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拐枣、青蒿、沙面引种栽培试验研究报告

撒拐枣、青蒿、沙面引种栽培试验研究报告

一、沙拐枣、白沙蒿、沙米兰州引种栽培试验研究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梁艳萍,任阳奇,冉福,焦丹,杜霞,马小飞,杨果,赵宗胜[1](2021)在《饲粮中不同比例沙蓬对滩羊生长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试验旨在检测不同生长期沙蓬(Agriophyllum squarrosum (L.) Moq.,AS)的营养成分,并探讨成熟期沙蓬对滩羊生长性能及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以玉米秆和苜蓿草为参照,评估不同生长期沙蓬植株的营养价值。选取24只5~6月龄、体重为(27.71±0.45) kg的滩羊,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CON组)、10%AS组、20%AS组和30%AS组,每组6个重复。选取成熟期沙蓬作粗饲料,分别以不同比例(0、10%、20%和30%)沙蓬等蛋白替换苜蓿草和玉米秆制作全价颗粒料饲喂滩羊。试验期128 d。结果显示,沙蓬的营养成分介于玉米秆和苜蓿草之间。滩羊末重、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随着饲料中沙蓬替换比例的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与CON组相比,20%AS组和30%AS组的料重比分别升高16.06%和26.03%(P>0.05)。与CON组相比,30%AS组滩羊血液中皮质醇的浓度显着降低(P<0.05),补体C5的浓度显着升高(P<0.05)。研究表明,饲粮中使用10%~20%的沙蓬替换苜蓿干草和玉米秸秆时,滩羊的生长和健康较优。

马小飞,燕霞,钱朝菊,朱新宇[2](2021)在《作物的从头驯化:原理、进展及挑战——以野生植物沙米的驯化为例》文中指出植物的驯化不仅对世界农业生产具有深远影响,而且显着推进了人类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的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植物的驯化历程逐渐缩短。尤其是近年来,传统的人工选育和近期发展起来的基因工程技术结合,使得作物从头驯化变得更加容易。从头驯化,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不仅可以使野生物种快速改良成为可以栽培的作物,还可以有效解决作物驯化过程中由于"搭载效应"造成的有害变异积累等问题。因此,从头驯化成为现代作物驯化的主要途径。然而,从头驯化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关键问题需要解决。在此,以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为例,回顾从头驯化的优势和挑战,结合过去十几年沙米从头驯化的经验和教训,旨在从种群遗传学的角度解释其驯化的策略和进展。首先,通过广泛的群体基因型收集,在较大的有效群体范围内进行同质园实验,最大限度地保留其遗传多样性;其次,通过沙米的表型多样性确定驯化性状;再次,对农艺性状与种源气候因子进行关联分析,选育高品质的驯化品种;最后,通过种群动态模拟,确定沙米大规模种植的适宜地理区域,规范沙米的种植技术,制定适宜的水肥管理条件,并对沙米种质稳定性和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进行评判。这种策略一方面不仅可以大大缩短从头驯化的时间,还可以避免市场对转基因作物的不认可,为野生植物的从头驯化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对沙漠药食同源植物的从头驯化和推广,不仅可以促进我国西北荒漠区的生态恢复,还可以带动西北荒漠区的绿色经济发展,实现科技扶贫。

范树高[3](2017)在《沙米种子休眠机理及休眠破除方法的研究》文中指出干旱荒漠区植物在生活史的不同阶段通常具有复杂的生存机制,主要表现特性之一为存在不同类型和程度的种子休眠,以保证其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中生存和繁衍。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是苋科一年生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沙漠地区,在流动沙丘固定和环境保护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对沙米种子休眠特性的研究尚不够深入,更缺乏有效的休眠破除方法和生产技术,严重限制了该物种的生产和规模化利用。为此,本研究通过室内实验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沙米种子的休眠类型和原因;种子休眠的破除技术;种子休眠的田间释放和种子生产技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多个种批的种子研究表明,新鲜成熟沙米种子初始发芽率在12%以下,存在严重的休眠现象。种子的种皮不存在吸水障碍,且种胚分化、发育完全。外源激素赤霉素(GA)及4-8周层积对种子休眠破除效果显着。依据相关标准判定,沙米种子休眠类型为浅度生理性休眠。(2)通过外源施加脱落酸(ABA)抑制剂氟啶酮(FL)发现,种子休眠迅速破除,有生活力的种子在3天内完成发芽。随着低温层积时间的增加,种子休眠缓慢破除。酶联免疫测定不同层积时间种子内ABA含量发现,种子的休眠释放与ABA含量下降呈现高度一致性。证明种子内ABA是维持沙米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3)通过种子解剖学、能量色散X射线及镧示踪元素分析发现,种皮的半透性阻止镧元素进入种子内部。该组织同样能够阻止种子内萌发抑制物质ABA的外渗,刺破种皮处理降低了种子内ABA浓度,种子发芽率达93%以上。认为种皮半透性与内源激素ABA共同引起种子休眠。(4)多种植物激素及化合物均能够打破沙米种子的休眠。GA4+7处理较GA3对种子发芽促进作用更加显着。但乙烯利(ETH)处理效果更好,发芽率达90%以上,发芽速率也显着提高。该方法能够在沙米种子质量检验中作为生活力测定的有效技术。(5)沙米种子在田间的休眠释放受到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影响,并且呈现季节性变化。冬季自然环境下埋藏2个月之后,种子进行低温层积,休眠程度降低,0,2,5 cm埋藏深度种子发芽率分别从9%、20%、19%提高到20%、28%和35%。不同埋藏深度的种子土壤水分不同,其休眠释放规律也产生差异。当夏季来临,种子受到高温、高湿因素诱导进入次生休眠。(6)灌溉次数及建植密度显着影响沙米种子产量。在5次灌溉和15 kg/hm2的播种量处理下,种子产量达到最高,为50.5 kg/hm2。种子产量构成因素生殖枝数/m2和小穗数/生殖枝对种子产量的影响最显着。在沙米建植过程中,种子出苗率较低,仅为8%。浓度为300μmol/L乙烯利浸种24 h能够提高种子出苗率达31%。该方法对种子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提高沙米建植效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彭菁[4](2017)在《沙米蛋白和淀粉的理化性质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沙米,学名沙蓬(Agriophyllum squarrsum(L.)Moq.),是藜科的一年生沙生植物。作为食品原料时,沙米多指它的种子。沙米在我国民间有1300多年的采食历史,现在我国沙区人民仍保持食用沙米的传统。目前沙米产品仍然采用传统的加工方式,原料利用率低,产品种类单一。原料性质是食品加工的重要基础,通过对食品原材料的相关知识全面的了解可以更科学地对食品原材料进行加工,实现最大限度地利用食物资源。但是目前关于沙米加工性质方面的研究仍然处于空白状态。因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沙米进行了研究,以促进沙米的开发利用:一是沙米主要化学组成成分的含量与分布;二是沙米麸皮和外胚乳中蛋白的营养及理化性质;三是沙米淀粉的颗粒及理化性质;四是沙米在烘焙产品曲奇中的应用。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对沙米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及分布进行了定量分析。淀粉和蛋白是沙米的主要组成成分。沙米种子中70%以上的蛋白集中在沙米麸皮中,而淀粉主要分布在外胚乳中,被双子叶的胚环绕着。沙米麸皮和外胚乳蛋白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均较高,外胚乳蛋白中Lys含量更高。因此,沙米粉或者分离出的蛋白可以作为一种较好的食品成分或添加物,提高食品的蛋白含量及营养价值,同时也可以从麸皮中获得大量分离蛋白,提高沙米综合效益。另外,研究结果显示沙米麸皮和外胚乳中蛋白组成差异性明显,分开研究具有必要性。2.沙米麸皮中蛋白质(B-pro)以球蛋白为主,而外胚乳中蛋白质(S-pro)以清蛋白为主。B-pro和S-pro纯度分别为94.33%db、91.80%db,S-pro颜色更白。B-pro和S-pro的功能性质随pH的变化均符合植物蛋白的一般规律。总体而言,不同pH条件下S-pro的功能性均优于B-pro。与大豆分离蛋白(SPI)和鸡蛋蛋白(EP)相比,B-pro和S-pro的持油性及发泡性较好,而溶解性、持水力及乳化性较弱。3.实验室水平分离的淀粉中含有0.83%db蛋白质和0.56%db脂肪。沙米淀粉颗粒为球形,表面光滑,其平均颗粒粒径约为1μm,小于所有谷物淀粉。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沙米淀粉的晶体结构为A型,结晶度为36.75%。直链淀粉含量为26.31%db,略低于玉米淀粉。沙米淀粉膨胀度、溶解度、淀粉糊粘度、老化速度较低,糊化温度范围更大、糊化焓较高、抗沉凝性、热稳定性及抗剪切能力较好,而透光率较差。这些独特的性质例如极小的粒度、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剪切稳定性可能在食品或非食品领域有独特的应用。4.适量添加沙米粉米粉可以有效改善曲奇的疏松度,但添加量过大,曲奇的品质会发生劣变。在本试验的条件下,以混合面粉质量为基准,沙米粉的最适宜添加量为10%,糖粉、黄油添加比例分别为27.5%和65%时,开发出的曲奇疏松、细腻,甜度适宜,回味良好,香气浓郁,总体品质最好。

赵杰才,赵鹏善,赵昕,马小飞,王艳莉,周琴,陈国雄[5](2016)在《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生物学特性、营养价值及驯化可行性》文中认为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为苋科藜亚科一年生草本,广泛分布于中亚干旱和半干旱沙区。其种子营养价值堪比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全营养食物藜麦,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为23.2%、9.7%和45.0%;蛋白质中包含所有人体必需氨基酸;脂肪的主要成分为亚油酸、油酸和次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沙米还是优良的功能食品,含较多的绿原酸、SOD、异黄酮、皂甙、生物碱、铁、锌和硒等。1 300多年前沙米便被记载食用,但至今未能被成功驯化。我们将通过沙米遗传资源收集与选择、诱导突变、科学筛选和合理栽培,改良其不良野生性状如种子偏小、出苗不齐、叶片带刺等,期望培育出沙米高产优质栽培品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粮食危机的大背景下,进行沙米驯化育种符合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需求。

张芳[6](2013)在《白沙蒿铁蛋白基因对烟草的遗传转化及其抗旱性检测》文中研究表明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是我国荒漠半荒漠地区的特有植物,是沙地植被主要的优势种和建群种。铁蛋白(Ferrtin),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是一种具抗氧化功能的多亚基蛋白。本研究利用本实验室已经克隆的白沙蒿铁蛋白基因(AsFer)cDNA序列,构建单价表达载体pCAMBIA1301-AsFer,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转基因烟草,并对其进行抗旱性研究,以野生白沙蒿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干旱胁迫处理下生理变化。主要结果如下:1.构建单价表达载pCAMBIAI1301-AsFer。采用冻融法导入根癌农杆菌感受态GV3301后,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导入烟草NC89,通过组织培养和抗性筛选获得转基因阳性植株。2.转基因烟草和野生型烟草进行干旱胁迫试验,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第6d时,转基因烟草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脯氨酸、氧自由基及过氧化氢含量显着(P<0.05)低于野生型烟草,表明转白沙蒿铁蛋白基因烟草在干旱胁迫下遭受的氧化损伤轻于野生型烟草。3.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白沙蒿植株电导率、脯氨酸、MDA、氧自由基、过氧化氢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于第6d达到最大值且显着高于对照(P<0.05);复水后,这些指标均呈降低趋势,恢复至对照水平。白沙蒿铁蛋白含量逐渐下降,于处理第4d出现最小值,第6d迅速增加;复水后,含量上升后恢复处理前水平。

韩向东[7](2008)在《固沙先锋植物沙米的生物与生理生态学特征》文中指出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 Moq)属藜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北部及中亚地区,具有适应干旱、耐贫瘠、耐风蚀沙埋、喜沙质土壤的基本特性,是重要的流动沙丘先锋植物,对沙地植被演替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研究沙米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对认识沙米群落的防风固沙作用以及沙米群落在荒漠植被恢复和群落演替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荒漠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本论文选择石羊河下游荒漠区的古浪明沙咀和民勤西沙窝为研究区,于2004年—2007年,采用野外与室内试验相结合,定位观测和大范围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了沙米形态结构特征、种子形态和萌发特性、光合生理特征、生长发育特征、种群分布和生长动态和生态防护作用等,主要结论如下:1.沙米植株成塔状,地面处分枝且分枝数多,第一层侧枝紧贴地面,长度最长,共两对;其株高变异性、可塑性大。冠幅大小、第一层侧枝数、根径、根深、根幅和最大根长随株高增大而增加或增大,并与株高成线性关系,均达到显着正相关;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与株高成二次曲线关系,也达到显着正相关;根冠比、侧根数与株高无显着相关关系。因此,沙米株高与其他形态指标间存在典型正相关关系,通过建立的模式方程,测定沙米株高就可掌握沙米的基本形态特征。2.沙米生物量中地上生物量占到绝大部分,地上部分生物量中以10~20cm生物总量最大,0~10cm和20~30cm层次之,20cm以上,各层生物量逐渐减少。构件生物量中,根系的生物量最小,主根和侧根均随土层深度快速减少;果实的生物量最大,枝条和叶生物量大小接近,均为基部最大,从基部到顶层逐渐减少。3.沙米种子扁平,具有较为明显的长径和短径,长径、短径变异程度均接近10%,而且不同生态区域或不同年份间差异达到显着水平。沙米风干种子千粒重介于1.05~1.652g之间,不同生态区域和不同年代间达到极显着差异。沙米风干种子含水率介于7.08~13.67%之间,不同生态区域或不同年代间达到极显着差异,4.沙米种子自然萌发率不高,一般只有2cm沙层的种子萌发,最深也不超过4cm。在室内,25℃温度的光照条件下,不同生态区域的奈曼、沙坡头和甘肃民勤沙米种子在培养皿中的平均发芽率均不到10%,而在25℃温度的黑暗条件下,沙米萌发率提高几倍,与光照条件发芽率总体达到显着差异,证明沙米种子萌发属于厌光型。另外,沙米种子覆沙、49%硫酸处理或研磨后,其发芽率有明显提高,但是最大不超过50%。5.在石羊河流域,沙米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种子开始萌动,发芽出土,到5月中旬至6月初为幼苗期,6月中旬至8月初为分枝期,8月中旬至9月初为开花期,9月中旬至10月初为成熟期,此后植株开始枯黄死亡;具有延迟萌发或整年不萌发的生长习性。6.沙米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光合速率季节变化峰值出现在7月;TRAN季节变化峰值出现在8月,9月TRAN最低;WUE季节变化峰值出现在6月,9月WUE值最小。沙米Pn受自身特性及其多种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与QNTM、EAIR、TRAN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相关。7.沙米在平沙地与流动沙丘的高生长和横向生长特征明显不同,流动沙丘沙米的平均生长量大于平缓沙地。两种立地条件下,净高生长曲线成二次曲线,生长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低速生长期、中期快速生长期和末期缓慢生长期。两种立地条件下,沙米累积高生长曲线均为S型曲线;流动沙丘累积横向生长曲线也为S型曲线,而平缓沙地横向生长曲线更接近对数曲线。8.沙米种群间存在种间竞争,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近似二次曲线,前期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后期随个体体积增大,种群数量不断减少,但总体保持有较高的种群数量。9.在整个流动沙丘的大尺度上,沙米种群为斑块状分布,多分布于迎风坡脚——迎风坡中部,沙丘顶部和背风坡分布最少,另外在沙丘两翼也有较多分布;在区部小尺度上,沙米也成集群分布。在其他立地类型中,只要存在裸露沙土斑块,一般也有沙米分布,且成集群分布。10.沙米个体能有效降低风速,各风速下同一位置的风速廓线相似,其中植株体后50cm处的风速廓线成二次曲线;2m处的风速廓线成直线,同裸沙地相似;沙米群落风速廓线成指数函数,10cm高度风速只占到裸露流沙区的4~20%。沙米降低风速的同时,还能直接阻挡沙物质,使沙物质在沙米后堆积形成稳定的沙舌,沙舌积沙量同沙米的体积成二次曲线关系;而典型群落粗糙度由纯流沙地的0.0024 cm增加到6.325cm,输沙率由纯流沙地的143.58 g/cm·10min减少到0.025g/cm·10min,很好地起到了生态防护作用。沙米的生态防护作用是其浓密枝叶对地表的遮盖作用、发达根系对沙面的固定作用以及个体和群落对风速的有效降低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常根柱,王成义,王建国[8](2003)在《沙拐枣、白沙蒿、沙米兰州引种栽培试验研究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研究首次将我国“三沙牧草植物”—沙拐枣、白沙蒿、沙米从巴丹吉林沙区 (民勤 )引种黄土高原半干旱区 (兰州 )获初步成功。通过对这三种植物的农艺性状、耕作措施、栽培方法、生育周期、产量测定、根系观察和营养评定等 6个方面的试验研究后 ,取得了初步结论 ,可供我国西部黄土高原类似地区参考、借鉴

二、沙拐枣、白沙蒿、沙米兰州引种栽培试验研究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沙拐枣、白沙蒿、沙米兰州引种栽培试验研究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饲粮中不同比例沙蓬对滩羊生长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饲养管理与样品采集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生育期沙蓬与苜蓿干草和玉米秸秆的营养成分比较(见表2)
    2.2 不同比例沙蓬替代苜蓿干草和玉米秸秆对滩羊生长性能的影响(见图1、表3)
    2.3 不同比例沙蓬替代苜蓿干草和玉米秸秆对滩羊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见表4)
    2.4 不同比例沙蓬替代苜蓿干草和玉米秸秆对滩羊血常规的影响(见表5)
3 讨论
    3.1 沙蓬与苜蓿干草和玉米秸秆的营养成分比较
    3.2 不同比例沙蓬替换玉米秸秆和苜蓿干草对滩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3.3 不同比例沙蓬替换玉米秸秆和苜蓿干草对滩羊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3.4 不同比例沙蓬替换玉米秸秆和苜蓿干草对滩羊血常规指标的影响
4 结论

(2)作物的从头驯化:原理、进展及挑战——以野生植物沙米的驯化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作物的驯化理论发展
2 作物从头驯化的进展及挑战
3 基于群体遗传学的沙米从头驯化
    3.1 沙米简介
    3.2 沙米的自然分布区
    3.3 沙米的表型多样性及驯化性状的确定
    3.4 沙米的谱系地理和遗传多样性
    3.5 分子辅助育种指导沙米的从头驯化
4 总结与展望

(3)沙米种子休眠机理及休眠破除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种子休眠及其生态学意义
        2.1.1 种子休眠概述
        2.1.2 种子休眠的分类、原因及破除技术
        2.1.3 种子休眠的机理
        2.1.4 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因素
    2.2 沙米生物学特性及研究进展
        2.2.1 生物学特征
        2.2.2 主要分布
        2.2.3 生育期
        2.2.4 生境及其演替规律
        2.2.5 环境适应性
        2.2.6 种子传播
        2.2.7 种子休眠及萌发特性
        2.2.8 种子库
    2.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三章 沙米种子休眠类型及机理研究
    3.1 前言
    3.2 试验材料
    3.3 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3.3.1 种子生物学特性
        3.3.2 种子胚形态解剖观察
        3.3.3 种皮透水性研究
        3.3.4 种皮结构对种子休眠的影响
        3.3.5 植物外源激素及化合物对种子休眠的影响
        3.3.6 低温层积对种子休眠的影响
    3.4 结果
        3.4.1 种子生物学特性及有可能对休眠的影响
        3.4.2 植物激素及化合物对种子休眠的影响
        3.4.3 种子低温层积过程中ABA含量变化及与休眠的关系
    3.5 讨论
        3.5.1 种子的休眠类型
        3.5.2 种皮结构对种子休眠的影响
        3.5.3 激素对种子休眠过程中的调控
        3.5.4 层积过程ABA含量变化
第四章 沙米种子休眠破除的方法研究
    4.1 前言
    4.2 试验材料
    4.3 试验方法
        4.3.1 刺破种皮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4.3.2 外源激素处理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4.4 数据处理与分析
    4.5 结果
        4.5.1 刺破种皮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4.5.2 外源激素处理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4.6 讨论
第五章 种子休眠的田间释放特性及生产技术研究
    5.1 前言
    5.2 研究地点概述
    5.3 试验材料
    5.4 试验方法
        5.4.1 沙米种子休眠的田间释放
        5.4.2 建植密度与灌溉次数对沙米种子生产的影响
        5.4.3 乙烯利浸种对沙米种子温室出苗率的影响
    5.5 数据处理与分析
    5.6 结果
        5.6.1 沙米种子休眠的田间释放
        5.6.2 建植密度与灌溉次数种子生产的影响
        5.6.3 乙烯利浸种对沙米温室出苗率的影响
    5.7 讨论
        5.7.1 田间休眠释放
        5.7.2 种子生产
        5.7.3 乙烯利浸种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沙米蛋白和淀粉的理化性质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食品原料性质的研究意义
        1.1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应用
        1.2 淀粉的理化性质及应用
    2 沙米的生物学特征及栽培状况
        2.1 沙米的生物学特征
        2.2 沙米的产量及人工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3 沙米的营养价值及综合利用
        3.1 沙米的营养价值
        3.2 沙米的开发利用进展
        3.3 沙米作为食品原料的潜力分析
    4 本研究的目及意义
    5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5.1 主要研究内容
        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沙米的结构和化学组成及分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主要仪器
        1.3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沙米的结构与形态
        2.2 沙米主要化学组成含量及分布
        2.3 沙米麸皮和外胚乳中不同类型的蛋白质含量分析
        2.4 麸皮和外胚乳蛋白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沙米麸皮和外胚乳蛋白的理化及功能性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主要仪器
        1.3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沙米麸皮蛋白和外胚乳蛋白特点
        2.2 沙米麸皮蛋白和外胚乳蛋白SDS-PAGE电泳
        2.3 沙米麸皮蛋白和外胚乳蛋白热性质
        2.4 沙米麸皮蛋白和外胚乳蛋白表面疏水度
        2.5 沙米麸皮蛋白和外胚乳蛋白功能特性随pH的变化规律
        2.6 与大豆分离蛋白、鸡蛋蛋白的功能特性比较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沙米淀粉的理化性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主要仪器
        1.3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沙米淀粉化学组成
        2.2 形态结构
        2.3 晶型及结晶度
        2.4 膨胀力和溶解度
        2.5 淀粉糊透明度和沉凝性
        2.6 淀粉糊黏度特性
        2.7 淀粉热性质
        2.8 流变特性
        2.9 凝胶特性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沙米粉对曲奇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主要仪器
        1.3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感官描述词的确立
        2.2 沙米添加量对曲奇品质的影响
        2.3 糖粉加量对甜度的影响
        2.4 黄油添加量对曲奇感官品质的影响
        2.5 沙米曲奇配方正交试验
        2.6 沙米曲奇的质量指标
    3 讨论
    4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创新点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5)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生物学特性、营养价值及驯化可行性(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沙米生物学特性
    1.1 沙米种子传播、种子库及萌发
    1.2 沙米生长特性及其对沙漠的适应性
    1.3 耐盐及耐高温潜力
2 沙米的食用价值与药用功效
3 沙米驯化可行性及其前景

(6)白沙蒿铁蛋白基因对烟草的遗传转化及其抗旱性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白沙蒿研究
        2.1.1 白沙蒿的生物学特性
        2.1.2 白沙蒿的化学成分
        2.1.3 白沙蒿应用
        2.1.4 白沙蒿生理研究
        2.1.5 白沙蒿基因工程与遗传转化
    2.2 植物铁蛋白研究
        2.2.1 铁蛋白的分布
        2.2.2 植物铁蛋白的作用
        2.2.3 植物铁蛋白的调控
        2.2.4 植物铁蛋白基因遗传转化研究
    2.3 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2.3.1 干旱胁迫对植物形态指标的影响
        2.3.2 植物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化适应
        2.3.3 相关的蛋白质研究
    2.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三章 白沙蒿AsFer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及转化烟草
    3.1 材料
        3.1.1 植物材料
        3.1.2 菌株及载体
        3.1.3 主要试剂
        3.1.4 培养基
        3.1.5 主要仪器
    3.2 方法
        3.2.1 白沙蒿总RNA提取
        3.2.2 铁蛋白基因目的片段扩增
        3.2.3 AsFer单价表达载体的构建
        3.2.4 pMD-AsFer和pCAMBIA1301的质粒提取
        3.2.5 重组质粒转化农杆菌
        3.2.6 农杆菌中重组质粒DNA的PCR检测
        3.2.7 农杆菌转化烟草
        3.2.8 抗性植株的分子检测
        3.2.9 转基因烟草种子的抗性检测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白沙蒿总RNA的完整性检测
        3.3.2 AsFer基因开放阅读框PCR扩增
        3.3.3 重组质粒pCAMBIA1301-AsFer的构建和鉴定
        3.3.4 农杆菌中重组质粒PCR检测
        3.3.5 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
        3.3.6 转基因烟草的移栽
        3.3.7 转基因烟草的分子检测
第四章 转基因烟草及白沙蒿干旱性检测
    4.1 材料
    4.2 方法
        4.2.1 种子的萌发及幼苗培养
        4.2.2 干旱处理
        4.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4.2.4 数据处理及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转基因烟草抗旱性检测
        4.3.2 白沙蒿抗旱性检测
    4.4 讨论
        4.4.1 转基因烟草抗旱性
        4.4.2 白沙蒿抗旱性
    4.5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7)固沙先锋植物沙米的生物与生理生态学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沙米属植物
    1.2 沙米形态特征及地理分布
    1.3 沙米生物学特性
    1.4 沙米植物生理学
    1.5 沙米群落生态学
    1.6 沙米化学成分
    1.7 沙米形态解剖
    1.8 沙米开发利用
    1.9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0 选题依据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区自然概况
    2.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2.1 沙米的形态结构
        2.2.2 沙米的构件生物量
        2.2.3 沙米的种子特征
        2.2.4 沙米光合速率pn变化特征
        2.2.5 沙米水分利用效率(WUE)
        2.2.6 沙米生长过程及其种群动态
        2.2.7 沙米种群分布特征及其群落结构
        2.2.8 沙米的生态防护作用
        2.2.9 数据分析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生物学特征
        3.1.1 形态结构特征
        3.1.2 生物量分配
        3.1.3 种子形态、含水率及其萌发特征
        3.1.4 物候期
        3.1.5 生长发育特征
    3.2 光合生理特征
        3.2.1 Pn日变化
        3.2.2 TRAN日变化
        3.2.3 Pn与WAIR、CINT影响因子日变化分析
        3.2.4 Pn与TRAN季节变化分析
        3.2.5 光响应曲线
        3.2.6 水分利用效率WUE
        3.2.7 Pn及其影响因子的相关关系及回归分析
    3.3 生态学特征
        3.3.1 种群动态
        3.3.2 沙米种群分布特征
    3.4 生态防护作用
        3.4.1 个体对风速的降低作用
        3.4.2 群落对风速的降低作用
        3.4.3 个体的阻沙作用
        3.4.4 群落的阻沙固沙作用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沙拐枣、白沙蒿、沙米兰州引种栽培试验研究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引种材料
        1.1.1 腾格里沙拐枣
        1.1.2 白沙蒿 (Artemisia sphaerocephala Krasc
        1.1.3 沙米 (Agriophyllum arenarium.) , 藜科沙蓬属一年生草本, 植株高度50~75
    1.2 引种来源
        1.2.1 沙拐枣种苗
        1.2.2 沙拐枣、白沙蒿、沙米种子
    1.3 栽种方法
        1.3.1 沙拐枣种前移栽
        1.3.2 沙拐枣、白沙蒿、沙米种子直播
        1.3.3 田间作业
    1.4 观察记载与研究内容
        1.4.1 农艺经济性状
        1.4.2 生育周期
        1.4.3 产量测定
        1.4.4 根系观察
        1.4.5 耕作驯化
        1.5.6 营养评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观察结果
    2.2 产量测定
    2.3 根系分布观察
    2.4 水肥敏感性分析
    2.5 营养价值分析
3 结论

四、沙拐枣、白沙蒿、沙米兰州引种栽培试验研究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饲粮中不同比例沙蓬对滩羊生长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J]. 梁艳萍,任阳奇,冉福,焦丹,杜霞,马小飞,杨果,赵宗胜. 饲料研究, 2021(18)
  • [2]作物的从头驯化:原理、进展及挑战——以野生植物沙米的驯化为例[J]. 马小飞,燕霞,钱朝菊,朱新宇. 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2)
  • [3]沙米种子休眠机理及休眠破除方法的研究[D]. 范树高. 兰州大学, 2017(12)
  • [4]沙米蛋白和淀粉的理化性质研究及应用[D]. 彭菁.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 [5]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生物学特性、营养价值及驯化可行性[J]. 赵杰才,赵鹏善,赵昕,马小飞,王艳莉,周琴,陈国雄. 中国沙漠, 2016(03)
  • [6]白沙蒿铁蛋白基因对烟草的遗传转化及其抗旱性检测[D]. 张芳. 兰州大学, 2013(11)
  • [7]固沙先锋植物沙米的生物与生理生态学特征[D]. 韩向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12)
  • [8]沙拐枣、白沙蒿、沙米兰州引种栽培试验研究报告[J]. 常根柱,王成义,王建国.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3(S1)

标签:;  ;  ;  ;  ;  

撒拐枣、青蒿、沙面引种栽培试验研究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