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质饲料作物——墨西哥玉米(论文文献综述)
王文仙[1](2020)在《二战后墨西哥农业生产转型与粮食问题》文中提出第二个国际粮食体制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之际,二战后逐步形成发展。该体制以新农业技术绿色革命为基础,美国在其中占主导地位,支持农业生产,实施对外粮食援助政策。二战后,墨西哥通过绿色革命,借助于政府政策,使得粮食产量提高,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但60年代后期墨西哥农业生产发生变化:一方面,粮食生产出现停滞现象,不再能自给自足;另一方面,农业生产逐渐过渡到以饲料作物生产为主。70年代初,墨西哥农业生产呈现危机迹象,粮食问题凸显。美国所谓的粮食援助政策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墨西哥的粮食问题,却也让墨西哥更加依赖粮食进口。探讨墨西哥粮食问题的出现,可以发现外部诱因和内部因素相结合共同推动了墨西哥农业生产从粮食生产转型到农业畜牧业化:外部诱因是指战后新大众消费主义文化推动美国膳食结构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影响到墨西哥;内部因素是指墨西哥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中上阶层以肉类为主的消费模式。虽然埃切维利亚和波蒂略两届政府先后整顿农业政策,但都没有解决粮食问题,未能克服农业生产危机。
王少青,曾兵,李健,张磊鑫[2](2014)在《渝西地区两种播种方式下墨西哥玉米生产性能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在渝西地区不同播种方式对墨西哥玉米产量的影响,本试验采用条播和穴播两种播种方式种植墨西哥玉米,每种播种方式3个重复。试验中共刈割两次,分别测定刈割后墨西哥玉米的株高、叶长、叶宽及鲜重。结果表明:穴播墨西哥玉米的平均叶宽达5.07 cm,显着高于条播(P<0.05);两种播种方式对墨西哥玉米物候期、叶长、株高及鲜重的影响均不显着(P>0.05)。综合考虑,墨西哥玉米在渝西地区更适合采用穴播的播种方式。
王楠,詹秋文[3](2014)在《我国饲料作物育种与栽培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概述了我国饲料作物育种所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并分析了主要饲料作物的播种时期、密度、施肥及留茬高度等栽培技术,指出了我国饲料作物育种与栽培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发展的前景。
王爱清,胡成波,徐广鹤,栾华东,王晓莹[4](2014)在《种草养猪技术关键点》文中提出猪是食杂动物,吃草能力较强,可充分消化吸收优质牧草及饲料作物的养分。辽宁省丹东市畜禽遗传资源保存利用中心通过30多年的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种草养猪有五大好处:一是省精料,1头肥育猪可省精料24.3千克,1头母猪1个繁殖周期可省精料67千克;二是产仔多,母猪喂青饲料产活仔数
赵东海,胡华锋,介晓磊,化党领,刘世亮,郭孝,鲁剑巍,刘芳[5](2010)在《氮磷钾锌肥配施对墨西哥玉米草首次刈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文中指出采用盆栽方法,研究氮、磷、钾、锌肥配施对墨西哥玉米草(Zea mexicana)首次刈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锌肥能显着提高墨西哥玉米草首次刈割鲜草和干草(叶片+茎鞘)产量(P<0.05)。与对照相比,施肥处理饲草鲜质量和干质量增幅为7.00%39.08%和6.02%37.94%,且氮肥对墨西哥玉米草的增产作用大于磷、钾肥。氮、磷、钾、锌肥也能显着提高墨西哥玉米草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粗灰分的含量和产量(P<0.05),且叶片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含量大于茎鞘;氮、磷、钾、锌肥还显着降低了无氮浸出物含量,茎鞘无氮浸出物含量均高于叶片,但施肥对无氮浸出物产量影响不大。氮肥对墨西哥玉米草营养成分含量提高作用大于磷、钾肥,配施锌肥有助于墨西哥玉米草产量的提高和营养品质的改善。总之,氮、磷、钾和锌肥配施能显着提高墨西哥玉米草产量,并改善其营养品质。
周红,李建龙,杨峰,沈益新[6](2010)在《墨西哥玉米及其栽培管理措施》文中认为墨西哥玉米具有产量高、抗逆性强、分蘖多、生长快、再生性强、高产优质等特点,是我国北方和热带南方广泛种植的一种优良人工栽培牧草,但在我国亚热带地区引种和栽培较少,需要对其种植表现、适宜性、丰产性和饲用性进行引种栽培试验。本研究对墨西哥玉米的来源、品种特性、栽培管理、产量和饲用品质等进行总结,为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庞良玉,张鸿,罗春燕,黄晶晶,付登伟,冯文强,林超文,张新全[7](2010)在《四川紫色丘陵农区坡耕地饲草种植模式及效益》文中研究说明把饲草作为主要作物引入耕作制,通过3年3重复随机区组定位试验研究,构建适于四川紫色丘陵区坡耕地应用的粮饲高效种植模式。结果表明,冬季以小麦为主,间套黑麦草、燕麦等冬季饲草,夏季以苏丹草、菊苣等夏季饲草为主的种植模式与对照麦/玉/苕种植模式相比,能够稳定小麦籽粒产量,8~9倍的提高饲草鲜产,提高50%以上的可饲用干物产出,提高粗蛋白产出1倍以上,增加产值30%以上。冬季以小麦为主,间套黑麦草、燕麦等冬季饲草,夏季以苏丹草、菊苣等夏季饲草为主的种植模式能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同时,大幅提高紫色丘陵区旱坡耕地饲料产出,为区域畜牧业发展提供优质饲料保障,是适用于该区域的可持续高效旱坡地种植模式。
孟志伟[8](2008)在《安徽江淮地区不同牧草适应性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田间试验为依据,研究了安徽江淮地区不同牧草的生态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1、林间春播牧草中甜高粱、杂交狼尾草、墨西哥玉米、苏丹草和皖草2号、狗牙根、白喜草和菊苣适合在江淮地区林间种植,鲜草产量高,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在林间秋播牧草品种中,冬牧70鲜草总产居首位,较其它参试品种增产明显,是江淮地区林间适合的种植牧草品种。林间混播牧草中,“苏丹草×俄罗斯饲料草”、“苏丹草×白三叶”、“鸭茅×白三叶”组合较适宜林间种植,可以获得比较高的鲜草产量。2、春播牧草中,墨西哥玉米、菊苣、杂交狼尾草、甜高粱等牧草在大别山区有较好的适应性和较高的产量,适宜推广种植。墨西哥玉米、菊苣、杂交狼尾草、甜高粱的累计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较其它牧草产量高,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分别达到90 t/hm2和15 t/hm2以上,优势明显,且再生性强,可多次刈割,可用作青饲、青贮、也可以晒干草,可以在大别山区大面积示范推广。苦荬菜和籽粒苋产量中等,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青绿多汁、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耐寒、抗旱、耐刈割,适口性好,是饲喂猪禽、奶牛、兔很好的饲草,可以做为优质饲料在皖西南地区大面积种植。3、群落内物种越丰富,则多样性越大,另一方面群落内物种分布越均匀,即物种均匀度越大,则多样性越大。禾本科牧草在生长过程中分蘖多,长势快,抑制杂草的生长,而豆科牧草和菊科牧草苗期长势缓慢,在与杂草杂草竞争中处于劣势。林间种植禾本科牧草多样性指数低于豆科和菊科牧草,且物种分布不均。菊苣处理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大,分别为1.192和0.613。通过对各小区的杂草调查,林间种草必需加强早期管理,因为杂草生长过盛,很难形成林间人工草地。
何海燕[9](2008)在《积极发展青饲玉米 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南部县发展青饲玉米的实践与体会》文中指出青饲玉米是生物产量高的玉米品种,在乳熟期连秆带穗收割青贮饲用。青饲玉米品种分为分蘖玉米品种和秆粗叶多、生长茂盛、生物产量高的普通杂交玉米品种。近年我县围绕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种植效益,在引进、种植青饲玉米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黄勤楼[10](2008)在《禾本科牧草良种选育、对氮肥的响应及其在畜牧上的利用研究》文中认为禾本科牧草具有生长速度快,再生能力强,产量高,适口性好等优点,是草食动物的主要草类。本论文开展了禾本科牧草良种选育、对氮肥的响应及其在畜牧上的利用等方面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狼尾草属牧草良种的选育和基因型与品质的相关研究采用Co60-γ射线400Gy(辐射剂量率为1.6Gy/min)对杂交狼尾草的杂种一代种子进行辐射,选育出牧草良种—闽牧6号,通过RAPD、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分析表明,闽牧6号的基因型和性状等区别于其它16种牧草品种(品系)。闽牧6号具有株形中等,分蘖数、产草量、粗蛋白产量高,茎叶比低,粗纤维含量偏高等特点,具体为分蘖数为24.4个,为17个品种次高,比推广品种(V1)低19.5%;鲜草产量为58.07t/hm2,比V1高35.1%,干草产量为9.04t/hm2、比V1高50.7%;粗蛋白产量为2.78t/hm2,比V1高19.8%;茎叶比为0.32,比V1低15.8%。17种狼尾草属牧草(V1-V17)的大田对比试验表明:狼尾草属牧草品种(品系)间的分蘖数、株高、茎叶比、产量、粗蛋白含量差异较大,分蘖数平均为17.4个,其中最高为V1(30.3个),最低为V2(12.0个);株高平均为118.2cm,其中最高为V2(138.7cm),最低为V5(69.5cm);茎叶比平均为0.49,其中最高为V8(0.79),最低为V12和V16(0.32);干草产量平均为5.99t/hm2,其中最高为V16(9.04t/hm2),最低为V5(3.92t/hm2);粗蛋白含量平均为11.95%,其中最高为V3(14.40%),最低为V16(10.34%);而品种(品系)间的粗脂肪含量、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差异较小,粗脂肪含量平均3.06%,最高为V3(3.56%),最低为V14(2.55%);大田ADF含量平均32.50%,最高为V16(34.51%),最低为V3(30.52%);NDF含量平均53.20%,最高为V11(56.16%),最低为V1(47.46%);ADL含量平均27.85%,最高为V16(29.04%),最低为V2(25.78%)。RAPD分析表明,17种狼尾草属牧草的协同因素较大,都在0.66以上,说明17种狼尾草属牧草遗传距离较近,而V2和V8、V5和V7、V9和V10、V14和V17这8种牧草两两间遗传距离非常近,协同因素都在0.97以上,有可能是同种不同名。2、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10种禾本科牧草对氮肥的吸收和转化效率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10种禾本科牧草的粗蛋白含量、氮肥利用效率和转化小白鼠的转化效率,结果表明:饲大狗尾草和杂交狼尾草是15N肥料利用率最高的2种牧草,分别达31.734%和30.568%,坚尼草达26.144%,与俯仰臂形草差异不显着,与黑籽雀稗差异也不显着,墨西哥玉米和黑麦草较低,分别为17.744%和14.816%,苏丹草最低,只有5.213%。10种15N标记牧草在小白鼠体内的15N消化率在27.67%~75.65%之间,从大到小为饲大狗尾草(75.65%)、饲用玉米(74.63%)、黑麦草(68.20%)、苏丹草(65.73%)、墨西哥玉米(62.10%)、杂交狼尾草(58.79%)、俯仰臂形草(57.65%)、坚尼草(55.68%)、高羊茅(51.20%)和黑籽雀稗(27.67%),鼠体中15N的回收率在22.62%~43.90%之间,从大到小为苏丹草(43.90%)、饲大狗尾草(43.10%)、俯仰臂形草(43.03%)、高羊茅(42.19%)、黑麦草(31.12%)、墨西哥玉米(30.54%)、饲用玉米(30.38%)、杂交狼尾草(28.14%)、坚尼草(25.48%)和黑籽雀稗(22.62%),饲大狗尾草的15N消化率和鼠体15N回收率都高,而杂交狼尾草的15N消化率和鼠体15N回收率指标均居中。通过15N肥料施用牧草并最后转化为鼠体蛋白质的效果分析,饲大狗尾草和俯仰臂形草的转化效果好,分别比杂交狼尾草提高59.7%和22.2%。3、施氮水平对4种禾本科牧草生物学特性的动态规律研究研究5种氮肥水平对4种禾本科牧草的生长、粗蛋白含量和氮素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肥对牧草的农艺性状、生物量和粗蛋白含量都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但随着施氮量的提高,氮肥的作用减缓,施氮量超过一定水平时,有些农艺性状还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2种夏季牧草(杂交狼尾草和墨西哥玉米)表现为移栽后30d粗蛋白含量最高,其中杂交狼尾草的N4和墨西哥玉米的N5分别达23.23%和25.80%,随着牧草的生长5个施肥水平的粗蛋白含量都降低;2种冬季牧草(黑麦草和高羊茅)则表现为移栽后40d粗蛋白平均含量最高,分别为31.70%和31.58%,同样随着牧草的生长5个施肥水平的粗蛋白含量都降低。对移栽后40d黑麦草氨基酸含量测定表明,随着施氮量提高黑麦草的氨基酸含量也提高,N5时黑麦草的氨基酸含量达33.68%,占粗蛋白含量的82.21%,N5比N1粗蛋白含量提高了215.6%,氨基酸含量提高了243.3%,说明盆栽黑麦草施用氮肥能够转化为氮基酸的效率高。随着施氮量的提高,4种牧草的生物量和粗蛋白含量都逐步提高,但其氮素生产效率(DMPE、CPPE和NARR)却逐步降低。在红壤土栽培情况下,4种牧草的5次测定的平均粗蛋白含量高低依次为高羊茅>黑麦草>墨西哥玉米>杂交狼尾草,但由于杂交狼尾草的生物量大,因此杂交狼尾草的DMPE、CPPE和NARR大幅度高于墨西哥玉米、黑麦草和高羊茅。4种牧草的SPAD值与牧草茎叶粗蛋白含量都成正相关,其中杂交狼尾草还呈极显着相关。4、4种禾本科牧草硝酸盐含量及氮代谢关键酶对氮肥的响应在4种施氮水平下,研究4种禾本科牧草的粗蛋白和硝酸盐含量、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的变化规律,以及粗蛋白和硝酸盐含量与施氮水平和2种氮代谢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同样施氮肥不平下,冬季牧草的硝酸盐含量高于夏季牧草,夏季牧草中墨西哥玉米的硝酸盐含量高于杂交狼尾草,冬季牧草中高羊茅的硝酸盐含量显着高于黑麦草。4种牧草的硝酸盐含量和2种氮代谢酶活性变化规律不同,同一种牧草不同施氨水平的变化趋势相近。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杂交狼尾草叶NO3-含量、根NO3-含量、叶NR活性、根NR活性和根GS活性都呈逐步提高趋势,N4比N1叶NO3-含量提高了47.89%,根NO3-含量提高了51.43%,叶NR活性提高了7.79%,根NR活性提高了29.90%,根GS活性提高了12.50%,而叶GS呈先降后升趋势;墨西哥玉米叶NO3-含量呈先降后升趋势,根NO3-含量、叶NR活性、根NR活性、根GS活性都呈逐步提高趋势,N4比N1叶NO3-含量降低了25.20%,根NO3-含量提高了63.94%,叶NR活性提高了25.81%,根NR活性提高了11.39%,根GS活性提高了19.57%;而叶GS活性水平比杂交狼尾草高且都呈下降趋势;黑麦草叶NO3-含量呈先降后升趋势,根NO3-含量和叶NR活性呈逐步提高趋势,N4比N1叶NO3-含量提高了8.90%,根NO3-含量提高了77.88%,叶NR活性提高了26.69%,而根NR、叶GS活性和根GS活性都呈下降趋势,叶GS活性下降趋势明显,达23.96%;高羊茅叶NO3-含量和根NO3-含量都呈先升后降趋势,叶GS活性呈逐步提高趋势,N4比N1叶NO3-含量提高了68.01%,根NO3-含量提高了53.87%,叶GS活性提高了29.65%,而叶NR活性、根NR活性和根GS活性都呈下降趋势,叶NR活性下降趋势明显,达36.96%。相关性分析表明,杂交狼尾草叶NO3-含量与施氮量和根的NO3-含量呈显着正相关;墨西哥玉米粗蛋白含量与施氮量呈显着相关,与叶NR活性呈极显着正相关;黑麦草粗蛋白含量与施氮量呈极显着相关,与根NO3-含量呈显着正相关.5、施氮水平与方式对黑麦草生物学特性和硝酸盐含量的动态规律研究在大田种植情况下,研究6个尿素施肥水平和4种施肥方式对黑麦草的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和氮素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及黑麦草的产量、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与农艺性状和施氮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氮肥能明显提高黑麦草分蘖数、株高、产量、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且与不施氮肥间差异均显着.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对黑麦草的作用增幅变小,氮素生产效率降低,当每次刈割后施纯氮肥量超过100kg/hm2时,氮肥还能较好促进黑麦草粗蛋白含量提高,而不能有较促进氨基酸含量的提高,氨基酸含量基本趋于稳定,提高的粗蛋白含量不是以氨基酸形式存在,多数是以其它氮形式存在;当每次刈割施氮肥量达250kg/hm2时,黑麦草的株高和产量还表现出降低的趋势。同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黑麦草的硝态氮含量也随之提高,特加是当每次刈割后施氮肥量超过150kg/hm2时,黑麦草的硝态氮含量明显提高,部分刈割期的黑麦草的硝酸盐含量还超过0.25%的致毒标准。黑麦草的分蘖数、株高、产量、粗蛋白含量、氨基酸含量和硝态氮含量6个测定指标相互间均呈正相关,黑麦草的产量与施氮量只有在撒施情况下呈显着相关,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与施氮量多数呈显着或极显着相关,硝酸盐含量与施氮量呈极显着相关。深施对黑麦草的分蘖数和株高产生影响,但能同时促进黑麦草产量、粗蛋白含量和氨基酸含量的提高。综合分析认为黑麦草以深施的施肥方式为好,施肥水平以每次刈割后施氮肥量为100kg/hm2即可满足黑麦草高产优质的生产需求。6、施氮水平对杂交狼尾革生物学特性的动态规律研究在大田种植情况下,研究4种施氮水平对杂交狼尾草产量、粗蛋白含量和氮素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及牧草产量、粗蛋白含量与施氮量和各种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氮肥能显着提高杂交狼尾草的分蘖数、株高、产量和粗蛋白含量,N2-N4处理间分蘖数差异不显着,N3-N4处理间株高、干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差异不显着。杂交狼尾草鲜草产量、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分蘖数、株高和施氮量相互间都呈正相关,其中鲜草产量与施氮量、分蘖数和粗蛋白含量呈显着相关,与株高和干草产量呈极显着相关;干草产量与施氮量和分蘖数呈显着相关,与株高呈极显着相关;粗蛋白含量与施氮量也呈显着相关。杂交狼尾草在一定的施氮量范围内,随着施氮量增加牧草的干物质积累总量、粗蛋白质产量和氮素积累总量也越多,而牧草的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干物质生产效率、粗蛋白质生产效率、氮素农艺效率和氮素表观回收率都逐渐降低。在施纯氮量为100kg/hm2~300kg/hm2时,杂交狼尾草的氮素表观回收率为25.73%~45.12%,氮素回收率只有16.68%~20.35%。7、杂交狼尾草对不同类型肥料的响应及其在畜牧和治污上的利用研究采用“猪—沼—草”生态模式,研究杂交狼尾草对不同类型肥料的响应及其在饲养育肥猪和治污上的效果。结果表明,杂交狼尾草在每次刈割后施用150t/hm2的沼液后粗蛋白含量可达13.78%,比不施肥的提高46.75%,在施沼液的基础上再增施一定量的尿素后杂交狼尾草的粗蛋白含量可达15.84%,比只施沼液的还提高14.95%。杂交狼尾草打浆后饲喂育肥猪效果表明,处理Ⅱ(基础日粮+施沼液的草浆0.25kg/头.d)、Ⅲ(基础日粮十施沼液的草浆0.5kg/头.d)、Ⅳ(基础日粮+施沼液和尿素的草浆0.5kg/头.d)比处理Ⅰ(基础日粮)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22.4g,40.4g和48.4g,料肉比分别降低了4.62%、3.96%和7.26%,每头猪效益分别提高了26.0元、34.3元和44.6元,猪肉氨基酸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以添加增施尿素的牧草浆后,肥育猪的日增重、料肉比和经济效益最好。利用“猪—沼—草”生态模式,猪场配套种植一定面积耐肥的杂交狼尾草,在牧草生长季节内每公顷草地可消纳1400头左右肥育猪产生的沼液,同时施沼液能起到很好的改良土壤效果,连续三年施用沼肥的草地比不施肥的有机质提高了182.096,全N提高了58.7%,全P提高了166.3%,但全K降低了36.7%。因此,长期种植牧草且只施沼肥的草地缺K,需要补施K肥以弥补土壤K养分过度流失。
二、优质饲料作物——墨西哥玉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优质饲料作物——墨西哥玉米(论文提纲范文)
(1)二战后墨西哥农业生产转型与粮食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 绿色革命与墨西哥粮食作物生产 |
(一)推动墨西哥绿色革命的综合因素 |
(二)绿色革命与墨西哥玉米和小麦种植 |
(三)绿色革命与墨西哥粮食自给自足 |
二 墨西哥农业生产转型及国内外因素 |
(一)外部诱因:战后新大众消费主义文化与美国膳食结构的变化 |
(二)被推动的国内需求:墨西哥城市中上阶层的消费观 |
三 墨西哥农业生产转型的一个后果:粮食问题 |
(一)墨西哥农业生产的转型:以种植高粱等饲料作物为主 |
(二)墨西哥农业生产转型的一个后果:粮食问题 |
(三)1970—1982年墨西哥政府的应对政策 |
四 余论 |
第一,适当把握与发达国家的依存关系。 |
第二,正确处理农业和工业的关系。 |
第三,政府要重视粮食生产,保持农业生产的平衡发展。 |
(3)我国饲料作物育种与栽培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饲料作物育种研究进展 |
1. 1 筛选优异种质资源选育饲料作物品种 |
1. 2 利用常规育种方法选育饲料作物品种 |
1. 2. 1 高丹草品种的选育 |
1. 2. 2 紫花苜蓿品种的选育 |
1. 2. 3 黑麦草品种的选育 |
1. 2. 4 饲用玉米品种的选育 |
1. 2. 5 其他饲料作物品种选育 |
1. 3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及太空诱变等手段选育饲料作物品种 |
2 中国饲料作物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
2. 1 关于饲料作物播期及栽培密度 |
2. 2 关于饲料作物施肥及留茬高度 |
3 问题与展望 |
(4)种草养猪技术关键点(论文提纲范文)
1 牧草及饲料作物品种的选择与种植 |
1.1 串叶松香草 |
1.2 紫花苜蓿 |
1.2.1 品种选择 |
1.2.2 栽培技术 |
1.2.3 紫花苜蓿主要病虫害防治 |
1.3 普那菊苣 |
1.4 美国籽粒苋 |
1.5 朝牧1号稗谷 |
1.6 先锋高丹草 |
1.7 饲用高粱 |
1.8 墨西哥玉米 |
1.9 青饲玉米 |
1.9.1 品种选择 |
1.9.2 栽培方法 |
1.9.3 适期收割 |
1.9.4 青饲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治 |
2 牧草及饲料作物的加工、贮制与饲喂 |
2.1 实用的加工方法 |
2.2 常用的贮制方法 |
2.3 科学的饲喂方法 |
(5)氮磷钾锌肥配施对墨西哥玉米草首次刈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品种 |
1.2 供试土壤 |
1.3 供试肥料 |
1.4 试验设计 |
1.5 测定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施肥处理对墨西哥玉米草产量的影响 |
2.2 不同施肥处理对墨西哥玉米草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 |
2.2.1 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
2.2.2 对粗脂肪含量的影响 |
2.2.3 对粗纤维含量的影响 |
2.2.4 对粗灰分含量的影响 |
2.2.5 对无氮浸出物含量的影响 |
2.3 不同施肥处理对墨西哥玉米草营养成分产量的影响 |
2.3.1 对粗蛋白产量的影响 |
2.3.2 对粗脂肪产量的影响 |
2.3.3 对粗纤维产量的影响 |
2.3.4 对粗灰分产量的影响 |
2.3.5 对无氮浸出物产量的影响 |
3 讨论与结论 |
(6)墨西哥玉米及其栽培管理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墨西哥玉米来源 |
2 墨西哥玉米品种特点 |
2.1 产量高 |
2.2 抗逆性强、适应性广 |
2.3 分蘖力、再生能力强 |
2.4 营养价值高 |
2.5 适口性好, 用途广泛 |
3 墨西哥玉米的栽培与管理 |
3.1 选择土地 |
3.2 整地和施肥 |
3.3 种子处理与播种 |
3.3.1 直播 |
3.3.2 育苗移栽 |
3.4 田间管理 |
3.5 刈割及利用 |
4 结论 |
(7)四川紫色丘陵农区坡耕地饲草种植模式及效益(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区概况 |
1.2 试验处理 |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种植模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
2.2 不同种植模式对饲草鲜草产量的影响 |
2.3 不同种植模式对可饲部分干物质产量的影响 |
2.4 不同种植模式对粗蛋白质产量的影响 |
2.5 不同种植模式对产值的影响 |
3 讨论 |
(8)安徽江淮地区不同牧草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 我国草业发展的状况 |
1.3 我国草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
1.4 安徽省草业发展现状 |
1.5 安徽省草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
2 引言 |
3 开展江淮地区牧草品种适应性研究的必要性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意义 |
4 安徽省江淮地区牧草适应性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分析 |
5 结论与讨论 |
5.1 适宜林间播种的春播、秋播、混播牧草品种 |
5.2 群落内物种的多样性与均匀度 |
5.3 不同地区最适宜的牧草品种 |
6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禾本科牧草良种选育、对氮肥的响应及其在畜牧上的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牧草营养品质的研究进展 |
1.1 牧草营养品质的组成因素及其基本内涵 |
1.2 牧草营养品质的评定方法 |
1.3 牧草中蛋白质营养价值及其对草食动物生长的作用 |
1.3.1 蛋白质含量变化对牧草营养品质的影响 |
1.3.2 蛋白质对草食动物生长的作用 |
1.3.3 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方法 |
1.4 牧草中碳水化合物营养价值及其对草食动物生长的作用 |
1.4.1 牧草碳水化合物的组成与分类 |
1.4.2 牧草碳水化合物对草食动物的作用 |
1.5 牧草中纤维营养价值及其对草食动物生长的作用 |
1.5.1 纤维的组成与分类 |
1.5.2 纤维在牧草营养品质中的评价和影响 |
1.5.3 纤维在草食动物的作用 |
1.5.4 影响牧草洗涤性纤维的因素 |
1.5.5 洗涤性纤维与其他养分的关系 |
1.5.6 洗涤性纤维在牧草评价中的应用 |
1.6 牧草中粗脂肪营养价值及其对草食动物生长的作用 |
1.6.1 粗脂肪含量变化对牧草营养品质的影响 |
1.6.2 粗脂肪对草食动物生长的作用 |
1.7 矿质营养元素对牧草品质及草食动物生长的作用 |
1.7.1 氮对牧草及草食动物生长的作用 |
1.7.2 磷对牧草及草食动物生长的作用 |
1.7.3 钾对牧草及草食动物生长的作用 |
1.7.4 钙对牧草及草食动物生长的作用 |
2.施肥与环境对牧草农艺性状和品质的影响 |
2.1 土壤肥力及施肥对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2.2 施肥对牧草茎叶比、株度、干物率等农艺性状的影响 |
2.3 天然草地牧草的营养动态 |
2.4 人工草地牧草的营养动态 |
2.5 施肥对牧草营养动态的影响 |
3.牧草品质育种的评价体系与研究进展 |
3.1 牧草不同品种和基因型对产量和品质的因素 |
3.2 牧草品质育种的评价体系 |
3.3 牧草品质育种的研究进展 |
4.牧草氮肥效应及转化效率研究进展 |
4.1 氮素形态对牧草生长与品质的影响 |
4.1.1 氮素形态对牧草生长的影响 |
4.1.2 氮素形态对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4.2 牧草氮代谢过程中关键酶调控的研究进展 |
4.3 氮素形态对氮素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
4.4 不同基因型牧草氮代谢的特点 |
4.5 氮素对牧草生长的作用与对环境的影响的研究进展 |
4.5.1 氮素利用率与对牧草作用的研究进展 |
4.5.2 氮过量施用对环境的影响的研究进展 |
5.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狼尾草属牧草的良种选育和基因型与品质的相关研究 |
1.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2.1 狼尾草属牧草良种选育设计 |
1.2.2 狼尾草属牧草基因型与品质的相关研究设计 |
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
2.结果与分析 |
2.1 选育出狼尾草属牧草良种 |
2.2 狼尾草属牧草的RAPD分析 |
2.3 狼尾草属牧草的分蘖数分析 |
2.4 狼尾草属牧草的株高分析 |
2.5 狼尾草属牧草的草层高分析 |
2.6 狼尾草属牧草的产草量分析 |
2.7 狼尾草属牧草的茎叶比分析 |
2.8 狼尾草属牧草粗蛋白产量分析 |
2.9 狼尾草属牧草粗脂肪含量分析 |
2.10 狼尾草属牧草纤维素含量分析 |
2.11 狼尾草属牧草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聚类分析 |
2.12 牧草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与牧草基因型关系分析 |
3.讨论与结论 |
第三章 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禾本科牧草对氮肥的吸收和转化效率 |
1.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2.1 同位素~(15)N标记氮素转化牧草效果试验设计 |
1.2.2 同位素~(15)N标记牧草转化小白鼠效果试验设计 |
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2.结果与分析 |
2.1 牧草生物量和粗蛋白含量分析 |
2.2 牧草~(15)N丰度分析 |
2.3 牧草~(15)N含量和~(15)N肥料利用率分析 |
2.4 牧草在小白鼠体内的转化效率分析 |
2.5 ~(15)N肥料施用牧草后转化为鼠体蛋白质的效果分 |
2.6 牧草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
3.讨论和结论 |
第四章 施氮水平对4种禾本科牧草生物学特性的动态规律研究 |
1.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2.结果与分析 |
2.1 施氮水平对4种禾本科牧草分蘖数的影响 |
2.2 施氮水平对4种禾本科牧草株高的影响 |
2.3 施氮水平对4种禾本科牧草SPAD读数的影响 |
2.4 施氮水平对4种禾本科牧草生物量的影响 |
2.5 施氮水平对4种禾本科牧草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
2.6 施氮水平对黑麦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2.7 黑麦草的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与施氮量的二次回归模型分 |
2.8 施氮水平对4种禾本科牧草氮素生产效率的影 |
2.9 不同施氮水平下牧草粗蛋白含量、氮素利用效率和农艺性状的动态变化 |
3.讨论与结论 |
第五章 4种禾本科牧草硝酸盐含量及氮代谢关键酶对氮肥的响应 |
1.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2.结果与分析 |
2.1 施氮水平对4种禾本科牧草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
2.2 施氮水平对4种禾本科牧草NR和GS活性的影响 |
2.3 不同施氮水平下4种牧草NR和GS活性的时空变化 |
2.4 不同施氮水平牧草粗蛋白和硝酸盐含量与NR和GS活性的相互关系 |
3.讨论与结论 |
第六章 施氮水平与方式对黑麦草产量、粗蛋白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
1.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试验测定与分析 |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2.结果与分析 |
2.1 施氮水平与方式对黑麦草分蘖数的影响 |
2.2 施氮水平与方式对黑麦草株高的影响 |
2.3 施氮水平与方式对黑麦草产量的影响 |
2.4 施氮水平与方式对黑麦草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
2.4.1 施氮水平与方式对黑麦草全生育期平均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
2.4.2 施氮水平与方式对黑麦草不同刈割期粗蛋白含量的影 |
2.5 施氮水平与方式对黑麦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2.6 黑麦草的产量、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与施氮量的二次回归模型分析 |
2.7 施氮水平与方式对黑麦草硝态氮的影响 |
2.8 施氮水平与方式对黑麦草氮素生产效率的影响 |
2.9 四种施氮方式黑麦草的产量、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与农艺性状随施氮量动态变化 |
3.讨论与结论 |
第七章 施氮水平对杂交狼尾草产量、粗蛋白含量和氮素生产效率的影响 |
1.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试验测定与分析 |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2.结果与分析 |
2.1 施氮水平对杂交狼尾草分蘖数的影响 |
2.2 施氮水平对杂交狼尾草株高的影响 |
2.3 施氮水平对杂交狼尾草产量的影响 |
2.4 施氮水平对杂交狼尾草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
2.5 不同施氮水平对杂交狼尾草氮素生产效率的影响 |
2.6 杂交狼尾草施氮量与产量和粗蛋白含量的二次曲线分析 |
2.7 杂交狼尾草产量、粗蛋白含量与农艺性状的相互关系 |
3.讨论与结论 |
第八章 杂交狼尾草对不同类型肥料的响应以及在治污和畜牧上的利用研究 |
1.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1:杂交狼尾草施用不同类型肥料的效果研究 |
1.2 试验2:沼肥对杂交狼尾草产量、粗蛋白含量和土壤环境的影响 |
1.3 试验3:不同施肥处理的杂交狼尾草打浆后饲喂育肥猪效果研究 |
2.结果与分析 |
2.1 施用不同类型肥料对杂交狼尾草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
2.2 规模化猪场废弃物及养分产出量分析 |
2.3 杂交狼尾草消纳猪场沼液的效果 |
2.4 杂交狼尾草草地长期施用沼液后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
2.5 杂交狼尾草打浆后饲喂育肥猪对其增重与饲料报酬的影响 |
2.6 饲喂杂交狼尾草对猪肉品质的影响 |
2.7 饲喂杂交狼尾草经济效益分析 |
3.讨论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专业术语缩略词 |
牧草与植物学名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优质饲料作物——墨西哥玉米(论文参考文献)
- [1]二战后墨西哥农业生产转型与粮食问题[J]. 王文仙. 拉丁美洲研究, 2020(06)
- [2]渝西地区两种播种方式下墨西哥玉米生产性能的比较研究[A]. 王少青,曾兵,李健,张磊鑫. 第九届(2014)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 2014
- [3]我国饲料作物育种与栽培研究进展[J]. 王楠,詹秋文. 种子, 2014(03)
- [4]种草养猪技术关键点[J]. 王爱清,胡成波,徐广鹤,栾华东,王晓莹. 养猪, 2014(01)
- [5]氮磷钾锌肥配施对墨西哥玉米草首次刈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赵东海,胡华锋,介晓磊,化党领,刘世亮,郭孝,鲁剑巍,刘芳. 草业科学, 2010(12)
- [6]墨西哥玉米及其栽培管理措施[J]. 周红,李建龙,杨峰,沈益新. 江苏农业科学, 2010(05)
- [7]四川紫色丘陵农区坡耕地饲草种植模式及效益[J]. 庞良玉,张鸿,罗春燕,黄晶晶,付登伟,冯文强,林超文,张新全. 草业学报, 2010(03)
- [8]安徽江淮地区不同牧草适应性研究[D]. 孟志伟. 安徽农业大学, 2008(09)
- [9]积极发展青饲玉米 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南部县发展青饲玉米的实践与体会[J]. 何海燕. 四川农业科技, 2008(05)
- [10]禾本科牧草良种选育、对氮肥的响应及其在畜牧上的利用研究[D]. 黄勤楼. 福建农林大学, 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