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木根蚜生活史及防治

黄连木根蚜生活史及防治

一、黄连木梳齿毛根蚜生活史及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任维宾[1](2018)在《九种瘿蚜次级共生菌Wolbachia分子检测及系统发育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瘿蚜是能够刺激植物组织增生并形成虫瘿的一类蚜虫,是致瘿昆虫的重要类群。瘿蚜大部分是农林害虫,但也有一些种类对寄主植物没有明显为害,如五倍子蚜虫。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是昆虫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重要的次级共生菌,其主要功能是调节宿主的生殖,包括诱导杀雄、雌性化、细胞质不亲和和孤雌生殖等,除此之外,还能增强宿主抗性、调控宿主的其它生命活动并影响其物种形成与进化。前人对蚜虫Wolbachia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由生活的蚜虫中,对于生活于封闭环境的瘿蚜研究较少,因此,研究瘿蚜Wolbachia的种类及系统发育关系,有助于深入理解Wolbachia在不同宿主间的分布及其亲缘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及其与宿主的协同进化等提供参考。本研究选取Wolbachia的16S rRNA、gro EL、glt A等9个基因引物序列,对五倍子蚜、杨树瘿蚜和黄连木瘿蚜等9种瘿蚜共14个种群的Wolbachia感染情况进行检测,进一步对感染的Wolbachia进行特定基因测序,联合其他蚜虫的Wolbachia相同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瘿蚜与其他蚜虫感染Wolbachia的株系差异和亲缘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Wolbachia在瘿蚜中的感染率较低通过特定基因检测发现,9种瘿蚜的14个种群中,共有3种瘿蚜各1个种群感染了Wolbachia,分别为:肚倍蚜(Kaburagia rhusicola)昆明种群、角倍蚜(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峨眉种群和滇叶瘿绵蚜(Pemphigus yunnanensis)昆明种群,Wolbachia在这3种瘿蚜中的感染率分别为:66.7%、11.1%和11.1%。表明与其他昆虫相比,Wolbachia在上述9种瘿蚜中的感染并不普遍,感染率较低。2、瘿蚜Wolbachia特定基因的测序选择感染Wolbachia的瘿蚜种群,对特定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在六个基因中获得了相应的基因序列,其中肚倍蚜(K.rhusicola)昆明种群、角倍蚜(S.chinensis)峨眉种群和滇叶瘿绵蚜(P.yunnanensis)昆明种群的16S rRNA基因片段序列长度分别为1077bp、1061bp、1054bp(采用16S 281F/1372R引物)和440bp、440bp、442bp(采用Wspec F/Wspec R),gat B和fbp A基因的片段长度分别为:497bp、492bp、497bp和476bp、479bp、480bp。另外,在滇叶瘿绵蚜(P.yunnanensis)昆明种群还分别获得了cox A、hcp A和fts Z的基因片段长度,分别为:488bp、509bp和518bp。通过NCBI-Blast比对,2种五倍子蚜的特定基因序列与其他自由生活的蚜虫相似度较低,而滇叶瘿绵蚜的特定基因序列与其他自由生活的蚜虫、粉虱等相似度很高,暗示这2类瘿蚜感染的Wolbachia可能具有不同的起源。3、五倍子蚜与杨树瘿蚜感染的Wolbachia分别属于不同的株系利用Wolbachia的16S rRNA基因序列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方法,联合NCBI中已有的Wolbachia各超群代表株系进行同源性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滇叶瘿绵蚜(P.yunnanensis)昆明种群感染的Wolbachia与其他自由生活蚜虫中的感染的B超群株系且亲缘关系很近,并同属于B超群。而肚倍蚜(K.rhusicola)昆明种群和角倍蚜(S.chinensis)峨眉种群感染的Wolbachia与自由生活蚜虫中的感染的Wolbachia亲缘关系较远,推测其属于O超群。暗示五倍子蚜感染的Wolbachia与滇叶瘿绵蚜和其他自由生长的蚜虫感染的Wolbachia可能具有不同的起源。4、本研究在2种五倍子蚜检测到的Wolbachia感染并初步确定其属于O超群,且肚倍蚜系首次检测到Wolbachia感染。表明蚜虫感染的Wolbachia株系除了前人已经发现的A、B、M和N 4个超群外,还存在着其他超群。

董占强,武让,武晓彦,李贯锋,孙小站[2](2014)在《黄连木与臭椿混交林营造关键技术》文中提出从造林地的选择、整地、造林时间及方法、管护措施等方面阐述了黄连木和臭椿混交林栽培要点,以便为营造速生丰产黄连木和臭椿混交林提供理论依据。

高晓琳[3](2012)在《山西黄连木群落特征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文中提出能源的利用及其发展是二十一世纪面临的主要问题。生物质能源的利用与发展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带来了福音。依据美国、欧洲发展生物质能源的经验来看,制约生物质能源发展的瓶颈主要是资源的供给。在我国,黄连木因其广泛的分布、高的含油量、较高的抗性而成为发展生物质能源的理想树种。本研究在黄连木的集中分布区山西阳城、垣曲等地通过典型选样在上述方面进行了较多的调查研究,以期弥补过往研究的空缺,使黄连木林的培育有更多的科学依据。研究结论如下:1.天然黄连木群落多以混交林为主,纯林较少。主要伴生种为栓皮栎、大果榆、合欢、栾树,此外还有少量的杜梨、千金榆、椴树等混交。2.黄连木树高生长在五年生之前较慢,此后到15时为速生期,树高平均生长量在15年左右达最大值(0.45m),以后逐渐降低;胸径平均生长量一直呈现增加趋势,衰退时间较晚;材积的速生期在32—50年间,平均生长量在42年左右达到最大值(0.0014m3),之后逐渐降低。3.黄连木纯林的多样性低于混交林,二者的灌木层的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之间存在差异;草本层的三个指数之间也存在差异。在混交林内,黄连木占优势的和黄连木不占优势的混交林的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三个多样性指数之间均无显着差异。4.对林下物种多样性影响因素的研究显示:对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变化有显着解释力的环境因子是海拔、坡位、林分密度和土壤A1层的厚度。而对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变化有显着解释力的环境因子是林分密度、土壤A0层厚度和石砾含量。5.黄连木天然更新的主要方式是萌生,样地内少见实生苗,并且被砍伐后的纯林(萌芽更新)的更新状况好于未受干扰的混交林。分析不同环境因子对天然更新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向、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多样性对更新株数的变化有显着的解释力;而只有土壤A0层厚度对平均基径和平均高的变化有显着的解释力。

王丹[4](2012)在《黄连木叶片矿质元素季节性变化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 Bunge),别名楷木、楷树、黄楝树等,属漆树科(Anacar diaceae)黄连木属雌雄异株落叶乔木。地理分布广,具有抗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等能力,黄连木枝繁叶茂,四季有景,早春嫩叶绿中泛红,夏季荫翳蔽日,秋后叶片深橙兼具、落叶纷飞,一般与常绿树种相配置,是良好的园林观赏树种,常作为庭荫、行道、风景树等。其根、茎、叶、树皮可入药,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其种子含油量较高是一种制造生物柴油良好的能源树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将逐渐增加,使得黄连木生物能源的开发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黄连木生产仍处于落后的野生低产状态,严重制约着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以往有关黄连木的研究多集中在资源分布、生理生态学特性、繁殖与栽培技术等方面,但关于黄连木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变化动态少有报道,而黄连木的矿质营养对花芽的分化、新梢生长、果实的发育等都有重要作用,是制定合理施肥措施,提高黄连木种子产量和质量的依据,因此研究黄连木叶片不同时期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有重要意义。本次试验主要以重庆地区黄连木为研究对象,探讨黄连木矿质元动态变化,并对黄连木盆栽幼苗进行施肥试验,探讨施肥对黄连木幼苗生长发育以及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为记录黄连木叶片矿质元素变化的基础资料,能源林的营造、管理,制定合理的施肥措施和提高黄连木种子产量、质量等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主要结果如下:1.在两年时间内,通过对重庆地区黄连木的物候进行观测发现:萌芽期为3月5日-3月17日,开花期为3月14日-4月10日,展叶期为4月7日-4月25日,果期为9月12日-10月19日,秋季叶变色期为10月10日-11月17日,落叶期为11月15日-11月31日。2.系统分析了重庆南泉和北碚地区黄连木叶片N、P、K、Ca、Mg、Fe、Zn共7种矿质元素在不同时期的含量动态变化和相关性,可以发现:黄连木叶片N、P、K元素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黄连木叶片Ca元素含量全年逐步增加:黄连木叶片Mg、Zn元素含量呈现波动变化;黄连木叶片Fe含量含量总体呈波浪式上升:其中黄连木叶片N、P、K相互呈显着正相关,分别与Ca呈显着负相关;Fe与Ca、Mg、Zn呈显着正相关;与K元素呈负相关。3.对黄连木幼苗不同时期叶片矿质元素测定发现:黄连木幼苗叶片N、P、K元素含量全年逐步降低,黄连木幼苗叶片Ca元素含量全年逐步增加;黄连木幼苗叶片Mg、Zn元素含量呈现波动变化;黄连木幼苗叶片Fe元素元素含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幼苗叶片中的N与K元素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与P含量呈显着正相关,与Ca含量呈显着负相关;Fe与Ca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与Mg含量呈显着正相关;Zn与Ca、Mg、Fe含量呈显着正相关。4.将南泉和北碚地区黄连木叶片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南泉地区黄连木叶片N、P、K、Ca、Zn元素含量显着低于北碚地区;将黄连木幼苗矿质元素含量分别与南泉、北碚地区黄连木叶片含量比较,结果表明:黄连木幼苗N、P、K、Mg元素含量低于北碚地区;黄连木幼苗叶片N、P、Ca元素含量显着高于南泉地区,K元素含量极显着低于南泉地区。5.以尿素、磷酸二氢钾为肥料,采用两因素五水平二元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施肥试验,挑选最佳施肥组合。从苗高、地径增加量来看: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施肥浓度分别为5‰、2‰时,苗高最高增加为10.31cm,地径最高增加为3.12mm。以增加量为应变量Y,尿素、磷酸二氢钾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苗高增加量Y=9.888+0.66x1-2.084x12-0.721x22,通过计算机寻优可以知道当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施肥浓度分别为5.335‰、2‰,幼苗苗高最大增加量为9.94cm地径增加量Y=3.136+0.235x1-0.353x12-0.223x22,当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施肥浓度分别为5.707‰、2‰,幼苗地径最大增加量为3.18mm;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最佳施肥浓度分别为5.465‰、2‰,苗高增加量为9.93cm,地径增加量为3.17mm。从N、P、K含量来看:处理组5的幼苗叶片N元素含量均值最高,处理组7的幼苗叶片P元素含量均值最高,处理组1、10组的幼苗叶片K元素含量均值最高;分别以叶片N、P、K含量平均值为应变量,尿素磷酸二氢钾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叶片N含量平均值Y=26.134+1.116x1-0.44X1X2-0.511x12-0.236x22通过计算机寻优知道尿素浓度越高,磷酸二氢钾浓度越低,叶片含N含量越高;叶片P元素含量Y=1.541+0.066x2-0.23X12,通过计算机寻优求得尿素浓度为5%o,磷酸二氢钾的浓度越高,叶片含P量越大;叶片K元素含量Y=6.093+0.135x2-0.079X22,根据计算机寻优求得,当磷酸二氢钾施肥浓度为2.906%o时,叶片的K含量最大为6.151g/kg。

王晓茹[5](2011)在《黄连木果实发育以及果实中油体的形成》文中研究指明黄连木是一种主要木本油料植物,也是生物柴油的重要原料植物之一。其果实中油类的积累与果实的发育密切相关。以漆树科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 Bunge)为研究对象,从花芽萌动开始记录黄连木雌花和雄花发育,传粉,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体积,果实重量以及果实颜色的变化,同时利用解剖学方法观察果实中果皮,种皮和胚的发育,并利用组织化学方法和尼罗红荧光染色方法观察果实中油类积累的时间和部位,进一步通过超微结构分析果实中油类形成途径和积累过程。黄连木为雌雄异株植物,风媒传粉,花期为3月24日-4月6日。果实发育过程包括一个体积快速膨大期(4月15日-5月5日)和两个重量快速增长期(4月15日-5月5日,7月下旬-9月下旬);以及两个落果高峰期(4月25日-5月2日,6月上旬-6月中下旬)。果实成熟过程中颜色变化顺序为:黄绿色,粉红色,红色,蓝紫色,铜绿色(9月上旬-10月上旬)。黄连木的果实中储存有大量的油类物质,这些油类主要以油体的形式存在于果皮、种皮和子叶中。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果皮中油的积累开始于果实发育晚期,果皮开始变红时;种皮中油体发育开始于果实发育早期;胚中油体发育开始于球形胚时期。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种皮和胚中的油体形成于内质网,而果皮中的油类分别由内质网,质体和液泡形成。尼罗红荧光标记显示,内质网形成的油体始终以独立单元存在。种皮和胚中也贮藏蛋白体,但发育晚于油体。果皮,种皮,子叶都储存淀粉粒,但含量较油体和蛋白体少。

赵亚洲[6](2010)在《黄连木种群雌雄异株的结构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漆树科雌雄异株植物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 Bunge)作为重要的能源树种、用材树种和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在能源林基地建设和城市绿化中广泛应用。雌雄异株植物在自然界广泛分布,且雌雄植株对环境资源需求不同,不同性别植株表现出表现型和生态效应上的差异,但黄连木与性别相关的种群结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采用固定样地和临时样地结合的方法,在100 m×140 m固定样地及28个不同林分的30 m×30 m的临时样地中研究了河南济源雌雄异株树种黄连木种群的性比格局,雌雄植株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空间关系,分析了环境因子对黄连木种群性比及雌雄植株空间分布的影响,探讨了黄连木自身大小及气候因子对黄连木雌雄植株径向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能为黄连木能源林建设、人工林分改造和科学经营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利用x2检验研究黄连木种群性比是否显着偏离1:1。固定样地中共有2116株dbh>4黄连木植株,其中包括526株雌树,1200株雄树,性别未确定植株390株,种群性比(雄/雌=2.28)显着偏雄性。在阳坡的临时样地中黄连木种群性比偏雄性。黄连木繁殖植株种群性比在小径级内显着偏雄性,其余径级内性比不显着偏离1:1。利用点格局方法研究固定样地黄连木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空间关系。黄连木幼树、雌树和雄树均呈显着聚集性分布。黄连木幼树与黄连木雌树和雄树在小空间尺度(1-7m)相互吸引,雌树与雄树则在空间上相互排斥,即雌树与雄树存在性别空间分离现象。利用聚集度指标测定临时样地中黄连木雌雄植株的空间格局。黄连木雌树和繁殖植株以聚集分布为主,生境差异对黄连木雌雄植株空间分布具有显着影响,在光照强度低,环境差异较大的样地中黄连木雌雄植株趋于聚集分布。利用GLM模型在固定样地中检验黄连木种群性比与种群密度和林分密度的关系,在临时样地中检验环境因子对黄连木种群性比的影响。黄连木种群性比与繁殖植株密度、种群密度及林分密度均显着正相关,表现出显着的密度依赖性。黄连木种群性比与土壤湿度显着正相关,与全N、全P、全K、LAI显着负相关。利用Pearson简单相关系数分析黄连木雌树、雄树及繁殖植株空间分布聚集强度及分布类型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黄连木雌树聚集强度和空间格局类型均与叶面积指数显着正相关,即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黄连木雌树的聚集强度降低;黄连木雄树和所有繁殖植株聚集强度和空间格局类型均与土壤全K含量显着负相关。采用树木年轮学方法,研究了性别、树木大小及气候因子(温度和降水)对雌雄异株树种黄连木径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性别对黄连木径向生长无显着影响,树木大小对黄连木径向生长影响显着,且不同径级黄连木雌雄植株径向生长速率不同,径级10-15cm黄连木雌树径向生长速率显着大于雄树。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黄连木雌雄植株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有一定共性,即均与当年3月的月均最低温度,当年11月的平均温度、月均最高温度和当年5月的月降水量显着正相关,而与当年5月的平均温度、月均最高温显着负相关;同时黄连木雌雄植株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雌株径向生长与当年1月平均温度显着负相关;雄树径向生长与当年4月的月均最低温度显着正相关,与当年7月的平均温度、月均最高温度显着负相关。

齐国辉,于梅肖,李保国,郭素萍[7](2009)在《河北省黄连木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防治技术》文中研究指明2006—2008年,调查了河北省黄连木病虫害发生情况,结果发现河北省危害黄连木的主要害虫有黄连木种子小蜂、黄连木尺蛾、黄连木梳齿毛根蚜、缀叶丛螟、刺蛾类(黄刺蛾、褐边绿刺蛾)等;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苗木立枯病等,并针对这些病虫害种类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方法。

陈隆升[8](2009)在《不同种源黄连木种子品质与苗期生长特性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对不同种源黄连木的种子品质、籽油品质、苗期生长性状、光合特性和硝酸还原酶活力等生理指标的地理变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参试黄连木种源的种子品质存在着显着性(P<0.05)差异。种子千粒重表现出西南—东北向变异和东南—西北向变异;种子长和宽主要表现出东西部差异;种子的长宽比(种子形状)在中纬度地区偏向圆形,而在南、北地区则略呈椭圆形。种子发芽率表现出西南—东北向变异;种子有机营养物质的总含量与地理气候的相关性较小。2、各种源黄连木籽油的碘值、亚麻酸含量和脂肪酸甲酯的碳链长度等指标均符合生物柴油的标准。黄连木果实各部分含油率以南方地区和西部地区种源较高;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以北部地区种源和高原地区种源较高。3、黄连木一年生苗木的年生长节律呈明显的S型生长曲线。不同种源黄连木苗木叶片净光合速率季节变化基本一致。日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河北保定、云南石林和四川攀枝花3个种源呈不对称双峰曲线变化,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其中河北保定和云南石林种源“光合午休”的主要原因是气孔限制,而四川攀枝花种源是非气孔因素引起的;而其它7个种源光合速率日变化则呈单峰曲线变化。4、经、纬度及海拔不但直接影响黄连木的生长,而且通过对黄连木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的影响来影响其苗木的生长。对不同种源黄连木进行综合评价,初步认为江西彭泽种源是最适合在江苏南部作为生物质能源林的优良种源,河北保定、江苏南京可以作为第二梯队优良种源。

李金霞,刘巧哲,王学勇,王井元[9](2008)在《黄连木主要害虫及防治》文中指出该文对黄连木几种主要害虫的危害特点和发生规律做了简要的介绍,并对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

秦飞,郭同斌,刘忠刚,宋明辉[10](2007)在《中国黄连木研究综述》文中研究指明中国黄连木在我国分布广泛,是一种优良的绿化、用材、观赏、药用和油料树种。在系统收集中国黄连木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黄连木的自然分布、形态与解剖特征、生物学和生长特性、森林生态、植物生理等基础研究和播种育苗、扦插与嫁接、造林、病虫害防治等人工栽培技术以及黄连木籽油、黄连木倍子及其它功能物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中国黄连木资源培育与开发利用的前景。

二、黄连木梳齿毛根蚜生活史及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连木梳齿毛根蚜生活史及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九种瘿蚜次级共生菌Wolbachia分子检测及系统发育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倍蚜虫及瘿蚜综述
        1.2.2 蚜虫内共生菌研究概述
        1.2.3 Wolbachia概述
    1.3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1.3.1 关键的科学问题与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瘿蚜Wolbachia分子检测和系统发育分析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蚜虫
        2.1.2 试验试剂
        2.1.3 试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瘿蚜总DNA提取及质量检测
        2.2.2 Wolbachia的特异性基因引物的PCR检测
        2.2.3 Wolbachia基因引物
        2.2.4 PCR扩增产物检测
        2.2.5 PCR扩增产物回收
        2.2.6 基因序列测定与序列处理
    2.3 实验结果
        2.3.1 瘿蚜感染Wolbachia的分子检测
        2.3.2 瘿蚜Wolbachia特定基因的扩增和测序
        2.3.3 瘿蚜感染Wolbachia的基因序列同源性和遗传距离分析
        2.3.4 系统发育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3.2 讨论
        3.2.1 瘿蚜的Wolbachia感染率偏低的原因分析
        3.2.2 不同瘿蚜感染的Wolbachia的差异分析
        3.2.3 引物的通用性对Wolbachia研究的影响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2)黄连木与臭椿混交林营造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造林地的选择
2 整地
3 造林时间及方法
4 管护措施
    4.1 除草
    4.2 施肥
    4.3 修剪
        4.3.1 用材林黄连木和臭椿的修剪方法。
        4.3.2 经济林黄连木的修剪方法。
        4.3.2. 1 小冠疏层形。
        4.3.2. 2 自然开心形。
    4.4 虫害防治
        4.4.1 黄连木种子小蜂的防治。
        4.4.2 黄连木尺蠖的防治。
        4.4.3 黄连木缀叶螟的防治。
        4.4.4 黄连木彩小蠹的防治。
        4.4.5 臭椿皮蛾的防治。
        4.4.6 臭椿斑衣蜡蝉的防治。

(3)山西黄连木群落特征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黄连木研究现状
        1.1.1 黄连木的分布
        1.1.2 黄连木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1.1.3 黄连木的造林与抚育管理
        1.1.4 黄连木的经济价值
    1.2 多样性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研究地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与地形条件
    2.2 气候条件
    2.3 土壤条件
    2.4 植物资源
3 研究方法
    3.1 资料收集
    3.2 野外调查
        3.2.1 野外踏查
        3.2.2 林分调查
        3.2.3 林下植物调查
        3.2.4 地理、地形因子和土壤调查
        3.2.5 天然更新调查
        3.2.6 解析木测定
    3.3 数据分析方法
        3.3.1 黄连木群落的结构指标统计分析
        3.3.2 物种重要值及物种多样性指数的计算
        3.3.3 影响因子的分析及筛选
4 结果与分析
    4.1 样地数据统计结果
    4.2 黄连木群落的结构特征
        4.2.1 群落的组成结构
        4.2.2 群落的层次结构
        4.2.3 群落的年龄结构
        4.2.4 群落的径级结构
        4.2.5 黄连木林的材积生长
    4.3 黄连木生长过程
    4.4 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影响因子的分析
        4.4.1 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
        4.4.2 林下多样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4.5 黄连木更新调查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讨论
        5.3.1 黄连木群落的结构问题
        5.3.2 黄连木的生长过程
        5.3.3 黄连木林林下物种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5.3.4 黄连木天然更新探讨
        5.3.5 展望与建议
附录
    附录1:乔木植物名录
    附录2:灌木植物名录
    附录3:草本植物名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4)黄连木叶片矿质元素季节性变化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矿质元素研究进展
        1.1.1 叶片矿质元素含量标准研究进展
        1.1.2 矿质元素周期变化规律研究
        1.1.3 植物体内主要矿质元素作用
        1.1.4 影响植物体内矿质元素变化因素
    1.2 黄连木研究进展
        1.2.1 黄连木的形态学特征及资源分布研究
        1.2.2 黄连木生长规律研究
        1.2.3 黄连木的解剖学研究
        1.2.4 黄连木生理学研究
        1.2.5 黄连木的病虫害研究
        1.2.6 黄连木造林技术研究
        1.2.7 黄连木开发利用研究
第2章 引言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区概况
    3.2 试验材料
    3.3 试验方法
        3.3.1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测定
        3.3.2 黄连木物候期观察
        3.3.3 黄连木成年植株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测定
        3.3.4 黄连木实生幼苗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测定
        3.3.5 黄连木实生幼苗盆栽施肥试验
    3.5 数据分析方法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黄连木成年植株物候期观察
    4.2 黄连木成年植株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年变化情况
        4.2.1 黄连木成年植株叶片氮元素含量年变化情况
        4.2.2 黄连木成年植株叶片磷元素含量年变化情况
        4.2.3 黄连木成年植株叶片钾元素含量年变化情况
        4.2.4 黄连木成年植株叶片钙元素含量年变化情况
        4.2.5 黄连木成年植株叶片镁元素含量年变化情况
        4.2.6 黄连木成年植株叶片铁元素含量年变化情况
        4.2.7 黄连木成年植株叶片锌元素含量年变化情况
        4.2.8 黄连木成年植株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相关性分析
        4.2.9 不同地区黄连木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差异性比较
    4.3 黄连木实生幼苗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年变化情况
        4.3.1 黄连木幼苗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年变化情况
        4.3.2 黄连木幼苗叶片矿质元素相关性分析
        4.3.3 黄连木幼苗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差异性比较
    4.4 施肥处理对黄连木实生幼苗的影响
        4.4.1 施肥处理对黄连木实生幼苗株高的影响
        4.4.2 施肥处理对黄连木实生幼苗地径的影响
        4.4.3 施肥处理对黄连木实生幼苗叶片氮元素含量的影响
        4.4.4 施肥处理对黄连木实生幼苗叶片磷元素含量的影响
        4.4.5 施肥处理对黄连木实生幼苗叶片钾元素含量的影响
第5章 讨论
    5.1 黄连木成年植株物候观察情况
    5.2 黄连木成年树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年变化情况
    5.3 黄连木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差异性与相关性分析
    5.4 施肥对黄连木实生幼苗的影响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5)黄连木果实发育以及果实中油体的形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油体的研究现状
        1 油体定义和油体结构
        2 油体大小和分布
        3 油体的合成和发育
        4 油体与种子含油量的关系
        5 油体结合蛋白
        6 油体结合蛋白的功能
    第二节 黄连木的研究现状
        1 黄连木的形态学特征及资源分布
        2 黄连木生长规律
        3 黄连木的解剖学研究
        4 黄连木化学成分研究
        5 黄连木生理学研究
        6 黄连木的病虫害
        7 育苗技术
    第三节 本实验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材料
        1 研究材料
        2 实验药品和仪器
    第二节 研究方法
        1 开花和传粉生物学研究
        2 果实发育形态学观察
        3 胚胎学研究
        3.1 显微结构分析
        3.1.1 石蜡切片
        3.1.1.1 材料包埋与切片
        3.1.1.2 番红固绿染色法
        3.1.2 半薄切片
        3.1.2.1 材料包埋与切片
        3.1.2.2 甲苯胺蓝染色
        3.1.2.3 苏丹黑B染色脂类
        3.1.2.4 考马斯亮蓝染色蛋白质
        3.1.2.5 PAS反应染色淀粉
        3.2 荧光显微镜分析
        3.2.1 尼罗红染色
        3.3 超微结构分析
第三章 研究结果
    1 黄连木开花生物学与花部特征
    2 黄连木果实发育
    3 果实中油的积累
        3.1 果皮中油的积累
        3.2 种皮中油体的发育
        3.3 胚中油体的发育
        3.4 内质网与油体形成的关系
    4 蛋白体的发育
    5 淀粉的变化
第四章 讨论
    1 黄连木花部特征与风媒传粉相适应
    2 黄连木的果实发育
    3 果实中油类积累的时间和部位
    4 果实中油类的积累和油体的发育
        4.1 胚和种皮
        4.2 果皮
        4.3 种子油类合成主要途径
        4.4 油类不同储存形式与器官功能的关系
    5 果实中蛋白体的发育
    6 黄连木果实品质的提高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说明
Explanation of plates
图版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科研成果
致谢

(6)黄连木种群雌雄异株的结构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前言
    1.1 黄连木生物学特性及地理分布
    1.2 雌雄异株植物种群结构及性比格局
        1.2.1 雌雄异株植物性比格局
        1.2.2 雌雄异株植物种群性比偏离的原因
        1.2.2.1 雌雄植株存在繁殖和资源需求差异
        1.2.2.2 环境性别决定作用
        1.2.2.3 雌雄植株性别改变
        1.2.3 雌雄异株植物雌雄植株空间分布格局
        1.2.3.1 种群空间格局研究方法
        1.2.3.2 雌雄异株植物种群空间分布
    1.3 雌雄异株植物雌雄植株的二态性特征
    1.4 黄连木生理生态及应用研究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科学问题及研究内容
2 研究区域概况及样地调查方法
    2.1 研究区域自然环境概况
    2.2 样地设置及调查数据方法
    2.3 环境因子调查方法
3 黄连木种群性比格局
    3.1 研究方法
        3.1.1 数据采集
        3.1.2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固定样地黄连木性比格局
        3.2.2 临时样地黄连木种群性比格局
        3.2.3 黄连木种群不同径级性比格局
    3.3 本章小结
4 黄连木种群空间分布
    4.1 研究方法
        4.1.1 数据采集
        4.1.2 数据处理
        4.1.2.1 点格局分析空间格局和空间关系
        4.1.2.2 聚集度指标测定空间分布格局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黄连木雌雄植株空间分布格局
        4.2.2 黄连木性别相关的空间关系
        4.2.3 不同生境黄连木雌雄植株空间分布格局
    4.3 本章小结
5 环境因子对黄连木种群性比及空间分布的影响
    5.1 研究方法
        5.1.1 数据采集
        5.1.2 数据处理
        5.1.2.1 构建性比-取样面积关系
        5.1.2.2 GLM模型检验性比与种群密度和环境因子之间关系
        5.1.2.3 检验聚集强度及空间分布类型与环境因子关系
    5.2 结果分析
        5.2.1 环境因子对黄连木种群性比的影响
        5.2.1.1 黄连木种群性比取样面积关系
        5.2.1.2 黄连木种群性比密度依赖
        5.2.1.3 黄连木种群性比与环境因子关系
        5.2.2 环境因子对黄连木种群空间分布的影响
        5.2.2.1 黄连木雌雄植株聚集强度与环境因子关系
        5.2.2.2 黄连木雌雄植株空问格局类型与环境因子关系
    5.3 本章小结
6 性别及气候因子对黄连木雌雄植株径向生长的影响
    6.1 研究方法
        6.1.1 数据采集
        6.1.2 数据分析
    6.2 结果分析
        6.2.1 黄连木雌雄植株径向生长与性别及树木大小关系
        6.2.2 黄连木雌雄植株年表基本统计特征
        6.2.3 黄连木雌雄植株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存在问题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7)河北省黄连木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黄连木主要病虫害发生与为害情况
    1.1 危害种子的病虫害
        1.1.1 危害种子的害虫
        1.1.2 炭疽病
    1.2 危害叶片的虫害
    1.3 危害幼苗的病虫害
2 影响黄连木病虫危害的因素分析
    2.1 黄连木生产习惯和环境条件
    2.2 气候条件
3 黄连木主要病虫害防治建议
    3.1 营林措施
    3.2 植物检疫
    3.3 选择抗虫品种
    3.4 物理防治
        3.4.1 清园
        3.4.2 黑光灯诱杀
        3.4.3 人工捕杀
        3.4.4 折花序、折幼果、秋季采摘虫果[8]
        3.4.5 涂粘虫胶环、悬挂粘虫板
    3.5 生物防治
        3.5.1 保护和利用天敌
        3.5.2 应用生物源农药
    3.6 化学防治
        3.6.1 萌芽前喷铲除剂
        3.6.2 地面施药
        3.6.3 树冠喷雾
        3.6.4 烟剂防治
        3.6.5 种子熏蒸
        3.6.6 苗圃地土壤消毒防治立枯病
4 结语

(8)不同种源黄连木种子品质与苗期生长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木本油料植物研究进展
    1.2 我国生物柴油发展状况
    1.3 黄连木研究进展
        1.3.1 黄连木的良种选育研究进展
        1.3.2 黄连木生物生态与生理学特性研究
        1.3.3 黄连木育苗技术及栽培技术研究
        1.3.3.1 实生繁殖技术
        1.3.3.2 无性繁殖技术
        1.3.3.3 栽培及造林技术
        1.3.4 黄连木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研究
        1.3.5 黄连木的综合利用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地概况
    2.3 试验方法
        2.3.1 种子及籽油品质的测定
        2.3.1.1 种子形态特征的测定
        2.3.1.2 种子活力和发芽率的测定
        2.3.1.3 有机营养成分的测定
        2.3.1.3.1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2.3.1.3.2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2.3.1.3.3 淀粉含量的测定
        2.3.1.3.4 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2.3.1.3.5 粗脂肪含量的测定
        2.3.1.4 黄连木籽油的理化分析测定
        2.3.1.5 黄连木籽油脂肪酸组成测定
        2.3.2 苗期生长及生理指标测定
        2.3.2.1 生长节律
        2.3.2.2 复叶性状的测定
        2.3.2.3 光合作用的测定
        2.3.2.4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2.3.2.5 硝酸还原酶含量的测定
        2.3.2.6 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2.3.2.7 生物量的测定
    2.4 数据统计分析
        2.4.1 地径和苗高曲线拟合
        2.4.2 双重筛选逐步回归分析
    2.5 数据分析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种源黄连木种子品质的差异
        3.1.1 不同种源黄连木种子的形态特征分析
        3.1.2 不同种源黄连木种子发芽率和活力的差异分析
        3.1.3 不同种源黄连木种子有机营养成分含量的差异分析
        3.1.4 不同种源黄连木种子品质与地理及气候指标的关系
        3.1.5 小结
    3.2 不同种源黄连木籽油品质的差异分析
        3.2.1 不同种源黄连木果实的含油率分析
        3.2.2 不同种源黄连木籽油的理化性质比较
        3.2.3 不同种源黄连木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分析
        3.2.4 小结
    3.3 不同种源黄连木苗期生长性状的差异
        3.3.1 苗高和地径年生长规律研究
        3.3.2 不同种源黄连木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差异
        3.3.2.1 硝酸还原酶活力的差异
        3.3.2.2 叶绿素含量的差异
        3.3.2.3 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差异
        3.3.2.4 光合生理指标的差异
        3.3.2.4.1 不同生长时期光合速率的动态变化
        3.3.2.4.2 光合作用特征参数日变化
        3.3.3 生长量的差异
        3.3.3.1 复叶性状差异
        3.3.3.2 苗高和地径的差异
        3.3.3.3 生物量差异分析
        3.3.4 黄连木苗期叶片生长性状与生物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3.3.5 黄连木叶片生理指标与生物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3.3.6 苗期生理指标及生长性状的地理变异
        3.3.7 小结
    3.4 不同种源黄连木的综合评价
4 结论与讨论
    4.1 全文结论
        4.1.1 不同种源黄连木种子品质的差异
        4.1.2 不同种源黄连木籽油品质的差异
        4.1.3 不同种源黄连木叶片生理特性的差异
        4.1.4 不同种源黄连木苗期生长性状的差异
        4.1.5 黄连木苗期生理指标及生长性状的地理变异
        4.1.6 不同种源黄连木的综合评价
    4.2 讨论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9)黄连木主要害虫及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黄连木种子小蜂 (Eurytoma plotnikovi Nikolskaya)
    1.1 危害特点
    1.2 发生规律
    1.3 防治方法
        1.3.1 植物检疫把好产地检疫关, 严格检疫种子, 严禁带虫种实调运, 防止该虫随种实调运, 人为传播蔓延。
        1.3.2 营林措施通过改土、深耕、锄草、加强肥水管理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性。
        1.3.3 物理防治
        1.3.4 化学防治
        1.3.5 生物防治黄连木种子小蜂幼虫及蛹的天敌是多种鸟类, 成虫的天敌有蜘蛛类、蚂蚁类等, 应注意保护天敌。
2 黄连木木橑尺蠖 (Culcula panterinaria Bremer at Grey)
    2.1 危害特点
    2.2 发生规律
    2.3 防治方法
        2.3.1 物理防治
        2.3.2 化学防治
        2.3.3 生物防治
3 黄连木梳齿毛根蚜 (Chaetogeoica folidentata Tao)
    3.1 危害特点
    3.2 发生规律
    3.3 防治方法
        3.3.1 物理防治
        3.3.2 化学防治
4 黄连木缀叶丛螟 (Locastra muscosalis Walker)
    4.1 危害特点
    4.2 发生规律
    4.3 防治方法
        4.3.1 物理防治
        4.3.2 化学防治
        4.3.3 生物防治
5 黄连木隆脉木虱 (Agonoscena cyphonopistae Li)
    5.1 危害特点
    5.2 发生规律
    5.3 防治方法
        5.3.1 植物检疫加强林木检疫, 严禁带虫苗木外运和引进。
        5.3.2 营林措施可通过改土、深耕、锄草、加强肥水管理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性。
        5.3.3 化学防治

(10)中国黄连木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基础研究
    1.1 自然分布
    1.2 形态与解剖特征
    1.3 生物学和生长特性
    1.4 生理学的研究结果
2 人工栽培技术
    2.1 播种育苗
    2.2 扦插与嫁接育苗
    2.3 造林与森林生态
    2.4 病虫害防治
3 黄连木的利用
    3.1 黄连木籽油
    3.2 功能物质
    3.3 黄连木五倍子
4 黄连木资源培育与开发利用前景

四、黄连木梳齿毛根蚜生活史及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九种瘿蚜次级共生菌Wolbachia分子检测及系统发育分析[D]. 任维宾.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8(01)
  • [2]黄连木与臭椿混交林营造关键技术[J]. 董占强,武让,武晓彦,李贯锋,孙小站. 安徽农业科学, 2014(21)
  • [3]山西黄连木群落特征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D]. 高晓琳. 北京林业大学, 2012(10)
  • [4]黄连木叶片矿质元素季节性变化规律研究[D]. 王丹. 西南大学, 2012(08)
  • [5]黄连木果实发育以及果实中油体的形成[D]. 王晓茹. 西北大学, 2011(08)
  • [6]黄连木种群雌雄异株的结构特征研究[D]. 赵亚洲. 北京林业大学, 2010(09)
  • [7]河北省黄连木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防治技术[J]. 齐国辉,于梅肖,李保国,郭素萍. 河北林果研究, 2009(03)
  • [8]不同种源黄连木种子品质与苗期生长特性研究[D]. 陈隆升. 南京林业大学, 2009(02)
  • [9]黄连木主要害虫及防治[J]. 李金霞,刘巧哲,王学勇,王井元. 河北林业科技, 2008(04)
  • [10]中国黄连木研究综述[J]. 秦飞,郭同斌,刘忠刚,宋明辉. 经济林研究, 2007(04)

标签:;  ;  ;  ;  ;  

黄连木根蚜生活史及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