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肯河自流灌区经济效益分析

沃肯河自流灌区经济效益分析

一、倭肯河自流灌区经济效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胡宇祥[1](2018)在《北方灌区输配水系统优化模式及综合效益评价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大、中型灌区在促进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用水日趋紧张,实现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是发展节水农业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2006年起,国家推行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工程改造,灌区渠系布局以及渠道输配水系统优化便成为热点问题,而我国大中型灌区的节水改造工程能否满足要求,就要通过对大中型灌区节水续建改造后的效益进行评价。因此,本文在研究了灌溉渠系平面优化布局以后,建立了不同情景下典型灌区输配水优化系统,并评价灌区节水改造效益,为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本文选择齐齐哈尔江东灌区、绥化幸福灌区、依兰倭肯河灌区以及八五三农场清河灌区为典型灌区,基于3种不同的改造情景,结合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实际工程,建立了灌区渠系平面布局、断面优化以及配水系统优化模型,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求解算法,对不同情景下灌区节水改造效益进行评价,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1)从灌区区分规模、地域差异性、灌区自然与工程特点、改造技术方式等方面选择了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江东灌区、绥化幸福灌区、依兰倭肯河灌区以及八五三农场清河灌区为4个样点灌区,其次基于灌水方式、渠道防渗率等指标设定了包括原设计在内,常规灌溉、控制灌溉三种情景模式,并且筛选出了三种情景下的情景评价变量。通过4个典型灌区的实例研究,分析了4个典型灌区自身渠系平面布局特点,结合研究区域,采用Horton河系分维定律对灌区渠系合理布局进行研究,基于最佳的水系特征参数,建立了渠道长度最短的渠系优化布局模型。通过对3种群智能算法的运行时间、遍历能力、收敛能力以及复杂性进行分析,优选出的猫群算法具有较快的计算速度和收敛速度,稳定性高等特点,不但适用于渠系优化布局问题求解,也为后续为灌溉渠道配水系统、灌区节水效益评价方法优化求解,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求解出的典型灌域渠系优化布局基础上,对其他灌域提出了定性的改进意见。通过分析渠系结构,研究了分维值与渠系水利用系数、灌溉面积之间关系,预测了各个灌区的节水潜力,为灌区节水改造提供评价依据。(2)灌溉渠道横断面优化是灌区节水改造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节水灌溉方式的推广,大断面、大流量的渠道建设模式已经成为制约灌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针对现有的灌溉渠道单一横断面优化模型,深入研究了基于工程占地、湿周为目标函数的梯形断面优化模型,并使用猫群算法求解。通过4个典型灌区的实例研究,分析了3种不同改造方式下各个灌区的节水效益以及工程经济等指标。分析了渠道水利用系数以及灌水定额等指标,结果表明情景二、三改造模式下,渠道占地率、渠道断面面积减小明显,节水效果显着。其中,幸福灌区典型渠道节水改造后断面减小75%,江东灌区典型渠道节水改造后断面减小23%。在研究了典型渠道情景二模式下的断面优化过程,分析了渠道边坡系数、底宽和水深对目标函数的影响规律,发现各个参数中,边坡系数对目标函数影响较大,这为提高灌溉渠道优化设计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3)在连续灌溉渠道横断面优化问题中,混凝土衬砌是最常见的节水改造方式,尤其是在北方灌区最为常见。但是实际工程改造中经常出现混凝土衬砌厚度与渠道分段选择不合理现象。本文在保证渠道边坡冻胀安全、边坡稳定的前提下,以混凝土衬砌厚度、工程占地最小为目标函数,提出了分段数最小的连续渠道动态规划模型。通过4个典型灌区的实例研究,分析了在3种不同改造方式下各个灌区典型干渠的混凝土衬砌的工程造价情况,通过情景二、三的改造结果表明,不但节省了工程占地,而且减少了混凝土用量,节省了工程投资。由此可见,建立的连续断面优化模型合理,可以为北方灌区灌溉渠道混凝土防渗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以倭肯河灌区渠道数据为基础,优化出不同温度下混凝土最小衬砌厚度数值,拟合出以负温度、设计流量为自变量的衬砌厚度简明公计算式,通过对公式误差分析,表明公式精度高,最大误差为10%。为提高公式适用性,设计出了混凝土最小衬砌厚度速查表,以清河灌区典型渠道验证速查表精度最大误差为12%,与简明公式差异不大。利用简明公式计算了灌溉渠道单一断面优化下的改造效益,各灌区不同情景下不同级别渠道效益比在0.601.08之间,为灌区节水改造提供理论依据。(4)传统的灌溉渠道配水优化模型主要是基于下级渠道流量相等的假定条件下建立的,但是在渠道实际配水过程中,很难实现该假设条件,限制了该模型的使用。针对这一问题,在灌溉渠道横断面优化的基础上,以倭肯河灌区、江东灌区建立了渠道配水模型,实现整个灌溉系统的输水损失最小。对于实际配水过程中下级渠道的流量不相等的问题,建立了输水损失最小的配水优化编组模型,并根据实际工程现状,对幸福灌区、清河灌区2个中型灌区,从续灌角度进行实例研究,分析了3种不同改造方式下各个灌区的输水损失情况,针对倭肯河灌区、江东灌区不同情景下的配水过程,结果表明下级渠道配水过程合理,闸门调节次数少,弃水小;上级渠道总输水损失量小,但由于灌区的种植结构、地形等特点,上级渠道配水过程仍不够平稳。针对清河灌区、幸福灌区续灌方式下的输水损失发现,灌溉渠道流量越小,输水损失越小。通过分析影响输水损失参数进行分析发现,渠道流量是影响输水损失的主要变量,为灌区节水改造提供参考依据。(5)通过专家咨询、查阅规范、统计年鉴等方法,结合灌区输配水系统优化结果,建立了灌区节水改造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工程效益、管理效益、生态效益5个方面12个指标的指标体系。选择的评价指标具有针对性,避免因选取通用指标,造成评价结果对工程改造指导性意义不强的问题。在研究了灌区输配水系统优化的基础上,利用情景变量建立了灌区节水改造效益指标体系,并采用投影寻踪法、支持向量机方法以及模糊熵法,对灌区效益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研究首尾一致率与区分度指标,分析3种评价结果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得出清河灌区情景三改造模式下节水改造效益最佳。

王慧宁[2](2017)在《灌区输水系统适宜性评价及其优化设计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且人均水资源不足,缺水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灌溉农业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灌区是我国农业用水的主要方面,灌区的可持续发展是决定我国灌溉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大中型灌区普遍存在着跑、冒、滴、漏等工程问题,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作势在必行。同时,灌区灌溉用水损失主要发生在输水系统,成为制约灌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灌区输水系统的适宜性反映了灌区输水系统与灌区发展的适宜程度,因此从灌区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灌区输水系统进行适宜性评价,同时根据评价指标体系有针对性的对输水系统进行优化,提高农业用水效率,降低农业用水的比例,能够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提供新的思路,促进灌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本文以蛤蟆通灌区、倭肯河灌区及江川灌区进行灌区输水系统适宜性评价,进而对蛤蟆通灌区和倭肯河灌区输水渠道横断面和平面布局进行优化,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参考已有研究,结合灌区实际情况,对灌区输水系统适宜性内涵进行分析,选取输水渠道衬砌率、渠道工程单位投资、灌溉面积率、单位灌溉面积用水量、单位灌溉面积效益、农民人均收入、地下水开采率、单位灌溉面积渠道长度及输水渠道占地率为评价指标,构建灌区输水系统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根据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采用模糊物元模型、TOPSIS模型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将蛤蟆通灌区输水系统适宜性与倭肯河灌区、江川灌区输水系统适宜性进行对比评价,确定适宜性等级,评价结果显示,蛤蟆通灌区输水系统适宜性为Ⅱ级,倭肯河灌区、江川灌区输水系统适宜性为Ⅲ级。(2)结合蛤蟆通灌区和倭肯河灌区输水渠道平面布局现状,以渠道线路路径最短为目标函数,对灌区输水渠道平面布局进行优化,对蛤蟆通灌区分为不考虑渠道现状和充分考虑渠道现状两种情境进行优化,并采用离散萤火虫算法求解,渠道长度分别缩短19%和1.2%;倭肯河灌区优化后渠道长度缩短6.2%,优化效果明显。同时,为验证离散萤火虫算法求解渠道平面布局优化问题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将离散萤火虫算法与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对灌区输水渠道平面布局优化过程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相比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离散萤火虫算法收敛速度更快,鲁棒性较强,是进行灌区输水渠道平面布局优化问题的有效算法。(3)对蛤蟆通灌区和倭肯河灌区骨干输水渠道进行渠道横断面优化,以渠道占地和流量误差最小为目标函数,以流速和渠道宽深比为约束条件,采用细菌觅食优化算法进行求解,优化结果显示,在满足约束条件的基础上,渠道占地均有所减少。蛤蟆通灌区二干渠渠道占地减少15.89%,三干渠渠道占地减少5.1%,四干渠渠道占地减少6.5%;倭肯河灌区联合干渠占地减少5.1%,三合干渠渠道占地减少5.4%,优化效果明显。

刘巍[3](2017)在《黑龙江省灌溉水利用效率时空分异规律及节水潜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灌溉水利用效率是评价灌区农业用水情况的重要依据,也是反映灌区灌溉工程状况、用水管理水平及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指标。正确评价灌溉水利用效率可为灌区节水灌溉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黑龙江省作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多年来其灌溉水利用效率排名均处在全国中等偏后水平。目前,黑龙江省共有大、中型灌区338处,小型灌区9136处,纯井灌区30万余处,由于存在环境差异及管理方式的不同,使得黑龙江省不同类型灌区的灌溉水利用效率规模差异性显着,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对黑龙江省不同类型灌区灌溉水利用率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分析,找出制约不同类型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科学制定节水方案,进而使得不同类型灌区在其可达到的阈值范围内得以均衡稳步提升,实现黑龙江省灌溉水利用率均衡增长的目标。本研究在对黑龙江省样点灌区进行调研及部分典型样点灌区进行实地测量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的时间分形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利用空间建模技术对不同地区的灌溉水利用效率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从工程性节水和作物真实节水两个方面计算灌区节水潜力,并利用方法集评价法对黑龙江省大型灌区的节水潜力进行评价。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成果如下:(1)灌溉用水效率指标体系测算方法在对以往灌溉用水效率指标体系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将灌溉水利用效率、渠系水利用效率、田间水利用效率作为本研究的灌溉用水效率指标体系;阐述了灌溉用水效率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测算方法;针对特殊类型灌区——井渠结合灌区,提出了灌溉水利用效率测算的修正方法,由于考虑了地下水运动及回归水的影响,利用修正方法计算出的井渠结合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高于传统测算方法计算出的灌溉水利用效率,也更贴近真实值。(2)黑龙江省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形特征为研究不同类型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的规模分布情况,利用位序-规模法对黑龙江省不同类型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年度分形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2014年黑龙江省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分维值D在(5.26,6.25)区间范围内,呈现出由多分形向单分形逐步过渡的结构特点,黑龙江省不同类型灌区的灌溉水利用效率逐渐趋于均衡增长;不同类型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在均衡发展情况下可达的最大值分别为:大、中型灌区D1=4.58时,η1=44.44%,小型灌区D2=4.79时,η2=53.81%;纯井灌区D3=6.98时,η3=70.41%;全省灌区D=5.13时,η=57.03%。(3)黑龙江省灌溉用水效率指标体系空间格局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对黑龙江省灌区灌溉用水效率指标体系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田间水利用效率受空间结构的影响最大,ISO方向空间正相关范围最大为145 km;灌溉水利用效率受空间结构的影响次之,ISO方向空间正相关范围为124 km,而渠系水利用效率受随机因素影响较大。大庆、哈尔滨、绥化三地交界处,灌溉水利用效率、渠系水利用效率与田间水利用效率均出现高值,3个指标在鸡西的鸡东县均出现低值。(4)黑龙江省灌溉水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分析从全局和局部角度分别对黑龙江省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将灌溉水利用效率作为因变量,利用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8个主要影响因素:降雨量、腾发量、节水灌溉面积比率、渠系衬砌比率、灌区工程完好率、渠系结构复杂度、灌区工程配套率、灌溉用水量作为自变量,分别建立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OLS)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自相性随距离增大而减小;GWR模型的由于考虑了空间因素,拟合度高于OLS模型;全局分析中,除渠系结构复杂度、灌溉用水量与灌溉水利用效率呈负相关,其他影响因素与灌溉水利用效率均呈正相关;局部分析中,各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空间分布规律明显。(5)灌溉节水潜力分析为准确估算灌区节水潜力,科学制定灌区节水计划,以黑龙江省典型样点灌区——呼兰河灌区为例,通过调研及遥感技术,计算了20072014年呼兰河灌区的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水分生产效率,并从“工程节水”和“真实节水”两个角度,分别计算了不同情景下的节水潜力。结果表明:SEBAL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测算结果吻合度高,呼兰河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与降雨量呈正相关,与净引水量呈显着负相关。经计算,制定的5年、8年、11年和15年的节水潜力区间分别为(1.702,5.103)×108m3、(1.783,5.184)×108m3、(1.865,5.266)×108m3和(2.301,5.702)×108m3;根据计算出的呼兰河灌区20072014年水分生产效率累计频率,制定近期(水分生产效率累计频率50%处)和远期(水分生产效率累计频率的70%处)节水计划的水分生产效率目标值分别为1.03 kg/m3和1.22 kg/m3,进而计算出近期和远期的累计节水潜力分别为1.18×108 m3和2.74×108 m3。(6)灌区节水潜力评价综合灌溉用水定额、灌溉用水效率、灌区种植指数、灌区效益、灌区环境5个层面,建立了适应于黑龙江省灌区的节水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方法集模型对黑龙江省23个大型样点灌区的节水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方法集模型可以循环修正单一方法评价结果间的差异,使得评价结果更具有说服力;通过计算大型灌区节水潜力与灌溉水利用效率、渠系水利用效率、田间水利用效率的排序关联度,得出大型灌区节水潜力与渠系水利用效率的排序关联度最大。

高宏宇[4](2015)在《黑龙江垦区红兴隆分局友谊农场地下水资源评价》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红兴隆分局友谊农场地下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现状出发,在重点研究和分析该地区区域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评价了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开采潜力,并着重对地下水超采和水质污染的现状,提出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建议。主要成果如下:本文通过收集现有的前人已完成成果、现场实际调查、野外实验数据采集等方法,阐述了该地区的区域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对研究区作出准确的分区和计算;本区地下水资源计算评价对象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及与潜水有较密切联系的孔隙弱承压水和承压水,以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为单位,采用水均衡法计算总补给量,采用开采系数法和平均布井法计算可开采量,分析评价了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量和质量,进而对该地区地下水的开采潜力进行了分析评价;针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地下水开发利用适当的建议,为友谊农场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和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提供依据。

刘靖[5](2013)在《绥化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基础性自然资源,是制约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存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绥化市作为水资源匮乏地区,水资源特性已经成为当前乃至今后影响和制约全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瓶颈。如何正确评价和判断绥化市水资源承载力,优化水资源配置,对协调区域生态建设、人民生活、工农业发展和水资源的关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进而相应地制定与水资源相协调的发展战略,对绥化市水资源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绥化市是黑龙江省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战略基地,而水利建设是粮食保产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国家大力发展水利建设之际,根据水资源相关基本理论,通过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对绥化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研究评价,是测定该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强弱的重要途径,也是继续落实、不断发展水利建设的重要依据。本文以绥化市水资源为研究对象,借助于水资源承载力的相关理论基础和研究成果,通过对各分区的水资源量、水质现状、供水量以及用水量的计算,初步对绥化市水资源承载力状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水—生态—社会”复合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理论设计了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采用模糊评价法对绥化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提高其水资源承载力的建议。可为绥化市水资源部门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参考。同时,进一步丰富有关水资源承载力计量的相关研究,为其他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计量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依据。

霍洪元[6](2007)在《三江平原梧桐河灌区地表水地下水优化调度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是黑龙江省水利厅科研项目《黑龙江省灌溉用水定额分析与研究》的子课题。通过数据分析,希望为探讨三江平原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今后的资料整编工作提供参考。三江平原地处黑龙江的东北部,面积10.88×104km2,经过近50年的开发,已成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现有耕地3.51×104km2,粮食总产超过128.81×108kg,总人口达852万人。三江平原地区还拥有我国最大面积的湿地,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国家粮食战略安全储备需求,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三江平原已经成为水资源紧缺、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高、水环境问题严重的地区之一。根据三江平原的实际情况和问题,以三江平原梧桐河灌区为研究对象,在社会、经济、生态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对灌区地表水地下水进行优化配水研究,对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确保三江平原经济与农业永续增长,解决国家粮食供求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梧桐河灌区近年来井灌水稻面积不断扩大,无节制、无计划人为超采地下水,致使地下水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地下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其今后发展的制约因素。本论文主要针对梧桐河灌区面临的各种水资源问题,如水资源匮乏,水资源调蓄能力差,供水保证率低等特点,对灌区主要水源联合调水。通过模拟实际计算,得到不同频率下灌区调度和调水的结果,以期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调配。本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为: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利用BP网络模型,建立了灌区地下水埋深预测模型,并对梧桐河灌区2008年平均地下水位进行了预测,确定了灌区地下水位正在不断下降;基于水量平衡原理,利用时历年法求解了灌区充分灌溉时不同水平年下的灌溉定额;建立了灌区水资源供给消耗系统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灌区水资源系统进行了分析与模拟,得到了现状条件下不同水平年地下水位;基于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利用季节时序模型对梧桐河灌区2008年各月降雨量进行了预测;建立了地表水地下水优化分配模型,并利用该模型预测了2008年地表水地下水优化分配结果及充分灌溉面积、控制灌溉面积。本文探讨了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方案,以及不同年份下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灌溉定额,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联合调度,防止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提供了有益的建议。论文结合灌区实际生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所得结论符合灌区实际情况,对生产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王小林,刘云涛,张勇[7](2004)在《三江平原地区水稻灌溉制度设计综述》文中研究表明文章概述了三江平原 6个规划区共计 1 9个典型灌区的水稻灌溉制度的设计

王玮晶,韩德宏,李国良,姚章村[8](2003)在《水旱田轮作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阐述了水旱轮作的必要性及其优点;分析了水旱轮作的理想土壤水理条件;提出了水旱轮作的应急措施。

刘忍来,张敏秋,张海英[9](2001)在《倭肯河自流灌区经济效益分析》文中提出通过对倭肯河自流灌区经济效益分析 ,提出了对大型灌区进行合理性的分析及抗风险能力的确定

吕纯波[10](2001)在《21世纪黑龙江省水田发展与布局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

二、倭肯河自流灌区经济效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倭肯河自流灌区经济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北方灌区输配水系统优化模式及综合效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立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1 灌溉渠系平面布局研究
        1.4.2 灌溉渠道断面优化研究
        1.4.3 灌溉渠道配水系统研究
        1.4.4 灌溉渠道节水改造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1.4.5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2 灌溉渠系平面布局优化研究
    2.1 灌区选取原则
    2.2 数据来源
    2.3 灌溉渠系平面布局优化模型建立
        2.3.1 河流水系与灌区渠系关联性分析
        2.3.2 目标函数
        2.3.3 约束条件
    2.4 群智能优化算法研究
        2.4.1 标准优化算法
        2.4.2 优化算法性能测试函数
        2.4.3 算法性能分析
    2.5 结果与分析
        2.5.1 幸福灌区渠系平面布局研究
        2.5.2 清河灌区渠系平面布局研究
        2.5.3 倭肯河灌区渠系平面布局研究
        2.5.4 江东灌区渠系平面布局研究
    2.6 讨论
    2.7 本章小结
3 灌溉渠道横断面优化研究
    3.1 研究方法
        3.1.1 情景设计
        3.1.2 数据来源
        3.1.3 灌溉渠道单一横断面优化模型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情景下幸福灌区断面优化研究
        3.2.2 不同情景下清河灌区断面优化研究
        3.2.3 不同情景下倭肯河灌区断面优化研究
        3.2.4 不同情景下江东灌区断面优化研究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4 灌溉渠道连续多断面优化研究
    4.1 研究方法
        4.1.1 数据来源
        4.1.2 灌溉渠道连续横断面优化模型
        4.1.3 误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情景下幸福灌区连续断面优化研究
        4.2.2 不同情景下清河灌区连续断面优化研究
        4.2.3 不同情景下倭肯河灌区连续断面优化研究
        4.2.4 不同情景下江东灌区连续断面优化研究
    4.3 讨论
        4.3.1 最大负温对混凝土最小衬砌厚度影响
        4.3.2 误差计算
        4.3.3 速查表设计及应用
        4.3.4 工程效益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灌溉渠道配水系统优化研究
    5.1 研究方法
        5.1.1 两级灌溉渠系优化配水模型
        5.1.2 遗传算法
        5.1.3 主成分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情景下倭肯河灌区优化配水研究
        5.2.2 不同情景下江东灌区优化配水研究
        5.2.3 不同情景下幸福灌区优化配水研究
        5.2.4 不同情景下清河灌区优化配水研究
    5.3 讨论
    5.4 本章小结
6 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6.1 研究方法
        6.1.1 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
        6.1.2 评价方法
        6.1.3 评价结果分析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3 讨论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灌区输水系统适宜性评价及其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适宜性评价相关研究
        1.2.2 灌区渠道优化设计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技术路线
2 灌区输水系统适宜性评价方法
    2.1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2.1.1 层次分析法
        2.1.2 熵权法
    2.2 适宜性评价方法
        2.2.1 模糊物元模型
        2.2.2 逼近理想解排序方法(TOPSIS)
        2.2.3 模糊综合评价法
    2.3 本章小结
3 灌区输水系统适宜性评价
    3.1 研究区概况
    3.2 灌区输水系统适宜性评价内涵辨析
    3.3 评价指标的确定
    3.4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3.5 评价结果
        3.5.1 基于组合权重的模糊物元模型评价结果
        3.5.2 基于组合权重的TOPSIS模型评价结果
        3.5.3 基于组合权重的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结果
        3.5.4 综合评价
    3.6 本章小结
4 灌区输水渠道平面布局优化研究
    4.1 灌区输水渠道平面布局优化原则
    4.2 离散萤火虫算法
        4.2.1 萤火虫算法原理
        4.2.2 萤火虫算法的数学描述
        4.2.3 萤火虫算法的离散
        4.2.4 萤火虫算法的流程
    4.3 离散萤火虫算法在蛤蟆通灌区输水渠道平面布局优化中的应用
        4.3.1 以优化结果最优为目标的渠道平面布局优化
        4.3.2 以充分考虑灌区渠道现状为目标的渠道平面布局优化
    4.4 离散萤火虫算法在倭肯河灌区输水渠道平面布局优化中的应用
    4.5 离散萤火虫算法与其他算法的对比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灌区输水渠道横断面优化设计研究
    5.1 渠道横断面优化设计方法
    5.2 细菌觅食优化算法
        5.2.1 算法基本原理
        5.2.2 算法主要步骤与流程
    5.3 细菌觅食优化算法在渠道横断面优化中的应用
        5.3.1 优化模型
        5.3.2 细菌觅食优化算法在蛤蟆通灌区渠道横断面优化中的应用
        5.3.3 细菌觅食优化算法在倭肯河灌区渠道横断面优化中的应用
    5.4 细菌觅食优化算法与其他算法的对比分析
    5.5 渠道设计参数对优化目标的影响分析
        5.5.1 蛤蟆通灌区
        5.5.2 倭肯河灌区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黑龙江省灌溉水利用效率时空分异规律及节水潜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立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灌溉水利用效率定义
        1.3.2 灌溉用水效率指标体系
        1.3.3 灌溉用水效率指标体系测算方法
        1.3.4 灌溉水利用效率影响因素
        1.3.5 节水潜力计算与评价
        1.3.6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域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形地貌
    2.3 气候特征
    2.4 土壤作物
    2.5 水资源分布
    2.6 农业分区概况
    2.7 水利工程
    2.8 灌区统计
3 灌溉用水效率指标体系测算方法
    3.1 灌溉水利用效率测算方法
        3.1.1 样点灌区的选取
        3.1.2 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首尾测算法
        3.1.3 黑龙江省灌溉水利用效率测算方法
    3.2 渠系水利用效率测算方法
        3.2.1 典型渠道的概化
        3.2.2 渠道输水效率测算方法
        3.2.3 越级渠道渠系水利用效率测算方法
    3.3 田间水利用效率测算方法
        3.3.1 典型田块的选取
        3.3.2 典型田块净灌溉用水量的测算方法
    3.4 井渠结合灌区测算方法的修正
    3.5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形特征
    4.1 研究方法
        4.1.1 分形理论简介
        4.1.2 位序规模法应用
        4.1.3 位序规模法内容
    4.2 黑龙江省灌溉水利用效率年度变化情况
    4.3 黑龙江省灌溉水利用效率年度变异规律
    4.4 灌溉水利用效率年度分维特征
    4.5 分维机制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省灌溉用水效率指标体系空间特征分析
    5.1 研究方法
        5.1.1 地统计学基本框架
        5.1.2 地统计学分析
    5.2 黑龙江省灌溉用水效率指标体系空间自相关分析
        5.2.1 灌溉水利用效率空间自相关分析
        5.2.2 渠系水利用效率空间自相关分析
        5.2.3 田间水利用效率空间自相关分析
    5.3 黑龙江省灌溉用水效率指标体系空间格局分析
        5.3.1 灌溉水利用效率空间格局
        5.3.2 渠系水利用效率空间格局
        5.3.3 田间水利用效率空间格局
    5.4 本章小结
6 黑龙江省灌溉水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6.1 研究方法
        6.1.1 逐步回归模型
        6.1.2 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
        6.1.3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6.2 灌溉水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定性分析
    6.3 灌溉水利用效率影响因素筛选与空间分析
        6.3.1 灌溉水利用效率主要影响因素筛选
        6.3.2 灌溉水利用效率影响因素空间自相关分析
    6.4 灌溉水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6.4.1 OLS模型回归结果
        6.4.2 GWR模型回归结果
    6.5 灌溉水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回归系数空间分布
    6.6 本章小结
7 灌溉节水潜力分析与计算
    7.1 典型样点灌区概况
    7.2 研究方法
        7.2.1 水量平衡模型
        7.2.2 SEBAL模型
        7.2.3 节水潜力计算方法
    7.3 SEBAL模型检验结果
    7.4 工程节水潜力分析
        7.4.1 灌溉水利用效率计算结果
        7.4.2 净引水量节水潜力计算
    7.5 作物节水潜力分析
        7.5.1 逐年水分生产效率计算结果
        7.5.2 作物耗水节水潜力计算结果
    7.6 本章小结
8 灌区节水潜力评价
    8.1 灌区节水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8.2 研究方法
        8.2.1 评价步骤
        8.2.2 Kendall检验
        8.2.3 Spearman检验
        8.2.4 关联度分析
    8.3 评价结果分析
        8.3.1 单一方法评价结果
        8.3.2 方法集评价结果
    8.4 节水潜力主控因素关联度分析
    8.5 本章小结
9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创新点
    9.3 对策与建议
    9.4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黑龙江垦区红兴隆分局友谊农场地下水资源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研究的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2 气象水文特征
        2.2.1 气象
        2.2.2 水文
    2.3 区域地形地貌
        2.3.1 低山丘陵(Ⅰ)
        2.3.2 山前台地(Ⅱ)
        2.3.3 阶地(Ⅲ1)
        2.3.4 河漫滩(Ⅲ2)
    2.4 区域地质概况
        2.4.1 地质构造
        2.4.2 地层岩性
    2.5 水文地质条件
        2.5.1 含水层分布与地下水类型
        2.5.2 地下水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
        2.5.3 地下水基本动态类型特征
        2.5.4 地下水化学特征
        2.5.5 水文地质分区及开发利用条件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区域地下水资源计算与评价
    3.1 地下水资源量计算与评价的方法及内容
        3.1.1 计算原则及方法
        3.1.2 总补给量的计算方法
        3.1.3 地下水可开采量计算方法
        3.1.4 计算参数的确定
    3.2 地下水资源量计算
        3.2.1 补给量计算
        3.2.2 可开采量计算
        3.2.3 地下水资源量
    3.3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
        3.3.1 补给量评价
        3.3.2 可开采量评价
    3.4 地下水资源水质评价
        3.4.1 生活饮用水水质评价
        3.4.2 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评价
        3.4.3 工业(锅炉)用水水质评价
        3.4.4 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评价
    4.1 水资源综合平衡分析
        4.1.1 水资源需求量
        4.1.2 地表水资源
        4.1.3 供需平衡分析
    4.2 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分析
        4.2.1 地下水开采潜力评价方法
        4.2.2 地下水开采潜力分析评价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地下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5.1 地下水开发利用
        5.1.1 机(电)井建设状况
        5.1.2 地下水开采情况
        5.1.3 地下水开采动态
    5.2 地下水水位埋深变化趋势分析
    5.3 地下水水质现状及污染分析
        5.3.1 地下水水质现状
        5.3.2 地下水污染现状及污染源
        5.3.3 地下水污染程度评价
    5.4 地下水开发利用中的主要经验及存在问题
        5.4.1 主要经验
        5.4.2 存在问题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5)绥化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相关理论基础及方法
    2.1 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及特性
        2.1.1 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
        2.1.2 水资源承载力的特性
    2.2 相关理论
        2.2.1 水——生态——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理论
        2.2.2 自然——人工二元模式下水文循环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
    2.4 本章小结
3 绥化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绥化市水资源整体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
        3.1.1 水资源分布及特点
        3.1.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3.2 绥化市各区域水资源概况
        3.2.1 地表水源概况
        3.2.2 水资源分区
        3.2.3 各区域水量供给、需求状况
    3.3 绥化市水资源承载力存在的问题
        3.3.1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3.3.2 现有水利工程配套设施老化
        3.3.3 水源控制性工程及抗旱工程匮乏
        3.3.4 水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3.4 本章小结
4 绥化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4.1 评价方法的选择
    4.2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选取标准
        4.2.1 指标体系选取指导思想
        4.2.2 指标体系选取原则
    4.3 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4.4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4.4.1 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选取
        4.4.2 指标权重的确定
        4.4.3 指标标准的确定
        4.4.4 评判矩阵的计算方法
    4.5 模糊综合评价的步骤
    4.6 模糊综合评价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提高绥化市水资源承载力的途径和方法
    5.1 资源性提高水资源承载力
        5.1.1 重视水源工程建设
        5.1.2 加强灌区配套改造
        5.1.3 加快抗旱工程建设
        5.1.4 开展中小河流综合治理
    5.2 结构性提高水资源承载力
        5.2.1 开展水土流失区综合防治
        5.2.2 改善和保护水环境
    5.3 经济性和技术性提高水资源承载力
        5.3.1 大力推行中西部旱田节水灌溉
        5.3.2 实行灌区节水改造
        5.3.3 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三江平原梧桐河灌区地表水地下水优化调度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井渠结合灌溉对农业用水持续发展的作用
        1.2.1 井渠结合灌区的由来、发展及类型
        1.2.2 井渠结合灌溉的优越性
        1.2.3 井渠结合灌溉成功经验
    1.3 三江平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1.3.1 开发利用现状评价
        1.3.2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2 梧桐河灌区概况及地下水位预测
    2.1 梧桐河灌区概况
    2.2 灌区地下水位预测
        2.2.1 预测模型选择及模型原理
        2.2.2 BP模型算法
        2.2.3 BP网络训练学习步骤
        2.2.4 灌区地下水位预测
3 灌溉制度分析
    3.1 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
        3.1.1 水稻泡田定额的确定
        3.1.2 水稻灌溉制度的确定
        3.1.3 旱田灌溉制度的确定
    3.2 寒区水稻控制灌溉制度
        3.2.1 试验设计
        3.2.2 试验结果
4 水资源平衡分析
    4.1 水资源系统概化
    4.2 灌溉期用水量分析
    4.3 灌溉期引水量分析
    4.4 地下水补给量分析
        4.4.1 降雨入渗补给量分析
        4.4.2 灌溉水入渗补给量分析
        4.4.3 地下水补给及排泄量分析
    4.5 总腾发量 ET分析
    4.6 潜水蒸发量E
    4.7 水资源平衡分析
5 梧桐河灌区水资源优化调度模型
    5.1 灌区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5.2 降雨量预测
        5.2.1 随机季节模型
        5.2.2 季节性模型的建模方法
        5.2.3 季节性时序模型实例
    5.3 水资源优化配水建模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三江平原地区水稻灌溉制度设计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灌溉设计保证率
2 设计原则
3 水稻灌溉制度
    2.1 泡田定额水稻泡田期为5月上中旬, 一般为15~20d, 泡田定额按下式计算:
    2.2 生育期灌水定额
    2.3 灌水率
        2.3.1 计算灌水率:
        2.3.2 制作灌水率图
4 结论

(8)水旱田轮作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提出
2 水旱轮作的特点
    2.1 水改旱有利于土壤改良
    2.2 水旱轮作有利于作物优质高产高效
    2.3 水旱轮作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
    2.4 节约水资源, 提高水资源生产率
3 水旱轮作的实施
    3.1 水田旱田理想允许土壤水理条件
    3.2 “水改旱瞎一半”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3.3 水改旱的应急措施
4 结 语

(9)倭肯河自流灌区经济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地理位置
2 工程概况[1]
3 经济效益分析
    3.1 计算说明[2]
    3.2 投资估算
    3.3 效益估算
        3.3.1 灌区原旱作物单产及组成
        3.3.2 作物标准
        3.3.3 旱改水效益
        3.3.4 改善原有水田效益
        3.3.5 旱田效益
    3.4 经济指标
        3.4.1 参数
        3.4.2 经济指标[3]
        (1) 内部收益率 (EIRR)
        (2) 经济净现值 (ENPV)
        (3) 经济效益费用比为效益现值与费用现值之比。
        3.4.3 项目敏感性分析

四、倭肯河自流灌区经济效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北方灌区输配水系统优化模式及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 胡宇祥. 东北农业大学, 2018(02)
  • [2]灌区输水系统适宜性评价及其优化设计研究[D]. 王慧宁. 东北农业大学, 2017(02)
  • [3]黑龙江省灌溉水利用效率时空分异规律及节水潜力研究[D]. 刘巍. 东北农业大学, 2017(01)
  • [4]黑龙江垦区红兴隆分局友谊农场地下水资源评价[D]. 高宏宇. 黑龙江大学, 2015(06)
  • [5]绥化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D]. 刘靖. 东北林业大学, 2013(03)
  • [6]三江平原梧桐河灌区地表水地下水优化调度方案研究[D]. 霍洪元. 东北农业大学, 2007(02)
  • [7]三江平原地区水稻灌溉制度设计综述[J]. 王小林,刘云涛,张勇.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04(02)
  • [8]水旱田轮作初步研究[J]. 王玮晶,韩德宏,李国良,姚章村. 黑龙江水专学报, 2003(02)
  • [9]倭肯河自流灌区经济效益分析[J]. 刘忍来,张敏秋,张海英.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1(04)
  • [10]21世纪黑龙江省水田发展与布局的思考[J]. 吕纯波. 水利天地, 2001(02)

标签:;  ;  ;  ;  ;  

沃肯河自流灌区经济效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