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还能降CKD3-4期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增加肾小球滤过率,保护残余肾功能,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安全性较高。(2)复方大黄灌肠液保留灌肠对CKD3期疗效最优,其次为CKD4期,对CKD5期无明显疗效,提示肾功能越差,复方大黄灌肠液保留灌肠的疗效逐渐下降。
赵炳武[8](2019)在《温阳泄浊通络方对5/6肾切除大鼠干预作用及机制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温阳泄浊通络方对5/6肾切除大鼠肾组织TGF-β1、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改善肾脏纤维化及保护肾功能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75只,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5/6肾切除术复制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氯沙坦钾组(X组)、尿毒清组(Q组)和中药组(Z组),各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连续灌胃12周。观察肾脏病理改变;检测肾功能;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TGF-β1、JAK2/STAT3信号通路mRNA及蛋白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One-way ANOVA)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肾脏病理观察结果C组肾脏结构清晰,正常;M组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肾小球硬化,肾间质局灶状纤维化伴单核细胞浸润;与M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肾脏病理损伤均有不同程度减轻,Masson可见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减轻,Z组减轻最明显(P<0.05)。2.大鼠肾功能与C组相比,M组大鼠BUN、Scr和UA均上升(P<0.05);与M组相比,Q组和Z组BUN、Scr和UA降低(P<0.05),其中Z组UA明显降低(P<0.01);与Q组相比,Z组BUN、Scr和UA均降低(P>0.05)。3.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TGF-β1、JAK2和STAT3mRNA表达与C组相比,M组大鼠TGF-β1、JAK2和STAT3 mRNA表达明显增多(P<0.01);与M组相比,各治疗组表达均下降(P<0.05);与Q组相比,Z组JAK2下降(P<0.05)。4.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TGF-β1、JAK2、STAT3和p-STAT3蛋白表达与C组相比,M组大鼠TGF-β1、JAK2、STAT3和p-STAT3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多(P<0.01);与M组比较,各治疗组TGF-β1、JAK2、STAT3和p-STAT3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与X组相比,Z组TGF-β1降低(P<0.05);与Q组相比,Z组JAK2降低(P<0.05)。结论:1.温阳泄浊通络方能够改善5/6肾切除大鼠的生存状况,保护肾功能,减轻肾脏病理损害;2.温阳泄浊通络方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降低TGF-β1表达,减少ECM积聚,这可能是其延缓肾脏病理进程的作用机制之一;3.在保护肾功能和改善肾脏纤维化方面,温阳泄浊通络方优于氯沙坦钾片和尿毒清颗粒。
钱琴[9](2019)在《蓉黄颗粒对非透析CKD-MBD肾虚湿热证患者血清BALP、TRAP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通过研究非透析慢性肾脏病的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chronic kidney disease mineraland bone disorder,CKD-MBD)肾虚湿热证患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alk alinephos phatase,BALP)、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酶(tartrate resistan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水平的变化及蓉黄颗粒治疗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蓉黄颗粒对CKD-MBD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安徽省中医院肾病科门诊以及住院的70例非透析CKD-MBD肾虚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5例,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治疗组分别脱落5例、4例。另选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正常组。对照组、治疗组均给予相对应的西医基础治疗,如:控制血压、纠正贫血、纠正钙磷代谢紊乱等,同时两组患者都给予中药灌肠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蓉黄颗粒(每日三次,每次一包)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12周。在临床研究中记录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值的变化水平;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清钙(calcium,Ca)、血清磷(phosphorus,P)、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 thyroid hormone,iPTH)、BALP、TRAP水平,正常组仅检测一次血清BALP、TRAP。根据实验结果运用SPASS21.0软件予统计学的处理判定CKD-MBD疗效、肾功能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以及相关生化指标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组CKD-MBD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值均随治疗时间的增加,下降越明显(P<0.05或P<0.01),但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4周末、8周末、12周末Scr、BUN、eGFR(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 rationrate,eGFR)、Ca、P、iPTH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对照组只有12周末Scr、BUN、eGFR、Ca、P、iPTH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8周末、12周末Scr、BUN、eGFR、Ca、P、iPTH水平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血清BALP、TRAP水平比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对照组血清BALP、TRA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BALP、TRAP水平均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BALP、TRA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血清BALP、TRAP水平分别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蓉黄颗粒对非透析CKD-MBD肾虚湿热证患者的CKD-MBD、肾功能、中医证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具有显着的改善作用。非透析CKD-MBD肾虚湿热证患者血清BALP、TRAP水平均显着高于正常人群。蓉黄颗粒能够有效降低非透析CKD-MBD肾虚湿热证患者的血清BALP、TRAP水平,这可能是蓉黄颗粒能够有效改善非透析CKD-MBD肾虚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症状、肾功能、以及升高血Ca水平、降低血P、iPTH水平作用机制之一。
黄琼[10](2017)在《注射用血栓通联合中药方治疗慢性肾脏病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注射用血栓通联合中药方治疗CKD25期,中医辨证属脾肾两虚兼浊毒血瘀证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Ⅳ型胶原蛋白(Col-Ⅳ)、层粘连蛋白(LN)的影响,探讨其治疗CKD的作用机制,探寻中医药改善肾功能,延缓CKD进展的有效途径。方法1.资料来源:选取2015年02月至2017年02月期间于湖北省中医院肾病内科住院的诊断为CKD25期,中医辨证为脾肾两虚兼浊毒瘀血证患者,共84例,按随机化原则分为2组:注射用血栓通联合中药方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组(简称对照组)。2.治疗方法:两组在饮食限制、调脂、降压、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及电解质紊乱、改善贫血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以注射用血栓通(冻干)静脉滴注联合中药方(黄芪、党参、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丹参、当归、白术、陈皮、薏苡仁、怀牛膝、制大黄)口服,对照组予以前列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共2周。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 UPQ)、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Col-Ⅳ、LN等指标以及肝功能、心电图、血尿粪常规、粪潜血、电解质等安全性指标,同时横向对比治疗组CKD25各分期间的肾功能的疗效差异。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statistics 19.0将所有临床实验数据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计量资料分别选用卡方(χ2)检验和t检验,各实验指标两两比较选用Mann-Whitney U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治疗前后疾病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8.10%,对照组总有效率76.19%,两组治疗后在疾病疗效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疗效比较: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90.48%,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4.29%(p<0.05);在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方面,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症状积分显着降低(p<0.01),对照组症状积分降低(p<0.05),且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在主要症状积分方面,两组在改善气短懒言、倦怠乏力、腰膝酸软、纳呆食少、肢体困重、面色晦暗、腰痛方面均有疗效,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比较: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均可降低scr、提高egfr(p<0.01),均可降低bun(p<0.05),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4.两组治疗前后24hupq、hb、alb比较:两组治疗后hb均较前升高,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24hupq较前降低,对照组较前无明显变化,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alb较前升高,对照组较前无明显变化,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ol-Ⅳ、ln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血清col-Ⅳ、ln较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col-Ⅳ、ln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6.治疗组在改善ckd25期患者肾功能方面疗效有一定差异,其中对bun的疗效在各分期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scr、egfr的疗效在各分期间差异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统计学分析可知,3、4期组的疗效优于2、5期组。7.对安全性指标进行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肝功能、心电图、血尿粪常规、粪潜血、电解质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采用注射用血栓通联合中药方治疗CKD25期,中医辨证为脾肾两虚兼浊毒血瘀证的患者,可明显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其肾功能,降低其血清Col-Ⅳ、LN,减少蛋白尿,升高HB、ALB。分析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肾脏微循环,提高GFR,抑制肾纤维化,从而有效减缓CKD病变进程;此外,在改善肾脏功能方面CKD3、4期疗效要优于CKD2、5期。
二、益肾解毒汤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程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益肾解毒汤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苏茵解毒颗粒改善CKD3-4期肾小球滤过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 |
1.1 慢性肾脏病病因谱的变化 |
1.2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与慢性肾脏病 |
1.3 慢性肾脏病的治疗进展 |
2. 中医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 |
2.1 中医病名 |
2.2 病因病机 |
2.3 中成药研究进展 |
2.4 其他中医疗法 |
第二部分 临床试验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内容 |
1.2 病例来源 |
1.3 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试验病例的终止 |
1.7 脱落病例的处理 |
1.8 剔除标准 |
1.9 样本量计算 |
1.10 抽样与分组 |
2. 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2 治疗方案 |
2.3 疗程 |
2.4 观察指标 |
2.5 疗效标准 |
2.6 统计学分析 |
2.7 伦理原则 |
3. 试验结果 |
3.1 基线情况 |
3.2 治疗结局分析 |
3.2.1 两组不同时间点eGFR 比较 |
3.2.2 两组不同时间点SCR 比较 |
3.2.3 两组不同时间点BUN比较 |
3.2.4 两组不同时间点UA 比较 |
3.2.5 两组不同时间点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3.2.6 两组中医疗效比较 |
3.2.7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
3.2.8 两组安全性指标评价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4. 讨论 |
4.1 周恩超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学术观点 |
4.2 苏茵解毒颗粒组方分析 |
4.3 苏茵解毒颗粒与保肾片药物对比 |
4.4 疗效分析 |
4.5 试验设计特点 |
5. 结论 |
6.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中医证候积分表 |
附录2 受试者知情同意书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CKD3-4期合并MB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中药结肠透析延缓肾衰进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研究一 CKD3-4 期合并MBD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
1.研究目的 |
2.研究对象 |
3.研究方法 |
4.结果 |
研究二 中药结肠透析延缓肾衰进程展的临床研究 |
1.研究目的 |
2.研究对象 |
3.研究方法 |
4.结果 |
讨论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CKD3-4 期西医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CKD3-4 期中医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仙天益肾解毒汤治疗消渴肾病(脾肾阳虚兼瘀毒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消渴肾病的中医研究 |
1.1 病名溯源 |
1.2 病因病机 |
1.3 辨证论治 |
1.4 现代中医药治疗进展 |
2 糖尿病肾脏病的现代医学研究 |
2.1 发病机制 |
2.2 糖尿病肾脏病的治疗 |
3 总结 |
试验研究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辨证分型标准 |
2.3 试验病例标准 |
3 试验方法 |
3.1 分组方法 |
3.2 治疗方法 |
4 观察指标 |
4.1 安全性指标 |
4.2 疗效性指标 |
5 疗效判定 |
5.1 总体疗效判定标准 |
5.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
5.3 中医症状评分标准 |
5.4 安全性评定标准 |
6 统计方法 |
7 研究结果 |
7.1 治疗前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7.2 治疗前2组患者病情比较 |
7.3 治疗后结果与分析 |
7.4 安全指标 |
讨论 |
1 消渴肾病的病因病机 |
1.1 消渴肾病与散膏 |
1.2 消渴肾病的形成 |
2 立法思想 |
2.1 解毒 |
2.2 通络 |
2.3 益肾 |
3 方药分析 |
4 研究结果分析 |
4.1 中医症状结果分析 |
4.2 实验室指标结果分析 |
4.3 疗效结果分析 |
5 总结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4)糖肾方抗氧化损伤改善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肾间质纤维化与氧化应激 |
1 慢性肾脏病、肾间质纤维化与氧化应激之间的关系 |
2 活性氧促进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
3 NOX家族源性活性氧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 |
4 Nrf2/ARE信号通路及其调控的抗氧化蛋白 |
5 抗纤维化、抗氧化治疗现状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药复方抗氧化治疗减轻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
1 中医对肾间质纤维化的认识 |
2 中医对肾间质纤维化的辨证论治 |
3 中药复方抗氧化、抗肾间质纤维化治疗的组方规律 |
4 中药复方抗氧化、抗肾间质纤维化治疗的机制研究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糖肾方抗氧化应激改善UUO小鼠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
前言 |
一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1 各组小鼠一般情况和体重的比较 |
2 各组小鼠肾脏外形和梗阻侧肾脏重量的比较 |
3 糖肾方对UUO小鼠肾功能的影响 |
4 各组小鼠梗阻侧肾脏的病理改变 |
5 糖肾方对UUO小鼠肾间质纤维化相关指标的影响 |
6 糖肾方对UUO小鼠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影响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糖肾方对H_2O_2诱导HK-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的干预作用研究 |
前言 |
一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1 不同浓度H_2O_2对HK-2细胞增殖率的影响 |
2 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对H_2O_2诱导HK-2氧化损伤模型的干预作用 |
3 10%含药血清对H_2O_2诱导的HK-2细胞氧化损伤指标的影响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5)益肾解毒汤治疗肾癌根治术后合并慢性肾脏病(2-3期)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肾癌的认识 |
1.1 肾癌的流行病学与病因学 |
1.2 肾癌的诊断 |
1.3 肾癌的治疗 |
1.4 影响肾癌术后残余肾功能的因素 |
2. 中医对肾癌的认识 |
2.1 肾癌的概念 |
2.2 肾癌的病因病机 |
2.3 肾癌的治疗原则 |
2.4 小结 |
3.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
3.1 疾病分期 |
3.2 慢性肾脏病的病因 |
3.3 肾癌根治术后合并慢性肾脏病的治疗 |
4. 中医对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
4.1 慢性肾脏病的概念 |
4.2 慢性肾脏病的病因病机 |
4.3 肾癌根治术后合并慢性肾脏病的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选择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标准 |
1.6 治疗方法 |
1.7 观察指标及方法 |
1.8 疗效标准 |
1.9 统计学分析 |
2. 治疗结果 |
2.1 一般资料分析 |
2.2 安全性指标 |
2.3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
2.4 两组肾功能指标比较 |
3. 讨论 |
3.1 益肾解毒汤组方思想 |
3.2 组方分析 |
3.3 临床疗效分析 |
4. 本临床观察不足与展望 |
5.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基于数据挖掘探索脾升胃降理论治疗慢性肾衰的中医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资料搜集 |
1.1 资料来源 |
1.2 文献选取 |
2.研究方法 |
2.1 文献检索方法 |
2.2 数据的加工及处理 |
2.3 建立数据库 |
2.4 统计方法 |
结果 |
1.药物频数统计结果 |
2.药物四气五味归经频数统计结果 |
3.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
4.基于改进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 |
5.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核心组合分析 |
6.基于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新处方分析 |
讨论 |
1.中医对于脾升胃降与慢性肾脏病的认识 |
1.1 脾升胃降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
1.2 脾胃升降失常可影响肾脏 |
1.3 慢性肾脏病会影响脾胃 |
2.对于药物使用频次的结果分析 |
3.对于使用中药的性味归经的分析 |
3.1 中药四气分析 |
3.2 中药五味分析 |
3.3 中药归经分析 |
4.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
5.基于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分析 |
6.导师童安荣对于脾升胃降治疗慢性肾脏病的认识 |
6.1 导师对慢性肾衰病因病机认识 |
6.2 导师应用脾升胃降理论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应用 |
7.典型病例分析 |
8.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
(7)复方大黄灌肠液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3-5期临床疗效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 |
1.1.1 流行病学研究 |
1.1.2 慢性肾脏病的非替代疗法进展 |
1.2 祖国医学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 |
1.2.1 病名认识 |
1.2.2 病因病机 |
1.2.3 辨证论治 |
1.3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现状 |
1.3.1 中药保留灌肠疗法的应用背景 |
1.3.2 中药保留灌肠的历史源流 |
1.3.3 中药保留灌肠疗法的优势 |
1.3.4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应用方式 |
1.3.5 保留灌肠方药的选择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研究对象 |
2.1.1 一般资料 |
2.1.2 诊断标准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案 |
2.2.1 分组方法 |
2.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项目 |
2.3.1 一般情况 |
2.3.2 疗效性观察指标 |
2.3.3 安全性观察指标 |
2.3.4 疗效判定标准 |
2.4 统计方法 |
2.5 研究结果 |
2.5.1 两组可比性分析 |
2.5.2 两组疗效比较 |
2.5.3 两组疗效指标的比较 |
2.5.4 两组安全性指标的比较 |
2.5.5 观察组组内疗效分析 |
第三章 讨论 |
3.1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CKD3-5期的应用背景 |
3.1.1 中医对CKD3-5期的认识 |
3.1.2 中药保留灌肠的治疗优势 |
3.1.3 中药保留灌肠的治疗机理 |
3.1.4 复方大黄灌肠液方药分析 |
3.2 本研究结果分析 |
3.2.1 复方大黄灌肠液对CKD3-5期患者疗效的评价与分析 |
3.2.2 复方大黄灌肠液治疗CKD3-5期的安全性的评价分析 |
3.3 存在问题及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附件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8)温阳泄浊通络方对5/6肾切除大鼠干预作用及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慢性肾衰竭JAKs/STATs信号通路中西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蓉黄颗粒对非透析CKD-MBD肾虚湿热证患者血清BALP、TRAP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1 前言 |
2 临床研究 |
2.1 病例选择标准 |
2.1.1 西医诊断标准 |
2.1.2 中医诊断标准 |
2.1.3 病例研究标准 |
2.2 研究资料 |
2.2.1 研究人群 |
2.2.2 病例分组 |
2.3 治疗方案 |
2.3.1 对照组治疗方案 |
2.3.2 治疗组治疗方案 |
2.4 项目观察 |
2.4.1 中医临床表现 |
2.4.2 实验室指标的检测 |
2.4.3 安全性指标 |
2.5 主要实验材料 |
2.5.1 主要实验设备 |
2.5.2 主要实验试剂 |
2.6 疗效判定标准 |
2.6.1 CKD-MBD疗效判定标准 |
2.6.2 肾功能疗效判定标准 |
2.6.3 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
2.7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临床疾病疗效比较与分析 |
3.1.1 CKD-MBD疗效比较与分析 |
3.1.2 肾功能疗效比较与分析 |
3.2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与分析 |
3.3 中医证候积分值比较与分析 |
3.4 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与分析 |
3.4.1 肾功能指标变化的比较与分析 |
3.4.2 血清Ca、P及 iPTH变化的比较与分析 |
3.4.3 血清BALP、TRAP水平变化的比较与分析 |
4 讨论 |
4.1 CKD-MBD的中医认识 |
4.1.1 中医对肾与骨二者关系的认识 |
4.1.2 中医对CKD-MBD病名的认识 |
4.1.3 CKD-MBD病因病机的认识及研究 |
4.1.4 CKD-MBD中医治疗 |
4.2 对CKD-MBD现代医学的研究 |
4.2.1 CKD-MBD的发病机制 |
4.2.2 BALP、TRAP与 CKD-MBD的关系 |
4.3 蓉黄颗粒的相关研究 |
4.3.1 立方依据 |
4.3.2 蓉黄颗粒的组成方药特点 |
4.4 蓉黄颗粒对非透析CKD-MBD肾虚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
4.4.1 CKD-MBD及肾功能疗效分析 |
4.4.2 临床症状疗效分析 |
4.4.3 对非透析CKD-MBD肾虚湿热证患者的血清学指标分析 |
4.4.4 蓉黄颗粒对非透析CKD-MBD肾虚湿热证患者的安全性评价 |
5 结论 |
6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7 展望 |
8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10)注射用血栓通联合中药方治疗慢性肾脏病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资料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2. 治疗、观察和统计学方法 |
2.1 治疗方案 |
2.2 观察指标 |
2.3 疗效评定标准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疾病疗效比较 |
3.2 中医临床疗效比较 |
3.3 疗效性指标比较 |
3.4 安全性评价 |
4. 小结 |
讨论 |
1 立题依据 |
1.1 现代医学对CKD的认识 |
1.2 中医学对CKD的认识 |
2 血栓通治疗CKD的机理探讨 |
2.1 活血化瘀法在CKD中的应用 |
2.2 血栓通的成分及药理作用 |
3 中药组方分析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益肾解毒汤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程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苏茵解毒颗粒改善CKD3-4期肾小球滤过率的临床研究[D]. 盛琴.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CKD3-4期合并MB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中药结肠透析延缓肾衰进程的临床研究[D]. 潘飞翔.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仙天益肾解毒汤治疗消渴肾病(脾肾阳虚兼瘀毒证)的临床研究[D]. 张静静.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9)
- [4]糖肾方抗氧化损伤改善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研究[D]. 丁昕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益肾解毒汤治疗肾癌根治术后合并慢性肾脏病(2-3期)临床疗效观察[D]. 苏学林.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6]基于数据挖掘探索脾升胃降理论治疗慢性肾衰的中医用药规律[D]. 高志浩. 宁夏医科大学, 2020(08)
- [7]复方大黄灌肠液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3-5期临床疗效的回顾性分析[D]. 陈馥冰.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温阳泄浊通络方对5/6肾切除大鼠干预作用及机制探讨[D]. 赵炳武. 河北中医学院, 2019(01)
- [9]蓉黄颗粒对非透析CKD-MBD肾虚湿热证患者血清BALP、TRAP的影响[D]. 钱琴.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02)
- [10]注射用血栓通联合中药方治疗慢性肾脏病临床观察[D]. 黄琼.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