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静中有动 动静结合(论文文献综述)
朱悦尔,张声生[1](2021)在《张声生教授“以静制动、动静结合”辨治慢性腹泻》文中研究表明慢性腹泻属于中医"久泻"范畴,其病位在肠,病变脏腑在脾,并且与肝、肾相关。张声生教授主张"以静制动、动静结合",在辨证的基础上精准用药,治疗慢性腹泻时运用动静药物,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将药物根据阴阳动静属性进行区分,以"静为主,动为辅",在脾虚湿盛、脾肾阳虚、肝郁脾虚等证候中,静药可以发挥健脾益气、温阳涩肠、健脾柔肝等作用,动药多发挥化湿行气、通阳散寒、行气解郁等作用。"动静"药物的结合,实际上也是"动静"治法的结合,临床中应用广泛。深入学习、传承张声生教授"动静结合"的中医治疗思路,可以更好地理明疾病的病机及灵活掌握配伍用药,以提高临床疗效。
姜大帅[2](2021)在《基于“动静结合”理论关节镜下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两组治疗方式对比分析基于中医“动静结合”理论关节镜下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山东省中医院骨科病房于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收入院的60例符合前交叉韧带断裂、行手术治疗且资料齐全的患者,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关节镜下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术后康复的常规治疗,30例试验组,予“动静结合”理论指导下常规治疗配合中医推拿点穴手法;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3天、术后7天、术后14天的膝关节VAS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肿胀程度,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评定其结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损伤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7天、14天两组患者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肿胀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静结合”理论指导下关节镜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能有效减少患膝肿胀疼痛等症状,加快膝关节功能恢复,短期临床疗效明显,体现出中医理论具有有效、实用的特点。
李谓林[3](2021)在《动态超声检查法在距腓前韧带陈旧性损伤术前决策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动态超声检查法在踝关节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陈旧性损伤术前决策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01月于我院行踝关节镜下ATFL修复或重建手术的56例踝关节陈旧性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5例,女性21例;年龄19-57岁,平均年龄(33.5±9.1)岁;左踝31例,右踝25例。每例患者术前均在笔者及超声科医师共同协作下行中立位及应力位(前抽屉位、内翻位)踝关节ATFL动态高频超声检查。踝关节处于前抽屉位、内翻位(动)和中立位(静)下使用高频超声探头检查踝关节ATFL,记录并分析动态超声检查结果,并与踝关节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术中踝关节镜直视下结果(金标准)等进行分析对比研究,探索动态超声及MRI对踝关节ATFL陈旧性损伤患者术前手术方式(修复或重建)选择上的应用价值。此外,以踝关节直视下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出动态超声检查法及MRI对踝关节距腓前韧带陈旧性损伤诊断的敏感性(Sensitivity,SE)、特异性(Specificity,SP)、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准确率(Accuracy,A)及约登指数(Youden index,YDI)等数据。结果经关节镜证实,踝关节损伤患者最终行踝关节ATFL联合重建患者9例(其中2例为多发韧带松弛),踝关节ATFL带线锚钉修补43例,踝关节单纯探查清理2例,距骨骨软骨损伤微骨折1例,下胫腓联合弹性固定1例。以关节镜为金标准,麻醉状态下应力位X片诊断准确率为69.2%。动态超声检查法对诊断韧带损伤分型I、Ⅱ、Ⅲ级损伤准确率分别为75%、26.7%、81.1%,诊断踝关节陈旧性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及约登指数分别为94.2%、75.0%、98.0%、50.0%、92.9%、69.2%。预评估踝关节修复或重建能力ROC曲线下面积为0.935,预评估手术方式的能力具有临床意义;MRI诊断踝关节陈旧性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及约登指数分别为76.9%、50.0%、95.2%、14.3%、75.0%、26.9%。预评估踝关节修复或重建能力ROC曲线下面积为0.603,预评估手术方式的能力不具有临床意义;动态超声联合MRI诊断踝关节ATFL陈旧性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及约登指数分别为94.2%、100.0%、100.0%、57.1%、94.6%、94.2%。预评估踝关节修复或重建能力ROC曲线下面积为0.953,预评估手术方式的能力具有临床意义。此外,动态超声检查法与MRI检查比较,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预测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验与两者联合检验比较,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预测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US与两者联合检验比较,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动态超声诊断踝关节ATFL陈旧性损伤是一项新的有效检查方式,具有图像易于获取、花费成本低、操作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2.动态超声在踝关节ATFL陈旧性损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与MRI检查比较,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动态超声检查法在术前决策踝关节ATFL陈旧性损伤手术方式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对损伤韧带质量做出较精确的判断,使临床医生在选择ATFL修复或重建手术方式时有较客观的评价依据,可术前指导临床选择适宜的ATFL陈旧性损伤手术治疗方案。
叶南[4](2021)在《运动结合生慧汤对睡眠剥夺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查阅和梳理文献,从中医学及运动生理学角度出发,研究4周的跑台运动结合生慧汤对睡眠剥夺大鼠SIRT1/NF-κB信号通路关键因子及相关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通过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研究跑台运动结合生慧汤改善睡眠剥夺大鼠学习记忆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理论探讨:通过查阅和整理文献资料,梳理并归纳中医学及运动生理学中运动、睡眠、认知功能三者的关系,探讨运动及睡眠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为运动结合生慧汤对睡眠剥夺引起的认知功能的损伤提供理论基础。2.实验研究:对48只SPF级雄性大鼠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CON组)、跑台运动组(EX组)、完全睡眠剥夺组(TSD组)、完全睡眠剥夺+跑台运动组(TSD+EX组)、完全睡眠剥夺+生慧汤+跑台运动组(TSD+SHT+EX组)、完全睡眠剥夺+生慧汤组(TSD+SHT组)。EX组、TSD+EX组进行4周的跑台运动、TSD+SHT组给与4周的生慧汤灌胃、TSD+SHT+EX组同时给与4周的跑台运动及生慧汤给药之后,采用多平台水环境法建立大鼠完全睡眠剥夺模型,TSD组、TSD+EX组、TSD+SHT组、TSD+SHT+EX组进行72小时的睡眠剥夺。睡眠剥夺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行为学实验检测实验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试验)检测大鼠海马中SIRT1、IκBα、AC-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ELISA实验分别检测海马和血清中TNF-α、IL-6、IL-1β表达水平,采用HE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的神经元形态,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等细胞器的形态。结果:1.建模结果:一般状态,CON组大鼠精神活跃,情绪稳定,睡眠规律,毛发光泽整齐,活动正常。TSD组大鼠精神不振,情绪暴躁,睡眠不规律,毛发干燥杂乱;体重称量,造模前各组大鼠体重无明显差异,造模后TSD组、TSD+EX组、TSD+SHT+EX组、TSD+SHT组大鼠的体重增长均低于CON组。2.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结果表明,与CON组比较,TSD组大鼠的上平台潜伏期和游泳总路程显着延长(P<0.01);与TSD组比,TSD+EX组、TSD+SHT组上平台潜伏期和游泳总路程缩短(P<0.05),TSD+SHT+EX组上平台潜伏期缩短(P<0.05),游泳总路程显着缩短(P<0.01)。空间探索结果表明,与CON组比较,TSD组大鼠初次抵达平台时间显着延长(P<0.01),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显着减少(P<0.01);与TSD组比较,EX组、TSD+EX组、TSD+SHT组大鼠初次抵达平台时间减少(P<0.05),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增加(P<0.05),TSD+SHT+EX组初次抵达平台时间显着减少(P<0.01),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显着增加(P<0.01)。3.HE染色:CON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核深染,神经元细胞排列较为规整,结构完好且分布均匀;与CON组比较,TSD组部分神经元排列疏松紊乱,出现神经元数量减少,细胞核有固缩现象,如红色箭头所示;与TSD组相比,TSD+SHT+EX组、TSD+EX组、TSD+SHT组神经元细胞排列较规则,数量增加,细胞核饱满。4.透射电镜:CON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深染,细胞核规则,线粒体结构完好,数量适中,排列整齐,脂褐素大小正常;与CON组比较,TSD组部分神经元排列较为紊乱,神经元和线粒体体积有所增大,脂褐素体积变大,染色变深,如黑色箭头所示;与TSD组相比,经跑台运动、给药后的TSD+EX组、TSD+SHT+EX组、TSD+SHT组神经元细胞排列较规则,数量增加,线粒体损伤减轻,脂褐素体积有所增大,染色较深。5.WB:与CON组比较,TSD组大鼠海马SIRT1、IκBα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AC-NF-κB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TSD组比较,TSD+EX组海马SIRT1、IκBα表达水平升高(P<0.05),AC-NF-κB表达水平降低(P<0.05),EX组、TSD+SHT+EX组和TSD+SHT组海马SIRT1、IκBα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AC-NF-κB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6.RT-PCR:与CON组比较,TSD组大鼠海马TNF-α、IL-6、IL-1β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TSD组比较,EX组、TSD+EX组、TSD+SHT+EX组、TSD+SHT组海马TNF-α、IL-6、IL-1β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7.ELISA:与CON组比较,TSD组大鼠血清TNF-α、IL-6、IL-1β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TSD组比较,EX组、TSD+EX组、TSD+SHT+EX组、TSD+SHT组血清TNF-α、IL-6、IL-1β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结论:1.单独的运动干预或生慧汤给药对学习记忆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跑台运动结合生慧汤的联合干预方式对改善睡眠剥夺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效果更加显着。2.大鼠海马病理形态学实验结果表明,跑台运动结合生慧汤的联合干预对降低睡眠剥夺模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损伤的效果明显。3.跑台运动结合生慧汤的联合干预可能是通过调控SIRT1/NF-κB信号通路上SIRT1、IκBα、AC-NF-κB等关键因子的表达含量,发挥保护海马神经元的作用,降低睡眠剥夺引起的炎症反应。4.跑台运动结合生慧汤的联合干预能使海马及血清中TNF-α、IL-6、IL-1β等炎症因子的水平显着降低,表明跑台运动结合生慧汤给药对睡眠剥夺引起的学习记忆损伤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樊桓伯[5](2020)在《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与中国体育》文中指出《体育之研究》是中国体育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论述体育运动的着作,也是中国完整讨论体育的性质、作用、意义的一部着作,是由青年时期的毛泽东主席撰写,得到杨昌济先生赞赏并认可,于1917年4月发表于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体育之研究》为中华民族体育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标准,文章的中心内容在于如何进行体育运动,如何开展体育运动,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哪几个方面开展等。同时《体育之研究》作为中国历史上一部关于体育的着作,文中也对近代中国人民的体质为什么衰弱,该如何改善进行了分析,毛泽东在借鉴曾国藩的体育观点、杨昌济的体育思想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华民族体育是世界体育的一个重要部分,为世界体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17年正值《体育之研究》发表一百周年,这一百年来中国体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国力羸弱到全民健身,从旧中国到新中国,从落后到强大,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直到成为体育大国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中国已经不再是“东亚病夫”,开始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在新时代的今天正向逐步实现体育强国梦而努力。本文基于《体育之研究》及相关文献,以《体育之研究》的历史背景、思想内涵、百年意义、一些重要人物对毛泽东早期和后期的影响以及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与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联系五大板块为中心,展开论文写作。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第二部分从第二章至第六章,即历史背景、思想内涵和百年意义部分,以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为中心进行讨论,主要探讨毛泽东《体育之研究》形成的过程及背景,以及撰写过程中用了哪些方法;第三部分从第七章开始至第十一章,将重心转移到中国体育上来,即中国体育部分,但仍以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为基础,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是如何做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新中国的历史发展,经历了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邓小平带领中国百姓富起来和习近平带领中华民族强起来三个阶段,通过这三个阶段将论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体育的发展概况,做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最后结合前文将探讨《体育之研究》对新中国的影响和启示。以上作为本文的思想框架,在本文思想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内容,以中国体育在世界大赛上的成绩,以中国女排和中国男篮为例,从奥运会和世界杯两大世界性赛事出发,主要通过中国在奥运会和世界杯的表现,以及取得的成绩进行简述,发表自己的观点;并通过真实的例子,得到从事体育运动、中国人民应具备怎样的人格精神,通过对得到的观点和认识进行论述,完成论文的写作。
韩玉婷[6](2020)在《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做到动静结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学音乐作为一门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学科,为了让小学音乐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一直有其先进性和正确性,所以小学音乐的教育者首先要从自我做起,严于律己,不断进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点也确实是小学音乐教育的目前努力的目标,经过不断的开拓,出现了很多新颖的教学模式,比如游戏式教学,以及生活化教学等等。现如今又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叫做"动静结合",其实也可以说成是动态与静态的相辅相成。"动静结合"这个词最初是由道家发明出来的,是道家境界的一种,它奥秘在于它主要是强调一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这种"动"与"静"紧密结合的状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动静结合"作为一种广为使用的手法,经过小学音乐教育者的不断探索,发现这个词所强调的这种状态确实正适合我们现阶段所鼓励的教学模式,不得不说,将"动静结合"的状态融入到小学音乐目前的教学模式中已经是一件值得鼓励的尝试。
张荣[7](2019)在《小学写景类习作教学策略初探》文中提出读和写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随着统编教材的使用,"写"的指导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重要。统编教材"宽泛的人文主题"和"渐进的语文要素"两条主线齐头并进的编写理念,贯穿整个小学语文教学。在每个单元"导语"的右下角,我们会清晰地看到单元的语文要素,除了关于读的方法指导以外,还有一个会是关于写的指导和落实。甚至有
张强[8](2019)在《基于“动静结合”理论指导的肱骨大结节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主要讨论基于“中医骨伤科学”治疗骨伤科基本理论“动静结合”理论指导下,探索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无移位的单纯性肱骨大结节、合并肩关节前脱位的骨折、有移位的单纯撕脱骨折)及术后功能康复的最优方案,提高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提供简易可行的最优方案。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的27例患者均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创伤骨科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其中甲组13例患者手术方案为切开复位肱骨大结节锁定钢板内固定,乙组14例患者为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骨折复位优良率、平均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活动度以及治疗后6周、12周、24周的肩关节功能(肩关节功能以Constant-Murley评分评价),统计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分析。结果:两组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成功,平均随访时间一年。骨折复位优良率、断端稳定度等方面切开复位肱骨大结节锁定钢板内固定组优于空心螺钉组,P<0.05。骨折临床及骨性愈合时间方面钢板组均明显短于空心螺钉组,P值均小于0.05,具有可比性。在两组患者早期锻炼时间方面,钢板组明显优于空心螺钉组。两组患者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患者疗效满意度的比较,钢板组平均评分均高于空心螺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患者术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高及患者疗效满意度较高,明显优于空心钉的治疗疗效。结论:空心螺钉内固定与肱骨大结节锁定板内固定均是治疗肱骨大结节的有效内固定方式。对于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治疗,应用肱骨大结节锁定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空心螺钉内固定。
殷宏亮[9](2019)在《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思想与方法的研究 ——以《马王堆疗病养生系列功法》创编为例》文中指出中国传统养生理与方法论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尤其是传统运动的养生思想和养生方法深受历代养生学家的重视。然而,到目前为止,在运动养生方面,大部分学者对运动养生的认识还只处于初级阶段,很少有学者对传统运动养的生思想,及其运动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本研究通过中医养生文献的梳理对传统运动养生思想与方法进行了整理研究,综合交叉运用文献学、及实验验证等研究方法对传统运动养生思想及其方法进行了研究。同时本研究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现存最早的养生文献马王堆导引图进行较为系统性研究,打破以往的以哲学为中心的研究方法,对我们更好的把握导引图本质有积极的作用,可以作为分析研究中国传统运动养生功法的新视角。本研究对马王堆导引图的四十四幅图进行了归经、活化,构建了马王堆导引疗病功法系列的动作库,依据传统运动养生思想及功法的运动特点、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创编了马王堆疗病系列-颈椎扶正功,经临床试验,通过对颈椎退行性病患者施以马王堆颈椎扶正功辅助治疗,可显着促进肩颈部疼痛、头晕等症状的快速缓解,提高疾病控制效果,改善愈后。本研究成果对我们深入了解马王堆导引图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同时也是新形势下医体融合的助推剂。在实证研究中提出了对症练功的理念: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国传统运动养生的思想及方法,以古代运动养生的动作为基本元素结合人体的运动规律创编适用于不同群体、不同个体的功法套路。重点解决什么痛症练习哪些动作最适宜,使养生保健针对性更强,即对症练功,如同吃药一样,有什么病症练什么功。使练习者练习的目的更明确,为传统运动养生思想及方法的当代价值实现,提供理论及其创新发展的新途径。
刘帅帅[10](2019)在《中西方古代养生思想与实践的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养生,又称摄生、卫生、保生等,指的是通过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防御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手段或方法。中国古代的养生术最早可以追溯至尧舜禹时代,传说中“阴康氏”部落的先民为了摆脱因潮湿生活环境带来的“关节不利”,他们发明了“摔筋骨、运肢节”的养生方法。战国时期的《庄子·养生主》首提“保身、全生”,这中国古代最早有关养生的文字记载。在西方,虽然没有与中国“养生”完全对译的词汇,但西方人民很早也开始了保养健康的实践。古希腊着名医生希波克拉底在其着作《希波克拉底文集》中最早使用“Regimen”一词,汉译为摄生法,指的是一种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如饮食、锻炼进而有益健康的方法。综上可知,“养生”并非中医所特有的产物,西方很早也展开了对生命保养的实践和研究。因此,本论文拟通过中西医养生文献的对比研究,以更加宏观的视角来全面了解人类的养生保健历史。通过中西对比,总结中西方古代养生思想和实践异同点,追古思今,为现代人类的养生保健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方法:选取中外医学史上着名医学家的代表,仔细研读、总结他们有关养生保健的论述、思想和具体实践。同时,利用关键词如“养生思想”、“养生实践”、“health preservation thought and practice”等,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CNKI、Pubmed、Google Scholar和Google Library等国内外大型图书馆和数据库,利用计算机检索与本研究主题相关的中英古籍和学术论文。对上述科研文献进行仔细梳理、对比分析和逻辑归纳,进而总结中西医养生思想和实践之异同点。结果:中医养生重视天人一体,养生要随着自然四季气候和温热寒凉变化提前做出调整,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人体自身健康的平衡。同时特别强调养生要注意身心的协调,既要内养精神,又要外养形体,而且更重视精神的调养。因此,中医养生思想带有明显的整体观念,既包含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又包括人体内部的形神同治。古希腊时代希波克拉底所提出的“四体液平衡”思想是西方医家在疾病治疗和养生保健中所遵守的一贯原则,它也带有一定的整体观特点,它强调健康受到人的生活方式、自然环境、饮食、锻炼等因素的影响,通过不同的方式对体内四种液体进行平衡调整,可以很好的维护个体的健康。不过这种观念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开始逐渐被以研究人为主体,尤其重视个体内部结构与健康之间关系的,且带有明显局部观特色的现代保健思想所取代。通过对中西养生实践手段的对比研究,我们发现双方养生实践的相同之处在于手段全面且部分内容一致。比如双方均重视饮食和运动对健康维护的重要作用,并在这两个领域进行了大量有益健康的养生实践。不过,由于东西方的文化、地域差别,尤其是养生指导思想的差异,其养生实践侧重点又各不相同。在饮食方面,中医饮食养生讲究谨和五味,但西方对食物的性味罕有论述。其二,中西医饮食养生都提出“药食同源”的观念,中医强调“先食后药”的思想,而这一理念并未在西方养生实践中形成共识。在运动方面,中医提倡“动静结合,形神共养”,但西方强调“动则强身,以动为主”。精神养生方面,中西差异十分明显。中医精神养生包含精神调节和情志调摄两方面,手段全面且系统。西方则更重视宗教信仰对心理卫生保健的作用。在环境养生方面,中西养生实践差异也比较大。中医提倡人类要主动适应自然变化,从顺天时、审地势和慎起居三个方面进行全面且主动的环境养生实践。西方环境养生虽然在早期有所建树,尤其是古罗马时期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繁荣。但进入中世纪以后,被动的环境养生观念导致了西方人口健康质量的整体下降,虽然政府颁布了很多卫生条例和法规试图来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居民健康,但收效甚微。此外,西方非常重视放血疗法,是一种在西方风行了尽两千年的养生保健手段。而中医仅将其作为针灸学的一种治疗手段,并未纳入养生范畴,这也是中西养生实践最明显的差异之一。结论:通过中西方养生思想和实践的对比研究,本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中西医不同的医学发展轨迹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养生指导思想,中医养生思想带有明显的整体观特点,而且一直传承至今。西方养生思想虽在早期也带有整体观特点,但自文艺复兴起,逐步被带有明显局部观特征的现代医学保健思想所取代。就养生实践而言,中医养生手段全面且系统,涉及饮食、运动、精神和环境四大领域,西方养生实践偏重饮食、运动和放血疗法。
二、静中有动 动静结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静中有动 动静结合(论文提纲范文)
(1)张声生教授“以静制动、动静结合”辨治慢性腹泻(论文提纲范文)
1 治法用药当辨阴阳动静 |
2 治疗慢性腹泻当以“静为主,动为辅” |
3 “动静结合”在慢性腹泻常见证候中的应用 |
3.1 脾虚湿盛证——静以健脾益气,动以化湿行气 |
3.2 脾肾阳虚证——静以温阳涩肠,动以通阳散寒 |
3.3 肝郁脾虚证——静以健脾柔肝,动以行气解郁 |
4 病案举隅 |
5 总结 |
(2)基于“动静结合”理论关节镜下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诊断标准 |
1.2 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
2 一般资料 |
2.1 病例来源 |
2.2 病例分组 |
3 治疗方法 |
3.1 术前准备 |
3.2 手术方法 |
3.3 术后处理 |
4 观察指标 |
4.1 VAS疼痛评分 |
4.2 膝关节活动度 |
4.3 膝关节肿胀程度 |
5 统计学方法 |
6 研究结果 |
6.1 一般资料分析 |
6.2 两组患者 VAS 疼痛评分比较 |
6.3 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比较 |
6.4 两组患者膝关节肿胀程度比较 |
6.5 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1 中医“动静结合”理论的形成 |
2 中医对“动静结合”理论的认识 |
3 关节镜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 |
4 “动静结合”理论在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中的应用 |
5 中医推拿点穴手法分析 |
6 结果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基于“动静结合”理论关节镜下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观察记录表 |
致谢 |
论文着作 |
(3)动态超声检查法在距腓前韧带陈旧性损伤术前决策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体格检查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2 实验方法 |
2.1 检查仪器及物品 |
2.2 麻醉状态下踝关节应力位透视 |
2.3 动态超声检查法 |
2.4 MRI检查方法 |
2.5 踝关节镜检查方法 |
2.6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踝关节镜探查结果 |
3.2 麻醉状态下前抽屉位及内翻位应力位透视结果 |
3.3 MRI结果 |
3.4 动态超声检查结果 |
3.5 动态超声联合MRI检查结果 |
4 讨论 |
4.1 中医思想在本研究中的运用及认识 |
4.2 踝关节ATFL解剖 |
4.3 踝关节陈旧性ATFL损伤的诊断 |
4.4 关节镜在踝关节陈旧性ATFL损伤的诊疗优势 |
4.5 动态超声在踝关节陈旧性ATFL损伤的诊疗价值 |
4.6 不足及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综述:全镜下治疗踝关节距腓前韧带损伤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4)运动结合生慧汤对睡眠剥夺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
1 中医学对运动的观点 |
1.1 中医五脏与运动的联系 |
1.1.1 心气充沛,血脉通畅 |
1.1.2 肝主敷和,运动灵活 |
1.1.3 肾精充足,骨骼强劲 |
1.1.4 脾气健运,肌肉丰实 |
1.1.5 肺气宣降,呼吸匀缓 |
1.1.6 小结 |
1.2 导引运动的概述 |
1.2.1 导引运动的学术思想 |
1.2.2 导引运动的发展简史 |
1.2.3 导引运动的中医观点 |
1.2.4 导引运动的指导意义 |
1.2.5 小结 |
2 中医学对睡眠和学习记忆的认识 |
2.1 中医学对睡眠的认识 |
2.1.1 心肾神与睡眠的关系 |
2.1.2 失眠症的主要证型 |
2.2 中医学对学习记忆的认识 |
2.2.1 交通心肾,化痰益智 |
2.2.2 脑髓充足,记忆力强 |
2.2.3 肾精充足,思维敏捷 |
3 学习记忆的基本认识 |
4 睡眠及睡眠障碍的研究 |
5 运动与睡眠和学习记忆的关系 |
5.1 运动与睡眠剥夺的关系 |
5.2 运动与学习记忆的关系 |
6 生慧汤的相关研究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跑台运动结合生慧汤对睡眠剥夺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
1 目的 |
2 实验材料 |
3 实验方法 |
4 统计方法 |
5 实验结果 |
实验二 跑台运动结合生慧汤对睡眠剥夺模型大鼠病理学的影响 |
1 目的 |
2 实验材料 |
3 实验方法 |
4 实验结果 |
实验三 跑台运动结合生慧汤对睡眠剥夺模型大鼠SIRT1、IκBα、AC-NF-κB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 |
1 目的 |
2 实验材料 |
3 实验方法 |
4 统计方法 |
5 实验结果 |
实验四 跑台运动结合生慧汤对睡眠剥夺模型大鼠炎性因子TNF-α、IL-6、IL-1β的影响 |
1 目的 |
2 实验材料 |
3 实验方法 |
4 统计方法 |
5 实验结果 |
讨论 |
1 跑台运动结合生慧汤对睡眠剥夺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
2 跑台运动结合生慧汤对睡眠剥夺模型大鼠病理学的影响 |
3 跑台运动结合生慧汤对睡眠剥夺模型大鼠SIRT1、IκBα、AC-NF-κB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 |
4 跑台运动结合生慧汤对睡眠剥夺模型大鼠炎性因子TNF-α、IL-6、IL-1β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综述 运动结合中医药与 SIRT1/NF-κB 信号通路及炎症因子 IL-6、TNF-α、IL-1β的关系进展 |
参考文献 |
二、附图 |
在校阶段已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5)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与中国体育(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方法 |
2 青年毛泽东与《体育之研究》简介 |
2.1 青年毛泽东简介 |
2.2 《体育之研究》介绍 |
3 国内外研究概况与趋势 |
3.1 国内外对毛泽东的研究概况 |
3.2 国内外对《毛泽东传》的研究概况 |
3.3 中国对《体育之研究》的研究概况 |
3.3.1 精神人物的影响 |
3.3.2 目的、意义与原则 |
3.4 外国对《体育之研究》的研究概况 |
4 《体育之研究》的历史背景 |
4.1 《体育之研究》缘何产生 |
4.2 从毛泽东读第一师范谈《体育之研究》的产生 |
4.2.1 毛泽东的五年一师生活 |
4.2.2 毛泽东的学习观 |
4.2.3 毛泽东的体育观 |
4.3 杨昌济对《体育之研究》的影响 |
4.3.1 杨昌济的体育思想 |
4.3.2 杨昌济体育思想对《体育之研究》的影响 |
4.4 曾国藩对《体育之研究》的影响 |
4.4.1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
4.4.2 曾国藩的养生观点 |
4.4.3 曾国藩的体育观点 |
4.5 毛泽东的两位校长 |
4.5.1 两位校长的性格特点 |
4.5.2 毛泽东与孔昭绶的学术思想交流 |
4.5.3 毛泽东与张干的学术思想交流 |
4.5.4 两位校长的专业与研究 |
5 《体育之研究》的思想内涵 |
5.1 《体育之研究》的中心思想 |
5.1.1 释体育 |
5.1.2 体育占吾人第一位置 |
5.1.3 前此体育之弊及吾人自处之道 |
5.1.4 体育之效 |
5.1.5 不好运动之原因 |
5.1.6 运动之方法贵少 |
5.1.7 运动应注意之项 |
5.1.8 运动一得之商榷 |
5.2 毛泽东的体育爱好启示 |
5.2.1 毛泽东登岳麓山 |
5.2.2 毛泽东登井冈山 |
5.2.3 毛泽东登北高峰五云山 |
5.2.4 登山与身体健康 |
5.2.5 毛泽东的游泳爱好 |
5.2.6 游泳与身体健康 |
5.3 《体育之研究》思想的多角度评价 |
5.3.1 毛泽东自身的角度 |
5.3.2 阅读者的角度 |
6 《体育之研究》发表的一百周年 |
6.1 《体育之研究》一百周年的意义 |
6.1.1 中华民族体育的精神文化 |
6.1.2 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启蒙 |
6.1.3 跨时代的价值取向 |
6.2 《体育之研究》一百周年的价值 |
6.2.1 理论实践相连于民族兴亡 |
6.2.2 近代科学的观点 |
6.2.3 以三育并重为学校教育之本 |
6.2.4 《体育之研究》推动了中国体育的发展 |
6.2.5 科学发展观的雏形 |
6.3 《体育之研究》一百周年的内涵 |
6.3.1 “磨励以待日本”是《体育之研究》的主题思想 |
6.3.2 《体育之研究》是继前人拯救民族危机之后的心声 |
6.3.3 《体育之研究》是毛泽东走向革命事业的敲门砖 |
6.3.4 《体育之研究》是毛泽东体育实践的收获 |
6.4 《体育之研究》一百周年的影响 |
6.4.1 青年毛泽东对当代的影响 |
6.4.2 《体育之研究》内容的影响 |
7 《体育之研究》与重要人物的影响 |
7.1 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 |
7.1.1 毛泽东与蔡和森 |
7.1.2 毛泽东与萧子升 |
7.1.3 毛泽东与易昌陶 |
7.1.4 毛泽东与贺果 |
7.1.5 毛泽东与萧三 |
7.1.6 毛泽东与罗学瓒 |
7.1.7 毛泽东与张昆弟 |
7.1.8 毛泽东与张国基 |
7.1.9 毛泽东与周世钊 |
7.2 新中国体育的发展 |
7.2.1 军事体育的概念 |
7.2.2 贺龙元帅的军事体育思想及贡献 |
7.2.3 刘伯承元帅军事思想与中国体育的联系 |
7.2.4 军事体育与军事教育评价 |
7.3 中国其他领导人的体育思想及贡献 |
7.3.1 周恩来的体育思想贡献 |
7.3.2 邓小平的体育思想贡献 |
7.3.3 其他领导人的体育思想贡献 |
8 习近平的体育观点与思想 |
8.1 习近平的强军思想 |
8.1.1 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
8.1.2 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 |
8.2 习近平的体育观点 |
8.2.1 习近平对中国体育的认识 |
8.2.2 习近平谈“三大球” |
8.3 习近平的体育思想 |
8.3.1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
8.3.2 习近平在正定 |
8.3.3 习近平的体育发展思想 |
8.4 习近平对毛泽东及体育思想的继承 |
9 《体育之研究》对学校体育的影响 |
9.1 学校体育的认识 |
9.2 近现代体育的观点 |
9.2.1 近代的体育观点 |
9.2.2 现代的体育观点 |
9.3 学校体育存在的弊端 |
9.4 为师者注意事项 |
9.5 劳逸结合的重要性 |
9.5.1 体育方向学生与非体育方向学生的差异 |
9.5.2 《体育之研究》的灵活运用 |
9.5.3 正确合理方式运用 |
9.6 小孩子的教育方法 |
9.6.1 《差等生》的故事与孩子的发展 |
9.6.2 《差等生》对我们的影响及作用 |
10 中华民族体育建国以来的发展 |
10.1 中华民族体育的认识 |
10.2 中华民族体育的作用 |
10.3 中华民族体育的发展现状 |
10.4 中华民族体育的发展方向 |
10.5 中华民族体育的评价 |
11 《体育之研究》的影响与启示 |
11.1 对中国体育的影响和启示 |
11.1.1 对学校体育的影响和启示 |
11.1.2 对中华民族体育的影响和启示 |
11.2 对新时代青年的影响和启示 |
11.2.1 要牢固树立远大志向 |
11.2.2 要有坚韧不拔的恒心 |
11.2.3 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
11.2.4 要树立勇于担当精神 |
12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做到动静结合(论文提纲范文)
一、游戏教学模式下的动静结合 |
二、聆听中的静中有动 |
结语 |
(7)小学写景类习作教学策略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注意观察,把握景物特征 |
1. 留心观察,让我们有景可写。 |
2. 细致观察,让描写更具体。 |
3. 连续观察,让表达更清楚。 |
二、层次分明,按顺序写条理 |
三、感官并用,多角度写具体 |
四、动静结合,让画面更具动感 |
(8)基于“动静结合”理论指导的肱骨大结节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质量控制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术前准备 |
2.3 手术方式 |
2.4 术后处理 |
2.5 术后随访 |
3 疗效评价 |
3.1 骨折复位程度评价标准 |
3.2 骨折愈合标准 |
3.3 早期功能锻炼时间 |
3.4 肩关节功能评价 |
4 安全性评价 |
5 统计学处理方法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肱骨大结节解剖学特点、受伤机制、分型 |
1.1 肱骨大结节的解剖结构及功能 |
2 GTF的受伤机制及分型 |
2.1 受伤机制 |
2.2 受伤分型 |
3 肱骨大结节骨折并发症 |
3.1 肩袖损伤 |
3.2 肩峰撞击综合征 |
3.3 腋神经损伤 |
3.4 骨折不愈合 |
3.5 骨折畸形愈合 |
3.6 异位骨化 |
3.7 肩关节僵硬 |
3.8 肱骨头缺血坏死 |
3.9 感染 |
4 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治疗 |
4.1 保守治疗 |
4.2 手术治疗 |
5 中医骨伤科学对肱骨大结节骨折的认识 |
5.1 内治法 |
5.2 外治法 |
6 本研究的治疗特点 |
7 小结 |
第四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经典病案 |
致谢 |
发表论文 |
(9)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思想与方法的研究 ——以《马王堆疗病养生系列功法》创编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选题思路、目的和意义 |
2 研究基础 |
3 研究目标 |
4 选题特色及创新点 |
5 研究方法 |
第一部分:传统运动养生相关理论研究 |
1 相关概念释义 |
1.1 养生的定义及内涵 |
1.2 传统运动养生概念及属性 |
2 运动养生的形成与发展 |
2.1 运动养生起源 |
2.2 运动养生形成与发展 |
2.3 运动养生兴盛 |
2.4 运动养生整理与改造 |
2.5 运动养生的继承与发展 |
3 有关传统运动养生的中医理论 |
3.1 整体观念 |
3.2 阴阳五行学说 |
3.2.1 阴阳学说 |
3.2.2 五行学说 |
3.3 精气神学说 |
3.4 藏象学说 |
3.5 经络学说 |
3.6 体质学说 |
第二部分: 传统运动养生思想与方法 |
1 传统运动养生思想 |
1.1 气一元论思想 |
1.1.1 气的医学含义 |
1.1.2 气一元论对传统养生文化的影响 |
1.2 天人合一的思想 |
1.2.1 “天人合一”思想概述 |
1.2.2 传统运动养生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
1.2.2.1 人与外界环境的合一 |
1.2.2.2 人体小环境的协调合一 |
1.3 未病先防的思想 |
1.4 形神合一与动静适宜思想 |
1.4.1 “形神合一”基本内涵 |
1.4.2 形与神的关系 |
1.4.3 动静结合身心共养 |
1.5 重人贵生的思想 |
2.传统运动养生的方法 |
2.1 传统运动养生功法技术 |
2.1.1 仿生类功法 |
2.1.2 行气类功法 |
2.1.3 肢体活动类功法 |
2.1.4 按摩祛病类功法 |
3 传统运动养生的特点 |
3.1 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 |
3.2 未病先防,强调预防为主 |
3.3 重视整体观,强调内因为主 |
3.4 适应性比较强,易学易练 |
第三部分:传统运动养生功法当代价值实现——以马王堆导引图为例 |
1 马王堆《导引图》概说 |
1.1 马王堆医书及马王堆导引图研究 |
1.2 《导引图》的读法与动作归经 |
1.3 《导引图》术式分类 |
1.4 《导引图》动作详解 |
2.马王堆导引系列功法创编 |
2.1 创编要领 |
2.1.1 以整体观念为指导 |
2.1.2 同实践相结合,辨证论治 |
2.1.3 循经导引,畅通经脉 |
2.1.4 伸筋拔骨,松紧交替 |
2.1.5 吐故纳新,身心合一 |
2.1.6 左右对称,机会均等 |
2.2 导引功法的练功要领 |
2.3 马王堆颈椎扶正功法创编 |
2.3.1 功法动作设计 |
2.3.2 动作说明 |
2.3.3 马王堆颈椎扶正功对颈椎退行性病变的干预研究 |
2.3.4 马王堆颈椎扶正功的教学效果研究 |
2.4 当代价值实现的实现途径及对策 |
第四部分: 结论与展望 |
1.结论 |
2.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中西方古代养生思想与实践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中西古代医学典籍中养生理论的比较研究 |
1.2 中西运动养生理论及方法对比研究 |
1.3 中西方养生观的对比研究 |
1.4 中西健康观和疾病观的对比研究 |
1.5 中国传统饮食保健学与西方现代营养学的对比研究 |
1.6 小结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2.1 文献资料法 |
2.2 逻辑分析法 |
第三章 中西方古代养生思想溯源 |
3.1 中医养生思想溯源 |
3.1.1 先秦时期 |
3.1.2 秦、汉时期 |
3.1.3 魏、晋、南北朝时期 |
3.1.4 隋、唐时期 |
3.1.5 宋、金、元时期 |
3.1.6 明、清时期 |
3.1.7 小结 |
3.2 西方养生思想溯源 |
3.2.1 古希腊医学时期 |
3.2.2 亚历山大医学时期 |
3.2.3 古罗马医学时期 |
3.2.4 中世纪医学时期 |
3.2.5 文艺复兴医学时期(15-17 世纪的医学) |
3.2.6 西方18-19 世纪医学时期 |
3.2.7 小结 |
第四章 中西方古代养生实践总结 |
4.1 中医养生实践总结 |
4.1.1 饮食养生 |
4.1.2 运动养生 |
4.1.3 精神养生 |
4.1.4 环境养生 |
4.2 西方养生实践总结 |
4.2.1 饮食养生 |
4.2.2 运动养生 |
4.2.3 精神养生 |
4.2.4 环境养生 |
4.2.5 放血疗法 |
第五章 讨论 |
5.1 中西方古代养生思想异同比较 |
5.1.1 中西方古代养生思想发展脉络之异同 |
5.1.2 中西方古代养生思想特点之异同 |
5.2 中西方古代养生实践异同比较 |
5.2.1 饮食养生实践之异同 |
5.2.2 运动养生实践之异同 |
5.2.3 精神养生实践之异同 |
5.2.4 环境养生实践之异同 |
5.2.5 放血疗法实践之异同 |
5.3 中西方古代养生思想与实践异同的成因探讨 |
5.3.1 政治、经济条件的差异 |
5.3.2 科学技术条件、文化起源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
5.3.3 哲学背景的差异 |
第六章 结语 |
6.1 结论 |
6.2 启示 |
6.3 创新点、研究不足及将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参与课题及获奖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四、静中有动 动静结合(论文参考文献)
- [1]张声生教授“以静制动、动静结合”辨治慢性腹泻[J]. 朱悦尔,张声生. 世界中医药, 2021(24)
- [2]基于“动静结合”理论关节镜下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研究[D]. 姜大帅.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3]动态超声检查法在距腓前韧带陈旧性损伤术前决策中的应用价值研究[D]. 李谓林.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10)
- [4]运动结合生慧汤对睡眠剥夺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D]. 叶南.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10)
- [5]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与中国体育[D]. 樊桓伯.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6]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做到动静结合[J]. 韩玉婷. 黄河之声, 2020(03)
- [7]小学写景类习作教学策略初探[J]. 张荣.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9(10)
- [8]基于“动静结合”理论指导的肱骨大结节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疗效分析[D]. 张强.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9]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思想与方法的研究 ——以《马王堆疗病养生系列功法》创编为例[D]. 殷宏亮.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4)
- [10]中西方古代养生思想与实践的对比研究[D]. 刘帅帅.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