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复律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

药物复律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

一、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药物复律的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张洁,唐海明,杨磊,王伟东[1](2021)在《改良简化Valsalva动作急诊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效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在急诊中应用改良简化Valsalva动作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急诊科接诊的3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排除房颤和房扑),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标准Valsalva动作组(标准组)和改良Valsalva动作简化组(改良简化组),每组18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基本特征和恢复窦性心律成功率。结果改良简化组患者复律成功率较标准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复转后血压,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简化Valsava动作在急诊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单易行,疗效确切,复律成功率高,有效节省治疗时间和花费,可以作为急诊科常规治疗手段。

蓝国辉[2](2021)在《参附注射液联合维拉帕米治疗低血压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维拉帕米治疗低血压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82例低血压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参附注射液联合维拉帕米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维拉帕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指标水平、平均复律时间、24 h恢复窦性心律率、72 h室上速复发率、血液流变学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s-CRP指标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指标水平显着更低(P <0.05)。观察组平均复律时间较对照组显着更短,且24 h恢复窦性心律率显着提高,72 h室上速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着降低(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沉降率指标水平均显着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沉降率指标水平显着更优(P <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维拉帕米治疗低血压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显着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缩短恢复窦性心律率,促进心功能恢复,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陈柳红,谢燕梅[3](2021)在《改良Valsalva动作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应用体会》文中研究指明心律失常的常见症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通常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1]。此症状具有明显的突发突止性,即突然发作、突然中止,同时伴有胸闷、气短等表现,偶有头晕、晕厥情况发生[2]。国际上推荐急救方式为标准Valsalva动作,其简便易行、零成本,治疗优势明显,然而仅有20%以下的复律成功率[3]。改良Valsalva动作基于标准Valsalva动作,对迷走神经刺激并增加舒张期静脉血液回流,从而提升复律成功率[4]。本研究将我院急诊科近2年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分组予以标准Valsalva动作方式、改良Valsalva动作,对2组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作出评价,现报告如下。

李梅婷,李小梅,戈海延,江河,刘海菊,张仪[4](2021)在《三磷酸腺苷对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复律的有效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终止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其疗效与年龄、剂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9年11月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儿科住院治疗的1 488例PSVT患儿中接受ATP急诊复律的12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静脉推注ATP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其中男80例,女40例;年龄(3.50±3.66)岁(25 d~15岁)。组间比较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120例PSVT患儿中<1岁者42例(35.0%),24例(20.0%)并先天性心脏病。8.3%(10/120例)患儿继发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有效复律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由(32.70±11.69)%升至(40.50±11.63)%(t=-3.647,P=0.005)。静脉推注ATP总体显着有效率为44.2%(53/120例)。对比静脉推注ATP不同剂量组(0.3 mg/kg、0.2 mg/kg及0.1 mg/kg),显着有效率分别为56.5%(13/23例)、36.4%(32/88例)及0,不同剂量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58,P=0.007)。<1岁患儿组31.0%(13/42例)低于≥1岁患儿组[51.3%(40/7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5,P=0.032)。对于ATP难复性PSVT,在持续泵入抗心律失常药物仍未复律基础上再予静脉推注ATP,显着有效率达55.6%(10/18例)。ATP不良反应率为2.5%(3/120例),表现为一过性窦性停搏,发生于>1岁患儿及剂量为0.2~0.3 mg/kg时。结论儿童PSVT应用ATP复律相对安全有效,其复律成功率与剂量及年龄相关。对于ATP难复性PSVT,可在静脉持续泵入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基础上静推ATP,可提高显着有效率。

姚骞,刘扬[5](2021)在《不同救治措施在室上性心动过速院前急救中的效果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不同救治措施在室上性心动过速(SVT)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急救中心急救科2019年3月—2020年3月院前急救的150例SVT患者资料,根据其不同救治措施分为传统物理组(39例)、药物干预组(56例)、同步电复律组(14例)、改良Valsalva动作组(41例)。比较四组院前急救心脏复律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药物干预组、同步电复律组、改良Valsalva动作组1次复律成功率与总复律成功率均高于传统物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8);药物干预组、同步电复律组、改良Valsalva动作组1次复律成功率与总复律成功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08),传统物理组、改良Valsalva动作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药物干预组、同步电复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8);改良Valsalva动作组、传统物理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08);药物干预组、同步电复律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08)。结论与传统物理干预比较,SVT院前急救中应用药物干预、同步电复律、改良Valsalva动作心脏复律效果更好,且相比药物干预、同步电复律,改良Valsalva动作安全性更高。

尤东[6](2021)在《不同临床类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复药物疗效对比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类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复药物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156例,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3组,每组52例。A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55.37±11.33)岁;B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55.82±11.67)岁;C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56.03±11.89)岁。A组为维拉帕米治疗,B组为三磷酸腺苷二钠治疗,C组为普罗帕酮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复率、复律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复率依次为B组[96.15%(50/52)]、C组[82.69%(43/52)]、A组[71.15%(37/52)],复律时间依次为B组[(24.37±6.88)min]、A组[(317.59±74.51)min]、C组[(387.28±92.34)min],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B组[9.62%(5/52)]、C组[19.23%(10/52)]、A组[28.85%(15/52)];服用三磷酸腺苷二钠的患者治疗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复率、复律时间以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另外两组,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选用治疗药物时,三磷酸腺苷二钠较维拉帕米和普罗帕酮具有转复率高、复率时间短以及不良反应少的优势。

黄进弟,劳婉婷[7](2021)在《体位改良的Valsalva动作在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体位改良Valsalva动作(PMVM)对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VST)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PVST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采取标准Valsalva动作开展治疗,观察组采取PMVM开展治疗,比较两组的复律情况、治疗前后右侧颈内静脉前后径及左右径和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复律失败率为44.44%,低于对照组的75.00%;同时一次复律成功率为41.67%,高于对照组的11.11%(P<0.05)。治疗后,观察组右侧颈内静脉的左右径与前后径比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头晕、肌肉骨骼痛、气促、高血压以及低血压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PVST患者PMVN疗效确切,能提升其复律成功率,扩大其右侧颈内静脉内径,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有着较高安全性,操作方便,值得采用。

赵翠[8](2021)在《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处理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不同级别医院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处理现况调查目的:评估目前我国各级别医院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处理的现况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选取全国东北沈阳、华东济南、华北北京和华中武汉等不同地区4个城市各级别医院9家,每个城市包含1家三级综合医院、1家二级综合医院,另含心血管专科阜外医院,每家医院连续入选因快速型心律失常就诊的患者。采集人口统计学指标及心律失常治疗(包括药物及非药物治疗手段)情况。结果:共入选快速型心律失常628例,包括房颤/房扑399例(63.5%),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46例(23.2%),室速50例(8.0%),房速16例(2.5%),不适当窦速12例(1.9%),宽QRS心动过速5例(0.8%),房颤/房扑为各级别医院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心血管专科医院中室速比例明显高于三级及二级综合医院(16.8%vs.7.1%,16.8%vs.3.3%,P值均<0.05)。抗心律失常药物(AADs)应用情况:在伴器质性心脏病或心衰的患者中,各级别医院房颤/房扑、室速及房速急诊处理中AADs的应用均以胺碘酮最多;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各级别医院应用最多的为普罗帕酮、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NDHP-CCB)、胺碘酮;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中应用最多的为西地兰。在无器质性心脏病或心衰的患者中,房颤/房扑、室速、房速中AADs占比最高的均为胺碘酮,其中房颤/房扑急诊处理时三级及二级综合医院胺碘酮应用比例明显高于心血管专科医院(69.2%vs.23.8%,70.0%vs.23.8%,P值均<0.05)。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NDHP-CCB、普罗帕酮应用最多,胺碘酮在三级及二级综合医院也占一定比例。非药物治疗手段:迷走神经刺激和食管心房调搏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应用最多。电复律应用最多的为室性心律失常。结论:各级别医院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处理基本与指南相符,但同样存在不规范用药情况。心律失常的规范化处理任务仍艰巨。第二部分:不同级别医院房颤/房扑急诊处理中抗凝现况调查目的:调查不同级别医院房颤/房扑急诊处理中抗凝现状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选取全国东北沈阳、华东济南、华北北京和华中武汉等不同地区4个城市各级别医院9家,每个城市包含1家三级综合医院、1家二级综合医院,另含心血管专科阜外医院,每家医院连续入选因房颤/房扑就诊的患者,采集人口统计学指标,及进行抗凝治疗现况相关问题。结果:本研究共入选399例房颤/房扑患者,房颤/房扑患者中完成抗凝问卷371例,其中瓣膜性房颤/房扑患者(风湿性二尖瓣中重度狭窄或机械瓣置换)31人,非瓣膜性房颤/房扑(包含其他瓣膜病变及非瓣膜病变)患者340例。完成抗凝调查问卷的非瓣膜房颤/房扑中,266例(78.2%)患者医生认为其有抗凝指证,已应用抗凝200例(75.2%),其中146例应用非口服抗凝(145例为低分子肝素,1例其他);启动长期口服抗凝药65例(24.4%),各级别医院启动长期口服抗凝药的患者占比均偏低,且三级医院及二级医院均低于心血管专科医院(22.2%vs.41.3%,17.9%vs.41.3%,P值均<0.05),华法林为各级别医院中应用最多的口服抗凝药物。在尚未启动长期口服抗凝治疗的201例(75.6%)患者中继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患者未启动长期口服抗凝的主要理由包括:急诊医生建议门诊/心内科评估抗凝问题(心血管专科医院38.5%,三级医院52.7%,二级医院48.1%);患者不愿接受抗凝治疗(心血管专科医院46.2%,三级医院30.9%,二级医院30.8%);患者选择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心血管专科医院19.2%,三级医院14.5%,二级医院44.2%),其中患者选择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比例二级医院明显高于三级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在各医院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计算完成抗凝问卷的340例非瓣膜性房颤/房扑患者的CHA2DS2-VASc评分,CHA2DS2-VASc≥2的男性或≥3分的女性有227例,应用抗凝者148例(65.2%),其中非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109例(48.0%),已启动长期口服抗凝者50例(22.0%),各级别医院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CHA2DS2-VASc=1的男性或=2分的女性患者65例中,应用抗凝治疗者36例(55.4%),其中非口服抗凝药物者31例(47.7%),各级别医院间无统计学差异;已启动长期口服抗凝11例(16.9%),三级及二级综合医院明显低于心血管专科医院(66.7%vs.2.6%,66.7%vs.13.3%,P值均<0.05)。在 CHA2DS2-VASc=0分的男性或=1的女性患者48例中,应用抗凝者21例(43.8%),心血管专科(88.9%)及二级综合医院(85.7%)比例明显高于三级综合医院(21.9%),P值均<0.05;应用非口服抗凝治疗者18例(37.5%),心血管专科医院(66.7%)及二级综合医院(85.7%)明显高于三级综合医院(18.8%),P值均<0.05;已启动长期口服抗凝治疗者4例(8.3%),各级别医院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各级别医院非瓣膜性房颤/房扑患者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比例仍低,三级医院及二级医院更为显着。房颤/房扑栓塞预防的规范化治疗任务仍艰巨。第三部分:不同级别医院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处理的医师调查目的:调查各级别医院医师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处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对存在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较多的科室(包括急诊科、心内科、冠心病监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中的医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共纳入全国东北沈阳、华东济南、华北北京和华中武汉等不同地区4个城市各级别医院8家,每个城市包括1家三级综合医院、1家二级综合医院(除外济南),另含1家心血管专科医院(阜外医院)。结果:8家医院共收集医师问卷305份。表示对胺碘酮熟悉的医生比例在各级别医院均最高,在三级综合医院为94.8%,心血管专科医院为100%,二级综合医院为97%。与心血管专科医院相比,三级综合医院可独立应用胺碘酮的医师比例偏低(74.6%vs.95.7%,P<0.05),而需上级医师指导应用的比例高(4.3%vs.21.8%,P<0.05);三级及二级综合医院心房颤动处理中考虑抗凝治疗策略的医师比例(分别为66.8%和69.7%)均低于心血管专科医院(95.7%,P值均<0.05);药物治疗无效但血流动力学尚稳定情况下,基本能接受电复律治疗的比例在各级医院均未超过50%。各级医院均有50%以上医师认为不能完全规范处理急诊心律失常,70%以上医师认为参加有关学术会议、学习培训班、科室普及相关指南、医师多读指南可改进处理心律失常水平。结论:各级医院医师目前对于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规范化急诊处理上尚存在不足,可考虑通过多种措施进行改进。

黄燕妮,王晓群[9](2020)在《体位改良Valsalva动作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疗效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使用体位改良Valsalva动作的疗效研究。方法选取所在医院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心内科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68例,采用随机抽取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开展标准Valsalva动作,实验组开展改良Valsalva动作,对比两组患者的应用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心率、舒张压、收缩压、血清钾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复律成功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Valsalva动作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高四红[10](2019)在《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文中提出目的对比分析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13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单双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65例单数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65例双数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普罗帕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复律情况、治疗前、后心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复律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律成功者的平均复律时间显着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帕酮与胺碘酮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治疗中均可发挥积极作用,两者各有利弊,普罗帕酮起效快,但安全性相对较低,而胺碘酮起效慢,但安全性高,适应证广,临床上需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治疗药物。

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药物复律的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药物复律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改良简化Valsalva动作急诊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治疗方法与标准
        1.3.1 标准组:
        1.3.2 改良简化组: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2组患者转复率比较
    2.2 2组患者复转成功后血压比较
    2.3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2)参附注射液联合维拉帕米治疗低血压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2.2 治疗前后hs-CRP指标水平比较
    2.3 平均复律时间、24 h恢复窦性心律率、72 h室上速复发率比较
    2.4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2.5 不良反应分析
3 讨论

(3)改良Valsalva动作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应用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2组患者疗效指标之复律成功率对比:
    2.2 2组患者安全性指标之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5)不同救治措施在室上性心动过速院前急救中的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传统物理组
        1.2.2 药物干预组
        1.2.3 同步电复律组
        1.2.4 改良Valsalva动作组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四组院前急救心脏复律效果比较
    2.2 四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7)体位改良的Valsalva动作在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3.1 复律情况
        1.3.2右侧颈内静脉前后径和左右径
        1.3.3 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的复律情况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右侧颈内静脉左右径与前后径比较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3 讨论

(8)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处理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不同级别医院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处理现况调查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不同级别医院房颤/房扑急诊处理中抗凝现况调查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不同级别医院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处理的医师调查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房颤患者卒中风险评估中的生物标志物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9)体位改良Valsalva动作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研究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入院心率、舒张压、收缩压、血清钾和入院时心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2.3 两组患者复率成功率比较
3 讨论

(10)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复律成率比较
    2.2 两组复律成功者的平均复律时间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比较
    2.4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四、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药物复律的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改良简化Valsalva动作急诊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效果分析[J]. 张洁,唐海明,杨磊,王伟东. 河北医药, 2021(18)
  • [2]参附注射液联合维拉帕米治疗低血压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观察[J]. 蓝国辉. 中医临床研究, 2021(25)
  • [3]改良Valsalva动作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 陈柳红,谢燕梅. 实用医技杂志, 2021(08)
  • [4]三磷酸腺苷对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复律的有效性研究[J]. 李梅婷,李小梅,戈海延,江河,刘海菊,张仪.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1(13)
  • [5]不同救治措施在室上性心动过速院前急救中的效果比较[J]. 姚骞,刘扬. 中国医药导报, 2021(16)
  • [6]不同临床类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复药物疗效对比研究[J]. 尤东.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08)
  • [7]体位改良的Valsalva动作在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疗效观察[J]. 黄进弟,劳婉婷. 中国现代医生, 2021(10)
  • [8]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处理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D]. 赵翠.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9]体位改良Valsalva动作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疗效研究[J]. 黄燕妮,王晓群. 江西医药, 2020(11)
  • [10]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J]. 高四红.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10)

标签:;  ;  ;  ;  ;  

药物复律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