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纯铜薄板矩形盒拉深中法兰曲边的变形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付泽,鄂大辛[1](2015)在《分块压料与板坯形状对St16钢板矩形盒拉深成形性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研究St16钢板矩形盒拉深的成形性能。方法在St16冷轧薄板进行单轴拉伸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软件eta/DYNAFORM,分析了分块变压料力控制技术与优化板坯形状两种工艺方案对矩形盒拉深成形性的影响。结果分块变压料力与优化板坯形状均可以提高矩形盒的极限拉深深度,且优化板坯形状的效果更好。两种方案的综合应用能大幅度地提高矩形盒件的拉深性能。结论通过改善法兰变形流动情况,可以大幅度提高矩形盒拉深成形性,为确定成形工艺和模具设计制造提供参考。
孙雪娇[2](2013)在《三棱盒拉深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三棱盒拉深件在工业及日常生活用品中不乏其应用,但三棱盒为非轴对称类零件,其变形难度较筒形件和四棱盒件更大,且工艺设计暂无现行的资料可供参考。为寻求有益于三棱盒拉深实际生产的方法,本文参照四棱盒拉深成形有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对三棱盒拉深进行了初步探索。(1)引入一变量η,η为三棱盒和四棱盒侧壁转角半径R由零增大至Rmax(内切圆半径)的程度(η=R/Rmax),即三棱盒和四棱盒逐渐变化为筒形件的程度;取η为0.1~0.7时,进行参数化建模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表明,η接近0.4时,两种多棱盒的成形极限深度均达到最大值,最有利于成形优良拉深件。(2)改变影响三棱盒拉深成形的三个主要参数(坯料外形、坯料厚度以及模具各圆角半径),对拉深成形过程中材料流动规律和成形性能进行了系统分析、归纳和总结;之后又通过在试件上画网格的方法进行直接试验,求证数值模拟正确性,三个参数对拉深成形极限深度影响程度由小到大排序为,坯料厚度<坯料外形<模具各圆角半径。(3)利用DYNAFORM数值模拟软件,对三棱盒二次拉深成形进行了初探。与首次拉深结果进行对比,二次拉深使材料流动方向和特点发生了改变。具体表现为,首次拉深成形,三棱盒的材料聚集区为凸缘转角与直边结合的六个区域;经过二次拉深的三棱盒,其材料聚集区在凸缘直边中间和转角部分;而且,二次拉深后,三棱盒的厚度分布明显比首次拉深更加均匀。本研究丰富了非轴对称类异形件拉深的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部分明朗了三棱盒拉深成形的实际生产问题,可为现实生产中三棱盒拉深件模具的快速设计和减少试模周期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袁玉红[3](2009)在《盒形零件拉深成形缺陷的模拟研究与分析》文中认为金属板料成形具有材料利用率高、生产效率高,尺寸精度高等的优点。板料成形后,材料的组织性能得到改善和提高。金属板料成形适用于大批量生产,近年来在生产生活、国防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板料拉深成形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力学过程,金属流动的不一致导致拉深制件起皱、破裂等缺陷的产生,导致生产效率降低和产品报废。由于矩形盒件最具有非回转体对称成形的典型特征,在变形中各点处的应力应变主轴瞬间变化,矩形盒件拉深过程较圆筒形零件具有更复杂的应力、应变和摩擦状况。其拉深成形特点更接近汽车覆盖件等复杂的拉深覆盖件。本文针对矩形盒件拉深过程成形机理、成形特点、拉深缺陷进行深入较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探讨复杂的拉深覆盖件。影响矩形盒件拉深成形的工艺因素较多,如:板坯因素、模具因素等等,它们直接影响矩形盒件拉深质量。合理的工艺参数能够提高矩形盒件一次拉深成形极限,拉深中不易产生破裂、皱褶等缺陷从而提高生产率。本文采用用模拟分析的方法,运用Qform模拟分析软件对冲压过程进行仿真,定量地分析了工艺参数:矩形盒几何形状参数rc/B、矩形盒板坯形状、凹模圆角半径rd对板料成形性能的影响。并总结出较合理的工艺设计参数,防止矩形盒件产生拉深缺陷。
鄂大辛,水野髙尔[4](2009)在《非回转对称拉深法兰曲边变形特性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进一步认识和掌握薄板非回转对称成形性,向大型复杂覆盖件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提供参考,采用试验和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深入分析了矩形盒拉深中法兰曲边的变形特性.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法兰曲边对角线上的等效应变随矩形盒转角半径减小而减小,但变形向凹模口附近集中,不利于提高矩形盒成形性.另外,由试验、数值模拟及公式计算共同证实的法兰各特征区域的板厚变形分布状态,对于法兰应力应变分析以及分块变压料力控制拉深试验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曾亮华,鄂大辛,李悦,王立石,张云山[5](2009)在《DP600高强板矩形盒拉深断裂与形状特征相关性的有限元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在大量纯铜薄板矩形盒拉深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DP600高强度钢板对矩形盒拉深的适应性及其断裂点的应变历史,并与纯铜薄板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由于DP600板塑性流动性较差,即使在较小的应变组合情况下也容易产生早期断裂。因此,在形状复杂类大型覆盖件成形时,与常规深冲板料成形相比,应考虑适当降低压料面上板坯的流动阻力,以提高成形性和成形极限。
李宝宝[6](2009)在《工艺参数对盒形件转角处成形性能及质量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盒形件为代表的非轴对称类零件在实际工程生产中非常普遍,而且大多数异形件是靠冲压的方式获得的,因为冲压工艺具有生产效率高、操作简单、节约材料、能实现批量生产等特点。但在实际的冲压生产中,类似异形盒件在转角处易破裂或起皱,导致产品质量差或报废。因边界成形条件复杂,成形极限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影响因素的规律不清楚,必然导致生产试模周期长,而转角处易破裂或起皱问题就成为技术瓶颈问题。现实工程生产中的异形盒类零件种类繁多,为了研究的可行性和结论的有效性,这里采用盒形件进行研究,因为盒形件具备异形件转角处的许多几何特征和成形特征。影响盒形件成形的主要技术瓶颈就是转角处的破裂,要解决转角处破裂问题,就必须对盒形件成形的工艺参数进行研究,以待找出其中的影响规律,这些工艺参数主要包括:毛坯形状、摩擦系数、变形速度、压边力、材料厚度和模具圆角半径等。本文通过理论分析、计算机数值模拟和物理实验,系统、全面地对影响以盒形件为代表的异形件类零件转角处破裂的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并对研究结果开发了数据库,进行了生产验证。首先,在参考大量国内外技术的基础上,探讨了盒形件成形的基本理论,并分析了盒形件在拉深时各部位的受力情况。其次,采用DYNAFORM软件,对盒形件拉深成形进行了模拟,考察了毛坯形状、摩擦系数、变形速度、压边力、材料厚度和模具圆角半径等几个主要工艺参数对其的影响,得出了各种工艺参数对盒形件拉深成形的影响规律,通过软件的拟合得到了各个工艺参数与盒形件一次拉深成形极限的函数关系。最后,通过物理试验,确认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正确性,并以此对实际生产中的类似复杂零件进行了生产指导,开发了可用于实际生产的盒形件拉深工艺查询数据库。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以盒形件为代表的非轴对称类异形件的发展,以及为工厂技术人员快速设计和减少试模周期提供切实有用的技术参考资料,具有重要意义。
李治国,鄂大辛,常进明,李德府[7](2008)在《矩形盒变压料方式拉深中应变路径的有限元分析》文中提出利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五种不同压料方式及压料力控制的矩形盒拉深过程。其中,曲边锥面压料拉深有利于法兰曲边材料向直边扩散,沿拉-压路径变形的质点变形量有所增大。平、曲面分块变压料力拉深降低法兰曲边变形抵抗,但质点应变轨迹控制效果不明显,可相应提高拉深成形性。直边设置拉延槛的矩形盒拉深可将质点变形轨迹基本控制在拉压变形区,缓解凸模转角断裂危险区内双拉变形状态,提高拉深成形极限的效果相对显着。
丁洁,鄂大辛,李悦,王立石[8](2008)在《切角板坯对纯铜薄板矩形盒拉深影响的试验及数值分析》文中认为在大量纯铜薄板矩形盒拉深试验的基础上,结合有限元计算,分析了矩形盒的拉深特性。指出,矩形切角板坯使法兰曲边变形分布得以改善,非拉深变形抵抗弱化,提高了拉深成形性。有限元模拟结果显示矩形板坯拉深断裂点产生在凸模肩部转角附近,且始终承受两向不等拉伸,应变计算值与实际拉深测定值相符;切角板坯的拉深断裂点则转移至接近凹模口的侧壁处,且始终处于压剪组合变形状态,断裂时板厚应变相当小,认为倾向于剪切断裂。切角板坯断裂点的拉、压应力组合效应使该点板厚几乎不变,是提高拉深极限的重要因素之一。
刘勇[9](2008)在《高强度钢板的非回转对称成形研究》文中提出汽车车身轻量化是21世纪汽车技术的发展前沿和研究热点。使用高强度钢板可以在提高安全性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车身重量,以其替代普通深冲钢板已经成为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对高强度钢板在塑性成形中各种表现及其成形性的研究,有利于促进汽车车身制造技术和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制造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对于推动我国轿车工业发展、快速走向国际市场有着重要的意义。高强度板在提高强度的同时牺牲了其他成形性能,较低的硬化指数和各向异性指数使得其在常规成形条件下的变形缺陷(起皱、破裂和回弹)更加突出。高强度钢板在成形特别是非回转对称成形过程中应力和应变分布不均,材料流动规律较难预测,并有严重的回弹现象。矩形盒作为非回转对称零件,具有非对称成形的典型特征,与汽车覆盖件成形有着诸多的共性。因此,对高强度钢板在矩形盒拉深成形中应力应变及材料流动规律的研究,可加深对高强度钢板成形性能的认识,扩展对各种板料在非回转对称成形中适应性的研究范畴,并对高强度钢板在汽车覆盖件成形上的技术研究和实际生产提供有益参考。本论文首先分析了高强度钢板的性能及板料成形数值模拟理论中的关键技术,然后应用DYNAFORM软件对双相高强度钢板DP600的矩形盒拉深成形进行了有限元模拟。通过模拟结果进一步分析了高强度钢板对非回转对称成形的适应性,及其在成形过程中所表现出与普通深冲钢板及纯铜板的异同,对矩形盒转角处的关键变形区的应力应变分布状态及其对拉深成形性和成形极限的影响进行了重点研究,初步总结了在本研究条件下高强度钢板的拉深成形特性。在此基础上,对高强度钢板在矩形盒拉深中的变形条件和边界条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改变压边力、矩形盒转角半径、拉深成形速度等条件对成形性的影响,并提出改善其成形性的粗浅建议。另外,基于大型汽车覆盖件成形生产中最为令人困惑的回弹问题,本论文还对高强度钢板成形后的回弹现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应用有限元隐式算法模拟了矩形盒拉深卸载后的回弹现象,努力寻求影响高强度钢板非回转对称成形后回弹的主要因素,并就改变压边力和板坯形状后对拉深回弹的影响及其原因做了相应的尝试,为高强度钢板在汽车车身制造中的应用及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制造技术发展做了一点先期研究工作。
鄂大辛,李治国,李悦,王立石[10](2008)在《矩形盒拉深中特征部位板厚变化的有限元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矩形盒拉深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分布及特征部位的板厚变化。分析表明,板坯大部分经历了拉压变形过程,靠近凹模口的曲边法兰和侧壁部分、原始直边与曲边交界及短边外缘附近为板厚增厚区,板厚减薄主要产生在凸模肩圆角及侧壁部分;凸模转角肩部为断裂危险区,其最大减薄率超过30%,是拉深断裂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纯铜薄板矩形盒拉深中法兰曲边的变形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纯铜薄板矩形盒拉深中法兰曲边的变形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分块压料与板坯形状对St16钢板矩形盒拉深成形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板料成分及单向拉伸的力学性能 |
2压料力可控模具结构 |
3矩形盒件拉深成形模拟分析 |
3.1有限元模型建立 |
3.2拉深模拟结果分析 |
3.2.1矩形板坯整体压料拉深模拟 |
3.2.2矩形板坯分块压料拉深模拟 |
3.2.3切角板坯整体压料拉深模拟 |
3.2.4切角板坯分块压料拉深模拟 |
4结论 |
(2)三棱盒拉深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 研究所采用的技术路线 |
1.4 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1.5 研究的可行性 |
第2章 多棱盒拉深成形研究现状 |
2.1 成形规律的研究 |
2.2 坯料外形寻优方法的研究 |
2.3 起皱失稳预测和成形极限的研究 |
2.4 改变模具各圆角半径的研究 |
2.5 高盒形件拉深研究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三棱盒与四棱盒拉深难易程度对比 |
3.1 DYNAFORM软件简介 |
3.2 三棱盒与四棱盒对比 |
3.2.1 前期处理 |
3.2.2 模拟结果及分析 |
3.3 拉深难易程度量化分析 |
3.3.1 前期处理 |
3.3.2 模拟结果及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三棱盒拉深主要影响参数分析 |
4.1 坯料外形改变对拉深成形的影响 |
4.1.1 前期处理 |
4.1.2 模拟结果及分析 |
4.2 材料厚度改变对拉深成形的影响 |
4.2.1 前期处理 |
4.2.2 模拟结果及分析 |
4.3 各圆角半径改变对拉深成形的影响 |
4.3.1 前期处理 |
4.3.2 模拟结果及分析 |
4.4 最优设计方案模拟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三棱盒拉深直接实验 |
5.1 实验设计 |
5.1.1 坯料准备 |
5.1.2 模具设计及制造 |
5.1.3 实验设备 |
5.2 实验过程 |
5.2.1 实验准备 |
5.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5.2.3 实验过程分析及调整 |
5.3 结果及分析 |
5.3.1 实验结果 |
5.3.2 数值模拟与直接实验对比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三棱盒二次拉深初探 |
6.1 二次拉深初步探索 |
6.1.1 前期处理 |
6.1.2 模拟结果及分析 |
6.2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3)盒形零件拉深成形缺陷的模拟研究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2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状况 |
1.2.1 盒形件成形机理的理论研究的发展及现状 |
1.2.2 盒形件成形工艺研究的发展及现状 |
1.3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二章 盒形件成形机理 |
2.1 盒形件的成形特点 |
2.2 盒形件成形机理 |
2.3 盒形件的主要缺陷 |
2.3.1 褶皱 |
2.3.2 破裂 |
第三章 盒形零件拉深成形工艺 |
3.1 盒形零件的工艺分析 |
3.2 拉深模工作部分分析 |
3.2.1 凸凹模的圆角半径 |
3.2.2 凸凹模间隙 |
3.3 拉深工艺计算及工序设计 |
3.3.1 拉深工艺计算 |
3.3.2 工序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矩形盒零件拉深成形过程的计算机模拟仿真 |
4.1 Qform模拟软件的介绍 |
4.1.1 Qform模拟软件的概述 |
4.1.2 Qform 3D的一些技术说明 |
4.2 Qform模拟实验 |
4.2.1 模拟条件 |
4.2.2 模拟实验方案 |
4.2.3 用solidworks建立矩形盒拉深成形的模型 |
4.2.4 Qform模拟实验过程及结果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矩形盒零件拉深成形极限分析及缺陷预防 |
5.1 矩形盒拉深成形极限分析 |
5.1.1 矩形盒的拉深成形极限 |
5.1.2 拉深工艺参数对拉深成形极限的影响 |
5.2 防止缺陷产生的措施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在校期间发表的文章 |
(4)非回转对称拉深法兰曲边变形特性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 验 |
2 结果及分析 |
2.1 法兰曲边的变形状态 |
2.1.1 沿法兰外缘的应变分析 |
2.1.2 法兰曲边角对称线上的应变分析 |
2.2 法兰曲边的流动变位比 |
2.3 由矩形盒圆角半径导致成形极限的变化 |
3 结 论 |
(5)DP600高强板矩形盒拉深断裂与形状特征相关性的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有限元建模及所用材料参数 |
2 拉深变形分析 |
2.1 转角半径对矩形盒拉深成形性的影响 |
2.2 断裂点应变历史的有限元分析 |
3 结论 |
(6)工艺参数对盒形件转角处成形性能及质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1.3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1.4 本课题采用的技术路线 |
1.5 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
1.6 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
第二章 盒形件拉深过程中的力学分析 |
2.1 盒形件拉深变形的特点 |
2.2 盒形件凸缘法兰部分的力学分析 |
2.2.1 直边法兰的力学分析 |
2.2.2 曲边法兰的力学分析 |
2.2.3 直曲边法兰的相互影响分析 |
2.3 盒形件拉深时弯曲与反弯曲的力学分析 |
2.3.1 凹模圆角处弯曲的力学分析 |
2.4 盒形件拉深时侧壁与底部的力学分析 |
2.4.1 侧壁的力学分析 |
2.4.2 底部的力学分析 |
2.5 使用压边力拉深时压边力的确定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盒形件拉深的数值模拟分析 |
3.1 引言 |
3.2 DYNAFORM软件简介 |
3.3 变毛坯形状的数值模拟分析 |
3.3.1 前处理 |
3.3.2 模拟结果及分析 |
3.4 变圆角半径的数值模拟分析 |
3.4.1 前处理 |
3.4.2 模拟结果及分析 |
3.5 变压边力的数值模拟分析 |
3.5.1 前处理 |
3.5.2 模拟结果及分析 |
3.6 变拉深速度的数值模拟分析 |
3.6.1 前处理 |
3.6.2 模拟结果及分析 |
3.7 变摩擦系数的数值模拟分析 |
3.7.1 前处理 |
3.7.2 模拟结果及分析 |
3.8 变材料厚度的数值模拟分析 |
3.8.1 前处理 |
3.8.2 模拟结果及分析 |
3.9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盒形件拉深的物理试验研究 |
4.1 引言 |
4.2 工艺、模具及设备简介 |
4.2.1 工艺设计 |
4.2.2 模具设计 |
4.2.3 设备介绍 |
4.3 变毛坯形状试验结果及分析 |
4.4 变润滑条件试验结果及分析 |
4.5 变压边力试验结果及分析 |
4.6 变拉深速度试验结果及分析 |
4.7 部分试件硬度与金相分析 |
4.7.1 硬度试验结果及分析 |
4.7.2 金相试验结果及分析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盒形件拉深工艺数据库及工程应用 |
5.1 引言 |
5.2 VB6.0与数据库简介 |
5.3 数据库的建立 |
5.4 应用界面的设计 |
5.5 数据库测试结果及分析 |
5.6 生产验证 |
5.6.1 异形拱形件的工艺分析及数值模拟 |
5.6.2 实际生产验证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7)矩形盒变压料方式拉深中应变路径的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有限元建模 |
2 拉深成形的有限元分析 |
2.1 矩形盒拉深中的法兰变形特征 |
2.2 改变压料形式拉深时的变形履历 |
2.2.1 平面压料拉深 |
2.2.2 曲边锥面压料拉深 |
2.2.3 带拉延槛压料拉深 |
3 结语 |
(8)切角板坯对纯铜薄板矩形盒拉深影响的试验及数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
1 拉深试验及有限元计算条件 |
1.1 拉深试验条件 |
1.2 有限元建模 |
2 拉深过程的变形分析 |
2.1 矩形盒拉深特性 |
2.2 板坯形状对拉深成形性的影响 |
2.3 板坯形状对应变状态的影响 |
2.4 板坯形状对应力状态的影响 |
2.5 板坯形状对拉深极限的影响 |
2.6 模拟结果的应用及最佳板坯形状的预测 |
3 结 论 |
(9)高强度钢板的非回转对称成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高强度钢板成形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高强度钢板介绍 |
1.2.1 高强度钢板的定义 |
1.2.2 高强度钢板的分类 |
1.2.3 传统成形工艺制造高强度钢板件存在的问题 |
1.3 高强度钢板成形性能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板材塑性成形理论及有限元仿真 |
2.1 板材成形分析的理论基础 |
2.1.1 连续介质的运动与变形 |
2.1.2 应力与应变 |
2.1.2.1 应力分析 |
2.1.2.2 应变分析 |
2.2 金属薄板材料模型及屈服准则 |
2.2.1 金属薄板材料模型及塑性本构关系 |
2.2.1.1 刚塑性材料模型 |
2.2.1.2 弹塑性材料模型 |
2.2.1.3 塑性本构关系 |
2.2.2 屈服准则 |
2.2.2.1 屈雷斯加屈服准则 |
2.2.2.2 密塞斯屈服准则 |
2.2.2.3 Hill 屈服准则 |
2.2.2.4 Barlat 屈服准则 |
2.3 影响板料成形的材料因素及板料冲压成形缺陷 |
2.3.1 板料力学性能与成形性能的关系 |
2.3.2 板料冲压成形缺陷 |
2.4 有限元求解方法 |
2.4.1 有限元法分析步骤 |
2.4.2 隐式算法和显式算法 |
2.4.3 板壳单元 |
2.4.4 板成形有限元软件DYNAFORM 介绍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强度钢板非回转对称成形的有限元模拟与分析 |
3.1 引言 |
3.2 矩形盒拉深成形的有限元模型 |
3.2.1 几何模型 |
3.2.2 相关有限元设置 |
3.2.3 模拟用双相高强度钢DP600 |
3.3 DP600 矩形盒拉深成形特点 |
3.3.1 成形极限图与缺陷 |
3.3.2 矩形盒材料流动及应力应变分析 |
3.3.3 矩形盒转角部分的应力应变分析 |
3.4 高强度钢板与普通深冲材料的成形比较 |
3.4.1 矩形盒成形对比材料 |
3.4.2 结果与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强度钢板非回转对称成形的影响因素研究 |
4.1 引言 |
4.2 压边力对成形性的影响 |
4.2.1 不同压边力对DP600 矩形盒成形性的影响 |
4.2.2 压边力取值变化对高强度钢板和其他深冲材料成形性的影响 |
4.3 模具转角半径对成形性的影响 |
4.3.1 不同转角半径对DP600 矩形盒成形性的影响 |
4.3.2 转角半径变化对高强度钢板和其他深冲材料成形性的影响 |
4.4 摩擦系数对成形性的影响 |
4.5 模具间隙对成形性的影响 |
4.6 冲压速度对成形性的影响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强度钢板回弹缺陷的研究 |
5.1 引言 |
5.1.1 回弹的形成 |
5.1.2 板料回弹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
5.1.3 分析回弹的有限元算法 |
5.2 DP600 矩形盒拉深的回弹分析 |
5.3 拉深条件及板坯几何因素对矩形盒回弹的影响 |
5.3.1 压边力对矩形盒回弹的影响 |
5.3.2 板坯形状对矩形盒回弹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板料成形性能的实验研究 |
6.1 板料性能及测试试验 |
6.2 单向拉伸试验 |
6.3 矩形盒拉深试验简述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四、纯铜薄板矩形盒拉深中法兰曲边的变形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分块压料与板坯形状对St16钢板矩形盒拉深成形性的影响[J]. 付泽,鄂大辛. 精密成形工程, 2015(05)
- [2]三棱盒拉深初步研究[D]. 孙雪娇. 南昌大学, 2013(02)
- [3]盒形零件拉深成形缺陷的模拟研究与分析[D]. 袁玉红. 贵州大学, 2009(S1)
- [4]非回转对称拉深法兰曲边变形特性的实验研究[J]. 鄂大辛,水野髙尔. 材料科学与工艺, 2009(03)
- [5]DP600高强板矩形盒拉深断裂与形状特征相关性的有限元分析[J]. 曾亮华,鄂大辛,李悦,王立石,张云山.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09(04)
- [6]工艺参数对盒形件转角处成形性能及质量的影响研究[D]. 李宝宝. 重庆理工大学, 2009(07)
- [7]矩形盒变压料方式拉深中应变路径的有限元分析[J]. 李治国,鄂大辛,常进明,李德府. 现代制造工程, 2008(10)
- [8]切角板坯对纯铜薄板矩形盒拉深影响的试验及数值分析[J]. 丁洁,鄂大辛,李悦,王立石. 塑性工程学报, 2008(04)
- [9]高强度钢板的非回转对称成形研究[D]. 刘勇. 北京理工大学, 2008(08)
- [10]矩形盒拉深中特征部位板厚变化的有限元分析[J]. 鄂大辛,李治国,李悦,王立石. 汽车技术, 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