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信息管理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邱雨馨[1](2020)在《工资核算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在企业的管理中,工资管理作为一个重要手段来对企业的日常进行管理。企业通过对员工工作以及员工考勤、绩效指标完成情况,从而计算员工的基本工资以及效益奖金。在企业的日常管理当中,工资作为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若能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员工进行考核,高效地计算员工地工资。以此督促员工日常的工作进度,从而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效益。传统的员工工资是通过人工的手段来计算得到的,在工资的计算过程中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效率。同时由于人工计算得到的工资有时还会出现纰漏等情况,使得企业地财务出现差错。针对以上情况,企业急需一个信息化的工资核算管理系统来实现对企业的日常工资管理。本文在对企业的工资核算管理流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国内外的工资核算管理系统。在对该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进行分析研究后,对需要实现的工资核算管理系统进行了设计与实现。首先确定了系统的使用角色以及各个角色所需要通过系统完成的功能,对系统进行了功能需求分析和非功能需求分析。系统需要实现企业的基本工资、奖金、绩效考核、考勤等工资的管理。工资核算管理系统的用户角色主要为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员工以及企业所有员工。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了整体的设计,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框架,为系统的用户提供了可视化的操作界面。根据该企业的工资核算流程,系统可分为7个功能模块,分别是对工资进行操作的工资信息管理模块,查看考勤信息的考勤信息管理模块,对企业员工、部门信息进行管理的企业基础信息管理模块,工资信息、个税信息进行查询的统计查询管理模块,考核企业员工绩效的奖金管理模块,设置员工的社保、公积金比例的五险一金管理模块,以及系统管理模块。企业员工可以登录系统查看自己的工资发放情况,人力资源部门员工也可以登录系统来设置员工需要缴纳的五险一金比例,对员工的绩效奖金、考勤工资进行计算。企业通过工资核算管理系统的实现,对企业的工资核算流程进行了信息化的管理。相比较于传统的工资核算管理方法,通过系统所实现的工资核算更加准确,同时也为企业员工提供了可视化的、便捷的工资查询功能。
牛岩[2](2020)在《企业化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力相关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当前社会信息化技术发展迅速,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效率成为行业竞争中重要的指标。为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市面上出现了各种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当前市面上通用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可以符合满足大部分企业一般的人力资源管理要求。有效地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效率。本文针对市面上已有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了调研,了解到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局限性,结合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希望在解决企业通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基础上,简化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实现系统业务处理的简洁高效化。同时构建合理的人力资源考核算法模型,智能的依照企业员工的业务、发展、目标等指标为企业员工的工作现状与发展提出建议。本文首先从企业的实际业务出发,结合国内外人力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提出人力管理系统的意义。其次,介绍系统开发过程中使用到的关键技术。此外通过业务场景对企业人力管理系统的需求进行了分析,以需求分析为基础进行系统的设计。系统的设计从结构、网络、模块以及数据库四个方面进行,系统主要包括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管理、交流平台管理、考勤管理以及消费补贴管理五大模块。最后根据需求及设计得到的方案进行编码实现,并对各个模块以及子功能进行测试,通过系统的实际使用,认为该系统可以满足企业实际工作中的人力管理需求,基本覆盖了日常业务场景,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在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通用功能之外,本文的主要特色分为两个部分。首先,为保证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运行的高效性,在进行流程管理时加入工作流引擎,将工作流中的通用情况进行归纳提取,实现工作任务节点的复用。使用工作流引擎可以将类似的工作任务归纳为相应的工作节点模板,通过灵活地选择工作节点实现工作流的设置,实现一次配置,多面使用,降低系统维护成本。其次,为满足企业对人力考核的要求,本文中使用平衡计分卡作为员工考核模型标准,使用层次分析法对考核指标权重进行核对,以此为基础构建员工绩效考核模型,使用该模型可以通过员工目标、同事评价、业务等多个方面对员工进行考核评分并提出发展建议,实现定期的对员工进行评价考核,并与数据库中数据进行比对得到员工考核情况曲线,了解员工在企业中发展的情况与不足。以此为基础进行员工培养可以有效地针对每一个员工的特点实现人性化的管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王小健[3](2020)在《石化企业多源知识发现与管理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知识管理,即企业灵活运用先进的现代技术,对企业的显性和隐性知识进行有效地识别、融合和利用的活动。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合理利用知识挖掘方法,能够帮助石化企业更好地做出指标预测、风险分析和企业决策,提高企业客户的忠诚度和服务体验度,进而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石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如果没有有效的多源信息处理手段,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只能处理单一来源的数据,将不可避免地局限了石化企业的发展空间。因此,本文探索建立一套高效的知识管理系统,通过深入研究网络行为建模和多源数据融合的方法,从而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体制机制对企业员工的性格、偏好、行为模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更好地帮助石化企业提升其知识管理水平。本文的主要贡献是:第一,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信息表示和行为建模方法;第二,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指标相关性建模方法;第三,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员工社群分析方法;第四,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石化企业客户指标相关性分析方法和基于层次化聚类的石化企业垂直分类方法。基于上述方法,本文对石化企业知识管理的效果进行了分组实验和对比评估。实验结果表明,在利用了本文所提出的基于多源异构大数据融合分析的知识管理新方法的情况下,企业知识管理水平有了较为显着的提升。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未来的企业知识管理方法研究提供了一条可行之道。
徐静静[4](2020)在《基于ERP系统下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以A公司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ERP系统管理的新型模式已经逐渐受到企业用户在对信息进行管理方面上的青睐。该模式的创新主要包括集成化的信息管理的技术以及相应的新型的符合社会时代潮流的管理思想。同时企业也因为该模式的出现发生了转变,不仅管理模式体系变化企业的内部以及外部的人文环境也出现了改变,内部领导及员工的关注焦点也发生了变化,企业内部控制的关注点从对人的控制转变为人机结合模式的控制。新的问题和新的风险也在内部控制中出现。在ERP环境中,不仅包括过去传统的管理模式能够考虑到的业务和经营上存在的风险,更新增了各层级系统在运行中以及用户及员工信息隐私安全等风险。企业内部对于自身模式的控制应该根据企业现面临的风险进行及时且有效的改善,同时也是为了促进其内部控制的施行更加有效,内部控制评价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善。因此,关于ERP环境中的内部控制的研究,受到了很多企业经营者和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法,选择A公司为研究对象。根据该公司在ERP的管理模式下,面对不同的风险因素,选择不同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实行情况,定制或改善相对应的一些制度体系和考核指标。并通过制作设计并发放公布调查问卷的形式,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A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研究。将观察重心放置在公司运行的ERP环境中,探究该大型现代科技化生产的企业中进行和采取的内部控制的施行度和完成度。将其结果作为评价企业选择运行ERP模式的有效性的研究依据,做出总结。获取ERP的实施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针对发现的利与弊,以改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降低成本,为该系统管理模式能够得到正确的应用和有效的完善提出相应的建议。根据分析得出结论:第一、A公司应当强化公司内部的监督,对内部控制监督机制进行完善;第二、A公司应利用ERP系统的特征来强化公司的信息化构建;第三、A公司在ERP管理系统下,需要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风险防范机制,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
江琳[5](2020)在《Y企业物流信息系统提升策略研究》文中认为目前对物流领域的研究观点普遍认为,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一个重要区分指标就是在物流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主要原因归纳为: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显着提升物流活动的作业效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因此,现代物流企业间的竞争从表面上看是市场份额的竞争,但进一步剖析在影响份额的因素中,企业对信息化应用程度的竞争则是重要表现之一。当今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和物流信息化市场正在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第三方物流管理软件逐步趋于更加专业化,国内企业管理者的信息化意识逐步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着手于积极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提高企业运营水平和综合实力。因此,针对企业现代化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研究,对企业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Y企业是国内某央企下属全资物流型子公司,公司从成立开始一直借着集团内其它子公司的业务对接稳步发展。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由于缺少针对物流信息系统的优化、升级而使Y企业的客户黏度不断下降,利润逐渐下滑。本文以Y企业为研究案例,对企业展开调研。通过问卷调查、管理者访谈、文献分析法将企业目前存在的物流信息系统亟待提高的现状进行说明,并结合企业未来发展定位来设计物流信息系统的优化解决方案。最后,本文在信息系统改进方法提出的同时,强调Y企业要在改进物流信息系统的同时,转变思想、将传统物流追求大而全的作风转变为以客户利益为出发点的周转率快、库存精准度高、劳动效率高、管理成本低的现代管理思想上。同时利用信息平台的建设,结合自身优势开展新业务。从引入信息化理论开始,到未来发展方向的转变,本文的研究旨在对Y企业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同时对像Y企业一样的传统物流企业提供参考价值。
陈思文[6](2020)在《基于信息传递机制下的中小型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研究》文中提出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宏观经济发展、国家经济政策、居民消费水平影响敏感,呈现较为明显的顺周期特征。2010年以来,经济结构调整与抑制“炒房”等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后对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增长热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我国建筑行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呈现出“大市场、小企业”的发展态势,加之国家对房地产行业与建筑行业的措施调整、各地政府及相关行政监管机构对当地企业的地方保护性政策等,受限于资产规模限制的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生存危机。那么,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要在人力资源不充足、资金周转困难、组织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继续生存,则需要在技术、管理等方面寻求创新,而高效的成本管理是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主要途径。本文基于我国中小型建筑施工行业与企业发展现状以及成本管理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在全面性和系统性原则、目标性和动态性原则、效益型与效率行原则下构建了信息传递机制下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实施框架和信息系统,从配合企业成本管理的合同管理模块、进度管理模块、物资管理模块、设备管理模块的作用和功能进行阐述,认为需要科学制定工程项目成本核算方案、梳理全面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意识、建立健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制度、提高成本核算人员专业素质等角度保障企业成本管理实施框架的顺利运行。在信息传递方面,本文提出需加强信息传递组织机构、企业信息网络、企业信息标准化制度和信息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并构建了包括目标成本管理、模型设置与数据采集、成本综合核算与分析、基础信息维护和系统管理等不同模块在内的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信息系统。最后结合公司A的成本管理和信息传递机制运行的案例研究,总结全文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本文结合建筑行业发展历史与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利润率逐渐下降的态势,通过对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现状的研究,分析在施工各个环节存在的成本管理缺陷,尤其阐述了在信息传递方面存在的管理问题及优化途径,旨在促进我国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明确自身面临的问题及其不利后果,对未来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降低成本、增加边际利润、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依据。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7](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研究表明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鹿瑞瑞[8](2020)在《BR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信息管理是制造与销售型企业实现转型的根本保障。信息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公司管理。BR集团公司2007年就已经开始构建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公司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直接影响公司的信息管理水平。一旦公司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与公司的战略管理不匹配,将给公司的管理造成致命性的影响,同时将会增加公司管理成本,降低企业竞争力,也会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因此,BR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问题,受到了BR集团公司管理层的高度重视。本文以BR集团公司近一年半15个月的信息服务台运维数据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结合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满意度调研问卷整理资料,对信息管理现状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归纳、总结出BR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与公司战略匹配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外部社会环境的因素、企业内部自身的因素和员工的因素等方面。据此,结合战略信息管理模型,以信息管理实施应用的视角完善BR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平台管理策略:⑴用户需求引导平台搭建思路;⑵用户参与系统搭建;⑶引进分组集成协作的工作模式;⑷调整BR集团公司信息服务台组织架构。针对BR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对策的提出,使其与公司战略匹配度更高,能够有效控制公司发展转型过程中的管理问题,同时对保障公司稳定快速发展、提高经营效率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为同行业相关公司提供理论、方法参考。
张锦兰[9](2019)在《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对项目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总承包作为国内外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的重要组织形式,是以向业主交付最终产品为目的,对项目实行整体构思、系统安排、协调运行的承包体系。由于总承包项目生命周期较长、业务流程复杂、利益相关者众多,这就需要实现项目目标必须依赖于利益相关者的专业分工与动态协作。而在由诸多利益相关者构成的价值网络中,各利益相关者为获得项目价值进行合作的同时,也难免因价值分配而产生矛盾冲突,价值网络的协同效应就成为确保项目目标实现的关键。因此,总承包项目治理体现为项目利益相关者对价值网络的治理。近年来,尽管我国总承包项目数量持续上涨,但整体上其自身系统优势仍未得到充分发挥,加之各利益相关者衔接不够紧密,难以通过分工与协作实现项目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总承包企业作为价值网络的核心企业,其治理能力决定了能否有效协同合作企业共同实现项目的最优绩效。然而,现有研究对网络治理能力的探讨相对有限,其内涵、维度等仍较为模糊,尤其是在临时性项目网络情境下的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状况,以及对项目绩效的影响研究则更为少见。鉴于此,本研究基于项目治理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和协同理论,梳理了总承包项目管理、网络治理能力、界面协同以及项目绩效等研究成果,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扎根理论、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等方法,从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概念界定与测量入手,探索并检验了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对项目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完成了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概念的界定与测量。本研究在梳理总承包企业能力、网络治理能力等相关概念的文献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方法,深入调研走访总承包企业,收集了相关数据信息,并通过规范的三级编码分析,获取了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的初始测量题项。在此基础上,通过基于大样本数据统计的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了该概念维度的信度与效度,最终形成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的测量量表。结果表明: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是一个包含四个核心维度的一阶多维度构念,四个维度分别是网络交流能力、网络整合能力、网络控制能力和网络学习能力,分别反映了总承包企业在项目网络治理过程中应具备的不同能力水平,这不仅明晰了该构念内涵,也为后续探索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与项目绩效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二,有效识别了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影响项目绩效的作用机理。本研究采用多案例分析方法,选取四个典型案例,通过纵向的案例内分析分别对四个案例企业的网络治理能力、界面协同以及项目绩效状况进行剖析,初步分析了三个概念间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以跨案例横向对比的方法识别出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界面协同与项目绩效的作用关系机理,并分析了其中的内在规律。结果显示: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对项目绩效的影响是通过界面协同效应实现的,总承包企业在网络治理中促进合作企业间协同效应的发挥,进而推动项目绩效的提升。基于此,本研究构建了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界面协同——项目绩效的关系模型,揭示了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影响项目绩效的“黑箱”。第三,实证检验了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与界面协同以及项目绩效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及案例研究所得的概念间关系,提出了相关研究假设和“网络治理能力——界面协同——项目绩效”的理论框架,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大样本数据分析验证了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表明:网络治理能力对界面协同、项目绩效都具有显着正向影响,界面协同对项目绩效也有显着正向影响。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通过促进界面协同进而推动项目绩效的提高。可见,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与界面协同在实现项目绩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结论明确了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界面协同与项目绩效三个概念间的理论逻辑,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为总承包企业提高项目绩效提供了基本路径。上述研究深化了项目治理理论、协同理论、社会网络理论等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相关理论的研究范畴,取得了以下研究进展:(1)突破了传统的静态视角研究项目治理范式,运用社会网络分析,从网络层面研究总承包项目治理,丰富了临时性项目情境下的网络治理研究,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开创性。(2)基于扎根理论,探索并开发了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的概念内涵、结构表征及测量量表,拓展了网络治理情境下总承包企业能力研究。(3)探明并检验了本土情境下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对项目绩效的影响机制,提出了“网络治理能力——界面协同——项目绩效”的理论模型,揭示了界面协同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拓展了临时性项目网络治理视角下的协同理论研究。
刘柠新[10](2019)在《基于JavaWeb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企业运营成本的增加,当前中小型企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只有创造更强的竞争力才能有更好的生存空间。降低企业运营的成本,提高执行的效率是加快企业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在企业的运营成本中,人力资源成为了最活跃、可增值因素,实现对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是企业成败的关键。本文研究的目标是设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着力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为更好地设计高效、实用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文中对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知识和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入分析,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提供更好知识支撑和理论基础。为更好地选择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技术,对当前软件系统从软件建模、数据库设计、软件编程设计、页面设计等技术展开分析,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系统建模、功能设计与实现技术。在中小型企业中不同的行业对人力资源管理有着不同的需求,为找出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共同需求,从不同角度对当前中小型企业的人力资源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其共性的需求,结合本地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建模,设计出符合实情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用例图。根据人力资源系统用例图,确定系统的具体功能,设计出系统的整体功能图。在完成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整体功能设计的基础上,为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需要进一步对整体功能进行详细设计。首先对系统中的各个功能进行分析,使用时序图对功能进行详细设计。再分析系统的数据需求,根据系统的数据需求使用ER模型建立系统的数据模型,通过ER模型图设计出系统的数据表。为高效地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根据选择的JSP开发技术,搭建好Tomcat Web服务器,安装SQL Server数据库,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数据库。根据系统功能分析的结果,使用JSP编写代码实现系统功能,使用CSS与DIV语言设计系统的页面。完成代码编写与页面设计后,部署系统的运行环境,进一步对系统展开测试。在本文的最后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进行回顾与总结,分析系统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展望软件系统发展的方向。
二、谈信息管理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信息管理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工资核算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架构 |
第二章 关键技术研究 |
2.1 B/S体系结构 |
2.1.1 B/S体系结构概述 |
2.1.2 B/S体系结构的优点 |
2.2 UML建模技术 |
2.2.1 UML建模技术简介 |
2.2.2 UML建模机制 |
2.2.3 UML建模步骤 |
2.3 数据库服务器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 系统总体分析 |
3.1.1 系统可行性分析 |
3.1.2 系统总体流程分析 |
3.1.3 系统角色分析 |
3.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2.1 工资信息管理 |
3.2.2 考勤信息管理 |
3.2.3 企业基础信息管理 |
3.2.4 统计查询管理 |
3.2.5 奖金管理 |
3.2.6 五险一金管理 |
3.2.7 系统管理 |
3.3 系统非功能需求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的详细设计 |
4.1 系统设计原则与目标 |
4.1.1 系统设计原则 |
4.1.2 系统设计目标 |
4.2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4.2.1 系统架构设计 |
4.2.2 系统网络架构设计 |
4.2.3 系统整体流程设计 |
4.2.4 系统功能架构设计 |
4.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3.1 工资信息管理 |
4.3.2 考勤信息管理 |
4.3.3 企业基础信息管理 |
4.3.4 统计查询管理 |
4.3.5 奖金管理 |
4.3.6 五险一金管理 |
4.3.7 系统管理 |
4.4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4.1 数据库概念设计 |
4.4.2 数据库表的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
5.1 开发环境的选择 |
5.2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
5.2.1 工资信息管理的实现 |
5.2.2 考勤信息管理的实现 |
5.2.3 企业基础信息管理的实现 |
5.2.4 统计查询管理的实现 |
5.2.5 奖金管理的实现 |
5.2.6 五险一金管理的实现 |
5.2.7 系统管理的实现 |
5.3 系统测试 |
5.3.1 测试概述 |
5.3.2 功能测试 |
5.3.3 性能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企业化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力相关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架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技术描述 |
2.1 Ajax技术 |
2.2 Quartz调度框架 |
2.3 工作流技术 |
2.3.1 工作流基本概念 |
2.3.2 工作流基本特点 |
2.4 绩效管理模型 |
2.4.1 平衡计分卡 |
2.4.2 层次分析法(AHP法)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绩效考核模型 |
3.1.1 绩效考核方法 |
3.1.2 建立考核指标层次结构 |
3.1.3 考核权重设计 |
3.2 系统功能性需求 |
3.2.1 企业信息管理业务分析 |
3.2.2 系统管理 |
3.2.3 企业交流管理 |
3.2.4 考勤管理 |
3.2.5 消费及补贴管理 |
3.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总体设计 |
4.1.1 系统架构设计 |
4.1.2 系统安全设计 |
4.2 网络设计 |
4.3 数据库设计 |
4.3.1 数据库结构设计 |
4.3.2 数据库表设计 |
4.4 工作流引擎 |
4.4.1 工作流引擎设计结构 |
4.4.2 工作流引擎用例 |
4.4.3 工作流引擎类设计 |
4.4.4 工作流引擎类使用流程 |
4.5 绩效管理模型 |
4.5.1 基于企业战略内容设计绩效考核指标 |
4.5.2 绩效考核指标权重设定 |
4.5.3 绩效管理模型流程 |
4.6 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 |
4.6.1 企业信息管理模块设计与实现 |
4.6.2 系统管理 |
4.6.3 企业交流管理设计与实现 |
4.6.4 考勤管理 |
4.6.5 消费及补贴统计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测试环境 |
5.2 系统功能测试 |
5.2.1 系统管理模块功能测试 |
5.2.2 企业交流管理功能测试 |
5.2.3 考勤管理功能测试 |
5.2.4 消费及补贴管理功能测试 |
5.3 非功能性测试 |
5.4 测试结果分析 |
5.4.1 功能测试结果分析 |
5.4.2 性能测试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石化企业多源知识发现与管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
1.1.2 知识管理的经济价值 |
1.1.3 石化企业的知识管理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价值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结构安排 |
1.4 主要贡献和创新点 |
2 理论与方法综述 |
2.1 企业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 |
2.1.1 背景介绍 |
2.1.2 企业知识管理相关概念 |
2.1.3 国外主流知识管理思想 |
2.1.4 利用知识挖掘提高组织资本和企业竞争力 |
2.2 国内石化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现状 |
2.2.1 石化企业知识管理的进展 |
2.2.2 基于多源知识发现实施石化企业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
2.3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知识管理方法 |
2.3.1 多特征融合统计学习方法 |
2.3.2 多源异构数据知识发现方法 |
2.3.3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社会化管理方法 |
2.4 文本语料分析基本方法 |
2.4.1 技术挑战 |
2.4.2 文档处理和分词 |
2.4.3 数据降维及语义分析 |
2.4.4 文本语料分类和聚类 |
2.5 小结 |
3 石化企业知识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
3.1 石化企业知识管理的要求与方法 |
3.1.1 石化企业创新发展要求与创新要素 |
3.1.2 提升石化企业知识管理水平的方法 |
3.2 石化企业知识管理的影响因素 |
3.2.1 企业知识管理的影响因素 |
3.2.2 石化企业知识管理方法的基本要素 |
3.3 基于多源信息的石化企业知识管理实施框架与检验方法 |
3.3.1 知识管理方法实施框架 |
3.3.2 研究维度、效度及其检验方法 |
3.4 小结 |
4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石化企业员工行为建模 |
4.1 网络社会化行为建模面临的挑战 |
4.2 网络社会化行为的特点与数据维度 |
4.3 问题研究的准备工作和总体思路 |
4.3.1 词汇范畴分析 |
4.3.2 数据收集 |
4.3.3 总体框架 |
4.4 员工行为建模方法 |
4.4.1 员工属性信息建模 |
4.4.2 工作行为建模 |
4.4.3 网络行为建模 |
4.5 指标相关性预测模型与知识管理 |
4.5.1 指标相关性预测模型和求解 |
4.5.2 指标分析和知识管理 |
4.5.3 指标相关性预测模型研究小结 |
4.6 企业员工的社群分析 |
4.6.1 企业员工社群分析的研究背景 |
4.6.2 企业员工行为的时间分布建模 |
4.6.3 社群发现 |
4.6.4 相似度学习及特征权重学习 |
4.6.5 企业员工社群分析研究小结 |
5 基于多源大数据分析的企业客户关系管理 |
5.1 客户关系管理(CRM) |
5.2 石化企业客户管理的必要性和基本管理思路 |
5.3 指标相关性建模方法 |
5.4 基于商业行为分析的企业客户分类方法 |
5.5 小结 |
6 实验研究与算例分析 |
6.1 多源信息融合实验 |
6.2 员工社群发现 |
6.3 员工社群类型的知识发现及讨论 |
6.4 企业客户信息搜集和指标相关性建模 |
6.5 企业分类实验评测 |
6.6 知识管理效果评估-以企业员工管理为例 |
6.7 实验讨论和小结 |
7 研究结论与讨论 |
7.1 基本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基于ERP系统下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以A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关于ERP系统的研究 |
1.2.3 国内外关于ERP系统与内部控制的研究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框架体系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与框架体系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ERP系统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
2.1.1 ERP系统的概念及模块组成 |
2.1.2 ERP系统的特征 |
2.1.3 ERP系统的核心目的 |
2.2 内部控制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
2.2.1 内部控制的概念及基本要素 |
2.2.2 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 |
2.2.3 内部控制的演进历程 |
2.3 ERP系统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
2.3.1 控制环境 |
2.3.2 风险评估 |
2.3.3 控制活动 |
2.3.4 信息沟通 |
2.3.5 监督 |
2.4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2.4.1 行为学基础 |
2.4.2 控制方法论基础 |
3 ERP系统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模型的构建原则及方法 |
3.1 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
3.2 内部控制评价方法 |
3.2.1 问卷调查法 |
3.2.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3.3 ERP系统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 |
3.4 ERP系统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
3.4.1 指标设计与权重分配 |
3.4.2 指标评分标准 |
4 基于ERP的 A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优化 |
4.1 A公司简介 |
4.2 基于ERP的 A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优化模型 |
4.2.1 A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指标选择依据 |
4.2.2 A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优化模型 |
5 基于ERP的 A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优化模型应用及对策 |
5.1 基于ERP的 A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优化模型的应用及效果 |
5.1.1 数据整理及运算 |
5.1.2 二级评价指标运算与结论 |
5.1.3 转换成分数形式的模糊评价 |
5.1.4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应用效果 |
5.2 ERP系统下优化A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对策建议 |
5.2.1 对A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完善的建议 |
5.2.2 优化ERP系统下A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防范措施 |
6 研究结论与不足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问卷调查表 |
致谢 |
(5)Y企业物流信息系统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2 文献综述 |
2.1 现代物流管理相关综述 |
2.1.1 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 |
2.1.2 物流信息管理 |
2.2 物流信息系统相关综述 |
2.2.1 物流信息化 |
2.2.2 物流管理信息化 |
2.3 智慧物流相关综述 |
2.3.1 智慧物流概念 |
2.3.2 智慧物流的现实应用 |
2.4 物流信息系统评价原则 |
2.4.1 物流信息的可得性 |
2.4.2 物流信息的准确性 |
2.4.3 物流信息的快速性 |
2.4.4 物流信息的简捷性 |
2.5 文献评述 |
3 Y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3.1 企业简介 |
3.1.1 企业情况介绍 |
3.1.2 企业业绩 |
3.1.3 组织结构 |
3.1.4 信息化建设现状 |
3.2 Y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3.2.1 企业访谈 |
3.2.2 调查问卷 |
3.3 Y企业信息系统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3.3.1 缺少对企业的战略性支持 |
3.3.2 系统信息无法共享 |
3.3.3 缺少成本控制功能 |
3.3.4 缺少支持决策功能 |
3.3.5 缺少实时反馈系统 |
3.4 企业信息系统现状小结 |
4 Y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
4.1 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
4.2 信息系统搭建目标 |
4.3 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
4.4 系统建设实施方案 |
4.4.1 信息系统架构建设 |
4.4.2 信息系统安全建设 |
4.5 系统建设预期效果 |
5 保障性措施 |
5.1 提高信息化管理理念 |
5.2 不断建设物流信息网络 |
5.3 积极培养专业人才 |
5.4 加强信息系统配套设施建设 |
6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访谈提纲 |
附录B Y企业信息系统使用满意度调查问卷 |
致谢 |
(6)基于信息传递机制下的中小型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的界定 |
2.1.2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内容 |
2.1.3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要求 |
2.1.4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过程 |
2.2 理论基础 |
2.2.1 成本管理理论 |
2.2.2 信息传递理论 |
3 我国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
3.1 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特征与发展现状阐述 |
3.2 我国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实践经验与问题分析 |
3.2.1 投标时报价与投标前成本计划脱节 |
3.2.2 成本管理观念不具系统性和全局性 |
3.2.3 信息搜集能力与成本核算技术落后 |
3.2.4 成本管理未能形成完整的系统体系 |
3.3 我国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信息传递现状与缺陷 |
3.3.1 我国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信息传递现状 |
3.3.2 我国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信息传递中存在的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4 信息传递机制下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实施框架 |
4.1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实施框架的构建 |
4.1.1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实施框架的构建原则与思路 |
4.1.2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实施框架的主要模块与功能 |
4.1.3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实施框架的保障机制 |
4.2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信息传递机制构建 |
4.2.1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信息传递机制构建的前提 |
4.2.2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内外部信息来源 |
4.2.3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信息传递机制构建 |
4.3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信息传递有效性评价方法 |
4.3.1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信息传递有效性评价指标 |
4.3.2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信息传递有效性评价方法 |
4.4 本章小结 |
5 信息传递机制下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案例研究 |
5.1 案例公司A基本情况概述 |
5.2 案例公司A成本管理现状 |
5.3 案例公司A成本管理中的信息传递机制运行现状 |
5.4 案例公司A信息传递机制下成本管理的效果 |
5.5 案例公司A成本管理中信息传递有效性评价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8)BR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评述 |
1.4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思路 |
1.5.2 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信息管理 |
2.1.2 战略管理和企业战略 |
2.1.3 战略信息管理 |
2.2 战略信息管理相关理论基础 |
2.2.1 相关理论综述 |
2.2.2 企业战略信息中心模型 |
2.2.3 企业信息组织集成结构模型 |
2.2.4 开放创新型信息化组织结构模型 |
第3章 BR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平台现状及环境分析 |
3.1 BR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平台现状分析 |
3.1.1 BR集团公司现状概况 |
3.1.2 BR集团公司战略 |
3.1.3 BR集团公司组织结构和运营情况 |
3.1.4 BR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平台现状 |
3.2 BR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平台环境分析 |
3.2.1 优势和劣势分析(SW) |
3.2.2 外部机会分析(O) |
3.2.3 外部威胁分析(T) |
3.2.4 战略分析和战略选择 |
3.3 BR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平台存在问题 |
3.3.1 用户满意度评价底 |
3.3.2 系统功能和用户需求不匹配 |
3.3.3 现有工作管理模式单一 |
3.3.4 部门组织层级较多 |
第4章 BR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平台数据分析 |
4.1 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满意度调研分析 |
4.1.1 调研的目的 |
4.1.2 调研的设计 |
4.1.3 调研实施 |
4.1.4 调研结果分析 |
4.2 BR集团公司信息服务台运维数据分析 |
4.2.1 系统服务数据分析 |
4.2.2 人员处理数据分析 |
第5章 BR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对策 |
5.1 用户需求引导平台搭建思路 |
5.2 用户参与系统搭建 |
5.3 引进分组集成协作的工作模式 |
5.4 调整BR集团公司信息服务台组织架构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对项目绩效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相关研究进展 |
1.3.1 总承包项目管理的相关研究 |
1.3.2 网络治理能力的相关研究 |
1.3.3 界面协同的相关研究 |
1.3.4 项目绩效的相关研究 |
1.3.5 相关研究述评 |
1.4 研究思路 |
1.4.1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 理论基础 |
2.1 项目治理理论 |
2.1.1 项目治理的本质和内涵 |
2.1.2 项目治理的特点和功能 |
2.1.3 项目治理与项目成功的关系 |
2.1.4 项目治理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
2.2 社会网络理论 |
2.2.1 社会网络的本质和内涵 |
2.2.2 社会网络理论的基本特征 |
2.2.3 社会网络理论的基本构成 |
2.2.4 社会网络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
2.3 协同理论 |
2.3.1 协同理论的本质和内涵 |
2.3.2 协同理论的基本原理 |
2.3.3 协同理论对企业网络的影响 |
2.3.4 协同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
2.4 本章小结 |
3 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概念开发与测量 |
3.1 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概念开发研究框架 |
3.2 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概念界定 |
3.2.1 研究方法 |
3.2.2 资料收集 |
3.2.3 资料分析 |
3.3 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概念测量 |
3.3.1 研究方法 |
3.3.2 量表开发 |
3.3.3 探索性因子分析 |
3.3.4 验证性因子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对项目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 |
4.1 理论预设 |
4.2 研究设计 |
4.2.1 研究方法 |
4.2.2 案例样本选择 |
4.2.3 案例数据收集 |
4.2.4 案例数据分析 |
4.3 案例内分析 |
4.3.1 A企业焦化项目 |
4.3.2 B企业油田开发项目 |
4.3.3 C企业水泥生产线项目 |
4.3.4 D企业轨道交通项目 |
4.4 跨案例分析 |
4.4.1 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对项目绩效的影响分析 |
4.4.2 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对界面协同的影响分析 |
4.4.3 界面协同对项目绩效的影响分析 |
4.4.4 界面协同在网络治理能力与项目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 |
4.5 本章小结 |
5 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与项目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
5.1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
5.1.1 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与项目绩效的研究假设 |
5.1.2 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与界面协同的研究假设 |
5.1.3 界面协同与项目绩效的研究假设 |
5.1.4 界面协同对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与项目绩效中介作用的研究假设 |
5.2 变量测量与数据收集 |
5.2.1 问卷设计与变量测量 |
5.2.2 数据收集与样本描述 |
5.3 信度与效度检验 |
5.3.1 信度检验 |
5.3.2 效度检验 |
5.4 假设检验 |
5.5 结果分析与讨论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与启示 |
6.1.1 研究结论 |
6.1.2 研究启示 |
6.2 研究主要创新点 |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6.3.1 研究局限 |
6.3.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访谈提纲 |
附录B 调查问卷1 |
附录C 调查问卷2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10)基于JavaWeb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选题依据 |
1.3 课题国内研究情况与相关论文研究 |
1.4 研究内容及意义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意义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人力资源管理及系统技术分析与选择 |
2.1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
2.1.1 人力资源管理概念 |
2.1.2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
2.1.3 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理论 |
2.2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开发流程 |
2.3 软件系统架构模式选择 |
2.4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设计技术选择 |
2.4.1 建模技术UML |
2.4.2 数据库设计技术 |
2.5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编程技术选择 |
2.5.1 服务器端开发技术分析比较与选择 |
2.5.2 JSP编程技术分析 |
2.5.3 客户端网页脚本技术Java Script |
2.5.4 页面设计技术CSS+DIV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可行性研究与需求分析 |
3.1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可行性研究 |
3.1.1 技术可行性研究 |
3.1.2 操作可行性研究 |
3.1.3 经济可行性研究 |
3.2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软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3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3.1 企业管理者对系统功能的需求分析 |
3.3.2 企业员工对系统功能的需求分析 |
3.3.3 系统管理员对系统功能的需求分析 |
3.4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整体功能图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详细设计 |
4.1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架构设计 |
4.2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整体功能模块设计 |
4.3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各模块功能设计 |
4.3.1 招聘管理模块设计 |
4.3.2 员工管理模块设计 |
4.3.3 薪酬管理模块设计 |
4.3.4 培训管理模块设计 |
4.3.5 系统管理模块设计 |
4.4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
4.4.1 系统E-R图设计 |
4.4.2 系统数据表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实现 |
5.1 开发环境的部署 |
5.2 系统物理数据库的建立 |
5.3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
5.3.1 登录模块的实现 |
5.3.2 招聘管理模块的实现 |
5.3.3 员工管理模块的实现 |
5.3.4 培训管理模块的实现 |
5.3.5 系统API管理模块的实现 |
5.3.6 系统短信管理模块的实现 |
5.4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部署运行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测试 |
6.1 软件测试技术分析与选择 |
6.1.1 软件测试的准则 |
6.1.2 软件测试的技术与方法 |
6.2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测试方案制定与实施 |
6.2.1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测试方案制定 |
6.2.2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测试方案实施 |
6.3 测试的结果总结与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谈信息管理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工资核算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邱雨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2]企业化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力相关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牛岩.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8)
- [3]石化企业多源知识发现与管理方法研究[D]. 王小健.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4]基于ERP系统下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以A公司为例[D]. 徐静静. 安徽财经大学, 2020(08)
- [5]Y企业物流信息系统提升策略研究[D]. 江琳.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6)
- [6]基于信息传递机制下的中小型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研究[D]. 陈思文. 西华大学, 2020(01)
- [7]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8]BR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研究[D]. 鹿瑞瑞.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6)
- [9]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对项目绩效的影响研究[D]. 张锦兰.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8)
- [10]基于JavaWeb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刘柠新.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