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县级电网电压质量的技术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梁春方[1](2020)在《我国电力行业配电网线损优化管理研究 ——以荣成供电公司为案例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电网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部分,充分地利用和节约电能不仅可以降低国民经济生产成本,同时对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电网中的各种损耗与供电量之间的比率被称为线损率,这一指标既是决定供电公司盈利水平的经济指标,也反映了供电公司管理情况。与发电侧和输电侧相比,当前我国配电网发展相对滞后,与电力行业整体水平和国民经济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不相匹配。配电网的技术发展水平与管理水平的落后导致我国配电网线损率很高,占到电网总线损的一半,降低配电网的线损率迫在眉睫。通过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降低线损率,对于增大社会电力供应、提高供电企业盈利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我国配电网线损为研究对象,并以荣成供电公司配电网线损为具体的验证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和案例实证的方式进行配电网线损控制的研究,探究降低配电网线损率的有效措施。本文首先回顾了相关理论,包括线损、线损控制、配电网、窃电等与线损相关的概念,简述了项目管理理论和自然垄断行业理论,为后续分析配电网线损控制提供边界条件和理论基础;同时对国内外学者关于线损计算、供电企业线损控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接下来,本文介绍了我国配电网线损的事实特征,在分析当前我国配电网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分析了当前配电网线损率较高的原因。然后介绍了当前配电网线损计算均方根法等的主要计算方法,并结合配电网自身特点给出了合适的线损分析和计算的流程。本文基于配电网线损所面临的技术和管理问题,分别给出了降低线损率的可行的技术降损措施和管理降损措施。最后本文以荣成供电公司为案例,介绍了当前公司线损的整体概况;并结合荣成配电网实际情况,对线损率较高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给出了公司实施的配电网降损的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对荣成供电公司内沿海的线损率很高的五条线路实施综合改造,改造后的五条线路线损率大幅度降低,验证了本文提出了技术和管理降损措施的有效性。针对配电网窃电多发的现状,本文提出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近年来积累的原始数据,原始数据输出后建立数据库,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挖掘出用户潜在的用电特征,对异常用电行为及时报警,配合电力稽查人员的突击检查打击窃电行为。文章最后进行了总结,并针对我国配电网线损控制和线损管理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孟祥瑞[2](2020)在《七台河地区电力负荷预测分析及电网规划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配电网是连接用户与主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发输变电与用户之间的重要环节。随着经济的发展,用户对配电网供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配电网规划作为电力规划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规划是保证配电网安全可靠的重要前提。七台河市随着经济结构转型节奏的加速,用电负荷增长明显加快,现有配电网网架结构较为薄弱,供电能力不足问题日益显现,因此对七台河地区电网进行合理规划,建设高标准配电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七台河地区电网作为规划实例,从七台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城市规划建设角度出发,紧密结合七台河地区电源建设情况、各电压等级电网网架结构,输变电设备规模及运行年限,仔细分析现有电网结构特点及存在问题。通过历史负荷增长趋势及负荷特性分析,利用“常规负荷+点负荷”预测方法进行电量及负荷预测,并通过弹性系数法、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法对预测结果进行校验,得出负荷预测结果。按照供电区域划分原则,确定了七台河地区供电区域分类情况,制定相应配电网发展总体目标及远景年规划目标,以此为基础确定各电压等级电网建设重点,制定电网规划的技术原则,最终确定七台河地区电网规划方案来指导今后一段时期七台河地区配电网建设需求,并对七台河电网做出规划。通过以上研究得出,七台河电网2020年至2025年期间,负荷增长较快,预测到2025年,七台河全社会负荷将达到700MW,社会全口径供电量达到38.7GWh。根据七台河经济社会发展及负荷电量增长,考虑老旧设备无法满足负荷增长等因素,规划新建、改扩建变电站13座,根据负荷预测及规划变电站建设及现有变电站剩余间隔数量,分年度安排10kV电网新增主干线路及分歧线路条数,预测到2025年10kV配网线路将达到189条。
郑小鹏[3](2019)在《区域配电网线损分析及降损策略的研究》文中指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消除浪费,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我国能源资源种类和体量上来说很丰富,但同时我国人口基数大,能源资源与需求的矛盾仍然存。当今社会,国际形势错综复杂,能源的问题更加突出,缓解该局势的其中一个重要手段是节能降耗,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率。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节能降耗的关键领域之一。在电力能源领域,主要的能源浪费就是电能在电网传输过程中的综合电能损耗,叫做线损。其中,配电网线损是指电能在中低压配电网的损耗,是电网企业电能损耗的重要主要组成部分。对于供电网络管理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突破口是千方百计减少中低压电网的电能损失。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产生的电能损耗占整个供电企业线损很大的比重。特别是,在我国偏远山区,配电网结构相对薄弱、线路设备老化严重。再加上县级农电企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理论管理能力相对落后,满足不了变革的要求。因此,对进一步进行配电网降损技术的分析和研究仍然很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线损的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进而阐述了对线损理论计算的几种常见方法:均方根电流法、平均电流法、最大电流法、等值电流法和电压损失法等,并对所列方法的计算原理、适用范围进行了比对。然后,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介绍了一些常见的降损方法。其次,介绍了韶关地区特点,并以乳源瑶族自治县为例,详细介绍了山区特色电网概况,并利用理论线损计算软件,对乳源10k V配网、0.4k V低压网进行典型代表日理论线损计算。通过计算结果的分析,并结合管理实践指出乳源县配电网线损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后,根据计算结果,分析线损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乳源县降损策略,有针对地从技术角度和管理角度两个方面提出了几种解决措施,并对每个技术措施进行了举例计算印证。管理措施是总结了乳源县供电局近几年通过管理实践摸索来的工作经验,对乳源电网降损增效工作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可应用于乳源县线损管理的进一步精益化提升,也可作为配电网后期升级改造的参考依据。
陶茵[4](2019)在《电力体制改革背景下提高供电局客户满意度的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随着电力工程技术的大力发展,供电服务的客户满意度也日益被供电企业们所重视,其中如何提高供电单位的客户满意度是保证电力建设稳步发展的重中之重。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供电服务客户满意度调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客户对供电服务满意度结果及建议,以供电客户为中心,针对性的提高供电服务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对电力系统的优质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明确了电力体制改革的概念和目标,明确了电力体制改革对电网企业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四种常见的客户满意度测评模型,根据供电局的供电服务对象,建立了供电局的客户满意度测评模型。然后以某市供电局客户满意度调查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满意度计算公式得到了各单位各类别客户的供电服务满意度数据,分别从总体满意度、停电处理、电压质量、供电安全、用电办理、抄表收费、服务渠道共六大服务工作内容进行分析,调查客户对于不同供电服务的不满意因素。最后基于供电局客户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提升客户满意度的工作思路,提出提高客户满意度总体营销策略。
陈小宇[5](2019)在《山区县级电网线损问题研究及对策》文中提出经济发展,电力先行。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电能,电能永远是国家的命脉之一。近年来,随着各行各业能源的转型升级、国家对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及放开售电侧竞争的部署,如何更有效的降低电能传输过程中的损耗,以更低的供电生产成本参与市场化竞争,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前景。电能的损耗,一部分是在传输过程中以电能和电晕等形式消耗掉,这类电能损耗是一种自然存在的物理现象,是无法降低和避免的。但是,电网的损耗有另一部分是由电网结构的不合理及企业管理水平低下等因素造成,这些损耗的减少正是此论文的研究重点。本文首先对电网线损、山区电网特性做了基本介绍,分享了近几年来揭西供电局在降损上的具体举措,然后对理论线损具体计算方法以及在揭西供电局的应用情况作了介绍,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最后通过一个供电所的电网数据分析山区电网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提出了一个新的工作模型,即通过理论线损计算软件指导电网改造工作的开展,建立电网改造、降损两方面工作的关联,文章最后用具体的电网参数模拟论证工作模型的可行性。
柯国洲[6](2019)在《县级供电企业配电网线损分析和降损策略优化的研究》文中认为线损率既是供电企业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也是供电企业经营的重要指标,线损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着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供电企业的总体管理水平。电能从生产出来到用户使用的整个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元件在物理上都会存在一定的电阻和电抗等特性,电流通过这些元件时就会产生电能损耗,这是一种自然的物理现象,也使电力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有功、无功电能的损失。这些损失按性质称为技术线损,也叫理论线损,是电能由发电到用电的过程中产生的可计算的损失。然而,在电网的运行中,统计的线损往往不等于技术线损,还存在管理上的原因产成损耗等等。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的推进,供电企业促进节能减排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尤为重要,尤其对于县级供电企业而言。县级供电企业由于供电覆盖面大,基于近年来大环境的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和服务质量,以及投资延伸和优化营商环境,供电成本支出不断增加,供电企业需要不断加强节能降损来减少损耗,以提高经济效益。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部分县级供电企业由于在初期电网投资存在短板,导致部分县级电网存在电网基础差、线径细、节能降损方面的管理松懈,因此,无论在管理上还是技术上都存在较大的降损空间。在此背景下,本文在分析信宜电网线损现状的基础上,就信宜电网线损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重点针对小水电对信宜配电网的影响作分析研究。通过选取信宜电网中受小水电影响明显,且具有代表性的10kV上排线作为算例开展理论线损计算。通过选取实际的运行数据包括代表日的运行电流、变压器铭牌参数、线路参数等,逐一分析了代表日的电能损耗和电压损耗,以及对不同的小水电运行状况如不发电、发电量就地平衡、技术改造调整功率分配、提高功率因数等方面的电能损耗和电压损耗的计算。并根据计算分析的结论,提出有效的降损策略,为信宜电网降损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卞春燕[7](2019)在《售电侧放开后庆云县供电公司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在电力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的背景下,售电侧市场已经引入竞争机制,不到三年时间全国7188家售电公司成立,随着电力零售竞争模式的形成,电力市场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县级供电企业的盈利模式、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供电企业既面临着售电市场、增量配电网市场化竞争,也面临优质客户、优秀人才流失的风险。如何尽快适应市场竞争环境,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增加客户尤其是优质大客户的依存度,保持公司经济效益不下滑,已经成为县级供电企业当前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首先通过分析借鉴国内外优秀售电市场经历的变革及其应对策略,以庆云县供电公司为研究对象,从配网智能化水平、基层供电服务质量、基层人员配置、部门协同、综合能源服务能力、客户获得电力感知六个方面对县级供电企业营销现状、存在问题的历史原因进行分析。其次以山东境内成立的售电公司及交易数据为依据,对庆云县供电公司所处宏观环境、市场环境进行了深入分析与预测。随后,运用波特“五力模型”、SWOT分析工具对庆云供电公司的行业竞争力、优势、劣势、威胁和机遇等做出分析,制定了实施SO、WO、ST、WT战略的营销策略指导思想,并据此从产品质量、渠道建设、优质服务、个性化电价方案、两个替代、参股售电公司六方面入手,制定了符合庆云县供电公司的市场营销策略,运用数据回归分析法分析预测了大客户的用电需求,提出了提高大客户黏性的方法。最后,本文提出了以“一个中心,二条主线,三大协同,四个融合,五大支柱”为体系框架的供电服务体系,又从组建大客户经理团队、成立供电服务指挥中心、运营监测工作团队等方面提出了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电网建设等保障措施,最终目标是实现持续优化供电服务体系,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获得电力水平,为广大电力客户提供优质的电力和满意的服务,实现由单一电力供应服务到提供综合能源的转变。本文对售电侧放开后庆云县供电公司内外部环境和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参与市场竞争的营销策略和保障措施,可为县级供电企业应对市场化竞争提供借鉴参考。
侯佑华,刘侠,汪林科,吴子晨,朱长胜,景志滨,蒿峰,张强,张红光,单广忠,文志刚,郭抒翔,郭勇,海威,王福贺[8](2018)在《基于省地县、调控配一体化运管体系构建与实施》文中研究表明一、基于省地县、调控配一体化运管体系构建与实施背景(一)公司电力体制改革管理创新需要在借鉴先进网省公司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公司按照"重点先行、稳步推进、不断完善"的建设思路,在地区无人值班变电站比例进一步提高前提下,充分利用集控、调度自动化系统和配电自动化系统资源,组织各地区开展"调控配一体化"建设工作。至"十二五"末,已在九个地区电网和500kV超高压电网实现了调度、变电站集中监控一体化运行管理,在包头供电局、鄂尔多斯电业局实现了调度、变电站集中监控、配网调控一体
刘炜[9](2016)在《国网榆林供电公司高压配电网规划研究》文中指出配电网规划是配电网建设的重要指引和依据,它作为电网的末端直接给用户供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旨在给用户提供安全、经济、优质的电能。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配电网建设严重滞后于电源建设、自动化程度低、可靠性差、线损高、调节手段滞后等等一些列因素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增加了很多风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对电能质量以及可靠性的要求日益增长,配电网的规划问题十分严峻。本文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加强配电网规划管理工作安排,结合当前榆林市用电需求快速增长形势,对国网榆林供电公司配电网规划进行研究,更好地引导榆林市配电网建设,保障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进而促进配电网供电能力与供电质量的提升。本文研究以陕西省电力公司总体规划为统领,以《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为依据,考虑了地区电网发展的差异性,对榆林市城区配电网进行客观评估,采用数学模型外推法对市区以及县级的用电量和用电负荷进行了科学预测。对变电站容量需求和变电规模合理性进行分析,并对2015年及2020年的冬大运行方式进行潮流计算、N-1校核以及短路电流计算。介绍了新能源以及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的影响,提出了针对新能源、分布式电源所带来负面影响的应对措施,根据实际的设备价格和工程施工报价情况进行投资预算,科学合理地进行了可靠性、投资敏感性分析。通过本次规划,能够提高配电网运行管理水平、提高供电可靠性与运行效率,适应未来智能配电网的发展。
刘浩[10](2016)在《昆明供电局电压合格率管理决策研究》文中提出电压合格率不仅是衡量电能质量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也是评价供电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科技进步企业自动化、信息化技术水平大幅提升,而管理方面的短板也日趋显露,探索适用于本企业的电压质量管理和提升电压合格率指标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本文以昆明供电局为研究平台,在分析、整理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精细化管理和PDCA循环等管理学理论知识对昆明供电局电压质量管理现状进行剖析,归纳总结出昆明供电局电压质量管理在组织结构、指标体系构建、电压合格率波动分析、管控和管理模式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以构建电压质量精细化管理平台为目标,提出了昆明供电局电压合格率管理水平提升的主要对策,期望通过以健全、细化电压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制定全面电压质量指标管理体系,优化电压合格率的精确统计与分析,完善电压波动因素管控及加强电压质量闭环管控能力五项举措推动昆明供电局管理进步。同时,还介绍了昆明供电局电压精细化管理系统的构成,并做了效益分析。本文探索了适用于昆明供电局强化电压质量管理和提升指标水平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制定了相应的管理策略,寻求指标提升措施,促进昆明供电局电压合格率水平持续稳步提高。
二、提高县级电网电压质量的技术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县级电网电压质量的技术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电力行业配电网线损优化管理研究 ——以荣成供电公司为案例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1.4.1 本文创新之处 |
1.4.2 本文不足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相关理论回顾 |
2.1.1 线损相关介绍 |
2.1.2 项目管理理论 |
2.1.3 自然垄断行业理论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我国配电网线损的事实特征 |
3.1 我国配电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2 线损率较高的技术原因 |
3.2.1 配电网布局不够科学 |
3.2.2 三相不平衡问题显着 |
3.2.3 缺乏有效的就地补偿 |
3.2.4 计量装置老化、接线错误 |
3.3 我国线损率较高的管理因素 |
3.3.1 线损管理组织结构问题 |
3.3.2 营销管理环节 |
3.3.3 供电企业员工素质有待提升 |
3.3.4 受供电公司外部影响 |
3.3.5 不少地区窃电现象严重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我国电力行业配电网线损的测算方法及优化管理分析 |
4.1 配电网线损的主要测算方法 |
4.1.1 均方根电流法 |
4.1.2 均方根电流法衍生算法分析 |
4.1.3 潮流法 |
4.1.4 智能算法 |
4.2 线损计算流程 |
4.3 配电网线损控制有效措施 |
4.3.1 技术降损措施 |
4.3.2 管理降损措施 |
4.3.3 强化供电公司效率效益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以山东荣成供电公司线损问题为案例的分析 |
5.1 山东荣成供电公司线损现状 |
5.1.1 荣成供电公司整体概况 |
5.1.2 荣成供电公司线损现状 |
5.1.3 荣成供电公司线损计算方法 |
5.2 荣成供电公司线损率高的原因剖析 |
5.2.1 技术因素 |
5.2.2 管理因素 |
5.3 山东荣成供电公司对线损实施优化管理的操作 |
5.3.1 提高电压等级 |
5.3.2 降低负荷峰谷差 |
5.3.3 对旧线路进行升级 |
5.3.4 加强无功就地补偿 |
5.3.5 加强电网建设,优化网架结构 |
5.3.6 升级节能型变压器 |
5.3.7 提高线损管理小组运行效率 |
5.3.8 推进同期线损统计 |
5.3.9 加强窃电违法宣传力度 |
5.4 采取综合措施改造五条线路进行降损验证 |
5.4.1 改造措施 |
5.4.2 改造效果 |
5.5 荣成供电公司反窃电方法 |
5.5.1 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 |
5.5.2 荣成公司反窃电方法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6.1 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七台河地区电力负荷预测分析及电网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负荷预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电网规划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章 七台河地区电网现状分析 |
2.1 七台河市域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
2.1.1 七台河市域总体情况介绍 |
2.1.2 经济社会情况 |
2.2 七台河供电区概况 |
2.3 七台河地区电源建设情况 |
2.4 110kV电网情况 |
2.4.1 110kV变电和线路情况 |
2.4.2 110kV电网结构 |
2.4.3 110kV设备运行年限 |
2.5 35kV电网现状 |
2.5.1 35kV变电和线路情况 |
2.5.2 35kV电网结构 |
2.5.3 35kV设备运行年限 |
2.6 10kV电网现状 |
2.6.1 10kV电网结构 |
2.6.2 10kV电网设备 |
2.6.3 10kV设备运行年限情况 |
2.7 配电网现存的主要问题 |
2.7.1 城市配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
2.7.2 农村配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
2.8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七台河地区电网负荷预测 |
3.1 历史负荷增长及负荷特性分析 |
3.1.1 历史负荷增长分析 |
3.1.2 负荷特性分析 |
3.2 用电量和用电负荷预测 |
3.2.1 预测方案选取 |
3.2.2 七台河地区用电量预测 |
3.2.3 七台河地区用电负荷预测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配电网规划目标和技术原则 |
4.1 供电区域划分 |
4.2 配电网目标 |
4.2.1 配电网发展总体目标 |
4.2.2 2025年发展目标 |
4.3 配电网规划重点 |
4.3.1 110-35kV建设重点 |
4.3.2 10kV建设重点 |
4.4 110kV-35kV电网规划技术原则 |
4.4.1 容载比 |
4.4.2 电网结构 |
4.4.3 变电站 |
4.4.4 线路 |
4.5 10kV电网规划技术原则 |
4.5.1 电网结构 |
4.5.2 线路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七台河地区电网规划方案 |
5.1 七台河地区10kV电网规划 |
5.1.1 变电站规划 |
5.1.2 变电建设规模 |
5.1.3 线路建设规模 |
5.1.4 供电区工程统计 |
5.2 七台河地区35kV电网规划 |
5.2.1 变电站规划 |
5.2.2 变电建设规模 |
5.2.3 线路建设规模 |
5.2.4 供电区工程统计 |
5.3 七台河地区10kV及以下电网规划 |
5.3.1 10kV配变规划 |
5.3.2 10kV网架规划 |
5.3.3 10kV规划规模 |
5.3.4 供电区工程统计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区域配电网线损分析及降损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线损研究状况 |
1.2.1 国外线损研究状况 |
1.2.2 国内线损管理研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线损的概念及降损方法 |
2.1 线损的定义及分类 |
2.1.1 线损的定义 |
2.1.2 配电网线损的分类 |
2.2 理论线损的计算方法 |
2.2.1 均方根电流法 |
2.2.2 平均电流法 |
2.2.3 最大电流法 |
2.2.4 等值电阻法 |
2.2.5 电压损失法 |
2.2.6 理论计算方法比较 |
2.3 常用的降损方法 |
2.3.1 技术降损方法 |
2.3.2 管理降损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韶关市乳源县配电网特性及线损情况 |
3.1 韶关地区概况 |
3.1.1 韶关市基本概貌 |
3.1.2 韶关乳源电网现状 |
3.1.3 乳源县电力需求预测 |
3.2 乳源瑶族自治县线损情况 |
3.2.1 线损理论计算 |
3.2.2 影响乳源地区线损主要因素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乳源电网降损方法及成效 |
4.1 乳源电网降损总体策略 |
4.2 乳源县配网降损实施措施 |
4.2.1 改造升级高能耗配变 |
4.2.2 农村地区合理选择导线截面 |
4.2.3 分层补偿配电网无功功率 |
4.2.4 新建线路改善线损 |
4.2.5 增加35kV简易变电站布点 |
4.2.6 智能电表和低压集抄全覆盖 |
4.2.7 乳源县桂头镇杨溪村台区降损增益 |
4.2.8 降低配电网线损的管理措施 |
4.3 降损效果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电力体制改革背景下提高供电局客户满意度的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 |
1.2 本文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客户满意度测评模型 |
2.1 电力体制改革的概念和目标 |
2.2 电力体制改革对电网企业的影响 |
2.3 客户满意度概念 |
2.4 客户满意度测评模型 |
2.4.1 层次分析法模型 |
2.4.2 四分图模型 |
2.4.3 客户满意度指标模型 |
2.4.4 Kano模型 |
2.5 某市供电局的客户满意度测评模型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某市供电局客户满意度测评结果及分析 |
3.1 某市供电局客户满意度调查 |
3.2 某市供电局的客户满意度结果 |
3.2.1 总体满意度 |
3.2.2 客户抱怨度 |
3.2.3 停电处理 |
3.2.4 电压质量 |
3.2.5 供电安全 |
3.2.6 用电办理 |
3.2.7 抄表收费 |
3.2.8 服务渠道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某市供电局提升客户满意度的营销策略 |
4.1 客户服务工作面临的形势 |
4.2 重点改进措施 |
4.2.1 停电处理 |
4.2.2 电压质量 |
4.2.3 供电安全 |
4.2.4 用电办理 |
4.2.5 抄表收费 |
4.2.6 服务渠道 |
4.3 提高客户满意度总体营销策略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山区县级电网线损问题研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线损基础理论的研究 |
1.2.2 国内外线损管理技术研究现状 |
1.3 线损管理对于供电企业的意义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线损理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2.1 线损及其分类 |
2.1.1 线损基本含义 |
2.1.2 线损分类 |
2.1.3 线损影响因素 |
2.2 线损理论计算方法 |
2.2.1 线损理论计算作用 |
2.2.2 线损理论计算的具体方法 |
第三章 山区电网线损影响因素和理论分析 |
3.1 广东省辖区供电山区概况 |
3.1.1 广东山区概况 |
3.1.2 广东电网公司概况 |
3.1.3 揭西供电局概况 |
3.2 山区供电局线损管理现状 |
3.2.1 营销管理现状 |
3.2.2 生产管理现状 |
3.2.3 线损理论计算 |
3.2.4 技术保障现状 |
3.2.5 线损、线损率现状 |
第四章 山区电网降损方法的研究 |
4.1 降损技术方法 |
4.1.1 优化运行电压 |
4.1.2 更换导线截面 |
4.1.3 线路的经济运行 |
4.1.4 并网开环 |
4.1.5 变压器的经济运行 |
4.1.6 降低配电变压器的损耗 |
4.1.7 推广电网无功补偿技术 |
4.1.8 其它降损技术措施 |
4.2 揭西电网线损降损方法效果分析 |
4.2.1 技术降损前后数据分析 |
4.2.2 管理降损分析 |
第五章 理论线损对山区电网改造的指导意义 |
5.1 揭西供电局理论线损计算软件介绍 |
5.1.1 整体功能介绍 |
5.1.2 系统界面 |
5.1.3 系统源数据导入 |
5.2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县级供电企业配电网线损分析和降损策略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配电网相关线损理论和计算综述 |
2.1 线损的相关理念 |
2.2 理论线损计算的目的 |
2.3 理论线损的计算方法 |
2.3.1 均方根电流法 |
2.3.2 平均电流法 |
2.3.3 最大电流法 |
2.3.4 等值电阻 |
2.4 常用线损理论计算方法优缺点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信宜电网现状和小水电存在的问题 |
3.1 信宜电网现状 |
3.2 信宜小水电的情况 |
3.3 小水电对信宜配电网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小水电对信宜电网影响算例分析 |
4.1 算例的基本参数 |
4.2 计算阻抗数据 |
4.3 线损计算 |
4.4 假定小水电不同情况的分析 |
4.4.1 小水电不发电 |
4.4.2 提高小水电上网就地平衡率 |
4.4.3 提高小水电上网功率因素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降损措施研究 |
5.1 改善线路功率分布 |
5.2 提高小水电上网的就地平衡率 |
5.3 提高小水电上网的功率因数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售电侧放开后庆云县供电公司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目标 |
1.4.3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2章 庆云县供电公司的内部营销现状分析 |
2.1 庆云县供电公司的营销现状 |
2.2 存在问题 |
2.3 产生问题的根源 |
2.3.1 理念方面 |
2.3.2 管理方面 |
2.3.3 服务方面 |
2.3.4 人力资源方面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庆云县供电公司的外部营销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地缘环境 |
3.1.2 政治环境 |
3.1.3 经济环境 |
3.1.4 技术环境 |
3.1.5 电力改革 |
3.2 市场环境分析 |
3.2.1 售电公司市场 |
3.2.2 月度竞价市场 |
3.2.3 长协市场 |
3.3 波特“五力模型”作为行业竞争力分析的可行性 |
3.3.1 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
3.3.2 潜在进入者的实力 |
3.3.3 替代品的威胁力 |
3.3.4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3.3.5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3.4 大客户的定义及用电需求分析预测 |
3.4.1 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
3.4.2 对分类用电量的定性分析 |
3.4.3 建立分类用电量相关性矩阵 |
3.4.4 数据回归模型分析与预测 |
3.4.5 大客户对公司的影响 |
3.5 庆云县供电公司SWOT矩阵分析 |
3.5.1 优势 |
3.5.2 劣势 |
3.5.3 机会 |
3.5.4 威胁 |
3.6 SWOT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庆云县供电公司市场营销策略 |
4.1 产品策略 |
4.2 渠道建设策略 |
4.2.1 建设“三型一化”供电营业厅 |
4.2.2 推广智能网上营业厅 |
4.3 供电服务策略 |
4.3.1 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获得电力水平 |
4.3.2 建设客户经理队伍 |
4.3.3 利用大数据助力精准服务 |
4.4 价格策略 |
4.4.1 规范电价执行 |
4.4.2 制定个性化电价方案 |
4.5 “两个替代”策略 |
4.6 探索尝试以战略合作的方式参股社会售电公司模式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庆云县供电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的保障措施 |
5.1 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供电服务体系 |
5.2 组织体系建设 |
5.2.1 成立大客户经理班 |
5.2.2 探索供电服务指挥中心模式 |
5.2.3 组建运营监测工作团队 |
5.3 人力资源保障 |
5.4 管理制度保障 |
5.5 电网建设保障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及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国网榆林供电公司高压配电网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配电网规划的研究现状 |
1.2.2 负荷预测的研究现状 |
1.2.3 配电网网架优化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2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
2.1 概述 |
2.1.1 资源优势 |
2.1.2 行政区划 |
2.1.3 交通条件 |
2.2 本章小结 |
3 电网现状 |
3.1 供电区概况 |
3.1.1 供电区整体概况 |
3.1.2 各类供电区概况 |
3.2 电源建设情况 |
3.3 “十二五”配电网规划执行情况 |
3.4 110kV电网情况 |
3.4.1 变电和线路情况 |
3.4.2 电网结构 |
3.4.3 主要设备运行年限 |
3.5 35kV电网现状 |
3.5.1 35kV变电和线路情况 |
3.5.2 电网结构 |
3.5.3 主要设备运行年限 |
3.6 配电网现状评估 |
3.6.1 供电可靠率 |
3.6.2 110kV及以下综合线损率 |
3.6.3 综合电压合格率 |
3.6.4 电网智能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3.6.5 配电通信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
3.7 本章小结 |
4 电力需求预测 |
4.1 历史负荷增长趋势及负荷特性分析 |
4.1.1 负荷增长趋势分析 |
4.1.2 负荷特性分析 |
4.2 用电量和用电负荷预测 |
4.2.1 电量预测(市辖) |
4.2.2 电量预测(县级) |
4.2.3 负荷预测(市辖) |
4.2.4 负荷预测(县级) |
4.3 分电压等级网供负荷预测 |
4.3.1 110kV网供负荷预测 |
4.3.2 35kV网供负荷预测 |
4.4 本章小结 |
5 电网规划 |
5.1 边界条件 |
5.2 变电站规划 |
5.2.1 110kV变电站规划 |
5.2.2 35kV变电站规划 |
5.3 网架规划方案 |
5.3.1 110kV网架规划方案 |
5.3.2 35kV网架规划方案 |
5.4 电气计算 |
5.4.1 潮流计算 |
5.4.2 N-1校核 |
5.4.3 短路电流计算 |
5.5 规划建设规模 |
5.5.1 110kV变电站建设规模 |
5.5.2 35k V 变电站建设规模 |
5.5.3 110kV线路建设规模 |
5.5.4 35k V 线路建设规模 |
5.6 本章小结 |
6 新能源、分布式电源的规划 |
6.1 新能源、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 |
6.2 新能源、分布式电源发展规模规测 |
6.3 新能源、分布式电源接入的应对措施 |
6.3.1 分布式电源接入原则 |
6.3.2 分布式电源布点及定容原则 |
6.3.3 与监控系统配置原则 |
6.4 本章小结 |
7 投资估算与收益分析 |
7.1 投资估算依据 |
7.2 投资估算 |
7.3 可靠性-投资敏感性分析 |
7.4 经济效益分析 |
7.5 社会效益分析 |
7.6 本章小结 |
8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昆明供电局电压合格率管理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提高电压合格率管理水平的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电压合格率研究现状简介 |
1.4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2章 电压合格率管理基本理论 |
2.1 电压合格率基本理论 |
2.1.1 电压合格率定义 |
2.1.2 综合电压合格率介绍 |
2.1.3 各类电压监测点介绍 |
2.2 管理理论分析 |
2.2.1 精细化管理理论的理解 |
2.2.2 激励理论的理解 |
2.2.3 PDCA循环理论的理解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昆明供电局电压合格率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 昆明供电局概况 |
3.1.1 自然情况简介 |
3.1.2 电网情况简介 |
3.1.3 组织结构简介 |
3.2 昆明供电局电压合格率管理现状简介 |
3.2.1 生产管理现状简介 |
3.2.1.1 加强各类电压监测点设置管理 |
3.2.1.2 不断提升电网及供电电压合格率 |
3.2.1.3 推进电压精细化管理建设工作 |
3.2.2 营销管理现状简介 |
3.2.2.1 加强客户侧电压质量管理工作 |
3.2.2.2 开展重要用户电能质量分析 |
3.2.3 技术保障体系简介 |
3.2.3.1 开展动态无功补偿技术运用 |
3.2.3.2 低电压台区摸底、改造 |
3.2.3.3 安装线路调压器 |
3.2.3.4 优化无功管理 |
3.2.4 电压合格率现状简介 |
3.2.4.1 组成结构 |
3.2.4.2 城市综合电压合格率情况分析 |
3.2.4.3 农村综合电压合格率情况分析 |
3.3 昆明供电局电压合格率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1 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 |
3.3.1.1 电压质量管理工作不能全面开展 |
3.3.1.2 沟通协调不畅 |
3.3.2 指标定位不具体 |
3.3.3 电压合格率波动因素控制不到位 |
3.3.3.1 缺乏对电压监测点电压波动有效管控 |
3.3.3.2 无功管理考核不到位 |
3.3.3.3 无功调控设备管控不到位 |
3.3.4 缺乏科学的管理模式 |
3.3.4.1 缺少科学的管理系统 |
3.3.4.2 电压检测数据的校核问题 |
3.3.4.3 监测装置故障发现不及时 |
3.3.4.4 电压质量分析能力不足 |
3.3.4.5 数据同源和共享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昆明供电局电压合格率管理模式探索 |
4.1 健全、细化电压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 |
4.1.1 管理组织架构设置 |
4.1.1.1 组织架构基本原则 |
4.1.1.2 组织人员设置 |
4.1.2 电压质量管理工作流程探索 |
4.1.2.1 电压质量管理工作总流程 |
4.1.2.2 指标及措施管控子流程 |
4.1.2.3 变电站电压管控子流程 |
4.1.2.4 客户电压质量管控子流程 |
4.1.2.5 低压配电网电压质量管控子流程 |
4.2 构建全面电压质量指标管理体系 |
4.2.1 指标体系的构成 |
4.2.2 电压质量指标的制定 |
4.2.2.1 电压质量指标制定的4原则 |
4.2.2.2 电压质量指标核定与激励模式 |
4.2.3 电压质量指标的分类、分级管控 |
4.2.3.1 分级管控原则 |
4.2.3.2 分级管控依据 |
4.2.3.3 管控信息流 |
4.2.3.4 管控模式 |
4.3 建立电压合格率的精确统计与分析模式 |
4.3.1 保证合格率统计数据真实 |
4.3.2 电压质量分析需注意的问题 |
4.3.2.1 关注横向比对 |
4.3.2.2 加强纵向关联分析 |
4.3.3 电压质量分析的模式 |
4.4 规范电压波动因素分析与控制 |
4.4.1 导致电压合格率波动的主要因素分析 |
4.4.2 导致电压合格率波动的因素分析与控制 |
4.4.2.1 电压监测失真 |
4.4.2.2 电网结构及运行方式影响 |
4.4.2.3 调压及无功补偿能力不足及用电负荷因素影响 |
4.4.2.4 内部运行管理因素影响管控 |
4.4.2.5 客户运行管理因素影响管控 |
4.5 加强电压质量闭环管控 |
4.5.1 创建监督平台 |
4.5.2 利于加强各部门、单位的管理的责任性和协同性 |
4.5.3 有利于优化电网建设与设备改造 |
4.5.4 有利于推动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保障 |
5.1 系统的物理架构 |
5.1.1 前端数据采集物理架构 |
5.1.2 后台数据分析管理物理架构 |
5.2 系统的数据关系 |
5.3 主要开发工具及实现语言 |
5.4 电压合格率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及主要功能 |
5.4.1 系统建设目标 |
5.4.2 系统主要功能 |
5.5 电压合格率管理系统的管理层级设置 |
5.6 电压合格率管理系统效益分析 |
5.6.1 提升管理效益 |
5.6.1.1 实现电压合格率的实时监控 |
5.6.1.2 便于电压异常传递 |
5.6.1.3 完善用户无功管理 |
5.6.2 提升经济效益 |
5.6.2.1 提升直接经济效益 |
5.6.2.2 提升间接经济效益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提高县级电网电压质量的技术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电力行业配电网线损优化管理研究 ——以荣成供电公司为案例的分析[D]. 梁春方. 山东大学, 2020(04)
- [2]七台河地区电力负荷预测分析及电网规划研究[D]. 孟祥瑞.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0(04)
- [3]区域配电网线损分析及降损策略的研究[D]. 郑小鹏.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 [4]电力体制改革背景下提高供电局客户满意度的营销策略研究[D]. 陶茵.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6)
- [5]山区县级电网线损问题研究及对策[D]. 陈小宇.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 [6]县级供电企业配电网线损分析和降损策略优化的研究[D]. 柯国洲.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 [7]售电侧放开后庆云县供电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 卞春燕.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8]基于省地县、调控配一体化运管体系构建与实施[A]. 侯佑华,刘侠,汪林科,吴子晨,朱长胜,景志滨,蒿峰,张强,张红光,单广忠,文志刚,郭抒翔,郭勇,海威,王福贺. 2017年中国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实践——2017年度中国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实践优秀论文大赛论文集(下册), 2018
- [9]国网榆林供电公司高压配电网规划研究[D]. 刘炜. 西安理工大学, 2016(01)
- [10]昆明供电局电压合格率管理决策研究[D]. 刘浩.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6(02)
标签: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论文; 用电负荷论文; 客户满意度论文; 计算负荷论文; 负荷预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