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响新闻纸白度偏低原因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梁芳敏[1](2019)在《慈竹化机浆过氧化氢漂白机理及提高漂白白度新型漂白体系》文中研究表明木材纤维原料短缺成为我国造纸工业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竹子高得率浆因得率高、污染小受到广泛关注,但其可漂性和漂白浆白度稳定性差,制约了竹材化机浆在高品质纸制品领域的应用。本文以慈竹为研究对象,围绕竹材木素含量高,壁腔比大,药液渗透困难的问题,通过改变挤压方式,提高竹材物料化学预处理效果、进而提高竹材化机浆的漂白性能和强度性能;研究三种化学预处理方式对制浆及漂白性能的影响,提出适宜的物理-化学预处理方法,改善慈竹化机浆的可漂性;构建乙醇-水碱性过氧化氢漂白体系提高竹材化机浆的可漂性及漂白稳定性;研究乙醇-水漂白体系改善竹材化机浆可漂性的机理,为竹材高得率浆的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竹材化机浆制浆过程中挤压段分别使用进口设备单螺杆挤压机(MSD)、国产设备双螺杆挤压机(TSE)进行挤压,化学预处理、磨浆后进行漂白。分析对比两种挤压方式对慈竹化机浆的漂白性能、强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进口设备单螺杆挤压机(MSD)相比,双螺杆挤压机挤压后物料的吸液能力由1.32 g/g提高至4.50 g/g,提高240%,有利于后续浸渍段及漂白段的化学药液渗透。在H2O2用量在12%的条件下,漂白浆白度由49.6%ISO,提高至57.6%ISO,增加8.0个白度单位,同时纸浆的抗张指数略有提高,撕裂指数及耐破指数略有下降。采用中性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碱性亚硫酸钠等三种化学药剂进行化学预处理,综合考察慈竹制化机浆过程中的磨浆能耗、污染负荷、纸浆的漂白性能、强度性能。结果表明中性亚硫酸钠预处理具有相对优势,是慈竹制漂白化机浆的适宜预处理方式。中性亚硫酸钠预处理条件为:Na2SO3用量2.0%,DTPA用量0.4%,温度130 oC,预处理时间10 min,预处理浓度20%。双螺杆挤压机结合中性亚硫酸钠预处理与单螺杆挤压机结合碱性亚硫酸钠预处理相比,可提高12.4个白度单位。使用有机溶剂乙醇、丙醇、乙二醇部分代替水作为过氧化氢漂白过程中的介质,以提高竹材化机浆过氧化氢漂白效率。结果表明,三种有机溶剂作为漂白介质均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漂白浆白度,其中乙醇、丙醇的效果相当,优于乙二醇。在H2O2用量为9%时,分别提高4.9、5.0、2.7个白度单位;在H2O2用量为12%时,分别提高7.3、7.2、4.3个白度单位。考虑技术经济因素,选择乙醇作为过氧化氢漂白过程中的替代介质。单因素实验结果显示,乙醇-水介质漂白时的最优条件为2%Na2Si O3,0.5%DTPA,漂白时间90 min,漂白温度95 oC,浓度10%,乙醇比例为50%(w/w)。在H2O2用量12%,Na OH用量9%时,最佳漂白白度为74.2%ISO,比传统水介质漂白提高7.2个白度单位,并且突破了竹材化机浆常规水介质漂白“白度增限”(Brightness Ceiling,25%H2O2,71%ISO)。研究了乙醇-水体系碱性过氧化氢漂白的漂白特性。结果表明,乙醇-水介质漂白体系不仅可以提高碱性过氧化氢漂白竹材化机浆的漂白效率,而且可以提高漂白浆的白度稳定性及强度性能。在H2O2用量为15%时,漂白浆白度可以达到77.4%ISO,H2O2用量超过15%后,漂白效率下降,继续增加H2O2用量至25%,仅将竹材化机浆漂白至82.0%ISO,达到乙醇-水体系漂白竹材化机浆的“白度增限”。研究发现乙醇-水介质对比水介质体系的成浆白度的增值与H2O2用量成正相关关系,H2O2用量从9%增加到25%,白度增值从4.8增加到10.3个白度单位。漂白至相同白度时,乙醇-水介质漂白浆的返黄值低于水介质漂白浆(相同光照时间)光学稳定性好。15%H2O2漂白时,与水介质漂白相比,乙醇-水介质漂白浆抗张指数提高15.1%,耐破指数提高26.4%,撕裂指数提高7.0%。使用裂解-气相/质谱联用技术,对慈竹原料、化机浆、漂白浆木质素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慈竹原料属于G-S-H型木素,不易降解的G型木素含量较高。原料中邻醌、邻酚含量较高,是竹材化机浆难以漂至较高白度的主要原因之一。乙醇-水介质漂白时,可以提高木素小分子在介质中的溶解性和分散性,提高过氧化氢与木素发色基团的可及性,减少次生发色基团的生成。紫外光谱分析表面,漂白至相同目标白度时,乙醇-水介质漂白,可以提高过氧化氢对木素发色基团共轭羰基、醛基、醌型结构反应的选择性,节约化学品用量,提高漂白浆的白度稳定性。过氧化氢用量低于15%时,乙醇-水介质漂白体系可以加强过氧化氢对醌型结构的破坏作用,是其提高竹材化机浆的漂白性能及突破水相介质漂白“白度增限”的主要原因。对漂白浆残余木素结构分析可知,漂白浆中含有的β-O-4结构和缩合结构共同断裂生成的醌型结构以及邻酚转变成的醌型结构,很难被过氧化氢继续脱色,可能是竹材化机浆乙醇-水体系H2O2漂白仍然存在“白度增限”的主要原因。
徐明[2](2018)在《非木纤维超声辅助解离技术机理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针对当前我国农业秸秆的废弃和焚烧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解决造纸工业原料短缺难题,拓宽纤维浆料来源,本文采用麦草秸秆作为典型非木材纤维原料,进行了非木材纤维超声氧化辅助解离纤维特性和应用的研究;优化了超声辅助解离的工艺参数,使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热重、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光谱等手段,对超声辅助解离麦草纤维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超声辅助解离纤维的机理,并对该纤维进行了纸种配抄、纤维板制备等应用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本文根据超声协同作用及辅助氧化的基本原理,对麦草秸秆纤维解离工艺进行了研究,探究出适合麦草的超声氧化辅助制浆技术,并对超声波麦草纤维浆料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在超声频率20kHz,超声功率密度3W/cm3,反应温度20℃室温,物料浓度15%,反应时间2小时,保温0.5小时,搅拌速度500rms,氢氧化钾添加量2%,氨水6%、十二烷基磺酸钠0.5%、硅酸钠8%、硫酸镁1%的工艺条件下,麦草纤维成浆性能良好,得率达到71.3%,白度及强度性能均与漂白碱法麦草浆国家标准(GB/T 26188-2010)相当。同时,对芦苇、竹子等非木纤维原料也进行了超声氧化辅助解离实验,优化了工艺参数。为探究麦草纤维原料超声氧化辅助解离制浆机理,以及纤维浆料相关性能,对超声波麦草浆及化学麦草浆进行了组分及仪器分析对比。超声波麦草浆纤维平均长度达到0.809mm,其抗张指数32.49N·m/g,耐折度45次、撕裂指数3.98 mN·m2/g,均优于化学麦草浆。超声波麦草浆灰分含量24.92%,综纤维素含量69.04%,木质素含量4.31%。从扫描电镜、XRD、热重分析结果来看,超声波麦草浆纤维形态完整,挺括粗硬,表面附有颗粒状物质。超声波麦草浆的结晶度高于化学麦草浆,其XRD图在2θ为26.5°处有尖锐衍射峰,推测生成了一种含结晶相的填料类物质。热重实验结束时,超声波麦草浆最终剩余量为30%左右,麦草浆纤维素和木质素提取物样品最终分别剩余10%和22%左右,表明超声辅助作用使木质素官能团被氧化,羟基等增多,结构和性质发生了变化。针对超声波辅助氧化制浆过程中活性氧的产生及对纤维的影响,采用茜素紫显色法和海萤荧光素类似物(FCLA)法,成功证明了超声波制浆过程中液体介质中存在强亲电试剂羟基自由基(HO·)、过氧氢根自由基(HOO·)等活性氧基团,并分析了活性氧基团的产生机理以及对木质素中芳环、双键等官能团的降解机理,进而提出麦草纤维超声氧化辅助解离机理如下:在超声波机械效应、热效应及空化效应协同作用下,麦草秸秆纤维细胞胞间层先发生微小分裂,促使化学介质快速充分的进入到纤维细胞之间,然后胞间层及角隅层中部分小分子木质素在超声氧化辅助作用下降解、溶出,麦草秸秆纤维解离成浆。活性氧基团与木质素发色基团发生反应,将其氧化成无色基团。超声波麦草浆纤维在纸页成型过程中结合力良好,原因如下:首先成浆后的纤维在超声波作用下产生打浆效应,原料纤维充分润胀及软化,增强了细纤维化作用,纤维比表面积增大,暴露出更多的羟基,进而在纸页成型过程中可以形成更多的氢键。此外,在超声效应产生的HO·和HOO·等活性氧基团的作用下,纸浆中木质素结构中出现更多的羟基、羧基及活性位点,形成更多的氢键结合与交联作用,提高了纸浆纤维的结合力。利用超声波麦草浆进行了双胶纸、新闻纸、多层食品卡纸、单层食品卡纸及普通食品包装纸等多种纸张的配抄实验,并利用100%超声波麦草纤维进行了制备中密度纤维板的应用实验,上述产品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行业标准值。综上所述,非木材纤维超声氧化辅助分离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超声波非木浆纤维具有优良的力学强度和光学性能,可以作为传统纸浆纤维的有益补充,也可以用来制备绿色环保的高强纤维板。
雷龙[3](2015)在《不同地区ONP脱墨行为的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是废纸消耗大国,同时也是废纸进口大国,在回收的废纸中含有相当一部分的可脱墨旧报纸,而脱墨废纸浆质量的好坏除了受到碎浆和脱墨工艺影响外,还与印刷方式及油墨组成等有关。从不同国家和地区进口的废纸因其印刷方式不同,废纸的可脱墨性不同,从而导致脱墨浆质量不稳定,进而影响废纸的回收再利用。另外,含水基油墨印刷废纸脱墨性能的降低,还会增加后续脱墨废水的处理难度。鉴于此,本论文拟对国内旧报纸(L-ONP)、美国旧报纸(A-ONP)和欧洲旧报纸(E-ONP)的脱墨行为进行研究,包括旧报纸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脱墨效果,脱墨废水光学性能的分析以及脱墨废水的处理。首先,以L-ONP为原料,在常规碱性条件下,对碎浆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较佳的碎浆条件为:浆浓10%、碎浆时间10 min及碎浆后不需保温;同时研究了不同制样方法对旧报纸碎解浆光学性能的影响,得到采用浆片的制样方法能够更好地截留油墨,从而更真实地反映浆料的光学性能;并探讨了油墨剥离率(ID)和油墨去除率(IE)作为脱墨效果评价指标的效果。其次,对L-ONP、A-ONP和E-ONP 3种地区ONP的基本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L-ONP的纤维平均长度较A-ONP和E-ONP的纤维平均长度短;L-ONP的灰分远高于A-ONP和E-ONP,说明L-ONP的加填量较高,而A-ONP和E-ONP的加填较少。同时对比了3种ONP的常规碱性脱墨效果。结果表明,浮选脱墨后L-ONP的白度提高了约10%,而A-ONP和E-ONP均提高不到5%,同时L-ONP脱墨浆的ERIC较低,为253.02 mg/kg,而A-ONP和E-ONP分别为946.88 mg/kg和924.50 mg/kg,且L-ONP的ID和IE均远高于A-ONP和E-ONP,说明与L-ONP相比,A-ONP和E-ONP在常规碱性条件下的脱墨效果较差。然后,对A-ONP和E-ONP尝试了弱碱性(Na2SO3和Mg O代替Na OH)及中性碎浆的脱墨工艺,并与常规碱性脱墨工艺的脱墨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A-ONP采用常规碱性脱墨效果最好。E-ONP采用Na2SO3的弱碱性脱墨工艺,可以达到常规碱性的脱墨效果,而采用Mg O的弱碱性及中性脱墨工艺的脱墨效果则相对较差。而通过对E-ONP不同脱墨工艺下脱墨废水的COD可以看出,常规碱性脱墨废水的COD(699 mg/L)高于Na2SO3弱碱性脱墨废水的COD(569 mg/L),综合认为,E-ONP采用Na2SO3的弱碱性脱墨工艺较好。同时对混合ONP(L-ONP:E-ONP=70:30,简称M-ONP)进行了常规碱性、弱碱性(Na2SO3和Mg O)脱墨,结果表明,M-ONP在常规碱性脱墨条件下的脱墨效果最好。最后,分析了脱墨废水的光学性能,并探讨了超滤膜在脱墨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光学性能分析的结果表明,脱墨废水与BKP浆混合制备浆片的方法能够较准确地得到脱墨废水中的油墨含量,其中,对含有水基油墨的脱墨废水,在浆片制备过程中添加一定量的CPAM,测试结果更准确。同时对脱墨废水中的油墨粒子粒径分布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E-ONP脱墨废水中油墨粒子粒径整体小于L-ONP,其粒径分布主要集中于0.050.4μm之间,而L-ONP脱墨废水中的粒子粒径分布范围较广,大部分在0.650μm之间,而M-ONP脱墨废水中粒子的分布介于两者之间。超滤膜处理脱墨废水的结果表明,使用此方法对脱墨废水能够起到较好的净化处理效果,最高能使COD的去除率达80%以上,综合处理效果与处理成本,对L-ONP和E-ONP脱墨废水分别采用30K和10K相对截留分子量膜处理可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COD去除率分别达到67.6%和75.1%,通量分别为16.8 L/(m2·h)和24.6 L/(m2·h)。
张春辉,张凤山,付时雨,李晓亮,李建强[4](2015)在《旧新闻纸脱墨浆调色机理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CIE(国际照明委员会)色度空间理论为基础,首先研究CIE LAB与s RGB(通用色彩标准)色度系统之间的转化过程,并利用MAT LAB程序实现快速转化与显示,将抽象的CIE LAB色度空间值转化为能够在绝大多数电子设备上显示的直观的颜色。然后,利用染料和荧光增白剂对以脱墨浆的调色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紫色染料对L*和b*值的影响最大,染料用量越大,纸浆的亮度就越低,颜色向蓝色方向偏移;红色染料对a*值的影响最大,红色染料用量越大,a*值越小,颜色向绿色方面偏移。荧光增白剂的加入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a*值,降低b*值,但对纸浆的亮度几乎没有影响。要改善纸张的颜色,最根本的是提高纸浆本身的白度,而不能采用加入荧光增白剂的方法来解决。
车元勋,景宜,张凤山[5](2014)在《湿法研磨白云石用作新闻纸填料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CPAM/膨润土助留助滤体系下,考察了白云石替代重质CaCO3用作新闻纸填料的可行性。针对白云石粒径较大的特点,实验中对白云石进行湿法研磨、筛选以降低其颗粒粒径。实验结果表明,单独使用白云石或白云石与重质CaCO3复配作为填料,新闻纸抗张指数、撕裂指数、不透明度有所提高,浆料留着率、成纸灰分、白度略有降低。
刘燕韶[6](2011)在《现代高速新闻纸机生产低定量轻型纸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轻型纸以其色泽柔和、松厚度大、纸页挺度好、使用成本低等特有的优势越来越普遍的被市场接受,除应用于一些长篇小说类图书外,为了减轻学生书包的重量、保护学生视力,各地学校的教科书、辅助教材等也逐渐由双胶纸转换成轻型纸,所以优质轻型纸有着非常好的市场前景。华泰集团9#机是以生产新闻纸为主的一台纸机,年产量是16万吨,抄纸宽幅是6350毫米,纸机设计车速1200米/分种,由于目前新闻纸市场的疲软,经公司研究决定改产轻型纸来提高利润率。纸机是双网成型、双排烘缸、软辊压光,主体构造适合改产文化纸的条件。本文主要研究了新闻纸改产优等品质量标准的轻型纸时的工艺条件,并确定了合理的浆料配比、化学品的填加工艺等,并在高速大型纸机上生产出了达到质量要求的轻型纸。纤维配比部分主要是根据自制杨木BCTMP、漂白针阔混合木浆和DIP浆的性能不同,针对轻型纸要达到的松厚度、强度、白度、不透明度等指标分别进行试验,其中由于生产轻型纸时BCTMP浆的用量比较大,所以在该部分重点针对BCTMP浆的打浆特性及其对成纸物理指标的影响进行研究,最后确定最佳配比为BCTMP:漂白针阔混合木浆:DIP浆=60:20:20在化工原料的工艺及使用上,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一是为了提高纸页的表面性能、不透明度,降低成本,实验确定PCC做填料的工艺条件是使用量大约为5%;二是根据白度的要求,初步确定增白剂的使用量是0.05%;三是确定AKD的使用量是0.4%和使用适宜PH值分别为7-7.5;四是重点研究确定合适的助留助滤体系以及体系中各组份的使用量,经实验得出助留助滤体系是CS-CPAM-膨润土体系,该助留助滤体系中CS用量为1.0%、CPAM用量0.02%及膨润土用量为0.3%。根据实验室确定的工艺条件,在9#机进行了生产性实验,生产出了符合QB/T2809—2006优等品产品,经用户试用,对于轻型纸的松厚度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于该问题,对DIP浆原料的料的的配比及三种浆料的调配做了优化调整,同时从纸机的压榨压力和压光机压力进行调整,使产品松厚度最终达到了1.89cm3/g的水平。改产轻型纸成功后,华泰集团9#机生产效益比生产新闻纸有了明显的提高,为公司搞高了经济效益。本文的研究达到了既定的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梁辰[7](2011)在《抽出物对磺化化学机械浆过氧化氢漂白性能及纤维表面性质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竹子是我国重要的造纸纤维原料。竹材原料的合理利用是解决我国造纸工业原料匮乏的重要途径之一。但高得率竹浆光学性能较差,漂白浆白度偏低且白度稳定性差,严重制约了高得率竹浆的应用范围。高得率竹浆的抽出物对白度及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因此对竹子抽出物的主要成分、化学结构,及其对漂白影响等的研究可以推动我国高得率竹浆的发展,对合理高效利用竹子资源等具有重大意义。本论文以慈竹、马尾松和尾叶桉磺化化学机械浆(SCMP)为研究对象,以慈竹SCMP为研究重点,通过对慈竹、马尾松、尾叶桉SCMP的纤维形态研究发现慈竹SCMP纤维平均长度与马尾松SCMP相当,接近于尾叶桉SCMP的2倍,宽度则略大于尾叶桉。磺化处理过程中Na2SO3用量为15%,NaOH用量为4%时,纤维平均长度有所增加,纤维平均宽度则出现下降。采用一段H2O2用量为6%的过氧化氢漂白,尾叶桉SCMP漂白浆白度最高,为84.47%ISO,且白度稳定较好;慈竹SCMP不仅初始白度最低,且漂白浆的白度也较低,仅为61.21%ISO,PC值则有4.45,说明慈竹SCMP不仅难漂白而且容易返黄。利用GC-MS、UV-Vis对慈竹SCMP的苯醇抽出物、二氯甲烷抽出物和甲醇抽出物研究发现,慈竹SCMP中有机溶剂抽出物含量较低,主要由小分子酚类、脂肪酸类和甾醇类等物质组成,其中部分物质在紫外330 nm左右有吸收,对纸浆发色及漂白有较大影响。有机溶剂抽提后的纸浆较易漂白,苯醇抽提后的浆料最终漂白浆白度提高了近9%ISO;甲醇和苯醇抽出物中含有较多易发色的物质,其去除后纸浆白度稳定性也得到提高,甲醇抽提的慈竹SCMP的漂白浆PC值下降了65.8%。对比慈竹、马尾松和尾叶桉SCMP的甲醇抽出物可知,马尾松未漂浆中的甲醇抽出物含量最高,为0.57%;过氧化氢漂白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马尾松SCMP甲醇抽出物中含有较多的小分子酚类和树脂酸类,慈竹SCMP中则是小分子酚类和甾醇类含量较多,漂白后小分子酚类和树脂酸类物质基本被除去,但甾醇类含量仅降低了33.3%。慈竹SCMP甲醇抽出物小分子酚类和甾醇类、马尾松SCMP中的小分子酚类和树脂酸类是它们较难漂白的重要原因。慈竹甲醇抽出物制浆漂白过程中变化较大,磺化处理后的甲醇抽出物含量为原料中的22.3%,磨浆后含量为原料中的11.2%,而过氧化氢漂白浆中的甲醇抽出物含量仅为原料中的7.38%。慈竹甲醇抽出物中的主要由小分子烷烃类、小分子芳香类、糖类、脂肪酸类及甾醇类等物质组成。在制浆漂白过程中,小分子类及糖类在磺化处理中大部分被除去,甾醇类物质的去除率只有约50%。研究发现漂白前的碱抽提处理可以提高慈竹SCMP漂白浆白度和白度稳定性能,在NaOH用量为2.0%,浆浓10%,70 oC,30 min的碱抽提条件下,单段过氧化氢漂白浆的白度可达64.23%ISO,比未处理浆料提高了6.91%ISO,PC值由3.24降至1.07,下降了66.9%。碱抽提后慈竹SCMP的两段过氧化氢漂白(QPP)白度可达77.13%ISO,PC值降至0.86。GC-MS分析表明碱抽出物中的化学成分可以分为短链类小分子、酚类和脂肪酸类,其中酚类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碱抽提过程中酚类物质的溶出量随NaOH的用量增加而增多。慈竹SCMP碱抽出物在UV-Vis光谱中280 nm和330 nm处的吸收,也表明其中含有较多的酚类物质。这些酚类物质是造成慈竹SCMP难以漂白的一个重要原因。模拟碱抽出物在纤维表面的吸附试验表明,溶液中的碱抽出物易于吸附在纤维表面上,吸附在纤维表面的抽出物随溶液pH升高而增多,随着溶液中抽出物的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制浆和漂白过程中溶出酚类抽出物容易吸附而留在纸浆中,尤其是碱性条件下抽出物更易于吸附在纤维表面。通过对过氧化氢与碱抽出物模拟物反应的研究发现,溶液中抽出物浓度较大时,过氧化氢被迅速消耗,即使碱抽出物浓度较低仍有较大量的过氧化氢被消耗。由此可见,慈竹SCMP中的抽出物在碱性条件下容易与过氧化氢发生反应,使得溶液中过氧化氢浓度迅速降低,漂白效率下降。根据SEM-EDS、XPS和AFM分析表明,SCMP纤维表面覆盖有一层木素和抽出物,占纤维表面较大比例,高于纸浆中总木素和抽出物含量,经过氧化氢漂白前后SCMP纤维表面木素含量变化不大。慈竹SCMP未漂浆纤维表面的抽出物占总纤维表面的7.11%,尾叶桉SCMP纤维表面分布的抽出物更多;过氧化氢漂白后慈竹SCMP纤维表面的抽出物的比例出现下降但不明显,大部分酚类物质主要分布于纤维内部。尾叶桉SCMP纤维表面抽出物以脂肪酸类为主,在漂白过程中溶出较多。漂白中过氧化氢主要作用于纤维内部,尾叶桉SCMP纤维内抽出物较少,过氧化氢漂白效率较高;慈竹SCMP纤维内部含量较多酚类物质造成过氧化氢的消耗,影响了漂白效率,使纸浆中残留较大量的发色基团,这是高得率竹浆难漂白、易返黄的主要原因。
韦黎[8](2011)在《废报纸脱墨浆漂白及其施胶工艺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纸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且对纸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国草浆占造纸原料比重逐年下降,废纸用量明显增加,以及新闻纸生产量供大于求,为扩大废报纸脱墨浆的用途,本实验采用漂白废报纸浆配抄普通文化用纸。但由于废报纸脱墨浆的白度低,同时国内生产新闻纸的纸机基本没有表面施胶装置,因此,有必要对废报纸脱墨浆的漂白和浆内施胶进行研究。废报纸脱墨浆主要由机械浆、化学机械浆中的一种或几种纸浆组成。因此,废报纸脱墨浆的漂白应选用适合机械浆漂白的漂剂和漂白方法。本文重点研究了过氧化氢(P)和甲脒亚磺酸(F)单段漂白及过氧化氢-过氧化氢(PP)、过氧化氢-甲脒亚磺酸(PF)两段漂白工艺技术。结果表明,废报纸脱墨浆采用单段漂时,过氧化氢漂后浆白度达到64%ISO,而甲脒亚磺酸漂后浆白度为59%ISO,其漂白效果较过氧化氢漂白差;若采用4%H2O2-4%H2O2两段漂,漂后白度比未漂浆提高20.1%ISO,比相应的4%H2O2-1.6%FAS两段漂的效果好。对照普通文化用纸的主要质量指标,漂白废报纸脱墨浆配以10%的针叶木浆和20%的阔叶木浆所抄造的文化用纸的质量指标可以达到国家标准中普通文化用纸的质量要求。与CS(阳离子淀粉)/硅溶胶助留体系相比,CPAM(阳离子聚丙烯酰胺)/膨润土助留体系更适合于含脱墨浆量较大的浆料体系;CS-AKD-PCC(沉淀碳酸钙)-CPAM-膨润土施胶顺序施胶效果最好,PCC在施胶剂之前添加会影响AKD(烷基烯酮二聚物)的留着率,对施胶效果有较大影响,而在添加AKD之前添加CS中和浆中的阴离子干扰物,施胶效果变得更好。采用正交实验对AKD施胶工艺进行优化,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为:AKD用量0.4%,CS用量0.6%,PCC用量5%,CPAM用量0.03%。随着AKD用量的增加,整个浆料的Zeta电位也随之下降。成纸的施胶度与纸浆中的Zeta电位、浆料溶解电荷需求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且研究结果表明,Zeta电位和浆料溶解电荷需求量对AKD胶施胶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加入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以后,Zeta电位和浆料溶解电荷需求量都变小。浆料的Zeta电位和溶解电荷需求随着CS的不断加入也呈下降的趋势,并且CS对浆料的Zeta电位影响较AKD的影响要大。
詹怀宇,付时雨,李海龙[9](2011)在《浅述我国制浆科学技术学科现状与发展》文中认为本文概述了我国制浆科学技术学科的现状与发展以及制浆科学技术在生产发展中的作用,并就制浆科学技术学科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詹怀宇,付时雨,李海龙[10](2010)在《制浆科学技术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纸是人民生活必需品、重要的工业原材料,也是国防、科技部门的重要配套产品。纸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各行各业的发展紧密相连。造纸产业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关系密切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可持续发展特点的重要产业。
二、影响新闻纸白度偏低原因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影响新闻纸白度偏低原因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慈竹化机浆过氧化氢漂白机理及提高漂白白度新型漂白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竹材化机浆研究进展 |
1.2.1 竹子资源 |
1.2.2 高得率制浆技术现状 |
1.2.3 竹子在制浆造纸中的应用 |
1.2.4 竹材化学机械浆制浆技术发展情况 |
1.2.5 预处理技术 |
1.2.6 机械浆过氧化氢漂白技术 |
1.2.7 漂白机理研究进展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
1.5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
1.5.1 研究目标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强化挤压预处理提高竹材化机浆漂白性能 |
2.1 引言 |
2.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材料 |
2.2.2 试验方法 |
2.2.3 检测方法 |
2.2.4 主要设备及仪器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原料性能分析 |
2.3.2 不同挤压方式对磨浆能耗的影响 |
2.3.3 不同挤压方式对漂白白度的影响 |
2.3.4 不同挤压方式对纸浆物理性能及光学性能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不同化学预处理方式对竹材化机浆制浆漂白性能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材料 |
3.2.2 试验方法 |
3.2.3 检测方法 |
3.2.4 主要设备及仪器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不同化学预处理对磨浆比能耗的影响 |
3.3.2 不同化学预处理对漂白性能的影响 |
3.3.3 不同化学预处理对纸浆性能的影响 |
3.3.4 不同化学预处理对制浆漂白过程中污染负荷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乙醇-水碱性过氧化氢漂白体系的构建 |
4.1 引言 |
4.2 试验材料及方法 |
4.2.1 试验材料 |
4.2.2 试验方法 |
4.2.3 检测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竹片储存时间对漂白白度的影响 |
4.3.2 纤维束对漂白白度的影响 |
4.3.3 不同介质对漂白白度的影响 |
4.3.4 乙醇-水介质漂白单因素优化 |
4.3.5 漂前乙醇-水介质预处理对白度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乙醇-水体系提高竹材化机浆漂白性能 |
5.1 引言 |
5.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5.2.1 试验材料 |
5.2.2 实验仪器设备 |
5.2.3 实验方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漂白效率 |
5.3.2 漂白稳定性 |
5.3.3 纸浆强度性能分析 |
5.3.4 活化能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慈竹化机浆过氧化氢漂白机理 |
6.1 引言 |
6.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6.2.1 试验材料 |
6.2.2 磨木木素的制备 |
6.2.3 磨木木素的分析及测试 |
6.2.4 纸浆的分析及测试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磨木木素元素分析及化学式 |
6.3.2 磨木木素样品的分子量与多分散性 |
6.3.3 磨木木素红外光谱分析 |
6.3.4 磨木木素中邻酚、邻醌含量的测定 |
6.3.5 磨木木素裂解-气质联用分析 |
6.3.6 磨木木素的1H核磁共振谱的检测及分析 |
6.3.7 纸浆的UV-Vis光谱分析 |
6.3.8 纸浆的X-射线衍射分析 |
6.3.9 乙醇-水介质改善竹材化机浆可漂性机理的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 |
7.1 论文主要结论 |
7.2 论文的创新点 |
7.3 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附录 |
致谢 |
(2)非木纤维超声辅助解离技术机理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我国造纸工业发展现状及资源现状 |
1.2.1 发展现状 |
1.2.2 面临问题 |
1.2.3 我国木材纤维资源现状 |
1.2.4 非木材纤维资源现状及制浆行业现状 |
1.3 我国纸和板材的研究现状 |
1.3.1 全国各纸种生产与消费现状 |
1.3.2 文化用纸市场现状 |
1.3.3 包装用纸市场现状 |
1.3.4 中密度纤维板研究现状 |
1.4 制浆清洁生产新技术发展现状 |
1.5 超声应用技术发展现状 |
1.5.1 超声波技术的概况 |
1.5.2 超声波技术在造纸与纤维行业的应用 |
1.5.3 超声氧化辅助制浆技术发展现状 |
1.6 非木材纤维超声氧化辅助解离技术效益分析 |
1.6.1 经济效益 |
1.6.2 社会效益 |
1.6.3 生态效益 |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7.1 研究目的 |
1.7.2 研究意义 |
1.8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8.1 研究内容 |
1.8.2 研究方法 |
1.8.3 技术路线和说明 |
2 非木纤维超声氧化辅助解离工艺优化及纸浆性能对比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非木材纤维超声氧化辅助解离工艺优化 |
2.3.2 浆张性能测试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非木材纤维超声氧化辅助解离工艺优化 |
2.4.2 超声波麦草浆、超声波芦苇浆、超声波竹浆性能 |
2.5 本章小结 |
3 超声波麦草浆组分及结构特性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设备 |
3.3 实验方法 |
3.3.1 超声波麦草浆纤维组分含量测定 |
3.3.2 超声波麦草浆和化学麦草浆纤维素的提取 |
3.3.3 超声波麦草浆和化学麦草浆木质素的提取 |
3.3.4 超声波及化学麦草浆、纤维素、木质素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
3.3.5 超声波及化学麦草浆、纤维素、木质素红外光谱(FTIR)分析 |
3.3.6 超声波及化学麦草浆、纤维素、木质素热重(TGA)分析 |
3.3.7 超声波及化学麦草浆和灰分X-射线衍射(XRD)分析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超声波麦草浆和化学麦草浆纤维组分对比分析 |
3.4.2 超声波麦草浆和化学麦草浆纤维性能对比分析 |
3.4.3 超声波及化学麦草浆、纤维素、木质素扫描电镜(SEM)分析结果 |
3.4.4 超声波及化学麦草浆、纤维素、木质素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 |
3.4.5 超声波及化学麦草浆、纤维素、木质素热重(TG)分析结果 |
3.4.6 超声波麦草浆和化学麦草浆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 |
3.4.7 超声波麦草浆和化学麦草浆灰分的XRD分析结果 |
3.5 本章小结 |
4 超声氧化辅助解离及纸页增强机理探索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及设备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设备 |
4.3 实验方法 |
4.3.1 超声作用下活性氧的产生与测定 |
4.3.2 超声波麦草浆木质素~(31)P谱核磁共振分析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超声作用下活性氧产生机理 |
4.4.2 麦草秸秆超声氧化辅助解离机理探索 |
4.4.3 超声波麦草浆纸页成型增强机理研究 |
4.5 本章小结 |
5 超声波麦草浆配抄不同纸张的应用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材料及设备 |
5.2.1 实验材料 |
5.2.2 实验设备 |
5.3 实验方法 |
5.3.1 超声波麦草浆配抄双胶纸、新闻纸等文化用纸配抄实验 |
5.3.2 超声波麦草浆配抄食品包装用纸实验 |
5.4 超声波麦草浆配抄实验结果 |
5.4.1 超声波麦草浆配抄双胶纸实验结果与分析 |
5.4.2 超声波麦草浆配抄新闻纸实验结果与分析 |
5.4.3 超声波麦草浆配抄多层食品卡纸实验结果与分析 |
5.4.4 超声波麦草浆配抄单层食品卡纸实验结果与分析 |
5.4.5 超声波麦草浆配抄普通食品包装纸实验结果与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超声波麦草秸秆纤维压制纤维板材的应用研究 |
6.1 引言 |
6.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6.2.1 实验材料 |
6.2.2 实验设备 |
6.3 实验方法 |
6.3.1 超声波麦草浆纤维制备纤维板的制备 |
6.3.4 超声波麦草浆纤维板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
6.3.5 超声波麦草秸秆纤维板水接触角的测定 |
6.3.6 超声波麦草秸秆纤维板抑氧指数的测定 |
6.4 结果与讨论 |
6.4.1 超声波麦草秸秆纤维板的力学强度性能 |
6.4.2 超声波麦草秸秆纤维板扫描电镜分析 |
6.4.3 超声波麦草秸秆纤维板疏水性能分析 |
6.4.4 超声波麦草浆阻燃性能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7 结论 |
7.1 主要结论 |
7.2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
7.3 今后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 |
致谢 |
(3)不同地区ONP脱墨行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脱墨原理与新闻纸的可脱墨性 |
1.2.1 废纸脱墨原理 |
1.2.2 新闻纸的可脱墨性 |
1.3 脱墨化学品及脱墨工艺的研究进展 |
1.3.1 脱墨化学品的研究进展 |
1.3.2 脱墨工艺的研究进展 |
1.4 脱墨废水及其处理技术 |
1.5 脱墨效果评价方法 |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内容 |
1.6.1 研究目的 |
1.6.2 主要内容 |
第2章 碎浆条件及脱墨效果评价方法初探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原料及药品 |
2.2.2 主要仪器及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碎浆 |
2.3.2 浮选 |
2.3.3 充分洗涤 |
2.3.4 样片制备 |
2.3.5 显微镜观察 |
2.3.6 性能检测 |
2.3.7 有效残余油墨浓度的测量原理 |
2.3.8 油墨剥离与去除的过程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制样方法的选择 |
2.4.2 碎浆工艺条件的优化 |
2.4.3 ID、IE对脱墨效果的评价 |
2.4.4 显微镜观察 |
2.5 小结 |
第3章 不同地区ONP的基本特性及其常规碱性脱墨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原料及药品 |
3.2.2 主要仪器及设备 |
3.3 实验方法 |
3.3.1 碎浆、浮选和充分洗涤 |
3.3.2 筛分 |
3.3.3 样片制备 |
3.3.4 性能检测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不同地区ONP的基本特性 |
3.4.2 ONP常规碱性脱墨的研究 |
3.4.3 ONP浆片荧光白度的测定 |
3.4.4 制样方法对填料留着的影响 |
3.4.5 制样方法对脱墨浆光学性能的影响 |
3.5 小结 |
第4章 不同地区ONP的弱碱性和中性脱墨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原料及药品 |
4.2.2 主要仪器及设备 |
4.3 实验方法 |
4.3.1 弱碱性脱墨 |
4.3.2 中性脱墨 |
4.3.3 浮选、充分洗涤、筛分 |
4.3.4 样片制备 |
4.3.5 浆片的红外分析 |
4.3.6 性能检测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A-ONP不同脱墨工艺的脱墨效果 |
4.4.2 E-ONP不同脱墨工艺的脱墨效果 |
4.4.3 M-ONP不同脱墨工艺的脱墨效果 |
4.4.4 ONP碎解浆的红外分析 |
4.5 小结 |
第5章 脱墨废水基本性质分析及超滤膜处理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实验原料及药品 |
5.2.2 主要仪器及设备 |
5.3 实验方法 |
5.3.1 脱墨废水混合BKP制备浆片 |
5.3.2 脱墨废水中油墨粒子浓度测定 |
5.3.3 脱墨废水中粒子粒径分布 |
5.3.4 膜处理基本原理与设备 |
5.3.5 基本性能检测 |
5.4 结果与讨论 |
5.4.1 脱墨废水的基本性质 |
5.4.2 脱墨废水中油墨粒子浓度及对白度的影响 |
5.4.3 脱墨废水中粒子粒径分布 |
5.4.4 脱墨废水的超滤膜处理 |
5.5 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1.1 碎浆条件及脱墨效果评价方法初探 |
6.1.2 不同地区ONP的基本特性及常规碱性脱墨 |
6.1.3 不同地区ONP的弱碱性和中性脱墨 |
6.1.4 脱墨废水基本性质分析及超滤膜处理 |
6.2 论文创新点 |
6.3 论文的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4)旧新闻纸脱墨浆调色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原料及方法 |
1.1 原料 |
1.2 调色实验 |
2 结果与讨论 |
2.1 CIE LAB与s RGB色度系统之间的转化 |
2.2 染料对新闻纸颜色的影响 |
3 结论 |
(6)现代高速新闻纸机生产低定量轻型纸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轻型纸简介 |
1.1.1 轻型纸的分类、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
1.1.2 轻型纸的市场优势及应用成本分析 |
1.1.3 优质轻型纸的性能要求及印刷适性 |
1.2 造纸助剂用量对成纸技术指标的影响 |
1.2.1 填料 |
1.2.2 阳离子淀粉 |
1.2.3 助留助滤体系 |
1.2.4 施胶剂的使用情况 |
1.3 废纸制浆技术的发展现状 |
1.3.1 废纸制浆工艺技术的演变 |
1.3.2 废纸脱墨技术 |
1.3.3 脱墨剂的组成和作用 |
1.3.4 中性脱墨 |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1.4.1 课题研究的目的 |
1.4.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4.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纸浆纤维原料选择及配比 |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1 造纸纤维原料 |
2.1.2 实验仪器及方法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不同原料浆种抄造的纸张主要物理性能 |
2.2.2 BCFMP的打浆性能及其对纸张主要物理性能的影响 |
2.2.3 不同漂白针阔混合木浆配比对纸张主要物理性能的影响 |
2.2.4 不同原料配比对纸张主要物理性能的影响 |
2.3 小结 |
第三章 轻型纸工艺技术研究 |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3.1.1 造纸纤维原料 |
3.1.2 造纸化学品 |
3.1.3 助剂加入顺序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提高纸的不透明度 |
3.2.2 提高纸的白度 |
3.2.3 生产工艺技术研究 |
3.2.4 纸页的增强 |
3.2.5 助留体系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生产试验 |
4.1 脱墨浆生产轻型纸的生产工艺 |
4.1.1 制浆工艺 |
4.1.2 抄造工艺 |
4.2 轻型纸的主要工艺优化 |
4.2.1 轻型纸松厚度的提高 |
4.2.2 轻型纸施胶效果的改善 |
4.3 轻型纸的物理指标检测结果 |
4.4 经济效益核算对比 |
4.5 小结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5.1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
5.2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5.3 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成果 |
(7)抽出物对磺化化学机械浆过氧化氢漂白性能及纤维表面性质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高得率浆的发展现状 |
1.2.1 高得率浆的发展 |
1.2.2 高得率浆的分类及特性 |
1.2.3 高得率浆的漂白方法 |
1.2.4 高得率浆的白度及白度稳定性研究 |
1.2.5 我国高得率浆的发展 |
1.3 竹材纤维原料用于制浆造纸的发展 |
1.3.1 竹材资源的分布 |
1.3.2 竹材原料的纤维形态 |
1.3.3 竹材原料的化学成分 |
1.3.4 竹材用于制浆造纸 |
1.3.5 竹材高得率浆的白度及白度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
1.4 植物纤维原料及浆料中抽出物的研究 |
1.4.1 植物纤维原料及其浆料中的抽出物及其分类 |
1.4.2 不同溶剂抽出物 |
1.4.3 抽出物对纸浆性能的影响 |
1.4.4 抽出物的研究方法 |
1.5 气相色谱分析在制浆造纸中的应用 |
1.6 表面分析技术在制浆造纸中应用 |
1.6.1 电子显微镜 |
1.6.2 原子力显微镜 |
1.6.3 X 射线光电子能谱 |
1.7 本论文的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1.7.1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1.7.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不同原料磺化化学机械浆的性能研究 |
2.1 原料及方法 |
2.1.1 原料 |
2.1.2 主要仪器设备 |
2.1.3 磺化化学机械浆的制备 |
2.1.4 磺化化学机械浆的纤维分析 |
2.1.5 纤维形态的光学显微镜观察 |
2.1.6 纤维形态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
2.1.7 螯合处理及过氧化氢漂白 |
2.1.8 纸浆白度与返黄值的测定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磺化化学机械浆的纤维分布 |
2.2.2 磺化化学机械浆纤维形态观察 |
2.2.3 磺化化学机械浆的漂白性能及白度稳定性 |
2.2.4 慈竹磺化化学机械浆强度性能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慈竹SCMP 不同有机溶剂抽出物对过氧化氢漂白的影响 |
3.1 原料与方法 |
3.1.1 原料与试剂 |
3.1.2 主要仪器设备 |
3.1.3 慈竹SCMP 制浆 |
3.1.4 慈竹SCMP 的有机溶剂抽提 |
3.1.5 慈竹SCMP 及有机溶剂抽提后浆料的漂白 |
3.1.6 纸浆白度与返黄值的测定 |
3.1.7 有机溶剂抽出物的MTBE 萃取 |
3.1.8 有机溶剂抽出物的衍生化 |
3.1.9 有机溶剂抽出物GC-MS 分析 |
3.1.10 有机溶剂抽出物的紫外光谱分析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不同有机溶剂抽出物的含量 |
3.2.2 有机溶剂抽出物的紫外光谱分析 |
3.2.3 有机溶剂抽出物的GC-MS 分析 |
3.2.4 有机溶剂抽出物的分类 |
3.2.5 有机溶剂抽出物对纸浆漂白的影响 |
3.2.6 漂白后有机溶剂抽提对白度的影响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不同原料磺化化学机械浆的甲醇抽出物 |
4.1 原料及方法 |
4.1.1 原料与试剂 |
4.1.2 主要仪器设备 |
4.1.3 SCMP 制浆 |
4.1.4 SCMP 过氧化氢漂白 |
4.1.5 SCMP 及漂白浆的甲醇抽提 |
4.1.6 甲醇抽出物的紫外光谱分析 |
4.1.7 甲醇抽出物的衍生化 |
4.1.8 甲醇抽出物GC-MS 分析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三种SCMP 甲醇抽出物含量 |
4.2.2 漂白残液的紫外光谱分析 |
4.2.3 甲醇抽出物的GC-MS 分析 |
4.2.4 甲醇抽出物的分类 |
4.2.5 慈竹中抽出物对漂白影响的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慈竹SCMP 制浆漂白过程中甲醇抽出物的变化 |
5.1 原料与方法 |
5.1.1 原料与试剂 |
5.1.2 主要仪器设备 |
5.1.3 样品制备 |
5.1.4 甲醇抽提 |
5.1.5 甲醇抽出物紫外光谱分析 |
5.1.6 甲醇抽出物衍生化 |
5.1.7 甲醇抽出物GC-MS 分析 |
5.1.8 样品的XPS 分析 |
5.2 结果与讨论 |
5.2.1 制浆漂白过程中甲醇抽出物含量的变化 |
5.2.2 甲醇抽出物的紫外光谱分析 |
5.2.3 甲醇抽出物成分的GC-MS 分析 |
5.2.4 甲醇抽出物主要组分在制浆漂白过程中的变化 |
5.2.5 制浆漂白过程中纤维C、O 元素含量的变化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碱抽提对慈竹SCMP 过氧化氢漂白的影响 |
6.1 原料与方法 |
6.1.1 慈竹原料 |
6.1.2 主要仪器设备 |
6.1.3 慈竹SCMP 制浆 |
6.1.4 慈竹SCMP 碱抽提正交实验 |
6.1.5 碱抽提后浆料过氧化氢漂白 |
6.1.6 碱抽出物的含量 |
6.1.7 碱抽出物的紫外光谱分析 |
6.1.8 碱抽出物的GC-MS 分析 |
6.2 结果与讨论 |
6.2.1 慈竹SCMP 碱抽提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 |
6.2.2 碱抽提对慈竹磺化化学机械浆白度及白度稳定性的影响 |
6.2.3 碱抽提各因素对慈竹磺化化学机械浆白度的影响 |
6.2.4 碱抽出物的紫外光谱及GC-MS 分析 |
6.2.5 漂白浆白度与碱抽出物量的关系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碱抽出物对慈竹SCMP 漂白性能影响机理的模拟实验研究 |
7.1 原料及方法 |
7.1.1 原料与试剂 |
7.1.2 主要仪器设备 |
7.1.3 SCMP 制浆 |
7.1.4 SCMP 碱抽提 |
7.1.5 模拟抽出物吸附试验 |
7.1.6 碱抽出物与过氧化氢反应 |
7.2 结果与讨论 |
7.2.1 抽出物模拟物在纤维表面吸附 |
7.2.2 碱抽出物在纤维表面吸附 |
7.2.3 碱抽出物对过氧化氢的消耗 |
7.2.4 碱抽出物对漂白浆白度与溶液中过氧化氢消耗的影响分析 |
7.3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抽出物对SCMP 纤维表面性质的影响研究 |
8.1 实验原料与方法 |
8.1.1 原料 |
8.1.2 主要仪器设备 |
8.1.3 磺化化学机械浆的制备 |
8.1.4 磺化化学机械浆抽提 |
8.1.5 过氧化氢漂白浆的制备 |
8.1.6 纤维形态的电子显微镜观察和表面元素能谱分析 |
8.1.7 磺化化学机械浆纤维表面XPS 分析 |
8.1.8 磺化化学机械浆纤维表面AFM 分析 |
8.2 结果与讨论 |
8.2.1 纸浆纤维表面形态变化的SEM-EDS 分析 |
8.2.2 纸浆纤维表面化学组分XPS 分析 |
8.2.3 纸浆纤维表面AFM 分析 |
8.3 本章小结 |
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对未来工作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8)废报纸脱墨浆漂白及其施胶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前言 |
1.1.1 立题依据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内容 |
1.1.3.1 废报纸脱墨浆漂白研究 |
1.1.3.2 漂白废纸浆施胶工艺研究 |
1.2 文献综述 |
1.2.1 废纸浆漂白研究 |
1.2.1.1 废纸浆过氧化氢(H_2O_2)漂白研究 |
1.2.1.2 废纸浆甲眯亚磺酸(FAS)漂白研究 |
1.2.2 废纸浆施胶研究 |
1.2.2.1 施胶发展概况 |
1.2.2.2 AKD施胶概述 |
1.2.2.3 施胶过程湿部化学特征 |
2 废报纸脱墨浆漂白工艺研究 |
2.1 废报纸脱墨浆过氧化氢(H_2O_2)漂白工艺 |
2.1.1 实验原料、试剂与方法 |
2.1.1.1 实验原料 |
2.1.1.2 实验试剂 |
2.1.1.3 实验仪器 |
2.1.1.4 实验方法 |
2.1.2 结果与讨论 |
2.1.2.1 废报纸脱墨浆H_2O_2单段漂白 |
2.1.2.2 废报纸脱墨浆H_2O_2-H_2O_2(PP)漂白工艺 |
2.2 废报纸脱墨浆甲脒亚磺酸(FAS)漂白工艺 |
2.2.1 实验原料、设备与方法 |
2.2.1.1 实验原料 |
2.2.1.2 实验试剂 |
2.2.1.3 实验仪器 |
2.2.1.4 实验方法 |
2.2.2 结果与讨论 |
2.2.2.1 废报纸脱墨浆FAS单段漂白 |
2.2.2.2 废报纸脱墨浆H_2O_2-FAS(PF)漂白工艺 |
2.3 本章小结 |
3 漂白废报纸脱墨浆AKD施胶研究 |
3.1 漂白废报纸脱墨浆AKD施胶工艺 |
3.1.1 实验原料、试剂与方法 |
3.1.1.1 实验原料 |
3.1.1.2 实验试剂 |
3.1.1.3 实验仪器 |
3.1.1.4 实验方法 |
3.1.2 结果与讨论 |
3.1.2.1 漂白废报纸脱墨浆配抄文化用纸的工艺技术 |
3.1.2.2 助留体系对施胶效果的影响 |
3.1.2.3 AKD施胶工艺优化 |
3.2 AKD施胶过程中湿部化学环境的检测分析 |
3.2.1 实验原料、试剂与方法 |
3.2.1.1 实验原料 |
3.2.1.2 实验试剂 |
3.2.1.3 实验仪器 |
3.2.1.4 实验方法 |
3.2.2 结果与讨论 |
3.3 本章小结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9)浅述我国制浆科学技术学科现状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制浆科学技术学科发展现状 |
1.1 木材原料化学法制浆科学技术 |
1.2 非木材原料化学制浆科学技术 |
1.3 化学机械法制浆科学技术 |
1.4 废纸制浆科学技术 |
1.5 纸浆漂白科学技术 |
2 制浆科学技术在生产发展中的作用 |
2.1 制浆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制浆工业的技术进步 |
2.2 制浆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制浆工业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的提高 |
2.3 制浆科学技术的发展推进了制浆工业节能降耗与减污增效的实现 |
3 制浆科学技术学科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
四、影响新闻纸白度偏低原因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慈竹化机浆过氧化氢漂白机理及提高漂白白度新型漂白体系[D]. 梁芳敏.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9(03)
- [2]非木纤维超声辅助解离技术机理与应用研究[D]. 徐明. 北京林业大学, 2018(04)
- [3]不同地区ONP脱墨行为的研究[D]. 雷龙. 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 2015(02)
- [4]旧新闻纸脱墨浆调色机理的研究[J]. 张春辉,张凤山,付时雨,李晓亮,李建强. 纸和造纸, 2015(01)
- [5]湿法研磨白云石用作新闻纸填料的研究[A]. 车元勋,景宜,张凤山. 中国造纸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4
- [6]现代高速新闻纸机生产低定量轻型纸的研究[D]. 刘燕韶. 山东轻工业学院, 2011(03)
- [7]抽出物对磺化化学机械浆过氧化氢漂白性能及纤维表面性质影响的研究[D]. 梁辰. 华南理工大学, 2011(06)
- [8]废报纸脱墨浆漂白及其施胶工艺研究[D]. 韦黎. 南京林业大学, 2011(05)
- [9]浅述我国制浆科学技术学科现状与发展[J]. 詹怀宇,付时雨,李海龙. 中国造纸, 2011(02)
- [10]制浆科学技术发展研究[A]. 詹怀宇,付时雨,李海龙. 2010-2011制浆造纸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