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田小麦倒伏的防治

高产田小麦倒伏的防治

一、高产田小麦倒伏的预防(论文文献综述)

荣秀玉[1](2022)在《小麦高产稳产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小麦早衰、倒伏、冻害、虫害、草害都会对小麦高产、稳产带来负面影响,小麦是否能高产、稳产与土壤条件、水分条件及肥料条件密切相关。除此之外,还要注意预防病害的发生,抓好预防管理。

吕金仓,任雅琴,杜文军,王宝梅[2](2019)在《陕西省小麦倒伏原因及应对措施》文中研究指明小麦后期倒伏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本文作者在介绍小麦倒伏类型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倒伏发生的原因,并从品种选择、整地、播种、肥水运用、田间管理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期促进小麦稳健生长,增强茎秆的韧性和弹性,有效地预防倒伏,实现增产增收。

李广勤,李伟华,田伟,张慎举,皇甫自起[3](2017)在《商丘市小麦超高产栽培倒伏防御与补救技术》文中研究说明分析了小麦倒伏的原因,提出了超高产栽培条件下小麦倒伏防御与补救技术,技术包括:选用矮秆抗倒品种、加深耕层促进根系下扎、提高磷钾肥比例、药剂处理种子、精量宽幅匀播、科学运筹肥水、防治病虫、及时化控。小麦倒伏后切忌手扶或扎把,应及时喷洒促进生长的调节剂并加强病虫防治。

马吉坡,张明辉,毛纪伟,周冉,徐青[4](2016)在《南阳盆地小麦高产田倒伏的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文中指出通过对南阳盆地小麦倒伏危害、倒伏种类及小麦倒伏原因的分析,提出了针对小麦倒伏的综合防治措施。

周丙伟[5](2016)在《小麦倒伏的原因及预防》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小麦倒伏年年发生,给小麦生产带来了不应有的损失。笔者对此作了大量的调查,小麦倒伏虽然是自然灾害造成的,但是人为的种植管理不当也是小麦倒伏的重要因素。如果种植管理得当,小麦倒伏就可以避免。小麦倒伏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密度过大。倒伏麦田一般密度过大,密度过大的原因主要是播种量偏多造成的,播种时没有根据品种特性、地力条件、肥力状况、播种季节合理确定播种量。存在着"有钱买种,没钱买苗"的错误观

崔怀洋[6](2015)在《江苏小麦倒伏影响因子效应分析及倒伏减产高光谱估测》文中研究表明江苏省小麦生产水平近10年来处于快速发展期,单位面积产量由2004年的4500kg/hm2左右已增加至2015年的5400kg/hm2左右,已成为我国小麦的高产省之一。然而小麦高产与倒伏的矛盾已成为小麦单产继续增加的制约因素,小麦生产迫切需要小麦育种和栽培专家明确提出并示范推广合理的抗倒品种和预防小麦倒伏的措施,并适时、快速、有效地估测出倒伏减产损失,为农业生产安全服务。为合理评价不同因子对小麦倒伏的影响效应,本研究通过分析江苏省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提供的2004~2014年小麦生产统计数据,并结合对常州、苏州、南京、南通、徐州等9个市31个县(市)500位种麦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数据整理分析以期得出影响小麦倒伏的原因及其作用大小,进而提出能够减少倒伏发生的相关对策及建议;同时,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以光明麦1号、扬辐麦5号和扬麦20为材料,研究小麦不同时期倒伏群体的光谱参量与倒伏级别、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建立能够快速、有效估测倒伏小麦产量及严重度的数学模型,为今后农业灾害保险特别是小麦倒伏保险服务提供有力的判断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江苏省近11年来有10个小麦生产年度发生倒伏,发生频率为90.9%,2012~2014年每年小麦倒伏的面积均超过10万hm2,但倒伏严重度因年度间气象条件不同而存在差异。2、问卷调查数据统计表明,品种的抗倒性能、播种量(基本苗)过大、肥料施用不当以及小麦生育后期的灾害性天气,都是造成小麦倒伏的重要因素。为综合评价各因子影响作用高低,引入“因子影响指数”的概念,并结合不同因子在第一、二位次出现的概率,对倒伏影响因子效应进行评价。其中,品种与播种量,两因素的因子影响指数均在0.5以上,且在前两位次出现的概率之和相对较高,均超过50%,远高于其它因素,属于关键影响因子;返青肥和开花后天气,这两个因子的影响指数在0.2~0.5范围内,且在前两位次出现的概率之和在10%以上,属于主要影响因子;拔节肥、春季天气、纹枯病、播期及播种方式,对倒伏有一定的影响,因子影响指数在0.1~0.2范围内,且在前两位次出现的概率之和在5%以上,属于次要影响因子;其余因素如渍害、草害、基肥、冬前冬季天气及冻害对倒伏也有一定的影响,因子影响指数在0.1以下,且在前两位次出现的概率在5%以下,属于一般影响因子。3、采用光谱仪测定倒伏前后的冠层光谱反射率,结果可以看出,小麦倒伏后冠层光谱反射率增加,可见光波段550nm附近出现1个波峰,670nm附近出现1个波谷;近红外波段1000nm处出现1个较明显的波动,呈现2个波谷,1个波峰。同一倒伏级别下,倒伏时期不同,光谱反射率曲线存在差异,可见光波段乳熟末期冠层反射率高于开花期光谱反射率,而近红外波段恰好相反;在同一倒伏时期,倒伏级别越高,光谱反射率越大。倒伏级别与冠层光谱反射率的相关系数于760nm处达最大(r=0.968**),并且以此构建的预测模型,能够有效评估春性小麦倒伏严重度。4、不同级别倒伏对小麦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均达显着水平(P<0.05),随倒伏级别的增加,千粒重和产量均呈降低趋势,二者最高降幅分别为10.72%和17.69%。对倒伏小麦产量与冠层光谱反射率进行相关分析,在350-690nm波段,相关系数随波长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在690-760nm波段,相关系数呈上升趋势,在764nm处,相关系数绝对值达最大,为0.734。千粒重与DVI570,670的相关系数值最好,产量与DVI764,407的相关性最好,且都通过了0.01水平检验。利用植被指数-千粒重-产量构建的反演模型,可提高模型预测精度,与单因子植被指数-产量模型、多因子植被指数-产量模型相比,能更好地反演不同倒伏程度的小麦产量。5、依据问卷调查结果,采用因子影响指数评价指标,并结合不同因子在第一、二位次出现的概率,对防治倒伏的各项措施进行调控等级划分,明确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基本苗这两项措施属于关键调控因子;其次是施拔节肥、防纹枯病这两项措施,属于重要调控因子;开沟排渍、机条播、适宜播期以及控制基肥、孕穗肥的施用量,这些措施对倒伏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属于一般调控因子;而其余措施如除草、施用返青肥、治虫等方式,对倒伏也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属于弱调控因子。同时,合理的化控措施属于潜在调控因子。6、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生产上减轻倒伏发生的有效对策:策略上,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应对”;途径上,变“单一技术应用”为“综合协同防控”;技术上,变“常规措施集成”为“常规措施和物化方法结合”;政策上,变“农民自主应对”为“农业保险保障”。具体而言:首先是应向农民推介优质高产抗逆性好的品种;其次是控制群体大小(基本苗的高低),引导农民因品种、播期、地力和肥水条件合理确定播种量(基本苗);三是向农民宣传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地力、苗情、天气,合理施肥,提高农民对施肥的科学性认识;四是宣传农民对排水降渍、防治病虫害、化调化控等综合技术的采纳与应用;五是对发生倒伏的植株做好病虫害防治,以减少损失。

陈磊[7](2014)在《安徽省小麦干热风、高温逼熟、贪青晚熟、雪灾、倒伏灾害的防御》文中研究表明安徽省小麦易发生干热风、高温逼熟、贪青晚熟、雪灾、倒伏灾害,故着重介绍了小麦的干热风、高温逼熟、贪青晚熟、雪灾、倒伏灾害的预防与补救措施,对提高安徽省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其稳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许力,麻建东[8](2014)在《小麦倒伏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文中指出近年来我乡小麦倒伏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如何从栽培技术角度预防小麦倒伏,对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必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彭佃亮[9](2014)在《小麦倒伏与茎秆木质素代谢的关系及其对籽粒产量和淀粉特征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小麦是世界关键的粮食作物之一。由于我国人口增长对小麦需求量的增加以及其种植面积的减少,决定了今后我国小麦生产应该基于单产的提高来满足对小麦的需求。倒伏是持续提高小麦单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小麦持续高产、优质生产的主要障碍。倒伏会大幅度降低小麦籽粒产量。倒伏发生的内在原因主要是小麦茎秆抗折力弱。木质素是植株茎秆木质部、维管束的主要成分,与茎秆的发育质量、机械强度、茎秆抗病虫侵害能力以及茎秆抗折力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然而,关于小麦茎秆发育过程中木质素代谢积累与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关系及调控途径,以及倒伏对不同年代小麦品种减产的影响及减产的机理尚不明确,已成为小麦高产栽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选用不同年代、抗倒伏能力差异大的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的外源生长调节剂、弱光以及人工倒伏等处理措施,系统研究小麦茎秆发育过程中木质素的合成积累与茎秆抗倒伏性形成的内在生理生化机制,以及倒伏的发生对不同年代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及淀粉特征的影响,为增强小麦茎秆质量及小麦抗倒伏能力的调控途径提供理论依据,对今后小麦品种选育及小麦抗倒栽培生产有重要的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茎秆木质素积累与小麦抗倒性能的关系相关分析表明,小麦茎秆基部第二节间的木质素积累量与节间的抗折强度及茎秆抗倒伏指数呈显着正相关,而与小麦在成熟期倒伏面积大小呈显着负相关,这说明茎秆中木质素积累量的提高能提高小麦茎秆的抗折力,高的茎秆木质素积累量能显着增强小麦的抗倒伏性能进而降低小麦倒伏发生的风险。从节间形成后0-28d是茎秆木质素含量积累的快速期及其相关酶活性的高活跃期。外源生长调节剂能通过影响内源GA3及IAA含量,以此调控木质素合成与积累,进而影响茎秆机械强度。相关分析表明,小麦茎秆茎秆木质素积累与苯丙氨酸转氨酶(PAL)、酪氨酸解氨酶(TAL)、肉桂醇脱氢酶(CA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显着正相关,与茎秆内源IAA及GA3含量呈显着负相关,结果表明茎秆中木质素合成酶活性及内源激素含量均能显着影响茎秆木质素的积累,进而显着影响小麦基部节间的机械抗折力及小麦的抗倒性能。(2)外源生长调节剂对小麦茎秆木质素积累及抗倒伏性能的影响喷施多效唑显着降低了小麦的株高及基部茎秆节间的长度,而增加了基部第二节间的直径、壁厚、充实度以及木质素合成关键酶的活性与木质素积累量,而喷施赤霉素的结果与之相反。喷施多效唑延迟了倒伏发生的时期,而赤霉素处理却使倒伏发生的时期提前。结果说明,喷施多效唑和赤霉素显着影响小麦倒伏发生的几率,不仅是通过改变小麦的株高而且还通过影响茎秆基部节间的机械强度,尤其是改变了基部节间木质素积累量及相关酶活性的高低。在未发生倒伏的安装有支撑网(+net)的处理中小麦产量显着高于发生倒伏的没有安装有支撑网(-net)的处理。在未发生倒伏情况下,喷施多效唑处理的籽粒产量显着低于未喷施生长调节剂处理,而赤霉素处理下的籽粒产量较对照未表现出显着变化,说明喷施外源生长抑制剂是否对籽粒产量有积极的作用要看实际生产中倒伏是否发生,当倒伏未发生或程度极微时,喷施抑制剂可能会造成籽粒产量的降低。(3)弱光处理对小麦茎秆木质素积累及抗倒伏性能的影响较对照,弱光处理显着降低了小麦基部第二节间木质素积累快速期的木质素合成关键酶PAL、TAL、CAD及POD的活性。弱光处理极显着降低了小麦茎秆木质素积累量,降低了小麦抗倒伏能力。与对照相比,弱光处理抑制了小麦茎秆内的TaPAL、TaCAD及TaPOD基因的表达,说明光能调控茎秆生育过程中的木质素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表达,也说明光可能主要通过转录水平调控茎秆木质素合成关键酶的活性,进而调控小麦茎秆木质素的合成与积累。此外,弱光处理显着增加了小麦植株高度及基部第二节间长度,显着降低了基部第二节间的直径、壁厚、茎秆充实度及小麦茎秆的抗折力。弱光条件下两品种倒伏发生的时期提前,实际倒伏面积增大,说明弱光极显着降低了小麦的抗倒伏能力,加重了倒伏发生的几率。(4)倒伏对不同年代小麦品种籽粒产量的影响各倒伏处理均显着降低了小麦籽粒产量,且不同时期倒伏处理造成的减产量不同,表现为拔节期-成熟期倒伏(J-M-倒伏)>开花期-成熟期倒伏(A-M-倒伏)>乳熟期-成熟期倒伏(M-M-倒伏),这说明倒伏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与倒伏发生的时期密切相关。倒伏造成减产的原因主要与小麦单位面积穗粒数及籽粒粒重的减少有关。J-M-倒伏造成的单位面积粒数相对损失量显着高于籽粒粒重相对减少量,而A-M-倒伏及M-M-倒伏造成的单位面积粒数相对损失量要低于籽粒粒重相对减少量,且J-M-倒伏处理造成的单位面积粒数相对损失量要高于A-M-倒伏及M-M-倒伏处理,这说明早期倒伏(J-M-倒伏)造成小麦减产的原因主要是降低了单位面积穗粒数,而后期倒伏(花后倒伏)造成的减产主要与籽粒粒重的降低有关。在所有处理条件下,近代品种(济麦22、山农15)较早期品种(蚰子麦、碧蚂1号)均有的较高的单位面积粒数和籽粒产量。对不同小麦品种来讲,倒伏造成的小麦近代品种减产量显着高于早期品种的减产量,尽管不同小麦品种的最大产量值差别很大,但倒伏造成的两个近代品种产量的相对减少量显着低于早期品种的相对减少量,说明倒伏引起的小麦相对产量的损失随着品种所处年代的递进是逐渐减少的。早期倒伏(J-M-倒伏)显着降低了开花期小麦茎秆中的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J-M-倒伏及A-M-倒伏显着降低了成熟期小麦茎秆中的可溶性糖含量,而M-M-倒伏对成熟期茎秆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没有影响,这说明早期倒伏(J-M-倒伏)不仅显着降低了单位面积穗粒数,同时也显着降低了植株茎秆中所贮存的用于花后支持籽粒灌浆的物质含量。不同时期倒伏造成的成熟期生物量减产量表现为J-M-倒伏>A-M-倒伏>M-M-倒伏,这说明倒伏弱化了小麦植株的生长,且弱化程度与倒伏发生时期的早晚有密切的关系。J-M-倒伏显着减弱了小麦花前及花后的作物生长,而A-M-倒伏及M-M-倒伏仅仅减弱了花后的作物生长。各倒伏处理均显着降低了小麦的收获指数,且倒伏造成的早期品种的收获指数减少量显着高于近代品种,说明品种选育增强了近代品种对倒伏造成的减产的抵抗潜力。在各倒伏处理条件下,去库处理均显着增加了小麦籽粒粒重,且早期倒伏(J-M-倒伏)去库处理条件下粒重的增量较其他倒伏去库处理更为显着。尽管花后倒伏严重弱化了小麦的生长,但对所有品种来说,倒伏条件下去库处理的粒重变化与未倒伏处理的粒重变化结果一致。进一步分析倒伏造成的粒重下降的原因:倒伏的发生弱化了小麦植株的生长或减少了茎秆中储存的用于减缓花后光合产物不足时籽粒灌浆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早期倒伏),导致了倒伏小麦在籽粒灌浆期表现出很强的源限制,即倒伏造成的籽粒粒重的降低可能由花后的源强的大幅度下降直接引起的。(5)倒伏对小麦籽粒淀粉含量及粒度分布特征的影响无论小麦倒伏与否,小麦成熟期籽粒淀粉粒度体积及表面积均表现出典型的双峰曲线分布,峰谷出现在9.9μm粒径左右,在这个位置淀粉粒被分为A-型和B-型淀粉颗粒;淀粉粒度数目分布表现为单峰分布,最大粒径存在于<0.8μm,表明成熟期籽粒大部分淀粉粒的直径<0.8μm。小麦籽粒灌浆期倒伏显着影响了成熟期籽粒中A-型和B-型淀粉粒体积和表面积所占百分比。倒伏极显着改变了不同分布范围的B-型淀粉粒体积、表面积所占比例,这说明小麦籽粒中所含的B-型对花后灌浆期小麦倒伏的响应较A-型淀粉粒更为敏感。与未倒伏相比,各倒伏处理对成熟期籽粒A-型和B-型淀粉粒数目所占百分比均没有显着影响,但是显着增加了A-型淀粉粒体积百分数、降低了B-型淀粉粒体积百分数,这说明在小麦籽粒灌浆期倒伏发生后小麦籽粒中用于淀粉形成的有限的物质最先供应淀粉粒的生长,而不是生成更多的淀粉粒。小麦籽粒灌浆期倒伏的发生导致了成熟期小麦籽粒中淀粉含量、组分含量及淀粉产量的显着降低,且倒伏发生的越早减产越严重。然而,倒伏显着提高了籽粒直/支比例;相关性分析表明淀粉直/支比与粒径<9.9μm淀粉粒体积所占比例呈显着负相关,而与>22.8μm淀粉粒体积所占的比例呈显着正相关,这说明小麦籽粒灌浆期倒伏发生后成熟期小麦籽粒淀粉直/支比的提高可能是由>22.8μm淀粉粒的所占百分数的增加导致的。

高振宏[10](2014)在《浅析小麦倒伏原因及预防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麦倒伏从时间上可分为早倒和晚倒,从形式上可分为根倒和茎倒。一般根倒多发生在小麦生长后期,受损失较小。茎倒则在早期和后期均可发生,是倒伏的主要形式,损失较大。一般灌浆前早期倒伏主要影响粒数和粒重,减产20—50%;灌浆后晚期倒伏,主要影响粒重,一般减产10--20%。因此,防止小麦倒伏,是实现小麦高产的重要环节。一、小麦倒伏的原因一是品种选择不当,秸秆过高或缺乏弹性,抗倒伏能力差;二是播种时间早、播种量过大(在河北中南部适期播种每亩播种量超过15千克),个体发育不壮,秸秆细软柔弱;三是中前期水肥(氮肥)施用过量或时间不当,群体过大,麦苗旺长,田间郁蔽,通风透光不良,引起组织柔嫩,叶

二、高产田小麦倒伏的预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产田小麦倒伏的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小麦高产稳产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小麦高产稳产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小麦早衰
    1.2 小麦倒伏
    1.3 小麦冻害
2 小麦高产稳产的防治措施分析
    2.1 土壤条件
    2.2 水分条件
    2.3 肥料条件
    2.4 防治小麦常见病虫害
        2.4.1 防治小麦早衰
        2.4.2 防治小麦倒伏
        2.4.3 防治小麦冻害
3 结束语

(2)陕西省小麦倒伏原因及应对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倒伏类型
2 倒伏原因
    2.1 品种因素
    2.2 气候因素
    2.3 栽培管理因素
        2.3.1 整地质量差
        2.3.2 群体过大
        2.3.3 配肥不合理
        2.3.4 肥水运用不科学
        2.3.5 病害
3 预防小麦倒伏的措施
    3.1 选用抗倒伏品种
    3.2 深耕细耙, 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3.3 实行精细播种, 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
    3.4 科学施肥灌水
        3.4.1 合理施肥
        3.4.2 科学灌水
    3.5 适量深锄, 适度镇压
    3.6 科学化控
    3.7 防治病害

(3)商丘市小麦超高产栽培倒伏防御与补救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小麦倒伏的原因分析
    1.1 品种抗倒伏性能差
    1.2 栽培管理措施不当
        1.2.1 耕层浅, 整地质量差
        1.2.2 播种过早、播种量过大
        1.2.3 氮素肥料偏多或底肥过多
        1.2.4 水肥促控失当
        1.2.5 病虫害危害
    1.3 气候因素的影响
2 小麦倒伏预防技术
    2.1 选用矮秆抗倒品种, 降低倒伏风险
    2.2 深耕深松加深耕层, 促进根系下扎
    2.3 测土配方施肥, 提高磷钾肥比例
    2.4 药剂处理种子, 增强抗倒伏能力
    2.5 精量宽幅匀播, 创建合理的群体结构
    2.6 科学运筹肥水, 促进稳健生长
    2.7 防治病虫, 及时化控
3 小麦倒伏补救技术
    3.1 倒伏后切忌手扶或扎把
    3.2 喷洒促进生长的调节剂
    3.3 加强病虫防治工作

(4)南阳盆地小麦高产田倒伏的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小麦倒伏的危害
2 小麦倒伏的种类
3 倒伏的主要原因
    3.1 品种抗性问题
    3.2 整地质量较差
    3.3 群体过大
    3.4 肥水管理不当
    3.5 病害防治不力
4 综合防治措施
    4.1 选择对路品种
    4.2 精细整地
    4.3 合理密植,适期播种
    4.4 科学施肥,适时浇水
    4.5 做好病害、草害防治
    4.6 建立测报机制
5 补救措施

(6)江苏小麦倒伏影响因子效应分析及倒伏减产高光谱估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倒伏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1.1 倒伏对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
        1.1.2 倒伏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1.2 小麦倒伏因素
        1.2.1 品种抗倒性差异
        1.2.2 气候条件
        1.2.3 栽培措施
        1.2.4 病虫草害
    1.3 小麦倒伏群体与产量高光谱遥感监测的应用价值
        1.3.1 高光谱遥感的概念及其发展现状
        1.3.2 小麦倒伏群体高光谱遥感监测的可行性
        1.3.3 遥感技术对小麦产量的监测
    1.4 小麦预防倒伏的技术对策
        1.4.1 提高品种抗倒能力
        1.4.2 适期播种、合理种植密度
        1.4.3 科学平衡施肥
        1.4.4 适时化控
        1.4.5 倒伏后的补救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6 数据来源与技术路线
        1.6.1 数据来源
        1.6.2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统计数据及问卷调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1.1 2004~2014年小麦生产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1.2 小麦倒伏原因及其作用大小的问卷调查
        2.1.2.1 小麦倒伏影响因素的初步假设
        2.1.2.2 小麦倒伏影响因素的提出
        2.1.2.3 小麦倒伏影响因素的问卷设计
        2.1.2.4 调查取样
        2.1.2.5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2.2 小麦倒伏级别与减产程度光谱评估试验
        2.2.1 试验设计
        2.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2.2.2.1 光谱数据获取
        2.2.2.2 倒伏级别及倒伏角度的测定
        2.2.2.3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测定
        2.2.3 数据分析
        2.2.4 光谱特征参量选择
3 结果与分析
    3.1 江苏省基本概况
    3.2 江苏小麦倒伏发生的基本特征
        3.2.1 倒伏发生概率
        3.2.2 倒伏面积与比例
        3.2.3 倒伏对产量的影响
    3.3 小麦倒伏的影响因子效应分析
        3.3.1 品种对小麦倒伏的影响
        3.3.2 播种量(基本苗)对小麦倒伏的影响
        3.3.3 肥料对小麦倒伏的影响
        3.3.4 开花后天气对小麦倒伏的影响
        3.3.5 播种方式对小麦倒伏的影响
    3.4 江苏小麦倒伏减产的监测与评估
        3.4.1 农民对倒伏减产评估的需求
        3.4.2 小麦倒伏减产的遥感监测与评估
        3.4.2.1 小麦倒伏群体冠层光谱特征
        3.4.2.2 倒伏级别遥感监测
        3.4.2.3 倒伏减产程度遥感监测评估
    3.5 提升江苏小麦抗倒能力的措施作用大小评估
    3.6 小麦倒伏的保险需求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影响小麦倒伏的因子效应评价
        4.1.1.1 倒伏影响因子的多样性与综合性
        4.1.1.2 倒伏影响因子的效应评价
        4.1.2 小麦倒伏减产的有效评估方法与应用
        4.1.2.1 农户对倒伏减产评估的需求
        4.1.2.2 小麦倒伏群体高光谱遥感监测的可行性分析
        4.1.2.3 小麦倒伏级别及产量预测模型的植被指数的选择
        4.1.3 调控因子作用大小比较与评价
        4.1.3.1 调控因子的多样性与协调性
        4.1.3.2 调控因子作用评价
        4.1.4 提高小麦抗倒能力的对策
        4.1.4.1 策略上,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应对”
        4.1.4.2 途径上,变“单一技术应用”为“综合协同防控”
        4.1.3.3 技术上,变“常规措施集成”为“常规措施和物化方法结合”
        4.1.3.4 政策上,变“农民自主应对”为“农业保险保障”
    4.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小麦倒伏情况与成因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研究课题

(7)安徽省小麦干热风、高温逼熟、贪青晚熟、雪灾、倒伏灾害的防御(论文提纲范文)

1 干热风
    1.1 干热风标准的确定及类型
    1.2 安徽省干热风的时空分布
    1.3 预防措施
2 高温逼熟
    2.1 发生原因
    2.2 危害症状
    2.3 防御措施
3 早衰与贪青晚熟
    3.1 早衰
    3.2 贪青
4 雪灾
    4.1 雪灾的发生与影响
    4.2 雪灾后的小麦田管技术
5小麦倒伏
    5.1 倒伏类型
    5.2 倒伏原因
    5.3 防止倒伏的措施

(9)小麦倒伏与茎秆木质素代谢的关系及其对籽粒产量和淀粉特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小麦倒伏的发生
        1.2.2 倒伏对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2.3 倒伏造成减产的机理研究
        1.2.4 茎秆形态结构特征和化学成分与抗倒伏关系
        1.2.4.1 茎秆形态特征与抗倒伏关系
        1.2.4.2 茎秆结构特征与倒伏的关系
        1.2.4.3 茎秆化学成分与抗倒伏关系
        1.2.5 木质素的合成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
        1.2.5.1 木质素的组成及合成途径
        1.2.5.2 木质素合成的分子调控
        1.2.5.3 环境对木质素合成代谢的影响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一:小麦倒伏与茎秆木质素代谢的关系
        2.1.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2.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2.1.2.1 取样方法
        2.1.2.2 小麦株高、基部节间特征及倒伏行为的测定
        2.1.2.3 茎秆抗折力及抗倒伏指数的测定
        2.1.2.4 木质素含量的测定
        2.1.2.5 木质素合成相关酶的提取及活性测定
        2.1.2.6 内源激素含量的测定
        2.1.2.7 TaPAL、TaCAD及TaPOD基因表达分析
    2.2 试验二:倒伏对小麦籽粒产量及淀粉特征的影响
        2.2.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2.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2.2.2.1 取样
        2.2.2.2 茎秆可溶性总糖含量的测定
        2.2.2.3 淀粉含量的测定
        2.2.2.4 淀粉粒的提取
        2.2.2.5 淀粉粒粒径分布的测定
    2.3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小麦倒伏与茎秆木质素代谢的关系
        3.1.1 生长调节剂对小麦茎秆木质素合成及抗倒伏性能的影响
        3.1.1.1 生长调节剂对小麦茎秆特征、倒伏行为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3.1.1.2 生长调节剂对小麦茎秆抗折力与抗倒伏指数的影响
        3.1.1.3 生长调节剂对小麦茎秆木质素积累的影响
        3.1.1.4 生长调节剂对小麦茎秆木质素合成相关酶活性
        3.1.1.5 生长调节剂对小麦茎秆内源激素变化的影响
        3.1.1.6 木质素积累与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关系
        3.1.2 弱光对小麦茎秆木质素合成及抗倒性能的影响
        3.1.2.1 弱光下田间小气候的变化
        3.1.2.2 弱光对小麦茎秆特征、倒伏行为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3.1.2.3 弱光对小麦基部节间茎秆抗折力与抗倒伏指数的影响
        3.1.2.4 弱光对小麦茎秆木质素积累的影响
        3.1.2.5 弱光对茎秆木质素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3.1.2.6 弱光对木质素合成相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3.2 倒伏对小麦籽粒产量及淀粉品质的影响
        3.2.1 不同年代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对倒伏的响应
        3.2.1.1 籽粒产量及其构成要素
        3.2.1.2 倒伏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3.2.1.3 去库处理对籽粒粒重影响
        3.2.2 倒伏对小麦籽粒淀粉含量及粒度分布特征的影响
        3.2.2.1 籽粒产量、淀粉含量及产量
        3.2.2.2 淀粉粒度分布特征
        3.2.2.3 淀粉粒体积分布
        3.2.2.4 淀粉粒表面积分布
        3.2.2.5 淀粉粒数目分布
        3.2.2.6 淀粉粒体积分布与淀粉组分含量的关系
4 讨论
    4.1 小麦倒伏与室秆木质素代谢的关系
    4.2 倒伏对小麦好粒减产的影响
    4.3 倒伏对小麦好粒淀粉含量及淀粉粒度分布特征的影响
5 结论
    5.1 小麦倒伏与莲秆木质素代谢的关系
    5.2 倒伏对小麦好粒产量及淀粉特征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0)浅析小麦倒伏原因及预防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小麦倒伏的原因
二、预防小麦倒伏的措施
    1、推迟浇水时间控制追肥数量
    2、镇压
    3、深中耕
    4、化学控制

四、高产田小麦倒伏的预防(论文参考文献)

  • [1]小麦高产稳产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分析[J]. 荣秀玉.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2(01)
  • [2]陕西省小麦倒伏原因及应对措施[J]. 吕金仓,任雅琴,杜文军,王宝梅. 农业科技通讯, 2019(05)
  • [3]商丘市小麦超高产栽培倒伏防御与补救技术[J]. 李广勤,李伟华,田伟,张慎举,皇甫自起. 农业科技通讯, 2017(06)
  • [4]南阳盆地小麦高产田倒伏的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J]. 马吉坡,张明辉,毛纪伟,周冉,徐青. 农业科技通讯, 2016(12)
  • [5]小麦倒伏的原因及预防[J]. 周丙伟. 农业知识, 2016(25)
  • [6]江苏小麦倒伏影响因子效应分析及倒伏减产高光谱估测[D]. 崔怀洋. 扬州大学, 2015(03)
  • [7]安徽省小麦干热风、高温逼熟、贪青晚熟、雪灾、倒伏灾害的防御[J]. 陈磊. 农业灾害研究, 2014(10)
  • [8]小麦倒伏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J]. 许力,麻建东. 农技服务, 2014(08)
  • [9]小麦倒伏与茎秆木质素代谢的关系及其对籽粒产量和淀粉特征的影响[D]. 彭佃亮. 山东农业大学, 2014(01)
  • [10]浅析小麦倒伏原因及预防措施[J]. 高振宏. 河北农业, 2014(04)

标签:;  ;  ;  ;  ;  

高产田小麦倒伏的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